财产险范文
时间:2023-03-18 11:1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产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财产险投保申请书
投保单号:
本申请书由投保人如实地,尽可能详尽地填写并签章后作为向本公司投保财产险的依据。本申请书为该财产险保险单的组成部分。
──────────────────────────────────
│被保险人:
│
├──────────────────────────────────┤
│保险财产地址:
│
├──────────────────────────────────┤
│保险期限:
个月
自
中午12时正至
中午12时正
│
├──────────────────────────────────┤
│建筑情形及周围情况:
│
├──────────────────────────────────┤
│保险财产使用性质:
│
├──────────────────────────────────┤
│是否有警报系统或安全保卫系统:
│
├──────────────────────────────────┤
│以往损失情况:
│
├───────────────┬───────┬──────────┤
│
保险财产名称
│ 投保金额
│ 每次事故免赔额
│
├───────────────┼───────┼──────────┤
│房屋建筑
│
│
│
├───────────────┼───────┼──────────┤
│装置及家俱
│
│
│
├───────────────┼───────┼──────────┤
│机器设备
│
│
│
├───────────────┼───────┼──────────┤
│仓储物
│
│
│
├───────────────┼───────┼──────────┤
│其他物品
│
│
│
├───────────────┴───────┴──────────┤
│总保险金额:
│
├──────────────────────────────────┤
│费率:
保险费:
│
├──────────────────────────────────┤
│备
注:
│
篇2
一、财产险集中统一投保是必然选择
1.降低集团企业的保险成本
我们以财产一切险(对存货、固定资产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直接物质损坏或灭失等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赔偿的一种财产险险种)为例,对照某保险公司财产一切险费率表,假设投保财产一切险的保额为10亿元,各成员单位分散投保的保费为10亿元×0.0340%=34万元,而集中统一投保的保费为10亿元×0.0120%=12万元。同样的保额,集中统一投保的保费较分散投保节约22万元。
2.为集团企业争取更有力的安全保障
集团各成员单位集中统一投保,充分利用了规模效应,可以为集团企业在与保险公司谈判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除了优惠的保险费率外,还可获得其他更优惠的承保条件,如责任范围、免赔额等等,为集团企业提供更有力的安全保障。
3.有利于集团企业获得优质的保险配套服务
集中统一投保方便保险公司为集团企业量身定制保险服务计划,组织专班负责,减少索赔处理环节,加强沟通,使定损、赔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以及集团企业的防灾防损培训等等,切实做好全方位的保险和风险管理服务。
很多保险公司还将对集团企业的财险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延伸到集团职工的车险、其他财产险等。
4.有利于集团对成员单位保险事务的统一管理
集中统一投保将各成员单位的投保范围、险种、保险期限、责任范围等保险条件进行统一安排,可以避免因各成员单位保险期限各异而需在不同的时间办理投保续保,避免因各成员单位的风险意识不同而造成投保不足、脱保或漏保情况等。
二、集团企业财产险集中统一投保流程的探讨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集团企业对其保险都实施了集中统一管理,成功的先例将对集团企业的财产险集中统一投保工作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集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财产状况、风险特点,制定科学的保险管理制度,合理安排统一投保工作。集中统一投保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1.明确集团企业的保险需求。由集团企业负责保险工作的部门对集团企业各成员单位的资产状况、使用环境进行摸底汇总;组织对各成员单位的风险进行风险勘察与风险评估;结合各成员单位的保险意向申报,确定集团企业的保险需求。
2.拟定投保方案。根据集团企业的保险需求,拟定保险方案,主要包括投保范围、投保险种、保险责任以及保险公司的选择等。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配套指引的要求,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各项资产的投保工作,采用招标等方式确定保险人,降低资产损失风险,防范资产投保舞弊。并分别在存货、固定资产章节中予以强调。
很多企业在投保范围的确定上都遵循全面性原则,即凡属企业拥有、控制或具有保险利益的建筑物、机器设备、在建工程、办公设备、存货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或在经营过程中可能给雇员或公众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按法律规定由集团承担责任的风险,均纳入保险管理范畴。
财产险的相关险种较多,各成员单位风险点又不尽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可考虑用统分结合的方式来兼顾共性和个性。我们将财产险险种分为两类:一类为基本险种,对一般财产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风险提供的基本保障或法律法规强制要求投保的险种;一类为特殊险种,针对特殊财产特殊风险所投保的险种。对基本险种进行强制统一投保,特殊险种由各成员单位申报后集团总部统筹安排。
投保范围及投保险种确定后,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就是保险责任的确定。保险责任即保险合同中约定由保险人承担的危险范围,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所负的赔偿责任。保险合同可包含扩展条款(或称特别条款),其作用是对原格化合同中的保险责任予以扩充,可使被保险人获得更全面、更有力的保障。故在拟定保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集团企业的风险状况、保险需求,合理确定保险责任,以便下一步与保险公司的谈判。
保险公司的选择要注意防范舞弊,采用招标等方式。
3.建立科学的保险管理制度。规范保险投保、风险防范及事故索赔等工作的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出现互相推诿、重复低效劳动等局面。
篇3
近年来,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着力推动下,国内保险业正在形成一个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新局面,其突出特征是涌现了一批金融控股模式的大型保险集团,特别是随着三大国有保险公司的集团化重组改制,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已经步入集团化发展和综合经营的新阶段。
在集团控股模式下,如何有效整合集团现有资源优势,实现综合经营、发挥协同效应,满足客户全面金融服务需求,分散经营风险,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应对跨国金融保险集团全方位市场竞争,是保险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以寿险为主业的保险集团应该在巩固发展主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品牌、网络、客户等资源优势,积极拓展财产险业务,实现保险业务综合经营,建立保险产业集群。
一、集团控股模式下整合资源开展财产险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对以寿险为主业的保险集团来说,拓展财产险业务,实现寿险和财产险的综合经营是切实可行的。
(一)政策法规和监管因素分析
一是政策法规无障碍。虽然我国目前金融业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并且《保险法》规定,“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也就是说,直接从事保险业务的专业保险公司不能进行多元化经营,但多元化综合经营可以通过集团或控股公司来实现,即采取“集团综合,经营分业”的模式。
二是市场准入环境宽松。按照中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的保险服务贸易承诺:加入世贸组织后5年内,允许设立全资外资子公司,并取消地域限制。这意味着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金融保险集团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可以实现产、寿险业务的综合经营,保险市场即将进入全方位综合实力的较量。监管机构也充分意识到,放松市场准人条件,增加保险市场竞争主体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因此,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应当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筹划进入新的保险业务领域。
(二)财产险市场环境分析
一是财产险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为中国财产保险市场
的快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尤其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势为工程险、设备险拓展出巨大发展空间;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奠定了机动车辆险、家财险的巨大发展潜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保险公司转型承保结构培育了深厚的市场范围。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4年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达1089.9亿元,同比增长25.4%。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推进、保险功能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保险需求主体购买力的提升,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二是新建财产险公司具有多方面的突破口。目前,财产保险公司业务重心集中在几个收益高、业务熟悉、操作相对容易的传统险种上,各家公司产品严重雷同、业务结构单一,导致对同类保源的争夺异常激烈,退费返还、优惠折扣等价格手段成为竞争的主要方式,公司承保风险急剧上升,各家财产保险公司普遍面临调整险种结构,推动产品创新,寻找新业务增长点的压力。从经营管理上看,中资财产险公司整体平均赔付率普遍高于外资公司。一般而言,赔付率的高低主要是由承保业务质量决定的,而承保业务质量取决于风险管理技术、精算技术、核保技术以及展业方式等。这说明,目前业内财产险公司经营管理不善,如果新进入公司能高起点、高标准运作,提高承保环节的技术含量,改善内部管理、调整业务发展模式,赔付率是可以大幅降低的,利润率会随之大幅提升。
二、集团控股模式下整合资源进入财产险市场的优势分析
(一)客户资源优势
寿险公司在长期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客户群体,对这些客户群体进行市场细分和深度挖掘,必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潜在财产保险需求市场。例如,截止 2004年底,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拥有多达1.72亿人次的长期客户群,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财产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可以共享的客户资源。因此,新建财产险公司如果能够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就能实现快速拓展市场。
此外,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型客户市场和家庭财产保险市场正在迅速扩大。面对标的分散的中小型客户市场和家庭财产险市场,原有财产保险公司由于其营销力量单薄,造成了这个市场的相对空白,这为新建财产险公司蕴藏了丰富的客户资源。
(二)交叉销售优势
2004年6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公布的《2004中国城市居民保险市场调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已购买保险的家庭”占被调查家庭总数为29.16%,“未购买保险的家庭”占被调查家庭总数为70.84%.在对购买渠道的调查分析中,约有52.47%的被调查家庭希望直接到保险公司购买,22.88%的被调查家庭希望通过保险销售人员购买保险产品。调查同时显示,被调查者中52%的人面对众多保险公司及保险产品不知如何选择,50%的人对购买单一保险品种不感兴趣。由此可见,传统的单一的产品推销方式面对客户多元化的综合理财需求将难有作为,建立在对客户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的保险产品组合将在更高层次上满足客户的需求。这要求业务员不仅要了解财产保险业务和产品,还要熟悉人寿保险业务和产品;不仅要掌握财产保险产品销售技能,还要懂得人寿保险产品销售技能。新建财产险公司可以借助寿险公司的庞大寿险营销员队伍,对其进行系统的财产保险知识培训,综合开展团体寿险和企业财产保险,尤其是个人寿险和家庭财产保险产品的销售和服务,这将形成其他财产保险公司不可比拟的交叉销售优势,也是新公司开拓财产险市场的首要突破口。
两类产品的组合销售对寿险公司业务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他们以综合风险保障顾问的专业形象帮助客户管理风险和规划未来。通过交叉销售,不但可以提高业务员的综合素质,增加业务员收入,还有利于业务员队伍的稳定,同时也能降低平均展业成本,提高整个集团的经营效益。
(三)服务网络优势
新设立的财产保险公司在整合集团资源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寿险公司的服务网络开办财产险业务。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渠道新建成本,节省雇佣业务员的开支,节省增员、培训、管理等人力成本以及其它内部管理和激励的费用,还可以降低单元作业成本,有效提高单元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资本收益率。
此外,集团公司的强大品牌优势,可以缩短客户认知过程,寿险公司的专业管理经验、风险管控经验都是可以学习借鉴的。
三、集团控股模式下整合资源进入财产险市场的进入壁垒分析
与此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开展新业务还将面临着诸多壁垒。目前,财产险市场总体上处于一家大公司寡头垄断、多家中小公司竞争的格局。对于新公司来说,主要的进入壁垒是经济性壁垒,而非政策性壁垒。经济性壁垒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壁垒、客户资源壁垒、承保风险壁垒、人才壁垒以及规模经济壁垒、资金壁垒、信息壁垒。
(一)专业技术壁垒
专业技术壁垒,即先人者在长期的专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品开发技术、精算技术、核保、核赔技术,以及“干中学”带来的一些关键“默会知识”。财产保险以“物”为标的,其产品开发、销售技能、理赔服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等,都与人身保险有着较大的专业区别。由于社会对综合风险管理、风险咨询服务的需求,以及财产保险专业化经营的趋势,使得寿险公司参与产险经营初期在专业技术,如产品创新、风险管理、延伸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将大为制约新公司业务拓展能力。
(二)客户资源壁垒
人保、太保、平安等公司经过几十年和十几年发展,在国有、集体企业财产险、团购机动车辆险、大型工程险等方面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客户资源网络。此外,一些新进入公司如华泰、中华联合、大地、天安等公司借助股东多元优势,彼此签订了一系列的互保协议,天然垄断了相当大一部分的市场资源,这为新进入者开拓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三)承保风险壁垒
据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2004年上半年,中国人保财产险整体赔付率为72.7%,中国平安财产险整体赔付率为 72.6%,均比2003年有所上升,在赔付率上升的过程中,占财产保险60%以上份额的车险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与此同时,对行业利润贡献度达20%—25%的家财、企财险保费收入增长缓慢,2004年前三季度,全国家庭财产保险投保率仅为5%左右,企财险保费收入只比去年同期增长2.58%,这种趋势将不利于保险公司分散经营风险,也不利于控制整体赔付风险。
(四)人才壁垒
经过十几年的市场竞争,中国保险业已经培养了一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技术人才。但总体来看,保险业人才的匮乏无疑是不争的事实。人才匮乏的后果是各个公司不得不加大对既有人才的抢夺力度,特别是在我国保险市场日益开放、市场主体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各个公司对人才的抢夺相当激烈。可以预见,竞争较量最终是人才的交锋,这不但是新公司生存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且“人才短板”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制约公司快速健康发展。
此外,新公司还面临着规模经济壁垒(即新公司实现盈亏平衡需要的最小客户规模)、资金壁垒(即新公司实现正常运营、机构扩张等需要的最小资金量)、信息壁垒(即新进入者在获取市场、客户、产品、技术等多方面信息面临的障碍),但后者只在短时期内存在,并非大的障碍,新公司面临的主要还是上述四种壁垒。
四、集团控股模式下开展财产险业务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整合不是简单的共用,资源整合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现有的人力、网络、品牌、客户等资源只有经过充分整合,才能转换成为新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整合过程不仅产生费用成本,其结果的好坏更会直接影响到寿险业务的发展,如果不能发挥协同效应,还会产生拮抗效应。因此,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制度安排问题
首先,保险集团公司借助现有资源优势,实现资源整合是新设公司快速拓展市场,培育竞争优势的现实选择。这种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资源共享和整合带来的协同效应,而这种整合效益和协同效应的获得是需要相关制度安排来保障的,比如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理顺母子公司的关系,建立规范的、符合市场规则的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制度,才能做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否则综合经营的优势就无法发挥。
(二)人队伍问题
寿险销售队伍财产险产品的问题在于:一是寿险公司具有销售队伍的控制权,造成财产险公司没有销售队伍支配力,难以实现自己的销售和培训目标;二是寿险业务员由于寿险直销业务的考核压力,实现财产险业务的“自觉”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是财产险公司制定的费用和考核激励方案直接关系到财产险业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费用和考核激励方案的设计要起到既不影响寿险业务发展和队伍的稳定,又能调动财产险产品的积极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中长期来看,由寿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专门的人公司,逐步将人队伍过渡到人公司,由人公司销售寿险和财产险产品可最大程度避免双方的培训、考核和利益冲突问题,也是现实可行的路径和选择。
(三)业务培训问题
无论是采取协议方式还是成立专门的人公司,都涉及到人培训体系建设问题。由于财产险产品不同于寿险产品,为此,对人进行全面的财产险产品特点的培训、核保核赔规定培训、业务流程培训、管理制度培训等等,尤其是要加强产寿险产品组合销售能力的培训至关重要。
(四)信息技术平台问题
财产险公司可以新建一套自己的信息技术平台,也可以充分利用寿险公司的信息技术平台作为主平台,在统一标准和接口的前提下,建设自己的管理平台,这种选择带来的问题是寿险公司能否按照财产险公司的需要,依托现有技术网络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来实现财产险公司的日常管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比如,这套系统要实现在出单系统中识别、分类业务;实现业务的统计和查询;实现业务佣金的计算、统计、发放;实现业务费用的计算、统计、划拨;业务的考核等。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以现行信息技术系统为依托,按照统一规划、共享服务、有偿使用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寿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和其他业务单元统一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这样不但有利于降低总运行成本,还可提高各公司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
篇4
关键词:财产险;市场集中度;需求收入弹性
一、引言
保险业是我国几大快速增长的行业之一,并已初具雏形。我国保险业从1980年恢复至今,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整体保费收入从当时的4亿人民币多增长到2008年的9780多亿人民币。其中,财产险对于整个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举足轻重,其保费收入从1998年的499.6亿人民币增长到2008年的近2336.7亿。
二、统计分析
(一)我国财产险市场集中程度分析
1、数值计算
市场集中程度能够影响市场结构,也是其反映指标之一。在以往研究中,一般采用绝对方法和相对方法衡量市场集中度。前者可以是市场集中度(CRn)、HHI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和HKI指数(Hannah-KayIndex);而后者包括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考虑到中国保险产业相对较短的发展历史以及数据的可获性,我们选择市场集中度和HHI指数作为衡量市场集中程度的指标。市场集中度能够较好地体现市场的集中程度但是不能反映出企业规模的分布对于集中度的影响,而这一缺点能够由HHI指数很好地弥补。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1998-2008年,我国财产险市场集中度和HHI指数如表1、图1所示。
2、分析结论
上文图表显示,在1998-2008年,市场集中度和HHI指数都逐步下降。这说明我国财产险市场中的垄断程度正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而下降。这一市场结构的转变意味着整个市场正朝竞争型市场发展,并逐步趋于成熟。
(二)财产险的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1、需求收入弹性计算
已有的研究表明保险的有效需求与GDP正相关。在明确GDP的增长率的情形下,衡量保险需求的相对增长有助于分析保险市场现状,对于预测市场容量、市场前景也有所帮助。
财产险的需求收入弹性(IEPI)可以通过式③来定义:
其中PI是财产险的年收入,G为当年的GDP。在实际计算IEPI时,考虑到年度数据的离散性,式③可以改写为如下计算公式:
2、分析结论
林宝清(1996)通过选取66个国家横向和22个国家纵向进行测算和比较研究,发现样本国的保险需求收入弹性具有趋同性和稳定性的特征。该弹性系数的正常范围值区间为0.84-1.20;其均值为1.034,95%置信区间为1.015-1.058。
本文得出的IEPI的均值为1.022,即我国财产险的需求收入弹性稍大于1,但仍处于95%置信区间内。另外,在研究的目标期间内,IEPI较为稳定可信。11年中有7年的弹性系数大于1,5年的弹性系数大于经验数据的均值(1.034),2年的弹性系数甚至超过了95%置信区间的上限(见表2、图2)。这些情形都与我国保险市场为新兴市场这一事实相吻合。
另外,林宝清等(2004)对我国1986年至2006年财产险的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该弹性系数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值并且均值为1.072。通过将本文中得出的1.022与经验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弹性系数经历了一个微小的下降,由此可知我国财产险市场正逐步规范化。
AnneGraham(2001)将需求收入弹性与市场成熟度联系起来,并对旅游市场给出了对应的分析。通过观察整个目标时期内的弹性系数,“完全”成熟可以被定义为收入弹性小于或等于1时的市场情况,对于财产险而言,此时也意味着财产险更多的是被买者当成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相应地,当弹性系数为0时,市场为“完全”饱和状态。而若弹性系数保持下降并大于1,则表明市场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具体的阶段划分及弹性系数特征如表3所示:
根据上述的划分,我国财产险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Stage4)――完全成熟阶段或第三阶段(Stage3)。但是考虑到我国财产险市场的后发事实,综合表3中的数据(10个IEPI系数中有7个大于1),可以合理的推断目前该市场处于第三阶段。也即给定一定的市场容量,目前市场正逐步走向完全成熟。
三、结论
本文中的统计分析是对我国财产险市场进行的多方面基本层面的描述,包括市场结构、市场成熟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有如下结论:从市场结构角度而言,市场集中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这表明市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1998-2008年间财产险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为稳定并处于正常范围内,就市场成熟度而言,财产险市场正趋于成熟。
参考文献:
1、威廉・G・谢泼德,乔安娜・M・谢泼德.产业组织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林宝清.保险需求与GNP增长同步相关及验证[J].发展研究,1996(7).
3、林宝清,洪锡熙,吴江鸣.我国财产险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4(7).
4、吴江鸣,林宝清.我国保险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2003(10).
篇5
【关键词】财产保险 保费收入 发展建议
一、总体发展状况
保费收入稳步增长,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7544.4亿元,同比增长17.49%,增幅较去年同期增长6.26个百分点。企业财产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87.35亿元,同比增长2.26%,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2.86个百分点,占财产险公司业务的比例为5.13%。机动车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515.93亿元,同比增长16.84%,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03%占财产险公司业务的比例为73.11%。责任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53.3亿元,同比增长16.93%,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0.95个百分点,占财产险公司业务的比例为3.36%。信用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00.67亿元,同比增长29.32%,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32.68个百分点。保证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99.88亿元,同比增长66.0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37.26个百分点,占财产险公司业务的比例为2.65%。货运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95.44亿元,同比下降7.29%,占财产险公司业务的比例为1.27%。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5.78亿元,同比增长6.26%,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21.17个百分点,占财产险公司业务的比例为4.32%。
二、分险种财产保险发展概况
(一)机动车辆保险发展状况
自1988年机动车辆保险首次超过企业财产保险成为我国财产保险第一大险种之后,机动车辆保险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2010年是机动车辆保险险种深具转折性的一年。首先,机动车辆保险的增长率是近年的新高,达到了39.4%。高速增长的背后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新车拉动是重要动力;二是全国各地开始实施机动车辆信息共享机制有效避免了车主换个公司享受最高差别费率优惠制度;三是保险行业自律监管,降低了车险的优惠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区及各公司对车险的优惠力度下调了10%-20%。由于车险的特殊性,即从经济学上讲是机动车辆保险需求弹性远小于1,类似车主必需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2010年机动车辆保险增速剧增。
(二)企业财产保险发展状况
在我国,企业财产保险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1985年企业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比例为45.6%,而2012年企业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仅仅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6.7%。企业财产保险的发展速度一直低于财产保险发展速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财产保险公司把重心都放在了机动车辆保险,而对于企业财产保险的重视不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属于低端制造业,这部分企业主风险意识淡薄,企业管理理念落后,不能形成有效保险需求。
(三)信用保险发展状况
我国信用保险起步较晚,1992年才正式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但一直发展缓慢,直到2001年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成立才算有所发展。虽然我国过去20年都是依靠出口、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但信用保险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发展。在欧盟地区,信用保险所承保的贸易量占贸易总量的70%,而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贸易量仅占总贸易量的3%。可以说信用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企业并没有信用保险意识。
(四)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农业保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我国农业保险虽然起步不晚,但由于承包责任制,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风险发展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07年国家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给予大幅的政策补贴才算真正的开始发展。与其他财产保险不同,农业保险的双方具有高度的信息对称性和简明的事故确定方法。随着城镇化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相信农业保险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责任险发展现状
责任保险是指以保险客户的法律赔偿风险为承保对象的一类保险。责任保险在我国发展也相对缓慢。一方面,责任保险在我国存在较多争议,主要是公众风险意识淡薄,没有考虑风险的客观性。发生事故时,没有考虑风险的因素,而仅仅是对责任人和责任原因进行追究,缺失事故善后应对机制。另一方面是我国相关法律机制不够健全,相关保险产品单一。公众责任险和职业责任险因相关法律的缺失而停滞不前;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也因法律的不完备而发展缓慢。
三、目前财产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速度降低
尽管近两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仍然保持了很高的增长速度,但财产保险却仿佛失去了高速增长的引擎。相对于年均24.8%的高速增长来说,近两年来,财产保险增速持续低迷,2013年财产保险增速只有17.20 %。2014年财产保险增速只有16.41 %出现了持续下滑的态势。
(二)分险种发展不均衡
机动车辆保险长期占据财产保险的70%以上,而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与国外相比,发展严重不足。保险公司对此也毫无对策,电话营销一般针对的都是机动车辆保险,更加冷落了其他财产保险。国民对于保险知之甚少,又受到恶劣保险营销的影响,对其他财产保险产生抵触情绪。对此情况,若不能使国民对于保险印象改观,车险一家独大的情况很难改变。而车险的发展始终都有个瓶颈,市场己经确定,剩下的只有恶性竞争了。
(三)保险公司管理不善、恶性竞争
保险公司管理粗放,单证管理、合规管理等意识淡薄,只重份额,不重质量。很多保险公司的管理并非科班出身,对于保险自身也是一知半解,对于单证管理也是懵懵懂懂,业务质量很差。保险产品的设计也大同小异,各个保险公司都盯准对手,很快推出竞争对手相似产品大打营销战、价格战。恶性竞争的环境下,不但消费者得不到实处,保险公司也没有盈利空间。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海南;财产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69-02
近年来,海南财产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经营主体逐步增加,整体实力稳步提高,全行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产品创新步伐有所加快,其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不过,海南财产保险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发展中出现的心情况和行业老问题叠加在一起,给财产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加快财产险行业的改革步伐,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继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财产险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
1 海南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特征
1.1 海南财产保险市场体系渐趋完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海南财产险省级公司数量达到9家,而地市机构延伸速度有所加快,保险中介机构持续发展,从业人员数量逐步增加,初步形成了以省级分支机构为主,综合经营和专业经营互补,保险公司与专业中介机构协作的多元化体系,市场活力显著增强。在保险业务保持增长的同时,全行业整体实力稳步增强,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2009年末,海南财产险保险密度达到142.63元/人,同比增加14.85元/人;保险深度达到0.75%,较上年同期略有增加。在盈利能力方面,得益于非车险业务良好的发展势头,财产险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高。2010年上半年,财产险公司共实现承保利润3034.74万元,承保利润率5.1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3个百分点。此外,财产险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创造能力有所提高,其较上年同期提高55%。
1.2 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保险保障功能和服务作用有效发挥
2005年以来,海南经济发展逐步加快,金融业由复苏转向平稳快速发展,海南保险业改革稳步推进。这为海南财产险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海南财产险业务规模逐步扩大,保费收入持续多年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服务国民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功能日益得以发挥。截至2009年末,海南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2.32亿元,同比增长12.93%,较2005年同期增长115.7%,年均增速23%;海南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5.63亿元,同比增长8.72%,较2005年同期增长93.47%,年均增速18.69%。随着海南财产险市场规模的扩大,保险的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功能日益凸显。2009年8月份,面对强热带风暴“天鹅”带来的损失,海南保险业积极应对,及时进行保险损失理赔,有效的降低了风灾对海南经济社会的影响,为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3 县域财产险业务得到有力拓展
海南县域财产险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6月末,海南县域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142.80%,比全省财产保险公司平均增速快95.89个百分点,占全省保费收入的26.08%,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车险业务增长迅猛,是县域地区财险业务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2010年上半年,车险业务累计保费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57.82%,比全省平均增速快7.05个百分点,占剔除洋浦大项目业务后的县域财产险市场的83.85%。二是部分非车险险种增长受投资拉动经济影响明显。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利好政策的影响下,部分县市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建筑工程险、责任保险、建工意外险等险种出现较快增长。三是县域地区财产保险市场地域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我省人口较稠密、经济较活跃的地区。四是大公司在县域财险市场占主导地位。2010年上半年,太保财险、人保股份、平安财险等三大公司占全省县域财险市场的81.76%。
2 海南财产保险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
2.1 寡头垄断竞争格局较为明显,市场竞争不够充分
从目前海南财产险市场供给主体来,参加财产险市场的保险公司数量不多。虽然海南省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已达9家,但是只有人保产险等少数保险公司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业务,同时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和平安财险三家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83%以上,而其它公司各自所占的份额都在6%以下,且平均市场占比不到3%。这种情况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也说明海南财产险市场垄断程度依然偏高,市场竞争不充分。此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积极性,且不利于各保险公司树立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更不利于保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2.2 业务增长点单一,各险种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海南车险业务发展迅速,而非车险业务发展不平衡,财产险业务发展日益依赖车险业务。2005年末,海南车险业务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45.18%,而至2009年末,该比例已提高至67.66%。截至2010年6月末,海南车险保费收入达到6.16亿元,同比增长50.81%,其占同期财产险保费收入比例62.41%,同比提高1.96个百分点。占比不小的企财险、工程险和货运险发展速度不同年份波动幅度较大,在2009年甚至出现萎缩的态势。2009年,海南企财险、工程险和货运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下降42.17%;工程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59.34%;货运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42.22%。目前,海南农业险、健康险近年增幅虽大,但其规模仍然较小,对财险业务的贡献率较低。
2.3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际旅游岛建设所需保险服务有待拓展
近年来,虽然海南财产险公司根据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发了一些新险种,但是大部分新险种都由总公司统一开发、全国使用,一些新产品的地区和企业特色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的需要。各财产险公司保险产品之间大多相互模仿,同构现象严重,险种单一,个性化不足,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既无法体现自身优势,又使各公司在一种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导致过度竞争。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需要保险业的保障支持,但是保险业的发展还未达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保险市场上也缺乏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旅游业相关的旅游保险产品。由于国际旅游岛建设刚起步,如何构建旅游保险保障体系,推进保险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发挥保险业服务国际旅游岛的风险保障功能,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和保险公司尚缺乏相关的经验。
3 完善海南财产保险市场的政策建议
3.1 扩大财产险市场主体阵容,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对于海南财产险市场集中度偏高和寡头垄断的局面,竞争机制的引进会对财产险市场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海南应积极稳妥地引进新的市场主体,促进财产险市场的繁荣和活跃。一是继续吸引财产险公司来海南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财产险公司在市县布局,鼓励其扩展县域保险业务;二是利用国际旅游岛规划出台的契机,完善财产险机构管理办法,放宽对设立法人保险公司的约束性条件,促进法人财产险公司在海南的设立;三是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进程中,考虑吸收一至两家外资产险公司来海南进行入股和技术合作,从而进一步完善海南财产保险市场体系,并更大的促进财产险市场的竞争。
3.2 完善产品发展结构,确保业务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目前,车险保费收入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主导了海南财产险业务的发展,而其余非车险业务发展不稳定,影响到了财产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对此,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发展逐步扩大非车险业务的占比,适当减少车险的恶性竞争,大力开拓其它财产险业务的合理发展,分散财产险公司经营风险。对传统型产品要深开发,通过横向产品创新以满叉领域需求,纵向产品创新以刺激潜在市场需求。对新型产品要广覆盖,相机抉择发展政策性保险,如农业保险应采用政策性保险为主的模式。对责任保险,要争取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并尽可能地通过完善的法律推动责任保险的需求,并有效地控制风险。
3.3 推动财产险产品创新,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财产险公司应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首先,各财产险公司应构建产品研究、开发和创新机制,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相结合,开发新险种,开拓市场新领域,挖掘和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其次,要加快旅游保险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支持财产险公司发展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相关的工程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等创新业务,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与旅游有关的多功能综合性旅游保险产品和新兴旅游保险产品等。第三,要从本地市场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探索建立符合海南特色的综合旅游保险制度,推进旅游业和保险业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构建科学、完备的风险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篇7
(一)副省级城市的自身优势为****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确立了主导地位
1.地域优势。****市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全境面积2****71平方公里,下辖南关、宽城、二道、朝阳、绿园、双阳6个城区及农安、德惠、九台、榆树4个县(市)。****市公路、铁路、航空、交通运输四通八达,新建的现代化龙嘉国际机场已投入使用。优越的地域条件,使****市经济和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在全省其它城市中居于中心地位。
2.人口优势。20****年末,****市户籍人口72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15万人,同比增长0.64%,人均可支配收入8900元,同比增长12.6%;乡镇人口409万人,同比增长0.94%,人均纯收人3906元,同比增长14.5%。人口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使****市经济和财产保险市场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优势。
3.产业优势。****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五大基地。著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和一汽大众座落在****,20****年,汽车产业产值占****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汽车产业的崛起,为****市经济和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4.文化优势。20****年,****市共有普通全日制和各类成人高等院校37所,招收学生12.8万人,年底在校生34.2万人。****有独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97个,专业技术人员45.2万人。****电影制片厂是我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新建的“长影世纪城”被称为“中国的第一个世界级电影娱乐园”。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市经济和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依托。
(二)****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年,****市国内生产总值1535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亿元,同比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742.9亿元,同比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625亿元,同比增长13.0%。人均生产总值21285元,同比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60亿元,同比增长18.0%,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712.7亿元,同比增长13.9%。进出口总额53.2亿美元,同比增长2.4%。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市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中央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给振兴****市经济提供了历史机遇。****市政府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具体目标是:20****年,调整改造初见成效,老工业基地突出矛盾得到缓解;到2007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将取得显著成果;到2010年,将基本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任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8000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00亿元左右。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左右,农村人均纯收入6000元左右,初步实现将****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未来15年内,为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国家将在投资项目、资金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给吉林省以倾斜,而受益最大的将是****市。****市财产保险市场理应发挥做大做强的领头羊作用。
(四)社会消费需求的扩大为****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蕴涵了巨大潜力
20****年末,****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10.4亿元,同比增长9.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791.5亿元,同比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3亿元,同比增长13.0%;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93.8万平方米;新增私人小汽车3.6万辆。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需求的扩大,增加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
二、****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状况特点
(一)市场主体逐步多元化
****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初期,主体单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处于完全的垄断状态。1985年后,中国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增多,****市财产保险市场的主体也有所增加。截止20****年,有人保产险、平保产险、太保产险和天安产险4家;20****年,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挂牌营业;20****年,大地产险设立分支机构。至此,****市财产保险市场主体已达6家,初步形成了多家并存、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市财产保险市场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保费收入持续增长。1980年保费收入315万元,1990年保费收入6673万元,2000年保费收入36574万元,20****年保费收入58072万元,保持了逐年增长的发展势头(见表1)。
(三)保险功能日益凸显
随着****市财产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大,保险的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功能日益凸显。承保金额20****年比2000年增长175.27%;赔款支出20****年比2000年增长58.78%;5年平均赔付率60.47%。特别是一些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及时给予经济补偿,在灾后恢复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见表2)。
三、****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偏高
****市财产保险市场虽然几年来经营主体有所增加,但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仍然偏少。尤其同经济发达城市的差距更大,外资公司没有进驻,仍是中资公司一统天下,市场集中度偏高。从****市财产保险市场份额分布看,人保产险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寡头垄断的市场特征较为明显(见表3)。
(二)经济水平欠发达
在吉林省区域内,****市作为省会城市,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济增长速度比省内其他城市快,****市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应当快于其他8个地市级城市。但是,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从20****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平均排位看,****市居第13位,略领先于东北的哈尔滨、西部的西安,与东南的厦门、东北的沈阳接近,同排位居前的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企改制不到位、改革开放步子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经济的发展。****市经济欠发达,****市财产保险市场也欠发达。
(三)保险覆盖面不广
20****年,****市财产保险密度为68.20元,保险深度为0.36%,与东北的沈阳、哈尔滨;西部的成都;中部的南京、济南;东南的广州相比,除保险密度一项指标略高于哈尔滨外,其余均低于这6个副省级城市。这说明****市财产保险市场的覆盖面不广,还蕴藏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四)业务发展不均衡
20****年,****市财产保险市场保费总额58072万元,比20****年增长19.33%,但业务发展不均衡。从各险种发展速度看,货运、机动车险增幅较大,家财、企财、责任保险等业务呈下降趋势,降幅最大的家财险达30.74%。从各险种占比看,20****年,机动车辆险占62.33%,居市场主导地位;企财险占16.09%,居市场骨干地位;其它险种占比很小,家财险仅占1.98%。业务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反映了市场供给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的保险需求,另一方面说明各家财产险公司的业务结构不合理,亟待调整(见表4)。
(五)保险产品创新不够
1.产品缺乏个性。各家财产险公司推出的产品数量不少,但多为传统性产品,设计单一,真正满足市场需求、适合客户购买、贴近群众生活的产品并不多。
2.费率缺乏灵活性。保险总公司设计产品多从全国的普遍性考虑,统一的费率很难适应各地千差万别的特殊情况,执行难度较大。
3.条款缺乏通俗性。保险条款专业性强,有些术语群众读不懂,理解不准,容易产生误解,导致索赔纠纷。
4.开发权缺乏地方性。省、市级公司开发地方性产品权限有限,不利于抢占市场。
(六)公众满意度较低
20****年,****市对15个服务行业进行了民主测评,社会各界反映保险行业的主要问题是:保险理赔时承诺不践诺、理赔时间长、办事程序繁琐、服务态度差、服务行为不规范、查勘定损欠科学、人员业务技能较低等。虽然这次测评涵盖的是产寿险多家主体,但不能否认,****市各家财产险公司在服务上仍存在诸多令公众不满意的现象。
(七)保险人才馈乏
1.国有公司人才断档。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后,国有保险公司人员以部队转业和社会调入为主,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保险专业人员很少。机构体制改革前,受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公司进入以能否收保费为原则,使许多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被拒之门外,出现人才断档。几年来,公司通过业余、函授、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员工素质,但金融、保险、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很少。
2.新设公司人才短缺。新设立的保险公司白手起家,急需各类人才。从人才市场招聘大学生,某些专业人才需求可以满足,但这些人缺乏保险从业经验,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据初步测算,目前保险公司要培养一名业务骨干,至少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为解决燃眉之急,新公司只好用高薪、高职、高待遇等承诺从老公司挖人,尤其有多年保险经历的人才更为抢手。
四、****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保险公司的发展对策
1.做大规模。在业务发展思路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业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增长幅度,防止大起大落。在业务领域拓展上,围绕为****社会经济服务这个中心,突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和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物质、文化消费需求,扩大业务的辐射面。在业务发展布局上,在巩固挖潜城区业务的同时,抓住****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建立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县域工业体系的契机,以相对滞后的县域保险为侧重,探索服务“三农”,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提供配套保险服务的新途径。在展业渠道建设上,开拓高效率、低成本并有利于控制经营风险的多种销售模式。加强产险营销团队建设,扩大个人业务;在充分发挥经纪公司等专业中介机构作用的同时,大力开展银行、邮政等行业系统业务,内外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销售渠道创新。在保险宣传上,要立足公众,加强对外宣传,普及保险知识,增强群众的风险保障意识,树立保险消费观念,激活潜在的保险需求。
2.做强盈利。在经营指导思想上,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克服重规模、轻效益的倾向,又要防止重效益、轻规模的倾向,要追求有效益的规模和有规模的效益。在业务结构上,合理调整车险与非车险业务比例,在发展效益型车险业务的同时,加大企财、家财、责任、货运等非车险业务发展力度。在成本核算上,坚持全面预算管理,认真执行成本、费用、薪酬预算指标,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对盈利险种给予财务支持,允许超标准手续费列支,依法纳税;在风险管控上,严格执行承保权限管理,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认真执行核保质量考核标准,做好商业分保,加强应收保费管控,严格理赔质量管理,落实防灾防损工作。
3.做精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授权经营,自觉遵守《财产保险市场行业自律公约》,依法合规经营,做到不违法,合大规,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强化数据基础管理,确保业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和数据系统间的无缝连接。深化经营机制改革,冲破计划经济思想束缚。在用工上,面向市场,招聘各类专业人才;破除身份界限,业绩突出的非在编骨干可聘为在编员工;实行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制,打开用工出口。在用人上,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在系统内打破公司、部门界限,不拘一格选人才。在分配上,完善以业绩管理为基础的分配机制,按岗定酬,按绩付酬,体现以业绩论英雄、效率优先、向一线倾斜原则。
4.做优服务。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作为保险工作的出发点,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帮客户之所需,为客户排忧解难,用真诚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产品开发上,细分市场,改造传统险种,开发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导向性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潜在保险需求。在销售渠道上,着力发展行业和个人营销业务。探索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电子保单,开办网上投保、核保和远程理赔等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在服务作风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保险诚信文化,增强员工的诚信意识,开展员工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教育,践行服务承诺,杜绝误导销售,靠晶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保险中介机构的发展对策
1.规范保险中介市场。实施机构、经纪公司、公估机构管理规定,鼓励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发挥专业优势,形成规模。推广中介发票,严格从业人员资格认定,规范经营行为,惩处保险欺诈。
2.建立信用保证金制度。根据中介公司业务量大小,规定其缴纳相应的信用保证金,当出现失信行为时,以信用保证金承担责任,用经济手段制约中介人履行诚信原则。
3.实行失信惩戒制度。对那些不守信用,欺诈客户,哄抬手续费,扰乱市场秩序的人,不仅在经济上予以处罚,还应从声誉上予以制裁。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人员,不得再从事保险业,确保信用体系的有效性。
(三)保险监管机构的发展对策
1.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吉林省保险业“十一五”规划。其中,对****市财产保险业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步骤和发展措施进行统筹规划,解决政策性问题。
2.完善市场主体培育。完善保险市场准人机制,鼓励中资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外资保险公司,扩大保险市场开放程度。
3.加强偿付能力监管。逐步建立符合我国保险业实际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制定监管会计准则,统一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计提标准和计提方式,保证保险公司足额提取风险责任准备金。
4.强化市场行为管控。监督经营主体和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对市场反映强烈和投诉集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检查,重点查处弄虚作假、欺诈误导和违规经营行为,营造和谐有序的竞争环境。
5.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明确保险公司信息披露范围,规范信息披露程序,建立中介机构和人“黑名单”档案,提高市场透明度。制定机动车辆、家庭财产等主要险种的《投保提示》,通过投保前向投保人提示收益和风险,规范从业人员的展业行为,提示投保人应履行的义务,共同构建保险信用体系。
6.完善产品审批制度。简化保险产品审批备案管理手续,鼓励保险公司建立贴近市场、效率高、反应快的产品开发机制。探索建立由政府扶持、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高风险行业雇主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积极推行保险条款的标准化和通俗化,条款更简明易懂,便于客户理解和购买。
(四)保险行业协会的发展对策
1.督促行业自律。督促会员单位依法合规经营,对会员单位执行公约《寿险行业自律公约》进行有效监督,约束不正当竞争行为。制定《保险行业服务质量标准》和《保险服务质量达标单位认证办法》,推进保险市场诚信建设。
篇8
家庭财产保险是我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开展业务较早,发展较快,覆盖较宽的骨干险种之一。家庭财产保险包括灾害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盗窃保险等。它面对全国十几亿人口、数亿个家庭,市场潜力巨大。据了解,世界发达国家家庭财产保险的普及率已达70%。但是,我国目前的家庭财产保险覆盖面不到10%,而且很大比例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福利给干部、职工购买的,保费少,保额低,绝大多数为不足额保险,有的根本起不到保障作用。在承保实务上,大多数保单承保要素不全,被保险人资料不齐,保险标的不明确。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勘查、定损非常困难。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家庭个人财产日益增长、扩大,人们生活中追求宁静、安全,减少风险的意识也日益加强。家庭财产保险越来越具有发展潜力。
但是,家庭财产保险保单与个人寿险保单相比较,保费较少,一般每单数为10元,多的也不过上百元,长效还本家庭财产保险每单亦不过几百元,大者上千元,且直销无手续费,销售的手续费也非常低,很难象寿险一样通过营销队伍卖单。由财产保险基层公司自营,费时费力,收效甚少;若城乡居民自己去保险公司购买则感到繁琐不便,颇多微辞。有人认为,家庭财产保险恰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家庭财产保险业务何去何从,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家庭财产保险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1.国内业务恢复初期,家庭财产保险与其它业务一起高速增长
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初期,家庭财产保险与其他业务一样发展很快。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为例,1981年至1985年增长率分别为40.4%、18.3%、26.6%、39.9%、80.7%。由1980年的保费总收入4118万元增至1985年的2.2亿元。家庭财产保险费由1980年的0.3万元(承保1730户)上升到1985年的1623万元(承保504万户),所占保费的比重上升为7%。当时,人保江苏省分公司大力公关,得到了当地人民政府的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0年江苏省保费收入达到10.2亿元,同期增长17.4%,财产保险保费收入7.41亿元,其中家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为4061万元(承保868万户),占保费总量的4%。1995年人保江苏省分公司家庭财产保险费收入达到7507万元,当年增长26%。这一时期,家庭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绝对数虽然不大,但发展较快,也达到了一定的比例(详见表1),人保徐州市分公司1995年业务总收入约为1.8亿元(当年增长17%),财产险保费收入为9183万元(增长19%)。当年家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774万元,比上年增长68%,占产险总量的8.43%,业务量较小的唯宁县该年家财险占总量的14.8%(185万元)。1996年人保徐州分公司家财险保费收入856万元,同比增长11%,占财产险业务总量的8.05%,承保总户数超过120万户,覆盖面为55%,达到了家庭财产保险的最高峰。
表1人保江苏省分公司家财险发展表年份承保户数
(万户)保费收入
(万元)占保费
比重(%)赔付率(%)
19800.17300.323.33
198140.910015.00
198264.8159219.49
1983107.3262329.00
1984333.1962714.86
1985504.01623731.48
1986693.42267655.22
1990686.040614124.94
1995661.975013.7957.4
2.财产保险业务稳步发展时期,家庭财产保险业务却大幅下滑,大有不可遏制之势
1996年之后的三年时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世界保险业受到较大影响。以人保徐州分公司为例,其家庭财产保险业务1997年至1999年三年大幅度下滑,降幅分别为17.44%、31.22%、34.00%,直到2000年才与上年基本持平(详见表2)
表2人保徐州市分公司家庭财产保险业务统计表
年份财险业务总收入
(万元)家财险
保费收入数(万元)同比增减(%)赔付率(%)占业务比重(%)
199610634856.0011.0054.208.05
199711500700.00—17.4441.436.09
199812195481.60—31.2247.653.95
199912185318.00—34.028.303.00
200011952276.900.9130.842.32
3.改革深入发展期,家庭财产保险业务徘徊不前,陷入困境。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大多数城镇居民、家庭已拥有了自己的住房;随着人民收入的提高,住房的装璜,高档、较高档的家具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这一切,都给了家庭财产保险新的发展契机。家庭财产保险理应进入较好的发展阶段。但是,到目前为止,这项业务仍未有起色,仍在泥潭中徘徊。这几年家财保险业务发展状况就是例证。
二、家庭财产保险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家庭财产保险由快速发展到急剧下降,目前业务发展比较困难,举步维艰;业务下滑,比重减小。199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家庭财产险保费总收入10.16亿元,同比下降了7.25%,仅占全部财产保险业务的2.41%。比重也在下降;产险储金59.3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0.21%。在赔付率方面,与城市家财保险赔付率较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村家财险赔付率大幅度攀升,徐州市某县支公司1998年家财业务仅为49.2万元,同比减少73%,其赔付率也由14.17%上升为50.41%。该年度人保徐州分公司家财险赔付率最高的基层支公司高达158%。家庭财产保险业务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
分析起来,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保险公司缺乏对市场变化的调研,不能及时掌握情况,没有采取有力措施;二是展业手段单调,方式方法不灵活,服务水平不高;三是暴露出险种的不尽合理,缺少吸引力,不适应市场需求;四是途径不稳定,机构、人员不能正常开展业务;五是在经济调整时期,乡镇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农民“减负”期间,“保险”往往被当作农民的负担被砍掉,城市居民收入近年来增幅不高,下岗职工增多,也影响了人们投保的积极性。版权所有
三、家庭财产保险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为了适应经济改革、发展的形势,满足城乡居民家庭财产安全保障的要求,必须认真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找出当前发展家庭财产保险业务的对策。
1.适应市场需求,设计出适应性较强的条款。一是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区别不同情况,对不同保险标的进行科学分类,比如按城镇、农村进行分类。居民家庭装潢、家用电器包括电脑等均可纳入保险标的范围。有的保险公司已将第三者责任保险纳入家庭财产保险系列,应是比较有眼光的做法。二是搞好险种组合,以适应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三是灵活厘定费率,不可一概而论。就目前江苏省农村而言,江南农村住房,已与中小城市无大差别。江苏省政府采取“不将草房、危房带入二十一世纪”行动,苏北农村年内将消灭草房、危房。这些情况必须考虑在内。大中城市居民住房可按高级住宅区、安全小区、普通住宅区等实行不同费率。这将激起人们投保的积极性。四是对连续投保3年、5年、10年,安全无赔款的,应分别给予一定比例的安全奖。
2.调整展业力量和展业方式,搞好新业务拓展。一是加强保险宣传,特别是条款中主要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等要宣讲明白。可利用保险宣传月(周)、街头咨询等方式进行深入宣传。二是适当调整展业力量,加强展业力度。随着保险公司经营机制改革的深入,认真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按照保费收入多少,业务质量好坏,确定业务人员的工资、奖金分配水平,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采取灵活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如对常年无赔款的单位、个人采取重大节日送贺卡、寄送慰问明信片等方法加强与保户沟通,提高续保率。四是努力寻找新的途径,降低展业成本。比如利用银行、商场、社区服务中心、有线电视收费系统等业务,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人保徐州某区支公司利用银行房屋保险业务,年收取保费逾百万元。
篇9
多年来,我国养蜂业发展比较平稳,当前我国蜜蜂饲养量约800万群,《国家十二?五蜂业发展规划》确定:到2015年全国蜜蜂要发展到1000万群。在养蜂生产与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风险有:(1)自然灾害:主要是旱、涝、冻、洪、地震、塌方、山火等。(2)治安或突发事故:被盗、被抢、投毒,其他人为破坏等。(3)蜜粉源或环境:蜂群蜜粉源农药中毒死亡、突发空气或水源等污染死亡。(4)暴发性病虫害:蜂群感染突发性病害死亡。(5)运蜂中遭遇交通事故或运输途中因道路堵阻蜂群受闷死亡。
2蜂群投保的价值计算
蜂群的价值是随着生产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每年的3~4月蜜蜂繁殖结束并进入生产期,其时价值最高,之后随着生产季节的变化在小幅浮动,全年生产季节结束后价格最低。主要可分为4个阶段、价位:以上是不同时期的蜂群价格,我国南北方及不同地区略有差异,但相差不大。
3蜜蜂财产保险的方式方法
3.1投保对象可先限于已参加了省或市(县)蜂业协会的会员或蜂农合作社社员,之后再扩展到广大养蜂人。3.2投保方法养蜂协会或合作社统一投保,分户签单,实行蜂群箱体统一编号管理,设定每群基本保额。分不同时期和蜂量程度,确定不同的保值。3.3保险范围①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②突发性重大灾难事故;③被暴力抢劫,或大批量被盗窃(经当地公安机关证明确认,且在一定期限内未能破案的);④蜜蜂在运输途中的交通事故造成的蜜蜂财产损失未得到赔偿的;运输途中因突遇高速公路关闭或国道省道长时间严重堵塞,造成蜜蜂大量死亡的(经交通部门证明或媒体报道的);⑤蜜蜂中毒大量死亡的,视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但是不包括因以下原因造成的损失:因车辆自身故障或业主人为原因造成车辆长时间停驶而造成的损失;蜜蜂在装卸、搬运过程中不慎掉落等原因造成的一般性损失;因货物装载不当或捆扎不牢固造成的损失;运输途中部分蜜蜂飞离的损失。3.4保费收取按基本保额确定,如以每箱300元的保额计,按2.5%收取,即7.5元/箱群;本着支持养蜂业发展的精神,保费可由政府、组织、个人分别负担:可按蜂农个人2元/箱群,合作社风险救助金0.5元/箱群,政府政策性补助5元/箱群,共同筹集。3.5蜜蜂产业从业人员的人身意外保险与蜜蜂产业财产保险进行分离,将风险分解因为一旦发生灾难性事故,往往会人和财产一同遭受损失,单体风险会加大。3.6损失评估与理赔主要以蜂业协会和合作社的定损依据为依托,结合保险公司的理赔评估办法,确定损失程度。理赔可按不同险种和不同时间段等不同赔付比例和方法计算。按户统计,设定理赔起付额和每次、全年理赔上限额。每次免赔额为200元,每户每次理赔最高限额为所交保费的?倍(每户总保费)。每户全年理赔累计最高限额为所交保费的?倍。保险期限为一年,到期续保。
篇10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运用;投资匹配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财产保险公司积累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资本金和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未来能够及时偿付,而从保费收入中提取的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公司,风险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时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保险公司赔付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安排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此,财产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改造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提高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行。
4.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改善保险企业经营成果的需要
随着保险经营主体的不断增加,保险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在不断下降,甚至有的险种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如何合理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合理使用和安排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资产收益率,最大限度发挥资产运用的作用,改善公司的经营结果,提高公司竞争实力和企业价值。
三、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及原则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选择
资产负债管理包括以负债为主导和以资产为主导两种模式。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从负债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即根据负债的特点安排资产的期限、结构比例等,针对不同保险产品的负债要求,包括期限、风险、出险频率、流动性等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资产投资组合。以资产为主导的资产负债模式,强调的是从资产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资金运用的情况调整负债结构,也就是针对不同的资产组合,调整产品销售的品种、规模等。
由于目前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每家保险公司业务增长速度较快,保险的特性决定了保险公司成本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成本的滞后意味着资金的滞留,为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保险公司主要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保险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我国,保险公司应更加关注主营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原则上要求资金运用满足保险发展和保险负债的要求。因此,在目前阶段,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负债为主的资产管理模式,根据保险产品或保险业务的整体风险状况来决定资产配置情况。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根据保险公司资产的特点,充分考虑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不仅要遵循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而且要充分考虑财产保险行业的特点。
1.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产保险公司与其他很多公司一样,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总量平衡的原则。就是要求资金的来源与资金运用在规模上的相对平衡和对称,保持资产与负债总量上的相对平衡,这里要求的平衡是资产负债总量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则。结构对称是一种动态的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即根据资产负债的期限差异进行布局,长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短期负债用于短期资产的投资,而短期负债中的长期稳定部分也可以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并根据外部经济条件和内部经营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资产结构调整。
(3)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又称资产分配原则或速度对称原则,其主要内容为:资金运用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来决定,即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最好是能保证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完全一致。
(4)目标替代,总体效用平衡的原则。资产负债管理要求资产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但这三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安全性越高往往伴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流动性较高往往盈利能力较弱,但安全性较高。目标替代原则是指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经营目标或方针上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相互替代,尽可能实现三者的均衡,而使总效用最优。这里的总效用是由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方面效用综合构成的。
2.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及意外健康险业务,保险期限较短,保险事故发生较为频繁,使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需要考虑如下特殊因素:
(1)财产保险公司负债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以短期负债为主,为保证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必须具备较高的流动性。
(2)险种结构及不同业务的现金净流量。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在具体险种上包括财产保险、车辆保险、责任险、建工险等,不同险种由于保险标的和责任范围不同,其风险状况、出险频率及损失可能产生的金额大小也不一样,对赔付资金的需求也不同。如车辆险业务对赔付资金的要求相对其他财产险业务高,因为车辆属于移动的标的,事故发生较为频繁,出险的频率较高,导致赔付的频率也高,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高。而普通的财产保险业务的出险频率低,但由于保险金额大,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要求的赔偿金额大。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公司的业务结构、险种类别,以保证偿付责任的及时兑现。
(3)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中国保监会通过认可净资产与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的比较结果,来判断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否充足。由于保险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偿付能力水平高低不同,对资产的认可率的要求也不同,公司对资产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偿付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能够满足监管的需要。
四、财产保险公司资产的组成及投资的重要性
从产业性质来看,财产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服务企业,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属于第三产业,同时属于金融企业。第三产业从资产结构上看,具有固定资产占比相对小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也一样,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不高。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又属于金融企业,金融业的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积聚了大量的保费收入,对资金运用的要求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性资产(银行存款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人保60.49%,太平洋77.32%,大地74.34%,太平65.7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所占的比重高,资金运用的需求旺盛。资金运用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中与保险业务经营同样重要的经营活动,客观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提高资金运用水平,加强投资资产的管理,关注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为财产保险公司及财产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五、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与资产负债管理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增长快,但由于保险主体的增加,竞争特别激烈,承保利润率在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同时,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本身对公司实力的要求高。财产保险公司实力的提高,取决于保险业务经营和资金运用两方面,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这也是符合国际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规律的。在国外,财产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赔付率均接近100%,利润主要来自保费资金运用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资金运用方面的研究,合理、有效地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对公司的贡献,提高经济实力。为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应对公司负债进行深入的分析,紧密联系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品种等。
(一)根据负债的特点配置投资的久期
财产保险公司是典型的负债经营的公司,且其保费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安排投资前,应根据保费资金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在考虑负债资金占比的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应预测公司盈利能力,并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及发展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期限。当预测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经营具有盈利能力时,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动用资本金,公司应将资本金配置到期限较长,收益较高的投资上去;同时根据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净流量,将盈利积累的资金也配置到期限较长的投资中去,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将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配置在期限短、流动性强的资金上,以保证公司履行保险责任的及时性。
(二)充分分析公司的业务结构,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状况、出险频率配置投资
如前所述,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产品种类多,且不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出险频率及对赔付金额的要求等特点,因此,同一收入规模的公司对投资组合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以车险经营为主的公司,要求投资的流动性高;以财产险业务为主的公司,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但对金额的要求可能较大,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对资金总量要求较大,要求投资的整体变现能力强。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投资,合理确定投资组合及投资期限。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大数法则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险种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合理分析单一险种债务平均偿还期,进而计算出公司险种所要求的整体保险业务负债的偿还期,并根据偿还期对称的原则的要求,配置投资资产的偿还期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流动率来判断投资配置是否合理,平均流动率等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的比值,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则表示资产的运用过度,应根据负债的具体类别,缩短投资的期限;反之,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应适当提高长期资产的比重,以保证平均流动率维持在1的水平。但在使用平均流动率时,最好对时间进行分段处理,如将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1年等,分段越多,计算结果的运用越合理,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越匹配。
(三)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选择不同认可率的投资组合
根据中国保监会对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不同资产的认可比率是不一样的,认可比率的不同,对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影响较大。同时,由于法定的偿付能力要求与公司的业务规模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司投资资产的认可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公司业务的起步阶段,由于公司资本金充足,基本不需要考虑公司资产的认可率,可以只考虑流动性、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去配置投资。但当公司业务规模较大,资本金处于不十分充足的时候,就必须将投资配置在认可率高的资产上。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配置需要充分考虑公司的发展阶段,及不同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