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公证范文
时间:2023-04-02 14:5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产公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婚姻法》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但是,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长期共同使用期、消耗夫或妻的个人财产,一旦婚姻关系消失,在现有的财产中怎样认定婚前财产的范围和财产的归属,是婚姻纠纷中经常争议的一个焦点。什么是婚前财产公证?怎样办理好婚前财产公证?这是摆在公证行业同人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对婚前财产的认识
婚前财产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法对夫妻(未婚夫妻)双方就各自婚前财产、债务的范围和权利归属问题达成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婚前财产公证有两种形式,一是未婚夫妻在结婚登记前达成协议办理公证,二是夫妻双方在婚后对一方或双方婚前的财产达成的协议办理公证。如何正确认识婚前财产公证,还要从夫妻财产制说起。夫妻财产制是指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其内容包括夫妻财产制的设立、变更与废止。夫妻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夫妻对外财产的责任、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因离婚而引发的财产清算和分割的婚姻纠纷不少。结婚前,男、女双方依法到公证机构对各自的财产、债务范围、权利归属问题进行公证,经过公证的财产约定将会得到法律的直接认可。因为公证书,它不同于一般文书,它具有法律上的证据作用,一旦涉及诉讼,人民法院可以将公证书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将“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列为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的事实之一。婚前财产公证是近几年来新开起的一项公证业务,它有助于明确协议双方对婚前财产的数量、范围、价值和产权的归属,是解决婚姻纠纷的可靠法律依据,对稳定家庭关系和财产关系,预防婚姻纠纷、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办理婚前财产公证中注意的事项
办理婚前财产公证不是法律上规定的必须公证才生效的事项,它遵循的是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其具体程序是:协议双方当事人应共同到有管辖权的公证处申请办理,填写公证申请表,提交申请人的身份证明,财产权利证明,婚前财产协议书(当事人没写协议的公证员可以应当事人的要求代为书写),其他证明材料。公证员在办理婚前财产公证中,除要认真审查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是否具备,意思是否表示真实、协议的内容是否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外,笔者认为还要注意审查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审查婚前财产协议中的内容,约定的财产要做到双方当事人无争议。在现实生活中,当事人获得财产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接受赠与的,有继承等,但在财产的权属问题上,并不是都不存在争议。如笔者在办理这类公证中,就遇到有个别当事人,在结婚前就在一起共同生活了好几年,双方经济共同支配、购置财产(如汽车、房产、股票等),但财产权利凭证上却只写了一方当事人的姓名,表面看是一方的婚前财产,而实际上却是双方共有的。还有的个别的当事人,在准备结婚前,共同出资购房,购买家具、电器等物品,但财产权利凭证上只写了一方的姓名,实际上在这样的财产的权属问题上已存在着问题。因此,公证员在办理此类公证时,一定要注意审查双方当事人在约定的财产权属上是否存在纠纷,协议中财产的归属,债权债务处理的内容上是否明确,要做到双方当事人无异议才能办理公证。
2.对没有房屋产权凭证的婚前财产公证,要注意收集当事人购置财产时给付款项的证明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当事人已实际占有、使用房屋,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未获得房屋的产权凭证;还有的当事人,购买了房屋,在房屋还未交付、产权凭证未获得前就准备结婚而申请办理婚前财产公证。对这类当事人,公证员要注意了解房屋的来源,房屋的付款情况,房屋的使用、装修等现状,并收集相关的证明材料,同时应向另一方当事人进行应证,只要另一方当事人认可对方婚前财产的情况属实,并对财产权属的约定无异议,笔者认为这类婚前财产协议,可以公证。
3.注意审查当事人申请办理婚前财产公证的原因。对不符合要求的申请不予受理。有的当事人在婚前单方到公证处申请办理婚前财产公证,他们认为要求对方当事人到公证处办理婚前财产公证有伤感情。对这种公证申请,应不予受理。同时公证员要给当事人做耐心的讲解,告知其办理婚前财产的目的、意义,鼓励当事人要打破传统的婚姻观念;告知其办理公证,需要双方当事人到公证处亲自办理;告知其将申请办理婚前财产公证的时间放在临结婚前或结婚后。
4.注意审查再婚当事人或另一方系再婚当事人提供的财产权利凭证,做到约定的财产无产权纠纷。在婚前财产公证中,有的当事人由于有婚姻失败的经历,对再婚就显得格外的谨慎,为了避免再次离婚而发生财产纠纷,对婚前的财产申请办理公证。公证员在办理此类公证时,要注意审查当事人公证的财产是否是属于本人所有,有无产权纠纷。要求当事人要提供离婚证和离婚协议,审查财产的权属。只有搞清了财产的权属,做到约定的财产无争议、无产权纠纷,才能使公证的协议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5.对未婚夫妇申请办理的婚前财产公证,要注意在双方达成的协议和公证词中载明协议生效的时间,即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签名、公证)、办理结婚登记后生效。因为这类财产协议的主体是特定主体,只有在双方当事人办理结婚登记后,双方当事人的婚姻关系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签订的婚前财产协议对双方当事人才有约束力。否则,反之。
篇2
[关键词]婚前财产公证;现状;伦理;瓶颈
[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4-0141-02
20世纪90年代初,“婚前财产公证”的概念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支持者和反对者争论的中心便是:夫妻该不该明算账。以传统的眼光看,夫妻明算账是有悖常理的,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妻子根本没有这种权利和资格。在解放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间里,社会基本上属于“均贫”的状态,老百姓根本没有什么值得清算的婚前财产,夫妻间自然也就没必要把“你的”还是“我的”分得太清。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到了20世纪90年代,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拥有数额不菲的私产,“夫妻明算账”这才有了产生的条件与存在的土壤。
1 婚前财产公证的确立及现状
婚前财产公证,指公证机关对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就各自婚前财产和债务的范围、权利的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对于进行婚前财产公证的利弊,一直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婚前进行财产公证,意味着从婚姻一开始就对夫妻感情持有怀疑态度,有损于对爱情的信心和忠诚。有的则认为婚前财产公证是解决婚后财产纠纷的可靠的法律依据,可以有效地稳定家庭关系和财产关系,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新近一次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进行的婚前财产公证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进行婚前财产公证是很理性的,表示支持和理解,但实际操作的时候,大多数人最终还是选择了传统的婚姻模式,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影响,担心进行财产公证会影响夫妻感情。受西方夫妻财产分别所有制的影响,近年来选择进行婚期财产公证的夫妻也在不断增加,但仍然占少数,发达地区不超过20%,欠发达地区更是寥寥无几,而且基本上都是再婚者。
2 婚前财产公证的伦理现实基础
婚前财产公证是一种法律程序,也包含着一种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定受到一定经济基础的影响。男女双方选择共同生活,必然要以物质条件作为基础,随着婚姻的缔结,也成就了一种新的财产组合。既然这种财产组合是婚姻的物质基础,因而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婚姻是否成功。因此,结婚前对双方的财产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为如何处理双方的财产做出一定的规划,这对和谐的婚姻生活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婚前财产公证这一法律手段,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的个人财产日益增多,财产的种类也呈现多样化,婚前拥有一定房子、车子、票子的人已不在少数。在男女平等的大背景下,很多女性在职场、商场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妇女的经济独立也使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妻子不再是丈夫的附属品,夫妻双方都有独立处理自己财产的需求和权力。随着旧社会封建婚姻观念的破除,许多夫妻也走出了感情不和的阴影,选择了离婚。近几年来,我国公民的离婚率显著提高,2010年上半年有800多万对夫妻离婚。尽管婚姻依然是神圣和被赋予美好期待的,但现实使人们不得不存在着不安全感和危机意识。由于现实社会的种种变化,人们对婚前财产公证从抗拒向接受的观念转变,实质上是一个从无奈到必然的过程。毕竟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和选择,这给婚姻带来了极大地冲击,而在几乎所有的离婚案例中,都不可避免要涉及财产分割的问题,婚前财产公证正是起到了一个“证据”的作用,能有效的减少在婚姻结束时因财产而引发的纠纷。即便不是在离婚阶段,婚前对彼此的财产进行公证,婚后就不会因经济因素而相互猜疑,夫妻因个体的独立而更加自信,相互之间更加尊重,剩下的是纯粹的感情,这实际上也是对夫妻感情的一种保护。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婚前财产公证的优越性更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婚前财产公证可以解决再婚者的心理顾虑。大部分有过婚史的独身者,尤其是一方或双方有着良好经济条件的情况下,一方面担心经济问题引起两个家庭的矛盾,另一方面又不想因此成为迎接新感情的障碍。运用婚前财产公证的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财产纠纷,使新组家庭减少这种心理负担。
其次,婚前财产公证为老年人再婚赢得儿女支持。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再婚不再是一个令人忌讳的话题,而大多数子女的心理也很微妙,既希望老人晚年幸福,又担心由于父母再婚影响自己对财产继承。婚前财产公证给这类子女吃了“定心丸”的同时,也为老年人再婚扫清了障碍,促进了再婚家庭的安定团结。
再次,婚前财产公证可以有效地防止借婚姻获取财物的“巧取豪夺”型和“功利型”婚姻,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恶意侵害。
最后,办理婚姻关系续存期间的财产公证,可以有效保护妇女、未成年子女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时下,一些私企老板、大款在家庭外包养“二奶”甚至“三奶”,作为无过错方的妻子提出离婚后,他们便将银行存款、股票、汽车、房子等大宗夫妻共同财产隐匿、转移、变卖,甚至伪造债务,企图侵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而妻子则往往提供不出财产的确切数额、存放地点以及银行账号等有关证据,结果因举证不力而处于被动的局面。通过事先对财产进行公证,可以有效保障女方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
因此,无论对于一般情况还是特殊情况,婚前财产公证既能预防纠纷的发生,也能为解决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可起到调节夫妻关系和保护夫妻合法权益的功效。婚前财产公证是处理经济问题的法律行为,因此其经济和法律上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是其存在的依据,也是其伦理价值的现实基础。
3 中国推行婚前财产公证的伦理瓶颈
虽然婚前财产公证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兴起后,社会舆论一直对其称赞有佳。但奇怪的是,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理智的做法表示赞同,而实践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还是因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
首先,与“白头偕老”的中国传统婚姻观念相违背。在中国,婚姻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非常神圣和美好的,人们对婚姻有着“一生一世”、“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愿景。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因情感而结合,更代表了承诺和责任,如果还没结婚就想着离婚,岂不是太不吉利了?更何况如果还没结婚就想着离婚了怎么分家,岂不是太伤感情?
其次,面对着情、义与利的撞击。婚姻是基于双方在相知、相爱、互信之后产生的一种情感需求,如果两个人一直保持着感情稳定的恋爱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后彼此尊重,并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这是两个人感情积累的结果,如果现在要为财产分清个你我,多少是伤感情的,毕竟,爱情和信任是无法用婚前公证来保障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重义轻利”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更愿意将夫妻感情放在首位,而不会过多的讨论“钱”的问题。
再次,传统文化中缺乏个体独立意识。与西方文化中倡导功利主义和人本主义所不同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是比较缺失这种主体意识的,这在中国传统的夫妻关系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自古以来,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在婚姻关系中,她们依附于男人,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毫无经济地位。长期遵循着这种家庭经济的权利和义务都掌握在丈夫手中的模式,使婚前财产的划分不但没有必要,更是没有可能的。尽管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推进,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依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在这种传统模式的束缚下,不但妇女缺乏独立人格,这种主体意识的缺失还有着一定的广泛性。“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妇妇,而家道正”。就是说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家才能安定兴旺。然而,这同时抹杀了每个家庭成员的个体价值,个体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满足家庭存在和延续的需要,人们放弃了自我,放弃了合理的个人财产,将自己完全依附于家庭。这种个人“私”的缺乏和家庭整体意识的过度强调正是财产划分无法启动的根本原因。
最后,婚前财产公证使得婚姻和爱情变得更为现实。爱情无疑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但婚姻让这美好的爱情变得很现实,然而婚前财产公证让婚姻变得更为现实,太现实的东西让人感到悲哀和失望。财产公证无疑是在提醒人们,婚姻不再是两个人因单纯的爱情而结合,还有两个人的财产,爱情是不保险的,还有着很多现实的问题掺杂其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将两个人的财产分得清清楚楚,这种现实不是人们向往的那种和谐美满的婚姻。
4 适用婚前财产公证的几种情况
虽然婚前财产公证的必要性与优越性决定了“夫妻也应明算账”,但这西方的“舶来品”毕竟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国人要想从思想上真正的接受它,把它当成婚姻很自然的组成部分,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磨合,现阶段没有必要把它作为婚姻的“必需品”。然而,笔者认为,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坚持维护情感作为第一位的同时,也不应当过于感情用事,而轻易放弃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免遭侵害的权力。尤其是以下几种“特殊婚姻”,笔者认为,还是十分适用婚前财产公证的:
首先是再婚夫妻:在进行财产公证的夫妻中,再婚夫妻的比例最大,因为一方或双方都有过婚姻经历,现在又要重组家庭,情况相对复杂。尤其是老年人再婚时,一般双方子女都会提出这一要求。而且如果双方或一方经济条件较好,再婚情况下的夫妻进行财产划分,最能被人理解与接收,而且在当事双方看来也是必要的。
其次是双方经济相差悬殊:目前进行婚前财产公证的男女多为婚前经济实力上差异较为悬殊或双方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如果两人是经济情况差不多的工薪阶层,大可不必。
再次是投资婚姻:这种婚姻的构成本身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比如有残疾但条件优越的城里男孩娶了一个农村女孩做妻子,再比如夫妻双方年龄相差悬殊,诸如此类的婚姻的稳定性必然相对差一些。当然,我们不能随意怀疑这种婚姻的感情因素,但若有一方另有目的,公证财产无疑会扼杀其不纯的念头。
最后是怀疑婚姻者:对婚姻持怀疑态度的人多半是女性,她们会消极地想:婚姻就像一场赌博,押对了你就赢了,押错了你就完了,而且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婚姻永远牢固呢?如果两个人的婚姻美满,当然就没有必要公证财产;但若真有劳燕分飞的那一天,事先进行的财产公证起码能保证自己得到应得的东西,尤其对于物质条件优于男方的女性来说,进行婚前财产公证更是“未雨绸缪”的明智之举。不管怎样,能把物质损失降到最小程度还是有益无害的。
5 结 论
有人说,婚前财产公证未雨绸缪,固然理智,但人一旦理智,难免自私,必然伤感情。笔者认为,其实婚前财产公证只是执行一个小小的法律程序,做与不做自己决定,只要感情真,做了也不会成为斩断恩爱的无情剑,真正的有情人是不会因此在婚姻殿堂门口分道扬镳的,若真如此,这样的爱情与婚姻即使没有“公证”的冲击也会不堪一击。婚前财产公证,晴天备伞又何妨?
参考文献:
[1]张绪山.从“婚前财产公证”说到中国古代吏治[J].社会科学论坛,2005(6):120-122.
[2]程晓文.对婚前财产公证问题探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5):8-10.
[3]陈菊雷,龙俊,张宪雯.对于婚前财产公证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11):86.
[4]李颖晖.尴尬的婚前财产公证[J].北京记事,2001(8):1-10.
[5]严彬.婚前财产公证的利弊及其所存在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6(9):85-86.
[6]胡中元.婚前财产公证的伦理辩护[J].中国公证,2009(1):27-30.
篇3
专题作者 贺顶红:
失去所爱的人是更大的失败
我个人觉得婚前财产公证无可无不可,至于婚后,我也不主张制定双方财产归各自所有的婚内协议。结婚就是一种融合,一种合作,要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就要把每件有关家庭的大事都拿出来有商有量,共同担负。我会全心全意奉献家庭,这样我觉得快乐;对方是否也如此由他自己凭良心决定。我会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自己的利益,比如原本属于个人的房屋产权等,但不会事事都争,“傻”一点就没那么面目可憎。如果真的走到分手的境地,我认为与失去财产相比,失去人是更大的失败,如果连这种结果都输得起,还有什么是输不起的呢?
健康作者 树剑:
诚信比公证值得信任
婚前公证,我认为不需要。一方面婚前公证太伤感情,婚前公证假设了将来分手的可能,是对婚姻约定的一种不忠诚,既然想到以后可能会分手,何必现在结婚呢?另一方面,敢于走入婚姻的男女,都是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的,感情破裂了,财产分割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相信夫妻即使分手了,但人与人互相之间的诚信还是有的,而诚信比公证更值得信任。
文学博士 阿钧:
何不推行强制财产公证
婚姻本来就是两个人生活的交融,可是公证却在这交融的底部加上了一条油水分离线,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确实,婚姻是一种契约,可是,婚姻早就摆脱了契约的束缚,走向心灵和情感,还有个人生活的结合了,过于强调婚姻的契约性,其实否定了人类婚姻文明长期的发展成果。不过,考虑到确实有离婚时扯不清楚的情况,我倒有个想法,是否可以推行强制婚前财产公证?就像以前的婚前体检,规定了要做的,这样双方都觉得这和对方无关,在感情上不会受到影响。反对婚前公证似乎不妥,赞同也似乎不妥,不如政府来做这个恶人好了。
“公证让人心机变重”。我有一个女性朋友,婆家出婚房娘家主装修,但买婚房时婆家“丁是丁卯是卯”的产权说明公证让她感觉“很受伤”,所以在装修、买家电时她保存了一切发票收据,而且再三叮嘱闺密们结婚要“多一个心眼”――从这点来看,婚前财产公证确实会让一个原本没有思想准备的人变得心机重起来。
“有约定俗成的婚姻更和谐”。当爱冲昏头脑的时候,会觉得财产公证伤感情,但婚姻不是孤立的,会逐渐走到现实,婚姻也不仅仅是夫妻双方的事,尤其对于再婚夫妻来说,婚姻还涉及到抚养孩子、赡养老人,如果有自己的约定俗成的东西,可能会更和谐,相对来说也更有保障。
“对婚姻有信心就不去做不好的预设”。个人觉得对婚姻有信心的夫妻,就不会对将来的变化做不好的预设,也就不会去做这样的公证。
“公证对父母是一个交代”。很多父母,倾尽一生积蓄为儿子或女儿购置婚房,现在小夫妻离婚率又是那么的高,离婚往往就是意味着分走一半的房产,所以婚前财产公证也是对父母的一个交代。
篇4
【关键词】夫妻财产;公证;确立
夫妻的财产分割问题是婚姻终止后所引发的一个最为直接和最为现实的财产问题,在很多离婚案件当中,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都成为了法庭上聚焦最多的争议核心问题。在当今社会的离婚特点和财产诉讼的背景之下,怎样才能够有效防止这一类纠纷的产生,财产公证这一词语也就随之而诞生了。
一、夫妻财产公证的现状和问题
(一)夫妻财产公证的现状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感情的婚姻也没有道德,只有感情的婚姻却又是不现实的。试想一下,一份感情究竟能够维持多少时间,一旦两个人的婚姻出现了意外,那么将如何划分夫妻二人的财产呢?这在当前是一个较有争议的问题,而这也是由当前我国的夫妻财产公正的现状所决定的。在我国财产公证的现状需要从两个方面讲起:第一是在婚前办理财产公证的人大部分都是再婚的。婚姻如此幸福,但是命运往往不站在幸福的这一面,有的时候,自己的那一半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离自己而去,接下来自己就可能会考虑再婚。但是因为对未知事物很难把握,又担心财产会落在旁人的手里,因此再婚的人都会对此作出充分的考虑,既要满足子女和老人的赡养费用,也想就此获得幸福。于是,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的再婚者较多。而这无疑也是为了自己的婚前财产上了一道保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新家庭的和谐和稳定;第二是双方经济差异大的办理婚前财产公证的较多,者无需过多解释,因为同样也是出于对婚姻和财产的保护,避免有“思想不正”之人借着结婚的名义来套取另一方的财产。
(二)夫妻财产公证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夫妻财产公证上面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普遍,其中在理论知识上面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冲突,主要有否定和肯定两种说法。因为我国是一个很讲人情的国度,所以大家都觉得提钱伤感情,也就是说很多人都是感性的,很多人对婚前就进行财产公证的这种理很难以接受。还有一种肯定的,在理性的人来看,当前人们的婚姻状态越来越多元化,存在着很多的变数,都担心在以后会出现财产分割的困扰,因此理性的进行财产公证是完全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做法。也有人认为夫妻的财产公证和我国传统的观念相悖,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我们的婚姻一向都是非常圣洁和美好的,它强调双方都必须在相爱和信任的基础上产生一种亲情,需要夫妻两个人共同担当、患难与共。也有的人认为这与民事意思的自治理念相冲突,民事意思是人们进行自我规定原则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在此框架下对自己或者自己的财产规定某种法律行为,如果采取公证的话,将会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产生阻碍。
二、完全夫妻财产公证确立的策略探究
(一)在立法上对具体的法律规范进行设置
这从三个方面来说,首先要对婚前的财产公证做出强制性的规范,当前我国现行的婚姻法没有对夫妻的财产约定要不要进行公证做出明确而强硬的要求,本着自愿的原则,法律并不对此进行强迫。所以,笔者认为需要将婚前财产公证的确立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虽然婚姻法处于民法的范畴,但是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能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因此需要对婚姻适当地介入一些公权力;其次是对婚前财产公证的年限进行明确。对婚前的财产公证必须设定年限,在很多地区,男性的平均收入都比女性高,因此很多女性的婚前个人财产要比男性少,有些女性甚至在婚前没有个人财产。如果在婚前男方对其财产进行公证,那么一旦婚姻关系在持续期间发生变化,那么女方便只能要求将其婚姻共同期间的共有财产进行平分,这对女方来说是非常不公正的。所以必须要对婚前财产公证的年限做出明确;最后是对婚前财产公证制度的变更做出撤销的规定。在我国,立法上并没有做出对其可进行撤销的规定,因此需要将夫妻二人的财产约定理解成为双方的合意行为,具备某种契约的性质,这样也就允许夫妻的双方按照财产的变化情况对双方的财产约定做出更变或者撤销,但是这最好要有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二)完善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
首先相关的职能不能应该对其自身的建设进行完善,并且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的预防制度,可以有效地帮助国家减少纠纷的发生,以此来维护法制,规范市场的秩序,这能够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公信力。所以,无论是对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是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应,都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公证制度;其次公证机关需要对夫妻财产公证时候的审查力度进行强化,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审查:①审查主体必须合格,公证的主体是夫妻,就是已婚夫妻或者拟登记结婚的男女双方,②要审查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意思和表示,双方都必须在自愿选择和决定的基础上来进行财产公证,③审查双方约定的内容是否合法,并且在其财产属权上是否存在争议;最后是在公证过程中,公证人员必须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
三、结语
在本研究当中,笔者主要针对夫妻财产公证确立的现状和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同时笔者也在文中给出了相关的完善措施。其实在婚姻关系上,情与法看上去是一对矛盾的主体,但是两者之间却是相互照应的,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最后,笔者希望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做好夫妻财产公证方面的工作,为我们的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陈兆曼.婚前财产公证的法社会学探析[J].发展研究,2012,04(01):15-16.
篇5
【关键词】老年人;再婚;财产公证;家庭关系
婚姻财产公证是老年再婚的必要前提,再婚前如果夫妻双方进行了婚姻的财产公证,当地公证机关就会出具婚姻财产公证书以及公证记录,这些材料都可以有效保障当事人的财产权益,是一种重要的法律途径。
一、老年再婚中婚姻财产公证的必要性
首先,老年再婚中婚姻财产公证可以让子女有一种安全感,进而减少对父母再婚的阻力,使得老人可以顺利再婚。许多子女反对父母再婚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父母的财产通过再婚而“落入虎口”,怕属于自己的财产或者资助得不到“回应”,所以阻止自己的父母再婚。但是如果老人在再婚时进行了婚姻财产公证,对婚前的财产以及婚后财产的继承权、拥有权进行划分公证,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子女对财产安全的顾虑,减少老人再婚的阻力,为老人再婚创造可行性的条件。
其次,婚姻财产公证对再婚家庭关系的稳定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不同于第一次结婚的夫妻,老年再婚中双方老人的财产及其复杂多样,既有房产产权财产,也有个人财产,有些还包括与子女共有的财产,或者还未分割的财产。如何对这些财产进行处理,不仅关系到再婚的老人,还关系到子女。所以,再婚老人通过婚前财产公证来确定老人双方婚前以及婚后的财产继承权、可使用权、所有权等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既可以减少老人再婚后关系到财产纠纷的问题,也可以稳定老年再婚家庭的关系。
再次,老年再婚中婚姻财产公证可以有效避免老人离婚过程中有关婚姻财产的纠纷问题。据统计,老年再婚成功率并不高,多数再婚老人由于受到来自于子女、财产等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再一次离婚。许多老人再婚时未进行婚前的财产公证,双方子女往往会因为财产问题发生争吵,严重的还会打官司解决,这样不利于老年双方的和谐相处,再婚家庭关系矛盾会越来越激化。所以,在老年再婚中对婚姻财产进行公证,对双方婚前和婚后的财产进行明确的划分规定,在离婚时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财产纠纷,使得老人顺利离婚。根据四川某市一个“离婚调查机构”的调查统计表明:在对5000对离婚夫妇进行离婚原因调查时发现,没有进行婚姻财产公证或者协议的离婚夫妻,在离婚时发生财产分割纠纷问题的竟然高达60%;在结婚时有过婚姻财产公证或者协议而发生离异的夫妻,在离婚时对财产分割这一项进行的比较顺利,发生的争论也很少,仅仅只有9%的离婚夫妻存在财产分割纠纷。
最后,老年再婚中的婚姻财产公证可以有效保障老人双方的个人合法财产权益。由于老人再婚不同于初婚者那么简单,情况相对来说复杂多样。大多数老人选择再婚是为了生活和精神上有个寄托,但不排除个别人有个别的企图,为了金钱或者享受选择再婚,等成婚后选择离婚来分割对方的财产。所以,老人再婚中必须进行婚前的财产公证,这样才能防止或者避免某些有企图心的人进行财产的分割或者夺取,有效保障老年人的个人财产权益。
二、老年再婚时如何做好婚姻的财产公证
第一,老人再婚时进行婚姻的财产公证,必须基于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上,对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进行明确的规定或者划分。在此公证约定中,不仅需要对财产进行明确规定和划分,还需要明确和约定财产的划分范围、形式和主体等,除了这些还需要明确以下的问题:
其一,房产产权财产问题。房产财产问题主要包括继承权、使用权以及管理权。住房关系到家庭的日常生活,对于我国的家庭来说,房屋是一般家庭的最主要的财产,价值意义较大,是家庭成员所关注的主要财产。再婚的老人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套房产或者多套房产,所以,在老人再婚时对房产财产必须进行明确的约定。如果是私房,需要明确其使用的人、管理者以及继承的子女;如果是公房,需要明确其承租权。若老人在再婚后还有购置其他房屋,也需要在婚姻财产公证时约定好继承者和管理者,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财产纠纷。
其二,婚前财产的继承。我国现行的婚姻法中对婚前财产进行明确的规定,婚前的财产仅属于个人财产,夫妻双方不可侵犯婚前的个人财产,但不可避免的是有些个人财产很难进行明确划分,比如个人存款等。所以,老年再婚时需要在婚前财产约定上将个人财产的数量、种类明确标明,并且需要约定好其继承人。
其三,婚后财产的继承。老年人在婚后,还会形成一定的新的财产。包括购置新的家电、家具和一定的存款等,或者是双方子女为父母购置的首饰财产。为防止在离婚中对这些财产发生纠纷或者矛盾,在婚前约定财产协议时也需要对这部分的财产进行继承权和拥有权的明确。
其四,婚后费用的明确。大部分的再婚老人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加上老人双方都会有子女,所以在婚后的费用分担上可能会产生矛盾。为有效的减少这些不必要的问题发生,在老人再婚时的婚姻财产公证中需要协议明确好婚后夫妻双方生活费用、医疗费用等,稳定老人再婚家庭关系。
第二,为顺利的进行婚姻财产的公证,再婚老人双方都需要带上相关办理资料和文件,并且本人亲自到公证部门申请公证,不可申请。相关办理资料和文件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双方老人的身份证、户口簿、丧偶证明、未结婚或者离婚的人员还需要到所住社区开具未婚证明、离婚证等;
其二,婚前财产约定的草稿、财产证明、财产清单;
其三,当地公证处认为应当提供审核的材料等。
三、结束语
婚姻的财产公证一方面可以保护夫妻双方的个人权益,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减少家庭财产纠纷问题。特别是再婚老人的家庭,他们的财产复杂多样,所以正确的处理这些财产,在再婚时对这些财产进行公证,才能稳定婚后的家庭关系,促进再婚家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思.我国老年人再婚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04:236-237.
[2]本报记者刘建.老人再婚遇遗产分割障碍[J].法制日报,2011-05-21004.
[3]张兆利.婚前财产公证:为老人再婚清障[J].长寿,2015,01:66.
[4]王景龙 张洪军 冯石亮.老人再婚应对财产赡养作出安排[J].经济参考报,2014-08-20006.
篇6
两人结婚并不是所有财产都需要公证,一般来说,比较容易举证的财产,就不需要婚前财产公证,比较难举证的财产,需要婚前财产公证。
像不动产,如房子、汽车等,因为实行登记制度、产权明确,就不需要婚前财产公证。
而产权随时处于变动的动产,像存款、玉器、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为避免离婚时无法说明白,需要婚前财产公证。
法律依据:
《公证法》第十二条
篇7
简单来说,婚前财产公证就是将个人财产法律化,不管将来婚姻走向如何,婚前财产永远是个人的。不会被对方分割,就即便将来发生婚变,也不会让对方分走。但是,从另外一种层面来说,财产公证保护的是个人利益,把爱情和婚姻推向了保护自我的一个极端,不免让人怀疑:爱情和财产是否分得开?
面对婚前财产公证,你准备好了吗?
控诉篇:婚前财产公证,让谁爱?又让谁恨?
讲述人:李小姐
年龄:28岁
职业:报关员
控诉理由:婚前财产公证让我爱不下去又恨不起来
眼前的李小姐,说起婚前财产公证,牙关依旧咬得紧紧的,叹息许久才说:“三年的感情啊,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原来,李小姐和男朋友是在工作中认识的,她是海关报关员,男朋友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负责人,李小姐服务态度好,在相处中,男方很快爱上了她,并使出所有浪漫招数追求李小姐,两人年龄相近,条件相当,于是很快走到了一起。想起当初刚恋爱那会儿,李小姐的脸上依然会现出被爱的甜蜜,她说:“那时候的他,就算我要天上的星星也舍得摘下来,有时为了让加班的我吃上一口热饭,他宁可站在办公楼下面等到大半夜,人是冷的,可心窝里的饭却依然温着……唉,怎么想,也想不到……”随着一声叹息,李小姐说起了婚前财产公证带给自己的“伤害”。
交往三年之久,决定走进婚姻时,男朋友突然吱唔着说出要做财产公证。李小姐听到这句话时,以为对方在开玩笑,等她确定不是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怎么算,都算不到会有今天,她不可置信地问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男朋友的回答很“官方”,他说:“父母要求的。”听闻此言,李小姐的心瞬间凉下去,对方父母自己拜见过多次,且一直当亲生父母来对待,却不料会是这种结局。
最后一次见面时,李小姐当着男朋友父母的面儿说起财产公证的事,她一再表示:“你们家的财产我不会要,就算走到离婚那步,我也不会抢一分,只是做财产公证这件事我不能答应!那么多姐妹结婚,没听说哪个做财产公证的,偏偏让我遇上了,这种事说出去多丢人呢!”然而让她想不到的是,男朋友的父母颇无奈地解释说:“我们不是强求你做公证,也不是不相信你的为人,只是他的大哥曾经吃过这方面的亏,所以……”说到这里,李小姐才弄明白,原来男朋友的大哥曾经因为失婚而失去大半财产,所以两位老人希望小儿子不要重蹈覆辙。
李小姐说:“尽管情有可原,但毕竟那是他大哥的事情,怎么可以随便嫁接到我们身上来呢?毕竟,财产公证很伤感情的,特别是男朋友的态度,他坚持听父母的,不免让人怀疑我们三年的感情究竟算什么?真是爱不下去又恨不起来啊!”说到这儿,她的眼神一片迷惘,显然对于财产公证这件事,至今也没想明白。
[编者说]
婚前财产公证,简单的六个字,说出来却足够伤人。特别是由有钱一方提出来,那感觉就像在提前做财产谈判――以后过好了则已,过不好你走你的,再无牵扯。
[本刊观点]
说到底,财产这关好过,爱情这关不好过,以爱的名义不做财产公证说得过去,以财产的名义让爱情妥协却太难。
支持篇:门当户对,你有你的金山,我有我的银两
讲述人:郑小姐
年龄:32岁
职业:服装店老板
支持理由:好夫妻明算账
郑小姐名下不仅有两家实体服装店,还有一个网上小店,每月固定走货量十万,收入颇丰,固定资产有两套房产,一辆跑车,小资日子洒脱至极。在30岁那年,郑小姐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两人都属大龄男女,走到一起不容易,所以彼此都很珍惜,但是相处了一年多,男方始终不开口谈婚姻,这令郑小姐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有朋友点了郑小姐一句:“人家赚那么多钱,自然怕你分家产喽。”一语惊醒梦中人,郑小姐的男朋友经营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年收入过百万,郑小姐那点家底跟人家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郑小姐当时对点醒自己的朋友说了句:“不就是钱吗?我又不缺!大不了做婚前财产公证呗!”话虽如此,可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真心话,多少是赌气,只有她自己明白。坦白来说,作为一个女人,最想要的还是一个现世安稳,谁也不希望未走进婚姻却已经开始算计财产,然而郑小姐毕竟也算事业小有所成,在物质这方面也能自给自足,加上男朋友的为人处事都是她所欣赏的,所以她决定,跟对方谈一下财产公证,借此打消男朋友对财产的顾虑。
面对郑小姐的坦荡,男朋友先是一愣,后来便笑了,或许他也想不到,郑小姐会是如此坦荡之人,最后他一脸感激地说:“我不是非要计较财产,也不是不敢给你婚期,只是觉得我们还需要了解……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是对的,你不是那种贪财的女人,你爱的是我这个人,那么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在郑小姐的坚决要求下,两人做了财产公证,婚期很快敲定,男朋友不仅送了她一辆新跑车,还送了一枚1克拉的钻戒,做了新娘的郑小姐可谓幸福至极,说起财产公证这段佳话,她不仅不恼,反而一脸的骄傲:“好夫妻明算账,他有他的金山,我有我的银两,大家都不差钱儿,何必让真爱死在财产计较上呢?”
[编者说]
你有,我有,大家都有,于是大家都不计较。其实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在婚前财产这件事情上历来就没有不计较的,唯一的区别就是能不能想得开。钱再多,也没有感情真,越计较,失去的反而会越多。
[本刊观点]
正所谓门当户对,找一个条件相当的人婚配,能避免不少财产纠纷,旗鼓相当的婚姻不仅能给男女双方带来幸福,更不失自信。
质疑篇:财产公证,该计较财产还是爱情?
讲述人:苛先生
年龄:29岁
职业:公司项目经理
质疑理由:她计较的是自己的财产还是我对她的爱?
苛先生在一家建筑公司做项目经理,虽说工作辛苦了些,但收入还算可以,至少在同龄人中算是高的,工资加上分红,每月都在万元以上,比起月收入三五千的普通小白领,也算丰厚,可就算如此,想在青岛买房子还是有些差强人意,1万多元1平米的房价,积攒多年也顶多拿得出首付。
苛先生说:“其实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钱拿个首付不成问题,可她却非说要一次付完,不想支付银行的高利息。”他嘴里的“她”,指的是相处两年的女朋友小优,小优在一家设计公司,收入不高,但人漂亮,苛先生很爱她,也答应给她最好的生活。可是,作为刚毕业没几年的新人,想一步登天过上小富即满的幸福日子,自然也没那么容易。
然而,小优却说什么也坚持要付上全房款才肯结婚。于是,苛先生不得四处求借,就算如此,还是差了将近20万的房款填不上。这时女朋友说话了,小优说:“20万我家里可以出,但我妈说有个条件……房产证将来要写我的名字,最好公证一下。如果你同意,我妈就出了这20万,如果你不同意,那你就去继续借,反正是婚前财产,你也可以公证的,不过我可不会掏一分钱……”小优的这番话让苛先生从头冷到脚,过去无论多苦多难,他从未想过让小优付出一丁点儿,甚至还想过如何将房子装成她喜欢的样子,更不承想过房子还要算成什么个人婚前财产!听到女朋友说“婚前财产”这四个字时,他对结婚突然失去了热情。
看似这桩感情出现冷战是因为20万的房款缺口,其实只有苛先生自己明白,问题出在女朋友小优的计较上。不过一套总价不到80万的房子而已,对方未拿一分钱却已经开始计算房产归属权,这样的感情,这样的女人,他觉得需要好好冷静,好好考虑一下何去何从。
苛先生说:“我爱她,毋庸置疑,但她爱不爱我,我真的不敢确定,如果爱我,为什么非要逼着我全款买下房子?就算全款买房是对的,那么又何必拿20万来要挟我?她在乎的究竟是她娘家的那20万?还是将来和我一起走过的每个日子?我对她的爱难道一文不值吗?这些问题让我头痛,这婚先不结了……”
[编者说]
财产有价,爱无价。换个说法,爱在财产面前应当是清高的,至上的,独一无二的。可一旦爱败给了财产,一切皆不存在,到那时,爱甚至会比财产还俗气。
[本刊观点]
为爱闹分手的恋人是可惜的,为财产闹分手的恋人是可耻的,让爱败给财产,这是人性的一种失败,唯一的原因――爱得不真也不深。
主动篇:婚前财产公证,送给爱的一份大礼
讲述人:乔先生
年龄:30岁
职业:证券公司分析师
主动理由:爱她,就给她一份安心大礼
乔先生是在29岁那年认识现在的妻子小敏的,小敏是他的客户,名下有200万的资金供他操作,合作的半年多时间里,两人话很少,除了必要的信息沟通之外,几乎不谈任何个人话题。直到那天,乔先生发现账户里多出500万,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几番试探之下才知道,原来小敏刚离婚,前夫一次付给她500万分手费,一时之间小敏不知投资做点什么,索性打进股市账户,由乔先生代自己操作。
看着眼前一脸憔悴的小敏,乔先生莫名产生了怜悯之心,他好心地劝说对方不应该这样冒险,股市毕竟不安全,还是一分为二的好,存一部分,留一部分。在他的帮助之下,小敏买了一部分保本基金,虽然乔先生因此会失去公司一大笔提成,但他的诚心还是博得了小敏的赏识,两人因此成为朋友,经常一起吃饭,一来二去便熟悉了。
经过了解,乔先生发现小敏年龄不大,但上次不幸的婚姻却带给她很深的打击,很难相信男人,正因为如此,他觉得自己更加有责任对她的资金负责。在他的精心打理下,小敏账户上的数字一直翻新,这令小敏很高兴,免不了私下给他多些佣金,可乔先生总是拒绝,他说:“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
经过半年相处,小敏渐渐开始相信乔先生,而乔先生也喜欢上了文静又识大体的小敏,两人开始试着交往。一年后,小敏在一次醉酒时吐出心声,说自己爱他却怕结婚再受伤害,还说有一次相亲被男方问及财产很害怕的故事。这些话让乔先生想了很久,终于,他决定娶小敏,唯一的贺礼就是一份婚前财产公证书。他说:“我爱的是这个女人,不是她的财产。”在乔先生的坚持下,两人做了财产公证,而小敏也从这份公证书上看到了乔先生的一颗真心。
婚礼上,乔先生一往情深地对妻子说:“因为爱你,所以就要让你安心。”在他看来,因为爱她,所以就必须给她一份安心大礼,让财产公证开道,让爱情住进心里来。不得不说,乔先生的坦荡是多数普通人所欠缺的,对财产漠然是因为对爱情执着,嫁给这样的好男人,相信小敏这次是真的找到了幸福。
[编者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财产当道,爱情却成了财产的拦路虎,但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石,虽不能说有情饮水饱,至少也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同理,如果两个人爱到坦荡,财产公证也未必就能破坏一份感情,就像香港大美女李嘉欣,嫁入豪门之前以1亿身价买断与娘家关系,这份决绝除了自信之外,更是坚信爱情和婚姻会长久。
[本刊观点]
财产公证唯一能说明的问题就是,谁的财产多,谁的财产少,往大处想,只是一堆数据,往小处想,是两个人的一场财产较量,非要把它跟爱情划上等号,其实是不可取的。有财产的一方未必就是骄傲的,没财产的一方未必就是卑微的,不应以财产论英雄。
[链接一]推崇婚前财产公证,再爱也不忘‘本’的明星们
章子怡曾传欲嫁华纳股东Vivi Nevo,未婚夫Vivi Nevo现年42岁,个子不高,却坐拥47亿美金(约300亿人民币)身家。昨日有传闻称Vivi Nevo下月将与章子怡签婚前协议书,确保不会发生分家产的闹剧。双方约定一旦离婚,女方可获得一定的赡养费,而不会分到财产,虽说这段感情最终不了了之,但两人对婚前财产的态度可见是相当重视。
与前夫伍伟杰离婚,对一向乐观积极的翁虹是一次自信心的重创,就在翁虹38岁生日宴会上,翁虹经好朋友介绍,认识了现任老公刘伦浩。恋爱四个月后,翁虹就“闪婚”了。 2007年1月17日,翁虹和刘伦浩瞒着所有亲友,在美国洛杉矶登记结婚。为了防止重蹈前一段失败婚姻的覆辙,翁虹和刘伦浩签订了婚前协议书,对双方的财产和感情作出约束,其中第一条就是“不能随便提出离婚或者分手”,此外还有“吵架时不能翻旧账”,遇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必须以双方感情为第一优先”。
布兰妮2006年提出了和老公凯文离婚,很多人认为24岁的布兰妮可能得将自己的一半财产分给凯文,但事实上,她在婚前协议中已经表示,她6500万美元的财产不会给凯文一分一厘。这份协议长达60页,可以说保护了布兰妮所有的个人财产,和凯文结婚前就挣到了她大多数的家产。
[链接二]为爱放弃公证,最终又被财产所抛的明星们
吴奇隆与马雅舒结婚将近三年,惊传感情生变,已经签字离婚。而吴奇隆将名下共六栋房子过户给马雅舒,另外还付了赡养费将近新台币4200多万元,尽管传闻中说是女方出轨导致离婚,但因为他们未做婚前财产公证,所以作为男人的吴奇隆不得不按台湾法律支付赡养费。
孙楠与买红妹是协议离婚,除了将两人当年的财产分割公之于众,孙楠还给买红妹及其子女留下了巨额财产,其中有五处房产 (含两套别墅)和3000万现金。另外孙楠还同意在离婚后每年支付近100万元的子女生活费。如此看来,这场离婚官司中,买红妹是最大赢家,事前两人到处秀恩爱,根本没想到会离婚,更没做过婚前财产公证,走到今天,孙楠失人又失财。
麦当娜是美国歌坛大姐大,当年下嫁比她小10岁的盖・里奇,结婚时两人共持有5亿多资产,其中多数为麦当娜个人财产,可是当八年后,两人感情降温直至离婚时,麦当娜支付盖・里奇1.5亿英磅的“分手费”,盖・里奇由一个穷小子一跃成为亿万富翁,不可谓不风光,所谓的感情在财产面前,就是这么不值钱!人走楼空,没有婚前财产公证,就算是大姐大也不得不挥手散金,失人失心失钱财!
[延伸阅读]
2011年2月上市的都市小说《婚前财产》,以写实手法描写了当下男女在婚姻抉择上的现实态度,全面展现当下男女的爱情观、婚姻观以及财产观,具有很强时代感。
内容简介:临近结婚,冉欣眉和男友陆子航因婚前财产发生争执,陆家要求她出三分之一房款,她则要求房产证写上自己的名字,房产之争将两人的关系彻底搞僵;同事肖琳是个离异女人,名下除了孩子还有房子跟一笔固定存款,在旁人眼中衣食无忧,却不知道,正是这种物质之累使她对再婚望而却步……
[众生观点谈]
观点一:
我愿意接受婚前财产公证,就算他不提出来,我也会提出来,我不想日后人财两空,现在的感情和婚姻一样脆弱,我不能把所有赌注都放在对他的信任上,因为感情上的信任是靠不住的,说变就变。
观点二:
如果他做财产公证,我一定会提出分手的,因为一切都是从他本身的利益出发,我怀疑他对我是否是真感情,我会重新考虑是否合适继续在一起。
观点三:
在感情上很难接受,没结婚就想到了离婚,这样的婚姻是否能长久,真的很难说,就算当时碍于面子去公证了,心里依然会有芥蒂,人生最美好的港湾――家,从此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编者说]
《新婚姻法》的再次修改,更加充分地阐明了婚前财产属于个人所有,一时之间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在保护有钱一方的利益,更有人说这加重了有钱男人出轨的几率……矛头一时之间指向财产一方。其实大家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婚姻之前的财产你不曾参与,何必强求分享呢?与其在婚前财产上纠缠不清,不如抓紧时间努力工作,为自己多争取一份保身的资本,就算哪天婚姻走不下去了,至少还有一两样贴身家当取暖。
篇8
关键词 扶养 继承 财产 公证
作者简介:廖明,浙江省丽水市莲城公证处主任,国家二级公证员,研究方向:公证实务。
一、案例及争议
(一)案情简介
死者王某生前患有精神病,未曾结婚,未生养子女,父母早于其死亡,也无兄弟姐妹。死者生前靠叔叔王甲带大,2000年叔叔死亡后,跟姑姑王乙一家共同生活,由王乙的女儿项B、女婿林A夫妻负责照看至死。死者生前祖传房产因政府低丘缓坡建设的需要被拆迁,得自建房一间半,王某于2012年5月30日死亡。现死者生前提供扶养义务的林A、项B夫妻要求继承上述遗产向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公证。
(二)办证思路及争议
本案涉及到死者无法定第一顺位、第二顺位继承人,死者留有遗产,死者生前由继承人之外的亲属抚养,死者的其他亲属对上述遗产无争议,本案的争议是要不要受理及在适用法律意见不一致。
1.争议一:公证处接到公证申请后,对当事人的申请做了认真的分析,也多次组织处务会进行讨论,大多数公证员认为死者生前的法定继承人不存在,又没有办理收养手续和遗赠抚养手续,公证部门无法对此事实进行认定,此案归法院管辖较妥。最后以无法认定继承人为由拒绝申请,并告知向法院主张权利。
2.争议二:申请人向法院主张过程中,因本案无纠纷不存争议不符合人民法院受理条件,拒绝受理申请人的诉请。
3.争议三:政府认为群众的办证要求是不容推托,要求公证处负责协调。丽水市南城区块属国家级开发区,负责低丘缓坡拆迁安置任务,为了依法拆迁,开发区政府事先与公证处商定。凡涉及到户主死亡的由公证处厘清法定继承并办理相关确权手续后再行拆迁,他们出面要求向公证处全力配合。鉴于上述的因素,本着对当事人负责,对法律理解,公证处再次召开业务人员会议,重新对上述案件进行分析讨论,要求公证人员群策群力,找到一个既符合法律精神要求,又能走出法律框框的障碍。
4.争议四:《继承法》第十四条“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的规定,适当的遗产范围是不是全部又是一个纠结的问题,有人主张全部、有人认为是部分。
5.争议五:采用公证确认本案例完全算是开了先河,存在的风险较大,在公证实践中还少见相关案件出现。公证书以什么形式出具,有人主张用法律意见书的形式,有人主张用要素式公证书形式,以分得财产为其出具公证员甲认为:该案件不属于公证处管辖,无继承人,抚养人又没有办理收养手续和遗赠抚养手续,公证部门没有调查权,无法对事实部分进行认定,只有人民法院适合受理,要求拒绝受理,他代表一大批公证员的意见。
公证员乙认为:公证在处分民事法律关系上可以根据各方意思自治的原则办理,但是考虑到本案中诸多的法律事实有待确认,公证介入是否是妥当,乙代表一批中间观点态度。
公证员丙认为:公证的目的是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在没有争议又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创新思维、创新服务理念,这正是当下社会主义法制精神体现,所以代表一部分公证员认为,要以总理“法无明文禁止既可为”的思路忠实履行公证义务,要求受理上述公证申请,丙代表了主流派思想。
经过各方的充分讨论最后统一思想,公证员查阅相关审判实践案例,并多方向有关法学届的专家进行请教,最后拟定,可以用《继承法》第十四条,在无法定继承人的情况下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可分得财产这个条文进行充分的理解,按此思路进行操作,将上述案件以要素式分得财产的方式进行公证处理,让申请人的确认财产权益要求顺利实现。
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及分析
我国《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我国继承法对于十四条的释义,对继承人以外的人作了明确的解释,是指继承法以外可以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人,有两种情况,一是依靠被继承人抚养和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二是抚养被继承人较多的人,这种人可适当的遗产,甚至可以分得全部的遗产,排除其他法定继承人的继承的份额。
按照继承法,符合十四条规定的条件继承已是无争议之处,法条的解释也明晰,但在具体分配的量和度以及适用对象上多年来存在着争议,仍不能解决司法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在有争议案件上本不属于公证受理范围之内,本案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作者赞同以下观点。
马新文说:如对继承人以外对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在继承人死亡时未留有遗嘱的情况下,是应该进入法定继承人范围的。这些专家代表着改革派意见,要求修改继承法内容,增加原先的继承人范围。
吕欣说:但没有继承权的人取得一定遗产的权利,取得遗产的唯一根据是扶养关系的存在,这种权利既不是继承权、受遗赠权,也不是债权,而是一种新的特殊民事权利,法律之所以赋予该权利是因为他们和被继承人之间存在着特殊的扶养关系。我国继承法创设适当分得遗产权这一民事权利,其目的在于鼓励公民助人为乐、团结和睦、互帮互助,是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美德、弘扬社会正气的必然要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案件处理
(一)查找法律事实,确认无法定继承人
4.王某的扶养情况。据所在村民讲述:王某父母在王某小的时候就全死了,王某由其父亲的弟弟王甲带大,王甲自己没有结婚,也没有生育和收养子女,叔侄两人共同生活多年。林A是王某姑姑的女儿,也就是王某的表兄妹,嫁于据说是碧湖的项B,据一村民讲述,当时因项B老家比较乡下,考虑到小孩读书方便,所以将一家人的户口很早就迁到王甲所在户的名下,但数村民均讲到,项B一家与王甲、王某并未住在一起生活,平时也都称王甲为舅舅,因王甲生活有来源,不需要依靠项B,所以项B一家基本上没有照顾过王甲叔侄,直到王甲于2000年6月25日死亡后,王某才由项B一家扶养,死葬也由项B一家承担,但王某村里所分所得钱财福利,也都归项B一家,安置的地基也由项B一家出资建造。因王某精神有问题,所以早年双方并未签订遗赠扶养协议,2011年由村委会与林A口头商定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王某由林A夫妇扶养,王某的遗产由林A夫妇继承。
(二)找出既符合法律精神的要求,又能走出法律框框障碍的路径
篇9
但如果是婚前按揭购房,婚后取得房产证,当房产证登记了双方名字的,则属于共同财产。
【法律依据】
《婚姻法》第17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篇10
(一)公共产品理论回顾
关于公共产品的研究,最早萌芽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尽管他没有明确地提出公共产品的概念,但其通过论证政府的职能,表达出了公共产品的类型与层次、提供方式及其效率、资金筹集的原则等公共产品的思想。林达尔于1919年提出了最早的公共产品理论研究成果即林达尔均衡,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与效率条件进行了模型化。之后,萨缪尔森首次界定了公共产品的概念,表述了公共产品的两个特征“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并正式论述了公共产品最优配置的一般均衡条件。1973年,桑得莫发表了“公共产品与消费技术”,着重从消费技术角度研究了准公共产品。至此,公共产品理论趋于成熟。
(二)公共产品纯度的提出
在公共产品特征、分类、供给研究的基础上,很多学者根据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建立了产品谱系的思想,根据产品符合某些特征的程度来表示产品的公共性的强弱,把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视为谱系上的两个极端。布坎南、阿特金森与斯蒂格利茨、巴泽尔等的分析较有代表性,这是公共产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公共产品纯度概念的提出提供了极大的理论启示。国内学者对公共产品的研究起步较晚,并大多是在西方公共产品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实际问题的探讨。但是国内学者却借助公共产品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公共产品的纯度问题。陈国庆,王叙果(2007)在《公共产品纯度:公共产品市场建设的理论基础》一文中提出,公共产品纯度一直隐含在公共产品分类研究之中,有三个重要发现:(1)公共产品纯度是公共产品分类有效的依据,公共产品分类表面上依据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实质上依据公共产品纯度;(2)公共产品纯度不仅取决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还取决于技术上的可分割性、传统的收益性和制度约束性;且制度约束性是一票否决;(3)公共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马??,尚娟(2012)在《交通建设“两个路网体系”的经济学解释一――基于公共产品纯度理论》一文中以公路为例,从产品维度和时间维度的角度提出了公路这种公共产品公共性的大小,即公共产品的纯度,并分析了不同纯度的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
二、财政支出责任界定在各类产品提供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理论根据产品是否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将其划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且理论和实践证明,对于纯公共产品或不具备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市场会因“搭便车”问题对其提供不足,因而需由政府提供;对于能够实现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可考虑由市场提供或政府提供。
(一)对纯公共产品的界定较模糊
纯公共产品,指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和服务,理论上应由政府提供,属于财政支出责任范围。现实中,对纯公共产品界定较为模糊,导致财政支出责任不明确。例如,一项科研活动是属于基础科研还是应用性科研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准。
(二)对纯公共产品本身缺乏具体细分
纯公共产品包括多项具体内容,应按其内容区别界定财政支出责任,而现实中政府并没有对某些纯公共产品加以区分。例如,北京政府于2013年底对公共安全类中的“护照快递”实行免费速递,快递费用由本地财政负担。然而,“护照快递”并非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无差别的需要,完全可由市场提供,政府免费速递实际上承担了市场事权和额外的支出责任。与此相反,“办理身份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而现实对此类纯公共产品的提供并非免费,相当于政府未承担应有的支出责任。
(三)对准公共产品提供中政府承担的财政支出责任不明确
准公共产品是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兼具部分公共产品和部分私人产品性质的某类产品,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等。对于可解决排他性问题的准公共产品,可考虑由市场提供,但由于准公共产品具有部分公共产品的特征,因而支出责任可根据公共产品的纯度和市场效率来决定政府与市场的承担比例。当前,财政对准公共产品的支出责任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多为政府提供,未实现多元化提供。对于具有排他性特征的准公共产品,由于解决了非排他问题造成的“搭便车”行为,可以考虑采取私人提供的方式,如高速公路、公交地铁、医疗服务等。现实中,政府对部分准公共产品,如公交地铁承担过多的支出责任。第二,准公共产品的生产未充分引入市场竞争。如北京地区的地铁建设责任基本由政府承担,除地铁4号线和14号线采用PPP模式(政府直接投资占总投资的70%),引进社会资本(港铁)以外,其他交通运输业的投资责任基本都是政府,即使采用了其他的融资手段,但最终形成的债务也都由政府承担。因此,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责任基本上就是政府承担。
三、公共产品纯度与财政支出责任界定的关系
(一)公共产品纯度与公共产品属性值的赋予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是纯公共产品,完全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是私人产品,但是很多产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又具有不同的程度,这便涉及到公共产品的纯度问题,同时公共产品纯度又受到技术上的可分割性、传统的收益性和制度约束性的影响。财政支出责任是政府承担的运用财政资金履行其事权、满足公共服务需要的财政支出义务,其中事权是指为一级政府在公共事务和服务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纯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提供,属于财政支出责任;私人产品除由于特殊目的之外,则必须由市场提供;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产品理论上讲应该是既可以由政府提供,又可以由市场提供,现实中是否应该由政府提供以及政府提供的程度则取决于公共产品纯度。我们可以依据公共产品纯度, 快速明确公共产品属性,以确定其是由政府机制解决,还是市场机制解决,改变因公共产品属性不清,影响政府决策的局面,为公共财政的发展,找到相对准确的边界。如果将纯公共产品属性值界定为0,私人产品属性值界定为1.0,其它的产品属性值应该是介于0和1之间。本文将0―1之间的产品属性值细分为0―0.2、 0.2―0.4、 0.4―0.6、 0.6―0.8、0.8―1.0,越接近0,产品属性就越接近纯公共产品的特征,越接近1.0,产品属性就越接近私人产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