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范文
时间:2023-03-31 04:3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婚前财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尽管可以认为在发生性关系时的欢乐是婚姻的目的,但是婚约并不能据此而成为一种专横的意志,它是依据人性法则而产生其必要性的一种契约。——康德
内容提要:本文从实例和现状出发,以婚前财产协议为研究对象,以尊重契约自由和遵循法治为原则,突破传统婚姻法理论,将婚姻法与经济学的某些原理结合在一起,系统地论述了婚前财产协议的社会价值,提出了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的部分设想,以供参考。
关键词:婚前财产协议契约公示
一、引言
案例1.新《婚姻法》颁布实施后,被称为全国财产分割标的最大的一起离婚案——哈尔滨宏鸣火锅老板李钟鸣、胡海英夫妇离婚案曾轰动一时:胡海英1997年6月与李钟鸣结婚,婚后与丈夫共同创业,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因感情破裂,胡提出离婚并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李钟鸣断然拒绝了胡海英分割财产的要求,称自己不仅没有任何财产,反而欠下巨额债务。原来在诉讼期间,李已经擅自变更饭店、企业、房产、车辆的产权。
案例2.据报道,“外星人”巴西球员罗纳尔多在婚前与其未婚妻多明格签定了一份婚前财产协议,由于这位球星的个人财产估计有8000万美元,如果不签定一份协议,那将来一旦两人离婚,罗纳尔多的财产将立刻被多明格占去一半。而作为明星的罗纳尔多,将来离婚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大了。这份协议将在两人的婚姻破裂之后生效。
现状:最近,全国妇联对我国10个省(自治区)、市的4000名群众进行了“婚前双方财产是否有必要公证”的大型民意调查,调查对象48.1%为男性,51.9%为女性,大体符合我国人口的性别比例,调查对象的地域、收入、年龄和婚姻状况构成也基本符合我国人口分布。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对婚前财产公证意见分歧很大,持支持态度的占42.6%,持反对意见的占57.4%。有一份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自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全国法院审理的离婚案平均每年递增9.08%;仅1999年,全国法院审理的离婚案就达119.9万件。据了解,这些离婚案中多数涉及财产纠纷。
笔者认为,离婚案件中的财产纠纷如此之多,这与夫妻双方没有就财产问题作出约定有很大的关系,而婚前财产协议作为夫妻财产约定的重要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法学界的高度重视。下面笔者将就婚前财产协议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二、婚前财产协议离我们有多远
婚前财产协议是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就各自财产和债务的范围及权利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这只泊来的“螃蟹”于90年代初登陆我国并已在都市中悄然兴起,但人们依然对此众说纷纭,而摇头反对者仍占主流。
(一)婚前财产协议是不是该安静地离开?
有反对者认为:订立婚前财产协议是对婚姻丧失信心的表现,将会带来以下的困扰:
感情的困扰。爱情是男女双方结合的纽带、婚姻的基础,所以在每对即将迈入婚姻殿堂的男女看来爱情是无私的,互相信任,不分你我,而婚前财产协议完全是对他们爱情的亵渎,也可能为日后感情破裂埋下伏笔。
个体认识的困扰。大多数人认为签定婚前财产协议是为了离婚分割财产作准备,而结婚并不是为了离婚,所以这样的协议根本没有必要。
社会压力的困扰。中国社会长期的婚姻观反对婚姻协议论,重视婚姻的道德性和伦理性,强调夫妻财产的一体化,而订立婚前财产协议显然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之嫌。
于是乎,婚前财产协议几乎成了“世风日下,道德不古”的代名词,爱情至上的人们惟恐避之不及。由此人们也产生了困惑:婚前财产协议,你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笔者以为,这样的观点似乎显得过于传统和保守,从经济和法律角度考虑,婚前财产协议不失为双方当事人的明智选择。
(二)将婚前财产协议进行到底?
古人有句俗语: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说明人生的无常,人性的脆弱以及无奈,即便如夫妻这么亲密的关系也不能例外。笔者认为,婚前财产协议体现了现代人对婚姻生活的高度理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金钱、财产为筹码的功利性婚姻,而且也是解决今后婚姻、财产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
恩格斯在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指出: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出现一夫一妻婚姻制的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部分个人财产的急剧膨胀,夫妻之间的财产结构变得更为复杂,这才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财富在婚姻中所占砝码的比重有多大。财富和婚姻本来就是相依共生、不可剥离的东西,一夫一妻制存在的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为了保护私权和私产安全。如果把婚姻当作一对一的私产“交易”,把婚姻本质视作契约关系,把婚前财产协议作为一种附条件的合同,便足以简单地解释夫妻应当在契约履行前先坐下来清帐,计算各自的财富。
其实,中国人的婚姻也从来没有偏离过恩格斯的理性判断,只不过大家平均不富裕、法律对私产保护不明确和不力的现实,以及个人主张私产的淡薄意识、中国重义轻利的传统底蕴,抹煞了隐藏在风花雪月后的尖锐本质。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判断者和追求者,即使在夫妻共同体的形式下,仍不能掩盖其“经济人”的本质。法律所追求的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它不会也不能代替个体作出对自身利益的判断和选择。而婚前财产协议的出现正是为“经济人”实现自身经济价值提供了契机。中野在线董事长李建说:“早期夫妻创业,财富就不会解析得太清晰,但如果一个财富人士再次结婚,肯定会在私人物质占有和个人安全感方面有所考虑。”这一点被北京市律协婚姻家庭委员会的郝惠珍律师证实,现在做财产公证的有两类人比较突出,一是再婚者,二是老年结婚者。②
近几年来,离婚案件中夫妻财产的分割是最为困扰法官的问题,使法官将大量的时间都用于财产的调查上,以至案件迟迟结不了,既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又往往给当事人造成累诉。如本文引言中提到的李钟鸣、胡海英夫妇离婚案中出现的一方隐匿、转移财产,另一方得不到财产甚至背上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打离婚官司时,律师要对财产取证非常困难。相反,处于强势一方,凭借钱权,轻而易举能瞒天过海。当弱势一方要求分割财产时,强势一方一手遮天,或者将个体经营质变为合伙经营,或者将本该是共同财产的房子、厂房等生活、生产资料更换为别人姓名,或者将所拥有股票挂在别人名下,或者甚而出示审计结果表明企业亏损、要求另一方负担共同债务……但随着婚前财产协议的出现,给法官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据江苏某市一位“婚姻与人口学会”提供的一部分统计数据表明:在对一万对离婚夫妇进行调查后发现,因没有实行“婚前财产协议”的离异夫妇中,发生财产分割、争执的,占59%强;反之,进行过“婚前财产协议”而后发生离异行为的夫妇,在财产分割方面比较顺利,争执也较少,这样也避免了法庭以强制的手段予以裁决的激烈行为(据统计,在有过“婚前财产协议”的离异夫妇中,发生财产争执、矛盾的,仅占8.9%)。由此可见,“婚前财产协议”在司法实践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实际上,在西方国家,婚前财产协议的适用早已相当普遍。特别是当未婚男女双方财产悬殊时,这样的协议更是有着广阔的市场,如本文引言中所提到的著名球星罗纳尔多在婚前与妻子签订的财产协议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例。
我国新《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将夫妻约定财产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是在私法领域给予当事人充分的自由,允许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处分其财产权利。婚前财产协议作为这种自由的体现,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婚前财产协议的法律规制
在婚前协议约定财产制的类型方面,目前国际上大致有两种立法模式:一种是限制(选择)式的约定财产制。采取这种立法模式的有德国、瑞士等。这种立法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在民法上设置几种典型的夫妻财产制,由当事人从中选择一种作为其相互间实行的财产制,而不允许当事人选择法律规定之外的夫妻财产制。第二种是任意(独创)式的约定财产制。采取这种立法模式的有日本、韩国、波兰等。其主要特点是,有设置几种典型的夫妻财产制,对约定的内容,在不违反法律的一般规定或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允许当事人自行创造。新《婚姻法》规定了约定财产制的三种类型:分别财产制、一般共同制及限制共同制,这种规定是对约定财产制的限制,当事人只能在上述三中类型中作出选择。但笔者认为,约定财产制的种类不应局限于此三种,否则将不能满足当事人对财产约定的多元化要求。如夫妻想就婚前财产、婚后所得财产约定为各自所有,但财产增值部分归共同所有,这种兼顾分别财产制和共同财产制特点的剩余共同财产制是为现行法律所不允许的,但却很有可能是当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新《婚姻法》对约定财产制类型限定的弊端可见一斑。一个国家采用何种约定财产制的立法模式,虽然受制约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国家中居民或婚姻当事人对约定财产制的需要是什么,也就是说需要约定财产制的什么功能为调整夫妻财产关系服务。允许当事人在不违反民法、婚姻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财产自由处置,是约定财产制应当达到的法律目标。如果我们一方面允许婚姻当事人在法定财产制之外约定他们的财产关系,又圈定几种财产制类型作为约定的限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违备约定财产制的价值取向,从而失去采约定财产制的基本意义。况且,我们圈定的这几种典型的财产制类型并没有穷尽婚姻当事人财产约定的方式与类型,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婚姻当事人对财产约定的需求。即使将用作选择的约定财产制类型数量再增多几倍也无法完全满足。③所以,笔者主张不应该规定财产制的约定类型,在婚前财产协议中,允许当事人在意思自治的基础上选择合理自利的形式。
婚前财产协议的当事人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不适用制度,因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无权约定;同时,双方意思表示必须真实、自愿,不得违反意思自治,因胁迫、欺诈、乘人之危而作出的约定可以撤销。协议的内容必须合法,在意思完全自治的情况下,符合公平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积极倡导男女平等,保护妇女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协议的对象,可以是婚前财产也可以是婚后财产;可以是生产资料,也可以是生活资料;可以是有形资产,也可以是无形资产;可以是积极财产,也可以是消极财产(即债务);可以是既存财产,也可以是预期财产。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即使婚前财产协议的订立具备了以上要件,仍只在当事人之间有效,并不能据此对抗善意第三人。婚前财产协议如果要产生对外效力就必须经过公示。然而,公示就意味着对社会的公开,当事人将毫无选择地暴露自己的财产状况等隐私,由此招至人身和财产的损害也是不无可能的,毕竟目前中国对此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笔者以为,当事人是否决定公示,取决于其对“效力扩张”与“隐私保护”之间的权衡,我们不能为达到民事流转关系的顺利的目的进行而一味地要求当事人采取公示的方式。但如果当事人选择公示,法律也应该为其提供一个合理的途径。公示的机关必须是惟一的,这样才能保证公示资料的准确性。公证机关和律师机构均不了解当事人的婚姻状况,而且婚姻登记档案与财产契约公示程序属不同系统、不同机关受理,不利于利害关系人查核④。所以,公证机关和律师机构不宜作为公示机关。但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案应该是由国家成立(或指定)专门的夫妻财产登记机关,统一负责夫妻约定财产的管理工作(可类似于专利或商标的管理)。当前,最经济可行的办法是由婚姻登记机关来充当夫妻财产登记机关的角色,这样也方便未婚男女在办理婚姻登记手续的同时一起办理公示。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登记制度,载入婚姻登记档案,发给夫妻财产登记证书;同时配备便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方便相关第三人随时随地查询。
四、结语
婚姻是“两个人的企业”,婚前财产协议就好比是企业“合资”协议书,对资产和利润做着最合理的分配,它的功能是“幸福”,贯穿过程的是“情感”;婚姻是两个人爱情和财产的风险投资,婚前财产协议就好比是保险合同,对财产纠纷做着最有效的预防,它的目的不是真要用这份保险,而是希望婚姻能够“健康长寿”。笔者仅以此文,为婚姻当事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婚姻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注释:
①②《企业家一生最大的合同》2001年04月09日13:40中国企业家
篇2
现年68岁的罗秋生是江苏省镇江市一名普通的市民,曾经有过失败的婚姻,感情生活较坎坷。
1996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时年51岁的罗秋生与小他5岁同样是离过婚的女子何翠红相识,同样的感情经历让两人惺惺相惜,经过几个月的交往,彼此都很满意,于1997年3月举办婚礼。共同生活后,两人发现双方的性格并不相投。由于都是再婚,他们十分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婚姻,生活中彼此迁就、忍让,感情还算不错,双方最终于2001年11月补办结婚登记。
1998年,罗秋生购得镇江市东吴路某房产(以下简称东吴路A号房屋),同年10月办理了房屋产权登记。2000年4月,罗秋生将东吴路A号房屋出售,并于同年12月购买了镇江市江滨新村某房产(以下简称江滨新村A幢房屋),并将该房产登记在何翠红名下。
2002年1月,罗秋生委托房屋中介机构将江滨新村A幢房屋出售的同时购买另一套房屋。经过中介机构的居间运作,罗秋生于2002年1月将江滨新村A幢房屋以84000元价格出售,并于同年2月以90000余元价格购得东吴路另一处房产(以下简称东吴路B号房屋),出卖江滨新村A幢房屋所得价款作为购房款直接支付给了东吴路B号房屋的出卖方。出售与购买过程中,罗秋生与何翠红共同补了约1万元的差价。同月,东吴路B号房屋产权登记在罗秋生名下。
离婚争财产,房屋归于个人还是夫妻共有
因性格、习惯存在差异,罗秋生与何翠红常常产生矛盾,且缺少必要的沟通,矛盾越积越深,十多年的共同生活让两人都感到身心俱疲。如今,罗秋生与何翠红均患有老年性疾病,身体状况不佳,本应相互携手,共同走完余下的人生之路,可偏偏双方的感情彻底破裂。
2012年12月,何翠红以罗秋生长期以来对其漠不关心,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为由,来到京口区法院,以一纸民事诉状将罗秋生告上了法庭,要求解除双方的婚姻关系,并依法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法庭上,双方确认东吴路B号房屋市场价值为36万元,对于婚姻关系的解除及其他夫妻共同财产、债权、债务分割的看法差距不大,而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新购买的房屋性质是个人婚前财产还是婚后夫妻共同财产,以及房屋的增值应当归谁。
何翠红请求法院判令解除双方之间的婚姻关系,依法对包括两人婚后购买的东吴路B号房屋在内的夫妻共同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分割,并请求判令罗秋生向其给付经济帮助5000元。
对于购买房屋的增值部分,何翠红提出,购买的房屋属于夫妻共同所有,增值部分也应当属于夫妻共同所有。退一步讲,如果法院认定购买房屋的资金来源为罗秋生出卖婚前房屋所得,属于罗秋生的个人财产,而罗秋生将个人财产用于婚后购买房屋,即属于婚后共同投资,所得增值收益为婚后产生,当属于夫妻共同共有,因此,属于罗秋生的个人财产也只能限于购买的本金。
夫妻感情已无法维系,罗秋生同意与何翠红解除婚姻关系。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罗秋生辩称,东吴路B号房屋的购房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本人出售婚前房屋所得价款,其性质应为本人的婚前财产,不应当按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何翠红享有退休工资,足以维持生活所需,且本人身体状况较差,需要长年治疗,没有给付何翠红经济帮助的能力,不同意何翠红主张经济帮助的诉讼请求。此外,对其他夫妻共同财产、债权、债务的分割,罗秋生也提出了答辩观点。
对于房屋的增值部分,罗秋生说:“购买房屋的款项属于我个人所有,房屋的增值部分理所当然归我个人所有。”
一槌定音,财产形态转化不能改变权属
京口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夫妻关系的存续是以夫妻感情为维系基础的,本案中何翠红、罗秋生均认为双方之间无夫妻感情可言,同意解除婚姻关系,经调解无效,应当认定夫妻感情已经破裂。何翠红要求离婚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
一、关于东吴路B号房屋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及如何分割。
法院认为,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的婚前房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出售所得的价款或以该出售价款重新购置的房产,均属于个人财产的形态变化,性质上仍为个人所有之财产,出售房屋后的增值是基于原物交换价值的上升所致,依原物所有权归属为个人所有。
本案中,何翠红与罗秋生自1997年至2001年间虽已共同生活,但其性质属于同居关系,期间的财产取得不应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结合罗秋生名下房屋的出售、购买时间、价格等因素综合考量,法院认定,东吴路B号房屋的84000元出资来源于江滨新村A幢房屋的出卖所得价款,该部分出资对应的房屋份额系罗秋生个人婚前财产的价值形态转化,应属罗秋生个人婚前财产。对于贴补的出资,何翠红、罗秋生双方未能提交证据证明来源于婚前资产,因该出资时间在何翠红、罗秋生婚姻登记之后,故本院认定贴的补差价款系以夫妻共同财产出资,该部分出资对应的房屋份额系夫妻共同财产。
何翠红、罗秋生购买东吴路B号房屋时,该房屋已进行装修,对何翠红、罗秋生共同确认购买时附带的家具、家电,属于上述购房款项包含的购买内容之列。何翠红、罗秋生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确认东吴路B号房屋在上述装修、配置条件下的现值为36万元。根据贴补价款所占房屋购买价款比例及其房屋增值等因素综合考虑,何翠红对应目前房屋价值享有出资份额的价款酌定为16276元。
二、罗秋生是否应当给予何翠红经济帮助。
何翠红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反映其经济状况为生活困难、无法维持镇江市基本生活水平的程度,且罗秋生亦患有疾病,自身的现状亦不具备帮助的条件,因此法院对何翠红要求罗秋生对其给予经济帮助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今年6月4日,京口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条、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第(五)项、第三十九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作出一审判决,判决准予何翠红与罗秋生离婚;登记在罗秋生名下东吴路B号房屋归罗秋生所有,罗秋生给付何翠红折价补偿款16276元。判决同时对其他夫妻共同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分割。
法官说法:
篇3
婚前财产公证,是未婚夫妻在结婚登记前达成协议,办理公证。
办理婚前财产公证时,当事人应当向住所地或协议签订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协议书;有关的产权证明(如个人所有房产的房产证);其他有关的证明材料。实际生活中,两人结婚并不是所有财产都需要婚前财产公证,一般来说,比较容易举证的财产就不需要婚前财产公证,比较难举证的财产,需要婚前财产公证。像不动产,如房屋,因为实行登记制度、产权明确,就不需要婚前财产公证。而产权随时处于变动的动产,像存款、玉器、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为避免离婚时无法说明白,需要婚前财产公证。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1)个人所有的财产,如工资、奖金,从事生产、经营取得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资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2)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权利,如一方婚前取得的债权等。
(3)婚前财产的利息,包括个人财产婚前利息。
(4)一方婚前以货币、股权等形式存在,而婚后表现为另一形态的财产。
【法律依据】
《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篇5
(2)婚前购房,婚后夫妻双方共同还贷的,原则上是权利也归产权登记一方,但要补偿对方。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条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篇6
问:2007年我用50万元购买了一套住房,2008年我与李某结婚。2012年5月,由于感情不和我向法院申请离婚,此时我的房子已经升值到95万元,李某向法院申请对增值的45万元进行分割。请问法官我房屋的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离婚时怎么分配呀?
答:我国《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夫妻个人财产。你在婚前购买的房屋应属于你的个人财产,民事案件中判断财产增值的归属应当看所有权归属,但婚姻案件中由于双方关系特殊,在判断财产增值归属问题时需要考虑当事人之间基于身份关系对于财产增值的贡献的问题。
夫妻双方在婚后的共同生活期间,对于一方的个人财产可能有维护、保管、投资等行为,如果这些行为足以导致财产本身的增值,即该行为对财产的增值做出了贡献,那么在处理增值财产归属问题时,就应当考虑对行为人结合贡献比例进行补偿。如果财产的增值与行为人的婚后行为没有必然联系,即当事人的行为并不足以导致财产价值的增加,那么,财产的增值部分就应当归财产所有人所有。
你房屋价值的增加不是基于你与李某结婚的事实,也不是由于李某婚后对房屋的投资、经营等行为,而是由市场的自然变化导致。所以,李某没有权利分得房屋的婚后增值部分。
篇7
续弦过世,孟老先生还能住在她家吗?
孟老先生年近七旬,5年前他的老伴因病离他而去。在孟老先生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时候,他多年前的一位邻居朱阿姨出现在他的生活当中,朱阿姨一直照顾孟老先生的日常生活,两个人在生活中产生了感情,便在去年年初登记结婚。
由于孟老先生居室条件简陋,且有大龄残疾儿子同住,双方商定,婚后孟老先生搬到朱阿姨家中居住,户口也迁到朱阿姨处。在两老结婚之前,朱阿姨的儿子崔某就扬言,孟老先生是看中他母亲的房子而和她结婚的,还说绝对不会让孟老先生占有其母亲的房子。
今年年初,朱阿姨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没有留下遗言。操办后事不久,崔某私自闯进孟老先生的房间,要孟老先生搬出房屋,不然就对孟老先生动粗。
孟老先生同其争论道:“你又不住在这间房子里,户口也不在,而我的户口在这里,这房屋也有我的一份,我当然有权住在这里。”崔某见口头上没法让孟老先生搬出去,于是趁有一天孟老先生不在家的时候,将房屋中的家具敲坏。
现在,孟老先生由于家具等被严重损坏,无法正常生活,他想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讨回公道。
【专家解析】
老年人再婚中最容易发生的纠纷就是财产分配和住房问题。很多子女并不反对老年人再婚,但是对于老年人过世后的遗产继承有很多的疑虑。
在此案中,崔某也是为了独占其母亲的房子,而对继父孟老先生动用了极端的手段。从法律上说,只要没有遗嘱,有法定继承权的人都有依法继承遗产的权利。
本案中的房屋,是朱阿姨的婚前财产,两老在婚前并没有约定或财产公证。因而,朱阿姨病故以后,房屋作为朱阿姨的遗产,按照法律规定,应由孟老先生和朱阿姨的儿子崔某共同继承。
在本案中,崔某采用了粗暴的手段,妨碍了孟老先生的居住权,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如果朱阿姨的房屋属于公房,只要孟老先生的户口在内,孟老先生就有这间房屋的居住权、使用权,他人不得妨碍。
一般处理此类继承的方法是,先将房屋估价,然后进行遗产分割,取得房屋一方需货币化补贴另一方,也可以将房屋卖了直接分配。
【案例2】
继子将来对自己的遗产是否有继承权?
老林早年丧偶,膝下无子。后与离异女子张某相识并再婚,生下一女,老林中年得女,自然疼爱不已,视如掌上明珠。张某与前夫也生有一子,且随张某生活,一家四口倒也相安无事。
5年以后,张某在狱中服刑的前夫刑满释放,张某鉴于自己再婚后又有了孩子,无论经济状况和住房条件都不甚理想,而前夫的经济情况尚可。于是,张某向法院,要求将儿子的监护权改判给前夫。前夫对张某的诉讼主张也不存异议,法院一审判决孩子的监护权归父亲所有,由此男孩离开了林家,随其生父共同生活。
这时,老林的心中起了疑惑:这样一个曾经与自己有过抚养关系的继子,将来对自己的遗产是否有继承权呢?想到自己的身体不是很好,万一自己不在了,而女儿又未成人,其教育抚养令自己担忧,唯恐妻子会偏袒前夫的儿子。于是老林带着这些问题前来咨询,希望立下遗嘱,或有更好的办法尽可能把自己的婚前财产留给女儿。
目前,在我国开设的财产公证业务中,参与办理的多数为年轻人。实际上,夫妻财产公证对再婚的中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有人会认为去办理财产公证显得夫妻之间太斤斤计较,恐怕会影响感情或引起别人的议论,也有人对支付2%的公证费感到不能接受。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相对于年轻人追求婚姻中的自由和独立,财产公证更能帮助再婚中老年人消除日后因财产纠纷引起的烦恼。目前一部分小辈阻挠老年人再婚的主要原因也是集中在财产问题上,不是怀疑对方看中自己父母的遗产,就是担心日后自己的利益要受损失。这时候,进行夫妻财产公证,使得双方的经济情况更为独立、明晰,不仅消除了儿女的后顾之忧,也令再婚夫妇的生活更加安心美满。
【专家解析】
我国《继承法》中明确指出:子女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所指的子女包括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在本案中,因张某解除了与儿子的监护权,所以老林与继子的抚养关系也自然解除,其当然不再成为老林的法定继承人,但仍享有张某的财产继承权。
篇8
可以。可以通过协议将婚前个人财产转化为夫妻共有财产的。
【法律依据】
《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为表忠心,张先生在与未婚妻梁女士所做的婚前财产约定中慷慨解囊,将一套两居室住房送与女方。没想到,历经5年,张先生不但未与对方结成婚,反倒被告上了法庭,女方要求张先生给付曾在约定中承诺的住房。由于这是法院受理的首例因婚前财产约定引发的赠与纠纷,所以此案从一立案,即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2003年12月2日,北京市宣武区法院对这起特殊的赠与纠纷进行了公开宣判,依法驳回了原告梁女士的诉讼请求。
梁女士:“男方承诺赠与又翻悔,我打官司为维权”
今年54岁的梁女士称,她与张先生是朋友关系。座落在宣武区某小区的一套两居室系张先生名下私产。1998年1月,她与张先生签订了一份赠与协议,约定后者将上述房产赠与她,并在公证处进行了公证。然而张先生至今未向她交付赠与物,也未办理该房的产权过户手续。为此她特起诉到法院要求张先生履行自己的诺言,并承担案件受理费。
张先生:“女方维权是假,利用婚姻骗财是真!”
54岁的张先生退休后在自家开了一个饮用水站。接到法院的传票后,他感到十分震惊和意外。
11月21日,他来到了法院,在众多的媒体面前他字斟句酌地辩称,自己与梁女士是1996年11月通过北京爱心相识服务中心介绍认识的,之后两人发展为恋人关系,还在一起共同生活了5年。这期间张先生曾多次提出结婚,但梁女士总是以各种借口搪塞。1997年底,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由梁女士的好友为两人办理了这份引发纠纷的婚前财产公证协议。事隔不久,张先生就被梁女士轰出了家门。此后,梁女士利用张先生丢失的龙卡私自取走了10.5万存款。但因为张先生没有证据,起诉请求被法院驳回。
法槌定音: 该婚前财产约定无效
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公证协议是以协议双方办理登记结婚手续作为公证实质要件存在的。其真实意思并非单纯赠与行为,而是以双方婚姻作为实质附加条件的含有赠与行为的婚前财产约定。由于双方当事人至今尚未履行登记结婚手续,致使该协议无法生效并实际履行。故梁女士的要求没有法律依据。据此,法院判决驳回了梁女士的诉讼请求。
案后思考:婚前财产约定带来的法律问题
篇10
2010年8月18日下午,李菁铁青着脸从刚刚装修好打算结婚用的新房里出来,男友刘亚强紧跟着跑了过来,拉住李菁的胳膊劝道:“你看你,不和你说,你偏问,说了你又生气。”
“我哪里有生气,我只是觉得也许我们彼此并不是最适合对方的,我们都应该再慎重地考虑考虑。”李菁盯着亚强极力辩解。
“你知道的,那只是我妈的想法,并不代表我的意思,我妈她一辈子省吃俭用就攒了那么点钱,给咱们买了这房子,现在离婚率那么高,她有这想法也并不是不能理解。你就多担待担待不行吗?”
“你错了,你妈那是给你买的房子,不是给我们,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她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人格的侮辱,你懂吗?”
刘亚强还想说什么,李菁使劲摔开他的手臂,头也不回地走了。望着李菁固执的背影,刘亚强无耐地摇了摇头。
29岁的李菁前年经人介绍认识了现任男友刘亚强,刘亚强30岁,身材挺拨,长相俊朗,性格温和成熟,是那种李菁喜欢的类型。而刘亚强也被她开朗的性格深深吸引,俩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2010年春节,刘亚强妈妈亲自将一只祖传玉镯给李菁戴上,拉着李菁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这是她一直留给未来儿媳妇的,刘亚强能有这么好的媳妇,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都老大不小了,又相处这么长时间了,她希望他们能早点结婚,了却她的一桩心愿。当时李菁非常感激刘亚强妈妈,她庆幸老天会赐给她这么一个慈祥的婆婆。
春节过后,李菁和刘亚强就将结婚日子定在了国庆节。刘亚强妈妈给他们买了套100平米的两居室作为婚房,只等着装修好入住就可以了。而李菁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为了供她上大学家里已经倾其所有了,何况还有一个常年有病的妈妈,根本没有能力再为她准备嫁妆了。
正当李菁为设计新房蓝图而忙得不亦乐乎时,闺蜜李媛媛却一脸怒气得跑来向她诉苦,李媛媛男朋友是个富二代,也是她们几个朋友中归宿最好的一个,没想到,男朋友在结婚前夕,却提出要做婚前财产公证,声称如果以后离了婚,李媛媛只能留下孩子净身出户。
李菁听了义愤填膺,什么婚前财产公正,这不是明摆着瞧不起人吗?“好像我们结婚就是为了惦记他们家那点钱似的。”李媛媛伤心欲绝,说结这样的婚有什么意思,她宁愿一辈子嫁不出去也不会委曲求全的。李媛媛走后,李菁试探着问刘亚强:“咱们的婚房是你妈付的全款,有一天你是不是也会提出来要和我做婚前财产公正呢?”
“你放心吧,于我而言,幸福的婚姻才是最重要的,还没结婚就先想着离婚,这样的婚姻不会幸福的。”
听了刘亚强的话,李菁更加确信自己选对了人。可是,才过去短短3个月,李媛媛的悲剧就即将在自己身上重演,真是日久见人心,原来表面慈祥的婆婆心口不一,并没拿自己当家里人,处处防着自己,藏了那么多花花肠子。
瞒天过海,小夫妻联袂骗老妈
冷战一个星期后,李菁有点慌了。以前她和刘亚强吵架,刘亚强总会在30分钟内哄她开心,可这次,这么长时间了,连个电话也没有,李菁有点坐立不安。李菁心想,刘亚强从小对他妈言听计从,非常孝顺,这次他会站在自己这边吗?想起那天自己愤然将那只玉镯还给了刘亚强,李菁有些后悔。
李菁在百度里敲入婚前财产公证几个字,屏幕上立即现出一大堆这方面的信息,看得多了,她突然觉得其实做婚前财产公证也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如果真的是只爱他人而不贪他财产,还怕什么公证不公证。可要她从心里上真正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总觉得怪怪的,不舒服。可如果坚持己见,从而放弃这段感情,她也很舍不得,毕竟,她都奔三的人了,像刘亚强这么好的男人错过了怕是很难遇到。李菁思前想后,正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时,电话响了,来电话的人是刘亚强,电话里,刘亚强兴奋地说,他想到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办法了。
刘亚强所谓的办法,其实就是阳奉阴违。“这么做能行吗?要是被你妈发现了,会不会很生气很伤心?”李菁疑惑地问道。
“如果我们一生一世不离不弃,她老人家怎么会发现呢?”
“那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分手了,你会怎么办?”
刘亚强想了一下,说:“感情都没了,要财产还做什么。”
为了表示自己的坚决,刘亚强当即给妈妈打了个电话,说他说服李菁做婚前财产公证了。明天就去办理。
第二天,刘亚强妈妈陪着儿子到公证处做财产公证,果然见到早早候在那里的李菁,老人有些尴尬地说:“李菁,阿姨知道这样做有些小气,其实阿姨也不想这么做,可如今这社会太复杂了,阿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让你受委屈了,你不会在心里怪阿姨吧?”
看着刘亚强妈妈一脸真诚,李菁爽快地说:“没关系,您就这么个儿子,现在房价高于天,一辈子的心血全押房上了,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很正常,您不必过意不去。”
真是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他们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做婚前财产公证的还真不少。一切进行地很顺利,办理妥当后,已近中午,3个人就在一家中餐厅共进午餐,刘亚强妈妈显然很轻松,现在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她不禁暗为自己的聪明自鸣得意。
饭毕,刘亚强为妈妈叫来了出租车,说他和李菁还有事,要去选婚纱。送走妈妈,刘亚强和李菁相视一笑,决定在附近转转,等上班时间一到,就去把上午做的婚前财产公证撤销,李菁感动于刘亚强想得周全,深情地说:“谢谢你能这么相信我,我想我们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东窗事发,好姻缘在谎言拆穿后难再牵手
在李菁和刘亚强大喜之日倒计时10天时,婚前一切安顿妥当,暖色的窗帘和壁纸,还有她和婆婆一起挑选的衣柜、沙发,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温馨,所有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这对新人将会在亲朋的祝福下迈入婚姻殿堂。
李菁每天下班后,都会来这里呆上一会儿,哪怕是十几分钟,她打心眼里喜欢这个未来的家,想到再过几天,她就是这里明正言顺的女主人,而和她同龄的那些朋友,大部分是在刚结婚不久就沦为房奴,想到这里,李菁睡觉都是在笑着的。
然而,让李菁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这种幸福感很快被击得粉碎。那时,她已经向单位请了婚假,向领导和同事发了请柬。原因是,刘亚强妈妈向老姐妹顾秀梅传授自己让儿子做婚前财产公证的成功经验,她说,这样不仅可以替儿子在万一发生时把住财产,而且还是试探未来儿媳的试金石,可谓一箭双雕。如果女孩子是为爱情而结婚,那一定不会介意做财产公证,如果是为钱而结婚的,一定会极力反对做婚前财产公证的。还说,自己万幸找了个爱儿子的好儿媳妇。看着顾秀梅动了心思,为了证明自己所言极是,刘亚强妈妈还热心地带着顾秀梅到公证处咨询相关事宜,却无意中得知她的得意之作早被儿子儿媳撤销了。
傻了眼的刘亚强妈妈又气又急,看着顾秀梅掩面失笑,她顿觉颜面扫地,血压升高。最让她伤心的是,自己含辛茹苦教育好的儿子,竟联合一个外人骗自己亲妈。这肯定是拜李菁所赐,那个李菁,表面上看着乖巧,没想到这么有心计,怪不得答应得那么痛快,还没结婚,就设计欺骗自己,要是结了婚,那还了得,幸亏发现得及时。
面对老人的质问,刘亚强和李菁追悔莫及。为了不让妈妈迁怒于李菁,刘亚强极力解释说这完全是他一个人的主意,和李菁没有关系,看着儿子对李菁的袒护,刘亚强妈妈的心更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