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馆范文

时间:2023-03-15 00:0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像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影像馆

篇1

本刊刊登的《“迷你”影像馆》受到读者的大量询问。经过后续调查,洽谈者、接产者较多。市场收益与当初的分析基本吻合。万元投资一台设备,在中等以上城市,一般第三个月的月纯利约6000―8000元。通过对厂家和接产者的调查,发现经营手法五花八门,且都颇为有效。下面就介绍几个较为有效的经营方式供您参考。

方式1:景点“增值服务”

接产者的一个主要群体是各旅游景点原有小卖部、照相摊的经营者,他们一般会购置3―4台设备。采用5―10元/次的低价策略,主要针对三类人群,一类是请人照相的游客;二类是希望将照片印制在旅游景点特有的纪念品上的游客;三类是愿意支付较低价格冲洗照片的游客。

别看这项业务只能算是经营者在原有业务上的一种增值服务,但是却能起到招揽顾客、留住顾客进行二次消费(如购买纪念品、饮料、小吃等)的作用。据北京天坛的一位投资者介绍,这种方法可提高小卖部客户量约30%,提高整体盈利水平约15%c

目前经营较为出色的有上海“东方明珠”里的营业点,共有两个营业点,仅提供打印照片服务的日净利润就超过5000元。

方式2:高校“便民服务”

此类经营者以高校毕业生或者在校生为主。这部分投资者通常会购置1―2台设备,主要开展类似于打印毕业照、制作纪念照、提供各种资料打印(含彩色打印)、提供照片DIY业务等“便民服务”。每项业务的收费标准是5―50元不等。 这种生意模式的旺季是每年3月一8月份。

据了解,目前经营不错的是山东大学的一位李姓创业者,每年5―8月,他能赚取近5万元的纯利,他服务的对象除了山东大学以外,还包括山东师范、山东工业大学等高校。旺季时,他主要业务是替毕业生打印论文以及制作毕业留念的T恤(这是“迷你”影像馆设备之一打印机的主要功能之一,可将各种照片印制在T恤上),2010年6月份,他平均一天制作120件T恤,毛利约六七百元。小李在其他时候主要以提供学生考试用的证件照、情侣用品:DIY(将照片印制到本、杯子上)以及照片打印业务,每月约能赚取约两千元的纯利。

方式3:社区“上门服务”

此类经营者以原社区照相馆、社区便利店的经营者为主。这部分投资者通常会购置2台设备,主要提供的是照片打印、照片印制等业务,上门服务是这个生意模式的特点。

该设备不需要固定电源,体积又小,可以随身携带,因此很多社区里的投资者便重点开展上门服务,打印照片的收费标准为10―50元/次(视照片多少而定),照片印制业务的收费标准为20―60元/次(视印制物品大小和数量多少而定)。

由于传统数码照片冲洗模式,顾客需要等上三四天,而使用迷你影像设备,只需要四五秒钟即可,而且顾客只需要一个电话,在家就能享受相应服务,因此这种服务颇受社区、尤其是中高档社区居民的喜欢。

以天津梅江地区某小区,投资者一个月可以赚取近万元的纯利。其特色业务是为婴儿和宠物照相,并将这些照片按顾客要求印制在各种载体上(如衣服、被褥、水杯、鼠标垫等)。

方式4:商业街“个”

这部分经营者数量不多,原先多是经营大头贴的投资者。但是从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经营效果都不错。他们主要针对“90"后提供个,如与照片有关的各种DIY印制、照片裁剪、照片打印等业务。其收费标准是10―20元/次。

篇2

记录的艺术人生

今日美术馆在2006年成立,是一个以当代艺术为主的民办美术馆。而今日美术馆影像艺术中心则是随着今日美术馆一起成立的,最早的时候,今日美术馆影像艺术中心作为美术馆内的一个部分专门负责拍摄记录馆内的艺术展览。“至少我们要记录下来,在今日美术馆里都发生过什么。”2009年以后,今日美术馆影像艺术中心就演变成为了一种外部承包的形式,变成了一个脱离美术馆的独立存在的个体。除了美术馆的内部展览的拍摄,艺术家的纪录片的拍摄之外,也会独立做一些外包的项目。

高铭还在大学就读的时候,被当时的老师推荐参加“一分钟影像”工作坊。遇到了现在的总监,就达成协议加入了工作室。

其实今日美术馆影像艺术中心成员的分工并不甚明确,三名成员都身兼拍摄与制作的职能,高铭说,他们的片子都是自己编、自己拍、自己剪的。这是最基本的技能,虽说这样非常的劳累,但是在工作室刚起步的阶段,这样的状态是必然的。高铭说:“我们拍摄的影片和其他人拍摄的真的不一样,我们总是尽量寻找不同的视角和各种不同的观点,展现出更加全面的视角,我们不喜欢和其他人做一样的东西。”

虽说工作室成员只有三人,但是做过的项目却不少。他们曾经给叶锦添拍摄纪录片,当他在今日美术馆做展览的时候。手头上还正在剪辑纽约时装周的专题片,这个专题片将会在中央电视台播放。除此之外还有一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投资的纪录片,讲述一个哑女的舞蹈人生的影片,现在正在制作过程中。

“如何管理对于工作室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一个好的管理是一个工作室出好作品的基础。”从小就喜欢整理东西的高铭作为今日美术馆影像艺术中心的负责人,在管理上做得井井有条。“一个好的管理应当包括所有员工的日常工作量、工作进度等等。还要知道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不做无谓的等待。”高铭每个月都会列出一个表格,上面列举了本月做过的所有项目,当中包括具体内容、工作状况,还有最后赚了多少钱等等,非常详细。她十分看重项目的管理,“这和工作室的未来息息相关,你要从这些当中总结自己未来的方向。”

去!当个艺术家

四岁的时候,高铭开始学画画。据说她小时候很男孩子气,喜欢各种运动。虽然一直学习画画,却未曾想过以后以此为生。由于从小被父母刻意地培养独立自主地生活能力,所以后来考大学的时候她知道了可以考美术,就决定去考。对于当时的广州的孩子来说,出广东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高铭最后考取了天津美术学院,她当时的成绩是全国第四。至于为什么选择数码艺术专业,她说,当时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纯粹是苹果电脑的吸引。因为招生简章上说如果选择这个专业就需要使用苹果电脑,对于从没有接触过苹果电脑的她来说非常新鲜,就选择了这个专业。

谈话的过程中,高铭说她还是喜欢做艺术家。因为做艺术家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你无须对别人解释,也无须被肯定。虽然今日美术馆印象艺术中心主要拍摄的是关于当代艺术的纪录片,但是高铭自己却是会拍摄一些非常先锋的、实验性质的短片。而她拍摄的这些短片,也屡屡被拿到各个国家的艺术展中参展。

她喜欢的一种拍摄形式是以一种很抽象的画面开始,观众不会知道那是什么,也许会很莫名,也许会觉得很没有意思。但是只要看到最后,她都会给他们一个答案,其实就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表达。曾经有一次等朋友的空闲,高铭拍了一个短片,叫《红》。这个片子最后被拿到德国去参展,她拍摄了许多短片参加了国内外的各种展览。2010年的时候,高铭制作了一系列的动画短片,以各式冷笑话作为题材。提到这个的时候,她笑得很开心,“这套动画片我给我国外的朋友看了,他笑了好久。”

梦想是什么?

做个艺术家,做自己想做的片子。

做工作室最困难的一点是什么?

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要找到一群有共识的人,起码大家的审美趣味要一致。不能剪完一部影片大家众说纷纭,我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

篇3

日本设有“写真学科”(摄影专业)的高校有大阪艺术大学、九州产业大学、日本大学和东京工艺大学四所,而开设写真课程的学校就多了,有多摩美术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名古屋学艺大学等等。由于篇幅有限,我们特别选择了东京三所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介绍。它们分别是日本大学、东京工艺大学和日本写真艺术专门学校。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写真学科

网址:art.nihon-u.ac.jp

日本大学成立于1889年,是日本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由14个学部组成。写真学科是日大艺术学部的8个学科之一,也是其最早成立的学科。目前有教员10人,其中教授7人。能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每年招生约120人,一个班级约有25-30名学生。专业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方面包括人文学科,实践方面包括影棚拍摄、暗房制作等等。主要专业科目包括写真艺术学、写真史、色彩学概论、写真印刷、写真作家作品研究、写真表现、写真基础演习等。

日本大学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影棚、暗房、各种摄影器材一应俱全。1-3年级的学生每个星期都必须有一天进行基础演习,4年级则进入毕业创作阶段。基础演习即早10点到下午6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拍摄和照片制作。学生的热情通常都很高,常常会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到大学三年级时,学生已经修完必修课程,开始选择专攻的门类,如广告、人像、建筑、报道摄影等选修课程。学生在校期间每年必须举办一次展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作品拍摄和制作,在校园内展出。许多学生会将毕业作品展放到校外有影响的画廊举办,对于毕业展,学校老师会给予更为细致的指导。

毕业于日大写真学科的校友,有很多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摄影家、评论家和艺术家,以及在各大媒体的宣传部担任要职。对于想要报考写真学科的海外人士,首先要日语过关,之后参加入学考试,学校根据考生才能和潜质决定是否录取。

东京工艺大学艺术学部写真学科

网址:t-kougei.ac.jp

东京工艺大学的前身是“小西写真专门学校”,成立于1923年。写真学科是其最早的学科,已有88年的历史,目前有教员11人,其中教授6人。由于东京工艺大学最早是由企业创办的(由柯尼卡公司的前身“小西屋六兵卫店”创办),其在摄影的具体操作、表现力方面十分突出。课程包括:写真学概论、写真表现理论、写真材料肌理、作品研究等理论科目;以及商品摄影、作品制作、古典印相技法等实践科目。老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会与学生进行大量的互动交流,给予具体的指导。此外还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摄影师举办讲座。

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摄影作为一种视觉传达媒介的丰富知识,深入社会,用摄影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以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创作出适用于现实社会的作品。要求学生具备自主性、独立性,具备研究和规划的能力,随着社会变化调整自身的能力,以及领导才能。

学生入学的目的通常是成为职业摄影师或者摄影家。学校将培养学生向他们的目标发展。本科课程分为艺术学部的必修课,以及专门学科的必修和选修三种,学生必须修满一定数量的科目。学生在四年级进入毕业创作阶段,需提交论文和毕业作品。

日本写真艺术专门学校

网址:npi.ac.jp/m/

日本写真艺术专门学校创立于1966年,目的是培养广告、报道、风景、建筑等领域的职业摄影师。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而理论课程相对较少,授课老师都是职业摄影师。其写真科分为3年制昼间部、2年制昼间部和2年制夜间部三种学制。前两种是招考应届高中毕业生,相当于大专文凭;夜间部则针对的是社会人士。主要课程包括:现真论、写真表现演习、作品制作演习、广告表现演习、写真艺术论等,而英语会话、社会学等是文化课的必修科目。在校期间一年有两次考试,学生在毕业时举办毕业作品展。学生入校后即可参加“写真技能鉴定”考试(相当于中国的摄影技师考试),该考试一般只对社会人士开放,而对该校例外。

“海外研修”是该学校的特色课程,即学生自愿报名,组织10-20名学生到国外旅行拍摄选题,在半年时间内去10个国家。每到达一个国家,学生即可自由行动,分头拍摄,同时与带队老师保持联系。中途有两次看片活动。日本写真艺术专门学校在马来西亚设有分校,参加海外研修课程时往往会到这个分校举行看片会,老师对学生进行作品点评和指导。

日本写真艺术专门学校经常邀请著名摄影师来讲课,这也成为了它的特色。例如萨尔加多是该校的名誉顾问,每两年到学校做一次公开讲座,并用四五天的时间对30名以内的学生进行特别辅导。学生们必须提交纪实摄影作品,经考察后方可入选30人的名单,得到萨尔加多的亲自指导和点评。此外,也经常有活跃在一线的著名广告摄影师来做讲座,教授最新的创作理念。

相比日本其他的专门学校,日本写真艺术专门学校的学费稍低一些,一年学费相当于10万人民币左右,第一年入学还要缴纳一笔入学金,约合人民币1.5万。

摄影协会

日本写真家协会

网址:jps.gr.jp

日本写真家协会(JPS)成立于1950年,目前有正式会员1765名。著名摄影家木村伊兵卫是其第一任会长。协会的主要事业包括:组织颁发“日本写真家协会奖”(团体、个人)、“名取洋之助写真奖”以奖励有贡献的团体、个人以及新进摄影家;对摄影作品进行展示、讲演和保存;推动摄影著作权的保护事业;摄影图书的编辑和出版;摄影国际交流等等。

日本写真协会

网址:psj.or.jp

日本写真协会成立于1952年,现任会长为宗雪雅幸。协会的宗旨是通过摄影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并在全国普及摄影文化,是由外务省认可成立的团体。其会员由职业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和评论家等组成。目前有会员1700人,赞助单位60家。为纪念摄影术进入日本,协会将6月1日定为日本“摄影日”,在其后的一个月中举行各种宣传活动,在国内外举办展览,并走进学校让孩子们体验摄影、培养兴趣。设立了日本写真文化功绩奖,用来奖励对日本摄影文化作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在出版物方面,编辑和出版《日本写真年报》(图4)以及日本写真协会会刊(每季度出一本),前者收录一年内与摄影相关的出版、器材、重大事件等信息,后者面向会员摄影资讯和业界动态。

日本广告写真家协会

网址:省略

日本广告写真家协会(APA)成立于1952年,现有950名会员,均为从事广告摄影的职业摄影师,会员年费为4万日元。协会成立的宗旨是:联合全国广告摄影界,提携年轻人,普及摄影,推动广告摄影事业的发展。主要工作有:出版日本广告摄影年鉴(有英文版,在世界各地都能买到,参见图5),刊登会员的广告作品和个人作品;每年举办广告摄影大赛以鼓励业内的杰出摄影师;普及广告摄影基础知识,不定期举办讲座;举办全国学校图工・美术写真公募展(近3年来举办,面对小学生普及广告摄影知识)。

日本相机博物馆

网址:jcii-cameramuseum.jp

如果到东京旅游,日本相机博物馆是摄影爱好者们不可错过的一站。日本相机博物馆(JCII Camera Museum)是日本相机工业协会(JICC)的下属机构。于1989年11月29日开始营业,其特点是对日本制造的相机进行系统展示。JICC1954年成立,主要工作是与日本相机制造商合作检测以保证日本出口相机的品质。在出口产品检测之外,JICC决定将它的相机收藏向公众开放,为摄影与成像的发展、保存作出贡献。该博物馆展厅面积为310平方米,收藏相机数量超过8000台,其中日本相机4900台,外国相机3200台,摄影机1300台,以及测光表、闪光灯等藏品4200件。

相机博物馆的展览包括:永久性展览,展出日本相机发展史上的相机以及其他著名和稀有的相机;特别展览,以国家为主题,展出美、英、法、德等国制造的相机;以及以功能为主题,展出单反相机、立体相机等等。

东京都写真美术馆

乘坐国铁JR线在惠比寺车站下车,步行约七分钟后,就可以看到东京都写真美术馆了。东京都写真美术馆从地下一层至四层是展览厅,五层为图书馆。该馆成立于1995年,有14个策展人,共计30位工作人员。主要关注日本摄影家,收集了许多关于日本的珍贵影像资料。每年约举办20场展览。有3个展厅、1个视频放映厅,收藏作品27000幅,藏书60000本。博物馆同时专注于动态和静态影像,动静态比例大概为2比8。众所周知,20世纪60-70年代,日本摄影的发展很繁荣,出现了许多如荒木经惟这样国际著名的摄影家,美术馆对他们的作品都有收藏。同时,美术馆还承担着推荐新摄影师的任务。另外,美术馆“友之会”会员每年支付2000日元,就可以免费参观该馆一年的收藏展,支付票价的两成就可以参观企划展。

画廊

日本的影像画廊大概可以分为企业画廊和商业画廊,不论哪种都是摄影师发表自己作品,或进入摄影圈的展示平台。其中,企业画廊一般是由相机生产厂商开办,著名的有尼康画廊、佳能画廊、松下画廊、奥林巴斯画廊等;商业画廊由个人开办,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的展出内容并以销售为目的。另外,部分高校还开设有自己的影廊,展出著名摄影家的作品供学生交流学习。这里介绍的是一些代表性影廊。

尼康沙龙(影廊)

据尼康沙龙的负责人田中昭史介绍,尼康沙龙1968年在东京银座正式成立,后来在新宿、大阪也开办了,共有三处,是尼康企业自主经营的画廊,在日本算是历史比较悠久的企业画廊。最初开办是为了发现和挖掘摄影新人,给他们提供展览的场地。当初许多著名摄影家如土田宏美和大西贡都是在尼康沙龙起步的。尼康沙龙对于作品在此展出的日本年轻摄影师来说,可以算是他们得到日本摄影界认可的一种标志。尼康沙龙与其他大型企业影廊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包容,并不对参展摄影家所使用的相机品牌进行限制,而是采用公开招募的形式,由日本著名摄影家们组成审查委员会,每2个月对参选作品进行讨论和甄选,一般从60-80名报名参加的作者中挑选出五位参加展览。另外,尼康还专门为35岁以下的年轻摄影师提供专门的展览场地,每月挑选两位年轻摄影师办展览,并向他们提供5万日元的制作费用。

竹内英介的黑白画廊

竹内英介的E&M画廊位于东京都港区西麻布,从七八年前开办以来,一直展示的是黑白胶片的照片,最近也在使用将数码照片打印在胶片上的方法,制作黑白影像,进行展出。竹内向我们解释了他一直坚持黑白影像的原因:“首先从技术角度上讲,我个人一直钟情于黑白影像的层次,这是彩色照片无法比拟的;第二从市场角度上说,在国际影像市场和大的拍卖会上,黑白原作保存时间长,占据国际影像市场的主流。”作品也采用限量出售的方式,所限数量根据摄影师的意愿决定。至于购买人群,竹内介绍说:“画廊处在使馆区,所以日本人和外国人都会来购买,不过相比而言还是日本人多。上世纪80年代,投资的人群更多,现在经济滑坡后,人们没有更多的金钱进行投资,影像市场的价格也稳定下来,人们更加趋向于因为喜爱影像内容而购买。”

篇4

电子化,图书、影像制品等等都以数字文件的方式存在,而在虚拟图书馆中,可以尽情地模拟各种表现形式;最后,图书馆管理的自主化及集中化。人们通过在自有智能终端上登陆账号密码,可以进行图书查找、借阅、购买或者分布。同时可以拥有多个图书馆的定制化服务,不仅可以管理自己的预读爱好、习惯,还可以进行读后的分享等等。上面描述了未来图书馆的理想状态,但在短期内,大部分图书馆都还处于实体与网络并存的状态。或许未来实体图书馆也有存在的价值,毕竟有人喜欢拿着纸质的书到图书馆阅读等等。尽管如此,对于大部分图书馆而言,网络化带来的冲击将彻底改变他们的存在方式。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面临的挑战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有集中在实体与网络两个环境下管理的融合,以及移动互联化带来的冲击。首先,电子出版及阅读不再是现实阅读行为的补充,图书馆为了满足爆发增长的在线借阅和移动阅读的需求,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来建设图书馆的数据库、通信网络及应用软件。并需要在实体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间找到投资最大化的平衡点,随着网络化的深入影响,实现平滑过渡。同时,实体的图书馆仍具有存在的意义,图书馆管理不仅需要及时应对网络化的挑战,还需要保持实体管理的品质。许多读者钟爱传统的阅读习惯,因此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空间,让读者享受书本带来的快乐。因此,图书馆不能过于极端地进行网络化的管理改造,而忽略了受众最为原始的阅读需求。因此,面对两种不同的经营环境,客户的需求需要匹配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在网络化的大潮中,图书馆管理需要巧妙融合两种情形下的管理机制,从而满足客户不同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其次,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从内部封闭式变为开放式、从图书数据管理转变为用户行为管理、从图书资源保存转变为图书数据安全防护、从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相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人才构成而言,网络环境下的管理运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开放式管理是指,图书馆资源通过网络,开放给消费者,而不知道消费者在哪里、用怎样的终端在使用或者对资源进行如何的利用;原本图书馆管理的重心在于馆藏资源的管理,借阅管理是仅仅局限于借阅行为记录。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需要对每一个客户建立客户数据库,记录客户的身份认证信息、阅读习惯等等,并为之推荐相应的资源;而最为严峻的挑战在于:一是图书资源的安全防护,及保护图书馆资源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不被破解、复制或改写;保护图书馆网络系统不受各种网络攻击的侵害;保护消费者的身份、账户信息不被丢失或窃取等等。二是移动网络下的大数据及客户迁移。大数据将对图书馆网络系统带来负载冲击,导致通信质量下降,如丢包、延时等等,严重影响服务质量。此外,客户地不断移动,变换接入网络及设备,需要图书馆管理系统能够进行动态地数据迁移进行快速反应。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系统优化运行的建议

篇5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伴随摄影术传入中国,出现的―系列摄影作品:东西方摄影师影像记录、中国照相馆范式国民肖像摄影等,以及在摄影术与印刷术结合发展的促进下,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初现雏形:以中国第一份石板印画报《点石斋画报》和民国商业广告月份牌为代表。由此带来了中国传统图像观念的改变及现代东方视觉观念的建立,对近现代中国平面设计形成了影响深远。

关键词:

摄影 图像观念 平面设计

一、摄影传入近代中国

摄影的原理最初记载于公元前400年中国的思想家墨子以及公元前330年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他们是光学成像原理最早的探索者。而现代摄影的产生于1839年的英国和法国:巴黎的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e Daguerre)和伦敦的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都利用银化物与光的化学反应生成了图像,并宣布发明了摄影术。从此,摄影这一新兴事物在西方社会中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并且随着人类对于精确再现、保存客观图像的欲望膨胀,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的推动下,影像的载体――底片的不断改良,从最初达盖尔的感光金属板,到后来以玻璃为底板的火棉胶湿板,再用赛璐珞、干版工艺,直到1895年,明胶干乳剂胶卷的发明成为了现代胶卷诞生的标志:而成像机器也从暗箱迭代成了能够便携方便、成像精良的机械设备。

摄影术最早是在第一次后由西方的外交官、传教士、随军摄影师们带到东方来的。外交官们将摄影作为一种外交手段与中国贵族社交;传教士和摄影师则站在他者文化或入侵者的历史角色里,通过相机记录古老东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摄影作为商业手段出现在中国也是由西方人带来――美国人乔治・韦斯特于1845年在香港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照相馆。而最早接触到摄影的这部分中国人,大多数是作为影像中被定格的主体物,通过拍摄的过程,站在被观看的角色中完成了对摄影的初步认知。

不过很快,中国人就接受了这一新兴事物:一方面,晚清贵族很快就打破了对摄影的偏见(认为其为奇技巧,能摄人魂魄)并风靡追捧起来,他们聘用留学归来的摄影师进行外交合影、化妆照相和日常生活记录;随着国家战败开埠,短短时间内广州、上海立刻出现了外国人开办的商业照相馆,在这些照相馆中坐学徒的中国摄影师后来又自立门户,自此照相馆行业呈井喷式发展,拍照留影成为了社会热潮,其风靡自然也带来了摄影师这一新的职业的划分,许多照相馆摄影师兼而进行风光人文摄影;后,一些文艺界人士如鲁迅、刘半农也加入到摄影创作和理论讨论中来――摄影业在晚清的中国快速建立了起来。到了19世纪末期,近代中国摄影业正式进入了创作阶段。

值得指出的是,摄影这一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全新图像手段,不仅在19世纪末期的中国同时受到了贵族、文人、平民阶层的追捧,而且在其自身技术还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亦完成了由西方到东方的动态传播,推动了一个新行业的萌芽壮大,这是现代大众传媒的土壤,也是现代视觉文化的根基,对中国现代图像观念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摄影术表达动摇中国传统图像观念

然而,摄影作为现代图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靡的同时,其呈现出来的面貌无不反映着现代视觉表达与中国传统图像观念难以调和的矛盾。摄影图像以其不可替代的客观性和功能性,迅速而猛烈地敲击着千年来视觉文化传统,从这一角度来说,摄影在晚清的中国扮演着最具影响力的角色,几乎可以说摄影凭借其独特的图像再现模式为中国人打开了一种新的对世界的解读方式。在讨论摄影对中国传统图像观念的冲击和影响时,我们必须先梳理清楚传统图像范式与摄影图像范式两者的差异。

我们都知道,千百年来,虽然整体大环境中也兼有贵族文化和大众世俗文化,但传统中国美学在以儒家为内核的文化主流环境中形成了对文人艺术的极致推崇,形成了求“意”大于“形”的主流审美,这种审美囊括了文学、书画、音律等方面。所以,其推崇的图像观念很大程度上可以借由文人绘画――山水画为载体体现出来:首先,在造型观念上,主流绘画艺术中所有出现的“物”,都有其必然的象征意义和伦理价值,如:梅兰竹菊等,没有伦理象征意义的事物从来不会出现在文人绘画之中,而在表现人物时,其造型甚至会忌讳光影的表现,多以线来表达面部细节,故意抛却了其客观造型;其次,在构图观念上,为了符合传统美学的构图原则及深化意境的表达,物物间的联系并不是物理性――即物体在现实世界中的客观现状,所以中国画完全不能称之为写实艺术,此外,传统审美相当追求正负空间的运用,所以在构图中尤其重视留白的运用,同时山水画的构图还要兼顾书法落款的构成;再次,从审美追求角度,文人绘画从来不追求客观写实,其追求“形”的高度概括和“神”的精准描绘,即使是在传统绘画中的工笔画和宫廷画,虽然是以记录事实为目的,但画家始终将神形统一作为首要标准,所以在传统图像观中,“神”(或者说“意”)是最主流的审美。由此我们能够发现,将表达事物的本质之美为最高境界已经沉淀成为了的中国传统视觉文化。

相反,摄影及其所带来的图像观念与其大相径庭。摄影最初是作为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被发明出来的机械产品,有着独一的光学性和科学性,所以其最原始的功能就是――再现记录。这种本质功能就决定了在生成图像的时候有着独特的图像特性:客观性――光影客观性和透视客观性,摄影对事物光影的复刻让三维物体的体积感在平面照片中得以精确再现,而物物之间的透视关系在影像中,相比于主观表达透视的写实绘画,随着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达到了逼真的透视精确度;影像的客观性同时也说明它的主观性较弱,在摄影术发展的早期其主观性几乎没有,影像中出现的事物的可选择性非常小,拍摄者很难完全依照主观意念选择物体在图像中的表达;另外,摄影作为一个介于艺术与科技之间的产物,影像的艺术性也非常强大,因其能真实还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渲染力,影像拓展了二维平面上对三维世界的再现广域,这种冲击不管对于当时的西方还是东方审美都是巨大的,并且在摄影技术和艺术的不断发展中,影像的艺术性越来越强,发展出了各种风格,这从另一角度可以说明摄影的创造性和多样性。

然而,当摄影术随着19世纪西方世界以强者姿态打破中国国门的脚步,将这样一种图像及其背后的图像观念展现在晚清国民的眼前,裹挟着新知科技外衣的摄影术对传统图像观念的冲击是巨大的。东方传统审美的形成背后有其维持千年的社会形态和相对闭环的文化结构的原因,所以,当其社会形态被外部力量打破,其文化结构被先进科技撕裂开,传统审美犹如突然被外力碰撞出一个了断层,摄影术传入中国之后,西方人在中国最初的摄影行为给晚清国人展示了一种崭新的图像记录方式――单纯而完整地再现客观世界的某一真实时刻。西方的写实艺术达到顶峰时候发明了摄影术,二者的结合与互通可以达到较好的平衡点,互不矛盾,而中国传统的美学与摄影术的图像观念完全相悖,摄影这种完全无法进行主观抽象与取舍的艺术表达方式强迫着国人在使用这一种技术的那一刻,就只能在客观事实中进行选择性表达。在技术越来越改良发展和普及的同时,传统的美学观念逐渐被表达客观事实的观念替代了。自此,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图像观念被颠覆,而后从各种图像记录载体上,我们可以发现一种慢慢重新建立起的,新的东方视觉表达秩序:国人在被迫快速学习、吸收后,对于“客观性”与“象征性”矛盾取舍后,以西方客观事实为根据、融合传统审美的精髓意向,从而进行新的二维表达的秩序开始建立。

三、东方叙事性视觉语言范式雏形建立

晚清中国本土摄影师的摄影行为,更多的是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实践行为,一方面中国摄影师大量吸收着西方摄影知识和使用技巧,并模仿西方的摄影风格和商业模式,一方面站在近现代中国这样一个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时期,不断被新的视觉经验所冲击,又不断在矛盾与兼容中进行着东西结合的社会记录行为。对于当时的中国,这是一段技术和知识进化异常快速的时期,科技推动实践进程的快速迭代,观念的改变则变得滞后而被动,也加上中国自身领土辽阔、文化差异等因素,整个过程变得动态而复杂;国人所面对的民族观的转变、社会状态向现代化迈进的变化就是被包括摄影、平面设计在内的新事物所带来,而这种改变又被摄影记录了下来。摄影这种全新客观的图像记录方式则在近代中国平面设计萌芽与发展中,彻底动摇了传统中国图像观念,并逐步建立起新的现代东方视觉文化。

1.民众对客观图像的追捧及自我影像记录的尝试

摄影术出现后,这种快速成像、完全再现的图像生成方式强烈地冲击了晚清国人的视觉经验,且在普通百姓中迅速普及开来,并迅速成为了一种社会热潮,在嘣青的中国自沿海向内地蔓延。最初由于成本较高,摄影是只有少数贵族或富人阶级可以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而随着摄影器材的改良和胶片成本的降低,加之照相业的发展带来的良性商业竞争,其服务对象也慢慢拓宽为全民,而照相馆商业的竞争也带来了摄影术的普及,许多以营利为目的开设照相馆的摄影师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艺术摄影师:中国人赖阿芳(LoiAfong)在1859年于香港开设了他自己的“阿芳摄影社”,主营人物肖像摄影的同时他也在中国各地进行摄影活动,从他留下的影像记录中看来,其摄影水平无论是构图、取材、后期处理都与西方摄影师相当,而且相比西方摄影师,赖阿芳所拍摄的许多广州的人文风情、殖民地风貌、自然风格等对当时中国现状的记录更加平和:画面中的人物处理非常讲究,他作品中的人物显得非常悠然和放松,他用属于我们自己的审美来对同类进行记录观看,而少了西方观者般的“猎奇窥探”之感;他的风光摄影则更加明显的透出文人山水画的意味,他的构图方式多选用对称且注重平衡,这一点在他拍摄的中国景观摄影中尤为明显,比如他的风光照《薄扶林的瀑布》(约1870-1879)(图1)。这也说明了中国摄影师虽然全盘接受了西方科技带来的全新图像创作方式,但其审美趣味始终无法摆脱中国传统文人绘画形式的影响。此外,文艺界人士如鲁迅、等也对摄影术艺术化起到了重要影响,许多文人如郎静山、刘半农转而成为了摄影师和摄影理论家。照相馆井喷般地开设,为晚清的国民留下了无数影像记录,更重要的是,照相业的壮大带了摄影这一新的行业分支,孕育了大批本土摄影师,这既是视觉文化现代化的需求,也成为了其转变的重要转折。

2.中国现代平面设计视觉语言萌芽

在全世界来说,摄影生成的图像观念带来了现代图像的表达方式,同样作为二维表达的方式,人们自然在阅读文本的同时有了深层次的需求,这在晚清中国显得尤为明显。当新科技新知识新观念如潮水般向近代国民涌入,而大部分国民文本阅读能力不高的情况下,人们读图和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在近代中国是空前巨大的,于此同时印刷术的同步发展给这一需求带来了可能性。而现代印刷术和摄影术的发展正是现代平面设计萌芽的最重要两个因素,由此看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萌芽是必然也是急切的。

其中,《点石斋画报》就是中国近代平面设计萌芽的最典型产物之一。《点石斋画报》是中国第一份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报道新闻的画报,也是晚清中国最成功的印刷媒体,它由昊友如主编,于1884年5月8日创刊,1898年底结束发行,用海量的内容为晚清的国民展示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社会变化,和世界各地的万物观,成为了近代国民的第一份视觉启蒙读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点石斋画报》不管是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对象都是一种全新的表达,与传统图像类纸媒大相径庭。《点石斋画报》以教化民众、传播新世界观、新科技知识为目的;主要分为军事战争、新知科技、果报伦常、奇闻寓言、政治时事这五个部分为主要内容;它是在以《申报》等大众媒介开始在近代中国普及的阶段,随报附赠的月刊新闻画报,其传播面极其广泛,涵盖的阅读对象上至知识分子下至童叟妇女,又因其丰富而独特的内容、新奇的图文排版方式畅销多年,开创了消费印刷媒体的时代和市场。从图像观念转变的角度来说,就是从《点石斋画报》开始,现代审美雏形潜移默化地开始在民众中普及开来了。而其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功劳,可归功于其开创先河的视觉表达方式。深究其原因我们发现,《点石斋画报》处于一个封建文明与现代文明激烈碰撞、东西方文化直接对接的文化断层年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晚清第一个画报媒体,最直接地面临着传统视觉经验与记录性表象经验的取舍碰撞。《点石斋画报》采用了用线描为手法、大量以照片为原型进行临摹与再创作的手段,对宏大场面、功能空间、世俗事物、精妙细节等方面进行着表达,如图2的对于建筑场景的透视表达和人物动作、组合的就是典型对真是世界进行表象经验表达的作品。当然,我们也能在《点石斋画报》中看到大量在对客观经验世界尝试进行表达的同时反映出来的不适和困难,比如在刻画传统画师从未见过的奇闻新知时所表达出来的构图困惑和前所未有的怪异造型,透视处理空间布局的同时又不得不融入传统的落款方式等。画报这种以传播内容为目的的媒介与传统文人挥笔就墨的目的性差异导致了最显著的表达方式矛盾,传统以表“意”为传达目的的传统图像观念完全不适用于一份画报的叙述方式,《点》以传播新知事实、奇闻果报为目的导向了它必然要求对无象征意义的事物进行命题客观表达,这时候长期进行传统美学训练的画家们只能选择借用摄影图片的方式来快速学习表达具象客观事物的绘画方法,而《点》的传播面之广所要求对图像进行浅层次通俗化表达的要求也显得十分迫切,创作者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动摇,而这种写实表象表达的要求与摄影所反映出的图像观念殊途同归。与摄影作为新兴技术被人接受的同时,时人对写实主义的绘画的评价则更能突显其心理的矛盾,一方面时人讲《点》为首的插画并不看做真正的新闻类图画,而是仍旧以传统绘画的美学体系来评价,比如:

“画师中最有名的吴友如,便因为将新闻插图里的园林建筑画得幽深精巧,而被一众评论家誉为可媲美宋朝《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

可见人们对于写实主义绘画的评价也是矛盾且不全面的,这也是为什么最初《点石斋画报》选择用白描形式和落款题字的传统手法来表现具象事物的原因。总的来说,“东西融合”成为了传统视觉模式与表达客观世界碰撞下的主要趋势,以吴友如为代表的画报成为了中国第一代大规模写实主义绘画,并由从此萌发出了新的东方视觉观念,人们开始在两个不同的视觉经验下进行审美的再构造,奠定了中国近代设计萌芽的基础。

同样的现代性转变可以从近代中国极具特色的广告形式――月份牌上表现出来,19世纪,摄影技术不断成熟的同时,商品经济与现代社会文化在中国沿海地区萌芽,广告与媒体业开始快步发展壮大。各种各样的器械拓展了国人的“视觉领域”并将视觉经验变成商品。到了20世纪初期,月份牌随着逐渐成熟的商业经济形成了其成熟的范式,成为了近代平面设计中广告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月份牌”是一种年画样式,也是广义上的招贴广告(图3)。它最早发行于1876年1月3日,并因其上的“中西日月历和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表而得名,最初的月份牌广告模仿学习西洋广告的的痕迹严重,大多由西方商业公司,如英美烟草公司照搬西方的广告形式,用西方女性的形象进行产品推广,然而效果甚微,后来广告主改用日历的形式加上东方女性的形象来设计月份牌,广告效应异常好,进而发展形成了以月份牌以中国女性来现代性表达的形式,并逐渐走向设计和商业的成熟。从时间维度来说,月份牌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代月份牌以绘制传统仕女为主,以西洋画结合传统山水画的形式表达身着古装的优雅女性,其画师以周慕桥为代表,第二代月份牌开始具有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基本特征:采用彩笔与水彩结合的方式表达时装女性人物,并且在这个阶段,画师在绘制写实人物时大量使用了参照摄影图片的形式来进行造型,探索东西结合且符合近代中国商业市场的广告形式,其画师以郑曼陀为代表,第三代的月份牌最为成熟,风格确定且大量推广,在画师运用擦笔水彩画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广告性,比如大量以当时影星胡蝶为原型设计的月份牌就十分流行,在这一阶段摄影更是以原型和素材的方式深刻影响了月份牌的设计趋势。许多月份牌的画家都是曾经的画报画师,他们的绘画风格受到西方写实主义的影响很大,尤其当画师郑曼陀在同时吸收西方绘画方法和传统审美后,发明了擦笔画与水彩结合的方式,得到了风格细腻、写实精致,而又具有立体感和摩登风格,而在对人物进行造型刻画时,画师们大量参考影像照片,快速学习写实的技巧和透视画法,最终受到大众的喜爱;同时月份牌也承袭了中国传统仕女画的风格,只是主体人物换成了当时的时髦女郎,但其审美还是与西洋广告画不同,十分追求人物女性的含蓄美感;而到了月份牌后期,他的形式越来越贴近现代平面设计的要素,排版、人物造型、构图和商业信息的表达都越来越复杂,形式也变得多样化起来,是论述近代平面设计发展不可跨越的重要一环。

3.新职业的产生与公共媒体行业初成

篇6

关键词:成本;契约理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成本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4日

一、会计信息披露对成本的影响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机制之一,其质量高低对于成本有着重要影响。杜兴强、周泽将(2009)通过研究认为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可以使所有者更好地监督企业经营以及投资情况,对经营者的业绩做出合理的评价,约束企业经理层偏离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自利行为,从而减少成本。罗炜、朱春艳(2010)通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2001~2007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附注信息,反向研究成本对自愿披露的影响,认为管理者在我国面临的诉讼风险较小,当成本较高时,管理者可能更倾向于做出对自己利益最大化有利却可能损害公司利益的决策,因而管理者会倾向于隐瞒信息或减少自愿披露的信息。

二、负债融资比例对成本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在一套有效的债务约束机制下,负债融资至少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降低股权成本:首先,债务的本息必须定时、定额加以清偿,因此负债融资有助于抑制经营者随心所欲地支配现金以及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等道德风险(Jensen,1986);其次,负债融资比例的增加能够相对提高经营者的持股比例,特别是当公司能够获得足够的债务融资时,经营者就可以通过减少股东的股权投资或回购股份来增加其持股比例,因此负债融资有助于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再次,负债融资将影响企业风险的大小和承担结构(仓泽,1989);最后,负债融资对公司所有权的状态依存性以及收购兼并和权竞争都有较大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国企、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破产机制和退市机制的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银企关系,债务融资对上市公司的约束作用有了一定的加强。所以,我们认为适当提高负债融资比例将有助于降低股权成本。

三、股权结构对成本的影响

1、股权集中度对成本的影响。股权集中度可分为三种:一是股权高度集中,即公司中有一个绝对控股股东;二是股权高度分散,即公司没有大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上完全分离;三是股权相对集中,即公司中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也有其他大股东。这三种不同的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的经营激励、收购兼并、权竞争和监督机制等公司治理机制均有着不同的影响。(孙永祥,2003)相比之下,股权相对集中更有助于三种治理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促使经营者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股权相对集中更有助于降低股权成本。

2、股权形式对成本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东主要有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和个人股东三种。这三种不同特性的股东对股权成本有着不同的影响。代表国家行使股权的人主要有国资部门、财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集团公司等。在目前“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及国有股权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些人都不能真正代表国家切实行使股东权利和承担相应责任(张兆国,2004)。可见,国家股东实际上是缺位的,不可能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产权约束。

四、内部控制对成本的影响

财务会计信息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抑制经理人和大股东对剩余控制权的滥用、抑制成本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潜在的损失,要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就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信息问题和问题。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向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反映大股东和经理人对企业的经营运作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问题和问题。然而,公司内部人在披露财务会计信息时,可能会操纵信息披露或进行盈余管理,这必然会导致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财务会计信息不被人相信的问题,就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来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独立的外部审计是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务会计信息不被人相信的问题。因此,高质量的审计可以起到降低的作用。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能够减少企业的成本。适当提高负债融资比例将有助于降低股权成本。股权相对集中更有助于降低股权成本。随着国家控股比例上升,成本也会上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减少企业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罗炜,朱春燕.成本与自愿性披露研究[J].经济研究,2010.10.

篇7

一日本漫画对香港漫画创作的影响

香港是亚洲少数拥有自己漫画传统的地方,其功夫漫画别树一格,在日本及美国漫画外,创造出独特的风格而深受各地华人青年的爱戴。较鲜为人知的是,香港漫画从战后至今的发展,一直受到日本漫画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首先回顾香港漫画家如何受日本的影响3。战后第一批香港漫画家是在1960年代才正式出现,他们主要受中国大陆漫画的影响。当时本地漫画家接触日本漫画的渠道有限,只有少量翻译日本漫画作参考,因此日本漫画的影响并不明显,而且比较间接。1960年代香港受欢迎漫画中较有日本成份的是许强的《神笔》及李慧珍的《十三点》(1966年始)。《神笔》是科幻侦探作品,超人(Ultraman,俗称「日本咸蛋超人)为书中主要角色,这是因为1960年代末香港兴起超人热。香港电视台播放超人电视剧,一些戏院也定期放影超人电影,超人成为小孩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因此,当时不少本地漫画都加上超人一角以增加销路。另一作品《十三点》可说是最早期的香港少女漫画,其画法多少受日本少女漫画的影响,特别是大眼睛与长腿的运用及时装方面。听说李从小就喜欢玩日本少女娃娃(可换衣服的那种)及看日本少女漫画,不少创作灵感大概由此而来。此外,东方庸的科幻作品有抄袭日本人物的倾向,例如其《科学小飞侠》(1966)及《太空神童》(1966)便明显以手冢治虫的《小飞侠》为蓝本4。

1970年代,「香港连环图教父黄玉郎在香港漫画界崛起,为香港漫画开拓新路线,画出与日、美、中不同而富有香港特色的作品。黄的《小流氓》(1971-75)开创香港功夫漫画的先河5,这本漫画内容是关于七个功夫小子替香港社会低下阶层抱打不平的故事。《小流氓》的兴起主要受李小龙功夫热潮的影响。黄玉郎在创作这作品时,在内容及风格上似乎受到日本漫画家望月三起也作品(特别是《七金刚》)的影响。《七金刚》是讲述七个年轻特警除暴安良的故事,它与《小流氓》的最大不同在于书中主角是以现代武器而非传统武术取胜。望月三起也的写实风格,特别是处理暴力画面的手法,对《小流氓》似乎有一定的启发,奇怪的是连主角的样貌也有几分相似6。此外,黄玉郎同期的一些作品有盗用日本卡通人物的情况,其中以《小魔神》(1969)及《超人之子》(1969)最为明显。前者受《铁人28》等日本机械人卡通及电视片集的影响;后者上承1960年代末本地漫画盗用超人的潮流。在没有法律保障知识产权的60、70年代,这种盗用角色的情况十分普遍,连西方(如蝙蝠侠)及本地(如老夫子)的卡通人物也成为盗用的对象。1975年因香港政府立法打击不良刊物,《小流氓》摇身一变成为《龙虎门》(1975年至现在)。除了减低暴力成份外,更有意思的发展是背景国际化,英雄们打击的对象从香港各区的坏人变为日本黑帮。这也为香港功夫漫画奠定了一条方程式,就是代表正义的中国功夫英雄与代表邪恶的日本武士决战。《龙虎门》一直是70年代后半及80年代初香港最受欢迎的本地漫画,直至马荣成在1983年出版《中华英雄》,情况才开始改变。

马荣成是继黄玉郎以来最受欢迎及影响力最大的香港漫画家,他所画的《中华英雄》曾创下一期售出二十万册的记录。马荣成很热爱日本漫画,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向日本漫画学习,更在每期《中华英雄》的最后花上一两页介绍他喜欢的日本漫画家的技巧及特色。他最崇拜的是池上辽一。池上画功细致写实,尤擅长画东方人面孔及功夫打斗场面。池上的《泪眼煞星》及《男组》等作品对《中华英雄》的创作有很大启发。马也承认池上对他影响最深,其早期作品在构图及阴影的处理方面都学自池上。马在自传中多处表达对池上的敬慕,他回忆道:「在我早期入漫画行的时候,我曾很崇拜一位日本漫画家池上辽一,我的创作有许多亦是受他的影响。我自小的心愿是希望能与他握一次手,大家来一起畅谈漫画!于是乎我把每一期自己创作的连环图寄到日本送给他。7此外,另一个对他有较深影响的是松森正。松森最擅长画功夫格斗漫画,其打斗场面十分迫真。马荣成在处理徒手搏击及武器格斗时都曾借镜松森的作品(如《拳神》)8。在故事结构及人物性格的描写上,马受日本漫画剧本家小池一夫的影响最深,而小池正是长期为池上辽一及松森正提供故事的剧本家。受日本漫画处理剧本的手法影响,马荣成(及其编剧刘定坚)在绘画《中华英雄》时,早就将整个故事发展及细节想好,而不像其他香港漫画家边画边写故事。在控制故事进度、在武打加上细致感情与丰富人情味及每集结尾制造上,似乎也参考了小池的做法。在本地漫画家里,黄玉郎的功夫漫画对马荣成很有启蒙作用。因此他上承黄的方程式,故事的主线也是讲中国武术师傅与日本帮派的对抗。

黄玉郎与马荣成后来都开创自己的漫画出版公司,成为香港两大漫画阵营,本地大部分漫画家都在黄的「玉皇朝及马的「天下两大公司出版其作品(主要还是功夫漫画)。黄及马近年在漫画创作上已退居二线,而旗下漫画家主要受他们的影响,没有甚么大突破。

近年最值得注意的香港漫画家反而是来自两大集团以外的非主流派。曾在不同中小型漫画社出版作品的司徒剑侨及利志达是新进漫画家的代表。司徒的作品最有日本味道,擅长画有科幻特色的格斗漫画。他最崇拜日本科幻动画大师士郎正宗及安彦良和,并一直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他们,而他们也多次给予意见,所以司徒当自己是他们的「俗家弟子。受日本科幻作品的影响,司徒设计的人物性格较冷酷及人际关系较疏离。司徒表示:「我写的是科幻作品,所以不会偏重爱情。另外,或许我受了日本动画《机动战士》的深远影响,爱情部分自然表达得较为含蓄。9司徒的早期作品《赌圣传奇》(1991)在人物造型及意念上有《龙珠》及《超人》的影子。例如出现类似超级撒亚人及超人变身的「必杀技。其代表作《超神Z》(1993)及《拳皇Z》(2000,获SNK授权)的灵感分别来自电玩StreetFighters及KingofFighters10。此外,其《六道天书》(1998,刘定坚合着)及《八仙道》(2001)则有安彦良和的《机动战士高达》及《阿里安》的影子,可见采用著名日本卡通或电玩的风格及人物角色的做法至今仍未消失。其实近年单是抄袭StreetFighters及KingofFighters的香港漫画便有十多套。

利志达是近年最有创意的漫画家,其画风独特,多少受大友克洋、望月峰太郎及丸尾末广的影响。他的题材及表达形式比较多元化,其中有作品竟取材自村上春树的小说11。在故事构思上喜欢打破惯例及常识,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这方面很像望月峰太郎。

二日本漫画对香港漫画消费文化的影响

以香港出版情况而言,日本漫画与本地漫画可谓平分春色。自1992年文化传信向日本购买版权,出版香港中文版日本漫画以来,已有近十家本地出版社出版港版日本漫画。其中以文化传信、天下及玉皇朝这「三大为主力,合共出版数百种日本漫画。现在受欢迎的日本漫画单行本可卖五万册左右(昔日的《龙珠》及《灌篮高手》每期有逾十万册的销路),而销路最好的本地版日本漫画杂志EX-am(文化传信)每期售出约四万册(全盛期逾十万册)12。

日本漫画对香港漫画的消费文化有颇大影响。首先是对香港漫画出版形式的冲击。香港漫画的形式一直较接近于美国,一般用A4纸彩色印刷,薄薄一本约三四十页,以周刊形式出版;而日本漫画的本地中文版却沿用日本单行本的形式,用B5纸黑白印成约二百页的书,平均一两个月才出版一次。近年有些本地漫画采用日本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尤以珍藏版及重刻版为多。这是因为日式漫画体积较少、篇幅较多及易于携带与保存13。

香港漫画出租书店的普及也是由日本漫画热潮带动的。香港出租漫画的历史可追溯至1950年代,但真正的普及是1980年代以后的事。1980年代后期起,随着日本漫画的流行,出租日本漫画为主的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在市面上有近两百家这类书店,其中一部分是漫画茶馆。光顾者以二三十岁的男性为主。随着漫画上网及网吧的流行,最近一些漫画网吧也在香港出现,以配合e世代的新消费品味。

同人志(业余漫画创作)及cosplay(全名为costumeplay,意即扮演卡通人物的活动)是从日本传入的两种漫画文化。同人志早于1980年代已在香港出现,其中以1985开始出版的同人志漫画杂志《漫画同盟》尤为重要,该志每期出版十多个实验性短篇。1990年代由次文化堂出版的漫画也多少带有同人志的性质。近年每年都有几个定期的同人志活动,其中以ComicWorld(由日本的SE株式会社及香港的TG坊等组织合办)规模较大及活动最频密(一年四次;2002年后改为一年两次)。2002年2月举办的已是第13届。此外,每年一度的「漫人墟(由香港漫画协会主办)也是同人志的盛事。整体而言,香港的日本漫画及动画组织日多,参与同人志活动的业余漫画家亦不断增加,但作品多在网页刊登,本地贩卖及收藏同人志作品的活动仍未算十分活跃。近年亦出现同人志出身的新进职业漫画家,例如孙军威就因其同人志作品被文化传信看中而获聘用,而且还曾被派往日本受训。

Cosplay最初出现于1993年的一个文化展览会中。有一个香港同人志团体租用档摊贩卖其团员的漫画,团员则打扮成《银河英雄传说》的人物以引人注意。自1997年香港漫画协会主办「漫人墟后,香港的同人志及cosplay爱好者便每年多了一个活动的机会,参与「漫人墟的人数每年上升。自1999年后cosplay越来越受欢迎及受传媒的注意,开始与同人志分开,呈现独立发展的倾向。香港各大学纷纷举办cosplay的活动,现在每年cosplay的大型活动有四五个之多,而cosplay爱好者则多达数百。香港的cosplay呈现一些本地化现象,除了日本的漫画人物、偶像歌星、电影及电视剧的角色外,本地漫画角色也成为cosplay的对象14。

三日本漫画对香港娱乐事业的影响

日本漫画对香港的消费文化及娱乐事业都有钜大影响。在消费文化方面,Sanrio(如吉蒂猫)、San-X(如趴地熊)、任天堂(如宠物小精灵)及Bandai(如数码暴龙及超速摇摇)等日本卡通人物商品在香港十分流行,除了日本版外,还有大量本地版及盗版。本地版是指一些香港公司向日本取得版权,可以在产品上使用其卡通人物。以月饼为例,几家本地月饼生产商近年推出吉蒂猫、美少女战士、樱桃小丸子、数码暴龙及宠物小精灵的月饼,使中秋节加添了日本的气氛。日本卡通人物商品的成功,刺激一些香港公司加入卡通人物商品的市场,「可爱天国及"Codebar"为两大本地卡通人物公司,它们的设计及商业手法都十分日本化。以「可爱天国为例,其卡通人物都以日文命名,像Hanako及Nanako等,其中一个造型竟是日本神话的怪物「河童。

日本漫画及动画对香港电影、电视剧及音乐有一定冲击。在电影方面,最明显的是1990年代以来很多日本漫画名作被改拍成真人版的香港电影。已上画的包括《城市猎人》、《男儿当入樽》、《孔雀王》、《流氓医生》、《青春火花》、《泪眼煞星》、GTO、《怪医秦博士》、《铁拳》、StreetFighters、《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及《杀手亚一》的香港电影版;正在拍摄中的则有《头文字D》及《铁人28》等。其中如《城市猎人》、《孔雀王》、《杀手亚一》、《头文字D》及《铁人28》是正式向日方购买版权,它们不但有日本演员、技术人员或资金的参与,而且也在港日两地上画。可是不少以本地市场为目标的制作却没有获得日方的版权,一些使用的片名从广东话译名变化而来(例如GTO的中译为《麻辣教师》,港产片《麻辣教室》便是模仿GTO的作品),而且香港导演与编剧会将故事加以修改,人物也换上本地的名字,藉此逃避法律责任。此外也有很多香港电影的名字盗用或影射日本漫画中文版的名字,虽然内容与原著毫无关系。好象Touch、《废柴同盟》、《爱与诚》、《超时空要塞》及《去吧!稻中桌球社》等便被改为香港电影的名称(如《超时空要塞》变成《超时空要爱》,而Touch改作《初恋无限Touch》;《废柴同盟》及《爱与诚》甚至不加修改便被应用)。日本漫画也影响香港电影的内容及表达方式,好象周星驰的喜剧便十分漫画化(如受惊时大字型倒在地上;兴奋时流鼻血等)15。此外,香港近年出现很多以厨艺比赛为题材的电影,明显是受《伙头智多星》、《将太的寿司》及《中华小厨师》等日本漫画的影响。

日本ACG也刺激香港动画制作及CG(computergraphic,意即电脑构图)在电影的运用,徐克执导的动画片《小倩》(1997)便是港人借日人力量尝试创作本地动画的例子。此片虽然以可与迪士尼及宫崎骏媲美的香港动画片为宣传,但严格来说是港日合作的产品。香港负责出资、执导、配音、剧本及意念,具体的制作如原画、上色、分镜及3D数码特技等则主要委托日本公司处理。香港电影虽发达,但动画片则仍在起步阶段,要借助日人之处甚多。听说在2002年港日动漫界与电视台正商量共同制作以金庸武侠小说为题材的电视卡通系列,假如成事,便开港日合制电视卡通的先河16。2002年初香港女星翁虹也表示会与日人合作拍摄以亚洲为市场的动画片。似乎无论专家或门外汉都对港日动画合作的前景抱乐观态度。

一些日本漫画如《爱与诚》及《消防员的故事》等曾被改编为香港电视剧,剧名虽然不同(如《爱与诚》变成了《香城浪子》〔1982,无线〕;《消防员的故事》被改编为《烈火雄心》〔1999,无线〕),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它们是日本漫画的香港电视剧版。此外,《楼下伊人》(1990,亚视)一剧也有《相聚一刻》的影子。2001年台湾华视将日本少女漫画《花样男子》改拍成极受欢迎的台湾电视剧《流星花园》,2002年香港无线电视台亦向日方取得版权,准备开拍港版《流星花园》,而且还会去日本取景。似乎最近香港无论将日本动画作品改拍本地电影或电视剧时,都是循着正式购买版权的方向发展。

日本动漫亦丰富了香港流行音乐。香港艺人喜欢将日本卡通的主题曲配上广东话,好象《叮当》、《IQ博士》、《千年女王》、《飘零燕》、《鬼太郎》、《忍者小灵精》、《面包超人》、《机灵小和尚》、《樱桃小丸子》、《百变小樱Magic咭》、《数码暴龙》及《超速摇摇》的广东话版主题曲都曾流行一时。近年,就连日本的动画片如《叮当》、《宠物小精灵》及《数码暴龙》等在港上映时也请本地著名歌手唱广东话版主题曲。

四结语

日本漫画对香港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相当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日本漫画丰富了香港漫画及流行文化,但香港漫画家及艺人大多不是盲目抄袭,而是有选择性地加以改造及运用。其实香港的漫画、电影、电视剧及音乐都有其独特之处,也许一些还可以给日本的同行参考。李小龙及成龙的功夫电影及金庸的武侠小说在日本大受欢迎,2002年上半年度日本富士卫星台播放中日合制的金庸《神雕侠侣》的卡通系列(全26集)。香港动画科技公司MenfondElectronicArt曾参与制作Square第八代《太空战士》(FinalFantasy8)的动画影像。香港漫画也开始引起日本人注意,例如李志清带有中国水彩画风格的漫画(如《射雕英雄传》及《三国志》〔与日本漫画剧作家寺岛优合作〕等)及利志达变化莫测的特殊画风(如《刺秦》〔1993〕及《飞人九》〔1996〕等)便很受日人赏识,他们的作品更获邀在日本出版17。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港日漫画界及流行文化会有更多合作与互相刺激的机会。这不但能够刺激彼此的创作意念及方法,还会制造商机,为近年市场及创意均走下坡的港日漫画界带来更新的动力。

注释

1有关日本漫画对港、台、中、韩及东南亚的影响,参NgWai-ming,"TheImpactofJapaneseComicsandAnimationinAsia",JournalofJapaneseTradeandIndustry,第21期4号(东京:2002年7月),页30-33。

2有关日本漫画在香港的历史简介,参夏目房之介:《マンが世界战略》(《漫画的世界战略》)(东京:小学馆,2001),第四章,页93-114。此外,也参看赵永佳:〈日本漫画旋风袭港:记60至80年代的发展历程〉,《新晚报》(香港),1988年6月5日。

3有关香港在战后之初、1950及60年代的漫画发展,参郑家镇:《香港漫画春秋》(香港:三联书店,1992)。

4黄少仪、杨维邦编着:《香港漫画图鉴》(香港:乐文书店,1999),页103。

5有关香港功夫漫画的形成及特色,参JohnLent,"LocalComicBooksandtheCurseofMangainHongKong,SouthKoreaandTaiwan",AsianJournalofCommunication,第9期1号(新加坡,1999),页108-14。

6黄少仪及杨维邦指出望月的《秘密侦探JA》对黄玉郎的人物造型也有影响。参注4书,页21。

7参马荣成:《马荣成自传:画出彩虹》(香港:友禾制作事务所,1990),页39、95。

8马荣成早期作品的题材、背景构图及对人物动作的绘画等方面,不少是受松森正的启发。同注7书,页45。

9谢联达:〈徘徊现实与科幻之间:司徒剑侨自强信念:「尽人事听天命〉,Action,创刊号(香港,2002年4月),页56。

10;11大アジア虚荣同盟编:《亚细亚通俗文化大全》(东京:スリーエーネシトワーク,1996),页253-54;254-55。

12有关新加坡与香港在出版日本漫画的比较,参吴伟明:〈新加坡的日本漫画文化〉,《亚洲文化》,第24期(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2000年6月),页108-21。

13「三大以外,以自由人(已倒闭)为首的中小型漫画出版社发行不少日式单行本及杂志,对本地漫画业带来冲击。参刘定坚:《连环图大决战》(香港:自由人出版集团,1993),页193-95。

14有关香港cosplay的简介,参EddieChan:《J-Point别册:CosplayCollection秋の号》(香港:J-FanLtd,2001)。

15欧阳傲雪:〈再谈香港电影〉,《西湖评论》,第67期(1999年12月10日)。

篇8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学影像科;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

医学影像科是医院的窗口部门,同时接待门诊及住院病人的就诊、检查等,如何安排好病人就诊及检查,关系到医院的服务质量、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影像科室由于检查病人数量大,工作程序多及检查集中、复杂等特点,常成为矛盾多发地,造成病人满意度差[1]。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科学全面的护理管理可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正确指导合理安排病人就诊,提高影像科室的护理质量、工作效率,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检查,降低投诉和纠纷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病人在影像科室检查中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影像专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比较考核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8月—2014年12月在影像科室检查病人的满意度调查表共计500份作为对照(实施考核标准前),并根据收回的满意度调查表中,分析影像科室检查中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影像专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2015年6月起实施护理管理考核标准。实施前后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分析总结影像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临床科室护士陪检工作不到位,就诊病人对医院科室分布不熟悉,或者危重病人与行动不便病人需护士陪同检查。②不同检查项目需要不同的准备,如需空腹、憋尿及提前清洁灌肠等,临床科室护士与影像科室护士对病人的检查前后的宣教工作不到位,病人对检查前准备及检查后注意事项不知晓。③临床科室护士与影像科室护士沟通工作不到位,对影像科预约就诊流程不熟悉及规定检查时间不知晓,部分急危重症病人就诊时间长等。④影像科室护士窗口服务不到位,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解释不到位。1.2.2制定实施护理质量考核标准1.2.2.1临床科室考核内容①陪检情况:急危重症病人由医生或护士陪同检查(5分),输液病人须由护士陪同检查(5分),行动不便者使用轮椅或病床送病人至检查科室(5分),一般病人护士持申请单送病人至检查科室(3分);②预约就诊情况:危重病人检查需提前与检查科室联系(5分),申请单要标明检查部位(5分),按规定时间及检查顺序及时就诊(3分);③宣教情况:病人按照检查部位要求进行准备(5分),病人知晓检查前的注意事项(5分),取消检查项目时及时通知相关检查科室(3分);④报告单领取:按照影像科室要求的时间领取(3分),领取时签字(3分)。1.2.2.2影像科室考核内容①窗口服务形象:仪表仪态符合要求(3分),他人咨询时能礼貌回答(3分),无迟到、早退、中途脱岗现象(3分);②影像科登记护士做好查对工作:申请单信息与医嘱一致(5分),医生申请单填写错误时要及时联系给予更正(5分),申请单信息与病人一致(5分),查对检查部位及检查前的准备(3分);③做好宣教工作:对病人做好检查前的宣教工作(4分),对病人做好检查中的宣教工作(4分),对病人做好检查后的宣教工作(4分);④报告单发放:按时间要求发放(3分),签字后方可发放(3分);⑤检查安排:急危重症优先安排检查(5分)。1.2.2.3质量控制该标准由护理部主任督导,护士长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1次考核。每项1处不合格即扣0.5分,扣完为止。之后由护士长组织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改进工作,落实PDCA循环管理。1.2.3调查工具及评价内容2016年8月—2016年12月收回病人满意度调查表500份(实施考核标准后),比较考核前后病人满意度。根据考核结果及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记录出现问题的频率,比较实施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病人、临床科室与影像科室均是影像科室病人检查过程中纠纷产生的主体因素。就诊病人由于个人素质、病情轻重、经济状况、就医环境及多项治疗检查等因素影响,对各种事件的心理反应也各不相同,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烦躁等情绪;临床科室与影像科室负责安排病人就诊检查的护士由于服务态度生硬、缺乏与病人的沟通技巧等,均成为医患矛盾的导火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是对临床科室与影像科室同时进行考核,应用有利于促进影像检查过程的护理质量管理。根据质量控制标准完成考核标准的决策、执行、监督、检查、反馈、评价、追踪等环节,符合PDCA循环。通过考核结果及病人满意度的反馈,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纠纷隐患,促进我院护理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影像专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是对临床科室与影像科室同时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标准的实施,护理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改善服务态度;积极有效沟通;工作高度负责。①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改善服务态度: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应用后影像科登记前台护士更加注重与病人交流的态度,始终对病人有同情心,保持良好的窗口服务形象。临床科室的外勤护士针对急危重症病人、输液病人、行动不便者使用轮椅或病床送病人至检查科室,随时观察危重病人的情况。②积极有效沟通:加强临床科室和影像科室在预约检查中积极有效的沟通,对病人做好检查相关的宣教工作;告知病人检查前的注意事项,检查时间和地点,报告领取方式等;危重病人检查时提前与影像科室前台护士联系,便于优先安排检查;加强沟通有助于减少病人及家属的不必要的来回走动,减少了纠纷隐患;取消检查项目时及时通知影像科室。③工作高度负责:提高查对工作的质量,核对申请单信息与医嘱及病人的一致情况,医生申请单填写错误时,及时联系给予更正。总之,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树立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开展护理优质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是我院护理工作的目标。预防纠纷的根本在于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责任感,增加服务意识。护理人员在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的同时应努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此外,护患沟通也是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关键因素[4]。

参考文献:

[1]于惠萍,纪杰.超声医学影像科门诊常见医患矛盾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142.

[2]赵颖,孟庆霞.护理管理者如何做好质量管理工作[J].吉林医学,2013(19):215-216.

[3]辉.医学影像中心登记室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增刊):159-160.

篇9

【关键词】盈余管理;公司特征;宏观环境

一、研究背景

对于盈余管理的解释,美国会计学家斯科特给出的定义为: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它是企业通过对一定的会计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有目的地去干预或影响财务报告,以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或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行为。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很多,各因素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盈余管理的解释也存在着分歧。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一)公司特征

公司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及其变动,而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描述性分析。公司特征又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绩效状况。一般的观点认为公司的经营绩效是与公司的盈余管理密切相关的,如多耶(2007)的研究就认为绩效状况较差的公司更加具有盈余管理的动机,他们通常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增加公司的收益或提高较低的盈余质量。然而,弗朗西斯(1996)的研究并没有发现绩效状况与盈余管理之间有关联,甚至有的学者认为持续糟糕的绩效状况很可能会减少操纵盈余的动机。

2.成长性。用来衡量公司成长性的指标是非常多的,所以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亦是错综复杂的,李(2006)的研究没有发现成长性与重述金额之间存在关系,也就是说不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但是,彭曼和张(2002)用销售增长和净运营资产指标来衡量成长性时,得出的结论是高成长性与低收益的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3.公司规模。公司规模的大小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所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早期的研究表明公司的规模与盈余之间呈负相关,瓦茨和兹盟(1986)的研究就认为这种负相关是由于规模大的公司可以通过下降收益的会计选择来应对更严厉的政治管制或审查。然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公司规模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这种关系实际上是揭示了公司的特征与会计方法选择之间的关系,作为盈余管理以及盈余质量的衡量指标,会计选择包括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必须对公司特征的基本差异加以控制,而这种控制又是在推断机会主义之前做出的。此外,计量口径的不一致仍旧会导致同一影响因素的不同侧重点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所得出的结果是大相径庭的,有些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也是值得商榷的。

(二)监管与控制

一般认为对财务报告系统进行监管的内部控制机制限制了管理者操纵盈余的机会或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内部控制机制在盈余质量的指标上都具有相同的作用。多耶(2007)的研究认为内部控制程序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相反的关系,瓦佛(2005)也得出类似的观点。此外,管理报酬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从各个不同侧面加以分析,希勒(1993)以及基德瑞(1999)等人是将分红计划和管理报酬作为会计选择决定因素加以研究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并不包括预测股票报酬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盈余质量后果的研究。考虑到股票期权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投资风险的变化,因而这种省略又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收益的持续性。此外,上述研究仍然没有解决一直存在的争论问题,即最优合同究竟是对公司有利还是人有利,或是对双方都有利。而且股东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合理的推断盈余管理,并将其视为有效的会计选择从而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同样没有得到妥善合理的回答。

(三)审计人员

通常,可以将审计时间、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审计任期以及审计规模作为衡量审计人员努力程度与效率的直接经验衡量指标,而这些指标又是与应计利润相关联的。利农(2008)的审计时间研究以及司里南(2003)的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研究都认为与应计利润呈负相关关系。陈(2008)的研究发现审计任期与异常应计项目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有些学者将这种复杂的关系解释为潜在的独立性问题可能使审计人员缺乏努力或效率所导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对审计规模还是审计收费的解释都必须是建立在充分的证据基础之上。尽管一般的观点认为审计收费和审计任期与审计人员的能力或识别能力呈正相关,但是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审计人员会对盈余质量存在影响。此外,缺乏审计人员对影响盈余质量作用上的证据,考虑到许多相关的变量是审计人员无法控制和影响的而只能由他们进行评价,如审计人员只能去识别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环境以及所选择的会计信息系统,从而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也缺乏进一步的验证。

三、宏观环境作为影响因素的可行性分析

从以上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影响因素是微观方面的,都是从公司的角度去解释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盈余管理。但是,宏观环境因素(如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发展周期等)是否同样会对盈余管理存在某种程度的影响,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宏观因素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一般很难将其加以具体化,但是对它的研究是值得探讨的。作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予以解释。

首先,宏观环境环境因素是不可替代变量。几乎现有的盈余管理文献都没有将宏观环境因素考虑进去,这可能表明确实是由于在研究和分析过程中难以着手,所以将其省略。但是,任何理论的研究都离不开宏观环境变量这样的大背景,企业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永远都是笼罩在整个宏观环境因素之下。

其次,宏观环境因素直接作用于微观因素。任何微观因素都是宏观环境因素的表现,公司的目标以及管理人员的动机和策略都是对宏观环境变量的反应。货币政策的变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除了自身的动机之外,公司和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实际上都是为应对整个宏观环境变量而采取的措施。

四、小结

考虑到盈余管理行为的客观存在性,有必要树立看待盈余管理的正确理念,并对其加以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影响因素加以全面深入的分析,有助于规范企业和管理者的行为,从而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Lee,C.,Li,L.,Yue,H.,2006.Performance,growth and earnings management.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11,305-334.

篇10

关键词: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核心竞争力;企业成长周期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038-02

绪论

江苏双良集团有限公司于1982年创业起步,经过二十余年的专注与创新,从单一的中央空调制造业发展成为集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酒店服务产业于一体的大型多元化企业,名列中国机械工业五百强。但一系列的光环背后,无法掩盖的是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的失败,其拥有的上市子公司有利控股正是其最佳失败样本。

观察双良的发展路径我们不难发现,其一贯奉行非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却每每导致盈利空间节节下滑。如今,双良继续多元化道路,大举进入节能、海水淡化、物联网等领域,开始了全新的尝试和挑战,是否会重演化工领域的失败尚待观察。

一、相关概念

1.多元化经营的含义。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经营战略。美国著名企业战略理论家Ansoff(1957)在《多元化战略》一书中最先对多元化进行界定。他认为,“用原有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属于市场开发战略;在原有的市场中投入新开发的产品,属于产品开发战略;只有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才属于多元化战略。”将企业多元化经营分为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相关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新发展的业务与原有业务相互间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其实质就是以企业自身优良实力为依托,通过在更大范围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利润。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新发展的业务与原有业务之间没有明显的战略适应性,由于业务关联性低,其资源共享、协同效应比较差,除了财务资源、品牌资源等,其他资源很少能够直接利用。

2.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理论上关于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多元化经营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多元化经营会破坏企业价值;多元化经营能否成功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成熟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多元化经营的收益主要表现在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增强公司借债能力及建构内部资本市场,降低公司的筹资成本。其负面效应是可能会造成过度投资、跨行业的过度补贴及容易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二、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因素

(一)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内部动因

1.剩余资源。企业内的剩余资源是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的必要条件。企业拥有的剩余资源越多,越促进企业的多元化行为。根据影响作用程度的不同,我们可将企业资源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财务资源。

2.核心竞争力。在影响企业的各个因素中,最关键的是核心竞争力,它为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积累并持续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为企业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提供强有力保障。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建立起强大的竞争优势,就贸然开展非相关多元化,必然会使企业陷入困境。

3.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可分为U型和M型两类。U型结构是一种集权式的纵向结构,信息失真度大,适合于中小型、单一化经营的企业,也是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常用的。M型结构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信息沟通充分,是多元化经营理想的组织结构模式。

(二)市场对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的影响

1.宏观经济环境。利润增长点的形成和分布的变化,是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只有当宏观经济进入上升期时,新兴行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涌现,此时实施多元化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应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及其变动趋势有正确的判断。

2.行业生命周期。任何一个行业都要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对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来说,往往采用外部并购的方式。因此目标行业的选择时机最好是初创期或成长期,而且行业的生命周期要长。

3.政府干预。新兴市场或经济转型期国家,较为模糊的市场与政府关系、较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会对企业多元化的战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在做非相关多元化选择时,不得不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加以考虑。

三、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失败的案例研究

(一)研究对象情况

江苏双良集团创立于1982年,目前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两块,一块以原中央空调为源头的制冷换热业务,另一块以氨纶、苯乙烯生产为主的化工业务。双良目前控股两家上市公司:双良股份和友利控股。

2003年开始,双良科技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从最初的蜀都成功变身友利控股,主营以氨纶为主的化工业务。双良股份自2006年向化工业务转型,将大笔募集资金投资建设苯乙烯项目,虽然短期内对公司业绩提升很大,但毛利率却从投建之初的12%一路下滑到不足1%。金融危机爆发后,苯乙烯价格受到空前冲击,双良不得不重新寻找业绩平衡点,成立了节能事业部,重点推动EPS、余热和海水淡化。在保温材料领域,双良已经是后进入者,其竞争力和盈利前景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二)企业内部动因分析

1.剩余资源不足。剩余资源为企业实施多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企业拥有的剩余资源越多,就越有资本和实力进行多元化行为。财务资源作为企业剩余资源,其考量的标准之一即企业的现金牛业务规模。作为企业的主要利润支撑点,现金牛业务将为非相关多元化提供关键的资金支持。为了防范非相关多元化的潜在风险性,企业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以应对新产业开拓期的经营亏损,否则将很可能因现金牛业务的超负荷而导致核心产业的疲劳和衰退。盘点双良入主蜀都以来几年的经营之路,这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走势如同过山车,波动幅度极大。据2006―2010年年度报告显示,友利控股毛利率除了2007年飙至37.39%以外,其他年份一直都在20%以下徘徊,远低于同行业的华峰氨纶、烟台氨纶。财务资源的不足,对双良非相关多元化经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很多成功的西方企业一般都是先集中培养和发展其主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直到企业的市场支配力优势明显的情况下才考虑从事多元化经营。但中国企业却往往在原来产业尚有潜力充分发展的时候为其他领域的高预期收益所吸引,抽出资金投入新产业,结果却削弱了原产业的发展势头。双良集团化工领域的失败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双良最为人所知的生产中央空调机组,而这项业务也是双良多年来业绩最稳定的部分。但双良市场拓展能力较差,没有足够的投入开发除吸收式空调以外的新产品,而且其市场占有率远远低于大金、特灵、麦克维尔调、约克等国外品牌,与美的、格力、海尔等国有品牌也存在较大差距。从2009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的情况来看,市场依然被品牌所瓜分,双良主营业务的行业竞争力相当有限,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市场影响分析

1.选择进入的时机不当。多元化经营的时机要综合考虑拟进入产业发展以及企业发展这两个因素,在两者间寻找最佳切入点。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国内氨纶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到2002年底市场已渐渐趋于饱和,双良集团却选择在此时进入这个行业前景堪忧的行业。而在保温材料领域,双良已经是后进入者,因此其2009年推动的EPS生产项目的竞争力和盈利前景都要打上一个问号。没有选择进入处于投入期或成长期的行业,双良集团的非相关多元化战略非但不能分散反而提高了企业风险。从企业发展角度看,企业在选择多元化战略的时候应充分考虑自身是否具备介入该产业所必须的技术、资源和竞争力。双良在苯乙烯领域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其生产苯乙烯的原料全部都要对外采购,而且原料需要特殊储藏,运输成本和储藏成本都远高于一体化石化企业。而其目前最大的“噱头”在于其高调涉足海水淡化设备制造领域,并直指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但这高高在上的技术门槛对双良来说着实是个严峻考验。双良在化工领域的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在新进入行业不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不能与主业优势互补并相得益彰,造成了资源分散、运作跨度和费用加大,结果增加了经营风险。

2.政府政策的影响。在不成熟的市场条件下,较为模糊的市场与政府关系、较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会对企业多元化的战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双良的非相关多元化有一部分就是由于政府的“拉郎配”造成的。在江阴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双良才顺势进军化工新材料领域。但是,企业集团化应该是一种市场选择,这种由政府主导而形成的产业链往往不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这样组建起来的集团也很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最终只会造成大而不强的局面。

结论

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的失败在于对企业自身的情况以及核心竞争力没有正确的认识,对战略的选择存在较大盲目性,对行业的生命周期分析缺乏远见。它的失败经历对中国其他同类型的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模式,一定要对企业自身的情况有正确的判断,对新进入领域的发展前景有科学的预测,依托主业开展业务,培育主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并根据条件变化调整各项多元化业务。唯有这样,实行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才能做强、做久。

参考文献:

[1][英]多纳德・海,等.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张明林,刘静.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动因分析[J].商业时代,2009,(29).

[3]彭振国,李晋红.现代企业如何走出多元化经营的误区[J].机械管理开发,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