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仪范文
时间:2023-04-03 17:2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像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疗影像仪器 维修 保养 故障检测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144-01
医疗影像仪器在现在的医疗单位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医疗单位的重要物资,也是其综合实力的体现。所以,现在的医疗机构对医疗影像仪器设备的依赖性也逐年递增。但是,医疗影像仪器设备投资大,系统复杂,需要的技术含量非常高,需要的工作环境要求也非常高,对其安装操作使用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医疗影像仪器的运作是否正常影响着医疗单位的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是否能正常进行,同时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实现预期效益的意义重大。随之,医疗影像仪器设备的维修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掌握了基本维修知识的前提下,科学的修理方法可以更加的提高医疗影像仪器的使用率。
1 医疗影像仪器的安装、验收及启用
在购买的新的医疗影像仪器到达医疗单位后,医疗单位的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随同医疗影像仪器设备的安装、验收及启用一直进行。并要及时地了解医疗影像仪器的原理、结构、维修保养的方法及其易损零件的换修方法。在医疗影像仪器的安装完成后,医疗单位的维修工程技术人员要对设备进行调试,并且填写验收报告。在此同时,也要设立设备使用记录本。需要记录设备名称、型号、类别、生产厂家、使用时间等记录下来。
2 医疗影像仪器的维护保养
2.1 医疗影像仪器的日常维护
医疗影像仪器的日常维护是由科室人员与日常操作人员完成。这项工程属于每天都要进的日常任务,它的内容有:机房及仪器设备的清洁,检查机器的机械转动及各部分零件的运作是否正常,检查仪器控制面板及显示的参数是否正常,经常使用仪器的自检程序检测仪器设备的各部分运作是否正常。这项工作需要必须是懂得仪器设备知识,操作熟练,具有很强责任心的技术人员进行。
2.2 医疗影像仪器的定期维护
医疗影像仪器的定期维护是由仪器管理员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与完成。医疗影像仪器的定期维护可以分为三个大步骤:(1)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除了日常进行的维修外还需检测电源及高压部件的运行是否正常,接触是否良好。(2)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需要对设备上的仪表及操控系统的灵敏程度,校正和计量检定,还需及时更换易耗品,对电路中的各测试点的电压等进行系统检测。这是一项不断循环进行的维修保护工作,这项工作有利于掌握仪器设备的运行规律,方便在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后的及时查找。
3 医疗影像仪器设备的故障检修
3.1 仪器设备的故障检修方法
简单的故障需及时排除。较为复杂的故障,需要先组织有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故障分析,制定有效的可行的具体方案,再由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维修方案进行检修。
3.2 仪器设备的故障处理程序
首先,要先弄清故障的起因,接着要熟悉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根据技术人员所掌握的仪器设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分析研究后的电路图分析故障可能产生的部位及原因,然后进行逐步的检测与排查,找出故障所在的真正位置,最后,修复或者更换出现故障的零件,并完成局部及整机的调试。
3.3 维修的具体做法与应遵守的原则
仪器设备维修的具体做法三字方针:先询问,后诊断;先直观,后检查;先全面,后局部;先传动,后电路;先外部,后芯片;先控制,后数据;先定性,后定量;仪器设备维修应遵守的原则:故障部位大体上是机械部分的多于电路部分的;强电部分的多于弱电部分的;高温部分的多于低温部分的;安插部分的多于固定部分的;电源部分的多于主体部分的;阻容器件多于半导体器件;传动部分的多于精致部分的;模拟电路多于数字电路。仪器设备的维修方法现如今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
3.4 无图纸仪器设备的维修方法
现在,有许多医疗影像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提供的仪器设备图纸非常简略,这种情况给仪器设备的维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早些时候经常因为找不到故障所处位置错过了维修的最佳时期,耽误了维修进度,同时导致了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频发的状态下,很多工程技术人员经过无数次探索研究出了很多方法应对这种状况。
流程框图分析法。首先,依照安装说明书的流程框图,基本原理,可以大致了解了仪器设备的内部构造,线路走向,信号传递的方式以及各部分零件的位置及其功能。再来,根据说明书上的指示,找出仪器设备电路板上给出的检测点,配合示波器、检查仪等检测仪器对仪器输出的信号,波形等数据进行检测。这样反复进行检测,最终可以达到修复仪器故障的目的。
利用仪器自检系统排除故障。现代的医疗影像仪器多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系统软件程序对仪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这也是现代科技发达的体现。并且会以代码的形式显示出仪器故障的原因和故障所在的位置,借助该自检系统是可以比较方便的检测仪器故障和维修,一般适用于简单的故障检修。
利用示波器、检测仪查找故障。在仪器设备没有电路图的情况下,这两种检测仪是必不可少的。这两种检查仪可以快速的查找到故障所在的范围以及发生故障的部件,这样就可以节省下时间,便于维修。
4 结语
医学影像诊断学已是现代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医疗影像仪器的不断更新,也是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医疗机构里,专门的仪器设备维修部门也需要不断更新所知道的维修知识,要与时俱进。采取更有效和更高效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今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公平.规范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之浅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3).
[2] 王艾枚、吕辉、刘己昌.医疗设备档案与医疗设备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1).
[3] 王德航.医学影像诊断[J].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2010(1).
[4] 工勇.医疗器械监管机构[J].医疗器械监督管理,2011(8).
篇2
『色彩影调还原准确
一张照片的优劣首先就是要看其色彩的综合平衡表现。胶片在亮部和暗部色彩的差异是其一大特色,非常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这款扫描仪对还原胶片影像的自然色彩与质感的准确还原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
『高像素大图片
使用紫光FS7200ICE专业底片扫描仪,扫描一张35mm底片,可以得到超过200MB的数字文件,能够制作高精度的50英寸照片。
『高动态范围
专业级的底片扫描仪并不是以扫描分辨率来区分,而是用动态密度(亦称动态范围)来评价的。可用动态范围超过3.4D,标称动态范围大于3.7D,峰值达到3.9D,分辨率高于4000dpi的底扫才可以称为专业级底片扫描仪。这款扫描仪可以达到3.9D的最大动态范围,高光不会溢出,同时保证了暗部有很多层次,达到摄影师专业扫描的需求。
『多次扫描
在很多极大光比的胶片影像上,往往很难得到完美的扫描效果。紫光FS7200ICE专业底片扫描仪可以实现分层多次扫描,对影像不同的高光、暗部影像部位有倾向的进行扫描,最后合成一幅优化的照片。这个功能只是出现在一些顶级的扫描仪器上,而这款扫描仪可以提供最高8次的扫描和自动合成。
『空间感和立体感、质感
由于在观看胶片影像时的特殊效果和它的全画幅表现,使其空间、立体感得到完美体现,而宽容度也使得胶片影像的质感得以完美的记录。很多扫描仪在扫描过程中会自动进行调节,导致影像质感的失真,但通过这款扫描仪的扫描会得到更原始的质感表现,真正的忠实于原片。
『快速扫描功能提功效
一般专业底片扫描仪都存在扫描速度慢的特点,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快扫的不好,扫好的不快。随着数字处理器的发展,底片扫描仪的这种缺陷也得到了改善。这款扫描仪在快速扫描模式下,以7200DPI扫描一张35mm底片,用时也仅在2分钟左右,这对于许多企业和个人扫描大量底片具有很强的实际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专业扫描软件Silverfast
这款底扫使用随机配套的德国Silverfast SE6.5扫描软件,两大特点让扫描质量更高:
『胶片通道选项
紫光的FS7200ICE扫描仪中有全面的胶片品牌和各种胶片的信息配置,超过200种品牌的正、负及不同感光度的胶片都可以选择,从而能实现准确的色彩还原效果。
篇3
一、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多媒体影像技术下的影视戏剧
现在的美术设计已经不能脱离多媒体影像技术而单独存在,在影视戏剧中更是离不开多媒体影像技术各种媒介。在戏剧中舞台美术是灵魂,更是一门具有特殊性和综合性的艺术,通过与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结合起来,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营造出剧中的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舞台伴随着戏剧而产生,宗旨是为表演服务的。如今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舞台美术的形式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并与传统的形式不断发生碰撞,其表现形式不再单纯局限于写实表现,而出现了一系列抽象元素,使之更加贴近表演者内心世界,并将演员的情绪渲染夸大。多媒体影像技术是舞台美术中的一个重要而灵活的设计元素,从它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它列为舞台场景设计的一个范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多媒体影像是一个可以移动的舞台场景。尤其是近几年,随着LED、立体投影、全息影像技术的全面发展,多媒体影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舞台美术中。现今,对于从事视觉艺术和舞台美术的设计者们来说,传统手工业时代的舞台艺术的封闭性、保守性已经受到了现代技术的挑战,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在扩宽了人们的视觉范围的同时提高了人们的思维能力,为传统舞台美术设计方法出现的许多困难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舞台美术设计者打破了传统舞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创造出多维度的舞台空间,舞台布景开始由单一的传统绘制的排列组合向高科技视频、灯光、电子数码设备为主导的舞台布景的方式转变。多媒体影像技术作为舞台美术的一种新表现方法,比传统舞台效果更具有表现性和灵活性,既可以模拟写实的场景,又能创造出充满意境的舞台效果,为舞台美术赋予了全新的形式并造成了视觉上的震撼,同时,视觉的震撼也赋予了舞台表演更充沛的活力。
二、多媒体影像技术的特点
当今的多媒体影像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结合视频、音频、文字等超文本不仅可以链接到各种各样的其他文本中,而且多种路径进入的特点为它提供了无止境的互动性。在影视戏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运用主要突出了以下特征:其一,具有强有力的虚拟性。现在的影视戏剧等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真实的场景,各种题材的创作,通过多媒体影像技术的应用而得以实现,科幻片、动作片、动画片等利用3D技术、动态捕捉技术、绿幕等技术手段达到了场景写实而无法得到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影像技术可以很容易模拟出太空、海底等各种很难到达的地方,并且那种虚拟的、魔幻的场景可以很真实地呈现出来。其二,具有先进的时代性。多媒体影像技术并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新时代的产物,是科技的产物,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取代了原始的影视戏剧单一、呆板的模式,开拓了多元化的新模式。其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以前的影视戏剧追求的是写实、真实场景,因此题材内容被局限住,往往都是一个模子里的故事,仅仅是换了主人公,一些年轻人不喜欢看;而现在的多元化题材,老少皆宜,满足了不同年龄及不同喜好的人们的欣赏需求,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其四,具有很强观赏性。故事不再局限于某一类的内容,并且炫酷的特效、亮丽的画面、高清的分辨率、超大屏幕等这些高科技的应用,使影视戏剧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吸引力大,更具有观赏性。多媒体影像技术从属于舞台设计和舞台表演,它的宗旨是为了烘托舞台气氛,为演员和观众创造更好的表演环境与展现内容,舞台是演出中实体的部分,设计者需要对舞台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综合因素塑造出外部环境,帮助演员更好地诠释剧本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舞台布景,为剧本内容和演员表演做依托,能够更好地渲染气氛。例如幻影成像技术、全息影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不再需要传统的烦琐的舞台布置,也不再局限于呆板的平面布局,3D立体效果的应用拓展了舞台的空间,形象、逼真地再现场景。舞台美术的作用是为了铺垫表演内容,渲染气氛,归根结底是为表演服务的,多媒体影像技术的应用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而且所有的设定和出现的场景都符合演员的表演内容,无论是写实的场景还是抽象的影像,都需要根据表演内容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不能脱离表演而存在,更不能超越表演。
三、多媒体影像技术在影视戏剧中的应用
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分为平面全息影像和三维全息影像,三维全息影像是在三维的空间中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真实再现三维场景,它所形成的影像不是真实的而是一种虚拟的。全息影像技术在舞台美术中的应用,可以给观众们带来亦真亦幻的视觉感受。而幻影成像技术是基于全息科技的成像技术,将物体的全息影像透射到透明介质上,产生3D立体观感,提升视觉效果。多媒体影像在美术舞台中主要是借用台上的一块巨型屏幕,打破了影视戏剧的虚实空间。特别是空间多媒体的应用,在灯光的配合下空间不断交替,使整个演出变得饱满。可以说,在特定的舞台空间结构中,声、光、电的效果帮助实现了角色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享受和心灵震撼。最神奇的是,演员自由地穿梭于舞台和屏幕之间,真人和影像在瞬间转换。剧中的电影时而由黑白转为彩色,时而又从逼真图像变为Flas,犹如魔术一般。多媒体影像技术在影视戏剧中的应用正是利用了舞台美术特有的艺术语言创造性地揭示其主题和内涵。2008年戏剧节上的《动漫大师诺曼》是加拿大四维艺术剧团的一场多媒体剧。该剧其实是一台用真人与多媒体灯效技术共同演绎的代表作。唯一的演员用出色的肢体语言,似舞蹈而非舞蹈的动作将线条、平面、立方体、空间等诸多绘画元素进行形体的展现。在表演过程中,多媒体影像技术全方位应用,特别是在电脑灯的使用上,写实与写意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呈现了一场亦真亦幻的奇妙盛宴。人物精彩的表演与多媒体影像技术运用的完美结合,让整部戏呈现出穿越时空、潜入思维等场面,具象与抽象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在戏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的运用已是一个普遍的发展趋势。创作于2003年的《马歇尔的幻觉》,是多媒体戏剧舞台比较具有代表和总结意义的作品。剧中马歇尔像魔术师一样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影像的结合为观众展示他那些幻想的画面,对节奏的把握使他在表演中能够自如地穿梭于两个空间。运用高科技使演员出入于电影屏幕和舞台之间,通过演员身体表演和多媒体影像的巧妙结合,将戏剧和电影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一次奇异的视觉体验。国外媒体评论说“忘了是戏剧,忘了是电影!一片混乱,观众彻底失去了方向。”该剧在欧美非常流行,因为把戏剧、电影、动画甚至魔术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的超现实的视觉效果令人震惊。2015年春晚演出的歌曲《蜀绣》,是多媒体舞台与音乐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歌曲主要体现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锦绣。一开场在巨大的荧幕里出现穿着传统锦绣旗袍的模特,随后锦绣图案脱离旗袍独立展示,模特身上的旗袍颜色、样式发生了变化。接着同一模特以四种不同姿势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又由真人变成了四幅画。而后歌手出场,背景不停地变换,舞台效果绚丽,最后歌手通过舞台的不断变换出现在观众面前。时而虚幻,时而真实的展示模式给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在听音乐的同时了解中国的非物质遗产文化,做到了视觉与听觉的融合。而现今传统的美术舞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多媒体戏剧舞台的出现迎合了时代的发展。现如今的影视剧不单是家庭剧、爱情剧等,科幻片、动作片、灾难片、恐怖片等各种题材的影视占主流地位,而在拍摄中多媒体影像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最早的3D电影于1953年5月24日在日本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用计算机制作的电影是《玩具总动员》,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动画电影是2006年上映的《魔比斯环》。1986年版的《西游记》历经6年制作完成25集,全部是实景拍摄,后期制作历时5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影视拍摄时间大大缩短,而效果却大大加强。刚刚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突破5亿票房,成为中国动画的杰出代表,电影人物形象突出。不同于传统的《西游记》,故事以小和尚江流儿为主角,为了救被妖王掳走的女童,误打误撞解救了压在五指山下500年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路上遇到猪八戒、小白龙,最后为了江流儿,孙悟空打破枷锁,又是一部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电影。但电影创作历时3年,画面主要以写实为主,在影片中自由自在的飞龙和成群的萤火虫,美感十足,CG动画的制作技术成熟。影片中贯穿多变宏大的场景,技术上采用全景3D搭建,既有魔幻森林,又有天宫和魔堡,并且巧妙地融合了东方元素。总之,从角色造型、画面效果、动作设定及特写制作来看,这部电影堪称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2012年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影片《阿凡达》,很多人都质疑,是真人演的还是动画片,其实它是两者的结合。真人演,然后用仪器捕捉表情神态和动作,最后电脑合成出三米多高的纳威人,是一部100%非实景拍摄的电影,并且是一部3D电影。内地引进的第一部3D电影是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尽管《阿凡达》不是第一部3D电影,但是它使人们意识到3D电影的前景,并且使很多人开始接触到3D电影,接受了这种新型的观影模式。这部影片全程运用动作捕捉技术,实现了动作捕捉技术在电影中的完美结合,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4年8月14日,梦工厂制作了全息动作捕捉动画电影《驯龙高手2》,动态捕捉技术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的表情、动作,比3D动画感觉更贴近人的行为,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真人与动画相结合,内容更加丰富,视觉效果令人震撼。
四、多媒体影像技术与影视戏剧艺术结合的意义
技术是艺术的载体,艺术通过技术不断地发展、更新而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最早可以追溯到相机的产生,以前人们为了纪念是通过画师作画,而可以为自己画肖像的也大部分是皇亲国戚或达官显贵,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可能为自己画肖像。1839年1月9日,法国的达盖尔发明了一个照相机,1840年照相机传到中国,但是也是局限在皇亲国戚之间,或者是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一些洋人的手里,他们开了最早的照相馆,但是普通老百姓却很难去拍一张照。那时的照片也仅限于黑白照片,到1936年才出现彩色胶卷,因而彩色照片出现。随着相机性能不断地完善,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广泛地应用,如今的相机功能完善,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记录功能、自动调焦应有尽有,并且相机越来越轻巧,携带方便。仅以相机为例,它的不断发展就决定了艺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而当今的科技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都达到了一定的前所未有的水平。人们开始追求的视觉感受是一种具有超大画面、鲜艳的色彩及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电影院里的IMAX、XLAND屏幕以及逐渐普及的4K高清影视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视觉需求而出现的。传统的电视墙很难满足人们在这方面的要求。最近迅速崛起的大屏幕拼接投影显示技术,正逐步成为适应这一需求的有效途径。高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诸多便捷;新型媒体的出现,带给观众更高品质的感受;而多媒体影像技术也成为影视戏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的不断创新是技术不断发展的动力。传统艺术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欣赏水平,而艺术的不断创新,需要相应的技术来支撑,从而带动了技术的发展。以影视为例,世界上真正意义的电影1895年12月28日出现于法国巴黎。而电视公映最早在1929年,我国真正意义上最早的电影是1905年任庆泰给京剧老生谭鑫祝寿而拍摄的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1958年9月2日,我国开始播送黑白电视节目。随着人们对艺术要求的不断提高,逐渐出现了彩色影视、高清影视、大屏影视。最早的影片是胶片的,利用投影,需要有专门的人进行手摇,速度太快、太慢都不行,并且影片的储存也很麻烦。如果遇到火灾等灾害,影片就会烧毁。随后出现了数字影视,不再需要专门的放映师,减少了劳力,影片可以无限地复制,并且清晰度越来越高。现在人们追求的是4K高清影视,4K指的是分辨率是3840×2160,它的分辨率是2K的4倍,细节更加清晰,现在的高帧率也在逐步登上舞台,正在由每秒24帧,向每秒48帧发展,每秒48帧的3D影片,画面人物栩栩如生,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技术在艺术的不断推动下发展,更好地服务于艺术。
结语
篇4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某高校2014级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28人,作为本次探讨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个大班,传统教学组有学生160人,比较影像学组有学生168人,两组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传统教学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方法;比较影像教学组,需要教师在进行疾病特点讲解时,配合核医学影像特点进行说明,采用多种仪器(X线、螺旋CT、MRI以及超声仪等)扫描出来的影像,介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各种角度对学生进行疾病表现和发病机制分析,并让学生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疗效评价方式、预后处理等。两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所学习的内容,课堂时间以及任课教师均相同,且学生期末所面对的考题内容和评分标准均相同。
3.效果评价。给比较影像教学组的学生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表,待其填好后上交。统计两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满分为100,10090优秀、8980为良好、7970为中等,6960为及格,60x为不及格。
4.统计学方法。对以上收集到的两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比较影像教学组学生的评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喜欢比较影像教学方式,认为其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理论和临床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理解,锻炼了自身的诊断思维模式,提高了对课堂讲授疾病的认知程度.
篇5
[关键词]临床医学;CT检查;病理诊断
医学影像包括X线、CT、MRI等多种检查手段,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临床诊疗对各种检查手段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由于不同医学影像技术有其各自的特点,在应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CT影像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1]。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该院诊治的5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诊治的结肠癌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为主诉,其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39~61岁,平均年龄为(49.2±3.6)岁;经CT等检查确诊及病理诊断证实,符合WHO关于结肠癌相关诊断标准,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乙状结肠癌19例(占34.5%),降结肠癌16例(占29.1%),升结肠癌13例(占23.6%),横结肠癌7例(占12.7%),对于合并严重慢性全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其他肿瘤疾病患者予以排除。
1.2CT诊断
经CT检查并确诊,术前禁食,清洗肠胃,保留灌肠,所用药物为泛影葡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3021314),初次使用在再次使用剂量分别为900mL、1000mL;行常规腹部及增强扫描,取仰卧位,所用仪器为64排螺旋CT扫描仪(LightspeedVCT),全腹部螺旋容积扫描,适当扩大范围,层厚和时间分别为1.0cm、6s左右;再行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为碘海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570)或碘帕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53103),肘静脉快速注入血管内,速率为4.0mL/s,达到阀值后,行动态三期扫描,容积和多平面重建,对获得图像进行后处理,综合分析血管情况。
1.3评价标准
术后留取患者部分病变组织,镜下查看病理变化,对可疑复况进行病理分析,根据TNM分期标准,对癌变及进展情况进行评估,以T表示原发肿瘤,分为无法评估、无明显证据、原位癌、肿瘤侵袭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下和浆膜层等情况,依次以Tx、T0、Tis、T1、T2、T3和T4表示;以N表示淋巴结,分为无法评估、无转移、存在1~3、≥4的区域转移,依次以Nx、N0、N1和N2表示;以M表示远处转移,分为无和有两种情况,分别以M0和M1表示[2]。纳入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术前CT诊断和术后复发CT检查的阳性和阴性,与病理切片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18.3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合病理诊断结果,术前CT诊断准确率为8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随访结果显示,复发17例,CT检出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CT影像诊断是指通过扫描获得多层次图像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做出诊断,该检查技术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具有分辨率高、操作便利、无创等诸多优点,CT扫描成像为三维图像,也可为疾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结合临床医学实践,CT影像诊断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血管疾病、头颈部、胸部等疾病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以胸部疾病为例,通过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纵膈、肺门肿块以及淋巴结增大等情况,对于中晚期癌细胞的诊断以及转移、侵润等情况,均可通过图像显现出来,CT扫描对实质性器官的成像效果较为理想[3]。值得注意的是,CT影像技术对早期癌变的诊断可能存在漏诊、误诊情况,需要联合其他影像检查手段,多项影像技术在临床医学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更是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从医学影像临床使用情况来看,具有专业独立性和互补性两大特点,CT等影像技术有其自身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同时相互之间又存在紧密的联系、联合应用有助于提升影像诊断水平,这对于CT影像技术的拓展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在临床诊断中,CT等影像技术对不同疾病的检查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各自有其自身的优势的局限性,任何一项影像技术都不是万能的,影像技术的选用还应考虑到适用性和经济性,即需从多方面入手[5-6]。CT影像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常规检查中,所需的费用较高,多次检查的辐射较大,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孕妇,应酌情考虑使用,避免因滥用引发不良反应[7]。有关CT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多,宋泽[8]对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CT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性型的诊断准确率合计为97.5%,CT影像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证实。CT影像技术在多种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些重症疾病检查中应用较多,该次研究中,选取5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经CT影像常规腹部及增强扫描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T分期27例,N分期19例,M分期9例,术前CT检查的诊断正确率合计为85.5%,可见CT影像在术前癌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术后复发17例,不同分期CT检查的诊断正确率合计为88.2%,提示CT影像在癌变术后复发诊断中仍可获得较高的准确度。与上述报道相比,该次研究中CT影像技术在术前和术后腹部疾病诊断中所获准确率相对较低,分析认为主要受到多种疾病表征相近影响,但是总体诊断效果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综上所述,CT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临床医学进步的一大标志,该检查手段能够清晰且详细地反映病变情况,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照依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应用CT影像技术,有助于提升医疗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宋照亮,王锡明,纪晓鹏,等.128层螺旋CT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0(4):595-598.
[2]FranzBuchegger,ValentinaGaribotto,ThomasZilli.Firstimagingresultsofanintraindividualcomparisonof11C-ac-etateand18F-fluorocholinePET/CTinpatientswithprostatecanceratearlybiochemicalfirstorsecondrelapseafterprostatectomyorradiotherapy[J].EuropeanJournalofNuclearMedicineandMolecularImaging,2014,6(12):411.
[3]韦志武,吴书信.多排螺旋CT在急性肺动脉栓塞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4,17(7):131-132.
[4]DevangOdedra,JoergBlobel,SaadAlHumayyd.Imagenoise-baseddoseadaptationindynamicvolumeCToftheheart:doseandimagequalityoptimisationincomparisonwithBMI-baseddoseadaptation[J].EuropeanRadiology,2014,9(15):241.
[5]袁立华.CT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3,35(1):12.
[6]赫明锋.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3):171-172.
篇6
门脉峰值时间确定及其在螺旋CT门脉成像中的应用 王华明,蔡祖龙,赵红,李睫,宋学坤,韩铁铮
动脉导管未闭的MRI临床诊断价值 陈新,王佳,侯阳,唐莉,胡连源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MRI诊断 张立安,贺静,王玉丽,王守波,思仲诚,王东
原发性脾海绵状血管瘤1例 董进文,王希锐,路融,廖顺民
螺旋CT重建功能在复杂性髋关节病变中的应用 张劲松,宦怡,赵黎,彭勇,葛雅丽,李长宏,栗向东
外伤性肾破裂致腹膜后巨大尿囊肿1例 李东,李安源,温雪松,冯悦波
软组织内骨软骨瘤1例 贾建明,胡曦,孙美榕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支气管造影的临床对比研究 杜红文,张蕴,付和睦,郭佑民,刘继汉
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付和睦,杜红文,张蕴,崔长宗,付文
腹盆腔感染性病变的CT及US影像分析 杜铁桥,张丹,马新,郑光,宋小洁,丁宝枝
37例肺部肿中瘤平片漏诊因素的探讨(附37 例分析) 陈振湖,杨建忠,王金林
初次高强度体能训练后99mTc-MDP骨显像表现 陈燕,蒲朝煜,王发强,李秉志,李菲,蔡莉,徐江莉,张海英,赵刚
脑内囊性增强病变的CT研究 徐恩酥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钼靶X线征象分析 杜红文,张蕴,张剑琴,张月浪
多普勒超声检测妊高征胎儿肾动脉改变与微循环的关系 朱敏怡,杨洪飚,熊海荣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卵巢肿瘤血流的研究 王军燕,董宝玮,汪龙霞,宋磊,刘爱军,赵恩峰
超声监导宫腔镜下切除宫内异物 张丹,刘剑飞,孟焱
自然组织谐波成像观察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后肝癌形态学改变 罗淑荣,段云友,赵柏山,袁丽君
核素输卵管显像诊断不孕症的价值 徐白萱,田嘉禾,张锦明,焦鲁霞,李亚里
超声监测药物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价值 王洁,张新琼,周新力,任杰,张娟辉,张春丽,邓劲松
早期脑梗塞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马勇,于富华,姬广福,韩成河,魏佑震,田凯华
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观察(附100例分析) 任国兴
半月板损伤MRI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秦妍滨
CT螺旋扫描检出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初步观察 翔,李能平,汪登斌,何国祥,江浩,汤耀卿,张圣道,唐敖荣
脊椎转移瘤的CT诊断 张毅,韩伟,马万辉,何显荣
胆道术后胆总管狭窄的介入治疗(附3例分析) 张晓云,黄启云
6例球形肺炎的X线分析 林长和,施强
Fahr病的CT诊断(附5例分析) 朱建国
胸部损伤性肺出血的X线平片、CT诊断 王仲
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形成急性血栓的原因及治疗 王仲朴,王茂强,崔志鹏,谢春明
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及缺氧程度的研究 秦胜亚,王素云
经阴道超声诊断单纯性粘膜下肌瘤 刘爱丽,殷伟洪,高鲁生
颅底结构计算机立体测量 陈若平,丁美修,许先行,薛德杰
Hallervorden-Spatz病的临床和脑MRI 卢文甫,王鲁宁,冯秀华,梁燕,汤洪川,陈彤
卵巢鳞癌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王悦
超声诊断儿童门脉海绵样变的作用 罗学群,林红,覃肇源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晚期妊娠1例 胡云
FDG-PET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丁勇,张书文,田嘉禾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例 牛刚,张蕴
`颅骨表皮样囊肿1例 郑石芳
幼儿髂骨嗜酸性肉芽肿动脉造影及栓塞成功1例 宋锦文,印建国
下腔静脉后位输尿管1例 贾建明,孙美榕
疲劳性多发肋骨骨折1例 贾建明,孙美榕
输尿管囊肿并发结石1例 陆洲,黄铨儒
胸膜海绵状血管瘤1例 王蓉,张蕴
P53基因表达与小肝癌CT表现的关系 曹和涛,施裕新,胡振民
实验性肝细胞癌T1WI成像与铁含量的关系 陈伟,巫北海,丁仕仪,梁智勇,张绍祥
静脉套管针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祝红线,郭英,张挽时
多普勒组织成像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韩治宇,简文豪
胃切除术后并发胆囊结石的B超观察 徐永利,沈秋芳,杨敖林,王京立
胰腺双期螺旋CT扫描临床应用 罗云辉,梁卓干
自动洗片机显影、定影液pH值与X线照片质量的关系 马文礼,曾群力,穆民
MRI FLAIR序列在椎管内病变中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孙继红,章士正,张德钧
食管支架在晚期食管癌姑息治疗中的价值一与常规姑息治疗法的比较 李妙玲,强永乾,王秋萍,孙兴旺
软组织低度恶性脂肪肉瘤的MRI诊断 韩月东,葛亚丽,杨春敏,刘凯,王喜林,张贵祥
胰腺包虫囊肿1例 王振祥,塔依尔,王东
下肢股静脉带戒环缩术后的血管造影表现 陈国强,万志水,强巍
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1例 姚倩东,秦蕾,莫显斌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临床X线诊断(附3例分析) 高平,李红阳
B超诊断吉妮IUD环位异常15例分析 俞平娟
胃下垂X线钡餐诊断标准的探讨 马玉富
黄韧带囊肿钙化致椎管狭窄1例 刘爱林,石建平,张嘉默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钟福兴,周建荣,刘少强
螺旋CT血管造影探测颅内动脉瘤的成像处理方法 潘功茂,钱晓凌,刘光彦,吴铭
脊柱侧弯整形术前CT扫描技术的改进 耿振林,张朝利
硅脂变质引起的CT机高压击穿故障 贾宏远,张建
X线机定时保护装置 迟作强,李健美
巧用医学影像网络系统制作医学图像幻灯 王时庆,吴新淮
血友病性假肿瘤(附4例报告) 丁可,邱维加,刘满荣
核素显像与超声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对比研究 周雯,栾兆生,彭勇,苏玉文,谷青,王前
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及声像图分析 康利克,王小燕,农美芬,许春梅,黄向红
鱼缸加热棒在X线冲片中的应用 杨长有,张骏诚,毛永惠,解保宏,鲁伟
CT导引下经皮活检术在诊断胸腹部病变中的应用 李占吉,景会玲,张永红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伞状二尖瓣畸形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 王叶斌,唐红,黄德嘉
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钼靶X线诊断 张毅力,杜红文,张蕴
腹腔先天性小肠异位性囊肿1例 刘素清,廖军,张运福
篇7
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的建立及其准备工作 陈德基,李扬彬
读片窗及答案 刘文源,关长群,杨本强
新生儿豆纹动脉多普勒检测评价脑血流灌注 夏焙,林洲,黄惠君,刘晓红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眼底无改变糖尿病人视网膜动、静脉血流变化 郭丽苹
颈部囊性病变的CT、MRI诊断 黄宝生,陈巨坤,林红雨
儿童主动脉弓中断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分类 朱铭,钟玉敏,李玉华
心血管数字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在大动脉错位诊断中的作用 江菊芬,孙立军
支气管动脉插管并发脊髓损伤治疗的再探讨 虞希祥,黄林芬,李阳,彭文献,林友岳,王玉珠
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诊断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初步探讨 吴凤林,龚渭冰,李颖嘉
大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 高众,杨秋吉,王爱华,夏敏,韩玉成
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射频治疗肝癌疗效的随访观察 田蓉,段云友,赵柏山,罗淑荣,王文,袁丽君
多层面螺旋CT肝脏双期增强技术的研究--造影剂量及团注造影剂跟踪技术的影响 周良平,郭青,徐香玖,沈国强
纵隔畸胎瘤:CT与病理对照分析 虞辛强,金莉莉,杨光钊
PTC-CT在胆管癌立体放疗中的应用 商健彪,刘方颖,裴著果
腹部Castleman病影像学诊断 马民,卢明花,张亮,王其军,刘红光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右心房粘液瘤并多发房间隔缺损1例 曾慧茹,郭猛,毛丽
超声引导自动活检在诊断弥漫性肾病中的应用研究 童明辉,朱秀芳,武桂芳,马宁
超声诊断先天性阴道斜隔致阴道内残留胎物1例 马西蕊,于祎璞
MRI对脊膜瘤的诊断及临床意义的评价 马春忠,杨振海
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物中的应用 陈爱,张生光,杨歌,俞静
VEGF在脑肿瘤中的表达及MRI对照研究进展 耿承军,陈君坤
介入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意义 黄种文,叶彼德,张起楷,王慧华,黄梓平,张连才
99mTc-N(NOEt)2肺阳性显像对肺癌诊断临床价值的探讨 曹剑鸣,李金彪,晁福,张红,苏玉林
胃肠穿孔的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的对照分析 康锡宏,王海贞,李海兰,吴劲松,蔡树雄
氩氦超低温治疗肿瘤的超声监控探讨 刘成国,侯锐,张毅霞,郑洪柱,韩大跃,田志坚,陶钢
脾脏含铁血黄素沉着1例 陈瑞官
CR与屏/片乳腺摄影临床应用比较 陈志安,李梅,李晓非,张伟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1例 姜忠宇,张东泉,江时忠,郑勇明,余小忠
左眼眶内皮脂腺囊肿1例 陈玉辉,林赐荣,郑向东,杨平生,陈凯,马中铭
颈髓上段合并小脑动静脉血管畸形临床及MRI特征(附1例报告) 吕佩源,李玲,梁翠平,董艳红,吴育锦
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 冯平勇,辛雨玲
超声诊断原发性隔肌肉瘤1例 高建津,刘洁华
肝脏炎性假瘤1例 普福顺,季云海
先天性皮毛窦1例 高云东,张铎,李桂霞,权奇月
B型超声诊断胎儿右上肢缺如并腹裂内脏膨出1例 朱艺玲,唐莉
无典型临床表现胃肠穿孔的 CT诊断 郎兆会,李伟,刘君凤,苗清华
输尿管膀胱壁段梗阻的 B型超声诊断 张靖,陈利蕴,冯保华,高琳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注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研究 吴凤林,龚渭冰,周馨仪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胡玉美,黄进,张华民,王桂荣,王春光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刘君,黄红梅,刘吉凤,杨恒,史建伟
颅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并出血性卒中1例 姚沛旭,陈国华,许建生,黄伟鹏
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 王爱玲,吴小军,杨炯,李耀华
超声诊断左室多发性憩室1例 周超杰
儿童胰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附2例报道) 孙淑霞,卢光明,张妍芬
肋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1例 陈凯,陈玉辉,林赐荣,郑向东,杨平生,孙赣清
多普勒超声对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分析研究 童晓明,马洪图,王华,张文霞,王继涛
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喻晓娜,富维强,任卫东,孙长福,杨军,唐力,王立建,陈昕,冯赫林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李肖,任伟新,顾玉兰
超声显像对原发性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诊断价值 向莎利,王宏,张映辉
晚期血吸虫病的腹部CT表现和特征 赵富金
溃疡性结肠炎的CT表现 (附10例报道) 孙应实,张晓鹏,邵尉,徐刚,徐克
超声在探查和监测体内异物中的应用价值 孙肖宁,于明,张爱华,彭磊青
妊高征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研究 廖明松,李树森,赵金英,梁燕,黄静,邓旦,王利玲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 MRI诊断 孙吉林,刘连祥,吴育锦,吴晶,张新船
脑血管病变影像学检查的比较及临床应用评价 宋振全,刘文源
恶性脑膜瘤的 CT诊断及价值 (附 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漆军,刘巧俐,唐光才
糖尿病所致视力下降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探讨 钟伟邦
侧脑室肿瘤的 CT和 MRI诊断 罗健君,张闽光,须同禄,冯晓源,沈天真
B超诊断无功能性双侧肾上腺皮质癌 胡丹为,马仁华,程贵芹
听神经瘤的低场 MRI及 Gd- DTPA诊断 王玉丽,张立安,司仲诚,王守波,周洪超,王东
MRI和 MSCT对颅内病变的比较诊断 李松柏,何翠菊,朱玉森,王强,徐克
晶状体后囊异物1例 崔华静,于炎
真菌性上颌窦炎的 CT诊断 贺伟中,陈新辉,左长京
上期读片窗答案 贾腾蛟,刘兆玉,吴振华
5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核素显像分析 葛明康,王金亭,何秀丽
Fahr病的CT诊断 提正太,杨海山,丛文联
鼻窦肿瘤的CT诊断(附20例分析) 韩旭
高频彩色多普勒对甲状腺癌诊断的作用 马灵芝
正常成年男性乳腺的CT表现 文亚,吕发金,罗天友,胡志华,李咏梅,袁书伟
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的介入治疗及护理体会 秦维,纪付华,李英,许峰,苏鹤
蝶鞍内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 孙玲玲,于宏,王志荃
左冠状动脉右室瘘的X线和MRI诊断1例 赵志锋,陈新,胡连源
少年Menetrier病1例 钟平,郑志刚,陈彩梅,田峰,许寿良,张学敏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复发及纵隔心包转移1例 刘邵华,王关顺,王银瓶
椎管内积气4例 许有生,顾东华,沈纪林,王土兴,杨其根,余强,吴金兴
左胫骨骨神经鞘瘤1例 宋扬
1例特殊的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贺芳,王爱珠,李泽波,张隽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门诊收治156例患者,其中男90例,女66例;年龄26~65岁患者均表现有食欲不振、轻度厌食症状,以往身体比较健康,突然感觉右上腹出现阵痛,门诊医师触及右上腹有囊块,压痛较明显,在患者疼痛难忍转入住院部,作进一步确诊。
1.2 CT扫描检查
检查方法为先平扫,呈低密度,肝脏右叶出现多个带蒂病灶,左叶较少,尾也较少,大多数呈圆形,发现侵润性生长的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然后进行增强扫描,发现肿瘤,并呈侵润性生长,大多数的血供来自肝动脉,早期病灶密度迅速上升且超过肝组织密度达高峰,持续时间短暂,然后迅速下降,反映病灶内造影剂快进快出的特点;而肝脓肿CT扫描时,虽然也会出现单个或多个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的病灶,但其部分病灶内可见气泡出现,故此疾病被确诊为肝癌,CT扫描影像可清楚呈现肝癌的数目、大小、形态、部位、边界和肿瘤的血供情况。
1.3 确诊后治疗
156例患者均确诊为肝癌早期,由于患者处于肝癌早期,肝脏功能比较强,肝硬化程度较轻,并无发生肿瘤病灶转移,且身体健康,临床医师采取手术切除治疗,首先给患者服药,调整身体状况,并给患者健康教育,保持良好的心态,给手术做准备工作,在1周后组患者实施手术。
2 结果
早期肝癌患者实施手术成功,1个月后患者出院,现坚持放疗、化疗等辅治疗,患者情况佳,维持基本的生活质量,免去疾病的折磨。
3 讨论
通过上述患者的在院检查治疗情况,很容易看出CT影像的诊断对临床医师的确诊有着重要的意义,可协助临床医师对患者尽早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免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CT影像诊断主要是通过扫描后得到的影像,通过影像鉴别判断诊断疾病。由于CT的密度分辨率很高,因此,即使0.5%~1%的差异,也能分辨出,CT扫描能够分为多层次的影像,把人体的结构全面的解剖化,能够很清晰的观察每个部位的变化,CT扫描为断层成像,成像为三维图像,根据诊断需要可得到不同角度的图像,给医生带来便利。
CT主要是用X线对人体的特定部位的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可把人体某个部位分为一个个的单位,再进行扫描,得出一定的数字信息,再进行排阵,成为矩阵,再把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变成不同灰度的小方块,既像素,再排列好,最后构成CT图像,因此CT图像为多方位重建图像,比较清晰细致。
CT的诊断由于其成像的不同,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已成为很多病变检查的一个特殊检查,成为某些疾病的确诊率较高的检查手段。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应用较广泛些。对脑损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疾病诊断效果较准确,结果比较可靠。目前螺旋CT扫描使用较脑血管造影多,由于螺旋CT扫描在检查中,可获得比较清晰和全面的血管重建图像,并且可做到三维成像显示,利于临床医师的诊断。
CT扫描对头颈部疾病的检查,如耳先天发育异常、鼻窦癌、眼眶内占位病变、鼻咽癌等,扫描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治疗,尽早能够减轻患者疾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对一些胸部的疾病CT扫描更能发挥其特有的价值,由于其极高的分辨率,高密度的分辨,通过增强扫描可清晰的为纵膈和肺门有无肿块或淋巴结增大,支气管的狭窄或阻塞,一些癌细胞是否转移,生长状况,是否侵润,呈现需要的图像,为临床医师提供很大的帮助。CT扫描对一些实质性的器官有很好的成像效果,能够提供很好的观察图像。
CT扫描对血管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对冠状功脉和心瓣膜的钙化、大血管的血管壁钙化和动脉瘤的病变、转移、生长能够很好的显示。一些其他部位的病变,通过CT扫描成像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在临床医学中比较重视其诊断意义。
篇9
【关键词】影像器械;维保;检修
随着医疗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医院引进先进、精密、高效的医疗设备成为科研、医疗和教学综合实力的表现。尤其是影像设备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影像设备一般技术含量较高,投资数额大,对工作环境要求也高,这就给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检修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医学影像设备的工作效率和诊断治疗质量,延长器械寿命,减少医疗成本,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根据“防检结合,以防为主”的维修新观念[1],下面浅谈一下医疗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
1.医学影像器械的维修保养
提高医疗仪器的诊疗水平,延长器械寿命,减少医疗成本一直是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使用、维护保养的根本目的,而平时和定期的维护、保养则是保障器械健康运行的关键措施。
1.1平时的维护和保养
所谓日常维护就是说对器械的维护和保养是一项每天都要做的工作,不能怕麻烦和走过场。维护和保养工作应由器械的使用科室和具体操作人员来完成。首先应加强对器械操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对器械维护保养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做到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医疗器械;另外医院和相关科室还应与器械操作人员制定具体可行的岗位责任制,使日常维护、保养、器械的运行状况、设备的寿命等目标的落实情况与个人的奖金挂起勾来,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平时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器械的机械、电源、转动、气路、水路等部件,检查其运作情况是否正常;每天正式工作之前,都要先利用器械自检程序检测仪器各部件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绝不可带病工作。另外,器械的使用科室还应选一名责任心强、懂技术的工作人员担任本科室的器械维护保养监督员,每天查看机房的环境卫生、温度及湿度,同时监督和纠正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行为,以确保医疗器械经常处于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
1.2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根据“以防为主”的原则,不能等出现故障之后再去被动维修,而是应在没出故障之前坚持定期维护和保养。这种主动维护和保养一般由厂家配合器械管理及操作人员共同完成。这项工作要成为一项制度,由科室制定出具体的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平时严格加以落实。定期维护可分为两个档次,首先是短期保养,可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可拆开机壳,清除机内的灰尘和污垢,查看各元、器件的磨损、老化及松动状况,查看各组电源、电压及纹波、高压部件的运行和接触情况,应换下的部件果断换下;其次是长期保养,可二至三年进行一次,可将整机拆卸以清洗检修。维护人员要对整机控制台上的各个仪表及操作控制系统的灵敏度、精确度进行检测校正,注意更换高压发生器绝缘汕等已到使用期的损耗品。维护安装之后,进行全面彻底的器械调试,以求达到新器械的运行状态。
2.影像设备的故障检修
影像器械和其它器械一样,在长期频繁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是必然的。故障检修主要包括自己检修和委托厂家检修两种形式。
2.1自己检修
检修人员首先要明白仪器的工作原理,并由操作人讲述仪器发生故障的起因,然后分析可能发生故障的具体部位。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说一般故障部位:机械部位多于电器部位,转动部位多于静止部位,高温部位多于低温部位,模拟电路部位多于数字电路部位。具体方法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说运用先询问,后诊断;先全面,后局部;先传动,后电路;先定性,后定量等辩证关系的原则,找到故障的准确位置[2];接近使用期限的易损部件,最好提前换下来,以减少器械的故障率。
2.2委托厂家进行专业检修
由于影像器械结构复杂,精密度较高,有时较复杂的故障自己没能力检修时,就要委托厂家进行专业检修了。这种厂家专业检修一般都是上门检修,由器械的管理和操作人员配合完成。检修当中,器械的操作人员要向厂家检修人员讲述自己平时的操作、维护保养情况和器械的运作情况,为检修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器械信息;同时还要做到边看边学,主动向检修人员询问器械的结构、工作原理、维护保养和故障发生的原因等有关知识,以便提高自己日后对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水平。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人文精神;人文教育
临床实习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以下简称影像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由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是进一步加深其对职业操守和人文关怀认知与内化的时期,也是大学教育阶段对他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后一个强化期[1-2]。这一阶段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未来影像医学队伍的人文素质。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影像医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逐步由解剖影像进入功能影像、分子影像时代,不仅大大提高了影像诊断的精准性,对现代医学模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科技万能”“技术至善”主义的张扬,导致了人文精神在影像医学中逐渐边缘化,医疗行为变得机械化,影像科医生关注的只是疾病的诊断,而忽视了影像医学的社会性和人文性,甚至出现一些非人性化的现象,如“只见病,不见人”“只看图说话,不对患者说话”等。因此,在影像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实习阶段加强影像医学生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影像医学生实习阶段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探索。
1在影像医学生实习阶段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医患关系物化,学生离患者越来越远
影像诊断需要借助仪器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由于医技人员与患者之间有仪器设备“第三者”介入,医患之间常常缺乏必要的交流,多表现为检查期间患者只与操作仪器设备的技师“一过性”见面,而与诊断医生“不见面”。在影像医学临床实习中,带教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设备操作及诊断技术等专业方面的技能训练,忽略了指导学生对患者症状的询问及体征的必要检查,特别是随着电子文档在医院的广泛应用,患者的相关资料从电脑上就可以查看,而无需面对面地询问患者,进而使学生离患者越来越远,甚至出现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只有“人机对话、看图说话,不与患者对话”“见图不见人”的情况,医患关系被仪器设备所物化。
1.2医患缺乏沟通
影像检查的特殊性,使得在检查前常常是医患不见面、检查时“一过性”见面,医患沟通机会少且时间较短。然而,充分、有效的医患沟通在影像科工作中却是十分必要的。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影像科检查的房间往往比较封闭,有时在暗室进行,并且检查期间常常是医患独处,有些部位的检查需要患者脱掉外裤或解开内衣,但由于检查的患者较多,带教教师为了尽快完成对患者的检查,来不及和患者做更多的交流,常以命令的口气让患者脱掉衣服,或者给患者摆放时动作不够轻柔,忽视患者的感受。这种情况下,特别是男医生检查女患者时,往往会给患者造成人格未得到尊重的感觉,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因此,充分的医患交流、沟通是顺利完成影像检查、保持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然而,在影像医学临床教学中,带教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疾病的诊断方法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诊断思维、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较少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良好有效的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如何在医疗实践中实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如何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等,进而造成学生缺乏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方法。
1.3“病”与“人”分离
在临床教学中“病”与“人”分离现象普遍存在,带教时教师只关注患者患有何种疾病及这种疾病的影像表现,把患者当作某种疾病的载体,而忽略了患者是有七情六欲、有尊严的人。当患者被选为示教对象时,往往事前缺乏与患者必要的沟通,甚至在患者不情愿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即便征得患者同意,教学时也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由于影像科不像临床科室一样有单独的问诊室,常常在候诊大厅当众询问患者的病情、不良嗜好、家族史等,让患者十分尴尬。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一种影像科只有冷冰冰的现代化医学影像设备,缺乏温度、缺乏人文关怀的感觉。
1.4疏于指导学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扫描速度越来越快,检查期间患者的配合度对于图像质量来讲非常重要,然而,部分患者因对检查过程不了解,心里紧张、恐惧,从而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移动、幽闭恐惧症等情况,使DOI:10.20037/j.issn.1671-1246.2022.15.18检查不能顺利完成时,加之医患之间有仪器设备相隔,相互接触的空间小、时间短,交流机会少,带教教师常常忽略了对患者必要的人文关怀,往往以命令的口气要求患者停止动作,而没有指导学生提前与患者进行必要的交流及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也忽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更无从谈起掌握疏导患者紧张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2在临床实习阶段加强影像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对策
影像医学生与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实践教育环境和条件有许多不同,影像医学生主要是进行辅助检查和辅助诊断的学习实践,基本上没有教学查房、医疗查房,很少面对危重疑难病例,进行死亡病历讨论、临床医学案例分析[3]。但医技人员所涉及的医学伦理问题并不少,所以带教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以影响实习生,并从影像检查的以下3个阶段培养影像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2.1预约检查阶段:正确沟通,知情同意
患者第一次来做影像学检查时,对检查过程不了解,特别是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属于功能影像学检查,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因此,在患者或者家属前来预约影像检查时,带教教师要充分利用与患者或其家属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但是,带教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时,要指导他们注意沟通艺术与方法。首先,要与患者平等交流,医生应该平等地与患者交流,充分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尊严、自与知情权。医学影像检查使用的多是高科技仪器设备,虽然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检查费用昂贵的特点。另外,有些检查项目对患者而言有一定风险,如有些检查不适合孕妇和备孕者,所以在告诉患者所做检查项目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将各种风险及费用讲清楚。在患者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经济承受能力,量力而行,由患者自己做决定,充分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其次,检查前的沟通要做到个体化,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进而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例如:做PET检查时为了避免骨骼肌显影以及血糖水平升高影响图像质量,一般要求患者检查前禁食6小时,如果患者前来预约检查时仅仅告诉他不能吃饭,就可能会引起患者的误会。因为对某些地方的人来说,不吃饭仅仅意味着不吃米饭,但可以吃包子或者面条等;另有某些患者会认为检查前虽然不能吃饭但可以吃水果和糖等。因此,带教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情感类型、承受能力、经济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有技巧地进行个体化沟通,正确地将与检查相关的信息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并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切身关怀。
2.2检查阶段:爱护患者,尊重人格
患者到科室就诊时,出于对疾病及放射性的恐惧往往比较紧张,带教教师应带领实习生主动、耐心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消除患者顾虑。此外,检查前如需静脉注入放射性核素或者增强显像剂时,对患者态度要和蔼,操作要轻柔、迅速、准确,保证一次性完成,减轻患者的痛苦。上检查床之前,告知患者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协助患者摆好。由于MR及PET检查时间相对长,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幽闭恐惧症,有时难以配合完成检查,此时不要指责患者,而应慢慢引导,在符合防护要求、不影响检查的同时可以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家属在旁陪护等方式,消除患者恐惧,完成检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上机检查前患者如需要换衣服,要教育学生尊重患者隐私,可让患者在更衣室换好检查服或者检查床旁设置帘子、患者身上覆盖床单等。做敏感部位的检查时要预先告知患者,征求和尊重患者的意见,做到知情同意。医技人员一定要举止端庄,不得随便谈笑,尊重患者的人格,男医生检查女患者、腹部和妇科时要戴手套,并有第三人在场。放射科医技人员无权检查女性患者会,更不能利用暗室特殊条件猥亵异性。否则,不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4]。
2.3出检查报告阶段:快速精准,医疗保密
影像检查,特别是MR及PET的检查,面对的常常是其他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疑难杂症或者肿瘤患者,检查图像多、信息量大,必须花费较长时间认真细致查看,一定要教育学生诊断时高度负责、一丝不苟,描述图像必须客观、真实,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在保证报告准确性的同时,尽可能快地发放检查报告。对于一些急需知道结果的重症患者或者第二天需要手术的患者,应尽量争取当天发放报告。对于取报告不方便的外地患者,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快递报告的方式。另外,由于某些影像检查属于昂贵的高科技检查项目,患者及其家属对其期望值较高,拿到报告时急需知道检查结果,鉴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往往读不懂报告,此时,医生应该就报告内容给患者家属认真解读,并提出初步建议,但要做好医疗保密工作:一方面,是对患者保密,特别是恶性肿瘤的诊断,但是可以告诉患者家属,由其家属根据患者的心理素质、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在适当时机告知患者,避免患者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和严重打击;另一方面,是对与治疗无关人员的保密,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总之,影像医学生是未来治病救人的重要后备力量,对其进行人文精神培育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医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培养既有高超医术,又有温度、有情怀的医生,是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然而,医学人文教育又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今天我们在医学生身上播下人文的种子,终将绽放在其今后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
参考文献:
[1]周智美,梁挺,陈健翔,等.对临床实习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文汇,2020(31):99-100.
[2]赵书昭,张卫东.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人文素质教育初探[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6(14):927-929.
[3]陈菲,王亮,王志杰.影像医学实习应加强伦理实践教育[J].医学与哲学,2017,38(7B):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