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时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0:0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时空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时空论文

篇1

政府投入不足导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职能难以落实到位

1)政府投入总量不足与投入方式低效,是造成疾控中心公共职能缺位的原因之一地方财政对市级疾控中心投入经费共355万元,投入经费率仅占政策规定的29%。县级财政对3个县疾控中心平均投入经费共101万元,投入经费率占政策规定的65%。虽然市、县两级疾控中心是贺州市公共卫生系统的主体,但政府投入经费与政策规定投入比较相差甚远,难以让疾控中心公共职能落实到位。2)政府允许疾控中心资金自筹上世纪八十年代,贺州市各级卫生防疫站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机构,一直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是随着财政投入的相对萎缩,政府逐步放开有关资金自筹政策,这使得疾控制中心补偿形式从单一的政府拨款转变成“政府财政投入和有偿服务收费”。2003年国家的调查表明,98.1%的样本疾控机构认定[1],面对渐进萎缩的财政投入,疾控中心提供的公共产品越多,财务收支缺口越大;有偿服务项目设置和开展得越多,则业务收入就越多,财务收支缺口越小。因而,疾控制中心不得不注重有偿服务收费。市、县疾控中心也不例外。长期的愈演愈烈的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重收益多服务轻收益少服务,使得疾控中心公共职能难以落实到位,疾病预防控制服务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机构有偿服务导致乱收费等权利寻租现象,引起社会的不满。社会对疾控机构不满,会迫使财政更严格控制对疾控机构的投入力度,形成恶性循环。

功能定位不准,职责不清

到目前为止,从国家、自治区、市级层面还没有出台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定员、定编、定岗、定责、定量、定经费投入的规范标准,往往因职责不清而造成职能交叉、推诿扯皮,协调困难、反应迟缓,指挥不灵、信息不畅,机构重叠、资源浪费的现象,公共职能完成程度较低。

人员编制不足,结构不合理

以艾滋病、结核病等为重点的新老传染病流行依然严重,肠道传染病居高不下,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为重点的慢性非传染病流行趋势加重,重性精神病人威胁公众安全的社会问题,食品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未能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居民良好的健康行为有待提高。以上种种问题均需要有高素质的疾控人才队伍作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必须有足够的编制人力配置作为基础。市县两级疾控中心编制数均未达到全国、全区的平均水平。市级疾控中心超编22%,县级疾控中心总超编60%。按照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比例指导标准高级、中级、初级比例是25:40:35,而市级疾控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级、中级、初级比例为8:49:43,结构明显不合理,提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偏少,而初、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偏多。

设施陈旧落后

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实验室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检测设备和检验能力也未达到国家标准。因缺乏先进的大型检测仪器,检测手段滞后,导致疾控中心承担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控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工作非常被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尚未设置专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从国家、自治区、市级到县级还没有设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项,不利于应急能力建设,是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缺陷。

篇2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控制;问题;措施

Abstract: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is a comprehensive set of management, technology, quality, construction in one of the systems engineering. Therefore,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from their respective areas,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money, can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of funds for construction co..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is the rational use of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financial resources, so as to achieve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control;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 言

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指的是企业采取一定的控制方式和管理手段,对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造价水平进行科学的调控,在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将建筑工程的整体成本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不仅与业主和施工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甚至是国家的利益,尤其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整体不理想的背景下,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概述

1.1法律不健全

综观我国日前建筑市场的现状,发现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各种违规行为的规范力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在建筑施工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就比较多。

1.2立项、设计审批到具体的施工不协调

迄今为止,建筑工程项目从立项、设计审批到具体的施工,由于管理体制的分割,难以协调一致,也是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当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项目对立项的工程项目缺乏前期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导致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盲目投资,估算不实,编制虚假的工程概算,给后续施工中的工程造价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在具体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只把重点放在工程的建设阶段,注重工程造价和施工中的变更及结算造价,往往忽略了该项目从立项、设计乃至建设单位工程投资中存在的风险,致使施工项目成了名副其实的“钓鱼工程”。

1.3约束机制不完善

在工程发包中约束机制不完善,存在着行业垄断和层层分包的现象,将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肢解破碎,使工程造价管理难以到位。有一些建设单位在一个项目中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施工,各参建单位在机制管理、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机具配置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使被肢解的工程增加了中间环节,使整体的工程造价无法与预期的设想相一致,造成极大的浪费。

2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

做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决策阶段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拟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例题的建设方案,并在优化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使其在项目建设中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1)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2)建设地区的选择。(3)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4)项目的经济规模。(5)工艺评选。(6)设备选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常有一些不顾客观规律,忽视对项目决策过程中的经济评价,导致提高成本、降低效率,影响项目应有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建设地区的选择,有一个基本原则,即靠近原料、燃料和消费地的原则。这样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可避免原料、燃料和成品的远途运输,减少费用,降低成本;可缩短运输距离,减少流通时间,加快资金周转,有利于企业经营,而1958 年建成投产的湖南某大型钢铁企业,其主要原材料铁矿石须从海南运来,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也给运输部门增加了压力,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如项目的经济规模,规模经济标准是指产品的合理生产批量,一些产品的生产在一定条件下呈“收益递增”的经济现象,即随生产批量的扩大,单位成本降低,收益上升。在我国,长期以来一些宜于发挥规模效益的产品生产企业数目过多,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企业之间缺乏合理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使得资源配置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不少地方与企业,不顾经济规模和布局的合理性,重复引进,重复建设,使项目投资和资源严惩浪费;有些行业众多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使项目投资和资源严重浪费;有些行业众多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使项目投资和资源严重浪费;有些行业众多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打内战,这极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不利于国际惯例接轨,不利于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近在眉睫的今天,这样的问题尤其突出。

3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施工阶段是直观投入最多的阶段,也是直接影响建设费用和竣工结算的阶段。为此,施工前就必须按项目、按时间进度对建设投资进行合理分配,对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查,做好技术经济分析;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工程进度计时支付工程款,搞好项目投资的动态结算,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按规定程序确定工程变更价款。以此为基础,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合同为依据,处理好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关系,做好投资支出分析,帮助承建企业加强建安成本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目前,建筑市场上供求比例悬殊,过度倾斜的买方市场,造成施工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建设单位压价施工单位间相互杀价抢标,往往使合同价低于成本价,给施工企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施工企业应转变工作作风,从实际出发,在施工中加强现代化管理,大力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从而不断提高施工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施工质量不过关,就会留下许多后遗症,返修工程越多,工程的建设费用就越高。 另外,工期也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在施工中一方面要搞好整个建设项目的单项工程、分部工程,特别是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监督和验收,杜绝质量隐患;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按照工程施工本身的要求和内在规律,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现有机械设备的作用,把大型机械和中小型机械结合起来,把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结合起来,合理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及劳动力等的组合方式,搞好物资的合理调运。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而且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消耗,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程工期。在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做到不随意变化批准的设计图纸,不随意增加项目,不随意提高设计标准。做到这一点,应当首先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工程管理人员只管签证,不管算账的现象,从而增强工程变更管理的严密性避免不必要的工程变更。

4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展望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合理结算建安工程价款,算细帐,这样做尽管也有用,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要有效的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要坚决把控制重点转移到前期阶段来,首先,要重视和加强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工作,努力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控制数的准确度,切实发挥其控制建设项目总造价的作用。其次,要明确概预算工作不仅要反映设计,计算工程造价,更要能动地影响设计,优化设计,并发挥控制工程造价,促进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的作用。同时要对工程造价中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决算实行一体化管理,改变“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况,而这需要通过深化行业体制改革,通过市场价格的机制的运行,形成统一、协调、有序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地控制造价,取得最佳投资效益的目的,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问题;预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市政道路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市政道路工程有着许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因为城市道路除了具有地质、环境、交通和材料等的复杂性以外,还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加大了施工难度,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包括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雨水井、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如何搞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呢?除了科学、全面、严密、精心地进行规划与设计之外,更重要的是把住施工质量这一关。本文就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

当前城市道路工程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 雨水井、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中辅助设施多,所以,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 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

对此,施工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回填质量,这就要求施工单位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回填。据我们的经验:中等井背缝隙(大于50mm 宽)可用灰泥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100mm 分层捣实。小的井背缝隙(小于50mm 宽)可用砌筑砂浆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100mm 也要分层捣实。为了防止施工疏忽,监理方应加强巡检。必要时采取旁站方式进行监理。

2. 路基填土、沟槽回填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要求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 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回填压实的质量通病为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

2.1 危害

(1)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如是道路,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如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

(2)碾轮压实重力产生分力损失在纵坡上使碾轮重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

(3)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

2.2 治理方法

施工单位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机型不超过有关规定; 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 时应做成台阶;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大于或等于1m 对填土中的大石块要取出,对大于10cm 的硬土块应打碎或取出。

3. 土路床整修碾压的问题

3.1 危害

(1)不经压实的土路床,路面结构等于铺筑在软地基上,其软基有较大的空隙,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水分积聚,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份,使土基稳定性降低,支撑不住路面结构,路面将出现早期变形破坏。

(2)不做土路床工序,便不能及时发现土质不良与软弱土基或含水量过大的土层,当做上面结构层,“弹簧”现象反射上来,将造成结构层大面积返工。

(3)不控制土路床的纵、横断面高程,只控制其上结构层的高程,将不能保证结构层的设计厚度,会出现薄厚不均和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薄弱部分,出现过早破坏。

3.2 治理方法

(1)对技术素质偏低的施工单位或人员应进行培训,施工时做好工序技术交底。

(2)按照路床工序的要求,在控制中线高程(+20mm)、横断高程(+20mm,且横坡小于或等于+0.3%)、平整度(10mm)的基础上,填方路段路床向下0~80cm, 范围内, 挖方路段路床向下0~30cm 范围内要达到重型击实标准95%的压实度(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时达到98%)。

(3)路床工序中的密实度项目和路面各结构层一样是主要检查项目(即带项目),不做土路床工序等于密实度合格率为0,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判定应属不合格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土

路床工序的质量控制。

4 人行道施工中,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易脱落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人行道路面。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

监理方应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中,提出特别要求。在施工中应要求施工单位特别注意此处的施工质量, 注意砂浆标号、干湿度及砂浆的饱满度。必要时可要求用于此处的砂浆标号提高一个等级。监理时也要加强巡检。

5 过路管沟处路面出现裂缝

市政道路工程中,有许多管道需要通过行车路,如排雨管道、过路的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自来水管道等。施工这些管道要在路床施工前进行,这样就不存在压实度不足的问题。这一点要特别加以注意,以防止因压实度不足产生路面裂缝的现象。

在管道底部回填施工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灰泥填管道护脚处的狭小部位,然后以虚铺≤200mm 的厚度,进行人工夯实,夯实遍数不得少于5 遍。管道以上,人工夯回填完两层后,进行机械夯实。并在两侧放坡,完成回填,以避免出现上下直通缝。

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对策

1. 完善市政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

1.1 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规范与指导工程建

设项目从立项至竣工验收各阶段、各环节对各部门、各参建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

1.2 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 进一步开放工程建设市场,避

免地方垄断。优化施工招标评标办法,使创精品工程或施工质量好的企业更容易中标,或有更多的机会中标,避免施工单位的恶性价格竞争,使中标价回归理性。

1.3 建立并完善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检测单位的工作监督与考核办法,形成对各单位的评级与优选制度。

1.4 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的奖惩制度。

2. 加强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考核和奖惩

2.1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质量的监控与考核。采用定期检查和现场临时抽查等方式对施工质量的整体运行情况和关键部位的质量状况进行监督与控制。这样的监督与控制应由业主、监理、质检站等联合控制。对监控与考核的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工程内容和要求详细讨论研究制定。

2.2 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投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检查与考核。重点考虑对承包人是否有合同违法行为、承包商的组织机构及主要负责人的到位情况、主要施工设备的投入情况、质量控制程序的遵守、材料质量控制情况、施工方案、现场实体质量控制情况、内业资料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对检查考核的结果要采取两个手段来抓:一手抓激励;一手抓惩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结束语:

总之,只要从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及时、技术上合理、措施上得力,从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各方面、各环节齐抓共管,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可以预防并消除。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1.1混凝土中的问题

在土建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技术,尤其是在框架以及剪力墙的部分,应该要特别注重这几个部分中的混凝土技术,因为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使用状况。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是工程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首要的目标。目前很多地区和单位因为环保等目标,都已经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但是也会出现商品混凝土施工问题,比如说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运送因为距离较远等影响到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不够到位的话。就会出现振捣不够密实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了蜂窝麻面以及孔洞等质量问题。针对混凝土的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控制原材料,比如说在运送过程中,要根据距离以及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工程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搅拌时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对振捣的间距进行控制,振捣一定要保证表面出浆才可以,在密集之处应该使用人工振捣方式并用带有刀片的振捣工具来进行振捣。其时间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2针对钢筋的主要问题

现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使用再生钢材的现象,但是因为这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因为已经使用过所以就会达不到工程技术的要求。再加上现在很多钢筋的生产厂商都不够规范。比如说钢筋的绑扎搭接的长度以及焊接的长度都是不够的,或者是钢筋的焊缝不够饱满、其高度不符合技术性的规范等。

还有就是很多梁板的钢筋搭接位置,是非常不恰当的。很多柱纵筋的搭接位置都没有根据规定来进行错开,其中抗震的箍筋方面,并不符合技术的度要求。还有就是板底的很多钢筋都存在垫块不足的现象,板顶的钢筋马镫因为支撑不足等。最后就是梁内很多纵筋之间的间距因为较小就会导致后期不方便进行混凝土浇灌。

对于这个部分的质量管理问题,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树立取样制度,不可以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在对钢筋进行绑扎之后,要及时的对其规格的数量以及位置等进行检查,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来做好校对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之前要对垫块等进行仔细的检查。

2.施工管理中的管理措施

2.1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施工的设计;其次是要根据施工设计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度。这个计划一定要根据工程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对于工程的进度计划来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因为只有具备了预见性才可以根据工程确切进度来进行修订和完善等。这个进度一定要和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结合起来,尽可能的根据当地的条件进行调整。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搞好安装与土建之间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的时候请当地的安装人员来一起参加。

2.2对于成本的控制

对于成本的控制其核心就是针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它要求在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第一是要加强对于项目成本的监督和限制;第二是进一步的明确具体项目的负责人,在项目中标之后,要具体的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体制上保证对于成本的控制。

2.3对于质量的控制

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第一是要做到明确建设公司在质量这个方面的目标,要制定出与此对应的验收标准,最好让企业自己的验收标准可以高于国家的标准;第二是严把质量关,甲乙双方自己采购的施工材料等都要符合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以及设计需要;第三是要确保建设工程主体的结构质量,因为结构主体的质量问题,会直接的关系到整体的质量以及安全问题;第四是要重视装饰质量,在工程的装饰阶段,首先就是要搞好装饰中的细节处理,在水准上下好功夫,针对装饰要提出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特色,可以根据建设所在地的民族和区域特色进行装饰;第五就是要把握好对于关键部位的施工,比如针对地下室以及卫生间的一些关键部位。

3.完善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建议

3.1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进行要求。相关的工程负责人应该根据工程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对于那些重点施工部分,应该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严禁那些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方面。

3.2利用先进施工设备来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即使建立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例如,混凝土的振捣,采用人工的方式振捣,往往由于人员的松懈和怠慢,经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现象,但是如果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振捣配合人工的方式就能够使振捣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3.3加大施工管理强度与人才引进工作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质量实现工程目标,必须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施工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也决定着质量的好坏。组织者应经常性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提升,组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进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才能有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业务的发展,才能打造精品。

篇5

【关键词】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管理;问题;质量控制;对策

暖通空调的质量会影响安装的手段和方式,而安装人员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影响到安装的效果,它还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美观和质量。以下就暖通空调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一、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水系统管道循环的问题。水系统是在中央空调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影响。冷冻水系统管道循环不流畅是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最常见的问题。然而产生冷冻水系管道循环不流畅的原因主要是由各个专业管线之间的交叉而造成的,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协调处理好相关的问题,从而使得管网出现了许多气囊,最终严重影响了管网的循环。除此之外,空调水系统管道清洗的不干净,使得空调水系统出现堵塞的现象。

2、水循环中的问题。水循环是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的关键环节,冷冻水系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主要问题是循环管道的畅通性。造成水循环管道不畅通的主要原因是专业管线的交叉,该交叉没有在施工中有效协调处理,因而在使用中管网出现气囊,从而对其循环造成了影响。其次,是管道的清洗不净,这类问题会直接堵塞空调水系统。实践中,针对第一类问题,可以通过施工前的管理加强予以解决,对管线的坡度以及标号提前安排合理,并针对性的注意气囊的出现,合理的在气囊出现部位安装排气阀,将气体及时排除,同时在利于排气处安装排气管,保证系统排气。而第二类问题,主要通过预防加以避免。在进行水路管道的安装前对管道中的污垢以及锈斑进行机械、人工处理,清理后对管口进行封闭。在施工中没有进行封闭的要对管口进行临时的封堵,避免污物进人,并在焊接时对管道中的焊渣以及杂物进行及时的清理。并在管网的最低位置加装排污阀,排污阀大小应当根据系统需要进行选择,若是太小排污效果差且需要多次清洗,若是排污口设置处不合理则对排污效果也会有所影响。旁通冲洗阀门以及临时过滤器的设置也是管网安装中保证管网畅通的必要结构,在设备连接前,对设备进行分段清洗,后根据需要对水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功能的试运行,目的也是为将污物集中至过滤器,通过过滤器排除水循环系统。

3、水凝结问题。空调在调试以及运行中都会出现滴水以及结露现象,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凝结水排管在角度较小导致排水不畅,有些排水管设置上没有坡度导致了排水管中积水从而导致了漏水。或者由于集水盘没有安装平整,导致了风机盘管中积水,造成排水口堵塞而溢出风机盘。由于冷冻水的阀门,水管保温质量较差,保温层同冷冻水管的管壁不紧贴,造成了管道外出现冷凝结水现象。

4、设备定位、观想定位以及标高交叉问题。综合建筑物的空调设备被安装在吊顶空间中,空调末端设备、排风管、冷凝水管、送回风管以及喷淋管和消防管、专业管线等都被设置在吊顶中。图纸标注往往都不能十分全面,因此在施工时往往都按图进行施工,因此管道安装往往都是先安装方便,而后安装的管道在施工上具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安装时只有装在标高上或者不该安装的位置上,对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进度都会造成影响。

二、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的质量控制

暖通空调安装施工前期要先进行设计图纸设计,然后结合建筑结构实际,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规范空调安装工艺。暖通空调内部风管系统的安装要采用平行线法或者三角线法,安装时要注意控制好风管的倒角余量,以免风管安装位置错误。另外,风管本身质量也要做好相应控制,要选择规格合适的风管加以安装,如施工选择了欧文保温风管,则风管规格必须控制在800毫米以上;如选择了矩形风管,则规格尺寸不得小于630毫米。

空调安装中风管位置的确定要符合工程实际,同样,风管的标高也要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来定位。风管位置确定之后方可实施风管连接,为了确保风管连接质量,施工者可采用法兰来风管的水平度、垂直度连接状况进行检验,防止风管连接不当,为后期空调系统的运行埋下质量隐患。连接完成后进行风管安装,安装位置要紧临建筑墙体结构的装饰面,同时要确保墙面的干净和整洁,粗糙、不平整墙面不宜安装风管。最后要注意的是,风管的安装质量对暖通空调运行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安装时务必要做好质量控制,保证风管安装的严密度和调节度,禁止风管倒装。

三、加强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管理的对策

1、关于水循环故障问题的解决。水循环故障问题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案,即物理与化学解决办法。其中物理法可以实现对水质的有效处理,同时实现空调设备的连续排污。不足点在于需要每一周或两周进行一次排污处理,化学法主要是想循环水中加入水质稳定剂。但它不适合对冷却循环水进行处理,整体的操作也比较麻烦,而且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进行操作。一般而言,物理法是一种较为方便快捷的处理方式。

2、暖通空调系统设备机房的施工。由于暖通空调系统机房中的设备、风管、水管以及电管等管线设施非常多,因此在设备机房安装施工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作业,确保各种管线交叉的顺利处理。在工程安装施工管理上,首先应该检查各种预留孔洞的标高以及位置是否合理,设备的基础尺寸以及基础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之后对机房的各种暖通空调设备进行吊装就位,完成找平、找正工作之后,进行各项设备的配管施工,之后进行设备的运行调试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暖通空调机组的所有进出口均应该采用软管进行连接,对于空调风机、水泵、空调器与风机盘管都应该进行相应的减震处理,对于在外的设备或者是与外部直接连接的管道,均应使用防护罩或者是保护网进行安全防护。

3、注重材料的保温性能。在选择风管与冷冻水管的时候,要重视其保温性能,并且在重视保温性能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保风管以及冷冻水管的完整性;第二,确保风管以及冷冻水管的密闭性。管道保温的完整性这就要求不能出现冷损的现象,如果在表面上出现了冷损,这就要对保温材料敷设隔热处理。然而,对于保温的密闭性,这就要求保温层面没有破损,并且在风管或者冷冻水管中要采用不同材料的保温措施。选择材料保温性能的时候,要避免外面的空气进入整个管道中,从而可以减少大面积的凝结水现象。如果冷冻水管内介质温度较低,并且出现破损,此时进入的空气会带来冷凝水滴水的问题。因此在选取保温材料时,要选用闭孔性的保温材料,并且要保证保温层没有被破坏,促使保温性能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暖通空调的应用日趋广泛。在建筑竣工之前,准确的说是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或是建筑施工阶段,就要进行空调的安装任务。在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安装人员要熟悉空调的性能,要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049

1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11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看

首先,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机制方面明显存在不健全的现象,而且在表现方式上以独断专行的形式显现。分析其原因,可以理解其主要的问题出在非科学的管理方式上,而且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而导致的。但是,在其控制机制中明显地表现在控制对象上,如独断专行地对企业所有人员进行完全性的控制,包括其活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恰恰相反,因其实际的把控,使整个员工之间的关系、职责混乱不清,而且由于这种非理性的行为直接增加了其整个企业的资产管理不善,因而使其资产流失、浪费、被贪污等。在具体的管控内容方面明细不清,尽管有一些可遵守的章程,却形同虚设,不被执行。以权养权。从其制定的角度来看,仅仅停留在目的性的检查方面,不但失却了其规定本身的严肃性,同时也使其制定者得到了更多的嘲弄。从管理的方面进行分析,从所有权的角度切入,细加审查即会发现,其企业的投资者是其掌舵者,以家族氏的管理模式向前推进其经营,组织关系仅仅凝结在一些关于血亲的继承与拉拢方面。

12会计控制相对薄弱,影响经营成果的客观评价薄弱的会计控制,将经营所得的利润非客观地加以计算,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继续而可持续的发展。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内部会计控制确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因而只有好的可控的成本制度与资产、利润的正确估值才是一个企业具有真实、完整、可靠经济数据的标准,也只有运用现代化的企业财务运作手段、经营决策方式以及正确的可实现可把握的管理目标才能更好地推动民营企业向前进一步正确分析其企业现状与所面对的困难与优势。因而会计控制方面必须实现其监督与管理的职能,否则无法使企业本身逃脱或摆脱资金流失或风险过高的问题。从原有的问题来分析,有以下几点具体原因:一是会计的基础工作环节上责任不清,不相容的职务一直混合在一起,未能明确的进行职责性的分离或部门方面的约束,其中会计控制制度不规范,机构简单化,除了出纳与会计岗位之外,将相关的采购材料等成本支出的任务交予非相关人员办理,核算或记账方面出入较大,错讹较多;二是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存在问题,部分的民营企业或任用一些甚至没有会计资格的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业务水准不够,不但使得会计部门在企业中不能起到使其认识经营发展的现状,而且也因其较为低级的业务技能反方向地使企业的财务乱作一团;三是跟传统的管理体制无法分离的精神,因袭传统式的核算职能,不再更多的如影响管理决策的方面发挥出真实的效用,独立性无以维持,监管职能,管理职能只是表面化的,影响力微乎其微。正因此,所以大多民营企业在其整体的力量发挥方面找不到突破口,而且其有好的经营得到丰厚的利润之时,也不能及时有效的使其成果达到有效地科学转化。

13管理机制不健全,竞争力难以提升现代化的管理思维无法得到全面而实质性的应用,最终迫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环境中,无法提升其全面的竞争能力。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方面的简单化、松散化、非系统化、片面化以及工作人员的非科学化配置。比如集权现象,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个人独自承担全权管理等,无法使更多的合理化的声音得到倾听,往往由于权力的集中使得更多的意见无法表达,得不到表达,甚至不愿意去表达。整体水平的极端个人化表达无疑扼杀了企业内部的各种可能性才智的表达与可行性方案的无法执行。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与新思想的输入以及外企业的影响力,有了许多借鉴或尝试性的现代管理方面的努力,但是其表面化的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负责制等只是“新瓶装旧酒”,将一个人的声音变成了几个相同的喉咙发出一个相同的声音,并未在实际上将问题解决。误区多多、各个新职能部门无法发挥其影响力,而且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未能有效的真正的建立起来。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个的问题存在于职能的一再重复,管理格局出现了强者弱化,弱者强势表达的现象,同时权力分配在其管理层中依然较为混乱。

14内部审计形式化,风险评估的预警作用缺失内部审计与风险评估形式化、无力化。内部审计与风险评估是企业面对风险、认识风险,正确理解风险,并针对风险改进管理的有力手段,但是在民营企业中往往会看到那“剪不断,理还乱”的血亲之带,情面大于理智,从而使得这两个手段无法在企业内部实现其对企业可产生的有效的实际性价值。在实际的发展中,还可以看到相当多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竟然将内部审计机构实行合并,让非专业的人员担任。加之上面所说的各种关系的存在,所以制约并且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忧患意识的缺失,预警作用的无效化,内部审计制度的形式化,都是民营企业向前发展,提升竞争能力的挡路者。

2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2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为优化内部控制奠定体制基础按照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注重权力的分离与职能的分离,打造一个有章可循的制度,使所有企业人员的行为受到规范,认真执行。注重流程与生产经营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将人治改为法人治理,权责分明,增强互相的监督管理作用,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效地使上下级的关系建立在以工作为中心的着力点上。

22建立“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三重一大”在民营企业尤为重要,民营企业管理者往往喜欢“一言堂”,这样决策的失误风险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只有建立“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才能发挥企业管理层的集体智慧,实现企业决策方面的内部控制,降低企业经营决策风险。

23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优化内部控制开辟人文环境首先,转变观念,弄清楚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应该将员工的素质与能力或才智放在第一位,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劳动行为,提升其创造能力,为其整个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有利的环境。其次,应该积极引进人才,将管理转移到思想精神方面,以知识和技能为准,割舍掉那不起作用的血亲论,理性的理解人的本质,认可人的各方面的价值。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交流,增加管理者与人才之间的互动沟通。消除掉原有的隔膜,将整个企业的向心力扭转到人文关怀与人的发展方面,互利互进,共同创造一个优越的企业文化群体。

24调整内部控制机制,创造优化内部控制器的制度条件首先应该加强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突出其主导作用。其次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决策分明,实现手段的多样与方式的联合,加强有关政策、市场与技术方面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分析,以程序的合理化、经济化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25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监督与管理,有效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以独立性与权威性为原则,以企业的经营规模、发展现状及组织形式为准,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与设置。应该运用周期性的手段使整个企业的财务得到合理性的科学化审计,建立真实的会计内控制度,加强监督,增加法规的有效性。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体系,运用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进行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完善的审计制度的确立。从风险的评估中找到应对之策,从而使企业持续性、稳定性的向前发展。

3结论

总之,应该学习并应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此代替传统的或原有的家族式的血亲粘连式模式,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优化内部控制,要以人为本,创造具有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完善其内部的控制机制,分权,分职,分才智的去管理,最后,应该牢牢抱住内部审计制度这棵大树,加强其风险评估能力,从而真正的科学化、经济化、合理化的使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同时也使企业内部的各种能量得到最大化的释放,为企业带来活力,为社会带来福祉。

参考文献:

[1]郑江芹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管理学刊,2013(10).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工程质量;有效控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建筑质量问题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需要消耗较多建筑成本的高等建筑来说,更应该要充分重视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管控。这不仅能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进行保证,还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的安定。高等建筑施工管理应该是从设计就开始入手,对于整体的材料选择、施工技术的管理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等等都是管控施工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要能够及时解决施工质量问题,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让每一位入住的居民以及开发生都能够获得利益。

1 高层建筑的特点

想要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进行保证,就一定要从建筑的特点入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制定管控的方法。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建设规模都比较庞大,楼层都是在九层以上,高层建筑的功能都比较复杂,可以用来当作商用住房,也可以是商场、酒店等等,建筑内部的系统也都比其他建筑要复杂很多,建设标准也要高,所以,对于整个建筑的建设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1 建筑规模大,成本高

高层建筑的施工选用的材料、施工的技术以及施工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层建筑的质量。高层建筑规模比较大,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计算,要能够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成本进行科学的预算,要能够保证施工材料具有较高的质量,所采用的施工技术也都是可靠的。另外,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要比普通建筑长很多,所以,就应该要结合各个部门的力量进行施工进度的统筹,制定出科学的施工计划。通常,项目投资方投入的资本较大,那就选择使用质量较高的材料。无论是以竞标的方式还是自主施工,都应该要对工程成本的投入进行科学有效的预算,确保项目投资能够对施工质量进行良好的保证。

1.2 建筑高,施工难度大

建筑高度的增加,所面临的自然环境也变得更加的恶劣,风速加大,温度降低,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队伍除了需要保证建筑的自然造型,还要保证施工的质量,这些都加大了施工的难度。高空建筑,作业空间有限,无法使用一些大型的设备,工期就会加长,受到自然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另外,高空的环境也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带来影响。

1.3 高层建筑功能复杂

除了需要满足本身建筑功能之外,还需要在建筑内部安装规模较大的电力、空调、排水等等系统,这些系统在建筑中相互交错,这就需要施工方在进行良好设计的同时,还需要有过硬的组织能力,这样才有可能将这些复杂的系统全都融合在一个建筑中。

2 高层建筑施工中质量问题的管理与控制

2.1 施工前期准备措施

2.1.1 工程地质监测

施工方需要对施工的地点进行事前的考察,要能够确保所获得地址参数都是准确的。这过程中,需要对当地地质进行检测,从中确定施工地点基岩的厚度,地下水具体的位置以及深度以及土层的厚度等等,这些数据对于高层建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施工方一定要充分重视施工地点的勘测,减少损失,另外,施工方还应该要派遣专业人士对于施工地点进行勘察,确保工程的参数准确无误。

2.1.2 施工设计方案的制定

施工方对于工程的设计一定严格把控高层建筑设计者一道关卡。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来说,都是在按照设计一步一步进行,不仅包括楼层的整体高度,就连建筑内部每一个布局走线都需要按照总体设计方案进行,所以总体设计方案对于建筑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之前,一定要能够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确保方案中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最细致的思考,避免问题的出现。高层建筑的施工方案可以是聘请专业的建筑设计院的人员进行设计,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还能够对工程的质量有所保证。施工单位还需要对所聘用的设计方资质进行考证,在整体设计方案完成之后,需要将设计图纸交由先关审查部门进行严格的审查,若发现存在问题,就需要及时对设计进行更改,直到将其中所存在的隐患都消除,严格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

2.2 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2.2.1 施工原材料的选择

建筑工程的质量很多情况下都会受到建筑材料质量的影响,高层建筑中还会用到大量的水泥、钢筋以及沙砾石头等等建筑材料,建筑施工部门中负责材料质检的人员应该要严格把控建材的质量,要能够确保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合格的,杜绝出现为谋私利而采用劣质建材。对于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一定要能够进行抽样检查,严禁使用不和要求的原材料,无论是钢筋的规格,还是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等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测。

2.2.2 施工设备的选择

建筑施工进度对于整个建筑质量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都会遇投资方之间签订施工合同,合同中有着明确的工程项目的验收时间。这样一来,施工方就面临着一定的时间压力,工程时间一紧迫,那么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偷工减料、等等影响工程质量的现象。所以,施工方应该要选择打夯机、搅拌机等等高效率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

2.3 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2.3.1 施工中混凝土和钢筋的使用

高层建筑施工中会应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混凝土的质量将会对整个建筑的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满足建筑施工的需求,严防出现混凝土离散程度过大,造成强度过低。除了混凝土的质量需要严格控制之外,还应该要对钢筋的质量进行监控。钢筋是支撑起整个建筑的重要力量,钢筋的质量应该要有材料监管部门进行监管,钢筋的具体使用就由施工部门自行进行负责,施工部门一定要能够根据建筑施工的具体需要来使用钢筋,使用钢筋的地方一定不能够用用其他的材料进行替代,否则将出现安全隐患。

2.3.2 高层建筑裂缝的处理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比较高,所以建筑墙体就容易出现裂缝。在加上水泥的热化作用,释放出大量热量,使得混凝土温度产生变化,在温度和收缩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裂缝。裂缝产生之后,不仅是对建筑的美观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建筑整体的耐用年限也会产生大大的折扣,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选用一些中低热的水泥,减少大体积使用混凝土,或者也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缓凝剂,以这些方法来减少建筑裂缝的产生。

2.4 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将会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造成重要影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要对每一个施工项目的负责人下达制定的任务指标,定期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工程能够按照合同规定完成,另外,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要保证这些人员都能够听从负责任的领导指挥,按照施工设计进行施工。这就需要提高使用人员的专业水平,加上强烈的敬业精神,高质量完成高层建筑的施工。

参考文献

[1]王铁军. 高层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2]李思南. 浅析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J]. 科技致富向导,2012,26:395.

篇8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监控措施

【分类号】:F284

在我国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领域中,各类施工技术以其先进的技术优势被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的质量和水平。虽然施工技术种类较多,用处不一,但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施工技术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关于市政道路与桥梁的基础理论研究、具体的施工方法以及各环节的工艺流程等。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的长足发展,就目前我国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的质量和水平。

一、我国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

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因此,作为施工单位,要对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予以充分重视,牢牢把握好施工质量问题,从而有效发挥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实现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的质量和水平。

(一)施工质量水平不高

在我国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水平较低,无法适应我国建筑领域发展的速度。由于施工技术的约束,其中钢筋混凝土快速形成技术的应用,无法满足道路与桥梁结构的完整和强度的要求,这就会导致整个市政道路与桥梁领域的质量和安全存在问题,无法达到建筑业工程验收的标准。比如,当处于天气恶劣的环境下,由于建筑物质量存在问题,可能会倒塌的现象。此外,部分施工单位还沿用传统的钢筋结构,该结构的抗压抗拉能力较弱,耐腐蚀性能较差,使用周期较短,无法支撑较长时间,严重制约了市政道路与桥梁的使用周期,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无法保障市政道路与桥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二)钢结构部件腐蚀现象严重

在我国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主要以钢结构零部件为主。由于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作为整个结构的核心部件,钢筋容易被腐蚀,这就导致市政道路与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但道路桥梁结构中,钢筋被腐蚀,不仅大大减少了市政道路与桥梁的使用寿命,还严重损害了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造成钢筋腐蚀的因素较多,而整个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需要施工单位积极转变施工理念,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综合治理,从而有效解决钢筋腐蚀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国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的质量和水平。

(三)未按施工计划进行施工

施工设计是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在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前,施工人员与项目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到位,导致的结果就是施工人员对设计人员想要表达的理念不甚了解,使得现实施工流程和内容与施工设计不符合。对施工人员来说,在施工中凭借经验和主观猜想对相关施工活动进行改变和调整,这种现象使得施工效果与预期效果存在较大差距,为整个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项目带来了诸多麻烦。

(四)施工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良好的施工设计方案需要专业的施工团队,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充分理解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实现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的预期效果。由于施工负责人对施工人员重要性存在认识不足的误区,部分缺乏施工经验和专业技术的施工人员进入到道路与桥梁施工之中,为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过程埋下安全隐患,尤其是针对专业知识领域的施工技术,施工效果较差。

二、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问题监控措施

基于我国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认识到我国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施工单位要积极转变施工理念,引入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手段,从根本上改进和优化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牢牢把握好我国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的监督控制方向。

(一)施工材料实现多元化

就目前我国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发展现状而言,施工材料的种类较为丰富,主要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随着各类新型施工材料的引入,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如铝合金、碳纤维等新材料,这类新型材料的耐磨性能以及抗腐蚀能力较好,目前处于实验阶段,未来可能会被广泛认可和应用,应用前景较为广阔。可见,在我国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要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确保抗压抗拉强度的同时,还要具有足够的硬度以及抗腐蚀能力,以此来确保整个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

(二)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影响着整个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项目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质量水平。因此,对于我国市政道路与桥梁建设行业来说,要积极转变用人理念,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化的培养和教育,并引入先进的道路与桥梁施工理念和知识,从而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在此基础上树立工作责任心,从而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只有建立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以及综合素质优良的施工团队,才能确保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项目施工有序进行,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失误,确保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三)严格规范施工流程 按照施工流程进行

在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中,各个项目之间的沟通交流较为缺乏,造成施工人员对相关流程不甚了解,严重影响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进程和质量管理。因此,市政道路与桥梁企业必须重视施工程序并对其进行严格规范,从而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施工,这样就实现了对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有效管理。一旦出现施工问题,能够对该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办法进行解决,从而确保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四)重视道路与桥梁养护工作 加大养护力度

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完工之后,还要对工程后期的养护工作予以重视,并加强管理。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工程完工之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工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养护工作,对养护人员进行培训,有效提升这类人员的养护能力和技术水平,以此来确保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使用寿命的延长。

结语

在我国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发展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积极转变施工理念,引入先进的技术优势并进行广泛应用,不断改进和优化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牢牢把握好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此来促进道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丽,李江红,李静.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预防[J]. 科技与企业,2013(05).

[2]于鲁涛,孙益娟.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管理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7).

[3]欧阳万虎,吕建辉. 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与监控[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12).

[4]陈卫东,司严俊,何战伟.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预防[J]. 四川水泥,2015(14).

篇9

关键词: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问题;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证明了我国社会发展程度在提高的同时,也给市政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为城市住房、交通、排水、供水等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而这其中,排水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也是市政工作人员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常见的问题

排水管道是城市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所以说,市政工程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影响到了城市功能的发挥以及道路的完整、环保、汛期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故而,我们要深入研究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管道漏水现象频繁出现

在市政工程排水管道中总是会有漏水或者渗水等问题的出现,这种问题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管道敷设基础没有实现均匀下沉,以及管材质量不符合标准、排水管道接口处质量较差、闭水端封闭不严实等诸多原因就造成了漏水现象的出现。

管道位置偏移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在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放线不精确导致的位置偏移;地下构筑物因素导致排水管道不得不改线等原因,最终造成了市政排水管道的管线发生偏移、施工出现走样等质量问题,这一质量问题的出现很有可能会导致积水现象的出现。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可能就是在施工之前的考察分析不全面,没有充分的对施工地点的地理、水文等进行分析。

市政排水管道沉陷问题

这种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施工中压实机不适合,或者是填充的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对含水量的控制不到位等综合原因造成的。这种沉陷问题的出现主要是会对地面造成较大的影响,对交通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检查井变形现象的出现

这一问题的出现很有可能是因为检查井垫层或者是地基等问题所引起的,这一原因是最主要的,但其中还是会存在着其他原因,比如井盖和井座的配套问题;铁爬梯的安装等,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被忽视的问题。

二、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针对以上的施工问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保证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必须对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加强对市政排水管道施工中使用管材的质量控制

在排水管道施工中,这些最常见问题的出现多部分都是由于使用材料质量不合格所导致的,为此,市政施工过程中要严把材料质量关。排水管材通常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管径尺寸问题、出现裂缝问题、混凝土抗渗或者抗压能力差等质量问题,这些存在质量问题的排水管道是不能适应管道集中应力、震动不良等受力情况的。所以,市政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从材料的采购上进行基础性的规范,比如,选择一个正规的生产厂家,并对报告资料、产品质量等进行检查;在管材进入施工现场时还要对外部进行仔细的检查,坚决杜绝存在破损、裂缝等现象的管材应用于施工建设中。除此之外,还要在市政排水管道施工中积极的使用新型材料,提高管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排水管道安装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在这一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第一,精确的计算排水管道铺设的长度。施工过程是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的,所以在施工中要根据图纸上的要求对排水管道铺设的长度、管端间预留间距、检查井中管子的长度等进行明确。在进行安装时,要对长度进行控制,防止管头深入或者露出井壁现象的出现。第二、严格控制管道的坡度和直度。在实际施工的管道安装过程中,要在排水管的半径处挂边线,要保持拉紧的状态,同时在调整管子高度和中心线时,要用石头垫牢靠,要保证相连接的两个管子之间不会出现错口等等,这些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市政排水管道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

排水管道检查井施工质量控制

首先就是要保证检查井基础质量,要保证基础的高度以及几何尺寸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同时混凝土的也应该在符合一定强度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施工,除此之外,井墙的施工质量也是需要进行严格控制的,对井壁的要求就是其一定是竖直状态的,不能出现通缝,施工中使用的灰浆也要饱满,要保证砌缝的平整,井壁一定要抹平,避免裂缝和空鼓等现象的出现。同时,井圈、踏步、井盖等的施工质量都是需要进行严格把控的,对于污水井的踏步来说,要进行防锈漆的涂抹,这样能够延缓踏步的腐烂速度,提高使用寿命,而井圈和井盖一定要保持配套,在车流量和载重量大的地区,应该使用重型井盖,提高抗压能力。

结束语: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到了城市功能的发挥,所以要从基础上重视市政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的控制,从施工材料的选用、工程施工的质量等进行全面综合的控制,最重要的是要从主体结构上进行把握,力争保证工程质量,为我国的服务型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尽最大努力建设一个让群众放心、满意的市政排水系统。

参考文献:

[1] 刘彦.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06).

篇10

[关键词]“三公经费”;委托理论;“经济人”

近几年来,“三公”经费的使用问题受到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再次要求“加大‘三公经费’的公开力度,要求更加细化地说明公务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拥有量和国内公务接待的有关情况”。“三公”经费公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三公”经费使用过程中的浪费问题、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规模,但是尽管如此目前“三公”经费的控制仍不尽如人意。“三公”经费滥用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种委托机制失灵的现象。作为人的政府利用其信息优势和职务之便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了委托人民众的利益,造成了“三公”经费浪费、规模无法控制等问题。因此,从委托理论浅析我国“三公”经费的控制现状、“控制难”的原因以及措施,对于深入了解“三公”经费控制中的问题和对其有效治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三公”经费的控制现状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而“三公”经费的控制是指严格控制其在财政预算总额中的规模和比例[1]。近年来由于利益失衡、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有效监督使“三公”经费滥用问题严重,出现了诸如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等问题,浪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以公车为例,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存在个“三分之一”,即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

基于这个背景,国家开始狠抓“三公”经费的公开和控制监管,使“三公”经费的支出基数有了显著降低。2010年国务院要求公开中央各部门的“三公经费”以来,按官方财政公开的数据统计,四年来,“三公经费”决算从2010年的94.7亿元降至2013年的71.54亿元,共减少23.16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由61.69亿元降至42.53亿元,减少了19.16亿元,居三项之首。但是我国的“三公”经费控制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第一,“三公”经费的公开仍不透明。从《2013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中可以看出仍有14 个省份未公开“三公”经费,并且公开的往往是上千万、上亿级别的大数,而缺乏细化精确的小数,没有细化精确到具体的花费项目,也没有说明花费的具体目的。与“三公”经费配套的一些基本参照数据,如部门人员数量等,也没有进一步细化公开。“三公”经费的公开越模糊,政府部门对于“三公”经费的使用就越自由越不受限制,控制其规模就越难。

第二,“三公”经费的浪费现象仍十分严重。目前公务接待的开支名目多、数额大,包含内容却并不清楚;打着出国学习考察,参加培训、会议的口号进行公费旅游为干部谋取福利的现象十分突出;单位违法超编、超购车辆,公车私用的行为也无法杜绝,据国家发改委统计:行政单位的公车每万里运行成本是社会运营车的5~6倍,而使用效率仅为社会运营车的1/5至1/6,浪费现象不可谓不严重。

第三,“三公”经费的隐形支出难以统计。“三公”经费支出常常被变通为其他支出,或是向下级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摊派、转嫁,或是将预算外收入用于“三公”消费。这种隐形支出就使得“三公”经费的实际支出难以考察,“三公”经费的总体支出数额无法确定,“三公”经费的控制自然也就无法实现了。

二、“三公”经费难以控制的原因――基于委托理论分析

在学术界普遍看来,委托理论遵循的是以“经济人”假设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模式,以两个基本假设――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为前提。在这种假设下,人便可能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优势,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委托人之上,即可能产生问题。而由于问题的存在,委托人就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来约束和激励人,避免问题的发生,提高效率。

造成“三公”经费控制困难的原因有许多,本文基于委托理论分析,主要有:

第一,政府工作人员也是“经济人”。委托理论认为政府是由活动在政治市场上的独立经济人组成的,他们对公共权力的获取和行使并不是以放弃自身利益需求为前提的。以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自利行为为准则的政府工作人员,一旦其遵守法律的理性被这种经济人本质打败,自利现象就会出现[2]。长期以来,我国公务员实行低工资高福利的工资待遇制度,工资水平过低就容易导致部分公职人员滥用权力,,使“三公消费”支出增加。

第二,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委托理论认为只要公共权力人即政府是信息优势者,且本性中又包含有自私自利的成分,那么,他就有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谋取私利。现实中官员往往为了自身利益,找各种借口隐藏信息,即使公开信息也是“形式重于实质”,对公众缺乏坦诚的态度与透明的行动[3]。“三公”经费越模糊,政府从中可获取的利益就越大,因此政府往往对利用其信息优势地位不愿意公开“三公”经费每笔支出的具体金额和使用用途,其数据究竟是高是低,是否合理,这些公众都很难判断鉴别。这种信息不对称就给了政府“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也使“三公”经费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第三,监督机制不完善。就目前看来,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主体多,但其之间缺乏整合,监督的合力较弱,没有形成疏而不漏的监督网络,存在大量虚监漏监的问题,容易出现模糊的公务消费。现在“三公”经费的来源除了每年人大审议的经费之外,还有些是来源于预算外资金,这些资金难以监管。而且“三公”经费常常分散在预算科目的各项支出中,内容和范围也界定不清,支出随意性较大,民众也没有足够的依据对公开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建议:如何有效控制“三公”经费

在委托理论看来,由于最终人――官员是自利倾向的,并且作为委托人的民众和作为人的政府之间信息并不对称,不易进行监督,所以极易导致委托机制失灵。“三公”经费控制难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种委托机制失灵,需要我们从委托理论的视角寻找解决的途径。

第一,适当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推行“阳光工资”。相对于国内其他行业和国外公务员,我国公务员的收入水平偏低。“经济人”假设认为公务员首先考虑的会是个人的物质生活状况,注意的是自己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然后才是公共利益[4]。逐步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性收入,把各种津贴、补贴、奖金等“隐形收入”显性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务员的社会公平感,减少其不良公务消费的动机。

第二,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打破信息不对称。首先,应该制定完善的“三公”经费使用标准,对公务接待的含义标准、公车配置的标准和公务出国方面的规定都作严格的规定,并且在网上公示[5]。其次,在“三公”经费预算制度上,应该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将“三公”经费纳入基本预算,预算的项目也应该更加细化可操作。最后,在“三公”经费的审批制度上,应该将“三公”经费预算公开、社会反馈意见搜集、政府回应及修改预算等工作前置到预算审批之前,更好地让公共了解经费的支出并建立公民政府双向沟通机制,打破信息不对称局面。

第三,“三公”经费的公开应更细更全,透明度亟需提高。政府收入和支出都与人民息息相关,政府有义务让人民了解他们委托政府管理的公共资金是从什么渠道获得又有什么用途,这种安排和使用结果是否合理。以美国为例,它的联邦总务局每个财年都会将联邦政府的公车使用情况(公车的数量、车型、单位使用成本)公布在网上,供公众随时查阅和对比分析。我国政府也应统一规范“三公”经费公开的途径、形式和标准,提高公开的深度、广度,使“三公”经费的公开更加精确完整,让百姓们能够看到“小账”、“细账”。这不仅是对人民权利的保障,让民众充分参与到政府权力行使的过程中,还有利于民众行使委托人权力监督政府,约束政府行为。

第四,建立“三公”经费绩效考核体系,实行问责制。“三公”经费的控制除了继续加大公开力度,还必须要进行事后评估考核,加强责任追究。首先,审计部门要不定期的对“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审计,特别是针对支出规模大的单位,并提出审计意见。在“三公”经费决算公开之前,应审计“三公”经费支出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以便民众和媒体更好地监督。其次,还应把“三公”经费的使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不按法定要求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的部门的负责人问责,加大对违规单位的处罚力度[6]。最后,还应把“三公”经费的情况与公务员的个人年终绩效评估挂钩,奖优惩劣,约束公务员平时的公务浪费行为[7]。

第五,健全“三公”经费监督体系,提高监督水平。首先,要充分发挥人大在“三公”经费预、决算中的监督作用。在审批“三公”经费预算时要进行事前监督,“三公”经费只能从本单位的基本支出预算中支出,不得从其他渠道支付,对“三公”经费决算的审议也要认真负责,以做好事后监督。其次,要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对违法使用“三公经费”的政府进行审查,以保障“三公经费”管理的有序性。最后,要重视群众和媒体的监督,在香港,公务接待要上报宾客名单、宴请理由、预计消费和人均消费等信息,以供民众有效监督,形成透明的监督机制[8]。“三公”经费预算的公开要细化到“项”上,让民众一看就懂,便于公民监督。

五、结语

本文基于委托理论,浅析了我国“三公”经费的控制现状、造成“三公”经费控制不易的原因和更好实施“三公”经费管理的建议。但文章仅从提高薪资、公开透明、管理制度、绩效体系、民主监督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要控制“三公”经费,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三公”经费的预算体系建设、精简机构数量和在编人数等。“三公”经费的控制是现在国家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要求,对于提升政府的诚信力和社会形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认真执行国家有关“三公”经费的规定,努力控制“三公”经费规模。

参考文献

[1]田冠军.“三公”经费的控制与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14(04):74-78

[2]谭鑫.浅析我国腐败问题的成因及治理――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分析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3(02):185-186

[3]王育红.浅议“三公经费”消费的治理[J].中国外资,2013(10):130-131

[4]郑永兰,潘晨光.由“高薪养廉”谈我国公务员物质激励的必要性[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5]郑璇.我国“三公”经费公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学理论,2013(16):54-56

[6]胡颖.公共预算作用下的“三公”经费控制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4):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