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免疫学范文

时间:2023-04-05 06:4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免疫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免疫学

篇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即经验免疫学时期、经典免疫学时期、近代免疫学时期和现代免疫学时期。随着近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被称作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驾马车。如今,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每个人的体内都有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细胞,包括NK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等。NK细胞也叫自然杀伤细胞,在机体早期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非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细胞,体内的许多细胞因子如IL2、IFNγ等都可以活化NK细胞,增强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NK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中和淋巴组织。巨噬细胞被IFNγ等细胞因子活化后,也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巨噬细胞则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它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防止机体形成肿瘤。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他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

免疫涉及特异性成分和非特异性成分。非特异性成分不需要事先暴露,可以立刻响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病原体的入侵。医学上重要的抗原:①病原微生物及各种生物疫苗: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都是良好的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可产生抗体,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用于预防疾病。②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菌利外的毒性物质。毒性极强,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外毒素为蛋白质,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如:破风外毒素、白喉外毒素。类毒素:外毒素甲醛处理,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用于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和破风外毒素。③动物免疫血清,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收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属此。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含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④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称为Forssman抗原。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性抗原:大肠杆菌O86与人B血型物质;肺炎球菌14型与人A血型物质;大肠杆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

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免疫防御功能正常,能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其他有害物质,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免疫功能过低或缺会发生免疫缺陷病;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太长则在消除病原体的同时也会导致机体的损伤或功能异常,发生超敏反应。免疫监视正常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及衰老、死亡细胞。免疫监视异常,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免疫自稳正常,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机制来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自稳异常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如果这种能力过高,把正常细胞也当做衰老的或损伤的细胞来清除,也就是对自己的正常细胞发生了免疫功能,就会导致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免疫的监护功能免疫的这种功能可以识别和消灭体内产生的突变细胞。

篇2

[关键词] 高考学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为了解洞口县高考学生群体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及肝功能状况,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学生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2008-2009年对9553名参加高考的学生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及肝功能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洞口县2008年至2009年应届高考学生体检资料统计。

1.2调查对象:洞口县应届高考学生(9553)人,其中男(5257)人,女(4296)人,年龄17~21岁。

1.3检测方法:采取静脉血分离血清,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试剂由上海科华实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及判断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方法为紫外乳酸脱氢酶法(LDH-UV法),仪器为SYSMEX-180全自动化分析仪,试剂为SYSMEX公司生产,正常值为0 IU/L~50.0 IU/L.

2结果

2.1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在(9553名)应届高考学生中,

检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373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3.90%。见附表1。

表1洞口县2008年至2009年 高考学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

两年共检测学生9553人,肝表面抗原阳性373人,阳性率3.90%(373/9553),两年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无显著性(X2=1.63,P>0.05)

2.2性别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的关系:在男性5257人中乙肝表

面抗原阳性人数为233人,阳性率为4.43%;女性4296人中乙肝表

面抗原阳性人数为140人,阳性率为3.26%,结果显示:男性高于

女性,有高度显著性差异(X2=8.67,P

2.3 在检测过程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增高者52人,检出率为0.54%。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学生ALT增高者有20人,异常率(5.36%)明显高于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学生(0.35%)(X2=166.40,P

3讨论

3.1本次对2008至2009年我县应届高考学生9553人血清检测进行调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阳性率分别为4.16%,3.66%。据卫生部的最新乙肝调查结果显示:全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0.96%,5~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2.42%,15~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8.57%。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指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是表示人群感染水平高低的指标,携带率越高显示人群感染越严重。(1)本次调查显示洞口县应届高考学生群体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均低于全国水平7.18%,这说明我县从1992年来扩大乙肝疫苗普及接种工作有了明显的成效,降低了学生乙肝病毒的携带率。

3.2 此外,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男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4.43%,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3.26%,可见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男生社会活动范围广,外伤机会多及卫生习惯有关,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同时继续搞好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育,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方式和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从而有效控制乙肝病毒的感染和流行。

篇3

早在1994年,我市就和北京、上海一起,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在以后的十几年中,我市一直为提高义务教育整体水平,促进均衡发展做着不懈努力。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村级小学建设工程、教学装备升级工程和中心城区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使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教育质量大幅提升。政府的公共教育服务,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让孩子上好学校、受好教育的需求。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区县之间、学校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2008年,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我市启动实施了旨在实现较高水平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重点不在办好几所高水平的“窗口学校”,而在城乡统筹,整体提升。目的就是要在前些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新的标准,搞好新一轮的学校建设,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在较高水平上实现城乡一体、学校均衡,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

我市出台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08―2012年)》,主要包括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和素质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共有100条要求。在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实施过程中,市政府着力推进了五项重点工程,主要包括校舍加固和功能提升工程、新增教学仪器配置工程、图书配送工程、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这五项重点工程均以市级财政投入为主。

为了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我市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区县政府和主管部门负责达标建设。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区县政府是责任主体,区县教育局和学校是执行主体。作为责任主体,区县政府主要负责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保障投入,全面推进。作为执行主体,区县教育局和学校主要负责对照标准,自查自纠,提升短边,认真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进行评估验收。各区县定期申报达标学校,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组织督学和有关专家,每年分两个单元,分组深入到申报学校,逐校进行督导检查和评审指导。验收合格的学校还要进行复查;验收不合格的学校要进行整改,然后重新申报评估。

三是将达标建设与考核评优挂钩。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纳入对区县政府和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考核内容,纳入义务教育达标区县的认定和教育先进区县的评选条件。只要有一所学校不达标,就不能认定为义务教育现代化达标区县,更不能评为教育先进区县。

经过三年的努力,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校舍安全工程的全面完成和新增教学仪器配送工程、图书配送工程的逐年落实,使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校舍更牢固、更安全了,校园更漂亮了,功能设施更完备了,在阅览室读书、在操场上锻炼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硬件的育人功能更加完备,为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撑。

学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通过达标建设,学校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健全了运行机制,规范了管理行为,加强了交流合作,办学治校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校长更加关注教育教学,教师们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探索高效教学。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两项工程的全力推进,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

干部教师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通过达标建设,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广大干部教师团结一致,上下同心,加班加点拼达标,一心一意谋发展,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学生、家长对就近入学更加满意。社会各界对达标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看到学校的巨大变化,许多学生、家长对就近入学更加满意,相信在家门口的学校同样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

篇4

[论文关键词]医学教育 硕士生免疫学教学 PBL教学法

[论文摘要]现代教学理念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向个性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转变,这种开放条件下新教学模式的确立为免疫学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根据专业免疫教学特点和网络教学实践经验,对硕士研究生高级免疫学教学模式创新尝试结果表明: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训练和提高了诸如获得科研材料、制作多媒体及现场答辩等方面的能力,还激发和增强了教师责任心。教学改革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科学工作者可以在基因、分子、细胞、整体等层次研究免疫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机制,揭示细胞活化与分化、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基本规律,因此,免疫学知识日新月异,现代免疫学教材内容增加了更多的知识点,使免疫学各个章节全部涉及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知识,但同时又使得免疫学内容变得更加抽象、甚至晦涩难懂。在教学中,教师们发现即使学生在本科学习时已经接触过免疫学,但到硕士生学习阶段对免疫学理论仍感陌生;虽然学生们认识到免疫学是医学各个专业的基础,科研课题的开展离不开免疫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但是鉴于免疫学知识更新太快,尤其涉及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内容抽象,难懂,免疫学知识不容易掌握,加上最新版的免疫学教材也存在着知识滞后的现象,所以许多硕士生因担心考试不合格,而选择旁听《高级免疫学》,并不参加考试,从而无法得到相应的学分。因此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新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我校自2005年在硕士研究生高级免疫学中开展网络教学试点以来,已经在500多名硕士生中成功地实现了自主性合作学习的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几经调查论证,并结合专业免疫教学特点、免疫学学科本身发展特点、以及网络教学实践的经验,对2006级硕士研究生《高级免疫学》教学模式创新进行初步尝试,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建立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具体做法如下:

以往的教学安排是在硕士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高级免疫学》,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两部分。新的教学安排第一个学期人仍开设《高级免疫学》,但仅讲授理论部分,用于实验教学的课时则安排围绕问题进行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第二个学期新增《实验免疫学》课程,内容除开安排少量理论讲授外,主要是开展实验,不仅将原《高级免疫学》教学中安排的实验全部转移到《实验免疫学》中,还利用科室科研强项,新添数个现代分子免疫学实验。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个学期的《高级免疫学》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以教师讲授专业理论为主。根据教学大纲,结合研究生已经经过了本科免疫学学习这一情况,教师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主要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和丰富教学内容,将在本科阶段不做重点介绍的分子、基因水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例如:免疫球蛋白基因和抗体多样性机制;T、13细胞激活的信号转导机制等。另外跟踪国外最新研究进展,请留学回国人员或者访问学者举行讲座,介绍免疫学最新研究动态。教师将所有教学课件上传到校园网上,随时更新,并在网络上建立了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教学内容,随时进行教与学的交流。《高级免疫学》的第二个阶段是PBL教学阶段。开学伊始由教学秘书在校园网上公布根据各章内容列出的一系列以探讨研究进展为主的讨论题目,每章一般5 6个,学生根据自己专业和兴趣进行选择,将研究生按专业分组,每组l~2人,根据所选讨论题自行查找阅读相关文献,撰写综述,并制作多媒体。学生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讲述所撰写的综述并答辩,最后由四位授课老师根据学生制作的多媒体、讲述的内容、答辩、以及所撰写综述的质量进行评判记分,由教学秘书统计平均分数,这个分数即计为学生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o%,另外4o%成绩即是理论考试成绩。

第二个学期的《实验免疫学》除开少量理论传授外,大部分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除开常规的免疫学实验,诸如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sorbentassay,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结合教研室的科研强项、利用科室所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还给研究生新增添了数个现代分子免疫学实验,如HLADNA分型技术、细胞凋亡分析等。教学过程的安排是在实验理论教学基础上,列出科研实验题目,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以获得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过程,最后经过教师的指导在实验室里实施实验。

二、新教学模式的收获

通过这次新教学模式的尝试,教师和学生的收获都很大,现总结如下:

1.新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新教学模式。例如大家体会到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的文献,但是在一堂PBL教学课上,在短短50分钟内阅读了相当于数十篇甚至数百篇科研论文。为了完成PBL教学,学生们运用文献检索和多媒体制作知识,从图书馆和网上收集相关资料,独立阅读文献,归纳、整理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通过上述过程,他们学会了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组织表达语言,怎样进行答辩,英语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学生们认为:对于一个初入学的研究生来讲,这种PBL教学形式好像一次小小的论文答辩,可以初步了解科研过程,发现目前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的训练让学生获益匪浅,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对于《实验免疫学》的教学改革学生反应也非常强烈,尤其是新添的几个现代免疫学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不分上课还是休息,都泡在实验室里,乐此不疲。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自己寻找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过程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认为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远大于常规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2.新模式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级免疫学教学中所选教材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周光炎主编的《免疫学原理》。每个教师根据自己所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给出5~6道讨论题目。例《细胞激活》一章所给出的讨论题目是:怎样理解信号转导的一般原理?怎样理解T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举例探讨核转录因子活化的研究策略及相关技术;简述超抗原研究进展;怎样探讨环胞霉素抑制T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等。PBL教学前,根据学生所撰写综述的题目,教师将相近的选题归为一个专题,每两个学时进行一个专题报告,这些专题包括:免疫应答原理研究进展;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抗体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肿瘤免疫研究进展以及其他相关研究进展等。在教学讨论会上,教师们发现学生给出的信息量非常大,涉及的范围很广,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是个挑战,对教师也是一个极大挑战。不进行广泛阅读和知识查新,不对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教师是不可能胜任教学任务的。这种教学尝试和改革,不仅扩充了教师的教学素材,扩大了教学视野,而且帮助教师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次改革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进一步加强了老师的责任心,加强了教师对教学法的进一步理解。

三、新模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1.新模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学改革的保障参加这次教学改革的教师由一名正教授和三名副教授组成,其中三人已获得博士学位,都在美国留学1 3年,都具有多年从教经验。这样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本次教改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2.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虽然教师根据教材的每章内容提出了一些讨论题目,但是学生们建议教师所列出的讨论题目应该更加贴近他们所从事的研究专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一些先期的调查工作,包括:了解学生所从事专业的研究方向、学生对多媒体制作方法的了解程度、学生对PBL教学过程的了解程度等,并做一些适当的讲解和说明;另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所给出的讨论题目外自己拟定题目,但所拟题目须与免疫学相关。

(2)PBL教学的安排是每组学生的报告时间限定在l0分钟,之后由旁听的学生提出问题,由报告的学生进行答辩,这期间教师只在一旁聆听和评判。很多学生就要求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报告、提问以及答辩质量作及时的点评,及时纠正报告中暴露出来的错误,并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提早阅读学生的综述和多媒体课件,查阅相关资料,以便作好相应准备。

(3)学生反映不熟悉免疫学相关网站,不容易查到相关文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列出免疫学常用网站以及免疫学相关期刊以便学生迅速获得相关文献。

四、小结

篇5

关键词 免疫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免疫学的发展,免疫学不仅涉及医学各个领域,且逐步与理、工、农等学科相互渗透,并已成为生物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但是免疫学的理论性很强,内容深奥抽象,免疫应答过程复杂,且知识点繁多,加上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和毅力不够,初次接触免疫学知识反映课程难度较大,甚至逐渐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更好的掌握免疫学内容,一直是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笔者结合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下方法:

1优化教学内容

免疫学作为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已涌现出了一些内容丰富、语言精炼的优秀教材。然而,目前大多数免疫学教材的编写模式都已基本趋于一致,适用于高职院校生物类专业的非医类免疫学教材不多。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的《免疫学》(非医类)作为本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和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免疫学理论教材。该教材涵盖了免疫学所涉及的免疫学基础、免疫学病理和免疫学应用的全部教学内容,语言简明扼要,论述深入浅出,更符合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严格细致的剖析,结合生物专业其他课程的特点后对授课内容进行优化。比如对于偏向于医学生的免疫学病理板块内容则适当简化,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后思考题并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考核。对于在生物专业其他可能涉及到的内容,如细胞凋亡与免疫则安排学生自学,该类知识点既要求学生有细胞生物学等生物学相关课程的扎实基础,同时还要对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过程有全局意识,对于初次接触免疫学的高职学生来说,单纯在课堂上讲授很难达到效果。而对于免疫学基础(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和免疫学应用(免疫学检测)等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尽可能的用简单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免疫系统的各个组分及特性,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2理论联系实际

免疫学是生物类的基础课程,其学习内容与人类健康和许多临床现象,在讲课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其注意力,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将理论的知识生动化。例如,学生对于不同血型和献血的基本原则都很熟悉,在讲到“同种异型抗原”这个概念时以ABO血型作为例子进行说明:虽然同为人类,不同血型的个体之间进行输血会出现溶血反应,这种溶血反应实际上是受血个体对供血者的红细胞的一N免疫反应,因为供血者红细胞表面所含的决定血型的蛋白与受血者的不同,为此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将外来的红细胞表面蛋白识别为”异己”即抗原。这里决定血型的红细胞表面蛋白在不同个体(人)之间不相同,而这些血型蛋白正是“同种异型抗原”的典型代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免疫学相关内容,同时还帮助他们理解常见临床现象的本质。类似的例子还有伤口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热痛?年老和年幼者为什么易患病?为什么兄弟姊妹间进行器官移植配型的成功率更高?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临床现象与免疫学知识点联系起来,从现象到本质,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巧用比喻联想

免疫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且概念抽象难懂,在进行免疫学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沉闷,且学生往往由于难以理解授课内容而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此时,在教学过程中以恰当而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专业术语和免疫现象,对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和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绪论讲解免疫的概念时,将抗原比喻为一个国家的敌对势力,那么看不见、摸不到的免疫系统比喻为国家机器,学生则能很好理解免疫应答就类似于革命战争,而生物学效应就是战争结局。这样的比喻不仅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了现代免疫学中的免疫概念,增强了绪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且对学生理解后期的免疫器官和免疫分子也有帮助作用。学生在后期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中也可以触类旁通,例如在讲授多种免疫分子的时候,学生提出分泌型抗体就像是士兵(免疫细胞)掷出的手榴弹,而一些膜表面分子就类似于免疫细胞手上的各种武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类似的比喻还有很多,例如将MHC分子拟人化,NHC-II类分子的两条肽链就类似于人的两条腿,站在细胞膜上(泥潭)上比较稳固,但MHC-I类分子只有一条腿(肽链),为了站的更稳,MHC-I类分子则需要找一个帮手即%[2微球蛋白的帮助;将五种免疫球蛋白比喻为五兄弟;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想象成2个人在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等等。通过类似的直观比喻,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免疫学作为生物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教师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目的,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动物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及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近几十年来发展迅猛,生物技术及新的实验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更是促进了免疫学基本理论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免疫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被认为与免疫有关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免疫学的学习和研究也日益受到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视。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生命科学重要基础课之一的动物医学类免疫学,具有内容丰富、抽象复杂,涉及面广,发展迅速的特点。本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免疫学知识以适应将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宗旨,笔者在动物医学类免疫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多种教学方法统合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知识,并学以致用。

一、精心设计、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动物医学类免疫学系统性比较强,各个知识点比较抽象、深奥、难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困难。因此,要求教师在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相对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将各个章节的内容进行重组串联。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中心,免疫学知识点多,且学科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医学免疫学领域带了日新月异的变革,造成了现有的教科书很难跟得上其发展。以免疫学为例,免疫应答及其分子机理始终是免疫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近30年来对先天性免疫细胞和T、B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抗原加工和递呈、免疫识别、免疫细胞活化以及信号转导进行了深入研究,迄今已发现和命名的淋巴细胞CD抗原分子超过了200余种,对其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与作用机制正在深入研究。我们采取多媒体手段,将最新的研究内容和更新的科研创新点加入课堂讲述中,进一步丰富了课堂内容,保证免疫学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时俱进。

二、紧跟学科前沿,开拓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及时准确地向学生讲述、传递动物医学类免疫学的新理论和新发现,保持免疫学教材的与时俱进,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学的知识点多,且发展迅速,教材的更新远落后于学科的发展,因此针对免疫学的重要章节,我们采取对最近几年发表的高水平SCI期刊文章进行归纳总结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最新的研究进展,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纵向深入的理解掌握。如讲述天然免疫系统时,介绍近年来重要的热点领域———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介绍今年来新发现的其他类的一些同样发挥重要作用的模式识别受体,包括识别胞内细菌等感染的NLR和细胞内的病毒RNA识别受体RIG-1和MDA5,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不同的天然免疫受体之间存在着交叉或者互补的信号转导通路。如讲述T细胞和细胞因子时,介绍最近发现的一类不同于Th1、Th2和调节性T细胞的CD4+T细胞亚群。向学生传授了这一类T细胞亚群的发现,完善了T细胞分化的途径,丰富了以往的Th1、Th2、Th3、Treg的T细胞亚群的种类,增进了学生对T淋巴细胞以及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进一步了解。及时跟踪免疫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免疫学课程的兴趣。

三、强化动物医学类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注重实践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免疫学实验课所有的课前准备工作往往由学院的教辅人员提前做好预实验,同时协助准备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试剂和实验材料。在实验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上交实验报告。学生缺乏对整个实验流程的了解也就造成了主观上的被动,造成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免疫学实验过程中,我们采取让学生加入实验的试剂配置和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符合实验室安全的前提下,免疫学实验室还鼓励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实验进展,进行探索性实验设计,部分同学在探索性实验的前期研究结果基础上,获得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这些措施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设计能力,获得了一定的科研训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科研深造。

四、增强与其他专业课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已学的其他专业课程和免疫学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做到融会贯通。以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为例,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和新型药物的发展,一些以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经被消灭或者发病率大大降低;与此同时,新的病原微生物如非典型性肺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和H7N9禽流感等不断出现,很多公共卫生事件都与免疫学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根据变化调整、更新授课内容,及时将新颖性和实效性的最新研究内容放入课程中,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严重,本教研室针对疫情的发展,从免疫学的角度进行专题讲述,从流感病毒的历史、流行现状、临床症状和预防原则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向学生传递了流感病毒是可防、可控和可治的,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产生恐慌心理。

五、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考试是为了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融会贯通,评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教学水平和了解教学情况的重要途径。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探索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考核的改革与免疫学的知识、平日的课程考核、期末考试和实验技能的考核结合起来,考核形式上采取笔试、开卷、闭卷、课堂提问和实验操作技能等多样的考核方式。开卷考试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客观的体现了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发挥。课堂提问问题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能够做到提前预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验操作技能的方式督促了学生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语

通过对动物医学类免疫学教材的及时更新,免疫学实验课教学的改进,免疫学与其他专业课间的联系的加强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吸收免疫学的知识,更全面地紧跟学科前沿,开拓了学生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与最新的免疫学信息和知识的接轨。改革动物医学类免疫学教学,使之适应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性教学,使之适应现代化畜牧养殖业的需求,对提高高等农林院校的免疫学教学质量,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雪涛.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1):10-23.

[2]栾希英,杨玉涛,张晓姝,等.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1(1):110-112.

[3]苗英慧,郭艳丽.如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高教高职研究,2011(27):204.

[4]袁桂峰.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5):404-406.

篇7

[关键词]思政;药学;免疫学;教学

1科学故事增加趣味性,培养爱国和敬业精神

科学故事增加了免疫学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爱国和敬业精神。比如在介绍疫苗的时候,可以讲述我国古代医生种痘预防天花,由此开创人类天花预防之先河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介绍巨噬细胞的时候,讲述一位差点自杀的现代免疫细胞学开拓者梅契尼科夫在科研道路上如何越挫越勇,最后发现巨噬细胞的故事,一起学习科学家兢兢业业、至死方休的攻坚精神,让学生了解每一项科学发现,每一次技术进步,都闪耀着敬业精神的光辉,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敬业精神。今后要兢兢业业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和技能,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承担起社会责任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介绍抗体形成机制的时候,讲述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杰尼提出的抗体形成“天然”选择学说开创免疫学新纪元的故事,告诉学生什么叫“浪子回头金不换”。讲述科学故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听完这些励志故事以后,由于在情感和心理上已经接受了这些有故事背景的学习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便有些知识很难理解,也能化困难为动力,教学效果自然会提升,同时爱国和敬业精神等人文素养也得到了培养。

2新药促发学习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在讲解免疫学预防和治疗的时候,通过介绍不断涌现的免疫新药物,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知识的匮乏,同时让学生知道,作为未来的药学服务者,只有准确、及时地获取药物相互作用、并发症、特殊人群用药等各方面药学信息,才能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以此促发学习动力,提升教学效果,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辩证法促进知识理解,培养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简单来讲就是要看清事物的两面性。免疫有“两面性”,对机体既有“有利”的一面,可以防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消除损伤或衰老细胞,消除突变细胞,又有“不利”的一面,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超敏反应的发生,即免疫是一把“双刃剑”。而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的功能同样涉及了“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在讲解上述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入辩证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免疫中的“自我”和“非我”是相对的概念,也体现了辩证法。对于眼晶状体球蛋白、等自身抗原,虽然是自身成分,但是由于某些屏障的阻隔,从未和自身免疫细胞见过面,当某一天有幸和自身免疫细胞相遇的时候,然而不幸便在此时发生了,免疫细胞会把眼晶状体球蛋白、等自身抗原当作“非我”的成分,即外来物质而进行攻击。通过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意识到,凡事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凡事都是相对而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当成长过程中遇到不利因素,应敢于向命运挑战,敢于向不利因素挑战,变不利为有利。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方面的“思政”元素,学生从辩证法的“两面性”过渡到免疫学的“两面性”,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融通,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反过来,对免疫学“两面性”的学习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辩证法“两面性”的理解。如果药学服务人员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辩证思维进行推理判断,不仅可以增强工作能力,还可以避免药患纠纷的发生。

4新闻报道鲜活免疫学知识,培养爱心和奉献精神

在讲授免疫细胞的发源地“骨髓”和集落刺激因子时,导入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共同关注的栏目报道“任爽身患绝症,千里寻亲”的故事[4],湖北女大学生路敏给她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过程中,就用到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学生就能很快理解骨髓和该细胞因子的作用,使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而且在教书的同时也达到育人的目的,培养爱心和奉献精神,为提供优质药学服务提供了支持,因为药学服务不仅要有全心全意为顾客排忧解难的奉献精神,还要有爱心,能够理解和包容顾客的误解。

5日常行为切入免疫学教学,培养健康理念

学生日常行为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日常不良习惯切入免疫学教学,更接地气,还可以培养健康理念。在介绍“免疫系统”的时候,以学生带着早餐进教室、睡眠不足、缺少运动等为例,讲述早餐、睡眠、运动对免疫系统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的重要性[5],让学生意识到,要让免疫系统正常工作,就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介绍“免疫系统”过程中神经内分泌网络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时,给学生讲讲为什么不良情绪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生病,如此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免疫系统及其调节方式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好心情,才能有好身体,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6艾滋病激发求知欲,培养道德观和人文关怀精神

艾滋病是大家熟悉的疾病,以熟悉的疾病导入免疫学教学,讲授免疫学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比如,在介绍抗原决定簇之前先给学生讲艾滋病防治现状,因为艾滋病病毒变异极其迅速,所以难以研制特异性疫苗,至今无有效预防方法,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然后提出问题“变异发生在何处?”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随后引入抗原决定簇教学内容,这种启发式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习效率。讲艾滋病可以培养人文关怀精神。艾滋病已经和“道德败坏、伤风败俗”等同起来,人们像躲瘟疫一样躲避艾滋病人,然而许多艾滋病人和感染者其实是无辜的,是受害者。作为未来的药学服务人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宽容待人,减少歧视,尊重患者的隐私,慎言守密,有仁爱之心。讲艾滋病还可以培养道德观。艾滋病的传播不可避免地涉及道德问题,在仍未取得治愈艾滋病有效方法的当下,道德力量在艾滋病防治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倡导忠诚、责任、亲情等理念,牢筑艾滋病防治的首道防线。

篇8

[关键词] 基础免疫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87-02

免疫学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的三大前沿学科之一,伴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进步而获得了迅猛发展。现代免疫学技术更是广泛渗透到生命科学研究的每一个研究领域,不论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研究,都离不开免疫学。目前,医学免疫学已成为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但是,免疫学在内容上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对于初次接触的大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对于该学科的教学工作来说,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以培养临床医生为主的基础医学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既介绍现代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又能适应医学本科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在授课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更有效地协调“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提高免疫学理论教学水平和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免疫学理论的教学方法谈一些体会。

1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教学领域。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生动、直观的画面、语言、文字,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扩大了知识面,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书本知识由一个个僵硬的条条框框,变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个体,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解决了课堂时间有限而相关知识量大的矛盾。因此,优秀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不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展示个性化的教学思想,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1]。例如,在讲授免疫应答一章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具体性的特点,将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和双信号活化的机制通过生动的动画形式展现给大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通过一张张挂图或单纯的讲解来授课,一方面学生感到不容易理解,很困惑;另一方面教师也感到讲起来实在不易,很是头疼。双方对此都会产生畏惧心理,教学效果很难尽如人意。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虽然在诸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仍不可避免地有其薄弱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切合实际,才能充分发挥其效果。

首先,在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教师应该保持下来。一个成功的教师应以其为人师表的人格和诙谐风趣的讲解来打动、感染、吸引学生,通过师生间的情绪互动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切不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像一个电影放映员一样,站在电脑旁,机械地操纵机器,毫无生气,使整个课堂了无趣味,而是应该站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交流教学信息,引导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的思路一步步走向内容的纵深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教学内容的轨道,提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其次,多媒体教学课件必须以完整的理论讲稿为基础,应使授课内容精炼,文字简洁明了,千万不能不加选择地什么都放,让学生抓不住主次,把握不清重点,影响教学效果。

最后,多媒体教学课件一定要力求简洁,一切图片、动画、音乐、视频效果及各种链接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任何手段的应用都要以教学内容的需要与否为依据,决不能只图好看,把大量的图片不分主次地乱放一气,单纯追求视觉效果,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分散学生注意力。

2 运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它有助于揭示事物间的相同、相反、相异等特征,加深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比较法还可以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寓学习于娱乐中,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可以将超敏反应和免疫耐受放在一起讲,前者是免疫应答过强;而后者是对抗原刺激表现为“不应答”,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效应,通过对两者异同点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运用病例分析法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与临床有密切联系的学科,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基础免疫学理论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其知识环环相扣、难以理解,运用病例分析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病例本身又是对教材的说明和补充,病例具有鲜活的真实性,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病例分析,会对学生产生强化和巩固基本知识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病例的选择首先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描述客观准确,结构严谨,文字简练,语句通顺。同时注意病例的真实性。其次,注意病例的难易程度,在开始阶段可选择一些简单病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对病例的兴趣。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可选择一些有难度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习。

4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简称PBL教学法,产生于60年代中期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后来此教学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推广应用,是当今医学教育改革中具有广泛影响的教学法之一[2]。上世纪80年代,PBL教学法引入我国医学院校。免疫学是医学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又是后续课程如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等的相关理论基础,且与临床联系密切,在免疫学的部分章节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医学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片面强调知识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法强调教师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3]。教师并不是将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适时适当地提出质疑并讲解,使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在教学“肿瘤免疫”一节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肿瘤患者体内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围绕该问题可以引出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同时回顾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学习过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基础免疫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临床学习和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围绕免疫学抽象性、系统性和临床应用性的知识体系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搞好基础免疫学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南克勉,吕少文.多媒体技术在医学CAI课件中应用特性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学技术,2002,16(4):226-228.

[2]Chris S.Problem-based learning[J].Bioch Edu,2000,28(3):143.

篇9

1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为适应新的形势,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开展双语教学,使用先进教材和多媒体授课。在此形势下,如何利用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结合双语教学方式必然成了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相对于其它临床医学专业而言,由于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涉及范围广泛,如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工程、基因工程疫苗以及多种免疫分子及其受体信号的发现,为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增加了新的内涵,必将有助于了解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手段[2]。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仪器新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现今的大多数现代化临床免疫仪器依赖于进口,其仪器操作、维修、保养等说明书均是外文,对检验医学专业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另外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医学期刊、杂志和书籍均采用英文出版,国际会议也大都使用英语交流。这就要求医学检验学生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的同时,有必要熟练掌握医学专业英语,这样才能具有获取更多医学信息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可以顺应时代的需要,具有通过提高学生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及跟踪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才能为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医学检验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采用网络双语教学是培养符合当今学科要求的高素质临床免疫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优势

2.1  提供丰富的教与学的资源

 

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大量关于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研究的英文原版资料,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搜索英文网络迅速地得到相关的信息,这对目前资源严重匮乏的双语教学来讲无疑是雪中送炭。另外,网络可以通过创设各种虚拟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英语应用空间,让学习者了解到原汁原味的英美国家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理论,力图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推动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3]。这对师生双方都是非常必要的。

2.2  保证高效率的交流与反馈

 

双语教学特别强调交流,面对面交流和通过网络交流是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所特有的两种交互方式。在面对面交流中,师生双方可以充分地运用非语言行为进行强调、补充和辅助语言交流。网络交流的优势在于为师生、学生之间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空间,例如,bbs、聊天室、e-mail等,并且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或语音、视频等多种交流形式来提高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2.3  提供个别化学习空间

双语教学的对象有着不同的英语学习水平、学习背景和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如果按照平均水平确定教学方案,这对学习水平高或低的学习者来讲并不是最有效的做法。网络资源提供了理想的个别化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掌握程度等选择有差别的学习内容。这对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扩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非常有效的。

2.4  营造宽松的学习心理氛围

网络可以营造平和的学习氛围,减轻师生英语交流的压力。在网络交流中师生可以暂时抛弃自己真实的身份,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尤其是水平较低的学生,他们可以不必顾虑语法或词句的错误,教师可以放下自己的“威严”,随时以“平民”身份介入讨论和交流过程,不必为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这对激发师生双方学习本学科的激情是非常有益的。

3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

3.1  网络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

网络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学术能力、知识视野、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等[4]。双语教学的任务如果仅仅是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关,双语教师的选择标准就应该是其外语水平,相应地,专业水平的要求可以放宽。但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接触到该学科的最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对专业发展有很好的把握,对专业发展前沿有很深的了解。

3.2  网络双语教学资源的开发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目前面临的一个困难在于缺乏我们自己的教学资源。以教材为例,几乎没有外文编写的教材,现阶段通行的做法是直接购买国外原版教材,教材昂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易克服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开展。可否通过图书馆购买教材,然后采取租赁的方法,既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又顺利地推进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再如,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由于学科的特点,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各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检验技术的理解。比较国内外多媒体课件, 可以看出我们在这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有必要组织强有力的队伍, 加强网络双语教学资源的建设[5]。

3.3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学生的外语基础直接影响网络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尽管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学了近十年的外语,掌握了相当量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也系统地学习了语法知识,但仍存在听不懂,看得慢的现象,尤其在口语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了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网络双语教学无法深入下去的症结,这也充分地反映出我国在英语教学体制上存在的不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弊端。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网络双语教学很容易变成英语训练的场所,完全违背了双语教学的本意。因此,高校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总之,网络双语教学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方式,需要广大高校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大家的合作与交流,我国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网络双语教学将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鲍作臣.地方医学院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1):9-10.

[2]赵毅,王燕.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75-76.

[3]胡咏武.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2):9-11.

篇10

医学免疫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逻辑性强、枯燥难懂,使初学者普遍感到难以接受。特别对于专科生而言,他们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自觉能力差,普遍反应免疫学课程枯燥无味致使其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学习本门课程。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成为广大师生共同的目标。对于教师来说,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相关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现谈谈课堂上如何讲授好免疫学理论课的一些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联系医学免疫学发展简史

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相对不高,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高中学习文科的学生,因此在初学免疫时就有畏难情绪。如何让学生克服这种想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非常重要。免疫学第一堂课部分内容要讲到免疫学的发展史,可以重点讲解免疫学发展历程上一些典型、有趣的例子,例如天花病毒的消灭过程,牛痘种植的渊源,如此便可减少免疫学的陌生感。然后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列举一些生活的实例来介绍免疫现象,把机体的免疫系统比喻成一个军队,正是这个军队来保护我们机体不受外敌即细菌、病毒等来犯。

二、系统教学法

系统教学法主要是让知识连贯,把知识点进行归纳。免疫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如果不系统归纳,忽略相互间的联系,泛泛来讲,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会使知识显得单调、不成系统、支离破碎,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在进行系统讲解的同时为提高教学效果,还应充分利用多种直观式教学方法,例如运用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挂图式直观教学是采用实物为教具,真实、客观,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CAI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图文声茂,把知识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这些都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三、列表比较法

免疫学内容知识点零散而多,很多内容之间可以对比学习,对于十分重要的内容仍然需要记忆。这时可以采取一定列表比对方法帮助掌握内容并加强记忆。如,机体的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这两种免疫应答方式首先学生应掌握它们的免疫组分,涉及到不同的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这时就可以采取列表的方法,对不同参与细胞、参与分子、作用时相、识别受体、识别特点、作用特点以及维持时间等七个方面进行展示。学生看了一目了然,对机体免疫应答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对其科研思维的形成与创造性也有很大的益处。

四、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被认为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课程设计首先围绕一个临床问题展开,然后以小组研究讨论会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目前,鉴于实际条件的不同,PBL发展出很多模式,如MPBL教学方法,CBL教学方法等。PBL可以跟传统教学法、CBL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效果甚好。如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对一些疾病缺少形象的概念,采用PBL和CBL教学法有机结合,可以克服学生进入临床后对疾病的发展变化手足无措,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多种记忆方法的应用

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记忆,但这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虽然在免疫学学习中有一些需要强记的内容,但大部分内容,尤其是前后联系的内容需要更多的是思考。像CD4+和CD8+细胞与MHCII和MHCI的结合,为避免学生混淆记错,可以采用CD4+×MHCII=8=CD8+×MHCI这种便捷记忆法。

六、比喻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