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免疫治疗范文

时间:2023-04-05 21:3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细胞免疫治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细胞免疫治疗

篇1

【关键词】 自然流产;死胎;封闭抗体;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自然流产的发生与母体缺乏封闭抗体有关,流产次数越多的患者,其体内封闭抗体缺乏的可能性越大,80%~90%封闭抗体阴性,封闭抗体的产生不足,母体对胎儿产生强烈的排斥现象,发生于孕早期可出现反复自然流产,孕晚期则可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甚至出现胎死宫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亦称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是从丈夫或无血缘关系的健康第三者血液中提取少量淋巴细胞,注射给妻子,这种异体血液制品可刺激妻子体内产生一种保护性抗体,保护胎儿免受母体的免疫攻击。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封闭抗体阴性,曾有自然流产史或死胎史患者49例,其中19例已妊娠,均给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本院就诊,月经规则,夫妻双方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夫妻身体健康,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肝功能正常,没有血液传染性疾病,妻子内分泌检查正常,无生殖器畸形,没有妇科合并症,无感染,妻子封闭抗体阴性,血液IgG抗体正常,封闭抗体检测阴性有自然流产或死胎,未怀孕30例,早孕19例;年龄20~41岁,平均28.1岁。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了解 详细询问患者过去史,现病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及配偶的一般情况。

1.2.2 常规检查 行夫妻双方染色体妇科,妻子盆腔B型超声,宫腔镜检查,丈夫检查未见异常。RT、BC,细菌培养+药敏,支原体培养+药敏,衣原体检查,淋病奈瑟氏菌PCR,性激素六项及甲状腺功能测定等,排除原因明确流产或死胎。

1.2.3 49例患者均在实施免疫治疗前及27例未妊娠患者治疗后1疗程或2疗程后2周,各行1次封闭抗体检测,观察并记录妊娠情况,新生儿出生时情况,(如孕周,体质量,有无畸形等)

1.2.4 免疫治疗 采用无菌法,取丈夫或(若丈夫血液不适宜,无血源关系,无血液性传染病的健康第三者)静脉血20 ml加入肝素钠抗凝,按1:1取淋巴分离液20 ml,将分离液放于试管下,将血液置于淋巴分离液上方,第一次离心,2000 r/min,离心30 min,离心后离心管由上至下细胞分四层: 一层:血浆或浆液层;二层为环状棉絮样乳白色细胞层;三层为透明分离液层;四层为红细胞层。用无菌吸管吸出第二层细胞,置入另一管,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至12 ml,用无菌吸管混匀,第二次离心,1800 r/min,离心20 min,离心后倒掉上清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2 ml用无菌吸管混匀,第三次离心,18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倒掉上清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2 ml用无菌吸管混匀,第四次离心,18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倒掉上清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洗涤,分别注入1 ml注射器2个,于妻子两侧上臂皮下注射,每侧注射三个点,每4周1次,连续3次,2周后复查封闭抗体,若封闭抗体仍阴性,再重复1个疗程(为每4周1次,共3次),阳性后怀孕,妊娠后再同法免疫治疗3次。

1.3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情况 30例未怀孕者,26例阳性,3例无复查;19例妊娠者无复查,阳性率80%。

2.2 30例未妊娠患者免疫治疗后, 8例再次妊娠,现无流产征象,继续免疫治疗。

2.3 19例妊娠者,免疫治疗后,16例妊娠成功,3例自然流产,3例已孕足月顺产,新生儿体质量正常,无畸形,13例继续妊娠,定期产检,无早产征象,B超监测胎儿无异常,妊娠成功率84.2%,无妊娠并发症。

2.4 免疫治疗后49例均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未行免疫治疗前,患者由于封闭抗体阴性,使胎儿易受母体细胞免疫应答,发生母体免疫系统排斥胎儿的反应,导致流产,用丈夫或健康第三者的淋巴细胞抗原,对妻子进行主动免疫治疗3个月后,患者封闭抗体阳性率明显提高,使胎儿不易受母体免疫系统排斥,胎儿形成耐受,因而可在母体环境中存活下来,使妊娠成功率提高,主动免疫治疗后无FGR,无低出生体质量儿及畸形儿,母亲亦无因治疗后发生一些新的免疫系统方面及传染病方面的疾病,副反应小。已有大量临床资料证实,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可减少流产率及免疫排斥反应,提高妊娠成功率,此法安全可行。免疫治疗技术安全、痛苦小、疗效确切,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淋巴免疫治疗母亲对输入的红细胞或血小板抗原致敏感的危险,减少了并发症。成功受孕率可以达95%以上。自1981年Taytor和Beer等创立了自然流产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经过20余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治疗确能有效阻止封闭抗体缺乏性自然流产。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妊娠成功率达72.73%~86.2%,且未发现对母、儿的副反应,封闭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封闭抗体阳性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大量研究证实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自然流产有效安全,并且封闭抗体对再次妊娠结局有良好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自然流产,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

[2] 廖丹,李凤英,谭秋慧.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早期自然流产53例.临床医学院,2009,29(1):75-76.

[3] 孟庆勇,林萍,王鸣,等.配偶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自然流产91例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2).

[4] 徐岚,张新能,张永凤,郑燕銮 .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5).

篇2

目前,肿瘤生物治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手段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模式。传统治疗手段侧重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如采用手术、放疗局部控制肿瘤,通过化疗控制复发和远处转移,但手术不能解决肿瘤细胞扩散、转移问题,而放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对正常细胞特别是对机体的免疫、造血功能有严重损害。近年来,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复发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重视。国际最新研制的自体高效CIK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主要是在体外活化和扩增患者或供者免疫细胞回输机体后,以期达到利于杀灭肿瘤的免疫平衡状态,通过与手术、放化疗结合应用,具有清除残留病灶、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以及增加放化疗的耐受性、敏感性和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1 自体高效CIK杀伤肿瘤的机理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即Cytokine induced kiiller,CIK)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无菌环境下,经过IFN-y,CD3mAb、IL-2等多种细胞因子刺激诱导下,经过2周左右的培养扩增,细胞数量可扩增上千倍,扩增的细胞中CD3+CD8+T细胞平均占30%以上,是CIK细胞中抗肿瘤活性最强的细胞群,CD3+CD8+T细胞平均占70%以上,它们也是抗肿瘤作用的主要细胞亚群。

2 自体高效CIK细胞治疗的特点

CIK细胞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CIK细胞抗瘤谱广,对恶性肿瘤细胞杀伤效率高,对化疗耐药肿瘤同样敏感;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强,对肿瘤杀伤活性强而持久,还能使机体免疫能力提高,从而对肿瘤治疗施以双重作用;CIK细胞回输后在体内可产生大量内源性细胞因子,可减少外源性细胞因子的输入而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副作用;CIK细胞对控制恶性胸水、腹水,杀伤胸腹水中的癌细胞有良好的效果;CIK细胞应用非常安全,不良反应少,一般只限于低热(约37.5℃);CIK细胞不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但能通过识别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将其信号呈递给具杀伤效应的T细胞来达到监测、杀灭肿瘤的功能。诱导产生大量效应T细胞,启动效应T细胞迁移至肿瘤部位,保持效应T细胞在肿瘤部位的长期存在,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并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由于该细胞同时表达 CD3 和 CD56 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称为NK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样 T 淋巴细胞,兼具有 T 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 NK 细胞的非 MHC 限制性杀瘤优点。该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很强,如同“细胞导弹”,能精确“点射”肿瘤细胞,但不会伤及“ 无辜”的正常细胞,尤其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效果显著,能消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机体免疫力。

3 自体高效CIK细胞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1适应症:适用于多种实体肿瘤,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卵巢肿瘤、结肠肿瘤、直肠肿瘤、乳腺肿瘤、宫颈肿瘤、肺肿瘤、喉肿瘤、鼻咽肿瘤、胰腺肿瘤、肝肿瘤、胃肿瘤等实体瘤手术后防止复发,也可以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和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复发,还可以用于上述肿瘤的进一步巩固治疗。

3.2禁忌症:患T细胞淋巴瘤的病人,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病人,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自身免疫病病人;器官功能衰竭者;脏器移植者;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不可控制的糖尿病患病人;有败血症或其他难以控制感染的病人;对IL-2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HIV感染者。

4 自体高效CIK细胞制备的基本流程

外周血采集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扩增检测评估预约回输。

通过采取少量患者或其直系家属的外周血50-100ml,分离单个核细胞或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约1×10的8次方个淋巴细胞,在体外经过特殊细胞因子及抗体刺激活化后,大量扩增杀伤性淋巴细胞,经过约2周左右的扩增后,CIK细胞一般可达到1.5×10的10次方以上,然后经过微生物检测和活化程度评估后,分10次回输。

5 自体高效CIK使用说明

5.1 培养后的CIK细胞约在1.5×10的10次方左右开始回输,培养结束后,用含有人血白蛋白的生理盐水洗涤并悬浮淋巴细胞,最后约100ml体积,置于输血袋中回输。

5.2 CIK细胞回输方法:先用0.9%氯化钠连接输血器建立静脉通路,输入氯化钠3-5分钟,无异常后开始回输CIK细胞悬液。回输时间取决于回输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一般为0.5-1小时。有恶性胸、腹水的患者也可以进行胸腔、腹腔注射,或肿瘤局部注射。

6 自体高效CIK细胞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预防

体高效CIK细胞是在体外诱导、活化的自身免疫细胞,这种治疗很安全,极少数患者在细胞回输过程中或回输后2-10小时内出现寒战、发热、乏力、头痛、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持续时间2-6小时,可自行缓解。也可由医生按照用药指征和终止条件积极对症处理。高热患者一般使用解热药就可完全缓解。目前尚未见有报道由于进行CIK治疗导致严重副作用的病例。

篇3

通讯作者:陈素平

【摘要】 目的 诱导母体以胚胎抗原或相关同种异体抗原母体产生免疫反应性,即通过封闭抗体产生,阻止胚胎遭受母体免疫攻击而流产,并随访妊娠结局。方法 从配偶静脉血提取淋巴细胞在患者前臂进行多处皮内注射。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80%以上的患者封闭抗体都会从阴性转为阳性,此时再受孕可大大减少流产的机会。结论 从孕前至怀孕4个月期间,要定期进行淋巴细胞皮内注射,注射方法和部位都要求很严格,有效的心理护理及科学的生活方式在预防流产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封闭抗体; 皮内注射;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38

世界卫生组织将不孕症定义为有正常性生活的夫妇,未经避孕在1年以上未怀孕者。据权威机构统计,免疫性因素在不孕症的发生因素中占10%以上。免疫因素中女性患者血中和宫颈中的抗抗体、抗透明带抗体阳性,封闭抗体阴性等,都能使患者受孕困难。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以上者称为复发性流产,是妇科常见病。近代生殖免疫学研究表明,复发性流产除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生殖道畸形、内分泌异常、感染因素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与免疫因素有关。正常成功妊娠对胎儿抗原反应起免疫保护、营养的作用,孕妇对胎儿抗原呈免疫耐受。当胎儿母亲免疫系统平衡被打破,可引起免疫排斥,继而引起流产。封闭抗体能刺激母体免疫抗原产生IgG,是特异性抗体,起封闭效应。其作用机理为封闭抗体与母体的淋巴毒性细胞结合,封闭其细胞作用,保护胎儿免受伤害。其次,封闭抗体与胚胎上的抗原结合,切断母体淋巴细胞流向胚胎,从而免疫保护胎儿。原因除一部分与自身抗体有关外,另一部分被认为是母婴双方免疫不适应,其中封闭抗体缺乏是主要原因。采用淋巴细胞进行免疫治疗的目的是诱导母体以胚胎抗原或相关同种异体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即通过封闭抗体产生,阻止胚胎遭受母体免疫攻击,而避免流产[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9月~2011年11月在本院生殖中心发生连续2次以上复发性流产的34例患者,经检查均为体内缺乏封闭抗体,在配偶检查排除有传染病后运用配偶淋巴细胞进行治疗。34例患者年龄23~43岁,平均31岁。流产次数:2次流产15例、3次流产8例、4次流产7例、5次以上流产4例。孕3个月自然流产28例,孕3个月以上流产6例。经筛查排除遗传性疾病、生殖器官异常、严重内分泌异常和感染性疾病。所有病例既往曾有黄体酮、HCG治疗保胎无效。

1.2 方法 抽取配偶空腹外周抗凝全血30 ml,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淋巴细胞,调整细胞数为(2~2.5)×107/ml,每隔3周在患者前臂皮内多点进行注射,5次为一疗程。进行1个疗程后复查封闭抗体是否转阳性,如阳性后可指导怀孕,怀孕后治疗间隔时间由3周改为2周,并持续治疗到怀孕4个月。

1.3 封闭抗体检测方法 清晨取患者静脉血3 ml统一送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不孕夫妇由于多年不孕,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怀疑心理,还有些会出现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思想。另外,不孕症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患者对这项技术缺乏了解,担心该项技术会对胎儿的发育有影响、容易引起流产、胎儿出生后会有什么后遗症等等,这些都容易引起患者身体内分泌的改变,影响胎儿的发育。因此,护理人员对就诊的患者应热情接待,真诚地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解除思想包袱,尽量减轻患者的担忧及焦虑情绪。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使她们有安全感。护理人员应以真诚的态度主动和患者沟通,向其介绍治疗的目的、效果及治疗的过程,使患者对此项治疗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使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2 皮肤护理 第一次进行皮内注射时,绝大多数患者局部皮肤会出现红润硬结,直径一般小于2 cm,个别反应大者会出现硬结直径大于2 cm,并伴随红肿及瘙痒,嘱患者勿用手抓挠,防止皮肤被抓破。注射时严格行无菌操作,防止皮肤感染。嘱患者2 h内暂不清洗注射部位,并告知其硬结会在几天后逐渐消退,以后再进行注射时反应也会逐渐减轻。

2.3 生活护理 嘱患者怀孕后宜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不宜穿高跟鞋,避免着凉,防感冒。饮食清淡、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保持个人清洁卫生,不盆浴。怀孕头3个月内不能同房,以免引起流产。

2.4 疗效观察与随访记录 将进行免疫治疗的患者用专用记录本登记,详细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妊娠史、流产史、通讯方式等,每次做完免疫治疗后需观察半小时,无不适方可让患者离院,并交待下次治疗时间。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腹痛、腰痛、阴道流血情况,整个孕期定期检查,不适随诊。

2.5 评定标准 将妊娠超过7个月、B超检查未见异常或分娩活婴视为妊娠成功。

3 结果

34例患者中1例已分娩,15例在孕14~28周,8例在9~12周流产,5例在12~14周流产,5例生化妊娠。

4 讨论

利用丈夫血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法治疗母体封闭抗体缺乏所致的复发性流产,首先,其免疫反应强,持续时间短,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简单可行、经济的方法,患者乐于接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及较好的发展前景[2]。其次,进行皮内注射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第一次做免疫治疗反应强烈,以后反应逐渐减轻的患者妊娠效果优于其他患者。随访工作做得好能密切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遵从医嘱性强,极大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 李尚为,黄仲英.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结局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2):105.

篇4

关键词: CIK细胞 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

继手术、放化疗之后,细胞免疫治疗肿瘤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输注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关键[1],因此,如何在体外培养出高增殖高活性的抗肿瘤效应细胞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2]。CIK细胞是一种免疫杀伤细胞,具有高增殖和高细胞毒性,能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现将本院应用CIK细胞治疗85例肿瘤患者的近期疗效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2年到2013年,对85例恶性肿瘤病人行CIK细胞回输,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26岁到75岁,其中肝癌10例,胃癌19例,乳腺癌18例,肺癌31例,食道癌7例。

1.2试剂与仪器

淋巴细胞分离液:中国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RPMI1640培养基:美国wigma公司;IL-2:英国pepro tech公司;IFN-γ:英国pepro tech公司;CD3:美国 Ancell Corporation公司。低温高速离心机:英国Beck man公司;HF212 UV CO2恒温培养箱:上海力申科技有限公司;倒置相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1.3实验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浮于1640培养基培养,第一天加入IFN-γ(1000U/ml)20μl,置37℃,5%CO2培养箱中;24 小时后,加CD3 单抗( 100mg/mL)100μl,IL-2(500μ/mL)40μl;72 小时后,补加培养液和IL-2。培养第3天时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阴性后,洗涤注入100mL生理盐水回输给患者。

2、结果

患者接受CIK细胞免疫过继治疗后,T细胞亚群百分数和绝对值均明显提高,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8、CD56与输注前对比,70%患者有所提高,20%患者无改变,10%患者降低。绝大部分患者食欲得到改善,睡眠障碍减轻,疼痛得到缓解。

3、讨论

我院自体CIK细胞回输治疗85例恶性肿瘤患者,绝大部分患者治疗有效,患者回输CIK细胞后感觉明显好转。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患者体内T细胞亚群百分数和绝对值提高者达70%,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CIK细胞在医学上被称为肿瘤的细胞导弹,它识别肿瘤的能力强,且不会杀伤人体的正常免疫细胞[3]。CIK细胞作为目前生物治疗的新手段,其杀瘤活性强,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给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福音[4]。

参考文献:

[1]李敏, 邓海峰, 陆明洋, 等. CIK治疗前后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研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6(15):1051-1053.

[2]田静, 卢红, 宿向东, 等. CIK细胞治疗放化疗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09,3(23):269-271.

篇5

【关键词】树突细胞 恶性神经胶质瘤 免疫疗法 DC疫苗

中图分类号:R73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407-02

恶性神经胶质瘤定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这一特殊的解剖学位置导致人体自身对于肿瘤的抗击能力极低。这也是导致其预后差的主要原因。由于其高死亡率,恶性神经胶质瘤曾一度被人们称为绝症。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也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免疫疗法逐渐被发现,并在不断壮大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学的技术支持下得以快速成长。在多种免疫治疗方案中树突细胞肿瘤疫苗激发患者产生主动免疫效果最佳,此种疫苗的开发与优化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1 神经胶质瘤免疫治疗的难点

首先脑实质有血脑屏障的保护,且缺乏淋巴组织和树突细胞,导致其不能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组织一样可以将外来的抗原吞噬并呈递给周边的淋巴器官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1]。其次肿瘤组织可以营造出免疫抑制的环境以利于继续增长。肿瘤细胞不但可以分泌一些免疫抑制因子,如白介素10、前列腺素E2、肿瘤生长因子α等,还可以低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和共刺激因子B7逃避免疫提呈[2]。

2 树突细胞在神经胶质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特点

就像上段所描述的,如不克服中枢系统这种免疫妥协的状态,免疫治疗的效果是无法达到的。因此在体外培养致敏细胞,再回输病人体内以达到治疗效果是必要的。在细胞免疫疗法中常被用到的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DC承载胶质瘤抗原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在MTT法分别对它们杀伤肿瘤效果的测试中可以看到DC诱导的CTL明显强于其他[3]。

通常有两种途径来激活T细胞。一是直接的方式,其中肿瘤抗原直接提交,随后激活T细胞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另一种是间接的途径,利用专属的抗原提呈细胞去提呈抗原和激活T细胞。DC是迄今已知的最有力的抗原提呈细胞,当炎症介质和病原体的刺激下,定植在周边组织的未成熟DC有效地识别和处理抗原,将其呈递给淋巴器官中的T细胞区并且发育成熟。成熟的DC会失去抗原捕获能力只能以人白细胞抗原(HLA)限制的方式将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呈递给幼稚的T细胞。CTL被认为是在肿瘤抑制过程中发挥主要效应的细胞。DC的注入已成为延长患者生命,减小肿瘤体积的重要措施[4]。

DC为基础的癌症免疫疗法是指接种携带各种肿瘤抗原的DC疫苗。理论上,DC和共刺激分子或DC生长因子的同步注射不仅会刺激各免疫效应细胞,而且还提高抗原对DC的提呈[5]。大量证据表明,利用DC的免疫疗法似乎能够克服,至少部分克服,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原发恶性胶质瘤患者治疗的难题。DC治疗在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已被证实。到目前为止,尚无严重的副作用,也没有自身免疫毒性的发生。因此,此种疗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6]。

3 神经胶质瘤DC疫苗的制备

理论上已知和未知的肿瘤抗原都可以与DC结合,在体外特定的环境下培养DC使之致敏,并且促进其分化成熟,具有抗原提呈功能。目前部分技术已应用于临床,更加成熟的技术尚在研发中[7]。

3.1 胶质瘤全细胞抗原致敏DC

其优点在于不必苛求具体的抗原识别表位,因而,适用范围较广泛,并可避免变异株或缺陷株的免疫逃逸和转移扩散。更重要的是其制备方法较简单适合大量生产,可应用反复放射线照射等物理方法获取肿瘤细胞抗原,然后致敏DC制备的疫苗。有专家已通过此法制备好疫苗后实行有对照的动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疫苗的疗效显著,孟庆海等以反复冻融的C6细胞裂解物致敏DC制备疫苗,设立疫苗实验组和盐水对照组,再分别以颈内动脉,尾静脉和皮下三种不同注射途径回输荷C6胶质瘤大鼠,发现大鼠生存期和肿瘤坏死面积,均是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而与给药途径无关[8]。相关临床实验也正在筹划中[9]。

3.2 胶质瘤抗原多肽负载DC

利用肿瘤抗原多肽在体外冲击致敏DC,然后回输患者体内可以激活CTL,产生免疫反应。此法靶向性较好,而且肿瘤抗原肽可人工合成,或弱酸洗脱肿瘤表面的MHC-I类抗原肽获得。有专家已在动物实验中证明此法的有效性,更有I期临床实验证明实验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10]。

3.3 胶质瘤细胞DNA或RNA负载DC

此法可有效的避免自身免疫反应,并无需明确肿瘤特异性抗原,但技术要求较高。有国外专家尝试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插入质粒和腺病毒然后转染DC并成功激起了T细胞反应。国内专家又将肿瘤RNA与DC混合,使之致敏,未致敏的DC为对照组,将DC与外周血T细胞共培养,采用MTT比色法检测T细胞抗肿瘤活性差异,结果是实验组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并最终死亡,杀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4 胶质瘤细胞与DC融合体疫苗

理论上此法可满足具有肿瘤细胞的全部抗原性又具有激活T细胞的功能。经过实验证明融合技术目前电融合的效率较化学融合高。多名专家实验证明DC肿瘤融合疫苗治疗脑胶质瘤的技术是可行的[12]。王东海等采用PEG化学融合方法制备融合瘤苗,制备大鼠颅内C6肿瘤模型,经尾静脉注射融合瘤苗、DC以及PBS,证明融合瘤苗能够有效地发挥抗肿瘤效果[13]。付玉等在PEG作用下将DC与胶质瘤细胞BT325融合,结果是DC/胶质瘤融合细胞激活的CTL对胶质瘤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DC与胶质瘤细胞联合培养DC组(P

3.5 Exsomes负载DC

Exsomes是一种由致敏DC分泌的具有抗原呈递能力的物质,其表面可表达共刺激分子、勃附分子和MHC分子等,并能引起强烈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已有相关实验证明其有效性[15]。

4 展望

有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学的成熟技术支持,DC研究的深入已成为一种趋势,以DC为主体的神经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不同病人采取不同制备特异性DC疫苗的个体化研究已经进人临床试验。目前,免疫治疗仍为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的补充治疗措施。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综合治疗已成共识,相信随着此项技术的成熟,及相关实验的不断完善,免疫疗法终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此项治疗方法的迅猛发展,终究会为人类有朝一日彻底攻克免疫原性低、侵袭性强、易复发的神经胶质瘤的治疗带来希望。但DC疫苗的研究时间毕竟很短,在临床推广应用之前还有许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完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和疗效问题,因此寻找规范化的合理的经济的DC疫苗制备方法必将成为重中之重,需待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去开发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Thomas CE, Schiedner G, Kochanek S, Castro MG, Lowenstein PR. Peripheral infection with adenovirus causes unexpected long-term brain inflammation in animals injected intracranially with first-generation, but not with high-capacity, adenovirus vectors: toward realistic long-term neurological gene therapy for chronic diseases[J]. Proc Nat Acad Sci USA 2000, 97: 7482-7487.

[2] Xiao ZY, Tang H, Xu ZM, Yan ZJ, Li P, Cai YQ, Jiang XD, Xu RX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dendritic cells transfected with cancer stem-like cells RNA against 9L brain tumors[J].Cancer Biol Ther.2011 Jun 1;11(11):974-80. Epub 2011 Jun 1.

[3] Akasaki Y, Kikuchi T, Irie M, Yamamoto Y, Arai T, Tanaka T, Joki T, Abe T.Cotransfection of Poly(I: C) and siRNA of IL-10 into fusions of dendritic and glioma cells enhances antitumor T helper type 1 in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glioma[J] .Immunother.2011 Mar;34(2):121-8.

[4] Okada H, Kalinski P, Ueda R, Hoji A, Kohanbash G, Donegan TE, Mintz AH, Engh JA, Bartlett DL, Brown CK, Zeh H, Holtzman MP, Reinhart TA, Whiteside TL, Butterfield LH, Hamilton RL, Potter DM, Pollack IF, Salazar AM, Lieberman FS.Induction of CD8+ T-cell responses against novel glioma-associated antigen peptides and clinical activity by vaccinations with {alpha}-type 1 polarized dendritic cells and 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stabilized by lysine and carboxymethylcellulose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m alignant glioma[J]. Clin Oncol.2011 Jan 20;29(3):330-6. Epub 2010 Dec 13.

[5]Prins RM, Soto H, Konkankit V, Odesa SK, Eskin A, Yong WH, Nelson SF, Liau LM.Gene expression profile correlates with T-cell infiltration and relative survival in glioblastoma patients vaccinated with dendritic cell immunotherapy[J].Clin Cancer Res.2011 Mar 15;17(6):1603-15. Epub 2010 Dec 6.

[6]Maes W, Van Gool SW.Experimental immunotherapy for m alignant glioma: lessons from two decades of research in the GL261 model[J].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11 Feb;60(2):153-60. Epub 2010 Dec 1.

[7]Hoa N, Ge L, Kuznetsov Y, McPherson A, Cornforth AN, Pham JT, Myers MP, Ahmed N, Salsman VS, Lamb LS Jr, Bowersock JE, Hu Y, Zhou YH, Jadus MR.Glioma cells display complex cell surface topographies that resist the actions of cytolyticeffector lymphocytes[J]. Immunol.2010 Oct 15;185(8):4793-803. Epub 2010 Sep 20.

[8]孟庆海,薄勇力,李洛,等.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大鼠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1):55一58.

[9]Dietrich PY, Dutoit V, Tran Thang NN, Walker PR.T-cell immunotherapy form alignant glioma: toward a combined approach[J].Curr Opin Oncol.2010 Nov;22(6):604-10.

[10]Irvin DK, Jouanneau E, Duvall G, Zhang XX, Zhai Y, Sarayba D, Seksenyan A, Panwar A, Black KL, Wheeler CJ.T cells enhance stem-like properties and conditional m alignancy in gliomas[J].PLoS One.2010 Jun 7;5(6):e10974.

[11]徐虹,黄玉敏,孙蕾,等.胶质瘤RNA致敏的人脐血树突状细胞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3) :470 -472

[12]Pellegatta S, Poliani PL, Stucchi E, Corno D, Colombo CA, Orzan F, Ravanini M, Finocchiaro G.Intra-tumoral dendritic cells increase efficacy of peripheral vaccination by modulation of glioma microenvironment[J].Neuro Oncol.2010 Apr;12(4):377-88. Epub 2010 Jan 6.

[13]王东海,李新钢,曲讯,等.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抗胶质瘤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 11(22) :699-701.

篇6

[关键词] 胃癌;化疗;DC-CIK细胞;循环肿瘤细胞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2-002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and bioimmune therapy on gastric cancer and its effect o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diagnose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onl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C-CIK biological immunotherapy. The effect and the CTC levels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1)The total clinical remiss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Chemotherapy; DC-CIK cells;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胃癌早期R床诊断率较低,常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确诊时多为晚期[1]。化疗为常用治疗胃癌的方法之一,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2]。近年来,生物免疫治疗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证实,生物免疫疗法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及抑制肿瘤细胞的繁殖,降低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3]。本研究主要采用化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方法即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治疗胃癌,探讨该方案治疗的疗效及其对CTC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的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4~79岁,平均(67.92±10.21)岁;TNM分期:Ⅲ B期25例,Ⅳ期15例;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分别为12例、9例、11例及8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6~78岁,平均(67.10±10.18)岁;TNM分期:ⅢB期27例,Ⅳ期13例;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分别为11例、11例、10例及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及病理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术后第3周,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L-OHP)+亚叶酸钙A及氟尿嘧啶(5-FU)组成的FOLFOX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生物免疫疗法进行治疗:采血分离,抽血前皮下注射150 μg的GM-CSF,将PBMC与GM-CSF、IL-4混合置于温度条件为37℃的恒温箱之中培育,3 d后完成抗原冲击培育,2 d后生成成熟的致敏DC,经2周后再将其回输;在外周血液之中将单个核细胞分离之后,对CIK细胞进行常规培育,1周后再经细胞培育呈阴性,再使用0.9%的NaCl溶液洗涤2~3次,同rhIL-2一起加入自身血浆之中,于2 h以内进行回输。上述生物制剂每个疗程回输2次,每隔5天后进行化疗。

1.3 临床疗效评价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癌症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主要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及进展(PD)。临床总缓解率(%)=(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4]。

1.4 CTC检测

(1)主要材料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美国CompuCyte公司),滤器(德国SARTORIUS公司),8 μm孔径的聚碳酸酯滤膜(英国Whatman公司),异硫氰酸荧光素-兔抗人细胞角蛋白抗体(英国Abcam公司)、藻红蛋白(PE)-鼠抗人CD45抗体(美国e-Bioscience公司),CK8抗体(上海瑞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6-二米基苯基吲哚(DAPI),MCF-7胃癌细胞株(中科院上海细胞研究所)。

(2)标本采集 首先将标本采集装置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使用真空采血针采集受检者肘静脉血10 mL,将穿刺后的2 mL肘静脉血弃去。肝素抗凝,4℃中保存,待检。选择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建模拟胃癌患者血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与上述采集标本进行对照,使用膜滤过的方法对肿瘤细胞进行富集。

(3)LSC自动扫描和形态学观察 以CK8抗体(上海瑞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CD45分别对SGC-7901进行筛选,阳性细胞为CK8(+)CD45(-)。经LSC扫描计数肿瘤细胞水平。

(4)典型CTC判定标准 ①CTC细胞体积比周围白细胞大;②CTC细胞核经DAPI染色,比较明亮,细胞核较大,核浆所占比例较大,核分裂程度较大,且呈病理性核分裂;③经标志物荧光染色,胞浆抗CK19(+)与CD45(-),显示存在较为明显的细胞形态,且具有较为清楚的细胞界限;④细胞核面积与相应胞浆抗原染色部位面积接近。本研究中,将CK19(+)以及细胞数大于1个视为CTC阳性[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CR、PR、NC及PD例数分别为5例、13例、15例及7例,临床总缓解率为45.00%(18/40);对照组分别为1例、10例、12例及17例,临床总缓解率为27.50%(11/40)。观察组临床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C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CTC检出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胃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非常低,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良好机会,即使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但是其术后复发率也非常高[6-8]。因此,对于晚期胃癌患者而言,选择药物治疗非常关键。临床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有外科手术、放化疗等,但是上述几种常见治疗方法疗效并不十分理想。随着临床治疗胃癌的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与变革,生物免疫治疗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之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9-10]。对于肿瘤的治疗而言,近年来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将该新型技术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类型的肿瘤,该方法治疗肿瘤的重要原理为对机体免疫功能加以调节,不断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化疗方法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然而化疗治疗存在着诸多缺陷,如患者耐受度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以及终止治疗率较高等方面的缺点,对临床疗效产生极大的影响。此外,化疗在遏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情况下,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性作用,降低机体自身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同时普通化疗方案只对部分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性作用,对微小病灶的杀伤,却需要机体自身免疫力来完成。对此,仅凭单纯的化疗方案对胃癌患者实施治疗,其疗效无法达到满意程度。本研究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免疫治疗[11-13]。在生物免疫治疗方案中,DC细胞是目前已知的抗原提呈细胞中功能最强大,且能够激活处于静止状态的T淋巴细胞,并促使免疫应答反应得以最大程度启动,其在机体免疫反应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调节效果。通过将DC对抗原的摄取能力制作疫苗在体外负载肿瘤相关抗原,疫苗回输时可将肿瘤抗原带回至机体之中,从而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有效提高了抗肿瘤及提高免疫水平的作用。近年来,DC细胞生物治疗已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具体的培养过程、培养剂量、接种方法以及疫苗培养时机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争议。CIK细胞属于一种全新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免疫活性细胞,其繁殖能力以及细胞杀伤活性水平均较高,是该细胞与诸多细胞因子共同在机体之外进行培养而获取的异质性细胞,不会被T细胞受体所限制,所以其临床抗肿瘤的优点十分显著[14]。本研究观察组采用DC-CIK生物免疫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十分明显,观察组的临床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CTC检测是临床上一项较为先进的检验技术,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仅需要通过抽取患者静脉血,便能够对患者体内的CTC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而且通过多年实验室以及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学术界对于CTC在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等存在的联系,以及CTC在预测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方面的作用等方面均得到了认可[15]。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实验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上对CTC的检测一直无合适的检测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CTC研究的深入。近年来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某些CTC检测方法已获得了稳定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处于较高水平的结果。目前用于检测CTC的方法有IMS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以及ISET检测法等,有关CTC临床价值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由此可以得知,CTC可作为临床判定胃癌患病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化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CTC水平,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环球,文旭,顾荣民,等.自体DC细胞疫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同步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37(6):668-670.

[2] 王立媛,马雪梅,王婷婷,等.胃癌患者血清胸苷磷酸化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3(3):1524-1525.

[3] 李井泉,梁杰雄.全身化疗联合 DC-CIK 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5,15(10):1498-1502.

[4] 刘俊,张素珍,杨牡丹,等.替吉奥联合胸腹腔注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胸腹腔积液[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3, 25(11):766-768.

[5] 崇梅红,肇毅,王水.手术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与原发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2):5-10.

[6] 蔡俊霞,吴锦昌,王彬,等.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1):36-40.

[7] 李岗,周文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8):1334-1336.

[8] Jochems C,Tucker JA,Tsang KY,et al. A combination trial of vaccine plus ipilimumab in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immunecorrelates[J].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14,63(4):407-418.

[9] 韩博,戚美,谭薇薇,等.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药物治疗新进展[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3(9):1-7.

[10] 陈冬波,张世强,王保庆,等.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对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5(6):571-572.

[11] 刘淑清,宗军卫,郭春梅,等.淋巴道转移相关标志物与癌[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2,28(5):424-432.

[12] 韩苏军,张思维,陈万青,等.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4):330-334.

[13] Guo W,Liu R,Bhardwaj G,et al. Targeting Btk/Etk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 by a novel dual inhibitor[J].Cell Death Dis,2014,5:e1409.

[14] Kazemzadeh GH,Bameshki AR,Nawabi I,et al.Association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nd Buerger’s Disease:a Pilot Study[J]. Acta Med Iranica,2015,53(10):622-626.

篇7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珍宝丸;扎冲十三味丸;蒙医;针灸;蜈蚣牵正散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3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80-01

周围性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表现为口眼歪斜、额纹消失、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消失、不能鼓气、眼部干燥、味觉减退等,亦称“歪嘴巴”、“面神经麻痹”。约75%-90%患者可治愈,其余则会留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面容及身心健康[1]。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蒙西医相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病例选择①年龄18-65岁;②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2-3];③符合中医风邪入络证的临床特征[4]:以突发口眼歪斜为主症,伴有额纹消失、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变浅等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浮;④病程≤15天;⑤单侧面瘫。

112排除标准①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周围性面瘫者;②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腮腺炎、腮腺肿瘤、颅窝后病变等患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精神疾病患者;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⑥对本类药物过敏者;⑦不配合治疗、治疗结束前失访者。

113一般资料68例病例均为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者,按半随机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8-61岁,平均(4235±529)岁。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5-62岁,平均(4458±617)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ug混合肌肉注射以营养神经;口服强的松片10mg/d以抗炎、减轻神经水肿;口服阿昔洛韦片1000mg/d以抗病毒。连续治疗2-3周后统计疗效。通过以上综合治疗无效的患者,病程超过3个月的建议手术治疗。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和蒙医治疗,包括:①蒙成药:珍宝丸(国药准字Z20083349,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13丸,早餐后口服,1日1次;扎冲十三味丸(国药准字Z20093203,赤峰天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9丸,晚上睡前口服;②中药:以蜈蚣牵正散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攻毒止痉,具体处方:蜈蚣30条、全蝎30g、天麻30g、禹白附30g、僵蚕30g,研碎为末,于午12时和晚6时各服2g;③针灸治疗:选患侧风池、地仓、下关、印堂、百会、合谷、太冲等穴位,行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5分钟,并配合电针仪、红外线灯治疗,1日1次;④患侧耳背、耳尖放血,药物外洗外敷,贴敷膏药。连续治疗2-3周后统计疗效。

13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131观察项目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考相关文献[5]拟定。治愈:治疗后无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恢复正常的面神经功能,颜面外形正常;好转:治疗后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作拙嘴等动作不如常人反应快。无效:治疗后主观症状和客观症状无改善。

22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治愈22例,治愈率73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20例,治愈率5263%,总有效率7895%。2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3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血运障碍、病毒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6],近年来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亦可引发面瘫,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发病前存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受凉等情况。治疗的重点在于控制炎症和水肿,减少神经受压。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多采取中蒙西医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如2013年5月11日接诊一女性患者,38岁,达拉特旗纪检委干部,因洗澡受凉后口眼歪斜1小时就诊,查体示生命体征稳定、左侧额纹消失、左侧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左侧鼻唇沟消失,诊断为急性周围性面瘫,予上述观察组综合治疗方案,内服中蒙药2周,配合针灸治疗2周后完全康复。

蒙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白脉损伤,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引起的颜面部、嘴、唇等歪斜的突发性病症。其多因夜间汗时正气内虚,外卫不固,经络痹阻,气血失调,静脉失于濡养,筋肉迟缓不收敛,致使其面部向正常的一侧歪斜而发此病。珍宝丸和扎冲十三味丸均为根据蒙医经典理论创制的蒙成药,均有很好的去除“协日乌素”之功。珍宝丸由麝香、珍珠、石膏、土木香、木香、丁香、檀香、人工牛黄、水牛角浓缩粉、沉香、地锦草、红花等二十九味蒙药组成,可清热安神,舒筋活络,常用于治疗“白脉病”。扎冲十三味丸由诃子、制草乌、石菖蒲、木香、麝香、珊瑚、珍珠、丁香、沉香、禹粮土、磁石、甘草、肉豆蔻等组成,可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常用于治疗神经麻痹,风湿,关节疼痛。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外受风邪,或夹有痰瘀,内存阳明、少阳经络空虚,致面部经络阻滞、气血不和、经脉失养而为病。蜈蚣牵正散由牵正散加蜈蚣和天麻组成,方中蜈蚣和全蝎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蜈蚣可治“惊厥风搐,脐风口噤”(《本草纲目》),全蝎可“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开宝本草》);天麻息风止痉,祛风通络,“最能祛外束之邪,逐内避之痰”(《本草新编》);禹白附祛风化痰,“善散面口风”(《本草汇言》);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能入皮肤经络,发散诸邪热气”(《药性论》)。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之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肯定,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并为患者所接受,主要选取阳明经和太阳经穴为主,以疏通面部气血经络,调整经筋为原则[4-7]。放血疗法是刺破皮肤,强迫恶血外出,即“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黄帝内经》)。刺络放血有泻热逐瘀,使毒邪外出,瘀去新生之功,从而达到畅通经络,恢复技能的作用,配合针灸治疗本病,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许佑彦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用祛风牵正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612-613

[2]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98-99

[3]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13

[4]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85-286

[5]刘梅花,刘建武温和灸合谷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14

[6]冯俊珍“经筋刺法”加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34例报道[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2):151-152

篇8

[关键词] 胸腺肽;新稀宝;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6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a)-0059-03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RRI)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它包括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治疗难度也较大。许多研究表明其发生与小儿血清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不足有关[1]。2005年3月~2010年3月笔者采用胸腺肽联合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新稀宝治疗RRI 11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10年3月我院儿科所有诊断为RRI患儿110例,均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将患儿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无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及先天性肺、气管、心脏疾患。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前一年发病次数、病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一般综合治疗,即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再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片(北京四环制药公司生产),≤3岁,每次1片(3 mg/片),>3岁,每次1片(5 mg/次),连用3个月;新稀宝[又名锌硒宝,济南体恒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每片(0.25 g)含蛋白锌(元素锌)40~80 μg/g、蛋白硒(元素硒)1.0~2.0 μg/g、蛋白碘(元素碘)20~30 μg/g],1~3岁0.25 g/次,4~7岁0.5 g/次,8~12岁0.75 g/次,3次/d,连用3个月。3个月后随访观察,随访1年以上。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分别在用药前及治疗结束后12个月采集静脉血,进行免疫功能检查。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取3 mL置于不抗凝的无菌试管中,离心后收集血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另2 mL置于装有EDTA抗凝剂的试管中,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所有患者采血前6个月均未使用过激素、丙种球蛋白、输血等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由专人随访观察1年以上。治愈:1年内呼吸道感染未再复发或偶有上感,或不治自愈;显效:观察期发作次数减少,<3次/年,症状显著减轻;有效:发作较前减少,≥3次/年而<5次/年,症状减轻;无效:发作无减少,病情无改变[3]。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两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06,P < 0.05)。见表2。

2.2 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治疗组在应用胸腺肽、新稀宝前,与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Ig)和T淋巴细胞亚群(C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Ig和CD值明显升高,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3。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仅有1例应用胸腺肽后出现轻度皮疹,停药1 d后自行消失。两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有不同病源微生物引起的一组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其发病涉及小儿营养、免疫等内部因素及病原微生物、环境等外部因素两大方面,两者相互作用决定了RRI的发生[4-5]。研究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多存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常伴有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减少和T淋巴细胞(CD3、CD4、CD8)降低,导致呼吸道的反复感染[6-7]。而细胞免疫功能的强弱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低下的免疫状态使机体再次成为易感者,形成恶性循环[8]。许多研究已证明微量元素锌、硒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9-11]。当机体缺锌时,不仅能引起患儿体格及智能发育迟缓,消化功能障碍,更重要的是可引起免疫器官(胸腺,淋巴腺)萎缩,细胞免疫受到抑制。锌是机体大多数酶类的辅酶,参与体内100多种酶的合成,可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硒是人体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辅酶A和辅酶Q10的合成,保护生物膜,促进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而胸腺肽可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促进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提高机体对感染的免疫能力,其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证实[12-13]。

本文资料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新稀宝,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可使机体低下的免疫水平逐渐恢复正常范围。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血清Ig值和C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Ig值和CD值对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本资料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两者均为片剂,避免了患儿肌内注射或静脉应用,极大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且新稀宝为纯天然生物制剂,不含激素,香酥可口,患儿易于接受。

综上所述,胸腺肽联合新稀宝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确能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减少RRI的发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玉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中微量元素测定[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3):封3-封4.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10.

[3]胡振民,高秀敏,胡剑,等.锌、铁治疗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5,10(5):275.

[4]吴小川,周杜鹏.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支气管粘膜免疫和气道高反应性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22.

[5]苏敏贞,陈萍.婴幼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与干预[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5):10.

[6]朱晓萍,尹文艳,蒋红雨,等.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及细胞免疫水平[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2):135.

[7]庞隐.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及免疫指标的测定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8):11-12.

[8]张儒谊.卡介苗多糖核酸对反复呼吸道感染SIL-2R,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意义[J].儿科药学,2002,8(4):23.

[9]张美云.转移因子、维生素AD及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3,9(2):28.

[10]黄文瑞.多种微量元素佐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及免疫学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2):152.

[11]王美维.运用左旋咪唑和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3):32.

[12]马力忠,何振雄.胸腺肽及维生素A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广东药学杂志,2003,9(2):27.

篇9

【关键词】 eae bmscs 分化 细胞因子

study on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by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li hulun,sun bo, mu lili, liu xijun, wang dandan, zhao kai, jin lianhong.

department of neurobi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doptive transfering 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for the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s underlying,an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under oligodendroglial cell microenvironment induction both in vivo and vitro.methods:establishing the microenvironment and stimulating bmscs in vitro. immunizing lewis rats to establish ea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marked bmsc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rat tail vein 6 days after immunization. evaluating the corresponding indexes of eae by clinical assessment, immunohistochemistry, elisa and so on, thoroughly discussing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bmscs to eae.results:72 hours after stimulating with cytokine in vitro, there were no bmscs to differentiate to oligodendrocyte. then 4 days later,45% bmscs differentiated to oligodendrocytes. bmscs could also migrate to the spinal cord where demyelination occurred. by injecting bmscs into the rat tail vein,patholoqical demyelination of central nerve system and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were lighten to some extent.the amount of cd4+ and cd8+t cell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ifnγ and tnfα in the ser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 while that of il4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conclusion:bmscs have the capacity to migrate to the injured tissues and differentiate into oligodendrocyte. bmscs may reverse the disbalance of th1/th2 cells by regulating the cytokines production to take an important part in treatment of eae.

[key words]eae;bmscs;differentiation;cytokines

多发性硬化(mu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性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1]。wWw.133229.cOM目前认为ms是由cd4+t细胞介导的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失衡是导致疾病的关键因素。eae(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是公认的多发性硬化的实验动物模型,其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和组织病理上与ms非常相似,是研究多发性硬化的良好模型。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细胞等[2,3]。既然ms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破坏少突胶质细胞,我们能否通过将bmscs回输到eae大鼠体内,使其分化成受损的细胞,修复组织损伤,以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为了探讨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实验。

在本实验中,我们建立eae动物模型,同时分离、纯化、标记同品系大鼠bmscs, 通过尾静脉回输bmscs,对bmscs进行示踪,并检测其是否存在分化,对eae发病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在体外检测bmscs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探讨治疗机制,为m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雌性lewis大鼠20只,体重150~160 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mbp6886多肽合成于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kh26、lfb购自sigma公司;n2购自gibco公司;fgf、bdnf购自pepro tech公司;mouse antirat cd4、mouse antirat cd8购自biolegend公司;mouse anti oligodendrocyte marker o4 monoclonal antibody购自chemicon 公司;antimousetric购自北京中山金桥生物公司;goat antimousehrp、fitc标记山羊抗小鼠igg购自中杉金桥公司;ifnγ、tnfα、il4 elisa试剂盒购自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bmscs的分离、纯化及培养

无菌取lewis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制备细胞悬液,37℃、5%co2原代培养。3天后换液,待细胞长成集落后消化分散,以后细胞铺满培养瓶底80%~90%时传代,3代后,纯度达到95%。

1.2.2 体外诱导bm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及鉴定

将未成层bmscs(约5×105)用dmem、10%fbs、1 mmol/l βme的培养基培养24小时后,换成dmem、2%dmso、200 μmol/l bha的培养基培养2天。此时细胞呈球形,悬浮于培养液中。收集悬浮细胞于nb培养基中,加入n2和fgf(40 ng/ml)进行培养,每天更换fgf。培养7~15天后收集形成的神经球,上板置于nb培养基中,同时加入n2及fgf(20 ng/ml),培养2天。更换刺激因子bdnf(20 ng/ml)培养72小时或4天后,固定,进行组化鉴定:pbs洗3遍后,滴加1∶50稀释的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 o4,37℃作用30分钟,pbs洗后滴加1∶50稀释的antimousetric igg,37℃ 30分钟,pbs洗3次,晾干,荧光显微镜观察、照相、分析。

1.2.3 eae动物模型的建立

每只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含有25 μg mbp6886的混合免疫乳剂200 μl,隔天称重,观察发病情况,按照如下标准进行临床评分:0级:无异常;1级:尾部张力降低,尾尖上翘;2级:尾瘫,翻正反射部分缺失;3级:翻正反射缺失;4级:步态失调、姿态异常;5级:后肢轻瘫;6级:后肢中度瘫痪;7级:后肢严重瘫痪;8级:四肢瘫痪;9级:濒死;10级:死亡。

1.2.4 bmscs标记、回输

按照说明书步骤,用pkh26标记bmscs,于免疫后第6天,从尾静脉给lewis大鼠回输(约2×106个细胞/大鼠)。

1.2.5 组织取材

于发病高峰期处死大鼠,取出血、脊髓和淋巴结。将血离心,取出上清,-30℃冷冻保存。脊髓固定,分别截取颈段、腰段和骶段制备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淋巴结制成单细胞悬液。

1.2.6 免疫组化检测中枢神经cd4+和cd8+的t细胞

取脊髓冰冻切片,冷丙酮固定20分钟,3%h2o2作用15分钟,0.1%triton x100溶液中作用20分钟,马血清封闭,室温1小时。加一抗:mouse antirat cd4(7 μg/ml);mouse antirat cd8(7 μg/ml),4℃孵育过夜。加1∶250稀释goat antimousehrp,室温孵育2小时。dab显色,苏木素复染,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后封片,镜检。

1.2.7 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tnfα、il4分泌水平

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步骤,将血清进行1∶10、1∶5和1∶1稀释、上板,分别检测ifnγ、tnfα和il4。

1.2.8 he染色及lfb染色检测中枢神经的炎细胞浸润和病理改变

脊髓的石蜡切片脱蜡至水,进行常规he染色,检测炎细胞浸润情况。同时进行lfb染色检测脊髓的脱髓鞘情况:将切片浸入lfb溶液中染色37℃过夜;0.005%碳酸锂分化10秒;70%酒精分化30~60秒;苏木素复染;脱水脱酒精,封片。

1.2.9 bmscs示踪和o4免疫组化双荧光标记

荧光显微镜检查脊髓冰冻切片标记红色荧光的bmscs,在同一张玻片上用少突胶质细胞表面标志o4进行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方法同1.2.2。荧光显微镜照相,叠加、分析。

1.2.10 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将淋巴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2×106)培养到96孔板上,200 μl/孔。同时加入mbp6886(10 μg/ml)或cona(5 μg/ml),37℃、5%co2培养60小时,加入3hmethylthymidine(1 μci/孔)。37℃、5%co2培养24小时,收集细胞于玻璃纤维滤纸上,用βcounter检测。

1.2.11 数据的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p<0.05、p<0.01或p<0.001表示差异的显著性。

2 结果

2.1 bmscs在体外经化学诱导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

体外化学诱导72小时后没有bmscs发生分化,少突胶质细胞表面标志o4免疫荧光组化检测阴性(图1a);而4天后部分bmscs发生分化,o4免疫荧光组化检测发出红色荧光,约有45%的bmscs发生了转化(图1b)。

2.2 bmscs在体内能向神经损伤部位游走,并部分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用红色荧光标记bmscs,回输到eae大鼠体内,在发病高峰期处死大鼠,取出脊髓组织制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观察到部分bmscs向脱髓鞘神经组织周围迁移游走(图2b);在同一张切片上作o4的免疫荧光组化,发现部分bmscs可以表达o4而呈现绿色荧光(图2a)。经分析叠加,pkh26标记的o4+ bmscs呈现出红色、绿色的叠加色——黄色荧光(image pro plus软件,media cybernetics 美国)(图2c)。

2.3 bmscs对eae的发病起治疗作用

bmscs回输组大鼠eae发病时间晚,症状轻,疾病最高平均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3±0.6 vs 6.7±

2.6, p<0.05),见图3。

2.4 eae的病理改变与炎性细胞的浸润

发病高峰期取出大鼠脊髓进行he及lfb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脊髓中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脱髓鞘改变严重;而bmscs回输组大鼠体内炎性细胞浸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脱髓鞘程度减轻,见图4。

2.5 免疫组化检测eae的cd4+t和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

发病高峰取中枢神经脊髓作cd4+t和cd8+t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并在100×显微镜下计数整个脊髓组织面积的阳性细胞数(单位:阳性细胞数/mm2),结果显示cd4+t、cd8+t细胞在回输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回输组中cd4+t/cd8+t细胞的值为1.23,低于对照组的1.53,见表1、图5和图6。表1 脊髓神经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略)

2.6 elisa检测外周血清和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 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tnfα、il4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回输组的ifnγ、tnfα的分泌水平较对照组低,而il4的分泌则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较ifnγ、tnfα和il4的分泌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和图7。表2 ifnγ、tnfα、il4在血清中的分泌水平(略)

2.7 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于发病高峰取淋巴结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的cpm值明显高于回输组(p<0.05),见表3和图8。表3 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略)

3 讨论

bmscs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经许多研究证实,在体内或特定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各种神经细胞,充分显示出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潜能[4,5]。

最新研究表明将人bmscs静脉回输给eae小鼠,能够显著降低小鼠的死亡率及发病的严重程度。bmscs可以通过促进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以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恢复eae小鼠受损的神经细胞和神经功能。在长期观察中,bmscs回输组与非回输组小鼠相比,发病率和临床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6,7]。但是,这些研究仅从bmscs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角度探讨bmscs治疗eae, 没有涉及bmscs作为免疫系统调节因子,对eae的免疫调节作用。

为探讨bmscs对eae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我们尾静脉给eae大鼠回输bmscs,结果发现,回输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临床症状较轻,体重下降的趋势较缓,临床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理改变上,回输组中枢神经脊髓炎细胞浸润较少,髓鞘脱失程度较轻。这表明bmscs的回输,延迟了疾病的发生,同时降低了疾病的反应性。

在体外实验中能够检测到部分bmscs通过化学诱导可以转化成为少突胶质细胞;在体内,通过荧光标记示踪发现bmscs能够向受损部位迁移,并部分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体内和体外的实验结果说明bmscs可以通过向损伤组织迁移并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修复受损髓鞘,降低eae发病。

cd4+t细胞在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了重要作用,在ms的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液中cd4+t细胞的数量明显上升,而cd8+t细胞的数量则明显下降[8]。本实验的cd4+t和cd8+t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回输组中cd4+t和cd8+t细胞的数量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d4+/cd8+值高于回输组。这提示我们bmscs还可能通过下调致敏的淋巴细胞的数量,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恢复cd4+/cd8+之间的平衡。虽然目前对cd8+t细胞在eae和ms的致病机制的研究中尚无确切的定论,但从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cd8+t细胞可以调节cd4+与cd8+之间的比例,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促进机体向平衡状态恢复。

cd4+t细胞可分为th1和th2两大类,相互作用, 彼此调节[9]。在eae及ms的研究中发现th1细胞所分泌ifnγ、tnfα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增加及th2细胞所分泌il4等抑炎性细胞因子减少,导致了th1/ th2细胞比例的失衡,这可能是ms及eae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1012]。eae时,活化的t细胞进入cns产生破坏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等,它们可促进炎性介质的释放并直接或间接的杀伤少突胶质细胞,使髓鞘形成障碍,导致脱髓鞘[13]。il4可下调th1细胞的活性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促使eae恢复。

本实验elisa结果显示血清中,与对照组相比回输组的ifnγ、tnfα的浓度明显下降,而il4的浓度升高,并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提示我们,bmscs通过调节t细胞的活性,减少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量,下调其致炎活性;同时增加th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量,增强其免疫抑制作用,从而平衡紊乱的th1细胞和th2细胞的比例,促进疾病的恢复。而t细胞增殖实验结果同样显示bmscs下调了t细胞的增殖活性,可以对发生紊乱的免疫系统进行调节。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bmscs通过两条途径来治疗eae:①bmscs可以游走到受损髓鞘受损部位,并部分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修复受损髓鞘;②bmscs可以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促进抑炎性细胞因子,降低t细胞的增殖活性,逆转th1细胞与th2细胞的比例,抑制免疫反应。

bmscs对eae治疗的有效性,可以为此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同时,bmscs具有获取方法简单易行、体外扩增相对稳定及不存在抑制排斥反应等优点,是移植治疗的一种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lutton j d, winston r, rodman t c. multiple sclerosis:et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exp biol med(maywood),2004;229(1):1220.

2 huang s c, chen n j, heieh s l. isolation and charaterization of sizesieved stem cells from human bone marrow [j]. stem cells, 2002; 20:249258.

3 pittenger m f, mackay a m, beck s c et al. multilineage potential of adult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j]. science, 1999; 284(5411):143147.

4 chen j, li y, wang l et al. therapeutic benefit of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j]. stroke, 2001; 32(4):10051011.

5 cuevas p, carceller f, dujovny m et al.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by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j]. neurol res, 2002; 24(7):634638.

6 zhang j, li y, lu m et al.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reduce axonal loss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mice [j]. neurosci res, 2006; 84(3): 587595.

7 zhang j, li y, chen j et al.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treatment improves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recovery in eae mice [j].exp neurol,2005;195(1):1626.

8 karandikar nitin j, crawford michael p, yan x et al. glatiramer acetate(copaxone) therapy induce cd8+t cell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j]. j clin investigat,2002;109(5):641649.

9 romagnani s. biology of human th1 and th2 cells [j]. j ciln immun, 1995; 15(3):121129.

10 filion l g, grazianibowering g, matusevicius d et al. monocytederived cytokines in multiple sclerosis [j]. clin exp immunol,2003;131(2):324334.

11 gbadamosi j, buhmann c, tessmer w et al. effects of mitoxantrone on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and production of immunoglobulin,tnfalpha and il10 [j]. eur neurol,2003;49(3):137141.

篇10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封闭抗体; 反复流产; 免疫治疗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therapy on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caused by blocking antibody deficiency

ZHOU Aixia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Ma Anshan Municipal Hospital of Women

and Children’s Health, Anhui 24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therapy on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caused by blocking antibody deficiency. Methods: Eighty-six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46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spouse’s lymphocyte immunotherapy.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upplement Yupinfengsan combined with lymphocyte immunotherapy. Immunotherapy was administered once every 3 weeks and 4 times as a treatment cours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observed after two treatment courses. Results: Among 86 patients who finished the treatments, 11 of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positive blocking antibody after one treatment course, 21 showing positive after two treatment courses; 24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ndicated positive antibody after one course, 20 cases revealing positive after two courses. The control group produced 30 cases of successful pregnancy,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producing 42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advantage over the control group in BA positive-transforming speed, rate and in pregnancy success rate (P

【Key words】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therapy; Blocking antibody;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Immnothearpy

反复自然流产(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 是指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发生率为0.4%~5%。导致RSA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染色体、解剖、内分泌、感染、自身抗体的产生等因素,其中与封闭抗体( blocking antibodies,BA)缺乏最为密切,临床检出率较高。BA是指在正常妊娠中,滋养细胞携带的父系抗原刺激母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IgG抗体。它可以和母体淋巴细胞及胚胎的滋养细胞相结合,从而阻断母儿之间的抗原识别及其引起的继发排斥反应。RSA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滑胎”的范畴,辨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在其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在临床中多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BA不足引起的RSA,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9年7月~2011年2月,共收集封闭抗体缺失所致反复自然流产患者86例,年龄20~35岁,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6例,西医治疗对照组40例。

1.2 入选标准

①连续2次或2次以上自然流产;②男方常规分析在正常范围,性生活正常,无内分泌及其他免疫性疾病史;③双方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④女方无内分泌失调及子宫畸形等疾病,无弓形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感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抗体、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抗卵巢抗体等为阴性;⑤外周血封闭抗体CD3、CD4、CD8检测至少有一项为阴性;⑥双方无乙肝、丙肝、HIV、梅毒等传染病。

1.3 研究方法

1.3.1 检测方法 取患者丈夫的外周抗凝全血100μl加入鼠抗人CD3、CD4、CD8 单克隆抗体20μl,再加入患者血清或正常男性AB型血清50μl,孵育30min,加入红细胞溶解液3ml,PBS洗涤2次,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出加女性血清及加AB型血清的配偶淋巴细胞CD3、CD4、CD8细胞比例,按如下公式计算封闭抗体效率:封闭效率=加AB型血清CD比例(%)―加女性血清CD比例(%),正常生育组封闭效率(X-1.96s),大于此值者为阳性,小于者为阴性[1]。

1.3.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采集丈夫静脉血3~5 ml,肝素抗凝处理。用相同体积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淋巴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两次,将最后得到的淋巴细胞浓度调整为(20~40)×106/ml[2]。取此淋巴细胞液1 ml于患者前臂皮下注射,呈扇形分布。每次间隔3周,在前臂交替进行。4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2周复查封闭抗体,转阳性后,安排受孕,如为阴性则继续加强一个疗程治疗。妊娠后再免疫治疗2次,每次间隔3周,并合用黄体酮保胎治疗。治疗组治疗:按西医的免疫处理外,再服用加味玉屏风散:生黄芪30g、白术20g、防风10g、当归20g、茯苓10g、鸡内金10g、山药20g、巴戟天15g、女贞子10g、紫河车10g、肉苁蓉10g。水煎服,每日2次。妊娠后停用中药,改为黄体酮保胎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的格式表示。用卡方(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86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对照组在免疫治疗一个疗程后,封闭抗体全部转阳有11例,第二疗程有21例;治疗组在第一个疗程后转阳24例,第二疗程有20例。治疗组在封闭抗体第一疗程转阳率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BA是母体针对胚胎抗原产生的一种保护性抗体。研究表明,77%正常分娩史者BA为阳性,而88%RSA患者的BA为阴性[3]。如果妊娠时缺乏足够的BA,母体就会引起同种免疫识别保护功能低下,母体免疫系统容易对胎儿作异物排斥,进而造成流产[4]。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是临床治疗BA缺失性RSA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增加习惯性流产患者体内抗丈夫白细胞抗体(antipaternal lukocyte antibody, APLA)的水平,使再次妊娠得以成功[5]。本实验也证实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两个疗程的转阳率能达到80%,成功妊娠率能达到75%。

本病的病名在中医学中并无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滑胎”的范畴。与全身脏腑气血功能、冲任二脉及胞宫均有关系,其中与气血和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气血失调,则胎失所养,胎元不固,而致堕胎。肾虚不能司封藏之职,不能助子宫之藏;脾气不足,气血乏源,影响胚胎发育,发为堕胎。因此益气养血、补肾健脾是治疗RSA的常用治法。笔者在临床应用加味玉屏风散联合免疫疗法治疗RSA,效果显著。方中玉屏风散强卫固表,疏风散邪。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芪不仅能促进体液免疫,提高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而且能改善细胞营养,促进蛋白质合成与能量代谢,扩张外周血管,增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抗病能力,对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6]。当归活血养血并重。茯苓、山药、鸡内金补脾健胃,后天充足则气血自旺,现代药理表明茯苓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山药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巴戟天、女贞子、紫河车、肉苁蓉补肾填精,阴阳平补。研究表明,女贞子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异常的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肉苁蓉水提液小鼠灌胃,能显著增加脾脏和胸腺重量,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迟发性超敏反应指数。紫河车中含有多种酶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免疫及抗过敏作用[7]。本研究也证实,免疫治疗联合加味玉屏风散能显著提高封闭抗体的转阳率以及转阳的速度,优于单纯免疫治疗组(P

因此,基于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我们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BA缺失性RSA疗效肯定。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薛惠英,左阳花,唐玉珠.复发性流产168例封闭抗体检测及主动免疫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4):890-891.

2 林其德.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8):481.

3 余江,张进,何晓宇.封闭抗体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4):248-249.

4 Pandey MK, Saxena V, Agreawal S. Characterization of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blocking antibodies(MLR-Bf) in human pregnancy[J]. BMC Pregnancy Childbirth, 2003, 3 (1):2.

5 李带莉.30例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24):38-40.

6 周阁,谈勇. 封闭抗体不足性反复自然流产诊治初探[J].江苏中医药,2009,41(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