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范文
时间:2023-03-14 22:1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身免疫性肝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患者肝脏本身的免疫耐受性减退,不能识别自身肝组织(抗原)成分而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一种非自限性肝炎。此病多见于女性,女和男发病比例大约为4~6∶1。多发于10~30岁间,女性绝经期后又有增多的趋势,近年来有高龄患者增多的趋势。发病方式以缓慢发病为主,约占70%,急性发病的约占30%。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尚未阐明,最新观点认为,机体在易感性基因的作用下,受环境因子、药物或感染因子的诱导而发病,由于产生肝细胞膜自身靶抗原,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以及肝脏本身免疫耐受性减退,通过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肝损伤。
急性发病患者症状颇似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期过后,病状可能持续数月不愈。少数患者可发展为急性重型或亚急性重型肝炎,出现黄疸、腹水,甚至发生肝性脑病。缓慢隐匿发病患者,起先可有关节酸痛、低热、乏力、皮疹、闭经等,易被误诊为关节炎、结缔组织病等;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肝脾区疼痛、出血倾向及体重减轻等肝炎症状,可能逐渐发展到肝硬化、腹水等。
肝功能异常的人群,首先应进行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细菌学检查,在排除了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心原性肝损害以后,及时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查,包括:血浆球蛋白、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的测定;免疫学检查是本病的特征性指标,主要包括抗核抗体、平滑肌抗体、线粒体抗体和肝细胞膜抗体等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的阳性,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确诊。
自身免疫性肝炎根据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可以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目前国人中比较常见的是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然而,在一部分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血液中可检测到丙型肝炎抗体标志物。
篇2
关键词:肝炎 自身免疫性 中医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051-02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多隐匿性发病,自觉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尿色黄或深黄、皮肤瘙痒等。其体征为皮肤黄染、体重减轻、肝脾肿大、肝掌、腹水等;而晚期则可出现门脉高压、肝衰竭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功异常、血清胆红素升高、丙种球蛋白升高、血清免疫学检查异常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1 病例介绍
李某某,女,65岁,于2011年3月6日上午到我院找余看病。自述近半年来自觉乏力,不思饮食,右侧胸腹部胀痛,解黄尿,大便干,曾到外院诊治,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查体温37.2℃,脉搏96次/分,面色暗黄,右侧肝区叩、压痛(+),脉弦细,初诊为:肝胃不和、阴黄。做血、尿常规检查,尿胆红素(+),检查肝功异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谷丙转氨酶(ACT)863u/L,谷草转氨酶(AST)538u/L,转酞酶336u/L,血胆红素升高,因此,建议到外院诊治,患者要求中医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要求及家属的意见,要求患者到外院检查抗核抗体(ANA)。检查结果为阳性(+)。西医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诊断:阴黄(胁痛),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佐以清热解毒。处方用加味逍遥散合四物汤加减。药用:柴胡、木香、当归、白芍、炒白术、牡丹皮、白花蛇草、茵陈、栀子、黄芪、五味子、茯苓、陈皮、甘草。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服,服5剂。服完5剂后来医院复查。ALT 546u/L,ASL 382u/L,转肽酶 268u/L,效不更方再服7剂。3月23日来院复查肝功:ALT 318u/L,AST 206u/L,转肽酶 202u/L,血胆红素阳性。患者自觉明显好转,乏力好转,饮食增加,面色晦暗不明显,尿色较前清,脉较前有力。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症状,在上方的基础上略有加减,再服10剂,服完后,再次来院复查尿常规和肝功能。尿胆红素已转阴,肝功ALT、AST、血胆红素均正常,只有转肽酶还在82u/L。继服上方7剂,于3月31日再次来院复查,尿、肝功能均正常,患者自觉一身轻松,饮食正常,睡眠及二便均正常,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患者一切正常。
2 病因病机
AIH在中医学中没有此病名。可见于“黄疸”“痞满”“胁痛”等病症中。《景岳全书 黄疸》中指出:阴黄之病何以致然?必以七情伤脏,或劳倦伤形,因致中气大伤,脾不化血,故脾之色自见于外。脾气虚,脾充血功能减弱或亢进,可见“黄疸”之症。而胁痛,多见于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所致。至于痞满则多以情绪抑郁恼怒和情志不畅所引起。
3 辨证
该患者症见面目暗黄,皮肤瘙痒,右胁下胀痛不适,腹部闷胀,舌质紫暗有瘀斑点,脉弦细,肝功明显异常(ANA阳性)。此症应属中医的肝气郁结,瘀血阻络引起。因此,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佐以清热解毒,方用加味逍遥散和四物汤加减治疗,而取得了的疗效。
4 讨论
现代西医认为AIH的疾病有其易感性和临床病程有极强的遗传学因素,自身抗原抗体的活化效应可被遗传因素影响。现代中医认为AIH病位在肝、胆、脾、肾,其病机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虚弱。而思虑过多,性格躁怒者,性情不随,肝气不舒,瘀血内阻。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湿邪内生,雍阻中焦,临床表现食欲减退,脾胃虚弱,面色萎黄;肝气不舒,瘀血内阻,疏泄不利,导致胆汁疏泄失常,胆液溢于皮肤之外,造成身目黄染。因阻滞气机,则胁肋痛。瘀血内阻,血毒内生,皮肤失于濡养则皮肤瘙痒。久病及肾或先天不足,阴虚火旺则低热不退。以上病因而生发诸证。
笔者在医疗实践中,依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从调理脾胃、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滋补中气,佐以清热解毒,并进行心理疏导,临床AIH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且疗效持久,不易复发,毒副作用小,又经济,能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同道深入研究而丰富临床治疗。
篇3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护理干预;治疗依从性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非传染性慢性肝炎,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以肝细胞慢性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特征[1]。自身免疫性肝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与其他慢性肝炎无异,又因其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交叉重叠,临床上常存在误诊与漏诊的情况,导致延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良好的遵医行为有助于提高疗效[2]。我院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治疗的符合《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2002年美国肝脏病学会)》中有关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共48例,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损伤性肝炎及遗传代谢性肝炎。其中男26例,女22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热、巩膜黄染、黄疸、肝区不适、皮肤瘙痒、纳差等不适,ANA、SMA、AMA阳性,
1.2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予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比较。采用一对一的具有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心理疏导、饮食运动指导等,对所有患者集中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症状及体征比较 干预后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乏力、发热、黄疸及纳差改善明显(P
2.2 干预前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护理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P
3结论
3.1心理疏导AIH是慢性病,其治疗过程较长,病情易反复,长期的病痛易造成患者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恐惧、孤独等不良情绪,进而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3]。此时适当护患沟通,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树立治病信心。
3.2饮食运动指导饮食要保证膳食结构合理,饮食以清淡、富含维生素为主[4]。维生素含量较多的食物包括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如豆制品,肉蛋奶等。每天保证饮水量,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禁食生冷辛辣食物。急性炎症时期,患者肝功能异常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保证睡眠。病情稳定后,易循序渐进的开始运动,运动以患者不觉疲惫为度,避免剧烈运动。
3.3健康教育 定期举办集体性健康教育,通过讲座、播放宣传影像、印发知识手册等形式开展。着重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了解诊疗过程,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4用药指导糖皮质激素治疗是目前治疗AIH的主要手段,但运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水钠潴留,库欣综合征,继发性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钾下降,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也可引起精神兴奋、烦躁失眠等精神症状[5]。由于这些副作用的原因,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在治疗之初,向患者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讲解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只要患者配合并定期复查,上述不良反应并不会对患者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用药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得随意增减药物或突然停止用药。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慢性渐进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干预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牛小霞,于燕波,谭有娟,等.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7,4(3):28-29.
[2]王娟.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56-58.
[3]王凤华.心理护理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0,23(12):3704.
篇4
【关键词】 中西药结合;免疫性肝炎;疗效对比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可以得到控制但是不能完全得到治愈的慢性肝炎综合征, 临床常常易被误诊。本研究对18例临床确诊 AIH 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4月5日~2013年12月10日收治的3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其中男10例, 女26例;年龄26~50岁。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18例。
1. 2 诊断标准
1. 2. 1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天津在1991年会议拟定的慢性肝炎诊断标准:温热蕴毒型的患者诊断为慢性肝炎。
1. 2. 2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美国在2002年的AIH的诊断标准;1998年国际小组修改后的AIH诊断标准[1]。
1. 3 治疗方法
1. 3. 1 治疗组 治疗组使用的药物是20 mg/d强的松片联合茵栀黄注射液(国药准字Z14020815。主要成分: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2次/d 50 mg硫唑嘌呤;3个月为1个疗程。
1. 3. 2 对照组 对照组使用的药物是20 mg/d强的松片治疗;2次/d, 50 mg硫唑嘌呤;3个月为1个疗程。
1. 4 指标检测 ①肝功能的检测。以酶法来检测患者在早晨空腹状态下取的血, 需检测的各项指标为: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KP)[2]。②肝纤维化的检测。以放免法检测患者在早晨空腹状态下取的血, 检测的各项指标为:层粘蛋白(LN)、IV胶原(IV-C)、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肽(pIIIp)。③自身抗体的检测。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在早晨空腹状态下取的血。检测的指标为: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患者的抗平滑肌抗体(SMA)。④肝脏病理的检测。由专业的肝脏穿刺人员, 使用1 s快速穿刺的方法, 对患者进行两次穿肝, 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通过穿刺肝脏得到肝组织, 其长度为1.5~2 cm。肝组织炎症是根据Ishak 评分标准来评估的。
1. 5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的是SPSS11.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用t检验来计算研究中的数据[3]。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 两组对肝功能的改善度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 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 两组纤维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的变化 治疗组患者的肝脏炎症得到明显的治疗, 肝硬化也得到明显的阻止。
3 讨论
目前, AIH发病的原因并不明确, 此病具有特殊抗体和免疫基因背景。HLA-II类分子的大量表达, 使患者免疫系统的自身修复受到影响, 从而造成自身组织的损伤。国内外治疗AIH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较多, 比如:强的松;硫唑嘌呤等。但是患者不能停止使用药物, 不然就会复发。但是长期的服用免疫抑制剂, 会造成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精神症状、代谢性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AIH, 取得了良好的原创优势, 并且临床经验丰富, 治疗理论也丰富, 这就为以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奠定了基础。茵栀黄注射液(国药准字Z14020815。主要成分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 此药可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茵陈可以消除胃肝胆里面的湿热、黄恒;黄芩可以清热解毒;栀子可以消除烦闷。茵栀黄注射液经证实, 可以保护肝受到损伤, 可以明显的减少肝细胞的损伤。茵栀黄注射液的免疫抑制活性非常好, 可以很好的抑制T细胞活化。
治疗AIH, 使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强的松片、硫唑嘌呤, 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的指标;使患者的肝脏炎症得到明显的治疗, 肝硬化也得到明显的抑制。研究表明, 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其临床效果良好, 副作用少,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伊乐,徐芸,孙会潇.BAFF及受体BAFF-R在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1 (01):89-93.
[2] 刘震霞,刘洋,黄新菊,等.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其重叠综合征临床分析.河北医药, 2011(01):49-50.
篇5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博爱医院检验科,湖南怀化 419500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随机抽取的2011年8月—2013年08月期间60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平均30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测,其中实验组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ELISA检测法。观察两组检测法的检测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后,实验组抗体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自身抗体检测有效率为93.0%,检测无效率为7.0%,AILD 检测中 有ANA 46例、ANCA 64例、SMA 34例、抗 MPO 抗体82例以及 AMA 76例;对照组中自身抗体检测有效率为78.0%,检测无效率为22.0%,AILD 检测中 有ANA34例、ANCA52例、SMA29例、抗 MPO 抗体76例以及 AMA70例。结论 注重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进行检测,有利于对肝病进行检出、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临床分析等,有利于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指导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051-02
我国近几年来,肝病患者不断增加,多数肝病患者由于治疗效果低以及病因不明等因素影响,造成患者的病情加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1-2]。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肝脏疾病,是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肝细胞和胆管坏死以及肝脏引起的炎症进行攻击,其极易与其他类肝脏疾病混淆,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的情况[3-4]。一般自身免疫性肝病分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5]。自身免疫性肝病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对人体内部存在的抗体进行检测,以便更好的鉴别诊断。目前已知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有平滑肌抗体(SMA)、抗核抗体(ANA)、核周性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MPO)等[6]。笔者研究分析我院随机抽取的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60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患者,观察其检测效果,相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随机抽取的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60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测,其中实验组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ELISA检测法。其中实验组有300例患者,女性169例,男性131例,年龄段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43.16岁,其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有5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有86例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73例;对照组中有300例,女性148例,男性152例,年龄段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46.34岁,其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有6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有79例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8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仪器和试剂: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由天津市灏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试剂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提供的二甲苯、酒精、苏木素,戈舍瑞林溶液(由Astra?Zeneca?UK?Limited生产,批准文号:H20040447)。酶联免疫仪器由英国Drew scientific公司提供,由Drew Scientific公司提供检验试剂盒,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检查,检查肝脏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检测。实验组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ELISA检测法进行检测,用Hep-2 细胞及猴肝作为抗原,主要检测抗核抗体,在生物薄片上覆盖中性粒细胞,例如甲醛、乙醇等的复合片,进行检测核周性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将大鼠肾的冰冻组织进行切片,保存在4 ℃的温度下备用。将生物载片恢复到常温的时候,将血清稀释,分别记录每一种稀释情况,再将生物载片盖在加样板的凹槽里,放置30 min后进行冲洗,再进行检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在检测抗MPO 抗体的时候,要运用到ELISA检测法,将样品稀释,根据加样方案在相应的微孔中添加稀释血清,在常温中放置30 min,冲洗三次加样板,再进行添加酶标抗体后放在常温中30 min后冲洗三次加样板。添加底物进行观察,5 min后禁止添加液体,用 500 nm 波长进行颜色对比,并计算结果。
1.3检测标准
显效:患者的自身抗体检测率较高,尤其是针对ANA、ANCA、SMA、抗 MPO 抗体、AMA抗体的检测,其检测效果明显。有效: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率一般。其中SMA的抗体检测不够明显。无效:患者自身的抗体检测率较低,只能够检测出小部分抗体。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局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后,其中,实验组自身抗体检测率为93.0%,检测无效率为7.0%,AILD 检测中 有ANA 46例、ANCA 64例、SMA 34例、抗 MPO 抗体82例以及 AMA 76例;对照组中自身抗体检测率为78.0%,检测无效率为22.0%,AILD 检测中 有ANA34例、ANCA52例、SMA29例、抗 MPO 抗体76例以及 AMA70例。实验组抗体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效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所示。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的患者越来越多,主要以病毒性肝病为主,虽然病毒性肝病与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各不相同,治疗方式有明显差异,但时常会将自身免疫性肝病误诊为其他类肝炎或肝硬化等病症,尤其是误诊为病毒性肝炎[7]。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关注自身抗体的检测,在临床以及实验室中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进行新的项目运用[8]。注重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进行联合检测,对肝病的检出、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临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60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患者分别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ELISA检测法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自身抗体检测率为93.0%,检测无效率为7.0%,AILD 检测中 有ANA 46例、ANCA 64例、SMA 34例、抗 MPO 抗体82例以及 AMA 76例,表明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检测法运用于自身抗体检测中均有较高的检测率,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常见的抗体包括ANA、ANCA、 SMA、抗 MPO 抗体。另外,对照组中自身抗体检测率为78.0%,检测无效率为22.0%,AILD 检测中 有ANA34例、ANCA52例、SMA29例、抗 MPO 抗体76例以及 AMA70例,表明实验组抗体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吻合。因此,我们认为,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检测法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注重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进行检测,有利于对肝病进行检出、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临床分析等,有利于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指导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参考文献]
[1] Zamanou A, Tsirogianni A, Terzoglou C, et al. Anti-smooth muscle antibodies (ASMAs) and anti-cytoskeletonantibodies (ACTAs) in liver diseases: a comparison ofclassical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with ELISA [J].JClin Lab Anal,2012,16(4):194-201.
[2] 万楠, 秦海明,王晓晨.猴肝组织与 Hep-2 细胞联合检测抗核抗体的临床意义 [J].实用医技杂志,2010,11(9A):1675- 1676.
[3] 贾继东.自身抗体检查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0,26(4): 120.
[4] 屠小卿,仲人前,范利英,等.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分析[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10,53(17):351-353.
[5] 王宵伟.自身免疫性肝炎与丙型肝炎遗传背景及免疫发病机制的差异[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11,64(23): 343-347.
[6] 刘燕敏, 闫惠平, 汪俊韬.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测[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2(6):360-362.
[7] 李晞,李永哲.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抗体谱研究新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 2011,15(5):945-948.
篇6
方法:314例肝病送检样本中76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将其分为3组: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4例;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0例;③重叠综合征12例。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SLA)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抗线粒体M2亚型。
结果:314例中诊断为AIH、PBC和重叠综合征分别为送检标本的5.11%、4.04%和1.75%,总计10.9%。AIH患者ANA阳性率为78.9%,AMA及M2亚型阳性率为18.4%,SMA阳性率为7.89%;PBC患者ANA阳性率为73.3%;AMA和M2阳性率为26.7%;重叠综合征患者ANA及AMA阳性率为100%。
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非病毒性肝炎诊断时应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重叠综合征 自身抗体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0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84-01
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普通肝炎或肝硬化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增强患者免疫,进行抗病毒治疗,这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方法大相径庭[2]。然而临床上经常会出现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肝炎病毒指标检测为阴性,肝功能生化指标出现持续性异常而被误诊为普通肝炎[4],这样的后果就是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使得自身免疫性肝病进一步恶化。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自身抗体,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自身抗体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意义,从而为临床上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提供有效地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314例。314例肝病送检样本中76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分布为11―75岁,将其分为3组: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4例;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0例;③重叠综合征12例。
1.2 实验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SLA)等:利用欧盟成品试剂盒,按照试剂说明书步骤操作,判定方法为对齐印迹膜和标准带的起始线,寻找阳性显色区带在标准带上的位置,即可判断是何种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抗线粒体M2亚型。
2 结果
2.1 送检样本中的各类肝炎所占比例。314例中诊断为AIH、PBC和重叠综合征分别为送检标本的5.11%、4.04%和1.75%,总计10.9%。其中自免肝的ANA滴度主要以1∶320为主,非自免肝的滴度主要以1∶100为主。
2.2 各型自身免疫性肝病和非自免肝中ANA抗体的阳性率。AIH患者ANA阳性率为78.9%,AMA及M2亚型阳性率为18.4%,SMA阳性率为7.89%;PBC患者ANA阳性率为73.3%;AMA和M2阳性率为26.7%;重叠综合征患者ANA及AMA阳性率为100%。
2.3 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自身免疫性肝病在资阳片区人群分布规律。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显示,在资阳片区,自身免疫性肝病在肝病患者中约占11%左右,其中包括AIH、PBC和重叠综合征分别为5.11%、4.04%和1.75%。本次研究发现,在资阳片区人群中,女性为AIH的高发人群,约占整体的95%,常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PBC的主要高发人群为50岁以上的患者,其中约85%为女性;重叠综合症中,患者的年龄分布主要在50岁以上,女性患者约占整体的84.8%。
3.2 根据国际报道,一般来说AIH患者中SMA的阳性率在70%~80%左右,但是表1的数据表示,本次试验AIH患者的SMA阳性率仅为7.89%,远低于国际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国际上采用的AIH诊断系统主要采用通用积分的方法[3],能够有效地提高AIH的诊出率,但是该系统在国内尚未得到普及,因此造成本次实验部分结果异常的原因可能是有部分AIH患者误诊。
3.3 ANA的阳性率在各类型肝炎中都很高,差异性不大,但是自免肝的ANA滴度主要以1:320为主,非自免肝的滴度主要以1∶100为主,因此通过ANA的滴度可以有效地区别自免肝与非自免肝。
由于临床上无法通过临床特征将自免肝与非自免肝有效的进行诊断区别,误诊时有发生。本次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非病毒性肝炎诊断时应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
参考文献
[1] 张利方,郑山根,钟情,等.肝抗原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J].免疫学杂志,2004,20(4):301-303
[2] 李永哲.自身抗体检测技术临床推广应用和质量保证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9):769-770
篇7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抗核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 抗平滑肌抗体
中图分类号 R5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4-0064-02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过度造成肝组织损伤,出现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症状体征的一组慢性肝脏疾病,包括由肝细胞受累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主要因肝内、肝外胆管细胞受累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三种疾病均可表现为严重的肝脏病变,并可进展至肝硬化[1]。近年来由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实验诊断技术的进步,我国人群诊断出此类疾病的人数逐渐增多。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AIH和PBC患者进行了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和抗核抗体(ANA)的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笔者所在医院选取PBC组29例(已确诊PBC患者,男12例,女17例,均有肝硬化临床表现)、AIH组11例(已确诊AIH患者,男8例,女3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53例(随机选取非自免肝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
1.2 方法
PBC组和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均用德国欧蒙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MA和ANA。AIH组和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均用德国欧蒙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SMA和ANA,用德国欧蒙试剂免疫印迹法检测SLA。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AMA和ANA在PBC组和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的阳性检出率
AMA和ANA中核膜型、着丝点型、核多点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55%、31.03%、34.48%、20.69%,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ASMA和ANA在AIH组和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的阳性检出率
AIH组的ASMA、ANA的肌动蛋白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91%、54.55%,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多累及中老年女性,绝大多数患者往往在疾病晚期才得以确诊。2000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制定的PBC诊断指导中认为: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是本病重要的免疫学诊断指标,95.00%~98.00%的PBC患者AMA抗体均为阳性[2]。本文PBC组AMA阳性率96.55%也验证了这一点。
Sp100抗体靶抗原是分子量为100KD的可溶性酸性磷酸化白,Sp100抗体在AMA阴性的PBC患者中阳性率为60.00%,显著高于AMA阳性的患者(20.00%),因而对AMA阴性的PBC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PBC组ANA核多点型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核多点型靶抗原正是Sp100。
抗gp210抗体的靶抗原位于核孔复合物上的210KD跨膜糖蛋白,所识别的表位是gp210羟基末端上的15个氮基酸残基,该自身抗体被一致认为是PBC的高度特异性抗体,其特异性可高达95.00%。有50.00%AMA阴性的PBC患者血清中都能检测到抗gp210抗体,提示预后不良,可作为PBC患者的预后指标[2]。抗gp210抗体在ANA中呈现核膜型,本文PBC组ANA核膜型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且1例AMA阴性者ANA也为核膜型,本实验如果继续进行,可应用ELISA法检测核包膜蛋白抗体是否为抗gp210抗体。
抗着丝点抗体(ACA)是系统性硬化症的亚型,是CREST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PBC常与之重叠发生率10.00%~15.00%[4]。本文PBC组ANA着丝点型阳性检出率34.48%,显著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也高于参考文献数据的15.00%。
综上,PBC相关自身抗体AMA、Sp100抗体、抗gp210抗体分别对PBC确诊和预后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AMA和ANA可增加诊断特异性,也可减少AMA(-)PBC的漏检,ANA的相应荧光核型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而进一步确认。
AIH与自身免疫有关,多发于中、青年女性[5],以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和汇管区界面为主的肝脏炎症性疾病,易进展为肝硬化,病死率较高,但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6]根据血清中自身抗体的种类分为3种亚型:Ⅰ型是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阳性为主要特征;Ⅱ型是抗肝肾微粒抗体I型抗体(LKM-1)、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LC-1)阳性为主要特征;Ⅲ型是血清中出现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为主要特征。
高滴度的ASMA对Ⅰ型AIH有重要诊断意义,靶抗原分为肌动蛋白和非肌动蛋白[4],ANA肌动蛋白型可提高ASMA疾病诊断特异性,高滴度ASMA与ANA同时出现对AIH的诊断率达100%[5]。本文可见AIH组ASMA、ANA的肌动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91%、54.55%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
SLA/LP是AIH最特异的指标,虽然阳性率只有10.00%~30.00%,但其阳性预示值几乎为100%[7],对AIH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并且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表现为阴性反应[8]。本文AIH组SLA阳性率9.09%,与参考文献数据基本相符,但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判断原因可能为AIH组病例数较少,理论t值较小,字2检验连续性校正,会在以后的研究继续积累病例。
LKM-1抗体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不甚明了,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约有6.00%的患者可检测出LKM-1抗体[2],但LKM-1抗体在AIH中的浓度滴度要比慢性丙型肝炎高,通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检测[9]。本文AIH组未检出LKM-1抗体,可能与AIH在我国主要以I型为主,Ⅱ型AIH非常少见有关。
参考文献
[1]蒋明.自身抗体测定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49-51.
[2]张利方.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研究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09,19(2):55-57.
[3]Leuschner U.Primary billiard cirrhosi-presentation and diagnosis[J].Clin Liver Dis,2003,7(4):741-758.
[4]李永哲.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J].第三届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应用进展高级学习班,238.
[5]Feld J J,Dinh H,Arenovich T,et al.Autoimmune bepatitis:effect of symptoms and cirrhosis on natural history and outcome[J].Hepatology,2005,42(1):53-62.
[6]邱德利,马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50-51.
[7]戚应杰,刁联硕.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及其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3):326-330.
[8]张利方,阎有功.付丽萍,等.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免疫学特点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1):66-67.
篇8
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rimary sclerotic cholangitis,PSC)),以及这三种疾病中任何两者之间的重叠综合征。虽然它们均属自身免疫性肝病,但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各不相同,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又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故诊断及鉴别诊断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实验室检察特别是免疫指标的测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肝病患者200例,其中: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52例,男9例,女43例,年龄14~69岁;②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1例,男15例,女26例,年龄17~51岁;③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7~51岁;④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89例,男58例,女31例,年龄23~71岁。
1.2 诊断标准 PBC的诊断以2000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指导建议为准,AIH以布来顿(IASL,1998)标准进行记分诊断,PSC的诊断参照Mayer标准。
1.3 试剂和方法
1.3.1 标本的采集 所采的被检标本均为空腹不抗凝血2~3 ml,以2 500 r/min速度离心15 min分离血清。
1.3.2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抗平滑肌抗体(Smooth muscle antibodies,SMA)、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ondrial antibodies,AM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等自身抗体的试剂盒由德国欧蒙公司生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清稀释度>1∶100时组织或细胞内出现特异性荧光判为阳性。
1.3.3 抗线粒体Ⅱ型(AMA-M2) 、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anti-liver/kidney microsomal antibodies,LKM)、抗可溶性肝抗原(anti-soluble liver antigen antibodies,SLA)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
1.3.4 应用德国BNⅡ免疫速率散射比浊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操作方法严格按试剂说明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SOP标准文件进行操作。
1.3.5 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自身免疫性肝病与乙肝对照组自身抗体结果比较,PBC组以AMA、AMA-M2阳性率最高,和其他三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与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比较结果显示IgM在PBC患者中升高最多(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在体内免疫功能异常的基础上发生的炎症性肝胆疾病,主要包括PBC、AIH、PSC以及这三种疾病中任何两者之间的重叠综合征。
PBC是一种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主要发生于中年女性,病理学表现为非脓性肝内胆管慢性炎症阻塞和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从而导致胆汁淤积,发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本组患者的自身抗体以AMA、AMA-M2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了88.5%和84.6%,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AI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肝炎,发生于儿童和各年龄段的成年人,女性多见。既往将AIH分为三种类型,I型主要以ANA、SMA 、ANCA、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抗体阳性为特征:Ⅱ型主要以 LKM、肝细胞溶质蛋白1(LC-1)抗体为特征。本组AIH患者SMA、ANA、LKM 阳性率较高,分别为63.4%、61.0%、29.2%,ANA核型以颗粒型为主。其中SMA、 LKM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S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常见于中青年男性,与PBC及AIH相比PSC无免疫学特征,有研究者发现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与之有密切相关,70% 以上的患者会出现血浆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pANCA)[6],但本组ANCA的阳性率较低只有44.4%,可能由于例数较少,有待于积累患者进一步观察。本研究中ANCA结果和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随着检测手段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自身抗体被发现,对原因不明的肝炎患者及时检测肝抗原、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将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使更多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为早期的正确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建溪,邓练贤,李刚,等.肝病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3):220-221.
2 Heathcote EJ.Management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practice guidelines.Heptology,2000,31:1005-1013.
3 Dalekos GN,Zachou K,Iiaskos C,et al.Autoantibodies and defined target autoantigens in autoimmune hepatitis:an overview.Eur J Intern Med,2002,13:293-303.
4 Vergani D,Mieli Vergani G.Autoimmune hepatitis.Minerva Gastroenterol Dietol,2004,50:113-123.
篇9
【摘要】
目的:探索局部应用IL10基因与慢病毒重组载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SNHL)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纯化同种内耳抗原免疫豚鼠,造成ASNHL动物模型,再将重组载体分别经鼓阶、内淋巴囊和圆窗龛局部注射或渗透,观察听觉功能和内耳病理形态学变化,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了解慢病毒转染和基因产物在内耳的分布。结果:治疗前后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局部基因治疗后均降低;治疗后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病毒主要转染部位是血管纹、Corti器、蜗轴小血管周围及其内淋巴囊等处。基因产物表达部位与转染部位基本相同。结论:重组载体经不同途径均可转导入内耳,并在内耳表达基因产物,对ASNHL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 基因治疗; 慢病毒载体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ransferring recombinant replicationdefective lentiviral vector of interleukin IL10 gene with GFP marked into inner ear for locally treating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SNHL) in guinea pig.Methods:Guinea pigs were immunized with 58 kD purified conspecific inner ear antigen and caused animal models of autoimmu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ith recombinant therapeutic gene vectors injecting into inner ear through three approaches(tympanic scale,endolymphatic sac and round window membrane) for therapy of ASNHL.Before and after gene therapy(7 days),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thresholds were determined,and tissue paraffin sections of temporal bone was made and observed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Immunofluorescence and enzyme immunohistochemistry tests was made for detecting lentiviral transfection and gene product expression.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mean threshold of ABR Ⅲ wave in experimental A,B,C groups lowered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contrasting between these group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entriviras carring purpose gene mainly transferred the psalterial cord,cortiorgan,cochlear axis,vessels and endolymphatic sac,etc. Expressing parts of gene product and thansfering parts were generally the same.Conclusion:Recombinant replication defective lentiviral vector can transfer into inner ear through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generate gene product,and shows therapeutic effect to ASNHL.
[Key words] autoimmunity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gene therapy; lentiviral vector
1979年McCabe通过对部分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临床观察[1],首先提出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这一概念(autoimmu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SNHL),之后许多相关专家和学者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现已证实,ASNHL是一种临床疾病实体。作为目前极少数可以获得有效治疗的感音神经性聋(SNHL)之一,对其进一步研究工作已成为耳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自1996年基因治疗应用于内耳,基因疗法被认为是未来治疗听力障碍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2-3]。目前ASNHL治疗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虽然有效,但需应用较长的时间,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部分患者听力改善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用药疗效甚微。基因治疗具有一次注射、长期有效的特点,而且内耳解剖结构特点非常适合进行局部基因治疗。本项目组在前期实验研究中已采用腺病毒与白介素10(IL10)和Fasl基因构建重组载体,对ASNHL模型动物进行试验性治疗,证实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4]。本次实验采用IL10基因与慢病毒构建重组载体,经不同途径导入内耳,旨在进一步证实局部应用免疫调节基因对ASNHL的治疗效果以及不同导入途径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探索一种高效、安全和简便的ASNHL内耳局部基因治疗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择白毛、红眼、健康、3月龄豚鼠(雌雄不限),体重250~300 g,耳廓反射正常,耳镜检查排除中耳疾患。所用动物由南京市青龙山实验动物繁殖场提供。
1.2 纯化内耳抗原(purified inner ear antigen,PIEAg)的制备
将豚鼠清醒断头,取出听泡,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膜迷路组织[包括基底膜、螺旋韧带、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去除耳石器)],置于0.1 mol·L-1 pH 7.4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经研磨、冻溶、超声粉碎、匀浆、离心(1 000 r·min-1,5 min)后取上清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含量[5]。采用非变性凝胶电泳进行蛋白分离,参照标准蛋白,切取58 kD条带[6]。将膜迷路组织粉碎、匀浆,制成纯化内耳抗原备用。
1.3 ASNHL动物模型制备
将80只豚鼠采用PIEAg免疫。首次将PIEAg凝胶匀浆液0.2 ml与等量完全弗氏佐剂(Sigma公司,美国)乳化后,注射于豚鼠右后足垫和背部多点皮下,以后每隔2周,采用首次抗原用量的一半与等量不完全弗氏佐剂注射,作为强化免疫,共2次[7]。
末次免疫后2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Ⅲ波阈值升高(以免疫前全部动物均值加2倍标准差作为判断标准)并出现针对PIEAg特异性抗体(ELISA法,波长490 nm A值,以免疫前全部动物均值加2倍标准差作为判断标准)的豚鼠被判断为ASNHL模型动物。本组建模成功36只。
1.4 实验分组
36只ASNHL模型动物按配对设计分成6组:实验组分A、B、C亚组,对照组分D、E、F亚组,每组6只。全部动物手术操作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麻醉方法为3%的戊巴比妥钠30 mg·kg-1腹腔注射。手术过程实行无菌操作。
A组采用鼓阶内注射法:在右耳廓后上方1.5~2 cm弧形切口,暴露听泡。用微型电钻在听泡上钻一直径约0.5 cm的圆孔,暴露耳蜗底转。用针尖轻轻磨薄耳蜗鼓阶侧壁的骨壁,钻一针尖大小的孔,用微推进器将小儿头皮针的针尖(针尖斜面已打磨变小)刺穿骨膜及螺旋韧带,插入鼓阶,深度不超过1 mm,先抽取少量(约10 μl)的外淋巴液,再通过微量注射泵缓慢(以 0.75 μl·min-1的速率匀速注入5 μl)注入治疗基因。完毕后,退出针头,迅速用骨蜡封闭小孔,以防止外淋巴液和治疗基因流出。抗生素冲洗中耳腔3次,部分局部放置氧氟沙星明胶海绵预防感染。再用明胶海绵和骨蜡封闭听泡骨孔。然后逐层缝合切口。
B组采用圆窗龛局部置药法:手术方法同上,暴露听泡腔后,看清圆窗龛,把浸有携带目的基因慢病毒载体液(40 μl)的明胶海绵贴放在圆窗龛局部。
C组采用内淋巴囊注射法:经内淋巴囊途径注入治疗基因。豚鼠麻醉后,耳廓后上方皮肤切口,分离皮下和肌肉,暴露枕骨后面,采用枕骨后凹进路,切削钻头磨开枕骨的颅骨后凹骨质,分离和推开硬脑膜和乙状窦,暴露内淋巴囊,内淋巴囊部位注入5 μl慢病毒载体液。骨蜡填充骨质缺损,充分止血后缝合皮肤。
D、E、F为模拟手术对照组,均注入PBS。操作方法:D组同A组,E组同B组,F组同C组。
1.5 观察指标
1.5.1 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
分别于免疫前、末次免疫后2周和慢病毒载体液局部注射治疗后2周心脏采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针对PIEAg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方法为分别采用100 μg·ml-1 PIEAg凝胶匀浆液100 μl·孔-1包被ELISA板,4 ℃过夜,PBSTween20洗板3次,每次5 min,分别加入用PBS 1∶10稀释的各相应组受试动物血清,100 μl·孔-1,封闭,37 ℃下孵育2 h,洗涤同前;加入1∶2 000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山羊抗豚鼠IgG(Sigma公司,美国)多克隆抗体,100 μl·孔-1,37 ℃孵育1 h,PBSTween20洗板;以TMB为底物37 ℃显色10 min,用2 mol·L-1 H2SO4终止反应,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490 nm波长吸光度(A)值。
1.5.2 ABR测试
分别于免疫前、末次免疫后2周和基因治疗后采用电反应测听系统行ABR测试。方法为用1%的戊巴比妥钠(30 mg·kg-1)予豚鼠腹腔注射进行全麻,置隔声屏蔽室内,采用针形电极插入豚鼠头顶冠状缝与矢状缝交界处作为测试电极,参考电极置于耳廓后方靠近乳突尖,接地电极置于对测乳突,采用click作为刺激声信号,刺激重复率为11次·s-1,带通滤波为100~3 000 Hz,叠加2 048次,记录各波反应阈值、潜伏期和波幅。
1.5.3 内耳火棉胶切片光镜观察
豚鼠末次听觉电生理检查后,每组各取豚鼠2只,立即断头,取出双侧颞骨,修整后浸泡福尔马林固定24 h,10%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 ticacid,EDTA)脱钙,浸泡硫酸锂24 h(防止组织膨胀),逐级酒精脱水和浸胶,火棉胶定向包埋和修块后,水平切片机切片(片厚20~25 μm),每一耳蜗取靠近蜗轴的3张切片,保存于70%酒精,HE染色后光镜观察[9-10]。
1.5.4 免疫组织化学试验
于末次听觉测试后,各组取豚鼠4只,麻醉、断头,迅速取颞骨,打开听泡,放置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用针挑开圆窗,在蜗尖钻一小孔,快速灌注数次,固定12 h,采用EDTA脱钙7~10 d,修剪后流水冲洗1~2 h,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定向包埋。行耳蜗中轴切片,片厚5 μm。
(1) 酶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每组各2只动物,取切片,用胰酶(0.2%)修复抗原,正常山羊血清封闭10 min,加PBS稀释的一抗(兔抗鼠IL10,),4 ℃过夜,PBS洗5 min,共3次,加入二抗(辣根酶标记的山羊抗兔IgG),37 ℃孵育30 min,PBS洗5 min,共3次,DAB染色,封片剂封片,光学显微镜观察摄片。以上试剂购买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 荧光组织化学法:每组各取2只动物的颞骨蜡块,行耳蜗中轴切片,片厚5 μm,漂片、捞片、粘片后常规脱蜡至水,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摄片。
1.6 统计学处理
经正态性检验,各组血清中PIEAg的特异性抗体水平(A值)、ABR Ⅲ波阈值的结果符合正态分布,所得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2.1 特异性免疫反应试验结果
见表1。表1 免疫前后及基因治疗后各组血清中PIEAg特异性抗体水平(略)
结果显示:与免疫前相比,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免疫后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5)。免疫前和免疫后的各组间比较,PIE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5)。各组治疗后与免疫后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配对t检验,P>0.05)。
2.2 听觉功能
见表2。表2 各组免疫前后及局部治疗后右耳ABR Ⅲ波阈值(dB,peSPL)(略)
与免疫前相比,免疫后各组ABR平均阈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与内耳抗原免疫后相比,实验A组、B组和C组内耳局部基因治疗后ABR平均阈值降低,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A组、B组、C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对照组内耳局部给药前后比较,ABR平均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各组内同期左右耳比较,ABR平均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以各组免疫后的ABR平均阈值减2倍标准差作为判断听觉功能改善标准,实验A组有4耳、B组有3耳、C组有2耳(均为慢病毒载体注射耳)听觉功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7%(4耳/6耳)、50%(3耳/6耳)、33%(2耳/6耳);对照组内耳局部给药后,未发现有明显听力功能提高。
2.3 内耳光镜观察结果
见图1~3。各对照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膜迷路积水(图1A,图1B),螺旋神经节和蜗轴小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听损耳还可见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图1C)。
2.4 免疫组织化学试验
2.4.1 免疫荧光试验
荧光显微镜观察,实验A组和B组荧光主要显示部位基本一致(A组: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器、螺旋神经节、蜗轴小血管周围;B组:螺旋神经节、螺旋韧带、Corti器、血管纹,蜗轴小血管周围前庭膜);C组荧光主要显示部位为内淋巴囊、内淋巴管、前庭囊斑、壶腹嵴等处。对照组均未见明显荧光积聚。
2.4.2 酶免疫组织化学
酶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显示各组实验耳基因产物表达部位:A组为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器、螺旋神经节、蜗轴小血管周围;B组为螺旋神经节、螺旋韧带、Corti器、血管纹,蜗轴小血管周围前庭膜等处;C组为内淋巴囊、内淋巴管、前庭囊斑、壶腹嵴等处。
3 讨论
目前临床ASNHL患者几乎均采用传统自身免疫病治疗方法,即采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1],虽然疗效较快、较好,但该类药物毒副作用多,而且还存在停药后复发率较高等问题。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基因治疗具有高效性和靶向性、一次注射长期发挥疗效等优点。内耳的解剖特征,即存在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腔隙,非常适合局部注射和基因治疗。现有的研究表明,基因治疗在听力损伤和平衡障碍的治疗方面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目前内耳基因治疗正从试验可行性研究转向内耳安全导入的探索上。
随着对疾病分子机制认识的加深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可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两类[12]。慢病毒载体与简单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相比,具有可感染分裂细胞及非分裂细胞、容纳外源性目的基因片段大,目的基因表达时间长、不易诱发宿主免疫反应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基因治疗中载体研究的热点,在基因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载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决定安全有效基因治疗的一个主要因素,耳蜗基因治疗必需确保转染基因精确、有效定位于靶器官,以提高转染效率,降低易变性。目前介导病毒载体进入耳蜗的方法有耳蜗切开、通过圆窗注人、耳蜗底回钻孔注入、内淋巴囊注入[13]、微渗透泵和通过脑脊液[14]等不同的进路。理想的导入模式是载体能均匀地分布到内耳各个部位并转染特异性细胞。
本项目设计利用内耳解剖特点和慢病毒载体的诸多优势,采用慢病毒与免疫调查基因构建重组载体内耳局部给药。同时考虑到由于耳蜗位置深在,结构复杂,采用了圆窗龛局部给药这一较为便捷、安全和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给药途径,探讨重组基因载体经圆窗膜渗透和导入内耳的实际疗效,并与内耳直接注射和经内淋巴囊注射给药疗效的对比分析,了解其应用价值和意义。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纯化豚鼠内耳组织58kD抗原免疫豚鼠,可成功制作ASNHL的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证实,3种给药途径(中耳腔给药经圆窗膜渗透、鼓阶内注射和内淋巴囊局部注射)均可将携带IL10的慢病毒载体转导入内耳,并在内耳表达基因产物(IL10)。听觉功能试验结果证实,3种给药途径均可有效改善豚鼠的听力,手术本身并不明显影响听力。鼓阶和圆窗途径转染部位相似。圆窗途径组织损伤轻,能保持耳蜗的自然解剖结构。内淋巴囊接种载体到达范围广,可有效地转染经鼓阶不易达到的部位,该途径可能具有较特殊的应用价值,但操作较为复杂。鉴于鼓阶途径有损伤听力的风险,而中耳腔圆窗途径治疗因其简单易行,故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MCCABE B F.Autoimmu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79,88(5 Pt 1):585589.
[2]LALWANI A K,Walsh B J,Reilly P G,et al.Development of in vivo gene therapy for hearing disorders:introduction of adenoassociated virus into the guinea pig[J].Gene Ther,1996,3(7):58892.
[3]RAPHAEL Y,FRISANCHO J C,ROESSLER B J.Adenoviralmediated gene transfer into guinea pig cochlear cells in vivo[J].Neurosci Lett,1996,207(2):13741.
[4]蔡文君,谭长强.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2):7984.
[5]陆玲,谭长强.致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主要内耳抗原成份分析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8):596600.
[6]李玉瑾,谭长强.纯化内耳组织抗原免疫致豚鼠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的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3):157162.
[7]谭长强.特异性体液转移免疫致豚鼠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5):327332.
[8]TAN C Q,DONG W D,GUO L,et al.Auditory function in women with autoimmune inner ear diseases and their offspring[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09,73(12):17021711.
[9]谭长强,周红,卜行宽,等.同种内耳抗原免疫致聋豚鼠的子代内耳生理功能和病理形态学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1):2226.
[10]谭长强,董伟达,陆玲.同种内耳抗原免疫孕豚鼠所产子鼠听觉损伤程度与母鼠特异性免疫反应水平相关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6):397402.
[11]MCCABE B F.Autoimmune inner disease[M]//PAPARELLA M M,MEYERHOFF W L.Clinical Otology.Baltimore:William′s &Wilkins,1983:137.
[12]李永团,董频.基因转移在内耳的应用进展[J].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3,17(3):180183.
篇10
关键词: 肝炎,病毒性;血清学;免疫组织化学
0 引言
在肝炎的病原学诊断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肝炎患者其血清学全阴性(非甲-非庚型).现将我科收治28例非甲-非庚型肝炎临床及免疫组化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28(男19,女9)例,年龄9~60岁,平均32.5岁.无肝炎患者家庭聚集史、无输血史、饮酒史、服用损肝药物史及毒物接触史.急性肝炎12例(急性黄疸型肝炎6例),慢性肝炎12例(轻度9例,重度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慢性重型肝炎2例,肝硬变1例.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及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标准.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下降,腹胀等症状.发热6例,黄疸14例,肝肿大6例,脾大11例.肝功TBi
1.2 方法
1.2.1 标本来源 采用Menhgini法穿刺取肝组织,福尔马林固定标本,石蜡包埋,切片.
1.2.2 免疫组化法 采用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及链霉素抗生物素连接的过氧化物酶及底物色素(S-P法)测定肝组织HBsAg,HBcAg,HCVAg;试剂盒购自迈新公司.间接酶标法检测HEVAg,试剂购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防疫肝炎室及军事医学研究所.
2 结果
HBVAg阳性8例,其中HBsAg(+)/HBcAg(-)2例,HBsAg(+)/HBcAg(+)4例,HBsAg(-)/HBcAg(+)2例.HCVAg阳性3例.1例亚重肝HEVAg阳性.未发现重叠感染者.另有2例免疫组化阴性慢性肝炎,后以原位杂交法检出HBV DNA阳性.
3 讨论
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肝炎征象,无用药史、饮酒史,故可排除药物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炎.血清铜,尿铜均正常则排除Wilson病.自身抗体阴性,血沉不快可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1] .EBV-IgM及CMV-IgM阴性可排除EBV.CMV所致肝炎.故本组病例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病例特点:①中年男性居多,无输血史及家庭聚集史.②临床类型以急性和慢性为主,病情较轻,易恢复.也可有重型肝.③临床表现为周身乏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有黄疸,肝脾肿大等体证.④肝功ALT多为轻,中度增高.与国内报告相似.
血清学阴性肝炎在肝组织中发现病毒抗原或基因,可能[2] 因感染已趋恢复,肝内仅有整合型病毒,且可有缺失或重排;或缺乏宿主免疫应答或变异病毒的基因表达与其相应宿主免疫应答,其血清标志物不能用常规方法检出.本组28例中检出HBVAg,HCVAg HBV DNA共12例提示HBV,HCV可能仍为肝炎主要病员.现有血清血检测方法能明确诊断大多数病例,但有部分非甲-庚型肝炎需行肝组织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甚或原位PCR才可能明确病原,提高诊断水平.当然仍有部分病例不能确诊,一方面可能因检测技术不够灵敏,同时可能存在未知肝炎病毒,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