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免疫范文

时间:2023-04-05 13:3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细胞免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细胞免疫

篇1

1.红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

红细胞的胞质和细胞膜上存在许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主要包括:I型补体受体(CR1)、CR3、CD58、CD59、CD55、CD44、NK细胞增强因子(natural killer enhancing factor,NKEF)、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降解加速因子(DAF)、阿片肽受体、人类补体膜辅助因子蛋白(MCP)以及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等。

1.1CRl CRl又名CD35,是一种单链膜糖蛋白,在多种细胞表面均有表_,其相对分子质量具有多态性。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CRl在功能上无差别。CRl是红细胞发挥免疫黏附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红细胞通过CRl黏附CIC,将其运输到肝脏等处后与之解离,CIC被单核细胞清除。CRl表达降低会导致红细胞黏附能力下降,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研究红细胞CRl介导的免疫黏附功能对评价机体天然免疫功能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CD58 CD58又名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LFA-3),除分布于红细胞外,还广泛分布于各种免疫细胞、上皮细胞、结缔组织、血小板等。CD58是CD2的天然配体,与CD2分子高度同源,两者结合可促进细胞间黏附和信号转导。

1.3CD59 CD59又称攻膜复合体(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抑制物,其主要功能是在补体系统酶级联反应终末阶段抑制MAC的形成,进而保护宿主细胞免受MAC导致的细胞裂解效应。此外,CD59还通过提高淋巴细胞释放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免疫调控细胞因子的能力,促进T细胞发挥免疫功能;参与B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分化;参与细胞的凋亡信号等。

1.4CD44 CD44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白细胞、上皮细胞、红细胞以及某些肿瘤细胞上的高异质性单链跨膜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一细胞,细胞一基质之间的黏附。某些CD44变异体的表达还与肿瘤的扩散和转移有关。

1.5红细胞NK细胞增强因子 NKEF存在于红细胞胞质内,是由两组基因编码的小分子二聚体蛋白质。NKEF可保护机体蛋白质及核酸等物质免遭氧化剂损伤,还能选择性地提升NK细胞毒性作用从而杀伤肿瘤细胞,此外,NKEF还能介导细胞对亲炎症分子的反应而起到抗感染作用。

1.6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是一种糖基化膜蛋白及部分趋化因子的非特异性受体,在炎症调节及抗肿瘤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各种因素对红细胞免疫的影响

2.1遗传因素的影响 红细胞CRl具有密度多态性,不同人的基因组中含有不同密度的CRl相关基因,这就导致了不同人红细胞膜上CRl有高、中或低表达类型。此外红细胞CRl的活性还受ABO血型的影响,正常血型人群中红细胞功能较弱的是B型和AB型。

2.2生理因素的影响 红细胞免疫功能差异存在于不同物种、型间,同时还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红细胞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此外,同一个体在一天内不同时期的红细胞免疫活性有所不同,是因为其存在昼夜活性差异。

2.3光波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的条件下,红外线照射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但若超过了适当的范围,则会降低免疫功能,甚至给机体造成损伤。适宜的紫外线照射能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提高全血的抗氧化能力。还有动物实验发现激光照射能改善动物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2.4氧气浓度因素影响 当平原人群进人高原环境后,在适应过程中体内红细胞受低氧、血流应切力和高辐射的影响,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但这种变化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目前意见不一。另有研究证实,在快速低氧环境的刺激下,红细胞免疫系统并不是持续在低水平,其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并不均一,先是表现降低趋势,继而快速下降,之后又回升并与高原世居者相接近或者恢复到之前正常水平。

2.5其他 其他因素如运动、药物、疾病等也能影响红细胞免疫功能。

3.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方法

3.1红细胞C3b受体(CRl)的测定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是两个最常用于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多使用郭峰法或郭峰改良法检测。改良法的先进之处在于其是利用自身血浆对酵母菌进行致敏,即取即用,无须再制备致敏酵母菌试剂,减少步骤并使实验成本明显下降,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红细胞C3b受体测定的意义在于若两项指标都低下,则判为原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若RBC-C3bRR降低而RBC-ICR增高,则为继发性。若两项指标都上升,则判断为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亢进。

3.2红细胞CRl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测定方法目前多用PCR及HindⅢ内切酶技术进行CRl基因多态性分析。PCR上下游引物分别为5’-CCT-TCAATGGAATGGTGCAT-3’,5’-CCCT-FGTAAG-GCAAGTCTGC-3’。CRl基因可分为高表达型(HH)、中表达型(HL)及低表达型(LL),正常人以HH型为主。

3.3红细胞表面各种CD分子的检测方法 目前多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方法或细胞免疫酶分析法检测红细胞表面CD分子的数量。流式细胞仪法采用鼠抗人红细胞CRl单抗与一定量待y红细胞反应,再加入羊抗鼠IgG荧光标记抗体反应后,上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结果能更为客观地反映红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对临床辅助诊断及疗效指标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4.红细胞免疫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的易感性或抗性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跟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失衡有关。

4.1肾脏疾病 肾脏作为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的重要器官,每时每刻都在过滤着流经的血液。有研究表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也许参与了某些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慢性肾衰竭的发生与红细胞CRl表达数量和黏附活性有关,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红细胞CRl表达量、黏附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值。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红细胞CRl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均低于健康人,且主要是由后天因素引起。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红细胞膜上CRl及肾组织CRl的表达水平下降,检测红细胞膜CRl水平可间接反映肾组织中CRl的表达情况和肾损伤的程度。在c3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中,可溶性CRl可改善补体调节。

4.2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因至今尚未肯定,大量研究显示SLE的发病与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有关。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SLE患者T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功能降低、B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后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过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肾小球等部位。而有清除免疫复合物功能的红细胞是否也影响SLE的发病呢?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SLE患者红细胞CRl分子水平及功能低下,CRl表达变化与SLE病情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评判SLE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红细胞CRl基因rs4844600G>A、rs3818361C>T、rsllll8167T>C等3个SNP位点与SLE发病关联。对SLE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后,他们的红细胞CRl表达升高,且其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结合位点增多,而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的水平有所降低。刺激有贫血和狼疮肾炎患者红细胞生成,其红细胞CRl表达下降与功能低下得以改善。

4.3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迄今未明,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而免疫系统的进行性衰竭也可能是该病的病因之一,近几年对CRl在AD中的作用的研究中人们有了新的发现。许多基因研究均指出CRl基因在多个国家多个种族中与AD之问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晚发型阿尔兹海默病(LOAD)。CRl基因突变可能通过影响B-淀粉样蛋白的清除而导致LOAD发病,而rs6656401的A等位基因是我国汉族人患LOAD的重要危险因素

4.4肿瘤与癌症 癌细胞在体内作为一种抗原,可以激活补体,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后使得患者血液中免疫复合物增多,大量的红细胞CRl黏附免疫复合物后,其活性降低。多项研究表明,红细胞CRl减少常见于多种肿瘤或癌症,这一方面使得红细胞调理促吞噬癌细胞的功能降低,另一方面导致循环免疫复合物清除率下降,而增多的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又加重破坏了机体抗肿瘤的免疫能力,使肿瘤细胞能逃避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而得以生长繁殖和转移。如结肠癌细胞通过补体旁路途径激活大量的c3、c4,进而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这加重了红细胞CRl黏附免疫复合物的负荷,降低其活性,与此同时结肠癌细胞还释放一种能使CRl分子数量降低的免疫抑制因子,导致红细胞黏附循环免疫复合物的能力愈发下降。造成结肠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原因还有CRl密度基因的中、低表达多于正常人。在癌症患者的基因水平上,也有研究发现红细胞CRl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发病有关联,如肝细胞癌患者CRl基因SNP位点rs4844600G>A: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Rl基因SNP位点rs7525160G>C。

篇2

【关键词】 自然流产;死胎;封闭抗体;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自然流产的发生与母体缺乏封闭抗体有关,流产次数越多的患者,其体内封闭抗体缺乏的可能性越大,80%~90%封闭抗体阴性,封闭抗体的产生不足,母体对胎儿产生强烈的排斥现象,发生于孕早期可出现反复自然流产,孕晚期则可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甚至出现胎死宫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亦称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是从丈夫或无血缘关系的健康第三者血液中提取少量淋巴细胞,注射给妻子,这种异体血液制品可刺激妻子体内产生一种保护性抗体,保护胎儿免受母体的免疫攻击。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封闭抗体阴性,曾有自然流产史或死胎史患者49例,其中19例已妊娠,均给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本院就诊,月经规则,夫妻双方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夫妻身体健康,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肝功能正常,没有血液传染性疾病,妻子内分泌检查正常,无生殖器畸形,没有妇科合并症,无感染,妻子封闭抗体阴性,血液IgG抗体正常,封闭抗体检测阴性有自然流产或死胎,未怀孕30例,早孕19例;年龄20~41岁,平均28.1岁。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了解 详细询问患者过去史,现病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及配偶的一般情况。

1.2.2 常规检查 行夫妻双方染色体妇科,妻子盆腔B型超声,宫腔镜检查,丈夫检查未见异常。RT、BC,细菌培养+药敏,支原体培养+药敏,衣原体检查,淋病奈瑟氏菌PCR,性激素六项及甲状腺功能测定等,排除原因明确流产或死胎。

1.2.3 49例患者均在实施免疫治疗前及27例未妊娠患者治疗后1疗程或2疗程后2周,各行1次封闭抗体检测,观察并记录妊娠情况,新生儿出生时情况,(如孕周,体质量,有无畸形等)

1.2.4 免疫治疗 采用无菌法,取丈夫或(若丈夫血液不适宜,无血源关系,无血液性传染病的健康第三者)静脉血20 ml加入肝素钠抗凝,按1:1取淋巴分离液20 ml,将分离液放于试管下,将血液置于淋巴分离液上方,第一次离心,2000 r/min,离心30 min,离心后离心管由上至下细胞分四层: 一层:血浆或浆液层;二层为环状棉絮样乳白色细胞层;三层为透明分离液层;四层为红细胞层。用无菌吸管吸出第二层细胞,置入另一管,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至12 ml,用无菌吸管混匀,第二次离心,1800 r/min,离心20 min,离心后倒掉上清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2 ml用无菌吸管混匀,第三次离心,18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倒掉上清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2 ml用无菌吸管混匀,第四次离心,18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倒掉上清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洗涤,分别注入1 ml注射器2个,于妻子两侧上臂皮下注射,每侧注射三个点,每4周1次,连续3次,2周后复查封闭抗体,若封闭抗体仍阴性,再重复1个疗程(为每4周1次,共3次),阳性后怀孕,妊娠后再同法免疫治疗3次。

1.3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情况 30例未怀孕者,26例阳性,3例无复查;19例妊娠者无复查,阳性率80%。

2.2 30例未妊娠患者免疫治疗后, 8例再次妊娠,现无流产征象,继续免疫治疗。

2.3 19例妊娠者,免疫治疗后,16例妊娠成功,3例自然流产,3例已孕足月顺产,新生儿体质量正常,无畸形,13例继续妊娠,定期产检,无早产征象,B超监测胎儿无异常,妊娠成功率84.2%,无妊娠并发症。

2.4 免疫治疗后49例均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未行免疫治疗前,患者由于封闭抗体阴性,使胎儿易受母体细胞免疫应答,发生母体免疫系统排斥胎儿的反应,导致流产,用丈夫或健康第三者的淋巴细胞抗原,对妻子进行主动免疫治疗3个月后,患者封闭抗体阳性率明显提高,使胎儿不易受母体免疫系统排斥,胎儿形成耐受,因而可在母体环境中存活下来,使妊娠成功率提高,主动免疫治疗后无FGR,无低出生体质量儿及畸形儿,母亲亦无因治疗后发生一些新的免疫系统方面及传染病方面的疾病,副反应小。已有大量临床资料证实,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可减少流产率及免疫排斥反应,提高妊娠成功率,此法安全可行。免疫治疗技术安全、痛苦小、疗效确切,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淋巴免疫治疗母亲对输入的红细胞或血小板抗原致敏感的危险,减少了并发症。成功受孕率可以达95%以上。自1981年Taytor和Beer等创立了自然流产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经过20余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治疗确能有效阻止封闭抗体缺乏性自然流产。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妊娠成功率达72.73%~86.2%,且未发现对母、儿的副反应,封闭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封闭抗体阳性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大量研究证实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自然流产有效安全,并且封闭抗体对再次妊娠结局有良好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自然流产,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

[2] 廖丹,李凤英,谭秋慧.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早期自然流产53例.临床医学院,2009,29(1):75-76.

[3] 孟庆勇,林萍,王鸣,等.配偶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自然流产91例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2).

[4] 徐岚,张新能,张永凤,郑燕銮 .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5).

篇3

【摘要】

目的: 研究高氧液对实验矽肺家兔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注入法复制家兔矽肺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染尘对照组和染尘+高氧液组,光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并比较各组间家兔红细胞受体花环率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结果: 高氧液能显著提高染尘家兔红细胞受体花环率、降低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并减轻染尘矽肺的病理学改变. 结论: 高氧液能提高实验性矽肺家兔红细胞免疫功能,可延缓或抑制矽肺病变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高氧液;矽肺;红细胞;免疫功能

【Abstract】AIM: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yperoxygenated solution (HOS) on immune function of red blood cells in silicosis rabbits. METHODS: The silicosis rabbit models were prepared by injection of nonexposure bronchus, and then the rabbits were pided randomly into 3 groups: control group, silica group and silica + HOS group.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ung were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y, and red blood cell C3b receptor rosette rate (RCR) and immune complex rosette rate (ICR)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silica group,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ung were ameliorated, RC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ICR was lower in silica + HOS group. CONCLUSION: HOS can enhance immune function of red blood cell in silicosis rabbits and partly re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 silicosis.

【Keywords】 hyperoxygenated solution; silicosis; erythrocytes; immune function

0引言

近年来,矽肺的发病与免疫的关系日趋受到关注,在矽肺的发病过程中伴随着肺局部及全身免疫功能改变[1]. 在矽肺患者早期细胞免疫功能便出现减退,此种免疫损伤先于形态学的改变,其可能是组织结构改变的先兆,并与矽肺病变的进展起协同作用. 本实验我们通过建立家兔矽肺模型,观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高氧液的治疗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高氧液用西安高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高氧医用液治疗仪”(专利号:922412936). 对液体进行光量子溶氧活化处理,操作过程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选用氧流量3 L/min,溶氧10 min制成高氧液(HOS). 标准石英粉尘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卫所提供,含SiO298%以上,≤5 μm微粒占99%.

1.2方法

1.2.1动物分组及处理健康家兔24只,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按照处理因素不同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染尘组及染尘高氧液组,自由进食喂养. 自耳缘静脉给予染尘高氧液组家兔高氧平衡盐液100 mL静滴, 2次/d,并于2,4,6,8 wk后检测各组家兔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

1.2.2矽肺模型复制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注入法,注入120 g/L的无菌石英混悬液1.0 mL,1次/d,持续2 mo.

1.2.3观察指标观察RBCC3bRR及RBCICR. 肺组织病理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P

2结果

2.1矽肺家兔的肺组织病理染尘组和染尘高氧液组织病理切片均可见Ⅱ型(纤维细胞)和Ⅲ型(纤维细胞)矽结节病变存在,但染尘高氧液组中有部分Ⅰ型(细胞性)病变存在,其中可见较多的成纤维细胞;空白对照组则无上述病理改变(图1).

A: 空白对照组;B: 染尘组;C: 染尘高氧液组.

图1各组肺组织病理切片

2.2各组RBCC3bRR及RBCICR 染尘高氧液组及对照组与染尘组相比,4,6,8 wk的RBCC3bRR均升高(P

转贴于

3讨论

矽肺的发病过程与免疫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相关研究发现患者的细胞免疫较正常人为低,并随着病变的发展而加剧,尤其晚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红细胞免疫系统观点提出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现已发现红细胞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病原体及肿瘤细胞,识别、储存、提呈抗原,促进T,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NK,LAK细胞的杀伤力等免疫功能. 因而研究矽肺患者红细胞免疫的变化及高氧液对矽肺患者红细胞免疫系统的影响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机制的探讨疗效观察、判定预后及诊断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携带的免疫复合物很少.而在某些疾病时这种携带功能就会增加3~5倍. 当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增加时,其RBCC3bRR的水平降低[3]. 本研究我们发现矽肺家兔RBCC3bRR降低,RBCICR升高,红细胞免疫水平继发性降低;造成这种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因为矽肺家兔由于肺组织损伤、肺泡破环、体内各组织供血供氧不足、新陈代谢失调、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导致细胞膜上受体功能改变;吸入体内的二氧化硅尘粒进入机体后吸附于细胞表面的蛋白上并使其变性、以自家抗原形式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使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增多,而众多的复合物占据了大量的RBCC3b受体,使细胞免疫功能下降[4].

高氧液是经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溶氧活化生理盐水、葡萄糖液和平衡盐液等制备而成的含有高浓度溶解氧(O2)且有高氧分压的液体,其治疗缺血缺氧的作用已被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所证实. 本研究我们发现经高氧液治疗后矽肺家兔的RBCC3bRR显著升高,同时降低了矽肺家兔的RBCICR,于治疗后4 wk RBCC3bRR出现显著升高,而RBCICR开始明显降低,治疗 8 wk后得到进一步改善,表明高氧液对矽肺家兔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治疗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其可能为高氧液血氧弥散半径大,是正常动脉血的2倍,近似于2个大气压时高压氧仓中动脉血的氧弥散半径[5],易于进入缺血缺氧组织[6],从而改善了矽肺家兔各组织的缺氧状况,稳定了体内的生理功能,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有关分子机制及信号转导途径还不清楚,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署海. 游离二氧化硅致免疫功能异常机理探讨[J]. 中国职业医学, 2000, 27(2): 43-45.

[2]郭珍. 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J].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1990, 11(3):282.

[3]郭峰. 红细胞免疫学新探[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1-5.

[4]李宇飞,任峰玲. 矽尘对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1997, 23(1): 16.

篇4

关键词: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7)06-1185-03

Analysis of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DENG Yan-nong,CHEN Long.∥Beihai People's Hospital,Beihai 53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hange of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 before and after undergoing radiotherapy.Methods:172 cases with NSCL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DCRT group and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group.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and the levels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T cell subgroups and NK before and after radiotherapy 7d,15d,30d,45d were compared. Results:①The difference of cura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χ2=6.8910,P=0.0086).②The levels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T cell subgroups and NK before and after radiotherapy 7d,15d,30d,45d of two groups,show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P

Key words:aged;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T cell subgroup;NK cell;radiotherapy

肺癌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1],观察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对分析肿瘤的发展、判断预后和治疗效果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总结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172例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放射治疗效果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2例患者中,男124例,女48例,年龄60~86岁,平均(70.5±3.5)岁。全部患者均经组织学(纤维支气管活检)或细胞学(痰脱落细胞学)明确诊断,按1997年WHO临床分期标准[2]分期:Ⅰ期8例,Ⅱ期46例,Ⅲ期102例,Ⅳ期16例。随机[3]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86例中男63例,女23例;年龄60~85岁,平均(70.5±2.5)岁;肿瘤临床分期:Ⅰ期4例,Ⅱ期24例,Ⅲ期50例,Ⅳ期8例。对照组男61例,女25例;年龄61~86岁,平均(71.0±3.5)岁;临床分期:Ⅰ期4例,Ⅱ期22例,Ⅲ期52例,Ⅳ期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①放疗方法: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先在治疗床上做好真空垫体模固定器,在患者体表设立定位标记,以螺旋CT定位扫描,层厚5mm,然后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内勾画靶区,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并进行剂量优化,设非共面同中心照射野5~7个,以90%等剂量覆盖靶区,根据计算机打印出的图纸,制作出适形低熔点铅挡块,最后用8-MVX直线加速器进行照射,5次/周,2~4GY/次,总剂量为50~66GY,平均剂量61.25GY。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割照射,照射野包括肺部原发病灶、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引流区,5次/周,2GY/次,总剂量为60~70GY,平均剂量66GY。②检测方法:放疗前及放疗开始后7d,15d,30d,45d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

1.3 观察指标

①近期疗效:根据WHO标准判定,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R)、进展(PD)四级,CR+PR为有效;②放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观察组CR39例,占45.3%;PR44例,占51.2%;NC2例,占2.3%;PD1例,占1.2%,总有效率96.5%。对照组CR31例,占36.1%;PR42例,占48.8%;NC10例,占11.6%;PD3例,占3.5%,总有效率84.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10,P

2.2 两组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NK水平变化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NK水平变化比较(±s)

3 讨论

随着分子免疫学的迅速发展,T细胞和NK细胞在机体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被人们认识。T细胞介导的细胞

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而外周血T细胞亚群是反映机体细胞功能的较好指标和参数[4]。CD+4为辅细胞亚群,能影响辅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的成熟,影响B细胞抗体的产生,活化后

细胞亚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抗体的产生及同种异体抗体所诱导的细胞增殖反应,抑制CD+4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从而抑制Tc细胞的活性。CD+4/ CD+8是反映细胞免疫平衡与否的敏感指标[6],其值下降表示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NK细胞能直接或分泌细胞毒因子而杀伤肿瘤细胞,其值降低往往是肿瘤发展和发生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国内外研究[1,7,8]已经证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说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抑制,降低了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使肿瘤得以持续生长。本研究结果显示,放疗开始后7d,15d两组患者细胞免疫指标较放疗前降低(P<0.05),提示放疗对患者细胞免疫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观察组采用的是3DCRT,而3DCRT具有定位精确、靶区剂量集中、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的特点[9],为提高靶区剂量、增加局部控制率、减少细胞免疫的负面影响提供了可能性[8],故观察组放疗开始后7d,15d细胞免疫指标下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3DCRT对老年人NSCLC患者细胞免疫的负面影响,明显低于常规分割放疗的负面影响。放疗开始后30d,45d两组患者细胞免疫指标恢复并超过放疗前水平,可能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10]:一是放疗对患者细胞免疫负面作用逐渐减弱;二是放疗杀伤肿瘤细胞,消除了肿瘤对机体免疫的抑制作用。本资料观察组的CR占45.3%,PR占51.2%,总有效率达96.5%;对照组的CR占36.1%,PR占48.8%,总有效率为84.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放疗开始后30d,45d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放疗前和对照组,表明患者细胞免疫指标越高,其疗效越好。因此,对于老年人NSCLC在放射治疗前或放疗同时给予免疫调节剂,可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提高放疗效果,增加患者的存活时间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洪丰,熊刚,张瑞祥.中晚期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21(6):1213-1215.

[2] 陆蔚萱.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诊断评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35-452.

[3] 胡修周.医学科研方法与知识产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137.

[4] 徐进志,金维澍,徐广全,等.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期间免疫功能动态监测[J].中国肿瘤,2003,12(8):482-484.

[5] 刘思海,朱瑞霞,吴晓阜,等.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煤工尘肺合并肺癌对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影响[J]. 中国职业医学,2006,33(2):114-115.

[6] 王爱华,李全新.肺癌患者T细胞亚群、SIL-2R及NK活性的观察[J]. 河北医药,1998,20(4):195-196.

[7] GILBERTO F,NICOLE SF.CD+8 T suppressor cells are back to the game:are they players in autoimmunity?[J].Autoimmunity Reviews,2002,1(5):279-283.

[8] GRILLS I S,YAN D,MARTINEZ A A,et al.Potential for reduced toxicity and dose esca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operabl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 comparison of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3D conformal radiation, and elective nodal irradiation[J].Int J Radiat Oncol Bio Phys,2003,57(3):875-890.

[9] 赵玉霞,蔡峰,王志宇,等.肺癌患者体液免疫状态与放疗效果的临床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3):195-197.

[10] 刘颖,赵翠兰,李冉冉.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05,32(10):670.

篇5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腺肽;细胞免疫力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19-86-02

Effect of Thymosinα1 on Cell Immune Functions in COPD Patients

WENG Weiwen

Guangdong Province Lianzhou People's Hospital,Lianzhou 513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ymosin α1 on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of COPD patients. Methods 60 cases of COP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lus thymosinα1,2 times per week for 4 weeks. Results In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by thymosinα1,CD4+,and CD4+/CD8+ increased and CD8+ decreased,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1);PaO2 and FEV1%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aCO2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1). Conclusion Thymosin enhance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ell immunity and can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acute attacks.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hymosin;Cellular immunity

以气流受阻呈现不可逆进行性发展特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疾病,其对气体及有害颗粒呈现过度的炎症症状,并且常伴随全身系统性的炎症症状[1],因具有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的特点,被社会所关注[2]。COPD分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常常伴随长时间的病程,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伤害,而胸腺肽作为对其免疫力与急性发作有影响的药物,正为广大的医疗工作者所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诊断标准,即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患者FEV1/FVC<70%,排除对胸腺肽α1有过敏史、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病情危重或有严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6±7.8)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3±8.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的抗感染(应用3代头孢菌素,同时进行痰培养+药敏,后根据药敏应用抗生素)。治疗组同时应用胸腺肽α1治疗,每周2次,共4周;后分别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值,并进行前后动态的比较。同时与对照组对比,用以找出上述指标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程中的转化规律。同时检查患者PaO2、PaCO2、FEV1%判断治疗效果。

1.3指标的检测

以德国耶格公司出产的肺功能仪分别对健康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NK细胞值进行测定;同时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值。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样本均数对比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

2结果

2.1治疗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计数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细胞的亚群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PaO2降低、PaCO2升高、FEV1%降低,治疗后两组的PaO2均有升高、PaCO2均有降低、FEV1%均有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3讨论

NK具有免疫调节、广谱抗肿瘤及抗感染的功能。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以及缓解期NK表达皆显著低于健康人[3,4]。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NK细胞百分数在急性发作期治疗前有所降低,治疗后有所升高,结果显示胸腺肽α1对NK的提升效果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时,PaO2 与FEV1%明显降低、PaCO2显著升高,治疗后PaO2 与FEV1%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果显示胸腺肽α1对COPD患者气血指标的平衡具有显著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发作时机体的免疫力失调[5],经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主要呈现CD3+、CD4+及CD4+/CD8+等值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发作时,其外周血CD4+值下降,而CD3+没有显著变化,提示CD4+值下降也许为致使CD3+阳性率同CD4+/CD8+比值转变的主要因素;CD4+值的下降不只降低了自身机制,亦破坏了免疫调节内同CD8+的动态平衡,导致免疫抑制因素占有了相对优势,所以当下相关文献的报道广泛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此种转化实际上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细胞免疫系统遭到损伤,其直接反映就是免疫力下降及失调[6-8]。CD4+值的下降以及CD4+/CD8+比例上的失调皆可影响其免疫力,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的重要诱因。

实验证明,通过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加重期患者气道里的CD4+、CD8+细胞转化明显。胸腺肽α1拥有胸腺肽V组分具有的全部免疫活性,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作为T的辅助细胞与诱导细胞的CD4+的指标提高可诱发机体免疫力的增强。相关专家研究显示,胸腺肽α1能够促进T细胞的分化成熟,提高T细胞的前体数目,增强自身杀伤细胞的分化及活性,令机体可以更出色地发挥免疫保护功能。胸腺肽α1对CD4+/CD8+的比值起到平衡作用,对机体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亦非常显著,起到令机体细胞的免疫维持健康水平,实现抗感染及肿瘤的作用。通过跟踪随访,治疗组患者(胸腺肽α1)发生急性加重的天数与人数比对照组均明显较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上表明,胸腺肽α1对COPD的治疗与预防有重要作用,能够减轻呼吸道感染,病情很容易得到控制,能降低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严重性与发病的频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S].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 刘秀珍,吴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J]. 中外医学研究,2010,8(12):149-150.

[3] 刘杜姣,欧剑峰,赵丽,等. 老年COPD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治疗[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5(6):44-46.

[4] 林如龙,田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治疗[J]. 中国医学,2008,(6):28-30.

[5] 刘德厚,李田力,张利山. 胸腺肽α1对稳定期中重度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09,11(8):954-955.

[6] 李淑云,孙晓晓,王艳秋. 临床中过敏性哮喘激发试验后血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研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8,(4):24-26.

[7] 冯云路,任远方,田四海. 胸腺肽α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3):580-582.

[8] 张树锋,段晓,陈英. 胸腺肽对老年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J]. 广西医学,2010,32(3):283-284.

篇6

【关键词】 矽肺; 肺结核; 细胞免疫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致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结核。据统计,矽肺并发肺结核的平均合并率分别为:Ⅰ期矽肺为20%,Ⅱ期矽肺为30%,Ⅲ期矽肺50%,两病合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加快病变进展。机体对结核的免疫作用由细胞免疫完成,体液免疫作用有限[1],据此推测矽肺患者易并发肺结核的原因可能与细胞免疫变化相关,本实验是通过对矽肺患者及健康人群的细胞免疫水平进行检测,探讨细胞免疫水平在矽肺并发肺结核中的作用。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健康组:选取在沈阳市第九医院体检正常的退休人员30例,年龄60~75岁。矽肺组:选取在本院收治的矽肺患者50例,年龄60~75岁,并严格排除糖尿病、肿瘤等影响细胞免疫水平的疾病患者。其中Ⅰ期矽肺30例,Ⅱ期矽肺12例,Ⅲ期矽肺8例。

1.2 药品及试剂 TRITEST试剂,免洗溶血素均由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提供。

1.3 实验仪器 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的流式细胞仪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P实验室提供。

2 实验方法

2.1 研究对象分组 健康组:60~75岁的健康体检者30例,Ⅰ期矽肺组30例,Ⅱ期矽肺12例,Ⅲ期矽肺8例。上述矽肺组患者年龄均在60~75岁,矽肺分期诊断标准按照国家制定的[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

2.2 标本采集及检测 采集试验者静脉血2 ml,乙二胺四乙酸(EDYA)抗凝,防振荡,采血后立即送检,提取淋巴细胞,在室温下避光反应20 min后,用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的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2.3 观察指标 矽肺组与健康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2.4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用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处理,相关性处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3 实验结果

将矽肺组50例与正常组30例进行比较,矽肺组的CD4百分数较健康组明显下降,CD8百分数较健康组明显上升, CD4/ CD8比值较健康组明显下降,以上三组数据比较,P

4 讨论

矽肺是由于长期大量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结核是矽肺最长见的并发症,是威胁矽肺患者生命的最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矽肺的发展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之间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矽肺病变给肺结核的预防和治疗增加了困难,而结核病的发生又进一步加剧了矽肺间质纤维化的发展[2]。肺结核主要的免疫保护机制是细胞免疫,因而笔者推测矽肺患者可能存在着细胞免疫状态的改变,而矽肺易于并发肺结核的原因可能与此有关。

T淋巴细胞是一个不均一的群体,存在许多功能和分化抗原方面均不相同的亚群。淋巴细胞按其表面标志和功能不同,分为CD4和CD8两大亚群[3]。CD4淋巴细胞亚群中主要有迟发型超敏反应淋巴细胞和诱导-辅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亚群中包括抑制性淋巴细胞和杀伤性淋巴细胞[4]。各亚群淋巴细胞的功能表现为以下几方面,杀伤靶细胞作用:主要由T淋巴细胞中CD4-、CD8+完成。介导迟发性超敏反应:在CD4+、CD8-淋巴细胞亚群中,有一类细胞可分泌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等细胞因子,可活化巨噬细胞,使其集中在病原体入侵局部,并增强巨噬细胞功能;参与免疫调节:CD4+、CD8-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其分泌的淋巴因子,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过程,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CD4-、CD8+淋巴细胞,可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免疫应答过程,两种作用迥异的T细胞借其相互拮抗作用调节着免疫应答过程,以保持免疫功能的平衡[5]。

本实验通过对矽肺组与健康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发现矽肺组的CD4百分数较健康组明显下降,CD8百分数较健康组明显上升,CD4/ CD8比值较健康组明显下降,证明矽肺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明显下降,推测矽肺患者易并发肺结核可能与此有关。因此,临床上治疗矽肺时,通过联合应用免疫增强剂治疗,提高矽肺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有可能提高矽肺治疗的疗效,并减少矽肺合并肺结核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朱元钰,陈文彬.呼吸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64-1576.

[2] Hongkong Chest Service/Tuberculosis Reserch Centre. Madras/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three antituberculosis chemoprophylaxis regimens in patients with silicosis in Hongkong . Am Rev Respir Dis,1992,145(1):36-41.

[3] Viret C, Janewany CA Jr. Self-specific MHC class Ⅱ-restrictedCD4-CD8- T cells that escape deletion and lack regulatory activity. J Immunol,2003,170(1):201-209.

篇7

在肝癌的治疗中,T细胞免疫在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肝癌组织存在淋巴细胞的浸润,但是这并没有使肝癌的病情进展速度减缓。所以关于淋巴细胞在肿瘤患者体内的功能变化特别是T淋巴细胞在肝癌患者体内的免疫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目前,一直缺少一个有效而且特异性强的研究模型。从而造成研究的影响宿主免疫状态因素增多,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本研究在裸鼠体内建立起一个以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为基础的模型,为进一步进行免疫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的关系提供实验平台。

1资料和方法

1.1细胞系与培养 小鼠高淋巴高转移潜能细胞株(Hca-P)和低转移潜能细胞株(Hca-F)购于大连医科大学。在含有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Invitrogen,LifeTech.,美国)中,置于37℃、含有5%CO 2 温箱中常规培养、传代。或者接种于615小鼠腹腔,4天后形成腹水,取腹水,分离肿瘤细胞传代。

1.2动物的饲养 BALB/c nu/nu雄性裸小鼠,4-6周龄,体重20g左右,置于层流式超净架内的有机玻璃饲养盒内(5只/盒),在恒温(25-27℃)、恒湿(45-50%)、无特殊病原菌(SPF)级环境下饲养。灭菌处理的水和饲料供动物自由摄入。

615小鼠,雄性,4-6周龄,体重20g左右,饲养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实验动物中心。

1.3小鼠T淋巴细胞的提取 取2只4周龄Balb/c雄性小鼠,引颈处死,无菌取胸腺,放于不含小牛血清的RPMI1640中,于200目金属网上研压,收集网下细胞悬液注入无菌离心管中,用不完全培养液洗涤2次并重新悬浮。

将悬浮的细胞再次离心,计数,与淋巴细胞分离 液(1.077A,批号:10110487,AXIS-SHIELD PoC AS,Norway)按照细胞悬液:分离液=2∶1的体积小心将细胞悬液加于分离液上方,分层放置。再于600g水平离心20min。小心取出离心管,吸取中间的单个核细胞层,用PBS重新悬浮,并计数。

将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用T淋巴细胞分离柱(CEDARLANE,Canada)进行分离,方法详见说明书。收集分离到的T淋巴细胞,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1.4 T淋巴细胞免疫体系在裸鼠体内的建立 取42只Balb/c nu/nu雄性裸小鼠,分为4组。分别是高转移重建组(P1),高转移未重建组(P2),低转移重建组(F1),低转移未重建组(F2)。第1天取T淋巴细胞分别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每只小鼠0.3ml,含细胞数量为(6~8)×10 6 个。此后,每周尾静脉注射T淋巴细胞1次,3周后处死小鼠。

1.5 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效果的评价 淋巴细胞表型的鉴定:分别取高、低转移组的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脾细胞(分离方法同上),配制成大约1×10 6 /ml,按照10 6 细胞量加入10μl小鼠CD3、CD4、CD8流式抗体(eBioscience Inc.),避光反应30分钟后,流式细胞仪(Becton Dickinson,USA)检测CD3、CD4、CD8细胞的百分比。每组随机抽取7例样本进行检测。

1.6淋巴细胞功能的检测 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进行体外实验。分别于无菌条件下取两只免疫重建后的裸鼠脾脏以及未进行免疫功能重建的裸鼠脾脏,按照上述程序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1.7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秩和检验。

2结果

2.1 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前后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变化 裸鼠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后的CD4/CD8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

图1 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前后裸鼠外周血淋巴

细胞标志物变化

2.2 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前后免疫细胞功能检测见表2。免疫功能正常的接种高(P)、低(F)转移细胞株的T细胞与相应的肿瘤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后,其cpm值均低于未重建组的cpm值。其中在高转移组(P组)的cpm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

3讨论

肿瘤的转移与免疫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肝癌的转移和复发与基因的突变有关,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 [1,2] 。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将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在治疗方面,肝癌根治性切除 后生物治疗可能占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不论从整体角度研究免疫治疗还是在微观角度研究,对肝癌而言,均需要建立一个可以进行研究的模型。

目前,研究者建立了各种模型进行肿瘤转移的研究 [3-8] 。关于肝癌转移研究的模型也进行了探讨 [9] ,但是关于肝癌免疫研究的模型目前尚缺乏。本研究利用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在裸鼠体内建立起一种新型研究的模型。该模型利用正常Balb/c小鼠的胸腺细胞建立在无胸腺的Balb/c nu/nu裸鼠体内,具有以下特点:①两种小鼠种系相同,高、低转移的细胞株亦是小鼠来源,排除了MHC限制性对研究的影响;②本模型在裸鼠体内较为单纯地模拟了T细胞免疫功能的重建,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裸鼠的外周血和脾脏T淋巴细胞的表达,证实了该免疫重建模型的有效性;③本研究利用胸腺细胞进行免疫功能重建,可以较好的模拟免疫环境,便于深入进行研究。可以为今后进一步进行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但是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免疫重建后裸鼠外周血及脾脏T淋巴细胞绝对比例数值不高,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功能并不理想。分析可能系以下原因:①采集标本的时间与重建时间间隔较长或免疫功能重建所用胸腺中native T细胞进行阳性选择大量死亡所致;②肝癌细胞是否存在杀伤免疫细胞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是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已经有大量的研究 [10,11] ;③本免疫重建模型建立的方法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摸索。此亦为今后模型进一步改进的方向。但是,该模型的建立为深入研究肝癌转移的免疫学因素及手段提供了实验平台。

【参考文献】

1TaborE.Livertumors andhostdefense.SeminLiverDis,1997, 17(4):351-355.

篇8

[关键词]结核病;γ干扰素释放试验分析技术;A.TB检测

[中图分类号] R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c)-014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pecific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to tuberculosis bacilli (A.TB detection) and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tibody in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Methods From July 2014 to December 2015,113 tuberculosis (TB) suspects who visited the infectious disease section of our hospital were recruited.During the same term,2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included as control.Of the 133 subjects,65 cases were in TB group,48 cases were in non-TB group and 20 cases were in control group.All subjects were tested by both A.TB and TB-Ab,while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 was performed among subjects in non-TB group and control group.Result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A.TB were 86.27% and 75.15%, respectively.Whil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B-Ab were 73.91% and 59.46%,respectively.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of A.TB and TB-Ab (χ2=3.941,P=0.047 and χ2=5.268,P=0.022,respectively).Both A.TB and TB-Ab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ST results (r=0.280,P

[Key words]Tuberculosis;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A.TB detection

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新增结核病患者约150万。因此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结核病的暴发将会给中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1-3]。在结核病防治中,如何快速准确地诊断结核是笔者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目前常用于临床诊断的方法无法及时、有效地对结核病进行诊断。近年来,γ干扰素释放试验分析技术(IGRA)被用于结核病的诊断,已有研究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4-5]。其中有两种比较成熟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方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6]。本研究选用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A.TB)(酶联免疫法)试剂,通过与传统方法对比,探讨其在临床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感染科就诊的结核病或疑似结核病患者113例;同期招募在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20名进行分组观察及对照。

具体分为:①结核病组65例,年龄18~59岁,平均(37.50±10.20)岁;男42例,女23例;伴有空洞15例,为肺结核或肺外结核患者,有典型的结核临床症状,细菌学、病理学和影像学明确诊断,抗结核治疗有效,抗结核治疗时间≤4周。②非结核病组48例,年龄17~63岁,平均(42.22±13.90)岁;男36例,女12例;伴有空洞7例,为疑似结核病经临床或细菌学、病理学和影像学病理检查排除结核病,无结核病史或接触史,PPD试验阴性。③健康志愿者组20例,年龄17~20岁,平均(18.39±1.14)岁;男12例,女8例;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身体健康,无结核病史或接触史,PPD试验阴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结核病”西医诊断标准或排外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7~65岁者;③依从性良好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对本试验用药过敏者;③有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者;④有免疫抑制剂用药史者;⑤妊娠妇女[7]。

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8]。

所有受试者均同时进行A.TB和结核菌特异性抗体检测,非结核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还要进行PPD试验,所有受试者遵守赫尔辛基宣言和临床药理试验管理(GCP)规范,获得南昌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仪器与试剂

水浴锅、酶标仪、A.TB试剂盒(海口维v瑷生物研究院)、结合抗体试剂盒、结核菌素。

1.3方法

采用A.TB试剂盒进行IGRA检测。将肝素钠抗凝的全血4 ml颠倒混匀,分别吸取1 ml全血加入阴性刺激剂(N)、阳性刺激剂(P)、ESAT-6和CFP-10(T) 3个反应管中,将混匀后的N、P、T管在37℃水浴箱中培养22~24 h,取上清血浆50 μl分别加入已加好50 μl稀释液的目标孔中,37℃孵育1 h后洗板,分别加入100 μl检测抗体工作液,37℃孵育30 min后再次洗板,分别加入100 μl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37℃孵育30 min后洗板,然后加入混合好的底物A与底物B 100 μl,37℃避光孵育10 min后加入100 μl终止液。15 min内用酶标仪读取450 nm处的OD值,然后代入标准曲线方程得到N、P和T 3个浓度值,再计算(T-N)/(P-N)值,当N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两种检测方法与PPD试验结果的相关性采用秩和相关分析。以P

2结果

2.1 A.TB试验检测结果

对133例样本进行A.TB试验检测,结核病组检出阳性56例,非结核病组检测阳性16例,健康志愿者组检测1例阳性。A.TB检测对结核病辅助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6.27%,阴性预测值为75.15%。

2.2 A.TB检测与结核抗体结果的比较

A.TB检测对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敏感度为86.27%,特异度为75.15%,结核菌特异性抗体检测分别为73.91%和59.46%;两种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1,P=0.047;χ2=5.268,P=0.022)。A.TB检测及结核菌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与PPD皮试结果呈正相关(r=0.280,0.253,均P

3讨论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9-10]。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结核病的暴发会给中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11]。

结核病防治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缺乏先进的诊断工具,目前用于临床诊断的方法包括痰培养、痰涂片、结核菌素试验、抗体检测、PCR分子诊断、影像学检查等,这些方法要么敏感度低,要么特异度低,无法有效地对结核杆菌的感染进行诊断[12-14]。因此,临床上结核病的误诊和漏诊非常普遍,基层医院更是如此。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均迫切需要更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技术[15]。近年来,IGRA被用于结核病的诊断成为热点[16]。IGRA是一种用于结核杆菌感染的体外免疫检测的新方法。现有研究表明,IGRA不受卡介苗接种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响,在MTB感染(包括活动性结核病和潜伏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较高[17]。美国CDC指南建议,在当前应用结核菌素试验PPD的所有情况下均可采用IGRA替代,多个大型公共卫生机构已将结核菌素试验PPD全部替换为IGRA。IGRA技术目前已获得欧美国家FDA批准认证。

IGRA技术目前有2种,包括基于全血细胞培养的ELISA和基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ELISPOT。已有研究表明,两者诊断性能相似,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在2011年之前,全球仅有澳大利亚和英国以IGRA技术开发出来的产品。国内多个研究集中在ELISPOT检测技术上,对ELISA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报道极少,且IGRA技术在基层医院几乎没有开展。

A.TB试剂盒是海口VTI生物研究院基于IGRA研发出的国内首款体外细胞免疫诊断试剂盒,为ELISA检测技术,于2011年7月正式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高孟秋等[3]研究认为,A.TB(ELISA)和T-SPOT.TB(ELISPOT)检测的整体诊断性能相似,A.TB检测在操作和结果判读方面明显优于T-SPOT.TB检测,且对操作者的技能和实验室设备的要求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A.TB检测对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敏感度为86.27%、特异度为75.15%,结核抗体检测分别为73.91%和59.46%;两种方法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1,P=0.047;χ2=5.268,P=0.022)。A.TB检测及结核抗体检测均与PPD皮试结果呈正相关(r=0.280,0.253,均P

综上所述,A.TB试剂在结核病临床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高于结核菌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结核病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我国卡介苗接种的人群。对菌阴结核病,肺外结核和HIV/结核联合感染,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以及结核病公共突发事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且对操作者的技能和实验室设备的要求也较低,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刘萍萍,钟耐容,林伟斌,等.不同取痰方式结核杆菌痰涂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医院,2016,16(7):999-1000.

[2]郑团圆,王士列,沈小平,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差异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0):50-52.

[3]高孟秋,刘菲,纪滨英,等.两种γ-干扰素释放分析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比较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 35(10):762-765.

[4]宋其生,陈秀琴,赵琴,等.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净增值与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病群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9):669-672.

[5]王旭洲,谢飞来,许文静,等.EDTA修复肉芽肿组织中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的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6):665-668.

[6]许蕴怡,蔡杏珊,刘燕文,等.PCR线性杂交酶显色法与BD960液体法在耐多药结核杆菌药敏结果的对比分析[J].现代医院,2016,16(4):529-531.

[7]董忠谊,钟文昭.克隆源性肿瘤新抗原诱导T细胞免疫反应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J].循证医学,2016,16(2):67,69.

[8]王洁玲,唐余燕,张毅,等.结核分枝杆菌抗原Ag85B优势诱导活动性结核患者Th1型细胞免疫反应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3):77-82.

[9]刘晓慧,吴桂花,苏慧婷.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感染早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11):799-802.

[10]雷静,李奕恒,刘旭昭,等.动物源Ⅰ型胶原蛋白可引起BALB/c小鼠细胞免疫反应和组织免疫毒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4):5506-5512.

[11]谭遥,陈婷,李亚伟,等.新疆维、汉族鼻咽癌患者LMP2A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差异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1):1-5.

[12]任皎,赵莉,张卉,等.人瘤病毒11型L2NE7E6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诱发的T细胞免疫反应[J].生物技术通讯,2014,25(4):474-478.

[13]邓中华,谢志萍,姚立红,等.人博卡病毒VP2病毒样颗粒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3,27(2):141-143.

[14]赵煜,张涛,谭勇,等.IL-15对树突状细胞激活的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3):127-130.

[15]吕盈盈,王江蓉,廖晶,等.HIV/HCV共感染合并血友病患者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前后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2):827-830.

篇9

关键词 蜂胶黄酮 细胞免疫 小鼠

中图分类号:GR58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2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因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体内糖、蛋白质、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DM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另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①2007年全国成年人糖尿病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9240万,居全球第l位。②长期的高血糖可导致CD4、CD4/CD8、B细胞、NK细胞显著性减低,③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引起糖尿病并发症如肺结核、肾病等疾病的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蜂胶是蜜蜂采集植物的树脂,并混和自身的唾液和蜂蜡,咀嚼而成的一种有粘性的胶状物质。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真菌、排除毒素、增强免疫、软化血管、净化血液、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肿瘤、抗细胞毒素、局部麻醉、促进组织再生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本实验以蜂胶类黄酮为处理因素,以糖尿病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蜂胶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免疫系统调节机制的影响,以动物实验为基础,推论蜂胶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为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材料

以健康的清洁级CD-1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全部为雄性,体重均为18~22g之间,以减少实验中的误差。

蜂胶软胶囊为湖南明园蜂业生产的不含其他药物成份的纯蜂胶制剂,产品标准号为Q/OKDE 006,卫生许可证号为湘卫食准字[2006]第430000-000077号,安慰剂为湖南明园蜂业生产的不含蜂胶成分的蜂胶溶剂油胶囊。

1.2 试验方法

(1)先将小鼠造模,造模采用试剂为四氧嘧啶,将小鼠禁食12小时后,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85mg/Kg,一周后测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者为糖尿病小鼠,连续四周监测所有小鼠,直到所有小鼠出现糖尿病症状或者死亡。造模成功后,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配到四个不同的处理组,以0.2ml/10g・BW的容量给小鼠灌胃,A组为对照组,对照组灌胃不含蜂胶的溶媒;B组、C组和D组分别灌胃低剂量(175mg/Kg・BW)、中剂量(350mg/Kg・BW)和高剂量(700mg/Kg・BW)的蜂胶,灌胃30天。

(2)实验结束时,无菌取脾后制成细胞悬液,使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采用加ConA孔的光密度值D(570nm)减去不加ConA孔的光密度值D(570nm)指标表示。

(3)使用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比较各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具体步骤:在实验结束前6d将小鼠腹部皮肤脱毛约3cm?cm的范围,将DNFB均匀涂抹于小鼠脱毛部分的腹部皮肤致敏,6d后再次将DNFB涂抹于小鼠耳部,24h后处死小鼠,剪下小鼠耳壳,称重,以小鼠耳壳的重量来表示迟发型变态反应是否发生及其发生程度如何。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到的资料类型为计量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进行。

2 结果

2.1 小鼠初始体重的比较

在实验前测量小鼠体重,比较各剂量组小鼠实验前的体重均数,发现各组小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初始体重在各组间分布均衡;造模后,由于糖尿病对小鼠的影响,小鼠出现体重比造模前减轻的情况。

2.2 蜂胶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从表1可见,各剂量组的耳廓肿胀度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2.3 蜂胶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

如表2所示,比较四组差值d的大小,结果显示四组差值总的来说有差别(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蜂胶(Propolis)是医学宝库的古典名药, 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近年来许多科学家对蜂胶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发现蜂胶中包含300多种已知的物质,其主要成份为黄酮类、萜类 、酚类 、酯类 、矿物质、维生素、脂肪酸等。④⑤黄酮类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也是蜂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种类之一。黄酮分子量小,易被人体吸收,能通过血管屏障,进入脂肪组织,它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广泛的作用,当体内缺乏黄酮时,易导致大脑和心脏功能不全,血管硬化,脆性增强。⑥⑦⑧糖尿病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寻求方法帮助糖尿病患者抵抗抵抗疾病本身及其并发症成为了已经迫不及待。在本次研究旨在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推断蜂胶黄酮能否对糖尿病有积极的作用,在实验中,我们将小鼠分成四组,分别以零剂量,低剂量(175mg/Kg・BW)、中剂量(350mg/Kg・BW)和高剂量(700mg/Kg・BW)的蜂胶黄酮灌胃,发现蜂胶黄酮确实对糖尿病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提升的作用,它能促进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且能促进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且蜂胶黄酮对细胞免疫的提升作用随着灌胃浓度的升高而上升。如果能证实蜂胶对人类也有相同的作用,那么蜂胶对细胞免疫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抵抗疾病,在许多其他的疾病治疗中,如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也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蜂胶产品生产的大国,资源丰富,这是蜂胶类产品生产的坚实基础,但蜂胶成分复杂,在蜂胶的医用道路上,还需要大量的研究。

注释

① 罗美庄,魏高文,黄丹丹等.蜂胶软胶囊辅助综合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生命质量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

② 魏高文,冯务群,夏晓凯等.蜂胶软胶囊对小鼠糖尿病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2):530-531.

③ 毛达勇,周有利,朱名安等.2型糖尿病伴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研究[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3.22(5):274-277.

④ 高畅,楚勤英,唐志雄等.蜂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J].感染、炎症、修复,2008.9(1):25-28.

⑤ 李雅晶,茹建甫.蜂胶桑叶复合片对2型糖尿病病人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11-20613.

⑥ 孔庆峰,许志形,邓玉文.国内蜂胶黄酮的药理学研究近况[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8):1003-1004.

篇10

[关键词] 体液免疫;病情转归;手足口病;T细胞亚群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108-03

手足口病(HFMD)是临床常见的婴幼儿传染性疾病[1]。发病人群多为5岁以下儿童,临床症状主要有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或者是破溃性溃疡等,少数患儿可引发脑膜炎、心肌炎以及肺水肿等并发症。近几年来,HFM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在发病早期进行有效评估并对重症患儿危险性给予及时干预,改善患儿病情预后,一直的临床研究的重点[2]。目前实验室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学检测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反映HFMD患儿的机体免疫状态[3]。该次研究抽选2010年7月―2014年5月175例HFMD患儿,对其不同病程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及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健康患儿进行对比,旨在探讨HFMD患儿病情进展与细胞及体液免疫水平的关系,以及机体免疫水平在HFMD患儿病情进展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该院收治的175例HFMD患儿,诊断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4]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2例,女83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2.85±1.07)岁;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发展分型:轻症型63例,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2.79±1.09)岁;重型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2.83±1.05)岁;危重型52例,其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2.80±1.11)岁;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史,轻症型组均治愈好转,重型组病例中死亡3例,危重型组死亡6例。同时抽选同期131例健康体检儿为对照组,其中男75例,女60例,年龄4个月~7岁,平均(2.88±1.06)岁;各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重型及危重型HFMD患儿临床特性

重症均有如单纯脑炎、脑炎合并肺炎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重型组指有发热、皮疹以及神经系统受累症状,表现为嗜睡、肢颤、阵发性抽搞、易惊吓等。危重型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基础体温≥39.0℃),持续时间大约为2~7 d;病情危重,频繁抽搐以及有严重意识障碍,亦有循环、呼吸系统受累症状。

1.3 检测方法

各组患儿入院后2 h内(未进行治疗前)抽取静脉血送检。采用免疫比浊法、HITACHI7600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IgM、IgG、IgA等体液免疫功能,试剂从ORION DIAGNOSTICA公司(芬兰)选购,采用BD FACSCalihur型号的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D3+、CD4+、CD8+等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取肝素抗凝新鲜全血1 mL, 然后再50 μL的样品试管中分别加入10 μL剂量的相应单克隆抗体,充分混匀后室温避光放置15 min,采用PACS做溶血,FCM分>10 000个细胞,仪器和试剂购自BD Biosciences公司(美国)。

1.4 观察指标

包括各组患儿临床一般情况、表现、病情变化、体液免疫(IgM、IgG、IgA)及细胞免疫(CD3+、CD4+、CD8+)结果,判断疾病预后。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采用t值检验,3组均数采用F值检验。

2 结果

2.1 HFMD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各免疫指标比较

HFMD患儿细胞免疫(CD3+、CD4+、CD8+等T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2.2 HFMD患儿不同病情程度各免疫指标比较

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轻症型、重型、危重型患儿的CD3+、CD4+、CD8+水平不断降低,IgM、IgG、IgA水平升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足口病(HFMD)是因感染肠道2病毒而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可引发HFMD的肠道病毒多达20多种类型,其中以CoxA16及EV71最为常见。多数患儿感染HFMD后预后良好,有少部分重症患儿可并发脑膜炎、心肌炎以及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由于病情发展快速,抢救无效而发生死亡。有学者[5]认为HFMD的病情转归与人体免疫功能可能存在重要相关性。

目前,临床通常采用T细胞亚群测定来准确判断病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6-7]表明,T细胞在人体肠道病毒感染后起着重要的免疫介导作用,可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在机体抗感染、抗病毒感染免疫应答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CD4+、CD8+能够调节T细胞的免疫功能,其中CD4+对B淋巴细胞分化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刺激产生抗体;而CD8+对抗体合成以及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可抑制T细胞增殖,两者的协调作用使机体免疫应答维持正常。T细胞亚群中的CD3+表达水平代表外周血成熟T细胞总数,CD3+可通过向T细胞内传导TCR双识别信号而促进T细胞活化,分布于所有活化T细胞表面。CD4+又称为Th细胞,是一种辅助诱导性T细胞亚群,CD4+上的TCR能够识别出抗原肽-II类分子复合物,从而参与Th2细胞激活。CD8+是一种抑制性(Ts)以及细胞毒性(Tc)细胞亚群,可识别并结合抗原肽-II类分子,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CD4+与CD8+的比值能够反映出Th与Tc功能间的动态平衡状态,是机体免疫内环境稳定的一项最重要的监测指标,其比值下降,则表示机体免疫力下降[8]。该研究HFMD患儿细胞免疫(CD3+、CD4+、CD8+等T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免疫球蛋白可使体液免疫增强,IgA、IgG能够增强巨噬及NK细胞的免疫吞噬功能,IgA通过经典途径还能对补体系统产生激活作用,使得机体免疫应答反应明显增强。有研究显示,HFMD患儿体液免疫亢进,并且同病情程度存在相关相关性,重症患儿体液免疫亢进表现更为明显,可能与HFMD患儿机体防御有关。本研究中,HFMD患儿体液免疫(IgM、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综上所述,HFMD患儿尤其是有脑炎合并症的重症患儿会出现显著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及调节紊乱,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周杰林.不同病程的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状况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8):883-885.

[2] 熊金凤,王云芬,杨兴林,等.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自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837-838.

[3] 亚敏,王春妍,宋立文,等.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检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8):73-74.

[4] 胡淑琴,李娜,王绪韶,等.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自及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杂志,2012,4(5):433-434.

[5] 李振华,周涛.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功能与病情转归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6):510-511.

[6] 田健美,李健琴,孔小行,等. 144例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和体液免疫变化及意义[J].床儿科杂志,2011,29(12):1156-1158.

[7] 刘国军,彭倩,郑雪芳,等. 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水平临床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3,13(11): 1413-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