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手术范文

时间:2023-03-17 03:4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鼻炎手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鼻炎手术

篇1

2 贵州省雷山县人民医院 贵州 雷山 557100)

【摘要】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佳。多数依靠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法简单,但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改良手术即功能性手术充分发挥了新设备优势,术野照明好,切除位精确,损伤小,出血少,达到微创手术要求。术中术后患者痛苦轻、愈合好。同时因为保留了正常的组织结构,保留了止常的鼻腔生理功能,因而就避免了许多不良并发症,如医源性萎缩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

【关键词】鼻炎;肥厚性;手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R14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354-01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有增多趋势。该病是以鼻甲(主要是下鼻甲)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慢性炎症。

(1)其主要症状是鼻阻头痛,流涕记忆力下降,咽干或伴咽鼓管阻塞症状。

(2)其病理主要是粘膜固有层内的动、静脉扩张,静脉及淋巴管周围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回流受阻,静脉通透性增多,粘膜固有层水肿,继而在血管周围发生纤维组织增生,亦可水肿严重而发生息肉样变,若病变向深发展,累及骨膜,产生成骨细胞而引起鼻甲骨增生肥大。

(3)病因常见有急性鼻炎反复发作,久治未愈,鼻腔结构异常,及邻近感染灶影响到副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全身及局部用药不当,职业环境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许多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等,以及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障碍。

(4)检查发现鼻腔粘膜增生肥厚,呈暗红色或苍白色,尤以下鼻甲为甚,鼻甲骨可肥大常阻塞整个鼻腔严重时表面欠光滑或呈桑葚状,甚至为息变组织,触及下鼻甲有硬实感,以1%麻黄素液收敛鼻腔粘膜效果不显,总鼻道或下鼻道可见炎性分泌物。

对于该病的治疗,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早期,针对病因予以抗生素、激素、中成药(通窍及活血化瘀),再辅以维生素,微量元素,它又可分为局部与全身治疗,但大多数收效甚微。别一类则为手术治疗,笔者又将其分为二类,前一类为传统手术,后一类为功能性手术,手术适应症相同,即肥厚性鼻炎,鼻阻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学习,经保守治疗无疗效,有明显耳咽管阻塞症状,有明显压迫性反射性头痛,有下鼻甲粘膜息肉样变或伴有典型变态反应性鼻炎,下鼻甲骨质增生肥大明显者。手术禁忌症亦基本相同,如鼻腔及邻近组织器官急性炎症期,有出血倾向者,有全身严重疾病如高血压、心肺疾病、糖尿病、活动性结核。麻醉二者相同,即鼻腔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该病手术疗效优于药物治疗而传统手术综合疗效又明显差于功能性手术。本文重点在于研究该病的手术治疗及改进方法。

对象与方法:对象,将60例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女22例,男38例,年龄18―48岁,平均3 2岁,病程3―12年,全部患者均经CT,鼻及副鼻窦薄层扫描及鼻内镜检查证实确有下鼻甲肥大者,均有鼻阻头痛等症状,经多方保守治疗3月以上无良效。

方法自2008―2009年一年将60名患者随机抽样,分为二组,每组30例,一组为功能性手术组,二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对功能性手术组采用德国wolf公司生产的鼻内镜手术系统及电动切割器。于麻醉成功后,在下鼻甲前作一纵行小切口,利用剥离子充分剥下鼻甲骨,拆断遂一取出,若下鼻甲软组织肥厚明显者,则使用3mm切割刀头,进入切口内,吸切肥厚之软组织。整个手术注意保护下鼻甲表层粘膜完整。对于合并中鼻甲肥厚息变,慢性副鼻窦炎者,以电动切割器,钩突刀、筛窦钳等,切割息变之中鼻甲(但必须保留其标向作用),切除钩突,开放筛泡或上颌窦等使鼻道窦口复合体引流通畅。术中注意止血,保持术野清晰,操作准确。全过程手术出血一般少于20ml。用凡士林沙条填塞下鼻甲内侧。常规消炎止血、换药。

对照组即第二组于局麻后,在鼻内窥镜照引导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以下鼻甲剪由前向后。视其肥厚病变情况(一般剪除1/3部分),切除部分下鼻甲游离缘,包括粘膜、粘膜下软组织,部分骨质。要点是看清、准确、迅速。若有合并症者,处理同前,术后紧填凡士林纱条,常规消炎、止血、换药。整个手术出血一般多于30ml。

结果:

(1)手术组,手术后48小时全部抽出两鼻填塞物,一般无出血或少出血。通气尚可,次日后每日鼻内窥下换药一次,并白用生理盐水冲洗器冲洗双鼻腔2―3次。粘膜轻度肿胀充血,少许结痂(予以清除),无鼻腔粘连。一周后无鼻阻、鼻腔干燥及其他不适,随诊2年情况良好。

(2)对照组:患者因术中出血一般较多,故术后凡士林纱条压迫较紧,头痛十分明显,难以入睡,并伴口干、呼吸吞咽不畅等全身不适症状明显。有4例术后当晚发生较大量出血(约200ml左右)而重新填塞,有一例出血约1000ml,发生呕血、便血、出现失血性休克,而进行抢救。48小时后逐步抽出纱条,18例发生出血15―80m1,2例出血>200m1,许多患者又得重新填塞,患者十分痛苦。随访2年,患者两鼻腔通气虽好,但多数患者伴有双鼻干燥不适,易结痂,时常伴有头痛等。

讨论:

传统手术与本组手术相比较,其不足显而易见,它出血多,痛苦重,并且影响了双鼻的正常功能,经常鼻干燥、结痂、头痛。而功能性手术组则充分利用了先进设备的优势,在清晰、精确的基础上,充分保护了鼻腔的正常结构,进而保护了鼻腔的生理功能,从而在切除病变部位改善通气的基础上保留了鼻腔粘膜加温、加湿、过滤、纤毛运动以及呼吸、嗅觉、分泌免疫等功能。同时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基本上不会发生医源性萎缩性鼻炎,干燥性鼻炎以及术中、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与传统手术相比较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显示了较高的先进性、优越性,因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鼻内窥镜外科学习班讲义。

[2] 中山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鼻内镜外科进展学习班讲义。

[3]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主编的实用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二版)50―59P。

[4] 王世勋、王燕栖主编《耳鼻咽喉手术学》一九七六年、天津人民出版社P282―283。

篇2

首先,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以鼻粘膜、粘膜下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征。

其次,手术疗法,一般治疗无效,或粘膜显著肥厚,或肥厚部分位于下鼻甲后端或下缘,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切除不宜过多,原则上不超过下鼻甲的1/3,以免影响鼻粘膜功能或继发萎缩性鼻炎。骨性肥大者,宜行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既可改善鼻腔的通气引流,又无损于鼻粘膜的生理功能。

最后,如果进行手术的话,具体的费用要根据病情的严重情况,以及医院的收费标准来进行决定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42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全部在常规下行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28例伴中鼻甲和(或)下鼻甲息肉样变,同时行中鼻甲部分切除,并全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短期内症状均停止发作,术后4周总有效率100%;术后1年总有效率87.5%。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可以通过去鼻黏膜的部分副交感神经支配及改善鼻腔通气等,以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鼻中隔矫正术;息肉样变;副交感神经

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种,临床上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水样涕、鼻塞等症状。随着人们对疾病的不断认识,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它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变应性鼻炎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停用药物后症状往往重复出现。但临床中作者发现对于合并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通过手术矫正鼻中隔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就我科近几年对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实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或合并双侧中、下鼻甲成形术的治疗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4-2008年间以鼻塞、频繁打喷嚏、流清水涕为主诉就诊的患者,根据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1]评分,症状体征得分在5分以上。本组42例患者均伴有鼻中隔偏曲,并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8~51岁,平均35.7岁。

1.2 手术方法

患者接受常规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术中将偏曲之软骨及骨切除,28例伴中鼻甲息肉样变或下鼻甲后端黏膜肥厚,电动切割吸引器切除;全部患者均行双侧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毕双侧鼻腔填塞膨胀海绵止血,术后第2天取出双侧鼻腔填塞物。

1.3 结果判定

术后第4周来院随访1次,以后每6个月左右随访1次。参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定标准[2],依据治疗后患者打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症状改变及鼻甲息肉样变等几项指标的改善情况评分,按照下列公式算出改善的百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51%为显效,50%~21%为有效,≤20%为无效。

2 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年以上。按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术后4周显效3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1年显效24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7.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IgE介导的鼻黏膜炎性疾病,以连续喷嚏、鼻痒、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临床特征。由于人们接触到的变应原的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多,大气污染、空气中SO2,浓度增高等各种环境因素得不到控制,故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3]。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明显向一侧或双侧偏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影响鼻腔生理功能或出现外周器官和全身症状者。孙树岩等[4]研究证明,变应性鼻炎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筛前神经中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近年来研究发现下鼻甲黏膜内也存在副交感神经节。筛前神经在鼻腔前上部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筛前神经的鼻内侧支又分为供给鼻中隔的一支和供给鼻腔外侧壁的一支。鼻中隔内的筛前神经副交感纤维有时可进入筛骨垂直板内,然后再穿出,供给鼻中隔前上部的大量浆液腺体。变应性鼻炎发作时,过敏原刺激这些部位的感觉神经末梢,副交感神经在局部释放乙酰胆碱,二者协同作用,引起喷嚏、流涕等症状,因此,可以说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与鼻中隔偏曲也有一定的关系。

本组病例术后变应性鼻炎的症状缓解,可能有以下原因:(1)手术中广泛剥离鼻中隔黏膜,术后鼻腔填塞物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鼻中隔黏膜中分布的副交感神经末梢 ,破坏了部分分布在该区域的筛前神经副交感纤维感觉神经,使之形成瘢痕,阻断神经反射使感觉神经功能降低,降低了黏膜反应性,对外界的物理、化学等不良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传入刺激减弱,从而减轻血管扩张,降低腺体分泌,可消除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5]。(2)矫正了鼻中隔偏曲,恢复了鼻腔的正常结构,减少了抗原物质的局部堆积,减轻了鼻腔的异常刺激。提高了变应性鼻炎发作的反应阈,所以也达到了一定的控制变应性鼻炎发作的目的。

传统保守治疗变应性鼻炎,采用单纯药物治疗,部分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对于本组鼻中隔偏曲伴有变应性鼻炎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手术,首先患者深受变应性鼻炎之苦,愿意接受手术;其次因手术目的明确,尽量减少损伤,尤其是实施功能性鼻窦镜手术,最大限度保护鼻腔黏膜,且尽量保留中隔软骨及骨质,大部分四方软骨于凹面划痕减张,减少曲度,即可回置,只去除无法重塑成形的骨质和软骨。切除鼻甲黏膜也较保守,以不与鼻中隔黏膜相贴为度,损伤小 ,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6-7]。术后疗效显著,即使部分患者远期疗效欠佳,辅助药物治疗,也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选兆.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72-173.

[2]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 [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3]韩德民.耳鼻咽喉头颈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23.

[4]孙树岩,董震,卜国铉,等. 筛前神经与常年性鼻炎的解剖学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0,25(4):216-217.

[5]周剑勇,陈雅平,张蔚萍.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综合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152-1153.

篇4

【关键词】

两种;手术;鼻炎;疗效

目前环境因素所致各种粉尘化学物质及刺激性气体逐渐增多及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造成鼻炎患者也逐渐增多[1]。很多患者由于治疗不当使急性鼻炎转变成慢性病变,往往以慢性肥厚性鼻炎最为严重[2]。鼻腔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的炎症肥厚为本病特点[3],传统治疗方法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而且效果欠佳[4],因此有效治疗方法的选择成为广大医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应用与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技术治疗此病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本院五官科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观察组50例(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技术),男65例,女35例、年龄22~45岁,平均(25.2±2)岁,其中合并鼻中隔偏曲30例,过敏性鼻炎45例,慢性鼻窦炎25例,全部临床资料完整,均经鼻镜检查确诊,所有入组患者均手术治疗,入组患者要求术前未经任何治疗,排除贫血、结核、糖尿病、风湿病、急性传染病后及慢性心、肝、肾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病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修剪鼻毛,清洁鼻腔,应用1%麻黄素喷涂下鼻甲黏膜,1%丁卡因表面麻醉,并在下鼻甲黏膜下注射含1%肾上腺素的1%普鲁卡因2ml。对照组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按照黏膜肥厚程度应用鼻甲剪将下鼻甲前端的肥厚黏膜剪开,然后用圈套器套住肥厚的下鼻甲后端,连同已剪开的部分一并切除。然后用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满意后,以凡士林纱条堵塞鼻腔。注意下鼻甲切除不要过多,如效果欠佳,可行二次手术。术后24h内鼻腔滴石蜡油,48h取出鼻腔填纱条,此后每日滴1%麻黄素溶液4~5次,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技术,患者半卧头高位,使用德国西门子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系统,首先将等离子手术系统能量设定为6级、射频功率调至8~10W,将鼻内镜置入鼻腔充分暴露鼻甲找到肥厚部分后,由导针孔将下鼻甲射频消融探针插入下鼻甲肥厚部位平行进针至黏膜下,将下鼻甲后端、前缘进行消融约3~5孔,使肥厚组织凝聚收缩,发白后通气功能即刻改善后即停,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2~3d清洗鼻腔。

1.3疗效判定标准视觉模拟评分(VAS),在10cm的量尺上对鼻塞症状进行评价,0代表没有任何鼻塞症状感觉,10代表最大程度的鼻塞症状和不适。痊愈:鼻腔通气完全正常;有效:鼻腔通气好;显效:鼻腔通气良好;无效:鼻腔通气差。

1.4统计学方法

3讨论

慢性肥厚型鼻炎的治疗分为药物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但是往往因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大部分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式为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该手术治疗目的是切除部分下鼻甲,降低鼻腔阻力,改善鼻腔通气[5]。由于该手术区域有丰富血管及海绵体,所以出血量较大,加上术后鼻腔填塞使患者十分痛苦,且切除范围大小的不可控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因此广大临床医生开始寻找一种不仅能改善鼻腔的通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不需鼻腔堵塞的手术方式成为研究热点[6]。本研究针对于此进行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技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痊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观察组为(79±10)min、(65±10)ml、(6±1)d、(2.12±0.33)分,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许庚,扬欹泰,徐睿,等.对下鼻甲手术的评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10(4):197-198.

[2]贺建桥,唐红旗,陈一飞,等.等离子射额消融术在鼻咽痰病中的应用.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9,11(6):420.

[3]SkonerDP.Allergicrhinlds.definition,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deteetiort,anddiagnosis.AllergyClinlmmunol,2001,108(supp1):2-8.

[4]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6-175.

[5]周成勇,刘达根.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鼻塞疗效评价.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3):159-161.

[6]肖军,黄进.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80例效果观察叨.交通医学,2010,24(6):700-701.

[7]钟贞,肖水芳,王惠丽,等.等离子下鼻甲部分消融术与吸切钻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5):317-321.

[8]秦晓艳.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0例.中国实用医刊,2010,10(37):67-68.

篇5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微创

【中图分类号】R76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86-01

慢性鼻窦炎的病因非常复杂,传统的观念认为以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变态反应、鼻腔鼻窦解割学异常为三大主要因素[1],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可使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紊乱,引起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这一观点为鼻科学工作者所共认,且其病理改变是长期而不可逆的,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12月来采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5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23―65岁,病程0.5―20年。临床表现:持续链或间歇性鼻堵,黄涕伴有头痛、嗅觉障碍等症状。鼻内镜示中鼻道或(和)嗅裂有脓性分泌物,CT检查鼻窦低密度影。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CT水平位和冠位扫描、鼻内镜检查。53例病人,全部全身麻醉,术中由麻醉科配合采用控制性降压。其中有4例有前期手术史。手术在奥林巴斯的耳鼻咽喉冷光动力摄像系统下进行。鼻腔鼻窦微创手术:按Makellin术式进行手术。中鼻甲处理:泡性中鼻甲只切除其外侧部分,保留内侧,息肉样变切除息肉样变部分,反常曲线者予骨质移位或切除下缘部分。对钩突予完整切除。筛泡肥大或息肉样变者予筛泡切除、开放筛窦、切除息肉及病变组织,正常之筛房应予保留。对上颌窦、额窦、蝶窦病变者疏通窦口,清理病变组织,对窦腔内脓块,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上颌窦口扩大到1.5-2cm。手术结束前鼻内镜下常规窥视判断整个鼻腔通气情况,不满意者,对其相应结构进行适当的微处理,以保证窦腔引流通畅。术后常规用膨胀海绵填塞, 48 h后取出,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止血剂,抗生素应用4-5d。鼻腔填塞物取出后,1-2天出院,出院前清理鼻腔1次,出院后1、2周复查清理鼻腔1次,以后10―15 天复查1次,一月后15天复查一次。随访0.5―1.0年,期间对鼻腔黏膜水肿组织者应用长效激素鼻腔局部喷用,较重患在鼻内镜下清理。

1.3 疗效评定

根据鼻内镜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海口标准(1997) [2]及患者主观感觉症状及体症,将疗效分为3类:治愈:鼻腔通气良好,无鼻涕或少涕,头痛及头昏等症状消失,术腔完全上皮化。好转:有轻度或间歇性鼻塞,涕减少,临床症状改善,鼻内镜检查术腔基本上皮化。无效:鼻塞症状改善不明显,有流鼻涕,头痛头胀等,术腔有粘连、窦口闭塞或息肉复发。有效:为治愈例数加好转例数。

2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根据术后随访及鼻内镜复查情况,按ESS海口标准,本组53病例中,治愈49例,占92.45%,好转3例,占5.66%,无效1例,占1.89%,总有效率占98.11%。

3 讨论

鼻腔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腔隙,每一结构对维持鼻腔的生理功能都有一定的作用,尤其窦口鼻道复合体。这一解剖部位包括中鼻甲、钩突、半月裂、前筛房、筛泡、额隐窝、上颌窦自然开口和鼻囟区,因其解剖部位的特异性,易受到鼻、鼻道疾病的侵犯,造成此区的通气、引流障碍,导致周围解剖结构受累,而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发生[3]。鼻内结构的畸形可能是多种鼻及鼻窦疾病的发病基础[4],鼻腔结构异常,可出现鼻腔空气动力学的改变[5],引起鼻腔的通气引流功能障碍,分泌物潴留,损害黏膜上皮,破坏黏液毯功能,出现结构异常性鼻窦炎的一系列临床表现。长期鼻塞、流鼻涕、头痛、头昏、头胀、记忆力减退、嗅觉障碍等,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差。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进行多结构的合理矫正,彻底清除病灶,尽可能保留正常的黏膜和组织,以恢复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术前应用鼻内镜进行检查、CT扫描,全面了解鼻腔鼻窦的正常或异常情况,对异常结构性鼻窦炎的诊断尤其重要,可避免误诊误治。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处理:泡性中鼻甲只切除中鼻甲外侧,保留内侧部分,反向偏曲者,行骨折移位或切除前下缘部分,有息肉样变者切除息肉样变部分,行中鼻甲成形。钩突无论正常与否完整切除。对肥大的筛泡或息肉样变,切除筛泡及病变筛房,清理病变组织,保留正常的筛房。额窦、上颌窦、蝶窦病变,给予疏通窦口,清理窦腔内病变组织,上颌窦口以通畅为度,不应过度扩大,窦腔内脓块,可自窦口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影响鼻腔和鼻窦通气与引流的因素很多,鼻腔和鼻窦的通气是―个整体,鼻窦的通气建立在鼻腔通气的基础上,在手术改善鼻窦症状的同时,必须注意鼻腔通气的改善,因此手术结束前,在鼻内镜下检查鼻腔,对整体透气功能及鼻窦通气引流进行评估,有鼻腔通气畅通程度不满意,则对相关结构进行微处理,达到满意为止。建立严格的定期复查随访制度,定期清理鼻腔,对不可逆的早期病变,尽早在鼻内镜下予以清理,促使术腔完全上皮化,防止复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寞炎鼻息肉疗效显著,但是疗效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本组32例鼻内镜下多结构微创手术治疗结构异常性鼻窦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达到100%。在进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时对鼻腔异常结构的合理处理,不仅改善了鼻腔通气功能,同时解决鼻道、鼻窦、嗅裂的通畅,对提高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降低粘连,改善通气引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是治疗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4.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态,1998,33(6):134_135.

[3] 韩德民,周兵.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1:8.

篇6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内窥镜;外科手术

1 术前相关准备

1.1 术前讨论 术前须由科主任组织术前讨论。讨论前要详询病史、体查、诊疗目的及要求、有关化验检查如血常规则,凝血四项,组织学检查或影像检查资料。讨论的主要内容为: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治疗方式、风险及疗效估计、手术人员的组成等。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

1.2 手术人员要求 所有技术人员必须是取得执业资格,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在编或正式聘用人员。

1.2.1 手术医生 具有耳鼻喉科专业主治或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3年以上耳鼻喉科专业临床诊疗工作经验;通过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培训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实施一定病例数方能承担本职工作。

1.2.2 手术护士 2名以上技术熟练、经耳鼻咽喉科专业知识培训的手术护士。

1.2.3 麻醉人员 2名以上熟悉耳鼻咽喉医生组成的手术麻醉组,其中主治医师职称1名。

1.3 告知 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要告知当今消化道息肉治疗的方法及其比较;要特别告知息肉治疗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主要是出血,穿孔,一次不能彻底根除需多次内镜下治疗,复发,术前相关症状有些不是息肉引起的不可能消除甚至会因内镜治疗后短期加重,治疗费用等);要告知医务人员为减少或防止并发症所采取的措施(需住院观察,需严格按医嘱治疗,如发生相应并发症需手术等)。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与疑虑应耐心解释,直至完全同意并在告知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手术。

1.4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如备血,相关检查,甚至外科手术准备。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先锋霉素抗生素加地塞米松10mg静滴,先锋霉素过敏者改用克林霉素,鼻腔局部喷丙酸倍氯米松喷鼻剂,治疗3-5天后手术。全部病例均采用局部麻醉,1%丁卡因加0.1%肾上腺素2ml浸湿的棉片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加1:100000肾上腺素混合液作钩突前及蝶腭神经局部浸润麻醉。手术方法彩用Messerkinger术式,视病变程度切除钩突,中鼻甲肥大者切除肥大部分中鼻甲,鼻息肉大者以电动切割器先将息肉切除,开放筛窦,扩大上颌窦开口,根据病情酌情开放额窦及扩大蝶窦自然开口,尽量保存窦腔内正常的黏膜。其中6例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2例为局限性鼻中隔嵴突黏膜下切除。9例同时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常规抗感染、抗炎治疗5-7天,24-72小时抽出凡士林纱条,抽出后1-2天开始冲洗鼻腔,每日一次,根据鼻腔黏膜水肿反应的不同程度选用血管收缩剂、激素类、抗组胺类或抗生素配成的鼻腔清洗液进行鼻腔清洗,鼻内应用丙酸倍氯米松喷鼻剂,每日一次。术后1-5天鼻内镜下清理术腔,清除血凝块、血痂、纤维膜,及时分离粘连部位,住院1周出院。出院后每周清理术腔1次,共4次,术后2个月每2周清理1次,共2次,以后1个月复查一次,随诊半年至一年,所有患者出院后常规口服抗生素,鼻内喷丙酸倍氯米松,治疗15-30天。

纸样板损伤的相关病例10例,包括眶周血肿8例,眶周气肿2例。8例眶周血肿术后第一天发现,给予取出部分填塞物,局部热敷;2例眶下气肿术后的查房发现,早期取出填塞物,给予填塞少许可吸收明胶海绵和凝血酶保护创面,术后应用激素加强抗感染,局部也用药,术后10天症状完全消失,未发生后遗症,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效果良好。

发生凝脑脊液鼻漏1例,行鼻息肉切除术,全筛窦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2d抽取纱条未见脑脊液鼻漏,术后3d早晨出现连续打喷嚏(患者有过敏性鼻炎史),给予局部应用雷诺考特喷鼻剂,下午出现清亮液体从右侧前鼻孔间断流出约0.5-1ml/h;疑视脑脊液鼻漏,给予抗生素类药物及抗过敏药物治疗,流量减少术10d无清亮液体流出。术后15d出院再无清亮液体流出,出院1个月随访未发生后遗症。术后发生鼻腔粘连10例,10例患者均为术后清理换药不及时发生术腔粘连、闭锁,10例患者均为农村患者,术后3d要求出院,不能及时做术后鼻腔清洗。患者术后半月或1个月再次来院,以发生鼻腔粘连,给术后清理带来难度及加重患者痛苦,这些患者1%麻黄素与地卡因棉片收缩麻醉鼻腔粘膜后,在鼻内窥镜检查,分离粘连,吸引器吸出分泌物,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氯麻液和雷诺考特的疗程为3个月,1个月随访,效果明显,无粘连再发生。

根据鼻窦内窥镜术后疗效判定标准(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窥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窥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

3 术中术后质量控制

3.1 明确主要手术者与助手(1-2名)的分工与职责,互相配合,各尽其职。

3.2 严格按医疗常规进行操作,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尽可能地减少并发症。如术中如发生“意外”情况,应迅速请上级医师及科主任到场指导,协助处理。

3.3 治疗结束后,检查治疗效果以及有否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3.4 对高危人群,做心电图、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护。

3.5 术后书写规范的内镜报告。严密观察有否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作病理检查者,须见到病理报告后再出院。

参考文献

[1] 高顺华,鞠善德.鼻内窥镜外科技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387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5(12).

[2] 符士楠,莫宋平.313例鼻窦炎鼻息肉经鼻窦内窥镜手术的疗效分析[J].广州医药,2001(05).

[3] 介华,唐照丽,郭国平.青少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手术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06).

篇7

[关键词] 鼻内镜;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85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0(b)-010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is applied to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Random selected objects during September 2014 - September 2015, 98 patients with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were receive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all the 49 cases,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non-surgical treatment in the form of group B patients treated with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B patient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A(P

[Key words] The nasal endoscopy; Sinusitis; Nasal polyps. Clinical treatment

鼻窦炎、鼻息肉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鼻病,主要是指患者受到病毒与细菌感染后引起的鼻粘膜损伤,是临床耳鼻喉科非常常见,且多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鼻塞、嗅觉丧失、流涕以及头痛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1]。鼻内镜技术是微创医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其延伸了医生的手术视野, 扩大其手术范围,可有效促进和鼻内镜手术有关的鼻腔鼻窦解剖学进一步发展提高使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手术效果[2]。该文随机选取 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接收的98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9例,分组讨论了鼻内镜手术应用于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治疗效果极其应用的因素,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该院接收的98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9例,A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2~56岁,平均年龄是(36.2±2.8)岁;最短病程为1年,病程最长为10年,平均病程是(4.8±1.3)年,其中17例I型,14例II型,18例III型,A组患者以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B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23~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3.3)岁;最短病程为1.5年,最长病程为12年,平均病程是(5.2±1.6)年;其中其中21例I型,15例II型,13例III型,B组患者以鼻内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上述所有患者都已经排除了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伴随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对于阿司匹林药物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同时观察2组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其对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对。

1.2 治疗的方法

A组患者通过激光、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而B组患者则是使用比内镜的手术进行治疗,详情如下:

1.2.1 术前 手术前依据患者具本的临床症状与鼻窦CT扫描的结果,制定出完整、可行的鼻内镜手术方案,如果于手术前检查病人鼻腔的解剖结构有没有变异的情况,若存在变异的情况,在手术的方案制定时,需要先对患者鼻腔的解剖结构进行矫正,一些鼻甲鼻甲肥大的患者,首先要切除患者部分或者是全部的鼻甲,通常指保留患者中鼻甲,且进行中鼻甲成形术即可。

1.2.2 术中 患者取仰卧位,可选择实施全身麻醉或者是在鼻内镜下对鼻腔的表面进行麻醉,浸润鼻甲的后端与蝶腭神经,成功麻醉以后,进行鼻内镜的Messer-klinger手术,在在鼻内镜直视下,降增生的息肉彻底切除,切除或是剥离构突,将颌窦开口上钩突尾端的组织彻底切除,开放颌窦的开口,若是手术中窦口粘膜有粘连或是水肿,需要扩大窦口。同时要对筛泡隐窝进行清理,切除病变的组织,开发蝶窦、额窦与筛窦,并保留筛窦粘膜与筛窦间隔。

1.2.3 术后 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并及时清理其鼻腔内的残留物;选用凡士林海绵或者纱条填塞入患者鼻腔进行止血, 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填塞1~2 d之后取出,也可使选用类固醇激素进行局部滴鼻,每天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鼻腔进行冲洗与清理,以免发生鼻腔粘连情况,如果发生粘连应该及采取对应的措施将其分离,确保患者的鼻腔引流始终处于通畅状态,术后要求患者定期入院复查。

1.3 疗效评定

治疗后,B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内窥镜检查后窦口开放较好,并且窦腔黏膜呈现出上皮化,没有脓性的分泌物是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明显,经内窥镜检查后,窦腔的黏膜有部分发生肥厚与水肿,并且逐渐形成了肉芽的组织,有少量脓性的分泌物是有效;临床症状未得到任何改善,经内窥镜检查后出现窦口狭窄或者闭锁,有息肉形成,存在大量的脓性分泌物为效。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的数据都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应用均数±的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然后使用t进行检验。通过[n(%)]来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A组(P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治疗后, B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

3 讨论

鼻窦炎与鼻息肉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的鼻黏膜上皮因为部分慢性炎症受到刺激,导致鼻粘膜的增生,在患者鼻粘膜的表面形成一些凸起的新生物,继而导致患者鼻腔受阻,造成患儿鼻腔通气不顺畅[3]。鼻息肉与鼻窦炎患者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鼻塞、头痛、流涕以及嗅觉持续减退甚至消失等,病发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到患者工作、生活与学习,为患者身心带来了巨大负担[4]。过去在鼻息肉与鼻窦炎的治疗中,主要包含手术与药物两种治疗方式,然而,两种方法均无法对该疾病进行彻底根治,治疗后疾病出现并发症和复发几率均比较,临床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5]。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报道日益增多。鼻内镜手术的分辨率相对较高,在其直视下对患者鼻内病灶进行清除,视野非常清楚,且创伤性较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鼻黏膜的结构与鼻腔有的生理功能[6]。由于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基底膜厚度增加后,会受到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因此,该疾病治疗的关键在将鼻腔内的病灶彻底清除,而其治疗的效果和疾病的临床分型有着直接的关系。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7],I型与II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III型患者,有学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III型患者的手术对其鼻黏膜损伤较大,导致其术后恢复速度变慢。此外,相关人员对单因素对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有前期鼻塞手术史、长时使用鼻减充血剂、有变应性鼻炎史以及术后是否坚持综合治疗等因素均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临床上应用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于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全面掌握手术的适应症、患者接受综合治疗等至关重要[8]。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但需要对各类可能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肖二彬,毕朝煜,赵宝建.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7):1390-1391.

[2] 王丽娟,王黉遒,冀丽彬.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94-95.

[3] 姚志源.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234例临床疗效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3):422-423.

[4] 易庆川,梁国庆,周永彬,等.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9):176-177.

[5] 杨海刚.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5(6):884-886.

[6] 常尚揆,亚力坤・亚生,李玉华.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4585.

[7] 王云松.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2015(18):126-127.

篇8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 目的 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02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根据患病程度进行分期分型,比较不同分期分型疾病治愈率和影响因素比较。结果 临床Ⅰ型的治愈率高于Ⅱ型、Ⅲ型;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本身治疗前的有无手术史和并发症因素有关,与治疗后的不良影响因素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与疾病分期分型有关,临床效果受术前患者身体情况和术后不良因素影响。

[

关键词 ] 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65.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176-02

鼻内镜手术是现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疗效高、恢复快等特点,对于治疗鼻窦炎、鼻息有显著效果[1-2]。现选在我院就诊的102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其中男52例,女50例,年龄7~76岁,平均年龄(43.67±14.55)岁,病程9个月~27年,平均病程(13.34±4.7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流鼻涕、鼻塞、头晕、头昏、记忆力下降、嗅觉出现问题等。部分患者伴有其他并发症如哮喘、鼻炎等,还有存在前期鼻部手术史。

1.2治疗方法

鼻内镜手术的主要过程:首先对患者进行鼻窦X线或鼻窦CT检查,对患者的病变的部位和范围进行全面了解;术前患者均服用抗菌素等治疗药物,患者均需要进行全麻醉,在麻醉前进行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透、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等;对患者进行仰卧取位,并对患者鼻毛进行修剪处理和常规消毒;用肾上腺素进行鼻腔粘膜收缩,采用WOLF鼻内镜系统和Messerk-linger技术进行息肉切除,对于Ⅰ型患者开放上颌窦、额隐窝,切除钩突;Ⅱ型患者开放全筛、上颌窦、额隐窝,切除息肉;Ⅲ型患者进行全鼻窦开放,切除病灶;在术后进行鼻腔脏物清理并用生理盐水进行清理,采用鼻部喷雾剂进行后期修复;每隔2周到医院进行复查和鼻内异物清除,定期进行随访。

1.3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表现完全消失,鼻内无分泌物,窦口正常开放、黏膜完全上皮化;好转:临床表现部分改善,鼻内有微量分泌物,窦口部分正常开放、黏膜局部出现肉芽组织、水肿等不良症状;无效:临床表现无显著变化,鼻内有大脓状分泌物,窦口出现缩小、鼻腔黏膜粘黏形成息肉。通过内镜检测分析术后影响因素[3]。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P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计量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分型分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Ⅰ型的治愈率高于Ⅱ型、Ⅲ型,且Ⅰ型的治愈率(92.50%)显著高于Ⅲ型的治愈率(6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临床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本身治疗前的有无手术史和并发症因素有关,与治疗后的不良影响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鼻窦炎、鼻息肉是现在临床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前者是由于伤风感冒造成抵抗力低下,易于化脓性球菌感染鼻窦粘膜引起炎症发生,后者是由于鼻粘膜长期处于炎症组织环境引发的水肿,与全身疾病有关[4]。鼻内镜手术的治疗效果与疾病的分型分期存在相关关系。研究显示,临床Ⅰ型的治愈率高于Ⅱ型、Ⅲ型,且Ⅰ型的治愈率(92.50%)显著高于Ⅲ型的治愈率(6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鼻内镜手术的治疗目的是改善鼻窦黏膜的状态和功能,保证鼻腔内炎症完全清除可以顺畅吸呼气,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从根本上解决致病原因,避免疾病复发。与传统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方法相比,鼻内镜手术将治疗和恢复功能集于一身,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确定手术方法,术后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这些不仅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不良现象的发生。临床治疗效果与疾病分期分型有关,同时与其他因素有关。研究显示,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本身治疗前的有无手术史和并发症因素有关,与治疗后的不良影响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不当的医疗操作或者术后的护理措施和治疗都会造成疾病的复发,造成疾病不能得到完全的治愈,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规范手术治疗、药物使用、护理方式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对于治疗鼻窦炎、鼻息有重要临床价值,临床效果与疾病分期分型有关,同时也受术前患者身体情况和术后不良因素影响。

[

参考文献]

[1]祁雪萍,安云芳,赵长青.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疗效[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12(4):209-211.

[2]王志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6):71-72.

[3]张红良,肖彬.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术后鼻腔冲洗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2):201-202.

[4]张炜,范崇盛,薛柯凡,等.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35-3437.

篇9

【关键词】 内镜手术治疗;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临床疗效

作者单位:471900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临床上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发病率高、症状明显。较难根治。容易复发,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2]。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微波治疗以及激光治疗等[3]。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整体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4]。为探讨和分析应用内镜手术整体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5~65岁,平均40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年。其中,伴有头痛的患者有10例,鼻塞的患者有10例,脓性鼻涕的患者有10例,嗅觉减退的患者有10例。Ⅰ型患者有40例,Ⅱ型患者有40例,Ⅲ型的患者有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50例对照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25~64岁,平均39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年。其中,伴有头痛的患者有5例,鼻塞的患者有5例,脓性鼻涕的患者有5例,嗅觉减退的患者有5例。Ⅰ型患者有20例,Ⅱ型患者有20例,Ⅲ型的患者有10例。50例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年。其中,伴有头痛的患者有5例,鼻塞的患者有5例,脓性鼻涕的患者有5例,嗅觉减退的患者有5例。Ⅰ型患者有20例,Ⅱ型患者有20例,Ⅲ型的患者有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以及微波治疗。其中20例Ⅰ型患者采用鼻炎康、鼻速通等药物治疗,20例Ⅱ型患者采用微波治疗,10例Ⅲ型患者采用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整体手术治疗。术前均全身麻醉,手术完成后第7天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淤血等。保持腔道通畅。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以下制定的标准评价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内镜检查可见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出现。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内镜检查可见窦口开放较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出现。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内镜检查可见手术局部区域出现水肿,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出现。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学数据录入SPSS 120进行统计数据,并对统计数据进行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按制定的标准评价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00%。经χ2检验,两组患者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表(例,%)

3 讨论

采用鼻内镜下进行行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视野清晰,组织创伤小,能彻底切除病变而不损伤鼻腔及鼻窦正常的解剖结构,从而尽可能最大限度的保存了鼻腔和鼻窦的基本功能[5]。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术中出血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常见的出血主要是因为既往手术后骨质增生、解剖标志不清晰,形成瘢痕血管[6]。术前及时应用抗菌药物,黏液促排剂,可减轻局部炎症,可减少术中出血。随着鼻内镜的应用和推广,以及手术医师对鼻窦解剖的更多了解,手术过程中能够做到精细操作,能明显较少手术的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佟义霞.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20例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5:143.

[2] 郏雪峰.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治疗方法治疗鼻炎的160例疗效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1,20(8):6465.

[3] 张柏金.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60例.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7:93.

[4] 郑所林,林尤津.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86例疗效分析.吉林医学,2011,28(32):59035904.

篇10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37-02 中图分类号:R 765.406.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46

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性鼻窦炎与鼻腔粘连是鼻咽癌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长期以来由于该群体患者得不到足够的关怀,这些疾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使患者心身受到很大的伤害。本科自2007~2009年共收治患者27例,在鼻内窥镜下行功能性鼻窦手术及鼻粘连分离术,术后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7例患者中,男16 例,女11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45岁,放疗后时间3~10年。肿瘤病理:低分化鳞癌 22例,高分化鳞癌 3 例,未分化癌 2 例。患有鼻塞、鼻流脓涕伴有头痛、鼻道有脓性分泌物、鼻黏膜水肿 27 例。中鼻甲与鼻中隔或外侧壁粘连18例,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5例,后鼻孔闭锁或大部分闭锁8例。鼻窦CT:27例患者均有鼻窦积液或密度增高影,或鼻道闭锁。平时间断口服抗生素及局部用药 23例,有上颌窦冲洗术史 16例。

2.方法 ①围手术期用药:术前静脉或口服抗生素一周,局部喷类固醇鼻喷剂,每天生理盐水清洗鼻腔2次。

②鼻窦功能性内镜手术:常规鼻黏膜用含0.1%肾上腺素的1%地卡因棉片表麻,用0.1%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局部阻滞麻醉下,切除钩突,开放筛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冲洗上颌窦腔。若有额窦及蝶窦炎,则开放额窦及蝶窦。术后松松地置入止血海绵或凡士林纱条。

③鼻粘连的处理:

同上麻醉后,分离中鼻甲、下鼻甲与鼻中隔的粘连,或中鼻甲与中鼻道的粘连,必要时可稍修整中鼻甲,中、下鼻甲与各壁间用明胶海绵片相隔开。后鼻孔闭锁侧局麻后,用吸引切割器切除,自上往下,再往周边吸切,直至后鼻孔形态接近正常为止,若术中出血,可电凝止血,再置入膨胀止血海棉一根。

④术后处理:

鼻窦术后按常规定期清理术腔,局部用皮质类固醇喷剂喷鼻。中鼻甲、下鼻甲粘连分离术后第7天,清理原填塞物及分泌物后,可再次置入明胶海绵,将创面隔开,不必过密换药,可一个星期再复查,必要时再置入明胶海绵。后鼻孔闭锁分离后已置入的膨胀止血海绵,一周后拔除,必要时再置入比原先稍小些的膨胀海绵,或用明胶海绵置入,保持创面相隔。

结果

术后6~12个月复诊,鼻内镜下检查,按慢性鼻窦炎疗效标准[1](海口标准)判断疗效,治愈18 例,有效 8 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鼻粘连成功分离25例,再粘连2例,治愈率为93%。

讨论

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性鼻窦炎及鼻粘连是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因为鼻咽癌放疗后,电镜下可见纤毛稀疏,脱落或成束,上皮细胞坏死等[2]。放射性的损伤,导致鼻黏膜水肿,鼻窦通气引流障碍,同时鼻黏膜受损后,鼻黏膜纤毛功能下降,鼻窦黏膜输送黏液障碍。放射性损伤可引起局部血管及淋巴管的损伤,出现血液回流及淋巴液引流障碍进而出现局部水肿、肿胀,所以鼻窦炎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放射性鼻窦炎的药物治疗比一般的鼻窦炎要难治,可能与放疗后鼻腔不可逆的组织损伤有关,故药物保守治疗或局部穿刺冲洗,其疗效较差。鼻腔粘连多出现中、下鼻甲粘连和后鼻孔闭锁。中鼻甲常与相应部位的鼻中隔和中鼻道外侧壁、中鼻道粘连,也出现复合体各结构粘连。至于粘连的原因,可能是放射直接导致黏膜糜烂、组织坏死,黏膜损伤恢复过程中引起粘连。同时可能出现肉芽组织生长。后鼻孔闭锁除与放疗损伤有关外,加用鼻咽腔内照射增加鼻粘连的发生,这可能与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有关。长期过量使用鼻血管收缩剂,使黏膜纤毛的破坏加重了鼻放疗后鼻黏膜的损伤。随着时间推移,鼻腔组织纤维化狭窄,更加重了后鼻孔的闭锁。

鼻咽癌放疗后,近期内鼻腔水肿多为严重,至半年后有可能出现鼻腔不同程度粘连及狭窄,但病情还是相对的不稳定。NPC放疗后鼻窦炎应保守治疗6~12个月,未愈再考虑手术治疗[3]。李军政等[4]认为,手术时机选择一般在放疗半年后。笔者体会是在放疗后2~3年,组织水肿基本消退,病情相对稳定,是鼻内镜下处理鼻部并发症的较佳时间,经围手术期用药及术前冲洗窦腔,鼻腔的充血、水肿能控制到最低程度。常规表麻和局麻下行鼻窦内窥镜手术,其出血少,损伤小,能达到微创手术目的。放射性鼻窦炎一般无鼻息肉。鼻甲粘连可在术中进行分离,如有鼻甲结构异常可行中鼻甲成形术,术中及术后一段时间要保持创面分隔,为此在创面间置入可溶性海绵或明胶海绵,但不宜过紧,松松即可,以免影响创面上皮的生长。

后鼻孔闭锁需作吸引切割处理,由于纤维组织较坚韧,手术较困难。术前鼻窦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闭锁情况。

不完全闭锁者,可先于此间隙开始切割,完全闭锁可先从最薄弱处切开,再向周围吸引切割。术中出血可热凝止血,后鼻孔基本完全打开后,该选用何种支撑物,笔者选用膨胀止血海绵,其既能起支撑分隔作用,又不至于对创面造成过大压迫,不影响上皮生长,并可置留7天,不会出现明显局部感染,取出后可再置入明胶海绵。总之,在定期术腔清理过程中,密切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如有粘连可在表麻下再次分离及分隔,经2~3周分隔后,上皮组织基本覆盖创面。一般情况下粘连分离都能成功。鼻腔粘连分离后置放硅胶管,其支撑效果好,但对鼻腔壁及创面压迫较大,不利于创面的观察、处理和创面上皮生长。鼻粘连分离术后的观察和清理是个繁杂的工作,只有不断地清理、分隔,创面才顺利愈合。

参考文献

[1]韩德民,许 庚,李 源,等.FESS~95广州标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11(1):46.

[2]司勇锋,韦海明,黄 波,等.鼻咽癌放疗后鼻粘膜组织形态学的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12):536-539.

[3]蒙荻航,黎柱杨,梁锦辉,等.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J].中国眼耳鼻咽喉科杂志,2009,9(4):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