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范文
时间:2023-04-09 11:0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颅手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就是“清醒状态下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手术”的神奇效果。
国际医学专家免费手术
3月16日晚8时30分,次日就要做手术的贝贝早早躺下休息。她的头部左侧头发被剃掉鸡蛋大一块,露出的头皮上贴着4个1角钱硬币大小的圆形标志物,每个标志物都有黑色的笔做的记号,“这下面就是肿瘤的位置。”医生说。
“不用怕,医生都是最好的。”妈妈秦树荣安慰贝贝说。据介绍,参与贝贝手术的有国际医学专家,他们是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多伦多总医院神经、颅脑外科两位医学博士和两位麻醉科主任。
主刀医生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多伦多总医院神经疾病中心教授马克・波恩斯坦和新乡医学院一附院神经外科教授周国胜。
据秦树荣介绍,贝贝头疼的毛病有一年多了,“也怪我们大意,以为是感冒,每次头疼就吃几片药”。后来,贝贝头疼、恶心越来越严重,眼睛看东西也有些不清楚了。到新乡医学院一附院才确诊是脑瘤。手术费需要2万元,这对于清贫的贝贝一家来说,如同晴天霹雳。贝贝说:“不治了,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
万幸的是,贝贝赶上了“博济力健工程”,这是国际博济健康协会开展的一项全球性的医疗联盟和援助公益活动。
贝贝打麻药时疼得哭了
“没事,我不紧张。”3月17日早7时30分,贝贝的头发被剃掉巴掌大一块,“这就是开颅的位置。”护士说。
因为不能吃东西,看着家人吃早饭,贝贝显得有些焦灼,戴着贝雷帽在病房里走来走去,突然,她拿起茶杯说:“我去刷牙。”
8时15分,马克博士到病房接贝贝去手术室。虽然嘴上说“一点都不害怕”,但看着手术推车,贝贝还是有些抗拒:“我想自己走进去。”
15分钟后,贝贝躺在了手术台上,医生、护士用银色的头架把贝贝的头固定起来,并在她的头部手术区周围打了几针,做局部麻醉。因为手术要在病人清醒状态下做,这对量、浓度及时间要求极高,麻醉师是加拿大籍华人、加拿大皇家医师协会成员姚振海博士。
一直微笑的贝贝,此刻忍不住哭出声来。“打麻醉针时很疼。”担任手术室内解说的是新乡医学院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周文科教授,他轻声安慰贝贝:“忍一忍,一会儿就不疼了。”
贝贝好奇地听着拉锯声
马克用药水在贝贝的头部划出手术区域,护士们忙着用消毒巾铺在贝贝头部上方的支架上盖了一层又一层。
20分钟后,医生划开贝贝的头皮。掀开拳头大小的一块头皮,用头皮夹固定,白色的颅骨露了出来。医生拿起钻子开始钻孔,伴着吸血导管发出的“吱吱”声,贝贝的颅骨上被钻出4个孔。
随后,两位医生将线锯钢丝从一个孔中伸入,又从另一个孔中拉出,然后来回拉,不一会儿,两孔间的颅骨被锯断。用同样的方法,顺利将这块颅骨四面都锯断后,医生将这块巴掌大的颅骨从贝贝头上取下。
切开硬脑膜,血管密布的脑组织随即显露出来。“疼不疼,感觉怎么样?”新乡医学院一附院麻醉科医师陈胜阳担任语言师的职责,不停地与贝贝交谈。
“感觉很好。”刚刚还哭鼻子的贝贝,此时好奇地听着头顶传来的声音说:“我听到了拉锯的声音。”
贝贝自如地与医生交谈
“这块发红的部位就是肿瘤。”两位医生拿起双极电凝,细长的仪器尖端在大脑皮层上来回探索,寻找病变位置。
“医生用电流来刺激大脑皮层,以此来确定贝贝肿瘤的准确位置。”周文科说,脑肿瘤患者的肿瘤细胞和脑功能细胞像树根一样交错生长,以前医生动手术时,由于无法精确定位,而无法切除比较细微的部分,“这样很容易造成肿瘤难以彻底清除,术后容易复发”。
“贝贝,咱们来数数吧。1、2、3、4、5、6……”陈胜阳右手一直紧紧握着贝贝的右手跟她交流,贝贝听话地开始数数。“声音再大点。”陈胜阳刚说完,她就听话地提高了分贝。
在他俩对话时,医生仍在用双极电凝在贝贝的大脑皮层上刺激着,仔细定位肿瘤的确切位置。
“找到了。”9时50分,两位医生高兴地说。
陈胜阳又让贝贝把手掌伸开、握紧,“非常好,这说明切除这块肿瘤不会损害功能区皮层。”如果伤害到功能区,那么贝贝的握力就会下降,因为负责手部功能的部位在功能区中占的位置最大,“占到将近一半以上,如果语言和手功能都没受到影响,那么切除就是安全的”。
20分钟顺利切除肿瘤
切除肿瘤无疑是手术中最关键的一步。手术室内的气氛有些紧张。
两位主刀医生放下手术刀,来到贝贝的核磁共振图片前,紧张地商议着切除方式。
“切除肿瘤时容易‘拔出萝卜带出泥’。”周文科说:“如果切除过程中损害到脑功能区,患者就会出现偏瘫、失语、失明等后遗症。”正因为如此,两位医生非常谨慎。
9时55分,两位医生回到手术台前。“妞儿,现在要给你切除肿瘤,要是觉得哪儿不舒服,对我说啊!”陈胜阳叮嘱贝贝说。
15分钟过去了,切除手术还没有结束。周文科说,肿瘤可不是一刀就能切下来的,“这就跟刨树一样,先要把树根周围的土刨开,然后才能连根拔起,又不伤到树根。”只见医生用吸引器一点一点地将发现的肿瘤分离、吸掉,然后用双极电凝在分离处烧焦止血。
10时15分,肿瘤被顺利切除,看起来,它比一分钱硬币大一圈,但这就是它让贝贝痛苦多日。
贝贝俏皮地做手势“OK”
“13加13等于几?”“26!”听到贝贝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医生和护士一阵轻笑,气氛明显缓和起来。
缝合硬脑膜、关颅、缝合头皮,一切缓慢而有序地进行着。马克还开起玩笑,探讨起“剪刀”与“青岛”的发音区别。
肿瘤切掉后,被它侵占的位置就会空出来,但脑组织不可能一下子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医生要用生理盐水把它填满。大脑内一旦出现空腔,脑组织就移位,而注进生理盐水后,脑组织可以慢慢回到自己的位置,生理盐水也会被慢慢吸收。
听说还差一针手术就结束了,俏皮的贝贝开始不安分起来,手虽然被固定在手术台上,但不妨碍她手指灵活地摇动,一会儿伸出“V”,一会儿示意“OK”,把大家都逗乐了。
11时20分,手术顺利结束。
撤掉消毒巾,贝贝的脸露出来。“好样的,你很勇敢!”听到马克称赞她,贝贝开心地笑起来。
坐在手术台上要电话号码
手术结束,气氛明显轻松起来,马克激动地说:“手术很成功,今天手术的整个团队配合得非常好。”他对着贝贝竖起了大拇指:“最重要的是,咱们的小患者非常勇敢,很配合。”
正当大家围着手术台,询问贝贝有关情况时,贝贝突然对马克说:“能不能把你的电话留给我?我想出院以后打电话感谢你。”
孩子质朴的话语感染了马克,他趁弯腰拿包时,偷偷拭了把眼泪。这个56岁的专家有两个女儿,早在手术前,他就说要把可爱的贝贝当成他的第三个女儿。
11时25分,要出手术室了。不用人扶,贝贝自己坐起来,笑着穿上病号服,下了手术台。
此时,一直坐在手术室外面看手术直播的贝贝一家人终于放下了心。贝贝的父亲元振河看完直播,赶到病房见女儿时,还是红着眼眶:“切除肿瘤时最担心了,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什么是清醒开颅术
篇2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开颅;临床
【中图分类号】 R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321-1
颅脑外伤作为一种脑外科的常见疾病,是因外界暴力刺激导致头部颅脑损伤,发病快急,会涉及到头皮裂伤、颅骨骨折和脑震荡等,一些患者还会发生颅底骨折、硬膜外血肿等症状,患者有意识比较模糊,而且存在昏迷和中枢神经受损的症状,全身脏器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而颅内高压是导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积极有效的手术减压是本病的治疗关键。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本组60例重症颅脑损伤均经头颅CT确诊,提示脑室受压,中线结构不同程度偏移。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8.3岁。患者致伤的原因有所不同,其中:34例车祸伤、14例高处坠落伤、8例打击伤、其他伤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3~5分18例,6~8分28例,>8分14例。头颅CT检查示硬膜外血肿24例、硬膜下血肿合并单侧脑挫裂伤16例、脑内血肿8例、双侧额颞脑挫伤6例、多发颅内血肿6例。
(二)术前急诊救治。患者一入院,就应立即认真检查患者的头部和全身情况,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正确判断评估其病情,并给予降颅压、抗休克、保暖或降温等治疗措施,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立即保护外露的颅脑组织。手术均在患者入院后12h内进行。
(三)治疗方法。60例患者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麻:自颧弓上耳屏前1cm左右作为切口的起始点,经耳廓上方向后延伸至顶骨正中线直至前额发际内,将皮瓣翻向前下。取游离骨瓣并将其翻向颞侧,骨窗前界至额极,下界平颧弓,后达乳突前方,上近矢状窦旁。咬除部分颞骨与蝶骨嵴外侧缘,充分暴露蝶骨平台及颞窝,去除骨瓣,清除硬膜外血肿。于颞前部呈多边弧形切开硬脑膜至中颅窝底,显露额、顶、颞叶,手术过程中应确保硬脑膜敞开,在清除硬膜下血肿及挫裂坏死的脑组织后彻底止血,缝合硬脑膜或取颞肌筋膜减张缝合硬脑膜;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去除骨瓣,清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头皮。术后加强监测及护理,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脱水降颅压、抗炎、止血、补液、营养神经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四)评估方法例。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判预后恢复情况。分为恢复良好、中残(GOS4~5分),重残(GOS3分),植物生存(GOS2分)和死亡(GOS1分)。恢复良好=良好+轻残;恢复不良=重残十长期昏迷。
二、结果
全部患者都已经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6~12个月;采用GOS评判预后:20例(33.3%)良好、14例(23.3%)中残、10例(16.7%)重残、4例(6.7%)植物生存、12例(占20%)死亡。良好率为56.6%,死亡率为20%。
三、讨论
(一)重症颅脑外伤的病理机制和危害。大脑是人的一切重要神经中枢的来源,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结构相当复杂。近些年,颅脑发生外伤的几率猛增,主要是由于颅骨受到了损伤,最终引起了后果的严重,甚至引发了其他一种或几种并发症,更有甚者会导致死亡或变成植物人。颅脑的外伤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工作所受的伤,其次是交通事故伤。要有效确保康复率,一定要及时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抢救。从损伤的具体情况来看,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颅脑损伤主要包括局部损伤和弥漫性损伤。从损伤的时间来看,主要包括原发性脑损伤和二次脑损伤。颅脑损伤的患者脑中的脑膜、颅骨、脑血管和脑组织会在外力的影响下产生机械变形,引发神经组织部分功能紊乱,直接导致脑肿胀、脑血肿和颅内压升高,严重者会导致细胞死亡。颅脑损伤还会使得患者产生意识模糊,轻微的会造成患者短时间内的意识模糊,但是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就能恢复意识;而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患者持续昏迷,如果治疗不够及时,就极有可能引发死亡。
(二)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治疗及有效护理。有效的开颅手术,能降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康复率。相关的颅脑CT表明,要有效确保手术的进行,必须控制好颅脑的切口大小和深浅,这样才能更好的止血,实现患者脑血肿及其脑组织损伤部分的全部清除。使用开颅术治疗颅脑外伤,对于切口的设计和骨质的保留非常有效,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非常有利。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除了需要进行及时的有效抢救,还应接受专业的临床护理,才能促进患者的康复。相关数据显示,开颅手术对于重症颅脑外伤的治疗非常有效,但是个别的患者在术后会产生急性脑膨出和二次脑损伤,并且一些还会产生并发症,引起高死亡率;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开颅手术的护理重点就是防范并发症。一般而言,护理主要会涉及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的变化等,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后尽早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形态,在护理上通过对格拉斯评分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并评价手术的临床效果。要及时检查瞳孔的变化,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颅内血肿或脑水肿引发的脑疝。
精心护理包括呼吸道的护理,尤其对重度昏迷的患者,应定时对其吸痰,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尿路感染,防止褥疮的产生,消化道护理,口腔及眼的护理,输液护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护理。这要求值班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患者的受伤情况。患者的主科医生和护理小组要结合患者受伤部位和颅脑骨折及昏迷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同时,重症颅脑护理人员要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帮助患者实现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陈国军.大骨瓣开颅术在重症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9):496―497.
篇3
关键词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颅内感染留置引流管
颅内感染通常都是术后因护理干预不当引起的严重的院内感染之一,主要病种类型分为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也是神经外科术后可能产生的一种严重性的院内感染症状之一,护理干预不当与治疗不及时,轻者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本文主要旨在探讨了解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并总结经验,为入住神经外科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治疗,现在报告具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开颅手术患者180例,男106例,女74例,年龄12~43岁,平均30岁。患者手术前均没有任何其他不适的症状。
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按照预防设置好的表格对神经外科开路手术患者进行身体机能,承受能力,是否有并发症或者不适症状等详细落实登记,并且仔细记录术后患者感染情况以及相关因素。
结果
发生颅内感染20例,感染率1111%;留置引流管患者颅内感染率1371%,比较未引流者颅内感染率186%,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3小时83%,>3小时患者颅内感染率2297%,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主要危害因素是是否流产与手术持续时间有关;脑室引流颅内感染率2457%;其他部位引流患者颅内感染率432%,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引流管留置1~2天感染率1098%,3~4天感染率3122%,≥5天感染率6982%。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讨论
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治疗十分困难,且患者病死率相当高,不但患者自身承受疾病与手术带来的身体与机体功能下降的痛苦,影响自身生活质量,而且还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加重家属与患者自己的心里负担。经上述结果显示可知,神经外科手术大部分都是开颅手术,且常常发生院内颅内感染情况。世界医学研究分析报道可知,目前医学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发生颅内感染率20%左右,本文研究颅内感染率与报道完全符合。
通常,人体大脑组织包含头皮、颅骨与脑膜三部分组成,由于大脑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大脑发生颅内感染几率远远低于身体其他器官组织。但是由于手术后严重破坏了大脑组织和血脑屏障,且术前通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因此,是颅内发生感染率就会明显增加。神经外科手术后常在手术野腔置管以达到术后引流渗血或者残留积血的目的。但是人体脑室组织是人体机能防御区域的薄弱块,脑脊液中缺少补体与IgM,没有吞噬细胞,使细菌极易生长与繁殖。因为诱发因素的存在,细菌一旦如今人体脑室组织,控制感染再就相对困难。因此,与引流管相关的颅内感染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医学界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且根据本文研究显示,脑室引流管的置入会导致细菌爬行或者随着引流液反流入于颅内则会导致颅内感染。根据上述结果研究表明,手术时间延长与引流管置入使用是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重要危险诱因,并且脑室引流管的感染远远高于留置创腔引流管引起的感染(P<001);引流管留置时间越长,颅内感染率也就越高(P<001)。
综上所述,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和留置引流管,特别是脑室留置引流管关系密切。一反发现颅内感染,应积极采取方法治疗与预防,应彻底清除感染灶以及拔出或者更换受污染的脑室引流管,静脉注射抗菌药物,如有再次污染,一定及时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娴波.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
2任玲,周宏,茅一平,郑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2:120-123.
3何志娟.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3:466-468.
4靳桂明,董玉梅,余爱荣,等.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荟萃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2(3):149-151.
3蔡秀军,顾晓静,王一帆,等.冲吸钝性解剖法显露肝总管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5-1426.
4丁宗龙,宗明.胆囊结石嵌顿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高张力胆囊的腹腔镜手术体会[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8):561-561.
篇4
【关键词】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重症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且复杂的创伤,占全身部位损伤的20%左右[1]。重症的颅脑损伤常合并有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高压等病,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大骨瓣减压术优于传统的减压术,我院于2011年4月份至2012年4月份收治4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行大骨瓣颅脑减压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6例,男35例,女11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34.6岁。致伤原因:车祸21例,坠落16例,打击伤9例。CT检查:无单纯性硬膜外血肿,其中硬膜外血肿伴对侧脑挫裂伤9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8例,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21例,单纯脑挫裂伤8例。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所有患者GCS评分均低于8分,其中3~5分18例;6~8分28例。双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12例;单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3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手术,实施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去骨瓣12 cm×l5 cm,减压骨窗前界至额极,下界平颧弓,后达乳突前方,蝶骨嵴深部咬除,显露蝶骨平台,尽量扩大颞底部的去骨范围,以蝶骨嵴为中心弧形剪开硬脑膜后,放射状剪开近中线侧硬膜,暴露额叶、颞叶、顶叶、前颅窝和中颅窝。彻底清除血肿、坏死脑组织,用颞肌筋膜减张修补硬膜(脑膨出者除外),对于脑压仍高或发生脑膨出者,可行颞极额极切除并去大骨瓣,否则,只去颞骨部分,行颞肌下骨窗外减压。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脱水、营养神经药物,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予以高压氧治疗,并进行CT检查,以排除迟发性颅内水肿。
1.3 评价标准
根据格拉斯哥结果进行分级(GOS):1级:死亡;2级:植物状态(持续昏迷2个月以上或长期昏迷不醒);3级:重度残疾,需要他人照顾;4级:中度残疾,生活能部分自理;5级:恢复良好,成人能工作、学习。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处理,用t检验。
2 结果
所有存活病例均得到随访,出院后3月~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GOS分级对患者进行随访,其结果见表1。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而又复杂的创伤,一般认为GCS3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超过60%,而GCS 3分的病死率接近100%[2]。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颅内血肿和挫伤严重的坏死脑组织,以便降低颅内压,阻断或减轻不可逆的继发性脑损伤。
而在传统的手术方式中,采用的是局部骨窗,在手术中不能够达到彻底止血和清除坏死脑组织,从而充分减压的目的。但最为重要的是,因为传统手术方式中,骨窗不够大,会增加血肿清除急性减压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膨出和脑组织嵌顿。因此容易造成骨窗边缘的脑组织挫裂伤以及血液回流障碍,加重脑膨出,产生恶性循环。
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优点与缺点。①优点:术野清楚,能够充分清除颅内血肿及附近的脑挫裂伤的脑组织;可控制颅底出血的病灶,止血;充分进行减压,可缓解颅内高压,防止继发性水肿及脑疝等病。改善重要的脑干等部位的供血循环,利于神经的恢复。同时,因骨窗的位置较低,可消除对侧裂静脉及大脑凸面静脉压迫,促进血液回流,改善侧裂区血循环,减轻脑水肿。②缺点:由于老年人的脏腑器官功能减退,手术创伤面积较大,使患者的预后缓慢。并且在术后会产生许多的后遗症,例如:早期手术会产生迟发型颅血肿;脑萎缩、软化、积液、脑积水等并发症。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适应证:①血肿清除之后,且脑组织搏动差。②血肿清除之后,颅内高压缓解不满且无其他血肿残留物。③广泛脑皮层血管栓塞者。④术前双侧瞳孔扩大,伴有对光反射消失,去大脑强直者。⑤颅内压进行性增高难以遏制或已有脑疝征象者。⑥患者无严重的并发症,生命体征稳定且不伴有脏腑器官功能减退。因为该手术创口大,时间长,不适用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年龄
在实施大骨瓣减压术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手术时机。需要在患者脑干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之前进行手术,减压越早,术后恢复的效果就越好;脑中线移位>10 cm和(或)环池结构封闭者在住院1 h内行手术治疗。对脑中线移位
综上所述,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在临床上其效果较好,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不但能够降低死亡率,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此种手术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此要因人制宜。同时在手术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整体疗效上看,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马连柱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09(12):337340.
篇5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开颅手术; 健康宣教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124-02
doi:10.14033/ki.cfmr.2016.28.069
开颅手术是一种急性且具有创伤性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后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若处理不当引起应激反应的发生,严重者会并发颅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给予患者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的重要手段[1]。临床护理路径指的是相关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疾病或手术情况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根据制定的护理模式进行标准化的护理程序,临床护理路径让护理变得更合理更具有流程性,能在降低医患双方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整体护理的效果[2]。临床护理途径已应用于一些特殊疾病护理程序中,然而目前在开颅手术中应用研究较少,所以本次研究特选取2012年
8月-2015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开颅手术的患者124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和临床护理路径健康宣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行开颅手术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男41例,女21例,年龄21~63岁,平均(42.39±15.78)岁,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为3~8分,平均(5.36±3.64)分;对照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20~65岁,平均(43.25±14.65)岁,GCS评分为3~7分,平均(5.14±3.62)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并给予药物、饮食、运动方面的指导。观察组给予患者术后临床护理路径健康宣教:(1)建立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的组成应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其中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安排组员的等级制度和分工排班情况,小组成员应熟悉患者的临床资料。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的护理路径表,熟悉护理路径表内容。(2)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和相关方法,让患者明白配合进行神经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在康复训练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患者建立康复训练自信心。待患者术后脑水肿消除、度过危险期后责任护士每天按照当日的路径内容对患者的知觉、言语、记忆、运动功能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早期的康复训练可先在床上开展,帮助患者实施被动运动、翻身训练等,恢复良好的患者可进行步行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每日的训练由小组长进行每日评估,对于康复训练不甚理想的患者应调整计划加强指导,直至患者达到最终康复目标。对于尚处于昏迷的患者应使其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定期帮助患者清理口鼻分泌物;给予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积极的心理辅导,对患者进行营养全面、均衡的饮食辅导。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知晓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NIHSS评分。VAS评分:评分测定利用一条长度为10 cm的游动标尺,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NIHSS评分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几个项目,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损伤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知晓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对疾病病因、临床表现、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正确卧位、功能锻炼、心理支持重要性及定期复要性等方面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遭受直接或间接头部暴力打击的患者会发生颅脑损伤,直接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患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高,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开颅手术的日益成熟,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死亡率及致残率显著降低,但是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实施开颅手术的患者优质全面的护理,对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3]。临床护理路径是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实施步骤是由专门的护理小组对特定的患者开展有序的护理工作[4]。临床护理路径由多名护理人员参与,但是每个成员能通过路径制定清楚的知道每天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保证了临床护理的连续性和完善性,护理工作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能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功能锻炼,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5]。
霍云云等[6]研究认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这种护理模式能促使患者积极配合进行康复训练,大大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对疾病病因、临床表现、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正确卧位、功能锻炼、心理支持重要性及定期复要性等方面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路径向患者全面介绍了疾病相关知识,有计划有预见性的护理有利于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患者在早期便能积极的配合功能锻炼,更有利于后期的神经功能恢复;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患者更加清楚配合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治疗依从性提高;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健康宣教后对疾病的病因、饮食知识、用药知识、预防并发症有了一定的了解,患者能自觉采纳健康的行为方式,有利于术后恢复。本次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文献[6]的研究观点。
综上,临床护理路径健康宣教能帮助提高开颅手术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毋云利,吴媛.开颅手术患者围术期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6,38(15):2373-2375.
[2]林意,严秋雁,周铨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头颈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3764-3765.
[3]王素霞.优质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综合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49-151.
[4]赵利红,侯小艳,是明启,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12):1662-1663.
[5]杨勇,余时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及康复效果评价[J].激光杂志,2014,40(5):88-89.
篇6
【关键词】微创手术;开颅手术;脑出血;临床疗效;安全性
13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09-01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性,具有发病急骤,后遗症严重,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临床常采用开颅手术对脑出血进行治疗,虽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因手术的创伤较大,出血多,并发症多等原因,导致手术的依从性较低。近年来,临床将微创手术用于脑出血的治疗,在保证手术成功率和疗效的基础上,显著缩小了手术的创口,从而降低了手术的风险,缩短了治疗时间,使得治疗的依从性显著提升,对疾病的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我院以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两年间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72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①观察组:本组研究对象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在48-71岁之间,平均年龄58.6±12.5岁;按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在30-70ml之间,平均48.3±16.5ml;②对照组:本组研究对象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在49-72岁之间,平均年龄59.2±14.8岁;血肿部位:基底节区19例,脑室13例,其它部位4例;按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在32-74ml之间,平均48.5±16.6ml。就性别、年龄、血肿部位及血肿量等临床数据进行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1.2.2对照组操作对照组研究对象使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
1.3数据处理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使用SPSS15.2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验方检验,当P
2结果
2.1手术成功率对照组研究对象顺利完成手术34例,成功率为94.4%,其余转为开颅手术;观察组手术完全成功,观察组手术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性(P>0.05)。
2.2临床疗效根据术后CT复查结果及临床症状对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血肿清除90%以上,且临床症状显著好转,为显效;血肿清除80%-90%,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血肿清除低于80%或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研究病例数*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与观察组94.4%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
随着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的增高,脑出血已成为临床常见的疾病。脑出血具有发病急骤,后遗症严重,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虽然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因开颅手术的风险性较高,加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使得手术的依从性较低。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开始使用微创手术对脑出血进行治疗,在确保了手术疗效的基础上,手术的操作时间,创口大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依从性等均有明显改善。
微创手术应用于脑出血的治疗中较开颅手术具有以下优势:①微创手术明显缩小了手术的创口,减轻了对患者机体的损伤,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②手术采用局部麻醉,降低了物对患者的影响,降低了手术并发症;③缩短了手术时间,为急救赢得最佳时机;④微创手术过程中无须行气管切开术,从而降低术后肺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⑤微创手术减少了对大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从而降低了术后肢体障碍等后遗症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⑥手术创口小,并发症少从而缩短了康复时间,缩短了住院时间,进而降低了治疗费用,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进而增加了手术的依从性。综合上述原因,能够证实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因微创手术在血肿抽吸过程中完全是盲视下进行,因而无法准确控制抽吸量,全凭临床医师的临床经验的进行操作,从而影响治疗的疗效。因此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①在抽吸过程中不能盲目用力抽吸,同时不断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防止因强抽引起脑组织损伤,预防脑疝等严重并发症;②出血进入脑室者,应以引流冲洗为主,未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不能盲目的探查,尽量减少创面,防止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③抽吸后向血肿腔内注入适量的尿激酶,用以溶解残余血块,以确保引流的通畅,从而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并对术后再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④若术后患者仍有头疼、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症状,则有可能再发生出血,需及时进行预防治疗。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有效率高,安全性高,依从性高等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7
通讯作者:王宏国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对1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46例患者,ADL 1级30例;2级36例;3级26例;4级12例;5级4例;死亡38例,死亡率为26.0%。结论 血肿量大、脑疝等急需降低颅内压的情况下,大骨瓣开颅手术可为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大骨瓣开颅手术; 脑疝
笔者所在科室2001年1月~2010年6月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46例,男98例,女48例;年龄36~77岁,平均55.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30~120 min 88例,2~10 h 48例,>10 h 10例。所有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就诊时血压均高于正常,109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意识障碍程度按意识状态分级[1]:Ⅰ级14例,Ⅱ级36例,Ⅲ级32例,Ⅳ52例,Ⅴ级12例。不同程度偏瘫92例,失语68例,单侧巴宾斯基征(+)56例,双侧巴宾斯基征(+)46例。单侧瞳孔散大42例,双侧瞳孔散大14例。GCS评分3~5分70例,6~8分52例,9~12分24例。影像学表现:首次CT扫描确诊示:基底节区血肿96例,外囊区血肿42例,脑叶血肿8例,破入脑室38例。血肿量(50.50±5.50)ml。
1.2 治疗方法 全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止血、控制血压、脱水、吸氧、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导尿等基础治疗。做术前准备,行大骨瓣开颅,其中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02例,单纯行血肿清除术38例,行血肿清除+内减压术4例,行血肿清除+小脑幕切开术2例。出血破入脑室者有32例行侧脑室额角钻孔置管引流。其中有86例行气管切开术。
2 结果
本组1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死亡38例,死亡率为26.0%,幸存108例。幸存的108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患者随访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分级:1级30例,独立活动,无需帮助指导;2级36例,能活动,但需帮助指导;3级26例,需具体帮助方能完成活动;4级12例,无活动能力,需他人搬动或操持代劳;5级4例,植物状态。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危害很大,死亡率可达32%~55%。经过急性期治疗,存活者往往也都留有严重的残疾,影响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动脉尤其是脑内穿支动脉的玻璃样变或纤维样变,形成局灶性缺血坏死和(或)微小动脉瘤。在血压骤升时可引起血管坏死灶漏血或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其血肿形成后不仅产生占位效应直接破坏脑组织,同时造成血肿周边脑组织缺血[2,3],且血肿在凝结和液化分解过程中产生很多毒性物质,如凝血酶[4]、补体、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等[5],引起继发损害。脑出血发生后病情凶险,其预后与患者的意识水平、年龄、是否合并其它系统疾病、出血部位、出血量、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密切相关。
3.1 大骨瓣开颅术的特点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法,需要全身麻醉,开大骨瓣。其优点是:(1)减压充分而且迅速,可使颅内压在术后即得到缓解,而且可以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术式,如去骨瓣减压术、内减压术等。(2)直视下完成血肿清除及止血操作,这在出血可能尚未停止或出血处血痂尚不牢固的超早期或早期手术中很重要。缺点是:(1)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术中处理不当可能使正常的脑组织及血管受到损伤。(2)术腔容易积血,使开颅后大面积暴露的脑组织和血管受到血肿产物的损害,加重脑水肿。本资料显示,采用大骨瓣开颅术,通过扩大开颅范围和广泛内外减压,可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疝,有很好的近期疗效。
3.2 手术征的掌握 大骨瓣开颅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手术方法。但仍存在着手术操作复杂、手术失血增多、术后颅骨缺损大等不足,临床应用应注意手术适应证。分析本组资料,笔者认为具有下列情况者首先考虑选择大骨瓣开颅术:(1)对于发病6 h以内、出血量大、颅内压较高、意识障碍短时间内快速加重的患者。(2)有脑疝早期迹象,或已有单侧瞳孔散大者。(3)意识障碍Ⅳ、Ⅴ级患者。具有以下情况不宜使用:(1)高龄体质衰弱不能耐受者;(2)术前已有明显血压下降不能稳定者。
3.3 术中相关事项处理 高血压脑出血在短时间内形成具有占位效应的血肿,引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早期手术清除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根本方法。但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意识障碍Ⅱ、Ⅲ级的患者,早期应用微创治疗可缩短病程,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而意识障碍Ⅳ、Ⅴ级患者,有脑疝早期迹象,或已有单侧瞳孔散大者,应立即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Ⅰ级经严密观察,意识状态进一步加深,复查CT,短时间内血肿明显增大,视病情状况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或行单纯血肿清除,或行血肿清除+内减压,其中有2例行血肿清除+小脑幕切开术,32例行侧脑室额角钻孔置管引流,86例行气管切开术。
很多脑出血患者死于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脑梗死、肺部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等。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1)开颅手术创伤大,对患者打击严重;(2)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和对血管的损伤严重;(3)术后皮下血液进入颅内产生毒性物质损伤正常的血管。
综上所述,大骨瓣开颅手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效的术式,具有血肿清除彻底、视野良好、止血容易、减压充分等优点。笔者认为在血肿量大、脑疝等急需降低颅内压的情况下,大骨瓣开颅手术可为首选治疗方法。但该术式费时,对脑组织损伤较大,术后反应更加严重。此组病残和死亡率较高应与选择的患者病情笃重有关。
参 考 文 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6:687.
[2] Rabinstein AA,Atkinson JL,Wijkicks EF,et al.Emergency craniotomy in patients worsening due to expanded cerebral hematoma:to what purpose.Neurology,2002,58(9):1357-1372.
[3] Siddique MS,Fernandes HM,Wooldridge TD,et al.Reversible ischemia arou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 -ed tomography.Neurosurgey,2002,96(4):736-741.
[4] XI GH,Keep RF,Hua Y,et al.Attenuation of thrombininduced brain edema by cerebral thrombin preconditioning.Stroke,1999,30(6):1247-1255.
篇8
关键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脑疝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ute severe brain injury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hernia. Methods from 2011 July ~2014 year in July by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35 cases of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hernia oper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8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of 17 cases.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fter the operation, prognosis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overy rate as high as 61.1%, far higher than 23.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atie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ppeared obvious sequelae in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3 cases (16.7%), far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10 cases of patients (58.9%), two groups of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cerebral hernia formation underwent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on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brain injur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tality and improve the cure rate, alleviate the complications of surgery, the formation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sequela, the survival quality of patients was improved greatly, to maximize the reten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normal brain function, is worth the clinical widely spread and use.
Key words: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erebral hernia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交通水平和住宅水平也不断提高,导致人类在受到伤害时颅脑严重受损的几率也大大提高,已成为仅次于四肢骨折的多发病[1]。而由于颅脑损伤所致的脑疝形成,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如何挽回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生命,已成为医疗界的一大首要难题。临床中,常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主要办法是开颅手术。因此,为探究临床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有效手术方式,我院对3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治疗,并对两种手术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由我院脑外科收治的3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3.1±5.5)岁;致伤原因有:车祸伤19例,占总数的54.3%;坠落伤10例,占总数的28.6%;直接暴力击伤6例,占总数的17.1%;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0.75~5h,平均时间(2.5±0.5)h;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17例3~5分,占总数的48.6%;18例6~8分,占总数的51.4%。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8例,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的组成,在性别构成比、年龄、致伤原因分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方面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实验组手术方法
在最短时间内做好一切术前准备,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并开放补液通道。对患者进行急诊颅脑的CT平扫,行甘露醇、速尿复合行静脉滴注,30min内滴注完毕。患者手术取仰卧位,在需进行手术的一侧肩下使用软枕垫高,头部偏向对侧约45°;标记手术切口画线,从颧弓向上经过耳屏前1.5cm处,绕过耳廓至顶结节之后,至中线沿矢状线向前到发际处,常规消毒铺巾,依标记切开头皮,使用头皮夹及双极电凝止血;取骨窗时,向前与皮缘平行,向下与颧弓上缘平行,范围取12cm×15cm,相当于一侧天幕上颅骨的三分之二;呈放射状剪开硬膜,面积与骨窗的大小相近,以便缝合;清除血肿及失活脑组织,注意保留患者正常的脑部功能区,彻底止血。术后逐层关闭手术切口。若因创面过大引起出血过多,则在硬膜下或硬膜外放置引流管,引流袋的高度与头部持平;根据脑压下降情况,选择性对骨瓣进行去除或保留,去除骨瓣的后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至重症监护室,严密监测患者颅内压及其各项生命体征,需呼吸机辅助呼吸者连接呼吸机,并给予鼻饲流食,同时对患者实施抗生素、营养神经、脱水等药物治疗,防止患者并发脑梗塞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出现[2]。
1.2.2对照组手术方法
在对照组的患者,采取额颞开颅或颞顶马蹄形切口,去除骨瓣的范围是8cm×8cm,骨窗底部应高于耳廓,呈弧形剪开硬膜,充分减压,清除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并留置引流管,硬脑膜进行减张缝合或者采取不缝合处理,逐层关闭手术切口[3]。
1.3观察指标
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疗效、后遗症的出现率
1.4疗效判定标准
预后标准采用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系统[4]:1分为死亡;2分为植物生存(仅剩余小部分反应);3分为重度残疾(头脑清醒,但生活无法自理);4分为中度残疾(存在明显缺陷,但能够自主生活);5分为轻度缺陷(恢复良好)。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通过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后死亡1例,死亡率为5.6%,术后致残6例(占总数33.3%),其中植物人1例(5.6%),重度残疾2例(11.1%),中度残疾3例(16.7%);轻度缺陷者11例(61.1%);1例死亡的原因为脑干功能受损衰竭。对照组中死亡2例,死亡率高达11.8%,致残11例(占总数64.7%),其中植物人3例(17.6%),重度残疾3例(17.6%);中度残疾5例(29.4%),轻度缺陷者4例(23.5%)。3例死亡的原因为2例广泛脑梗死,1例在术中急性脑肿胀膨出。两组患者在恢复情况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属于危重型疾病,致死率极高,发病极其迅速,所以患者在发生颅脑损伤时,应及时送医就诊,接受手术时间越早,患者获救的几率就越大,颅脑严重外伤导致脑疝出现者,常常并发梗阻性脑积水、消化道应激性出血或大脑后动脉梗死等[5]。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导致脑疝形成,脑疝形成的速度以及持续的时长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据各大医学研究报道,若脑疝持续90min或以上,则已基本达到意识不可逆的极限,持续3h则是呼吸不可逆的极限,因此当出现颅脑严重损伤时应及时送医进行救治,因为严重的脑挫伤合并颅内血肿时,占位效应发生迅速,早期即可出现继发性的脑损害。手术的最佳时期应为脑疝出现后的1h内,此时的脑干损害并未达到不可逆极限,立即进行开颅减压可得到最佳手术效果;但超过3h后,手术效果并不理想[6]。
综上所述,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救治,能有效降低该疾病的致死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且抓紧手术治疗时机以及进行严密的术中处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凯.丙泊酚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急症手术的麻醉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0):126-126,130.
[2]张继承,曲鑫,韩韬等.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水冲脑疝复位法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中的临床效果[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1):1198-1200..
[3]陈.双侧同时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晚期脑疝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2):66-67.
[4]赵静.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和手术护理(附12例脑疝报告)[J].黑龙江医药,2012,25(4):639-641.
篇9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术; 高血压; 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龄高血压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发病急、病情凶险、致死致残率高,手术治疗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一种重要治疗手段[1-2]。近年来本院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2例,所有患者从发病到手术不超过24 h,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62.23~78.56岁,平均(67.54±4.12)岁;其中基底节区出血35例,皮质下出血12例,丘脑出血6例,脑室出血3例;出血量30.56~85.87 ml,平均(60.32±8.54) ml;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61.89~77.98岁,平均(68.01±4.65)岁;其中基底节区出血34例,皮质下出血14例,丘脑出血5例,脑室出血3例;出血量31.67~88.54 ml,平均(63.12±8.56) ml;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和手术禁忌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给予降低颅压、控制血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全麻插管下,根据CT扫描,选择出血面积最大并接近颅骨最小距离的CT层面为中心,注意避免损伤重要的大血管血肿和脑部功能区最大的层面作长4~5 cm半弧形切口,钻孔后用铣刀形成直径约3 cm的骨窗。放射状剪开硬脑膜,显微镜下分开脑组织,穿刺血肿成功后,沿穿刺道深入血肿腔,镜下彻底清除血肿,电凝止血,留置血肿腔引流管,24 h后拨除引流管。对照组全麻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1.3 数据采集及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和并发症等情况。依据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评定治疗效果:(l)痊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至100%;(2)显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至90%;(3)有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至45%;(4)无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内。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3 讨论
脑出血是高血压病较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脑出血治疗的原则是快速地清除血肿,防止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再次发生脑出血,减轻继发性脑损害,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所以血肿清除的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3-4]。虽然常规骨瓣开颅术虽能彻底清除血肿,但其手术创伤大,对脑组织损伤大,脑组织反应严重,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的康复[5-6]。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以下优点有:手术操作简便,能快速地到达出血部位,有利于迅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7];其骨窗较小,术后不需要做颅骨修补,同时避免了常规骨瓣开颅术后出现脑组织软化、脑组织膨出、甚至脑穿通畸形等并发症[8-9];其术后恢复快,后遗症小而轻,患者生活质量高[10]。小骨窗开颅术既体现了手术创伤小的特点,同时又兼顾了常规骨瓣开颅术彻底清除血肿、充分止血的特点。因此小骨窗开颅术体现了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理念:以最微小的损伤和最快的速度清除血肿。
本文结果显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5.12±9.18) min,住院时间为(17.26±4.54) d,
再出血率为5.36%,并发症率12.50%,治疗有效率为98.21%,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5.17±18.76) min,住院时间为(23.45±5.65) d,再出血率为14.29%,并发症率21.43%,治疗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并发症率和疗效都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恩,崔丙周.外科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56例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7):63-64.
[2] Horn E M, Zabramski J M, Feiz I, et al. Distal lenticulostriateartery aneurysm rupture presenting as intraparenchymal hemorrhage: case report[J]. Neurosurgery,2012,55(3):708-711.
[3]钟春龙,郑彦,徐巳奕,等.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及功能保护[J].神经外科杂志, 2008,21(5):286-289.
[4]郑晶,陆海,梁成,等.高血压脑出血性脑疝的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6):435-436.
[5]邱胜利,吴坤,刘涛,等.CT定向小骨窗开颅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安徽医学,2011,32(11):1857-1859.
[6]徐树林.小骨窗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0):98-99.
[7]张显柏,袁知富,董明.小骨窗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28-30.
[8 钱虎飞,杜彦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5):84-85.
[9]贾琳,曾庆平,贾凌晖,等.小骨窗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71-73.
篇10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开颅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70岁的老年人【1】,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是我国人口中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最多见于大脑半球深部的壳核出血,约占60%【2】。最早采用开颅手术,由于效果较差,并发症多,临床上已很少用。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其采用显微技术清除血肿和双极电凝止血,使手术更加精细准确,将损伤降至到最低,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3】。现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采用微创术治疗的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5例,其中男51例,女34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8.7±3.4岁;壳核、基底节区出血38例,丘脑出血15例,大脑皮质下白质出血10例,桥脑出血13例,小脑出血9例。观察组85例,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2.3±3.2岁;壳核、基底节区出血42例,丘脑出血11例,大脑皮质下白质出血9例,桥脑出血12例,小脑出血1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头部疼痛、呕吐、偏瘫、烦躁不安等症状,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均排除其他严重心肝肾疾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开颅手术治疗,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于切口线上及两侧,常用2%利多卡因100-200mg溶于溶液200-300ml作麻醉剂用细针头沿切口作皮下注射【5】,然后开颅进行血肿清除术,对于硬脑膜与颅骨间广泛出血,采用悬吊止血法,可用明胶海绵填塞之间,悬吊硬脑膜。对于脑膜下蛛网膜出血,取明胶海绵覆盖于的出血点上,再于它的上面盖上湿棉片压迫并用吸引器边吸除湿棉片上的血迹边压迫,直至湿棉片上红颜色转为白色为至,压迫约数分钟,轻轻揭去湿棉片切勿再揭起明胶海绵,常可达到止血目的。最后留置引流管,给予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
1.2.1 观察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经气管内插管进行静脉复合麻醉,根据CT定位,确定颅表穿刺点、穿刺深度、穿刺方向引流管的长度等,采取出血侧朝向上的侧卧位,消毒,铺巾,穿刺点麻醉,穿刺时固定头部,用电钻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穿透颅骨硬脑膜,将穿刺针缓慢推到血肿边缘,针体连接塑料软管,用5ml注射器缓慢抽吸。对于血肿呈半固状态的患者,一般不易抽出 ,需要依靠冲洗液冲出,用5ml注射器抽吸5ml冲洗液,用适当的力度快速推入血肿腔,然后慢慢抽吸,重复数次,抽吸完会有一个空洞,放入针形粉碎器,推入3-5ml液化剂,发挥溶解作用,最后缝合固定,接引流袋低位引流,引流管保留时间为48-72h【6】。
1.3 观察项目
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生活可以自理;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部分自理;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生活不能自理。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85例患者有4例因颅内感染死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对照组85例患者有5例出现了低颅压症状,有3例出现了颅内积气症状,有5例患者出现了再出血症状,有6例患者因颅内感染死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小结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使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微创手术是指利用腹腔镜、胸腔镜等现代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进行的手术,它降低了开颅手术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地减少了疾病给患者给来的不便和痛苦,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通过我院的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4例因颅内感染死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对照组有5例出现了低颅压症状,有3例出现了颅内积气症状,有5例患者出现了再出血症状,有6例患者因颅内感染死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4%,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Zhong Hui Clin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raniotomy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China Hwalth Care & nutrition,2014,24(03):367-368.
【2】梁亚明,方凯,卢伟坤等,微创置管引流术和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的效果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4,33(16):3514-3515.
【3】Mendelow AD,Gregson BA,Fernandes HM. Early surgery versus initial conservatise treatent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supraten torial intracerebral haematomas in the international surgical trial in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STICH):a 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05,387-397.
【4】易殿强,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08,53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