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手术范文
时间:2023-04-04 01:5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疝气手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儿疝气;护理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婴、幼儿在哭闹、剧烈活动后,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多数在2-3个月出现,也有迟至1-2岁才发生。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1。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2010-2012年共收治100例小儿疝气患者,均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平均住院日3天,术后切口小,不留疤痕,无需拆线,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少儿疝气围手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患儿中,男82例,女18例,年龄最大为9岁,最小为1
岁,双侧者12例,其余都是单侧,5例为手术后复发疝。手术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后4-6小时开始进食,术后第一天出院,所有患儿经过精心护理均痊愈,手术后无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检查 做心电图、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为明确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做好术中及术后的用药准备。
2.1.2 心理护理 与患儿家属做好沟通,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消除家属的思想顾虑,取得患儿的配合。主动热情的与患儿交流,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
2.1.3 皮肤及术前准备 为患儿清洁腹部及会皮肤,严格清洁脐部,避免损伤患儿皮肤,防治感染。术前12小时禁食、禁饮,术前让患儿排空膀胱。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呼吸的变化,术后每小时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一次,吸氧3L/min直至术后6小时。未清醒的患儿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窒息,清洗后可垫枕头,利于呼吸功能恢复。
2.2.2 切口护理 术后切口予透明敷料粘贴,利于观察切口情况。术后膝下垫小软枕使大腿屈曲,在切口处压一沙袋(500g),压迫24小时,减轻创口出血、阴囊水肿及血肿形成。切口保持清洁、干燥,排尿时要注意不要污染切口。
2.2.3 疼痛护理 小儿对疼痛敏感,且不能控制,患儿烦躁哭闹时,可遵医嘱予镇静剂静脉滴注。保持病房安静,使患儿安静舒适的休息,以免增高腹压,保证术后切口顺利愈合。
2.2.4 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进食流质,次日进食半流质过渡到普食。饮食应富含蛋白质、高维生素、粗纤维,利于伤口愈合和防止便秘。
2.2.5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小,容易哭闹,易产生恐惧心理,针对这些,要爱护患儿,安慰患儿,配合肢体语言,使患儿有亲切感和安全感,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治疗2。
3护理体会
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常见疾病,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手术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损伤小、切口小、美观度好、住院时间短,家属容易接受。在工作中,要做好优质护理,针对患儿的个体差异,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知识宣教。术后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有效促进肠蠕动。正确指导患儿和家属,使患儿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传统手术 小切口微创手术 小儿疝气
[中图分类号]R25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183-0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小儿疝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0例,女80例,年龄6个月~13岁,平均(5±1.6)岁,人均住院时间(6.4±1.2)d。其中所有小儿患者均确诊为小儿疝气,并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手术禁忌证的患儿。二两组患儿间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切口位置为患侧腹直肌外缘下腹皮横纹处切口长度超过2.5cm,其他手术操作与治疗组基本相同。观察组:行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给予患儿全麻后,取仰卧位,消毒捕巾后于患儿腹股沟韧带上方行切口,沿腹横纹肌切开1cm,钝性剥离皮下组织,提取患儿的腹外斜肌键膜,从切口提出精索。分开肇丸肌和精索外筋膜、游离并分剥疝囊,于疝囊颈部行高位结扎,电凝止血后,复位和精索,钳夹切口皮肤,将无菌敷贴覆盖于切口上即可。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自身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腹胀、阴囊肿胀、疝复发、继发鞘膜积液等)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行计量资料分析,采用x2检验行计数资料分析,以P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传统手术组与微创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状况:微创手术组患并发症共计15例,比例15%。传统手术组患并发症共计35例,比例35%。可以看出,两组患儿在并发症的比较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3.1小儿疝气的疝理简介
小儿疝气在临床上常见,最常见的小儿疝气为腹股沟斜疝。胚胎早期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随着胎龄增大逐渐下降,第8个月到达阴囊,腹膜鞘状突就将的大部分包裹。出生前后开始从近内环和处闭塞直至中间部分完全闭塞形成纤维带。这个过程在出生后继续进行。腹股沟斜疝的内在原因可能为鞘状突闭锁延迟、不完全或停滞造成与腹膜腔相通;而形成腹股沟斜疝的外在诱则是因为腹内压的增加。这种疝的典型表现是在腹股沟内侧有一柔软的可复性肿物。当小儿站立、哭闹、咳嗽或用力排便时,肿物出现或增大,平卧后即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也可以用手将肿物还原。在一些小儿病例中,肿物也可进人阴囊,其表现是一侧阴囊肿大,这与肇丸鞘膜积液的情况相似,在诊病时需加以区分。腹内压增加的因素可促使腹腔内脏通过扩大的疝环而进入疝囊脑环在弹性回缩时阻止内容物返回腹腔,从而发生嵌顿。小儿嵌顿疝很少发生疝内容坏死。但长时间的嵌顿脑内容由于水肿逐渐加重使其失去相对柔软的特性最终导致疝内容缺血坏死。婴儿腹股沟斜疝一般不影响生长发育,随着腹壁肌肉的逐渐发育、腹股沟管的逐渐延长腹股沟管和内环的关闭作用逐渐增强,一般2岁以后小儿疝气发病率显著下降。因此,一般主张对年龄末满1岁的婴儿,可以暂不手术。先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防比疝块突出。但如果1岁以后仍不痊愈,则应手术治疗。
3.2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手术效果比较
手术治疗是小儿疝气的首选治疗方案,而由于小儿生理结构和耐受性的特殊性,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也具有明显的缺陷,会对患儿造成明显的身体创伤。会进一步延长患儿的恢复时间,同时大切口还会明显增加患者的出血量,也会增加感染风险,给患儿带来痛苦,很多患儿耐受性差,配合治疗的程度不高,不能有效完成手术,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小切口微创手术是治疗小儿疝气的一种新方法,对患儿造成的身体创伤明显减少、利于患儿术后的早期康复,可明显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也无需再次拆线,不会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而且小切口微创手术更为安全有效,引发切口感染、阴囊水肿等不良事件较少。
篇3
【关键词】微创;小儿疝气;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83-02
小儿疝气为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多指小儿腹股沟疝气。胚胎时期胎儿腹股沟处存在的“腹膜鞘状突”,可帮助落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鞘状突关闭不全时,可引起腹腔内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鞘状突而形成疝气[1]。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等尚未达成一致意见[2]。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0例小儿疝气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0例,为本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入选对象均符合小儿疝气的临床诊断标准[3],排除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衰竭者及感染其它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0.5~11岁,平均年龄(4.3±2.5)岁,直疝14例,斜疝21例;观察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0.7~10岁,平均年龄(4.4±2.8)岁,直疝12例,斜疝2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取患儿仰卧位,吸入全身麻醉后,于患侧腹股沟区做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长3~4cm的斜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精索,找到疝囊后行常规切开,分离疝外被盖组织至疝囊颈部,高危结扎并切除疝囊,完全止血后复位精索,依次缝合各层组织,术毕。观察组患儿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麻醉、摆放同对照组,于腹股沟中点内上方1cm处,沿皮纹走向做长1.0cm的切口,常规切开皮肤,以蚊氏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男性提起精索,女性提起疝囊,然后在皮下环处解剖疝囊,暴露外环口出的精索,分离精索上疝囊至内环处行高位结扎、缝扎,切除疝囊。彻底止血后复位精索、,缝合皮肤,术毕。
1.3观察内容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自助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对照组与观察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7.2±1.1)ml、手术时间(20.7±2.8)h、自主活动时间(23.4±2.1)h、住院时间(7.8±1.4)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7±1.3)ml、手术时间(12.2±2.6)h、自主活动时间(14.2±1.7)h、住院时间(3.5±1.4)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2.1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出现腹胀1例,继发性鞘膜积液2例,疝复发1例,观察组无以上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阴囊肿状7例;观察组出现阴囊肿状2例,观察组术后阴囊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小儿疝气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我国发病率高达1%~4%,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4]。小儿疝气发生与小儿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善有关,当小儿哭闹、咳嗽、用力排便时,腹腔内压力突然升高,出现腹股沟内侧有柔软的可复性肿物,平卧时消失。小儿疝气虽不对年纪较小的小儿造成明显影响,但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小儿活动量的增加,肿块落入阴囊,可导致患儿活动、行走不便,甚至可发生嵌顿而危及生命。故临床一经诊断为疝气,应立即给予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方式需在腹股沟做平行于韧带的切口,切口长度较大,对患儿创伤大且易破坏腹股沟管的正常结构,不利于患儿的康复。随着微创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收越来越多地运用至小儿疝气的黎础宁治疗中[5]。通过做1cm的小切口,无需切口腹外斜肌腱膜,对小儿腹股沟管正常解剖结构不造成破坏,可在外环口将疝囊分离至内环,然后再行高位结扎。由于小儿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完善,传统手术在操作时易损伤输精管、精索动静脉。通过微创手术行疝囊高位结扎,避免了打开腹股沟管对正常解剖结构的破坏。本组在选择切口时以手指从阴囊处向上触摸外环口部位,在腹股沟中点内上方1cm做切口,既使外环暴露良好,又容易寻找疝囊,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微创手术过程中,注意避免高危出现,从而促进患儿活动能力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传统手术,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立平.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3,34(6):1031.
[2]孙金春.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7):189-190.
[3]刘玉,夏立平,郑武平,等.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52-53.
篇4
关键词:小儿疝气;手术治疗;微创;临床疗效
小儿疝气在小儿泌尿科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小儿在胚胎时期,在腹股沟处会出现腹股鞘状突,能够对子宫圆韧带起到固定作用,少数小儿出生之后由于鞘状突没完全关闭,造成腹腔内的网膜、小肠或者输卵管等进入到鞘状突中,形成疝气[1] 。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方法中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传统的手术治疗切口较大,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现在对比观察小儿疝气患儿分别使用传统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1年03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36例小儿疝气使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患儿占24例,女患儿占12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4.5±7.6)岁,腹股沟直疝患儿占1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占23例;把同时期给予传统手术治疗的36例小儿疝气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患儿占23例,女患儿占13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4.6±7.5)岁,腹股沟直疝患儿占11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占25例。两组小儿疝气患儿在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1.2方法
1.2.1 观察组患儿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患儿进行常规消毒、麻醉之后在皮横纹的下横行做长度为0.5~2cm的切口,把皮下组织切开,让精索充分显露出来之后纵向切开疝囊,游离分剥疝囊,使用丝线把疝囊的颈部进行结扎,术后完全止血之后把精索复位,把切口依次缝合之后关闭,术后使用抗生素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对患儿进行常规消毒、麻醉之后在皮横纹的下横行做长度为2.5cm以上的切口,把皮下组织切开,让精索充分显露出来之后纵向切开疝囊,游离分剥疝囊,使用丝线把疝囊的颈部进行结扎,术后完全止血之后把精索复位,把切口依次缝合之后关闭,术后使用抗生素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
1.2.2 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的时间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
1.2.3 选用软件SPSS19.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x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使用t检验计量数据,P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在手术之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的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存在的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小儿疝气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是由于小儿腹壁肌肉的发育不坚强,小儿在咳嗽或者用力排便时会造成腹腔内的压力增高,最常见的就是腹股沟斜疝。小儿疝气在临床上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哭闹、腹泻、腹痛、呕吐恶心、发烧以及厌食等,严重的情况会导致肠管坏死甚至死亡,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小儿疝气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但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切口较大,对患儿造成的创伤较大,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受到限制[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以其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3]。微创手术应用于治疗小儿疝气中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可靠性[4]。通过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在手术之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的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存在的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陈.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6(27):320-321.
[2] 于鹏,张莹.微型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 2011,12(09):243-244.
篇5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93-02
腹股沟疝属于临床上较为多发的疾病,一般分为直疝与斜疝,其中斜疝比例更多,一般在腹外疝中占比75%至90%范围,而在腹股沟疝中占比范围在85%至95%的比例。一般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同时男性高发于女性。传统的手术治疗由于其组织的牵拉张力过大,因此导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较高,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手术弊端,提升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接诊的腹股沟疝80例成人患者,男性为48例,女性为32例;年龄范围为25至69岁,平均年龄为(45.3±3.4)岁;病程时长为11至29年,平均时长为(11.4±1.6)年;其中复发者为15例,原发性为65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时长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在腹股沟韧带中部上的2cm到耻骨结节做手术切口,同时平行与韧带做5至6cm的斜切口。将疝囊做充分的暴露,将精索做游离。将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腱膜等做逐层的切开、游离,将腹横筋膜与腹股沟韧带、沟管、沟管后壁等做充分的暴露,手术中要做相关神经组织的保护,明确其位置做好避开处理。确定疝囊后做其壁切开,将疝囊游离到内环口的水平位置,做疝囊缝扎,而后做止血。将精索与腹外侧斜肌腱膜游离后,在其上方与腹横筋膜上放置疝平片,将开口对向精索内部,将补片做缝合。疝平片的外侧缘与肌腱缝合,下缘与耻骨结节的腱膜做缝合。传统手术直接将疝囊做暴露后将缺损部分做拉扯缝合,其他操作与观察组相似。对术区做清理,如果没有出血则进行逐层的关腹与皮肤缝合。术后要使用3至5天的抗生素,同时以流食开始,术后排气后转换为普食,术后3天可以下床活动,术后1-2周后做切口拆线。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长、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等,以及术后疼痛发生率、并发症和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到的数据经由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做检验,同时以p
2 结果
表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分组 手术出血量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长
观察组(n=60) 26.3±9.1 6.7±1.3 4.6±1.4
对照组(n=60) 41.3±11.5 11.4±2.1 9.7±2.5
注:两组对比,p
表2:两组患者复发率、并发症和疼痛情况上的对比
分组 复发率 并发症发生率 疼痛发生率
观察组(n=60) 2(3.33) 2(3.33) 6(10.00)
对照组(n=60) 8(13.33) 11(18.33) 19(31.66)
注:两组对比,p
在复发率上,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13.33%;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18.33%;在住院时长和手术出血量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 讨论
腹股沟疝发病原因中,临床资料显示,长期从事重度的体力劳动为主,同时有长时间的吸烟史者人群会更容易导致疾病发生,相关因素会导致患者腹内压升高,从而导致病发。而从两一方面分析,该疾病的发生与胶原蛋白出现代谢功能异常有关。在成人患者中,由于腹直肌的1型胶原蛋白缩减,而3型胶原蛋白相对增多,同时两者比例降低会导致腹横筋膜出现缺损或者薄弱化倾向,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而吸烟者也会导致胶原蛋白1型减少而3型增多,出现的问题较为类似【1】。
传统的手术方式,一般会出现分离的范围大,同时做疝囊的高位结扎,缝合中由于组织的解剖结构有差异,因此会导致缝合存在过大的张力,一方面愈合更为困难,同时也会疼痛突出,复发率也因此更高,术后的恢复时间也更长。而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更新,手术材料的提升,运用高分子材料做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手术的张力牵扯缝合问题,可以通过人工补片做腹壁的薄弱部分做修补,较好的维持了腹股沟区域内组织的解剖正常结构,缝合上也没有张力牵扯,极大的降低了并发症和复发率。同时相关操作还可以降低手术出血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可以得到更快速的恢复。术后疼痛因为张力小而降低,舒适度也有所提升。在操作中也需要格外留意补片置入情况,要观察是否有排异情况,同时要做好止血,补片放置后要对其平整情况做观察,是否有折叠状况,避免出现死腔而引发积液积血所造成的患处感染问题【2-3】。本研究中,在复发率上,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13.33%;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18.33%;在住院时长和手术出血量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可以充分说明成人疝气通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同时减少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长,是当前腹股沟疝推崇的手术治疗方式。甚至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切口尺度,降低手术出血量,同时提升手术术野清晰度,提升手术速度,术后恢复也更快,舒适感更高,比开腹手术具有更高的手术优势,此外,手术美观度也更好。
参考文献:
[1]陈建.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疝气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4:100.
篇6
【关键词】优质护理;疝气手术患者;护理方法
疝气是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中腹股沟疝发病率高,且多发于老年人,不及时治疗可对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本研究探讨了优质护理用于疝气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集2018年1月~2019年2月的48例疝气手术患者,随机分组,优质护理组年龄45~78岁,平均(58.91±2.45)岁。男18例,女6例。疝气发病时间是1~4年,平均(2.56±1.21)年。常规护理组年龄45~76岁,平均(58.21±2.11)岁。男17例,女7例。疝气发病时间是1~4年,平均(2.58±1.22)年。两组基础资料可比。
1.2方法
(1)常规护理组用常规护理方法。(2)优质护理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通过一对一的交流,视频教育,面对面的教育,分发知识手册等方法,为疝气手术患者介绍疾病知识,促进疝气手术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并积极,耐心地解决疝气手术患者的问题,提高患者依从性。②心理疏导。为了加强对疝手术患者的神经,焦虑和恐惧的处理,有必要通过交流了解疝手术患者的心理,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疏导。积极鼓励和安抚疝气手术患者。负面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成功的病例介绍给疝气手术患者,从而提高了疝气手术患者的信心。③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监测术中进行疝气手术的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④用药护理。根据手术后医生的指示,对接受疝气手术的患者给予抗生素,解释药物作用的机理并合理控制输液速度。⑤术后护理。术后饮食采用低盐,低热量,低胆固醇和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以鼓励进行疝气手术的患者少食多餐并保持大便通畅。对疝气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术后护理,做好切口的包扎,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并按医生的指示服用抗生素[2]。还需要加强对患者术后的心理疏导,观察患者是否焦虑,抑郁,耐心倾听患者的不适,帮助患者及时缓解不适,并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术后康复护理并保持快乐的心情。
1.3指标
比较两组疝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疝气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失血、疝气手术后恢复时间;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以及生理应激指标(包括SAS评分值、SDS评分值、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护理满意度、疼痛VAS评分。1.4统计学方法spss25.0软件统计,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疝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优质护理组疝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其中,优质护理组的患者并发症有1例,发病率是1(4.17),而常规护理组并发症的例数是7,发生率是7(29.17)。2.2负面情绪评分以及生理应激指标(包括SAS评分值、SDS评分值、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评分以及生理应激指标(包括SAS评分值、SDS评分值、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接近,P>0.05;护理后优质护理组负面情绪评分以及生理应激指标(包括SAS评分值、SDS评分值、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的降低程度更大,P<0.05。见表1。
2.3疝气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失血、疝气手术后恢复时间
优质护理组疝气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失血、疝气手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质护理组疝气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失血、疝气手术后恢复时间分别是(64.21±2.2)min、(123.21±12.34)毫升以及(5.41±1.14)天。而常规护理组疝气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失血、疝气手术后恢复时间分别是(78.21±6.71)min、(167.68±15.21)mL以及(7.21±1.71)d。
2.4两组的满意度比较
优质护理组的满意度是100%高于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75%,P<0.05。
2.5疼痛VAS评分比较
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前疼痛VAS评分(6.21±1.22)分,护理后疼痛VAS评分(3.12±0.65)分;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前疼痛VAS评分(6.13±1.04)分,护理后疼痛VAS评分(1.04±0.21)分,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P<0.05)。
3讨论
疝气手术是常见的手术类型之一,手术可对机体造成创伤,多数患者可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也可影响手术进程以及效果[3]。目前,疝气手术的常规护理效果欠佳,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较少。通过实施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可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并确保手术过程准备妥善,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促使手术的时间缩短。术后通过用药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情感支持和关怀,注重疼痛的缓解护理等,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其不适感。综上所述,疝气手术患者实施手术期间内优质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生理应激,减少出血和并发症,缩短手术操作和恢复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
[1]马俊兰.优质护理用于疝气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04):196-197.
篇7
关键词:高频电刀;疝气手术;愈合
[中图分类号]R25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194-02
前言:高频电刀也被称为高频手术器,它能在电极尖端发出频率高电压高的电流,在接触人体皮肤时迅速加热,快速凝固与分离肌体组织,完成切割和止血的任务,因此在疝气手术中受到广泛应用,不过它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是好是坏仍有争议。本文选取88起手术实例,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研究得出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程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医院收治的88例拟实施疝气收拾患者为样本群体,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采用高频电刀患者,共22例,男患14例,女患8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3.9±2.4)岁,皮下脂肪层1.8-3.5cm,直疝患者10例,腹股沟斜疝12例,以下称为观察组;一组为采用普通电刀患者,共66例,男患36例,女患30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54.9±4.2)岁,皮下脂肪层2.9-3.4cm,直疝患者34例,腹股沟斜疝32例,以下称为对照组。手术均为同一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术者主刀,客观情况基本一致,可以保证实验客观公平,数据可靠,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要杜绝以下情况出现:患有肝、肾功能障碍和心、肺功能异常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患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系统疾病;有手术禁忌症;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术前未接受检查确诊;未通知家属或签订手术知情书。
1.2手术方法
观察组:全部患者授硬膜外麻醉,由术者使用高频电刀在开腹时切割皮下组织,并且随时采用高频电刀进行止血。
对照组:全部患者授硬膜外麻醉,由术者使用普通电刀在开腹时切割皮下组织,止血方式为丝线打结。
其余手术步骤一致,逐层分离及切开开腹壁各层组织,进行疝囊的高位分离直至内环口的位置,把疝囊回纳入腹腔,将网塞的外瓣边缘同疝环使用丝线进行
缝合,之后采用面积大小适宜的补片放置在精索后的腹股沟后壁,将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背层及腹直肌前鞘采用丝线缝合固定好,再由里向外逐层进行组织缝合,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以此研究切口愈合情况的差异。
1.3数据分析
采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17.0对术后所观察记录的88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1.4评价标准
临床中,许多因素会导致伤口感染,如医疗器械卫生不达标、术中处理不当、止血不当、术后护理不当、术者无菌观念不强等等。伤后感染严重影响伤口愈合,这也是现在医学界在研究解决的问题。对切口愈合有以下几种评价标准:①甲级愈合。术后切口无异样,愈合良好,没有不良反应;②乙级愈合。术后切口略有异样,愈合欠佳,有炎性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③丙级愈合。术后切口化脓,愈合差,需切开引流。
脂肪液化目前没有明确标准,一般临床认为有以下表现者可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术后3-5d,切口出现多量黄色或粉红色渗出液,病人无特殊不适,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混有大量脂肪滴;切口边缘整齐,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体温、血常规正常;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大量脂肪滴,标本连续3次送培养无细菌生长。
2.结果
观察组:甲级愈合10例(愈合率45.45%),脂肪液化4例(发生率18.18%),切口感染7例(发生率31.82%),皮下出血1例(发生率4.55%);
对照组:甲级愈合60例(愈合率90.91%),脂肪液化1例(发生率1.52%),切口感染2例(发生率3.03%),皮下出血0例(发生率0)。
每项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3.1数据结论
甲级愈合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运用高频电刀患者的甲级愈合率显著低于运用普通手术刀进行手术的患者,效果不佳;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运用普通手术刀进行手术的患者。总体来看,切口愈合程度低于传统手术。
3.2疝气病症讨论
疝气,就是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正常位置,通过薄弱点、缺损或空隙进人另一部分的病症,因为这些薄弱之处可能天生,也有可能是后天形成,常见的病因有腔隙内压增高,先天性躯体薄弱,因此发病率很高。常见的疝有腹股沟斜疝、直疝、脐疝、手术复发疝、切口疝等,各自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同一部位的疝气表现也有可能不一致,治疗方式也有差异。
3.3高频电刀为何阻碍切口愈合
高频电刀频率高,进行组织切割时产生电火花,过多使用可能加重组织损伤,拉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最低值,使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感染率增高,还有可能导致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及脂肪液化的发生。而且,影响切口的局部供血使得切口愈合延迟,并且更容易发生感染。
高频电刀的高温导致组织细胞的严重破坏,使脂肪细胞对热能更加敏感,大
部分脂肪细胞组织遭到破坏,导致脂肪外溢,给细菌的生长制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增加。脂肪厚度也有可能影响到高频电刀的使用范围,干扰切口的正常愈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高频电刀并不能优化疝气手术患者的康复进程,反而适得其反。应该严格控制其使用次数和适用范围,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做适合的手术方式,发挥医德,救死扶伤。
篇8
关键词:综合护理;常规护理;小儿疝气;应用效果
小儿疝气在普外科临床上是较常见疾病类型,其是由于腹股沟处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完全所致[1]。患儿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无明显症状表现,当患儿剧烈运动、哭闹或大便干结时,可在腹股沟处出现突起肿物,当患儿平躺或手部按压时即可消失。但当包块无法回纳时,则会引发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2]。为了探讨小儿疝气行手术治疗过程中有效护理方法,本文选取小儿疝气手术患儿5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满意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0月小儿疝气手术患儿116例,其中:男69例,女47例;年龄在0.5~11岁,平均年龄为(6.8±2.4)岁。将116例患儿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儿58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数据比较,差异显示无显著性(P>0.05),其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①心理护理: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通过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疝气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等情况,以消除其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②术后护理:⑴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术中多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当患儿未清醒前,采用去枕平卧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预防误吸发生;患儿清醒后,协助其取头部高位,利于患儿呼吸功能的恢复;⑵术后合理给予患儿吸氧,以预防循环、呼吸衰竭发生;⑶仔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切口出血、阴囊血肿等情况,若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以便给予及时处理;⑷指导患儿采用健侧位排尿方法,以预防切口感染发生。第五,遵医嘱给予患儿实施各项护理操作。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根据患儿不同心理特点,给予患儿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⑴对于学龄前患儿:该年龄段患儿较顽皮,并且以自我为中心者居多,对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一起做游戏、玩玩具,采用多鼓励、多夸赞等形式,拉近与患儿间距离;⑵年龄较大患儿已经具有一定理解力与认知力,并且好奇心较强,对此护理人员应组织术后患儿与术前患儿一起读漫画书、做游戏等方式使其进行交流,游戏过程中护理人员引导性向患儿讲解手术相关知识,以提高术前患儿对手术认知度,消失其恐惧、紧张心理,使之能够较好配合手术治疗;②术中护理:病房护理人员陪同患儿一同进入手术室,以安抚患儿情绪。在麻醉期间,护理人员陪伴在患儿身边,通过抚摸、握手等方式给予患儿安慰与鼓励,麻醉生效后,护理人员再回至病房中;③术后护理:⑴患儿手术完成后,尽量为患儿营建一个较安静、舒适治疗环境,减少燥音,让患儿安静休息;⑵疼痛是术后机体最为常见应激反应,分散患儿注意力,提高其机体痛阈值,当患儿疼痛感明显时,根据医嘱给予患儿及时应用镇静剂或镇痛剂,以避免患儿哭闹,影响切口愈合;④饮食护理:患儿手术结束4h后,可给予患儿摄入少量温开水,当其无呛咳或呕吐后,给予其进食适量流质食物,当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过度至普食;指导患儿进食富含营养、易于消化食物,增加纤维素摄入量,预防大便干燥;⑤出院指导:患儿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告知家长:避免患儿剧烈活动,以防止切口裂开;多给予患儿进食新鲜蔬菜与水果,保持患儿大便通畅,避免因大便干燥而引发腹压升高;注意保持切口处干燥与清洁,以预防感染发生。
1.3评价指标 ①按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方法给予患儿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3],分值在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儿疼痛感越重;②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对两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以(x±s)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采用t检验;以百分率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相比较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手术方法是治疗该病症有效手段,但因患儿年龄较小,多不能够配合手术治疗,因此,有效护理干预在患儿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4]。本次研究观察组病例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拉近了患儿与护理人员间的距离,患儿与护理人员已经较熟悉并建立了良好关系,因此,极大地缓解了患儿负性情绪,使之能够安静配合临床麻醉;通过疼痛护理干预,提高了患儿机体痛阈值,有效地缓解了患儿疼痛感,通过饮食护理,使患儿获得了充足的营养支持,提高了机体免疫力,利于患儿机体快速恢复;通过出院指导,让患儿家长清楚如何预防切口感染及疝气复发,对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清.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25):253-253.
[2]韦桂雅.小儿疝气的临床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5):595-596.
篇9
关键词:围手术期;小儿疝气;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疝气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在儿科的发病率较高[1]。小儿疝气主要发生机制[2]为,患儿在哭闹、喷嚏以及腹部肥胖的情况下,其体内组织偏移出原来的位置,进入人体屏障相对薄弱的部位。在临床上,小儿疝气治疗方法主要为腹腔镜手术,通常不需要进行修补就能使小儿疝气得到根治。本文选取2010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以来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儿23例,患儿的年龄为6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6.82±1.3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儿24例,患儿的年龄为8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6.57±1.42)岁。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学对比,P>0.05,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对患儿进行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具体可以分为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①术前护理:手术前,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为患儿及其家属耐心讲解关于疝气的知识、治疗和护理的注意事项,增强患儿及其家属对手术治疗的信心;②术中护理:在患儿进入手术室时,对患儿进行安抚,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避免出现过度应激反应。在手术过程中,对患儿的体温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患儿体温过低,应适度对患儿进行加温;③术后护理:手术后,患儿因手术切口的原因可能会出现疼痛,护理人员应耐心对患儿进行安抚,疼痛剧烈时,可给予患儿镇痛药物进行止痛。对患儿的手术切口进行严密的观察,如切口出血,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及时的处理。指导患儿排尿时,应尽量偏向健侧,避免伤口发生感染。患儿病房应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洁,注意防寒保暖。对患儿的饮食进行指导,食用易消化的流食,避免摄入刺激性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自主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手术后,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值为1~100分,满意分值为80~100分,比较满意分值为60~80分,不满意分值为60分以下。总满意率=(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使用[n(%)]表示。当P值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84%,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8%,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是由患儿咳嗽用力过度、腹部脂肪层过厚、哭闹以及喷嚏引起的[3]。小儿疝气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四肢发冷、小腹疼痛,对患儿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及时进行治疗。在临床上,治疗小儿疝气的方法以腹腔镜手术为主,操作简单,疗效显著,能够对小儿疝气进行彻底的根治[4]。小儿疝气患儿由于其年龄小,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在围手术期发生意外[5]。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贯穿整个围手术期,能够有效规避手术风险,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在患儿的自主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围手术期对疝气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患儿的恢复速度,减轻患儿的身心痛苦,有效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红.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综合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5):379.
[2]谢沛含.小儿疝气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26):97-99.
[3]王清.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25):253.
篇10
本研究主要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在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行小儿疝气手术的患儿中随机选择60例,其中30例患儿在疝气围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另外30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行小儿疝气手术的患儿中随机选择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17例,年龄4.5岁~12岁,平均(6.22±1.73)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6岁~12.2岁,平均(6.25±1.71)岁。60例患儿均行小儿疝气手术治疗,患儿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两组研究患儿的患病时间、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区别,据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基础的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小儿疝气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术前:积极与患儿监护人沟通,给患儿监护人讲解小儿疝气手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患儿监护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可能害怕治疗,抗拒手术,甚至哭闹不止,护理人员需联合患儿监护人一起安抚患儿情绪,轻声细语鼓励患儿,千万不可过激的强迫患儿进行治疗,需慢慢引导患儿,使其心理放松,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1]。术中:术中麻醉时,患儿可能紧张恐惧,突然哭闹挣扎,护理人员必须从旁安抚,引导患儿,麻醉前可轻言细语告知患儿麻醉时和麻醉后会出现的症状,使患儿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提前有心理准备[2]。术中,主治医师需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护理人员需随时关注患儿生命体征。术后:小儿疝气术后,患儿均有伤口疼痛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联合患儿监护人从旁安慰,提高患儿耐痛能力,可播放患儿喜欢的视频转移患儿注意力,对于疼痛程度较高,难以承受的患儿可采取镇痛药物帮助缓解。另外术后需防止压疮以及口感染等常见并发症,及时对皮肤进行清洁,保持伤口干净,告知患儿排尿时,避开患侧,定时帮助患儿翻动身体,防止长期卧床造成压疮[3]。
1.3 效果评价。显效:无疼痛,离床时间在两天以内,住院时间五天以内;有效:疼痛程度轻,离床时间在两天~三天,住院时间五天~七天;无效:疼痛强烈,离床时间在三天以上,住院时间七天以上。
1.4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60例患儿疼痛程度、离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
2.结果
采取综合护理的30例患儿,显效7例(23.33%),有效21例(70%),无效2例(6.67%),总效果28例(93.33%),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显效(3.33%),有效(50%),无效14例(46.67%),总效果(53.33%),=40.9058,p=0.0000,综合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的并发症1例,伤口感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常规护理7例(23.33%),其中3例伤口感染,2例压疮,1例便秘。=17.3114,p=0.0000,综合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
3.讨论
小儿疝气是临床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此病主要分为先天性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一般一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难以自愈,临床主要以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但手术毕竟属于创伤性治疗方法,常规基础的护理难以达到降低并发症的效果,必须在围术期配合全面的综合护理,方可降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4]。本研究在行小儿疝气手术的患儿中随机选择60例,其中30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另外30例患儿在疝气围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全方位护理,术前给予患儿以及患儿监护人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使其配合手术治疗;术中给予患儿心理护理以及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给予患儿并发症护理,以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疼痛的目的。根据两种不同护理方法所得结果数据可以看出:综合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以缩短患儿离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最终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树铁,汪业铭,李媛莉等.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17):2402-2404.
[1]刘新庆.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6,22(10):104-105.
[2]王芳.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5):3069-3069,3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