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范文
时间:2023-03-21 07:1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创手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微创手术修补疝气缺口,仍然是最佳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方法是把肠子推回腹腔,直接缝合腹壁缺口,或是取侧壁组织补缺口,如果不易补牢时,就会缝上人工网膜,小孩的手术方法和成人的手术方法是不同的。
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效果特别好,它的优点是创口小、手术快、术后无需住院、对身体伤害相对较小,切口只有0.5—1.0cm大小,术后伤口只有轻微疼痛感,手术时间20分钟左右,因切口小组织损伤微小,出血量少,不用住院,术后孩子也不需要打针消炎。
一般来说,在国家三甲医院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费用大概在2000~2500元之间。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手术是外科医生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但手术却是一把双刃剑,手术本身就意味着损伤,如何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最高境界。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念的形成,对组织愈合机理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日新月异的诊疗设备的出现,传统的骨科手术也向微创甚至无创方向接近。自1983年英国外科医生Wickham首次提出“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概念以来,微创技术以及微创理论在骨科中的运用取得了可喜的变化。
1 微创观念
微创不等于小切口,盲目选择小切口,而对皮下组织进行粗暴牵拉,反而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或延长手术时间,更有甚者,还会因显露不清误伤重要神经或血管组织。作者的微创观点是指微小损伤,是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扰达到外科疗效的新型外科技术。它不光具有小的切口,重要的是有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的全身反应,更短的愈合时间,更少的瘢痕愈合,以及更好的心理效应。
2 骨科微创手术的应用
关节镜技术是骨科最早使用的微创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关节疾病的确诊率,并且完成了很多常规手术很难执行的关节内病变手术。它不但已经从初创时单纯的膝关节扩展到肩、肘、腕、髋、踝甚至指间关节,而且从原先简单的处理半月板损伤和滑膜疾病发展到能够做半月板移植,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和软骨缺损移植。另外随着关节镜性能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改善,关节镜手术的时间明显缩短,而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却明显地提高。关节镜技术的日趋成熟,镜下手术进一步简化,对关节功能的干扰进一步减小,使关节镜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在创伤骨科,关节镜作为关节内骨折复位后的评价辅助手段,使关节内骨折的复位更接近解剖复位,而且使切口更少,对骨折断端血供的破坏更少,减少术后的并发症,使患者的康复更快。
腔镜技术在骨科快速发展的领域是脊柱外科。椎间盘镜的广泛应用,配合术中C型臂X线机的准确定位,在不到2 cm的切口内,已可完成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等手术。由于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脊柱后柱的生物力学结构,患者康复更快。自1993年胸腔镜首次用于治疗脊柱疾病以来,此技术已经可以协助骨科医生轻松完成胸椎前路椎间盘、肿瘤、结核病灶的彻底清除减压和脊柱重建,脊柱畸形的前路松解、矫形固定和植骨融合术。与创伤较大的开胸手术相比,其微创性在脊柱手术中占有明显的优势。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已经成功用于切除椎间盘后植入椎间融合器行腰椎融合术,也可用于腰椎肿瘤、结核的病灶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还可用于脊柱骨折的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等各种类型手术。其损伤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的几率大为下降,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转贴于
经皮微创技术也在骨科领域快速发展,在术中C臂机或CT引导下,配合新型组织切割设备(激光气化、射频高温刀和聚焦超声切割刀等)和组织填充材料(如骨水泥),经皮精确找到病变部位,可以完成椎间盘髓核摘除,病灶取活检,肿瘤瘤巢的切除,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复位或填充。另外还有学者在术中CT监视下,经皮行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术,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AOS)综合了当今医学领域的多种先进设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数字血管减影(DSA),超声成像(US)以及医学机器人(MR)等,能对人体骨骼肌肉解剖结构进行显示,帮助骨科医生进行精确的术前和术中定位,规划手术途径,在术中实时监测、跟踪、显示手术器械、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内固定物及人工假体的相关位置,极大地提高了手术定位精度、假体放置及术中器械操作的成功率。通过良好的人机交换界面以及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可以建立包括病人手术部位的形态、功能和特征的计算机三维实体模型和手术场景,还能进行术前模拟操作,这在医学教学和手术模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该技术已广泛用于各种关节假体的预制、置换和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交锁髓内钉植入等手术,并受到各国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以上主要是一些微创设备及技术的改进,其他如纳米技术、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作者的观点认为微创骨科的来源主要还取决于临床实践,微创观念做指导,微创技术做保证,二者缺一不可,手术操作的微创化是保证治疗过程微损伤的根本。在骨科微创领域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是骨折治疗微创观念的产生,主要表现为从AO提倡的断端加压和坚强固定,过度到强调生物学愈合的骨折治疗观点(BO)。正是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各种髓内针技术、外固定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外固定技术和钢板结合到一起的LISS钢板。术中无须塑形,植入体内后与骨表面接触面积小,对血供影响小,有利于骨折愈合,使原本非常棘手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和假体周围骨折的钢板固定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3 经验和技巧
篇3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外科2005年1月~2011年12月对60例胆囊良性病变采取小切口微创胆囊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30例,单纯胆囊结石22例,胆囊息肉8例。结果 本组病例除2例患者出现切口液化,经定期换药,半月后切口愈合外,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全组60例病人均获痊愈。经半年随访无明显后遗症。 结论 小切口微创治疗行胆囊切除术对胆囊良性病变的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疗效可靠等特点,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 胆囊良性病变 微创 胆囊切除术
胆囊良性病变临床常见为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等。上述病变多需手术治疗。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胆囊切除术(MC)成为基层医院临床常用技术之一[1]。我院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取小切口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病变60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男38例,女22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56岁。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30例,单纯胆囊结石22例,胆囊息肉8例。上述者中合并有糖尿病者12例,高血压病者10例,心脏病患者2例。
1.2 治疗经过
1.2.1 术前准备 术前4小时禁饮食,术前半小时常规注射阿托品、苯巴比妥,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在9.0mmol/L以下,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心脏病患者心功能2级以上。
1.2.2 麻醉方式 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
1.2.3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于右侧腰背部垫一沙垫,取右侧腹直肌切口或肋沿下切口,切口长约4~5cm。进入腹腔后暴露胆囊,游离周围组织,用一块纱布填塞于小网膜孔处,抬高胆囊管、胆总管,用两个小拉勾暴露好视野,将卵圆钳钳夹住胆囊壶腹部,稍上提即可显露胆囊三角,仔细游离胆囊三角,分别游离出胆囊动脉、胆囊管,在距胆总管0.5cm处钳夹、切断胆囊动脉、胆囊管,7号线双重结扎胆囊管,用4号线双重结扎胆囊动脉。术中根据情况顺行或逆行切除胆囊,电灼或缝扎胆囊床,检查无渗血及胆瘘后,依次缝合腹壁。术中根据情况一般不放置引流管。
1.2.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禁食24小时,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24小时后流质饮食,酌情给予输液、对症治疗,一般可不必应用抗生素。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除2例糖尿病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定期换药,半月后切口愈合。其他患者均术后6~7天切口愈合良好拆线、出院。
3 讨论
胆囊作为一个存储胆汁的器官,其良性病变多为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临床多见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胆囊手术方式有大切口开放式胆囊切除手术,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发展,小切口微创胆囊切除技术以较小的手术创伤,无碍美观的手术切口,更快的术后恢复,从而得到了患者的青睐[2],尤其是在广大基层医院,由于其具有切口小、恢复快、术后痛苦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既避免了传统开放式胆囊切除手术切口大、愈合慢、术后疼痛明显的缺点,同时也减少了因腹腔镜手术费用高、设备昂贵,县乡级基层医院难以开展的弊端。
总结我院近年来开展微创胆囊切除手术60例的临床经验,笔者体会如下:
首先,手术者要有丰富的胆囊切除临床经验,熟悉胆囊三角区域的解剖位置,有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以及相应的应变能力。由于切口小,术野的暴露以及手术操作相对较开放式大切口胆囊切除要困难,因此,手术者必须要有熟练精细的技术,规范的手术操作。尤其是在游离胆囊三角时,一定要认清、辨别“三管”,即胆囊管、胆囊动脉、胆总管。对于炎症明显或者有解剖变异的患者,尤其要注意精细操作。不能盲目的钳夹、烧灼以免损伤重要结构。建议首先游离胆囊动脉,在结扎、切断胆囊动脉后再进行胆囊管的游离操作。在处理胆囊管时,切忌过分牵拉,以免将胆总管牵拉成角,从而误伤胆总管。在靠近胆总管处,尽量避免应用电刀,以免灼伤胆总管。对于张力较高的胆囊,应首先予以减压,抽吸部分胆汁,以更好的暴露视野,必要时,可做胆囊的逆行切除,在胆囊管暴露充分后再做处理。胆囊切除后,胆囊床的处理也十分重要,要及时发现并处理胆囊三角的胆瘘,胆囊床的渗血,必要时,可放置引流管。术中如果发现异常,要果断的延长切口,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意外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
其次,由于小切口微创胆囊切除相对开放性胆囊切除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因此,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尤其重要。微创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包括1、单纯胆囊结石 2、胆囊息肉 3、慢性胆囊炎并结石 4、既往无上腹部手术史的胆囊良性病变。对于有以下情况者,应尽量避免使用MC。1、过度肥胖者 2、急性的胆囊炎症患者 3、影像检查证实有胆总管病变的 4、反复发作的胆囊炎并胆囊结石者 5、胆道系统二次手术者 6、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患者[4]。
总之,小切口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的良性病变,由于其具有切口小、恢复快、术后痛苦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既兼顾了开放性大切口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者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传统开放式胆囊切除手术切口大、愈合慢、术后疼痛明显的缺点,减少了腹腔镜手术费用高、设备昂贵,县乡级基层医院难以开展的弊端。该项技术适合于在县级、乡镇等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和开展。
参考文献
[1] 周建,吴学东,李庄等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16例应用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404—2405。
[2] 黄志强。21世纪与普通外科观念上的转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4
篇4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麦默通微创切除乳腺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在B超引导下,利用麦默通对280例患者已确诊乳腺肿瘤实行微创切除术,护士在术前、术中、术后做好护理工作。结果280例乳腺肿瘤患者手术成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麦默通微创切除乳腺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应重视术前访视、心理护理,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做好健康教育。
【关键词】麦默通乳腺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乳腺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女性乳腺肿瘤发病率甚高,良性肿瘤以纤维腺病最多[1],而目前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诊断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乳腺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麦默通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能够在精确、微创、安全的前提下对乳腺病变组织进行活检及完整切除,且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感染率低、预后好、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对明确诊断为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乳腺外科进行乳腺肿瘤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患者280例,年龄17-53岁,平均年龄31岁。其中单侧发生的有193例,双侧有87例。
1.2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垫枕太高患肩部。B超探头再次查看肿瘤位置、大小,做好标识,护套包裹B超探头,予2%利多卡因+肾上腺素+NS进行肿块周围局部麻醉,在麻醉穿刺点用尖刀片切开约0.3—0.5cm切口,插入旋切刀,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反复旋切抽吸,直至肿瘤完全切除,拔除旋切刀,用B超探头再次探查是否还有残余物,确认后用无菌纱布压迫切口,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将取出的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
1.3结果280例患者手术顺利完全切除肿瘤,术后出现皮肤淤斑7例,无进行特殊处理,自行吸收,2例血肿,其中1例弹力绷带过松纱布移位,局部压迫不够导致,患者及时就医,血肿体积小,经重新加压包扎、热敷后消散:另1例是由于患者回家后自行拆除绷带,血肿体积较大,在局部麻醉下行血肿清创术。所有病例无1例感染。术中出血少、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几乎无瘢痕[2]。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是治疗乳腺疾病微创手术新技术,患者对它的了解甚少,对其存在或多或少的思想顾虑[3],再加上甚少应激反应,而出现忧虑、抑郁的负性心理状态往往能降低痛阈及耐痛阈,严重影响围手术期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4]。因此我们应积极主动地接待患者,介绍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优点,讲述手术成功的事例,采用多种形式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解释,满足患者的要求,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术前准备术前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出凝血、彩超等,如有出血倾向、哺乳期、妊娠期等情况应禁忌,避开月经期。患者无需进食、水及备皮。
2.2术中护理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外展高举过头,并在肩胛下垫一薄枕,使变得扁平,易于手术。多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精神负担,并观察和了解有无不良反应发生。询问有无不适感,及时给予处理。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术后协助卧床休息2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可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吃油炸或高脂肪食物。
2.3.2疼痛护理向患者宣教疼痛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疼痛可能出现的程度和时间,以提高患者主动耐受疼痛的能力,嘱患者术后3天内避免做剧烈运动,去除绷带后可穿具有支托作用的胸罩,以减少运动而带来的疼痛。本组280例患者当中13例患者出现局部疼痛难忍,口服镇痛药后均能缓解;178例患者诉轻度疼痛,能忍受,并在护士的指导下安全度过疼痛期;而有89例的患者则无疼痛感。
2.3.3局部观察注意观察切口有无出血现象,观察切口包扎情况,加压包扎是预防及减少局部积液、血肿、瘀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关键。在280例患者中2例出现血肿是由于术后弹力绷带未起到加压包扎的作用(无1例感染),因此术后注意绷带是否包扎过松过紧,询问有无胸闷、憋气等症状,局部皮肤有无发红,必要时报告医生给予适当调整绷带的松紧度[5],并教会患者以腹式呼吸为主[6],以减轻症状。24小时后解开绷带,检查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红肿、痛等情况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2.3.4术后活动术后24小时可指导患者适当患侧肢体,可做松、握拳及伸、屈肘等动作,以利于患肢血液循环[7],防止患肢制动过久而引起肢体麻木。48小时可行患侧肩关节活动,但要避免大幅度外展活动而影响伤口的愈合。
3健康指导
术后不能自行拆除弹力绷带;1周内禁止淋浴;1个月内患肢提物不超过3斤。保持良好的心情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忌酒,少食烧焦、熏、腌制品等食物,以及尽量减少紧身胸衣对的刺激。告知患者乳腺纤维瘤有复发的可能性,指导患者每月进行自我检查,并教会自查法。
4小结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已被广泛使用,是乳腺肿瘤手术的发展方向。本组280例患者全部操作完成,病灶切除彻底,无感染,外观效果满意。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术中护理配合可保障手术的顺利,而术后恰当护理及正确的健康指导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我们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本专业的护理技能,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兰燕、何元凤、蔡子华等.手术室心理护理对乳腺瘤患者术前应急反应的影响[J]华夏医学,2003,16(1):122-124.
[2]楼红、董燕理.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天津护理杂志,2007,8(15):199.
[3]张丽萍.麦默通治疗乳腺肿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西南军医,2007,9(3):132.
[4]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4-191.
[5]陈道瑾、甘毅.应用麦默通乳腺抽吸旋切系统乳腺病灶活检[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3,7(6):28-29.
篇5
子宫肌瘤没症状多数不用治疗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一般情况下的子宫肌瘤不需要治疗,那多大的子宫肌瘤需要治疗?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科主任王沂峰说,我们一般以5厘米为界限。子宫肌瘤小于5厘米,没有出血、疼痛等异常症状,可以继续观察不做处理,一般3-6个月做一次B超,观察病情变化。
一般来说,子宫肌瘤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就可能需要治疗:
一是有临床表现,比如月经过多。此外,就是有压迫症状,比如说压迫到直肠,有便秘感或者压迫到膀胱,导致尿频。
二是子m肌瘤出现变性。子宫肌瘤的变性往往发生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妊娠期的子宫肌瘤会增大,对于胎儿的血供就显得相对不够了,就会发生红色变性。当发生红色变性时,病人会表现为发热、腹痛甚至引起流产,这种情况需要治疗。
手术治疗微创成首选
在以前,很多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害怕手术,往往采取药物治疗。王沂峰说,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有很多,比如一些雌激素、孕激素受体拮抗药物能够抑制肌瘤生长,对子宫肌瘤有一定效果,但必须要长期吃,当不吃药的时候,子宫肌瘤又会长起来,甚至比原来更大,所以是不能根治子宫肌瘤的。因此,不建议长期进行药物治疗,要么手术治疗,要么观察。
目前,腹腔镜、宫腔镜治疗子宫肌瘤是主流的微创手术模式。王沂峰说,宫腔镜下对子宫肌瘤进行剔除术是治疗黏膜下肌瘤的最理想的手术方式,但是子宫肌瘤直径大于3厘米,浸润肌层超过50%,宫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此时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有可能会出现子宫穿孔、水中毒、子宫粘连等并发症。可见,宫腔镜手术是微创,但把握不好的话,也可能变成巨创!通常,比较大的黏膜下肌瘤,就不考虑做宫腔镜手术,但可用腹腔镜来做,腹腔镜下把子宫壁切开,将肌瘤挖出来,再缝补。
据了解,王沂峰虽然精通于妇科肿瘤的微创手术,但他对微创手术的适应症把握十分严格,他认为,微创手术不开腹,出血少,术后病人恢复时间短,但是对于位置特殊、肌瘤数量多的患者,微创手术有困难,风险也大,还是应优先选择开腹手术。
篇6
1 微创肺叶切除术的概述
1.1微创肺叶切除术
在20世纪,尽管胸腔镜检查已经存在几十年,直至90年代初,Kirby等人报道了将电视胸腔镜应用于肺叶切除手术[1],电视胸腔镜才由单纯的检查工具扩展为检查和治疗工具,微创肺叶切除手术才真正来临。他们选取了44名术前评估处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Ⅰ期的患者,并对其动脉血气及肺功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保证这些患者能够承受肺叶切除的创伤。术中3名患者因肺癌分期处于N2期从研究组中剔除,剩下的41名患者中有35人进行电了视胸腔镜手术。手术通过两个胸腔镜切口和一个6-8cm的手术操作切口完成,平均时间为153+/-26分钟,没有患者因并发症而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所有患者平均5.7+/-1.6天完全康复。这证明了VATS是安全可行的。然而新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能够熟练操作手术的医生较少以及电视胸腔镜本身存在摄像头不清晰、不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等问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直到相关手术器械及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清晰度的摄像头和显示器应用于胸腔镜,越来越多的胸外科医生采用这种新的手术方式进行肺叶的切除,与此同时获得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这些资料表明进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相对于传统术式的患者并发症少、疼痛较轻、平均住院日低、围手术期病死率低、明显改善低肺功能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对化疗有更好的耐受性[2]。尽管如此,据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的国家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只有44%的肺叶切除术是通过VATS完成的[3]。批评者认为该项手术方式不利于控制出血、增加了淋巴结清扫的难度、弱的光线及可视度增加了解剖的风险并且该技术有较长的学习曲线。
1.2 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的出现
1993年12月,手术机器人系统“伊索”通过了美国FDA认证,成为最早被许可应用于临床的的机器人辅助内镜手术系统,该系统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1997年达芬奇(da Vinci)-S外科辅助系统问世,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该系统的出现带来了微创外科的革命。该系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医师控制台、三维摄像系统、机器人手臂。目前经过多年临床应用的最为先进的达芬奇-s外科辅助系统具有高清三维立体图像,手术视野可放大10-20倍;三个机器人手臂末端为可伸缩且具有7个自由度的机械手腕,使操作更为灵活精确。已广泛应用于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当然也包括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最初的数据显示,RATS、VATS与传统开胸术相比有同样的治疗效果[4]。
2 微创肺叶切除手术前景展望
2.1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发展前景
电视胸腔镜手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手术技术越来越成熟,手术方式愈发多样化,技术的发展适应了多种要求的肺叶切除术。未来将会以其显著的优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临床微创手术主要组成部分,她的发展将向着显像更加清晰、器械更加灵活方向努力。同时手术方式及术者的技术水平大提高, 会使更多的病人都能够享有VATS带来的好处。
2.2 机器人外科――微创肺叶切除术新趋势
手术机器人系统构将会因其更加简洁灵巧、操作流程简单规范、触觉系统更加接近人类的感觉、购置及维护成本降低,在今后的临床手术中更加普及[5]。但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的临床资料仍较少,它与传统肺叶切除术以及VATS缺少全面的客观的对照研究:例如技术操作学习曲线及成本效益关系;手术过程中各指标;术后康复指标等。导致我们无法完成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过渡。
3 小结
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之独立或者与其他技术配合应用于微创外科将成为可能。例如仿生学配合生物科技应用于机器人手术中,机器人将更加接近术者的主观感受,术者操纵机器人进行手术更加得心应手,并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Kirby TJ,Rice TW.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J]. Ann Thorac Surg,1993,56(3):784-786
[2] Paul S, Altorki NK, Sheng S, Lee PC, Harpole DH, Onaitis MW, et al.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morbidity and open lobectomy: a propensity-matched analysis from the STS database.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0;132:366-78.
[3] Farivar AS , Cerfolio RJ , Vallières E ,et al. Comparing Robotic Lung Resection With Thoracotomy an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Cases Entered Into 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Database. Innovations (Philadelphia, Pa.) 2014 Feb
篇7
【关键词】微创手术;小儿疝气;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201-01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又称脱肠,临床上常包含腹股沟斜疝、直疝和合并鞘膜积液等几种症状。对于此类疾病,手术是最为有效的方式。由于患儿机体条件对该手术要求极高,而传统手术具有创伤较大,愈合较慢和术后并发症较多等缺陷,已逐步被微创手术取代[1-2]。为进一步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根据我院的104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收入的104例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2例,其中男41例,女11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4.52±1.18)岁。52例患儿中,包括32例腹股沟斜疝,15例直疝,剩下5例均表现为合并鞘膜积液。观察组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4.43±1.12)岁,其中腹股沟斜疝34例,直疝14例,合并鞘膜积液4例。由此发现,小儿疝气多以男性患者为主,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在传统手术中,患儿需进行全麻操作和常规消毒,并且以仰卧位进行手术。首先在患儿腹股沟作一个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切口,约3~4cm。用手术刀切开患者皮下组织,分离腹股沟肌层组织,暴露精索,应用常规方法切开疝囊,分离疝外被覆盖组织,然后在疝囊颈部进行高位结扎,最终切除疝囊,待患儿完全止血后复位精索,常规缝合各层组织。
1.2.2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第一步与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相同,使患儿呈仰卧位,进行全麻操作和常规消毒。在皮横纹下横行切口,长度约1~2cm,常规切开皮肤,使用蚊性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分离范围宽达至口,若患儿为女性,找到疝囊后直接提起,在皮下组织处解剖疝囊。若患儿为男性,钝性分离后暴露外环口处的精索,直接提起,游离出精索上的疝囊并分解至内环处高位,用丝线在疝囊颈部进行结扎,最终切除疝囊。待患儿彻底止血后复位精索及,在皮肤内皮处进行缝合。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及预后。待病情稳定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1年内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统计两组复发率。
1.3统计学方法选取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
2.结果
2.1观察组较对照组而言,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手术时间较短(p
2.2在手术后,观察组宫发生3例并发症,其中阴囊肿胀2例,鞘膜继发性积液1例;而对照组则发生12例并发症,其中阴囊肿胀4例,腹胀2例,鞘膜继发性积液2例以及伤口感染2例。对比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医学上,进行手术是治疗小儿疝气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而小儿疝气的治疗方式又分为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且各有其优势和劣势。传统手术的优势在于切口暴露完全,操作灵活等方面,但因小儿的身体状况与成年人具有较大差异,在临床实践中渐渐暴露出其不足之处,如常出现手术创伤过大,恢复较慢,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高等问题[3]。随着疝气治疗技术的成熟及医学器械的不断改善,使得微创手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愈合较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从而保证了治疗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成为替代传统手术的新型治疗技术。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限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 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价值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7:73.
篇8
大疗效,小创伤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很容易并发感染,如果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术后腹腔和切口感染的几率增大,特别是这些患者大都合并有肥胖,皮下脂肪多,开腹手术需要的切口更大,感染的几率就更大,术后恢复也需要更长时间。
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就是在患者腹壁上打4~5个直径约1厘米大的穿刺孔,运用专业手术器械伸入腹腔,将远端胃、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空置,缩小胃的容量,使患者减少食物的摄入量,胰岛素抵抗减少;同时让肠改道,将远端小肠与胃吻合,即人为造成“短路”,重建肠道顺序,使小肠对营养物的吸收减少,并改变胃肠的激素分泌模式,以增加人体内降血糖激素即胰岛素的水平,同时降低人体内升血糖激素即胰高血糖素的水平,从而起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由于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风险小、伤口感染少、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1.减少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医学术语,通俗地讲就是对胰岛素不敏感),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大部分患者术后血糖正常,摆脱终身用药,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糖尿病患者伴有的相关代谢症候群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可以得到缓解或治愈。
3.避免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引起的致残、致死状况的发生。
4.体重减轻,肥胖患者术后可达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当然,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糖尿病胃转流手术和其他手术一样也有一定的手术风险。近期并发症主要和手术本身相关,比如出血、肠梗阻等,一般发生率很低;远期并发症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这些问题均可以通过长期补充维生素防治。
4条件,不可少
2型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效果与糖尿病病程、胰岛细胞功能、患者年龄等多种因素相关,符合如下条件者,可期望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年龄≤65岁。
2.病程≤15年。
篇9
【关键词】 妇科; 腹腔镜手术; 护理
Nursing Car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of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y/Hu Bi-yu.//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13):074-075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laparoscopic gynecological surgery explore care measures of hospit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atients 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order to actively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between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182 cases of clinical data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s. Results:182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after 3~5 d,no short-term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Th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can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early recovery.
【Key words】 Gynecology; Laparoscopic surgery;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Yanjiang People’s Hospital of Ziyang City,Ziyang 641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3.040
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在临床上使用较广的一种微创手术,在妇科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不但能直接观察到盆腹腔脏器的各种病变,而且还可以进行准确有效的治疗。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痛苦轻、盆腔脏器干扰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小且美观等优点成为妇科手术发展的一种趋势[1-2]。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共开展腹腔镜妇科手术182例,以治疗宫外孕、不孕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为主。由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特殊性,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配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现将腹腔镜手术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12月在笔者所在科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182例,年龄18~49岁,其中输卵管妊娠36例、不孕症7例、卵巢囊性肿瘤24例、黄体破裂5例、卵巢畸胎瘤11例、子宫肌瘤84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颈癌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术后24 h内肠蠕动恢复,近期无明显并发症,住院时间3~5 d。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准备 由于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知识的缺乏,对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及术后疼痛而产生恐惧心理,医务人员要用亲切的语言,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并详细介绍术前准备、麻醉方法、手术经过、术后注意事项等腹腔镜手术的有关知识,以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及不必要的担心,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疾病。
2.1.2 皮肤准备 因腹腔镜手术方法的特殊性,常通过脐部插入腹腔镜进行手术,术前彻底清洁脐部污垢。用肥皂水或松节油擦洗,再用75%酒精擦洗干净。
2.1.3 肠道准备 肠管的充气状况可影响腹腔镜下操作视野的充分暴露。因此,手术前晚用0.2%温肥皂水500 ml灌肠,宫外孕除外。术前8 h禁食、4 h禁水。
2.1.4 其他 术中留置一次性导尿管,避免手术时损伤膀胱或因充盈的膀胱影响手术野的显露。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腹腔镜手术使用切割器板,在腹内造成的损伤与开腹手术相似,因此,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即测血压、脉搏、呼吸,每30 min一次,连测4~6 h,若血压平稳则延长测量间隔时间,每4 h测体温一次。
2.2.2 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4~6 h,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及头痛等并发症。
2.2.3 氧气吸入 由于腹腔镜手术一般使用全身麻醉,易引起呼吸抑制。因此,术后予中流量吸氧4 h。另有个别患者术后出现膈逆、两侧肋部及肩部疼痛,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这是由于CO2气腹时,腹内气体末完全排净,刺激膈肌所致,通过氧气吸入等措施,促进气体吸收后,症状就会消失。
2.2.4 引流管护理 对于手术创面大,渗出液较多的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连接负压袋,将盆腔内残留的血液、渗出液以及冲洗液等引流出体外。在留置引流管期间,要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阻塞。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等,及时发现术后腹腔内是否出血,并做好记录,每日更换负压引流袋,引流管保留48 h拔除。
2.2.5 腹壁切口的观察 腹腔镜手术腹壁仅留3个0.5~1.0 cm的创口,切口行皮下缝合,定时观察皮下有无积气及腹壁穿刺孔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对于个别患者可出现的呕吐现象,可予以对症处理,并用双手压住腹部,减轻伤口疼痛。
2.2.6 术后活动 腹腔镜微创手术能减轻剖腹切口引起的疼痛,术后3~4 h在床上活动上下肢,适当翻身,以促进肠功能恢复,预防肠粘连,减少并发症。术后24 h内拔除尿管,及早下床活动。
2.2.7 饮食护理 术后6 h可以逐渐饮水,进少许半流质饮食,次日可进普通饮食。维持均衡饮食,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食物,多摄取高蛋白、高纤维食物,部分患者在术中钙质的丢失,也应注意及时补充钙质。
2.2.8 出院前指导 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舒畅心情,情绪稳定,有利于伤口愈合,促进身体的康复。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剧烈运动。随时观察阴道出血情况,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切口清洁,术后7 d拆线,有异位妊娠病史者,再次患异位妊娠的可能性增加[3],同时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定期门诊随诊。
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1 腹腔脏器损伤 因输尿管、膀胱与子宫、附件的解剖关系密切,术中对膀胱和输尿管误伤的几率相对较大。膀胱和输尿管损伤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主要的并发症,附件手术发生率较低。故对复杂手术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留置尿管,及早发现有无泌尿系统损伤症状,及时进行处理。
3.2 术后出血 出血是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其原因多为术中意外损伤或电凝止血不彻底引起。轻者为穿刺孔出血,重者可发生内出血,甚至出现休克。因此,术后24 h内应严密观察切口的渗血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腹壁切口出血多为套管穿刺损伤腹壁血管而发生出血,患者术后回病房时,要查看脐孔和耻上两点处切口有无渗血,并以腹带于手术区加压。当发现血液渗透敷料时,应及时更换敷料,加压包扎,如果效果不明显,可在穿刺孔处加缝一针,起到止血的作用。切不可因切口小而忽视对腹部切口的观察。
3.3 肩背酸痛或不适 此为腹腔镜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术中二氧化碳气体残留积聚膈下刺激膈神经反射所致,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护理要点是:(1)术中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术后继续吸氧且持续在6 h以上;(2)术后采用正确,一般为头低脚高位,让气体因改变而上升聚集盆腔,以减少对膈肌的刺激,鼓励患者术后4~6 h在床上进行活动四肢、翻身等轻微活动并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3)术后可行肩背部及季肋部轻轻加压按摩,麻醉清醒后嘱患者深慢呼吸。
3.4 皮下气肿 此为腹腔镜手术的特有并发症。由于手术需要向腹腔内注入气体,腹腔内压力升高,气体从气针处分散于皮下,或者在致气腹时直接灌入皮下所致。压之有捻发音,可嘱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观察呼吸频率情况,有无咳嗽、气促等症状。一般二氧化碳能自动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4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利用现代光电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将盆、腹腔脏器显示在电视屏幕上的手术,手术的盆、腹腔器官不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对肠道等腹腔脏器的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在消除症状、去除病灶、恢复生理及生育功能方面,已接近剖腹手术的疗效,并具有独特的优点,腹腔镜手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随着镜下手术的发展和提高,手术仪器的改善,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腹腔镜微创手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手术野暴露不充分、不是直接性的、人工气腹的副作用等,还可带来相关并发症。因此,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严格执行术前护理,了解手术过程,严密观察手术后病情变化,及早发现问题,更好地做好术后护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时协助医师进行相关问题的处理。正确的护理和照顾患者,使患者身心处于接受治疗和利于康复的最佳状态。182例患者手术恢复良好,均于术后3~5 d痊愈出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有着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瘢痕小等优点,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素兰.妇科腹腔镜术后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9):636.
[2] 余玉杏.妇科腹腔镜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4):544.
篇10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微创手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91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多伴随有肘关节损伤,好发于3~10岁儿童。常发生肘内翻、神经损伤麻痹及严重的前臂缺血坏死等各种并发症。以往肱骨髁上骨折较常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1],2003~2005年我院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术后石膏固定,经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特点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86例患者,男48例,女38例;年龄3~10岁,平均6.7岁。均为单侧损伤,病程离手术时间>24小时有18例,24小时~1周65例,1周以上3例。
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C臂机透视下牵引,闭合复位,分别纠正侧方和前方移位。复位满意后透视下闭合行克氏针内固定,自内外侧行2枚交叉克氏针或自外侧进2枚克氏针固定,注意神经血管损伤。术后以石膏肘关节功能位外固定。
结 果
8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6例术后并发尺神经损伤,2例及时再次手术探查解除压迫后好转,4例症状较轻经保守治疗,随访皆恢复。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功能评定结果:优81例,良3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7.7%。
护 理
心理护理:取得患儿的信任,多鼓励、表扬患儿。还可利用看图片、玩积木、讲故事等方式让患儿听、看、触摸,以此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由于现实生活中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因此,在做好患儿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对患儿家长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因为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消除家长的顾虑,增加信心,使其给患儿以积极的心理支持,也可起到良好的心理传递作用。与患儿家长建立协调、融洽的关系,可相应地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患肢的有效保护:患儿入院时上肢只用夹板或石膏托初步固定,患儿生性好动,变动大,有进一步损伤血管神经的可能,故可在患肢屈肘位时用软枕垫起,使损伤组织处于无张力状态。搬动时用两手分别托住肩关节及肘关节,尽量不在患肢上使用止血带及输液,以免造成患肢缺血缺氧而影响功能的恢复。
肿胀的护理:肱骨髁上骨折术前术后均要石膏固定于前臂中立位,屈肘60°~90°。骨折伤后3~5天为肿胀的高峰期[2],因此,护理极为重要。骨折后和术后72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预防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肢常规抬高15~20cm,必要时可抬高患肢30cm。一般2~4小时巡视1次,必要时15~30分钟巡视1次,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石膏固定的松紧度是否合适,并用手指轻轻触压肿胀部位,检查局部张力大小。并注意患肢末端血循环及知觉变化,出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本组有5例患者,肿胀明显,出现张力性水疱,给予抬高患肢30cm以上,并松解石膏,1天后肿胀减退明显。
克氏针的护理:护理过程特别注意克氏针的保护,避免其脱落、感染。首先,在更换敷料时注意敷料的松紧度不要让纱布将克氏针挂掉,并注意仔细观察克氏针钉尾外露的长度,以及克氏针有无松动现象,尽量减少打开石膏托的次数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其次,每次打开石膏托均要注意观察针眼处皮肤有无红肿、组织液渗出或痂下积脓,保持针眼引流通畅,有分泌物时尽量轻轻挤压双克氏针周围,使分泌物自然流出,预防针眼感染,直至1个月后拔除克氏针。另外平时多与患儿交谈,倾听其主诉,向其及家属讲解钉道护理不当可能带来的危害,嘱其不要擅自松解石膏托。
血管、神经损伤的观察:在肘部,正中神经、桡神经及尺神经均紧贴骨质下行,当发生骨折时,移位的骨折端易挤压刺伤(断)神经、血管或受压处理不及时,前臂肌肉缺血(主要是屈肌群)可造成坏死而纤维化,形成爪型畸形并出现手套形知觉减低区,发生缺血性肌挛缩。不但治疗困难,且预后极差,必会造成终身残废。因此,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后当天应15~30分钟巡视1次,倾听患儿及其家属主诉,密切观察患肢桡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手指是否发绀、发凉、发麻,能否主动握拳、伸指、对指、夹指,被动伸直手指时,有无产生剧烈疼痛。72小时内仍每2~4小时巡视1次。本组8例患儿,由于观察仔细、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神经功能均得完全恢复[3]。
饮食指导:术后患儿因疼痛及不能自主活动,可出现厌食或拒绝进饮食等现象,责任护士要与家长共同研究、制定食谱,骨折早期,局部肿胀疼痛,应给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米粥、紫菜汤、新鲜蔬果等,少食刺激性及油腻食物。骨折中后期,骨痂形成,骨折临床愈合,应给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钙高的食物,如骨头汤、瘦肉、虾皮等,促进骨折早日愈合。
功能锻炼:因患儿自控能力差,家长的配合与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效果。因此,在指导患儿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应指导家长正确掌握功能锻炼的各个步骤。术后使患儿保持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前位。麻醉反应消失后就可行功能锻炼,即鼓励患儿做握拳、松拳、腕关节的屈伸、肌肉静止性收缩活动及肩关节的提肩运动等肌肉及各关节的功能锻炼,禁止手法按摩及强力牵拉。正确的功能锻炼直接决定患儿骨折的愈合及康复程度,护士要耐心鼓励患儿主动进行功能锻炼,并强调要以主动锻炼为主,告知患儿家长勿急于求成,也应防止患儿因怕痛而不配合功能锻炼。指导患儿家长予患儿趣味的引导方式,使患儿能够自主接受功能锻炼,每日锻炼4~5次,5~10分钟/次,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
出院指导
因患儿住院时间短,出院时外固定尚未拔除,向患儿家长讲解出院后应让患儿坚持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并讲锻炼方法与注意事项。患儿出院后叮嘱按时回医院门诊拍片复查,讲解复查的重要性及延期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并嘱家长发现患儿有异常情况要及时电话咨询或带患儿至医院检查。告知术后3~4周门诊拔除克氏针,骨折初步愈合后即可祛除石膏。指导患儿家长在患儿除去外固定物后,加强主动与被动的功能锻炼的同时,作受损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对肘关节及腕关节进行主动及被动的牵伸运动,松解关节内外粘连。
被动练习:固定上臂,即一手握持患儿前臂,幅度由小到大,以患儿耐受为度,活动5~10分钟,患儿适应后鼓励其主动伸屈肘关节,以屈肘为主,伸肘为辅,每次10~15分钟,3次/日。使用功能锻炼起始角度30°~40°,以后每天增加5°~10°。运动频率宜慢,以患儿耐受为宜。小儿对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不能理解,且锻炼过程中不适有时难以忍受,因此,出院后督促尤为重要,应加强锻炼,逐渐恢复关节功能,避免持久的关节粘连。确保康复护理的计划落实。
参考文献
1 孔建中,史建靖,翁益民,等.Baumann角在儿童肱骨髁E骨折经皮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5):24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