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动画片范文
时间:2023-03-21 05:2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典动画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搜寻了20部适合宝宝观看的经典动画作品,希望能给您的选择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知识型
这类动画片多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向幼儿介绍科学常识和高新技术的新成果,是“动画娱乐+知识传播”的一种形式。
1 《蓝猫淘气3000问》
中国第一部大型科普动画系列,通过主角“蓝猫”和伙伴们在历险中遇到的问题,向小朋友介绍宇宙星空、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 《花园宝宝》
内容及呈现方式主要是针对4岁以下儿童的知觉动作、认知语言及其情绪发展而设计的,为孩子提供了许多视觉上的美感与知觉经验。
3 《哆啦A梦》
哆啦A梦是一只来自未来世界的猫型机器人,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奇妙的道具帮助大雄解决各种困难,将人们带进一个奇妙、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智慧型
这类动画片中的主人公机智、灵活,在一个个故事中巧妙地化险为夷,引人入胜。
4 《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是一个集智慧、勤劳、勇敢、幽默、乐观、正义于一身的理想化人物。在这部动画片里,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遣词造句、称谓、建筑以及音乐,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浓郁的异域风情。
5 《鸭子侦探》
无论鸭子侦探梅拉德小姐和她的侄子维勒游玩到哪里,都会不可避免地卷入引人入胜的调查中,而且梅拉德小姐既富创造力又足智多谋,在躲避神秘灾难时,还能发现线索。
英雄型
这类卡通动画片情节相对复杂,以复仇、拯救、战斗和保卫等为主题,其动画主角大都力量超群、智慧过人、勇气可嘉,为很多男孩所喜欢。
6 《蜘蛛侠》
主人公原本是个木讷的书呆子,一次意外后却拥有了不可思议的超能力,成为声名远扬的蜘蛛侠。于是,他承担起了重大的社会使命,竭尽全力打击罪恶势力,为社会除暴安良。
7 《大闹天宫》
根据《西游记》原著前七回改编而成的,是一部民族风格鲜明而成熟的杰作,给人以欢快、活跃、热烈的情绪。影片从中国古代铜器、漆器等出土文物、敦煌壁画、民间年画、庙堂艺术等方面汲取了丰富养料,创造了一种民族化的艺术风格。
8 《哪吒传奇》
这部集神话、童话、传奇于一体的大型动画连续剧,讲述了小英雄哪吒成长的故事,生动体现了哪吒在苦难中磨练、成长的过程与精神。
9 《黑猫警长》
我国第一部警匪题材的动画片,情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趣味性,正反面人物角色的刻画都十分鲜明:智勇双全的黑猫警长、严肃无畏的白猫班长、阴险狡诈的一只耳等。
10 《大力水手》
讲述一个水手奇迹般的遭遇。他有自己顽固的人生哲学,但是在七大洋的航行中,他的人生哲学受到了挑战。
谐趣型
这类动画片情节简单(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情节)、轻松、活泼,其动画人物的行为、语言和表情都是幼儿化的、充满趣味性和幽默性。
11 《天书奇谭》
情节曲折,充满悬念。影片中的20多个人物造型以江浙一带的民间玩具和门神纸马艺术形式为基础,结合漫画的夸张手法,设计得生动有趣,特点鲜明。蛋生、袁公、狐狸精、县太爷、府尹、小皇个性鲜明。更难得的是,它具有国产动画片中的幽默感。
12 《猫和老鼠》
没有动物世界中恃强凌弱的残酷,只有两个邻居之间的日常琐事和纷争,中间穿插的无数的恶作剧和幽默片段,让人感受到久违的天真快意。
13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妙趣横生的故事层出不穷,零乱、破碎、机械、单调的日常生活在这里被涂上了绚丽的色彩。
14 《樱桃小丸子》
故事围绕着小丸子及其家人和同学展开,有关于亲情、友谊的,也有一些生活里的小事,其中有笑有泪,展现童年的稚气。
15 《三个和尚》
讲述了人们熟知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讽刺故事。手法简洁,细节生动,动作极富表现力。三个和尚的造型设计既具有幽默感,又给人以朴拙、善良的美感。
16 《猪八戒吃西瓜》
我国第一部剪纸动画,情节简单、有趣。
17 《泡泡宝宝》
是英国Ragdoll公司继《天线宝宝》后全新推出的一部儿童启蒙教育动画节目。主角是一群五颜六色的可爱的泡泡般的“宝宝”,他们形状简单,跟着音乐飞翔舞蹈,吸引了低幼儿童的注意力。
善良友爱型
这类卡通动画片的主人公往往都是善良可爱型的,他们几乎成了亲切、团结、友爱和互助的代名词,整个故事体现更多的是友谊以及真、善、美。
18 《小熊维尼》
它是一头可爱的小熊,全身毛茸茸的,性格天真、单纯、诚实、乐观、助人为乐、体贴、贪吃、好奇……
19 《小蝌蚪找妈妈》
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从打开一本素雅的国画画册开始,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淡淡推人,古琴和琵琶声悠扬,共同勾画出优美抒情的水墨世界。意境优美,气韵生动,曾获得多项国际殊荣。
20 《山水情》
篇2
备案数据开始有点靠谱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官方网站“国产电视动画片制作备案公示”专栏的数据统计分析,2012年共批准立项580部、470721分钟,备案部数在同比增加2.5%的同时,备案分钟数同比减少4.3%,这说明动画项目的平均片长在降低。这是在2010年达到历史高位59.5万分钟之后,连续第二年进行减量。以当年实际产量和上一年备案数量进行比对,2012年完成率达到了45.3%。从2008年最近五年的情况来看,实际完成率一直稳定在43%~53%。这也说明,即使是国产电视动画片剧目正式立项备案后,实际完成率仍常常不到一半。
童话和教育题材仍唱主角
根据《国产电视动画片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制度暂行规定》中对于国产电视动画片的题材分类标准,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划分为现实、历史、教育、科幻、童话、神话、特殊和其他八种题材。2012年进行制作备案公示的全国国产电视动画片按题材划分依次为:童话题材259部、184434分钟,教育题材132部、146566分钟,其他题材58部、49672分钟,历史题材60部、48229分钟,现实题材39部、23666分钟,科幻题材15部、9968分钟,神话题材13部、6147分钟,特殊题材1部、99分钟。按照各题材所占比例大小,以童话和教育题材居多,分别占39.3%和31.3%,合计占总体的70.6%;其他和历史题材所占比例也均超过了10%。
动画生产省份扩大并集中
2012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95部、19793集、222938分钟,分别同比减少9.2%、1.8%和14.7%。国产电视动画片制作生产的省份更加广泛,共有24个省份以及中直有关单位生产制作了国产电视动画完成片。自2006年以来,共有10个省份以及中央电视台连续七年制作生产国产电视动画片,按照产量依次为:江苏23.4万分钟,广东20.3万分钟,浙江19.5万分钟,湖南11.3万分钟,辽宁8.0万分钟,福建7.0万分钟,北京5.5万分钟,中央电视台5.3分钟,上海3.9万分钟,重庆2.7万分钟,黑龙江1.5万分钟。2012年,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合计271部、164889分钟,分别占总体的68.6%和74.0%,高于去年。
十大制作机构进入门槛大幅降低
自2004年以来,我国原创动画片制作生产机构大量增加,2012年制作生产国产电视动画片的机构有214家,比2011年减少10家,这是我国原创电视动画片制作机构首次减少。按国产动画片生产数量,我国原创动画片制作生产十大机构合计生产83部、72317分钟,分别占总体的21.0%和32.4%,行业集中度仍旧较为偏低,其中,安徽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东莞水木动画衍生品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神画时代数码动画有限公司、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苏州卡酷影视动画科技有限公司均为新上榜机构,而且东莞水木动画属于新生机构,此前并没有生产过一部国产电视动画片。相比往年,2012年十大制作机构的进入门槛大幅降低,从2011年的最少5466分钟下降到3920分钟。
动画产业基地需加强管理
目前,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动画产业集群,中部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动画产业迅速崛起。2012年,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自主制作完成国产动画片210部、123715分钟,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5%。生产数量排在全国前列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是:南方动画节目联合制作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动漫产业园、福州动漫产业基地、深圳市动画制作中心、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2012年,湖南金鹰卡通基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家基地的年产量为零,长影集团自2007年以来连续6年为零,中影集团有5年为零,应当考虑像三辰卡通集团一样进行摘牌,以实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动态管理。
篇3
讲述了机智、勇敢、帅气的黑猫警长率领警士痛歼搬仓鼠,破侦螳螂案,消灭一只耳等一个又一个危害森林安全的案件,令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得以过上安枕无忧的日子的故事。
动画片《黑猫警长》作为中国国产动画片公认的经典之作,25年前首次播出就风靡全国,曾经掀起“黑猫警长旋风”。——是经典就不会退色。如今再回味,《黑猫警长》依然可谓是在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探索上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并且开创了中国电视动画连续剧之雏形
上世纪80年代,《黑猫警长》博得无数小朋友甚至成年人的喜爱,并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
篇4
关键词:圆 动画角色 亲和力 简洁性 可变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15
一枚硬币能做什么?有人说能乘坐一次公交车,有人说能吃一块雪糕。那三枚硬币在一起能做什么呢?仅仅是次数上的叠加吗?在普通人眼中三枚硬币可能干不了什么,但在上个世纪20年代,沃特尔・迪斯尼受车库里一只小老鼠的启发,利用了三枚硬币创造了一个小老鼠的形象,这只小老鼠在2003年美国财经杂志《福克斯》中被评为最能挣钱的“卡通富翁”,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米老鼠”,根据2005年2月的一项数据显示,米老鼠和它朋友们的全球商业价值达到了576.3亿美元,并且年年持续上升。当年的沃特尔・迪斯尼虽然贫困潦倒,但却并没有拿三枚硬币换来充饥的面包,而是拼成了一个老鼠的可爱大头剪影,看来,与其说是三枚硬币创造了惊人的数字价值,不如说是三个圆形改变了沃特尔・迪斯尼的命运,给全世界的大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也给我们平淡乏味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幽默。
那么圆形在我们生活中充当着什么角色,对于我们究竟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圆形及浑圆的物件,比如宇宙中的各个星球、被海水冲刷的石子,水滴的自然形态及花朵开放时的自然结构等等。当然,人们也制造出许多圆形的物件,比如锅、碗、瓢、盆、车轮、方向盘和各类球类等。“圆”在东西方的文化中体现着不同的意义,其形式也展现在不同领域。中国是一个尚“圆”的民族,中国人对圆形情有独钟,取其圆满、团圆之意。比如古人多赞美圆圆的满月,看见非圆的残月则会表现出一丝悲意。此类诗词歌赋不在少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如今,世界文化圆融一体,文化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圆形所创造的价值体现在方方面面,以“圆”为主塑造出的经典动画角色层出不穷,组建出一个个经典的动画影片,在动漫历史上占有相当地位。1928年,《蒸汽船威利》中的米老鼠问世,1937年我们看见了《白雪公主》,三年后《猫和老鼠》征服了全球各个年龄段的人们,1961年的《大闹天宫》,1988年的《龙猫》,1994年的《狮子王》,1998年的《花木兰》,2005年的《喜羊羊》,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从动画片诞生的那日起到如今3D动画的横空出世,我们感慨科技日新月异对动画事业的影响,但不管怎样,动画角色都是一部动画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动画角色的造型规律万变不离其宗,遵循的原则没有变。
第一,圆的情感性。当我们形容女孩美丽时,会说她长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我们看见圆圆的满月就感到幸福,看见圆圆的月饼就联想到团圆,我们幸福美好的感受是与“圆”有着密切联系的。从视觉角度来说,“圆”与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其他的形状相比较,也有明显的亲切感,其构成动画角色造型的圆形给人饱满、温和的感觉。圆形本身就体现了完美、安全、可爱,用在动画片角色造型中极为合适,可以增进动画角色的亲和力。
第二,圆的简洁性。“圆”的基础构架可以把复杂的元素简单化,有利于动画片制作的统一性与操作性。动画片的制作是需要大量人员参与协作的工作,创作人员将自己设计的动画角色多次出现图示里,以便全体美工能够画出一模一样,好似出自同一手的角色来。为了达到整齐划一,这是必要的,最简单常用的方式就是从简单的几何结构出发,例如用几个并列的圆圈,大小、比例相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无数不同选择的形式。以圆为基础来构成造型,结合其他的几何形状和曲线来进行动画创作,借助透视墙的特点来剖析和理解动画造型。
第三,圆的可变性。我们发现虽然“圆”存在于很多经典动画角色中,但是我们却很难找到一款动画角色是使用了一个标准的圆,除了极个别的Q版动画角色造型外,标准的圆形不是创作者们想要的,因为标准的“圆”已经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动画角色中,尤其在设计角色脸部的时候,“圆”需要与其他的几何形状配合来构成不同结构的动画角色。根据角色的性格、性别、年龄以及种族的不同,“圆”已经和其他形状联姻,这些造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尤其还要涉及到服饰和配件等。我们观察一个动画角色时发现,每个角色都不是一个标准的圆形,也很难找到一条绝对的直线,直线被认为是没有生命力的和缺乏情感的线条,而大部分动画角色均采用了曲线。如果我们将圆一分为二,连接后便得到了曲线,圆与曲线给人以温和、柔美和亲切的感觉,张力、挺拔、弹性、韵律、优美,而这些感受也恰恰符合动画片的表现语言。所以,当观察中国经典动画片《齐天大圣》中角色造型时,我们发现孙悟空身上具有极多的曲线,这些都极符合他勇敢调皮,灵活自由的性格特征。
三个圆形创造了一个小老鼠的形象,也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其他的经典动画角色,我们通过研究经典的动画角色如辛巴、白雪公主、孙悟空等等,探究动画角色造型的奥秘,掌握动画角色造型的规律和规则。研究发现,动画角色师们高效利用了“圆”的造型,这是因为“圆”的情感性、简洁性和可变性三个方面,“圆”比任何其他形状都具有亲和力,这使它成为人们喜爱的形状;“圆”将复杂内容简洁化,将制作程序统一化,有利于操作,节约了成本;“圆”并不是单独存在于各个角色中,而是与其他形状、优美的曲线携手,创造出性格各异,形象万千的动画角色。各国的动画师们根据这些基本原则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动画角色,同时,我们又对今后的经典动画角色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李雪松.动画造型基础[M].东软电子出版社,2011.
篇5
他把动画做成了艺术
提起马克宣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熟悉。他是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动画家,被誉为中国水墨动画最后的辉煌。他参与创作的《大闹天宫》《山水情》《三个和尚》《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是陪伴几代人童年时光的经典动画片。一名80后观众说,马克宣,是一位把动画做成艺术的大师。
“马老师很重视民族元素。”他的学生赵志超回忆,“他认为中国动画应该试着融合传统绘画的笔法。古典的东西和现代的东西相结合,是他一直坚持的。传统绘画应该是中国动画的灵魂。”
197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始创作《哪吒闹海》时,当时是原画师的马克宣,承担了一部分动画设计主力工作,其绘制的“李靖抚琴”一幕,堪称经典。
为了精确画出弹古筝的手部动作,“不懂这行”的马克宣,专门去电影乐团找到了一位古筝演员,守着看对方如何抚琴,认真记录每一个动作细节,让那位演员为他反复讲解了三次,甚至具体到了“每一个音符是怎么弹的”。最终,动画片里的李靖,手指在二十一根弦上翻飞,十六帧的原画稿上,马克宣笔下的李靖就如传统年画上的人物,指腹微弯,按压在琴弦上,小指翘起,形神兼备。1980年,《哪吒闹海》成为第一部在戛纳参展的华语动画电影。
“他对动画片中人物的动作,一直特别讲究。” 赵志超还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马老师为了给大家演示快要摔倒的人是怎样的,亲自在讲台上表演如何踉跄,怎么缓冲,双脚步子快速倒腾几下,假装要摔出去。“那时候他都71岁啦,把我们吓得够呛。”
赵志超形容,老师每次站在讲台上,总是收拾得干净利落。就算头一天为工作熬了夜,只要第二天早上有课,他照旧“精精神神”地站上讲台。“他想把关于动画自己懂的东西,都教给我们。”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出品的水墨动画电影《山水情》,由马克宣联合执导,讲述了老琴师教导渔家少年学琴的故事。整整19分钟,都笼在墨色山水和悠然古乐中,轻舟穿江,莺啼鱼跃,指拨弦动,衣袂飘飞。
马克宣把水墨画和剪纸的技法,都用在了这部动画片里。他专门邀请了国画大师吴山明和卓鹤君先生来做人物和场景设计。那时候没有绘图软件,浓墨重彩的山,和淡墨轻岚的水,都是用毛笔蘸了墨汁,一笔一笔画出来的。马克宣笔下的水墨画,层次可以分到八九层,即使是现在用绘图软件来画,画出三四层的虚实变化已很不容易。
他的作品几乎都有浓浓的古韵。有的像宣纸上的一幅中国画,着浓淡不同的墨色;有的像是铜版纸上的年画,色彩斑斓;有的则像是小写意的漫画,线条简洁,人物的动作夸张且极富表现力。在《三个和尚》的分镜头脚本里,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小和尚担着水、甩着手飞奔的姿态,僧袍的袖子弯成一个萌萌的弧度,画面上还有大块的留白,正符合国画里“计白当黑”的原则。
对于中国动画的发展,马克宣仍有许多理想。去世前,他在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动画设计系担任教授,致力于把他的艺术理念传承给学生。而他带过的学生,几乎都是看着他创作的动画片长大的。
一个谦和的大师
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路盛章的记忆里,马克宣从来没有大声讲过什么话,他总是慢声细语,面带微笑,一点儿架子也没有。
马克宣是上海美影厂后期最重要的导演和中坚力量,他却不愿意别人叫他大师,他认为那些把自己推上“大师”地位的作品不能算自己的成绩:《小蝌蚪找妈妈》的原型出自于白石老人的水墨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里面的鱼虾形象皆取材于白石老人画中;《山水情》的人物设计是国画大师吴山明;《哪吒闹海》的美术设计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大师张仃;《大闹天宫》《三个和尚》自己不过是个参与者。“画《大闹天宫》时我还是个小毛头,大家都叫我‘小马’,现在才熬成‘老马’了。”马克宣曾经这样开过自己的玩笑。
1992年,马克宣执导了自己的最后一部动画片《12个蚊子和5个人》,并获得了1993年法国昂西动画节的教育片奖。这是动画界的至高荣誉,但是相识多年来,路盛章听马克宣把美影厂的每一部作品都掰开揉碎讲过好多遍,唯独没有听他讲过这部片子。
“我自己的东西没什么好讲的。”马克宣曾经对路盛章说。他更愿意跟大家分享那些集体创作的精品,《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是怎么从尖嘴猴腮的写实派变成现在的装饰风,《小蝌蚪找妈妈》里的墨绘的小蝌蚪如何连贯地动起来,《山水情》里的乌云墨雨如何模仿了真实的疾风骤雨,马克宣总爱用这些经典案例来讲解动画制作。
马克宣被誉为中国水墨动画最后的辉煌,但谈到水墨动画技术,他总是一语带过。“水墨动画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我马克宣一个人有什么资格谈。”马克宣跟路盛章解释说,“更何况这项技术还要保密呢!”
这项神秘的中国新技术诞生于1960年,最早的呈现就是《小蝌蚪找妈妈》。创作的初衷,是让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画动起来。
水墨动画片的原画非常难画。当时没有电脑,全靠手画,画好之后再拍。因为用的是毛笔,每一笔的浓淡都不一样,但是要让画面动起来,每一块晕染的程度都要保持前后一致。所以,每一笔浓淡的分解变化,都要分别拿出来进行不同的曝光,力求达到虚和实的不同比例。完成一部水墨动画短片,需要很多人做上三四年。直到现在,这项技术也还是保密的。
浸润着中国文化的水墨动画令世界惊艳。1988年,马克宣和阎善春联合执导的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奖无数,被视为马克宣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遗憾的是,这也是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此后,我国再无一部真正的水墨动画片。
篇6
但是记忆中并非一直是西风压倒东风——小学时的某个暑假,在电影院里看到学校组织看的《大闹天宫》,这么多年过去还记得场灯亮起时的快乐和激动——精彩的故事、精美的造型、精致的画面、精心的细节一起组成了这部中国动画片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再回头看看,那些在我们脑海里铭记的动画片经典们,无论中外,哪一部缺少了这“四精”?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最近十年中国动画片几乎全军尽墨的尴尬问题。尽管还有一部“喜羊羊”撑着场面,但是绝大部分国产动画片或者动画电影,都不是在纯粹的创作时间内完成的纯粹的文艺作品,你还能在其中看到国画大师的手笔吗?你还能从中发现书法泰斗的墨宝吗?你还能看到民间大师的剪纸和皮影中那些有趣生动的画面吗?都没有了,现在听得最多的便是“动画片可以申请政府补贴”,而不是谁要看或者是为什么看。
正因为电视屏幕上充斥着这样流水线制造出来的“补贴类”动画,很多人已经把国产动画和低幼、粗糙划上了等号,直接断送了国产动画的市场想象力。人家好莱坞每年暑期都会送一两部动画电影到国内淘金,国内的动画电影要想赶这个档期就等于找死,可是去赶其他档期的话,结果又能好多少?当然专攻春节档的“喜羊羊”例外。
其实,这些都是市场问题,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与今天中国动画失色有关?
有人说生活的节奏过快,使中国人失去了欣赏动画的闲暇之心。这个解读非常不靠谱,因为日本比我们更早进入工业大国行列,生活节奏更是不弱于中国,但是动漫却是日本上班族学生族的最佳抚慰品。如果真要解读,不如看看日本动画的流程:首先是漫画,这些漫画有的甚至连载了30年;漫画有了广泛影响后才是动画,动画取得高收视和好口碑后才会是动画电影。以上每个环节都是详尽的市场调查和精准的用户分析。
篇7
平面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特征平面动画是最古老、最传统的动画创作形式,像《白雪公主》、《大闹天宫》等许多经典的动画影片都是由单线平涂的方式进行创作的。采用单线平涂,动画创作者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根据物理学的惯性原理,融入夸张变形元素,以取得感彩强烈的视觉效果。平面动画还有另一种特殊形式———水墨动画,虽然它完全按照中国古老的水墨画美术形式来进行动画创作,但是在实际动画制作中,只有背景画面才是如假包换的中国水墨画,真正“动”的部分的制作与单线平涂动画无异,只是最关键、最奥秘的制作程序却是集中在摄影部分,每一张人物或动物必须先分层上色,画在不同的赛璐珞片上;摄影师再把这些赛璐珞片分开拍摄,最后将其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效果。工序如此繁复,但其表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却是别的动画表现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它向观众完美展现了中国水墨画的优美意境,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的境界。也正因为它的诞生,打破了绘画不能产生动态的传统观念,奠定了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赛璐珞动画逐渐向电脑动画转变,较之手绘动画,计算机动画作为一种全新的创作工具,它的出现不仅使得动画制作摆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程序,也以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获得受众的青睐。
2动画美术设计与历史文化背景的联系
各国由于不同的地域历史文化背景,往往形成不同的审美意识、创意及创作风格。例如美国,作为欧洲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摈弃了欧洲古老陈旧的思想意识,是一种带着自由和开创美好新生活的感情积淀起来的文化。这使得美国社会具有了特殊的包容力,即对其他文化的接受和改造,这也同时造成了现今美国文化的多样性。而反映在动画作品上,就变成了改造别国人文风情,用美国人的思维来诠释别国文化、表现异域风情。动画片《花木兰》,其素材来自我国古典民歌《花木兰》及相关传说故事,经过“美国化”后,“显然剔去了带有封建色彩的忠孝理念,使故事本身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富有时代感,更加能够使观众得到共鸣;同时,也将原本表面化的故事主题提升到探讨人性的层次,让电影在热闹之余开阔了题材的深度和张力”。由此可见,美国文化中的包容力使得美国动画作品题材多姿多样,从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文化范围,这也使得美国动画片独具魅力。回到国内,悠久的中国绘画艺术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动画人的创作。相对于西方绘画来说,中国画一般采用散点透视,不重视光影变化、不强调光源色、环境色,更不追求形似,而是讲求神似,重在强调主观的审美情趣。“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正是这种东方绘画的写意精神,在中国动画作品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动画片《牧笛》,该片成功地展现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片尾,当牧童骑在水墨淋漓的老水牛背上,吹奏着短笛在柳林中缓行,夕阳映照着田边小径,湖水倒映着水牛、牧童,最终与周围的风景融合在一起,暗含了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可爱的放牛娃、细细的流水和随风舞动的柳条,表现出内敛、生动的情感,完全是中国格调。由此可见,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始终影响和引导了各自动画艺术的创作,也正是因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形成了如今众多优秀、风格各异的动画作品。
3世界动画美术设计分析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中国动画创作的黄金时代,许多经典动画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推出的。而此时的中国动画坚持的是发扬中华文化、走民族风格,例如《鹿铃》、《山水情》这样的以中国画形式表现的动画片,源于中国画中的写意;《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样的经典动画片,来源于中国古时候寺庙里的画像石、画像砖;《渔童》运用了中国民间工艺剪纸的形式来表现,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本土现实生活的提纯,使中国动画片呈现出地道的中国风貌。从某种程度上给动画界增添了一种全新的动画美术形式———完全中国风的美术形式。在洋溢着浓郁民族特色的同时,中国动画在创作中还能如此恰如其分地渗透创新精神,将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加以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猪八戒吃西瓜》是中国第一部剪纸片,该片采用豫北剪纸的造型风格,以红、黄等暖色为基调,不受自然色彩的束缚,显得明亮、鲜艳。在造型设计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特点,突显民族韵味。此后相继推出的《渔童》、《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等一批融合民间艺术的剪纸动画作品,使得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日趋成熟。与美国动画苛求自然、写实相比,日本动画则更注重故事情节。一般来说,日本动画片风格写实、动作和表情较简单,强调的是明暗对比、远近焦距分别,以及速度感、跃动感,甚至使用电影上的蒙太奇手法。而诸如《风之谷》、《天空之城》等影片的精密写实背景,亦为美国所望尘莫及。日本动画一般内容深刻,表面故事背后都藏着动画的主题,发人深省。例如动画片《攻壳机动队》,该片阴郁压抑、严肃、冷酷、带有对命运的困惑,与人类虽然身处高科技社会,但却无法摆脱不安的未来所带来的彷徨与孤独。这部动画片不惜耗费大量的笔墨去描写阴暗忧郁的城市街景,正是为了衬托以流畅的视觉瞧感与亮堂在高技术和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人们所面临的无可挽回的失落感。人物造型设计方面,日本动画片大都追求一种唯美主义,不仅背景画得细腻逼真,深度感和层次感都很好,而且将男女角色都描绘得极为标致靓丽:女子一律长发飘逸、眸子黑润、萤光闪耀;男子肌肉饱满,个个型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唯美化和模式化的日本动画人物造型。
4对中国动画美术设计的展望
篇8
记者从各大电视台的暑期编排调查中发现,暑期编排呈两种趋势:一种是打破常规版面,增加暑期的特别节目和电视剧场。如天津卫视、北京卫视等;另一种则是保持原有版面和剧场,只是对节目板块内容和剧场的剧目进行针对性调整和整合,典型如安徽卫视等。
总体看,绝大多数频道都采用了连播电视剧的策略,几乎都是以“暑期强档”或“暑期剧场”的名义播放自制剧或重播经典老剧,通常是几集连播。有些电视台则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长时段播放精编的综艺节目和特别节目,使节目整体呈现板块式的编排特点。
“暑期,学生观众有大量的时间来看电视,采取大板块编排策略有利于最大化吸引观众,导引观众的流向,从而延长观众的收视时间,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王屹说道。
编排背后是各大电视台的节目资源的大战。两大选秀节目,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与东方卫视的《加油!东方天使》在暑期短兵相接,上演了一场PK秀。
不过,从整体收视效果看,电视剧对暑期收视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综艺、时事新闻等,毫无意外地成为各大频道的收视致胜法宝。
“不是所有的电视台都能利用好电视剧资源。”查道存认为,如何对暑期电视剧进行差异化编排是决胜的关键。他认为独播剧在暑期仍然是拉动收视的最好资源。安徽卫视的“独播剧场”在暑期的表现非常突出,除了《天使之争》、《加油,琴子》、《太阳的女人》等引进剧外,近期安徽卫视还将播出自制独播剧《幸福一定强》、《娘家》等。据记者了解,安徽卫视用于暑期独播剧的投入在3000万左右。
与安徽卫视不同,天津卫视、北京卫视等则采取了重播经典剧的策略。
暑期,同样也是动画片大放异彩的时候。首部中日合拍动画片、改自经典名著的动画版《三国演义》暑期登陆央视8套,成为暑期节目中的一大亮点。另一部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之前在浙江卫视热播。
篇9
小时候动画片和巧克力一样是“定量”的,与奖惩明确挂钩。大人繁复的故事不是不太好懂,就是缓慢的让人失去耐性。那时动画片常常和成人节目“撞车”,而“小车”往往只能靠“苦肉计”才能一偿所愿。上学之后想看动画片就更不容易了,要赶在大人们下班前飞奔回家,享受片刻来之不易的欢愉。如果遇到实在“天不遂人愿”的时候就撂下狠话“将来长大了,我要买一房子电视,专看动画片,哼~”,然后愤然而去,身后便会传来阵阵笑声。
一日看到某杂志上说,西方曾经有一个犯案累累的杀人狂,童年因为看电影时被母亲强拖出电影院,心灵受到了极大创伤。于是拿着杂志煞有介事的向家人“翻案”。
“看吧,心理学说明不能对孩子的兴趣进行压制,会造成心理阴影的。小时候看个动画片都那么难,事实证明,天大的事也等看完再说,就不怕我变态么?!”
“不会的,作业做不完,被老师训那么多次也没见你变过。”
……
而今节目越来越多,但那份期盼的心情却已然不复存在。不必买一房子电视,就在此整理一下童年的记忆吧,借以重温其中一些曾带来美好时光的片断。
《儿时经典动画片》小盘点:
1. 《米老鼠和唐老鸭》
【原文片名】当年央视版引进内容较杂,分属迪斯尼多个系列,现已无法考证
【出品年代】始于1928年
【出品公司】Walt Disney Studios
【国别归属】美国
【剧集总数】不确定
【内容简介】一部风靡全球的喜剧性动画片,收视率居世界之首。片中以米老鼠、唐老鸭、大狗布鲁托的活动为主要线索,通过它们一系列不连贯的、片段式滑稽遭遇,运用拟人的手法和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哲学等各种原理,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个幽默的、令人捧腹的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小品段落。中国的孩子认识迪斯尼就是从这部片子开始的。
2.《大力水手》
【原文片名】Popeye the Sailor Man
【出品年代】1929年
【国别归属】美国
【内容简介】卜派是在1929年1月17日开始出现在漫画家西格(Elzie Segar)的连载漫画上,并且一炮而红,大受欢迎。大力水手卜派(Popeye)今年75岁了。卜派和他的女友奥莉薇在现实生活中都真有其人,有趣的是,卜派和他的女朋友奥莉薇的形象,真的是就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出来。卜派的原型是一位名叫法兰克-佛格(Frank Fiegel)的男子,至于奥莉薇的本人,则是一位名叫多拉-巴斯科尔(Dora Paskel)的女子。西格在1920年代初期搬离切斯特后,便很少回到这个小镇。巴斯科尔、老舒赫特和佛格都先后于1940年和1950年初期过世,当时的剧院现在已经改装成蔬菜罐收藏馆和卜派博物馆。大力水手卜派漫画前后在500家报纸连载,经营收藏馆和博物馆的兰道表示,“卜派是美国偶像,代表了做你自己,并为市井小民挺身而出的精神。
回放:大力水手爱吃菠菜。
那时每到吃饭,挑食的孩子因此有了榜样,“看人家大力水手就因为爱吃菜,身体多好”。
3.《猫和老鼠》
【原文片名】Tom and Jerry &Tom and Jerry Kids Show
【出品年代】1940 & 1990
【出品公司】Metro-Goldwyn Mayer(米高梅) & Hanna-Barbera Studios
【国别归属】美国
【剧集总数】具体集数不可考
【内容简介】本片的内容不用多说。当年本片由各地方台率先播出,随后央视跟进热播,这些版本,即米高梅版的“TOM AND JERRY”。不久,央视开始播出新版本的“猫和老鼠”,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片中的主人公汤姆和杰瑞都比原版本中的造型要矮小,即俗称的“小猫和小鼠”版,这一版本与米高梅版大同小异,但似乎不如前作受欢迎,只在美国本土播出了短短的三年(1990-1993),央视在90年代初引进,可算得上是“全球同步”了。2006年初,“小猫和小鼠”(Tom and Jerry Kids Show)在央视大风车栏目重播。 “猫和老鼠”的幽默可算是老少咸宜,是不多的能和家长一起看一起笑的动画片。
4.《我不是傻瓜》
【原文片名】I’m No Fool &You and Your
【出品年代】1955年
【出品公司】Walt Disney Studios
【国别归属】美国
篇10
对于动画来说。电影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动画艺术的发展。在电影技术发展的初期,动画片只有黑白的默片,后来发展到有声片、彩色片;以及动画片的画幅也发生变化,由标准的画幅发展成遮幅的、宽银幕的画幅,技术的进步给动画艺术家更多的创作空间,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原创奠定了夯实的基础。随着技术不断地发展,艺术家一刻也没停止对艺术创新的追求。中国在动画的原创性方面也一直在探索中前进。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由于动画片创作者没有很好地反思动画创作本体,没有尊重动画的原创性,更没有认识到原创性的重要性。造成原创作品不足,甚至原创能力贫乏;创作中越来越多的模仿,造成从事和研究原创创作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原创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动画创作者面前。
1
原创是一种能力,表现为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又是一种精神,体现在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原创性的根本是能够发现创作源泉,而创作源泉是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在厚重的文化环境和文化素养当中,理应发挥出的动画式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只有尊重动画发展规律,尊重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充分调动各类动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作性,大力推进动画艺术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创新,大力推进动画题材、体裁、形式、手段的多样发展。中国动画才能具有更为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和更为深邃的艺术感染力。
原创性具有可持续性。换而言之,在艺术创作域中基于本国的文化发展历程而创造出符合艺术规律的作品,它有其发展的脉络,仿佛样可以继续走下去,能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原创性的作品是可经过、可停留、可发展的新的存在。是新的经典的原型。原创性是对既定参照物的思考与借鉴,是在创新固有的传统之后呈现出破土而出的生命气息。
原创性里面包含着共性和个性,两者关系是统一和对立的关系。所谓共性是艺术规律及艺术审美,这是原创性作品都应遵循的规律,而作为原创的作品还应该强调个性,二者既是统一也是对立的,如果一味地强调共性,作品会流于形式和皮毛;如果一味强调个性又容易偏离大众。
2
所谓的原创性,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只有继承了传统的文化底蕴,才能胸有成竹地去创作,不会遇到创作灵感的瓶颈。探讨动画创作中的原创性必须从民族传统出发。上溯文化的起源,下追现代的流变。原创性并不是随意出新。而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基础之上的一种有文化意义的思想探索或形式上的出新;它在艺术创作上有连续的衔接性,是严肃的、有修养的创造行为。
在一个创意之初,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进行创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某些创作者过于依赖一些现在流行的东西,这样的创作观是不全面的,应该学会借鉴和吸收。当美国的动画大片、日本的动画大片非常活跃地在世界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时候,中国的动画创作者应该冷静地分析他们成功背后的文化基奠、内容特色及表现技巧,包括其创作团队的成长及演变历史,而不应该仅仅关注其成功的表面。动画创作者若不冷静分析其创作历程,仅是表面上的模仿,将会忽略其根本,如同空中楼阁。
几乎所有优秀的日本动画片,其故事情节十分引人入胜,而这些故事都有一个核心灵魂,即人本主义,这就是日本动画创作原创性的本源。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从孩子的视野中来,到孩子的心灵中去,发现孩子的关注点,并尊重它。认同它。呼应它,用童真趣味的手法塑造人物、表现事物。达到丰富的性格化并展示相当的人性深度。在打动孩子的同时也引起仍具有童心的成年人共鸣,日本动画以此连通了感受对象的心,这是它赢得观众的第一条经验。而美国迪斯尼追求的是家庭共享,以经营童真为其核心,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正是所有人内心的追求。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仅仅是儿童,成年人也需要在童话世界里放松身心,找回纯真和快乐。在迪斯尼的动画中,爱、勇敢、坚决、信心、诚实等是其一贯的主题。迪斯尼人文内涵同样是紧紧围绕在普泛的所谓的人性论上,提倡爱与家庭的观念保证了迪斯尼的作品无论在哪种意识形态下都畅通无阻。
由此可见,任何优秀的动画片都有其文化理念的本源,这种文化理念是其不断原创的动力。当我们冷静思考他们成功背后的文化基奠后,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创作,更好地去探索如何开阔思路,在当代人物和事件中寻找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题材,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深入地挖掘和再创造。
学会尊重观众而不是讨好观众是原创性中重要的一点。现在有一种过于讨好观众的现象:一部分动画创作者认为现在市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简单地按照观众已经“日化”和“西化”的口味,用严重模仿甚至抄袭、做工粗糙的动画片把观众“喂饱”了就是成功地满足观众需求。结果导致动画创作者不再创作富有一定审美力和知识性的动画片,只是一味地追求数量和形式的动画片,盲目地把观众“喂饱”。但是“吃饱”不代表有“营养”。许多动画作品动辄采用国外的手法和造型,放弃了自己的传统优势和特色,认为观众喜欢国外动画就模仿甚至照搬国外动画就能获取观众喜欢。这恰恰是不尊重观众。
对于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动画片创作更是如此,民族的就是传统的,越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越容易被全世界观众所接受。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综观而得的尽是璀璨的星火:远古神话的浩大纯美、诸子散文的洋洋洒洒、辞赋经文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的经典奇葩,辉煌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我国文化底蕴深厚,传统艺术形式丰富,这正是我们动画创作原创性的源头活水。无数精华值得表现出来给观众观赏,而且作为中国人也有能力将这些文化渊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艺术创作中的关键因素。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炎黄子孙的宝贵遗产,当全球化的浪潮袭卷而至时,当时尚潮流泛滥之时,作为站在时代浪尖上的动画创作者理应坚持自我,而不是对西方文化的顶礼膜拜,而是应该学习继承中国的传统,吸收其精华。把自己传流本土的文化通过动画艺术的演绎推上更高更灿烂的浪尖,用动画来传承中华文化。从而使中国动画毅然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3
国内外优秀原创的作品都是取材于原有故事或传说,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升华。通过分析作品来总
结规律,触发灵感,才能更好地指导创作。《三个和尚》来源于一句谚语“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是一个充满哲理的故事,三个元素的制约与平衡。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的话会变得无法收拾。《三个和尚》的“妙”在不是完全照搬谚语,而是最后三个和尚都有水喝。独具匠心的原创性结局没有停止在“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老话上。而是通过火灾这一突发事件使和’尚们在救火中同心协力,进而将“没水”改为“挑水”,让观众在欢笑声中领悟古谚的深刻性。该片结局的改变使得本片不仅仅停留在诠释道理的层面上,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了转折和,让原本“平”的谚语再掀波澜。
《小兵张嘎》的原创来源自经典电影《小兵张嘎》。动画剧本在原有电影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动画中塑造的小英雄嘎子机智、勇敢、憨厚、朴实并略带顽皮,影片洋溢着一种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将嘎子的童心、嘎子的性格与战争的舞台来构成一个充满着“阳光”氛围的传奇世界。同时影片创作者原创性地在整体继承的基础上。突出改编完善动画剧本。将电影原著经典段落动画化。根据人物添加天马行空的想象,运用时代观念以及新颖视野的全新演绎,力求符合今天的审美习惯和时代要求。同时,动画片《小兵张嘎》最大的原创性是在动画片题材上的创新。过去,中国动画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过于强调动画的假定性的现象,尤其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上过于依赖神幻、神话题材,从而导致了我国动画电影创作类型出现“简单划一”的现象。这部影片作为动画现实主义类型的作品不仅突破了在国内创作的空白,而且为中国动画创造填补了新的类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美国迪斯尼1998年出品的《花木兰》故事取材于中国古典民歌《木兰辞》及相关传说。就是这样一个中国的孝女故事,经迪斯尼原创性的一变,变成了父女感情的现代演绎和一个少女追寻自我的经历。旧瓶装新酒。老树开新花,大胆成熟的原创,剔去带有封建色彩的忠孝理念,使故事本身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赋予时代感;更加能够使观众得到共鸣。同时也将原本表面化的故事主题提升到探讨人性上的深度上。让电影在热闹之余开阔了题材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