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片范文

时间:2023-03-14 22:4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产动画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产动画片

篇1

[关键词]动画;角色配音;现状;弊端;影响

一部动画片除了通过片中的剧情以及视觉效果呈现在观众眼前,还需要通过后期角色配音来完成对动画角色性格的塑造和对整部动画影片的诠释。因此,动画配音显然已经成为动画影片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优秀的动画影片不仅要在情节上打动人、视觉上吸引人,更要在听觉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动画配音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形象的动画配音与动画画面的完美结合可以使观众在视觉与听觉上都受到享受,还能更深切身的感受动画剧情、和动画角色所带来的感染力。配音为活动在银幕上没有生命的线条赋予灵魂,个性鲜明的声线不仅可以增强动画角色性格的性格特点而且可以让观众对动画角色形成声音上的记忆符号。就拿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为例,小新的配音是那种孩子气但又想模仿大人还非常淘气并且有点猥琐、傻傻的那种感觉。还有动画片《哆啦A梦》中的主角哆啦A梦的配音也很有特色,哆啦A梦是一个来自未来世纪的并且身体里藏着很多未来“武器”的“超级猫”,所以在哆啦A梦的配音中有很明显的一种区别于常人的发声方法,这种特殊的发声方法让其声音形成在音调和音色上都有带有类似于一种“电子音”的声音,观众很容易就能从哆啦A梦的声音中感觉到这个动画角色在身份上与其他角色的不同。在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中,柯南的配音就特别能说明配音对角色的作用,柯南为了掩饰自己成人的身份而作为一名小学生时,他的配音就充满童稚,声线稚嫩,对着自己喜欢的小兰姐姐说话时偶尔还有一些小孩“发嗲”的声音。当他破案的时候,立马回复到成年人的思考氛围,此时柯南的配音马上是以成年男子的声线来表现,此时的声音显得特别坚定、成熟、深思熟虑,而且还为了配合破案时剧情的发展,其声音在表现时营造出一种神秘感。柯南孩童时和成人时的配音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更为塑造柯南的双重身份的角色形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时富有特点的人声加入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制作成本,用较少的角色动画制作一部动画却不会让观众感到影片情节的缺失。日本的动画制作者们利用声音使故事更加连贯,利用声音将观众带入银幕进入一个由他们自己营造出来的虚拟空间,这就是日本动画片吸引观众的很重要的缘由之一。声音可以借助作为载体的动画影片本身而赋予一个新的让观众感觉很亲切的听觉的世界。这就是配音的重要性所在,他带给观众幻想中听觉的真实性,无实物却能达到比实物更加强烈的效果。比如,一段生命垂危的场景,如果仅用画面来表现伤感那是很苍白无力的。然而加上配音,利用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声线表现出来后会大不相同,就算仅仅是一字对白:“你……” 想象一下如果是生气的场景,声线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换为一对情侣见面又会是什么样?他们有什么样的声线、音色和音量?声音之中透着什么样的感情?如果仅仅是画面加上字幕,观众想要深刻地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感情时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

二、日本动画配音行业的状况

可以说,日本的动画角色配音在世界动画配音界是享有盛誉的。分析和研究日本动画配音行业状况对我国动画配音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日本对于本国的配音演员有着严格的定义和划分。专门为动画和Drama CD配音的人成为“声优”,为外国电影配音的人称为“吹替”,为影视配音的人称为“配音演员”。

声优的出身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从中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在大剧团里表演的童星,高中毕业后从事配音工作,之后大部分都成为第一线的演员和声优。第二类是在高中、专门学校或是大学毕业后在剧团作演员被动画相关人士发掘后成为声优。第三类是在高中、专门学校或是大学毕业后在去专门的声优培训学校深造。第四类是从原来其他行业或完全不相干的工作转行成为声优。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配合动画片的周边产品的宣传,声优开始从幕后走上台前,他们发行唱片、开演唱会、fances见面会。声优的偶像化更加吸引观众对配音和声优的重视,同而推动了日本声优培训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在这样大好的背景日本动画配音整体实力大幅度提高。在日本,声优可能会因为塑造一个生动的动画角色而成名,动画片也可能因为著名声优的出色演艺而卖座。一般,动画导演和声优联系密切且合作默契,导演从动画制作开始的策划阶段就能很方便地找到适合自己动画角色的声优。此外,导演们也可能会对某一动画角色的声优进行招募,或者有可能会选择人气高的声优,利用他们的明星效应来为动画中的主要角色进行配音。当配音演员敲定后,片商们便立即着手忙于宣传,配音阵容与宣传海报放在同等的位置进行扩展市场。动画上映之后声优们忙碌于各个fances见面会,为自己所配的动画进行宣传。动画片中的歌曲有时也会请声优进行演唱然后出CD,既宣传了动画片也使声优的名气得到提高。日本声优的迅速走红,使当今日本动画配音界更专业化。越来越多的人崇拜声优,喜欢上声音表演并热衷于这项工作,于是更多人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动画片的配音工作中来。

三、中国动画配音现状

在中国,为影视配音同与动画片配音演员之间的概念非常模糊,许多动画片请来配音演员或是为电影配音的或是非科班出身的专业配音人员。动画配音的特点是夸张而有特色,而影视配音则要配合表情不能脱离现实。动画配音行业想要发展就必须从影视配音中脱离出来,有专业的针对动画配音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动画角色。观众长期接触国外动画而日渐形成的高眼光同国内动画配音不专业、不投入的矛盾直接导致今天中国动画配音实力不强。现在的国产动画片呈现在观众听觉里的都是一些没有感情的对白,一些故意扭曲自己的声线做作出来的声调,这无疑使荧幕上的动画角色看起来毫无生命力。动画片中的声音无法带领我们进入那奇妙的幻想世界,而观众只能把配音当作另一种诠释动画片的手段,这正是中国动画配音的问题所在。

(一)中国动画配音的运行模式

一部普通的动画片前期制作认真精细,配音却草草了事。制作方对动画后期配音的忽视,导致了现在动画配音行业无法形成产业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配音演员长久以来隐居幕后,他们很少被人重视和被众人熟知,他们的名字即使出现在动画人员表上也是一带而过,动画片热映后也不会出版关于配音和音效的CD周边产品。

然而,在日本做法却大不相同。大多数动画片在制作初期就由制作人和导演开会后指定的音响指导来分派工作给各音效部门来进行音乐制作。一个作品的角色分派都是由导演来完成,为了找寻符合理想的声线他们往往会找寻很长一段时间。导演往往与声优们联系紧密,细心地从众多声优中找寻符合的人选,有时还会向与声优接触最多的音响指导询问适合的人选。选好人员后开始正式录音,这个过程导演往往全程跟踪来指导声优每一句台词的情感音调。日本也注重明星效应,一部动画的配音人员中如果有当红声优,那么这部动画也会受到声优粉丝的追捧。

(二)中国动画配音的弊端

1.不同角色的配音缺乏特点

在动画配音不太被受重视的今天与个性不太鲜明的动画角色的结合导致了一些具有毫无特点相同声线的声音充斥在如今的国产动画片中,闭上眼睛听,除了音色的区别,在角色性格、语气、个性等方面的表现上都毫无特点,就如机器批量生产的模具。然而,在日本导演们会为了某个重要角色征集声优并挑选出适合角色的优质声优,高素质的声优可以根据角色的不同变换着自己的声线,动画角色被他们演绎得富有个性而且栩栩如生。

2.角色配音缺乏真情实感

动画配音需要配音演员给角色赋予灵魂,需要配音演员们通过自己对动画剧情和气氛的揣摩用声音来诠释和表现动画角色。动画片成本的控制使配音成为影片制作中不太受关注的一部分,成本成为动画制作的一个致命弱点,片商们被关在产业链的牢笼里,无法用雄厚的资金去让他们塑造有血有肉完美的动画角色。苍白无力的卡通形象在观众的眼里就仿佛吃快餐一样,虽然能够填饱肚子但却谈不上任何营养更谈不上给人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

3.角色配音的情感表现不到位

每个动画角色都是有生命的,然而在中国的配音中,给幼儿的配音就一味地装出傻乎乎的感觉,给年轻角色的配音就仿佛感觉是旁边有两个人在念对白,声音平铺直叙、毫无生气。如果一个老人激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如果那青年悲伤的时候又会怎么样,没有人会去揣摩这些声音不同状态的特点。无数的动画片中的角色配音完全像一场对白录音,这些配音完全脱离了人们的感情。

4.配音演员的专业培训

中国,几乎没有专业的为动画片配音的培训机构,为中国动画片配音的基本上都是凭借名气而上,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或者应邀为动画角色配音。

在迪斯尼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国语版别请了张国立为小丑鱼马林配音张国立平和的音调把小丑鱼爸爸爱孩子、嗦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请了徐帆为带点神经质的帝王鱼多莉配音,她神经大条、说话直率的特点深深吸引了观众,台词功底丝毫不亚于专业配音演员。而在《怪物史莱克Ⅱ》中赵薇与王学兵的配音却没能打动观众,引来一片质疑声。由明星来担当动画角色的配音演员有利有弊,他们有表演经验有名气,但是角色性格与演员相符才是最重要的,单凭明星个人的名人效应只能一时拉动票房,而不可能使一部动画作品作为经典影片留存于世。2008年上映的《风云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前期利用明星对动画做宣传的确非常到位,引得许多观众冲进影院一睹风采。但由于配音质量不好,虽然花了大力投入了配音换来的却是观众反感的声音。

四、结语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离不开好的配音,一个好的配音不仅能更好地诠释动画角色所表现的内涵,还能使角色深入人心。加强对动画影片后期配音的重视是中国动画目前处在发展阶段不容忽视的一件事情,培养有专业素质的配音人员、形成动画配音产业、发展动画配音周边产品等,都是我们目前急于解决的事情。中国动画配音市场潜力有待于我们动画人去开发,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把影响动画影片质量的方方面面都做好,才能使我们的国产动画展现出往日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杨世真.电视艺术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05-133.

[2] 王长潇.电视影像传播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140-173.

[3] 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81-203.

[4] 容旺乔.动画概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123-133.

篇2

[关键词] 国产动画;民族艺术形式;视觉艺术;创新性

在国产动画的发展成长历程中,曾经一度在国际上享誉“中国学派”的美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影片获得了大奖,其成功优秀的作品都是根植于民族文化与传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化、本土化的动画作品仍然是当今国产动画追求的目标,据我国首部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指出,在2011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动画片共435部,国内动漫产量已高达22万分钟,成为世界第一动漫生产大国。同时蓝皮书也指出当前我国动画产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虽然动漫产量巨大,但是整体水平并不高,能够让人记忆犹新的作品也不是很多。怎样使得中国动画跻身世界动画强国,坚持走“民族化之路”,借鉴与创新民族艺术形式,挖掘民族艺术宝库中的“动画元素”与现代动画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顺应世界动画发展方向,创作出的国产动画片才能够深入人心、经久不衰。

从动画的艺术特性上讲,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含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而视觉艺术是动画影片的主体,探寻具有独特视觉感官的民族艺术元素,建立全新的视觉感官创新,是国产动画坚持“民族化”道路的关键,也是未来发展的新契机。

一、视觉感官创新――角色造型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在动画创作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动画影片的基础,也是动画影片的“灵魂”。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形象,可以直接影响一部动画作品的成败。优秀的动画角色造型,可以为动画影片带来持久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官力和独特的视觉符号,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审美文化,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

(一)形创新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主要分为外在造型设计和内在角色精神设计两部分,换句话讲就是形和神。形主要是动画角色的外形,包括五官、身型、服装、道具以及角色动作造型等。在一部国产动画片创作中,民族艺术元素的应用和风格化的确立,主要体现在动画角色“形”的民族化特点上。“形”的创新性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动画角色,不仅可以带来全新的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同时也具有民族化的视觉符号特点。在借鉴和运用民族艺术元素的国产动画角色中,《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可以说是成功案例,张光宇先生在设计时,将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和中国戏曲的脸谱艺术结合在一起,设计出的孙悟空形象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写意性,身型和动作设计方面也借鉴了中国的京剧元素,一招一式、动作打斗、各种亮相都拥有程式化和舞蹈化的特点,加上孙悟空造型的独特色彩配置,一个活灵活现、经久不衰的动画角色形象呈现给了大众。经历了许多年后,孙悟空的形象仍然深入人心,始终是国产动画角色的代表作,也是国产动画角色形象符号化的认可。而随着中国动漫近些年的迅猛发展,让人受关注的动画角色形象并不是很多,在2011年的杭州动漫节上,国产动画片中的角色形象除了孙悟空、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几个经典形象以外,就只剩喜羊羊和灰太狼了。如何进行国产动画角色创新性设计,建立起具有个性鲜明和特征化本土化的角色造型,是一部成功国产动画片的关键。

在动画角色“形”的视觉感官创新中,创造有民族风格的本土化动画“明星”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为核心的部分。我们可以采用创造性思维方式来进行动画角色设计,借鉴和运用民族艺术宝库中的动画元素与现代动画技术结合,迎合世界动画主流发展趋势,符合大众审美特点,寻求全新视觉感官的国产动画角色形象。例如,在创作动画角色造型时,可以将五官、身型、服装、道具、色彩等设计不同程度上的加入民族艺术元素,像五官设计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丹凤眼、柳叶眉、樱桃小嘴等都可以与现代动画角色形象相结合,服装道具也可以运用中国传统绘画元素来点缀,戏曲、武术、舞蹈、民乐等民族艺术元素配合角色动作设计,使得设计出来的国产动画角色在现代美的作用下,能够渗透着中华五千年的民族艺术文化与传统。

(二)神韵似

国产动画角色创作里,神韵似,是指在现代动画角色绚丽多姿的外衣下,要具有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的神韵。动画角色的“形”是主体,而“神”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用作塑造形象的最高表现,又称作为“神似”或“神韵”。如何有效地“取神”――把握和表现角色的内在精神,成为成功塑造形象的关键。一个成功的国产动画“明星”不仅需要外形的创新,还要拥有一个有魅力的人格,在塑造角色的内在精神时,需要渗透着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如宫崎骏笔下的日本动画,强烈的民族意识非常厚重,他通过动画影片中角色、场景、主题、语言等多种形式折射着日本民族意识和民族情结。

在设计时,观察、默记、传神、写心等创作方法都可以运用到角色设计当中,细微观察角色,记录下来角色的点点滴滴,才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运用到角色造型中做到传神、写意、写心的目的。例如在对五官设计中,眼睛是传神的重点,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关眼睛的画法很多,眉弓、眉宇、眼皮、眼珠的画法都可具有东方神韵,有效地借鉴和运用,使得现代动画角色中能够流露出民族元素的神韵。除此以外,身型、动作设计也具有传神、写心的作用,民族艺术宝库中的戏曲、舞蹈、传统绘画等都可以借鉴到角色当中,达到神韵似的境界。

篇3

摘 要:动画片广阔市场必须真正打开。动画片的分级制度势在必行。动画片如果要融入电视剧产业当中,需要完成的基础工作还很多,到现在为止,中国电视动画片在这方面并没有迈出步伐。市场没有更广泛的打开,动画片根本就没有多少题材可言,从而级别上的规定也毫无意义。所以,在这两方面打好基础后,通过电视剧的近水楼台,中国动画会以迅猛的速度发展为庞大高效、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真正获利产业。动画片和电视剧产业的共融性成为动画片发展的优越条件。

关键词:中国动画片;融入;电视剧产业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090-03

当今中国动画片生产有规模但普遍质量不高,很多现代产品由于各种因素悬于社会舆论指责和嘲讽的风口浪尖之上,情况并不乐观。就如2013年播出的《熊出没》,由于角色台词设计不佳成为媒体和大众批评的目标。普遍反映在第一集首播短短十分钟左右就出口21句所谓“脏话”。同时也有很多家长反映动画角色配音方言问题和动作问题影响了小观众的语言习惯和生活习惯。这里大众、媒体和评论人千夫所指多将问题的矛头对准动画片不“文明”举动对儿童行为规范和未来成长中的深刻荼毒。

实际上我国本土动画饱受批评,甚至经由投诉而叫停的产品并不少见,如《虹猫蓝兔》就曾因被指责为过于血腥而叫停。而大红大紫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一样因为有儿童模仿“烤全羊”而成为众矢之的。整体批评的矛头指向动漫作品的“粗制滥造”,或是缺乏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思维,甚至有媒体痛心疾首的搬出巴尔扎克的名言来阐述动画片对儿童教育的关键作用[1]。这种局面的产生究其根源其实并不在于仅仅某一作品的低劣,实际上,动画产业在我国的市场运营和体制还不够科学合理,不具有结构性的整体模式,甚至于产业“定位”都是一片荒原。

一、动画片广阔市场必须真正打开

我国从2003年已经开始规划中国动漫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了,于当年国家广电总局提出《关于发展我国动画产业若干意见》,为中国动漫发展掀开序幕。

2004年,被认为是我国的动画年,在这一年出台《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即“24条”重要政策,提出制播分离,建立产业链,培养扶持现代动画企业,实行国产动画片题材规划制度,实行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播出办法和国产动画片发行许可证制度。

2005年更是在“24条”基础上出台《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即“18条”补充政策,在一系列的政策带动下,动漫产业得以开始蓬勃发展。

广电总局在2006年限定黄金时间强制要求播出国产动画片[2]。中国动画片的曙光看似降临,却在市场定位上处于极度狭窄的境地。

中国动画片在年龄定位的认知上依然滞后,制作动漫产品的目标依然针对14岁以下低龄儿童。这其中由三方面因素对其产生影响。

(一)从企业方面来说

我国流行这样一种盈利迷信,“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成为企业主普遍认同的金科玉律,但是究其出处,一般都是所谓“犹太人说”,而因为犹太人是“世界上做生意最精明”的商人,所以他们说孩子的钱好赚就成为口口相传的佳话,一句以讹传讹、子虚乌有的谚语深层影响着中国企业对于幼儿动画片的痴迷偏执。

(二)从播出方来说

中国电视媒体长久以来对于动画片的定位认知没有逃脱传统的范畴,在思维结构上处于长久不变的状态。动画片的投入、制作和播出总是以少儿节目为思维基础,从“24条”可以看出,全文所提到的影视动画受众只有“少年儿童”,这样便直接导致国产动画片的定位局限于“少年儿童”,而“少年儿童”的题材和内容最为狭隘,则创作宽容度达到最低。

(三)从观众来看

我国人民长久以来一直将动画片认知为“孩子看的电视节目”,这与影视知识的普及低和影视文化断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实际上早期的影视雏形就是动画,如1878年美国摄影师梅勃里奇通过40台照相机拍摄奔跑的马并将照片连接起来快速播放[3]。

换句话说,影视作品和动画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动画片的题材和内容选择并不该仅仅局限于“少年儿童”。中国电影业起步并不晚,20世纪30年代中国影视业已经极具规模,从思想意识到具体手法上与国际接轨,只是后来爆发造成影视艺术的断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原点重新开始,认知上产生滞后和盲目,最终造成对动画片认知的偏差。

这三方面造成中国动画片在题材内容上处于极端狭窄的空间。而以日本为例,将动画片的消费主体定位于14~35岁年龄,形成合理健康的动画消费市场。这一点,我国至今虽有认知,但不认可。中国动画片定位将自己局限于“少年儿童”电视片的小小空间当中,那么就无法产生更加广泛丰富的题材和内容表现。而角色语言、造型、性格等刻画也只能囿于低幼环节。相对于日本完整市场体系,我国动漫产业向小头大身的畸形方向发展,未来堪忧。

二、动画片的分级制度势在必行

题材和内容的定位扩展,整个动漫产业的定位应该包含从中年到低龄儿童各个年龄层次的年龄段的需求。实际上当代80后和90后两代正是浸润在日本动漫产品之中成长起来的。然而这其中,80后一代已经步入中年;而90后一代则向中年迈进。同为两代人都在成年后继续保持对动漫产品的热衷。

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动漫产品的消费群是比较稳定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作品内容和题材的品味在不断上升和成人化。而我国动画片市场没有切实的抓住这个相比于“少年儿童”市场更加巨大的消费市场,一味埋头于消费群的基础部分不能自拔,这是不够明智的。实际上,80后和90后两代人如今所追逐观看的动画片还是日本动漫作品为主,很少涉足国产动画。

如果打开整体消费市场,那么动漫作品的分级分类制度成为不可逾越的第一个问题。分级制度这方面可资借鉴的实例在国际上很多,这里还是以日本动漫产业中的分类进行简要阐述,日本对动漫画的分类相当严格和全面,大体上分为:儿童、少年、少女、青年、女性和成人六大类,消费者可以涵盖社会各个层面,而成人动漫还有更为复杂的分类,动漫企业产品的级别划分由专门机构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评估来进行评定[4],在监管上“限制级漫画在书店里必须在不同区域摆放,并有专人监督。如果售货员觉得购买者年龄不够,会主动要求其出示身份证。[5]”而中国由于市场定位的狭窄性,造成动画片认知上的狭隘性,这在2002年便引进我国的《蜡笔小新》动漫作品中可见一斑,这部动画片在日本被定级在成人动漫,而我国将其认知为类似《机器猫》一类的幼儿动画,动画片在黄金时段播出,成人隐喻的粗俗内容被指责污染了少年儿童纯洁的心,最终发现是自己搞错了定位。

因此良好的分级制度和有效地监督模式可以使我国动漫产业形成有层次有监管的健康市场环境,是我国动画片市场全面开放所面临的第一道门槛。

三、非幼儿动画片融入电视剧产业体系当中

本文前两大部分,用很大篇幅讨论了动画片市场整体展开和随之而来的分级问题,并非累述,只有市场开放和定级才能为动画片产业创新、融入电视剧产业体系打好基础。当动画片市场整体打开之后,作品主要覆盖范围将全面成人化。这时,产品题材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刻,产品数量和种类更为多元化,则其市场价值更为丰富。同时在制作、发行、宣传、包装和后期衍生等则更为复杂,需要更加成熟完备的运营体制来进行操作。

当然,国外动画产业已也有借鉴实例,但是我国动画产业刚刚起步,与其亦步亦趋跟在国外产业模式后面模仿,不如直接使用本国已经成熟的运营体制。这时候我们会发现,中国电视剧产业从规模到体制上都已经非常完备,市场环境和运营方式日趋成熟,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电视剧生产和播出量第一的国家。“目前,全国平均每天生产电视剧40集左右,在全国1974的电视频道中,播放电视剧的频道有1764个,占总数的89.4%。[6]”成人化动画片未来的发展正在于与电视剧产业进行结构化的组合。动画片与电视剧的产业融合具有较大优势。

(一)动画片与电视剧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影视作品的鼻祖就是动画,国际动画组织对动画(Animation)的定义是“除真实的动作或方法外,使用各种技术创作活动影像,亦即是以人工的方式创造动态影像[7]”。也就是说,动画片只是在技术手段上与电视剧有所区别,而在故事内容上并没有提出任何区别限定。作为讲故事的一种视觉手法,动画片与电视剧在根源上是相通的。如果冲出少儿节目的局限,动画片一样可以表现电视剧思想和内容,同时一样可以根据电视剧制作的需要来进行制作。

这在很多有电视剧改编的动画连续剧中有所体现,比如2006年热播的古装情景剧《武林外传》在获得成功之后,于2007年改编为300集的动画片。从中也可以看出动画片与电视剧之间除了技术壁垒之外并不存在内容和表现上的冲突,两者可以很好的转化,而动画片可以很好的通过成人化的蜕变融入到整个电视剧制作体系和产业体系当中。

(二)稳固庞大的潜在观众群

同时动画片具有与电视剧一样广大的消费群体,前面已经提到,当代80后和90后作为中年和准中年人已经不存在“不可荼毒之幼小心灵”的问题。成年人的视野更加开阔,两代人对于动画片的喜好和追捧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其对动画片产业的消费热情依旧强烈,而对于动画片产品的消费能力却要比以往青少年时更为强大。这两个年龄段的观众绝大多数都已拥有稳固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具有自我生存能力;与以往父母的习惯不同,两代人的消费意识更为活跃。对于影视作品的喜好更加广泛,不但对动漫,对各种题材电视剧的爱好也非常广泛而坚决。所以,他们是更为稳固庞大的消费群体,动画片融入电视剧之中,对于动画产业和电视剧产业在收视率上可以达成双赢。

另一方面,35岁以上年长的电视观众,并不是从意识形态上彻底将动画拒之门外。可以说对动画认知上的偏差造成了这一人群对动画片的误解,动画片一旦在市场定位科学放开,则在社会宣传和社会影响方面才会变得更为健康有序。从国家政府到动画企业应该努力扭转社会大众对于动画片低龄化的认知,应该将动画片的范围给予准确明示。而部分电视剧作品动画片化,或者用电视剧手法和模式拍摄动画片,会促进对于动画片的社会认知的再教育,则动画片的市场将会空前扩展。

(三)动画片在表现手法、张力和感染力上与电视剧不相上下

电视剧的拍摄需要大量的人员和设备投入,而对于所拍故事内容的准确把握,对于演员的演技、道具的应用、服装的款式等等又有要求,需要涉及多种技术知识,也需要大量不同领域的人才协同工作。这其中,演员的演技之细腻是动画片所不能企及的高峰,但是,对于具有更强感染力的夸张性表演,演员作为人类具有底线。而动画片可以通过人造角色,完成超出常人的夸张动作、表情,甚至电视剧无法实现的气氛或心理渲染。比如日本动画中经常出现的深色忧郁背景和突然出现象征郁闷的乌鸦飞过脑后。再如巨大的汗珠留下面颊,这些电视剧是无法表现,一切系于演员演技的功力。

而在道具和布景方面,动画片可以表现更为天马星空、效率超常的作用,如瞬间的时空变换,瞬间的暴风骤雨。当然电视剧通过道具布景和蒙太奇剪辑也可以实现,但是其投入和效率一样会产生很大限度。而动画片由于虚拟环境中生产,期所受的限制之小,和资金人员的投入之少,是电视剧所不能比拟的。

(四)整体资本投入的缩小

实际上电视剧拍摄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本相比动画片制作还是要高出很多的,而效率上也并不如动画片强多少。现代动画片制作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大量使用,在人员数量上大为缩减,而正规完备的电视剧剧组的人员之庞大,是远远超出动画制作人员数量的。这时候资金的投入,相比电视剧拍摄,动画片就会更为节省。当然,动画片制作者的个体收入应该加以提高,利益是促进一切产业发展的基础因素。

(五)在运营体制上动画片可以更好的融入和丰富电视剧产业结构

动画片产业在运营体制与电视剧产业基本重合,我国电视剧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投资、制作、交易、播出和广告经营五大环节在内的,有电视剧制作方、购买方、播出方、观众和广告客户参与的基本完整的产业链形态。[8]”

这一完备的产业链条形式对于刚刚起步的动画片产业正好是一个培育成长的良好容器,通过相对先进、完整、准确和高效的电视剧产业框架的维护和矫正可以将现在中国动画产业通过“架培”方法真正达到强筋健骨的功效。使中国动漫产业通过动画电视剧的方式来拓展和丰富自己的内涵,建构自己的产业模式和体系。

正如赫伯特・西蒙指出的:“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信息的丰富意味着另一种东西的缺乏――信息消费的不足。非常清楚,信息消费的对象是其接收者的注意力。信息的丰富导致注意力的贫乏,因此需要在可供消费的信息资源中有效分配注意力。[9]”电视剧在当今中国的精品量并不是很多,受限于制作环境、资金投入、制作水准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同质化、平庸化已经成为电视剧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标新立异往往处于哗众取宠和胡编乱造的边缘,比如饱受批评的《横店》系列抗日作品。而动画电视剧的引入会给电视剧市场带来新鲜血液,并通过自身的特点来对电视剧进行补益。比如夸张的电视剧内容,如果以真实情境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总会给与观众一种“做作”、“胡扯”的感觉;而动画片的特殊身份和视觉特点反倒可以弥补这种缺憾。观众在观看动画作品时,已经先验的认可了动画片的夸张性和虚假性,观众反到更为注重动画片在表现上的巨大张力和在故事内容上的自由驰骋,因为动画片比起电视剧来说要更不“严肃”[6]。所以动画片不但通过融入电视剧产业来“修身齐家”,同时可以帮助电视剧来“平天下”。

四、总 结

动画片如果要融入电视剧产业当中,需要完成的基础工作还很多,而到现在为止,中国电视动画片在这方面并没有迈出步伐。市场没有更广泛的打开,动画片根本就没有多少题材可言,从而级别上的规定也毫无意义。所以在这两方面打好基础后,通过电视剧的近水楼台,中国动画会以迅猛的速度发展为庞大高效、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真正获利产业。动画片和电视剧产业的共融性成为动画片发展的优越条件。

参考文献:

[1]玫昆仑.看动画片后粗口成章羞了谁[EB/OL].,2013-08-14.

[2]陈胜华.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7.

[3]王贵禄,王建斌.电影艺术导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4]冯硕.日本动漫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5]金城:中国动漫分级势在必行[EB/OL].http:///a/20061109/000023.htm,2006-11-09.

[6]吴畅.中国电视剧市场的运营管理规制问题探究[D].暨南大学,2008.

[7]郭金波.中国动画产业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篇4

为什么扩大禁播时间?

原因不一而论,广电总局用意相当明显,就是要挽救国产动画片。一位内部人士称:“此举当然是为了中国整体动漫产业的长远发展。”仅在今年,为推动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国家广电总局规定,除了延长播出时间,由原来的17时至20时延长为17时至21时外,还要求电视频道严格执行每天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播出比例不低于7∶3的规定。这都意味着国产动画片将在黄金时段播出。

此举无疑将最大限度的提供国产动漫作品的发展空间。据记者了解,如《虹猫蓝兔闯太空》、《喜羊羊与灰太狼》、《福娃奥运漫游记》等就得到了2007年国家广电总局的推荐。推荐的国产动画片总数量为33部。从现在的市场放映来看,33部中部分国产动画片的收视率已经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境外动画片,在观众中也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如目前各个儿童频道和动画频道比较火热的动画片《福娃》就备受小朋友们喜爱。

可以说,新规出台背后颇有一股牺牲的味道。虽然国产动画片的质量经过发展后可以得到提高,但是最近几年内,观众就只能看到他们原本并不喜爱的动画片了。

国产动画缺乏商业操作

其实,国家广电总局出面推荐已不是新鲜事,据记者从广电总局网站发现,2006至2007年,经国家广电总局核准上市发行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10部183941分钟;自2005年至今年一季度共推荐了139部优秀国产动画片。其中,2007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186部101900分钟,比2006年增长23%。而在2007年度,国家广电总局就总共向全国各级电视播出机构推荐播出了33部优秀国产动画片。

只不过,在这33部之中,最终能够与国外动画并肩前行的还是少之又少。

这么多优秀影片,却鲜为人知,真的是乏善可陈吗?

出现这种现象,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国内80%以上的动漫企业在项目立项后,并不注重宣传推广,“这与目前国内外商业电影操作的商业模式大相径庭”。

能否抓住又一次的发展机会

众所周知,在影视界,宣传推广是制片商与发行商的重头戏,并将其视为“财富的原动力”。如2003年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英雄》总投入为3000万美元,其中国内宣传费用就占据了1500万元人民币。今年5月,根据Marvel同名漫画改编的好莱坞大片《钢铁侠》的制作成本约为1.5亿美元,宣传费用就为7500万美元。可以说,影视作品的宣传费用大抵占据了制作成本一半的花销。

事实究竟如何?中央美院设计插图工作室张透露说:“并不是国产动画片不愿意进行宣传。事实是,与影视作品相比,动画片在制作过程中成本会更高,但是在后期的演出当中,却很难收回像影视作品那样的高额回报,大部分动画片作品是在亏本的状态中潜行。没有利润的吸引,动画片制作的拙劣些,也实属正常,无可厚非。”

据介绍,动画片投入高,回报慢,同样长度的动画片平均投入是电视剧的一倍,而电视台购买价格却反而只有相同长度电视剧的一半。一部电视动画片从投入到收回投资往往要等上五六年,而在国内,能够收回投资的动画片制作寥寥无几。国产动画片已经陷入怪圈:没投入、出片数量质量逐年递减、市场低迷,更无法吸引投资。

而就在这种困境下,广电总局开始利用行政手段支持国产动画,此举让国产动画制作企业倍感欣慰。很多企业表示,将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国产动画作品。

篇5

关键词:幼儿;动画片;选择;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一、问题提出

中国动画市场上“良莠不齐”的现状,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担心,可是国内的研究都集中在如何控制这些不良的动画片进入幼儿生活,却缺乏对“幼儿兴趣”的考虑,特别是对“幼儿自己做出选择”的考虑。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5~6岁幼儿50名,其中29名男孩,21名女孩。

(二)研究工具。编制《5~6岁幼儿对动画片选择倾向访谈记录表》。

(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幼儿目前主要收看哪种类型的动画片,之后制定《访谈记录表》,对幼儿进行一对一访谈并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对动画片类型的选择倾向。数据分析显示,幼儿接触国产动画片多于国外动画片,但在他们眼中,他们的选择还是明显地倾向美国和日本动画片,美国和日本动画片的受欢迎程度并驾齐驱,并远远超过了国产动画片。内容上,打斗类、诙谐搞笑类和科幻类受到了幼儿的普遍欢迎。

(二)幼儿选择动画片的性别差异。男孩偏好日本动画片,女孩偏好美国动画片;男孩对国产动画片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而女孩则是对日本动画片表现出较低的兴趣。表现在内容上,男孩偏爱打斗类动画片,女孩偏爱诙谐搞笑类动画片。

(三)幼儿喜爱动画片和动画角色的原因。在被访谈的50名幼儿中,大部分幼儿表示喜欢某部动画片的原因,是因为喜欢里面的某一个角色。分析期原因,发现幼儿对所喜欢的动画片更为关注角色的行为、外表、品质、智力,它们受到的关注程度由高到低是:行为外表品质智力。

幼儿表示不喜欢某些动画片,主要是由于动画片中出现了幼儿畏惧的东西。而不喜欢动画角色的原因主要是角色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对此的关注点也集中在行为、外表、品质、智力上。

(四)幼儿看动画片时的情绪。所有幼儿都表示,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时,都感到非常地“开心”;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幼儿表示,除了“开心”,看到恐怖的东西或听到可怕的音乐,还会感到“不开心”、“害怕”或“着急”。

(六)一半以上的幼儿能简单描述出故事情节。被访谈的幼儿中,有88%的幼儿能简单描述出动画片的内容,其中一半以上能回忆出故事情节,有的甚至能讲得很详细。12%的幼儿不能描述出动画片中曾经发生的事,其中有一部分表示记得故事情节,只是无法讲述,另一部分表示完全不记得其中内容。

四、讨论和建议――如何为幼儿制作或选择动画片

(一)向美日动画片学习借鉴。百般强调动画片的“教育意义”的国产片制作人,最希望影响幼儿的是角色的美好品质和超高智商,调查却表明,幼儿并不太关注“品质”和“智力”。

幼儿看动画片,最多关注的是动画角色的具体行为,塑造的动画主角的行为越突出,越有别于同部动画片其他角色的行为,越不同于其他动画片主角的行为,就越吸引幼儿的注意,也越受欢迎。其次是动画角色的外表,符合幼儿眼中“帅”、“酷”、“漂亮”、“可爱”的审美感受,主角夸张、突出的形象特征,画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更能吸引幼儿。此外,动画角色的语言,动画片的背景音乐、动画角色的配音等等,所有细节都要细细斟酌,全心全意为幼儿的需要服务。

单单靠“屏蔽”引进动画片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国产动画片必须以实力取胜。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更早更多地接触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国产动画片必须向美日动画片学习借鉴,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

(二)为幼儿制作或选择“娱乐为主,教育为辅”的动画片。不论是以教育为目的、以娱乐为目的还是寓教于乐,动画片始终吸引着广大幼儿,幼儿不会因为动画片强调教育意义而排斥,但动画片中形式各样的娱乐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幼儿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时,总是很“开心”,虽然动画片中有时会发生的令他们不快的事,但“开心”还是主要的,幼儿讲到自己的感觉时总是最强调“开心”和“高兴”,甚至是“乐坏了”。因此,动画片要赢得幼儿市场,吸引幼儿,必须以“娱乐为主,教育为辅”。

(三)必须考虑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幼儿一般是为了寻求欢乐而进入动画世界的,而并非为了寻找恐惧或某种刺激。制作人为幼儿制作动画片,或家长为幼儿挑选动画片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作为父母,做好在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下,慎重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动画片。

(四)利用动画片发展幼儿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88%的幼儿能简单描述出故事情节,这些幼儿不仅能描述出动画片的故事情节,并且非常乐意把这些故事讲得尽可能的详细,恨不得把看动画片时所有的快乐都拿出来与他人分享。

动画片要引起幼儿的注意,还要注意动画角色的鲜明,故事情节的生动,语言的趣味性。家长可选择此类动画片和幼儿一起观看,之后和幼儿一起回忆其中内容,让幼儿讲讲感兴趣地方。特别对5~6岁的幼儿来说,由于词语记忆逐渐发展起来,在促进记忆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五)男孩和女孩的选择倾向有所不同。5~6岁幼儿的性别意识以逐渐发展起来,因此不论是制作还是选择动画片,还应该考虑到幼儿的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篇6

制作时的极大热忱与推广中受到的冷遇,让国产动画片的制作者及企业陷入困境……目前,我国动画片每分钟的制作成本一般为1.2万元,动画电影《宝莲灯》的制作成本则高达每分钟14万元,但电视台的收购价却很低。据了解,中央电视台每分钟500元的收购价是全国最高的,一般地方电视台每分钟收购价最低8元至10元。

投入与收获的巨大落差,使国产动画市场的投资热情受到重创……

国产动画“大制作”为何遭受如此冷落?扭转我国动漫产业的路在何方?

市场?

2004年年底,上海接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了一部大型中小学法制教育动画片《小小律师》,全长100集,一集6分钟,每集通过一个日常生活小故事解释一则法律条文或行为规范。100个小故事涵盖了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39种常用法律和行为规范。

《小小律师》面世后,司法部、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综治办、在2004年12月3日联合发文向学校和社会推荐这部国产动画片,国家广电总局也把《小小律师》作为2005年度第一批国产优秀动画片向全社会推荐。

上海潍坊小学是首个将《小小律师》搬进法律教育课的学校。校长娄华英说,由于法律本身的严肃性和法律条文的枯燥性,教育专家普遍反映法制课教材不好编,老师也埋怨法制课不好上。《小小律师》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作载体,讲述他们不容易懂的法律知识,受到学生的欢迎。五年一班学生方樾说:“以前法制课非常枯燥乏味,但这次用动画片来讲法律知识,我们感到很亲切。这种讲课方式比用语言讲课更容易理解,我们对法律知识产生了兴趣。”

但是,《小小律师》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却处处碰壁。上海接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巍说,国内很多家电视台都拒绝播放《小小律师》,理由是这部片子“教育性太强”,娱乐性比不上日本动画片。国内一家地方电视台开出极低的价格购买《小小律师》节目版权,并且说“我们不愿意播,可这是政治需要,没办法”。迄今为止,全国只有上海炫通卡通频道签约同意播放。

人才?

据记者采访了解,目前我国已有约2万动画制作人才,不少院校还增加了动漫专业,但基本上都是以培养画师为主旨,而很少设置培养编剧、导演人才的相关专业。我国动漫产业高端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创造型人才”的缺乏,导致了国产动漫想像力、趣味性不够,与进口动漫相比缺乏竞争力。

孙巍坦言,《小小律师》由于受法律题材的限制,与国外的动漫相比,教育性比较强,故事性、趣味性相对弱了一点。“也难怪电视台喜欢放进口动画片,他们要考虑收视率。”

北京电影学院副研究员刘军说,一段时间以来,大量“洋动漫”占领了国内动漫市场。北京、上海、广东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米老鼠、加菲猫、史努比、柯南、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大批进口动漫中的卡通形象在我国孩子们的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根据卡通杂志《漫动作》的最新统计,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日本,国产动漫形象只有孙悟空。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韩国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我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原创动漫仅占11%。

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高峰论坛上,国产动画片编剧故事差、导演水平低的弊病再次被专家提出。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说,我国动漫产业最缺的是人才,尤其是创造型人才。目前国内大多数动漫制作企业“一头在外”,即以加工日、韩等国动画片为主,在贴牌加工的过程中,培养了大量中后期制作人才,而位于动漫产业前端的“创造型人才群体”却未能形成,尤其是编剧、导演和流程管理人员。孙巍认为,动漫的元素一个是“美”,另一个是“趣”,在运用夸张手法等方面国内动画主创人员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亏本?

孙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小小律师》全长100集,每集6分钟,一分钟的成本是1.2万元,加上前期策划与后期光盘复制、包装,整部制作投入超过1000万元。但在与电视台进行的节目版权出售谈判中,电视台开出的最高价格是每分钟400元,最低的每分钟8元,“即使全国的电视台都收购了《小小律师》的播放权,我们也只能收回60万元”。

接受记者采访的部分专家认为,目前国外动画产业链主要分为3个层次:第一是动画片本身的播出市场,第二是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第三是卡通形象所衍生的产品,包括服装、玩具、饮料、儿童用品等。动画产品的经营收入是按这3个层次逐层递增的。在美、日、韩等动画大国,动画、电影、图书、音像制品和特许经营产品等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动画行业70%的利润是通过衍生产品实现的。据统计,我国国内动漫及相关产业每年收入百亿元人民币,80%落入美、日、韩等动漫大国囊中。美国动画片《变形金刚》在提供给中国的电视台播放时是免费的,但与这部动画片相关的玩具在国内就赚走了50亿元人民币。湖南宏梦卡通公司董事长王宏分析说,从制作动画节目到靠衍生产品赚钱,这是一个需要经历数年且不一定能够成功的艰苦过程,这使得国产动画企业制造门槛高,投资回收周期长,很多商业资本不敢涉足。

责任?

《小小律师》的遭遇,还折射出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怎样才能处理好在某些特殊领域中 “趋利性”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之间的关系?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动漫产业不仅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阵地。

篇7

2004年对于中国动画产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间节点,政府与产业界共同促进动画产业发展,改变了以往动画产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中的边缘化地位。然而,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却在企业、产业和政策三个层面产生了严重的内伤,从整体上表现出了强烈的虚假繁荣。

1. 企业层面:动画企业遭遇企业外部和内部的挑战

从企业外部的角度看,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首先,我国电视台的播出费过低是我国动画企业的第一大杀手。电视台的动画片播出费只有每分钟100300元人民币,相对于电视动画片每分钟6000元人民币的制作成本①几乎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期望通过版权出售回收投资成本完全没有可能性,直接影响到动画制作公司的资金收益和利润水平。其次,盗版问题成为动画企业的第二大杀手。在播出费无法收回动画片投资成本的境况下,很多动画企业将目光聚焦于动画形象的授权和衍生产品的开发上,期望成为动画企业成本收回的主要路径。但是,动画公司的衍生产品遭到了广泛的盗版,不仅市场上出售的衍生产品中80%为盗版产品,②而且遭到了侵权零售商的抱团激烈对抗,③这对正版衍生产品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而我国现行的立法和执法体系存在着体制性缺陷,不能对侵权者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

从企业内部的角度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管理水平稚嫩是动画企业的第三大杀手。现阶段我国动画企业大多发起于艺术家个人或工作室,企业的决策者有着强烈的艺术家情结。在严峻的国内市场环境下,绝大多数动画企业缺乏经营灵活性,经营策略有着强烈的非理性。明知国内市场盗版猖獗,却仍以衍生产品开发为主要利润来源;明知国内市场的价值链断裂,却将90%以上的动画片以国内市场为目标市场;明知一些动画企业已有开发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却对国际市场熟视无睹。实际上,现阶段动画企业的管理水平大体相当于一般产业90年代中期以前的水平,与动画产业的经营复杂性远远不相适应。第二,投机心理浓厚是动画企业的第四大杀手。很多动画公司不顾动画片的质量低劣,拼命拉长动画片长度,只为获得地方政府的播出奖励,同时迎合地方政府的政绩需求。更有甚者,一些公司出手巨资,兴建各种名义的主题公园、动漫城和产业基地,以动画之名,行房地产之实,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就开发各类主题公园而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现有各类主题公园2500个,沉淀资本3000亿元。2010年全国新增动漫主题公园8个,总投资额超过900亿元人民币,投资额增长之猛令人咋舌。

苏锋:从“政策红利”到“管理红利”2. 产业层面:产量虚高无异于自杀

在产业层面,之所以称之为虚假繁荣,可以从两个方面考量。

一方面,产量虚高质量低下。自2004年以来,我国电视动画片的产量从21819分钟迅速增长到2011年的26万分钟和2012年的22万分钟。其增长速度之快和产量之高,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但产量的提高并没有带动质量的提升,在国内电视动画片播出市场不断增长以及对进口动画片“黄金时段”禁播的背景下,通过对2011年全国36个主要城市电视台播放动画片的收视率及市场份额前10位的统计,共有200部电视动画片榜上有名,其中105部为进口动画片和15部为国产经典动画片,80部为近年生产创作的动画片。而这80部电视动画片只占到2004年至2011年8年间动画片总生产数量1813部的4.4%,卢虹、庞亚美:《2011年中国电视动画片发展报告》,见卢斌、郑玉明、牛兴侦主编:《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95%以上的动画片不受市场欢迎。

从2010年起,我国兴起投资电影动画片的热潮。2010年至2012年的3年间,公映国产电影动画片39部,截止到2013年4月,处于赢利状态的只有3部,处于保本状态的只有5部,两项共占公映电影动画片的20%,80%的电影动画片处于亏损状态,总票房收益根本不能冲抵总投资金额。2011年上映14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3.1亿元,不及《熊猫总动员》一部影片的投资额(3.5亿元)。

另一方面,衍生产品喧宾夺主。2000年以后,“蓝猫”形象授权产品涉及16个行业6600个产品品种。2008年以后,“喜羊羊”形象开始授权,授权合作商达到250家,产品门类达到1000余种。但是,2006年以后,每年有超过100部动画片,2009年以后,每年有超过300部动画片,如此众多的动画片及动画形象早已使观众眼花缭乱,降低了观众对单部动画片和动画形象的关注度,直接影响了其对衍生产品的购买欲望。因此,产量虚高与衍生产品的层出不穷对于动画企业来说,实际上是一种自杀性经营行为。

3. 国家政策层面:扶持政策存在严重偏差

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政策之频、涉及部委之多、政策层次之高前所未有。但是,缺点与不足也同样明显,主要体现在:(1)支持对象失衡,重要素轻管理。对于技术、创意、资金和人才培养等动画企业经营要素给予特别关注,但是对于动画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几乎没有涉猎。苏锋、王英:《我国动画产业政策的错位与调整》,载《学术交流》,2011年第2期。(2)支持方式呆板,重显性措施轻隐。现有产业支持措施偏重“显性”方面,如动画产业园区“免房租”和动画片的播出奖励等。对于为动画企业提供信息收集、咨询服务、培训服务和中介服务等“隐形”服务没有关注。(3)目标市场失衡,重国内轻国际。在中央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中,对涉及“走出去”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出口译制经费补助、支持海外参展和出口版权奖励方面。在地方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中,对外向型企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国产动画片的海外播出奖励上。苏锋、王英:《市场开拓重国内轻国际: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战略失误》,载《学术交流》,2010年第12期。因此,现有的产业政策不能起到引导和激励动画企业“走出去”的作用。从整体来看,政府在产业支持的对象、方式和目标市场上存在严重偏差,直接影响到信息、人才、资金和技术的流动和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 原因:体制和市场因素导致“双重怪圈”

自1995年市场化以来的中国动画产业,如同一个18岁的懵懂青年,青涩而躁动。就我国动画产业来说,还没有完全挣脱原有体制的羁绊,还没有完全找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感觉。无论是企业内部各种经营要素的整合还是宏观层面各种社会资源围绕动画产业的配置,远没有达到娴熟而有效的程度。

1. 体制与市场强烈影响动画产业

当前,在影响动画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有两种力量在产生着重要影响。一种是来自政府的力量。政府的政策是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通过财政和税收等政策杠杆,自上而下起到产业启蒙的作用,但同时也残留着原有体制的缺陷。例如,自2004年以来,业界多次呼吁提高电视动画片的播出费,但收效甚微。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以民营资本和中小企业为主的现阶段中国动画产业,在与国有和处于垄断地位的国内电视系统的博弈中,完全处于弱势,对于电视动画片的播出费没有话语权。而盗版问题的背后同样作用着体制的因素。另一种力量是自下而上来自于市场的推力,通过“看不见的手”影响着各种社会资源的配置。但同时,动画产业作为后发产业,在与其他先发产业的竞争与合作中不占优势。例如,电影动画片的播出环节在于电影院线,国产电影动画片要与国产真人电影片和进口大片同台竞争下游电影院线的放映档期和放映场次,但主创人员的市场知名度和营销手段等方面均处于下风。而具有垄断优势的电影院线出于自身票房收益和利润的需要,往往忽视国产电影动画片的放映,将电影放映的低迷时段留给国产电影动画片,影响了观众的上座率和整体票房的收入,直接影响了动画公司的分账收益。

面对具有体制优势(电视系统)和行业垄断优势(电影院线)的下游播出平台,动画制作公司没有播出定价的话语权,无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在播出环节无法收回投资成本的情况下,动画制作公司将获利和生存的希望寄托在衍生产品开发环节,但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使这一希望再度破灭。

2. 动画产业的“双重怪圈”

动画制作公司的低收益状况无法吸引高水准的人才(艺术、技术和管理人才)加盟,公司的管理水平低下,社会资金不敢贸然进入。动画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动画片的质量一再降低,使国产动画片的社会声誉愈加下降。下游播出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更没有意愿为国产动画片提供播出资源(资金、时间和空间),使动画制作公司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更无法吸引人才和资金等社会资源的介入,由此动画公司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经济怪圈”。

与此同时,国产动画片的质量下降,其内容和表现形式无法吸引国内观众,为国外动画片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缝隙和机会。国外优秀动画片的内容和形式更加方便和深刻地影响着国内的观众,使之成为丈量我国动画片的评判标准,由此对国产动画片更加排斥,对国外动画片更加喜爱、更加依赖,形成了中国动画观众心理需求的“文化怪圈”。

“经济怪圈”和“文化怪圈”相互影响,经济怪圈是文化怪圈的基础和前提,文化怪圈是经济怪圈的结果和高级阶段,反过来促进经济怪圈的进一步强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严重摧残着中国动画产业的健康发展,出现了新时期动画产业的“双重怪圈”。

三、 对策:国际化经营是最集约的选择

无论是体制问题还是市场问题,都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这也就意味着国内市场的“双重怪圈”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动画产业必须将全球市场作为自己的经营舞台,有效规避国内市场的不利环境。

1. 动画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

以动画企业为主体,以产业扶持政策为辅助。从依靠“政策红利”外延式发展转向依靠“管理红利”内涵式发展。从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向两个市场互动的国际化经营。以服务外包为突破口,以整片原创为主要形式,以动画产品出口带动衍生产品开发。以此提升动画产业的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

2. 动画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指导思想

实施两个步骤:第一,走出去,国际市场求效益。通过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多个市场)的发行和播出,收回投资成本,降低动画企业的经营风险。因为这些国家的动画市场存在着“两高”的特点,即:制作成本高、播出费用高。制作成本高意味着我国动画企业具有制作成本的优势,而播出费用高则意味着我国动画产品可以通过发达国家的不同发行渠道收回投资。第二,返回来,国内市场谋发展。在收回成本的基础上,返回国内播出市场。此时的动画企业,完全可以用平和的心态应对国内市场的各种冲击。抓住机遇开发衍生产品,扩大动画企业和动画形象的市场影响,以此进一步吸纳新鲜能量(资金、人才和技术),壮大动画企业的实力。“先外后内”的发展步骤,“国际市场求效益,国内市场谋发展”的指导思想,将成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战略的最具形象的阐释。

3. 动画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务操作

实施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外包制作。通过外包,学习和掌握动画行业的国际惯例,提高动画企业的管理水平,增进与国际动画业界的联系与相互了解,为进一步的联合制片和原创开发奠定基础。第二阶段:联合制片。联合制片是发达国家动画产业的成熟作法,可以使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资源和优势的各方联合起来,参与包括融资、剧本创作、前期制作、中期制作、后期制作和发行的多个经营领域,共同完成一部或多部动画原创作品,构建一个成熟的产业链条,使动画公司和投资各方都处于一个盈利可观的良性循环之中。通过“联合制片”,可以使中国动画企业能够从单纯的中期外包加工向“微笑曲线”的两端靠拢,实现动画企业的转型升级。

4. 动画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保障措施

实施国际化经营对于中国动画企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是经营理念的重大转变。为此,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画企业提业支持和保障措施是极为必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加强学术研究。针对我国动画产业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学、经济学、法律、艺术、社会学、技术等多学科背景,围绕动画产业发达国家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开展研究,为我国动画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借鉴,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事实上,理论研究先行可以提高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缩短产业成长的时间周期,是最节约的路径。

第二,调整产业政策。针对动画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创意环节、制作环节、传播环节和衍生产品开发环节,借鉴国外经验,加大针对动画产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多种形式的政策支持,以此创造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第三,建立第三方机构。围绕“走出去”和“返回来”,在信息收集、经营咨询、出国参展、员工培训、行业维权等方面开展工作,使第三方机构成为服务动画产业的主体,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多种形式的产业支持。

第四,完善动画教育。在现有的动画教育(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中,增加有关文化贸易、国际市场营销、专业翻译等课程,使学生和在职人员具有国际化视野,为动画产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人才供给。

篇8

关键词 剧本规划 剧本创作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On the Functions of Play-programming in the Animation Creation

ZhouZhongcheng

(Zhejiang Media Institute,Hangzhou 310018)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nimation creation,the play―programming has been put forward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imatiom creation in country and out country.The special effects of the play―programming has been discussed through analyzing animation-cases.

Key words play―programminganimation creation

动漫不仅是一个规模宏大、获利丰厚的文化创意产业,而且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氛围,尤其影响着儿童的心灵。中国动画从无到有走过了80多年的发展历程, 动画产品形式从单一到形式多样, 艺术风格从模糊到特色鲜明, 尤其是中国动画前辈们创建的“ 中国学派” 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然而,自1987 年以来, 中国的动画创作在浩浩荡荡的市场大潮中,面对境外动漫产品的大量涌入很快陷入低靡。个中原因用一两句话来回答是不现实的,国产动画活力的缺失归结起来原因有许多方面,但是, 国产动画缺少或者说对剧本规划重视不够是国产动画产品缺少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剧本规划是指动画片从前期市场定位、产品营销规划,前期创意、构思,到作品制作、发行及衍生产品设计制作发行的整个过程。因此,剧本规划属于战略层面的系统工程,是动画作品创作的核心所在。

一、国内外动画片对我国动画产业市场的深度影响

如果对国内外动画片的市场影响作一个调查,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说起国产动画片,很多观众的反映是不好看、低幼、死板教条、教育重于娱乐;故事情节缺少跳跃、悬幻和矛盾冲突;刻意模仿生活、没有或缺少提炼,因而也很难超越生活……。而一旦谈到日本、欧美或者韩国等国外动画,大众的反映却截然相反。大家众口一词啧啧称赞,或赞其故事情节有创意,或赞其人物形象生动!甚至对故事情节和剧中的人物角色津津乐道、评头品足,似乎完全沉醉于整个动画剧情之中。调查之后,一个疑惑或者说困扰渐渐浮出水面:在“泊来”动画片面前国产动画作品何以如此孱弱缺少活力、国产动画为什么如此“不得人心”? 而“泊来”动画又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呢?国产动画与“泊来”动画的差距到底在哪儿!

《阿拉蕾》是日本著名漫画艺术家鸟三明的巨作。1981年,《阿拉蕾》被制成动画片并在电视台播出。一时间,阿拉蕾常说的那些不规范的地方话成了大街小巷的流行语言,阿拉蕾的形象被印制在各种商品上,据悉商品授权种类多达三千种。人们把这一年称作“阿拉蕾年”。还有那个胖乎乎的,有两道粗粗的眉毛,经常穿着花衬衣大短裤,喜欢掀起漂亮美眉的裙子的蜡笔小新。走红17年至今不衰,受到不同年龄人的喜爱。无论在家里、在办公室、在街心公园……到处可听见人们模仿小新说话,“妈妈,你回来了?”、“动感超人!”、“小白,我们离家出走吧!”……。小新具有一种不可抵挡的魅力!包括81岁高龄的维尼熊、79岁的米老鼠、54岁的阿童木、33岁的变形金刚都是依靠着优秀的动画剧情赢得了观众的心。

然而,中国的动画片几乎没有这样的影响力,即便是我们引以自豪的《金刚葫芦娃》、《哪吒闹海》、《黑猫警长》也是播完了就一切结束了,没有形成真正的心理影响和市场影响。这里所说的心理影响就是动画片的故事得到观众的认可,动画片的主人公,也就是卡通形象赢得观众的喜爱,使得观众从内心里有一种依赖感。而市场影响就意味着动画片播出后的衍生产品价值能够最大化实现。当然,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但是,我们的中国动画,中国形象从根本上来说都还没能做到这一点。

二、剧本规划应该对国产动画片的活力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产动画与“泊来”动画片的差距就在于国产动画没有前期规划或前期规划的内涵不到位!箴言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就是计划准备的意思。有没有规划?规划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整个动画制作、动画播出及播出后的效果,利润及价值。那么,规划谁来做?规划应该由一剧之本的剧本的创作团队来做!剧本创作团队在进行创作之前,团队负责人应该带领其成员对剧本编写、后期制作、发行、衍生等各个环节做好整体统筹,对剧本项目价值进行“打包”。这其实也就是说,整个剧本创作需要剧本规划,剧本规划在剧本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剧本规划规范了剧本创作的程序

剧本创作需要依循一定的程序,就像裁缝做衣,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样。有了步骤,程序才规范,才可能做到完美,才是可行的。如下图所示:

这里的每个环节都有完成的标准:创意构思要确定创意的大致方向;如上图所示,基础设定要提供剧本创作的每个元素;故事梗概是在基础设定的基础上对创意构思的文本加以明晰,要求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出该动画作品所演绎的故事发展路线;分集大纲是对故事梗概的明晰化文本,是剧本正式写作的参照依据,要求一集一个;最后一个环节的剧本编写是在分集大纲的基础上,完成从创意构思到创意可视化形式的成功转化。

其实,这里的每个环节都是紧密关联环环相扣的。哪一项做不到位都会导致整个项目环节无法正常运行。举例来说:编写一部100集动画片的剧本,5人负责。故事梗概完成之后,1人20集任务量直接编写剧本(省略分集大纲环节)。那么这5位编剧的脑海里只有故事发展的方向,没有各自情节的分工。他们在编剧时肯定只依照个人意志,而不兼顾其他4位的情节。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100集剧本完成后组合在一起,是不连续的5大部分,并且情节重复现象严重!全部修改甚至重新编写都是不可避免的。我想这是目前国内动画剧本行业的通病,至少能做到做好这一步的动画制作公司不多!

其实,我们在创作之前作好剧本规划,就是要使不规范的程序规范化,就是要对剧本创作中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2.剧本规划是剧本创作的依据和指南

规划是任何一个项目所不可缺少的,剧本规划根据项目目标的要求,对项目范围内的各项活动做出合理安排;剧本规划系统地确定项目的任务、进度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等,使项目在合理工期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和以尽可能高的质量完成整个剧本的创作。剧本规划作为剧本创作的重要依据,是剧本项目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是规划内任何范围变化的参照点。剧本创作所需要的基础设定及创作纲要都是在剧本规划中完成的(如上图)。这些基础不确定,等于创作没有元素与框架,极易使剧本风格、格式甚至演绎的情节得不到统一。因为剧本的工业化生产要求剧本由专业创作团队集体作业编写,而每个编剧对创意的理解与表现方式同他人是不一样的。剧本规划就是在为创作设定好一个框架,作为创作的依据和指南。如果照上述观点做好规划创作动画片,有朝一日国产动画片的发行播出过程如果能够营造出一个全新的家喻户晓的卡通人物,那么动画的产业化就开始真正形成了,国产动画的春天也就来到了。

3.剧本规划赋予剧本创作无限的商业价值

剧本不是个人的纯文字游戏,剧本属于商业社会的一种商品。其商业价值集中体现在衍生领域。动画片里的人物形象、主要场景、经典情节包括主题等都可以作为衍生产品来后期或同步开发。前期创意构想、基础设定等每一个环节的运行都要考虑衍生因素,这也是商机之所在。按照国际惯例,动画片市场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动画片本身的播出市场;第二个层次是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第三个层次是卡通形象所衍生的产品。包括服装、玩具、饮料、儿童用品等。而且,后一个层次比前一个层次的收入要高很多,产生的利润占整个动画项目全部利润的70%。以日本动画片《变形金刚》为例,它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是完全免费提供给电视台播放的,但动画片带动的相关产品收益就有50个亿。还有,因一些因素在国内电视台禁播的《蜡笔小新》,其漫画图书和相关产品受到国内不同消费群体的喜爱。这不仅是因为其制作精良,更主要的原因是制作公司在投入制作之前认真、全面地考虑了动画片播出以后的“全部事宜”。无限的商业价值就在动画片制作中间,谁能关注并予以发掘,谁就能切实把握!可以这样认为,动画片在整个财富链中实际扮演的是一个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卡通人物个性鲜明可爱,每天定时播出的推销衍生产品的广告片。既然是广告片,那么就要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最独特的艺术视觉、最富创意的故事情节、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造型来打造这个广告片,而整个打造过程恰恰就是剧本规划的范畴。

三、结语

中国动漫业发展至今,经历了不少的风风雨雨。笔者翻阅了许多有关动画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却极为少见有关动画剧本写作或动画片前期制作的文章和专著。究其原因,应该是动画剧本行业环境影响了国人的认知,使得行业缺乏认真关注动画剧本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人才,也使得剧本创作不规范的现象留存至今。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做的,也是需要做的就是,立足于市场,引导市场流行,充分的满足大众需要。

剧本创作是整个动画项目的源头,剧本创作的好坏决定了项目市场的规模及发展前景。而作为剧本创作的基础与依据――剧本规划在目前越发体现了其重要的作用。这是每一个动画制作公司,每一个剧本创作团队所必须清楚认识的,也是必须严格执行的。

参考文献

[1]龙艳.探讨动画片剧本创作的独特性.电影评介.2007(10)

[2]李楷.对动漫产业链的再思考.中国电视.2007(8)

[3]张秋平.浅议动画文学剧本的创作.电影评介.2007(23)

[4]殷福军.谈动画片的剧本创作.语文学刊.2007(9)

篇9

与“80后”小肖有很大不同,问起“90后”一代最喜欢的动画片有哪些?“90后”的小女孩苏樱颇显几分老气:“我不喜欢看动画片。动画片有什么好看的,动作僵硬,表情木讷,又没什么情节。”苏樱最喜欢的是宫崎骏。

对此,业内人士凝雪介绍,对于中国动画来说,1988~1990年是黄金时代。当时既有《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等的积累,又有《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有所创新的动画片,再加上引进美国的《变形金刚》和《太空堡垒》等优秀国外动画片,那时的中国的动画事业真可谓如火如荼。“80后”的美好回忆正是基于此时代。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中国动画的水准一下子倒退了十年,甚至还要多。越是后来越难以吸引儿童,如《海尔兄弟》,两个傻小子穿着短裤到处跑来跑去,冰天雪地也是没有变化。不但剧情老套,画面质量差,配音质量也颇受非议,大都是一些小孩子在配音。

而这一切都源于动画教育的不足。

据记者了解,国内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动画片就是孩子看的,它只适合10岁以下的儿童。但实际情况是,动画是与电影、电视剧一样,都是影视作品,只不过体裁不同,它们不应有观众年龄上的偏见。优秀的动画作品,应该是老少皆宜的。

篇10

[关键词]动画发展;中国动画的“虚”。中国动画的“火”

中国的动画产业历经若干年的发展,终于出现了一个火爆发展的局面,“2006年1月至11月,我国国产动画片产量达到68000分钟,目前仍有8000多分钟的片子正在接受审查,预计全年国产动画片产量将超过80000分钟。”这个产量意味着什么,看看我们的过去就知道了:“1993年至2003年这11年间,我国国产动画片总产量是46000分钟”,产量上我们有了快速增长,文化部部长孙家正都盛赞:“这是个奇迹!”这样一来我国动画市场由过去被美国、日本动画片盘踞的局面似乎结束了,迎来了属于国产动画片的春天。那么中国动画片真的进入一个火爆的兴起时代了么?沿着目前的发展方向我们动画片真的将要屹立于世界动画片之巅么?这种火爆和繁荣是实实在在的么?下面就通过几个方面的考察看看当今中国动画产业“虚”与“火”的局面。

一、“虚”在本身。“火”在产业

中国动画出现如今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化思路的确立。由于我国动画片市场长时间被美日动画所占据,而且也从美日那里看到动画的巨大产业价值,于是国产的动画片一开始就走向了一个不是以动画为中心,而是一个以产业为中心的动画发展之路。产业价值是现在强调最多的,全国15个地区申报了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地方政府也把动画片看作经济的新增长点纷纷投入其中。最近忙于建设产业链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在上映的同时,4个月时间图书销售码样达8000万,但是如此火爆的场面还没有落幕,就被中央电视台紧急叫停。这就是过度关注产业,而忽视了动画本身的结果。

产业无罪,但是过度关注产业化就会忽视了动画本身的价值,将导致动画产业畸形发展。动画产业首先是有成功的动画片作为核心,然后才有产业链。很难想象一个失败的动画片能够形成产业链,或者说动画片本身质量不高就不能形成稳固的产业链。我们现在看到了日本的动漫产业链的成功和美国迪士尼产业链的成功,因此在产业模式上学习他们没错,但是首先应该有成功的动画片,经典的作品才能营造成功的产业链。因此高质量的动画片是我们动画产业的核心,反其道而行之的结果就造成了如《虹猫蓝兔七侠传》这样的例子:产业链虽然形成了,但由于动画片本身的原因被中央台停播,而且反对声一片,这样的动画片形成的产业链是非常脆弱的。我们在如何制作出高品质的动画这方面似乎重视不足,从动画成功范例《蓝猫三千问》到《虹猫蓝兔七侠传》,从作品的品质上看似乎仍没有太大的提高,没有塑造出成功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卡通形象,充其量不过是成功的商业形象。这样的作品等到它们的适龄观众成长以后,就对它们不再留恋,没有值得回味的地方。而像《变形金刚》这样的作品,在播出几十年后,由它的忠实观众之一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组织拍摄成真人电影,导演本人坦然承认是出于对这部动画片的喜爱。我们很难相信现在的动画片能在经历了几十年以后还能有人想起它们,并由它们的喜爱者们把它们拍摄成电影。

二、“虚”在动上。“火”在画上

动画是一个综合体,但我最大的现状就是对“画”的强调,而忽视了对如何“动”起来的关注。我国现有170多所院校开办动画专业,每年毕业近3万动画人才,4年就15万左右。这些动画专业更多的是挂靠在美术、计算机3D设计等专业上。有的时候人们在制作动画片时,更注重采用什么样的技术,以及3D技术、水墨画、木偶剧等的表现手法,但是这些不是动画片的核心,这些只能片刻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很难长久。优秀的动画片靠的是优秀的剧本,优秀的形象。美国、日本一些成功的动画就印证了这一点,如日本的《名侦探柯南》就是经过现有漫画连载10年的积淀,才有动画片的成功,才有电影的出现,更不用说美国的《超人》、《蝙蝠侠》之类。这些漫画的成功带动了动画成功,即使没有漫画打前站,也是好的剧本先行,而我们鲜有这样的成功例子。

三、“虚”在发掘手段单一。“火”在动画题材素材浩如烟海

人们常常感叹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财富之丰富,但动画片却题材素材单一。《西游记》是被改编最多的动画片,结果却是有很多版本却没有几个引起广泛关注,倒是最近一部根据古典小说《七侠五义》改编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很火了一阵,但这种取材改编仍有些粗糙。就像同样是根据《西游记》改编,日本的动漫就至少有两个版本,一个《最游记》,一个《七龙珠》,这两个版本和原著对比,故事框架虽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每个作品都进行了新的创作,塑造出别样的孙悟空、别样的西游经历。而面对众多的文化遗产却不知如何发掘,只是简单地拿来用到动画上,没有经过深加工、精加工、创造性地加工,更多的是谨小慎微地对待原著。当然创造性改变并不等同于恶搞,而是用现在的生活,现代人的认识再次全新的诠释原著。

四、“虚”在集中建设上。“火”在遍地开花

经过政府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各地的动漫热情高涨,纷纷申请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先后有杭州、大连等15个城市成功的成为产业基地,这在世界上是少见的。即使在动画大国日本和美国,他们的动画产业也只是集中在少数地区和少数企业手里,如日本集中在东京,美国集中在好莱坞。分散的动画产业不能集中做出精品,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动画产业氛围,同时动画产业本身存在着投资风险,这么多地区投入往往有低级重复的地方,有投资不当的地方,造成社会的资源浪费,就像以前我国电视、汽车产业的重复建设,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五、“虚”在质上。“火”在量上

我们的产量上去了,但动画质量又如何了呢?可以说很少有在观众中引起广泛反响的优秀作品问世,好不容易有部火爆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却至今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4个月左右的时间制作了100多集,神速可见一斑,但质量却很难保证。优秀的作品凭借的不是每天的狂轰滥炸,而是内容的吸引力,像现在火爆的《火影忍者》每两周才推出2集,但仍然很多人在等待,还有《变形金刚》动画在前,但是电影版仍然很值得期待,这就是动画本身的品质所带来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动画生产不一定都是精品,但至少应该是一个金字塔状的生产体系,少量的精品,一定数量优秀作品,和大量的一般品质的作品,允许一定失败作品的存在。没有精品就是没有动画的拳头,没有动画的灵魂,但现在几乎没有公认的优秀作品。

六、“虚”在理论上。“火”在创造上

现在人们大量的精力注意在动画生产的阶段,很少注重理论建设,专业的动画理论期刊很少,像《中国动画》还没有公开发行。我们要赶超美日的动画产业,就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少走弯路,而理论的关注多数还停留在产业方面、画面制作方面,较少涉及到动画创作、动画艺术形象方面。动画艺术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分支,有电影艺术的某些特性,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性,这需要我们去不断的进行理论研究,而更多地从动画艺术本身去做理论研究。

七、“虚”在真上,“火”在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