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范文

时间:2023-04-06 13:4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画电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画电影

篇1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 家庭动画电影 全球化

从电影诞生之日起,好莱坞电影就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中一个强大的工具。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对此直言不讳:“由于电影使用的是世界语言,更有助于它表达美国的计划和目标。”因为美国电影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推广着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好莱坞电影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国全球野心的延伸。当然,美国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一直受到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抵制和抗争。于是,好莱坞电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近年来大量生产能够轻松跨文化的“虚构”电影和幻境电影。家庭动画电影便成为好莱坞“改头换面”的重要一环。

一、“家庭动画电影”的提出

“家庭动画电影”是一种较新的动画电影概念。美国学者罗伯特.C.艾伦在《全家人单独在一起:好莱坞和“家庭电影”》一文①中曾专门界定过“家庭电影”,认为 “家庭电影”并没有构成传统意义上好莱坞电影的一个类型,其涵盖现实主义喜剧、历险幻想剧、动画片以及夹杂着真人演出和动画的混合类型,是后好莱坞电影业的象征,已经成为一套叙事性、表演性和制度化操作的标记,通过“跨代际吸引”,使影院放映、录像租售、特许经营和交易等市场的适销性和赢利性得以最大化。我国学者尹鸿认为,动画电影作为“家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文本研究中被单独提出来,成为“家庭动画电影”。具体是指,以家庭为受众来生产制作的动画电影,通过吸引家庭中的孩子和成年人共同观看,来保证其在商业上的赢利最大化,且对特殊观众群体等商业性质的综合思考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观念。②

从中外学者的表述可以看出,家庭动画电影的卖点首先在于,它以喜剧、科幻等虚拟的形式来展现“假定的真实”,其内容虽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与再现,却可以采用模拟和夸张来激起观众的共鸣。正因为这种“模拟”过程是由人来完成,所以电影制作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与观众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加入相应的文化符号与元素,在实现自身文化传递的过程中,又兼顾观众的情感与利益。同时通过“跨代际吸引”的方法,保住儿童观众,开发成人观众,想办法吸引家庭中的所有成员,从而带来惊人的票房成绩。迪斯尼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曾经公开表示:“我不是主要为孩子们制作电影,而是为了我们所有人中的童真制作电影,不管他是6岁还是60岁。”③正因为家庭动画电影具有的上述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迪斯尼率领着好莱坞的动画电影走进了“家庭动画电影”时代。

二、好莱坞的“家庭动画电影”

1994年,由迪斯尼公司投资拍摄的动画电影《狮子王》在美国上映,两年间先后被翻译成27种语言并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上映,以近8亿美元的票房席卷全球,也正是这部电影开启了好莱坞动画电影进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时代,使得“家庭动画电影”这一品牌概念初次为中国观众所了解。自此之后,国外动画电影大片进入我国的步伐明显加快:《虫虫特工队》、 《怪物史莱克》、《海底总动员》、《料理鼠王》、《功夫熊猫》等都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但是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风格各异甚至出自不同电影公司的动画大片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的套路:

1、动物成为影片主角的首选

以动物作为主角,是好莱坞动画电影的一个传统。这首先与家庭动画电影特殊的受众――小朋友的喜好直接相关:《虫虫特工队》中的智勇双全的蚂蚁菲利、《料理鼠王》里坚持梦想的老鼠雷米、《功夫熊猫》里憨态可掬的熊猫阿波……一个个动物的善良品性被动画电影所赋予的可爱外形与甜美配音表现得栩栩如生,片中邪恶狰狞的反面角色也通过夸张丑陋的形象与恐怖的音效充分展现。应该说,正因为这种极强的可塑性,使得“动物”成为动画电影主角的首选。但是,动画电影对“动物”主角的青睐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无论动画电影中的动物是何种形象,它们都能够生动地复制人的特点,尤其是人性的弱点。并且在这种“复制”过程中,这种虚拟的形象具有超越一切国别、民族、种族、性别的“兼容性”,虚拟的动物形象中所表现出那些弱点不会被观众“对号入座”,不会具体地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种族的弱点联系起来,从而为电影的市场推广扫平了阻碍。

2、“泛家庭故事”占题材多数

回顾好莱坞家庭动画电影十余年的发展不难发现,“泛家庭故事”成为一个永恒但却永不被观众厌倦的题材。从《超人特工队》中捍卫小家庭到《虫虫特工队》拯救大家庭,各种守护“家庭”的理念不断出现在家庭动画电影的故事中。特别是2004年的《海底总动员》中的丑鱼爸爸历尽艰险、万里寻亲的父子深情更是让无数陪同孩子看电影的家长们为之动容。亲子关系、手足关系、邻里关系,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个体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个体与生活的群体等一系列“泛家庭故事”涵盖的话题看似平淡,却最容易触动观众的心弦。亲情,才是家庭动画电影的“跨代际吸引”的根本原因所在。

3、大量采用民族元素

在保持影片独立创意的同时,如果能够考虑到各国的文化传统并融入相应的民族元素,自然为好莱坞的动画电影又增添了票房保障。《功夫熊猫》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汉字、传统手推车的构造设计,到四人轿的原型保留,鞭炮、针灸等传统国粹的出现,建筑风格的复古,诸多可爱的人物服饰饮食等等,中国元素渗透到全剧的每一个细节上。这样的背景设定对西方观众有着吸引力,而对于东方观众来说,他们又会对看到如此亲切的一部西方电影兴奋不已,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4、影片背后的价值观呈现

《料理鼠王》中的老鼠雷米梦想着成为法国五星级饭店厨房的掌勺。作为人类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这个想法太过惊世骇俗,但是影片的导演想告诉的大家的是: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有怀揣梦想的权利;《虫虫特工队》中的蚂蚁菲利虽然在其他族类眼中是个自作聪明、弄巧成拙的家伙,但是在蚂蚁家族受到威胁的时候却只有他挺身而出,带领团结整个蚁群战胜了入侵的敌人,赢得了家族的尊重; 《海底总动员》在主题上是一个关于爱和友谊、勇气和成长的故事,小丑鱼父子在对彼此的思念和找寻中渐渐让爱战胜了恐惧和怯懦……好莱坞家庭动画电影对自我理想的实现、正义与勇气、爱与责任等主题的推崇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们确信这些价值观可以在一切国家和民族中毫无歧义地传递并得到认可,尽管在整个影片中隐含的西方价值观可能无处不在:强调自由、奔放,注重个人价值,崇尚诸如《狮子王》中所表现的个人英雄主义等等,但是只要宏大主题体现了人类共有的价值追求,至少对于电影票房是安全的。

三、家庭动画电影――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的新模式

家庭动画电影风靡全球的原因在于它所具有的极强的文化兼容性以及可塑性,“跨代际吸引”带来的巨大票房号召力,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表达会更加灵活,会在地方性和全球性之间转换。家庭动画电影正是这种价值观呈现最为适当的载体,它以超越国家和民族特性的优势,保证了家庭动画电影在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更为隐蔽地传递着西方国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此两全其美的电影形式必然成为好莱坞电影全球化进程中的一张不可多得的王牌。■

参考文献

①《世界电影》,2006年第2期

②尹鸿:《跨越百年――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清华大学出版社,335页,2007年

③十一郎:《动画创作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41页,2004年

篇2

动画电影有思想表达的使命。作为一种视觉性、技术性、娱乐性极强的艺术形态,动画电影也需要对善恶、是非、荣辱有基本的判断。由技术呈现带来的沉浸感、夸张感和色彩语言让动画电影在创造力、想象力和造型力上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它的艺术风格也并非单一向度的视觉体系建构,而是由视觉体系与思想价值体系共同筑成的,是视觉虚构与思想真实的深度交融。

动画电影的天赋在于想象力。技术的赋能给了动画电影更多的创作空间与逻辑自由,让它有了更多思想阐发的维度。因此,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神话、寓言、梦境、神鬼、动物拟人等超现实内容,技术支撑起的想象力让它可以表现更宽泛的题材。但即使是纯虚构的视觉创造也需要思想的灌注,这种灌注是对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哲学、宗教、语言、社会风俗和审美惯例的延续与继承。我们知道动画电影镜头内的一切都是虚构的,需要潜心设计、精密调度,尤其是角色表演,动画角色的一举一动都是被设计出来的,这是动画创作的独特语言。我们不能单纯沿袭美国“依靠动画电影输出文化”的路数,因为以视觉文化为根本的美国动画电影倾向于一种放大感、强调式的表演逻辑,而中国传统审美则倾向于内敛、沉稳,喜怒不形于色的行为风格。只有掌握准确的思想动向才能完成视觉表意,若单纯模仿另一种文化的肢体表演,就会产生内外不一致的审美混沌。美国动画电影的价值观表达有它特定的表演形态,这与美国精神的意涵是相对应的,如对种族、人权、自我实现、英雄主义等主题的映射都是美国特色;而中国文化的想象力在神话寓言中,并非单纯用视觉体验为驱动凭空创造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喜好对社会、理想、道德进行阐释,胜负、输赢、暴力、对抗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极端的、不被提倡的,因此我们也要寻找与中国文化思维方式、精神内涵相对应的视觉与表演形态。

虽然动画电影展现的是假定的世界,但从核心上讲,它还是有一定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集中表现在思想性上——思想性是动画电影虚构与真实之间本质的联结点。相比之下,美国动画电影更关注视觉概念的创造,倾向于铺展纯粹的幻想世界,并以视觉建构为中心进行思想表达;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方式更趋向于以思想价值体系为原点,利用视觉造型力建构艺术作品,将思想真意与精神情志注入动画电影这种兼具娱乐性与商业性的流行文化中,最终指向的是民族文化中的仁爱、和谐、自然、侠义等品质。动画电影作为虚构的视觉艺术,事实上更需要清晰可辨的思想轮廓以满足各个群体的精神需求。同时,它又是覆盖全年龄段的艺术类型,精神内容取向不能低幼化,需要更加透彻、明晰的核心表述。因此动画电影的叙事往往不复杂、纠结,无须对人性做深入探讨,不必去探索社会的黑暗残酷,可以不拘现实,单纯地用想象力来讲述人间最美好的事物,如梦想、希望、善良、纯真,或只讲述一个温暖的故事。但我们不能把浅易与简陋相提并论,也不能将贫乏与朴素相混淆,所以要对动画电影思想表达的最终指向有准确的定位和判断。

动画电影艺术的成长源自技术的发展与人们对视觉体验的需求。即使是作为技术本位的视觉文化,如果缺失了思想,也是没有生命的,正如缺少人文的科学是空洞的。如今,国内动画行业已经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技术团队,相信在未来,我国动画电影思想表达会在特定的价值高度和精神领域与中国民族文化保持延续与一致,与视觉创造共同肩负起动画电影的文化使命。

篇3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异同关系,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给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和融合。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区分

在这里我之所以用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种浅显的称呼来区分二者的关系是有原因的。我国在电影种类的划分上分出了四大片种,它们分别是故事片、动画片、纪录片以及科教片,可见动画也是归属于电影范畴内的。在其它的国家里也有把动画片算在故事片范围之内的,比如像美国就把电影分为纪录片、故事片和先锋派三种,而动画片就包含在故事片当中。他们之所以这么划分的理由是从二者的本质上来讲的,因为一般的动画片和故事片都是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影片,所以这么划分也不无道理。其实电影分类并没有一个什么明确的标准,只要是在道理上能讲的通,怎么分类都是可以的,所以本文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在影片种类划分上而产生的歧异,就直接用了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两种浅显易懂的称谓来区分二者的关系。在过去我国一直把动画电影作为美术范畴中的一种艺术形式,“美术片”一名由此得出。虽然动画艺术在视觉元素中借鉴了好多美术上的东西,但是究其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一样也是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的一门艺术。动画电影所具有的这个本质特征恰恰就是电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以动画艺术还是应该归纳在电影范畴内作研究并找寻其规律。然而动画电影在电影范畴中无疑又是极特殊的一份子,因为其在制作手段上与实拍电影迥然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关系说成完全一样或完全不一样。我们得在“电影”这个大家庭下,来分析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对本质相同外貌却迥然各异的亲兄弟。

一、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之间的异同

1、本质上的异同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都是电影范畴中的不同片种,二者都是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的一门艺术。这使得二者在电影的基本理论上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要想在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的蒙太奇理论、电影的摄影以及电影的声音等这些电影最基本的元素去比较二者的不同是行不通的,必须得回到二者如何不同的出发点,也就是在制作手段上来进行比较。二者的制作手段恰恰就决定了二者在本质上究竟有何不同。我们在下文就重点论述一下二者究竟有何本质的不同。

2、关于逼真性的异同

实拍电影在视觉表现上所呈现的逼真性是动画电影或其它艺术手段无法企及的,这种逼真性主要是外在的逼真性。实拍电影在视觉表现上所呈现的逼真性包括两点:一是能够纪录现实的人和事物,二是还纪录了现实的人和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所以这种逼真性使其它的艺术手段只能望其项背。动画片是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间接记录了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人物造型、环境空间造型等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造型,只不过是经过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来加以表现。动画电影还是反映了一定的生活本质,所以说动画电影和现实比起来其在画面上是不具有逼真性的,但是其在表现内容上却是具有一定的逼真性的。画面的逼真性就是实拍电影和动画电影二者最大的不同之一。

在动画电影中还有一类叫做真人实拍动画电影,在逼真性这个问题和实拍电影也存在一定的不同。首先,从制作手段上来说,实拍动画用的是逐格拍摄手段或者是抽帧的手段来完成的,运动上呈现给人的是一种非自然的运动频率,让我们感到并不逼真,但这却是实拍动画所追求的运动方式。其次,从实拍动画的表现内容上来说,多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行为或动作,主要就是来表现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看似荒诞的内容,不是去刻意追求实拍电影所具有的那种逼真性的艺术形式。

3、关于假定性的异同

(1).实拍电影在视觉表现的逼真性上具有假定性。这一点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画面展现的最终不过是现实的影像,而绝不是现实本身。就拿贾章柯导演的《三峡好人》来说,通过这部影片反映了一群人的生活状态,绝非韩三明本人。视觉上虽然很逼真,但是这种逼真性上就具有假定性。第二个方面,画面展现的立体空间和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幻觉。我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立体空间是一种光影营造出来的假象,电影银幕本身就是只有高和宽二个维度的平面。电影上的运动就是通过一帧帧静止的画面进行快速播放而产生的幻觉,是具有假定性的。

(2). 蒙太奇将现实的连续时空分切后重新组合,形成了电影时空,这种时空是虚拟的假定时空;蒙太奇连接静止的形象所形成的运动感是假定性的运动感,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在蒙太奇上的运用是完全相同的。

(3). 镜头角度和景别的选择等的运用,渗透着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在这一点上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是手段不同本质相通,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4). 声音与画面的部分结合方式是打破现实中视听逻辑的非现实性结合,在这一点上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也是相同的。

(5). 银幕形象、故事结构、感情意境都是艺术家对现实的选择、提炼以及个性化的创造,并受样式和风格的制约,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也都具有这一特性。

(6).动画电影比起实拍电影来说在这方面还多拥有了一种假定性——高度假定性。

虽然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但是,由于现在的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使得实拍电影和动画电影相互融合的元素越来越多,这让我们不得不去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下面我们就从几部电影中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二、 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使得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相互融合

1、 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而带来的改变

过去的实拍电影在对非现实一类题材的选择上是很谨慎地,因为非现实题材在实拍电影中光靠道具是很难完成的。但是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极度发达的今天使得电脑动画技术也融入到了实拍电影中,例如《阿凡达》、《指环王》、《加勒比海盗》、《罪恶之城》等。电脑动画技术在其中的大量运用,才使得这些非现实的幻想题材随处可见、天马行空的想法得以实现,这就是电脑动画制作技术对于实拍电影的帮助之处。既然这种以动画形式出现的角色和场景大量的出现在实拍电影中,那么我们该怎么定位这些电影是实拍电影还是动画电影抑或二者兼有?

第一种情况就是上面举例的那些片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然电脑动画制作技术在它们每部片子里都大量的运用,但是电脑动画技术没有发挥自己的高度假定性的特点,而是配合实拍电影去追求逼真性,努力营造一种逼真感,使其能融入到实拍的部分中去。所以这种类型的电影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应该归类到实拍电影中去。电脑动画技术只是作为后期手段,去辅助片子的完成其实拍中无法完成的具有逼真性的画面。

第二种情况就是像《黑暗扫描仪》这类的片子。虽然这类的片子在一开始是用了实拍的方法拍摄的,但是经过了后期的处理和修改,其在画面上呈现了动画的风格,也就是在画面上追求的是一种高度假定性。所以这类的片子还是应该划分在动画电影的行列里。

第三种情况就是像《加菲猫》以及《精灵鼠小弟》等这种实拍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类型的电影,他们既发挥了实拍电影的逼真性的特点,也不避讳动画电影高度假定性的特点。使二者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

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及其发达并且还在继续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得到了太多得惊喜。未来的电影究竟是能发展到何种地步,已经是我们不敢想象的了。

篇4

关键词:动画电影 艺术特色 表现手段 实拍电影

“越长大越孤单……”就像许多歌曲中唱的一样,人会因成长而变的孤僻,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不会处理感情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变的过于现实和冷漠。成人的精神世界迫切需要用一种媒介来体现并宣泄出来,而动画就可以是个很好的媒介,因为它可以是个故事,可以是个梦境使人身临其境。动画的虚拟性在实际的动画电影中,主人公的生活境遇往往是大胆地进行想象和创作的,这一点是实拍电影无法比拟的。

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之间有着本质上、逼真性和假定性的异同,所以如果是同样的剧本,动画和实拍产生的效果就是截然不同的。动画电影的表现手段完全因动画艺术家的想法而定,完全颠覆并拓宽了传统真人实拍电影的表现空间,尤其是对人们精神世界的艺术加工,动画表现形式无论从色彩、造型等都更具强烈的感染力。1982年英国导演阿伦・帕克为注明迷幻摇滚乐队拍摄了一部影响深刻且引起广泛争议的电影《迷墙》,这是实拍电影与动画的结合,整部片中无对白,完全靠音乐为线索来组织画面,在疯狂切换的镜头中肆意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者有意传输的精神意识,片中正是因为有了动画的段落而大方异彩,由动画创作出的各种超现实的形象变化与人物表情夸张构建而成的一个迷幻世界,狂想的视像与动画视像使实拍的画面具有了强烈的震撼力。在这部影片中,艾伦・帕克将动画作为表现思维的形象手段。就思维活动本身,不论形象思维还是逻辑思维都是别人看不见的,听不到的,摸不着的。在现实世界中,只有通过语言或其他视觉物化等手段表现、传达,才可能被他人所知晓。

一、动画形象与现实形象的对比体现动画艺术表现力的特殊性

动画电影本性不是一般电影的“物质现实的复原”,而是“物质现实的变形”。这种“变形”的本性又决定动画电影的极端假定性。也就是说,动画电影的基本构成元素或产生于无生命的物质材料,或是变形的‘物质世界’不受逼真性的任何约束。“以动画电影《钟楼怪人》和实拍电影《巴黎圣母院》为例,主人公的角色是一个外貌丑恶但内心善良的人,但因为动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钟楼怪人》里面将三个本来是伫立在窗口的石像拟人化,以生动可爱的卡通形象相伴主人公卡西莫多的左右,像朋友一样为他出谋划策,一旦有其他人物出现这三个能说会动的人物立马变成了冰冷的石像,好像根本不存在似的,这就侧面烘托着主人公孤僻的性格特点,因为他没有朋友,石像就是他的朋友,是他虚构和幻想出来的。而这三个角色的出现也正表现出主人公卡西莫多精神世界的活动,实拍电影《巴黎圣母院》里就不会有这样的表现手法,只有单一的怪物形象的表现。

二、色彩和场面调度的差异

电影中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电影中的任何事物都在“表达”。一部电影中出现过的任何事物都是“演员”,当然也包括了动画电影中的“背景”和一切道具。既然如此,动画电影需要付出像对待每一个人物那样的投入程度来对待片中的每一件小事物,接受他们也必须处于“自始至终处于动态”的基本的电影属性。所以动画中色彩和场面调度对表现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变化就尤为重要。还是以《钟楼怪人》为例,其中有一段虚伪的神父在壁炉前自虐灵魂的片段令人映象深刻,他面前妖娆扭动的“地狱之火”极其生动有力的表现出神父扭曲的内心世界,一系列的场面调度和色彩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是原本实拍电影无法触及的。

三、总结

篇5

韩国动画的华丽转身

在韩国电影迅猛发展的几十年中,韩国动画电影却是其中的弱项,动画电影叫好不叫座成为制约韩国动画产业的一大困局。2002年,李成江导演的《玛丽的故事》在首尔地区上映后,只有5万人次观看,但是在具有“动画界的戛纳电影节”之称的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中却获得了金奖。2003年,同样在昂西国际动画节获得金奖的成白烨导演的《五岁庵》,在韩国上映后只有约14万人次观看。同年上映的《晴空战士》情况略有好转,得到了22万人次的观赏,但与其超过100亿韩元的投资相比仍然算不上成功。2006年,该片导演李成疆制作了第二部动画片《千年狐》,结果仍不理想,之后上映的《阿阿奇与西西帕克》(2006年)以及《Audition》(2009年)也没能逃过不卖座的命运,很多投资人将动画电影视作“票房毒药”,不敢轻易投资。

随着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等专业机构的支持和业内人士的努力,韩国动画电影的处境正在发生转变。2011年是韩国动画电影业里程碑式的一年,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介绍,从2003年开始,韩国院线每年平均上映2到3部本土动画电影,而在2011年有6部本土动画电影上映——这是继2000年以来,韩国本土动画电影上映最多的一年。

多元题材拓展观众群

韩国动画电影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其故事的动人、制作的精良。在2011年上映的韩国动画电影中,《鸡妈鸭仔》无疑是影响力较大的一部。这部改编自韩国知名童话的动画电影描述了鸡妈与鸭仔共同生活中经历的种种喜怒哀乐,鸭仔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经历,以及温馨感人的母子深情,让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能感同身受,充分发挥了韩国“亲情电影”题材的魅力。在第64届戛纳电影节期间,众多海外片商对《鸡妈鸭仔》给出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只尾巴上插朵花的母鸡”代表了韩国乃至亚洲动画电影的较高水准,突破了以往韩国动画“缺乏故事性”的瓶颈,实现了艺术性与故事性兼备。

篇6

[关键词]中国动画;美国动画;动画电影创作;比较

在政府各种政策的关怀下,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无论从质量方面还是产量方面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对比中外动画电影就能发现其中存在巨大差异,而造成差异的原因就是限制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因素。在人们印象中动画电影主要是针对儿童群体,随着动画电影的不断演变它受到了许多大人的欢迎,由于动画电影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夸张的情感表现以及制作简单快捷,其增长程度难以预料。现如今动画电影在电影中已占据了一定比重,而这种比重随着时间的增长只会不断上升,因而研究制约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因素具有现实意义。

一、前言

动画电影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中国有了大力发展,在之后的60年中中国动画电影仿佛走进了春天,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冒出,而80年代末在美日动画电影的冲击下,中国的动画电影跌至了低谷,尽管有专家认为皮影是动画电影的鼻祖,但幼稚的剧情和毫无感情的对白加速了它在中国衰退的脚步。在美国和日本两大动画大国的激励下,中国动画电影经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之路,在1999年拍摄夸张系的《宝莲灯》,其票房收入达到了2 000万,之后拍摄的港产动画片《麦兜故事》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增添了亮丽的一笔。21世纪之后,尝试动画电影的人越来越多,在不断的失败和尝试中中国动画电影有了质的飞跃,尽管早期受到日系和美系风格的影响,但近年来的摸索和创新使得中国动画电影在世界动画电影中拥有了一席之地。计算机技术和3D技术的成熟使得动画制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美国的数字化电脑制作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夸张,与美国和日本等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的动画电影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因此,对外国动画电影进行深入研究,比较中外动画电影在创作上存在的差异,才能发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二、中美动画电影创作比较

(一)主题内容的比较

美国动画电影基本上都是以成长、救赎、环保、回归为主题,成长可以是指身体的成长也可以是指心灵的成长,总之成长包括了人类的所有方面,救赎的对象则包含他人、族人、地球和自己,成长可以让人学会救赎,而救赎则会促进人类成长,因此成长和救赎是一个相互依靠的过程,在成长和救赎的过程中,人类的爱、勇气、无私和坚毅等宝贵的精神就得以体现。环保问题的呼吁与回归是建立在现代文明与自然的关系思考的基础上,动画业者为了支持环保纷纷响应联合国号召拍摄了许多关于环保的动画电影,其中《最后的雨林》讲述的雨林的砍伐和废气的排放使得雨林数量急剧减少,而故事的结局却是在森林精灵和伐木工扎克的共同努力下挽救了这片雨林,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强调着环保回归的话题;《机器人瓦力》讲述的是垃圾处理问题,瓦力是地球废品分装员的缩写,故事的背景是2700年的地球,垃圾几乎将整个星球掩埋,罪魁祸首的人类只得移居到太空船上,并聘请一家公司清除垃圾,等到地球恢复原貌后再返回居住,大批的垃圾使得瓦力在几百年后依旧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清理垃圾的工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蓄意的破坏和制造垃圾会使人类失去惟一的家园,而聘请公司处理垃圾则表达了人类回归环保的愿望。

在中国动画电影中也有类似的主题表达,如动画影片《马兰花》其中就包含了生存、和谐、环保和惩恶扬善等主题;动画《虎王归来》则强调的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影片中的武小松乃武松后人,为救被老虎叼走的妹妹跑到景阳冈找虎王报仇,通过重重考验后的武小松成功解救了自己的妹妹,最终与虎王成了肝胆相照的好兄弟,该部影片表达了人文关怀和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全国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则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贡献了不少力量,影片不仅向观众传递了环保和友爱等主题,同时也让小朋友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遇到危机要像喜羊羊一样沉着冷静开动脑筋。但《马兰花》的主题过于概念化、模式化,而《虎王归来》中的台词又过于苍白,幼稚的剧情以及毫无情感的对白使得孩子们不屑一顾,就连全国热播的《喜羊羊4》也是如此,通过比较中美动画电影创作的主题内容就能发现中国动画电影的说教意味过浓,模糊的主题使得动画影片失去了针对性。

(二)电影题材的比较

通过比较动画电影题材发现美国的题材丰富多彩而中国的则相对简单,美国动画电影对剧本的再创作和改编过程都较为重视,尤其擅长把握和演绎流行文化。迪斯尼的好莱坞动画就是美国动画的代表。美国自身历史较短,因此他们在影片题材的选择上几乎不受限制,尤其是欧洲、中国、阿拉伯等地区的童话、神话、名著故事以及民间传说为他们的改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用自身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去衡量异域的事物,以此为基础进行改编,改编的故事不仅具有新颖性同时也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尽管改编题材大多来自异国,但经“好莱坞化”处理后具有浓郁的美国气息,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功夫熊猫》和《花木兰》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近几年中国动画电影除了《喜羊羊》系列相对成功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值得特别一提的,单一的题材总是那几个人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文学作品或者民间传说,而翻拍也没有翻出任何新意,长期以往观众对动画电影的热情也就被消磨殆尽了。在题材选取上对内我们无法发扬自身民族文化,无法将民间传说翻出新意,对外不敢尝试将异域文化引入进来,更不会想到将自身文化与异域文化相结合,尝试新的拍摄观念和拍摄方式,自然就无法将本土动画产业发展起来。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除了民族文化众多之外,还具有丰富的历史题材和民族题材,而这些数不胜数的文化题材都等待着我们的挖掘。几千年的文明在56个民族文化的汇聚下成为一个充满瑰宝的文化宝库,相对历史短暂的美国来说,我们具有享之不尽的题材优势,因此在题材的选取上,我们完全没有受到任何束缚,只有加强对历史题材和民族文化的重视,中国动画电影才会有新的拓展和收获,将自身民族文化作为动画题材不仅能提高中国动画电影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动画风格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传扬,打开中国动画电影在世界动画电影的市场,加强国人和世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避免文化题材的流失。

(三)艺术形象的比较

从艺术形象的角度进行比较,美国的动画电影人物造型更为新颖,且个性也更加鲜明,因此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在名字的选取上也别有一番用意,如选择简单易记的文字作为主人公的名字,另外再借助一些标志性的肢体语言或表情来深化人物形象,让人物具有惟一性和独特性。《大力水手》的波波是个塌鼻子、瘦嘴巴、倭瓜脸和驼背,其特殊的外形与大力特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影片中它也有一个标志性的动作就是叼着烟斗。《花木兰》中的花木兰形象更贴近东方女性,娇小秀气的五官、细长的眉目与西方女性相比具有鲜明的差异,因此她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军前的木兰穿着朴素干净,造型的设计突出了她爽朗的性格以及叛逆的个性;从军后的木兰身披盔甲英姿飒爽充满了生机,军旅生活让她迅速成长,前后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动画电影中木兰的艺术形象是以简单、片面、模式化的人物,因而木兰失去了吸引观众眼球的筹码。且中国木兰从军的动机是因为亲情,相对来说美国的木兰则更注重自身,她的参军更多是为了逃避命运的安排凸显自身的独立,相对现阶段观众的价值观而言,美国拍摄的木兰更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在《葫芦娃》这部动画电影中,7个葫芦娃的艺术造型基本一致,除了在头饰和本领上有所不同之外,在个性、体型以及着装上基本没有太大差异,人物造型的模式化、统一化使得观众很难区分。

(四)台词的比较

中国动画电影似乎仍局限在为小孩量身打造的范围内,从台词的设计就能感受到,奶声奶气的语调以及幼稚得不能再幼稚的剧情,使得成年人对动画电影不屑一顾。台词浓烈的说教意味让小孩一头雾水,随着观众反应强烈近年来我国的动画电影在这方面已有所改善,而业界内外也一致认为只有拓宽受众才能促进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因此在《喜羊羊》这个系列片中,前三部逐渐趋向于成人化,特别是在《喜羊羊3》中融入了大量的网络用语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如“没钱买奶粉”“我的狼生除了餐具就是悲剧”等,尽管该部动画电影的成年群众有所增加,但低幼龄阶段的群众则相对减少,因此受众在《喜羊羊4》又相对缩小了,台词风格差异使得中国动画电影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台词已成为拓宽动画电影受体观众范围的主要因素。

相对来说,国外动画电影在这方面处理的更加周到,如在观看《海底总动员》这部影片时,影院里的老幼群体都能发出笑声,他们同时被影片的剧情所吸引,同样被剧中人物的经历所感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外动画影片在台词的处理上相当成熟。同样《加菲猫》也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画影片,在台词中适当的加入一些“至理名言”可以引人思考,通过不同年龄阶段观众对名言的思考深度能反映出外国动画电影在台词处理上的成功。

三、结语

尽管中国的动画电影在近几年已有很大进步,但通过多方面的比较不难看出我国在动画电影创作上与世界优秀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我们必须把握好动画影片的主题,选择合适新颖的题材,精心设计动画人物的艺术形象以加深观众的印象,在台词设计上拓宽影片观众受体的范围,只有虚心向国外前辈学习创作技巧,并从他们成功的经验中吸取优点才能促进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另外好的作品也需要合适的营销策略,把中国动画电影推向世界它才会获得重生。本文通过对中美动画创作进行比较,并分析中国动画电影的优势和不足,首先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从文化素材的角度分析具有绝对的优势,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潜在的消费群体都很大,市场前景一片光明;其次是动画电影的创作能力、文化融合能力以及改编创新能力都还有待进步,只有拓宽国际化视野加强与国外动画制作企业的合作交流,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国娟.中美动画电影视域中的英雄情结[J].电影文学,2010(01).

[2] 王静.中、美、日动画电影比较[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5(06).

篇7

在动画电影中,最主要的两部分就是角色设计和场景造型,角色设计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整部影片的完整性与连贯性,而场景造型就是为了更加完整的为我们呈现出影片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塑造出人物形象,但是一部影片的场景造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首先,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改变。通过电影场景造型的设计,就会使得电影故事本身有一个完整独立的发展空间,这个发展空间会使得虚构的剧情、人物显得清晰化、明了化。然而电影中的情节脉络、人物形象、主题内涵是不断发展的,为了使得这些更加形象化、立体化、具体化,场景造型就要不断地进行变换。动画电影《冰雪奇缘》整体上的场景造型主要以冰雪为主,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影片中的冰雪造型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色彩的运用上,在影片伊始,电影采用了比较简单的色调,因为这时候电影的矛盾冲突还不明显,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也不丰满,但是随着矛盾冲突的白热化,影片中的色彩运用就较为复杂,运用最多的是白色和蓝色,这两种色彩属于冷色系,集中表现出了艾莎内心的纠结矛盾以及对一切的无可奈何;当汉斯露出自己真正面目的时候色调比较阴暗,阴暗的画面色调将汉斯的险恶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一切矛盾都解决时,画面的颜色又重新回到了暖色系,进而也突出了快乐幸福的结局。其次,随着空间发展不断变化。动画电影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会使得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感觉主要就是来自影片的场景造型,场景造型必须与影片的整体画面具有协调性,在场景造型中,道具本身的大小远近距离、色彩使用的清晰度都属于影片中空间表现的手段。一部动画电影会在不同的时空中展开,时空场景的变化就要求场景造型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道具使用的运用上。空间场景变化了,道具的排列组合也必须变化,例如在大的空间中为了表现空旷渺远的感觉,影片中的道具必须先要做一些大致轮廓的处理,让我们在轮廓上因为远而产生距离感、层次感和模糊感;为了表现小范围的空间,道具的排列则需要更加细腻、清晰的处理,要表现出整体的完整性,同时也需要注意层次化的处理。空间的变化也需要色彩上的运用,表现远距离空间时的色彩轮廓要尽量模糊,而表现近距离的时候则正好相反。例如《冰河世纪》中的主要场景是宏大的冰山和大大小小的冰块等,并且影片情节总是在这些冰山的场景中不断变化,进而场景造型也不断的变换,这些渐变性的完成体现了影片整体上的完整性。

二、虚幻与真实的双重性特征

众所周知,电影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场景造型是这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造型场景讲究真实性,越是真实,越能客观地表现出电影对现实世界的还原。动画电影虽然从整体上来说都是虚构的,但是有些场景造型设计还是要借鉴真实的环境与生活场景。在动画电影中,场景的真实与虚幻相辅相成。首先,动画电影不同于一般的影片,它的场景都是虚幻的,而且动画电影的导演也极力想把我们带入到虚幻的世界中去,希望我们可以随着其中的场景进行一次奇妙的旅行。动画电影的核心就是其虚构性,在虚构的基础上加入情节人物,然后展开无尽的想象来满足观众心中的幻想,可以这样说,动画电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可以通往任何世界的大门,这不仅仅因为其本身故事情节设计的虚构性,更是因为其场景造型的虚构性。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主要讲述了老推销员卡尔带着自己的屋子飞行,在路上遇到小胖子罗素一起冒险的故事,电影中卡尔带着自己的房子一起飞行旅行,这个飞着的屋子的场景造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设计一定出于虚拟的幻想。再如电影《千与千寻》,这部影片的场景造型完全的幻想中的世界,所有的场景造型完全不符合现实世界,但是却同样可以带给我们现实性的内涵意义。其次,动画电影虽然以虚幻性为基础,但是同样也具有真实性。动画电影中的场景造型也不是毫无节制天马行空的进行想象,它也必须观照现实、参考现实,任何的虚拟设计都要以现实为基础,这有合理性的虚幻想象才能说服观众,观众才能觉得影片本身的亲切感,进而减少对影片的距离感,这样才更有利于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影片主题的表达。例如宫崎骏的《幽灵公主》《风之谷》两部影片,这两部电影都是表达环保主题,所以在两部电影中出现了大量的森林、工厂等方面的场景造型,这些造型就不是虚幻出来的,而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景物模拟出来的,在经过后期的效果处理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在看这两部电影时,我们被影片呈现的画面深深地打动,并且为影片体现的思想内涵所震撼。所以,动画电影场景造型的虚幻性与真实性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虚幻性也要从现实性中出发,以真实性为基础,在现实中进行合理的想象,在虚虚实实中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三、数字化的特征

篇8

列举3个:

1、《千与千寻》: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讲述了少女千寻意外来到神灵异世界后,为了救爸爸妈妈,经历了很多磨难的故事。2001年该片在日本最终取得了304亿日元的票房。2003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长篇动画奖。

2、《卑鄙的我》:2010年6月27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公格鲁策划了一出完美的计划,图谋把月亮偷到手,却不料盗取月亮的收缩射线枪被新贼维克托抢走。为了夺回收缩射线枪,格鲁决定领养三位孤儿,利用她们进入维克托戒备森严的城堡兜售饼干的机会实施偷盗的故事。

3、《冰雪奇缘》:2013年迪士尼出品3D的动画电影,。该片于2013年11月27日在美国上映。讲述小国阿伦黛尔因一个魔咒永远地被冰天雪地覆盖,为了寻回夏天,安娜公主和山民克里斯托夫以及他的驯鹿搭档组队出发,展开一段拯救王国的历险。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动画电影 蓝天工作室 《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 《里约大冒险》

北京时间2013年2月25日中午,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洛杉矶杜比剧院闭幕。由迪士尼·皮克斯公司出品的动画片《勇敢传说》荣获第8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篇的殊荣。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的21部参选201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篇里,其中有10部为美国动画大片,足见美国动画电影风靡全球,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仍然深远。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仅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印度、南非等国的动画产业也急速发展,试图分享动画电影带来的巨大利润这块蛋糕。而对于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来说,研究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动画大片的创作经验将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在美国,不仅像迪士尼、梦工厂、皮克斯这样的大牌动画工作室经久不衰,屡屡创造票房佳绩,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动画新锐在近十年来也给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蓝天工作室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如果说一只老鼠成就了迪斯尼,那么可以说,一只松鼠成就了蓝天工作室。套用沃尔特·迪斯尼的一句话“一切都是从一只老鼠开始的”,对蓝天工作室而言,一切都是从松鼠追逐坚果开始的。1987年2月,一群离开了迪斯尼公司的艺术家和工程师成立了蓝天工作室,在初期他们只是为故事片、电视和其他娱乐节目制作特效,历经了很长一段依靠制作电视广告或电影CGI镜头维持生计的日子。然而在1998年,蓝天工作室终于推出了动画短片《肥兔子邦尼》,最终获得了第7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大奖。虽然这部动画只是简单描述了一只长耳兔在厨房与一只飞蛾不断较量的故事且只有短短的7分钟,却是蓝天潜心8年之久的精诚之作。这种要求完美到近乎苛刻的敬业态度吸引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刚刚经历《冰冻星球》惨败的福克斯孤注一掷,裁掉了动画部门,然后与蓝天工作室签下了一部3D动画电影的合同。这部电影一做就是3年,名字叫《冰川时代》。2002年3月,这部小试锋芒且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宣传推广的动画片,上映后却出乎意料地大获成功,蓝天工作室也因此名声大噪。在此后的几年里,《冰川时代》系列2、3部相继推出,前三部在全球共收获了近20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喜人。

而2011年4月由卡洛斯·沙尔丹哈执导的3D动画大片《里约大冒险》的精彩亮相,让很多观众眼前一亮,大呼过瘾,上映仅一周就轻松刷新纪录,夺得北美票房之冠。这部不仅票房大卖,更是赢得上佳口碑的动画片老少咸宜,受到了各年龄段观众的热烈追捧,更加奠定了蓝天工作室在动画片领域的地位。紧接着,2012年暑期档推出的《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的隆重回归,让冰川系列的影迷们激动不已,在中国内地上映三天收获1.3亿人民币,超过《功夫熊猫2》首周1.09亿,刷新内地动画电影首周票房的新纪录。为什么蓝天工作室能在短时期内创造出自己的特有品牌,屡创票房佳绩?为什么蓝天工作室能在群雄争霸的美国动画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成功跻身几 大巨头之列?本文将以《里约大冒险》和《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为例分析蓝天工作室成功的实际经验,希望可以给中国动画电影带来一些启发。

《里约大冒险》是蓝天工作室三年磨一剑的经典代表作,讲述的是一只生活在美国的世间罕见的雄性蓝色金刚鹦鹉布鲁被带到巴西里约热内卢,并在巴西经历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惊险遭遇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雄性蓝色金刚鹦鹉布鲁,雌性鹦鹉珠儿,美国女青年琳达,鸟类学博士等。而作为配角出场的巨嘴鸟拉斐尔、小黄鸟尼克、斗牛犬鲁伊兹、胖红鸟佩德罗甚至反面角色葵花凤头鹦鹉奈吉尔等形象也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一向以塑造动物形象为主角的蓝天工作室,不仅故事内容感人励志,新意频出,关键是在制作这些角色时所下的苦功。影片导演卡洛斯·沙尔丹哈对影片的技术细节部分详细说道:“我们最先研究了许多鸟类的生活状态,并且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来进行动作捕捉。这次我们在电影里,技术难度最大的是鸟的翅膀,因为在故事里,小鸟会做出很多复杂的动作,而这些动作是地球上的鸟类不可能去做的。所以我们需要完全全新地设计这些鸟在进行动作的时候翅膀的变化,这并不好办,这也是影片中我们克服的最大难点。当然,技术并不是我们想拿来吸引观众的元素,有趣的故事和角色,还有浪漫精致的想象力,我认为一部优秀的动画,需要靠这些,才能真正的令观众喜欢。”

《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的主角依然沿用前三部故事的重要人物,即忠厚沉稳的猛犸象曼尼、机灵贪吃的树獭希德、忧郁勇猛的剑齿虎迭戈以及从一出场就追逐那颗坚果并贯穿全集的重要线索人物犬齿松鼠斯奎特。作为续集的播出,增添角色是系列电影走下去不可或缺的调剂。在《时代4》中出现的希德的奶奶、海盗船船长巨猿哥特、雄性剑齿虎希拉及众海盗船员,甚至曼尼女儿桃子的朋友鼹鼠路易斯,这些形象的加入都增加了影片的戏剧化效果。相信看过该系列全部四集的影迷们都知道,蓝天工作室在创作人物角色的要求上一直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和创新。他们制作的每一部电影在技术上都有大幅度的进步。在《冰川时代》时期,单纯从技术上看,蓝天工作室和皮克斯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它更强调线条的简洁、画面的流畅和角色的设定等元素,至于动物毛发的真实感、角色眼部的灵动等细节则都被大大简化了。更难得的是,蓝天工作室在《冰川时代》系列大量使用了该公司的专利渲染技术,充分展现了光线追踪的真实效果。他们开发的渲染系统堪称目前世界上最快速的渲染系统。与此同时,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3D技术已成主流。纵观世界动画发展史,不难发现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对动画片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三维动画电影的出现正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当观众还在回味10年前第一部《冰川时代》上映时的感受,再同现在戴着3D立体眼镜观看《冰川时代4》时的感受相比较,肯定会感慨技术的发展给大家带来的全新视觉感受。那些史前动物身上一根根活灵活现的毛发,冰川时代的壮美景象,巴西热带雨林的异域风光,五颜六色的奇珍异鸟,都仿佛让我们触手可及,身临其境。这就是蓝天工作室精益求精的制作手法和严谨的创作态度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

福克斯动画公司总裁克里斯·麦勒丹瑞说:“我不认为媒介本身,会是电影取得成功的保证。我觉得电脑动画电影的市场会越来越竞争激烈,水平也会越来越高。观众会有更多的选择,而电影的成功将取决于它的高质量。所以我认为电影本身和电影人物,将会是中心问题。《冰川时代》的成功之处在于观众喜欢这些电影里的人物,这是他们去电影院的原因。”

蓝天工作室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故事题材的多元化和国际化。《里约大冒险》一开场便是充满浓重异域风情的歌舞表演,热情的桑巴舞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画面相结合,让所有的观众都仿佛身临其境,有种想立刻飞往巴西参加狂欢节纵情歌舞放声高歌的冲动。这种极具感染力的情节令观众久久难以忘怀。题材的多元化和国际路线,体现了美国商业动画电影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影片的成功也是必然。

不得不说,在我们观看《冰川时代》系列电影时,除却故事内容、角色的形象生动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价值观这些打动我们的因素外,其展现的无限的想象力也是我们所折服的一个方面。你能想象一只永远在追逐那颗坚果的小松鼠可以造成冰雪山川的破裂吗?就像有的影迷说的,原来大陆漂移是砸出来的!没错,这就是想象力。想象力可以创造奇迹,可以将生活中原本不可能存在的现象通过影像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那只松鼠为了追逐被它视为生命的坚果,不惜上到外太空,下入地壳内,从山峰跃下,在深海漫步,宏大场面的流畅衔接令观众应接不暇,无不拍手叫好。

蓝天工作室通过不懈的努力,慢工出细活,凭借不俗的实力、创新力和想象力,给观众带来一部又一部的饕餮盛宴,一次又一次的意外惊喜。我们衷心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看到来自中国的蓝天工作室走向世界,在蓝天里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王立峰.CG电影技术漫谈之《冰川时代》[J].互联网周刊,2005,(5).

[2]彭国斌.从《里约大冒险》解构美国式动画电影创作特征[J].电影文学,2011,(10).

[3]段阳.“蓝天”版鸟类总动员——体验《里约大冒险》之色彩魅力之行[J].电影文学,2011,(11).

[4]汤思悦.《里约大冒险》:内容形式同样精彩[J].大众电影,2011,(5).

[5]武彩霞.《冰川时代4》:不创新,则死[J].大众电影,2012,(9).

[6]刘新阳.当代美国动画电影放映市场观察及启示[J].中国电影市场,2012,(11).

篇10

上映日期:2014年7月18日

黄伟明一贯主张动画电影从儿童受众接受心理出发,做真正意义上能与当下中国儿童心灵共鸣的作品,他注重激发儿童想象力与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开心超人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清晰有趣的性格,孩子们从影片中可以找到自己的性格,找到自我认同感。《开心超人》系列动画片收视率也长期位居国产动画系列全国综合收视前三甲,收获了不少忠实粉丝。

综合指数:

《神笔马良》

上映日期:2014年7月25日

《神笔马良》拒绝“英雄式”大众脸,塑造可爱呆萌小胖子。采用《功夫熊猫》原班人马的中文配音,华特迪士尼中国的创意技术支持,还在中国绘画笔墨的立体空间展示上做了创新探索,专门设立了3D剧本,按照剧情发展、角色性格,以及观影反应随时调整立体空间效果。

综合指数:

番外:

3D重映版《冰川时代2》

上映日期:待定

《冰川时代2:融冰之灾》由《里约大冒险》系列导演卡洛斯沙尔丹哈指导,曾于2006年上映。时隔8年,这部电影以3D的版本重登大银幕。3D升级之后的版本,将给观众带来更逼真的洪水灭顶以及猛兽来袭的灾难震撼效果,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参与这场爆笑冒险,在影院享受与萌物们零距离的互动。

综合指数:

星座是时下年轻人最喜欢谈论的话题之一,而十二星座各自的动漫代表人物都有哪些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认识一下7月份的代表星座巨蟹座的主要动漫人物。

巨蟹座代表人物:《幽游白书》藏马

藏马是日本著名漫画《幽游白书》中的主要角色。他拥有优雅帅气的外表,性格温柔平和,勇敢善良,可以为重要的人做出最大的牺牲,包括生命,但对于奸诈之人绝不手下留情。

巨蟹座性格分析:

巨蟹座的守护神是月亮,所以阴柔、暧昧是其本质,同时又有恋家和充满母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