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范文
时间:2023-03-18 13:4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再生能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循环农业是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和体现。我们知道,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环境污染不断加重,自然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挑战。经过不断地反思和探索,人们发现循环经济有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构建的经济系统,能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去,它以实现使用的减量化(Reduce)、产品的反复使用(Reuse)和废弃物的资源化(Recycle)为目的(简称3R原则),强调清洁的持续性生产。目前,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已经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地开发和应用。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循环经济的引用才开始不久,换句话说,即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农业才刚刚起步。从农业发展的历程看,人类已经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三种发展型态,目前正在向可持续的现代循环农业型态发展。我国的传统农业是典型的循环农业,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循环经济型态,它存在了数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可称之为传统农业循环经济。但从20世纪中叶(发达国家从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传统农业不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被石油农业所代替。然而,石油农业虽然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能够与现代社会经济条件相匹配,但它与传统工业一样是一种线性经济,是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我国发展石油农业的时间不算长,但造成的危害却十分严重,有目共睹。①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非自然物质和农业废弃物直接向环境排放,已逐渐形成了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立体污染。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因过量、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流失到农田之外,污染地下水,使湖泊、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盛、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同时,施用的氮肥中有很多以温室气体形式逸失到大气当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等造成目前全国至少有1300万~1600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每年因污染减产粮食1000万吨,农业经济损失每年达200亿元。②秸秆、垃圾污染。每逢春秋之际,农田产生大约6.5亿吨秸秆,其中有30%焚烧,10%丢弃沟渠。畜禽养殖,尤其是规模化养殖产生的大量垃圾与粪便,未经处理便弃于农田和排入沟渠,污染了农田和水体,导致人畜共患疾病20多种。同时,秸秆和畜禽粪便的不合理处置都要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③白色垃圾污染。我国每年农用薄膜用量达120万吨,覆盖面积967.4万公顷,白色污染随处可见。④食品安全。由于生产、养殖过程中各种农药和含有激素的饲料添加剂、各种重金属微量元素侵入土壤和水体中,通过食物链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食品安全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因此,树立资源忧患意识,科学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成为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农村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一)商品能源消费
农村商品能源消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农业生产用能和农民生活用能。农业生产用能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包括农业机械、喷灌等方面的用能。从统计数据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也快速增加,2007年达到76589.6万千瓦,比2006年增长5.6%;2007年农村用电量5509.9亿千瓦小时,比2006年增加11%。农民生活用能方面,在煤炭、电力、液化气、煤气等为代表的商品能源消费上,近年来人均生活用能增长较快(如图1),从2000年77千克标准煤增加到2006年131千克标准煤,平均每年增长约9.26%,超过城市增长速度5.08%(城市为4.18%)。
(二)非商品能源消费
目前,农村生活消费非商品用能主要是沼气、秸秆和薪柴(如表1)。从三者的构成比例看,秸秆和薪柴占绝大部分,只有极小部分(不到2%)的比例为沼气。从近年的发展趋势看,沼气尽管占有比例很少,但在国家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秸秆占比有所增加,其原因是商品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农民商品能源消费减少;在政府大力提倡环境保护与封山育林的号召下,薪柴比例有所下降。可以预见,在现有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下,随着农村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必然会增加秸秆和薪柴的消费。这种过度依赖秸秆和薪柴低效的用能消费方式,不仅容易造成空气污染,更会加大林草植被资源的破坏,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农业是最大限度依赖于自然又是人为强度控制的特殊生产部门,既是生态环境的受害者又是最主要的“贡献者”之一。循环农业的发展,要求改变石油农业生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并不断“贡献”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显然,转变农村传统低效的用能方式与循环农业发展目的是一致的。在这种转变中,需要有优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能源,而被替代下来的秸秆、薪柴又必须作为资源进入到循环农业的循环流中去,实现3R原则下的可持续清洁生产。
三、可再生能源在循环农业中的利用:以沼气为例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可再生能源的清洁、无污染、可循环的特点,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这注定它在循环农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沼气作为最贴近农村特点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在循环农业中担当着主角地位。
(一)沼气的优点
第一,沼气能源在我国农村分布广泛,便宜实惠。可以说,凡是有生物的地方都有可能获得制取沼气的原料,所以沼气在农村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第二,我国地广人多,生物质能资源丰富。研究表明,在21世纪,无论在农村还是城镇,都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就地利用粪便、秸秆、杂草、废渣、废料等生产沼气用来做饭、加热、取暖和发电。第三,可以就地取材,节省开支。在农村建设沼气电站,发酵原料就地取材,同时,设备和技术都比较简单,管理和维修也很方便,大多数农村都能办到。据调查对比,小型沼气电站每千瓦投资只要400元左右,仅为小型水电站的1/2至1/3,更比风力、太阳能发电低得多。第四,小型沼气电站的建设周期短,只要几个月时间就能投产使用,基本上不受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采用沼气与柴油混合燃烧,还可以节省17%的柴油。一个3~4口之家,修建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只要发酵原料充足、管理得好,就能解决照明、煮饭和洗澡等的燃料问题。
(二)利用模式
目前我国有南北两种典型的沼气综合利用模式。1.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在5~14℃,尤其冬、春两季雨雪冰冻,对沼气池的正常运行威胁很大,针对这种气候条件,北方广泛应用的是“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工程模式。“四位一体”模式是将半地下或全地下式沼气池、猪舍、厕所组合在一起,设立在蔬菜简易温室中,不仅解决了沼气池的运转和牲畜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就地解决了人、牲畜粪便等沼气池原料的供应,还利用沼渣、沼液对蔬菜施肥,生产有机蔬菜。2.在南方地区,分布着大量的丘陵和山地,土壤贫瘠,但气候条件却可以满足沼气池在露天情况下常年运转。针对这种特点,当地农民创造了“猪—沼—果”生态农业工程模式。将养猪、建沼气池和发展柑橘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后又发展了“一池带四小”(四小指小猪圈、小果园、小菜园、小鱼塘)等庭院经济模式。
(三)沼气的作用
沼气在循环农业中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据测算,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处理4口之家、3~6头生猪的人畜粪便和部分生活垃圾,全年可得沼气385立方米、沼肥30立方米,替代薪材相当于3.5亩左右林地的蓄积量,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一,大量有机肥料的产生。建立沼气池后,大量畜禽粪便送进沼气池发酵,不仅可生产沼气,还可沤制出大量优质的有机肥料,扩大了有机肥料的来源,而且由于腐熟程度高使肥效更好。沼液及沼渣总称为沼肥,是生物质经沼气池厌氧发酵的产物。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钠、钙等营养元素;沼渣中除含上述成分外,还含有有机质、腐植酸等。沼肥中的全氮含量比堆沤肥高40%~60%,全磷比堆沤肥高40%~50%,全钾比堆沤肥高80%~90%,作物利用率比堆沤肥提高10%~20%。此外,沼液和沼渣中还含有微量元素和17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生物和酶类,对促进作物和畜、禽、鱼的新陈代谢,以及防治某些作物病虫害有显著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沼液及沼渣常用于浸种、叶面施肥、防虫、盆栽、柑橘、梨、西瓜、蔬菜、水稻、烤烟、花生等的种植,以及栽培蘑菇、养殖蚯蚓等。凡是施用沼肥的作物不仅增强了抗旱防冻的能力,而且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施用沼肥不但节省化肥、农药的喷施量,也有利于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另外,在畜牧业的发展中,沼气可以解决“三料”(燃料、饲料和肥料)矛盾,促进畜牧业发展。第二,净化环境,保护生态。沼气主要是对废物进行再利用,动物粪便(如猪粪、牛粪)、剩菜、垃圾等,都可以作为沼气的原料,并随着这些原料进入沼气池,其所带的病菌、寄生虫卵等,因密闭发酵而被杀死,从而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减少疾病的传染,对人畜健康都有好处。利用沼气当燃料,无烟无尘,清洁方便,可以改变农村长期以来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蚊蝇乱飞的状况,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利用沼气作生活燃料后,可以减少生活用柴、用煤,节约秸秆和煤炭,减少森林砍伐和破坏,有利于保护林草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同时,可以避免直接燃烧秸秆和木柴,降低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四、构筑以可再生能源为支撑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
根据农业和农村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循环农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构筑以可再生能源为支撑的循环型农业生态系统。其思路是在“3R”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工程与技术措施,充分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以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基础和动力,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投入;强化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环节的协调,实现物质能量的优化配置和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农业废弃物,提高利用效率。总之,这种运行模式将以最少的资源,最小的费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一)深入开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
根据农村地区地域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优势的可再生能源种类,加以开发利用,并尽量辅之以其他种类,做到优势互补。1.利用当地的太阳能资源推广应用太阳热水器、太阳灶、被动式太阳房和户用太阳光伏发电系统。2.利用当地的风力资源推广应用小型离网风力发电系统。3.利用当地的微水能资源推广微水电技术与产品。4.利用当地的生物质资源以及气化、固化和液化转化技术,推广应用生物质气化、致密成型、生物质乙醇和生物质柴油燃料及其配套设备。5.利用当地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推广应用高效低排放的省柴节煤灶以及商品化节能炉。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可以增加农村能源供给,并最大程度地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环境污染,净化农村室内空气,降低地方疾病发病率等,使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并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机会和脱贫致富条件,走向共同富裕。
(二)积极推动乡村清洁工程
重点以村或镇为单位,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等“三废”向清洁燃料、有机肥料、高效饲料等“三料”的资源转化,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1.通过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和工程措施,净化水源、净化田园、净化庭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三生”目标。2.在适宜或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传统养殖业发展粗放且具备规模地区,推广以农村户用沼气、污水净化、垃圾秸秆堆肥、物业化服务为重点的“四结合”型模式。3.在养殖小区、大中型养殖场集中的地区,突出建设规模化的粪便和污水处理、沼气和有机肥生产及企业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结合为主体的“集约型”模式。4.对各种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根据条件因地制宜地用作沼气、食用菌、商品有机肥料、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等的生产原料,或直接机械粉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肥料。
(三)扩大推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以沼气为纽带,整合利用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建设各类能源生态模式,促进高效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形成能流和物流的良性循环,达到家居温暖、庭院清洁、经济高效和农业生产无公害的目标。根据各地区域特点,在北方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重点是建设包括沼气池、猪圈、厕所和日光温室在内的“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在南方建设包括沼气池、猪圈、厕所和果园(或粮田、菜地、鱼池等)在内的“猪—沼—果(粮、菜、鱼)”能源生态模式;在西北适宜地区建设包括沼气池、猪圈、厕所、果园和水窖在内的“五配套”能源生态模式;另外,在居住点、甚至小乡镇居民区中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在有条件的养殖小区和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
(四)推动沼气产业化发展
沼气是发展循环农业生态模式的重要支撑点,与诸多农村产业、项目、领域相关联,互为因果,相互影响,重复循环。可以说,发展沼气业是未来农村产业的一场革命,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产业,将推动农村循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应将沼气列为农村重要产业的范畴,把“沼气循环经济”做大做强。目前,我国沼气建设很大一部分来自政府国债投资,今后,要尝试沼气建设的市场化运作,例如可以采用BOT投资方式。通过组建乡村沼气开发公司,先由其自筹资金进行设计、购料、施工、安装、装料发酵产气,整个过程均达到国家标准验收合格后,再由政府进行投资补贴或购买,公司从政府投资中按标准支取报酬,其后政府可以委托公司继续经营,或公司经营期满后移交给政府,这样就可逐步形成国家、农民、社会共同办沼气的投资机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沼气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果。
五、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科学规划管理,保障发展健康有序
可再生能源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有必要纳入农村整体发展规划中,通过科学规划管理,保障发展健康有序。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后15年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推行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根据总体目标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并注意与循环农业发展的结合与联动,做到方向正确、目标明确、计划科学、措施得力,从而有序、快速、持久地推进可再生能源健康快速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早日实现。另外,鉴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存在的管理多头、开发混乱、竞争无序、技术质量标准不系统等情况,政府还应加强和完善对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管理,理顺农业、水利、电力、林业、贸易、计划等部门的关系,制定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准入条件和行政许可办法,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技术质量标准体系,以使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切实有效、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着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增加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降低传统能源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农村居民经济状况改善程度及收入增加幅度。如果农民收入难有实质性的大幅度提高,那么农村居民在进行能源消费选择时就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煤或干脆使用传统的薪柴、稻草、秸秆,从而导致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甚至传统能源的使用开始出现大幅度反弹。近年来,由于能源价格的大幅度全面上涨,致使农村居民无法承受价格上涨的负担而重新选择使用传统能源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因此,要想加快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确保农村能源消费环境安全,关键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确保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经济基础。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从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来看,均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推广的主要因素,因为,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以及设备的购置与安装等均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目前农民收入有限的条件下,如果仅靠农民单方面的资金投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农户各方面的积极性。自2003年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被列入国债项目后,至2007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国债资金80亿元。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户用沼气已经形成了规模市场和产业化雏形。至2006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总数已达到2200万户,年产沼气约85亿立方米,相当于1330万吨标准煤,7500万农民可以直接受益。在政府直接支持的同时,还应加大融资政策支持力度,利用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在农村信贷方面,实行国家补助一点,银行贷款一点,地方各有关部门支持一点,集体和个人自筹一点的政策,并以地方政府和个人投人为主,国家补助为辅为基本原则,尽量筹集更多资金。同时,国家农村能源的主管部门要根据规划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将已有的扶贫专项基金、农村生态专项基金、水保林建设专项基金、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资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能源项目资金、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资金和农村能源国际合作项目资金等进行统筹安排,协调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篇2
太阳能和风能在现有可再生能源格局中几可忽略不计,大概只占0.3%。目前绝大部分可再生能源来自生物,即木头和植物材料—人类最古老的能量源。生物能固然是可再生的,但它既不好,也不可持续。
前工业化时代,燃烧木料导致西欧森林大面积被毁,今天,大量发展中国家也在重蹈这一覆辙。生物能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每年要夺走300多万人的生命。类似地,现代能源作物恶化了毁林状况、挤出了农业、推高了食品价格。
世界上可再生能源最密集的地区正是最贫困的地区。非洲有近50%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而经合组织国家只有8%。在欧洲经合组织国家,这一比例为11.8%,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事实是,几百年来人类越来越少地使用可再生能源。1880年,世界能源的94%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一比例此后一直在下降。
转向化石燃料的有力趋势带来了诸多好处。与250年前相比,今天平均每个英国人可以获得多50倍的电力、250倍的旅行距离、3.75万倍的光明。收入则增加了20倍。
转向化石燃料还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好处。煤油拯救了鲸鱼(从前,为了供应被认为“可再生”的鲸油用于照明,鲸鱼几乎被捕杀殆尽)。煤炭拯救了欧洲的森林。而电气化让比室外空气污染危险得多的室内污染在发达国家成为了历史。
还有一项常被忽视的环境好处:1910年,美国30%以上的农地被用于生产马匹和骡子所需要的饲料。拖拉机和汽车让农场不再有这项需求(也让城市免受肥料污染)。
当然,化石燃料也有其自身的环境问题。此外,尽管烟囱洗涤装置和汽车催化转换器极大地减少了本地空气污染,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依然存在。事实上,这正是呼吁世界重回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理由。
平心而论,风能和太阳能增长迅猛。自1990年以来,风能发电每年增长26%,太阳能更是达到了令人惊叹的48%。但这只是从无到有。1990年,风能占全世界能源之比为0.0038%;现在达到了0.29%。太阳能电力从几乎为零增长至0.04%。
是的,丹麦创出了34%的电力靠风能的纪录。但电力只占丹麦最终能源使用量的18%。
目前欧洲有1%的能源来自风能—比工业化前的水平还要低,当时转动舒缓的风车贡献了2%的能源(船帆也贡献了1%)。英国风能占比纪录出现在1804年,比重为2.5%,是今天水平的近3倍。
此外,在未来数十年中,太阳能和风能的贡献比例不会有太多变化。根据IEA描述的乐观情景—假设世界各国政府将充分兑现其绿色承诺—到2035年,风能将提供全球能源的1.34%,太阳能提供0.42%。203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比例有望增加1.5个百分点左右,达到14.5%。在不现实的乐观假设下,这一比例将增加5个百分点,至17.9%。
因此,我们远没有站在重归可再生能源的门槛上。在美国,1949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产量的9.3%。总统奥巴马的政府预计,到近一个世纪后的2040年,这一比例将略有上升,达到10.8%。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产量的比例从1971年的40%降至今天的11%;到2035年,可能只有9%。
但我们为这些可再生能源投入得太多。在过去12年中,全世界清洁能源投资总量为1.6万亿美元。2020年,增加可再生能源依存度的措施,光是在欧盟每年就将耗费2500亿美元。
目前,西班牙将GDP的1%用于补贴可再生能源,比花在高等教育上的钱还要多。到本世纪末,西班牙的巨大投资将可以让全球变暖停止62小时。
当前绿色能源政策失败的原因很简单:可再生能源太贵了。时不时有人站出来说,可再生能源其实更便宜。但如果可再生能源更便宜的话,它们就不需要补贴,我们也不需要气候政策了。
前美国副总统戈尔的气候顾问汉森(Jim Hansen)直率地指出:“说可再生能源可以让我们迅速抑制美国、中国、印度或全世界化石燃料用量,和相信存在复活节兔子和牙仙是一样的。”
解决方案是用创新让可再生能源价格降下来。我们需要大量增加研发资金,让下一代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更便宜、更高效。
以中国为例。尽管中国大手笔投资风能和太阳能,但主要是以补贴价向西方国家出售太阳能面板。风能只占中国能源总量的0.2%,太阳能只占0.01%。
篇3
在19世纪中叶煤炭发展之前,所有使用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除了核能、潮汐能、地热能之外,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主要来自太阳光。像生物能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储存起来。其它像风力,水力,海洋潮流等等,也都是由于太阳光加热地球上的空气和水的结果。
水能:
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它还是能量的载体。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磨坊就是利用水能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加拿大等满是河流的国家。
风能:
风能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我国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岛屿,风能资源丰富。据国家气象部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陆地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3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岛屿、新疆、甘肃、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此外,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也很丰富,初步估计是陆地风能资源的3倍左右,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总量为7.5亿千瓦。 [1] 人类已经使用了风力几百年了。如风车,帆船等。
太阳能:
太阳能是指太阳所负载的能量,它的计量一般以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辐射总量,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利用太阳的热能产生电能;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取暖和制冷。自古人类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地热能:
地热能是贮存在地下岩石和流体中的热能,它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为建筑物供热和制冷。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却是始于20世纪中叶,现代则是主要利用地热来发电。
海洋能:
海洋能是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和海流能的统称,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例如,潮汐的形式源于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涨潮和落潮之间所负载的能量称之为潮汐能;潮汐和风又形成了海洋波浪,从而产生波浪能;太阳照射在海洋的表面,使海洋的上部和底部形成温差,从而形成温差能。所有这些形式的海洋能都可以用来发电。
生物能:
篇4
关键词:新能源 再生能源 可持续发展 产业规划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能源的紧缺。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可以说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能源有这么大的依靠度。常规能源价格节节攀升,使新能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出于战略的考虑,各国会越来越重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无论从政策还是资金上都会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可以预见的是,依赖科技的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和新能源行业将获得良好发展机遇。
1、新型能源的利弊分析
1.1 核能
在新能源开发中比较现实的是核能,它将逐渐发展成为新世纪的一种重要能源。我们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核聚变能可能成为核能新秀。利用核裂变,人们已经通过反应堆加以人工控制,实现了原子能发电。要使核聚变释放出的巨大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即实现核聚变发电。也必须对核聚变实行人工控制,使其按照人们的需要有的序地进行,这就是受控核聚变。核能发电具有很多优点: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加重温室效应,核能发电所需要的原料铀储量丰富提炼成本低。但同时也存在问题:资源利用率低,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处理技术不完善,核电建设投资费用大,风险较高
1.2 风能
风能未来将会取得非常迅速的发展,全球风能产业的前景相当乐观,各国政府不断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鼓励政策,将为该产业未来几年的迅速发展提供巨大动力。风能具有可再生、永不枯竭、无污染等特点,综合社会效益高。但尽管在理想条件下,虽然风能利用的成本比较低,但仍高于化石燃料,风能受地形、气候、风力的变化影响较大,连续性较差,转换效率较低,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风能的发展也值得期待。
1.3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最显著的特点是可再生、无污染,它是常规能源。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由于消耗煤炭、石油资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水能放在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人们目前最易开发和利用的比较成熟的水能也是河流能源。水能主要用于水力发电,其优点是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缺点是分布受水文、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
1.4 氢能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开发氢能列为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开发高效率、低成本生产氢的工艺。氢能被认为具有长期利用的潜力,具有高温高能,热能集中,可再生,来源广泛,应用范围广的刚有点,但也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氢不是一种能源来源,在自然界不能自由存在;氢必须从石油、天然气或水等其它物质中分离出来,成本比较昂贵;氢的分离也要消耗能量,从水中分离氢则能耗更高;与等量的石油相比,氢的热值也较低。第三,氢既不容易储存,也没有相关设施来生产、运输和销售氢燃料。氢燃料利用各环节的安全性也值得关注。
2、能源技术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类新兴技术,其产品也具有新技术产品特点,即技术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商品化程度不高,市场发育不成熟,大多数产品未形成规范的市场与价格体系。
目前,一些技术如太阳热水器、地热采暖等,已较成熟并具有获利能力和相应的市场,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基础。
2.1 太阳能热利用
太阳热水器是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太阳热水器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和开发,其技术已趋成熟,是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太阳热水器使用范围也将逐步由提供生活用热水向商业用和工农业生产用热水方向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太阳能热水供应、空调、采暖工程成本逐渐降低,也将是太阳热水器潜在的巨大市场。
2.2 太阳光电转换技术
太阳光电转换技术中太阳电池的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已能商品化生产的单晶硅、非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分别为12~13%和4~6%,多晶硅太阳电池也有少量的中试生产,效率为10~12%。目前,太阳电池已经不再局限于作为小功率电源使用,已扩展到通信、交通、石油、农村电气化以及民用等各个不同的应用领域,每年的市场增长率高于20%。预计到2015年,估计生产成本将下降50%,从而为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大规模应用创造良好的市场前景。
2.3 并网风电技术
并网风电技术发展迅速,但需加速设备国产化进程。我国小型风力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我国能够自行研制和开发容量从100瓦到10千瓦共约10个风力发电机组品种,累计保有量超过了1.7万千瓦。与国外同类型机组相比,具有启动风速低、低速发电性好、限速可靠、运行平稳等优点,而且成本低,价格便宜。但在外观质量、叶片材料的应用和制作工艺水平上以及在较大容量的离网型机组的生产制造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小型风力发电以及风/光、风/柴等互补供电技术的主要市场在于它能够为我国广大无电和缺少常规能源的地区解决生活和生产用电。
篇5
金融危机以来,有些人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出了质疑,可再生能源在发展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成本过高、产能过剩等问题。但总体情况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是比较稳健的、健康的。
太阳能光伏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主力,是国内消耗比较少的能源,也是出国量最大的,现在想订购太阳能电池板都已经很不容易了,已经定到了明年下半年。光伏发电争论较多的还是电价的问题,是否合理,要看投标的企业和单位,他们主要看做这个项目的盈利与否。
硅材料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要材料,在金融危机前是一种暴利的状态,但现在原材料的价格开始降低,这样对太阳能发电的开展是有好处的。今年要达到3.5到4万硅材料的需求,基本上满足了国内的需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要使企业有积极性,而不要一哄而上。我不主张电价过低,若太能能电价过低,企业没有盈利,它的发展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
海上风力发电现在也在搞,已经进入特许权的招标阶段。我个人认为海上风力发电有一定的风险,有点操之过急。在缺少经验、缺乏实验的情况下,要充分考虑设施对海洋这种特殊环境的适应性。应该进行分步骤的小规模的试验,待技术成熟了再推广。还有就是成本问题,成本太高,就会得不偿失。
沼气国家很重视,每年投入20多个亿,最初是发展户用,现在改为发展集体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养殖的变化,使户用沼气面临问题。集体方向发展也有资金、设施、服务、成本等新问题。
篇6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汇聚一堂,举行**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共同探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计。这是继去年波恩会议之后,国际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又一次盛会,对于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几百年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质能等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工业革命以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生产生活的主导能源,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全球每年生产和消费的能源总量已经超过100亿吨标准油,其中90%左右是化石能源。但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其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迅速消耗着地球亿万年积存下的宝贵资源,同时也带来了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严重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些能源资源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影响小,可以永续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一大亮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建设和节约取得显著成就。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我们以能源产量翻一番,支撑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目前,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前列,*年能源消费总量为19.7亿吨标准煤。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煤炭消费比重逐步下降,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比重相应增加;可再生能源增长较快,尤其是风能、太阳能、沼气、水电等新型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年,中国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量1.43亿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左右,其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资源与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新的形势,我们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2010年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年降低20%左右。我们将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发展方针,全面构筑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我们将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推进煤的清洁利用,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积极发展核电,扩大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全面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开发,把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将采取一系列举措,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一是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在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二是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开发西部地区水能资源,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加强太阳能开发利用,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生物能源产业,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设备制造的研究开发。三是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制定并实施优先上网、价格保护、税收优惠、增加投入等政策措施,鼓励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四是制定并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可再生能源法》,确定社会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法制保障。
女士们、先生们!
推进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增加能源供给、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共同议题。当前,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需要国际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借此机会,我愿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世界各国应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可再生能源重要性的认识,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完善法律和政策体系,健全标准、认证体系,加强有关科学技术研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世界可再生能源事业加快发展。
第二、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处于劣势,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不强,单靠自己力量难以克服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困难和障碍。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应当积极兑现*年波恩可再生能源大会的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能力。
第三、加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各国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扩大国与国之间可再生能源投资、技术和贸易合作。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政府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鼓励国外企业投资于高效清洁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鼓励国外企业在生物质能发电、生物液体和固体成型燃料、大容量风力发电、光伏电池、地源热泵供热与制冷、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等方面,与中国企业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资与技术合作。中国在水能、太阳能和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愿与其他国家进一步加强这些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
女士们、先生们!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和目标。这次大会有1000多名代表参加,这么多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和其他各届人士聚集一堂,为共同探讨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提供了一次重要机会。让我们广泛交流,加深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合作,共同创造一个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美好和谐世界。
篇7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 地源热泵建筑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the facing problems of renewable energy (solar energy,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in the building. By consulting the large amounts of data of global solar radiation in this city and the ge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data from regional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also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existing solar and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resources,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specific targeted and feasibl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so as to find the idea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constructio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aving conventional energy sources i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renewable energy; solar energy;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appl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能源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整个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耗中占的比例为30%,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比例会呈现上涨的趋势,运用建筑节能技术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手段,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2011年9月26日,安阳市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得成功,从此,安阳市的建筑业掀开了新的篇章,重点工作将侧重于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将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实现能源结构多样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替代能源。
一、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现状
1、太阳能
(1)太阳能资源情况
安阳市境版图略呈半环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西部为太行山区及丘陵区,东部为平原区,海拔高度48.4~1632米。城市区沃野坦荡,一望无垠,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海拔高度75.5米,夏秋多雨,雨热同季,气候较为干燥,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225.3小时。安阳市在中国太阳能资源带分布中位于第三个资源带,紧邻第二资源带,太阳辐照量为4200~5400 MJ/(m2·a),月平均气温≥10℃,日照小时数≥6h的天数在200~250天,见图1。安阳市可以作为发展太阳能的理想基地。
图1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带/[100MJ/(m2·a)](2)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太阳能现代技术设备的应用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不是很大。目前, 在太阳能利用方面较为成熟的两大产品是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和太阳能空调系统,在本地区尚未得到应用。安阳市作为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将大力发展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
(3)太阳能的应用
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众多,本土企业已经掌握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技术和生产集热管的能力。通过对太阳能市场上市场占有率达到相当大的比例。我市目前已完成太阳能光伏利用示范项目4个,分别为广厦新苑、四海嘉苑、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桂花园小区基本以公共照明为主。
2、浅层地热能
(1)浅层地热能资源概况
安阳市中心城区位于洹河冲洪积扇主体带上,面积173.9 k㎡,洹河冲洪积扇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含水层顶板埋深30 m左右,含水层厚9-40 m,含水介质为卵砾石,含水层底板埋深100 m左右,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大、埋藏浅水量丰富。中心城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38.86万m3/d,14183.9万m3/a,地下水储存量为68502万m3。安阳市中心城区浅层地能资源主要储存于洹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中和地下水含水层岩石中。由于卵砾石良好的透水性,其渗透系数在300~500米/日,故本区地下水迳流通畅,较利于采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取热或取冷后的地下水回灌。因此,安阳市利用浅层地能为建筑进行供热、制冷的地源热泵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2)地源热泵产业的发展
早在“十一五”期间就有三个项目成功申报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并且运行效果良好。总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安阳市在成功申报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后,大力发展地源热泵项目,截止日前在建示范项目建筑面积为230万㎡。
(3)热泵工作原理(见图2)
作为自然界的现象,正如水由高处流向低处那样,热量也总是从高温流向低温。但人们可以创造机器,如同把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而采用水泵那样,采用热泵可以把热量从低温抽吸到高温。所以热泵实质上是一种热量提升装置,它本身消耗一部分能量,把环境介质中贮存的能量加以挖掘,提高温位进行利用,而整个热泵装置所消耗的功仅为供热量的三分之一或更低,这也是热泵的节能特点。
地源热泵是地热利用的一种形式 ,是将低位热能用热泵提升为高位热能加以利用,热泵机组是制冷机的逆循环。
① 制冷模式:
在制冷状态下,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使其进行汽-液转化的循环。通过蒸发器内冷媒的蒸发将由风机盘管循环所携带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同时再通过冷凝器内冷媒的冷凝,由水路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最终由水路循环转移至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里。在室内热量不断转移至地下的过程中,通过风机盘管,以13℃以下的冷风的形式为房间供冷。
篇8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价值构成;定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1)01-0061-05
Study on the Value Composition and Pricing Model for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LIU Yan1, YU Bo1, HONG Fu-yan2
(1.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2.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Harbin Commerce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The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position of the energy strategy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lower carbon economics development in these counties. All these come from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such a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environment and application. However, it is still the starting stag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 Therefore, the higher cost makes it impossible to compete with the traditional energy and the pricing strategy becomes the bottleneck. Based on the marginal opportunity cost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ing natural sources,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value composition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and demonstrates them by the way of the dynamic model, which reflects the relations among all the energies. The calculating model is forwarded and it improves the policies for the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y.
Key words:renewable energy;value composition;pricing model
1 研究背景
当前能源发展受到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的困扰,可再生能源由于其特有的资源和环境优势,逐步成为21世纪众多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面对日趋严峻的能源供需矛盾以及环境挑战,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传统的能源资源价值理论局限于讨论耗竭性能源资源的价值或价格,对可再生能源价值理论和定价方法研究涉及不多。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重新认识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价值。首先,可再生能源对于耗竭性能源具有意义重大的替代作用,同时可再生能源的生态环境价值也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重新界定。特别是,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补偿与激励机制,以支持它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中国虽然在能源资源的市场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大量的环境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使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1,2]。而可再生能源由于初始投资成本较高,在市场机制环境下无力与常规化石能源竞争[3]。在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方面,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些价格补贴政策,但仍然不能使可再生能源企业实现盈亏平衡,原因在于,政府主管部门无法科学界定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水平。事实上,如果考虑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风电将成为一种成效显著的能源形式[4]。如何科学评价可再生能源的价值,是建立定价补偿与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也正是本文试图进行深入探讨的核心问题。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自然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理论,将自然资源与环境结合起来,是对传统资源经济学的一个新突破[5]。边际机会成本(Marginal Opportunity Cost,简称MOC)的概念是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提出的,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从事某项经济活动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活动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边际生产成本(Marginal Production Cost,简称MPC)、边际使用者成本(Marginal Use Cost,简称MUC)和边际外部成本(Marginal External Cost,简称MEC) [6]。Pearce在其专著中全面阐述了边际机会成本思想[7]。章铮将Pearce的理论用于自然资源的定价研究,阐述了一个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的自然资源定价的理论框架,认为自然资源的边际机会成本从理论上反映了利用一单位某种自然资源时全社会所付出的全部代价,因此,自然资源的价格应该等于其边际机会成本[8]。于渤、黎永亮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最优增长模型基础上,通过加入环境和资源约束,建立了一个耗竭性能源资源价值分析模型,提出能源资源价值应包括边际代际机会成本、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环境成本三部分组成[9],比原有研究更加系统,但是对可再生能源资源价值构成未进行讨论。蒋剑勇
认为边际机会成本模型试图用统一的分析框架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直接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特别是价格政策中,是对传统的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改革[5]。李国平、华晓龙从资源成本、生产成本、外部成本三个方面分析了非再生能源资源价格的构成,提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国际先进经验的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改革总体构想[10]。王生卫、肖荣阁对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补偿定价机制分析中,提出在定价模式上应把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把科学定价与依法定价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制定生态补偿的定价机制并使之得以实现[11]。张英群、何义亮建立了再生水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模型,认为再生水资源的边际机会成本(MOC)只包含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而边际使用者成本在开发利用合理条件下,应该等于零[12]。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理论的自然资源价值构成分析,将边际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纳入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是对传统资源经济学的一种重大修正[10]。尽管该理论主要是针对煤炭、石油等可耗竭性资源而提出的,但对于研究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价值构成,建立动态分析模型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2 可再生能源价值构成与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模型
2.1 可再生能源价值构成静态分析模型
本文认为可再生能源资源价值应等于其边际机会成本(MOC),即由三个部分构成:边际生产成本(MPC)、边际使用者成本(MUC)、边际外部成本(MEC),用公式表示为
P=MOC=MPC+MUC+MEC(1)
其中MPC为边际生产成本,是指单位新增资源生产过程中所支付的直接生产成本,指开发某一区域的可再生能源所需投入资源勘探成本、机器设备、人力、财力等;MUC为边际使用者成本,它是指用某种方式利用一个单位的某种资源时所放弃的以其他方式利用同一资源可能获取的最大纯收益,这里可理解为可再生资源由于今天的非持续利用而对未来造成的收益损失;MEC为边际外部成本,由于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具有环境正外部性也即外部收益,体现出外部环境价值,所以其边际外部环境成本是负值,也即MEC
2.2 可再生能源价值构成动态分析模型
可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必须重新识别其外部环境价值,政府通过价格补贴和税收优惠对其进行补偿,弥补市场机制不足,实现外部收益内部化;另一方面则强调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不断降低可再生能源边际生产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 可再生能源定价模型的应用实证分析
3.1 可再生能源的边际生产成本
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边际生产成本,可以用平均增量成本(Average Increment Cost,AIC)作为边际生产成本的广义替代概念。将可再生能源建设期的基建投资费用平均分摊到每年所增加的供电量上,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Z为第t年增加新增供电量;PCt为第t年增加的生产成本,包括第t年与提供新增的供电能力有关的运行成本;r为贴现率;n为工程使用寿命。
3.2 可再生能源的边际使用者成本
对可再生能源的边际使用者成本MUC的考察,主要是针对生物质能源,其在经济时间尺度范围内有一个自然增长率,如秸秆生物质能源。一般来说,当秸秆收获数量等于或小于其生长量,其边际使用者成本就等于零,但如果需求量大于收获量,将面临与不可再生资源类似的资源耗竭和资源跨时期配置问题,而同样具有稀缺性,其边际机会成本中同样也包括边际使用者成本[13]。例如利用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如果该项目规划范围内出现了以秸秆为原料的造纸、饲料养殖等行业,将会造成秸秆资源供应困难而使其产生经济稀缺性。随着秸秆使用量的增大,收购成本会增加。生物质发电企业将承担这部分追加的生产成本,这正是秸秆发电的使用者因秸秆资源的耗竭而使其他秸秆使用者多付出成本的补偿。将其作为MUC的替代是合理的。因此,边际使用者成本MUC的计算可以采用一种替代的方法求出,计算式如下
MUC=(C′-C)/(1+r)t
其中MUC为边际使用者成本;C′为追加的边际生产成本;C为秸秆的边际生产成本; r为贴现率; t为时间间隔。
3.3 可再生能源的边际外部成本
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的正外部性作用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压力。然而现行阶段我国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的格局短期难以扭转,并且用于发电的比例还在逐年提高,火电已成为最大的单一产业污染源。煤炭燃烧产生45%的二氧化硫排放和空气中35%的悬浮颗粒物,造成严重的酸雨污染,如果不能有效调整能源结构,环境污染会近一步加剧[14]。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形成了环境代价的节约,对于减排温室气体、保护全球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其环境价值是指减排单位量的污染物,所避免“污染经济损失”的价值量[15]。可再生能源由于具有环境正外部性即外部收益,体现出外部环境价值,所以其边际外部环境成本是负值。
可再生能源的边际外部收益即环境价值如何评价和计量,首先要确定环境价值标准,然后根据污染物的排放量(或减排量)就可以计算工程的环境成本(或环境价值)[16]。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可再生能源的价值构成对于揭示可再生能源价格扭曲问题,实现可再生能源合理定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理论对可再生能源价值的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建立动态模型进一步论证了可再生能源价值的三个构成要素包括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外部环境成本,完善了可再生能源价值与定价理论模型。由于现实中的能源市场价格失真,外部成本、外部收益无法内部化,所以需要采取行政干预措施,以弥补市场失灵。国家虽已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但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还有待完善,在财政、税收、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亟待加强。因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如下:
一是科学评价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并以此为参考依据提高价格补贴水平,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建立充分体现边际机会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破解价格瓶颈问题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制约,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是针对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领域加大技术研发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对设备制造企业给予税收返还和财政资金支持,有助于加快技术升级和降低设备造价,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绩效;
三是对常规火电等可耗竭能源的使用征收资源税、碳税和能源税,税收资金可作为补贴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使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电价形成联动关系,从整体社会效益的角度看,政府通过建立这种联动机制,支持可再生能源加快对化石能源的大规模替代进程,为全面建立清洁和稳定供应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Pearson P J. Energy, extemali tie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will development cure the ills it creates[J]. Fuel and Energy Abstracts,1995, 36(4): 22-24.
[2]Owen A D. Environmental extemali ties, market distortions and the economics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J]. Energy Journal, 2004, 25(3): 26-28.
[3]何建坤,张希良.可再生能源立法研究与论证报告[R].北京: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2004.
[4]Henderson A R, Moegan C, Smith B, et al.. Offshore wind energy in urope-a ye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J]. Wind Energy, 2003, (6): 35-52.
[5]蒋剑勇.水资源价值模型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25(1):62-63.
[6]于连生.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46-151.
[7]Pearce D W. Turner R K.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M]. Harvester Whesatshea, 1990. 321-342.
[8]章铮.边际机会成本定价―自然资源定价的理论框架[J].自然资源学报,1996,11(2):107-112.
[9]于渤,黎永亮,崔志.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分析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5,10(13):499-500.
[10]李国平,华晓龙.我国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改革构想[J].华东经济管理,2008,6(22):33-34.
[11]王生卫,肖荣阁.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补偿定价机制分析[J].现代商业,2008,(2):144-145.
[12]张英群,何义亮.再生水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A].全国第二届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化学会出版社,2004.7-73.
[13]章铮.边际使用者成本:资源产品定价与国际贸易[J].世界经济,1998,(11):45-46.
[14]赵寒娇.关于可再生能源电力产业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论坛,2009,(7):50-51.
篇9
关键词:德国;可再生能源;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D951.6; D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154-02
一、德国可再生能源及其法律发展现状
(一)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德国新能源技术在世界新能源产业中处于比较领先地位。德国在太阳能、沼气、风能、生物质能、电动汽车等方面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可称得上是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先驱。
自德国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来,其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逐年增长。如在2009年德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额为2 380亿千瓦时,占能源发电总量的10.1%。生物质能成为新能源供给主力,风能、太阳能引领新能源增长迅速。同时,在2009年最终能源消费构成中,电力消费的16.1%、热力分配的8.4%、交通领域的5.5%来自可再生能源 [1]。德国能源发展的总目标是: 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达到20%,2050年达到50% [2]。
(二)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发展现状
1.电力领域的可再生能源立法
在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立法主要是《电力输送法》和《可再生能源优先法》。德国于1991年制定了《电力输送法》,以确保可再生能源电能够顺利入网。《可再生能源优先法》于2000年2月颁布,并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进行了大的修订,最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优先法(2008)》于2009年1月1日生效,它是德国关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主要立法。
2.供热领域的可再生能源立法
供热所消费的能源占德国最终能源消费的50%,但到2005年仅有不到6%的供热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为提高供热领域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2008年德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供热促进法》,该法于2009年1月1日正式生效。
3.交通领域的可再生能源立法
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利用主要是向化石燃料中添加生物质燃料。为此,德国的相关立法主要有《引入生态税改革法》(1999)、《进一步发展生态税改革法》(2003)和《生物燃料配额法》(2006)。
二、德国可再生能源立法的主要内容
德国可再生能源的三大应用领域为电力、交通和供热供冷。德国可再生能源立法的模式是为不同应用领域分别立法。
(一)可再生能源电力立法
1.《电力输送法》
《电力输送法》制定于1990年12月7日,1991年1月1日起施行,1994年和1998年两次修订,1999年底失效。该法的宗旨是将固定电价制引入德国(该制度首创于美国)。其主要内容是:电网运营商不仅有义务接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而且按固定电价收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 [3]。固定电价制在德国施行后,实施效果十分显著。20世纪90年代,德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尤其是风电发展迅猛,一举超过美国,领先全球。
2.《可再生能源优先法》
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1)该法的立法目的是促进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保护气候和环境。
(2)明确规定德国到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目标为在总电力供应中的比例不少于30%。
(3)明确了电网营运商和发电商在可再生能电力生产和入网中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发电商有义务保障可再生能源电力符合特定要求;发电商有权要求电网运营商将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离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直线距离最近的电网运营商有义务优先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在经济技术合理的前提下,电网运营商有义务优化、提高和扩展其电网及其附属设施以确保收购、传输和配送可再生能源电力;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链接到电网连接点所产生的费用由发电商承担;因电网优化、提高和扩展的费用由电网运营商承担。
(4)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价格和成本负担进行了规定,包括: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的地点、装机容量和所采用的技术,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适用不同的且逐年递减的电价;可再生能源电力和电价应在各电网运营商间平衡和均摊;高耗电制造企业和轨道交通企业可以申请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限额。
(5)规定了告知义务,即发电商、电网运营商和公用事业公司等负有提交和公布相关信息的义务。
(二)可再生能源供热立法
受欧盟2009年《可再生能源指令》推动,2008年8月7日德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供热法》。该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规定了可再生供热用能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供热用能的比例不少于14%。(2)提出了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热要求,规定今后所有新建建筑都有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热的义务,如果选择不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热,必须采取其他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3)出台财政支持措施,德国政府将在2009—2012年每年拨出5亿欧元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供热。
(三)可再生能源交通立法
根据《引入生态税改革法》(1999),德国政府多次提高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生态税,而生物质燃料则免收生态税,这有力地促进了生物质燃料的发展。德国为持续推进生态税改革出台《进一步发展生态税改革法》(2003),将生态税改革扩展至“生态财政”,规定了各种能源的生态税税率以及对高耗能企业、公共交通企业和低收入家庭所采取的补偿措施。德国逐渐减少对生物质燃料的税收减免,将促进生物质燃料发展的手段从税收减免调整为比例配额,以免使生物质燃料受到过度补贴。2007年1月1日生效的《生物燃料配额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修订《能源税收法》,为第二代生物燃料、纯生物柴油和E85提供免税;第二,修订《联邦排放控制法》,规定必须按时间表提高生物燃料在燃料中的含量。
此外,为了保证更多的生物质燃气通过燃气供应网被应用于发电、供热和交通领域,2007年12月德国修改了《燃气供应网准入条例》、《燃气供应网支付条例》和《激励措施条例》。这些条例设定了到2020年和2030年生物甲烷在德国燃气需求中的比例分别是6%和10%的发展目标 [4]。
三、德国可再生能源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必须制定覆盖电力、供热和交通三大领域的可再生能源强制配额目标
同德国一样,电力、供热和交通运输也是我国主要的用能部门。虽然《可再生能源法》已经兼顾到了这三大部门,要求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经营燃气管网和热力管网的企业应接受符合入网技术标准的利用生物能源生产的燃气和热力,石油销售企业应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但其并未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做出强制性的配额要求。应该知道,明确具体的法律目标是可再生能源法顺利实施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德国可再生能源法中最重要的指标包括可再生能源发展总量目标、电价、补贴率、资金额度等。这些重要的指标都在《可再生能源优先法》中做了明确的规定。明确指标的制定,对未来的市场起到一个明确的指示作用,引导行为人的决策。我国也应该明确规定电力、供热和交通等领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指标。
(二)扩大履行可再生能源义务主体的范围,并注重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负有法定义务的企业包括:电网企业、经营燃气管网和热力管网的企业、石油销售企业,并对它们若未依法履行义务的行为应负何等法律责任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虽然说这些规定为可再生能源进入电力、供热、燃料消费三大领域创造了必要的市场条件,但这只涉及可再生能源生产的部分环节,尚须对电力生产企业、生物液体燃料生产企业、供热企业等主要用能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义务作出强制性要求,并对其在未完成法定的可再生能源义务要求的情形下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另外,必须重视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尚显操作性不强,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应该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规定,以真正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篇10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但是目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属于幼稚产业,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我国处在研究开发阶段,市场相对狭小,生产规模小,初始投资高,产品开发利用周期较长,见效较慢,成本偏高,效益不好,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因此政府组织的财税政策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客观要求。
一、现行的可再生能源财税支持政策
为了推动部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在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方面,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政策措施。
(一)财政政策
1.补贴政策
(1)中央政府补贴
实施中央政府补贴政策是直接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扩大的有力措施。目前已实施的中央政府补贴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与发展补贴。国家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给予科研经费支持,对关键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的产业化给予补助,支持新技术的示范项目建设和设备的国产化;二是投资贴息补贴。通过相关部门由中央财政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项目提供贴息。例如,国家发改委每年拥有1. 2亿元人民币的贴息贷款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水利部有3亿左右的贴息贷款用于小水电的发展。三是项目补贴。中央政府通过不同的渠道对可再生能源项目进行补贴,如户用沼气系统、省柴灶推广,小水电、小风电机和光伏发电示范和推广工作等。四是电力上网补贴。对于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如果实行政府定价的,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分地区制定标杆电价,电价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补贴电价组成,补贴电价标准为每千瓦时0.25元。发电项目自投产之日起,15年内享受补贴电价;运行满15年后,取消补贴电价。自2010年起,每年新批准和核准建设的发电项目的补贴电价比上一年新批准和核准建设项目的补贴电价递减2%。
(2)地方政府补贴
地方政府的补贴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资源条件和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认识的差异,各地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政策有较大差异。但各地都对户用沼气系统,省柴灶的推广应用采取了补贴措施,部分地区对小型风电机和小型光伏发电系统的推广给予了较大的补贴扶持,如内蒙古牧民购买一套100瓦风力机或16瓦光伏系统补贴200元,新疆每套补贴50元-200元,青海每套光伏系统补贴300元,甘肃每套光伏系统由地方财政和光电基金补贴300元。
2.国债投入
利用国债资金是临时性的政策扶持,只是针对具体几个项目而言的。例如,原国家经贸委的国债风电项目利用2000年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第四批国债专项资金项目),建设8万千瓦国产风力发电机组示范风电场。
(二)税收政策
1.增值税
目前我国对可再生能源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增值税政策,只是对部分可再生能源产品给予了增值税优惠:一是人工沼气的增值税按13%计征;二是规定风力发电的增值税按8.5%计征。
2.关税
自1998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国内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在规定范围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在这两个项目中包括了部分可再生能源设备,主要是适用于风力发电机与光伏电池。
3.所得税
对综合利用废弃资源如地热、农林废弃物生产电力、热力的内资企业,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而对涵盖于《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4年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等规定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内资企业实行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方面的税收优惠。
对设在国务院规定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属于可再生能源电力利用项目的,可以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4.其他的地方性税种
一些地方考虑以加快设备折旧的方式来减少企业的所得税,部分地区对风电机占地采取了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现行可再生能源财税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财政政策侧重政策的宏观性,比较零散,而且缺少与之相配合的实施细则,具体表现为:
1.缺乏政策的系统性
我国的财政政策结构比较零散,缺乏全面的系统性。如:主要以可再生能源投资方面的支持为主,对促进可再生能源设备国产化、增加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供给以及加强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政府采购等系统的政策措施考虑不够;另外,支持的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单一,主要集中于风力和小水电。
2.市场开拓政策力度小
我国现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侧重于技术研发,市场运行机制方面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力度明显不足。而对于在生产补贴方面,除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在2006年开始实施了一部分生产补贴之外,其他方面的利用还没有,使得许多企业出现了“有产量、无市场”的现象。
3.边远地区的政策扶持不够
我国现有的财政补贴政策虽然直接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扩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但是对于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偏远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4.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不够
发展可再生能源存在着体制,缺乏上级对下级政府有效的激励政策,使得部分地方政府出于财政方面的考虑,不愿意对可再生能源进行财政支持。
(二)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税收政策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系统性,优惠水平不够以及缺乏其他相关政策的搭配,具体表现为:
1.增值税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给予增值税优惠的统一规定,其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此外,目前人工沼气13%的增值税率和风力发电8.5%的增值税率仍然偏高。
2.关税
一方面进口关税的优惠仅仅局限在可再生能源设备上,并且是有限范围内的设备,例如对外资企业可再生能源项目进口关税的减免仅仅适用于风力发电机与光伏电池,对国家重点鼓励的项目仅仅局限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利用上;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重点项目根据不同的进口产品和技术目录免税,实行不同的进口税收政策,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免税优惠的可再生能源进口设备范围大于内资企业,显然这会使该行业内的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待遇不平等。
3.企业所得税
我国一直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可再生能源所得税优惠办法,只是一些地方根据当地情况,对部分可再生能源产品出台了一些优惠措施。这些优惠政策措施或是地区之间不统一,或是政策支持力度太小,对于可再生能源在研发、再投资方面都没有统一的规定和优惠措施。
4.其他税种
我国在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方面,都没有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实际上,在这些税种中采取优惠政策有利于降低可再生能源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消费。
三、国外可再生能源财税支持政策的做法
近年来,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对未来能源供给的重要作用,纷纷采取立法和各种政策措施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和推广应用,使得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一些国家的财税政策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
美国政府自1978年实施《能源税收法》以来不断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和范围,从财政补贴、政府采购到直接减税、加速折旧、税收抵免不一而足,并且不仅有联邦政府的扶持还有地方州政府的扶持。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并通过公开招标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实行私有化的管理模式对项目经费进行控制,并吸引社会资金加入;二是提出补贴,如每生产1千瓦时的电能补助1.5美分;三是以法律形式规定政府的绿色产品采购;四是直接减税,如对太阳能和地热的非电力项目永久性减税10%,对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实行为期10年的产品减税,每发l千瓦时减少1.5美分,并在2005年8月8日通过的新《国家能源政策法》明确规定,美国将在未来10年内,向全美能源企业提供146亿美元的减税额度,鼓励能源行业采取节能、洁能措施;五是加速折旧,根据《能源税收法》,可再生能源企业可获得5年的加速折旧;六是采取技术开发抵税和生产抵税的方式抵免企业所得税;七是个人所得税方面,2005年美国推出的新能源法决定将拿出13亿美元鼓励私人住宅使用零污染的太阳能等。除了这些联邦政府推出的扶持方式之外,各地方州政府如加州、华盛顿州、俄勒冈州等为了发展风电,也采取了对风电产业的减税或免税等很多办法。
(二)德国
德国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主要集中在财政政策方面,其财政扶持涵盖了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研发投入方面,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万欧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推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的开发;在投资补贴方面,德国政府对风力发电投资进行直接补贴,并且根据《电力供应法案》,风力发电价格与常规发电技术的成本的差价由当地电网承担;在产出补贴方面,德国政府根据2000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对不同运营成本的运营商提供金额不等的补助,如对风电给予每千瓦时9.1欧分的补贴,至少持续5年;在市场推广方面则通过给予优惠贷款及补贴等方式扶持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
(三)印度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可再生能源利用较快的国家,其风力发电发展最快。印度鼓励国内投资和独立发电商的发展,吸引国外投资者向电力部门投资。因此,风力发电被列为印度能源工业的重要项目,并得到迅速发展。这主要归功于印度政府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力发电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财税政策支持。印度政府支持风力发电的具体财税政策如下:
在财政政策方面,印度政府成立了可再生能源投资公司,专门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提供低息贷款,帮助可再生能源项目进行融资;非常规能源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署宣布了一些特殊的财政优惠政策;可再生能源开发署还设立了专项周转基金,通过软贷款形式资助风电项目;另外,印度政府为降低可再生能源企业的运行成本,特别提供10%-15%的装备投资补贴。
在税收政策方面,印度政府全额免除风电设备制造业和风电业增值税;对风电整机设备进口提供25%的优惠关税税率,免除散件进口关税;对风力发电设备实行100%的加速折旧政策;风力发电企业5年内免缴企业所得税;工业企业利润用于投资风电的部分可免交36%的所得税;减免风电项目的货物税、销售税及附加税。
四、对我国可再生能源财税支持政策发展的建议
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做法,同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
(一)财政政策
1.设立可再生能源专项发展基金
设立可再生能源专项发展基金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以及科技推广的长远规划,具体操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融资渠道多样化。
专项发展基金的资金融资渠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一是财政拨款,既可以是财政直接划拨一般性税收收入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已有的各项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的整合、充实。二是电力附加费,即在零售电价上再征收少量附加费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三是排污费或污染税,即向发电厂或电力公司征收污染税或污染费,并将其中一部分资金作为基金。
明确基金的使用范围。
我国财政收入有限,需要补贴支援的事业很多,因此只能有选择地进行财政支持。总体上,我国可再生能源专项发展基金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列入国家规划的大型可再生能源重点工程和项目,以及部分可再生能源重点产业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但商业性资金尚不具备进入条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里的中小企业;农村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西部地区、偏远地区的电力设施建设。
加强基金的专项管理。
财政管理部门要把好专项资金申报单位的准入关,同时建立专项资金流动的信息共享和信息监测系统,多部门共同合作保障基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2.采用多样化的财政支持方式
(1)财政补贴
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对可再生能源的财政补贴政策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为更多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基础研究项目提供补贴,扩大研究的范围;二要为可再生能源应用性研究项目提供补贴,促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而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发挥财政杆杠效应;三要对产品产量进行补贴,这有利于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四要对消费者进行补贴,这可以鼓励消费,扩大市场,反过来促进可再生能源事业发展;五要解决贫困边远地区的用能问题,保障他们的最低能源需求。
(2)财政贴息
首先要适当增加贴息额度,扩大贴息范围;其次要适当延长贴息期限,可再生能源这一新兴产业本身就有投资期限长,见效慢的弱点,财政贴息若要有效发挥作用,必须要延长贴息期限;最后还要丰富提供贴息的机构,如允许商业银行进入,从而拓宽融资渠道。
(3)价格支持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开始实行“竞价上网”,由于可再生能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单位成本远高于常规能源的成本,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绿色电力肯定难以上网。但是发展绿色电力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对社会具有很明显的正外部性。因而从福利经济学中“庇古税”的角度看,政府有义务给予绿色电力价格补助或允许绿色电力以固定价格全部上网,超出均价部分由政府承担。
(4)政府采购
对于绿色电力这种大宗可再生能源产品,可以通过政府补贴保证其上网从而拉动需求。对于其他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产品,可以通过对各级政府及其他机构的采购主题的引导保证他们对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优先购买,从而拉动需求。
(二)税收政策
我国目前正在简化税制,并决定在“十一五”时期及此后一段时间内实行“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因此不宜设立专门的可再生能源税收制度,而应当结合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税收改革以及《能源法》完善各个税种。
1.增值税
(1)降低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增值税税率。这是由可再生能源的正外部性特征以及可再生能源企业生产投资结构的特殊性决定的。可再生能源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燃料等原材料很少,主要的成本来源于设备等固定资产,因此进项税少,单位能源供应成本中增值税的比例要比常规能源生产企业大,这不利于与常规能源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所以建议降低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增值税税率,既可以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不含税电价,也可以降低含税的上网电价,对发电企业和电网都有利。
(2)推行消费型增值税。现在全球只有中国和印尼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按我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率推算,税率水平远高于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在中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已是必然趋势。并且可再生能源企业有特殊性,因此应该尽快对可再生能源企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即从产品销售额中扣除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总额。
2.关税
(1)调整对可再生能源企业的优惠关税适用范畴。首先应该保证内资可再生能源企业和同类外商投资企业享有相同的关税优惠政策,从而保证内外资企业可以公平竞争,保证国内资金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投资;其次,扩大优惠对象,不仅电力设备、零部件可以享受进口关税优惠,其他用途的国内不能生产的可再生能源转化利用设备也应该享受适当的进口关税政策;另外,除有免税规定的特定项目,对国内能够生产并且设备技术已经成熟的整机进口应该适度征收关税。
(2)实施对可再生能源产品出口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是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形成电池。我国生产这些产品的技术、产量相对其他可再生能源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增值税出口退税和关税优惠,以扩大国内产业的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所得税
关键在于制定一个国家和地方政府协调一致的所得税优惠政策,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关注。
(1)扩大优惠对象,拓展优惠区域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很小,即使对整个产业实行所得税优惠也不会对全国税收平衡造成大的影响,因此所得税优惠政策不应该只局限于蔗渣发电、沼气发电等几个领域内,而应该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及非电利用技术都实行相应期限的优惠。另外,我国现行的可再生能源所得税减免主要集中于各地的开发区,但可再生能源企业大多分布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而并非在开发区内,所以应当将区域优惠转化成产业优惠。
(2)实行再投资退税
为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滚动发展,鼓励发电企业把经营所得10年后再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项目的投资,实行再投资所得税抵扣优惠;对其他可再生能源企业经营所得再投资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相应给予所得税的部分退还。
(3)提供更优惠的扣除项目
对于可再生能源利用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进行全额税收抵扣,并且当年抵扣不足的部分可以结转到以后年度;对可再生能源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经税务部门审核认定后可以采取加速折旧;对于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仪器、实验设备,可按照2年期加速折旧。
参考文献
[1]张正敏,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84)。
[2]郭祥冰、廖世忠、郭力群,美国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和实践[J],能源与环境2004(4),
[3]吴杰,顾孟迪,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 经济纵横,2006(11)。
[4]谢治国、胡化凯、张 逢,建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