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化工范文

时间:2023-03-17 10:3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氯碱化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氯碱化工

篇1

关键词:氯碱化工;生产效率;控制措施

氯碱产品是一种基础的化工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的各个领域,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纺织、建材、农业、电力、国防、冶金、食品、轻工等领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在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各领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各氯碱产品生产商加大投产力度,盲目追求生产效率的提升,这往往会导致供过于求的现象,因此,如何控制好氯碱化工的生产效率,使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降低过度生产带来的浪费,成为成为当下科研人员和企业家关注的重点。

1 氯碱化工行业概述

氯碱化工工业是一种基础化工原料生产工业,主要产品为氯气、烧碱以及氢气等。氯碱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氯碱化工行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氯碱工业作为传统的化工行业,其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主要采用电解食盐水溶解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的工业生产,我国大部分氯碱行业的企业都是采用隔膜法和离子膜交换法两种工艺来进行生产的。由于技术相对成熟和公开化,因此这一行业的竞争比较激烈。

2 我国氯碱化工行业发展情况和控制其生产效率的必要性

2.1 我国氯碱化工发展情况

我国氯碱化工生产始于1930年,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大环境的影响导致氯碱化工产业发展非常缓慢。到建国后我国氯碱化工生产厂家还不到十个,无论是基础生产设施还是生产工艺技术都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有限的产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对基础工业的重视,氯碱化工得到了飞速发展,逐渐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至上个世纪末期,我国的烧碱产量已跃居世界前三位。现今,我国已成为氯碱工业世界第一大生产国,年产量高达2000多万吨,远远超过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2.2 控制氯碱工业生产效率的必要性

应当看到,目前我国氯碱工业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氯碱化工行业的大型企业很少,而中小企业虽然总产量很大,但生产技术还相对落后,生产设备也不先进,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方面盲目的追求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远远大于市场的需求量,各大厂家库存积压过多,为销售自己的产品可能会出现相互攻击、相互压价等方式,导致这一行业竞争相当激烈,而且多数企业忽略了产能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保证,严重阻碍了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量的耗费材料给环境也带来了致命的威胁,随着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环保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化学工业生产中,很多产品都是有毒害的产品,这样的生产过程难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氯碱化工的生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也应该对氯碱化工的生产效率进行控制,在发展氯碱化工产业的同时应该最大程度的较少氯碱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这些都是过快发展所可能带来的隐患,所以要适当的控制其发展的步伐,稳步有序的发展才能是长远的目标和发展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指出氯碱化工行业不可盲目追求产量,要通过提高生产工艺技术和升级生产设备为前提,努力将企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过渡到科技密集型,并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对氯碱产品的生产效率进行动态控制,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避免由于生产和产品积压造成的资源浪费。

3 氯碱化工的生产效率控制

氯碱化工的生产效率控制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通过对生产技术的提升和生产设备的升级,努力提高生产的能力,解放更多的劳动力,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做到即使市场对产品需求量突然增加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另外就是要随着市场变化对生产效率进行有效的控制。

3.1 提升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

由于氯碱化工产品的生产条件是在高温高压的反应器内进行,同时生产原料一般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和毒性,生产出的产品如氯气具有较大的毒性;烧碱本身又具有强腐蚀性等。这些工艺上的特点使得氯碱产品的生产对生产设备有较高要求,必须做到封闭、与人体隔离等。这就要求氯碱化工的生产工艺必须不断改进,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人的参与,提高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

3.2 依据市场情况动态控制生产效率

在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不可盲目追求提高生产效率,如果一味地追求生产效率只会使产品过剩,一方面堆积在仓库中增加了仓储费用,另一方面要想销售出去就必须压低价格,甚至为防止积压产品变质需要低于成本出售等,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必须要根据市场对氯碱化工产品的需求来制定动态的生产计划,对生产效率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在实际传统生产过程中,根据工艺的要求主要设备有各种风机、搅拌机和空压机等,通过人手动的控制各种设备的参数,就可使自由控制反应的快慢,从而控制氯碱产品生产效率。而要控制各种设备的参数,一般要通过控制阀门来实现。可以看到人手动控制参数的精度毕竟有限,不能做到精确控制,因此就必须设计一种可以通过电脑自动控制的控制阀,这是控制氯碱化工生产效率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对氯碱化工的生产特点和设备本身的特点进行理论分析,有针对性地分析如何才能做到精确控制,从而制定如何改进控制阀的策略。除此之外,一定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用计算机通过控制阀门上的传感器来控制阀门的闭合程度,做到精确控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氯碱工业是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的基础,要保证下游工业的发展,氯碱工业产品的产量必须要得到保证。但是也要注意由于盲目追求产量而导致的差能过剩、环境污染、库存积压等问题,因此要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制定动态的生产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控制好氯碱工业生产的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也降低了环境的污染,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蔡杰.中国氯碱化工行业现状“十二五“发展关注点[J].中国氯碱,2012,(9).

篇2

关键词:氯碱行业废水;处理工艺;零排放

中图分类号: U6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7年11月国家新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更明确要求在钢铁、电力、化工、煤炭等重点行业推广废水循环利用,努力实现废水少排放或零排放。“十一五”期间,国内氯碱行业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烧碱产量达到2087万吨,聚氯乙烯产量达到1130万吨。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氯碱大国。面对如此惊人的数字,我们是否该认真考虑如何做到节能减排,符合国家“生态文明”的长远规划,寻求处理效果更好、工艺稳定性更强、运行费用更低的废水处理工艺,实现“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下面就氯碱行业产生污水来源、特征、处理方法及实现零排放做出讨论。

一、氯碱化工厂污水种类及来源

氯碱化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水主要有四类:废次钠污水、含汞废水、离心母液废水及综合污水。

废次钠污水主要来自对乙炔气清净处理工序;含汞废水主要是VCM装置的酸洗排水和碱洗排水;离心母液废水来自离心干燥工段;综合污水主要由本单位其他生产装置及职工日常生活排放。

二、各种污水的特点及危害

1、废次钠污水:废水中含氯化钠、硫酸根、磷酸根较多,还有部分钙镁,溶解的乙炔气。从外观来看,废水发白发绿,浊度和色度也很高。若此污水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资源[1]。

2、含汞废水:含汞量在10~20 mg/L,废水中盐分含量高,含汞高,并含部分COD,伴有少量氯乙烯。含汞废水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排入水体中的汞及其化合物,经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形成各种形态的汞,尤其是可以转化为毒性很大的甲基类化合物,严重危害水生生物及人类[2]。

3、离心母液废水:离心母液的PH值为6~9;产水量大,每生产1吨PVC产生离心母液,废水约3-4吨;硬度、氯根低;浊度高,悬浮物(SS)质量浓度为30~300mg/L,主要是PVC颗粒;有机物浓度低,CODcr 一般为100~400mg/L,属低浓度化工废水;有机物难降解;温度高,一般在70℃左右;离心母液废水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可使水循环使用、回收树脂和节约蒸汽等。

4、综合污水:我公司综合污水厂进水主要有螯合树脂塔再生废液,呈现弱酸性,含少量重金属离子;盐水膜过滤反洗水,含少量盐酸和钙镁离子;纯水站混床再生排水,含盐、碱及碳酸钠;循环水系统RO浓缩排水及冲洗设备等水;糊树脂排水含少量氯乙烯;水泥厂、电石厂生活化验用水及职工日常生活排水。

三、构成污水“零排放”的各种废水站的处理工艺

1、废次钠污水处理

根据废次钠污水的成分及特征,选择采用化学法处理。因温度和乙炔气含量对系统均不构成威胁,所以对废次钠污水的处理主要集中在去除硫化物和磷上。

废次钠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来自乙炔装置的废次钠水先进入调节池调节PH值,经泵提升进入空气氧化池,在空气氧化池中加入催化剂进行催化氧化,使大部分的硫化物被氧化成单质硫、亚硫酸根、硫代硫酸根等,氧化后的出水进入混凝絮凝池,投加亚铁盐、PAC、PAM和石灰用于除磷和硫;经混凝絮凝后的出水流入辅流沉淀池,使之前形成的沉淀物在此去除,部分沉淀池出水流入清水池,从而进入综合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另一部进入二级氧化池,投加氧化剂次氯酸钠,氧化残余硫化物,确保出水含硫达标;二级氧化池的出水流入二级混凝絮凝池,再次投加PAC和PAM,二次强化除磷,混凝絮凝出水重力流入辅流沉淀池,含磷沉淀物在此去除,沉淀出水经泵提升进入重力无阀过滤器后,进一步去除悬浮物,过滤器的达标出水重力流入清水池,作为复配水回用至乙炔装置;辅流沉淀池产生的污泥由污泥泵送至综合污水处理厂,统一进行处理。

2、含汞废水处理

对含汞废水的处理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化学沉淀微米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化学法和物化法组合工艺。通过在废水中投加除汞剂,达到汞与水分离,从而净化水的目的。处理后的水又可以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通过分离器产生的泥渣经过压滤机压滤处理进入水泥厂作为原料利用,减少了汞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含汞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对废送入预中和池进行预处理(调节PH值到6~9);经过预处理的含汞废水在预中和池提升泵的提升下进入汞转型分离器,在此投加除汞剂,使汞转入固相,在分离区进行固液分离,大部分的汞在此去除,除汞剂在分离器中循环使用,上清液自流到储水池,经泵提升依次送入砂滤罐、膜分离器,最终出水排入清水池,用户会用或达标外排;汞转型反应器内除汞剂一次投加,失效后排入储渣池,分离器产生的泥渣自排入除渣池,由螺杆泵送入压滤机压滤处理产生的泥饼外运,压滤出水回调节池;经处理后出水作为砂滤罐及膜分离器反冲洗水,由反冲洗泵送入砂滤罐及膜分离器。

3、离心母液水处理

对离心母液水的处应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二次生化处理和臭氧处理工艺,发幅度降低氧化离心母液废水中BOD、COD等的含量,输水达到循环冷却水的补水标准。所有产水全部回用于循环冷却系统,节约水资源,过程中污泥经过脱水系统,全部回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离心母液水处理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来水首先进入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的废水自流进入初沉池。在初沉池中去除部分悬浮物后,初沉池出水自流进入两级生化反应池。在一级生化池中进行水解反应,使原水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提高可生化性,水解后的水自流进入二级生化池,在二级生化池中大部分的有机物和悬浮物得到生化降解和去除。检修放空时的废水在厂区事故池中暂存,待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后,通过泵打回系统再进行处理。生化池出水自流入混凝池,混凝池中投加PAC和PAM进行混凝反应。混凝池出水进入沉淀池,对悬浮物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出水自流入中间水池1,经泵提升后进入砂滤器进行过滤,进一步去除小分子颗粒物后进入氧化池。在氧化池中通入臭氧气体,对水中有机物进行进一步氧化,降解去除水中的COD。氧化池出水自流进入中间水池2,经泵提升后进入碳滤器,通过碳滤器进一步除去悬浮物及氧化后的COD。碳滤器出水进入回用水池,出水经泵提升至厂区循环水系统进行回用。

两级生化池设有污水回流系统,以使污水中形成厌氧-缺氧-好氧的不同环境,使之有效地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以去除水中的氨氮。过滤器的反冲洗水自流进入废水池,由泵提升进入生化池进行再处理。初沉池、二沉池的污泥自流进入污泥池,混合后污泥通过污泥泵送入污泥脱水系统进行脱水后泥饼外运。

4、综合污水处理

综合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经预处理达到三级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设计规模为日处理1.3万吨。出水进入深度处理单元再处理,有利于节能减排及废水再利用。

综合污水处理单元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综合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位于综合污水处理厂,进水通过重力流经地下管道进入界区。

污水先通过细格栅拦截较大的漂浮物,再通过中和反应池、初沉池调节污水PH值并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出水经调节池均质、均量调节后,通过投加液碱、碳酸钠,经软化澄清池去除污水中的钙、镁离子及硫酸根离子,降低污水总硬度及二价离子含量,以降低TDS并延长后续RO膜的使用寿命、提高其产水率,同时进一步去除部分COD。

经上述预处理后,软化澄清池出水自流到水解生化池,通过水解菌的作用,初步分解有机物,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同时为保证生化处理效果,引入低压蒸汽,保证水解池水温。水解池出水再经接触氧化好氧生化处理,经曝气的废水流经填料层,使颗粒表面长满生物膜,废水和生物膜接触,在生物膜的作用下,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充分降解,并通过沉淀池回流脱落的生物污泥,保证好氧池中的微生物总量。好氧沉淀池出水自流到混凝沉淀池,通过投加混凝剂,降低污水浊度,出水自流到生化产水池,作为深度处理回用单元的原水。

系统产生的污泥经浓缩后,进入絮凝反应系统进行化学处理,PAM与污泥混合后经布料斗均匀送进网带,污泥随滤带向前运行,游离态水在自重作用下通过滤带流进接水槽,随着滤带的向前运行,上下滤带间距逐渐减少,物料开始受到稍微压力,并随着滤带运行,压力逐渐增大,物料脱离楔形区就进进压力区,物料在此区内受挤压,沿滤带运行方向压力随挤压辊直径的减少而增加,物料受到挤压体积收缩,物料内的间隙游离水被挤出,此时,基本形成滤饼,滤饼外运到制砖厂。浓缩池上清液、压滤机压滤液及反洗水返回到调节池重新处理。

5、中水回用单元

中水回用就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经综合污水处理站处理过的废水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达到工艺要求的水质,然后回用到工艺中去,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中水回用单元处理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经综合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生化产水进入生化产水池,在超滤给水泵的提升下进入自清洗过滤器,去除大颗粒和纤维类物质,防止大的颗粒进入系统划破膜丝表面以及纤维物质缠绕膜丝上,保证超滤系统的安全;出水进入超滤装置,可使出水的SDI值降至2-3以内;经超滤装置处理后的出水流入超滤产水池经反渗透给水泵送至保安过滤器,对进入反渗透装置的处理水进行深度过滤,有效保护反渗透膜;出水经高压泵送至反渗透装置,反渗透装置总脱盐率应保证在一年内≥97%,三年内≥95%;回收率≥75%。经反渗透后的水进入回收水池收集,后经回用水泵送至各用户;反渗透浓水各项指标负荷某装置生产用水,也用于回用。

四、污水零排放

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经济、环境影响、管理规划等方面仍不成熟,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支撑和扶持。化工行业废水零排放的实现,解决了水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两大难题,具有铭心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公司在对废水零排放采用如下方式:废次钠处理站的出水和含汞废水处理站的出水符合综合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水质要求,统一进入综合污水处理单元进行在处理;离心母液处理站的出水符合循环水补水水质要求,直接补充至循环水系统;综合污水站处理的水除蒸发损耗的极少部分,全部进入深度处理单元(中水回用)进行深度处理,深度处理单元的产水水质达到纯水站给水水质的要求,回用至纯水站,反渗透浓水达到乙炔发生给水水质,回用至乙炔装置,对于高浓盐水采用蒸发塘对于进行晾晒,固化处理;事故水池用于手机工艺装置运行异常时排放的事故污水。

五、结语

化工生产废水“零排放”技术为在极度缺水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环境排放受限制等地区的大型化工企业提供了有效可靠废水零排放解决方法。在内蒙古和新疆等氯碱化工较集中的地区,废水零排放将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很好的解决当地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匮乏和严格环保排放限值的困扰。环境与经济应相辅相成,在我们追求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更应重视化工废水“零排放”,将其提到一定的高度,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

参考文献:

[1]王卫霞,耿彩军.乙炔清净废水再利用研究.化工工程师,2007.4.

[2]尚 谦,张长水.含汞废水的污染特征及处理.有色金属加工,1997(5).

[3]王西彬.PVC离心母液生化处理回用技术.聚氯乙烯,2010(8),38(8).

篇3

1.1企业设备陈旧老化

有些氯碱化工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的配置和流量也较为紧张,还有些企业人员为了节省开支,保证利益最大化,都选择在企业设备上“下功夫”。通常设备在被买入的时候,就属于质量差、价格低的次等产品,再长时间的进行使用,把大量的生产压力都集中在这些质量不过关的设备上,这就直接导致企业设备的陈旧老化,危险性很高。氯碱化工长期接触的都是化学产品和化学试剂,这些东西都是带有毒性的,有些甚至是剧毒,如果还坚持使用陈旧老化的设备,轻则设备受损,重则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1.2企业设备管理制度不合理

管理制度松懈,很多氯碱化工企业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把所有工作混为一谈,每个环节都比较混乱,经常出现某些工作扎堆,某些工作却没人处理的情况,而这些被忽视的环节往往就会出现问题,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1.3企业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技术水平。氯碱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人员,都有在专业技术方面的短板,他们在工作初期就是用“以人授人”方式,几乎没专业学习过什么理论知识,多年来都以工作经验为重,对科学的方式方法很排斥,更不会去主动学习,盲目自信,从而导致很多安全隐患没有被第一时间发现,工作效率也桎梏不前。氯氰化工企业的人员在意识上以自我享受为主导,把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没用到正地方去,在工作中缺乏使命感,不能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任,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日积月累下来,工作人员在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都会严重不足,导致工作失误。

2氯碱化工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强化方式

2.1注重设备质量管理

针对企业设备陈旧老化这一问题,企业首先要设置巡查机制,保证每天都对设备进行排查检修,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大到整个机器,小到某个零件都没有任何问题。每天在排查后都进行记录,建档建册,做到有证可依,有据可循。如果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引入一些先进的、科学的设备,把陈旧设备换代更新,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也必须申请报废处理,这样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设备本身的风险降到最低。

2.2强化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全员参与,不走过场。让企业所有员工都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把各项工作进行合理拆分,根据员工的专长,分配不同的任务,保证每一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并保证负责到底,不能走过场,做样子。这样不仅能科学有效的缩短工作时间,也能把工作由复杂变简单,不再毫无头绪的乱做,专职做好某一项,经验越来越丰富。设置监控装置,有效的对每台设备进行监控,及时进行安全排查,及时设备运行良好的时候也要定期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特别是某些设备出现过的问题,应该记录在册,妥善解决,并提出多项方案,保证在下次问题出现的时候不会惊慌,在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上,还能把设备的使用年限延长,确保更优渥的利润。遵守法律,严格规章。企业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严格规章制度,不能一味的追求利益。设备规章方面,要在企业的各个地点进行明确标识,尤其是危险化学产品的标识,防火、防毒、防爆标志缺一不可,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等放在显眼位置。对于放置工作设备的场所、厂房要保持空气顺畅、流通,适时进行通风。员工规章方面,则要把企业安全有关的规章制度通过纸质版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下发至每个员工手中,要求员工加强执行力,为自己安全负责,也为企业安全献力。

2.3做好企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针对企业工作人员水平低,意识差的问题,把“人”的问题切实解决,以人为主导,安全管理工作会更加强化,更加有保证。

总的来说,氯碱化工企业设备安全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个看似已经成型的步骤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安全隐患,氯碱化工所应用的化学工业,每个小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因此,本文提到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考虑问题要全面仔细,并在源头处遏制,才能保证安全,安全得到了保证,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工作质量越来越强,氯碱化工产业整体水平才能一直不断稳步发展下去。

作者:李俊 单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盐化工总厂漂粉精二分厂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安全 【NCl3】 爆炸 措施 和谐

高温、高压、有毒、易爆是化工企业的“四大杀手”。我们的企业每时每刻都在与这“四大杀手”博奕,厄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人的共同努力下,安全事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即便是这样,还是出了一些大的、重大的安全事故。1991年3月,原万县市化学工业公司氯碱车间发生爆炸,操作平台8mm厚的刚板被炸穿孔、50―100m远的玻璃窗被炸碎,万幸没有人员伤亡,只是全公司停产5天;2004年4月16日发生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爆炸事故,造成了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群众被紧急疏散,给国家和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

事故发生以后,经专家认真调查分析【NCl3】,得出结论:前者为【NCl3】在汽化器的浓度聚集过高而发生爆炸;后者是因氯冷却器腐蚀穿孔,导致大量含有铵的盐水直接进入液氯系统,造成【NCl3】浓度升高而发生爆炸。【NCl3】爆炸威力很大,它的破坏力是由【NCl3】】在系统中的含量的多少决定的。爆炸部位可以发生在任何三氯化氮聚积的部位,如管道、排污罐、气化器、钢瓶等处。炸事前没有任何迹象,都是突然间发生。爆炸时发出巨响,有时伴有闪光,破坏性很大。

三氯化氮【NCl3】如此讨厌,它是怎样的性质、怎么来的?我们怎么办?

一、三氯化氮的物理、化学性质:

三氯化氮,分子式为【NCl3】,分子构型是三角形,属极性分子;它黄色粘稠状液体或斜方形晶体状,极易爆炸。有类似氯气的刺激性臭味。密度:1.65kg/dm3;比液氯1.62 kg/dm3重;熔点:

当液氯开始蒸发时大部分【NCl3】存留于未蒸发的液氯中。因为【NCl3】的密度(1.65kg/dm3)比液氯(1.62 kg/dm3)大,沸点(71℃)比液氯(-34.5℃)高,所以随着液氯的不断气化,液氯的量不断减少,残余的【NCl3】会被不断的浓缩而积累在容器的下部,当【【NCl3】在液氯中的浓度超过5%时即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在液氯蒸发时一定要注意液氯中【NCl3】的含量,如超标需立即采取措施,如增大蒸发器的液氯进料量,以降低【NCl3】的含量;或将其排掉,以降低【NCl3】在液氯中的比例;减少震动或避免超声波,以减小爆炸的可能性。

二、我们应做的准备工作

三氯化氮【NCl3】在氯碱工业中的危险性如此之大,我们应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防止三氯化氮【NCl3】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危害,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严格控制盐水(卤水)中的铵离子(NH4+)的量应低于1mg/L渝东北地区的卤水含铵离子(NH4+)较高,在作卤水处理时应控制卤水的ph值>8。由NH4++OH-=NH3+H2O,当卤水呈碱性时,平衡向右移动,以减少NH4+的量,从而控制总铵量。一般在卤水中加入烧碱(NaOH)。

2、控制稀释水中的铵离子(NH4+)以及原盐中铵离子(NH4+)的含量;

3、液氯冷冻盐水中含铵根离子也是较大的事故隐患。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因氯冷却器腐蚀穿孔,导致大量含有铵的盐水直接进入液氯系统,生成极具危害性的三氯化氮爆炸物,当积聚到爆炸浓度时,会产生爆炸;

通过控制气氯和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应低于50ppm,发现问题,及时更换设备;或将液氯冷冻介质更换为溴化锂或氟利昂,杜绝了此种原因的产生。

4、在液氯蒸发器的底部加排污口;

应坚持在每次汽化前,将三氯化氮【NCl3】带适量的液氯排入碱池中,以除去三氯化氮【NCl3】。吸收【NCl3】及液氯后的碱处理桶应及时清理,建议将其运至安全处做焚烧处理。严禁不带液氯只排【NCl3】的干排情况;尽量减少管线中残余【NCl3】的积累,同时尽量避免【NCl3】聚集的管线及设备被阳光直射,造成温度升高。另外需注意的是,排放【NCl3】的管线不应有U形弯,避免引起爆炸。同时,应将三氯化氮【NCl3】的排放及排放次数写入操作规程,定期检查。

目前,国内对三氯化氮【NCl3】爆炸机理、爆炸的条件缺乏相关技术资料,对如何避免三氯化氮【NCl3】爆炸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尚不够完善,因此,应从技术上进行探索,尽快形成一套安全、成熟、可靠的预防和处理三氯化氮【NCl3】的应急预案。作为企业生产调度部门,应与氯碱生产单位积极配合,从源头上控制三氯化氮【NCl3】的产生,要时刻关注盐水的总含铵量,以及全公司用水中是否存在铵的污染,以杜绝三氯化氮【NCl3】爆炸事故的发生,以适应企业安全、和谐生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离子膜;氯碱;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Q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017-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氯碱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了21世纪初全球氯碱化工行业的焦点。氯碱工业是我国基础化工产业,其碱、氯、酸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建材、化工、冶金、造纸、纺织、石油等工业。生产工艺主要有:水银法、苛化法、隔膜法、离子膜法。

离子膜氯碱技术是采用电解法、以离子交换膜为隔膜生产烧碱、氯气和氢气的技术,与传统工艺比较,其优点主要有:

1)产品质量高。烧碱含盐量满足纺织、制药等行业对高纯度碱的要求。氢气、氯气纯度高。

2)工艺简单。无须蒸发即可得到商业化烧碱。

3)能耗低。与隔膜法相比,离子膜法氯碱工艺平均降低能耗30%以上。

4)环境友好。该工艺排出的废液、废气能全部回收利用,实现零排放。

截止2010年底,中国烧碱产能共计3021.1万吨/年,受地区经济及科研技术限制,烧碱的产区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浙江、天津、山西、河南、内蒙古、新疆、四川等省,这些地区共有烧碱生产企业105家,累计产能2158.5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的71.45%。目前由于国家西部开发政策、人力资源及东部环境管理等原因,大型氯碱化工企业逐步西牵。

我国离子膜法氯碱技术日臻成熟,北京化工机械厂于1994年研制成功复极式离子膜电解槽,2000年北京化工机械厂又研制成功单极式离子膜电解槽,2010年自主开发的离子膜(图1)已在生产一线投产应用,这些自主创新技术打破外国对离子膜法氯碱技术的垄断,降低离子膜法氯碱生产的投资,大幅提高氯碱产能,2000年隔膜法产能584万吨,占73%,离子膜法产能208万吨,占26%,2010年隔膜法产能483万吨,占15%,离子膜法产能2538万吨,占84%。2013年我国仍有烧碱扩产项目,新扩建项目全部为离子膜项目。

中国在90年代由原来的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国内液碱的出口地主要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而近几年来,由于这些地区受经济危机及其他因素影响,美澳加等需求量有所降低,周边国家地区需求量增加有所缓和;国内固碱的出口地主要有中亚和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非洲,这些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小,需求量稳中有升,因此稳定了国内固碱的出口量。

我国离子膜法烧碱的产能和产量均为世界上最大的,但生产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体的有:

1 国产离子膜应用规模小

自国产离子膜研发以来,成功应用的企业主要有中盐常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化集团张家港有限公司、赢创三征(营口)股份有限公司等,应用范围和投产量与国外大型企业比都较小。

2 管理、操作水平不高

2005-2010年产能扩展过快,缺乏有限调控,国内氯碱化工专门人才稀缺,管理、操作水平较之国外先进的管理系统和操作水平都存在一定的距离。

针对这些情况,我国必须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研发大规模生产的核心设备和技术,培养氯碱化工专门技术人才,鼓励能源、资源循环利用,逐步淘汰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管理混乱的厂家,通过兼并重组提升行业资源集中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行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一些规模大、现代化管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行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氯碱产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离子膜法烧碱稳定、快速、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度,杨维驿.全氟离子交换膜制法、性能和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154-194,229-231.

[2]张英民,郎需霞,邵冰然,等.国内外离子膜法烧碱生产技术综述[J].氯碱工业,2008,2(44):1-12.

[3]李风格.段绪琴氧气处理工艺改进及技术要点[J].氯碱工业,2005(12):28-30.

[4]吴楼涛,李永刚.离子膜法氯碱技术的发展及建议[J].化工进展,2003,8(22):876-880.

篇6

内蒙古西部“小三角”地区涉及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三个盟市的五个旗县区,经济区域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75万人。近年来,该地区承接呼包银经济带发展推动和呼包鄂经济圈辐射带动,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全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0.75亿元,占全自治区的6.27%;实现工业增加值346.86亿元,占全区的7.7%;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87.9亿元,占全区的6.38%。

区域内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棋盘井、蒙西工业园区,乌海市的海南、鸟达、海勃湾工业园区和阿拉善盟左旗的乌斯太6个工业园区,驻园企业400多家,实现利税近100亿元,产业工人18万人,形成能源、化工、建材、冶金等支柱产业体系,主要产品产能有:煤炭4000万吨、焦炭1460万吨、PVC160万吨、烧碱156万吨、甲醇50万吨、煤焦油71万吨。分别占全区的6.2%、73%、80%、87%、25%、71%,区域焦炭、煤焦油、粗苯、甲醇、PVC、电石、烯烃等初级化工产品约5000万吨,已成为内蒙古有重要影响力的初级化工产业集聚区。

乌海市是区域内唯一一座城市功能齐全的地级市,城镇化率达94%,区域行政面积175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人。城市基础设施和各项功能日臻完善,供水、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和危废处理等能力完备,医疗、卫生、教育、文体等公共设施完善。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3.85亿元、工业增加值197.27亿元,初步形成能源、化工、特色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棋盘井园区建成区22平方公里,人口8万人,距乌海市中心城区20余公里。驻园企业75家,累计完成投资近300亿元。200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 39亿元,初步形成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原煤产能已达1 363万吨,洗煤632万吨,铁合金76万吨,化肥119万吨,水泥243万吨。蒙西园区建成区12平方公里,人口8800人,距乌海市中心城区10公里。驻园企业30家,200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亿元,初步形成高新材料、建材、化工、冶金、电力五大主导产业,水泥产能200万吨。熟料1 60万吨,高岭土6万吨,焦化166万吨。生铁35万吨。

乌斯太园区建成区7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距乌海市中心城区10公里。驻园企业48户,200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1.41亿元,初步形成以制钠、PVC为主的盐化工,以焦炉煤气制甲醇为的煤化工和以燃料为主的精细化工三条产业链,金属钠产能4.5万吨,高纯钠500吨,焦炭306万吨,PVC50万吨,甲醇20万吨。纵观“小三角”地区的发展现状,人们会发现这里的:产业结构基本趋同,环境治理标准不一,金融体系亟待完善,共建共享能力较弱,政策制约因素突出等多种弊病。

当前,区域经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内蒙古西部“小三角”地区资源禀赋、地理环境、产业基础等多个方面均具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以乌海、乌斯太、棋盘井和蒙西为主体的沿黄“小三角”经济区域是连接蒙、宁、陕、甘的重要节点,交通便利,资源富集,产业优势突出,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内蒙古重要的重化工产业聚集区和先行区,极具发展潜力,在全区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加快“小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优效益的发展和培育新形势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小三角”地区因缺乏统筹规划,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园区布局、产业集聚等诸多突出问题。若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该区域内产业同构、无序竞争、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促进区域内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小三角”地区是内蒙古西部重要的煤炭、石灰石、岩盐等特色资源富集区,黄河流经境内近100公里,国家重点铁路、公路网络较为完善,具有发展大型化工基地的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施区域协调发展,能够在内蒙古西部范围内实现资源平衡匹配、产业均衡配套,利于集中优势打造以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为主的国家战略性生态能源基地。

当前宁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陕西神府等经济带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迅猛,内蒙古西部的传统产业已处于被吸附、整合和替代的境地。只有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才能提升内蒙古西部的整体竞争力,进而在新一轮的发展中保持竞争优势。

“十一五”期间,呼包鄂金三角地区统筹发展,成为带动内蒙古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时,内蒙古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尤其是“小三角”地区,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较好。具备打造国家重要的煤化工和氯碱化工基地的条件。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小三角”地区将成为自治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经济增长极。

乌海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小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目前资源濒临枯竭,经济总量不大,发展前途堪忧,中心城市的地位仍需进一步稳固,加速产业升级、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只有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人口集聚效应。

加快推进“小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大力解放思想,在思想大解放中,促进区域经济大发展。“小三角”地区隶属关系复杂,跨越两市一盟,受行政区划体制束缚,三地各自为政。因此,充分认识“小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通过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以较低的成本促进优势产业的形成,从根本上克服和解决“行政区划经济”的弊端。实现三地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从而达到1+1+1>3的功效。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统一规划、统筹布局,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推进技术、产品、产业升级,构建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形成整体的区域优势,这是“小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基本保障。只有充分发挥乌海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尽快实现区域支撑体系、市政功能和公共设施共建、共享和共赢,提供一流的教育、医疗、科技、人才和多层次金融市场服务体系。优化区域交通布局,大力推动城际交通同城化,建设三地直达快速通

道。打造半小时经济圈。

“小三角”地区工业起步早、起点低,环境问题尤其是矿区环境污染一直是“小三角”地区致力解决但始终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且制约着重大项目审批落地,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因此在环境治理上实行统一的项目环评准入、环境监察监测、环境信息公开、企业环保信用管理等制度,统一环境执法体系;统一规划建设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实现共建共享;共同设立区域环保专项基金,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要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焦化、冶金和白灰等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要提高“三废”综合利用效率,引进一批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质能等低碳项目,为产业升级腾出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

现阶段“小三角”区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多是资源型产业,尚处初级阶段,集群效应不明显。根据现有产能发展状况,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最具发展潜力,要以建设内蒙古或国家重要的煤化工、氯碱化工基地的目标来招商引资上项目,把大量的煤化工和氯碱化工项目摆布在“小三角”区域。壮大产业集群。通过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沟通和合作,研发新技术,延伸煤化工和氧碱化工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形成能左右煤化工和氮碱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提高市场话语权。同时,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传统产业嫁接改造,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在煤炭产业和煤化工上做足文章。要充分利用区域内资源充裕的便利条件和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适合的新兴产业,积极扶持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逐步转变产业发展的方向,实现产业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资源型向非资源型转变。

鄂托克旗置身内蒙古西部“小三角”地区,根据立地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要主动融入西部经济圈,统筹规划重点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煤化工、氯碱化工、天然气化工产业,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煤焦化和PVC产业基地。棋盘井园区则应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硅系产品为重点,打造以煤化工为主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蒙西园区重点发展三大产业:以PVC、PVA为主体的氯碱化工及烧碱、水泥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纯苯、甲醇、苯加氢为主体的精细化工循环产业链;以亿阳蒙西和鑫诺物流为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篇7

关键词:氯碱生产 ; 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国内氯碱化工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氯碱化工是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基础化工行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纺织、食品加工、建材等领域。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氯碱生产国和消费国,两大主营产品烧碱和聚氯乙烯的产能产量均居世界之首。

目前我国氯碱工业仍处于成长期,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如何保证我国氯碱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氯碱行业的热点话题。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强化副产物回收和综合利用;加快技术进步,开发与推广清洁工艺,将污染和副产物消灭在工艺中;拉伸产业链,实现上、中、下游产品和产业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利用本企业本地区的资源和优势,进行合理规划,以节能为主,实现整体资源的循环利用,已成为我国氯碱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保证。

2.氯碱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2.1节水

目前,氯碱生产中,应用离子膜法生产烧碱以及pvc树脂成为主流的产品,且规模不断增加,用水量也是越来越大。要实现水资源的节约,避免工程重新构建,当前用到的节水措施主要是工艺改造,具体如下:

2.1.1一次水改为凉水塔循环水,如陕西省化工总厂年产2万吨的隔膜烧碱自1989年投产以来一直用一次水(深井水)对换热设备进行冷却,随着水资源费的不断涨价,2005年总厂对氯碱系统实施技术改造,一次建成了两个500m3/h和100m3/h循环水系统,500m3/h循环水供硅整流、氯气干燥、盐酸吸收、液氯螺杆冰机和蒸发成品碱冷却用;100m3/h循环水供氢气水洗塔冷却用。同时又对盐酸水力泵系统进行了闭路循环改造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全厂的一次用水量由原来的开5台深井泵减少到开2台深井泵,节水效果非常明显,消除了水力泵下水对下水道的确腐蚀,提高了盐酸收率。

2.1.2积极推广干法乙炔替代湿法乙炔

干法乙炔与湿法乙炔工艺用水量对比

新干法乙炔生产工艺与湿法乙炔工艺相比,在设备投资、运行费用、人工费用、占地面积、乙炔收率、电石渣后处理、废水处理等方面都具体有明显的优势。

湿法乙炔生产工艺的耗水量大于7吨/吨电石(相当于在乙炔发生岗位每吨PVC耗水11.2吨)。目前一些PVC厂压滤水经降温后回用部分水,但由于电石渣含水高达40~50%,而新干法乙炔电石渣含水约5%左右,每小时副产电石渣15.6825吨(干基),干法乙炔与湿法乙炔工艺用水平衡对比表如附表所示,由下表可见,即使在湿法乙炔工艺中压滤水回用的前提下,3万吨/年干法乙炔比湿法乙炔工艺要节省工艺水12.17463万吨/年。

干法湿法乙炔发生用水量对比表

2.1.3大力推广粗乙炔气采用浓硫酸清净替代次钠清净工艺

随着化工企业环保和能源消耗要求的提高,化工企业用水价格也在不断的增加,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而采用次钠清净所产生的废水使乙炔发生系统用水失去平衡,不得不采取外排措施,且外排的废水量要比浓硫酸清净生产一吨聚氯乙烯高出4.5吨,如北元化工年产100万吨的聚氯乙烯由次钠清净改为浓硫酸清净,年节水400多万吨,节水显著。产生废硫酸主要用于生产磷肥产品和通过废硫酸计量方式定量注入渣浆进行中和,反应后所含硫酸钙不会对后续制作水泥熟料工序有任何影响。

2.2节电

2.2.1电解节能技术

电解工序综合能耗约占烧碱总能耗的53.2%,电耗约占烧碱电耗的90%。

大力推广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的配套节能技术。

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的节能技术正朝着缩小极距、降低电解质溶液欧姆电压降、采用改性隔膜和活性阴极的方向发展。国外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普遍采用三元或四元涂层的扩张阳极配以改性隔膜,并应用活性阴极。金属阳极技术的改进主要表现为槽电压下降:金属阳极与普遍石棉隔膜的槽电压为3.35V,金属阳极与改性隔膜的槽电压为3.19V,扩张阳极与普遍石棉隔膜的槽电压为3.08V。

扩张阳极配改性隔膜与固定金属阳极配普遍石棉隔膜相比,可降低电耗10%~15%。西安西化热电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采用改性隔膜扩张阳极技术,运行电流52~54KA,槽电压比普通隔膜固定金属阳极降低242mV,生产1吨烧碱节电169.2kw▪h。目前,我国固定金属阳极隔膜法烧碱的一年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左右,若能有一半改用扩张阳极配改性隔膜,则可节电4.2亿kw▪h。

离子膜法烧碱是节能型氯碱工业发展方向

当前世界氯碱工业技术正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离子膜法烧碱已成为发展方向。该技术既可生产高纯度、高浓度烧碱,又彻底消除了水银法中汞和隔膜法中铅、石棉对环境的污染。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节能显著,比隔膜法节能30%左右,不经蒸发直接生产32%~35%烧碱,生产1吨烧碱比隔膜法节省蒸汽3吨。生产1吨离子膜法烧碱的直流电耗为2100~2200kw▪h,综合能耗为1.2吨标准煤。

离子膜法电解槽逐步向自然循环、复极式、高电流密度、低直流电消耗方向发展。普通自然循环复极槽的电流密度为3.33kA/㎡,生产1吨烧碱的直流电耗为2145~2200kw▪h;高电流密度(5.5~6.0kA/㎡)自然循环复极槽,生产1吨烧碱的直流电耗为2110~2150kw▪h。

2.2.2推广使用节能型输送设备及变频调速技术

①氢气压缩机替代一般水环泵输送氢气。纳西姆生产的氢气压缩机具有高流量、低功率等特点,已在国内使用,经多次测试节电在40%左右;②氯气透平机取代传统纳氏泵。离心式氯气透平机压缩机具有单机能力大、效率高、节电显著、运转平稳、安全、输送压力范围宽、使用寿命长、振动小等优点。泰安化工公司在选择输送氯化氢气体时通过对纳氏泵和透平压缩机进行比较,认为透平压缩机节电非常可观,节电在50%以上,最终选用的是浙江振兴生产HYJ-1500/0.25型透平压缩机。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是当今节能、改善工艺流程、遏制环境恶化、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经专家测评,可节电20%~50%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3余热利用

2.3.1盐酸合成炉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在合成土盐酸的生产过程中,生产1吨氯化氢可产生2522MJ反应热,这些热量足可以使合成反应炉气箱中温度达2000℃。此热量若不加以利用,绝大部分靠炉体和管道自然散热或用循环水冷却,反而造成环境的热污染。利用余热的方式有制备蒸汽或高温热水,具体形式有铁制合成炉内装蒸汽锅炉,生产0.49MPa蒸汽机;在炉外壁装夹套,生产95~100℃热水,供生产或生活使用。

2.3.2氯气和氢气从电解槽中带出热量的回收利用

电解槽操作温度为85~90℃,其副产的氯气和氢气带有大量的伴生蒸汽,两者所带出的热量在2.1GJ以上(以生产1吨100%烧碱计)。出槽氯气需要冷却干燥才能输送给用户,直接用钛管冷却器冷却,不仅不能回收这部分热量,还浪费大量冷媒,若利用此热量预热入槽精盐水,既节省蒸汽,又节省冷却用水。如葛店化工厂、广州化工厂等将出槽的氯气和氢气与进槽盐水进行热交换,生产1吨烧碱可节汽150㎏左右。

3.总结

对氯碱企业而言,节能降耗、节水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课题。氯碱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氯碱企业应将循环的理念贯穿到氯碱生产过程之中,要加快技术进步,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推广节能、节水和废热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实现废水“零”排放,以最少的原料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氯碱行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中国烧碱和聚氯乙烯行业发展现状 [J],中国氯碱,2009(1).

篇8

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同时将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利率基准的0.8倍(事隔不到一个月的7月5日,又放宽到0.7倍),将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利率基准的1.1倍。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降息,与历次不同,其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于:首次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高于其法定基准,虽幅度有限,但却吹响了向利率市场化最后一个堡垒发起总攻的号角。

双轨利率体系之弊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其实是双轨利率体系:一边是以存贷款利率为代表的管制利率;另一边则是市场化程度已相当高、影响日益深入和广泛的金融市场利率,包括债券利率、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和掉期利率等,甚至理财产品利率也完全由市场决定。

这种利率体系有相当多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进的环节很多。核心的问题或许主要在于:一方面是较强的利率管制,另一方面是不同的利率市场彼此封闭。利率体系的当前架构,有其存在的内在逻辑,但注定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过渡阶段的产物。而利率市场化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最终完成,所需时间会相当漫长,且自始至终,两个体系的磨擦与碰撞断难避免。除此之外,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管制利率的调整与变动并非可以完全自主,受到开放的程度、汇率制度选择、传导机制和利益平衡等多方面的制约。以上因素,导致中国的利率体系和利率结构非常复杂,不易为外人理解。

为了推进利率市场化,已经采取了不少举措,包括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贷款利率可在基准之下有一定浮动等,这些措施,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在贷款利率上限被完全打开的前提下,2011年贷款基准利率1年期为6.56%,5年以上也不过7.05%,但当年银行体系实际加权平均贷款利率高达8.1%,贷款利率下限的约束性降低,通过压低利率争夺客户的倾向大大减弱等——这意味着较之存款,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有明显提高。以此观之,存款利率的放开,实为利率市场化取得突破的关键。

银行理财松动存款利率根基

金融市场利率早已显著脱离银行利率而独立变动。而最近几年,金融脱媒及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大大松动了存款利率的根基,因为其派生出来的各类理财产品,资金大都来源于存款,但其利率却显著提高,并随行就市,实际上相当于间接打开了存款利率上限。

更重要的是,理财产品的大规模涌现,使全社会都直接参与到利率的决定当中,促进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此前利率的决定局限在相对狭小的传统金融市场参与方。而如今,资金的供应方包括普通个人、私人银行高端以及各类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资金的需求方也多样化;资金中介方既有正规金融机构,也包括影子银行;所涉及的基础资产更是丰富多样。这实际上打通了官方借贷与民间借贷、正规金融与影子银行之间的隔墙。

从这个意义上讲,利率决定已经超越原有的金融体系,超越原有的参与者,相互渗透,实体经济与虚拟金融结合更紧密,其结果是资金逐渐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2011年首次出现并持续的U型收益率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变化。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远比通常认为的要高。在讨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时,忽视这一因素,会产生很大的偏差。

存款利率差异化时代开启

存款利率差异化的时代就此开启——这是松动存款利率上限的直接结果,也是重要标志。以往所有银行的存款利率都是一个面孔。此次政策出台后,短短数周几经变化,目前银行存款利率开始多样化:活期存款利率均上浮到顶;对于一年以内的存款利率,一些银行维持降息前不变,另外一些银行则上浮到顶;对于两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大型银行多下调至基准水平,而相当一部分中小型银行或维持降息前不变,或上浮到顶。

对存款利率上浮一般都附加了条件。有的(如南京银行)对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存款才上浮,这是在主动选择客户,通过有进有出完善结构;有的(如兴业银行)对保证金存款不执行上浮利率;还有银行(如恒丰银行)对两年期以上个人存款上浮1.1倍,而对公存款则执行新的基准利率。可见,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银行的策略意识初步显现。

当然,反观整个过程,银行心态的复杂以及现实的压力也一览无余。银行的第一反应是设法稳定息差,因在贷款利率重心下移的情况下,存款利率若上升,必定减少净息差。所以,较为自信的银行先是将所有定期存款利率均锚定为新基准;但面对其他行的压力,随后又接连上调至有竞争力的水平。存款利率的频繁调整,一时间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媒体用“三级跳”、“一日游”等词汇加以描述,颇为形象生动。

银行在行动。随着存款利率弹性加大和差异化,定价能力至关重要。一段时间以来,银行早已通过搭配色拉油、购物券、充值卡或实物黄金等方式,在竞争存款。但定价能力不能完全通过小恩小惠来改善。利率差异化后,需要拼的是服务,服务的差异化决定了定价的差异化,这是关键,也正是各方都希望看到的。唯有如此,银行的竞争力才能真正提高,存款利率也才能够真正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早已破局。此次则是向纵深发展,或者说进入攻坚阶段,由之前的羞羞答答,到现在不再遮掩。原来有很多担心,所以一直未触及实质问题,这次触到了,是一次预演,也是评估其效果的绝佳时机,可以认为,效果已经相当明显。

篇9

[关键词]烧碱;市场现状;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6-0102-02

1 行业概述

烧碱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传统消费领域主要为轻工、纺织和化工行业,这三大行业每年消费的烧碱量约占总量大部分,其次是医药、冶金、稀土金属、石油、电力、水处理及军工等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烧碱主要生产国(2010年烧碱产量达2086.7万吨),商品量略有剩余,每年出口30多万吨烧碱供应国际市场。

氯碱行业是国内重要的基础化工行业,我国烧碱生产企业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关键技术大都是依靠进口的缺点,因此产品的竞争力弱。

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市场情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各地氯碱发展不均衡,氯碱下游产品加工企业相对集中、对氯气需求旺盛的地区,发展速度较快。在企业做大、做强思路的指导下,近几年国内烧碱产量迅速增加,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营资本投资氯碱行业,又兴起了新一轮的氯碱投资热潮。

2 国内烧碱生产情况

2.1 国内烧碱产量及主要生产企业

1999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烧碱扩产潮,生产能力从1998年的690万吨/年增至770万吨/年。截至 2011 年年底,我国烧碱生产企业约 176 家,遍布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宜化集团、上海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是规模较大的氯碱企业。

据相关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烧碱产能变化情况和2011年国内烧碱、聚氯乙烯计划扩产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东北产能相对最低,随之华南、西南、华中、西北、华东、华北依次增高,2010年我国西北地区烧碱产能所占比例较之2009年上升最快,上涨达5%;2011年,烧碱的产能布局依然维持传统框架结构,华北、华东地区所占份额依然较大,其产能仍将继续增长。

2.2 国内烧碱生产能力及企业扩产情况

整体来看,在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国内氯碱行业产能规模快速扩张。截至2010年年底,国内烧碱产能共计3021.1万吨/年,离子膜法装置产能2546.9万吨/年,占总产能的84.3%,隔膜法装置产能474.2万吨/年,占总产能的15.7%。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拟新增烧碱装置能力784万吨/年,同时,70.5万吨/年落后装置计划淘汰。聚氯乙烯方面,449.5万吨/年PVC(含糊树脂)产能将在2011年内投产。

2.3 市场消费结构及比例

烧碱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纺织、印染、医药、冶金、石油和军工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消费增长率略低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011 年我国烧碱表观消费量为 2251.8万吨[1],根据弹性系数法预测 2015 年我国烧碱表观消费量为 2543.0 万吨,2011—2015年我国烧碱表观消费年均增长率为 3.1%。2011 年我国烧碱消费结构为:化工占 23.5%,轻工占25.8%,纺织占14.6%,冶金占16.9%,其他占19.2%。

2.4 国内烧碱进、出口情况

2011 年我国烧碱进口量为 1.5万吨(其中固碱1.4万吨,液碱 0.1万吨),同比[2010 年的 1.7万吨(其中固碱 1.5万吨,液碱 0.2万吨)]下降 11.8%; 烧碱出口量为 216 万吨(其中固碱 54.5万吨,液碱161.5万吨),同比[2010 年的 154.3万吨(其中固碱51.7万吨,液碱 102.6万吨)]增长 40%。

3 烧碱市场分析

3.1 烧碱市场特点

在各企业不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我国烧碱市场一直处于饱和状态,价格相对稳定,波动不大,每年虽出口部分烧碱以缓解国内市场,但今后一段时间内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将存在。伴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趋向于国际化,亚太地区过剩的烧碱开始寻找出路,竞争将会空前激烈。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关耗碱项目的引进与开发、世界加工工厂的优势以及PVC等降耗产品需求旺盛的强劲带动下,烧碱产量迅速提高,市场容量也会进一步增加。

3.2 近几年烧碱市场走势分析

1999—2002年全球烧碱总体走势平稳,价格起伏不大。2011年后,新扩建装置在2010年四季度集中投产,导致烧碱产能将在 2013 年过剩,加上出口萎缩、下游需求平淡的情况下,烧碱价格上升带来较大压力,同时,在电、煤供应紧张,价格持续攀升及运输不畅的情况下,导致烧碱生产成本增加,其价格继续呈下行趋势。

4 未来中国氯碱行业发展中的主要特点及趋势

4.1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建立健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控制行业扩张,防止落后产能的跨区域转移,引导和推动氯碱企业的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加强市场机制对于落后产能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建立适合氯碱行业的退出机制,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步伐。

4.2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

优化产业布局,解决布局分散和重复建设问题。根据现有区域资源、能源条件和产能分布现状,继续支持和鼓励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以电石法聚氯乙烯为核心产品的大型氯碱化工项目。东部地区不再新建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鼓励依托周边新建乙烯项目和港口进口乙烯基原材料便利的优势区域发展大型乙烯氧氯化装置,及配套氯资源多次利用项目。充分发挥各区域化工园区的功能优势,推动产业升级。

促进和推动行业整合,鼓励和支持优势氯碱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行业集中度。

4.3 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十二五”期间,行业、企业将继续跟踪国内外氯碱行业最新技术的发展动向,特别是关注高附加值耗氯、耗碱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研发进展,加大力度发展精细化工产品,逐步增加高技术含量的有机氯产品比例。合理的耗氯、耗碱产品结构不仅能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市场回报,更能提升行业、企业化解“碱氯失衡”等市场风险的能力。

4.4 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氯碱行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加强干法乙炔发生技术、新型干法水泥制造技术和低汞触媒在全行业的推广,加快研究开发工业化离子膜制造技术、电石法聚氯乙烯使用的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和无汞催化剂,密切关注烧碱离子膜电解槽阴极技术、新型制氯工艺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设备。不断开发高附加值耗氧、耗氯产品,不断精细化、专用化和系列化的PVC产品,进一步扩宽产品应用领域。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进产品创新。积极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提高氯碱行业能源利用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建设热电联产、开展直购电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盯紧新兴产业,服务新兴产业、融入新兴产业,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氯碱行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十二五”将是中国氯碱行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抓住这一窗口时机,在“十一五”期间发展成果的基础,全方位提升行业、企业的发展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产业未来的运行轨迹以及在国内工业和全球工业领域的作用和地位。

参考文献:

[1]崔宁宁.烧碱行业:2011 年在优化中加速发展[J].化工管理,2011(6).

[2]李琼.2011 年石油化工市场行情预测之烧碱:延续回暖走势 价格波动走低[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1(3).

[3]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EB/OL]http:// cheminfo. gov. cn.

[4]中国氯碱工业协会.2010年度全国氯碱企业主要指标汇总表[R].2010-03.

篇10

1.1溶剂法

溶剂法是最早生产CPVC的方法,工艺成熟。其主要工艺过程是将专用疏松型PVC树脂溶解于有机溶剂(四氯乙烷、二氯乙烷或氯苯)后,加入适当的引发剂,再进行氯化、过滤、沉降、干燥等,该工艺生产的CPVC中氯元素质量分数为64%~66%。该工艺的优点是CPVC产品中氯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易溶于有机溶剂,适合作涂料、黏合剂等。该工艺的缺点是CPVC产品的热稳定性、耐热性和机械性能差,不能用于制作管材等硬质制品。同时其采用的有机溶剂为四氯化碳、氯乙烷等,毒性大、污染严重、能耗较高,目前已经逐步被淘汰。

1.2水相悬浮法

水相悬浮法是将PVC树脂粉末悬浮于水中或盐酸介质中,在引发剂和其他氯化助剂存在下通氯气反应,然后经脱酸水洗、中和水洗、离心和干燥等工序制得非均质氯化产品。该工艺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流程较短;CPVC产品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适用于生产硬质材料;可以通过调节氯化条件,得到氯元素质量分数不同的产品,用途比较广泛。该工艺的缺点是生产过程中有大量酸性废气和酸性废水产生,每生产1tCPVC产品,大约会产生20t酸性废水,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该方法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国外采用该方法的生产商主要有美国诺誉化工(Noveon)、日本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Kaneka,简称钟渊化学)、碳化物工业公司(NipponCarbide)、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Sekisui,简称积水化学)等,国内有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

1.3气固相氯化法

按引发氯化的方式,气固相氯化法可分为热引发氯化、光引发氯化、等离子体引发氯化等。气固相氯化法是将干燥的PVC粉料在紫外光、热、等离子体等外界条件的引发下,在反应器或流化床中直接氯化,制得非均质CPVC。该工艺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流程短、效率高、能耗低、无催化剂、环境污染小,基本无“三废”排放,氯化时间较传统气固相法大大缩短。该工艺的缺点是生产设备复杂,氯化过程难以控制、产品均匀度较差。产品容易因反应热积聚而结块,需要解决好物料分散和反应传热等问题。目前只有法国阿科玛公司采用该工艺生产,于1974年建成6000t/a的工业化装置,产品氯元素质量分数可达67.3%。

1.3.1热引发氯化

热引发氯化是用加热的方式引发氯化反应。杨金平等在采用气固相搅拌式氯化法制备了CPVC。温度为115℃、时间为2h、氯气流量为500~550mL/min时达最佳反应条件。搅拌式氯化法传热效果较差,易产生局部过热结块和产品变色问题,氯化效率较低。

1.3.2光引发氯化

光引发氯化是将PVC树脂粉末在紫外线照射下,置于流化床反应器中氯化,制得非均质CPVC树脂,反应过程中产生Cl•自由基,反应按照自由基取代的链式反应进行。方瑞等考察了采用紫外光催化的气固相法制备CPVC,发现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都能提高产品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综合考虑产品质量和能耗,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6h是较为适宜的反应条件。

1.3.3等离子体引发氯化

等离子体引发氯化是指在放电状态下,激发气体形成活性等离子体,高能态的等离子体轰击PVC表面,使PVC分子链断裂,在其分子链上产生大分子自由基,该大分子自由基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与氯气进行氯化反应制得CPVC。卢巍等提出了一种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快速引发PVC氯化的气固相合成CPVC方法,利用低温等离子体高效的引发氯化能力,采用过程解耦的思想,将引发氯化和氯迁移过程在两个反应器中分别进行,采用振动流化床和千克级循环流化床进行氯化,实现CPVC的合成,分别得到了氯元素质量分数最高为69%和65%的产品。邓科等研究了在放电状态下,通过低温等离子体生成Cl•自由基,以经过化学改性的PVC树脂为原料,在气固流化床中制备CPVC。结果表明化学改性后的PVC树脂颗粒粒径有较大程度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且树脂皮膜和结晶区被破坏,有利于氯化反应。较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输入电压900V、常压、氯气流量3L/min、反应时间30min、不加入氩气,当CPVC中氯元素质量分数超过68%后,反应速率快速下降。目前国内运用低温等离子体气固相法制备CPVC技术正处于研究阶段,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河南神马氯碱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用SG-5型普通树脂为原料,完成了100t/a等离子体气固相法制CPVC中试技术的研究工作,清华大学联合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低温等离子体气固流化床制备CPVC试验,克服了普通气固相法反应时间长等缺点,实现了快速氯化。

2国内外CPVC生产情况

2.1国外CPVC生产情况

2013年全球CPVC产能约为32万t/a,其中国外产能占总产能的73.4%,世界前六位CPVC生产商及其产能。另外,日本钟渊化学公司与印度美曼尼公司合资,于2014年建立2万t/aCPVC装置,日本积水化学公司与美国路博润公司联合斥资,于2014年在泰国建立3万t/aCPVC装置,该两套装置均采用水相法。

2.2国内CPVC主要生产商及其生产状况

目前,国内CPVC生产工艺主要采用水相悬浮法,并且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国内主要CPVC生产企业及其生产工艺。

3国内CPVC研究发展状况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由锦西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采用溶液法研制成功CPVC,并实现工业化生产;20世纪70年代,安徽省化工研究院采用水相悬浮法制备CPVC取得成功。湖北省化学研究院对固相法生产CPVC进行过研究,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也开展了气固相方法生产CPVC的研究,目前对于气固相方法生产CPVC的研究大多处于小试和中试阶段。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自主研发,成功建成1万t/a水相法生产CPVC装置,于2011年9月投产运行,生产出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树脂产品,打破了美、日等国对CPVC产品生产技术的长期垄断。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