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手绘范文

时间:2023-04-12 13:4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手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观设计手绘

篇1

关键词: 手绘;表现;题性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8-067-01

一、景观手绘图纸是景观设计师的语言

这种语言赋予在每一个设计作品中,是设计师表现未来设计作品的一种交流工具。然而计算机制图的广泛应用,势必会排斥个性,使设计图纸趋向于统一的规格,在这种趋势下,景观设计的作品表现趋同,也使设计师们的创造能力面临消亡的困境。

1、培养手、眼、心相结合的造型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悟性和绘画基础,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掌握手绘设计的基本规律和技巧。

2、透视学的理论与设计空间尺度相结合进而表现出设计的合理性。加强速写的训练是培养良好的空间概念与形态捕捉能力的绝好途径。

3、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使景观手绘者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每张手绘表现图不仅仅是设计构想,它也传递着设计师的个人修养,文化底蕴、个性的张扬、情感表达对艺术的追求。因此,手绘者要学习渊博的文化知识,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心,使设计表现图的境界不断攀升。

4、手绘技能的培养决非一蹴而就。要想画出一幅漂亮的表现图,需要更多的艰苦努力。同时要多观察,勤思考,不断学习他人的经验成果,融合各种知识于心中,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心手并举,不断创作出有自己风格的优秀作品。

手绘表现作为设计师的一项必备的专业技能,要熟练掌握,必须要通过大量的线条训练,“线条是手绘表现的生命和灵感”。力求用线条的力度、速度与虚实表现物体的造型、空间的尺度与层次关系。

二、线的基本训练方法

1、首先直线的练习时由慢到快,由规整到随意,并试着用不同的笔尖进行练习。之后再练习弧线、交叉线等更复杂一些的线条。要不断在训练中找感觉。中学课本卖油翁的故事,是最好的耐心培训典型。没有时间的积累,就没有灵活的技巧,也就不可能画出好的作品。

2、线与调子:面对所要表现的对象,它有多样的丰富的色阶,我们往往要将对象加以概括,简化。最亮处可以空白或稍加色调,最暗处,可以用纯黑色。明暗色调的区分调整有两种基本方法:线条间距和粗细的变化。线与线之间加线,使调子更深一层,也更匀称。加粗原有线条,会使结构更突出,有虚实、层次。

3、线与明暗质感:用线表现明暗时,间距和轻重缓急是不同的。在表现园林景深时,还要注意空气透视变化(大气阻隔产生的色调区别)。线条要遵循向灭点处渐远渐小的消失关系。

在绘制景观表现同时,所要表现的质感种类是丰富的。如果对象的材料不同,表现的手法就因材而异。物像变化万千,要多写生、多临摹,经过磨练才能灵活掌握各种技法。

三、掌握手绘表现的几种有效途径

(一)临摹解析名家作品

想要在短时间内使手绘表现水平提高快一些,最有实效的方法就是先临摹,通过临摹再过渡到写生。国内外有很多插图大师的作品是我们学习的最好典范。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表达风格相近的作品来临摹。在临摹的过程中,也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慢到快的原则。通过借鉴前人的经验,能使自己少走弯路,在较短的时间里能更快地提高速写的技艺。

(二)照片的重塑

设计师通过手中的笔,有侧重地改写成钢笔画或线条画,赋予对场景的重新理解,培养和提高画者对整体的把握能力,对画面的布局控制能力以及肉眼对尺度的衡量水平。作为学习阶段,这种积累过程必不可少。

(三)寓情于景的表现

一张具有良好表现力的透视图,除了必须清晰、准确地传达设计理念及意图,还应该表现出该场景所营造出来的氛围与意境。

1、市民休闲娱乐广场,就要体现它的参与性,就宜画人多,表现其热闹,为市民提供休闲的好平台。人物的组合应该做到合理、美观,或静或动,有老人在练习舞蹈,打太极,也有小朋友在放风筝等,加入各种故事情节,使观者产生共鸣。

2、小区中心商业街,要表现其活力四射、繁华的景象,在场景的渲染中多画一些鲜艳的旗帜,亮丽的广告牌和露天的咖啡座椅之外,更加少不了人的参与。这时可考虑多布置一些动作、情态各异的年轻人,提升品牌的时尚度。

3、校园的文化广场,作为学生聚集的场地,适宜多画人,其形态和表情还要结合校园文化的时代特征。还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活动场景,例如,广场中心有人在进行吉他表演,周围看台上的同学欢欣鼓舞。这种呼应关系使场景的“磁场效应”马上发挥出来。

4、清幽的中庭绿化空间。办公空间中的中庭绿化是幽静的场所,此景中人物就应较少,人物也应以静态为主,且应在中、远景出现,更利于体现场地的清幽情景。通过对人物在场景中的活动表现去强化主题,让观者领悟设计意图,并产生情感共鸣,创造新意。

(四)观悟生长规律

自然界的物种繁多,形象特征各异。在画表现图时,各种物种都可能是表现和创作的重要题材,因此,画表现图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常以无心观悟它的奥妙,常以有心观察它的分界”,遵循物种生长规律,细心观察,用心琢磨,才能画出生气灵动的表现图。

(五)主题性创作

篇2

1.手绘技法是景观设计的基础

景观设计属于艺术设计范畴,需要有美术基础,需要有基本的艺术造型能力。手绘表现做为景观设计的一种表现语言,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之一。而手绘表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又是从美术基础训练中获得的。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材料、什么风格的手绘表现技法,都是从美术的基础造型训练中得来,经过演变和转化而形成的。可以说美术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绘表现能力的好坏。景观设计不但要有基本的艺术造型能力,更要有正确的美学思想和掌握美学的基本规律。而美学思想又是从长期艺术造型的训练中理解和形成的。观察发现问题、理解提出方案和深化落实表现是设计创作的一个完整的全部过程。在这个反复训练的过程中,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都得到了升华和提高。这也是景观设计师必须要有的充实艺术底蕴的过程。手绘技法能力是从美术基础训练中获得而演变来的。所以景观设计专业的手绘技法包括了绘画的全部过程。从设计草图的构画,到最终效果图的绘制,都是对美术基础的实践与延续,也是对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我院教学实践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手绘能力强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而且设计创意的水平也都是比较强的,相反手绘基础差的同学,往往是懒得动笔,很少有创意草图和深入的设计过程,作业大多是靠资料的拼凑而成,最后的绘图效果也不尽人意,甚至有些同学为此而失去了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兴趣。手绘能力的不足,是影响学生和设计师全面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2.景观设计教学中手绘技法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景观设计学科的模糊认识,以及教学资源的匮乏,使我们的学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思维狭隘、缺乏创意、创造性弱、设计中照搬和模仿现象非常普遍、设计语言贫乏等等。形成上述问题有其复杂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受到填充式教育培养,缺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我们的专业教学模式也存在某些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信息处理能力的迅速增强,各种软硬件层出不穷,以及软件操作的简单化,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设计师选择计算机作为主要设计工具。使得制图和文件修改、文件存储等复杂工作变得更为快捷。然而计算机改变的不仅仅是工作方式,而是思维模式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排斥个性,使各种图像趋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局限于表现空间质感气氛的真实性为主的写实训练。另一方面,片面追求“手绘感”和“设计味”,以致忽略结构,歪曲透视,最终导致忽视手绘思维的过程和问题的探讨。因此,我们在景观设计教学环节中应重视对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研究,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一些具体的、切实的措施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加入主题创意单元,在一节课时间内全班同学一起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创意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基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手绘技法教学以图形的方式进行思维是人类最早认识世界和记录思想的手段。用手绘技法课程训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线条练习的环节中,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认识线条开始,培养学生记录和捕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在空间训练的环节中改变案例作品原有的视角,建立新的观测点来表达,在原有画面中加入一些新的创意元素,改变家具原有的布置和格局,甚至是风格,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三维空间概念。这是对完整设计构思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最佳展示。训练学生通过对线条的取舍和重新组织来观察对象,从而用主动思考的方法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2)、基于图解思考能力培养的手绘技法教学手绘表现体现为图解思考的能力,是景观设计人才的基本能力。图解的思考所体现的交流作用:首先在于自我交流,作者与设计草图的相互交流,涉及了手脑与纸面图像,在同一纸面上表达多样的创意思考,同时训练学生的多维思考。例如:在同一张作业纸上既有透视效果草图,有平、立、剖面图和节点大样、分析图、全景草图,使学生由平面到空间的思维不断转换。其次是与客户的交流,作者与非专业的客户交流,那么,在交流的图形上更需要清晰的表达。例如:训练学生在反复推敲的草图中提炼客户最好接受的方式。在作业中要求学生徒手绘制比例、尺度、透视、结构准确的透视图和平立面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形成景观设计人才所特有的图解思考能力。

3)、基于艺术素养培养的手绘技法教学作为景观设计师,除了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现代设计手段外,其美学素养和艺术情操是必须的素质。但是,现在的学生仅在考前经过几个月的绘画突击训练外,学生基本没有太多机会进行更多的绘画训练。因此,手绘技法在满足设计思维需要的同时,更应该起到如画家或音乐家不间断的手头功夫训练的作用。例如:在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除了进行具体的设计构思外,还要有写生训练、手绘资料收集、以图形的方式记日记等形式,并鼓励多种工具的表达和创意表现。最终达到通过手绘技法教学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篇3

[关键字]回收再利用,生态,建筑废物一次利用,二次利用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景观材料的意义与范围

在园林设计中,材料是表达设计的物质载体,然而不同的材料拥有不同的色彩和质感,并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和生理效应。例如使用坚固耐久的材料固然能创造永恒的景观,选用一些临时性的材料则能将时间引入景观的塑造过程,使以往永恒的景观成为一种动态的景观。善用材料的特点并将其合理搭配,把材料的特性加以提炼升华为某种审美意向,材质之美就可形成强烈的表现力。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要使用现代的或未用过的新材料才能焕发新意。有远见的设计师除了要关注空间的塑造,还要摒弃以往园林中常规用材的做法,用一种更加广阔的方式来应用材料,为传统园林设计增添更多的选择。所以因地制宜,与环境有机融合,取之有理,任何材料都可产生出动人的效果。透析不同材料的特色以及使用方法,加以科学合理的应用,就能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创建富于新意的景观之门。只要你用艺术的眼光和思维去审视发掘它,并处理得体,任何的材料都能成为景观设计的材料。

荷兰设计师伊兰德在处理建造斯海尔河口验堤遗留下来的建筑垃圾时,选用附近渔业废置的贝壳,将其分为黑白两色,平铺于经过平整的高地上。不但可以让乘客经过此地的人领略其强烈的设计风采,也引来了黑白两色水鸟在此筑巢栖息。5年后,这些贝壳由于海浪的作用逐渐消失,这里最终成为人们嬉戏的沙滩。设计者从生态角度选择了当地唾手可得的贝壳,使最初鲜明的几何图案和沙滩在同一地块交替出现,从而营造出一处别有生趣的动态景观。

在全球经济掠夺式开发的环境下,人们对资源的消耗是如此的巨大,生态环保技术的引入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人们深刻的认识到生态环保对于人们未来生活规划的意义,然而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创建意识与能力还是比较落后的。目前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对于景观设计遵循着4R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和Renewable 。“Reduce”,减少对各种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Reuse”,在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对基地原有的景观构件进行再利用;“Recycle”,建立回收系统,利用回收材料和资源;“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资源、可回收材料。以此可见回收再利用材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建筑材料的现状及在景观材料中扮演的角色

建筑材料是人类生产量最大,使用量最大的一类材料,建材的发展和应用,给人类带来了物质文明并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传统材料的研究开发与生产片面地追求良好的使用性能,而忽视了材料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所消耗的大量能源和资源及其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在传统建材的生产-使用-废弃过程中,大量资源被提取出来又将大量废弃物排回到自然环境当中,人类在创造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传统建材的开发与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不断的拆旧建新,带来了大量建筑垃圾。据了解,不仅老建筑、道路和桥梁的拆迁改造产生建筑垃圾,在房屋新建过程中,地下室基坑支护及建筑桩基工程,同样也产生许多建筑垃圾,包括沥青、混凝土块、渣土、废砖瓦类、废铜铁 (如铜筋、废铁、金属…)及其它装潢建材 (如木材类、塑料类…) 等。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对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已推广多年。在美国混凝土块主要回收作为建筑骨材再利用。而日本则作为建筑级配骨材、工程填方、土质改良及填海造地等。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各大城市的建筑垃圾每年都有数百万立方米,其中废弃混凝土约占1/3。这些废弃混凝土,长期以来都是被填埋处理,即破坏生态又占用大量土地。进行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可以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同时又节约天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综合效益。

从以上数据所显示的内容可以看出,建筑材料涵盖的材料种类与数量是极其庞大的,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来看,建筑的拆迁量在一定的时间内会持续增长,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占人类资源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充分的利用旧建筑材料无疑是景观材料的一种绝好选择。

建筑废弃材料的分类与再利用

材料的再利用体现了生态原则。工业废弃地上的废材废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资源,有两种方式可以使这些材料循环利用。一种是就地取材,使工业废料成为独特的景观设计材料。第二种是对废料二次加工后再利用,利用后看不到原来废料的原形。例如钢板熔化后铸造其他设施,砖或石头磨碎后当作混凝土骨料,建筑拆后的瓦砾当作场地的填充材料等。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建材,如果按大小、色彩、质感、明暗、反光率等特征分类,运用对比、交错、穿插、重复等手法,灵活布置,与植被、地形等巧妙配合,都可以形成非常丰富精巧的景观空间。

关于就地取材:我国的很多旧建筑特别木材使用率较多,材料的环保性高。因此,拆迁下来的材料可用性很大。苏州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居民建筑,这些老建筑拥有的组画墙砖,老式弧形雕青石瓦,每一样都小巧玲珑,不论样式上还是图案上都有一定的讲究,这样的拆迁材料适合可以在景观设计中作为景墙上的装饰来进行利用。这样的材料运用可以祈祷文化氛围的烘托,是艺术表现的新视点,材料本身的古朴・简洁的特性上给人以别样感受。

篇4

关键词:武警部队社会化

当今社会的经济活动,全面冲破了单位、行政区域乃至国界等因素的隔离和阻碍,形成以产业或行业为体系的大合作、大联合。同一类或相关联的经济活动的关联性日趋紧密,产业链的联结日益加深。这样使社会各种资源得到了比较充分、高效的利用,达成了双赢、多赢的目的。这是现代经济活动及其发展的总趋势和总规律。部队后勤体系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需要紧跟形式的发展,大力变革创新,使后勤保障功效得到大幅度提高。目前,武警部队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充分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大力推进社会化进程是主要措施之一。从现阶段部队社会化的总体情况看,要进一步地拓展和深入,达到较高的层次,切实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成效,首先应突出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一、研究和制定有关社会化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社会化即社会化保障的简单概括,就是直接利用或借助社会的力量、资源完成武警部队履行多样化任务的后勤保障工作。武警部队传统的后勤保障方式主要是通过国家的行政拨款和划拨各种资源,再由武警后勤力量把它们转化为可直接用于后勤保障的各种军需物品,然后为武警部队平时和完成各种任务提供保障。现阶段,有些保障已经由地方单位直接提供,但保障水平只属于起步阶段。要拓展深化社会化保障,武警各级后勤系统就必须在遵循市场经济各种运行规程的前提下,与地方相关单位广泛深入建立各种服务与被服务、供给与被供给等经济关系,而且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各种法制化、规范化的合作关系,由他们为武警部队提供各种后勤保障。保障力量、保障方式和保障渠道等主体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无论是在宏观指导层次,还是在微观具体操作层面都需要一系列、一整套规章制度,以指导和规范武警部队各单位社会化保障的推进和深入,尤其是社会化保障活动的正规、有序和高效运转。例如,社会化保障企业或单位的资格认定、审定制度,社会化保障的具体项目选定制度,每一项社会化保障的成本核算制度,信息安全保密制度,保障过程中的机制等级及其响应制度,审计核算、监理管控制度,以及各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签署制度等等。总之,社会化保障全过程、全方位都需要相应的法规制度予以规范,以有力高效地指导和规范社会化保障的推进和运行。

二、论证和确立有关社会化的一整套运行机制

所谓社会化的运行机制主要是指在社会化保障活动过程中的一系列具体的运作方式、操作程序和保证社会化正常稳定运行的保护性措施等。社会化保障的类型多种多样,方式多种多样,要求多种多样。涉及武警部队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尤其是关联到武警部队履行执勤、处突、反恐、安全保卫、抢险救灾和防卫作战等任务的种种需求。同一种任务需要各种不同类别的社会化保障,不同的任务则对各种社会化保障方式、保障重点和保障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社会化保障类别和不同任务的社会化保障的特点,制定适合自身保障要求的运行机制。特别是大规模跨区履行任务时,物资需求大、设施需求多,运力要求高,社会化的运行机制完善和到位与否,对保障任务完成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得力完备的运行机制就等于保障成功了一大半,是完成保障任务的根本保证。制定和启用一整套得力完备的运行机制,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不论遇到什么任务,都能够及时高效地启动相应的社会化保障响应,对任务部队实施迅速、到位和有力保障。为此,必须组织武警后勤系统各级领导、各种专业勤务人员和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担负社会化保障单位的有关人员共同参与,进行反复研究和严密论证,并实践中不断地予以验证,从而制定一整套完整、科学实用的社会化保障运行机制,使社会化保障更加顺畅、通达和有力。社会化保障的运行机制是社会化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是保障实施中的规程和规范。

三、调整变革有关社会化项目的经费成本核算模式

经费成本核算模式的变革是武警部队推进社会化保障深入发展的关键中的关键。在以传统的自我保障方式组织保障时,经费成本是完成各种保障任务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平时和履行任务的一切所需,包括机构组织、人员设施,都要建立、健全,配备齐备,全程投入、全部包含。这是由于过去我国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社会力量难以达到部队后勤保障需要,不得已情况下的“大而全,小而全”方式。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的市场日趋成熟,社会分工越来越行业化、专业化,完全有能力承担和完成部队绝大多数后勤保障任务。此时武警部队后勤保障所需的经费保障就不能沿袭过去的模式。以目前军事院校的社会化饮食保障为例,过去每一百人就餐就要编配若干名炊事人员,总数三千多人员的院校就要编制一定数量的炊事人员。如果实行了社会化保障就可在编制上减少所有炊事人员的员额及其与之相关的经费开支。员额是基本可以完全减少,但是经费却不能全部减免,还有一定的比例必须列入预算开支,作为支付承担社会化保障单位的酬劳。具体数额要根据当时当地物价指数、社会化服务单位的成本、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核算确定。而不能仅仅依靠就餐人员的伙食费支付饮食企业的一切费用。这样饮食企业为了保持一定的利润,势必通过降低就餐人员伙食标准。其它诸如营区服务、交通、物流、医疗、军事生产、住房、油料和维修技术等保障所有可以进行社会化的项目也是一样,必须考虑到平时、履行各种不同任务时的具体情况,本着公平合理的、节约原则,变革创新和确立各种不同的新的经费成本核算模式,以更好适应社会化保障的需求。

四、强化社会化运行过程的全方位全时空监控管理

社会化保障由于涉及警地两个完全性质不同的社会领域,现阶段也缺乏全面规范和调整双方关系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且市场经济的变革也在不断的深化过程中,社会利益的调整也在持续进行中,因此在社会化项目的确立、推行和实施过程中,实行全方位、全时空的监控管理特别重要。现阶段,在一些社会化保障中出现的时强时弱,时断时续、时好时差等现象,大多数是由于监控管理的不到位或缺失造成的。特别是时间持续长的服务性项目,各种需要全寿命责任的硬件设施,大规模采购物资、器材的质量保证等,必须建立健全全方位、全时空监控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制度,采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方式和手段措施,对社会化保障工作进行定期、规范和跟踪式的管理监控。从一定意义讲,监控管理就是效益,监控管理就是社会化保障健康发展和运行的保驾护航者。尤其是推行、实施民主化的用户式监管方式,即由使用者、被服务者组成的有广泛群众基础和代表性的委员会,直接组织对承担社会化保障的企业或单位的运行情况、保障质量进行评估、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使社会化保障始终在科学稳健、高效规范的轨道上运行。同时要大力借鉴和大胆创新现代企业的质量监控、信誉保障方式,要大力借鉴和大胆化用工商管理的先进模式,把武警部队社会化保障管牢、管活、管实,保证警地实现双赢、多赢,使社会化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扎实。

五、大力培养适应社会化建设发展的专业性人才

无论武警部队社会化建设发展还是社会化保障的日常运行,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才,是知识化专业化的后勤人才。虽然后勤人员知识化专业化是老话题,但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内涵不断深化、拓展的话题。总的来说适应社会化保障的后勤人才培养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长期任务,是武警后勤推进武警社会化保障的根基,更是一个大课题。同时,武警部队满足社会化建设发展的人才培养本身也存在社会化的问题。即大力广泛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武警部队培养人才。与地方有关院校、科研院所、经济实体紧密协作、广泛探索、深入交流,把武警适应社会化的人才培养融入国家、地方经济人才培养的渠道。根据武警部队现阶段社会化人才的状况而言,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培养的重点应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培养:一是具备放眼世界军事后勤变革趋势,自由开放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看待事物,认识事物,以积极科学的态度探索规律、谋求创新发展等所需的知识、能力培养。主要是生成科学观念和先进理念的知识、能力培养。这是武警后勤人才培养的灵魂。二是丰厚的武警军事理论,特别是扎实的武警后勤指挥、专业保障理论和信息化建设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把后勤理论、后勤装备及其实际应用交融、综合,并具有发现和挖掘相互关联的特点和规律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扎实的信息基础知识和熟练运用信息化后勤装备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创新后勤指挥理论、保障理论及其发展后勤信息化装备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这是武警后勤人才培养的主体。三是现代后勤所必须的项目合作开发、协作运营,物资储备、管理、物流知识和及其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物资、装备采购、工程等竟标,合同的签订、管理,质量检测监管等现代商业运行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与后勤有关的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培养。这是后勤社会化人才培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军事后勤学》,孙秀德主编,出版社出版,2002年8月第1版。

篇5

【关键词】乡土特色文化 景观设计表现 松溉古镇 重庆永川

一、课程教改背景

重庆市永川区松溉古镇是一个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聚落群,独具特色的街景、院落、寺观、祠堂一应俱全,为古镇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乡土文化特色资源。松溉镇政府为了重点发展古镇特色旅游,让外来游客体验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对古镇做了一个3至5年的详细策划,以古镇景观保护与利用规划设计引领松溉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古镇乡土文化特色的振兴。

二、课程教改目的与意义

1.课程教改目的

将松溉古镇的整体建设纳入到景观设计表现课程之中,是一个全面而实际的项目课题,一方面能提升学生对历史文化名镇的地域性认知,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历史文化名镇的数字化水平。通过手绘表现技法进行巴渝建筑创作,运用中国画、油画、素描、马克笔、彩铅、水彩等综合技法,建立课外写生基地,使学生对传统民居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有所了解,有利于特色乡土文化景观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制作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空间展示系统,创建古镇数字互动网页平台和数字展览馆,将现代科技运用到古镇的表现之中,使游客参与体验古镇的文化特色。

2.课程教改意义

建立在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成果转化的市场运作方式,以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性建设为主导,提升古镇经济软实力,实现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目标。

三、课程教改内容

1.松溉古镇乡土特色文化

(1)松溉古镇所处区位

“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这是历史给予松溉古镇的真实写照。松溉古镇濒临长江,距离重庆永川城区约40公里,顺江而下到重庆市区143公里,溯江而上到四川宜宾229公里,因境内有松子山和既水而得名。

(2)松溉古镇人文历史

松既为千年古镇,其始建时间现无法考证,但根据清嘉庆《四川通志》记载:南宋陈鹏飞(子少南,与坡、张子昭被誉为当世注经“三杰”),因为秦桧诬陷遭贬,偕妻在松既设馆教学,死后葬于松既,可知当时此地已有场镇。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设县治于松既。古镇原名为松溉,却被古镇人称之为“松既”。2005年,重庆市政府正式同意将永川市松既镇更名为松溉镇,更名后,其管辖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3)松溉古镇景观构成

松溉古镇的“三清”景观:清幽的环境、清洁的石板路、清新的江风。松溉古镇的“七绝”景观:一是明清建筑,主要是吊脚楼、四合院、穿斗屋;二是祠堂和庙宇,以罗家祠堂、陈家祠堂和清洁寺为代表;三是石板路,蜿蜒曲折近5公里;四是夫子坟,即注经大师陈鹏飞之墓;五是古县衙,又称老官庙;六是陈公堰,系明代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优美的自然景观,故称飞龙洞;七是长江温中坝,是重庆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中坝。松溉现在的新街子、半边街、观音阁、黄桷树、核桃街以及大阳沟、正街、临江街等老街的石板路和民居大部分还原样地保存下来。200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松溉镇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

2.松溉古镇整体建设中的景观设计表现课程实施

松溉镇政府通过文化旅游宣传、文化娱乐活动、旅游设施完善、旅游服务提升、环境综合整治5种方式,来实现松溉古镇旅游业的振兴。结合景观设计表现课程,文化旅游宣传可以分解为平面媒体设计表现和立体媒体设计表现,其中,平面媒体设计表现主要可包括松溉古镇的画册、书籍、宣传册和展板,主要应用手绘表现技法;立体媒体设计表现主要包括松溉古镇的旅游官方网页开发、数字化展览馆和电子书籍,主要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技法。当然,可以依据松溉古镇自身特色的实际,将手绘表现技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技法相互综合应用,达成艺术美感、人文历史与生态环境的共鸣,给观赏者清新别致的身心感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依据景观设计专业方向,鼓励学生进行专业创作,给镇政府提供可行的方案,进而得以实际实施,必要时可以展开与平面设计、动画设计专业的合作,更加丰富景观设计表现的内涵。

(1)松溉古镇民居建筑

松溉古镇为千年古镇,现存历史建筑面积规模大,原貌保存完好,古街巷众多且形态完整、连续;建筑群落依山傍水,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建筑形态多样、特色鲜明,民居建筑极具川东民居特点。松溉古镇有保留完好的特色民居院落、祠堂、传统街区、宫庙等。绵延起伏的青瓦屋顶、依山傍水的民居院落、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古朴厚重的石板街,营造出亲切自然又具震撼力的建筑环境。

(2)松溉古镇民居院落

松溉古镇具有大量古朴的建筑群体,10多条古街道保存完好,6000米长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典雅的明清四合院建筑20多处,雄伟的雕楼,以及权力象征的古县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而原住民居悠闲的生活状态更是古镇最大的亮点。松溉古镇的民居院落主要包括陈家大院、团结院、五福朝门。

3.建筑与院落景观设计表现

在景观设计表现中,可以运用中国画水墨技法营造古朴自然的山水民居韵味,展现出历史人文风貌;也可以采用水彩画、马克笔等手绘表现综合技法完成景观作品,突出原真性,让人感受到古镇诗意的游憩氛围;可以通过电脑辅助设计进行数字化建模,采用多媒体空间表现形式来营造,构成人与环境的互动;可以建立古镇风景摄影写生基地,举办摄影大赛,在满足广大摄影爱好者古镇旅游的同时,也为学生户外风景摄影写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四、松溉古镇项目建设中的景观设计表现

1.总体建设

松溉镇政府在《松溉古镇保护与发展旅游工作情况汇报》中,从4个方面对古镇的现状完善做了建设部署:(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氛围;(2)打造古镇旅游新景点,丰富古镇文化内涵;(3)加大旅游产品宣传,提高古镇知名度;(4)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汇报以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点为目标,深挖自身特色资源,坚持“进一步加强古镇宣传推荐力度、进一步加快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加强景区管理服务、进一步落实古镇保护措施”四项方针,合理布局、精心打造,提升古镇建设上档升级。古镇总体环境规划设计、建设为校地长期合作,深化推进景观设计表现课程教改夯实了基础。

2.项目建设景观设计表现

目前,松溉古镇正在对一批古建筑进行抢救、修复,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对建筑构件进行精细化修复,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其历史原貌。随着一批重点文物保护遗址修复工程的完成,松溉古镇正逐渐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魅力。现已经基本竣工的项目有祠堂博物馆、古县衙、陈少南故居陈列馆和新运纺织厂陈列馆。待建项目包括龙舟广场、鹏飞广场等景区景点,不断完善古镇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从而为古镇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旅游景区设施景点系统,给游客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使景区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古镇景区建设项目为实际的景观设计项目,为景观设计表现课程的重要实践内容,在构思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运用手绘或计算机辅助设计来进行综合技能表现。

五、景观设计表现在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1.景观素描与色彩设计表现

在设计素描与色彩教学课程中,可以结合松溉古镇的特色风景环境进行写生创作,训练学生的实际构图与相关技法的实际应用,也是作为校外考察实训课对课堂理论学习的一种有效检测形式。

2.景观三大构成设计表现

在三大构成教学课程中,利用古镇丰富的点、线、面、体、色彩、雕刻、材质等肌理进行创新,既突出作品造型的新颖性,又传承古镇文化的独特韵味,在空间与肌理表现方面达成有效统一,赋予作品的实际应用性。

3.景观手绘效果图设计技法表现

在手绘效果图技法教学课程中,结合古镇的传统特色空间与色彩,鼓励学生进行手绘效果图创作,培养学生对渝西建筑风格与结构的表现力,并对山地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尺度感,利用观察与绘图的共同训练,形成对中国传统古镇的环境感知。

4.景观计算机效果图辅助设计表现

在计算机效果图辅助设计课程中,利用综合软件对古镇进行创作建模,构成一个完整的古镇景区三维模拟效果图和多种特色单体景观建筑,可以静态展示,也可以动态演示,以丰富的视觉导示和环境体验效果,呈现古镇整体特色景观。学生可以参与到这个三维模型构建的过程中,通过整体与局部的操作技法训练,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形成对传统古镇景观院落的综合认知,进而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

5.景观古建筑测绘设计表现

在古建筑测绘设计课程中,鼓励学生对古镇建筑与院落尺度进行综合测绘,进而画出建筑与院落的平面、立面、剖面和实测效果图,通过等比例缩放的形式,表现出建筑与院落的空间结构关系,绘制规范、严谨是该图的实用性特征,进而为学生进行实际古建筑创作提供相应的尺度数字依据。

6.景观方案设计表现

在景观方案设计表现课程中,可以将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法表现进行综合运用,在功能合理、方案可行的基础上,形成较好的艺术审美效果,尽可能地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并使设计表现方案得以实际应用,达成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达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结语

景观设计表现课程教改是针对景观课程教学开展的,通过乡土特色文化实践项目来推动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专业实操历练。它旨在让教学紧跟社会实际需求,助推教师项目运作技能与景观设计专业前沿接轨,以乡土特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为前提,助推教师项目运作技能与景观设计专业前沿接轨,指导学生完成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在此基础上,让教学紧跟社会实际需求,为学生在景观设计专业实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奠定更多的就业发展空间。

(注:作为校企合作教改课题,本文得到重庆市永川区松溉镇人民政府相关文字资料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篇6

为加强对本市电梯的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电梯检验行为,简化电梯报装手续,经研究决定,调整本市电梯的安全性能检验范围。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从1999年10月1日起,除新安装电梯外,本市所有大修、改造的电梯不再由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市特检中心)检验,改为由原建档属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安全监察机构监察、检验机构检验,验收合格后核发《北京市电梯安全检验合格证》。其余工作范围仍按《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安全性能检验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京劳特发〔1995〕378号)执行,暂不做调整。请各单位遵照执行,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特种设备监察机构监督执行。

二、为减轻电梯安装企业的负担,简化电梯安装开工审批手续,从1990年10月1日起,凡取得安全认可证书的安装企业,在施工前应填写《北京市电梯安装开工申报表》(格式附后),以传真、信函或送达的方式报市特检中心即可。市特检中心按月汇总,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报装情况报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特种设备监察处备案。

这一改革措施将给企业带来便利。同时,希望各企业认真执行有关规定。对于施工前未按规定报装的企业,一经查出将不予年度注册;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安全认可证书。《北京市电梯安装开工申报表》由我局统一印制。

外地进京(含国外)电梯安装企业开工申报手续,仍按《北京市电梯安装修理开工审批办法》(京劳特发〔1996〕199号)执行。

市特检中心地址: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邮编:100029联系电话:64914476传真:64914476联系人:张耀光附件:

                       北京市电梯安装开工申报表

--------------------------------

|  产权单位  |                                              |

|------|-----------------------|

|  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

|  安装地址  |                                              |

|------|-----------------------|

|  电梯型号  |                                              |

|------|-----------------------|

|            |                                              |

|  安装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

|            |                                              |

|------------------------------|

|  安全认可证号:  |                                        |

|---------|--------------------|

|  预计开工时间:  |                      年    月    日    |

|---------|--------------------|

|  预计竣工时间:  |                      年    月    日    |

|------------------------------|

|                                                            |

|安装工程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

|                                                            |

|------------------------------|

|        甲  方:(盖章)        |      乙  方:(盖章)    |

|                                |                          |

|                                |                          |

|                                |                          |

篇7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是目前国内大学所开设的最多的专业之一,自20世纪的80年代以来,全国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教育迅猛发展,在短短的30多年中,在校人数成几何数字的倍数增长,但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与学一直缺乏较为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培养方法,本文以景观设计为例,文章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论述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的方法,对于如何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素质;能力培养

序言

近年来,景观设计伴随着中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推进,及人们对城市景观艺术形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设计门类,然而与“遍地开花”的景观实践工程项目及大批量的毕业生相比,其学科发展与教育理论的建构显得相对滞后,景观设计专业的教与学一直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培养方法。这种模式使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也不符合当今学生数量剧增的现实。如何培养景观设计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与技能?本课题结合景观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对该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及其方法进行探讨。

一、景观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特点

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是塑造人类宜居性环境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了艺术、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学科,属于交叉性的新型学科,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性与技术性。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景观艺术设计,顾名思义,侧重于艺术,是一门关于人类生活环境艺术化了的学科,它可以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另一方面,景观设计又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其终极目标并非仅仅停留在图纸上供人们欣赏,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物质与技术手段将其施工完成才具最终意义。因此,景观艺术设计又属于工程技术的范畴,具有技术属性。

2.学科体系的综合性。景观艺术设计是以艺术为主,同时涵盖工程技术、社会人文、艺术历史与理论、经济金融和计算机技术等广泛的知识领域。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及再创造,其学科体系涉及了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3.广泛性与系统性。景观艺术设计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学科基础。这说明景观艺术设计在学科体系上属于交叉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有较强的系统性。

二、景观艺术设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1.人文历史知识的积淀。人文历史包括人类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创造人类社会的能力和习惯。人文历史是地球表面区域与区域之间最显著的地域性差异。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供人使用的,除了物质层面,即使用功能的要求以外,更多的应体现在精神层面。通过培养学生对人文历史知识的积淀,可以唤起人们更多对美好生活的回忆, 使设计更具深层意义与哲理性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以及网络来获得。

2.对美的感悟与洞察力。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在环境空间方面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学科。因此,景观艺术设计的学生应具有对美的敏锐的感悟力与洞察力与学科直接相关的包括图形、形体、光影等方面,另外还间接地包括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

3.具有一定的市场意识。在直觉把握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策略性的设计解决,以整合的“系统设计”优势获得市场的认可,将设计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4.手绘表现技能。手绘表现草图技能是形成构思、表达和记录构思的主要途径, 也是景观设计师表达设计构思的重要“语言”,徒手草图其有快速性和模糊性的特点,表达时可以在线条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入色彩与明暗关系,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而景观设计的成果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将三维的空间与形体转换成二维,以图纸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无沦是识图还是设计、都离不开空间与形体的想像力。而手绘表现恰恰是辅助于设计师的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法宝”。

三、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方式

针对景观艺术设计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在创造能力的培养方式上,提出以下四点培养方式:

1.夯实基础 “厚基础、薄专业”。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说明了基础的重要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有增加设计基础课程。首先是与学生绘画基础相关的课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学、色彩写生等,其次是设计基础课程,比如设计构成、设计启蒙、空间设计、模型制作于设计等课程,设计启蒙有利于新生了解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学科范围以及学习方法等,模型设计与制作则在系统的学习空间的构成与组合方式的基础上,开始设计与制作,抛开任何功能的纯空间的模型,加深对空间的进一步理解。加上传统的设计制图、设计初步、设计表达、模型制作等表达与表现课程,构成了完善的专业基础。

2.拓宽学生视野。宽阔的视野是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必备素质。景观设计师要有丰富的多学科知识。景观设计是个综合性很强的边缘行业,它包含历史文化、建筑规划、地理气候、植被绿化、美术绘画、民俗风情。所以景观设计学生应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对于景观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宽广的视野可以通过跨专业的选修课、各类讲座、以网络为主的各种媒体以及教学交流等来获得,同时利用学院的资源加强与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与学习以拓宽学生视野。

3.重视徒手绘图的作用。景观设计构思阶段的成果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景观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景观设计的构思阶段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过程,包括方案的创意部分和施工设计及效果展示部分,构思草图与人的形象思维密切相关。它可以帮助我们边勾画边思考,用形象的线条去辅助、去刺激大脑构思的形成。徒手画进行方案形体的推敲是形成设计构思的重要的辅助手段,同时还可以快速完成方案的整体造型透视图, 缩短构思形成的时间周期。

4.加强实践,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个景观项目常常是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没有好的协作是很难出一个好的景观工程,景观是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必须深入到施工中去才能最终完成好的景观作品。在景观设计的教学中,应重视和践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考查课的环节中锻炼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校园里进行的创造能力的培养,缩短学生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到具有全面主持项目设计的能力的过渡期。锻炼学生的具备随时学习新知识,以新思路解决新矛盾的能力。

结语

客观地讲,目前中国景观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均缺少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在更广泛的学科体系下,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何种专业素质和知识范畴以及能力?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探索过程。通过文章的探讨,希冀在今后的工程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起到系统的指导作用,文中所提及的专业培养模式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充实,需要通过更多的设计教育工作者不断践行而使之日趋丰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茂川. 环艺设计构思草图【M】.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2.过伟敏 .置换―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命题【M】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篇8

引导学生协调创意与技法训练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技法练习与创新意识并不矛盾,二者不可顾此失彼。在技法训练中要多临摹多绘制;在创新能力训练中要勇于打破常规。将二者对立起来是不可取的,也对设计的发展不利,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设计市场中的运用越多越广泛,有很多设计师担心手绘要被电脑取代,后继无人。事实上,随着中国设计市场逐步健全,设计手绘再次得到设计行业的重视。单纯的创意表达可以通过手绘快速展现出来,面对客户或者现场指导施工都具有很好的作用。电脑图像的制作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这样看来手绘在设计中有着快速沟通的作用,并且只需要纸、笔就够了。设计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手绘设计与电脑设计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整体提高。案例1:在《室内外效果图技法表现》课堂授课中,引导学生手绘技法与创新思维的辩证关系。本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高考前都是美术科班出身,在他们的认识里,往往觉得手绘作品的绘画技巧大过于设计的创新。手绘设计中表现技法固然重要,但设计上的创新也同样重要,不可顾此失彼。在训练手绘技法的同时,把创新设计作为评比标准之一。换言之,在学生设计作业中,作品形式一味地照搬照抄,即使技法运用再熟练,也不能成为最好的作品。另外,某些作品手绘表现技法中规中矩,设计语言却非常有创意,并且有很好的设计理念做支撑,也不失为一件好的设计作品。

二、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艺术设计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基础课到专业选修课再到专业方向课,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在课程环节设计的时候融入些许创新的能力培养环节。同时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分解充足,形成新的知识。将体块或图形进行分解、叠加或者重组,从而得到新的体块或图形,再或者将物体、形体抽象、变形,衍生出新的物体。从已知的设计转化成全新的成果。反复的创新训练对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有了新的提升。案例2:《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这两门课的课堂教学中,开设了一些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环节,以模型制作及画图的形式提交作业,从纸面上的图形设计转换出立体的模型,并且阐述转换依据,由此更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的内容上丰富多彩,给学生带来设计创新的兴奋点,让学生的学习行动从被动转为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从点、线、面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认识全部提到了新的高度。案例3:《人体工程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启发学生采用多方位的思考模式,特别加强发散思维、立体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从多角度分析设计元素和设计理念,并在课堂上以手稿绘制形式把某一种设计元素无限展开、扩大,甚至把它抽象、变形,从而得到新的视觉元素。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创新力得到不断提升。以往学生思维比较懒散,在做设计作业时经常“以不变应万变”去应付了事,但是在加强创新能力和思维培养之后,学生在方案设计中经常采用特别新颖的设计语言与新奇的设计手段,设计创新效果显著。

三、非结构化学习与自主学习

非结构化学习与自主学习是艺术设计学习的特色,反映在实践教学中,学校与教师适当减少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结构化学习的安排,并且适当增加了一些课外时间,倡导学生采用自主性、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以兴趣为导师,规避掉一些繁文缛节,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案例4:《环境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课余时间把学生分成4~5组,每组5人,分别考察长春市内不同景观景点,例如雕塑公园、锦程公园、净月潭公园、南湖公园等。要求每组成员在游览观看的同时,总结当前景观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包括景观整体功能区规划是否合理、行人道路规划如何、植被之间的体量关系与色彩穿插、水体设计手法以及公共设施设计是否安全合理等等,并拍照,最终以PPT报告形式分别进行台上演讲。同时多观看并分析优秀环境景观的作品,对大师的作品进行分析,加深对环境景观设计的认知与了解。结课作品分别以展板形式上台讲解。从现场勘测到资料搜集,从开始方案构思再到具体方案设计,每个步骤都要求展示出学生对待此次景观设计的投入态度。教师与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感受各抒己见,予以作品纠错与修正,从而也可以考验团队协作设计能力。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有效刺激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他们在做设计时完全由被动变为主动。

四、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加强实践环节

艺术设计人才最终进入市场,以实际方案项目检测设计人员合格与否。据日本《设计艺术新闻》的调查,当今市场需要设计师的素质能力中设计开发的策划能力占30%,设计的造型能力占25%,综合的思考能力占20%,组织与协调能力占12%,国际感觉占8%,CDA操作能力及其他占5%。设计类人才知识结构的转变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即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贯彻实际项目方案的制作能力。案例5:《建筑装饰施工》课程中,把《长春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研究》课题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我们以校区旁边的铁轧厂为案例加以分析,这其中包括地形地貌分析、气候条件分析、周边经济状况分析以及可行性改造项目分析等等。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场地尺寸测量、周边环境测量,确保尺度尺寸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设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跟随并完成整个课题项目。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课题中得到了发展与锻炼,让学生在实践演习中不断获得专业知识。

五、结束语

篇9

一、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变化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仍采用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且缺少植物景观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内容,学生很难想象出园林植物景观建成后的效果。虽然部分教师借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能直观、形象地展示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组合在一起的群落特征和景观效果,但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缺少板书,导致理论讲述和图片展示速度过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记忆。长时间处于多媒体教学的高度紧张状态,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僵化影响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国内农业类院校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名称不同,内容也有差异。多数农业类院校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都以生态学、植物分类学为基础设置教学内容,缺少理工类和综合类院校教学中所强调的景观美学、空间构成等内容,同时存在着重视理论内容的讲授,缺乏对实验课、实习课等实践教学的重视。多数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实验、实践课程仍停留在写实验报告和实习论文等传统方式上,与城市规划与设计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等相关教学内容缺少联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课程体系的完善。

(三)具有园林设计专业背景的师资力量不足杨学成等将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为6个字,即引导示范实作,并指出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不在于教师传授了多少具体的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教学过程结束后能够掌握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农业类院校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多具有园林、植物学、农学、生态学、林学、果树学、园艺学等专业背景,缺少园林设计专业背景,所以园林项目方案的设计水平与表现能力不是很强,授课中难以利用手绘形式或电脑辅助制图的方式来进行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具体引导与示范操作。多数授课教师都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视为园林植物教学的范畴,只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无法用图示语言讲解植物景观设计的内容。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授课教师由于专业背景的限制,缺少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实战经验,因此实践教学中的很多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都是虚拟的,任务书中缺少对设计项目场地环境的界定,没有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补充设计阶段的评图训练。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设计,课程结束后学生除了记住相关的理论知识外,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要领和表现技法掌握得较少。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严重脱节,导致很多风景园林本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独立承担复杂的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只能完成简单的方案描图和景观建模工作。

二、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兼顾工科和农科院校课程教学特点确立教学新思路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工科院校,非常注重培养风景园林本科生的平面构成和空间构成的设计能力,这一做法对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农业类院校授课教师受自身专业背景的限制,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中对植物群落空间布局和平面构成讲授不够深入,学生作业显示在平面线条、空间安排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可借鉴工科院校的授课形式,在突出地形、道路、水系、建筑小品等影响景观规划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园林植物这种软质景观要素参与方案的平面构成和空间塑造,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植物只能成为景观配角的问题。

(二)基于一课+三课课程群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教学涉及植物规划、植物设计、植物种植及成果表达等4个方面,设计尺度包括宏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观的绿地景观设计和微观的植物种植设计。为了较好地完成课程作业,学生应具备场地规划、场地设计和植物种植设计能力。所以,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建设中建立配套课程群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课程设置的特点,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与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和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等3门不同的专业课程进行了统筹安排。教学中以城市居住区为设计对象,在完成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场地设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居住区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宅间和宅旁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等内容,形成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群建设的新体系。

(三)构建网络+软件教学平台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植物分类知识和空间塑造能力。为了进一步强化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植物景观的空间感知,课程组编写了一系列多媒体网络课件,同时教师在课程 教 学 中,积 极 采 用 Auto CAD、3D StudioMAX、PhotoShop、SketchUp等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制图软件来完成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补充设计等各种过程。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的组合模式和空间效果。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VR软件教学,以动态的方式展示不同类型场地、不同设计阶段的植物景观设计效果。虚拟与现实技术的合理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设计的积极性,提升了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

(四)项目教学与基地实习相结合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学院与哈尔滨多家园林公司和部门开展了密切合作,为本科学生的绿化实习提供了基地。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了4种项目教学方法。

1.虚拟项目法在没有具体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前提下,授课教师多途径搜集居住区、道路、广场、公园、厂矿、机关等一些典型绿地的图文资料,编写相应的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教学任务书,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要求,独立或合作完成虚拟项目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

2.真实项目法授课教师将自己主持或在校外实训基地参与的植物景观设计项目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针对实际项目进行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补充设计等阶段内容的讲授,并安排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设计,使学生充分了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各阶段的进度安排和成果要求,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3.引导项目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定期去广泛查阅国内外植物景观的经典案例,对比分析各经典案例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在课程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电脑和手绘形式进行植物景观节点的临摹,并以汇报的方式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的解读能力。

4.互评项目法东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验课的考评多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实习论文等为主要内容,这种考评方式容易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客观评价学生的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能力,教师采用了互评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相互点评其他同学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增强学生对植物景观设计方案的鉴别能力与方案点评技巧。

(五)确立科研与教学互促共进的发展模式在东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中,逐形成了以研促改、教研结合的发展新模式。授课教师申报了多项横向、纵向科研课题,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6项,授权专利3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科研成果。同时科研成果提升了授课教师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这种从教学中来,凝练为科研方向,形成科研成果,最终又将科研成果服务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耦合发展,促进了教学效果。

篇10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课程设置

一、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特性与就业现状

1、室内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发展前景

室内设计专业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都是一门发展得较为成熟的专业。在八十年代初期,室内设计专业(又称装潢专业)就已经成为了艺术专业特别是设计方向最主要的专业之一。至此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情况良好,这和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从沿海城市开始,城市化进程速度之迅猛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农民、工人加上本科教育扩招后毕业的大量学生涌入沿海以及经济教育发展良好的一二线城市,随之产生的就是居住、医疗以及消费等各种问题。供不应求的楼市导致了在这些城市里,早期的五层楼甚至更低的住宅大量变成了现在的超高建筑。这样的超高型建筑就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室内设计师,产生大量的室内设计工程。

2、景观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就业现状

大量的工作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报考环境艺术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就是室内设计。然而,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划分越来越精细,每个学科自身也越来越独立,在早期隶属于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也首先在美国发展成为了独立的景观设计学科(IandscapeDesign),景观设计学科是主要研究自然景观要素以及人工景观要素,是一门与地理、气象学、植物学、生态学以及人文历史互相交融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具体的项目中,除了建筑物本身和室内硬装软装,景观设计主要负责实施道路的规划、植物的选择、景观小品的设置以及历史文化的相匹配。初步看来,景观设计学科是一门比室内设计学科更需要综合知识和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专业。那么我们从可提供的就业前景来研究,一个中小型的居住区楼盘,一栋民用居住楼根据其户型的不同,大概会产生将近80到120个室内设计工程,而景观设计工程只会委托给一个景观设计公司或者团队,每个团队内大概8到10人,室内专业和景观方向的就业前景悬殊巨大。就业机会的渺茫导致了有些学生即使对景观专业非常感兴趣,也因为对前途的渺茫而随波逐流,选择了室内设计专业。

二、民办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在民办三本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近五年的专业教师,对同类学校以及自己所在系部的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熟悉。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大部分学校都会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主,这些课程包括建筑制图与识图、测绘、建筑初步以及小型建筑等,此类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基础核心入门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就会逐步引入专业的分科,有室内设计原理以及手绘课程,景观设计原理及设施及手绘课程,让学生对两门学科的区别与联系有初步的理解与认识。只有了解了两门专业方向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现实意义,才能培养自己对其中一个学科的兴趣。虽说在专业选择的课程设置上,大部分学校在初始时都会均等的设置室内方向和景观设计的课程,但是无论从教育大纲以及教学精神上,大部分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高年级分配专业时,都会将天平偏向室内方向,在讲授初级专业课程时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室内设计方向。最终导致选择室内方向作为职业方向的学生数目远超过景观方向,那么在高年级阶段到大四毕业阶段,课程的设置最终成为了室内设计方向独大的局面。

2、问题背后的综合原因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不能单独归咎于就业率,虽然这种普遍的事实确实存在,但是现在景观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才需求量也非常的大。特别是在沿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高度发达区,或者是各类城市规划设计院以及交通枢纽沿线,此类的景观设计人才是相当匮乏的。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的艺术专业基础比一本类重点院校的学生稍显薄弱,那么在本科时期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就更为重要。而现在,基于此类现状,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向都是把学生的就业倾向往市内设计师、基础绘图员或者效果图的制作上引导。最终导致了高级设计人才大都是重点名校出身,而大量三本类环境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却只能进入了大大小小的装饰公司甚至售楼部。如果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主观并且被动的教育模式,就需要此类学校专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都要有根本的改变和进步。在国内,任何一个能力较好的景观设计团队所招纳的团队成员一般都是有着较好的技术能力以及较高的学历学位。所以,如果三本类院校的学习景观方向的学生想要进入这样的工作团队,学历上的拔高深造是很必要的。并且国家政策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选拔政策并没有苛求初始学历,所以,院系以及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能力较强、有意愿深造的学生,继续学习。一方面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水平。院系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入正轨的同时,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和引导,强调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两手都要抓,才能在大四毕业的时候不会面临没有心仪的工作也考不上研究生的两难格局。

三、新思路下的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抓牢、正确引导

一个出色的景观设计团队要求设计师具备独立的设计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那么在课程设置上,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大纲以及核心理念就必须有根本上的转变。首先,在基础课程之后,应该对学生平均的教授室内设计方向以及景观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因为这两个方向虽然学科性质差异较大,但是是相互交融并隶属于环境设计学科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这两个学科都应该都要有所涉猎,然后主修一门。在初步学过基础理论课程之后,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方向选择引导,分析学科特性,分析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就业情况,切不可用工作的压力引导诱导学生选择自己并不喜爱的专业。在确定了专业方向之后,室内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各类核心课程应该按照层次、难易程度依次展开,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因为学科特性,学校还应该多安排一些和实际工程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和市级工程以及一些有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交流,比起每天面对枯燥而生硬的书本知识而言,这种实际经验会让学生有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2、深入实际、教学相长

实际项目对于环境设计类的学生来说远远比课本知识来的直接,这也是为什么设计类专业对于实际项目的要求会比文理科各种科研论文要求更严苛。在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设计类学生有机会和导师一起参与各类实际项目的操作和演练,而本科生大部分的时间则是在学习各类基础学科。即使到了大四阶段,安排了各类实习课程,基本上也如没头苍蝇般随意找一处室内家装公司实习。很多本科生都反映,除了看户型套模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客户买材料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获非常有限。笔者认为,在本科大三大四阶段,系部应充分利用专业特性,无论是企业合作还是教改以及各类科研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有兴趣和专业优势的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即使不能一开始就参与设计,从基层绘图开始,与老师讨论设计方案,亲自参与出图和项目洽谈和施工也是好的。此类实习课程为大四毕业设计会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学生就业提供强大的技能支持和心理准备。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