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规划范文
时间:2023-04-01 19:3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景观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环境质量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人们对自然风景观念普及的同时,景观设计也早已深入人们的视野,"景观" 与规划、园林、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我所认识的景观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 群) 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从规划及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关注人的使用,即与作为自然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1.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意识
建立生态意识的首要问题是确立自然生态观,自然生态观基于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认识,既包括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人类明智地利用自然的观念,也包括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自然整体选择的概念。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应该适应自然,而且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创造适于人居住的环境。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景观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1. 1 城市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景观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 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 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1. 2 城市规划中生态意识的形成
尊重自然的建筑设计,就是具有环境意识的设计。将建筑融于自然,使其与自然有机结合,保持地方和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持自然环境要素不被破坏,因为自然景观和大自然的环境质量,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计结合自然的观点应该说更符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应取得一种和谐的关系。在建筑实践中,以中国的风水理论为代表,风水理论对选址模式的论述,其实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这种环境观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基础。西方现代工业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因而人们看到了改造自然的力量,西方一些建筑师认为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应表现建筑与自然成的反差才是完美的。
2.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策略
当前,生态化建设实践正在我国蓬勃展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生态化发展及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生态型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人、城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型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型城市与传统城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生态型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五大特征。
2.1 设计原则
2.1.1 稳定性原则
景观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不断发生变化,不同强度的作用力产生不同的生态反应。不受干扰时,景观水平结构向同质化方向发展,景观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适度干扰可迅速增加异质性,景观还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而严重干扰则使异质性迅速降低,景观难以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产生新的动态平衡。
2.1.2 生态美学原则
景观作为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不仅具有经济、生态价值,而且具有美学价值。
2.1.3 实效性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强调生态合理性,即相对符合自然规律合理规划,以达到符合人类生态的长远利益,在规划中深入分析区域及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能流与物流特征以及规划实施后的生态风险等,维护与改善景观的生态完整性,达到生态合理性。同时由于人类在景观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景观生态规划必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二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3. 生态原则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景观规划设计利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知识,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优化利用。充分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景观设计学要解决的是“一切关于人类使用土地及户外空间的问题”。在有关环境规划设计的领域内,景观与生态的关联最为密切,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景观设计目标,是景观设计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则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 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是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部分,其目标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特性,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和景观的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适宜性分析的方法有整体性、因子叠合法、数学组合法、因子分析法和逻辑组合法五类。由此可见,景观规划设计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
3.1 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公园景观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是对城市公园系统、绿地系统和城郊风景区的规划与管理,城市是其对象与主体。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动态变化的特定景观,也就是说,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是一种特殊的景观,其主要特点在于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
3.1.1 具体表现
( 1) 工业拼块数量增多,环境污染源增多、面扩大;
( 2) 内部绿地和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锐减;
( 3) 城市建筑急剧膨胀,向郊区扩展,取代农田模地和绿地拼块;
( 4) 城市景观的平均净生产力呈负值,比其它任何景观都更具有依赖性,需要依靠廊道运输大量燃料及其它形式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运转。
篇2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景观;研究
Abstract: the city is a kind of human activity effect is strong landscape, its internal material flow, energy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population flow, very active.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serious disorder the natural evolution of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urban landscape inflation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contradictions of shrinking broken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urban morpholog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urb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hot spo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y view of urban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ecology connotation, the urban landscape overall planning and urban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ference, and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research planning design method and wa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urban landscap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学随之迅猛发展,成为时代背景。在这样的生态浪潮激荡下,城市景观结构研究成为了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着眼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规划学的脉络而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领域的研究逐渐兴起,它引起了对描述、解释和规划景观结构的传统方法的重新思考,也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传统研究和科学交叉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景观规划理论原则上的指导,甚至为景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方法论。
一、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分析
景观生态学中景观(Landscape)概念的引入将地理学家采用的表示空间的“水平”分析方法和生态学家使用的表示功能的“垂直”方法结合起来。弗曼(1995)对景观的解释是由相互作用的重复出现的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镶嵌组成的异质区域。它具有空间异质性,是实在的地理实体,即包括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系统整体。
景观生态学是1939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提出的,对其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它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由此应运而生的“生态景观”强调重视景观的生态效益、利用绿色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等。
城市景观整体规划特征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的景观,城市主体的研究以城市地域社会为对象,探讨人类活动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总结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城市景观绿化是对城市公园系统、绿地系统和城郊风景区的规划与管理,城市是其对象与主体。城市景观格局亦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景观组分类型中以高密度的人类活动为主体,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原则;其次,城市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主要受人类有目的的规划、建设、活动的决定性影响;第三,城市景观组分的内涵性重组和外延性扩张行为非常频繁;第四,城市景观组分的镶嵌性分布特征十分突出,相互之间的功能联系一般通过发达交通系统中的能流、物流和人流来实现;最后,城市景观具有生态脆弱性和破碎性,城市景观主要靠人为输入或输出不同性质的能量和物质来协调和维持,变化极快且对人类调控存在高度依赖性,城市功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都很脆弱,一旦人类活动失调,就很容易导致城市生态衰退。另外,城市交通系统网络将城市切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斑块,城市景观要素斑块之间及其与城市外部之间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能量和物质流同速率很高,而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阻,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连通性,就成为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环境功能的基础。
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与设计原则
李团胜(1998)认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绿色空间体系规划以及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由此总结生态规划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收集和调查城市景观生态的基础资料:对城市进行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即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城市景观的要素、结构、功能,这是做好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拟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最后,提出合理城市规划的原则,对城市空间及景观布局进行合理规划。
城市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规划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实现优化利用。此外,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遵循合理安排城市空间结构,相对集中开敞空间,组织和谐的土地利用,保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维护自然斑块之间的联系,以绿色生态空间体系建设为中心的保护环境敏感区等规划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从方法论的角度上看,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就对景观中一系列的生态进行整合规划,此种整合是在整体和生态设计观念基础上的创造。与柯布西耶“光明城市”的伟大理想不同,整合思想的核心是对现成结构的把握及改良,此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想不谋而合。
在整合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总目标是改善城市景观结构与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具体有如下目标:①生态稳定性。即维持城市景观的生态平衡,景观的结构功能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②通达性。有效地确保城市生活的方便,各斑块间有廊道共同,交通易于到达。③舒适性。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融合技术与自然于一体的理想环境。④美观性。通过景观规划使景观结构适量有序又富于变化,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并富含文化特征。
五、总结
现代城市景观是文化和自然的载体,它在百年间的历史演进中,承载着民族艺术追求、实用性理念与时尚精神。在突飞猛进的城市设计浪潮,冲击着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的迅速发展,它将对未来全球化的城市景观设计的形成和趋势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城市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构建现代城市景观结构生态优化模式,对于指导城市空间结构的改造和重建过程,以及维护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珍 肖笃宁著:《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5年 第2期 维普资讯网。
[2] 苏伟忠 杨英宝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设计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
1.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像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1.1路
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像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1.2区
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1.3边缘
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1.4标志
它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像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1.5中心点
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像的形成能力。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2.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2.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2.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柜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
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当广场的地面过大,使建筑物看去像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3.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心理和生理需求,通过对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遵循项目总体构思,并配以精美硬质景观及多种植物搭、配的绿化,体现出现代都市生活模式、贴近自然生态、满足人们对环境功能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着重强调小区的整体和谐。使整个环境的景观、水质、公园设施、园林小品的互相呼应,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在家中就能观看的园林空间。色彩斑斓的花圃、独具匠心的造型植物、充满乡村气息的林荫小路、别致的特色灯具点缀其中,还有将这些风景融合在一起,不仅营造了一个提供人们休息的处所,更是营造了一个怡人的风景区。具体说,居住区景观设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1人性化
景观设计方案的特点在于运用景观设计的基本元素,在充分把握场所精神、历史文脉、人体尺度的基础之上,注重景观形态对人的心理感觉的影响,从整体规划的高度进行设计,将方案的各个部分融合在一起。
3.2高品质
景观设计的标准要求层次高,突出景观的生态效益,以利于形成环境优雅、美观和谐的个性化生活杜区。
3.3简约性
简单、易行是贯穿设计的主线。有意识地对景观设计的要素进行简化处理,包括形势与空间的简化,在满足社区功能要求的基础之上形成能够满足和促进居民利用场地进行活动的设计,借以加强让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4乡土化
无论是硬景的石材还是软景的植物都尽量使用当地物材。我们在景观设计中都要尽可能地采用乡土耐用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合理运用,使整个景观设计更增添乡土气息。
4.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篇4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景观;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发展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和危害。由于“三废”污染严重,城市成为病毒的温床,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在城市建设中运用园林设计可以达到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和给人们带来视觉美感的享受的作用,因此,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运用园林设计尤为重要。
1 园林设计的内涵
园林设计通常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创作、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目前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以人为本,以绿为主,以生态学为指导,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2 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重要作用
现代园林景观已不仅仅是宅院别墅和公园的范畴,城市景观环境设计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内容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的结果,它直接面向最广泛的普通大众,几乎遍及人们活动的所有场所。园林包含土地、水体、植物、建筑等要素,其规模大小不同,但都起着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物质与精神要求的作用,并且可以全方位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休闲旅游、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在城市景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1 城市景观运用园林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花草树木的合理配置占据着首要地位。首先,大面积的绿色植被可以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起到了净化城市空气的作用。其次,绿色植被还有调节温度、减轻噪音的功能。第三,园林景观特有的精美建筑、绿茵遍地,可以调节城市居民的精神状态,使身处其中的人们不但身体健康,并且容易感到精力旺盛。
2.2 城市景观运用园林设计可以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
园林设计往往取材城市本地的人文历史,呈现城市特色。园林设计通常将城市本地的生活习惯、人文建筑、特色景观等元素提炼升华,以小品、铺装、雕塑等景观手法和布局形式呈现,记载着城市重要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塑造了城市形象,突出了城市特色,充分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2.3 城市景观运用园林设计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城市景观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景观对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将园林设计运用到城市景观中,可以使城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3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运用
3.1 运用原则
首先,多样化的原则。园林景观多样性包括植物类型的多样性、园林结构的多样性、建筑形式的多样性等等。其次,综合性的原则。综合性是指园林景观是自然和文化生活的系统性载体,其设计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第三,景观个性化的原则。园林设计不能盲目抄袭,每个园林景观都应具备自己的个性特点,具备不一样的景观的结构以及功能差异,这也是城市地域差别造成的客观要求。
3.2 运用策略
3.2.1 创新设计理念,丰富设计思想
针对现今城市污染问题,城市景观运用园林设计应遵循绿色生态环境、持续可发展的新理念。设计要通过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城市本土化特色,体现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并且丰富城市的多元化设计思想和设计元素,增强设计的审美性、真实性。
3.2.2构建城市园林景观绿色生态系统
首先,保护原来的自然地貌和植被。有些地方在城市建设时,进行移山造地、大面积推土 ,建设大面积绿地广场、楼房建设等,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原来的地貌与生态环境。对当地自然地貌和植被应尽量保护,不但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还因为它们是当地物种的典型代表,对研究当地生态环境、生态变迁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次,要科学布置植物。城市景观规划园林建设设计者应该严格遵循生态系统理论体系的指导性原则来进行。园林设计需要从城市景观规划用地的性质、当地气候变化基本特点、景观营造要求、建筑物的基本功能等方面出发,并对绿地设计的整体风格加以规划,确保城市绿地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的同步实施,实现城市园林的科学绿化。
3.2.3设计要与城市的历史和现实结合
园林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历史、保护历史,对历史去其糟粕,继承精华,同时要与现实结合,向前发展。城市具有历史意义场所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等,会与市民心中的价值观相吻合,容易唤起市民对历史的回忆,引起城市居民的认同。而将设计与城市的历史和现实结合,也为城市园林的个性化奠定了基础。
3.2.4设计风格要注重多样性和差异性
城市园林景观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干。它不同水平的折射着社会的各个侧面。较之传统的园林,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所浮现的风格特点则更为丰富。在现今信息交流畅通、思想文化繁荣、艺术风格多元、功能要求复杂的时代,园林景观设计既要体现城市园林景观内在的发展轨迹,又有令人目不暇接的迥然的风格特征,这些都需要在设计时注重风格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3.2.5园林设计要注重方法与技巧
园林设计主要包括强调立意、注重选址、细化布局、讲究尺度与比例、突出色彩与质感等几方面的方法与技巧。首先,园林设计要强调立意的景观效果,在重视园林功能和本地自然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艺术意境创造。其次,园林景观需要注重与是否与自然环境和谐,是否可持续发展,因此应注重选址。只有选址合适,才能有利于艺术意境的创造,突显景观效果。第三,零乱无章的的建筑布局设计只能是失败的设计,优秀的园林设计必须要注意细化布局。第四,园林的尺度设计应该和园林功能、审美要求相匹配,与环境相协调。不但园林建筑本身,园林内的石、树、水等也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因此应注重设计中的尺度和比例。第五,要想使园林空间有强有力的艺术感染力,设计时必须突出园林的色彩与质感。
3.2.6提高设计人员水平,科学估算建设和管理费用
首先,应采取强化教育功能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教育功能的宣传力度,配置水平较高的园林设计人员,达到提高园林设计效果的目的。其次,再好的设计,脱离了建设和管理费用的估算,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设计时要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将园林设计运用到城市景观规划中,通过城市园林的营造,将自然景观和城市环境紧密结合,可以全方位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休闲旅游、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促进我国城市的合理、科学的规划,有利于城市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作臣.浅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10(02)
[2]吴燕丽.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
[3]廖红发.探析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方向[J].现代园艺,2014(02)
篇5
关键词:城市景观规划;问题;措施
无论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还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都对城市景观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要求。基于我国城市景观规划的现实情况,一方面就是需要政府加快脚步研究制定、出台以及对专门用途的法规、技术标准机制加以完善;另一方面需要相关的专家学者广泛的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城市规划成功经验,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之下,建立一个城市景观规划可操作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景观规划质量的不断提升,克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创造出一个真正具备中国特色主义的城市景观。
一、城市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缺乏专业人才、经验不足。在城市景观规划这个行业之中,要说其最缺乏的,无外乎就是设计相对应的教育体系、管理体系以及认证体系,间接的就是相对应的景观设计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供应不足。我国的城市景观规划长时间以来,因为城市景观规划这一市场管理太过宽松,存在有待整治的市场分割以及垄断问题,在现今的计划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均是以实用、经济,有时在可能的情况之下会注重美观这一原则为指导思想,可以说城市规划太过遵循传统、固有的模式,其理论以及方法研究都严重滞后,直接导致打入国际市场领域的经验严重缺乏。
2. 未能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针对于我国的城市景观规划来说,目前,其管理仍然未能建立一个真实有效的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作为一个政府职能来看,城市景观规划中管理的地位还是不够强大、比较脆弱,有很大一部分地区的城市景观规划管理都没有对行政执法这一主体地位加以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在城市景观的调控方面,政府都没有形成一个应该有的综合主导、调控能力机制。可以说,我国的城市景观规划在专业的设计、管理工作尚没有引起大家真正、广范围的重视,致使在其中的一系列设计理念、规划的程序与方法以及设计的水平上,整体都呈现出水准不够成熟的现象,差不多等同于国外20世纪70、80 年代的水平。
3. 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目前,我国还未能针对城市景观的规划以及管理确立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致使其严重缺乏切实可行并有效的法律依据,从而使城市景观规划工作无所适从。具体而言,城市景观规划还未能被纳入正常程序的法定管理之下,缺乏有效易操作的法律依据条文。在现在施行的城市景观规划当中,一旦规划的大体要素被确定之后,也就是做建筑设计的时候,建筑师就只把红线范围之内的主体建筑设计放到考虑的范围之内,而对所用地点的周边景观、要实现的功能以及所做用途都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致使在城市空间以及建筑体量两者之间缺乏一定的整体协调性。若想要有效支撑以及规划景观设计的要素,就必须要求城市设计的导则具备一定的法定效力,否则,城市景观规划就会变得软弱无力。
4. 规划不够整体化、系统化及科学化。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在美学、科学和人性化、与自然环境和谐方面欠缺考虑,存在视觉上追求宏观、尊贵气派及堂皇的形式美等现象,景观规划的内容需要补充和完善。景观规划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较低,专家参与规划决策和公众参与的机制尚未建立,景观规划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城市景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缺乏统筹考虑,比如,景观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特定区域规划等。
二、改善城市景观规划的措施
1. 培养人才,转变观念、适应时代要求。首先,我们应该加快对城市建设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育以及引进的步伐,从各大高校的招生、教育入手,围绕建筑、园林、景观、美学、自然人文、动画设计各个相关学科开展,根本上创造市场人才供应机制。其次,针对于设计规范以及标准来说,必须密切的结合我国国情,广泛有效的借鉴国内以及国外城市景观规划的成功经验,就景观规划的要素和守则,组织全国相关专家做出规定,以此作为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的依据。再次,对于景观规划市场来说,要严格的对城市景观规划的单位资质加以强化管理、整治,全方位的引进市场竞争制度,建立一个完善、可靠的市场准入机制,以便更好的形成规范有秩序的城市景观规划大市场。为了营造优良的城市空间氛围,在设计的大环境概念指导之下,要把城市景观的整体要求作为首要考虑点,设计出要与景观规划的场所、底蕴文化相协调的建筑,彻底改变只是唯建筑主导的传统陈旧观念。
2. 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为了起到引导、主导城市景观规划能够正确、易操作的进行作用,政府相关的部门要制定出各具体方面的城市规划法规以及其设计依据,并加以确定。若想要城市的景观规划能够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以及严密性,就必须对实践中的设计提出必须遵循的具体要求,绝不能投机取巧,不能仅仅顾着自己眼前的那么一点利益,不重视大局。作为政府主管、调控部门,不管是出于职业道德的考虑,还是对城市景观规划质量水准的负责,政府在操作中,都必须对法律条文的地位以及控制指导起到自觉维护的作用。
3. 健全法律制度、强化规划理论研究。目前,基于我国城市中,景观规划设计管理的现实情况,彻底的变革长时间以来都是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指导的管理方法是城市景观设计管理的主要改革前进方向。应该以建立健全法律机制建设以及整体的完善市场经济机制作为出发点,合理的运用科学发展观,根据公开透明、公正以及公平的原则,改革市场机制的审批制度,规范景观规划设计的实施管理,与此同时,构建民主严谨、科学具体的景观规划体系,重视景观设计构思,比如多样与统一、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重视人和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创造人人满意的城市文化景观,从而彻底实现城市永远的可持续发展。
4. 重视艺术、文化的表达。城市景观的规划囊括了人类物质和精神这两大方面的演变经验,也就是说,其是一种人类的文化行为表现形式。城市的设计者要做的和在做的职责其实就是能够把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正确的继承与发扬出来,这就需要城市景观来体现,城市景观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还需要自然风貌的保持、人工工艺的融合、意境的展现,从而塑造成一个鲜明的具备协调文化语境、环境、人类的建筑有机结合体。过去的城市景观都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化意义上的专用含义或是说代名词,比如北京城。优秀的文化传统示人就是通过城市的景观规划表达出来,人们必须明白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是自然的绿色,而民族精神得以延续的基因就莫过于文化的绿色。
三、结束语
城市景观的规划必须合理的关注、重视人类文化中蕴含的特征并含蓄的表现出来,之后,把其融入城市景观规划的整体构架中,构建一个新的城市景观规划理念。
参考文献:
[1] 朱骏,游俊霞,黄卫东.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文化脉络与地域特征――以杭州市余杭创新基地生态核心区景观规划为例[J].中外建筑,2010,(7)
[2] 张水英.浅论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4)
篇6
关键词:GIS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景观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生产、生活的需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结合人工造景手法而创造出空间景观环境的过程。当代的规划设计主要是人为中心,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在规划时应根据不同的设计空间区域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研究计划。因此,对于空间数据的有效分析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而规划设计师也通过各种相关的技术手法来完成该项操作。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管理与分析空间数据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当前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科学、空间信息科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比较完善的学科。GIS的空间分析与三维可视化功能对研究区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表达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有广泛应用。
1 GIS概述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GIS的核心功能在于它的分析与管理,GIS一般可以完成空间信息测量分析、统计分析、地形分析、网络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分析和决策分析等,不同的软件系统可能侧重于不同的功能。
GIS管理的数据可以分成两大类:(1)空间数据 用来定义形状、位置和空间关系等地理特征。对这类数据的管理是GIS与其它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区别。(2)属性数据 用来定义空间数据所代表的内容,如植被类型、高程、所有权和单位面积产量等。
2 GIS对城市景观规划起到指导与支持作用
2.1地图处理
城市景观规划的日常业务几乎离不开地图应用,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传统制图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对别人的数字化地图、属性数据作进一步处理,产生出自己的专题地图;屏幕显示地图的利用率远高于纸介质地图;组合、移动、缩放变得灵活,图幅边界不固定;地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等等。在美国,这是规划专业工作者使用GIS最频繁的工具。CAD虽然在制图方面也有特色,若要和规划管理相结合,CAD具有相对明显的缺点,这一现象在美国很突出。
2.2相关规划数据的管理。
一般来说,规划管理的主要任务主要体现在项目审查、区域规划、标准制定、安全监管、质量检查等方面,虽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存在差异,但是本质内容相似,这主要体现在具体规划数据的管理与应用上。而GIS强大的数据管理与分析作用在这一方面被普遍接受,其中的空间属性数据的更是曰常管理必不可少的决定性因素。
2.3分析与决策
在西方分析与决策往往被看成是对重要问题的决定,是在整体规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例如,通过GIS对距离、环境、人口密度等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来决定学校、工厂、车站等基础设施的选址问题;借助GIS对流速、河宽、流量等因素做简单分析,来决定滨水景观的选址问题。由此可见,借助GIS可以实现空间景观要素的合理分析,为最终的决策起到最大的支持作用。当然,在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借助计算机实现的分析技术不是单靠GIS ―种。如果能将这类应用靠相对集成的、稳定的计算机系统来协助完成,可以提高分析效率和决策的可靠性,西方称为规划支持系统(planning support system),学术界比较推崇,但是大量推广还有局限。
2.4公众的广泛参与及信息的及时反馈。
通过互联网的GIS,公众可以查看各种规划相关的成果,对规划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及时有效的向有关设计部门反应,有助于设计成果的不断完善。另外,在西方政治制度下,公众参与城市景观规划非常便利,对规划的影响力也大得多。很多西方学者看好GIS作为公众参与规划的重要工具,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GIS在发达国家的景观规划方面都取得了普遍的应用,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JanetSibemagel运用了 GIS方法进行了密歇根半岛东端景观变迁分析;Ferdinando Villa等研究了借助GIS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公园绿地规划的方法(Ferdinando 1996); Richard.G 等应用 GIS 进行景观敏感度评估(Richard 1998);DavidV.pullar等借助ArcviewGIS和可视化软件创建三维效果协助建筑环境评估。
3 GIS在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从规划行为的完整过程看,GIS技术在规划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具体概括为3
类:描述(description)预测(prediction)与对策(prescription)分析。描述性分析是指从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中提取各类规划所需的数据,并通过可视化手段展现结果以利于模式辨别,使规划人员能够全面地掌握所面临的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及解决线索。
预测分析是指基于GIS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并使用内建的或外部的各种分析功能对于规划区域在不同条件下的发展趋势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从而为规划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对策分析可归纳为从方案空间中发现若干可行方案并选取最佳方案以实现极大化公共效益和极小化社会成本。三维GIS具有连续的数据结构和与之相应的分析功能,可从空间的角度分析和显示物体,从而帮助人们更加准确真实地认识感受客观世界。是近年来兴起的高科技前沿研究领域。
4 GIS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中的应用现状
况平早在1994年就首次使用GIS技术进行了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度评价,讨论了景观规划中的适宜度评价方法,并以其在北海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实践中该方法应用的过程和结果作了分析。Jerry等以美国得克萨斯州为例,运用 RS和GIS 技术,针对城市绿地景观,适用 Fragstats 软件包进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并对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周挺刚,郭达志在 GIS 支持下对宁波市城市绿地景观缀块的等级与分布、空间结构的度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该市的城市绿地景观按行政单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为宁波市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生态学依据。于显威,刘玉霞等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城市植被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城市植被景观单元制图、时间分布的动态监测和植被景观特征分析与评价,从而为城市植被景观的评价以及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杜军,林孝松在Arcview GIS基础平台上主要介绍了在校园环境规划中DEM的建立方法,及对其在校园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以某高校为例,通过建立其数字高程模型的地形图数字化方法绘出校园地理专题图,并进行三维立体直观感受分析利用,对校园环境规划的信息化进行了研究。Sigrid 选择蝙蝠、蟾蜍、啄木鸟作为景观空间格局生态功能的指示物种,分析植被斑块的形状、连接度等对动物行为的约束作用,该研究利用 GIS 景观可视化技术,根据已有的动物行为规律研究,建立直观的动物移动路径模型,显示了 GIS 可视化技术在研究景观格局对动物行为方面的巨大潜力。陈洁,张杰等利用 GIS缓冲区分析功能,统计分析了青岛市部分地区绿地及其缓冲区状况,以此分析了绿地及其影响面积,推动了使城市绿化水平的衡量更加全面和合理。吴承照在城市郊区风景区规划设计中,以安徽安庆市天仙河风景规划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 GIS 在风景区规划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朱岩安,慧君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探讨了 GIS 和 RS 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面的应用方向和模式,以及其应用过程和流程。
5应用分析
5.1 一般性应用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形象思维和空间造型是重要的环节,需要有多种技术方法来辅助实现。目前,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其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基本相似,主要有6种:
(1)用计算机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
面图、透视图;
(2)用计算机控制的机床制作实体模型;
(3)静态渲染图;
(4)固定路径的动画;
(5)实时、交互式的景观仿真;
(6)比较复杂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
钮心毅曾提出了GIS在城市设计中应用的框架,基本上也适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分析如下:
5.1.1 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分析阶段
GIS可以就收集到的有关地形、植被、水体、土壤、人口、社会、经济、交通等方面的空间和属性信息,建立以点、线、面对象构成的不同主题图层。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合并、拆分图层及控制图层的显示形式。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可以通过GIS专题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5.1.2 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阶段
这一阶段是提出不同对策,通过不断的分析、比较,形成可行方案的阶段,除了空间分析技术外,还可以利用GIS的三维可视化技术、不规则三角网(TIN)技术等,以解决长期以来GIS只能解决二维空间问题的局限性。
5.1.3 景观规划设计的咨询和反馈阶段
这一阶段是上一阶段形成的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专家咨询、或者不同形式的公众参与,反馈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中,以最终形成规划设计成果。WebGIS技术和相应的可视化技术可以为景观规划设计的专家咨询、公众参与提供新的工具。
5.2 针对性应用
5.2.1 土地适宜性分析
土地适宜性分析是景观规划及场地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理论及方法,其核心是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进行定量的分析,从而在了解当地情况、现有政策、经济现状、环境科学及在适宜的开发实践的基础上,对土地适于不同开发利用的能力做出相关评价。
GIS以栅格与矢量两种数据结构存贮数据,相应地,土地适宜性分析可以基于这两种数据结构进行。栅格模式可以获得连续数据,属性精度较高,矢量模式可以实现多宜性评价,二者各有其适用范围。
5.2.2 环境廊道划分
环境廊道概念由美国景观规划大师Philip.H.Lewis提出。将水体、湿地、地形坡度、植被分布等“环境决定因素”分别绘制成图,然后叠加起来,划分出“环境廊道”,方法如下:
(1)建立水体层 使用缓冲区分析功能建立环境廊道,比如可以产生一个距某条河流100m的缓冲区,以控制建筑项目、保持水土、保护植被。
(2)建立湿地层 使现有的数字化的湿地系统图与其他主题图层相吻合,包括投影方式、坐标系统、单位、精确度等。
(3)建立陡坡层 建立该区域的地表模型,并将这一地表模型转化成光栅文件,然后计算出坡度。利用坡度图,可以建立新的栅格网络来表示具有某一坡度范围的区域。
(4)建立环境廊道 将3个主题图层叠加到一起,重叠部分就构成了特征多样并且鲜明的线形环境廊道。利用这个环境廊道图,就可以规划优先保护地区。
5.2.3 景观视线、视域分析
视线、视域分析主要利用ArcGIS中的3D Analyst扩展模块进行。视线分析是判断三维表面上任意两个点之间是否通视,可以指定观察点和目标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借用生成纵剖面的方法,绘一条直线,产生沿着该直线的纵剖面,再观察起点和终点间的视线遮挡状况。视域分析是用来确定从三维表面上的某一点向周围观察,可以看到的范围,或者沿着某一路径运动,可以看到的范围。作视域分析除了要有一个代表三维表面的TIN或Grid外,还要有一个观察点或观察路径图层。观察点是一般的点状矢量图层,观察路径是三维的Shape文件,分析结果是栅格图层,每一栅格单元的取值表示该点被观察到的次数。
5.2.4 城市绿地的服务半径和居民可达性分析
利用GIS的Buffer功能,在分析对象周围绘制等距线,在等距线所包络的范围之内,离开或到达分析对象的直线交通距离小于服务半径,在等距线包络区之外,则大于服务半径。如果将这种基于矢量的分析方法改为基于栅格,则分析的结果是离开分析对象按一定距离递增的、连续的栅格,每个栅格的取值是离开分析对象的距离。由于在城市里,交通一般是沿道路产生的,在方向、速度上均受道路的限制,为此,可利用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技术,产生受到道路走向、速度、交通管理限制的等时线。该方法是考虑步行速度的栅格距离的计算,居民沿道路步行的速度、穿越居住区、绿地、空地的步行速度等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其作用、效果和等时服务范围相似。
6结语
GIS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技术,作为一种通用性的技术,它只有与相关学科结合,应用于实际项目才能转化为实用系统。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行业,理应得到最先进的理论与技术支持,对GIS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景观规划师MacHarg的“千层饼”规划方法的运用即是佐证。时隔半个世纪,我们有理由相信,GIS技术必将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晟.GIS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及中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城市规
划,2001[3].
篇7
关键词: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当前城市生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的压力使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而我国目前城市人口已经超越了农村人口,城市化已经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并正在朝着更进一步的方向发展。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很多地区实现了城市化,可是环境的恶化使我们又开始反省,如何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来改变环境的现状呢?
为了解决城市生态的问题,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绿化建设,而在城市里进行绿化建设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对城市景观的规划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城市景观的规划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要想对城市的景观进行改造和设计,我们必须遵循城市生态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
在此背景下,要提高城市绿地景观的多样性以及改善城市的环境,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当代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城市生态景观规划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由于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非常向前发展,使城市的生态景观规划一直处于高峰期,每年就会有大量的新建筑拔地而起,为了适应城市人口的膨胀和经济大发展的需求,也为城市的生态带来了许多问题。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有一些缺点,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
1.不注重整体的美感。整体性差的原因主要还是来源于城市的规划和景观规划不能同时进行,而是后者来弥补前者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因此,这种问题必然会致使周边的环境无法得到改善,也让整体的美感被破坏了,不符合景观规划的要求。
2.对城市形象的定位不明确。要想使得本地区的景观规划显得突出,就必须挖掘本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如果进行盲目的照搬,只会造成视觉上的混乱而无法给人留下整体美好的形象。不过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相互的借鉴,例如:苏州和杭州在进行城市景观的规划时,充分地将本地区独具魅力的江南水乡的文化融入其中,让人赏心悦目。
三、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的具体实施
(一)景观绿地的保护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绿地不仅要数量多,而且要分布均匀、大斑块与小斑块相结合。一方面增加绿地景观的总量,使之充分发挥生态屏障的功能,一方面健全廊道的景观生态功能,维护区域的生态平衡。绿地斑块的布置在考虑人口、公园服务半径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在环境质量较差的地方设置绿地并设计各具特色的公园,如在城中心保留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度假和隐居机会;在每个景观单元的中心,设置街头绿化和广场绿化等,精心设计立交桥和交通岛绿化斑块;参照地方文化的特色实际,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绿化小游园、小广场,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城市荒芜地或城市待用地,从而使城市公园体系在空间布局呈现均匀分布的态势,形成完善的绿地服务体系。另外,还应将各个绿地斑块连接成一个整体,即通过道路绿地廊道和河流绿地廊道将城区的各片绿地和郊区的自然景观联系起来,以道路和河流作为承载行道树和绿化带的主要廊道,不仅有利于城市景观中绿地斑块的均匀分布,而且能使城市中每一处公园、林地、街角绿地、河流等自然或人工绿地单元相互沟通而纳入城市景观生态体系,使各城市绿地单元取长补短地形成一个整体,最终建立一个丰富、高效、和谐和具有自约束能力的景观生态结构体系。
(二)景观生态公园的设计
公园是居民日常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很多公园的设计力图奇景、异景,甚至摆放各种娱乐器械,以此来吸引造访者,把公园同娱乐场所混为一谈,更谈不上生态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实际上,公园的规划不应当仅从单一的旅游经济等目的出发,而应当结合生态系统的目的的需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原有地形和植被优势,以自然美为主,辅以人工美,充分利用山石、水体、植物、动物、天象之美,塑造自然景观,根
据公园大小,周围环境不同,采取不同的规划布局方式,大公园可划分多景区、多 " 园中园 ",小公园可适当运用多方借景的手法以开拓空间的局限性。并把人工设施和雕琢痕
迹融于自然景色之中,从而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例如太原汾河公园是由四道橡胶坝分为三级蓄水湖面, 湖面之上点缀有彩色橡胶坝、大型音乐喷泉、鸟岛、绿洲,现代与自然的交融,人与水的亲和,展现出一幅波光潋滟,水天一色的画面整个公园动静结合,过去、现在、未来有机融会,流连其中,可享受省城最大自然生态的情景,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对话,静静品味汾河公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纯净的生态美景。
(三)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我们在进行城市绿地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保护占树名木,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在适当引进外来树种以满足人们的美化、好奇、偏爱心理外,要注意多种本地的花草树木,以体现地区景观特色。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种类较多,如佛手、茶花、茉莉、含笑、白兰花、美人蕉、葱兰等,樟树和茶花分别是市树和市花,所以在条件适合的场所,应多栽培这些植物,并尽可能多选取常绿植物。另外,在不同的公园、游园或居住区绿地设计时,要把握不同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物候特征,合理搭配,植物的搭配布置,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素养。如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植被的季相特征的利用;硬质景观(如建筑物)的垂直绿化等,无不需要从美学的角度进行精心设计。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的城市生态景观的规划除了解决问题外,还要注重回归自然,不能只注重外在的观赏而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内在联系,如果仅仅是以景观的外表来进行规划,那么永远也无法实现生态功能的真正意义。另外,生态景观是人与自然以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是人文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浅析城市生态景观规划 何 雨(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2]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景观规划 李若南(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83).
[3] 城市景观规划的生态发展之路探析 王 勇(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 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生态景观城市的构建,有利于城市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前进,有利于加快和谐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必须把握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总原则前提下,抓住其理论本质与其实际意义,从城市总体规划到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出发,才能更快、更合理地构建和谐的生态景观城市。
1.城市景观的简述
1.1 城市景观的含义
城市景观是一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在自然要素的基础上叠加了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因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综合反映, 是城市居民世世代代经营和创造的产物,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城市景观深深扎根于景观生态学,它的发展过程伴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而发展。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管理构成了景观生态建设,属于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就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廊道、嵌块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适于人居聚。而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则是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深入和细致,更多地从具体的工程或具体的生态技术配置景观生态系统,着眼的范围较小,往往是一个居住小区、休闲地的设计。
1.2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
城市景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和自然实体的统一,它兼有两种生态系统。一种是以自然景观要素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如空气、水体、土壤、植物;另一种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文生态系统。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基本立足点是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体现、控制、引导城市物质建设风尚,促进城市景观体系的良好形成。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规划目标并收集资料:目标是工作的导向,在具体规划工作展开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工作的目标。通过实地考察调查城市现状和收集影响城市景观生态格局及过程的基础资料。
(2)分析城市景观生态,拟定总体方案: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环境敏感区的保护、生态绿地空间规划和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环境敏感区是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有潜在天然灾害的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在城市中首先保护环境敏感区。
(3)一个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就是要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还要考虑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的总体布局。
(4)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包括各种点状的庭院绿地;线状的防护林、街道绿地;面状的公园、广场绿地;居住区中的各种绿地。
绿地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城市中唯一接近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城市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具体实施
2.1保持生物多样性
在规划时必须重视城市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实际操作中在重点保护名、古树木的同时,也应该对城市绿地、生态景观加以保护。在严谨探讨的前提下适度引进外来物种,从而为城市居民审美需求的满足提供支持。需注意在实施中,对于具地方特色的植物应在合适场所进行大量种植,如天津市的城市绿化就是广种月季,收到良好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利于城市品牌的构建。另外,在不同的公园游园或居住区绿地设计时,要把握不同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物候特征,合理搭配,植物的搭配布置,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素养。通过各种植物的搭配和组合,可以短时间营造出需要的氛围,为城市的生态改善提供支持。
2.2保护景观绿地
景观绿地是生态规划工作的重点。在规划设计中对绿地的数量和分布都有详细要求。通过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绿地组合,形成绿地景观。这就要求,一方面增加绿地总体数量,使之充分发挥生态屏障的功能;另一方面要保证单位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分布不受破坏。
在进行绿地的分布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考虑人口、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因素的限制。对一些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的地区进行绿地设计,并通过人文因素的参与,形成有高度针对性的主题公园等,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同时,要对交通空闲地块有效利用,通过精心合理规划保证交通岛、立交桥等交通绿化,产生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此外,城市绿地小公园等,都是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构成绿地体系的重点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给予更多关注。
2.3因地制宜的合理规划
因地制宜,对城市建设进行既经济又有效的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对水资源的保护尽量采用自然型护岸方法,用芦苇、蒲草等挺水性植物去除BOD和氮;用浮萍等浮水性植物吸收铜、镉、铬、硒等金属,抑制藻类的生长;用藻类等沉水性植物吸收TNT、DNT等化合物。合理搭配河流中多种水生植物,使植物间优势的互补,构成高效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有效发挥其生态功能。这样的做法既增强了城市的自然景观,起到了美化功效,又维护了城市生态系统,并能有效发挥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的功能,属典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过,城市生态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和公众的参与和配合,在这方面还需要人们多做努力。
2.4弘扬绿色低碳理念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胜利召开,绿色、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 因此,合理高效的利用能源,进行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改革的必要方向之一。
低碳城市,就是要按照一个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生态化的经济增长方案,实现一种循环、节约、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对低碳城市进行总体规划,需要依照低碳的目标对相关领域进行细致分解,从城市布局结构、低碳产业结构、土地利用规划、低碳交通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到污染物处理、碳足迹、绿色建筑标准等多个方面都应制定相应的规划战略。具体实施起来,首先要建立低碳城市运作。通过经济的低碳转型,优化耗能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其次,要优化用地布局,以此途径吸引高端的产业及知识型人才入驻。对土地进行集约利用,完善相关指标,如规定单位面积土地的 GDP 产出与能源消耗比,规定单位面积土地的碳排放标准等。城市交通方面也要建全绿色交通体系,大力改造轨道交通与快速公共交通两方面的建设,将低碳化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
3.对城市景观生态发展的前景展望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景观规划已经越来越趋向成熟,逐渐体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态势,对城市生态科学研究的加深,生态健康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使城市景观的建设有了一个更好的社会和学术背景,更多的既能顺应自然环境规律又能表达人类实用与审美精神需求的景观不断问世。
同传统的景观形式相比,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景观所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多,未来景观的信息化发展将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信息的高度发展为景观的表现形式的提高创造了可能,其生态功能的完备与审美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景观系统中,以信息表现为主的各种标志系统和指示系统将以更加丰富、简洁便利、高效的形式出现;信息化的提高,无疑使人与景观环境的互动性增强,人的参与,景观的影响,使时空感觉产生变化。
景观发展的多元化来源与文化的多元,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使文化景观呈现迥异的面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景观的发展不应是走向一种声音,而是保留地域特色的差别,我们应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不同文化构成的脉络,地域文化传统将其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和未来相结合,从而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
4.结束语
在我国当前阶段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以及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给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景观生态规划问题,更是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由此可见,创造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生态景观,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已经成为现阶段城市规划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同时,提升城市生态景观水平,更是人民赋予城市规划者的重要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任燕萍.浅议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11,(12):71.
篇9
关键词:城市内河;景观;规划设计;宁波江北区
Abstract: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River of Jiangbei district in Ningb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ology and methodology of city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The city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should base on ecological needs, and create humanized space with respect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this planning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its comprehensive benefit.
Key words: city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Jiangbei district of Ningbo city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1 引言
水是城市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从古至今,人类傍水而居。水不仅关系着城市的生存、制约城市的发展、更体现着城市的人文风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城市水资源的核心体现,城市内河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城市内河是指流经本市城镇规划区,依照法律授权由市、县(市)城市内河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的河流。城市内河是城市的经络与血脉,由城市内河水陆边际延展形成的带形水岸空间是市民游憩行为发生最频繁的地带,是一个城市最具灵性的地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不断扩张,对城市内河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缺乏对内河生态和景观的整体考虑,忽视城市内河的休憩功能和人文内涵,未充分挖掘城市内河作为城市黄金地段的价值。因此,在城市内河景观设计中不仅要强化内河在保持城市生态、调节城区微气候的作用,更应起到塑造城市景观、营造宜人滨水空间、传承城市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以宁波市江北区内河景观专项规划为例,探讨在内河整治中如何合理的改善河流环境、实现其生态、景观和人文的价值和意义。
2 区域背景
宁波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发源地,也是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城市中水网交织,步移见水。江北区位于宁波市区西北侧,是宁波市最大的中心城区。江北以作为宁波对外商业遗址区而知名,在宁波的工业化时期外国殖民地沿甬江岸边分布。该区处于宁波市的三大河流交汇处,这些干系河流又与各乡镇河流相通、构成网络,形成比较完整的水利体系,水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内河景观发展条件。
分析总结场地现状,仍存在诸多问题:a、区域缺乏连贯性的开放空间系统;b、城市沿河缺乏代表性的开放空间;c、河道沿岸绿化地段缺乏清晰功能定位,未能与用地功能产生互动关系;d、大量沿河工业用地对地块造成一定环境污染,不仅影响景观质素更对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e、缺乏区域城市形象,尤其沿河道的建筑及桥梁。江北区作为宁波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为了配合城市发展需要,其内河周边景观的综合治理就愈加迫切和重要。
3 规划总体策略
3.1 主题理念
重现场地历史文脉---结合宁波市的文化历史,通过对景观的改造,在对景观和水体治理的同时,融入桥文化、吴越文化、水乡文化,将江浙灿烂的人文文化赋予各种景观元素之中,使整个河道网络成为一个成为极具文化气息的生态走廊。
营造人性化的滨水空间---通过对河道景观空间功能的改造设计,增加供居民休闲娱乐的空间,并在设计中将健康休闲生活文化融入设计的细节中,使居民能真正享受到健康休闲生活的乐趣。
生态为本与科技创新---遵循生态低碳思想,保证水系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将高新科技引入到河道两岸景观各个细节中,使人们在河岸漫步的时候也能感受到科技进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2 规划目标
以河网生态基底保护为基础,以“天人合一、生态江北”为宗旨,逐步改善内河水质和景观环境,合理规划,有序建设。以“再造一个新宁波”为共同目标,建设江北新城,努力创建生态新城和东方水城相结合的新型人居环境。
3.3 规划原则
a、以水为主线,再现传统江南风光的滨水人文风景区,打造区域内的1小时水乡漫步区;b、围绕水质、水量、水岸交接带、滨水坡地、水的“印迹”、水的寓意联想等展开景观格局与富有文化意义的规划;c、利用当代科技,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呼应,碧水、青山、荷塘、柳林,构画出一幅现代江南园林的画卷;d、利用宁波市江北区整体城市规划为指导性起点,强化未来城市发展与河流的关系;e、重新考虑河道两岸的景观绿化处理方式,增强绿地与周边建筑及交通系统的关系;f、结合两岸用地性质、空间层次和交通综合考虑,增加两岸的互动交流;g、通过营造小环境的水乡特色来强化宁波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
4 规划设计构思
图1景观布局
Graph 1 Landscape layout
4.1 区域景观布局
规划采取“中和”的方法,提出主干河道和一般河道分级控制的思路,即通过划定主干河道蓝线保证城区河网总体格局和通过控制区块水面率保证河网的水面总量。河网景观以“双核四心、一横两纵、纵横穿插”为主体结构,通过对景观有机联合的规划布局,展现具有特色的景点、轴线、分区等序列,体现人水相依,城水相融的城市景观。根据江北区的总体规划、区域地块的用地性质、河网分布现状、文物古迹等将江北区分为六大景观区域:江北核心河道景观区、湾头滨水河道景观区、文教街道河道景观区、新型居住河道景观区、江北新城河道景观区、校园文化河道景观区(见图1)。每个景观分区都以主干河道景观为主线,形成树枝状、井字形、环状等形式的区域河网景观布局,主次分明,景观分级。每条河道具体设置景观节点,从区域整体宏观景观到河道节点微观景观,层层展现河道景观特色。规划深度做到从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从分区到节点,无论主次河道,均作出相应规划指引,能为下一步的景观设计工作带来定向性的引导。
4.2 河道景观结构
景观规划中,依附余姚江和甬江滨河绿带、江北星湖休闲生态核心,创造以三横三纵的江北新城网状水系为主,多网络交错互融的河道景观体系。
河道两侧滨水空间为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之一,在实施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共享性。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为公众营造一个娱乐、游憩和教育的开放空间体系。河道两侧的绿化带按景观一级、二级、三级分级控制(见图2)。
图2 景观结构
Graph 2 Landscape structure
4.3 岸线规划
a、滨水绿带规划
注重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共享性,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为游人创造和维护一个融娱乐、休闲和教育为一体的开放空间体系。滨水空间可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有利载体。规划以河流沿岸的河滩、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点、线、面结合,形成景观优美、环境怡人的公园体系。
b、驳岸设计
城市河道的横断面和驳岸的形式往往会影响内河的景观。驳岸设计原则:1)减少刚性结构,美化生态环境;2)保证河道稳定,降低资源消耗;3)调整水位范围,合理配植绿化;4)保持生态水土,运用生态材料;5)考虑亲水活动,合理安排空间。
景观规划中,把江北区河道现状按驳岸形式和环境氛围的综合要素进行归纳分类,分为:硬质直立式河岸河道、自然缓坡式河岸河道、混合景观式河岸河道、水乡风情式河岸河道四大类。不同类型的内河,反映不同的景观效果,控制同类内河景观的发展方向。
硬质直立式河岸---现状硬质直立式河岸河道多为毛石砌筑、条石砌筑、混凝土砌筑等,岸壁整齐简洁,岸边多为种植垂钓植物作绿化景观,且未设河岸栏杆(见图3)。由于直立式驳岸长距离的布置会显得呆板无语,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而通过竖向设计,在相隔适当的距离后要布置亲水平台、广场、栈道等各种设施,以缓和单一形式驳岸带来的乏味感,满足人们活动的需求。
图3 立式驳岸
Graph 3 Vertical bulkhead
自然缓坡式河岸---现状自然缓坡式河岸河道多为原生态自然放坡,部分河道已利用生态袋施工修复,也有自然置石放坡驳岸的造法,通过采用植物固土或水生植物护岸的形式来保护河堤及生态(见图4)。以垂钓植物或草坪为主,其与水面的关系明显。
图4 自然式驳岸
Graph 4 Natural bulkhead
混合景观式河岸---现状混合景观式河岸河道多为大型内河,内河长度较长,经过地块较多,因用地和周边区域发展的需要,形成既有自然又有硬质驳岸的河岸。采用天然材料护底,如生态袋、网格石笼或松木桩等;人工种植带护坡种植植被,多层次结合,巩固护岸(见图5)。局部地方,再采用钢筋混凝土、木平台等做法,确保亲水观景功能,又作防洪需要。
图5 混合式驳岸
Graph 5 Hybrid bulkhead
水乡风情式河岸---现状水乡风情式河岸河道一般流域经过村落民居,故两岸多为硬质驳岸。因两岸以旧民居村落建筑为主,具有传统江南水乡的景观特色。对内河两岸景观进行改造,进一步营造水乡风情的河道景观效果。水乡风情式河岸,主要以保护或还原传统民居出户河道的景观形式,为居民提供出户即能赏景的需求,保持城市江南局部传统生活气息,多为三级景观河道。
4.4 植物景观设计
河道植物设计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兼顾河道的自然条件与城市河道的防洪排涝的具体要求。在设计使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尽可能的选择当地乡土树种,并尽量保留原生植物。
植物设计构思以“生态、林荫、柔和”为核心,营造层次丰富、色彩绚丽的生态景观廊道。生态的绿色的空间环境,乡土植物自然布置,并尽量贴近原生植物景观;由相对简单的植物品种组成,相对规则的林下休憩空间,营造简洁大方、气氛轻松的植物景观;结合水之飘逸轻灵的特性,多用飘逸摇曳感的植物,营造欢快灵动雅致的植物景观。河道景观必将与城市景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因此设计尤为关注“景观与植物的生长”,将河道景观视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生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与周边景观体系相互连接、相互渗透。
5 结语
城市内河景观不仅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更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对其规划设计应面向最终使用者--市民,兼顾景观效果、历史人文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并充分发掘场地自身优势,使内河景观对城市发展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柳建华.谈城市滨河景观特色塑造策略和方法[J].山西建筑,2011,12: 186-187.
[2] 蔡新冬.松花江水系典型城市空间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篇10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艺术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是商业经济的集中区域,城市群体对地区环境的建造要求相对严格,这是创造人居生活、户外活动、日常办公等环境的基本要求。现阶段的城市绿化改造进程不断加快,各种园林景观开始出现于城市各个地区,这些对于城市风貌改造是大有帮助的。而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艺术性设计的方法,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和设计师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对环境的艺术性追求, 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不但有艺术的欣赏价值。而且还有日常的使用功能, 并且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园林景观在城市中所起的作用园林景观建设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使人们具能有舒适的生存环境,又不会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所以说,现代城市的发展前景与园林景观艺术水平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它对城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建设能够反映出自然与文化、设计环境与生命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融合的梦想,是根据园林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方法,合理地规划空间,使园林景观符合生态学原理,让城市构成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且具有一定的美学原理。
二、园林景观是城市文化、个性的重要反映 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更好地宣扬城市的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它的造景艺术手段和对当地植物与构筑物的采用上。 1、艺术的生命是特色。园林景观艺术性的理法充分的宣扬了城市的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体现出城市的个性。而城市景观作为艺术而言也必须创造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地处理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才能营造出具有本地特色、历史人文的景观。要善于捕捉微小的火花,捉准了就可以夸张放大,逐渐从逻辑思维的概念设计向形象思维逻辑飞跃,景观便顺理成章了。园林组成因素诸如:树木、山石、山水、建筑都虽不能言语,但如果借助其自然景物中的文化,运用其景联、景名、额题以及摩崖石刻等的表达形式,便可表现出景观的意境。因此,这种造景理法就在无形之中将当地的人文环境、文化内涵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使其城市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宣扬。不仅让后世子孙更加了解其城市的历史文化,而且也让外来人员对该城市的地方特色以及文化历程有了进一步地了解。 2、对当地构筑与当地植物相结合,可更好地加大其城市内在文化的宣扬,使得城市更具有其地方特色,与此同时也充分体现出该城市的个性。而园林规划艺术在其植物的选择方面上,通常是采用大量的当地树种。因当地树种有着其较易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易成活的特点。而且,在城市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当地树种与人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已经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其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有了其深远的影响。 3、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越来越追求文化内涵,景观规划设计师们也在其设计过程中越发关注其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表达以及传承。文化景观是城市的各类景观之一,其宗旨是追忆、传颂和展示本民族本地域的优秀文化传统。而文化景观的符号是城市文化景观中视觉形态设计的重要元素,其基本意义既可传达具体景观的特定得文化信息与意义,又能彰显其装饰的审美以及社会意义。无论是在理法技术上还是在材料的选择上面,都越来越注重地方特色的体现,将园林景观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地方独特的魅力个性联系起来。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城市的历史文化、地方特点让园林景观艺术更加丰富有内涵,园林景观艺术更加充分得体地展现出城市所拥有的个性魅力。
三、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艺术性设计方法
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受限于概念界定,大部分设计师对园林景观没有明确的理念方向。所设计的景观方案不仅形式单一,且建造后难以呈现出预期的美化效果。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注重于实地改造,而不是笼统式地编制景观方案。结合笔者的设计经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主要的设计方法是“艺术设计法”。“艺术设计法”是城市园林规划的主流趋势,其倡导将艺术理念融入景观设计方案中,体现出“自然、绿化、优美”等基本的艺术要素。
1、园林景观规划的自然法
园林景观是来自于大自然灵感设计的人造景观,遵循大自然规律是城市景观艺术性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师应当掌握充足的自然元素,根据绿色景观中吸取的灵感展开设计,以保证城市景观规划达到预期的美观效果。湖畔水边、边坡的营造,如新加坡圣淘沙的景观设计项目。岛中心的树阵广场就是一个休闲的多功能客厅,配备小型舞台、花池、座椅。河水绕着广而过,河岸呈自然排布,整个广场如同漂浮于水面之上,景观渐变,韵致盎然,这些都是自然法设计应当掌握的生态理念。
2、园林景观规划的布局法
结构布局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在空间布局上把握住景观的分布形式,才能从宏观上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艺术之美。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而言,首先,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并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其次,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布局法要求设计人员从局部、整体等双方面考虑造景规划,尽可能使园林区与周边规划区相互协调起来。
3、园林景观规划的修饰法
并非所有的园林景观都要重新设计,为了节约城市绿化改造的成本耗资,政府可以采取修饰法进行设计,合理地利用原有绿色景观的空间区域。从绿化属性进行划分,园林景观主要有软质、硬质等两大类别,修饰法在两者间的应用方式略有不同。软质景观主要是自然保留的物质,包括花、草、树、木等原生态植物,设计人员只需对其稍加修饰或扩大空间,便可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硬质景观是人工改造形成的景观区。修饰法在设计时要考虑人工工艺的改造要求,减小手工造景规划的难度。
4、园林景观规划的综合法
随着园林艺术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多方面的认识,这也使设计师工作面临着高标准的要求。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艺术性设计来说,设计师必须要懂得如何运用综合式的手段调配景观区域,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景观绿化效果。以水陆造景为例,设计人员先以水景设计为主。选定某个水景区域展开布局之后,再考虑陆地造景中植物配置的相关问题。例如,先设计水域景观的给排水结构,对管道布局详细地考察规划;再对周边配套景观植物实施绿化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改造效果。
结束语
当下,城市建设正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城市,一个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搞好其城市环境不仅能提高人们日常居住的环境,也是改善其城市之间的风貌。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方向将是朝着艺术化前进,这也是改变其旧城市风貌的有效措施,带动起区域环境优化的可行性方案。而对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员来说,已经深刻体会到艺术性设计的内涵,并结合城市园林景观要求拟定了设计方案并加以应用,这样,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进入到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汪友明;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