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范文

时间:2023-04-11 07:2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学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学概论

篇1

关键词:高职;旅游学概论;教学设计

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和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这些传统上专门致力于旅馆经营管理的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都已将《旅游学概论》纳入自己的课程设置。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各高等院校在开设旅游专业时,借鉴了国外旅游教育的成功经验,将《旅游学概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纳入自己的课程设置。现在,各院校的旅游类专业无一例外都开设了《旅游学概论》课程。然而,由于目前对旅游学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各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开设《旅游学概论》时碰到了许多实际困难,具体表现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条件及手段等各方面差异较大,《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很多问题尚有待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课程内容体系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7门主干课程之一,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课程。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政府的旅游政策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懂得旅游的性质、特点和类型,了解旅游者的类型,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的原则,了解世界及国内旅游市场情况,世界及我国的主要旅游组织,以及旅游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掌握旅游业的构成、性质、特点及各旅游行业的业务范围及其在旅游业中的作用。目前高职《旅游学概论》教材的内容体系大同小异,基本上围绕旅游与旅游学、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效应、旅游组织与旅游产业政策等内容进行叙述,从课程内容构成看,《旅游学概论》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深浅程度看,又具有基础性的特点,涵盖面宽,深度不够。

二、教学手段选择

(1)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根据《旅游学概论》的课程特点,理论教学要采用多媒体上课,制作电子课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光盘或其他电子存储介质,为学生进行旅游业的实践演示,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2)为弥补课堂教学时数相对不足而提供的网上课件。网上课件可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更全 面。

(3)为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组织的实验室和网上模拟实验。《旅游学概论》应用性强,要想学好,只靠理论教学是不行的,必须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其学习热情。

(4)为解决学生的疑点和难点而进行的课后答疑和网上答疑。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并可能对后面内容的学习造成影响,所以及时进行课后答疑是非常必要的。网上答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使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1)专家教学法。在“旅游业”这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实际运作的基本情况,给学生多一些了解和接触行业成功职业经理人的机会,树立从事旅游职业的信心,专门邀请旅游企业高层管理者结合教学大纲进行课堂授课。同时,每学期至少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校开设2~3次讲座。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旅游概论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本课程所选案例,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多种方式,既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主要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3)辩论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对保护旅游资源的责任意识,例如就“旅游开发重于保护,还是保护重于开发”论题,模仿全国大专辩论赛举办课堂辩论赛事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效果很好。

(4)影视教学法。因旅游学涉及社会的许多问题,在旅游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引发与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技术等共生影响的关系;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产业关联性极强的产业,而且对将来从事旅游职业的学生来讲,具有美学欣赏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讲授中将大量的信息直接、立体、生动地展现给学生,采取“看片子、评片子、谈想法”的启发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大量专业知识和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地考察法。因《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安排学生到旅游饭店或旅行社进行一定课时的专业认知实践学习。在本课程的开始与结束阶段,在校外实践基地可分别安排为期一周的实践教学。

(6)实景模拟教学法。利用实验室、多媒体等创设旅游活动的实地条件,模拟再现旅游业实践中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旅游活动的过程,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层次从简单的理论认识上升到实践体验。

四、教学条件

1.教材建设

(1)教材编写。依据课程规划方案,进行《旅游学概论》的进一步修订工作。新修订的高职教材将改变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完整的做法,要求新修订的教材能够充分体现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三者有机的统一。新教材强化了教材的基础性,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删除以前教材中那些次要的、陈旧的内容,加强与现实生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注重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在实践中建立充分体现“应用能力第一”的知识体系。与《旅游学概论》配套的《旅游学概论习题与案例》、《旅游学实验指导教程》等系列教材也在完善中,形成《旅游学概论》立体教材体系。

(2)教材选择与内容调整。教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决定了课程内容体系、大纲基础以及和后续专业课的衔接。随着旅游业、旅游教育的发展,本课程的教材日益丰富,但各种教材都是编者根据本时代、本学校,甚至旅游业在本地区的发展实际编写的,各有特色,各有优缺点,因此必须首先抓好教材建设,选定优秀教材。本课程教材选择确定的标准是:①符合本系旅游专业培养计划;②能反映当代世界、中国旅游发展现实情况;③得到教育部或国家旅游局批准、认可;④集中了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专家、学者编写的教材。

2.实践性教学条件

为突出实践技能,要创造较好的校内外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条件一流的校内实训客房、实训餐厅、模拟导游实训室、形体房等实训基地。校外有稳定的产学基地:我学院已与北京昆仑饭店(五星级)、福建大厦(四星级)、齐齐哈尔的天马、中信等三十几家旅行社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与各种类型的旅游饭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签订实习实训协议,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性教学条件。另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保证所有专业课程均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专业实训室都拥有多媒体设备,较好地满足了课程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五、考核办法

(1)平时考核(20%)。主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水平和程度;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和问题的态度等进行评价。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听课情况、在小组和全班讨论时是否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以及情景设计现场模拟时的操作情况 等。

(2)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50%。

(3)实践考核。采用教师、单位共同评价的方法,给出学生的实践成绩,占30%。

最后,综合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计算出本学科的总评成绩。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篇2

关键词:学生满意度;旅游学概论;课程建设;CIPP模型;路径优化

一、研究背景

学生满意度这一概念是在顾客满意度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国外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而我国有关学生满意度的研究则始于21世纪初期,伴随着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产生和发展。现有学生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二是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集中于高等职业教育、在线教学方面。本科高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学生满意度研究较少。“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也是大多数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对于学生专业认知的形成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推进“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本研究从学生满意度的视角出发,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优化问题,既有助于课程建设相关的理论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也为未来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旅游高等教育创新旅游人才培养观念,由注重“量”的扩张向“质”的方向转变。

二、基于CIPP模型的“旅游学概论”课程学生满意度评价指标构建

CIPP模型,也称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由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四项评价活动组成,由于其具有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特点,故而广泛应用于各研究领域。本研究运用CIPP模型,结合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点,确定各评价指标和评价因子。

(一)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是对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满意度测评。主要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因子包括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特色是否鲜明。

(二)输入评价

输入评价是对课程的师资力量进行满意度测评。主要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因子包括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敬业精神,以及在授课时是否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启发性,能否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能否对理论知识联系行业实际进行分析、能否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满意度测评。主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三大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评价因子包括课前是否安排学生预习、教材选用是否恰当,课程内容体系是否完善、授课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授课方式是否多样化、课堂氛围是否活跃、课后作业是否适量、能否给学生提供有用的参考数目和学习资料。实践教学的评价主要从第二课堂进行,评价因子包括教师是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教师能否对学生的第二课堂进行全程指导。考核方式的评价主要从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方面进行,评价因子包括过程考核的形式是否多样、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期末考核的试题覆盖面及难易程度。

(四)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主要是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考虑到“旅游学概论”课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主要从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和人格培养三大方面进行。评价因子包括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是否积累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对行业的认知是否清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课程是否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格修养和审美水平的培养。综上,基于CIPP模型的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课程学生满意度评价共设置6大评价指标31个评价因子(表1)。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

(一)数据获取

本研究以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问卷设计根据课程学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31个评价因子,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请被调查学生根据个人认知分别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赋分,分值从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依次为1-5分。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线上定向发放的方式,发放对象为旅游管理大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的在校本科生,覆盖面从大二到大四,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均学习过“旅游学概论”专业基础课。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260份,均为有效问卷。

(二)信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对本次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到的α信度系数为0.988,可见本次问卷调查的可靠性非常高。

(三)数据分析

1.过程评价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培养目标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培养目标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特色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2.输入评价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师资力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3。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师资力量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教师的专业水平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3.过程评价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课堂教学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4。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教材选用、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课堂氛围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5。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第二课堂的全过程指导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6。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过程考核方式和期末考核命题难易度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4.成果评价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7。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专业知识、行业认知、团队合作能力、审美水平的培养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四、本科高校“旅游学概论”课程建设及优化路径

(一)明确培养目标,突显教学特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结合我校“三有三实”人才培养目标和旅游大类学生培养需求,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作为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现代旅游活动的种类、表现形式及发展特点,厘清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旅游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明晰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的影响;使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现象和解决旅游业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获取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管理类专业开设的首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1)引领性。通过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专业认知体系,合理选择自己的专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2)综合性。教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涉及旅游者行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旅游学科全方位知识;(3)创新性。课程教学包含大量来自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业的鲜活案例,问题突出,现象明显,有助于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

(二)立足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

针对“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点和学生需求,在课程建设中应重点关注三个问题。1.厘清专业认知,激发专业热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第一志愿率普遍偏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学什么、将来干什么感到困惑。“旅游学概论”作为首门专业基础课,肩负着重要使命。课程教学应由各模块教学内容谈及学科整体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认知体系。课程教学中关注社会热点,分析旅游现象,让学生逐步领略到旅游学科的魅力和旅游业实际工作的乐趣和意义,激发专业热情。2.提升理论深度,培养理性思维旅游管理类课程教学一直存在讲授技能知识多,讲授理论知识少,教学内容较琐碎、分散、浅显的问题。“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应注重旅游学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对前沿理论深入浅出的传授,不断调整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学习的“高阶性”与“创新性”。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资料收集、文献分析、系统阐述和小论文撰写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具有较为清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师生互动,实现课堂翻转为解决教师课堂满堂灌,学生成为“低头一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在每节课中增设提问、分析和讨论环节,学生思路必须跟着老师走,课堂学习节奏快、动脑多,学生主导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现了课程的“挑战度”。

(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设计

在“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中,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设计,具体包括:(1)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创新意识。在“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建线上线下互动、启发讨论结合的教学模式,坚持问题发掘和科学增负,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解读社会需求,重构协同育人。立足市场,面向行业,既突出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应用,既强调知识灌输,也重视能力培育,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重塑协同育人机制。(3)紧扣时代脉搏,关注旅游热点。为让学生获得对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增设大量具有时代意义的旅游发展主题内容。(4)凝聚集体智慧,打造高质课程。课程组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案、电子课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并通过学习通APP构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反馈平台,努力打造高质量课程。

参考文献:

[1]谭诤,王欣欣.高校课堂教学学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16,(5):101-107.

[2]金明,刘一弦,王媛,李云鹰,魏雪梅,郑娟.护理本科全程教学学生满意度现状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6):1762-1767.

[3]胡文静.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篇3

一、引言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将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

目前所提到的多媒体教学,通常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

二、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点

要将多媒体教学合理、准确、高效地运用到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全面而准确地了解该门课程的特点。在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旅游学概论》具有以下几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一)该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在高职院校,《旅游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使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帮助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该门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它不仅仅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规定的专业必修课。

(二)该课程在旅游专业的系统学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性

《旅游学概论》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 对学习旅游专业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旅游专业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旅游专业的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旅游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包括了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导游实务和旅行社管理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该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应掌握旅游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较为全面而系统地认识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以及由其而引发产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本质。教师通过对该门课程的讲授,要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系统的旅游知识框架,掌握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内容多而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等旅游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包括了旅游学的核心概念、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游资源的分类、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需求的成因、旅游的影响等旅游业的核心知识。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

三、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适用性

与传统的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容量性、直观性等多个优势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基础性、重要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可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高职旅游专业的《旅游学概论》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包括了较多旅游学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如果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声、像、图、文等各项资源,能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大大提升了《旅游学概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例如,针对《旅游学概论》中的概念,如果运用传统的讲授法,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高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如果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合理地利用声、像、图、文等各项资源对旅游学的核心概念进行诠释,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该门课程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持久、全面、深切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概念。

(二)多媒体教学可提升课堂教学容量性

《旅游学概论》在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涉及的专业知识点和技能较多。网络、书籍、音像制品上,可供教师查阅和使用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大量案例、图片、视屏和音频,并将这些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运用到《旅游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添加各类声、像、图、文等资源,将新知识和新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可拓宽学生知识面,达到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较好结合,这就大大提升课堂教学容量性。

(三)多媒体教学可将教学内容条理化、简单化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前后相连,关系错综复杂。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在讲授课程前后关联交叉的知识时,往往会让学生失去耐心和好奇心,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声、像、图、文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教师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比较彻底的分解知识技能信息,减少抽象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转换过程,可以全面、准确地表达其教学意图,将教学过程中难点和重点问题简单、准确地呈现,使教学内容调理化和简单化。

(四)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场景直观化

高职《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对具体场景和问题的处理;传统的板书和口头无法表达清楚的这些场景,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且高职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很难让学生自己在脑海中构建和重现这些场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声、像、图等资源,可较生动、准确地再现教学中需要的场景;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突破视觉的限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四、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旅游学概论》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相比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因此,在高职旅游专业《旅游学概论》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

(一)够用原则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信息查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查阅和搜集到与《旅游学概论》相关的教学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将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到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课件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需要,把过量信息和资源带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过度快速地操作多媒体,以求将所有信息展现给学生,很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高职的学生在课堂中完全没有时间消化和思考,最后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秉承“够用原则”,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课时安排,从海量教学资源中筛选出素材,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实用原则

相比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形式,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教学形式更新颖。但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新颖和丰富,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过多地应用强烈的色彩、大量图片和动画,片面追求采用最先进、最现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置教学内容不顾而一味地追求形式,反而忽视了真正核心教学内容。其实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教师应紧记“实用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和优化课堂,而不是“统治和主导”课堂。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用适当的资源将教学内容呈现即可,不应造成本末倒置,影响教学效果。

(三)合用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明显,导致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只注意到它的优势,忽视了它的局限性;不管课程的什么内容,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其实教师也应进行思考和筛选,针对高职《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合用的前提下,实用多媒体教学。以该门课程的“旅游线路设计”的内容为例,以笔者的授课经验,该部分内容更合适使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将学生讨论结果呈现,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灵活的修改,这种方式更利于师生互动,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四)会用原则

应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亲自设计、编写课件,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受精力和能力的限制,部分教师将网络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下载,然后不加修改地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其实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如果教师不做任何的学情分析,直接拿来就用,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教师还应通过学习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到真正“会用”。

五、结语

篇4

关键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堂教学 兴趣

自然界和社会上发生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一类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可能出现那样的结果,而在试验和观察之前不能预知确切的结果,但是经过长期实践并深入研究之后,发现这类现象的结果呈现出某种规律性,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就是研究和揭示这类现象的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其理论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领域。可以说,凡是有数据出现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应用到了概率统计提供的模型与方法。然而,该课程在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上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大的差异,既有别于其他讲述确定性现象的数学课程,又与它们具有共性。如何把握合适的理论深度,尽量避免复杂的理论推导,是工科高职数学教学的一项永久性课题。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实际问题,并应用数学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对概率论的有效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可以使他们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加强。数学是一门理论非常严谨、抽象的学科,要让学生主动探求式地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魅力。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让学生适当地了解所学的各部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第二,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任何一门科学都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任何一种数学理论或思想都有其产生的实际背景并回归于其适用的生活领域,因此数学教学中每一新的数学理论的引入都要从实际问题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例子,不仅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认识。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实际应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古典概型时可以举生日问题、彩票中奖问题、决策问题等生活中的例子;在讲解全概率与贝叶斯公式时可以举癌症问题、赌徒输光赌金问题的例子等;在讲解事件相互独立时可以举工厂的工作效率问题的例子;关于贝努利试验与二项分布式时可以举保险问题和可靠性问题等;在讲解假设检验时可以举药效和预测问题等。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概率统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方向,深刻体会到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第三,走近学生,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能使教学活动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对他(或她)所教授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对他(或她)所教的学科产生抵触情绪。用微笑的表情、肯定表扬的语言进行教学,那么课堂气氛一定会是轻松、愉快、和谐的;若用严肃的表情、批评苛刻的语言进行教学,那么课堂气氛一定会是压抑、沉闷的。教师应当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境,用积极的姿态、满腔的热情进行教学,用自己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饱满的精神去学习数学。

二、引导学生归类整理各种实际问题

由于概率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直观背景,从而让学生感到解题方法很难把握,从而无从下手。若是不能将各种问题进行归类整理,而只沉浸在题海之中,这对于实际的应用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来讲解,对某一特定背景加以改造整理,使它成为一个模型,再将这种模型类比到其他背景之中。比如,有以下两题。

题一:已知男子有5%是色盲患者,女子有0.25%是色盲患者。今从男女人数相等的人群中随机挑选一人,恰好是色盲者,问此人是男性的概率是多少?

题二:对以往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机器调整得良好时,产品的合格率为98%,而当机器发生某种故障时,其合格率为55%。每天早上机器开动时,机器调整良好的概率为95%。试求已知某日早上第一件产品是合格品时,机器调整良好的概率是多少?

虽然以上两个问题的实际背景不同,但它们都是贝叶斯公式的具体应用。对这一概率模型,可以给出许多不同背景的问题,但是他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将实际问题与相关的概率模型联系起来,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强调理论的严谨性,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学完该门课程之后,脑海中只记得定义、定理、公式,而在实践中,遇到大量数据出现,需要运用统计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时,却不能够灵活运用,充其量只能是纸上谈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建议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在实验课中可设以下内容:随机实验的模拟与概率的近似计算;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统计分析综合实验。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学会使用一些统计软件,比如SPSS、SAS等。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改革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5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旅游管理学科教育历史相对较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旅游专业在起步较晚的基础上,以“后发优势”的发展理念开始与发达国家旅游管理教育机构进行接轨,借鉴其科学的教育模式和组织方式。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国际交流合作与竞赛日益频繁、旅游市场不断拓展等等,这些因素对当前以及今后的旅游管理教育都将具有深远指导性的影响。

二、我国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其突出特点是许多普通高等院校或从积极的角度为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在相关系科的基础上新建或组建旅游系(专业)或从消极的角度为某些学科(专业)寻求出路甚至活路而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强行改建旅游系(专业)。这种外延扩张型发展的结果是:虽然在全国范围内高等旅游院校的数量多,但因为教育经费的限制和新成立的旅游学科的稚嫩性,致使整个高等旅游教育质量只能在低水平徘徊,只能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无暇顾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当前,在我国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些许问题。

很多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并且存在着功利化的教育思想,专业划分过细,教学内容过窄,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1]在专业建设的投入上,一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服务性管理人才,不需要多少投入,造成我国高等院校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办起了该专业,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不足,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清醒的认识。

旅游高校与旅游行业的联系、合作不紧密,合作缺乏长期性和经常性,造成学不致用的局面。理论和实践脱节,这给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专业的结合增加了难度。“学不致用”成为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面对市场就业时面临的最大困难。[2]

学科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与相关专业的联系也不够紧密。这就造成我国目前培养的大多数旅游人才出现了知识体系简单,而较单一的局面,综合能力较差。

三、国外高等旅游教育体系的现状

1.几个实例西方发达国家开展旅游高等教育的历史较长,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显得较为自由和宽松,基本上能按照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美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就充分地反映了这种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美国大学在旅游、游憩、体闲研究方面的专业设置上,种类十分多样化,在课程设置上,美国的旅游高等教育也比较自由,如美国普渡大学(PurdueU.)和德州大学(U.ofTexas)同样是旅游专业,两所学校的课程地各有特色。

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BrookesUniversity)的酒店餐馆管理学院(SchoolofHotel&RestaurantManagement)久负盛名。该校每年向全球招收(主要为欧洲)酒店管理的研究生。核心要求有两条,一是须有5年以上的酒店工作经验,二是现在必须在大型酒店中工作、担任重要职务。学生不脱产,一年两次往返英伦该校集中学习。学习期间,不是满堂灌的上课,而是重点放在图书馆翻阅资料和学员间的讨论交流,由于学员来自世界各地,交流中相互大开眼界,触类旁通,取长补短,极富成效。在教学中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不死扣现成的专业教材。二是案例教学。三是毕业论文。

2.国际上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一是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二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TAFE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以下产业为推动力量的,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

四是以能力为基础的CBET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关键是组织专家确定能力标准,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建立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四、旅游发展新趋势与形势分析

1.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从欧美等旅游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走过的历程分析,可以大体上预测我国未来几十年的旅游发展趋势。

专业教育是为明天的旅游管理培养人才的,所以,我们的教育改革目标必须具有超前性。旅游管理当前总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首先,发展旅游的指导思想逐渐转向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旅游管理的知识体系日益复杂化,综合化。再次,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化、多元化。此外,策略和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

2.相关形势分析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是改革我国旅游管理及其教育体系的重要动力和依据,真正影响旅游发展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我国目前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期,特别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巨大的变革必将同时带来旅游行业的深刻变革。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终生学习”“学习化社会”“全球化”“创新素质教育”等一系列新理念的提出,为旅游管理教育改革的思路拓展了很好的素材。当今的社会形势下,学校教育的职能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学校传授的知识从数量和时效上都远远不能满足职业的需要。如今,高等教育在西方被称为职业“初始教育”(InitialEducation)的开始,也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内涵。在这种背景下,知识传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已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而应偏向于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加强技能和素质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职业精神。

五、新形势下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创新点

1.尽快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处理好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旅游管理学科历史较短,又是依托于多学科发展起来的,加之知识构成日益综合化、多元化,使得其学科特点越来越模糊。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明晰其庞大知识群的硬核所在,只有抓住这一本源的东西,以此为基础,营建特色鲜明的学科理论体系,提高其科学性,确定其独立的职业地位和独立的学科地位,才能维护和提高其专业竞争力,巩固其专业地位,使核心的课程加以确认,这样,专业的设置就可以围绕它,根据社会变化及时、稳妥地做出调整,毕业生也就有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就业市场,从长远看,专业才会更具后续竞争力。

2.积极调整专业教育结构,使其从宏观到微观更趋于合理层次结构上,大力发展研究生和职业技术教育;地区结构上,根据我国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合理调配,进一步完善从专业重点大学到地方院校的区域合理布局,针对当前形势,应重点加强我国西部地区的专业教育;形式结构上,进一步强化非学历教育、职业再教育、决策层的培训以及普及型教育等。3.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与国际旅游业发展相接轨目前,国际旅游的重心开始东移,亚太地区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将产生世界旅游的“亚太世纪”,这一总体变化,形成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机。与此同时,在国内,旅游业支持国家对外开放,带动局部区域和城市起飞,影响国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联产业,“其地位日渐显着”。在这种国际国内的双重背景与机遇下,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必然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树立大旅游人才培养观念。旅游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旅游人才的规划、培养、使用与管理各个方面。它不仅需要造就一大批知识面广、勇于进取、开拓的高水平经营管理人员,还需要一大批训练有素、服务意识很强的服务人员,并且还应有良好的人才使用与管理机制,使旅游人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其次,我国旅游人才培养必须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旅游业是一个国际性产业,要达到国际水准,必须建立一支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技巧和操作技能,适合国际化大生产,政治业务素质高的队伍,对于起步较晚的我国旅游业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必须超前,要广泛借鉴别国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第三,旅游人才培养要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现代旅游业是1978年后开始的,至今只有二十几年历史,对这点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在广泛学习别国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道路[4]。

4.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与职业需求之间的接轨真正做到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多元化”。要走多渠道培养人才的道路。我国旅游管理人才由于整体素质不高,需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才能使其逐步提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注重整体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旅游教育与培训除重视正规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外,也要重视大量成人教育、职业再教育等业余教育方式,在这方面应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刘继红.面对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北京高等教育,1999(2).

[2]马勇,唐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2003.

篇6

关键词: 旅游专业 职业学校 旅游概论教学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

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大部分是考不上高中,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就让孩子到职业高中上几年学的初中生。在山西,无论从家长的角度还是从学生角度,都很少有人把职业高中当做自己成才的摇篮。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公共课的基础比较差,文化课基础差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由于他们考不上高中,在以中考指挥教学的初中可能就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而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差等。文化课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导致他们的专业学习有一定难度。

由于学生在小学、初中基本上不受老师怎么管理,他们来到职业高中后,我们就不能再用以前的管理方式对待他们。他们已经习惯坐座位时坐在最后一排或者角落,已经习惯老师在提问问题时主动跳过自己。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要尊重学生,关心、关爱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比如英语不好的学生可能几何学得比较好,逻辑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记忆力很好,教师当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带着欣赏和发现美的心情走进课堂、走进学生。

二、在教学工作中做知识的铺垫、鼓励学生发言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当初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了解,他们有的是随意报的,有的是认为这个专业可以出去玩,殊不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有大量的专业课需要学习,有大量的内容需要记忆。

《旅游概论》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一般在高一第一个学期开设,让学生从客观上整体认知旅游。现在职业高中通用的《旅游概论》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整本书的理论性比较强,课本理论系统,但缺乏实际例子。学生刚刚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对于这样的课程,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很一般,大多来自农村。对于旅游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他们或多或少感到旅游离自己好远。刚开始在给学生讲授这门课的时候,教师不要讲太多。讲的内容少一点,举的例子多一点。比如旅游概论刚开始的课程《旅游的产生》,学生对于原始社会的社会历史背景很不熟悉,因为他们的初历史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要正确给学生定位,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很多历史的铺垫知识课本中并没有提及而学生也并不熟悉,所以讲旅游产生时,教师首先要对原始社会的历史背景,比如人们为什么迁徙、社会经历的三次社会大分工等进行铺垫。在对这些知识进行铺垫以后,教师再进行旅游是怎样产生的这样的专业问题的讲解,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教师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学生的知识铺垫到了什么地步,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每节课的内容少点,让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这门课能听懂,树立能学好的信心。

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对于旅游有了感官上的认识以后,有些内容就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讲到旅游资源的定义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对灵石的了解,说说什么属于灵石的旅游资源?为什么?学生在刚刚接触这种教学方法时很不适应,连站起来的勇气都没有,更不用说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先站起来,不论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即使回答是错误的,也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尤其是对于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更要鼓励他们站起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一些学生习惯说“不会”,在他们说不会的时候教师应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再想想,相信你们能行,并给学生适当引导。通过不断鼓励,让学习不好的学生张开嘴,说一两句话;学习好的学生逐渐地能够说一个观点。

篇7

一、管理建设改革创新

1.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教学设施

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教学硬件设施是高职旅游教学特色的重要保障。它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提供了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具体实践的机会。学校要加大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保证各种多媒体电脑、投影仪、数码摄像机、以及教学软件的齐全配套,并且及时对其更新换代。校方可以在校内加设导游模拟室、客房模拟室、餐饮模拟室等实训基地,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增强其实践能力。学校还应和企业积极合作,稳定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2.打造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组建一支高水平、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学校要加快高职师资的培养,尤其对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教学能力、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培养。这是保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改革的基础。学校要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还要鼓励老师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到更好的学校进修或者到国外进修,进一步丰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改革课程体系,突出高职特色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重点应放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上,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校时,老师应多多向学生传授与旅游有关的理论知识,首先要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进入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对社会有较全面的了解,懂得行业竞争之间的残酷性和激烈性,让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打破原有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传统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不能求全、贪多,不能完全效仿内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要结合本地区特点和学生的求职方向等方面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对重复内容较多的专业课进行适当整合,酌情把地方性、民族性等相关内容增加到课程设置中,真正体现旅游管理专业鲜明的民族化、地方化的特色。

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为例,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充分依据了本地的民族特色和地方优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通过地方性、民族性以及面向东南亚的课程特色体系研究,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的适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从事旅游管理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点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酒店服务和管理等职业岗位能力,专业知识和民族风情都了解的全能型人才。

所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要以“地方化、民族化、国际化”为指导思想,以周边旅游景点的特色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以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适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实力为目标,以直接对客户服务为载体;并且要多多借鉴国内各高校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结合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的先进思想和特色,分析当前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和从业人才需求所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特色课程和工作岗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正处于逐渐摸索的过程。学校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创新要大胆的探索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改革经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与时展接轨,培养出高层次、职业技术型、复合型的旅游实用人才。

篇8

海南医学院

《生理学》考试大纲

《诊断学》(物理诊断)考试大纲

《药物分析》考试大纲

《临床检验学》考试大纲

《护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数据库》考试大纲

《专业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英语写作与翻译》考试大纲

海口经济学院

《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编程语言基础(C语言)》考试大纲

《国际贸易理论》考试大纲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财务会计》考试大纲

《财务管理》考试大纲

海口经济学院

《专业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英语写作与翻译》考试大纲

《建筑施工技术》考试大纲

《工程制图与识图》考试大纲

《现代物流学概论》考试大纲

《仓储管理》考试大纲

三亚学院

《财务会计》考试大纲

《基础会计》考试大纲

《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工程材料》考试大纲

《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酒店管理概论》考试大纲

《财务会计》考试大纲

《财务管理》考试大纲

《国际贸易理论》考试大纲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公共考试科目

篇9

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工商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管理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英语、旅游会计学、酒店管理学、酒店餐饮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景点规划与管理、旅游安全学、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生态旅游、旅游客源、地区概况、旅游财务管理、旅游项目管理、旅游信息系统、微观经济学等学科。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题公园的旅游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或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关键词:旅游;学科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8(c)-0131-01

一、简要回顾:我国旅游学术界迟在20世纪80年代起才开始关注和研究旅游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尽管专家学者们对于旅游学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对于旅游学研究不能仅局限于旅游业的经济学领域,这一点并无二致。大学教授和从事旅游实践的专家根据自己的已有的学科背景和教学实践相继出版了“旅游学”教材,供在读学生和旅游爱好者学习阅读。各个学科的学者都开始关注这一新型应用型学科,旅游学的外延就无形的被扩大。相应的出现了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美学等旅游学研究领域,近来还出现更宽泛的旅游学著作。旅游学面临被边缘化的现象,其学科建设的难度可想而之了。从近二三年的学科建设方面的文章看,学科建设有被忽略的迹象,应该引起重视。国外研究的方向比较细腻,就事论事,从旅游体验,旅游文化,旅游人类学方面切入研究,国内则比较宏观。

二、学科归属:目前谈及旅游学,往往指的是旅游管理学。旅游管理学学科是工商管理学科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一门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从管理学大的学科背景看,是一个三级学科。这与旅游学科目前的发展势头多有欠妥之处。德国哲学家康德对科学的定义是:每一种学问,只要其任务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的化,都可被称为科学。同志对于一门学科的认识是,一门学科首先应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即矛盾,一个学科必须始终要有一个靶子被竖立起来,而且应时时有这个矛盾,方可称为科学。目前,旅游学所要解决的矛盾时有时无,随着学科参与人员的学科背景的泛化,旅游学学科独立的已经变得很难了,而出现这种情况对旅游学科建设的未来发展是很不利的。但令人欣慰的是,潜入旅游研究的主流学科是经济学、管理学和地理学等,相对集中。这样学科建设整合难度系数相对降低了。

三、大学的旅游系设置:大学的旅游(院)系设置比较杂乱,有设在管理学院的,有设在商学院的,有设在地理学院的,有设在历史学院的,有的设在环境学院,有的设在外语学院,其中研究实力强的,则专门设有旅游学院,如中山大学,还有地方的旅游职业学院。而四川旅游学院是全国唯一冠以旅游的本科院校。其中有些院校、学院的旅游研究已成为一大亮点的,在学院名字中就有“旅游”二字,如旅游环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等,这样的设置都是考虑到各个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研究专长。这样的结果如果处理的好就能办出水平与特色,反之则尴尬不可避免,不利于学科的健康成长与建设。可以说,全国大多数旅游学专业的设置都是依托与其他成熟的学科专业,能自立门户的很少。

四、人才培养与学科认同感:鉴于旅游管理的学科设置,要求学生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是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等。培养目标是高级管理人才,而学生实践大多是在酒店或者旅行社,也有在景区做兼职导游的,就业的实际情形是从事其他行业的居多,与旅游实习和所学理论基本没有什么关联,即所学非所用。这样的培养模式是不合理的。学生毕业后,对旅游学的认同感很模糊,唯有能证明是学过旅游的是导游证或是毕业前的实习经历。旅游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指向应该很明确,但所设置的科目确不能结合实际,与实际需求格格不入,所以旅游学的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了。众所周知,旅游是无烟产业、永远的朝阳产业。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很快,已经跻身世界旅游大国,走向旅游强国是指日可待,这就要求人才的培养与之配套。随着旅游界对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就要求我们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付出更多。从人才培养视角看,旅游学科的整合乃至成为一门独立的显学是迫在眉睫了。

五、粗浅的建议: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在学科设置规范方面更是明显。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恰是学科学位设置的调整拯救了或者促进了有些学科的发展。旅游也是如此,比起以前的处境是要好一些。但是,随着学科的发展,旅游学的目前这种设置已趋于不合理,矛盾日益凸显。所以笔者建议研究旅游的专家学者们有必要申请国务院学位办重新调整关于旅游管理学的学科设置,这无疑是很重要的,毕竟指挥棒的指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建议将旅游学单独设为一个一级学科,其下应该包括旅游学理论与方法、旅游规划学和旅游管理学等三个分支(二级学科),即旅游学理论与方法,就有关旅游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上的支撑,一个学科越是要发展越是离不开方法论的指导,否则将停滞不前;旅游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设立专门的规划学科很有必要;旅游学还涉及饭店住宿等服务行业,它们的发展涉及到许多部门,如何协调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现有的旅游管理学科正是支撑其顺利发展的保证。当然,旅游学的具体划分还可以继续探讨,以上只是笔者一家之言。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开放性、社会性和综合性使旅游学具有多学科、跨学科、交叉性和多维度等特点。尽管目前在该领域存在很多研究空白,但并不妨碍我们去构建一门新型的独立学科。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旅游产、研、学等各界的努力,在旅游学的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学术成果的日积月累就要求旅游学人尽早自立门户,找到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