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观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2:0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然景观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然景观作文

篇1

2、春天,我们的校园一片青绿,一进校门,你看!葫桃树上,仿佛在树上绣了许多黄澄澄的小花,香味扑鼻。枇杷树生了许多“宝宝”,金黄色的宝宝是多么可爱啊!都探出头来,在偷偷的看着你呢。宝宝的身子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树枝在拉着他们,成了一个大家庭。仔细看他,有许多绒毛密密麻麻的长在宝宝的身上,肥肥胖胖的宝宝像一个不倒翁。操场周围孤独的老树多了许多新伙伴,给校园增添了许多活力和生机。

3、夏天,我们的校园更热闹了,芒果增添了喜悦,充满了欢乐。芒果树上挂满了许多黄澄澄的、大小不一的芒果,摇摇摆摆互相碰撞着,嬉戏着。用它的香味吸引同学来观察,得意地微微颤动。你看!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就像在绿海中行驶的大船。

4、秋天,我们的校园一片金黄。许多树木都陆陆续续的脱下金黄的外衣,铺在水泥路上,慢慢地,慢慢地……叶子像蝴蝶那样优美地飞舞,同学们经过都来欣赏,走在中间,好像就有这做仙女的感受,小鸟唱着歌,“喳喳喳……”像是在说:“你看!这好像金黄的毛绒被,太美了!这项飞下去睡个懒觉。”

篇2

终于在大家的期待中到了3月9日,这天风和日丽,天气晴朗。一大早,同学们就早早的来到了教室。7点40左右我们上了车,坐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车到达了目的地-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一幢米白色的大楼,博物馆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在博物馆里我们是分小组活动的,我们小组一共有6个人。我们小组首先来到了古生物大厅。在那里我看到了黄河象。我看了黄河象的介绍:黄河象。它身高为4米,体长为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黄河象属于长鼻真象科剑齿象属,是地球上早已绝灭的一种大象。门齿粗大,平行排列,弯曲度小。头骨正方形,额面平缓,鼻上有一“八”字形槽状韧带窝。这具黄河象除了尾推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的。

随后我们又去了探索角,那里真的很有趣。有很多的虫子,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要属大麦虫,它是以大麦为食的。大麦虫在吃食物的时候都是狼吞虎咽,生怕有人和它抢。

篇3

尊敬的市领导:

您好!

我市是一个人口大市,人口足有几十万。虽然近几年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其中也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像一次性筷子使用过多,造成了诸多的问题,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一天我来到了一个做早点的地方。在门口整整齐齐的排放着五六个桌子,每个桌子上都码放着几个装有一次性筷子的盒子,顾客可以随便拿。这时我注意到了一个小男孩,他从盒子中拿起一双一次性筷子,却发现筷子的头部断了,他满不在乎的随手一扔,重新拿了一双,却又发现筷子是坏的,又随手一扔,重复几次后才找到了一双完整没有瑕疵的筷子。那个卖早点的和许多人都看见了,可都没有上前制止,可能他们觉得几双一次性筷子不值几个钱,浪费几个没事。但他们错了,一次性筷子不仅浪费了树木,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按一个60万人口的城市来计算,每天消耗最少100万支一次性筷子,照一棵树造500支一次性筷子来计算,一天一个60万人口就要消耗120棵高10米的大树,一年下来消耗的树木就高达438000棵。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这些一次性筷子不仅占用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还使用了多少棵树木,这对环境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我看看地下,地下有着无数双一次性筷子。正当我用自己随身携带的筷子吃早点时却遭到了人们异样的眼光。我想他们难道不知道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危害吗?他们应该知道吧,但是因为一次性筷子的方便,他们忽视了环保。我根据这些对各位领导提出以下建议:

1. 通过媒体或其他方式宣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2. 让买早点的或其它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地方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并出售品质比较好的筷子,设置专门洗筷子的地方,并出售品质好的筷子,设置专门洗筷子的地方,使顾客反复使用。

篇4

关键词:旅游开发 人文景观建设 问题对策

引言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人文景观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观赏、精神培养等需要,利用通常是利用自然界当中提供的不同材料,来在自然景观当中叠加人类创造的东西而形成的景观。近几年,我国的旅游事业得到了迅速的良好发展,各景区人文景观建设也呈迅猛之势增长,许多规模较大、品味也较高的新型人文景观都相继出现。这些兴起的人文景观不仅得到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收获了较好社会效益。对于丰富我国旅游产品并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下文对此作一定阐述。

一、盲目建设问题

当前人文景观盲目建设主要体现在人造景观的开发热,许多地区的旅游开发不根据自己所处地区的区位特征来进行景点建设,也不对人文景观在开发过程中所需的条件进行研究,盲目进行投资、或是照搬模仿其他景区,导致同类型的项目近距离地重复建设。

通常将投资在8千万以上,占地大于0.2平方公里的主题公园都称为大型公园。深圳市建设第一座大型的主}公园之后,全国各地都开始争相模仿,各类投资较高且规模较大的主题公园都开始建设并完工。导致全国人造景点累计达2500多处且规模较大,另外还有数量不少的主题公园依然在建中。其次,游乐宫形式的景点也十分火热,各地都兴起建设西游、深化等主题的游乐宫,争相模仿,数量众多,缺乏新意。再次,各地建塔立佛造殿等形式也深受旅游开发者的欢迎,例如,浙江新昌县就投资1.2亿元,建成了“中国大佛城”。目前国内存在100多座的大佛。

即使种类数量繁多,但是大部分的人造景观其经营情况都不容乐观,许多项目本身不具有吸引力,位置以及市场条件等都不利于吸引客源,交通条件不够完善等等导致其经济收益不够理想,不能实现资金回收,甚至导致破产。

二、破坏自然景观

旅游景区当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最重要的景观资源,在景区内建设人文景观应当始终遵循保持、衬托并强化自然景观的主题,让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相互衬托,互相辉映,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但是,一些地区在人文景观建造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自然景观,甚至对自然景观造成了破坏性的建设,最终形成了毁灭性开发。首先,大量地占用土地,人造景观滥建导致大量土地、耕地等被占用。我国目前已经有几千个人工景点,牺牲了相当多的耕地及土地。其次,在建造人文景观的过程中,景区内大量地采石、大兴土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植被破坏现象,多种名贵的植株惨遭砍伐,许多经历漫长的使其才能够形成的地质地貌自然景观也被毁坏,但是这些开发者忽略了这些天然景观具有的极高的欣赏价值,在科研方面同样也具有较高价值,一旦遭到毁坏,就极难再生。

三、同自然景观不能相互协调

人文景观是人们在特定自然环境中产生的人类活动产物,它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基础都是自然自理环境,一旦抛开这一基础,就无法称为真正的人文景观,也不能作为人文景观来供人观赏。因此,人文景观必须要同自然景观相互联系,不能作为单独存在的两个个体。自然景观是人文景观的基础,为人类景观的建设及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在人文景观建设及开发过程中,体现出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改造以及利用,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关系是否协调,就需要人类全面考虑,合理开发。在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因地制宜,以已经存在的景观为依托,在开发过程中,使之协调发展,合理安排布局,让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情景交融,相互映衬。尤其在新设景点建设的过程中,要以自然景观为主要,人文景观则作为必要点缀,两者要达到统一构图,总体环境上相互协调,保证景区内部景观资源的完整性。

人们在开发及建设人文景观过程中,常常容易忽视同自然景观的相互协调,常见遇水搭桥以及遇山开路等现象都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生态平衡以及完整性。另外,例如景区内部索道监理,宾馆等的位置及风格都会对景区整体的协调性造成影响。甚至一些风景区,忽略了自身特点,忽视了自身风景秀丽的优点,转而重视一些庸俗的娱乐宫形式的景观,同周围自然景观不协调。

四、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及现代文明

新建设的人文景观应当将历史文化作为建设导线,人文景观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我国具有特色的民族性、艺术性以及传统性等的历史文化,新建设的人文景观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了我国文明创造中的物质文化及精神。这就要求旅游开发的相关负责人能够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在人文景观设计及建设过程中,不仅充分展现我国民族历史,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同时对于游客来说,又可以达到提升并培养其精神境界以及审美情趣的目的。但是,在当前的许多人文景观建设过程中,尤其是许多以展示历史题材为主要的人文景观,只是盲目地仿古、复古或是微缩,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无视了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采取保护措施的真正价值以及我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甚至采取一些媚俗的手段来将史实歪曲、风格离奇怪诞、格调低下、内容较为粗俗,甚至一些带着严重的封建迷信色彩的人文景观也不断涌现出来,这些都对我国的人文景观建设及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当前的部分人文景观中流行的仿古风潮,甚至一些模仿者根本不明白所仿景观出自哪个朝代,更多的仿古建筑都不知从何而来。尽管大多数仿古设计者的初衷都是为了展现我国优秀的历史并弘扬传统文化,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带来动力,但是这样的轻古重仿,失去了原本历史遗迹的价值,由于不能真正地遵照原有风格、建筑等,同样也不能真正达到这一目的。另外,对于一些历史文化,为了娱乐大众,吸引客源,不惜粗制滥造,一味地再现名著,甚至对名著进行亵渎,将陋习当作传统,糟粕当作文化,歪曲了中国传统文化。再次,一些人文景观以民俗文化为借口,为了吸引顾客,修建庙宇,立佛、顶礼朝拜,推动封建迷信活动,这样的人文景观并不具备较高的社会效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开发建设者们应当肩负社会历史文化使命,在人文景观建设过程中,重视文化传统的传播,而不是只图经济效益而盲目效仿,而为了旅游景区能够长远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景区开发并围绕自身特色进行建设,才是真正的立足之本。

参考文献

[1]丁树谦.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人文地理,1999-12-30.

篇5

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漳州地域拥有丰厚的人文地域资源,把漳州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提升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再认识以及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可尝试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融合到语文教学各个教学内容,为小学语文课程注入地域文化之水,使之更具有语文魅力。

[关键词]

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收入了许多地域文化作品,如《赵州桥》《记金华的双龙洞》《索溪峪的“野”》《各具特色的民居》《藏戏》等。品读这些课文可以深深地感悟独特的地方文化、异域民族风情。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到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在此,笔者以漳州地域文化为教学实例,将漳州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融入到语文不同教学内容之中,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亲近自然景观,在阅读与写作中进行文化洗礼

漳州拥有福建第一大平原,境内的九龙江是省第二大河,有天下第一奇石美誉的东山风动石,拥有多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还有明代旅游家徐霞客漂游的九龙江北溪等众多自然景观。为此,在长达6年的地域文学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完诸如《黄山奇石》《爬天都峰》《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描绘自然山水的课文,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们一起走进家乡的青山绿水或名胜古迹,游览“云岩洞”,观赏“风动石”,感受亚热带地区的原始森林风光,寻访土楼的云水谣古镇等。教师建议有条件的孩子可以去领略平和的灵通岩(即灵通山)风光。学生将自己亲手拍的照片精心制作成旅游图片,配上抒发胸臆的寄语给同学或朋友分享。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出示新学的词语或描绘山水的语句,让学生巧妙地串联起来进行表情达意。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出发着手训练。比如,灵通岩景色可以用“游览、屏障、攀登、波澜壮阔、连绵不断、危峰兀立”等词语描绘,根据学生游览景点多少都能说上几句话。利用家乡自然景观对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资源开发,使学生对家乡的秀美景观产生由衷的赞美,这种美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是普通课堂教学所难以企及的。

二、挖掘人文资源,在综合实践中感悟人文情怀

丰富的人文资源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取之不尽的宝藏。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又将成为新兴发展的热土。教师需要让漳州地域文化资源成为学生在学习课文教材所获得的知识运用的“基地”,不仅是对课文知识进一步地理解和巩固,也要加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同样,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和家长、同学一道深入人文漳州。

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漳州历史文化遗迹,开展“漳州文化历史展览”“漳州腾飞史”等融合历史人文的主题实践活动。教师可辅助学生制定课外活动实践计划,帮忙联系地区历史文化博物馆,让学生分组合作,带上相机、笔记本等工具,对历史文化古迹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例如,在云洞岩,摘抄或者拍摄人文题刻;在东山铜陵关帝庙,向当地历史文化博物馆了解当地建筑艺术、石刻石雕、贝雕等,记录建筑艺术、雕刻的历史发展史;拜访芗城区千年古刹南山寺,感受佛学宗教文化道义;走访漳州沿海或山区现存的圆形土楼,了解客家先民的古老的建筑艺术与客家中原文化智慧等。在条件许可下,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探寻中国女排世界冠军”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一同走进被女排姑娘们称为“自己的娘家”――中国女排漳州体育基地,在那里驻足留步,了解中国女排姑娘们及其工作人员在艰苦条件下孕育出荣获世界“五连冠”的辉煌历史。在师生探寻走访之后,教师辅助学生完成“探寻中国女排世界冠军”调查报告,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女排精神”小报设计,个人需独立完成“感悟女排拼搏”写作练笔。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态度、走访的积极性、调查结果等进行合理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公开表扬,并可以把优秀的小报设计、写作小练笔推荐到本地报刊发表。

三、感悟民俗文化,在阅读拓展中传承家乡文明

地域文化因其丰厚的人文性越来越深受学生的喜爱,用以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为此,教师可以将漳州地域民俗文化资源引入教学视野,开设“探寻漳州民俗文化”的课外兴趣小组。

例如,六年级下册民族民俗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进漳州的“芗剧”与“潮剧”,还可以介绍漳州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习俗,如猜灯谜、闽南博饼、咏月思乡诗词文化等,从不同层面引领学生体悟漳州民俗的文化底蕴。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除了介绍漳州地域性的节日习俗以丰富其阅读经验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地域文化阅读教学方面的迁移训练,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可以从一些地方志里查找漳州地域民俗文章让学生阅读,诸如漳州布袋戏、水仙花及其雕刻的文字介绍,长泰明姜制作程序的介绍等;可以从漳州地区的报刊杂志挑选介绍地方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如《漳州皮影戏》《余音》《旧漳州的民俗文化》《海洋“神树”》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字材料,既能吸引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又能达到对说明文知识点的训练,同时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

此外,为了更加丰富学生对漳州民俗文化的了解,师生一起在课余时间完成调查走访“漳州民俗文化”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组,采用参观、调查、访问、制作等各种方式去调查,了解家乡独特的节俗、礼俗。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漳州“六大名果”、“漳州三宝”、漳州土楼群、漳浦的赵家堡、东山岛、天柱山等漳州特产及名胜古迹、风俗民情,使学生从最熟悉的地域文化环境中获得具体感受。在平时的教学检测中,可以从漳州民俗文化角度命题,通过练习、试题来检测学生对地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民俗文化知多少的语文课外延伸活动,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兴趣小组,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源于身边的民俗,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由衷喜爱之情。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漳州地域文化的兴趣,使民间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和继承,又促进了学生社会体验和自主活动能力的l展。

总之,地域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程学习的各个领域需要教师们长期不懈地探索,对其开发之路也是任重而道远。教师只有将语文课程各项教学活动置于地域文化这丰沃的土壤中,自觉地保护与传承,不断进行挖掘、利用与整合,才能使语文课程资源开发道路越来越宽敞。

[参 考 文 献]

[1]罗克宏.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新课程(中学版),2009(4).

篇6

我的家乡武当山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素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精彩部分已屏蔽》

构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特景象,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那座座山峰树林茂密、古木参天。本文2007年在小荷作文网发表,后来删掉,于2009年重新发表,爱作文网 转载我们金太阳文学社作的文。珍奇鸟兽不计其数,珍贵药材遍布山野。啊,武当山真是一座天然宝库。

武当山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宏伟的古建筑群。绿瓦红墙大气磅礴的古建筑处处可见,只要有山就有宫观庙宇。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美轮美奂。太子坡的复真观“一柱十二梁”,技艺非凡,古今罕见;乌鸦岭的南岩宫飞架于绝壁悬崖之中,巧夺天工,世上少有;天柱峰的金顶雄踞危峰之巅,惊世骇俗,乃人间奇迹。武当山每一古建筑,每一尊神像,每一座山峰,甚至每一处飞瀑流泉都有一个神奇美丽的传说。武当山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一年四季游人如织,香火鼎盛。

(精彩部分已删》

饱览山色之后,我们坐索道下了天柱峰,然后乘上旅游大巴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景区。

上有天堂,下有武 “武当金太阳文学社”地址在武当山特区玉虚路与供电公司旁,本文学社常年进行“凡尔纳妙笔作文”和“金太阳金太阳金笔作文”两种创新辅导。本社有100多篇精篇作文尚未发表,已有68篇优秀作文在全国各大作文刊物发表(其中48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家乡的武当山美丽富饶,四季宜人。这里是区民生息居住的福地洞天,这里是游客隐士休养逍遥的圣境乐园。啊,如梦如幻的太极湖新区那将更是天上人间。

篇7

(一)自然旅游资源―― 山岳型和林地类。淄博市南依泰沂山麓, 南部山区多山丘型旅游地和林地, 如鲁山、原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二)人文旅游资源。(1)人物、事件类。在淄博市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 人物、事件类旅游资源是较多的。(2)民间演艺及节庆类。淄博市民俗风情浓, 民间演艺类旅游资源丰富 。(3)展示演示场馆类。 淄博市有丰富的博物馆、纪念馆, 而且规格高。(4)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日用工业品类。

二、淄博市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旅游产品缺少品牌。从实际上来说,淄博市自然旅游资源品位比较低,难以吸引外地游客;人文旅游资源用力分散,发展力度不够,立意不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拳头品牌。

(二)旅游产品信赖度降低。淄博之前多次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显得陈旧、模糊,需要树立崭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彻底改变本市的旅游企业普遍“小、弱、散、差”的状况,才能真正形成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

(三)旅游产业缺少创新。同时设计“古齐国的都城,蒲松龄的故乡,鲁山生态大观,北国水乡风情”的旅游宣传口号,虽然这种口号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人们心中工业形象过强、生态环境形象弱化、文化积淀浅薄印象,但是由于其涵盖多个旅游项目,包容诸多信息单元,容易导致城市形象的混乱。

(四)旅游行业缺乏运营。目前淄博对外推介主体主要局限在旅游部门、旅游景点,而淄博的各旅游饭店、旅行社却处于各自为营、分散决策的阶段,也缺乏应有的品牌意识,各阶层、各行业共同参与的意识也不够强烈,因而未能“串珠成链”,最终使得整体旅游品牌“空缺”。

三、淄博市旅游的发展战略

(一)加大旅游资源的重组整合的力度。(1)以齐文化为龙头。通过对全市旅游资源的盘点和分析,追求高立意,明确发展大齐文化旅游的基本思路,确立以齐文化为龙头的旅游发展框架。依据旅游资源现状特点,以建设博物馆为开发主导,建成以现代手段展现齐国乃至中国先秦、甚至远古时期历史文化的规模宏大的旅游胜地,把吸引旅游客源群体的目标放在大众化的文化群体上。(2)明确发展旅游的基本角度。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齐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当作文化产业来发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做好遗产保护和新建景点的协调工作。我们今天发展齐文化旅游,开发和建设旅游景点,要在人造景观的文化含量和创新性上做好文章。一方面要防止破坏性开发,另一方面也要改变人造景观没有吸引力的看法。(4)树立大局观念,多层开发。首先要按照旅游资源的基本状况,选择好全市旅游平台的支撑点,然后以全市平台的支撑点为核心,建立下一层次的平台。

篇8

第一单元教学便是自然景观专题,所选四篇课文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神奇。语文园地的习作就是引领学生就自己所了解和观察的自然景观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下进行写作。直到这时,我才真正叫苦不迭。这些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动笔,大多数学生连基本的用汉语进行交流都做不到。我该怎么办?是知难而退,听之任之,还是迎难而上如何才能摸索出适合这些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呢?我咬咬牙,选择了后者。累点就累点吧,把这些学生教好了,我也就问心无愧了。可是,决心好下,实施却很困难,因为教育从来就是双向的,我单方面鼓劲是无济于事的。经过好几天的思考与准备,我精心准备了一堂观察作文教学课。

本单元有篇课文《爬山虎的脚》,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卖了个关子,并没有告诉学生我们学校也有爬山虎。

学生学了课文后产生了探究的愿望,于是,我以此为契机,让全班学生准备了笔记本和笔,到操场上集合,我告诉学生,我们要去认识一种很神奇的植物,要他们瞪大眼睛观察,把那种植物的神奇之处记在本子上,课后我要评比,看哪位同学观察得最认真、最仔细。学生全兴致勃勃地跟随着我,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就看到这种植物,马上就开始动笔写。看着学生已经被我充分调动起积极性,我感到很高兴,因为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来看,他们的知识几乎完全是靠兴趣获取的。有了信心,我的劲头更足了。在知道学生观察这种植物的时候,我还是“故弄玄虚”,并没有告诉他们这种植物其实就是我们学过的爬山虎,我边指点边提问:“同学们,这种植物是长在学校什么地方的呀?”“同学们,这种植物的叶子和其他植物的叶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啊?”“这种植物为什么能爬在墙上不掉下来呢?”“它们的叶子是平铺的还是重叠的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没什么难度,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都能回答得很好,很多学生都是迫不及待地抢答,部分大胆点的学生忍不住问:“老师,这就是爬山虎吧?”我笑而不答,只是要他们要把观察到的记在笔记本上。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发言中,不知不觉,一堂课就结束了。

第二节课,我把学生带回了教室,告诉他们开始写作文了,一提到写,同学们又开始面露难色。我微微一笑,问道“同学们,你们觉得作文难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难!”“没关系!”我说,“我教一句,你们写一句。”学生们就拿着笔,眼巴巴地瞅着我。“我们就写今天观察的植物,首先得写标题,写个什么标题好呢?”“一种神奇的植物!”学生抢答,我赞赏地摸摸她的头。“还有呢?”我又不断启发,这下举手的学生就很多了,“美丽的植物”“一种不知道名字的植物”“我猜它是爬山虎”“它装点了我们的校园”等等。初见成效,我按捺住了喜悦,充分肯定了回答得好的学生。“现在,让我们把这种神奇的植物介绍给其他没看见的同学吧,它生长在什么地方呢?”有个学生举手回答:“今天我很高兴,老师带我们观察了一种神奇的植物,它生长在学校综合楼后边小花园的墙上,把花园的整个背墙全遮满了……”学生的回答令我喜出望外,看来,孩子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新事物的眼睛,只是教师要懂得如何引领他们该将眼睛转向何处。“让我们将这种植物生长的地点写出来,好吗?”全班同学都拿起笔,刷刷地写了起来。

写完一段,我提醒孩子们要分段了,因为这些孩子根本不懂得作文的格式。“现在我们来写写这种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更高了,有几个孩子唯恐我看不见他们举手,几乎站了起来,每个孩子回答完,我总是启发:“还有没有谁观察到不同的,来补充一下。”孩子们一边回答,一边在本子上写,写完了叶子,又写脚和脚的变化,不知不觉,快下课了,而孩子们的作文本也写了满满一页,有的还更多。

篇9

一、展示家乡风采,激发创作的兴趣

凉山是个神奇秀美的广阔天地,而彝族聚居区特色更是别具一格。“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只有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去寻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

1、采群山之险

雷波有着一座座巍峨壮观的高山,一座座的山峰各有各的特点和神韵,它们的形状、大小、都各具特色,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去发掘家乡的形式美和内在美,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又能够避免舍近求远、浪费资源、避免了学生的猎奇心理。更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2、采山岭之美

以连绵起伏的山岭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值得欣赏的。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山岭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生活当中而不易被他们发现,因此应注意引导学生感知美,学生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3、采新农村建设之恩

改革开放及党和政府的关怀,给凉山带来了无限生机,彝家独特的居民建筑,厚实的土掌房、堂屋里设的火塘、火塘边的锅庄、家具上刻着的有着浓郁彝家特色的彩绘等等,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描写彝家新居的美,激起学生热爱家乡之情,也让学生在写作中更能表达真情实感。当前我们的家乡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彝家新居正是民族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学生习作,学生通过采集实实在在的事物,去反映家乡富了、变了,不正是讴歌祖国的的一大题材吗?

篇10

一、丰富积累,培养习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体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体验就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作文是“信息转换”的过程,学生要想写文章,就必须对“外物”有一个认识,然后将认识转化为有用的信息。这个“外物”指的是学生丰富的实践和对生活的认识。那么,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获得信息,积累材料呢?

1.从生活中积累

教师应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从学校、家庭、社会中观察、积累作文材料。比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现象、自然景观等。

2.从阅读中积累

作文材料的积累,仅靠个人的亲身体验是不够的,还要认真阅读,从中积累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好文章的同时,还应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

二、激活思维,激发表达热情

学生的兴趣、情感等只有被调动起来,他们才会带着满腔热情,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那么,如何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作文时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让写作文成为一大“乐事”呢?

1.激活学生的情感

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他们才能产生习作的欲望。有一次,我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暑假生活二三事》,时间过了十多分钟,大部分学生仍未动笔。这时,我灵机一动,又给学生出了几个题目:《难忘那个夏夜》《暑假生活拾趣》……这几个题目抓住了学生暑假生活中的一些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他们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

2.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文教学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并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如:一次习作训练时,我要求学生写一写他们参加过的一次活动,着重写主要的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组织学生到操场上玩“猎人打野鸭”的游戏。学生玩得兴高采烈。活动中,我让他们注意观察。他们参与了这项活动,激发了习作的兴趣。活动结束后,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急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3.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从作文的命题方式入手。如作文题目《爸爸的……》,这种开放式的命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愉快地完成了这次习作任务。

三、注重修改,养成良好习惯

习作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作文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尝试。

1.放手让学生批改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笔者对此深有感触。也许有人会说:“学生不愿改怎么办?”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写的作文不但爱看愿改,而且兴致颇高。

组织学生批改作文的具体做法是:把班上的学生按作文水平的高低进行合理搭配,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并确定作文水平高、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任评改组长。这样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又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