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条件范文

时间:2023-04-11 15:2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地质条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地质条件

篇1

【关键词】 基础建设 稳定性问题 工程地质 分析研究

工程地质条件是工程建筑所处地区的活动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是包括地层岩土的类型、地形地貌、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下水和建筑材料等。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复杂的地质条件严重限制工程建设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在一项工程建设之前,应该严格执行地质勘查工作,对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确切的分析评价,针对不同的地质问题做出相应的工程解决方案,避免工程事故地发生。

1 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1 通过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测试来确定地层岩石情况鉴别和划分、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地层岩石土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情况,根据场地地层不同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做出改善地层建筑性能的解决措施。通过对工程场地和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情况,如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和地震等自然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和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以便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2 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地地质勘查方式和技术,对工程建筑的地基稳定性做出评价和分析,对工程建设场地地层和地下水德分布和运动规律和对工程场地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3 通过研究建筑施工场地的基坑开挖、支护和排水等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场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提出合理有效地防治措施和施工方案。并通过实验间就,对工程场地建筑物的沉降量和变形量进行计算和预测通过对建筑工程地基的地质分析,提出相应的加固和支护防治措施和施工方案。

2 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和评价

2.1 在工程建设中,首先需要进行工程场地的地质勘查,为了根据所处地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不良的地质现象开展地质勘探,并做好工程地质的测绘工作。一般常用的测绘方法是在地形图上分布相应的观测点和观测线,观测点和线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合理地布置在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层,便于工作人员根据观测点和观测线来观测场地的地质情况。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勘查和测绘是工程建设场地稳定性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测绘和勘查,来初步掌握建设场地的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有关规范和要求,对工程场地进行测绘和调查,为场地的选取和场地地层的勘探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在场地的调查和测绘工作完成后,地质工作人员开始对场地地层进行钻探工作,通过利用钻机向场地地层中钻孔,根据钻探鉴别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岩层划分,还要进行取样分析,通过地质实验测验工程场地岩石和土层的物理力学的基本性质。在地层钻探中依据不同的土层情况和深度一般选用不同的钻探方式和原状土样的方式。在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还应遵循不扰动或尽量不扰动地层的原则下,对工程场地层进行测试,来获得地层岩石和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划分情况。目前在工程地质勘查中一般采用土的原位测试技术,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土的原位测试具有对地质条件的适应能力更强,测试精度和速度更高更快等诸多优点。准确有效地对断层的工程地质和节理的工程地质进行评价,同时为了可以准确分析判断地层砂土密实度和粘性土的塑性情况,并且评价砂类土和粉土的地震液化状态。在勘查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取相应的实验方法,来确定工程场地地基土的承载力,测定场区地基土的变形状态和计算分析地基土的变形量和建筑基础的沉降量,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对场区地基土进行地震液化评价。在为工程抗震和基础设计中,地质人员还需要测试弹性波在土层的传播速度,来判断分析建筑场地的类别。

2.3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地质人员还需要对地层土体的渗透性进行测试,并分析影响土体渗透性的各种不良因素,为建筑基坑的开挖和支护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建筑物需要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将基坑土体挖去后,容易造成建筑地基的应力场发生变化,导致建筑物地基出现变形,影响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同时地基的应力场发生变化容易引起地下孔隙水的压力出现变化,地基土体中变化的孔隙水压力可能导致地基的抗剪切的能力下降,因此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并在建筑基坑施工中应该对基坑地层的土地进行相应的保护,尽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对基坑铺设垫层和浇注底板的施工速度。通过分析评价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坑底土体的稳定性和基坑抗渗流系数,来为基坑的支护结构形式设计和稳定性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根据建筑工程场地的地质情况选取合理的评价方式,来准确的对基坑稳定进行评价,保证建筑基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子啊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和降水等不良因素都会导致基坑的稳定性出现失稳现象,为保证基坑工程开挖施工的正常进行和确保基坑地基土的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需要对地下水位较高和开挖深度较大并低于地下水位时,应该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来降低地下水位,同时还需要排净建筑基坑内的水,保持基坑干燥,以便于施工顺利进行。同时保持对地下水位和基坑周围建筑物、地下建筑构造物、建筑基坑支护和桩基的压应力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进行适时监控记录,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基坑的稳定性下降。

2.4 在工程建设中,不同的地质构造情况对工程建筑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地质工作人员必须研究掌握各种复杂的地质构造原理,准确的选取工程施工位置,尽量避免不良的地质构造而导致场区建筑物出现失稳破坏,造成工程事故地发生。

同时地质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工程场区的地下水进行勘察,由于地下水是导致地层岩石土体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因素,地下水还容易对工程建筑物的基础造成一定程度侵蚀,影响了工程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因此地质勘察中需要详细地对它地下水的成因、分布、运动规律和地下水的性质等诸多因素进行测试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尽量减少地下水工程建筑物造成的危害。

总结

对于城市建筑结构的设计,工程场地的地质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勘查、研究、评价,来保证建筑构造物的稳定性,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这就需要地质工人员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丰富的地质工作经验,结合国内外经典的地质分析评价模式,对不同地区的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做出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并且对分析和评价得到不同地区综合的工程地质情况,通过数据资源的共享,来提高对工程地质的分析和评价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树德,廖红建,徐林荣等.《高等工程地质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40-474

[2] 常士骤,张苏民.《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89-96

[3] 李福中.《场地综合工程地质定量评价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 (1)

[4] 张成会,王建珍.《如何依据工程地质勘察选择地基方案》[J].岩土工程界,2000,4(11)

篇2

[关键词]水文工程 地质条件 渗漏问题

[中图分类号] TV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07-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进步,工程的建造水平和建设速度大幅提升,先进科学技术和重型机械的使用,使我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明显提升,大批工程的水利、陆路工程的兴建,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在工程施工前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选址地区进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为施工提供参考意见,而渗漏作为施工中需要防范的重点问题,加强对于渗漏问题的探讨,能够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

1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的概述

1.1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的勘察的目的

在工程施工之前,对于工程选址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了解施工地区的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向和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点;了解选址的地区的水土结构、地质构造、土壤成分及地形地貌等特点。通过对勘测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及工程完工后可能出现的渗漏等问题,提出防范的方法建议。为工程制定正确的施工方案提供参考意见。通过前期的仔细勘察可以有效预防工程施工中因水文地质问题造成的破坏,保证工程施工进度,确保工程的质量过硬。

1.2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的分类

1.2.1综合性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勘察

综合性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地区而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对这一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为在这一地域开展各类活动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资料。比如一些旅游度假区、专门的农业种植区等等,经过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确定该地区是否符合特定的生产活动条件。

1.2.2专门性勘察

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的专门性勘察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问题而进行勘察,主要了解该地区的与生产相关联的地下水、土壤结构及地质活动,比如在农村修建自来水井时要求对这一地区的地下水质进行勘察、检验,看水质是否符合居民的引用标准。

1.2.3建筑工程的地质勘察

这类勘察主要是对某一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对于一些特定的区域,如果要在该地区上面建造特殊工程,事先必须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考察,写出评估报告,为施工提供参考资料,以免在施工中因为地质条件造成麻烦,确保工程能够安全合理的实施,如期完工。因为具体工程的功用、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等因素都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需要勘察的重点信息也不一样,但是无论哪种工程项目要施工,前期的水文工程费地质勘察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水文工程渗漏与防治措施

2.1渗漏问题的检查方法

工程的水渗漏包含有多种形式,具体可以分成:点漏、缝漏以及面漏。根据渗水量的多少又可以分成慢渗、快渗、漏水以及管涌渗水等形式。对于渗漏必须进行及时、仔细、认真的检查,否则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工程的毁坏。对于工程渗漏的检查办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宏观方面查找渗漏,即在渗水现象比较明显的区域,通过肉眼进行观察,直接查找到渗漏的区域,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凿开特别湿润的区域查找真正的渗漏地点。

(2)运用干水泥粉查找渗漏,对于一些渗水量非常小的的部位,可以先把该部位擦干,然后施上一些干水泥粉,如果一段时间后,干水泥粉的表面存在湿点或是湿线,则该区域为漏点。

(3)运用胶浆找漏,如果渗漏的水量非常小,且面积比较大,可以先将该面积擦干,然后在其表面擦上一层水泥浆,在施以干水泥粉。如果表面存在湿点或是湿线,则该区域为漏点。

(4)凿开槽沟找漏,如果工程的转角部位出现了渗漏现象,则需要沿着水路寻找渗漏源头,这种情况用以上办法难以有效,这时就需要在建筑结构中凿开一段凹槽,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渗漏部位。

2.2工程渗漏问题的处理技术

水文地下工程出现渗漏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也是必须及时处理的工程问题,对于渗漏水问题的处理一般都是采用以排为主、排堵结合的办法来进行的。也就是疏导排出地下岩石中的渗水、裂缝水以及涌水,堵截并且引走地表水向工程内部渗入的途径。采用封堵的办法,将渗水的源头堵住。具体来讲主要技术包括:

(1)引排法。这种办法是针对渗水量较大,渗水已经成滴漏、线漏或是涌水的现象,此时可以采用引排的方法,将渗漏的水引到排水沟中排出。这种引排的办法可以分成三种:第一,明排引流。当工程的渗漏出现点状、线状的渗漏,或是渗漏面积很小,出现蜂窝状的小空洞,并且渗水量很大时,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明排法排出渗水,就是在渗水的地方凿开一段,达到渗水层,然后埋设聚水漏斗,在漏斗的下部插入导管,将渗水通过导管排到排水沟中,这种办法通常用于处理一般性的渗漏问题。第二,暗排引流。这种办法就是在渗水处凿开一段Y形的水槽至排水沟部位,在Y形槽的地步设置引水通道(比如铁皮槽、排水板等),通过槽沟将渗水排到排水沟,再在渗水表面施以防水的砂浆或是涂料形成防水层[1]。第三,明排与暗排相结合的办法。这种办法主要是用于工程拱顶或是侧墙出现渗漏问题严重的时候。

(2)封堵法。对于出现渗漏部位的引排处必须进行封堵,以防止渗水源源不断地向建筑内部渗入,具体的办法包括:第一,修补渗漏的部位,如果出现渗漏的部位不大,是比较小的空洞、裂缝,这时可以直接采用促凝的水泥或是防水涂料对漏水部位进行封堵。第二,抹面,对于渗漏面积较大的渗漏问题,可以采用在多层的抹面、防水涂料、防水砂浆等建立刚性的防水层。堵住渗漏进来的水。第三,压降,就是把防水的材料压涂到出现渗漏的空洞、线面上。起到防水的作用。第四,黏贴,当出现活动性的裂缝、开裂缝等问题时,可以采用树脂等粘接材料,把橡胶板、塑料布、玻璃丝布等材料粘结到渗漏处。

3总结

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的勘测以及工程渗漏问题的处理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施工之前必须对工程地点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测,针对工程的作用、施工特点、工程结构等因素,做好水文数据的整理和总结,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资料。在施工中或是完工后要对工程是否有渗漏问题进行仔细的排查,针对渗漏的特点可以采用引排法或是封堵法等办法,对渗漏进行处理。只有充分的前期准备、细致的工程问题检查,才能排除如渗漏等问题对工程的影响,保证工程质量。

篇3

[关键词]隧道工程 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 地质评价 围岩类型

[中图分类号] U452.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7-2

现如今,伴随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完善,勘察时期和施工图阶段的勘察均为了解隧道工程的水文、地址条件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分析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接着通过探究水文地质条件就隧道工程的施工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1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分析

1.1地层岩性

隧道区域露出上放均为第四系的残破积土,土层厚度偏薄,仅分散地分布在山坡的冲沟及外表内部,下部为青灰色的页岩、白云质的石灰岩及含钙丰富的泥岩等。

1.2地质构造

由于隧道工程常会受到山体物理运动的显著影响,其内部区域的平相挤压力度较大,次级极易发生褶皱弯曲,同时,该区域内的山体发育还带有扭压性的破碎带,然而,其规模相对较小,隧道的扭压性破碎带同隧道轴线条所形成的角度正好为45°,其发育中的方向大都为50°-70°,并朝着东南方向歪斜,这时的歪斜角度大致是60°。隧道工程所在地的地表伸展距离并非固定的,其宽度的平均值为7米,能对20米范围内的地表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依照相关的地震运动参数划分图,总的来讲,通过对工程进行反复勘测得知,工程所在周边地方的地震峰值的物理加速度约是0.05g,依照隧道工程防震性能的规范标准,在对该工程进行施工作业时,其抗震的设计必须提升一级。

1.3岩体的结构及类型

通常情况下,隧道下部岩体为青灰色的页岩、白云质的石灰岩及含钙丰富的泥岩等。隧道进口区段重点发育两个组的节理,出口区段重点形成为两组节理,这些节理均已发育成熟,并且上方略微张开,下方紧闭,通联度较顺畅,洞身的岩体,其节理缝隙发育相对迟缓,明显不如上述已发育岩体。

因受到物理风化及地质构造作用力的影响,洞体的埋藏深度不尽相同,岩体结构自然各异,主要有破碎型镶嵌构造、碎石态的碾碎构造、破碎状块石构造等。

1.4地形、地貌条件

该隧道工程的在建区由于长年累月受到物理风化及腐蚀作用,加上本身处于丘陵地形区,冲沟发育较为显著,其冲沟的流动方向主要为西北方,隧道工程的施工现场内,山体总体延展角度大致为125°,同时,其相对高度差值为60米,隧道工程现场的地形坡度通常在20°-45°之间。除此以外,隧道工程所在地的山坡表面已广泛地栽培植株,在个别区域范围内会探测到基层岩石。

2隧道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探究

就当前而言,隧道工程区域内部的地表水尚未彻底发育,在上方缺乏积水补给,地表径流缺失。其中,隧道的进、出口段均发育成为割切程度较高的沟谷地带,在夏季汛期时,往往有较多的地表水汇聚于此。因工程所在区域的上方覆盖层相对偏薄,岩石受到物理风化作用的缝隙出现了一定的发育进度,直接致使地表水易于沿这一系列缝隙渗透到洞内去。

地下水包含风化作用的岩层缝隙潜水,同时也有第四系残余层带中的缝隙潜水,因常年受大气降水的供给,其潜水水位的实际深度同地面的标准高度明显呈现正相关关系,其流动的方向经分水岭汇聚到负地形带,伴随季节的变化发展,该隧道工程现场地下水的动态特征也同时呈现明显的变化。与此同时,因主洞室的缝隙的发育迟滞,微风化岩层的厚度较大,其缝隙伸展性相对低下,直接造成工程内部的地下水总量异常缺乏。经对工程区域内水质的检测,不难发现,本区地下水与地表水均不对混凝土构成侵蚀作用,从这个角度看,隧道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

3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的科学评价探析

3.1隧道进、出口区段的地质评价

首先是左线进出洞口,隧道工程进入洞口的洞顶板,其层厚大都在0-4米之间,属二型围岩,构造类型是破碎态的压碎结构,其平稳程度较差,发育成洞的效果不理想。所以,在隧道工程设计阶段,需严密考虑延长隧道,其出口处的洞顶板的厚度通常为0-8米,同进洞口相同,均属二型号的围岩,是块石碎状的构造,其平稳性能相对较差,顶部板厚偏薄,极大地增加了成洞的难度。

其次是右线进出洞口,该洞口的区段长约33米,其地形的坡度十分陡峭,坡度大致在30°-35°之间,洞室的顶部板厚约是0-15米,属典型的三类围岩。而其出洞口坡度歪斜角度是45°,内部具有典型的裂断碎石带,隶属二型号的围岩,其宽大致是7米,能对20米范围内的地质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发育成洞的难度偏大,整体性能相对低下。

3.2隧道洞身项目工程的地质评价

隧道洞身段的地形落差偏大,洞身山梁区段,埋藏的深度较大,围岩多以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色岩石体构成,节理的缝隙有了一定的发育,从总体来讲,围岩的整体平稳性能相对一般。

洞身具有3条的断层,其中一个断层分布在钙质泥岩周边区,易产生汇聚流水的管道,当开采挖掘洞室时,其地下水会轻易地沿着该管道产生喷涌流动或突泥的现象,这个区段的地下水水位压力及水量均偏大,深受降水影响,疏导有一定的难度。

4隧道工程的施工对策

结合工程项目的地质水文条件,注重分析隧道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的有效措施:

4.1明确施工规划,合理分配职责任务

众所周知,隧道工程是一项系统、繁杂的任务,牵涉到诸领域的工程施工常识,为此,负责施工建设的企业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引领施工人员积极稳妥地开展好各项施工规划,根据地质地貌特征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编制出一套切实可靠的施工设计方案。定时定期对施工建设者进行施工技能的培训,引领其掌握施工技术方案,特别要正确地结合隧道工程的地质水文现状,依托水文地质条件,有的放矢地搞好各类建设任务。

4.2左线进出洞口的施工要领

经反复分析及调查研究洞口区段的地质特征,可采用浅埋隧道的方式,设定一些明洞,在盖顶推行回填工艺,在洞口的纽带区段运用前沿的导管注浆工艺或锚杆支护,并借助于导坑法予以开挖。除此以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定期开展喷洒浆液工作,杜绝岩石由于丧失水分出现裂开、干瘪现象而引致洞室掉块或坍塌的情形。

4.3右线进出洞口的办法

因洞口纽带区段的围岩页岩微风化作用所产生的缝隙发育相对成熟,其一旦脱水裂开后,该围岩过完的物化性质便会随之变化,要设置出对应的先进锚杆,进而稳固住洞顶和洞壁较易出现松弛的围岩,并在其个别部位采用加固钢筋有效地支撑,按时执行浇筑混凝土的作业任务。需特别注意,在首次锚喷的过程中,需开展初始化的支护工作,并在其个别部位的围岩连接处,增加一定的钢筋网。

5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突破,隧道工程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使社会各界对隧道工程的性能和质量要求愈发提高。由于隧道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专业化要求较高的项目,因此,必须首先弄清隧道工程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加大对其调研的分析,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必须搜集相关资料数据,在精确把握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现状后,科学划分地址类型,进而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黄向京.关口垭隧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J].西部探矿工程.2002(05).

[2]徐平,周志芳,王锦国,黄勇.南京过江隧道浦口明挖段抽水试验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07(02).

[3]罗文涛,曹琦,王佳.回龙山隧道工程地质评价[J].采矿技术.2010(04).

[4]徐东方,周松元,胡凯,周会兵.刘家排隧道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研究[J].煤.2010(07).

篇4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地质勘探 常见问题

一、引言

工程地质作为研究人类建设工程活动和自然环境地质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但是我国则在1949年以后才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今天,地质工程勘察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3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始以及深入,随着物探、测量、试验、钻探等在设备、仪器、新手段、新方法、新技术方面不断地推陈出新,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给地质工程学科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从内业资料整理和外业资料收集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质量标准、产品成果等均和传统的工程地质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二、工勘成果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地质工程勘察的质量问题

在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中,问题出现较多的是勘探侧重点不明确,工程概念不清,手段落后,方法不当,针对性不强。在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需要的计算公式、方法、理论等与实际的情况有较大差距,对其适应的条件应该选择的物理意义不是很明确。在地质报告中不清楚基本的地质条件,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界定论证不充分或不准确,存在问题的遗漏,有时结论都是错误的。部分的地质报告甚至都没有地质结论,也存在工程前期地质工作不充分就抢先开工,妄下结论,非常不严谨。此类的问题往往导致阶段性工程审查难以一次地通过,导致延误了开发的时机;或者虽然通过审查,却保证不了工程的安全。如果这样,其工程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了。

(二)相关专业的理解问题

有的时候是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对其他专业不够了解,这就需要强化跨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的时候是施工设计等相关专业人员对工程地质了解很少,更有甚者根本不懂地质却非要提出不科学的勘探要求。部分工程则让设计人员去进行地质勘探工作的布置;部分设计人员对地质专业并不是非常清楚,专业知识不过关,但却很自信地认为一切都没什么问题,不会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去改变设计;有的甚至完全不尊重自然地质规律,强行进行施工,严重地破坏了地质体的自然结构,进而导致了非常重大的工程事故。上述的这些非地质专业的问题,在出了问题之后往往又向地质专业的人员推卸责任,导致地质研究者们哭笑不得。知名工程地质界专家学者孙广忠教授曾经指出:“实际上,在工程地质实践当中脱离地质实际的例子随手可拾,可以说,在地质工程的施工中出现重大事故的绝大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于施工和设计脱离自然规律的结果。”脱离了自然规律野蛮施工,导致了这些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对执行国家强制性条文的问题

未对不良地质作用进行评价分析或评价错误。报告中没有做不良地质作用评价的有很多。一个国家的强制性条文,无论勘察区存不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在报告中都要予以明确。对于评价错误的情况也很常见,有些存在岩溶的场地被认为没有不良地质作用,甚至还有的报告将黄土作为不良地质作用写进评价等。

三、市场经济给勘测设计工作带来的变化

(一)工程项目的勘测经费与计划经济时期完全不同

行了市场调节,根据投标报价计算,布置勘测工作往往按照勘测经费的量为标准,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脱离工程的情况出现,有时因缺少经费,难以取得必需的地质资料,也会导致勘探工作的浪费。

(二)设计勘测的周期短

为了争取尽早立项,业主单位经常降低设计与勘测的周期,设计勘测工作就会非常的紧迫,勘测人员一般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整理、收集和分析之前的资料,同样缺少足够的时间来分析勘测的成果,这样非常有可能导致成果资料的局部性、片面性。

(三)工程项目由整体包干向分阶段、分项目、投标制度实行招投标转变

工程项目不再像传统的工程项目那样,从头到尾由一家单位来做,而是从整体包干变为分阶段、分项目、投标制度实行招投标。因此,其之间的衔接是个问题。

四、市场经济下如何搞好工程地质勘查工作

(一)解决问题必须要明确责任

规范工程和部分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必须由相关部门来负责;前期工作投入不够,勘测周期不合理等问题应该是计划部门或者地方部门负责;人才、质量、相关的专业协调等问题必须由勘测设计的单位进行负责;其他的问题所有部门共同负起责任,不过主要还是要由大环境来决定。责任明确了,落实就要有人去抓,虽然我们不敢说一切的问题都能全面、很好地解决,但至少能够有很大的提高。最能避免的就是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但是到最后都得不到任何的落实的问题。责任得到落实,除了所有人提升责任感以外,制度建设也必须跟上去。其实,上述提到的众多实际发生的问题,在本质以及深层次上的问题是机制和体制问题,必须要经过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进行解决。随着设计勘测市场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旧管理与新技术的冲突,新思想与老观念的交锋,既是矛盾又是改革的动力,这其中包含了很大的机遇。汪恕诚部长曾经强调过:“不能总是修改设计,因为搞招投标特别是国际的大合同,修改设计就很容易遭到索赔。”不修改或少修改设计,才是在市场经济中对工程地质的更高要求。地质的基本资料不准确,修改设计也就不足为奇了。高标准、严要求就是机遇和挑战,而其基础就是地质工程的勘探。

(二)尊重科学的勘测,出台合理的指导思路

工程地质勘探事业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量的工程实例给工程地质勘察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实践证明,客观的地质体是非常复杂的,想要对其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必须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面及点,从一般到个别,从地表至地下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进程。在具体的实施上,必须充分尊重已有的资料,再结合工程自身的特点综合地进行分析,充分地发挥地质地面测绘的优势。有很多的工程,通过资料分析和地质测绘,就可以判断工程区是否有可能存在相应的地质问题,并能够按照以往的经验对其作出相应的工程地质评价。由于现在地质测绘计费太低,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对地质测绘的轻视,给地质工程勘察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五、结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工程地质勘探也要从过去的思路中寻求改变。只有明确责任,遵循科学的勘测步骤,制定合理的指导思想,加强资料分析,提高勘测成果资料的质量,才能在市场经济下将工程地质勘探事业发展壮大。

(作者单位为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作者简介:周厚锡(1962―),男,大专,主要从事地质、经济等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萍.地质经济效益探讨[J].绿色科技,2015(11):275-276.

篇5

关键词: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建议

中图分类号:U41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车站位于十字口,近南北方向设置 。根据设计方案,车站拟采用明挖施工,基坑长约187m,标准段基坑宽度19.2m,基坑开挖深度约16.2m,基坑坑底标高约6.37m。

2 自然概况

(1)自然地理: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平原边缘隆起带。区内总体地形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最高点为南部武昌境内的顶冠峰,高程197.70m。场区地貌单元属长江Ⅰ级阶地河流堆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表建筑物较少,局部存在沟塘。地面高程介于19~22m。

(2)气象特征:地处江汉平原东缘,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炎冬寒,具湿润性季风气候特征。

(3)水文特征:地表水系发育,河湖密布,沟渠纵横,长江、汉水为区内主要干流,在区内流经长度分别为51km和19km。区内湖泊密布,塘、堰尤如繁星点缀。

3 地层岩性

在地层分区上属下扬子分区的大冶小区。地层从志留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第四系分布最广;志留系、泥盆系地表,多形成低山丘陵;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下第三系仅见零星露头。

工程场区大部位于Ⅰ级阶地河流堆积区,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中更新统(Q2)及下更新统(Q1);基岩为白垩系~第三系东湖群泥质粉砂岩。

4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含水介质和地下水的赋存状况,可将场区内地下水划分为上层滞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中,其含水与透水性取决于填土的类型。上层滞水的水位连续性差,无统一的自由水面,接受大气降水和供、排水管道渗漏水垂直下渗补给,水量有限。勘察期间,稳定水位埋深多在0.5~4.7m。该层孔隙水对拟建基坑开挖施工影响较小。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角砾土、碎石土中,具承压性,抽水试验显示其承压水头埋深多在1.2~3.2m,相当于高程16.25~19.40m。主要接受侧向补给,并进行侧向排泄,含水层与长江水力联系密切,呈互补关系,水量较大。粉质黏土夹粉砂层富水程度一般,主要接受周围土层孔隙水侧向补给及角砾土层越流补给,基坑开挖时在地下水动力作用下会产生流砂现象,直接影响基坑稳定。根据武汉市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一级阶地承压水位标高一般18.50~22.00m,年变幅为3~4m。场区承压水位较高,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基坑突涌现象,对基坑工程影响较大。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等风化基岩裂隙中,补给方式主要为上覆含水层的下渗补给和侧向补给,具承压性,对基坑工程影响较小。

5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 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在中国地壳稳定性分区中,属于地壳稳定区,近场区地震烈度较低,新构造活动微弱,无活动性断裂通过,构造稳定性条件好。

(2) 建筑场地的适宜性: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工程场地稳定,场地地形有一定起伏,排水条件尚可,地下水对车站基坑工程建设影响较大。场区软土较发育,厚度大,对车站基坑开挖和区间盾构施工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场地为较适宜工程建设。

6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表3.1.3,车站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γ0取1.10。

7 基坑开挖维护方案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表层为素填土,其下为软塑状黏土、流塑状淤泥、淤泥质黏土,中部为软塑状粉质黏土,下部为流塑状淤泥质黏土;基坑底部大部分段为可塑状粉质黏土,局部为硬塑状黏性土,车站南端基坑底部存在厚约2.0m淤泥质黏土,东北角坑底下约4~5m处存在粉质黏土夹粉砂层。

从场区地层条件来看,本区段明挖基坑不具备放坡开挖的条件,采用支护开挖方法较为合适。由于基坑坑壁土体自稳能力差,考虑到基坑变形控制要求严格,基坑壁土层易流变、渗水等因素建议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支护方式。首先,地下连续墙施工震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地基基本无较大扰动;其次,其施工工艺较为成熟,施工工期较短,采用新型挖槽机械可大幅降低施工成本及作业周期。另外,在地下连续墙槽段搭接处宜实施旋喷补强,或通过高压注浆设置隔水帷幕,以防止围护结构封闭不严导致的坑内出现流土、周边土体沉降过大等弊端。

8 抗浮措施

车站为巨大的封闭箱形结构,而且地下水位埋深较浅,覆土重量及结构自重无法满足抗浮要求,需要设置抗浮桩以满足工程施工及运营期间的抗浮要求。抗浮桩推荐采用钻孔灌注桩,以下部角砾土作为桩端持力层。

9 基坑抗突涌分析

场区处于长江Ⅰ级阶地,基坑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角砾土、碎石土、粉质黏土夹粉砂层,含水层与长江江水存在水力联系。

基坑底部以下存在承压水层,需对基坑进行抗突涌稳定性验算。稳定性验算公式为:

Kty×Hw×γw≤D×γ

式中 Kty―抗坑底突涌安全系数,对于大面积普遍开挖的基坑,不小于1.20;对于承台可分别开挖且平面尺寸较小的基础,不应小于1.0;

D―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m);

γ―D范围内土的平均天然重度(KN/m3);

Hw―承压水水头高度(m);

γw―水的重度,取10KN /m3。

角砾土顶面埋深为23.40~27.00m,高程-1.41~-5.44m;基坑底面埋深15.74m,高程6.37m,勘察其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0.6~3.0m,高程19.10~19.25m,按偏安全考虑,取承压含水层顶板平均高程为-1.41m, γ 取19.85kN/m3。

经计算,Kty= 0.75

车站东北角坑底下约4~5m处存在粉质黏土夹粉砂层,该层为承压含水层的“过渡层”,为弱透水层,具弱承压性,与下部的承压含水层存在水力联系。根据基坑抗承压水突涌验算公式,此处承压水水位高程需低于1.9 m基坑坑底才不会出现突涌破坏,若采用降水措施,水位降深将高达17.5m。由于粉质黏土夹粉砂分布较少,可考虑采用深层搅拌法或高压喷射注浆法的土体加固方式对该层进行处理,通过地基土的加固处理,不但可以增加土体强度,也降低了土体的渗透性,使该处的基坑坑底抗渗稳定性得以提高。

10 基坑、桩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应根据开挖进展情况及时采取内支撑方案。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坑底原状土的扰动。

(2)基坑开挖过程中土方的开挖改变了土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引起土层的变形蠕动,从而引起支护结构产生水平变形和竖向变形, 基坑开挖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坑壁水平位移。

(3)在对软土开挖时,基坑内土面高度应保持均衡,高差不宜超过1m,土方应随挖随运不能堆置在基坑边,以防对支护体系产生不利影响。

(4)基础施工之前,应了解周围的地面排水情况,对可能排入或渗入基坑的地面雨水、生活用水进行有组织排水;及时发现周边水管的破裂渗漏事故,并采取相应措施,严禁地表水或基坑排除的水倒流回渗入基坑。

(5)深基坑开挖后土体会有一定的回弹,同时由于坑底土的回弹,设计需注意土体回弹可能引起的坑底支护结构拉裂,对基坑支护结构、周围邻近已有建筑物、地下管线等产生不利影响。

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0引言

拟建高速公路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是连接云南西部和西北部的咽喉要道,车流量极大,交通堵塞现象严重,现有的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规格已不满足现在的交通要求,所以该高速公路工程的扩容建设对舒缓云南西部交通具有重大意义。

1工程地质条件

1.1地形地貌

路线区域地势两头低,中间高,最高点为九顶山顶海拔2800米,其次为天子庙坡顶海拔2419米,最低点为漾濞江河谷,海拔1300米,根据地貌成因、组合形态、海拔和切割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构造剥蚀波状起伏缓丘洼地、垅状起伏低山丘陵区:该区由于地壳上升缓慢,以剥蚀为主而形成的地貌形态。波状起伏缓丘洼地地貌相对高度小于150米;垅状起伏低山丘陵地貌相对高度150-500米。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一般20至30度。一般高程在2500-2700米为一级剥夷面,高程2300-2500米为二级剥夷面,高程2100-2300米为三级剥夷面,高程1900-2100米为四级剥夷面。路线多展布于此种地貌形态中。②河谷阶地地貌:主要分布于楚雄盆地,南华盆地、云南驿盆地、祥云盆地,一般发育有三级阶地,Ⅰ级、Ⅱ级阶地较发育,阶面平坦,高出河水面2至6米,长500至1400米,宽-般100至200米,堆积物一般具有二元结构,上部以粘性土为主,下部以砾石土为主。③溶蚀侵蚀山中峡谷型:主要分布于向笔村至金厂箐一带,海拔2400至2800米,相对切割深度500至1000米。锯齿状山顶和鱼鳍状山脊,沟谷呈深切割的“V"字型峡谷,谷坡一般在45度以上,地表溶孔,石芽和溶槽发育,并发育有岩溶泉水。

1.2地层岩性

路线区域岩性繁多,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均有分布,根据道路工程的性质及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我们将路线区域的岩土分为四种类型:硬质岩组、软质岩组、极软岩组、松散岩组。现分述如下:

①硬质岩组:弱风化粗粒和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少许泥质软弱夹层:多为孔隙式、接触式胶结,胶结物为硅质、铁质,坚硬裂隙发育,零星分布于路线中部和东部的红层中,另外在九顶山一带也有大范围的出露;灰岩、白云质灰岩:岩石致密坚硬性脆,在路线区域岩石岩溶率不高,在现有高速九顶山隧道出口段,由于受构造影响自云质灰岩多呈糜棱状;弱风化的花岗斑岩、煌斑岩、玄武岩:岩石坚硬致密,主要分布于路线红土坡至九顶山隧道出口一段;片麻岩:岩石细分有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等,岩石坚硬致密,主要分布于路线西洱河口至江西桥附近。

②软质岩组:弱风化的泥质粉砂岩、泥岩互层:裂隙发育,岩石为泥质胶结呈碎块状,抗风化能力低裂隙发育,分布于起点至祥云沙龙附近及大江西村至深长村一带,一般埋深10至15米;弱-强风化的长石砂岩和泥岩不等厚互层:岩石以泥质胶结钙质胶结为主,由于软硬互层,岩体稳定性较差,抗压强度不高多呈碎块状,主要零星分布于路线上,一般埋深8至13米;弱-强风化的板岩:路线区域出露的板岩有绢云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绢云砂质板岩,主要分布于路线止点附近。炭质板岩主要分布于小官村水库附近,由于受构造影响岩石多呈碎石及碎块状;弱风化-强风化的泥灰岩:泥灰岩在路线区域出露不多,主要零星分布于沙桥至下庄地段。

③极软岩:全-强风化的花岗斑岩、煌斑岩、霏细斑岩:该类岩石由于受构造和风化的影响强烈,多呈碎石及碎粒状,遇水侵泡后可呈砂状,力学强度低,主要分布于红土坡至九顶山隧道出口段,厚度一般10至25米;全-强风化的泥质粉砂岩泥岩互层:该类岩石力学强度极低,遇水后多呈粘土及粉质黏土状,灰白、灰黄、浅紫色泥岩遇水后都具弱膨胀性。一般出露于地表或埋深于覆盖层之下。该类岩石分布范围较大,从起点至红土坡均有分布;全-强风化的炭质板岩:该类岩石遇水软化后多呈炭质粘土状,易染手,强度低,分布于小官村水库附近。

④松散岩组:碎石土呈稍密至中密状态,碎石呈棱角状,无分选性;粉质黏土呈硬塑状态,但在低洼处由于受水影响较大,干季无水时呈硬塑至半坚硬状,雨季呈软塑至流塑状;残积土由于未经搬运,因此较难区分与下伏基岩风化层的界线,由于地形变化一般较大,所以残积物的厚度在小范围内有较大变化;坡积层主要分布于山坡坡脚一带,土体具有一定的分选性,一般从上到下由粗至细,受地形、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影响,其堆积厚度变化较大,主要由块石土、黏性土、砂性土组成,其力学性质受堆积时间及水的影响较大;洪积层一般分布于洪积扇堆积区,多以漂石土、卵石土为主,磨圆度较差。另外在盆地边缘也分布有洪积之砂性土,如下庄和大合江一带。漂石土、卵石土一般呈稍-中密状,砂性土呈中密-密实状。

2水文地质条件

路线区域处于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构造、地貌、形态、岩性差别较大,其水文地质条件明显不同,根据收集前人资料并进行调绘和测试,现分述如下:

2.1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山岭区,受岩性的制约水量差别较大。①灰、紫灰色石英砂岩,灰黄色砂岩互层,局部夹泥岩,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好,该段泉水出露点较多,一般泉水流量1至1.5升/秒。②紫、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局部夹石英砂岩,面裂隙率4.8%,一般泉水流量<0.3升/秒。③褐、灰褐色玄武岩,主要分布于红土坡至象鼻庄一带地表,多呈全至强风化状,一般泉水流量l至2升/秒,富水性强。④苍山群变质片岩、片麻岩,面裂隙率15%,富水性强,一般泉水流量l至15升/秒。⑤灰绿、浅紫、灰色板岩夹灰岩,或砂岩。裂隙发育,富水性强,一般泉水流量都较大。

2.2岩溶水

路线区域岩溶主要发育于红土坡至金厂箐一带,岩性以厚层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由于区内受西有洱海深大断裂带,东有宾川断裂带的夹持,区内小断裂发育,形成构造断块山,山坡较陡,一般>45°,有利于地表水的流通,因此区内岩溶发育中等,一般以石芽、石槽、溶蚀裂隙、微岩溶地貌景观为主,局部发育有一些小型干溶洞,根据岩性,灰岩面岩溶率10至20%,可溶CaO含量达53至56%,泉水流量一般。白云质灰岩,面岩溶率5至10‰可溶CaO含量40%,泉水流量一般10至20升/秒,在断裂层破碎带泉水流量>100升/秒。

2.3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云南驿盆地、南华盆地、祥云盆地、大理盆地。在盆地中水位一般0.5至2米,靠近盆地边缘地下水具承压性,主要含水层为卵石层、砾石层,另外在洪积扇区域地下水也比较富集,并具有承压性。裂隙水、岩溶水,其补给来源主要靠降雨补给,孔隙水除靠降雨补给外,山区裂隙水岩溶水也是其补给源[1]。

2.4温泉

路线区域内的温泉主要为西洱河畔的塘子铺温泉,流量15.18升/秒,水温76.5℃,水温年变幅2℃,水量变幅约2升/秒。该温泉为西洱河断裂所生成。

2.5地表水

路线经过地区较大的河流有:龙川江、渔泡江上游支流、普昌河,其它均为山区季节性河流及出露地表的泉水。龙川江发源于南华县西北,归宿于金沙江,年径流量3.29亿/m3,流量旱、雨季分明,旱季最小流量0.03m3/秒,雨季最大638m3/秒。

2.6路线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化学性质特征

路线区域的丘陵及中低山区地下水交替迅速,坝区交替慢,地下水类型大部分地区较简单,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和HCO3-Ca•Na型水为主,次为HCO3-Ca•Mg型,其它为HCO3-Ca-Na和HCO3-SO4-Mg型水,局部地段尚有SO4•HCO3-Ca及SO4-Na•Mg型水,矿化度0.01至0.81克/升,总硬度一般为0.2至16德度,pH值6至8.5。

2.6.1地下水

①南华、云南驿、祥云、大理盆地以第四系孔隙水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HCO3-Ca•Na型水为主,总硬度6至16德度pH值6至8。

②山区一般以裂隙水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3-Ga•Na型水为主,pH值5.7至8.4,局部为HCO3-Ca•Mg型水,总硬度1.13至19.69德度。

③岩溶水:主要经分布于九顶山一带,水化学型以HCO3-Ga和HCO3-Ca•Mg型水,总硬度6.19至16.23德度,pH值6.5至8.1。

④温泉:路线区域内的温泉主要为西洱河畔的塘子铺温泉。

2.6.2地表水

路线区域内地表水主要为西洱河及龙川江,但两河河水都受到污染,特别是西洱河污染更为严重。

3结语

地下水位斜坡路段埋藏较深,沟谷及阶地路段埋藏较浅,地下水以主要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与基岩裂隙水为主,富水性强弱不等,松散岩类孔隙水很丰富,地下水位高。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斜坡不稳定问题,挖方路段边坡开挖后易诱发工程滑坡,因此建议挖方路段加强边坡支护设计;斜坡路堤段易产生侧向滑移破坏,建议加强支挡结构。

参考文献:

[1]赵慧玲.大同煤田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4,16(1):26-28.

[2]张有为.楚大高速公路边坡治理[J].价值工程,2016,35(15):161-162.

篇7

一、工程概况

逊克县黑龙江干流蒙古滩护岸工程位于黑龙江干流中游右岸,逊克县奇克镇高滩村境内,护岸起点为高滩村前鱼房子处,沿黑龙江干流向下游蒙古滩延伸。护岸全长7km,该段护岸工程为七十年代修建,已经经过几次洪水考验,但2013年大洪水将护岸大部分干砌石冲毁。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每遇洪水还将加剧岸坡坍塌后退,直接威胁附近村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急需对冲毁段护岸进行水毁修复。

1、地质概况

逊克县蒙古滩护岸位于小兴安岭东麓,黑龙江中游右岸的河谷冲积平原区,整个地势呈西高东低之势,倾向黑龙江,地形起伏较大,区内可划分为构造剥蚀丘陵、山前台地、堆积河漫滩三种地貌单元。区域南为小兴安岭的剥蚀地形,坡度较缓;北为黑龙江河谷漫滩,地形平坦开阔;中间为垄岗状山前台地。

2、地层岩性及侵入岩

本工程区南部的丘陵、台地主要分布第三系孙吴组的砂岩、砾岩、含砾砂岩。第四系松散推积层分布于黑龙江沿岸,呈块状分布,成因以冲积、洪积为主,为上更新统、全新统的地层,岩性为粘性土、粉土、粉砂及级配不良的砂砾石层。

区内的侵入岩见有加里东中期混染花岗岩,仅在逊克县附近零星出露。

3、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本工程区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乌云―结雅新断陷带的北部边缘。新构造差异运动不明显,地震活动不强烈,附近无大型断裂。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相当于地震烈度小于VI度),区域稳定性较好。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和处理。

4、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埋藏类型,本区分布两种类型地下水,分述如下:

(1)河谷漫滩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浅水

分布于黑龙江的河谷漫滩区,含水层为级配不良砂、砾。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汛期供水补给,同时接受丘陵、台地区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以向河流排泄为主,次为蒸发排泄。

(2)丘陵台地区裂隙孔隙水

分布于垄岗状陵台地及下伏地层的裂隙之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接受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以向河流排泄为主。

地下水类型为HC03-Ca.Na 型HCO3-Ca・Mg型,矿化度1-2g/L,PH值6.5-7.5,接近中性。

二、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现状

因原护岸年久失修,加之2013年8月份以来,逊克县暴雨频繁,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导致蒙古滩水位偏高,多处河水出曹。致使蒙古滩800m长护岸水毁特别严重。部分岸顶地面被冲刷成约0.5~2.0m冲坑;部分护岸岸顶以下护坡及固脚全部冲毁,已无砌石,岸坡陡立,岸坡水土流失及河岸坍塌严重。

2、地质概况

地貌单元为堆积河漫滩,地表比较平整,地下水主要是松散层孔隙潜水。护岸段岩性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分层详述如下:

①低液限粉土:黄色,下部湿,稍密~中密,表层为腐殖土,下部由低液限粉土夹粉细砂组成,分布于该段黑龙江高漫滩上,厚度2.5~4.5m左右,容许承载力建议值[R]=120kPa。

②级配良好砾(卵)石:黄色,组成成分混杂,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磨困度好,级配良好,粒径一般小于15cm,主要分布于漫滩下部及河床部位。容许承载力建议值[R]=200kPa。连续分布,厚度较大。

3、岸坡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护岸段工程地质特征见表。

4、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岸坡稳定性

护岸地表比较平整,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岩性主要为低液限粉土、级配良好砾(卵)石,抗冲性差。岸坡工程地质条件分类按《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附录E规定划分为属于稳定性较差岸坡,应采取适当的护岸处理措施。

(2)固脚

岸坡脚处岩性主要为级配良好砾(卵)石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护岸固脚可坐于此层之中。

护岸段边坡岩性主要为①低液限粉土、②级配良好砾(卵)石。

土层稳定边坡建议值如下:低液限粉土1:1.0~1:1.25;级配良好砾(卵)石1:1.5~1:2.5。

(3)土冻胀性评价

本次参照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3/902-2005)查知,本区标准冻土深度约为2.30m。护岸段最大冻结深度内低液限粉土为季节性冻胀性土,应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

(4)环境水对砼腐蚀性评价

地下水、地表水均具分解类溶出型中等腐蚀性和分解类一般酸性型弱腐蚀性。

三、天然建筑材料

1、粘土料

设计需土料3275m3,料场位于西山,运距3km。该土料场储量丰富,储量和质量均满足设计要求。

2、砂砾料

砂砾石料场位于蒙古滩东侧沙滩,该料场质量好,完全可以满足工程要求,运距5km左右。

3、块石料

块石从石砬子石场外购,运距18km。该料场石料储量丰富,石料岩性为玄武岩,材质较好,满足设计要求。

四、结论

本区位于小兴安岭东麓,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乌云―结雅新断陷带的北部边缘。黑龙江中游右岸的河谷冲积平原区,整个地势呈西高东低之势,倾向黑龙江,地形起伏较大,区内可划分为构造剥蚀丘陵、山前台地、堆积河漫滩三种地貌单元。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三系孙吴组的砂岩、砾岩、含砾砂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侵入岩见有加里东中期混染花岗岩。工程区新构造差异运动不明显,地震活动不强烈,附近无大型断裂,区域稳定性较好。地下水主要为河谷漫滩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和丘陵台地区裂隙孔隙水两种类型。

水毁段地貌单元为堆积河漫滩,地表比较平整,地下水主要是松散层孔隙潜水,地层主要为低液限粉土和级配良好砾(卵)石。

水毁段岸坡工程地质条件分类按《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附录E规定划分,属于稳定性较差岸坡,应采取适当的护岸处理措施。水毁段最大冻结深度内低液限粉土为冻胀性土,应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地下水、地表水均具分解类溶出型中等腐蚀性和分解类一般酸性型弱腐蚀性。

粘土料料场位于西山,运距3km。该土料场储量丰富,储量和质量均满足设计要求。砂砾石料场位于蒙古滩东侧沙滩,该料场质量好,完全可以满足工程要求,运距5km左右。石块从石砬子石场外购,运距18km。该料场石料储量丰富,石料岩性为玄武岩,材质较好,满足设计要求。

篇8

关键词:抗震分析 数值模拟 岩层纵向变化 抗震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059-02

地铁车站抗震设计是保证地铁安全施工与运营的重要环节,由于济南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对地铁车站的抗震性能要求也更为严格。研究表明,车站周边土体与车站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将明显改变场地周围土体的动力反应特性,进而影响地铁车站乃至周边地表建构筑物的稳定,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给车站的施工乃至后期运营带来安全隐患。车站地质纵继面如图1所示。

1 工程概况

龙洞庄站位于济南南部,属山间沟谷地貌单元。地形总体南高北低,岩层南高北低,局部地势起伏较大,自南向北逐步递减,地面标高184.26~194.73 m。地幼陨隙下依次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碎石土、中风化石灰岩(破碎)与中风化石灰岩。车站埋深18.4~21.8 m,覆土2.4~5.3 m,车站为两层地下岛式车站,车站小里程段为局部三层站,顶板高度纵向存在3次变化,结构形式较复杂。

2 车站三维抗震数值分析

该工程属于重点设防类,车站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 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按高于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抗震措施。地震波如图2所示。

选取龙洞庄站两处顶板高度变化处进行建模分析。模型的尺寸为194 m×140 m×55 m,车站结构采用板单元模拟,车站柱和梁采用梁单元模拟,单元数88 252个,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进行处理。模型地质参数详见表1,数值模型见图3。

将地震波在模型X、Y、Z3个方向以1∶0.85∶0.7的比例施加于模型基岩底面进行抗震模拟,计算步长为0.02 s,并进行位移、内力统计分析,位移云图见图4~图5,位移统计见表2。

由计算云图可知,在地震过程中模型整体沿X正方向位移最大值为187.7 mm;相对位移最大值出现在位于两层段顶板高度变化处,土岩交界面较低。通过分析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可知,地震作用下,车站弯矩最大值集中于车站脚部与柱端部,最大值出现在两层段顶板高度变化处,弯矩最大值为1320 kN・m,车站三层与两层段交界处与两层段中部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由位移统计分析表可知,水平X方向地震作用下结构横断面层间位移差均较小,最大位移差发生在三层段地下一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815,小于1/250,符合地铁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3 车站抗震防护措施

根据数值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综合确定车站主要抗震防护措施如下。

(1)遵循“强柱弱梁”原则,严格控制车站框架柱的轴压比小于0.85,采用柱全高箍筋加密措施,并控制柱箍筋间距与肢距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2)梁中线应与柱中线重合,节点区梁腰筋应贯通,并配置附加腰筋和双向拉筋,梁端1.5倍梁高范围内采用箍筋加密处理。

4 结论

(1)岩层纵向变化对车站抗震特性有明显影响,土岩交界面较低时,车站层间位移较大。

(2)由Midas时程分析可知,车站纵向结构形式变化处位移变化较大,受震时易产生应力集中。

(3)结合数值分析与工程实际,对车站梁柱结构采取有针对性的抗震防护措施可有效地提高车站抗震特性,保证工程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猛.基于时程分析的某地铁车站抗震分析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2] 张鹏,刘春阳,张继清.北京地铁车站结构抗震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4(1):97-101.

篇9

关键词 地铁 浅层地下水 水文地质条件 分析评价

天津地铁二期详勘工作始于2003年8月份,目前累计完成勘探量67000多m。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不同的工程类型,有针对性地投入了大量的勘察工作,并结合工程施工情况和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对沿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为设计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1 地质条件

天津地铁2、3号线沿线为冲积平原,皆为新生界沉积层覆盖,以陆相沉积为主。第四纪晚期受海进海退影响,形成了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线路沿线沉积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具有明显沉积韵律,各地层沉积厚度、沉积层位、岩性特征在线路不同地段虽有差异,但在成因上有明显的规律性。

1 1 地层岩性

地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①、新近沉积层②、第Ⅰ陆相层③、第Ⅰ海相层④、第Ⅱ陆相层⑤、第Ⅲ陆相层⑥、第Ⅱ海相层⑦、第Ⅳ陆相层⑧、第Ⅲ海相层⑨。

1 2 各地层地质条件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杂填土、素填土,多分布于市区内,厚薄不均,差别较大。该层土密实程度差,易变形。

新近沉积层(故河道、洼淀冲积):以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粉土为主,分布于故沟坑、河漫滩、河流故道内,该层土工程性质较差。

第Ⅰ陆相层(Q43al):以软塑—可塑状粘土、粉质粘土为主,层底埋深4~7m,为浅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第Ⅰ海相层(Q42m):由灰色粉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组成,层底埋深12~16m,触变性和灵敏度高,工程性质较差。

第Ⅱ陆相层的湖沼相沉积层(Q41h):以粉质粘土为主,厚度一般小于2 0m,粘性土为相对隔水层。

第Ⅱ陆相层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41al):以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层底埋深一般18~20m。上部粘性土为相对隔水层。

第Ⅲ陆相层(Q3eal):以黄褐色的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可塑—硬塑,局部夹粉细砂和粘土透镜体。层底埋深25~30m。该层工程性质较好。

地铁工程地下段洞身主要位于第Ⅰ陆相层(Q43al)、第Ⅰ海相层(Q42al)和第Ⅱ陆相(Q41al)中,局部位于第Ⅲ陆相层(Q4eal)中。

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1 天津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按赋存介质,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以岩溶水为主的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第四系孔隙水分布广,厚度大,在水平和垂向上岩相变化复杂。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地质分层为基础,依据埋藏条件、水质等水文地质特征,并考虑多年延用的习惯,对含水岩组进行划分,将第四系孔隙水划分为4个含水组,3个含水亚组,其中第1含水组相当于全新统和上更新统(Ⅰ,Q 4+3),底界深度一般在70m左右。另外从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下水开采条件方面,将赋存于不同含水组的地下水划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一般将埋藏较浅、由潜水及与潜水有水力联系的微承压水组成的地下水称为浅层地下水,而将埋藏相对较深、与浅层地下水没有直接联系的地下水称为深层承压水。第1含水组属于浅层地下水系统,第2~4含水组属深层地下水系统。

2.2 天津市地下水补、径、排特点

在天然条件下,总的地下水补、径、排特点是:在水平方向上,浅层水和深层水由北向南形成补给,在垂向上,下伏含水岩组接受上覆含水岩组的越流补给。

浅层地下水有下列补给、径流和排泄特点。

补给:浅层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地下水具明显的丰、枯水期变化,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

径流:在水位作用下,浅层地下水由山前平原向滨海平原径流,但由于含水介质颗粒较细,水力坡度小,浅层地下水径流十分缓慢。

排泄:浅层地下水主要的排泄方式有潜水蒸发、向深层承压水越流和人工开采。

根据地铁工程结构物的埋深和特点,对工程影响较大的地下水主要是浅层地下水。

3 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

3.1地铁工程影响范围内地下水的类型

(1)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为0 5m左右,主要以松散的人工填筑土层①为含水层,下部新近沉积层和第Ⅰ陆相层中粘土层(②3、③3)为相对隔水层。部分地段与地表坑塘水体连通,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的补给。稳定水位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极其明显,仅分布在天津市局部地区。

(2) 潜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的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0 5~2 5m,年平均地下水位埋深为1 6~1 8m,年变化幅度的多年平均值约为0 8m。高水位期出现在雨季后期的9月份,低水位期出现在干旱少雨的4~5月。潜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入渗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故地下水位的波幅变化较大,赋存于人工填土层①层、第Ⅰ陆相层③层及第Ⅰ海相层④层的相对含水层中,以第Ⅱ、第Ⅲ陆相层的⑤1、⑥1层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底板。潜水层一般埋深为12~15m。

(3) 微承压水

赋存于第Ⅱ陆相层及以下粉砂和粉土中的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第Ⅱ陆相层及以下的⑤2、⑥2、⑦2、和⑧2粉土、⑤4、⑥4、⑥5、⑧4、⑧5和⑨4粉细砂层中的地下水为微承压水。以第Ⅱ、第Ⅲ陆相层的⑤1、⑥1层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顶板,含水层厚度较大,分布相对稳定,微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3 0~5 0m左右,水位受季节影响不大,水位变化幅度小。微承压水接受上层潜水的越流补给,同时以渗透方式补给深层地下水。水位观测初期,该层水上升很快,一般在30min之内即完成全部上升高度的80%左右,30min之后水位上升速度变缓,经过24h之后,水位一般稳定于潜水位以下。粉土中微承压性没有粉细砂层中微承压水表现的强烈。微承压水一般埋深为12~70m。

3.2 含水层透水性分类

根据有关规范,可将含水层的透水性分为6类(见表1)。

3.3 地层透水性特征

(1)

渗透系数和透水性关系

潜水、微承压水含水层含水介质颗粒较细,水力坡度小,地下水径流十分缓慢。部分地层的渗透系数及透水性统计如表2所示。

(2)

地层透水性分析

勘察范围内的地层由粘性土、粉土和粉细砂等组成,其中第Ⅰ陆相层(Q43al)、第Ⅰ海相层(Q42m)和第Ⅱ陆相层(Q41al)主要由粘性土和粉土组成,局部夹淤泥质土,渗透系数均小于1m/d,一般为弱透水层。第Ⅱ陆相层(Q41al)中的粉质粘土和粘土的渗透系数约0 01m/d,为弱—微透水层,可划分为相对隔水层。第Ⅲ陆相层(Q3eal)主要由粘性土、粉土和粉细砂组成,粘性土、粉土的渗透系数均小于1m/d,为弱透水层,粉细砂的渗透系数大于1m/d,为中等透水层。

(3) 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

潜水:人工填土层为①1杂填土、①2素填土,土体结构松散,含水量丰富,土层渗透系数大。第Ⅰ陆相层以③1粉质粘土为主,土体渗透性能差,土层渗透系数小。第Ⅰ海相层主要含水层为④2、④9粉土。④1及④8粉质粘土中夹有大量粉土透镜体,储水量较大,但出水量较小,垂直、水平方向渗透系数差异较大。

微承压水:在天然状态下,赋存于第Ⅱ陆相层(Q41、Q41al)、第Ⅲ陆相层(Q3eal)和第Ⅳ陆相层(Q3cal)粉土、粉细砂中的地下水具微承压性质,但不宜被称为典型的承压水。因为典型的承压水应该有稳定的水源补给,并应有稳定的不透水顶底板,而作为相对隔水层的第Ⅱ陆相层(Q41al)粉质粘土和粘土中有夹层,个别地方还有“天窗”。特别是第Ⅲ陆相层(Q3eal)中的粉细砂并非稳定分布,规模小,呈透镜体状,故自身无稳定的补给来源,而是由上下渗透性小的粉质粘土、粉土渗透补给。

赋存于第Ⅱ陆相层和第Ⅲ陆相层粉土、粉细砂中的微承压水属于第1层微承压水,分布在地表以下16~28m,接受上部潜水补给的同时又排泄给下部第2层微承压水。该层水对地铁工程影响最大。

赋存于第Ⅳ陆相层及以下的粉土、粉细砂中的微承压水属于第2层微承压水,分布在地表30m以下,接受上部第1层承压水补给的同时又排泄给下部的深层承压水。由于埋深较大,该层水对地铁工程影响相对较小。

(4)

潜水和微承压水的关系

由于上部潜水补给下部微承压水,承压水层之间又相互补给,所以浅层承压水各含水层存在明显的水力联系,又具有明显的垂向不均匀性。浅层地下水是统一含水体,只是由于局部地段地层透水性分布的差异性,对地铁结构物的施工影响程度也不同。

(5)

粉质粘土和粉土透水性的分析

粉质粘土的塑性指数(Ip)一般为12~14,砂性较大,不是绝对的隔水层,具备一定的透水性,所以各含水层上下之间存在地下水补给关系。粉土的塑性指数(Ip)一般为8~10,粘粒含量一般为9%~15%,砂性较大、粘粒含量亦较大,其透水性也是相对的。

3.4 地下水温度

天津地区地下水的温度,埋深在5m范围内随气温变化,5m以下随深度略有递增,一般为14~16℃。

3.5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类型一般为硫酸盐型;潜水一般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或具有弱腐蚀性,微承压水对混凝土结构一般具有弱或中等腐蚀性,个别区段具有强腐蚀性;潜水及微承压水对混凝土一般具有弱或中等腐蚀性。

4 水文地质勘察方面的几点经验

4.1微承压水稳定水位的确定

为更加准确测定地下水(尤其微承压水的承压水头)水位,应采用较有效的水位观测方法。钻进距含水丰富地层(第Ⅱ、Ⅲ和Ⅳ陆相层相对含水层)约1~1 5m之前(不穿透下部含水层,孔底在上部相对隔水层中),下套管至钻进深度;将套管砸进下部相对含水层;用小直径钻具将套管中的相对隔水层穿透。由于套管打入下部相对隔水层,套管与周围地层密贴较好,可起到有效隔离上部潜水的作用。

4.2 临河地段的钻探

根据工程特点布置水上钻探,勘探孔一般布置在工程边线外10m左右,勘探孔间距为20~30m;加强抽水和承压水水位观测工作;必要时布置大口径群井水文地质试验,采用稳定流、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确定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

4.3 确定水位分层

在水文地质勘察之前,应首先掌握地层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各含水层的分布位置、含水情况和相互补给关系,从而合理布置水文勘探试验工作。要分层确定水位深度,分层抽水试验,分层确定水文参数;分层取水样进行水分析。

5 地下水对地铁工程影响的分析评价

5.1 明挖法施工的车站工程

(1)第I海相层粉土、粉砂层和淤泥质土。由于土体松散软弱,且粉质粘土多含粉土夹层,在潜水的作用下,易造成基坑的涌泥(土)、涌水,影响基坑的稳定性,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

(2)第Ⅱ、Ⅲ陆相层中的粉土、粉细砂层。一般分布在地下16~28m,含有微承压水,对基坑的影响最大。围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应考虑对该层微承压水的封堵,以减少基坑坑底的突水和隆起。

(3)第Ⅳ陆相层以下的粉土、粉细砂层。一般分布在地下30m以下,含有微承压水,由于上部相对不透水层的阻隔,对基坑的影响相对不大。围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不需采用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加强基坑的坑内降水、坑外减压、坑外回灌和地表监测措施为宜。

(4)采取降水减压设计时要严格控制抽水井施工质量,避免抽微承压水时与上部潜水的连通,同时要严格控制“降压不降水,出水不出砂”的原则,避免引起对既有建筑物的沉降破坏,要从降水、减压、回灌和沉降观测均衡等方面采取措施,制定可行方案,并从施工方面加以严格控制。

(5)采用地下连续墙或钻孔灌注桩进行基坑支护时,应注意墙间或桩间咬合,避免潜蚀或漏水现象。

5.2 盾构法施工的区间隧道

(1)密闭型盾构最小覆盖层厚度宜大于8m。

(2)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隧道施工中内外水头差的作用。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细颗粒土容易流失,引起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围岩地层形成管道,从而引起地表沉陷和建筑物破坏。

(3)在隧道洞身分布有淤泥质土和粉土,灵敏度较高,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易产生流动,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

(4)在隧道通过含有微承压水的砂类土地层时,设计施工要考虑涌水、涌砂的可能性,避免引起开挖面失稳和地表塌陷。

(5)在地铁穿过既有建筑时,要严格控制盾构进土量,并加强地表沉降监测。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地质勘测 地形条件 实践分析

1、勘察时出现的主要问题

1.1 野外勘探工作方面

勘探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往往实现对地形地质条件及结构不作深入的了解,所以说很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勘探点的深度与间距方面。按照工作规定,在勘测复杂的地基时,应该加密勘探点,绝对不能因为一些特殊因素比如时间与金钱方面采用原来的斟探方案,为以后的工作留下隐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勘探人员往往因为做事马虎,不细心,也不按照原有的规定去做,编录人员没有好的变动性,造成了相邻的两个勘探点地层悬殊太大;第二,在勘探人员勘察之前,并没有了解勘探区的地质,随便就依照任何一个地基等级进行探索。在进行岩土试样分析这一环节,常常会发现湿陷性土等特殊的岩土,地基等级改变,从而导致勘探点的距离不科学。第三,勘探深度方面,一般来说孔深15m、5至6层的砖混结构住宅就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如果存在软土层的话,15m深度显然不合适。而且,如果一个存在碎石土的位置,采用深度为15m建筑2D3层的建筑物,必然会严重浪费资源;第四,在原位测试方面,必须严格地按照标准去进行,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特别在地温与气温完全不同的夏冬季节,触探指标也明显不同。进行标准贯入实验时,杆长与孔深的数据不符合要求。当杆长大于3米时,锤击数的计算按照如下公式:N63.5=αN,其中N63.5为标准贯入锤击数,α为杆长校正系数。当杆长分别为小于2m、4m、6m、8m、10m米时,则α分别为1.1、0.89、0.85、0.80、0.79。由于底有残留与缩径,且没有按照准确的公式计算,因此就导致了标贯击失真非常严重等;第五,在测量地下水位及采取样品方面,勘探人员往往在进行量探钻孔水位这一环节时,经常忽视抽水井及滋出地下水周围是否有峭壁等情况,造成了对地下水位的测量不合理。

1.2 评价问题

地基的均匀性评价,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在这方面应该严格按照《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或者另外有关的政策来进行。而GB50021-2001所提到的要求 则是为一般建筑规定的。目前,专家们仍然对于各个建筑没有给出相对应的方法,他们把对高层建筑的评价方法适用于一般建筑的地基均匀性评价上,这样做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不合理的;地震的效应问题,在对岩土工程进行评价时,很少给予在地基处理后的剪切波速的变化与场地地基类别等特别的重视。在提高抗震造价这方面,首先对一个建筑物场地做一个地层剪切波速试验,不应该自我的实行覆盖层厚度及场地类别的判断;地基承载力特殊值,在这一方面,很多地区仍然使用已经取消的用GB5007-2002查表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殊值的方法,由于缺乏成熟的工作经验,所以无法做出合适的数据。有些设计方常常不和一些单位协商,因此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

2、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

2.1 勘察主要技术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勘探人员要想合理的确定岩土层的评价指标,以及测量出有效的相关参数,必须要严格按照一些职业部门所规定的有针对性的及适用于各个勘探的一些政策及原则。一般在勘探人员勘探时,他们经常用到地质勘查取样、波速测试查明、地质测绘、地质钻探以及室内试验等好多试验方法。下面我想要对如下几个做出解释:岩层钻探。日常使用的是KY-250型钻机与100A-D型钻机来进行勘探。在日常工作时,一般使用全部采芯、泥浆护壁、来回钻进的方法。沙土层岩芯采取率应该超过74%,并且粘土层岩芯采取率大于89%,还应该确切记录各图层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改变,认真描述和观察各个土层的宏观特点,以便为了确切的观察地层结构。详细分析每一个地层样本,确定勘察工作的标准;室内试验,确定一个出发点去安排室内试验,对勘探地所存在的具体问题详细描述。采用室内试验,能有效的对各项物理指标合理判定,并且为岩土工程的评价和分析提供合适的标准。大体而言,对物理性指标的试验包括:对岩土的性质水质分析、颗粒分析及测定压缩等等。在实验之前,需要注意的是,认真做好落锤的清孔工作,并且要求落锤的下落速度为20次/min。

2.2 岩土工程在实践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中,地基处理是其核心的环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沉积地层的土壤颗粒,都是属于直径1.6mm~2.2mm之间的细砂和粉细砂构成的;尤其在一些特殊地区,由于表层砂子含水量低,粉细砂也多呈分散形状,这并不满足天然地基的要求,应该做一些必要的处理。有下面几种处理方法。第一,强夯法,主要适用于加固软土地。由于它具有施工简单、速度快以及成本低等优点,所以在处理软土地有着很大的收益。由于夯锤的自由落体,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冲击波和能量,以促进于地基的处理。地基土层的加固工作也能快速完成,这种方法从根本上降低了地基的压缩性、黄土的凹陷性和沙土因振动发生的液化现象,也就实现了地基的稳定性和承受压力,使双向提高。第二,浅层法,这是处理浅层地基的核心方法,主要适用于松散的细沙层。主要操作过程是:在基坑开挖到所规定的深度后,将样桩拿到基层的两边,一般,在铺砂时,尽量控制厚度不超过0.25m,在铺好之后,向其中加水使之与砂层平行。并插入钢叉搅拌,之后每隔0.1m重新插入钢叉,直到砂子落实结束。第三,振冲法 ,也就是在震动和水冲时对土壤进行加工,主要分为两种,振冲法和振密法。前者需要添加填充材料,在黄土地区一般使用它,而后者是不需要填充任何东西,一般适用于较粗的沙砾地基。振冲法的主要原理是:由于振动力,挤压密实砂层;借助振动,通过使砂层液化,重新排列,以减小其空隙度,从而实现土壤的加工。

3、结语

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不管采用那种地基处理方式,都需要在处理之后,仔细的与以前做对比,检查地基处理质量。检测时,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时刻按照各个规定的要求,还应该不断提高勘探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职业道德,合理的进行勘探工程。尽量使岩土工程勘探达到完美的效果,以使我们国家的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旭然.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中国高新技企业,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