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范文
时间:2023-04-07 16:1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公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些地质公园遗迹保存完好、种类多、品位高,几乎囊括世界上所有的地质遗迹景观,包括喀斯特、丹霞、水原等地貌,三叠纪地质遗迹,地层剖面及瀑布,海生爬行动物及产地,古植物、古生物化石及产地,古人类遗址等,具有极为珍贵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贵州更将独特的地质景观融入其他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被学界誉为“地球奇境”,堪称地质公园省。
什么是地质公园呢?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目前,我国建有33个世界地质公园、240个国家地质公园及数以千计的省地质公园和县市地质公园。
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有三个:第一是保护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因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地表痕迹,明显的如高山、峡谷、瀑布、溶洞、峰丛、洼地等地貌景观;第二是普及地学知识。地球是人类的美丽家园,然而,她的很多秘密人还未能知晓,只有通过地质科学的不断普及才能使人们对地球村不但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第三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我们知道,自然旅游风光,其实都是旅游地质资源,通过建设地质公园,就是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并赋予其地学科普含义,有利于提升旅游风景区的科学文化品位,给予游客超值的审美享受。
说到地质公园,就不能不说说旅游地学。旅游地学是我国学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创立的一门实用性新兴学科。它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知识,以发现、评价、规划、保护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古遗迹、遗址,探讨其形成原因、演变历史,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
篇2
目前我国是全球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地质公园这个在资源利用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备受国人关注,不仅提高了人们对保护地球和地质遗迹重要性的认识,传播了地质科学知识,还在建设优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促进边远贫困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地质遗迹丰富多彩
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游客穿行其间,就像在岩石的“森林”里行走,这就是著名的云南石林地质公园。云南石林是中国第一批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的景点,于2004年2月宣布入选,当时一起入选的还有安徽黄山等其他7家。而如今我国已有27家世界地质公园建成。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由政府部门组织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国家,也是全球建立地质公园最早的国家之一。建立地质公园,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地域辽阔,地质结构复杂,地形和气候差异大,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许多具有国家和世界意义的地质景观,有的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类型上讲,中国的地质公园从不同地质时代完整地揭示了地球生命演化的规律。从火山岩分布的情况来看,东南沿海和东北的类型和时代也不完全相同,反映了地球火山的活动规律。中国最老的地层可达到30多亿年,海陆变迁、构造运动等地质事件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
我国的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
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鞍山白家坟花岗岩,陕西小秦岭元古界剖面,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层型剖面,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吉林浑江大阳岔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宁夏中宁陆相泥盆系及生物群保护遗址,云南曲靖陆相泥盆系剖面,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石炭纪地层界线剖面,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台湾的利吉青灰泥岩剖面,河北原阳泥河湾盆地小长梁遗址。
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产地,新疆奇台县克拉麦里矽化木森林奇观,山东山旺中新世山旺组古生物群,辽宁抚顺煤田含昆虫琥珀遗址,山东泰安晚寒武世三叶虫产地,四川自贡恐龙公园博物馆,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
地质构造形迹:如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辽宁大连白云山庄莲花状旋钮构造,四川松潘-甘孜多层次滑脱构造,北京西山的褶叠层构造,陕西蓝田铁炉子活动性断裂与河道错位,四川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与景观等中国主要的构造体系。
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黄山奇峰,赞皇嶂石岩风景名胜区,丹霞山地质地貌景观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区,山东马山石柱群和硅化木群落,五大连池火山地质景观,雁荡山流纹岩峰林地质景观区,桃渚流纹岩峰林、石林景观区,涠州岛火山喷发海蚀、海积景观,天津贝壳堤、牡蛎滩保护区,西沙群岛石岛的地质景观,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喜马拉雅山与现代冰川,贡嘎山冰川公园,羊八井地热田,的间歇喷泉,雅鲁藏布江大峡湾,黄龙-九寨沟高寒岩溶钙化景观区,织金洞岩溶地质景观,黄果树瀑布群地质景观,桂林岩溶峰林地质景观,云南腾冲火山地热奇观,云南路南石林,新疆风蚀地貌景观——乌尔禾魔鬼城,长江山峡地质奇观,太鲁阁大理岩峡谷,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台湾的泥火山,台湾阳明山地热景观,台湾东北角海岸风景特定区的地形景观。
特大型矿床: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栾川南泥湖钼矿田,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世界“锑都”——锡矿山,白云鄂博——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赣南钨矿,湖南柿竹园钨铋钼锡超大型矿床,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阿尔泰伟晶岩,大庆油田,青海察尔汗盐湖,东胜-神木煤田,辽宁海城菱镁矿矿床。
地质灾害遗迹: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四川小南海地震堰塞湖遗迹,广西南丹新州矿采空区塌陷,河北唐山地震,姊归新滩滑坡,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
不只是奇异地貌,更是旅游精品项目
各级各类别的地质公园在我国遍地开花,在保护了当地地质遗迹资源、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游客的眼球提供了一场大气磅礴、雄伟瑰丽的地质地貌的视觉盛宴。
我国地质公园的选址与建设,是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条件在通过了复杂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完全体现了各自的独特性。例如河南嵩山地质公园是构造地层地质公园,被称为“五世同堂”,因为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从最古老太古代岩层到最近的新生代岩层,而那每一个岩层就是“地球历史书”的一页;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围起了一个火山群,简直就是中国的火山博物馆;江西庐山不但风景如画,而且是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还有流水琢群峰的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灿若红霞的广东丹霞山的丹霞地貌等等。
享受视觉盛宴外,地质公园带给人们的最大收获就是地质学知识的渗透。科普旅游在地质公园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几乎每一座国家级以上的地质公园中,都有一个宣传地学知识的博物馆,游客可以把眼前的壮丽景色与地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一次完美的科普之旅。
为了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地质公园在展现地质遗迹之外,施行旅游产品多元化“组装”,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将各种相关的旅游产品融于一园。比如:穿过丛生的云南石林,你可以观看哈尼族歌舞,体验哈尼族风情;饱览了江西龙虎山的丹霞地貌之后,再去看崖壁上的悬棺群和古崖葬遗址;到四川自贡恐龙地质公园探秘恐龙骨发掘地之后,还可以去观赏千米深的盐井“拍井惊奇”。
篇3
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中国地质公园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重数量发展到重品质的提高,从疏于管理到加强管理,从公园建设要求不够规范走向各项建设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新阶段。自2000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建立了184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29处已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成员,约占三分之一,是建立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初步形成了地质公园体系轮廓。
地质公园的规划是公园具体管理者用以建设本公园的依据,是各公园管理者应该严格遵守的“公园宪法”,因此编制一个好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是建设好、管理好地质公园的关键。查阅国内外相关期刊文献可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和遥感(RemoteSensing,RS)技术目前在地质公园规划的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与旅游规划、景观规划等不同的是,它最大的特色是要突出地学的科学性和空间数据的精确性,在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公园边界划分、土地利用协调等诸多方面都涉及到空间定位即与空间地理位置有关的问题,目前在GIS和RS技术在地质公园规划编制中的应用还存在层次较低、应用领域较片面等问题,如:GIS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制图、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或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应用的层次还比较浅,深度的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分析建模等很少涉及;RS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地质遗迹调查评价、成因演化分析等方面,未能在功能区划、总体空间布局等宏观方面有更多深入的应用研究;地质遗迹调查评价方面很少涉及GIS技术,多采用属性定性或半定量的属性进行分析,很少考虑地质遗迹本应有的空间属性及相互之间的空间关联性。
针对上述问题,决定开展基于GIS和RS的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关键技术问题分析研究,旨在解决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与空间地质位置有关难点问题。其主要的关键问题分析如下:
(一)基于GIS和RS的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方法。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的根据,保护地质遗迹是地质公园的首要任务。目前的地质遗迹评价,大多是基于地质遗迹单点的定性的或半定量的评价,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很少考虑地质公园整体地质遗迹空间关联性,忽略了地质遗迹固有的空间属性。因此,需要建立基于GIS和RS技术,从宏观角度分析地质遗迹发育分布特征和成因演化规律,建立与空间位置相关联的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方法。
(二)基于GIS的地质公园规划数据库建设。地质公园规划涉及大量空间数据,如何合理有效的管理好海量空间数据将是编制一份高质量规划的基础。因此,建立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库,整合地质遗迹数据库和遥感影像、基础地理、地质、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管理规划等空间数据库,全面掌握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建设和其他相关规划等方面的现状和规划情况,从而为制定地质公园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三)地质公园范围划界研究。地质公园在申报时往往对公园边界划定具有随意性,贪大求全,且对地方建设前景、矿权状况考虑不够,往往面积过大,给公园管理、地方发展造成麻烦。因此合理调整公园的面积成为地质公园规划编制重点中的重点。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地质遗迹集中度的方法划定地质公园边界,确保在效保护地质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的前提下,综合与各类景区、各类规划的协调,避免与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相冲突。
(四)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编制土地利用平衡表是地质公园规划的一个难点问题,需要在收集相关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数据的基础上,采用遥感影像人工目视解译、GIS空间分析等技术,对地质公园土地利用与公园建设之间的协调性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协调有效控制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编制土地利用平衡表。
篇4
>> 我国地质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发展建议 凤山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中的重点问题”的探讨 瑰丽的“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地质公园的由来 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导游问题系统研究 兴凯湖的变迁和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 云南地质公园的多重属性和管理因素分析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教育和旅游 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关键问题分析 ANP法在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畅游甘肃地质公园 中国.地质公园.元年 山崩地质公园游记 漫谈地质公园省 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与保护 流淌的文化福建清流温泉地质公园剪影 美国黄石地质公园:大自然的狂欢 房山 您身边的世界地质公园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龚克,孙克勤.地质旅游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3).
[3]杨俊义.地质公园建设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J].四川地质学报,2006年(2).
[4]谭秋明,施晓莺,施红棉,曹文胜.地质公园景点选择及其解说技巧[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1).
[5]张伟,赵志中,苗琦.加强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1).
篇5
关键词:地质公园;地质遗迹;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41-02
1引言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一个特殊地区,是以保护地质遗迹、开展科学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一种自然公园[1]。欧美发达国家早在20个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地质公园建设,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备受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
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起源于2000年,在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申报地质公园的通知》后,很快就在全国得到了响应。截至2011年,我国已批准建立6批共计218处国家地质公园。据统计,近些年来地质公园的旅游收入逐年递增。如福建泰宁2005、2006年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占全县GDP的1/3;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实现综合收入9.67亿元。地质公园旅游市场为我国的旅游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地质公园自开建以来,发展迅速,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游客也越来越青睐能获得较高科学品味的地质公园旅游形式。但地质公园在它的发展成长中却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针对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为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2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问题
随着地质科普旅游的发展,一些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确实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很多地质公园的可进入性很差,景区与景区之间并没有形成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系统,影响游客的参观游览;公园内部解说系统比如解说牌、景观介绍栏等缺少专业的科普知识,过多地充斥神话传说故事。另外景区内的导游图不够明确具体,位置不显眼,往往游客想要去的地方根据导游图却找不到;院内的旅游接待设施规模小、档次低,大多以农家乐为主,缺乏针对科研工作者及学生等专门市场和大众游客观光的大众市场的旅游产品[2]。
2.2地质公园建设中地质遗迹保护的问题
地质公园因其自身的特点,存在很多经济价值很强的资源,很多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于不顾,允许大量的煤窑、采石场(石灰矿、磷矿)建在地质公园内部。不仅造成景区内部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景观视觉效果,而且也使资源破坏严重。很多资源在短时期内是不可再生的,相应的影响了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价值。虽然这种以透支环境的不可持续的开发是不可取的,但大部分的地质公园都位于偏远的经济落后的地区,这种开发客观上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也确实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水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的地质遗迹保护就显得更加任重而道远。
2.3地质公园建设的特色问题
地质公园作为当前首要的科普大众旅游基地,本应该给游客以科普知识和地学知识熏陶。但是,当前的地质公园内,具有鲜明科学内涵和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在地质公园建设中并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目前的开发主要停留在一般性山水观光上,与其他的山岳型旅游如黄山、九寨沟等无明显区别,没有自身的特色,没有突出自身的科普优势。因此,地质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应突出自身科普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2.4接待培训和导游素质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地质公园,在旅游接待方面不规范,缺乏相关指导与培训。比如很多地质公园内部的旅游接待人员本身就是当地的村民,在给游客讲解时,虽然很热情,但缺乏地质科普知识和接待礼仪,比如怎样进行科普旅游接待、怎样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服务、某些地质遗迹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样的科普价值等,这些方面都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而有些园内虽然有正式的景点导游,但由于导游素质较低,对相关的地学知识不熟悉,对游客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甚至误导游客。因此园区接待和导游亟需专业的指导和培训,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和促进园区的长远发展。
3对策与建议
3.1应将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放在首位
珍贵的地质遗迹是地质公园的基础和主体,一旦遭到破坏,就失去了作为旅游资源的条件,地质公园也就相应地失去了开发价值。我国资源开发的原则就是“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就是可重复使用,只有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才能重复性地招揽顾客,发挥其价值及效益,才能间接地实现其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地质公园建设应始终把地质遗迹保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3.2加强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
发展旅游的第一步是修路,从而解决园区与园区的连接问题,提高园区的可进入性。不仅要建设园区所在城市到园区门区的外部公交客运,还要加强园区内的内部交通,比如电瓶游览车、缆车、垂直电梯、有轨车、人力车[3]等,在方便游客的同时,也能为自身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另外,园区科普解说系统是科普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地质科普教育是地质公园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区别于其他景区的重要特征之一。只有建立专门科学的科普解说系统,不仅语言要通俗易懂,让游客在玩乐间理解深奥的地学知识,还要安置合理,密度适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地质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同时要有区分于专业游客和大众游客的设施建设,提供有地方特征的特色饮食、住宿和有代表性的当地居民聚居形式,加强园区的吸引力。
3.3应突出地质科普旅游特色
地质公园的首要特色和基础载体就是科普旅游,因此其旅游产品的设计首先就要体现其科学价值,普及地学知识,突出其不同于其他旅游资源的自身特色。公园内的餐饮、住宿、交通工具、游览项目、纪念品、娱乐项目等[4],都要一条线的设计出地质科普旅游的特色,体现出其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游客收获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
3.4加强地质公园旅游市场营销
地质公园科普旅游一定要重视市场营销。利用地质公园网站、报纸杂志、广播、微博、公交广告等媒介进行宣传,还要做好景区内部的接待服务,“一传十,十传百”,形成游客的口碑效应。另外,要做好地质公园的市场营销,还要细分好旅游市场,确定游客主体。地质公园的首要功能就是科普教育,而对科普教育最感兴趣的游客主体就是学术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因此,园区要集中有限财力和现有资源,加强对学校、机关、城市居民这批有潜力的游客群体的宣传[5]。
3.5做好地质公园旅游的培训接待
应要对景点导游进行地学知识和服务接待培训和指导,不但要擅长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的讲解,还要熟悉地学景观的形成原因、发展历程等相关的地学知识。景区导游还要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导游讲解过程中,对游客进行环保教育,提醒游客爱护园内旅游资源和环境,不要破坏园内地质资源和优美环境。另外,还要加强对园内旅游开发者、经营者、除导游外的其他旅游从业人员等的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相关知识的专业教育和职能培训,实行岗前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6]。
4结语
中国的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发展强劲,正处于成长的少年期,潜力巨大,在当前和将来的旅游市场中都将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行与曲折性并存的,目前地质公园建设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正是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当前地质科普旅游所存在的不足,只要能提出相应地解决方案,就能促使其更好的发展,使我国的地质科普旅游越来越走向成熟化和正规化[7]。
参考文献:
[1] 毛学翠.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3(4):29~30.
[2] 覃建雄,刘开榜.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6~17.
[3] 李同德.地质公园规划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王雨昕.我国地质科普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旅游经济,2009(11):46~47.
[5] 董静.地质公园的生态旅游开发-以满城县地质公园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篇6
关键词:ANP;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7802
1我国地质公园旅游研究现状
我国旅游现状发展迅速,地质公园作为并不常见的一类旅游景区和其他类型的旅游景区(如风景名胜区)相比,属于发展较晚但发展迅速的一个景区类型。截至2014年3月,我国拥有29个世界地质公园,仅2012年间就增加了两处世界地质公园。分别是湖北的神龙架世界地质公园和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占世界总量人居第一位。然而,与地质公园旅游快速发展相矛盾的是我国旅游者鲜少有对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做出定量研究的文章。作为旅游发展如此迅猛和对旅游越来越重视的国家,对地质公园型旅游景区竞争力研究却相对少并不合理,笔者认为相关学者有必要对我国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做出相应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对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研究做出讨论。
2网络层次分析法在地质公园竞争力中的应用
ANP是在AH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新的决策使用法,其中ANP表示网络层次分析法,AHP表示层次分析法。ANP法针对存在内部依存和反馈效应的复杂系统决策十分有效。本文解决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可以理解为:运用ANP构造出网络结构,由于网络中每个元素集会互相支配及影响,因此要利用“极限超矩阵”对各种相互作用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其混合权重,最后利用Super Decision软件来解决ANP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以上可以概述为本文研究目的。
在本文所构建的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中,根据笔者对专家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可知,各指标(元素)之间有互相影响的关系。且属于网络层次结构中的内部依存外部循环的结构。其中各级指标详列如下:一,目标层: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二,准则层:绝对竞争力B1;相对竞争力B2;差异竞争力B3;三,子准则层:旅游资源C1;区位C2;政策、法规C3;形象C4;文化C5;交通C6;市场结构C7;景区景点开发C8;住宿C9;购物C10;旅游环境C11;餐饮及娱乐C12;旅游产品差异C13;企业组织结构差异C14。具体的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构图如图1。
图1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构图3各层指标权重的确立
从图1中可以看到,所构建的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构中的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和支配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首先是同组元素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以绝对竞争力B1中的C4和C5为例,C4和C5之间有影响关系,也就可以理解为,一个地质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对该地质公园的形象定位有一定的影响。再以相对竞争力B2中的C10和C11为例,购物和旅游环境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例如地质公园景区内的旅游环境好坏对游客购物产生着影响。如,旅游环境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景区和导游乃至整个游程都满意就会对旅游者购物产生正向的驱动力,反之亦然。
然后是不同组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关系。以绝对竞争力B1和相对竞争力B2中的元素为例。法规C3对旅游环境C11有着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我国自2013年10月1日颁布新的旅游法规定导游不得强迫游客进店购物,那么,在之后旅游过程中发生的因导游强迫游客购物的事情就大为减少。相当于为旅游者创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而良好的旅游环境,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景区和导游乃至整个游程都满意就会对旅游者购物产生正向的驱动力。相当于法规C3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于C10,但通过C11,让两者之间产生了关联。这可以被看做是不同组指标相互影响的解释。
从以上对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结构图的分析可以看到,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为了准确的找出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计算出各指标在旅游竞争力中的权重。笔者设计了电子问卷,发放对象为研究生导师三名,大学旅游专业博士生十名以及旅游企业高管三名和四名重点大学旅游专业研究生。共二十份问卷全部回收并有效。
从对各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分析可知,需要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十分复杂。笔者根据查阅文献,发现使用ANP法计算权重会采取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如Matlab、SPSS、Super Decision等数学软件。最终,笔者采用SD(超级决策)软件来计算指标权重。在笔者运用此软件过程中,涉及到将元素关系输入到软件程序中,最终形成了如下模型,在此可称之为“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ANP模型”。具体如下图2所示:
图2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评价ANP模型SD(超级决策)对各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分别为:旅游资源C1(0.18764);区位C2(0.05930);政策、法规C3(004971);形象C4(013610);文化C5(010922);交通C6(004628);市场结构C7(010180);景区景点开发C8(002192);住宿C9(002502);购物C10(003692);旅游环境C11(002828);餐饮及娱乐C12(003673);旅游产品差异C13(011025);企业组织结构差异C14(005333)。其中,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C1、C4、C13、C5、C7。可以理解为,对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就是其旅游资源、形象、文化等多个方面。
4结论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级指标:绝对竞争力、相对竞争力和差异竞争力。三者的权重分别是:0.540、0.297和0.163。可以看出,绝对竞争力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加强地质公园竞争力要从决定竞争力当中的指标中抓起。这一层面的指标体系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法,并没有利用超级决策软件计算。而二级指标采用了超级决策软件。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和相关学者讨论焦点有两个。第一,本研究是否仅适用于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像国家地质公园或者省级地质公园是否可以用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判断旅游竞争力。第二,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否用于一般旅游景区,如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对于问题一,笔者认为能够适用于一般地质公园;对于问题二,笔者认为并不能适用,有些指标元素和其他类型景区重合,但有些指标并不一样,因地质公园景区有其特殊性,而且指标权重就更不相同。因此该指标体系并不普适于一般类型景区。最后要强调的是,关于地质公园旅游层面的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尤其是对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的研究文章更加稀少。期望能够将本文所构建的地质公园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到实际当中。
参考文献
[1]赵体微.构建会展产业竞争力分析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J].国际商业,2009,(3):4043.
[2]王岚,赵国杰.基于ANP的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7):129132.
篇7
【关键词】地质公园;地质公园网站;高中地理;地理教育资源
1.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geo-park”)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公园。什么是地质公园,它具有怎样的特征?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颁布实施“地质公园计划”以来,我国建立了世界级、国家级等不同等级的地质公园。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规定,把地质公园明确定义为具有科学意义的特殊性、自然属性的稀有性与美学价值的优雅性,地质遗迹景观已形成一定区域范围的主体;以保护自然地质遗迹景观为目的,同时促进当地旅游业等行业发展和实行科普教育[1]。
2.地质公园网站
网络科学技术与地质公园相结合建立了地质公园网站,利用网络快速传递地质公园相关信息资源特点,进行旅游观光和产品宣传,并且可根据某地质公园网页的登录浏览次数可以初步评估该公园的影响力;网站的实时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快捷性使旅游者更好的了解目的地旅游价值并间接进行地质公园科普教育活动。地质公园网站以保护地质遗迹景观为重点,形成地学旅游网络查询检索系统,突出科普价值,对虚拟旅游开展提供了基础。对于已归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的地质公园,其网站建设在我国地质公园网站中相对健全,网站页面图片、文字设置丰富,体现不同地质公园景观、成因等方面的差异性。
3.地质公园网站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乡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范例教材,并且地质公园是乡土地理重要体现部分,但由于空间位置的差异性,让师生一一进行考察是极实际。地质公园网站的建立利用网络的共享、便捷性缩短了空间距离,不同区域呈现特色各异的乡土地理资源可以作为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地质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具有地学科普教育的功能,但是公园提供的科普知识语言学术性较强,对于大部分普通游客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性。然而处于教育阶段的中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的知识可塑性,结合青少年具有较强目的性和思维独立性,把地质公园作为地理范例教学的资源,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扩大知识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与地理空间发散思维的形成,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2]。根据新课标下编著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分析地质公园网站资源获取与高中地理联系之处主要集中在自
3.1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中占重要地位,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各地质公园网站提供的公园素材资料,在此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网站为例进行资源获取分析。
3.2高中地理教材“旅游地理”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生活质量精神的层面加深,旅游业发展则是其中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同时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作为选修教材《旅游地理》成为在各省市进行考卷命题时,七个选修部分中命题次数最多,比率占到35%[3]。在地质公园的区域特色发掘过程中,弥补了地理素材资源的不足,成为旅游地理教学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结语
在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地质公园网站作为网络资源教学的一部分,以文字、图片、视频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必须提高其地理素养的前提下,结合时展特点,摆脱老陈旧教学案例,促进地理教学和学习方法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国家应改变在大多数地质公园正处于资源开发阶段,网站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公园宣传概况宣传多样化程度低的现状,促进地质公园网站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琴,赵旭阳,覃建雄.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5):96-99.
[2]唐丽,雷金蓉,林东琴.实践性参观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华蓥山地质公园教学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12):133-136.
篇8
野柳,不是树木,而是台湾一个渔港的地名,它位于台北县万里乡的北海岸线上。其名字源于西班牙魔鬼之角的“魔鬼”一词,经转音译而成。野柳的海蚀地貌十分特别,进入野柳地质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蓝的大海和因受海浪长期侵蚀,风化而形成的陡直的海蚀崖及广阔的岩床。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众多的蘑菇石中,游走于灿烂的奇幻石林之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导游告诉我,野柳公园位于万里乡野柳村,距离基隆市约15公里,是大屯山系延伸至海中的一个岬角,故有野柳岬、野柳鼻、野柳半岛之称,又因其形状像一只海龟蹒跚离岸,昂首拱背而游,故又被称为野柳龟。这里的地层由砂岩堆积而成,因受海浪长期的侵蚀和风化,在海边形成陡直的海蚀崖及宽平的岩床。所有的景观都是未经任何人工雕琢的天然怪石,如:菌状石、蜂窝石、豆腐石、烛台石、姜石、女王头石、海石沟、海石壶、仙女鞋、地球石等,堪为鬼斧神工。
放眼1.7公里狭长的海峡,接连碧天的海蓝得让你心动。历尽千万年海水和海风的侵蚀风化,形成了或烛台或蘑菇或棋盘状的地质奇观。经地质学家考证,野柳这些奇岩怪石的形成,迄今已有2000多万年的历史。台湾在2000多万年以前,还沉睡在海里,经过6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把岩层推挤出海面,造成了台湾岛,而野柳则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两侧在造山运动的挤压中形成了两道断层,这断层破碎易受侵蚀,使两侧凹入成湾,中间突出形成北海岸的狭长海岬。再后来,由于海水和雨水及风沙的侵蚀和地壳的不断提升,才形成了如此壮观的石林。
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女王头“,她耸立在一个斜缓石坡上,高达2米,髻发高耸、微微仰首、美目远盼,不论从什么角度看,面目轮廓均端庄优雅,令人赞叹造化神工之美妙。由于来这里旅游的游人都不想错过与“女王头”合影的机会,我与所有的游客一样,也加入了这个长长的队伍,耐心地等待着与“女王”合影。近距离看已近4000岁高龄的高绾发髻、雍容华贵的天公之作―――“女王头”,内心还难免激动。据说由于自然风化和原先游客的触摸,她的脖子渐渐变细,每年风化约0.2厘米,比10年前已细了6.5厘米;再过10~20年,一旦遇有大地震、强台风,不知道哪一天便会断头或坍塌而“香消玉损”(据测算它的存世已仅有短短的15年了)。当地主管部门曾想尽力营救“女王”,据说为了进行“保头战”,公园的管理人士决定制作分身,采用3D激光扫描女王轮廓,内部加钢筋支撑,玻璃纤维强化塑胶(FRP)为外观材质,再涂上汽车烤漆,以期在观光和景点的保存中取得平衡。但最后还是决定让她“悄悄地来,静静地走”,既然是自然造就了她,那么,还是让她最终回归自然。所以,有生之年可以一睹她的风采是一大幸事!
海风习习,漫步在海蚀平台上,低头仔细端详着海滩,发现有很多特殊的花纹镶嵌在岩石上,这些都是两千万年前遗留下来的化石。有的像一朵朵美丽的蘑菇,有的有着像梅花一样的五瓣花纹。它们在海边与棵棵小草一起,在大海和天空的映衬下,显得灵性和生动。
除了这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海洋生态、多元的渔村风情外,这里还是候鸟们南迁到达台湾的第一站,也是北返时最后一个歇脚点之一。每年三四月和10月候鸟南迁北返之际,是观赏过境鸟类的好去处。大量的白眉巫、黄喉巫、戴胜、授带鸟、黄眉柳莺、乌灰鹤、黑鸫等稀有鸟类在此歇息、中转。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赶上那个季节,更没有看到那蔚为壮观、五彩缤纷的鸟群。
近年来的大陆赴台旅游潮,带动了这里的旅游热。据台湾地接导游介绍,几乎所有承接大陆游客的台湾旅行社,都会安排大陆游客参访野柳地质公园。由于众多大陆参观者的到访,2009年起,野柳地质公园的旅游人数达到了历史新高:创纪录的100多万。为此,公园管理方决定:从这一年起备下大奖寻找“第100万名游客”,以庆祝当年的游客突破百万人次。11月10日是公园值得纪念的日子,当天上午野柳地质公园卖出有史以来的第100万张门票。公园团长亲自开启广播宣布“百万游客产生”。经过票号查证后,发现幸运儿为来自浙江宁波的一个大陆旅行团成员,他们获得了88888元新台币奖金及奖品。由于门票仍在导游手中无法确定归属人,幸运的16名成员商议后决定与导游、领队和司机平分这份大奖。于是大家决定当天下午就去采购,把钱全部花在台湾。而2010年的大奖则被来自山东的旅游团游客所得。
篇9
[关键词]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岛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131-03
鉴于上海崇明岛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成立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经过近3年的建设,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于2008年4月揭牌开园。公园范围涵盖整个崇明岛,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是目前上海唯一的一个国家地质公园。
1 博物馆岛概念由来
博物馆岛的概念来自于德国。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的支流上有个面积近1平方千米的小岛,因荟萃了柏林老博物馆、德国历史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博德博物馆和佩加蒙博物馆等德国博物馆的精华,被称为“博物馆岛”。
本文所称的崇明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是指在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一系列表现该地质公园地质地貌特征及演化历史和人文资源特征,以及反映中国地质公园事业发展状况的博物馆群,使崇明岛成为地质公园主题博物馆聚集的、具有特定科学内涵和景观资源的岛屿。
2 建设博物馆岛的作用
2.1 弥补景点的弱可视性
崇明岛是冲击沙岛,地势平坦。所以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既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碧海金滩。虽然崇明岛之下的基岩、断裂、厚达400米的沉积物等地质遗迹蕴涵了丰富的地质内涵,但是这些地质遗迹都埋在厚厚的泥沙沉积之下,出露地表的基岩、断离、第四纪自然露头几乎没有,因此这些地质遗迹具有弱可视性和不易被观赏性。另外,三角洲地貌和大河分流、河口浑浊带等动力现象的范围非常大,人的视域不可能观看到这些自然现象的整体行为,只能是“一孔之见”,所以这些宏大的地貌遗迹也具有弱可视性。尤其在崇东和崇西地区,自然景观单调,观赏性差,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大。在崇明岛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能否通过创新型的设计和开发,打造具有独特吸引力的观赏点,弥补可视性较弱的缺憾,成为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2.2 充分发挥地质公园科普教育的功能
科普教育功能是地质公园的基本功能之一。一般来说,博物馆具有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休闲等功能。而地质公园博物馆主要是通过对地质公园的科学解读、深入剖析以及专业、全面和细致的展示,让人们了解和探究地球的历史和奥秘,发现和欣赏地球演变留下的鬼斧神工般的地质遗迹,进而让人们认识自然规律,掌握地学知识,提高保护和利用自然的意识。因此,围绕地质公园主题建设多种题材和视角的博物馆,能让人们全面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普及的力度,实现科普教育的功能。
2.3 积极推动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
中国一直是世界地质公园体系建设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需要国际、国内的广泛交流和合作,也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尝试推动地质公园建设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建设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是地质公园建设中的一个新的尝试。它既能弥补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某种先天不足,又能为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国际国内交流创设一个新的平台,必然会对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崇明建设博物馆岛的优势
3.1 都市旅游的延伸和组成部分
博物馆是都市旅游的重要资源。世界很多城市因其种类繁多、展品丰富、地位特殊的博物馆而成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如美国的芝加哥、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等。近年来上海的博物馆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加强。
目前,上海都市博物馆总数已经超过100家,参观人数逐年提高,2008年已达1117万人次。但都市中每万人拥有博物馆数只有0.06座,与世界城市相差10倍,人均占有率低。上海科学类博物馆只有3家。以上海科技馆为代表的科技类博物馆深受广大游客和市民的欢迎,参观人数每年都有新的突破,表明科学类博物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下表所示。
3.2 成熟先进的展会技术
上海世博会的举行更是增强了上海博物馆建设和展示的能力,能为崇明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
(1)整体规划和展馆设计
上海世博会的整体规划建设突出了绿色、环保、生态、节能、和谐宜居的理念。世博会场馆建设中采用了大量太阳能、冰蓄冷、江水源、地源热泵等最新环保科技,将绿色、低碳融入世博会的各个方面。
在展馆设计方面,备受关注的中国馆主题是“东方之冠”,突出体现了生态环保和科技创新。斗冠造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遮阳体,减少了热量进入室内,超白透明的玻璃加大了透明率,减少了玻璃对周边环境的辐射影响;采用冰制冷技术,夜间制冰,白天制冷;采用中水回用技术、雨水收集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等多项新技术和新材料,符合环保节能理念。
其他参展国也大都带来了本国最新的科技成果。英国馆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可循环利用,整个建筑的碳排放量为零。日本馆专门为上海世博会开发了40多项最尖端的建筑技术。意大利采用了一种最新发明的多样化材料――透明混凝土,可以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还能随时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湿度等。
(2)新能源的运用
上海世博会为了突出绿色世博和低碳世博的理念,重点开展了清洁能源技术的科技攻关和大规模示范应用。
①半导体照明技术的运用
在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及一轴四馆的景观照明将完全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整个园区80%以上的夜景都采用LED。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示范区。大量采用的LED照明也为世博园区节约了不少能源,LED灯的节能率超过60%。
②太阳能的运用
以主题馆为例,主题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825KW,是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站,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3)科技创新
2007年开始启动的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上的多媒体展示手段的运用已让我们有很大的惊喜了。立体电影回放经典镜头、纱幕电影带来视觉冲击、环形屏幕讲述未来、虚拟翻书。一项项多媒体展示手段精彩生动地把世博的概念形象展示在参观者面前。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开设了网上世博会,数字博物馆的理念再次获得了技术支撑和推广。
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的地质公园博物馆也可以采用数字博物馆的手段,以突破传统博物馆的展示理念和方法,快速、远程、全覆盖地传播博物馆信息,使地质公园博物馆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
3.3 丰富的博物馆资源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和人文资源丰富。因此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可建设多种主题的博物馆,一方面可以提高其科普和科研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其地质景观的可观赏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该岛地质景观可视性较弱导致的对游客吸引力不足的缺憾。
(1)河口沙洲水文化馆
用于展示世界河口三角洲的发育与地貌景观,重现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演变,展现崇明岛典型的淤泥质海岸潮滩地貌景观以及崇明浓郁的围垦文化,成为进行崇明岛地质遗迹科普知识,保护教育的研究教育基地之一。馆内可以保存崇明裕安村的古沙堤的沉积物标本,模拟潮汐的形成过程及潮汐过程中波痕的形成和潮滩的发育过程。
(2)世界河流博物馆
以世界河流独特的自然生态、水利工程及文化遗迹为主体的综合型博物馆,是具有长江口地域特色和上海大都市特点的地质生态旅游教育科普基地。该馆可由河流自然分馆、河流水利工程博物分馆、河流文化博物分馆和河流灾害博物分馆等几个分馆组合而成。
(3)崇明岛潮滩湿地科普教育馆
利用多种手段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功能等多种科学知识。如可利用沙盘制作技术和DEM技术,模拟制作西沙地质科学景观区的模型,再现潮滩各种潮沟、潮滩、植被分布状况。利用动植物标本制作技术,制作潮滩典型的动植物标本,还可以展示湿地生态恢复和引鸟工程的科普知识。
(4)长江口鸟类生态博物馆
可分为三个展厅。第一展厅展示东滩及长江口鸟类资源,第二展厅主要展示东滩的植物资源、底栖动物资源等,第三展厅主要展示东滩湿地形成、生态演替、生物多样性状况、湿地价值、湿地保护、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地。
(5)崇明岛民俗文化博物馆
崇明岛水土洁净,空气清新,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自然、人文历史古迹。其中著名的景观有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明珠湖、瀛洲公园、金鳌山、澹园等自然风景区;学宫、寿安寺、广福寺、寒山寺、唐一岑墓等人文历史古迹。同时也是人类围垦规模最大的地带。历来是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人文科学最理想的教育环境和场地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也造就了崇明独特的人文气质和风俗传统,形成了崇明岛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崇明的扁担戏是我国仅存的单人布袋木偶戏,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崇明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也应得到保护和展示。
(6)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目前中国已批准设立152个国家地质公园,它们从各个角度表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特色,体现了中国地质科研工作者辛勤工作的成果。在崇明岛规划建设中国地质公园博物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荟萃和展示中国地质科学的成果,展现中国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景观中的精华,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绘就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灿烂画卷,使之与反映崇明本土地质、人文资源特色的博物馆相映成辉。
中国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建立,不仅能充分利用上海崇明岛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推动中国地质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国在地质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也将产生无可替代的作用。
(7)世界地质公园交流展示馆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事业是世界地质公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特殊的地质环境和在世界地学研究领域的崇高地位,以及中国在世界地质公园事业中的积极努力和贡献,中国应该继续为世界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起到新的推动作用,建立世界地质公园交流展示馆无疑是有必要的。这一交流展示馆可以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建立,用于介绍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及各国在地质公园事业中的成果和经验,展示各国具有特色的地质公园景观,推动世界各国在地质公园领域及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举办相应的国际论坛,真正实现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目标。
3.4 博物馆岛的集群优势
(1)聚集效应
在一个地方聚集多座博物馆,形成多种主题会聚的博物馆群,使得涵盖的知识更加丰富,知识领域跨度更大,能引发更多不同兴趣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注意。当博物馆融入了都市居民的生活,就能够唤起他们对本土文化传统、历史传承的热爱与追求,形成一种具有明显精神特征和高文化水准的都市人群。
(2)提升效应
通过博物馆的建设可以使一个城市原有的人文元素和历史价值得到质的提升和飞跃。特别是博物馆群的产生,使各博物馆价值发生叠加甚至乘数效应,并且形成具有特色的博物馆旅游线路,使人们了解上海这座时尚、年轻的国际大都市悠久的地质形成过程。
(3)品牌效应
形成博物馆群,打造博物馆岛品牌,吸引更多投资者对博物馆岛的投资,同时也使崇明成为地质研究的基地。使崇明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成为崇明国家地质公园的名片,崇明国家地质公园成为崇明岛及上海的名片。形成一系列的品牌效应,拉动崇明各产业的发展。
(4)辐射效应
博物馆岛的建立对解决当地就业、当地历史文化提升、当地景区收益的拉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的文化发展,以及崇明岛的旅游发展和城乡统筹等方面,都将起到辐射效应。
(5)公益效应
博物馆是对文物标本收集、保藏、研究、陈列、展示和传播文化科学信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公益性是博物馆必须始终坚持的宗旨。博物馆岛的建设能树立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公益性的形象,提升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积极效应。
4 地质公园博物馆建设原则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指出,地质公园必须提供合作制各种工具或活动来向公众传播地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理念。地质公园博物馆在规划设计阶段比较容易沿着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思路,在结合户外游憩与大众旅游服务需求的同时,为普通游客的旅游活动增加科学知识含量,并最终促成以科学旅游取代神话旅游的知识经济时代潮流。地质公园博物馆要更加注重再现地球历史,揭示自然规律,传播地学知识,提高人们保护和利用自然的意识。通过对地质公园科学解读,让人们从中了解和探究地球的历史和奥秘,在地质公园的科学保护、合理开发、监督管理、永续利用方面发挥督导功效。
地质公园博物馆展品主要是大量的地质标本,对标本的选择、标本的组合、标本科学内涵的挖掘、标本与解说词的匹配效果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在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要强调环境伦理,呼唤生命关照,借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来构建公园社区和谐的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柏林博物馆岛[EB/OL].(2010-3-31).zh.省略/.zh-cn/%E5%8D%9A%E7%89%A9%E9%A4%A8%E5%B3%B6.
[2]万钢.科技创新与世博会[N].文汇报.2010-03-13(8).
[3]胡.上海世博会将成世界专利技术大舞台[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03-10(7).
篇10
引言
湖北省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北西北边缘的神农架林区的南部,属于大巴山山脉东南延伸的中高山区。2005年8月国土资源部批准为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地势总体西南高东北低,山峰多在海拔1500m以上。公园总面积达1022.72km?,由五个园区组成,自西向东分别为神农顶园区、官门山园区、天燕园区、大九湖园区和老君山园区。
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古老而又神秘。这里保存着完好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这里的历史记载着20亿年来地壳沧海桑田的变迁。在长期地质作用下雕琢形成的山体地貌、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等地质景观这里有近200处,是一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与其他的自然旅游资源相比,其地质旅游资源具有更突出的科学性,对于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强烈的专业性。
一、神农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类
神农架旅游吸引体系类型齐全。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旅游资源评价标准,笔者对神农架地质公园未开发旅游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组合较好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类。经过分析与归类,神农架地质公园中的旅游资源可分为8大类23亚类和39个基本类型。在旅游资源类型的8大主类31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中,神农架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8大主类齐全,31亚类中神农架地质公园有23亚类,占总体亚类的77.42%,在155个基本类型中,神农架有39个,占25.2%。具体见表1。
神农架的旅游资源既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还有一些社会旅游资源。主要以各种高山和原始森林为主,水域风光其次,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
二、神农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一)总体评价
神农架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景观资源类型较多且分布集中。从过去未开发旅游前的“架木为梯”、“架木为屋”、“架木为坛”的传说文化,到观光旅游阶段的山、水、林景观型资源,再到度假体验旅游时代所需的在全国范围具有独特性的自然环境,乡村田园、传统聚落、人文活动组成的人文环境,滑雪地、温泉、主题运动区等体验型资源,自然和社会物产以及松柏石城、木鱼木城等概念性资源。
(二)综合评价
1.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神农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类型齐全丰富,旅游资源整体质量较高。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存在丰富的景观资源,包括高山绝壁、奇山异水、神秘的洞穴、秀丽的山谷以及种类丰富的动植物。其中山地地貌景观丰富,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
2.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神农架地质公园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生态地位突出,林区原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水质优良,空气清新,负氧离子高,是驰名中外的“绿色明珠”、“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和“清凉王国”。神农架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汉江中游生态保护的天然屏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和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极高的生态环境价值。
3.空间分布较为均衡。神农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密度较大,呈小集中、大分散格局,形成了以高山为中心的若干旅游资源集聚地,以深谷、河流为网络的若干旅游资源富集区,以现有的交通为纽带、村镇为节点的若干旅游资源带,为神农架的旅游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4.资源组合配置较好。神农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种类多样、数量大,范围广,而且这些旅游资源各属不同类型,自然与人文资源相互辉映,完美组合,形成了独具特色与优势的旅游资源组合。
5.新兴旅游资源量多质优。神农架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物产。珍稀、奇特的动植物资源遍布林区,林区经济中大面积产业基地的发展逐渐成为创意旅游商品开发、养生养老旅游、探奇旅游、文化演艺旅游产品的基础资源。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