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养殖范文

时间:2023-04-09 07:5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鳜鱼养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鳜鱼养殖

篇1

2、鱼苗选择。鳜鱼苗的选择决定了鳜鱼的成活率和质量,所以必须选择优质的鱼苗,首先是保证选择的同一批次的鱼苗大小基本相同,不能选择没有活力的鱼苗,其次就是观察鱼尾的摆动力,如果鱼的尾巴摆动有力,则这个鱼苗就是强壮的;最后就是观察鳜鱼的外表,选择没有伤口且表面干净的鱼苗。

3、放养密度。鳜鱼放养密度也是决定鳜鱼成活率的基本因素。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每亩池塘放入一千尾左右的鱼苗,等到养殖的后期,养殖户的经验慢慢累积起来,就可以增加鱼苗数量,一般每亩池塘放养一千五到一千八尾的鱼苗,尽量不要超出这个范围,不然不便于管理。

4、 饲料管理。鳜鱼主要由捕获水中的小鱼和虾和水中浮游生物。因此,需要在池塘放入一些小鱼小虾给鳜鱼提供食物,为了使鳜鱼全面的生长,还要在撒入适量的饲料喂养鳜鱼。每次喂养饲料之前,要检查饲料是否发霉变质,捞出上次残留的饲料,防止饲料在水中分解污染水质,很有可能会使鳜鱼误食,感染病害。

篇2

一、水霉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鱼苗感染时,背鳍带有黄泥状的丝状物,鱼苗浮于水面,行动呆滞,体表黏液增多。成鱼感染时,感染部位出现灰白色棉絮状物,分枝多而纤细的菌丝可深入到损伤或坏死卵膜、皮肤及肌肉。因伤口腐烂、食欲减退、体质衰弱而死亡。

此病病原为水霉菌感染鳜鱼而引起,在鳜鱼受精卵、苗种和成鱼均可发生。孵化用水混有杂物,遇水温较低,致使鱼卵受损而感染;苗种和成鱼,主要是因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和晚秋最为流行。

2.防治方法:①孵化用水经60目尼龙筛绢网过滤,以防杂物进入,保持良好水质,用0.2%食盐水和0.2%碳酸氢钠泼洒。停水5分钟后恢复流水。②鱼卵感染时,可用20~30毫克/升亚甲基蓝浸浴5~10分钟。③苗种和成鱼,注意拉网、运输勿伤鱼体,已患病鱼体用3%食盐水浸洗10分钟,效果很好。

二、烂鳃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鳃丝腐烂发白,鳃片表面尤以鳃丝末端黏液较多,有黄色的腐烂物附于鳃丝边上。严重时软骨外露,鳃盖中央被腐蚀成透明小孔,俗称“开天窗”,体表充血发炎。病鱼常独游水面,游动缓慢,体色发黑,食欲减退,体形消瘦而导致死亡。

此病病原为鱼害黏球菌感染鳜鱼所致。此病在全国各地都会流行,全年均发此病,水温在20℃以上开始流行,每年4~10月,水温在28~35℃时最为流行。该病发展迅速,在短期内可形成死亡高峰。

2.防治方法:①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②水温在15~20℃时,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鱼种15~20分钟,可防此病。③用25毫克/升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效果较好,用药三天后更换1/4~1/3的池水。④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2~0.4毫克/升,两天后全池泼洒0.2~0.3毫克/升碘制剂一次。

三、肠炎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不摄食,体色发黑,浮游于水面,肠道有气泡及积水,病鱼的直肠至段充血红肿,严重时整个肠道肿胀,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

此病病原为肠型点状单胞菌。病因常是鳜鱼吞食了带肠炎病的饵料鱼而受感染,或因饥饿后又饱食而引发该病。

2.防治方法:①加强鳜鱼的饲养管理,不要让鳜鱼时饥时饱。选择适口饵料鱼,一般为鳜鱼体长的50%~60%,以防过大饵料鱼擦伤肠腔诱发鱼病。②将鳜鱼池和饵料鱼池的水体进行消毒。水体消毒可用0.4~0.5毫克/升漂白粉化水或0.1~0.2毫克/升二氧化氯或0.2~0.3毫克/升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每半月消毒一次。③饵料鱼投喂前用10%食盐水浸洗进行消毒处理,并清除病、残、弱饵料鱼,消灭传染源。④给饵料鱼投喂药饵大蒜素,每100公斤饲料添加大蒜素0.1公斤,连续投喂5~7天。饵料鱼吞食药饵后再被鳜鱼吞食,使鳜鱼间接服药得以治疗。

四、白皮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发病初期,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柄出现白点,随着病情发展,背鳍和臀鳍间的体表及鳍基部都呈白色。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头部向下,尾部向上,倒悬水中,与水面近似垂直游动,不久就会死亡。

此病有两种病原:白皮极毛杆菌和鱼害黏球菌。主要发生在鳜鱼鱼种阶段。流行季节为5~8月份,流行地区广,发病2~3天就会造成鱼死亡,病鱼死亡率较高。

2.防治方法:①拉网、过筛操作时注意不要擦伤鱼体,经过运输的苗种过塘前要先药物浸浴。②在发病季节,每月用15~20毫克/升生石灰全池遍洒1~2次。③全池遍撒强氯精(含有效氯90%),使水呈0.5~0.6毫克/升浓度。④用10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洗,隔天浸洗1次,3次见效。

五、爆发性出血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发病初期,症状主要表现在鳃盖及各鳍条、体侧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鳃丝充血,肝脏和胆囊肿大并有点状充血,肝表层深黄色或浅白色。肠内有淡黄色物质,后期出现眼下球和鳃盖充血,离群独游,缓游于水面,摄食明显下降,很快死亡。

该病主要是在环境不良情况下,鳜鱼由细菌感染引起,或先由病毒感染,继由病菌扩大蔓延。据实验表明,有的是在水体或饵料鱼体上寄生的车轮虫、指环虫、鳋类、水蛭类及棘头虫类等带菌者引起。爆发性出血病流行快,死亡率高,在夏、秋两季最为流行,在水温25~30℃条件下,有的发病池甚至会全池死亡。

2.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消毒,采用石灰粉与洁尔灭合剂或用福尔马林与石灰浆合剂消毒,既可以彻底除野,又可灭除细菌、真菌及病毒。②进苗种时,尽量使用本地优质的苗种。③加强饲养管理,在苗种放养之前,用应氏消毒剂或新品一元二氧化氯制剂2~3毫克/升浸浴15~20分钟。④投喂优质饵料鱼,并对饵料鱼进行消毒。⑤发病季节,每隔10~15天用生石灰20~25毫克/升全池撒施。⑥发病后,对饵料鱼投喂药饵,每公斤饲料拌病毒灵15克、恩诺沙星8克和维生素C5克,连喂5天为一个疗程。对鳜鱼池采取全池撒施百毒净或消净灵,连用两次,间隔1天,施药后5~6天,用5毫克/升的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调节水质。

六、病毒性肝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发病症状为病鱼不食饵料鱼,静卧或独游,鳃丝发白、缺血,体表症状不明显,或呈黄色,剖腹后可见肝脏苍白或黄色,肝细胞呈水泡状,胆囊增大,胆汁浑浊变黄,脾脏黑红色,无光泽。

篇3

1.池塘条件

鳜鱼主养池塘要求底质平坦,淤泥厚度要少于15厘米。沙底塘和新挖塘养殖鳜鱼效果更佳。池塘面积多以3~5亩为宜,由于鳜鱼喜欢清新且溶氧高的水质,故主养池塘水源要充足,进排水方便,正常蓄水水深不能小于1.5米。

2.池塘清整消毒

清塘消毒最宜用生石灰干法清塘,再曝晒池底,直至开花培育“适口饵料鱼”前两天左右才注水入塘。通过消毒,可杀死池塘中的病毒、细菌、寄生虫及底栖生物、水生昆虫等,为鳜鱼养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苗种放养

第一茬,4月中旬从广东购进鳜鱼苗,经半个月培育,育成规格为5厘米左右(220尾/500克),每亩放养1500尾,套养100克/尾的鲢、鳙鱼(2∶1)120尾。9月份在第一茬鳜鱼大规格商品鱼开始销售后,留下小规格鳜鱼并塘,并塘面积占总养殖面积30%左右,并塘后9月中下旬进行第二茬放养,鳜鱼种规格13~20尾/公斤,亩放养1200尾,套养150克/尾的鲢、鳙鱼(2∶1)100尾。

4.饵料鱼培育及投喂

第一茬鳜鱼放养衔接饵料鱼为自繁鲫鱼苗。在鳜鱼苗放养前,采用晒背冲水刺激使鲫鱼形成批量产卵,再将附有鲫鱼卵的鱼巢转移至事先已肥水的鳜鱼养殖池孵化出鱼苗,鱼苗密度一般每亩控制在50万~100万尾。鱼卵可分2~3批放入,每批间隔一天,如1-3-5,这样可兼顾规格不齐的鳜苗均有适口饵料。第二茬鳜鱼放养用广东产鲮鱼鱼苗接口,采用常规肥水方法进行鱼苗培育,可直接在鳜鱼养殖池培育,也可专塘培育后再供应给鳜鱼池。

鳜鱼养殖过程中,用专塘培育鲮鱼,为正常生产季节的鳜鱼养殖不断提供饵料鱼。专塘培育池每亩放养鲮鱼苗100万尾,一次性放足。为保证饵料鱼的适口大小配套,用控制投喂饲料的方式控制饵料鱼生长速度。饵料鱼投喂前用适当规格的鱼筛进行过筛, 鳜鱼养殖过程中,投喂的饵料鱼应体质健壮、无疾病,规格整齐,全长约为鳜鱼全长的1/3~2/5, 饵料鱼在投喂前,须经过严格消毒杀虫处理。在正常生产季节投喂量以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掌握在1∶5 左右,3~5 天投放一次;9月以后,5~7天投喂一次;冬春季节改为15天投喂一次。低温季节以小鲫鱼为饲料鱼。

5.水质管理

鱼塘水质须常年保持“肥、活、嫩、爽”的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在高温阶段的6月至9月,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如多次使用药物,则需换水以防药害。视外河水质,平时少打外河水,最好换鱼种塘水。

饵料鱼鲮鱼池与鳜鱼养殖池进行水体交换以培育水质,在生长旺季,每次换水时,先将鳜鱼池的水抽入鲮鱼池,使鲮鱼池水位提高20~25厘米,再从鲮鱼池将水抽回至鳜鱼池,使基本相同的水量互换。

6.病害防治

一是做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定期全池泼洒高效低毒杀虫剂。二是饵料鱼消毒,在细菌性疾病高发季节,饵料鱼通常用三氯或二溴海因等浸浴10分钟;寄生虫病高发季节,饵料鱼用甲醛浸洗3~5分钟。

7.收获上市要求

篇4

1、桂鱼含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还有含脂肪、少量维生素等。桂花鱼肉质丰厚坚实,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肉刺少,可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可治虚劳体弱、肠风下血等症。

2、鳜鱼肉性味甘、平,无毒,具有补虚劳、益脾胃的功桂鱼含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还有含脂肪、少量维生素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2、丁桂鱼也是非常养胃的食物,它不仅可以缓解胃痛,缓和胃酸,最主要的是它还可以治疗和预防一些慢性胃病,从而降低肠道疾病的几率。

3、丁桂鱼可以减低血糖,让体内脂肪得到分解,平衡体内脂肪,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所以更加适合高血糖和高血脂的患者,当然也是很好的减肥食谱。

4、丁桂鱼可以起到养阴补虚,润肺补肾的作用,它不仅适合小孩食用,最适合那些肺肾虚弱,和肾脏亏损的患者食用,所以它是非常有营养而且又廉价的食补材料。

篇6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的生物灾害,危害越来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侵染杨树的病原菌有300 多种,危害133 个杨树种、杂交种和无性系。葡萄座腔菌能危害40 个属的阔叶树和5 个属的针叶树,几乎遍及全球。因此,掌握杨树溃疡病的发病规律,切实做好杨树溃疡病防治工作,对保护造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杨树溃疡病的发病症状及规律

1、症状。典型症状是在树干或枝条上开始时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变色病斑,逐渐扩展,通常纵向扩展较快,病斑组织水渍状,或形成水泡,压之有液体流出,具臭味,后期病斑失水稍凹陷,呈灰色至黑褐色长椭圆形病斑;病部后期长出许多小黑点,为病菌的子实体,内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色。当病斑相互联结环绕枝干后,病斑以上枝干枯死。溃疡病发生在小枝上时,常不表现出典型溃疡症状,小枝就迅速枯死,通称枝枯型;当溃疡病发生在树干上时,初期看不出任何症状,后期在粗厚的树皮裂缝中产生子实体和病斑,病斑环树干后,即引起树干枯死。

2、病原。杨树溃疡病病原菌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腔菌纲、格孢腔菌目、葡萄座腔菌属的葡萄座腔菌于秋季形成。子座埋生在表皮下,后期突破表皮外露为黑色,子囊壳埋生于子座内;子囊棒形,有短柄,双层壁,内含8 个孢子,单细胞,无色;该病菌的无性世代形成于春天,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小空壳属的聚生壳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暗褐色,单生或聚生于子座内,分生孢子单细胞、无色,卵圆形到宽椭圆形。

3、发病规律。该病主要以菌丝状态在树干枝条的病斑和病残体中越冬。病菌多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潜伏状态存在。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昆虫和气流传播。主要危害苗木及幼树枝干,特别以定植后当年及第2 年的幼树发病最重。树苗在苗圃中即可被侵染,但多不表现症状,处于潜伏侵染状态,当寄主衰弱时就可发病。春季为发病高峰。夏季杨树生长旺盛,病害发展缓慢,秋季可出现第2 次发病高峰。在春旱、春寒、风多,土壤返碱板结积水,以及苗木假植时间过长造成树势削弱时易发病。发病程度与树种、林龄、密度、林木含水量等因素有关,本地主栽杨树以69杨比较抗病,72 杨易感病,以新造林、幼龄林,林分密度较小,林木自身含水率较低,树势衰弱的林木较易发病。

研究证明,杨树溃疡病与树皮内含化学物质的关系,证明树皮邻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含量较高的树种更抗溃疡病,各地在选择杨树品种时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抗病的指标。

二、防治措施

杨树溃疡病在新造林的幼树上发生较为严重,因此要提高苗木和造林质量,做到适时造林,适地适树,加强幼树抚育管理,改善幼树生长条件,增强林木的抗病力。

1、培育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抗病品种,培育优质苗木,提高造林苗木的抗病性,加强苗木的产地和调运检疫以及苗木的市场管理,禁止劣、假、病苗流入市场,选用无病木质化程度高的1 年生壮苗造林。起苗尽量减少伤根,做到随起随栽,缩短苗木假植时间,最好避免假植和长途调运苗木。

2、掌握好造林季节。秋季植苗造林宜早不宜迟,一般在10 月中下旬为宜。秋植时间过晚,当年不能发新根或新生根很少,吸收水肥能力较差,成活率低。春植宜晚不宜早,最佳时期在3 月上旬至3 月底造林,气候较为适宜,可避免寒流侵袭,土壤温度适宜,新根生长快,新造林水分平衡和树势较好,减少溃疡病的发生机会。

3、提高造林质量。首先做到适地适树,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地下水位在1.5 米以下的沙质壤土造林地。造林时采取“三水”栽植,即:栽前泡水,先用水浸根2~3 小时;栽时带水,栽时灌足定根水;栽后适时浇水。在造林地水源不足,取水困难时,应深栽70~80 厘米,并且要在栽后及时培土踏实,确保苗木成活。

4、加强幼林的抚育管理。造林后要适时培土、松土、除草,及时排灌,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为幼树生长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强树势提高幼树的抗病性。对发病林地上的部分已枯死或即将枯死的幼树要及时截干,促其再萌蘖并把剪下的枯干(枝)及病死株清除烧毁,减少病菌侵染源。

篇7

(一)自然环境条件

1、地理概况

市位于我国内陆地理腹心地带中心,东邻陕西,南抵,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为山地型高原,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地形复杂,海拔一般在1000-2200米之间,最高海拔4187米,最低550米,最大高差3637米。总土地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9.3万人。全市辖1区8县。

2、气候条件

市跨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类型,气候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均比较明显,南部河谷地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5-15℃,无霜期250-280天,年降雨450-900毫米。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天数220-230天。年平均气温8-12℃,无霜期180-240天,年降雨550-850毫米。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天数160-190天。

市内河谷地带气温、水温总体趋高,位居全省之首,大部分区域适宜温水性鱼类生长,南部三县一些区域还适宜热带鱼类生长。

(二)水和水域、沼泽资源

市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嘉陵江一级主要支流9条,二级支流900余条,三级支流2900多条。年径流(降水资源)量261亿立方米,占全省总径流量的44%。另外,除降水外,还有地表水(山泉、溪流水等)106亿立方米及一定数量的地下水。

市内现分布有各类水面和河滩、沼泽地27.6474万亩。可利用水面及河滩沼泽地9.2974万亩,占各类资源面积的34%。已利用水面及河滩沼泽地2.1274万亩,占可利用资源面积的23%。各类水面、河滩、沼泽的具体类型分布是:

1、池塘总面积2324亩,占总水面面积的0.84%。

2、水库总水域面积2.82万亩,占总水面面积的10.2%。共有水库6座。均属山谷型水库。其中:碧口水库水域面积15000亩;黄江水库水域面积400亩;晚家峡水库水域面积800亩;红河水库水域面积1500亩;苗河水库水域面积500亩;白龙湖水域面积约1万亩。

3、湖泊面积2150亩,其中:洋汤天池2000亩,饮马池150亩。占总水面面积的0.78%。主要分布在洋汤天池。

4、塘坝800亩,占总水面面积的0.29%。共25座,分布于等县。

5、稻田临时养殖水域面积3.2万亩,占总水面面积的11.6%。分布在泥阳、游龙、江洛、伏镇、银杏、城关等乡镇,角弓、石门、两水、城郊、东江、汉王等乡镇,城关、玉垒、碧口、中庙等乡镇,阳坝。

6、主河道水域面积7.2万亩,占总水面面积的26.0%。位于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青泥河、洛河等河流中下游。

7、河滩、沼泽面积13.9万亩,占总水面面积50.3%。其中宜渔面积3万亩。白龙江河谷角弓段5000亩,石门段3000亩,两水段5000亩,城郊乡吉石坝段4000亩,东江段4000亩,汉王镇以下至外纳乡段2万亩。白龙江临江段6000亩,口头坝—冉家坪段4000亩。

白水江流域河滩、沼泽2000亩。其中玉垒段1000亩,肖家乡段500亩,中庙段500亩。

西汉水流域河滩沼泽53000亩。其中西和段3000亩,段2万亩,成、康两县交界段3万亩。

青泥河流域中下游河滩、沼泽5000亩,

洛河流域中下游河滩、沼泽6000亩,

麻沿河流域河滩、沼泽3000亩

永宁河河滩、沼泽2000亩

两当河、杨店河流域河滩、沼泽4000亩

河碾坝至托河段河滩、沼泽1万亩。

我市水资源、河滩、沼泽资源较为丰富,但渔业利用程度低,除池塘外,水库、塘坝的利用规模小;湖泊、河滩、稻田的渔业利用尚在初始阶段。特别是等县尚有相当数量的地表和地下冷水资源,适宜鲑鳟鱼等其它冷水鱼类养殖开发。合理开发利用市内各类宜渔资源将有助于宜渔区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三)水体物理化学特征

市内水库、池塘、湖泊等水体年平均水温变幅13-16.5℃之间,最高水温22-26℃;地下水年平均水温12-14℃,最高16℃,最低9℃。各类水体透明度变幅5-800厘米。水体PH值8.1—8.3之间。溶解氧7.6-8.4毫克/升之间。离子总量0.23-0.32克/升。总碱度2.58-3.29毫克当量/升。总铁0.016-0.026毫克/升。总磷0.01-0.03毫克/升。总氮0.5-0.8毫克/升。活性硅3.2-6.5毫克/升。氨氮0.027-0.197毫克/升。硝态氮0.165-0.490毫克/升。

市内各类水体化学物质含量适中,为调和型(各种离子比例处于均衡状态)水体,适宜发展淡水渔业。

(四)渔业生物资源

1、鱼类及水生动物资源

全市现有鱼类种类62种,隶属5目11科,占全省资源的66%。其中土著类44种,隶属2目6科,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中华倒刺鱼巴、鲫、黄鳝、石爬鱼兆等;引进的鱼类及品种(不包括小型观赏鱼)18种,隶属4目6科,现养殖的主要品种有草鱼、鲢鱼、团头鲂、建鲤、彭泽鲫、高背鲫、鳗鱼等。珍稀土著水生动物有大鲵、鱿螈、山溪鲵、野生甲鱼等。

全市土著鱼类资源较丰富,一些种类产品外销势头旺,价格高,有较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引进品种大多为名优品种,养殖推广已上了一定规模,为渔业增产增效奠定了物质基础。

2、饵料生物资源

浮游生物中,藻类共有6门80多属种,不同水体生物量变幅0.120—6.080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幅0.0045—0.700毫克/升。

底栖动物共检测出60多种,主要为摇蚊幼虫和水生寡毛类,生物量0.10—5.75克/平方米。

水生维管束植物主要种类有:芦苇、香蒲、眼子菜、菹草、两栖蓼、浮萍、紫萍、满江红藻、金鱼藻、轮藻、莲等。

全市大部分水库、池塘均为中营养或中富营养水体,饵料生物量较高,为滤食性鱼类生长和鱼类增殖提供了物质基础。据省渔业资源调查组的测算:水库、湖泊等大水面天然鱼产量为16—51.5公斤/亩,高于我省黄河流域(14—17公斤/亩)和内陆河流域(7—27.3公斤/亩)。

二、水产养殖现状与问题

(一)水产养殖基本情况

养鱼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其作为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历经二十年奋斗,全市水产品总产量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几十吨增长到年的1305吨,增长20多倍。各类宜渔资源利用程度逐步提高,总养殖面积2.1274万亩,池塘养殖面积95%(部分池塘因缺水无法放水养鱼),水库利用面积1.82万亩,占66%,塘坝利用面积300亩,占37.5%,河滩沼泽利用面积300亩,占宜渔面积1%。池塘养鱼单产达到350—470公斤,网箱养鱼单产50公斤/立方米,年全市渔业产值1239.6万元(现价)。水产养殖生产者已达3000多人,养殖户户均收入3000元。

渔业生产方式已由水库放养发展到以池塘养殖为主体,水库综合渔业(放苗散养、移植增殖、网箱养鱼)、塘坝养鱼、稻田养鱼、沼泽种藕放鱼牧鸭、温室养殖多种方式并举的格局。大部分池塘养殖已发展到精养水平,并逐步向集约化养殖方向发展。

渔业资源保护方面,申请建立的白龙江大鲵自然保护区,已得到省政府准建批复,保护区以碧口水库和碧峰沟为中心,保护面积13平方公里,保护的主要种类有大鲵、鱿螈、野生甲鱼、山溪鲵、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等土著鱼和其它水生动物60多种。

(二)渔场及鱼种场现状

市内现有渔场及鱼种场4处。鱼种场,池塘水面60亩,现以培育鱼种为主,年培育鱼种100多万尾,由养殖农户承包生产经营。

鱼种场池塘水面30亩,以孵化培育鱼种为主,年生产鱼种100万尾左右。

特种水产养殖场占地总面积35亩,其中池塘面积20亩,温室1600平方米,以养殖甲鱼、鳗鱼等名优特品种为主。

碧口渔场现有池塘水面20亩,以培育鱼种和饲养成鱼为主。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近年来对渔业的政策性投资力度明显减弱,养殖农户自身缺乏发展资金,渔业养殖基础条件差的状况难以彻底改善,大面积宜渔资源得不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二是养殖品种结构还有待调整优化,一些名优新特养殖品种的养殖比重仍然偏小,制约了养殖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三是苗种供给体系还不完善,大部分苗种繁育仍然依赖其它省份和地区,品种规格不能完全满足全市渔业生产的多层次需要;四是信息服务体系脆弱,缺乏必要的信息收集、处理、发送手段,不能及时为养殖农户提供准确的渔业生产销售信息;五是缺乏功能比较齐全的试验示范基地,不能为养殖农户提供全方位技术示范培训,一些综合实用技术得不到及时示范推广;六是渔业病害测报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刚刚起步,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严重影响渔业水域监测保护和水产品检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水产养殖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

二十一世纪,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为水产品进入市场增加了一道门槛。水产养殖业必须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一是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在注重品种、产量、效益的同时,要为消费者提供无公害绿色水产品。二是养殖环境污染加剧。如何降低养殖环境代价,增加经济、兼顾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效益成为必须解决的难题。三是养殖模式的更新替代。怎样完成从传统水产养殖模式向现代养殖模式的转变,由养殖型渔业向管理型渔业的转变,以及培养生态安全、渔业安全、水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的养殖观念。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瓶颈而影响我市水产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我市由于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水质洁净、水温类型多样化、鱼类生长期长等养殖优势,从而为水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养殖冷水性、温水性、热带鱼和其它水生动物;同时、、宕昌、西和、的天然湖泊、塘坝、水库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融观光、垂钓、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渔业平台。我市在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利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发展潜力较大。

三、养殖水域、河滩、沼泽规划

(一)总体规划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渔业法规和国家有关渔业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渔业资源利用开发,坚持渔业资源是产业化活动的物质基础、水域生态环境是渔业资源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空间的原则,以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增加宜渔区养殖农户收入为目的,推广效益型、可持续型渔业,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全面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总体目标

到年全市各类增养殖水面达到3.43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达到2800亩,水库放养和移植增殖达到2.82万亩。塘坝养殖面积达到800亩,网箱养鱼总体积达到5000立方米,河滩、沼泽利用面积达到2500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000吨,水产品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养殖农户户均收入4500元。

3、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带,抓好两个片,利用六个库,兼顾九个县(区)”。“突出一个带”即重点抓好白龙江流域及白水江干流沿岸渔业,突出名特优产品种同时抓好生态养殖。“抓好两个片”即南部片、、以发展冷水鱼类和其它特种水产品养殖为主;北部片以发展池塘、塘坝大宗鱼类养殖为主。“利用六个库”即充分利用碧口水库、翰坪嘴水库、红河水库、晚家峡水库等水库发展网箱养鱼、银鱼移值增殖、中上层鱼类放养等水库综合渔业。“兼顾九个县(区)”即全市九县(区)都具有发展渔业的基本条件,宜各有侧重,共同发展。

(二)区域布局规划

1、养殖区域范围、水面类型

依据地形地貌、气候、水域类型、水温高低、养殖设施条件、市场状况、渔业历史长短等因素,养殖区域可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即南部渔业区和北部渔业区。

(1)南部渔业区

本区包括十个宜渔乡镇(城关、城郊、汉王、两水、东江、石门、角弓、锦屏、外纳、桔柑);十三个宜渔乡镇(城关、石坊、玉垒、横丹、临江、碧口、中庙、肖家、范坝、桥头、屯寨、尖山、店坝);七个宜渔乡镇(嘴台、长坝、望关、平洛、碾坝、大南峪、秧田);本区域现有宜渔水库二座,水库水面2.50万亩,池塘水面面积943亩,工厂化温室面积1600平方米,湖泊水面2150亩,山涧塘坝100亩,河滩、沼泽6.5万亩。

(2)北部渔业区

本区包括成县八个宜渔乡镇(城关、支旗、陈院、抛沙、小川、索池、红川、店村);十五个宜渔乡镇(东关、显龙、水阳、永宁、伏镇、栗川、银杏、游龙、江洛、泥阳、麻沿、高桥、榆林、柳林、嘉陵);两当县五个宜渔乡镇(城关、金洞、鱼池乡、左家、杨店);九个宜渔乡镇(汉源、赵五、十里、何坝、西峪、长道、姜席、石峡、大桥);七个宜渔乡镇(城关、盐官、祁山、燕河、罗坝、永兴、江口)。5个宜渔乡镇(沙湾、新城子、南河、城关、何家堡)。

本区现有水库4座,水库水面0.32万亩,池塘面积1381亩,山涧塘坝700亩,河滩、沼泽7.4万亩。

2、养殖区域规划

(1)南部渔业区规划

本区引进和养殖的主要品种:草鱼、鲤鱼、鲫鱼、鲑鳟鱼、斑点叉尾、鳗鱼、青虾、鳌虾、河蟹、甲鱼等品种;驯化养殖的主要品种: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

主要养殖类型有:水库网箱养鱼、池塘精养、集约化养殖、生态养殖。

白龙江流域发展池塘养鱼,近郊发展休闲渔业,充分利用白龙江流域河滩沼泽发展虾蟹养殖、藕鱼混作模式,在城郊姚寨沟、裕河等地发展冷水鱼类集约化养殖。以发展水库网箱养鱼,池塘、温室、温棚特种水产养殖为重点,在碧口(碧峰沟、碧口水库主库区)建立以保护大鲵为主的水生动物保护区。南部以资源保护和冷水鱼类养殖为重点,城郊和中部发展池塘养殖。

(2)北部渔业区

本区引进养殖的主要品种:草鱼、团头鲂、鲤鱼、鲫鱼、鲑鳟鱼类、黄鳝、大口鲶等品种。

主要养殖类型有:水库放养和移植增殖、池塘精养、塘坝养殖、河滩沼泽藕鱼混作等生态养殖模式。

西汉水流域上中游以水库放养和移植增殖为主,同时发展城郊附近池塘养殖;成县、、两当县以发展池塘养殖、山涧塘坝养殖、垂钓休闲渔业、河滩沼泽藕鱼混作为主。利用塘坝养殖冷水性鱼类。

(三)、保障措施

(1)市渔业主管部门重视对全市渔业开发的领导,协调。

(2)宣传国家渔业产业政策,利用渔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条件,通过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市内外单位和个人投资渔业;同时,发挥水产部门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信贷资金和项目资金,加大对渔业的投入和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3)加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提高科技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服务职能,大力推广实用先进养殖技术,增大科技含量。

篇8

一、已有的对儿童社会规则认知特点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研究者通常把社会规则划分为三个不同的范畴:道德规则、习俗规则和谨慎规则。大量的西方学者和中国同仁的研究显示,儿童对社会规则的认知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3~5岁的儿童对道德规则的认识、对社会习俗的认知虽然存在差异,但却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发展趋势。年幼儿童尤其是较小的儿童有服从权威的倾向性,表现出服从权威、避免惩罚的他律倾向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够区分更多的社会规则事件,对规则概念的理解也随之进一步深化,对规则遵守和执行逐渐从他律转向自律,从而内化为自身行动。[2]

第二,儿童对社会规则的知识是在其实际社会交往中建构出来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对于不同规则违背的归因上看,在道德归因判断中,儿童对成人违规给出了较多的无关理由,表明儿童不太能够理解成人违背道德规则;在习俗归因判断中,儿童在解释同伴违规时给出了更多的笼统性理由,说明儿童对同伴违反习俗的认识要差一些。[3]

对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的工作中应加大游戏在童年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利用儿童对游戏的喜爱,促使儿童道德、意志的发展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加之任何游戏都具有规则性,这就使得游戏的规则性为儿童社会规则意识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幼儿园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儿童的社会规则意识和增强儿童的社会规则认知就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二、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儿童社会规则,提高儿童社会规则的认知

社会规则认知的形成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儿童对社会规则认知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幼儿园游戏规则的作用,在游戏中通过教师的权威、儿童同伴的影响和集体力量的约束等对儿童的意志、个性、情感、兴趣和社会规则的认知进行培养和提升。

(一)通过教师权威和游戏的需要来制定游戏规则

游戏具有规则性,儿童游戏规则分为内隐的游戏规则和外显的游戏规则。内隐的游戏规则表现为“游戏内在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它是在游戏过程中得以体现的。而外显的游戏规则是指为了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游戏开始前由游戏指导者或游戏者向“所有游戏人”宣布的,是人人可以眼见和直接认知的。无论是内隐的游戏规则还是外显的游戏规则,为了整个游戏能够顺利进行,在游戏前制定游戏规则是首要环节。

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中发现,年龄较小、处于他律阶段的儿童的道德规则是由权威制定、存在于自身之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由他律转向自律。[4] 因此,在儿童游戏开始前,需要借助于权威(其中包括教师对游戏的规定、违反游戏规则的惩罚以及破坏游戏规则的隔离等)和儿童集体的力量(大家商议、个别提议、共同制定、共同同意、共同遵守、集体裁决等)来制定游戏规则。比如,在角色游戏、装扮游戏中,约定俗成的“母亲”戴花头巾抱孩子等一系列的习俗规则就不应该让男孩子来做;而在体育游戏和智力游戏中,宣布的输赢的奖励或惩罚都要执行。因此,通过制定游戏规则从道德、习俗和谨慎三个不同的范畴来形成儿童的社会规则认知,从而达到提高和培养其社会规则意识的目的。

(二)通过教师坚持、儿童同伴和集体影响来执行游戏规则

在游戏进行中,执行预先制定的规则是游戏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坚持不懈地要求儿童执行游戏规则,同时利用同伴和集体的影响坚持执行已经定下的规则,是游戏中的重要环节。

1.适应游戏规则

适应游戏规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游戏刚开始时,对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或道德认知能力不够的儿童,特别在道德规则和习俗规则方面执行起来有可能不遵守;二是规则对于游戏本身是非常完善的,但是在儿童游戏中,因为外界因素或者是儿童意志发展自律性、自制力差的原因,造成儿童对游戏规则执行困难或者不能完全执行。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解释、强调游戏规则,或者通过表扬、批评、直接纠正,或者重新设置游戏情境,并利用道德手段约束来执行游戏规则,进而达到影响多数儿童的行为,重新执行规则完成游戏。如在角色游戏中,儿童扮演的餐厅炊事员、服务员既要服从管理又要热情待客,还要遵守餐厅规定,注意食品卫生等。在游戏中,一旦某个儿童在游戏中的活动违犯了这些“规则”,就会受到教师和同伴的纠正和指教,那么,儿童在不知不觉地在遵守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其行为的坚持性获得发展,意志力得到增强,从而获得遵守和提高社会化规则的意识和认知。

2.调适游戏规则

在游戏中预先制定的规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不适合的情况,比如规则不够完善、规则不适合儿童的年龄、在游戏中需要修改规则等。对此,教师要重新制定和马上修改不利于游戏的开展的部分规则,在修改规则时应该以不破坏游戏进行为原则,坚持执行已经制定的规则,巧妙地利用预订规则时没有涉及的空隙,使游戏顺利完成后再修改完善规则。

(三)通过合作协商、妥协让步以达成共识来调整游戏规则

篇9

关键词:畜牧业;规模养殖;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70-02

收稿日期:2014-06-13

作者简介:黄月琴(1986-),女,贵州贵阳人,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养殖技术推广、养殖小区建设、养殖项目管理与服务等工作。

畜牧业规模养殖属于高风险行业,在畜牧业规模养殖过程中,风险来自多方面,其风险具有随意性、不确定性及高损失性。为减少风险损失,必须要加强风险管理,规范养殖程序,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1 畜牧业规模养殖风险来源

畜牧养殖业属于一种高风险、情况多变的产业,而其中的风险来自于畜牧养殖中的各个环节可能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损失[1]。从风险的来源看,风险主要分为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及自然风险3部分。

1.1 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3个方面。畜牧养殖产业是一个跟自然有着紧密联系的行业,例如牧草的种植、饲料的选择、疾病的防控都跟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这些都影响着牲畜的生长状态。所以养殖户一定要注意防控降低自然风险给养殖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自然风险的主要特点就是无规律可循,多变性。养殖户养殖的牲畜最终是要销售到市场上去销售的,所以有时候市场情况的变化对于养殖户的影响是巨大的[2]。随着我国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畜牧养殖户、肉类加工以及肉类销售企业涌入市场,分割我国畜牧市场资源,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利益的竞争,这样就使得市场风险进一步增加。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往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其中大部分政策的制定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GDP的提高,然而其中也有一些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到环境等因素,对经济发展不利。畜牧养殖是一种总体上对环境不利的行业,因此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1.2 内部风险

畜牧养殖业内部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养殖户专业知识不足所带来的风险以及牲畜疾病等情况带来的风险。其中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是具有高风险的一项风险内容,如果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疏忽大意很可能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样养殖牲畜的疾病以及一些常见传染病的暴发都是一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同样都会给养殖户带来灭顶之灾[3]。

1.3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来自于自然因素,同时自然风险直接影响到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这些自然因素往往会影响所养牲畜的生活习性以及适应能力。如天气寒冷不利于猪的育肥等。

2 畜牧业规模养殖的风险控制策略

2.1 养成风险管理的意识

畜牧养殖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对于养殖户来说,如果要选择进入到养殖行业里,就要有足够应对风险的准备。风险与利益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摆在养殖户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养殖户在养殖之前应该仔细分析一下养殖业的现状与前景,并且结合自身情况,判断自己应对风险的能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出决定[4]。

2.2 提高分析评估风险的能力,提早防范风险的发生

风险管理的意思就是养殖户能够管理风险、预防风险,同时利益的来源也与风险的管理密不可分。进行风险的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风险有深刻详细的分析。只有在全面认识风险之后才能更好地应对风险。提高分析风险的能力首先要有清醒的头脑,其次就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消息获取渠道。同时还可以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养殖户交流的方式来提高分析风险的能力,做好风险的管理,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2.3 建立风险应急机制和急救措施

根据多年来对畜牧养殖业风险应对的研究,可以得出:建立一个长效的风险应急机制对于防范风险以及降低风险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畜牧养殖业中存在的风险具有不定时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性给应对风险带来了不小的问题,特别是来自于市场变化与牲畜疾病的风险,一旦风险暴发,留给养殖户应对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因此带来的损失就非常严重。由此看来,建立长效的风险应急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建立了长效的风险应急机制之后才能在风险暴发后从容应对。

2.4 提高饲养技术

饲料是畜禽生产的基础,也是产生污染的源头,从源头抓起,从饲料入手是解决畜禽生产污染的根本途径。要提高饲料利用率,尤其是饲料中氮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粪便中氮的含量。另外要严格控制某些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的使用,继续加大对“瘦肉精”的检测力度,以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5 建立严格的免疫程序

科学养殖,防重于治。一定要根据本地区的疾病流行情况和畜群的健康状况制订合适的免疫程序。针对本场实际,对危害严重的疾病进行预防。严格消毒制度,养殖场、栏舍门口设消毒池,对进场人员、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对空舍进行全进全出式消毒。要求规模养殖场必须符合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5],包括选址、工程设计、工艺流程、防疫制度和人员等。对已建场按照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对其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对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组织相关部门对其关、停、转。对新建场实行备案跟踪管理制度,从选址开始实行全程跟踪监管,动物防疫条件审查要求的每一项完成情况都必须备案,直到全场建成并达到相关要求才给予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6 掌握并了解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

要有市场预测远见,着力抓好四个时期,即低谷期、发展期、高峰期、下滑期的不同养殖规模,在低谷期时,适当增加养殖数量,发展期时稳定生产,高峰期时应尽快出栏,下滑期时减少养殖数量。抓住机遇适时调整养殖数量,减少市场风险。培育优质畜禽,打造优质品牌,增加品牌信誉度,扩大销售渠道。

2.7 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扶持

政府给予正确引导,畜牧兽医部门长期进行技术指导。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政策优惠、财政扶持、保险、信贷等长效机制。还可几个养殖场成立专业合作社,走“公司+基地+信贷+小规模养殖户”的发展模式,成批购进畜禽,成批购进饲料,成批销售,减少饲养成本,从而做大做强小规模养殖场,真正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领头雁,使畜牧养殖业逐渐向优质、高产、高效、集约、生态方向发展。

2.8 实施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监管质量

对规模养殖场监管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是发生动物疫情或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牵头监管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年终考核按零分计算,取消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当年评先选优和职称评聘资格,并分别按以下情形严肃处理:一是对拒不接受监管人员指导,违反规模养殖场监管制度的企业,一律列入不诚信企业“黑名单”,向社会公开曝光,取消项目、资金、政策等扶持,触犯法律、法规的,依法追究责任;二是对因监管单位或联系指导服务人员渎职、失职,造成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依法追究牵头监管单位、协助监管单位和联系指导服务人员的责任;三是凡是申报项目、申请扶持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产品质量安全牵头单位和联系指导服务技术人员签署意见后才能申报。通过以上措施,形成上下联动、企业主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6]。

3 小结

畜牧业规模养殖存在较大风险,必须要做好风险识别,加强风险控制,从而确保规模养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德元.畜牧业规模养殖的风险与控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7):43-46.

[2] 张小松.发展现代养猪业规避市场风险[J].四川畜牧兽医,2010,37(9):16.

[3] 李 峰,郭 强.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2004(12):48.

[4] 钱小莉,钱建中.泰州市畜牧业规模经营压力环境及风险控制措施分析[J].现代商业,2013(31):181-182.

篇10

    目前有关海洋环境的履约机制虽已初具规模,但尚且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一)联合国海洋法法庭的实践

    联合国海洋法法庭成立于1996年,是根据《海洋法公约》规定创立的一个常设性国际司法机构,在海洋纠纷及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其判例不多,所管辖案件范围也很有限。④但其在海洋纠纷审理的专业特色、国际法规范依据的采用和解释、诉讼主体范围的扩大以及弥补国际法院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不足等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二)相关国际公约成立的履约机制

    1、《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履约机制公约规定,基于公约的解释或者适用方面的任何争端,采取提交国际法院或按照附件中的仲裁程序进行仲裁或调解的义务是强制性的。⑤2、《海洋法公约》的履约机制该公约规定,一国在签署、批准或加入本公约时,或在其后的任何时间,应自由用书面声明的方式选择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以解决争端:国际海洋法法庭、国际法院、仲裁法庭或特别仲裁庭。⑥这种选择是强制性的,一方若依公约提起诉讼,另一方不得拒绝;而且其前提条件是,缔约国在自行选择的和平方法解决争端失败后,有义务将争端提交法律方法解决,并接受有拘束力的裁判可见,现代国际法针对气候与环境方面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均具有强制性特点。此外,尚有为数不少的国际环境保护组织,比如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等,积极承担包括保护海洋环境在内的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他们的行动也是在积极监督与履行海洋环境国际法规范规定的权利义务。

    (三)海洋环境法律履约机制之缺陷

    1、海洋环境保护与保全的管辖权执行情况不理想首先,由于许多船旗国是方便旗国,在领海管辖权的权利义务行使方面往往不作为。其次,各国对防污的规定没有严格的限制,解释不一、技术不统一、资金匮乏等现象普遍存在。传统国际法与习惯国际法在管辖权方面的规定接近失败。1958年的《领海与毗连区公约》仅仅是一种妥协与微妙的平衡。⑧2、司法程序的强制性仍显不足从《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争端解决程序整体角度来看,仅仅包含了强制管辖与强制裁判,并未规定强制执行。如果出现当事方不履行海洋法法庭司法裁判的情况,就没有相关的补救办法。

    二、完善海洋环境国际法律机制相关对策

    为了让海洋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相关海洋环境纠纷得到更妥善解决,国际社会及各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对策。

    (一)完善海洋环境国际法规范的相关内容

    1、细化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海域物权、海洋区域划分、海上权利义务、海洋环境保护保全、以及海洋纠纷解决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而原则性的规定,但是许多具体制度不可能作一刀切的规定,全球各国各个区域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有待各国在照顾各个区域具体条件的情况下作出更为合理的安排,同时履行国际法上的条约义务。2、弥补国际公约之不足关于排污权交易制度,在大气污染领域,已有众多国际公约对此作出规定,比如《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等。但在进入海洋的陆地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方面,尚且是国际法的空白。目前一些主要海洋国家实行的是国内法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关于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谈判将有可能成为下一步的议题。3、推动强制管辖权的进一步发展在国际争端出现时,为了更有效地解决纠纷,国际社会逐步发展出一种准强制性程序,使得缔约国接受一种程序,在将来出现争议时自动接受争端解决机构的管辖。国际法的这项制度,先是在《国际联盟盟约》第12条和《联合国》第36条作了初步规定与尝试,接着《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规定了任择强制管辖权,后来《海洋法公约》第289条又做了进一步发展,但其强制性仍然不足。国际社会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不执行裁判的当事方应该承担何种责任。

    (二)加强履约机制建设

    国家履行国际公约规定的国际法义务,既有报复、反报和制裁等外部压力,又有自愿、声誉、秩序以及互惠等内在动因。影响国家遵守国际条约的因素大致有三: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和战略观念。瑏瑡三者当中,只有建立在国家实力基础上的国家利益追求才是有保证的。瑏瑢在海洋环境国际法义务的遵守方面,国家同样离不开对这些博弈因素的考量。因此,相关履约机制的设计也不可能脱离这些现实因素的制约。1、充分利用国际法院、联合国海洋法法庭目前还有一些国家尚未接受国际法院的管辖,也不打算将有关海域争议提交海洋法法庭,这些顾虑自然有国家层面的现实考虑。但从长远看,这些国家应该加强研究、充分准备,以便条件成熟、现实需要时,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机制,享受国际机制带来的公平与便利。2、不排除设计出管辖权更广泛的海洋环境争端解决机制因为现有的国际性法庭处理的争端大都涉及国与国的重大事项,而有关国际组织、公司法人甚至自然人的诉讼案件则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国内法律程序解决,有时诉诸国际仲裁庭。从程序角度而言,这些纠纷解决机制基本够用。但也造成不同区域同类纠纷的不同解决结果,加剧海洋环境国际法的碎片化。将来应当尽可能在更专业、更统一的基础上设计出适用于各类纠纷解决的综合机制。

    (三)各国切实履行海洋环境国际义务

    1、各国应批准和充分实施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中心的海洋环境保护与保全的国际法公约,并尽量将其纳入国内法体系以严格执行。2、各国应对本国船舶进行有效监督。由于船旗国监督不力会威胁到航行安全和海洋环境,并导致过度开发海洋资源。3、各国应进一步采取措施,有效应对海洋环境受到的各种威胁。例如应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解决海平面上升、珊瑚礁褪色、长期累积的海洋废弃物、过度捕捞行为以及海洋环境不断退化等实际问题。

    三、中国实行海洋强国战略应该有所作为

    中国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执政理念。作为海洋大国,中国在迈向海洋强国的历史进程中亦应有所作为。除了加入《海洋法公约》,进行相关海洋法律国内立法与执法之外,今后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加强努力。

    (一)完善海洋环境国内法律体系

    1、亟须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第三章规定了“海洋生态保护”。但是,该法已不适合目前海洋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完善:对海洋环境的整体性与隐蔽性进行综合把握,要求立法适度超前,具有预见性;改变海洋环境管理政出多门、分散执法的体制性弊端,解决“内部重复和重叠”之苦与“机构间竞争”之弊,设计出合理高效的联合执法新机制;改变海洋环境执法自上而下的落后模式,增加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新模式,提高执法透明度,尊重公众环境知情权。2、加强海洋生物物种保护中国于1993年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同时于1992年开始编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并于1994年正式。《渔业法》也建立了水产优良品种的选育、培育和推广、进出口检疫、安全性评价、限额捕捞制度以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制度。但在执法力度上有待加强。3、完善海上油污损害民事赔偿法律机制我国已于1980年加入《民事责任公约》,但尚未加入《建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在国内法,相关海事案件可以援引的法律依据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商法》等特别法律规范,除非这些特别法没有规定的才参照《民法通则》。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两个法律缺陷:一是没有赔偿基金制度,往往受害方得不到应有的赔偿甚至补偿;二是《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全额赔偿实际损失原则”与《海商法》的“责任限制”规定相矛盾,造成法律适用的混乱与同案不同判的不确定后果。瑏琐不仅如此,《海商法》的责任限额远低于《民事责任公约》的限额,这又造成在很多案件中受害方的损失根本得不到有效补偿。从损失的角度看,案件胜诉等同于败诉。4、制定海洋基本法,完善海洋法律责任体系中国应当尽早制定海洋基本法,确立海域管理有关实体法规则,完善海洋环境方面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甚至宪法责任在内的立体化法律责任体系,并在现有《海商法》和《海事诉讼程序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程序法规则。

    (二)积极合理承担海洋环境国际法律义务

    1、海洋环境立法与国际接轨中国法在处理国际公约与国内法的关系时,采取了不同法律领域不同对待的方式。在海商法领域,《民法通则》、《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商法》都坚持了国际公约优先的原则。瑏瑶然而,这个简单明白的原则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两种相反观点和做法:《民事责任公约》适用于所有海事案件,还是仅仅适用于有涉外因素的案件?究其原因,在于国际公约与国内法的关系在我国尚未根本疏通。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下,中国积极加入海洋环境相关国际公约并履行了公约规定的国际义务。2、积极利用国际海洋法规定的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对包括国际海洋法法庭在内的海洋纠纷国际机制的研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法律实践,明智地利用国际法创造的海洋环境国际机制,有效运用国际公共产品,为提升与巩固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增加法律筹码。

    (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原则是贯穿于《海洋法公约》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联合国环境署在其区域海洋计划中已经产生了30多个区域公约。我国参加了一些区域计划,比如西北太平洋区域计划,但是在合作问题上还有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总之,中国应该在海洋国土及海洋环境方面实施依法治海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