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7 09:3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产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产养殖技术

篇1

关键词:水产养殖 技术 问题 措施

一、我国水产养殖现状

1、缺乏科学的水产养殖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数量及面积正在不断增加,但渔民的专业养鱼水平却不高,乱用、滥用药物的现象还常有发生。渔民安全用药的意识过于淡薄,政府部门对此的监督和指导较少,导致不规范的行为不断出现。在用药的过程中,渔民对药物的用途和药性没有进行了解,甚至不看说明书,对药物的剂量、给药方式、用药部位等模糊不清。加之平时不注意鱼病的预防,鱼类一旦发病,局面就变得非常难以控制。

2、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渔药发展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且从事专门研究的人才匮乏,缺乏最基础的理论研究。而鱼药的生产没有专门的机构,多是顺带着生产。由于缺少研究和实践上具体的数据,很多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如毒副作用大、效果差、药物残留等问题。

二、水产养殖技术问题探究

1、适宜鱼类生长的环境

(1)加注新水来调节水质

水是鱼类生活的载体,水质的好坏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问题。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主要有适当施肥和加注新水。

调节水质最有效的主要措施是加注新水。在生长旺季(6~9月份)每隔7~10天要加一次新水;早春与晚秋则每隔10~15天加一次。每次加水约20~30cm。具体情况也要根据水池及所养殖鱼类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冲水压制或药物杀灭的方法来调节水质

池塘中浮游生物过多时就威胁到池塘的氧平衡。此时就要采取冲水压制或药物杀灭的方法来解决。大量冲水对水蚤数量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泼洒不同浓度的敌百虫可以选择性的杀灭各种浮游动物,效果非常明显。对于池水中过多的蓝藻,可以全池泼洒硫酸铜。但由于硫酸铜对鱼类有很大的毒性,因而在不得已使用后,要立即大换水,即换掉池水的1/2~2/3。

(3)化学方法改良水质

在池水中施放一些化学药剂,能够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如生石灰能够调整池水的PH值及增大水的硬度,且生石灰法价格优廉、用法简单,是目前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用于改良水质的生氧剂还有二硫酸铵、过氧化钙等。

(4)水位的控制

水是鱼类的必要生存环境,对于水产养殖中水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保证水产养殖顺利进行的必要举措。水位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鱼类的生长还有一些浮游生物的生长,适和的水位可以减少鱼类与鱼类、鱼类与浮游生物之间的竞争,适当的水位还可以使鱼类与浮游生物能够充分地利用水里的各种资源。总之,一定要保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保证能够形成简单的食物链。

2、挑选鱼种及最佳的生长密度

(1)选择优质鱼种

鱼类能够成长为健康成鱼的前提是要选择优良的鱼种。优质鱼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病害少的特点。在选种时要注意鱼种的来源。提倡由自己或附近的池塘进行培育的方法。这样既能够生产自己所需的鱼种,又能在品种搭配、数量和规格上灵活选择。放鱼种时要选择晴天进行,放鱼时操作要轻柔、细心,不能将鱼体弄伤,避免鱼病的发生。

(2)鱼最佳的生长密度

池塘在一定条件下所最多能饲养鱼的总重量是有限制的,即鱼栽力。因而要把握好最合理的饲养密度。若存塘鱼重量达到鱼栽力时,鱼就会停止生长并出现养殖事故,造成产量上的损失。因此在鱼类饲养时要根据池塘条件、放养品种、管理措施和水平等掌握好鱼类饲养的密度。

(3)鱼食的挑选与投放时间

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饵料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人工生产颗粒饲料和经施肥而培养出来的天然饵料。

在进行饵料的投放时,一般对已经养过鱼的塘口,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大致确定全年的饲料用量。对于初次养鱼或条件发生较大变动的养过鱼的池塘,全年饲料的用量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

(4)防治鱼得病及传染

鱼类养殖是否能够达到高产,与鱼类是否得病及病情的传染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鱼类养殖时务必注意鱼病的防治。鱼病防治主要有清塘、鱼种消毒及合理放养三个基础工作。清塘可以首选生石灰清塘法,这种方法更为经济实用。其次为漂白粉清塘法,清塘时操作人员务必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顺风泼洒。鱼体消毒通常使用食盐水、漂白粉、硫酸铜和敌百虫的方法。

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杀虫是必不可少的。杀虫后要进行水质调控、适时消毒并采用科学喂养措施,这样在较为正常的条件下,可以实现鱼类疾病发病率很低甚至不发病。

篇2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困难及策略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类型也变得更加多种多样,而水产养殖则是经济行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产生了非常强的社会效应与经济。因此,在现阶段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保障养殖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对其中一些先进的养殖技术进行推广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不断的提升养殖业的专业程度和生产效率,为该行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但是,在现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急需解决,对养殖技术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1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面临的困难

1.1缺乏先进的养殖知识和理念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对于水产的一些养殖户来说,普遍存在着知识储备不丰富、学历比较低、学习能力有待加强的实际情况[1]。由于在养殖行业的实际发展中,在专业知识方面比较缺乏,导致养殖户在理念方面也比较保守和传统,很难接受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对于这样的思想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另外,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兴趣不高、热情不高的情况,接受能力非常差,只是凭借养殖经验,导致养殖业的专业程度比较低,使得养殖技术在实际推广中有着非常大的困难,很难达到理想中的推广效果。

1.2国家缺少专业培训及重视

在当前,之所以在水产行业中,养殖技术的推广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与国家对该技术的投资和投入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关系。在当前的养殖行业中,存在着一些非常想学习创新理念、先进技术的相关人员,但是由于技术本身的宣传渠道比较欠缺,导致技术在推广中困难重重。另外,国家相关的政策部门也很难对养殖技术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的引导和培训,导致一些先进技术在实际推广中受到非常多的影响和障碍,很难实现有效的培训,严重的缺乏对培训的关注和有效引导。

1.3急需拓展正规的销售渠道

在养殖行业的持续发展当中,示范区可以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可以使得相关的养殖户更好地感知到经济效益,使得养殖户们新技术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2]。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我国在现阶段对示范区的关注和投入是非常少的,很难将这一作用展现出来。另外,养殖技术的推销渠道也比较狭窄,在推广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养殖户很难感知到新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导致新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浅显的层次表面上,营销市场比较有限,使得该技术在实际推广中存在着非常大的阻力和困难,要想达到理想中的推广效果是非常难的。

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解决对策

2.1加强培训指导,促进技术推广

基于我国当前养殖户在专业知识这一方面比较匮乏,我国对于水产养殖的相关培训也有着一个忽视的态度。因此,在现阶段,积极推广一些先进、科学的养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过程中,国家部门应该展现自己的作用,可以在定期内针对某一先进技术来进行免费性的培训与指导。在这样的培训模式下,为相关的养殖户展现一些指导和资料,使水产养殖户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得到不断的增强,使养殖户们感觉到真实的利益和实惠。另外,在水产养殖户当中,也可以实行一些相应的奖励机制,对于一些突出表现的养殖户加以自信、鼓励,使得养殖户们也能互相交流和学习,也可以对一些养殖技术和防病虫害的知识进行讲解,使得养殖户的困难和问题得到解决,为技术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2.2建立示范区域,促进技术推广

示范区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可以对养殖户的技术学习兴趣起到一个调动的作用。在现阶段,我国水产示范区严重缺乏的现状是比较明显的。因此,一定要积极的对一些示范区进行推广,在生产形式、方法上要改变以往的单一现状,尽量向一些示范区上靠拢,连成大规模的经营主体和示范区,使得养殖行业真正的走上专业化的道路,使得产业质量得到不断的增强,使水产养殖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得到强化,实现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

2.3拓宽销售渠道,促进技术推广

在现阶段,水产养殖户们的销售渠道是非常有限的,导致部分养殖户很难安心的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3]。因此,针对这样的现状,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得技术推广中的难度得到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实际销售情况开展调查分析,对当前营销渠道进行拓宽,可以进行集中营销、产业一体化等,这样可以增强养殖产业所具有的稳定性,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使得养殖销售得到根本的保障,使得技术得到真正的推广。

篇3

1规模化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

1.1集约化程度不足

集约化程度的高低与规模化水产养殖有着密切关系,集约化程度高则可以让不同的水产养殖户共同使用相应的基础设备,养殖户之间还可以有共同的市场和供货商,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但目前还存在集约化程度较低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水产养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吸引更多的养殖户发展水产养殖业。这样即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所以说,集约化程度不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2水资源污染严重

随着中国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自然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资源也不例外。水资源是水产养殖的基础,一旦受到污染将会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的质量和效益,尤其是在大力发展规模化水产养殖的环境下,水资源被污染会对水产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水资源受到污染会直接破坏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大量有害物质的进入给水生生物的健康造成威胁,严重的还会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进而直接影响到规模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加强水污染治理势在必行[1]。

2影响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因素

2.1技术和环境对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影响

要想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其决定因素是技术水平和环境条件。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如果没有专业的水产养殖技术,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十分不利;其次从环境条件角度来看,在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场地的大小,是否会遭受环境污染及污染后的防治能力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专业的养殖技术和养殖环境是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必不可少的要素,两个同等重要,必须有效控制。

2.2水质对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影响

在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的道路上,水质也是决定其成败的重要因素。水质的好坏主要看是否能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水质是否含有利于水生生物生存的氧气和有机物。水色是由不同浮游生物繁殖的比例所决定的,不同水体中生长的藻类也是不一样的,不同藻类含有的色素也不同。而藻类是水体中的原始生产者,是养殖鱼类生长直接或间接的物质基础,再次就是浮游生物和微生物,适量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对水生生物的生长还是十分有利的,如果浮游生物量过多,会把大面积的水体覆盖掉,缩小水体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面积,使水体中可供水生生物呼吸的氧气浓度降低,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成长。因此,控制好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的量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规模化养殖的成效。

2.3水生生物疾病对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影响

水生生物与其他生物一样,也会遭到一些疾病的侵害,这些疾病的传播速度都非常快,如果未及时发现或采取防治措施,会造成水生生物发生病害,严重的甚至会死亡,这就会给规模化水产养殖的用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到市场价格的波动。水生生物的疾病,养殖户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养殖户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病害防治系统,及时监测水生生物的健康情况,一旦发生病害,及时防治,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2]。

3提高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效率的策略

高效的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优势显著,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规模化水产养殖品牌

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具有很多的好处,建立规模化水产养殖品牌就是其中的好处之一。规模化水产养殖能够提高养殖效率,由于其具有稳定的规模,能够为批发和零售业提供充足的货源,因其养殖的水产品具有地方特色,可以建立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通过宣传让千家万户都能知道所养殖的水产品,使其销售至全国各地,获得消费者的追捧,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3.2不断提高水产养殖品的质量

规模化水产养殖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水产养殖的标准化程度,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另外,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还能提升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确保养殖出更加优质的水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需求。这也需要从源头上转变养殖户的养殖观念,乐于接受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为规模化水产养殖奠定基础,为养殖出高质量的水产品提供保障。

3.3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规模化水产养殖能够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人们的收入,全面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另外,规模化水产养殖因其充足的货源不仅能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还能提升水产品出口的效率,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对外贸易都十分有利,将中国的水产品销售至世界各地,提升中国水产品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并被广泛应用。由于规模化养殖业是在露天环境下操作的,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但使用现代化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3]。

篇4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实困难;应对策略;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S9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5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类型更加多样,水产养殖作为经济行业中的重要组成单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保证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是养殖技术的推广,在养殖中积极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可以实现我国养殖产业的生产效率及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但是目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却存在重重困难,使得技术推广陷入尴尬境地,当前要做的技术化解难题,积极推进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与传播。

1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困难

1.1 水产养殖户缺乏先进养殖理念与扎实养殖知识

我国目前水产养殖户普遍存在学历低,养殖知识不足,学习能力弱的情况,基于养殖行业的专业知识相当少,在理念方面也比较传统与保守,对于先进的养殖技术与科学理念存在抵触心理,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在进行养殖时单纯凭借以往的养殖经验,采用蛮力导致养殖专业化程度较低,这间接导致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难度的加大,先进的养殖技术始终难以在养

1.2 国家缺乏专业的培训关注与引导

水产养殖技术难以推广的原因与国家对养殖技术方面的投入存在关系。当前养殖户中不乏想学习先进养殖技术的人员,但是苦于养殖技术宣传渠道的欠缺,导致先进养殖技术难以推广。国家相关部门对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缺乏引导,更多的水产养殖人员向亲朋或者老养殖户寻求帮助,获取技术而先进的科学养殖技术受到传播限制导致推广困难。在培训方面也存在培训方式不对,强行推广激发

1.3 缺乏准确示范与正规的销售渠道

养殖示范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养殖户看到现实收益,激发其学习新技术的热情,但是我国养殖示范区较少,起到的带动作用十分微弱。除此以外,销售渠道不能保证也加大了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难度。水产养殖户进行水产养殖的本质目的是获取最好的经济收益,一旦销售环节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养殖生产的失败。我国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市场保证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为养殖户提供的营销市场十分有限,这无形中成为先进水产养殖技术难以推广的间接阻力。

2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有效应对策略

2.1 加强对水产养殖户的专业知识培训与指导

鉴于我国水产养殖户专业知识的匮乏及我国对水产养殖培训的忽视,积极推进先进养殖技术的指导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针对某项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进行免费培训指导,并免费为水产养殖户提供资料与后期指导,充分调动广大水产养殖户的技术学习热情,使水产养殖户看到切切实实的实惠与利益,在水产养殖户中实施奖励政策,对于表现突出的水产养殖户给予资金奖励,带动养殖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适当地聘请专家进行病虫害及养殖技术的实践讲解,及时解决水产养殖户的疑问,促进养殖技术的推广实施。

2.2 建立示范区,积极做好水产养殖示范工作

良好的示范可以以直接的形式调动水产养殖户学习的积极性,我国当前水产养殖示范区不足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广水产养殖示范区,针对养殖户开展技术支持与政策帮扶。在生产方式上也鼓励单一的水产养殖户向示范区的靠拢,形成大规模的示范园区及经营主体,走专业化养殖道路,实现养殖产业质的提升,走出科学规范的水产养殖之路,从而促进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

2.3 拓宽销售渠道,为水产养殖户提供销售保障

我国现有的销售渠道很难让水产养殖户安心尝试新技术,如果从源头上为养殖户解决销售问题则技术的推广难题将迎刃而解。我国可以针对当前的销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前的主体销售渠道,尝试从多个方面拓宽。在出现养殖销售难的情况下可以集中销售,走产业一体化之路,既保证了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稳定、水产市场需求的满足,也给我国水产养殖户吃了定心丸。有了基本的水产养殖销售保障,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也将得到有效推广。

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不断提升,但提升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实践落实与养殖推广,面对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难题,积极发散思维,拓宽渠道,调动水产养殖户的学习热情是当前水产养殖产业需要思索的首要问题。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得到推广,我国的水产养殖产业也将走上规范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何晓枫. 当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农业信息,2014(23):95.

篇5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措施

一、我国水产养殖现状

1、缺乏科学的水产养殖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数量及面积正在不断增加,但渔民的专业养鱼水平却不高,乱用、滥用药物的现象还常有发生。渔民安全用药的意识过于淡薄,政府部门对此的监督和指导较少,导致不规范的行为不断出现。在用药的过程中,渔民对药物的用途和药性没有进行了解,甚至不看说明书,对药物的剂量、给药方式、用药部位等模糊不清。加之平时不注意鱼病的预防,鱼类一旦发病,局面就变得非常难以控制。

2、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渔药发展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且从事专门研究的人才匮乏,缺乏最基础的理论研究。而鱼药的生产没有专门的机构,多是顺带着生产。由于缺少研究和实践上具体的数据,很多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如毒副作用大、效果差、药物残留等问题。

二、国内外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概况

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我国水产业的巨大发展,我国水产业在国际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对国际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发展上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渔业类型由捕捞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的转变已率先完成了。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新兴养殖行业开始崛起,其中高密度水产养殖就是一个刚兴起的科技水产养殖行业,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促进,我国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已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国渔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科技、经济进步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极大地拓展了水产养殖的生产领域。

(2)大幅度提高了水域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提高了增强了开发新资源、新品种的能力。

(4)高度促进了渔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三、水产养殖技术问题探究

1、适宜鱼类生长的环境

(1)加注新水来调节水质

水是鱼类生活的载体,水质的好坏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问题。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主要有适当施肥和加注新水。

调节水质最有效的主要措施是加注新水。在生长旺季(6~9月份)每隔7~10天要加一次新水;早春与晚秋则每隔10~15天加一次。具体情况也要根据水池及所养殖鱼类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冲水压制或药物杀灭的方法来调节水质

池塘中浮游生物过多时就威胁到池塘的氧平衡。此时就要采取冲水压制或药物杀灭的方法来解决。大量冲水对水蚤数量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泼洒不同浓度的敌百虫可以选择性的杀灭各种浮游动物,效果非常明显。对于池水中过多的蓝藻,可以全池泼洒硫酸铜。但由于硫酸铜对鱼类有很大的毒性,因而在不得已使用后,要立即大换水,即换掉池水的1/2~2/3。

3)化学方法改良水质

在池水中施放一些化学药剂,能够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如生石灰能够调整池水的PH值及增大水的硬度,且生石灰法价格优廉、用法简单,是目前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用于改良水质的生氧剂还有二硫酸铵、过氧化钙等。

(4)水位的控制

水是鱼类的必要生存环境,对于水产养殖中水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保证水产养殖顺利进行的必要举措。水位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鱼类的生长还有一些浮游生物的生长,适和的水位可以减少鱼类与鱼类、鱼类与浮游生物之间的竞争,适当的水位还可以使鱼类与浮游生物能够充分地利用水里的各种资源。总之,一定要保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保证能够形成简单的食物链。

四、挑选鱼种及最佳的生长密度

(1)选择优质鱼种

鱼类能够成长为健康成鱼的前提是要选择优良的鱼种。优质鱼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病害少的特点。在选种时要注意鱼种的来源。提倡由自己或附近的池塘进行培育的方法。这样既能够生产自己所需的鱼种,又能在品种搭配、数量和规格上灵活选择。放鱼种时要选择晴天进行,放鱼时操作要轻柔、细心,不能将鱼体弄伤,避免鱼病的发生。

(2)鱼最佳的生长密度

池塘在一定条件下所最多能饲养鱼的总重量是有限制的,即鱼栽力。因而要把握好最合理的饲养密度。若存塘鱼重量达到鱼栽力时,鱼就会停止生长并出现养殖事故,造成产量上的损失。因此在鱼类饲养时要根据池塘条件、放养品种、管理措施和水平等掌握好鱼类饲养的密度。

(3)鱼食的挑选与投放时间

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饵料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人工生产颗粒饲料和经施肥而培养出来的天然饵料。

在进行饵料的投放时,一般对已经养过鱼的塘口,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大致确定全年的饲料用量。对于初次养鱼或条件发生较大变动的养过鱼的池塘,全年饲料的用量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

(4)防治鱼得病及传染

鱼类养殖是否能够达到高产,与鱼类是否得病及病情的传染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鱼类养殖时务必注意鱼病的防治。鱼病防治主要有清塘、鱼种消毒及合理放养三个基础工作。清塘可以首选生石灰清塘法,这种方法更为经济实用。其次为漂白粉清塘法,清塘时操作人员务必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顺风泼洒。鱼体消毒通常使用食盐水、漂白粉、硫酸铜和敌百虫的方法。

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杀虫是必不可少的。杀虫后要进行水质调控、适时消毒并采用科学喂养措施,这样在较为正常的条件下,可以实现鱼类疾病发病率很低甚至不发病。

鱼病的防治重点在于调水。调水工作主要有调水、改底、肥水和抗应激。而调水的重点在于增氧、改底和保持水质稳定。池中氧含量的增加,一方面要补充溶氧,一方面还要减少耗氧量。

五、我国高密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展望

根据对我国资源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扩大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生产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不断化,不健全的病害防治体系;不完善的水产养殖种苗培育体系,不合理的养殖品种结构;渔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不够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产业链结构。就是这些问题,对我国渔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极大地制约作用,更是水产养殖科技工作的不懈努力方向。针对以上问题,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便是顺应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水产业的发展趋势。下面是就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的几点分析:

(1)注重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提高养殖效率

(2)进一步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优良品种开发利用

(3)不断加强水生生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普及高效配合饲料的使用

(4)积极开发技术设施养殖,发展高效养殖业并向智能化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通过对水产养殖的研究,发现我国的养殖技术水平比较低,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渔民的养鱼水平不高,还有不能有效地预防鱼病等问题。科学的养鱼方法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是必要的,而且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饲养,一般要对水质进行调节,水质的调节方法有常规的、冲水压制或药物杀灭调节浮游生物的数量、化学方法调节水质等,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注新水。还有鱼种的选择和饲养密度的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选种的来源,提倡自己培育;注意饲养密度可以避免发生养殖事故,鱼食的选择与投放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要按照标准进行选择与投放。能否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关系到鱼类养殖能否达到高产,预防工作主要有池塘、鱼种的消毒和鱼的合理放养。

参考文献 :

篇6

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生物修复;有机污染;自净能力

Abstract: Aqua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quaculture as a pillar industr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pollution, aging, black smelly pond sediments, a catastrophic virus disease outbreak and epidemic problems exposed rapidly, make people to question the aquaculture breeding mo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in aquaculture and how to protect the water environment is not affected.

Key words: aquaculture; ecosystem; bioremediation; organic pollution; self purification ability

中图分类号:F316.4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池塘生态系统与水产养殖关系分析

池塘是一个人工圈养体系,其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很大差异,其结构特点是养殖动物在生物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这一优势是在人工扶持下形成的,由于大量人工饲料投入养殖系统,除牧食链,腐屑链外,在食物关系中又增加了饲料链,也因此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一定改变,决定了系统的低生态缓冲能力和脆弱性,其庞大的养殖动物生物量造成系统生态金字塔畸形,系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水质也常常出现较大波动。

1.1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在池塘生态体系中,浮游植物是初级生产者,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放出氧气,优良的单胞藻可为池塘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甚至养殖动物直接滤食,也可直接吸收池塘中NH3、H2S、等有害物质,改良池塘水质,更为重要的是,藻类光合作用提高池塘的溶氧水平,促进池塘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速池塘有机质的分解和矿化。藻类的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盐,营养盐主要来源于底泥的释放和好氧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矿化,优良的藻相能提高池塘溶氧水平,特别是池塘中下层水体溶氧水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池塘生态体系。池塘的有机污染物,主要由底泥微生物将其氧化分解成无机盐,返回水域被藻类利用。底泥对有机污染物分解和营养盐的再循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池塘的自净能力,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池塘底泥生态,即底泥化学组成和微生物相(微生物种群和数量)。

1.2池塘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微生物是池塘生态体系中的分解者,分解池塘残饵、对虾粪便以及浮游动植物残体等有机污染物,使之矿化成营养盐,供藻类吸收利用。池塘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尤其是底泥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对有机质的分解能力、分解途径和终产物不同,好氧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完全分解,其分解产物主要为CO2等,而厌氧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不完全分解,产生NH3、H2S等有害物质,造成池塘水质恶化,影响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在池塘生态体系中,由于有机污染物的大量进入,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很容易造成池塘,尤其是池塘底部溶氧降低,可能形成有机物厌氧分解,使用池塘生态体系失控。

1.3池塘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其它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自净能力。水体的养殖容量为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保证应有效益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养殖量,一个水体的养殖容量主要由饵料供应水平和质量,水体自净能力和人工干预程度决定的,在饵料供应和人工干预程度一样的情况下,养殖容量主要由水体自净能力决定,因此提高池塘自净能力,即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能力,对提高养殖产量,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养殖成本,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传统掠夺型养殖模式下池塘生态系统是十分脆弱的,对虾养殖中,虾池既是对虾摄食活动的场所,也是各种有机污染氧化分解的处理池,养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有机污染的过程。虾农为了减少损失,往往采取加大消毒剂、抗生素等药物使用和大量换水等措施,一方面加大了养殖成本,降低了水产品质。要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强化池塘自净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2、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池塘养殖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向池塘生态体系中补充微量营养、促生剂、解毒剂或投放有益微生物等措施对池塘底泥和养殖水体进行生物修复,降低池塘底泥有机物含量,使泥水界面形成好氧微生物相,强化底泥对有机污染物分解能力池塘的自净能力,提高藻类多样性指数,稳定藻相,增加水体溶氧,从而提高池塘养殖容量,改善水质,降低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池塘水体生物修复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藻相通过水体增氧、补充经腐殖质螯合的微量营养,土著微生物和促生剂等,强化池塘水体中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分解,微营养的补充有助于建立和维持优良藻相,增加池塘溶氧,溶氧的增加和微量营养的补充,又加速了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对有机污染物分解,形成良性好氧生态体系,提高池塘自净能力和水产养殖的产量和品质。

生物修复技术有助于建立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我们从2001年已经开始针对我国沿海地区虾塘老化问题,摸索出一套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改造老化虾塘,生产高品质对虾产品的技术,连续3年在广东徐闻和上海泰贤等地进行老化虾塘改造试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底泥生物氧化、水体生物修复等。其基本技术路线是:取底泥——提取土著微生物——配制生物促进剂——底泥生物氧化——水体生物修复及藻相调节——保持自然生态健康养殖环境。

3、防治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影响的措施

发展水产养殖与保护水域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水产养殖过程中各种因素产生的自身污染和二次污染,不仅影响水产养殖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会对所在的生态系统和周边水域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加剧水域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水域环境受到污染而不断恶化,又会对水产养殖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因此,发展水产养殖不但要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监控,尽力减少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的产生,更要注意周边水域环境的保护,寻求水产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3.1 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由于水产养殖中残饵、粪便排泄物等养殖废物容易造成严重的沉积污染,传统上一般都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来对沉积物进行处理,但化学或物理的处理方法存在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水生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或降解,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新兴技术,与传统的化学、物理处理方法相比,具有修复时间短、处理操作简便、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渔业水域环境的不断恶化,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不但养殖技术较低,而且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欠缺,导致渔民养殖收益低,人为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政府通过地方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举办如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或讲座,及时将各种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环境政策法规传授给渔民,不但从一定程度提高了渔民的养殖收益,而且也有利于渔民认识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强渔民的环境保护和法律意识。

4、结束语

对于从事水产养殖的企业和个人来说,病害的防治是关系着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防止或解决病害发生或扩散,保证水生动物的水环境,保证水的温度,实现健康养殖。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对水域环境的治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2010年中国水产养殖行业研究报告.

[2] 环境保护部. 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篇7

[关键词] 水产养殖;饵料;投喂技术

在渔业生产过程中,投饲技术是直接影响饲料系数和养殖生产效果的重要因素。饲料的投喂技术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十分重要,是现代水产养殖生产者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实用技术。

一、投饲原则

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在养殖鱼类投喂饲料时,要坚持“四定”和“三看”的投饲原则,以提高饲料效率。

1.定时:即天气正常时,每天的投饲时间应相对固定。

2.定量:投喂饲料一定要科学、定量,防止忽多或忽少,以免饥饱不均,从而影响养殖鱼类的消化吸收和生长。

3.定质:投喂的饲料必须新鲜,清洁、适口,营养相对平衡并尽量符合养殖鱼类的日常需求。腐败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

4.定位:投喂饲料必须有固定的食场和饲料台,使养殖的鱼类养成在固定点吃食的习惯。

5.看天气:要注意天气状况、水温状况随时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

6.看水质:注意观察水质和水体溶氧量的变化,依据水质好坏适当增减投饵量。

7.看养殖鱼类的生长和摄食:养殖鱼类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饵料投喂有不同要求。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节投饲量。在温度适宜养殖鱼类的季节,天气晴朗时适当增加投饲量;阴雨天气、溶氧低时应停止投喂或减少投喂次数和数量。

二、投饲数量

投饲数量是否科学,对饲料的利用和养殖的成本影响很大。投饲量过低时,养殖的鱼处于饥饿状态,生长发育缓慢;投饲过量,不但饲料利用率低,水质易受污染,增加了鱼病的发病机会,且造成饲料浪费,人为增加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因此,正确确定投饲量,合理投喂饲料,对提高鱼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养殖鱼类的增重与投饲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确定投饲量是投饲技术的一个关键问题。

1.影响投饲数量的因素

投饲数量的多少,主要受养殖鱼类的品种、规格、大小、天气、水温、水质、饲料质量以及养殖对象的不同生长特点等诸因素的影响。不同鱼类因对其饲料的消化利用能力不同,摄食量亦不同,故对投饲量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草食性鱼类的摄食量高于杂食性负类和肉食性鱼类。随着鱼类的生长,体重增加,摄食量增大,绝对投饲量增高。但随着鱼体重的增加,投饲率反而下降,鱼类的摄食量与体重呈负相关。池塘水质好环对鱼类摄食量影响很大,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鱼类摄食量大。反之摄食量则减少;同时投饲数量的多少还与饲料的质量、养殖对象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生长特点有关。

2.养殖鱼类的日投饲量的计算方法

在生产中,确定日投喂量有两种方法:饲料全年分配法和投喂率表法。①饲料全年分配法:首先按池塘或网箱等不同养殖方式估算全年净产量,再确定所用饲料的饲料系数,估算出全年饲料总需要量,然后根据季节、水温、水质与养殖对象的生长特点,逐月、逐旬甚至逐天的分配投饲量。②投喂率表法:即参考投喂率和池塘中鱼的重量来确定日投喂量,(即日投喂量=池塘鱼的重量×投喂率,池中鱼的重量可通过抽样计算获得。)目前,我国的池塘养鱼对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投饵率一般掌握在3%~6%为宜,当水温在15~20℃时,可控制投饵率在1%~2%,水温20~25℃时,可控制投饵率在3%~4%,水温在25℃以上时,可依据养殖品种、天气、水质的状况控制投饵率在4%~6%。此外,还应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可在7日左右对日投喂量进行一次调整,这样才能较好满足鱼的生长需求。

3.摄食状态与实际投饲量

养殖鱼类的摄食状态受“鱼”“、水”“饲”及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用以上方法确定的投饲量,有时是不能满足鱼的摄食量的;鱼体重量的推算也有一定的误差。必须边投喂,边仔细观察鱼群的摄食状态,灵活掌握实际投饲量,才能确保鱼饲料的高效利用。

为此,根据实际养殖经验,提出投饲量掌握和控制在“七八成饱”的范围内。保持养殖鱼类有旺盛的食欲,以提高饲料效率。“七八成饱”的原则有两层意思:(1)是指只喂到养殖鱼饱食量的七八成;(2)养殖鱼有70%~80%能吃饱,余下的30%~20%吃不饱。

“七八成饱”的原则从表象观察:摄食状态先水面后水底,先大鱼后小鱼,先中间后周边。摄食表现为先急后缓,直到平静。平静而不抢食则投饲停止。这才是真正的投饲量。

三、投饲技术

1.投饲方法

鱼类饲料的投喂方法有:手撒投喂、饲料台投喂、投饵机投喂等三种。手撒投喂使用比较普遍。手撒投喂方法简便、利于观察鱼群的吃食和活动情况,投饲准确集中,使用灵活,易于掌握,而且有节约能源的优点;其缺点是耗费人工和时间,对于中小型渔场,劳动力充足,或者养殖名、特、优水产动物时投喂饲料值得提倡这种投饲方法。手撒投喂饲料利用率高而稳定,投喂有效率可达86%以上。利用投饵机投喂,这种方式可以定时、定量、定位,同时也具有省时、省工的优点。但是,应指出的是利用机械投饲机不易掌握鱼的摄食状态,不能灵活控制投饲量。另外机械投饲成本较高,增加了养殖者的养殖成本。

2.投喂次数

科学的投喂数量确定之后,一天中分几次投喂,同样关系到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养殖鱼类的生长问题。投喂次数的确定也由水温、水质、天气、饲料质量及养殖鱼类品种、大小和其消化器官的特性以及摄食特点决定。鲤、鲫、团头鲂、草鱼等都是无胃鱼,摄取饲料由食道直接进入肠内消化,一次容纳的食物量远不及肉食性的有胃鱼,是摄食缓慢的鱼类,一天内摄食的时间相对较长,采取多次投喂有助于提高消化吸收率和提高饲料效率。用配合饲料饲养,要根据其摄食特点和季节、水温的变化,确定科学的投喂次数,对于提高这些鱼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减少饲料成分在水中的流失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投喂次数太多,鱼较长时间处于摄食兴奋状态,过多消耗体能,这也是不科学的。如鲤鱼乃典型的无胃鱼,投喂次数和投喂时间应长些。在适于鲤鱼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投喂次数增加,鲤鱼的摄食量和消化率随之提高。对鲤鱼苗,每日投喂6~8次生长效果好,每次投喂20~30min;对鲤鱼种,每日投喂5~6次生长效果好。我国的池塘养鱼是以鲤科鱼类为主,应以连续投饲为好,但是由于养殖场规模较大,限于人力等因素,成品鱼养殖阶段,每天投喂次数一般以2~4次为宜。投饲技术的科学掌握,需要我们水产科技工作者不懈的实践和研究,使这项技术的可操作性更实用和科学。本文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旨在引起同行对水产养殖投饲技术的科学性深入研究。

3.投喂时间

配合饲料投喂投喂时间与养殖方式有关,通常情况下网箱养鱼时,每天第一次投喂的时间应在早上7:00开始,而最后一次的投喂的时间应该在18:00左右结束;池塘养鱼条件下,每天第一次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00左右,最后一次投喂的时间应该在下午17:00结束。人工投喂需控制投喂速度,投喂时要掌握两头慢中间快,即开始投喂时慢,当鱼绝大多数已集中抢食时快速投喂,当鱼摄食趋于缓和,大部分鱼几乎吃饱后要慢投,无论网箱养鱼还是池塘养鱼,每次投喂投喂时间一般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7月底到8月中旬,天气晴好,温度在32℃左右时,鱼类摄食量大,可适当延长投喂时间,但是一般也不要超过45分钟为宜。对于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人工投喂时可以灵活掌握投喂量,能够做到精心投喂,有利提高饲料效率。

鱼类养殖过程中,投饲技术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养殖者养殖鱼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广大渔民朋友应对日常投饵技术给予高度重视,才能有效提高池塘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廖朝兴,贾敬德.鱼饲料配制与投喂技术160问[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7

篇8

罗非鱼作为云南省元谋县的主要水产品养殖品种之一,是元谋县渔业养殖主推品种。2014年,元谋县的渔业产量为2530t,全县渔业养殖面积746.67hm2。其中,罗非鱼养殖面积大,养殖户数多,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坝、塘高产精养示范养殖和水库生态养鱼。因此,认真做好冬季水产养殖管理,提高渔业产值,确保元谋县渔业生产丰收,关乎到众多养殖户的利益。

2罗非鱼养殖管理技术

2.1稳定池塘水位罗非鱼养殖首先应注意保持水温在寒冬季节相对稳定,并合理改善水质条件。通常鱼池水位需保持在1.8~2.0m,而当水位下降10~15cm时,应及时补充新水,以保持水位和水质稳定。

2.2定期调节水质一是给有水源的池塘每隔10~15d应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注20~30cm,并要适当排放旧水。二是泼洒石灰浆15~20d/次,以提高水体钙质浓度。三是约20d增施一次磷肥,使水体含磷浓度得以提高,从而增强鱼体的抗寒力。四是配备增氧机的池塘在晴天12:00-14:00开机,以促进底层水与表层水的循环,使溶氧量满足罗非鱼的生长需求,增强罗非鱼的食欲和抗病力。

2.3管理养护硬件设施一是要及时修复保温棚等受损的渔业设施,做好渔业生产设施的防冻工作,尽量减少越冬水产养殖的损失。二是及时检查保养生产用电设施,将闲置的网具及时入库。同时,要尤其重视采取增大水量、搭建越冬棚等措施,保护罗非鱼等热带鱼越冬场所,确保罗飞鱼安全越冬。

2.4控制养殖密度养殖中需合理调控养殖密度,一定程度下适当降低鱼类养殖密度,以防因鱼群密度过大而出现缺氧死鱼的现象。

2.5合理投饲对于罗非鱼养殖来说,寒冷冬季应适当补充投喂精饲料,补充鱼类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提高其成活率。一般水温5℃以上时,3~5d投喂1次,日投量为鱼体质量的0.5%~1.0%。而在连续晴好的天气,若水温上升到8℃以上,此时鱼类活动会增强,因此应适当增加投饲量。

2.6尽量减少各项操作除了保障市场供应的特殊要求外,应尽量减少各种生产作业。例如,在严寒天气状况下,需暂停捕捞作业,避免对罗非鱼进行拉网等操作,以免造成鱼体损伤,影响罗非鱼的存活及经济价值。

2.7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对于罗非鱼的无公害养殖尤为重要。对于水产养殖来说,冬季水温低是极大的问题,一旦水温降低,不符合罗非鱼的生长要求,其免疫力就会下降,抗病力相应地减弱,此时寄生虫(斜管虫病、黏孢子虫病、三代虫病、小瓜虫病和锚头蚤)和真菌(水霉病)等的感染和侵袭就会猖獗,致使鱼病更为严重。因此,要采取严格的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措施来加强管理,对水体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同时,严禁向养殖水体直接泼洒抗菌素,首选不危害人类健康及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高效、长效及副作用小的药物。这样才能在寒冬季节保障鱼的生命力。

篇9

1.曝气给水体增氧,清除氨气、氯气等有害气体。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静置48 h,二是机械搅水(如叶轮式增氧机增氧)。如用自来水养鱼,先要静置一段时间,以使有害气体(如Cl2)逸出。增氧机能使池塘水体上下水层对流,增加溶解氧,同时使水中有毒气体逸出,起到改良水质的作用。通常池塘养鱼多使用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主要用于养鳗池。这属于机械增氧方式。殷肇君研制的水质改良机翻喷池底的淤泥,搅动池塘水体,使池水上下循环,尤其在夏季晴天中午,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上层水体溶氧饱和,水体的有序翻动使整塘水体得到了充分的溶解氧。

2.过滤过滤的目的是清除水中固态废弃物、悬浮物及大型水生生物等。常用的过滤器有:机械过滤器、压力过滤器、砂滤器等。

3.沉淀水中的悬浮物容易吸附在鱼鳃上,使其呼吸受阻,同时使水体的混浊度和粘滞性增大,对鱼苗孵化不利,故常设置蓄水池先进行沉淀处理。

4.吸附多孔性的固相物质,如活性炭、硅胶、浮石粉等,能吸附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如氨氮)。用高分子重金属吸附剂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水体净化新技术。吸附剂的粒径在0.3~1.2 mm,用于吸附水体中的Cu2+、Zn2+、Pb2+、Cd2+,而并不产生水的二次污染。

5.泡沫分离技术向水中通气,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被微小的气泡吸附,浮于水面形成泡沫,可去除水中溶解物和悬浮物。但此技术不适用于淡水,只能在盐度大于5‰的半咸水和海水中使用。以此原理设计的泡沫浮选分离器市场上已有售。

6.磁分离法利用电磁原理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进行电磁分离,是目前较新颖的水处理方法。

二、化学方法利用化学反应来处理水中的污染物或悬浮胶粒。包括凝絮、中和、络合、氧化还原、消毒等。

1.凝絮用无机或有机化学试剂,使水中的微小颗粒及胶体凝聚成大絮凝体,加速沉淀。常用的凝絮剂有铝盐(硫酸铝、铝酸钠、碱式氯化铝等),以及高分子絮凝剂等。

2.中和改善水的pH值。常用生石灰或石灰水使水呈中性或弱碱性,还能增加水体中钙的含量,改良底质,并杀灭病原体。pH值过高时,可采用草酸、醋酸等弱酸中和。

3.络合最常用的是EDTA,主要用于清除水中过高的重金属离子(如Cu2+),特别是那些鱼贝类敏感的重金属离子。

4.氧化还原一些含氯消毒剂、臭氧、双氧水、高锰酸钾等可以与水中的有毒物质(如氰离子、硫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或消除毒性,还可以杀灭水中的病原菌。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臭氧通过强烈的氧化作用除去水中有机物、铁、锰、臭味及色度等,但因它对细菌具有极强的杀灭效果,以致水中的有益菌也被杀死,故只用于较特殊的地方。

王博君等、朱福庆研究了臭氧在河蟹育苗中的应用,认为育苗水经臭氧处理后,水中的细菌得到了有效抑制,亚硝酸盐大幅度降解,能减少换水量;谭洪新等[8]分析了臭氧在水族馆水处理中的应用,认为臭氧消毒在大型海洋水族馆中已得到普遍应用,而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较少,主要用于河蟹育苗、刺海参育苗、鲍鱼育苗等。

5.用其它消毒杀菌剂常用的有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硫酸铜、敌百虫、甲醛、有机染料、双链季铵盐、中草药等。以杀灭水体中的致病生物为主要目标。

三、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和自养性植物(如绿色藻类、高等水生植物)改良水质。其原理是这些微生物和植物可以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残饵及水产养殖动物的代谢产物),有助于防止残饵与代谢产物积累所引起的水质败坏。

1.光合细菌光合细菌是一种以光作能源、以二氧化碳或小分子有机物作碳源、以硫化氢等作供氢体,行完全自养性或光能异养性的一类微生物的总称。只要有水和光存在,不论环境中有氧或无氧,均能生存繁殖。光合细菌能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水中投入光合细菌后,有益菌大量增加,形成优势种群,抑制了病原的繁殖。光合细菌的研究和应用在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已相当普及。在国内也有报道,罗氏沼虾、中华鳖、加州鲈、对虾的养殖中应用光合细菌,具有改善水质、减少病害、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作用。光合细菌亦可用作饲料添加剂,它对鱼类有较好的助长作用。

2.芽胞菌丁 雷等在养殖水体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芽胞菌,待其生长繁殖后测量各项水质指标,结果显示芽胞菌能够降低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

3.放线菌上海玉垒环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一种高科技微生物产品,称“玉垒菌”。这是一种放线菌。翟士君等曾用S30对温室养鳖池净化水质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在鳖的饲养前期使用效果很好。宫兴文等把S30与光合细菌结合起来使用,并采用无砂养鳖模式,认为S30主要集中于底质,而光合细菌多分散于水中,故能维持养鳖的良好水环境。

4.多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能消耗有机物,起水质净化作用的微生物不少,有柘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乳链球菌、酵母菌、假单胞菌等,它们是一类非致病的有益细菌。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多数是多菌株组成的复合产品,能发挥各个菌株的不同功能,起到协同作用,克服单一品种适应性差、应用面狭窄的不足。较有代表性的是兼有好氧与厌氧代谢机制的多菌株复合制剂,常用的有“利生素”,有效微生物制剂EM等。

篇10

1)疾病的种类比较多。在世界上,中国的水产养殖量比较多,是唯一一个超过捕捞量的国家,并且水产养殖的种类是比较多的,主要有鱼类、水生植物。贝类和甲壳类等。同时形成规模化的水产养殖的种类已经超过等了60种,但是每种养殖的水产品都会受到病害的侵袭。2)复杂的发病情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比较大的,因此我国水产养殖具有较大的跨度,在此基础上,养殖水产品的水域环境也呈现各种各样的类型,主要有海洋、湖泊、池塘和水库等,从这种情况来看,我国水产品养殖的水域环境确实比较发杂,这样一来,水产品的病害情况也会呈现很多类型,造成复杂的现象。因为不同的养殖条件和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的不同都会促使水产品病害呈现不同的状况。此外,水产品的种苗能够实现全国的互换,并且呈现较为频繁的状况,增加大了病害的多样性,而病害发病的时间和频率也不固定,由原来的季节性发病转向全年性的发病形式,对我国水产平养殖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3)重大疫病暴发流行。对于水产养殖行业来说,重大疫病的暴发和流行对其是一种致命性的打击,降低了水产品养殖的成活率,对我国的水产品养殖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利益损失,在重大疾病的发病期间,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例如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水产品类型是草鱼,但是由于受到出血病病害的侵袭,我国的草鱼数量急剧的下降,大量的死亡,而其的死亡率已经超过了90%;而我国的主要出口水产品类型对虾,在受到白斑综合症或者是桃拉综合症病毒,那么对虾也会大量的死亡,死亡率在85%左右,这样的话,不仅降低了对虾的数量,还对我国养殖水产品的出口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而特色养殖品种患鳜鱼如果受到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的侵害,那么其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针对这种情况,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病害的侵害。

2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现状

1)轻预防重治疗,病害防治观念较为落后。我国水产品养殖人员往往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在养殖水产品的过程中,不加强水产病害的预防,而是在水产受到侵害之后才采取防治措施进行治疗,这样一来,不仅防防治效果不明显,还会浪费大量的药物和人工。2)药业落后,研发能力不高。在防治水产病害过程中,使用的药物通常是从农药和兽药当中移植出来的,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包括药理学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而防水产病害的过程中吗,药物使用的程度和药物的给剂量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存在使用药物治疗没有针对性,没有起到任何的疗效在,不但如此,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存在很多的弊端。3)缺乏快速诊断病害的能力。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水产病害快速诊断技术还不是很完善,缺乏技术指导和依据,肉眼、凭经验行事是基层病害工作者对病害检测过程中的方式,普遍存在误判误诊现象。而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比较低和设备配备也不很完善,病害快速诊断技术严重缺乏。3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发展趋势1)病害风险评估。在进行水产养殖过程中,很有必要对水产动物进行疫病风险评估,然后在根据评估的结果去制定风险管理措施,这样能让水产动物疫病的传播有所控制,缩小疫病流行的范围。进行风险评估主要就是根据决策需要,并将科学作为评判那些不确定事件的过程,作出逻辑判断,然后再结合现代数学方法还有专家的经验,这样一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就建立成了,通过指标值得确定和权重的确定,还能够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模型,在确定风险程度的时候主要是利用合适的阀值来确定,还可以依据风险因素所占有的权重比例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2)在远程诊断技术方面。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断系统建立为水产养殖病害的预警预报及诊断治疗提供了信息快速传递,分级管理平台。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构建开发的鱼病远程监测预警与诊断系统,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预测提供了新途径。我国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断平台是建立在以B/S结构为主的Web浏览器平台上,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相结合,及时收集、分析、反馈信息,利用水产病害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诊断技术,建立了水产病害专家数据库和水产病害文献资料库,通过“水产病害远程诊断技术系统“建立的业务应用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按点部署的视频采集子系统,实现了数据传递、自助查询、在线交流等功能,可提供电子答疑、用药指南等咨询服务,以可视、交互的方式,实现病害的自助诊断和专家远程诊断。3)免疫调节剂方面。应用免疫增强剂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机体抗病能力有所增强,免疫调节剂主要的作用就是促进防御反应并诱发宿主防御反应,尤其是对高低等无脊椎动物所具有的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国应用先天性免疫增强制剂在水产动物中还是比较多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免疫防治制剂,有海藻多糖、糖蛋白以及几丁质等等,最典型的就是中草药制剂,这些防治制剂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水产动物中。

3结语

水产品的种苗能够实现全国的互换,并且呈现较为频繁的状况,增加大了病害的多样性,而病害发病的时间和频率也不固定,由原来的季节性发病转向全年性的发病形式,对我国水产平养殖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作者:王秀慧 单位:聊城市东昌府区水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