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养殖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3 18:4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山羊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山羊养殖技术

篇1

一、肉山羊生活习性与主要品种

1.肉山羊的生物学特性

肉山羊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一是活动能力很强,喜登高;二是食性广,消化力强,喜食树叶嫩枝;三是抗病力及对蚊蝇骚扰的抵抗力强;四是喜欢干燥、爱清洁、合群性强;五是好斗,易驯养;六是早熟、多胎多产。

2.肉山羊的社群生态结构

山羊的自然组群有两种,一种是同期(批)购入的山羊基本上组成一个自然生态群,不论来源、年龄、性别,以一强壮的母羊为首领;另一种是以母系繁育后代组成一个生态群,以始祖母羊或年龄较大、体格健壮的母羊为首领。

二、肉山羊的饲料与饲养管理

肉山羊能充分利用粗纤维饲料,但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仍需注意平衡。要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能满足需要。肉山羊对蛋白质的要求不高。在矿物质中,食盐供给最为重要。

肉山羊可利用的饲料分为青绿饲料、多叶饲料、精饲料、矿物质饲料及其他饲料。

在饲养管理中,要经常检查山羊的营养状况,预防营养物质缺乏,对于妊娠后期母羊和羔羊更应加以注意。防止采食霉烂的饲草、毒草和喷洒过农药的牧草。不能饮用污水,从而减少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羊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若是长期圈养,要让山羊有适当的运动。

三、肉山羊的营养

肉山羊的营养需要量=维持身体运转需要+生长需要+泌乳需要+胎儿形成需要+运动能量需要。

1.母羊配种前的营养需要

母羊在配种前6~7周需要获取优良的日粮营养,每天摄入干物质的量应达体重的5%左右,这样有增加泌乳量、养好羔羊尽早恢复母羊配种体况、满足再次配种怀孕需要的重要作用。

2.母羊怀孕期的营养需要

母羊在怀孕的第二个月,营养需要稍高于空怀期。第三个月以后,随羔羊体重的迅速增加其营养也需要增加,这时候母羊每天摄入的干物质量应达到体重的3.5%~4.0%才能满足其需要。

3.母羊泌乳期的营养需要

母羊最高泌乳期营养需要大约为空怀时期的3倍,靠增加营养来满足这种需要是根本不可能的,尤其是母羊泌乳期到30天左右,需要提高补饲的生产效果。一是黄豆不要单一喂养,应同玉米等能量饲料配合饲喂;二是玉米投喂的方式,以整粒玉米生喂较好,可保持母羊在同等生产力情况下降低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4.羔羊的营养需要

初乳可增强羔羊对疫病的抵抗力。所以,尽快吃到、吃好初乳以获得足够的能量,才是提高羔羊成活率的关键。山羊乳的能量来自于乳糖、酪蛋白质和乳脂,首先供给能量的是乳脂、乳糖。羔羊吃到足够乳汁,才能满足其对能量的需求。

羔羊对蛋白质需求量变化很大,且各时期的需求水平不同。1月龄时日粮中所需的蛋白质含量为16%~18%,以后逐渐降低,到成年时为12%。

四、肉山羊选种与繁殖

肉山羊选种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市场的羊种需求、羊种引入成本和引种是否方便等情况而定,不可盲目行事。选种应坚持看祖先、看本身、看后代。

种公羊的品质对整个生产羊群的品质影响很大。应选择在多胞胎、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生殖器发育良好、雄性特征明显的羊羔中去选择种公羊。选择种母羊应从多胞胎、外貌结构和生殖器官发育明显的羊羔中去选择种母羊。

五、利用杂交优势增产羊肉与山羊育肥

肉山羊的杂交,多以波尔山羊为父本,本地山羊为母本进行杂交,一代杂种羊育肥在周岁左右出售。

篇2

1.建场要求 选择坐南朝北地势较高的地方,地面易于干燥,面积稍大,四周筑成高2米左右的围墙,装上铁棚门。场内要栽植一些落叶树和野生茅草。但树苗大,行距与株距不可太密,茅草不要太高,防止难以观察。在靠墙南边建几间一般家猪式样的圈舍,不要装铁栅门,让它能自由出入,但圈内要盖有遮阴棚,以防风挡雪,在墙内建浅水池,保证饮水。

2.驯化饲养 将野外捕捉或购回来的雄性和雌性野山羊放入围墙内人工驯养,在入驯养场之前首先要对其注射1次畜疫苗或三联苗,并拔掉左右2个獠牙,再用灭虱灵按说明掺水擦其全身,杀灭羊虱。被驯养的野羊体重一般选在5~6千克,因为这种野羊月龄不大,易驯化。由于被驯化的野羊开始时胆小、怕人,故在驯化过程中根据进场驯化纯野羊的数量放进数头同等体重的南江黄羊等体型相近家养品种,让其带着纯野羊活动和采食,喂食每天2次,傍晚1次投喂占60%,当野羊长成青年羊不再怕人时,即可将原放进的南江黄羊赶回进行另养。因野羊大多数吃野草与南江黄羊不同。故刚开始驯养时,应配以生食及其他植物,切成碎短节,适时添加0.5%碘盐,使之慢慢改变野性。如刚捕来的野羊不吃这些饲草,可在草中喷入一点带甜味的液体(糖水),野羊就会抢着吃。同时对野羊进行驱虫,能使野羊毛色光亮,但要预防拉稀。

3.杂交利用 当驯养的雄性野羊饲养2~3个月后,一般体重为10~15千克时达到性成熟。可将的母羊放入驯养场,让野羊与之。初次的仔母羊不宜,待第二次时放进。已经产过仔的母羊时就可,时间最好是上午,不宜晚上;2次,每次相隔1.0~1.5小时。后及时赶出驯化场另养,同时给公野羊补喂一些精饲料或糖水,使公野羊尽快恢复健康,一只公羊每天可3~5只母羊。

4.野山羊的产仔保活 在临产前7~10天应做好产舍的清理、消毒及冬季保温工作,消毒可用2%的石灰水洗刷圈舍,垫灰和垫草要根据气候而定,北方寒冷季节必须用塑料布保温。

篇3

[关键词]养羊;技术;推广

1羊舍搭建

1.1选址

远离居民地,水源光照充足,牧草生长茂盛,交通运输便利,草地坡度不要太陡。还应考虑,放牧对周边的影响。

1.2建舍

羊舍搭建标准,位置宜选在避风平坦,高燥向阳,排水方便,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布局,用土墙、砖木、水泥瓦、石棉瓦等建造高2.0~2.5m的楼台漏缝地板式羊舍,长度大小以养羊数量及发展目标而定。羊舍要求门宽3m,羊舍面积设计公羊2~4m2/只,母羊2m2/只,商品羊1.0~1.2m2/只。羊床离地1.5~1.8m,羊床用7~10cm宽的竹片铺钉平整,竹片间留1.0~1.5cm宽的间隙。舍内设怀孕母羊栏、哺乳带羔栏和肉羊栏等分类围栏,并安装草架和水料槽。

2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适应高陡山地环境,生产性能要好,生产周期要短,经济效益要高。通常情况下,用本地多胎、母性好、早熟、四季、个头大的母羊,与优质的波尔山羊、成都麻羊等杂交。养殖规模不宜大,视草地面积、自身资金、管理经验等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每群羊100-150只为适宜。其中,公母羊比例,控制在1:(20~30)。母羊在65%~70%,公羊定期更换,避免近亲繁殖。

3饲养管理

3.1划片轮牧

充分利用草地资源,降低病虫害危害。根据地势环境、牧草生长等,根据坑沟、山岭、道路等情况,划分出不同的片区,每片区饲喂3~5d,草地修养30~40d,然后重新轮牧。

3.2套种牧草

一般新建植的,可套种产量高的紫花苜蓿、杂交狼尾草等,可结合2~3年/次的秋冬季垦复机会,在行间空隙套种较耐荫的百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

3.3科学放牧

四季皆可放牧,但是,根据季节不同,草质情况,羊群体质等,而略有差异,必须分情况而定。冬季放牧,晚出早归,十点——四点,回圈后补充干草。放牧地尽量距圈舍要近,背风向阳,气候突变时更方便驱赶回圈。清明过后,气候转暖,放牧时间,适当延长。夏季放牧,早出晚归,九点——五点,充分利用凉爽时机放牧。同时,逐渐增加放牧距离,确保羊群吃饱。中午时分,气候炎热,驱赶到通风、阴凉地休息。秋季放牧,牧草长势好,开花结籽,营养较好,是放牧最佳时机。羊群放牧,加强公羊管理,照顾好怀孕母羊和羔羊。由此,注意保护好羔羊,避免着凉腹泻。留意母羊变化,视情况,及时配种。

3.4保证饮水

饮水应充足洁净,日饮水量3~5L。适量加食盐,混水喂服。或,单独加食槽中,自由舔舐。市场上,有专门的含食盐、微量元素的舔砖,挂置在羊栏上,自由舔舐,效果要好些。

3.5适量补饲

除合理放牧外,补饲同样很重要。尤其,配种公母羊、妊娠哺乳母羊、羔羊等时期,不能单纯靠放牧,必须适当补饲,确保充足营养补充。补饲,补精料外。还应,适量增加矿物质、微量元素、青绿饲料、干草等的用量。

4育肥技术

育肥用于出栏商品羊,出栏前1~2个月。具体育肥配方,配方一:玉米55%,麸皮l6%,棉粕或菜粕25%,石粉1%,磷酸氢钙1%,食盐1%,预混料1%。参考配方二:玉米62%,麸皮12%,豆粕8%,棉粕12%,石粉1.8%,磷酸氢钙1.2%,尿素1%,食盐1%,预混料1%。

5病害防治提升养羊综合效益,如下几种疫病,应作为重点防病对象:

5.1小反刍兽疫

山羊养殖中,小反刍兽为易感疫病,典型症状:体温骤升,高热稽留,持续1周。口鼻分泌物增多,严重腹泻,口腔溃疡,伴发支气管炎,与支原体肺炎症状类似。但是,此病致死率高,急性病例在1~2d内死亡。此病防治,用小反刍兽疫活疫苗,经100ml生理盐水稀释,皮下注射,每只1ml,有效免疫期36个月。

5.2布鲁氏杆菌病

此病典型症状:母羊流产,公羊炎。作为群发传染病,确诊需结合实验室诊断,经虎红平板凝聚试验,确诊率高。其方法是将被检血清与布鲁氏杆菌虎红平板抗原各0.03ml滴于玻璃板上,然后混匀,在室温下,4~10min内判定结果:出现凝集现象的判为阳性反应;完全不凝集的判为阴性。此病近些年在本地流行,与外来引种不严,有着很大的关系。综合防治此病,严格引种检疫。易感群体,接种用布鲁氏杆菌猪型弱毒苗,肌肉注射,每次用0.5ml;饮水免疫,每头羊用200亿菌体计算,每天1次饮服,有效免疫期1年。

5.3羊肝片吸虫病

此病因肝片形吸虫寄生羊胆管、肝脏内诱发,发病典型症状:精神萎靡、食欲废绝、消化不良、腹泻贫血,极度消瘦,机体水肿等等。此病冬春季节流行最严重,危害相对较大。此病重在防治,禁止在潮湿地放牧,加强羊群管理,禁止饮用坑内死水。注意场地清洁卫生,集中堆积粪便,经发酵处理杀死虫卵。发现疑似病例,治疗:四氯化碳与液状石蜡等量混合、摇匀后,成年羊每次肌肉注射3~4ml,小羊1~2ml;硫双二氯酚(别丁),羊按0.10~0.15g/kg口服;肝蛭净(5%悬液),羊10mg/kg,口服。

篇4

瑶山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通过瑶族群众独特的养殖习俗和管理方式下,孕育产生的优良地方品种. 产区是瑶族群众聚居的地方,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地形地貌复杂,昆虫、草籽丰富。在此条件下瑶族群众充分利用天然草场、自然林地、荒山、果园等自然生态环境,以放养自由采食昆虫、草籽为主和舍饲人工补料为辅的生态养殖方式相结合,生产出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售价高的商品鸡,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多年来,通过实践在林地、果园生态养鸡,鸡粪可作为林果树肥料,既解决了养鸡业污染,又能大幅度降低饲养成本,因此瑶山鸡饲养也成了广大养殖户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

一、品种选择

瑶山鸡主要产于贵州省荔波县西南部的瑶山瑶族乡,分布于相邻的乡镇,以及广西的南丹县部分乡镇。瑶山鸡,又名瑶鸡。因其羽毛色彩丰富多样,外表华丽,故又名凤鸡。据现调查统计,目前数量达35万多羽。瑶族群众索有养鸡的传统,每家每户一般饲养量都在50 ~100羽左右,多者达20000多羽,全部是自繁自养。很少有外地鸡种进入,在此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封闭饲养和选优提纯,逐渐形成了现在具有亮丽羽毛的瑶山鸡,鸡温顺、耐粗饲、适应性强、个体大、产肉多、品质好、肉蛋兼用等特点的地方优良品种。

二、场址的合理选择

瑶山鸡生态养殖的主要特点是放牧,所以场地选择必须要远离污染区3000米以上。一般选择山地、丘陵、果园、林地等地势较开阔,坡度不宜过大、水源丰富、向阳避风适宜放牧的场所。鸡舍的大小、长度以鸡的数量来定,放牧鸡舍一般15只/平方米左右。建舍时要符合防疫、防害、防火、通风、光照的要求。建立运动场,运动场按每只鸡1平方米计算,周围可用塑料网围起来。

三、育雏注意事项

首先育雏要选择保温性能好、通风、无毒、无害的育雏室。其次是育雏的温度要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而定。春季是育雏鸡的最佳季节,3-5月气温逐渐上升,阳光充足,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并能提高育雏成活率高。等到中鸡阶段有利于放牧锻炼,增强体质,对今后的放养打下基础。最后是要注意育雏室内的湿度、密度、光照和换气等。育雏温度适宜相对湿度在40%-70%左右。通风换气有利于温度和湿度的调节。随着日龄的增加要逐渐减少密度1周龄前密度30-50只/平方米,2周龄30-40只/平方米,3-5周龄20-25只/平方米为宜。光照要充足,由日光灯逐渐过渡到自然光照。

四、放牧养殖管理要点

1.让雏鸡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雏鸡经过21天左右的舍内饲养后,体重达到140克,可以先在舍饲的周围进行目的性适应放养。每次补饲时发出固定的声音、让鸡形成条件反射,到预定的地点补饲。当鸡具备了一定的放养条件,再把它放到无毒、无害、无疫、无污染、有水、有虫、的草场、林地、田野等比较理想地方进行放牧。这样鸡既可吃到害虫、杂草,又可施肥。

2.放牧的密度和规模

一般瑶鸡的放牧密度为20~30只/亩,适宜放牧规模以每群300-500只为宜。

3.进行轮牧

将放牧的地方划为几个小区,对季节性植物生长期旺盛的可以20天轮牧一次,生长期比弱的30天轮牧一次。轮牧时不能驱赶鸡群,要采用诱导的方式进行引诱鸡群到另一个放牧点。

4.补料

在人工补料中严禁采用添加各种合成色素、化学合成的非营养添加剂及药物等,以保证生态鸡的品质。补料时要少喂勤添,减少浪费。可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减少精料的投入,降低鸡肉的脂肪含量。由日喂5次逐渐减少到2次。日喂2次时早上少补,晚上多补。

5.注意安全

防止兽害,鸡只走失,周围建围栏,禁止放牧地的周围环境喷洒农药,防止鸡中毒。暴风雨等恶劣天气暂停放牧。

五、放牧草地建植

“生态养殖鸡”可考虑鸡的食性,选择种植有机牧草。要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结构,选择一些耐践踏多年生的牧草品种。一般可采用豆科牧草占50%-70%和禾本科牧草占50%-30%,进行混播。豆科牧草有白三叶、紫花苜蓿等品种。禾本科牧草有黑麦草、冬牧七0等品种。牧草建植要根据需要进行种植,这样才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鸡维生素的摄入生产出优质鸡。牧草建植不但能降低养殖成本,而且还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

六、疫病的防治

疫病的防治是保证鸡群健康的重要环节。放养的鸡生长期长与外界接触广,受到疫病威胁的机会比较多,为防止疫病的发生,增强鸡群的抵抗力。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建立合理的防治措施。可参考以下防治措施:“一定要进行马立克、法氏囊、流行性感冒、新城疫、高致病禽流感,支气管炎、鸡豆”等传染病的免疫。还要注意预防寄生虫病。如球虫病一15日龄后进行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定期投放球虫药,抗球虫药应有两种以上交替使用。为了减少和控制鸡肉中的药物残留,中后期疾病的防治尽量少用人工合成药物,要多采用中药和生物防治。

篇5

关键词 黄鳝;网箱;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1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27-01

肥西县用网箱养殖黄鳝始于2003年,目前,网箱养殖黄鳝已达3万多箱。笔者通过多年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黄鳝网箱养殖技术,现将其总结如下。

1 网箱设置

网箱面积以5m2左右为佳,网宽1m,长5m,网高1m,其水上部分为40cm,水下部分为60cm。网质要好,网眼要密,网条要紧,以防水鼠咬破而使黄鳝逃脱。网箱设置在水深0.8m以上的池塘中,新做网箱放入水中应过3~5d,待其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消失后才可放养鳝种。鳝种放养前几天应适当培育水质,使透明度为15~20cm,这样可控制或减少池塘中蚂蟥对黄鳝的侵害。网箱可并排设置在池塘中,2排网箱中间搭竹架供人行走及投饲管理。网箱的设置面积不宜超过池塘面积的50%,否则易引起水质恶化。网箱中放置水草,以水花生为最宜,其覆盖面积应占网箱面积的90%~95%,为黄鳝的生长栖息提供良好的环境。

2 鳝种来源与选择

鳝种的来源有2个,一是在每年的4~10月在稻田和浅水沟渠中用鳝笼捕捉;二是从市场上采购。无论是自捕还是购买,都以笼捕为好。钩捕或电捕的鳝种因体内有伤,成活率极低;即使不死,生长也极其缓慢,故一定要挑选无病无伤的鳝种放养。黄鳝依其体色一般可分为3种,第1种是体色黄色并夹杂有大斑点,增肉倍数为5~6倍,生长较快,以此作养殖品种较佳。第2种为体表青黄色。第3种体灰色且斑点细密。后2种生长速度缓慢,增肉倍数为1~3倍,故不宜人工养殖。

3 鳝种放养

黄鳝因有相互残食的习性,故放养时以规格基本一致为宜。可放养鳝种2~8kg/m2,每只网箱放养25~30kg。鳝种规格可大可小,小规格为25~50g/尾,大规格为50~200g/尾,到冬季时有的可达0.5kg/尾以上,售价极高。鳝种的收购放养应选在4月至5月初或8~9月,以避开5月中旬至7月的黄鳝繁殖期,因为繁殖期收购的黄鳝因性成熟而容易死亡。

4 投饲管理

鳝种在野生环境下密度小,活动范围广,自己觅食,故开始放养的几天内基本不吃人工投喂的饲料或吃食极少,要进行驯化,如果驯化不成功就会导致养殖失败。驯化的具体方法为:鳝种放养后3d内不投饲,以使鳝种体内食物全部消化成为空腹,使其处于饥饿状态;然后在晚上投喂黄鳝喜食的蚯蚓和切碎的小杂鱼或动物内脏,投饲量为体重的1%~2%。投饲时间逐渐推向傍晚和早上各1次,投饲量视吃食情况逐渐增加到体重的4%~5%;在水温26~28℃黄鳝生长最适温度时,投饲量可增加到体重的7%~8%。黄鳝长期吃惯一种饲料后很难改变习惯再去吃另一种饲料,故应将其饲料固定几个品种,如蚯蚓、小鱼、蚌肉或动物内脏,以提高其生长速度。有条件时可投放活饵料,其利用率高,不用清除残饵,对网箱污染少,有利于黄鳝生长。

5 病害防治

春季低温和少光照的情况下,黄鳝易患水霉病,防治措施除要注意加强光照、提高水温外,还可采用0.5g/L食盐和0.4g/L小苏打溶液配成混合液全池泼洒。发病后,可采用0.2 mg/L的孔雀石绿或0.3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每3d泼洒1次,3次即可治愈。日常管理中,应加强预防工作,由于给黄鳝投喂的是高蛋白饲料,因此应给黄鳝进行护肝,可每7d投喂1次药饵。

6 注意事项

(1)防蒸。即防鳝笼中蒸,防运输途中蒸,防网箱中蒸。

(2)在野生状态下,当水温超过32℃时,黄鳝潜入土中避暑,而网箱养殖改变了原来的环境;当水温过高时,应及时换注低温河水以降温,否则会引起死亡。换水后的温差不宜超过3℃,否则会引发感冒病。所以换水时,应尽可能换同温水,一般是增建1个蓄水池,水经曝晒后再进行换水。换水次数应根据黄鳝的放养密度、投饵情况、气温等灵活掌握,时间一般以晴天中午为好。当气温较低时不用换水。气温升至15℃时,可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占总水量的1/4;气温升到20℃左右时,可每5d换水1次,每次可换水1/30。

(3)黄鳝网箱养殖密度较大,当饲料投放不足时黄鳝会相互咬伤而使其感染霉菌,在体表生长“白毛”,病鱼食欲不振导致其死亡。治疗方法是用食盐水和小苏打合剂泼洒。

(4)投放的饲料要新鲜,网箱中部分剩余的腐烂发臭的饲料应及时清除,否则易引发肠炎病。治疗方法可用磺胺类、呋喃类或大蒜内服。饲料投放前应洗净并经200mg/kg高锰酸钾浸洗3min,再用清水淋洗后即可投喂。若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其蛋白质含量需达到45%以上,且以蚯蚓浆为诱饵并经驯化,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饵料系数:蚯蚓为2~3,蚌肉、田螺为12,小杂鱼为4~5,禽畜下脚料为10,人工配合饲料为2。

(5)鳝种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擦伤,以防细菌侵入发生赤皮病,症状为体表部出血、发炎,以腹

篇6

关键词:杨扇舟蛾;杨树;发生;防治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又名白杨天社蛾、小叶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扁舟蛾属,是我国林木十二大害虫之一[1]。自2005年以来,杨扇舟蛾在滨州市滨城区的危害日趋严重,特别在梁才办事处黄河滩区的张王、大郑等村的杨树上为害尤其严重。为此,滨城区梁才办事处农技站成立了调查小组,对其进行认真的观察与调查,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防止杨扇舟蛾的进一步蔓延。

1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13~17mm,翅展28~38mm;触角单栉齿状。雌虫体长15~20mm,翅展38~42mm,触角单栉齿状。虫体灰褐色,头顶有一个椭圆形黑斑。臀毛簇末端暗褐色,前翅呈褐色,翅面有3条明显的灰白色横线,后翅无斑纹,色泽略浅于前翅,中间有一条横线。雄虫体色略深于雌虫,触角羽毛状,雌虫触角短羽毛状。卵:初产时橙红色,孵化时暗灰色,圆形,底平似包子,直径0.9mm左右。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40mm,头黑褐色,身体灰褐色,背面淡黄绿色,密被灰黄色长毛。腹部背面灰黄绿色,每节着生有环形排列的橙红色瘤8个,其上具有长毛,两侧各有较大的黑瘤,其上着生白色细毛1束,向外放射,腹部第1、8节背面中央有较大的红黑色瘤,臀板储色。胸足褐色。蛹:长15~19mm,红褐色,臀棘上的钩刺长锚状。茧:灰白色,椭圆形[2]。

2危害症状

该虫主要为害杨树,常间歇性暴发成灾,在发生时常常将整株树叶吃光,仅留主干,远看似火烧一样,导致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树木的健康发育和生长,是山东省重要的食叶害虫之一。

3发生规律

杨扇舟蛾在梁才办事处1年发生4代,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树叶上吐丝缀叶,或落在树叶中、树干基部、树根附近、墙角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傍晚前后羽化最多,白天静栖,夜晚活动,有趋光性,一般上半夜交尾,下半夜产卵直至次日早晨,有的可多次交尾。越冬代成虫出现时,树叶尚未展开,卵多产于枝干上,以后各代则主要产于叶背面,少数产于叶表面,常百余粒产在一起,排成单层块状,亦有少数散产,每个卵块有卵数量不等,一般为9~600粒左右,每次可产卵100~600余粒。成虫寿命6~9d。卵期随气温变化而有不同,第1代卵在日均温8~11℃下,卵期为11d左右;第2、3代在日均温27℃时,卵期只需7d左右。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静息时头朝一个方向,排列整齐。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包,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若遇阴雨则昼夜取食,直至虫包干枯后幼虫仍在其中隐栖。3龄以后食量骤增,分散取食,可将全叶吃尽,仅剩叶柄。当食料不足时,则吐丝随风飘迁他处,再卷叶危害。5龄幼虫食量最大,占总食量的70%左右,严重时能在几日内把一片杨树的叶子吃光,造成灾害。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吐丝结薄茧化蛹[3]。

4监测与防治

鉴于杨扇舟蛾危害的严重性,应认真进行药剂防治试验和细致观察。按照国家林业局下发的《杨扇舟蛾监测、预报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林业资源分布现状,滨城区梁才办事处农技站在5个村选取10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10株树作为固定调查树,从4月到10月,每5d调查1次,调查标准树100株。根据几年的观察与调查,笔者认为防治杨扇舟蛾应掌握以下方法[4]。

4.1人工物理防治

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可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振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

4.2生物防治

片林和防护林,卵期释放赤眼蜂防治: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害虫产卵初期,设放蜂点50个/hm2,放蜂量为25~150万头/hm2。杨扇舟蛾卵期有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lost-erae)、黑卵蜂(Telenomus sp.)、毛虫追寄蝇(Exorista amoe-na)、小茧蜂(Apantale sp.)、大腿蜂(Brchymeria cbscurata)、颗粒体病毒G.V、灰椋鸟(sturnus cinerceus)等天敌,要注意保护利用。杨扇舟蛾黑卵峰、舟蛾赤眼蜂在山东省杨扇舟蛾的寄生率都比较高,可加以保护利用。并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益鸟资源,禁止猎取益鸟,并挂放招引箱招引食虫益鸟定居。

4.3打孔注药防治

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原药或1倍液等。用药量为2~4mL/10cm胸径。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4.4药物防治

在幼虫危害期,可用BT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灭幼胶悬液2 000~3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8 0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效果较好。2~3龄期树,喷25%灭幼脲Ⅰ号800~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1 200倍液,或2.5%敌杀死6 000~8 000倍液。此外,成虫羽化期在大面积林地可用敌敌畏插管烟剂熏杀,或安装黑光灯诱杀蛾子。

5参考文献

[1] 仝燕.杨扇舟蛾生活习性及防治[J].安徽林业,2009(4):74.

[2] 方松山,林晓安,申富勇,等.杨扇舟蛾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林业科技开发,2003(3):22.

篇7

一、山塘水库条件

养殖胭脂鱼的山塘水库要求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常年具有微流水,进排水系统完善,设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设施,可有效防止养殖鱼外逃和野杂鱼进入。山塘水库面积以30~150亩为宜,水深不超过3.5米,库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以便于平时养殖操作管理。此外,须配备增氧机、投饵机、灌溉机等设备,一般每15~30亩配备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

二、鱼种放养

1. 山塘水库的消毒。由于胭脂鱼主要栖息在水体中下层,放养前特别要加强山塘水库的清淤和消毒,淤泥厚度以10~20厘米为宜,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化水泼洒消毒,消毒后暴晒库底2~5天。放苗前7天开始蓄水,蓄水水位以80厘米为宜,以后随气温回升逐步抬升水位。

2. 苗种来源与选择。目前胭脂鱼属珍稀的养殖品种,仅江西、四川、重庆、湖北、广东等少数省市成功人工繁育苗种,要慎重选择正规厂家、就近购买。胭脂鱼苗种必须外表光滑、无鳞片脱落、体格健壮、规格匀称,运输时采用配有充氧设备的专用苗种运输车运输,必要时在途中加冰块控制鱼桶温度在8~10℃,确保苗种成活率在98%以上。

3. 苗种放养密度。山塘水库一般在3月底以前放养,亩均放养胭脂鱼鱼种600~800尾,规格为50~100克/尾,另套养100~150克/尾的鲢鱼60尾、鳙鱼30尾、鳊鱼或草鱼20尾,以达到净化水质,控制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和野生杂草的目的。不宜套养鲫鱼、鲤鱼和凶猛的鳢鱼、大口鲶鱼等底层鱼类,否则会挤占生存空间,争夺食物来源,不利于胭脂鱼的快速生长。

三、饲养管理

1. 选饵。胭脂鱼对配合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要求较高,成鱼阶段饲料粗蛋白含量要在30%以上。实际生产中可选用斑点叉尾鮰鱼、鲫鱼、黄颡鱼等人工配合饲料。

2. 驯食。鱼种放养2~3天后开始驯食,以水蚯蚓浆或鱼肉糜做诱食剂,拌配合饲料投喂,待鱼稳定上食台摄食后,逐日减少诱食剂比例,7~10天后可全部投喂配合饲料。

3. 投饵。胭脂鱼投饵要遵循“四定”原则,并根据天气、水温、溶氧水平、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胭脂鱼日投饵量:2~5月份为其体重的2%~4%,6~8月份为其体重的4%~6%,9~11月份为其体重的2%~3%,12月份和1月份少量投喂或不投喂。投饵次数:3~11月份,9:00~10:00和15:30~16:30各投喂1次,其余月份以每天14:30~15:30投喂1次或不投料为宜。

4. 管理。勤清除山塘周围的杂草、饵料台周围的残饵和鱼类不能摄食的其他杂物,以免影响胭脂鱼的摄食和污染水质;勤捞除病死鱼,以减少鱼病传播和避免水质恶化。

四、水质调控

胭脂鱼不耐低氧,喜生活在清新的水体中,因此日常管理的重点是水质调控。

1. 勤换水。在保障山塘水库常年有微流水的情况下,水温较高的5~9月份每15~30天换水1次,并亩用生石灰15~25千克化水泼洒消毒,调节水体pH值在7.5左右。

2. 多增氧。在高温季节,坚持每天开机增氧1~2小时。增氧机一般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天半夜开,浮头早开,高温闷热、阴雨季节可适当延长开机时间,保持池水溶氧含量在3毫克/升以上,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严防发生泛池。

3. 重调水。随着养殖期的延长,胭脂鱼生存空间相对变小。到了养殖中后期,水体会逐渐变肥,特别是高温期间氨氮、亚硝酸盐、溶氧等含量易波动,要常用微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如EM菌、芽孢杆菌、小球藻等改良水质,有效改善底层水体环境。

五、病害防治

胭脂鱼成鱼养殖过程中病害较少,只要坚持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就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发生。胭脂鱼人工养殖常见疾病有烂鳃病、肠炎病、指环虫病等,可采用内服药饵和外用杀菌剂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常用内服药物有多维、三黄粉、诺氟沙星等,外用药物可用二氧化氯、硫醚沙星、聚维酮碘等。

六、起捕运输

篇8

饲养七彩山鸡是一项“短、平、快”的高效养殖项目,是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致富增收的好路子,农户只需将空、废、旧、闲房屋适当维修就可投入使用。我们通过与黔南州龙山生物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指导农户养殖七彩山鸡。以下就农户利用庭院小规模养殖七彩山鸡介绍几项技术措施。

一、饲养前的准备工作

1.消毒。购进雏山鸡前要对圈舍进行彻底维修、清扫、消毒。具体做法是:对房屋的破损部位进行维修,以预防山鸡外逃和防寒保温,然后用石灰粉刷墙壁进行消毒,地面用3%烧碱(氢氧化钠)水喷洒,舍内按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10克加水10毫升、福尔马林20毫升,密闭熏蒸消毒24小时,然后打开门窗通风,铺好垫草备用。

2.备足饲料、饲槽、饮水器及相关药品。选用营养价值高、易于消化、适口性好的优质鸡饲料,或按饲料配方备齐所需饲料原料自行配制;备足已消毒好的饲槽、饮水器;准备好消毒药品、抗菌素、消炎药、维生素和疫苗等。

二、饲养管理

1.育雏阶段(0~60日龄)。该阶段雏山鸡幼小,各种器官功能发育不健全,但代谢旺盛,因此是七彩山鸡饲养的最关键时期,管理应做到科学细心。

①调控好温湿度。温度是七彩山鸡育雏成功的关键因素。进雏前12小时必须对育雏舍进行预热,将室温控制在37℃左右。1~7日龄雏山鸡的育雏温度为36~37℃,7~14日龄为34~35℃;2周龄后育雏温度每周降低2℃,直至过渡到室温。温度要相对稳定,忽高忽低易引起雏鸡受凉感冒。相对湿度以控制在65%左右为宜。

②饮水与开食。雏山鸡进入育雏室后,首先要给饮水。水温与室温相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糖、维生素和抗生素,并保证不断供水。喂水后半小时即可开食,前2周每天喂6次,3~4周每天5次,5周以后每天4次。此外,应保持环境安静,喂料、换水时操作要轻,减少惊吓,防止飞逃,避免应激。

③及时断喙和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七彩山鸡有啄癖现象,防止啄癖的有效办法是断喙。第一次断喙在14~20日龄进行,第二次在7~8周龄转群时补断喙。方法是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断喙前3天,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3,以防出血过多。每平方米饲养1~10日龄50~60只,11~30日龄30~40只,从4周龄起每平方米面积每周减少5只,到8周龄时每平方米为10只。

2.育成阶段(60~120日龄)。此阶段是增重最快的时期,一般日增重10~15克,因此青年鸡的饲养好坏关系到能否早日作为商品鸡上市。其饲养要点是:将公母鸡分开,50~60只1群,圈舍内设置栖息架,投喂绿色营养全面的饲料,均衡投料,保证每只鸡能吃好吃饱,并定期驱虫,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6只。设置砂砾场地,使其能“砂浴”。育成后适时上市销售。

三、疫病的预防控制

篇9

黄鳝为底栖生活,喜爱腐殖质多的浅水水体中,性喜温、避风、避光、怕凉、怕惊的特点。因此,网箱的选择应该向阳、避风、水源方便和外界干扰少的池塘。对池塘的要求一般以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东西走向面积0.33hm2左右的长方形池塘。网箱的箱体宜用由毛竹和角铁制成的支架悬挂固定在水体中,网箱的四角连接在支架上,箱体之间相隔宽在1.5m左右。

2放养前准备工作

在放养前15d,选择晴天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同时用20mg/L高锰酸钾浸泡网箱15~20min。在鳝种放养前3~5d放置水花生,水花生的覆盖面积占整个网箱面积的80%,水花生不能高出网箱口,防止以后鳝种逃跑。水花生在放入网箱前要除去根部并清洗干净,用10g/m3的漂白粉或5g/m3的二氧化氯溶液浸泡5~10min进行消毒处理。

3鳝种投放

对鳝种的要求体表鲜亮、健康无病、游动自如、活动能力强的大斑黄鳝。一般以野生的笼捕的鳝种作为种苗最佳,成活率较高。放养的规格以20~30kg/尾为主。黄鳝的苗种在收购时要注意不能收用药毒的鳝、钩钓的鳝、夹子夹的鳝以及电捕鱼器捕获的鳝。鳝苗放养以4要5月为最佳时期,投放的规格以20~30g/尾为主,放养的密度一般在2.5~3.0kg/m2为宜。投放要遵循规格统一、一次放足的原则。放苗前,网箱必须在池塘内浸泡10~15d,箱内的水花生已经发芽生长,网箱长出1层附着物后才能开始投放苗种。

4饲养管理

4.1饲料投喂

鳝种进入网箱后3d内不喂任何饲料,3d后开始投饵驯化。在网箱内设置1个食台,便于定点诱食。在晚间投喂黄鳝喜食的蚯蚓、切碎的小鱼及动物内脏,投饲量由开始的体重的1%逐渐增至4%,投喂的时间也推向早、晚各1次。经过7~10d的人工驯化后,训食成功。一般情况下,投喂的颗粒饲料,每天的投喂量占黄鳝体重的3%左右。饲料投喂要按照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野四定冶原则进行。由于黄鳝具有自调性、穴居性和喜暗性,黄鳝的摄食多在夜间进行,如果饵料不足,会造成自相残食,严重影响黄鳝的成活率。如果投饵过多,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影响水质[4-8]。

4.2水质与水位调控

首先要保证水位的稳定,尤其是夏季下暴雨或高温干旱季节,应及时调整网箱位置。夏季防暑,水位不宜过浅,防止水温过高影响黄鳝生长,要在网箱投入水浮莲、莲子草等水生植物。由于黄鳝具有畏寒喜温和喜暗的特点,最适宜的水温是21~26益,黄鳝对温度敏感性极高,要求水温变化的温差不超过依2益,否则容易造成黄鳝感冒而大面积死亡。在冬季到来时,及时做好黄鳝的防冻越冬工作,此时的池塘水位要保持在1.2m以上,还可在网箱上方加盖塑料薄膜,有效避风防寒。

4.3坚持巡塘

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好日常观察和巡塘,要做到早、晚各1次,并做好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当日的水温、气温、透明度、pH值和投喂量以及有无异常情况等。在生长季节,每隔1d用扫帚或高压水打扫1次网箱,使箱体内外的水能够自由交换。经常检查箱体,防止被水老鼠咬破,发现漏洞要及时修补。

5病害防治

黄鳝的病害要以预防为主,在严把鳝种质量关的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用1.0mg/kg二氧化氯全池泼撒消毒,以杀灭网箱中的病原微生物。黄鳝的发病症状有2种院一是鳝种在收购过程中由于捕获、运输而造成皮肤外部损伤,在下箱1个月内极易死亡曰另一种则是外观正常,但肠道充血、头部肿大,采用内服中草药拌蚯蚓,可控制大面积死亡。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黄鳝对敌敌畏、敌百虫、甲胺磷具有敏感性,在用药时不可使用。在生长实践中发现对黄鳝有效的中草药有黄芪、马齿苋、大黄、五倍子等,使用效果较好,可以在饵料中添加使用。

6捕捞与销售

篇10

[关键词] 山区 稻田 本地禾花鱼 放养 病害防治 养殖管理

[中图分类号] S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80-01

一、养鱼稻田选择及设施建设

1.稻田的选择

选择水源丰富、阳光充足的稻田、无污染、保水保肥性较强,排灌方便的田块,并能防洪、防旱,每块稻田面积最好在0.3亩以上。

2.田间工程建设

对田埂内侧进行硬化,厚10厘米以上,田基高度40厘米以上;鱼坑面积15-20平方米/亩,深80-100厘米;鱼沟宽50-80厘米,深30-50厘米。根据地势,在较高处设进水口,在较低处设出水口,并设置拦鱼设施,严防鱼类逃逸。

二、放养准备

鱼种下田前5~7天,并逐步加深水位,蓄水后施放发酵过的农家粪肥作基肥培养浮游生物,每亩施用有机粪肥量为200-300kg。当水体颜色呈现清爽的土褐色时,水体繁殖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鱼苗易消化的一类群藻类最多,此时投放鱼苗较好。

三、投放鱼种

在融水山区,插秧苗后一周,按照亩产量50kg模式设计养殖方案,以养殖商品鱼为目的,每亩可放养规格4-5禾花鲤苗种300-400尾,投放的鱼种要体格健壮,鳞片完整,无病无伤。鱼种投放前要进行苗种消毒,在放养前先用2-3%的食盐水浸泡鱼种3-5分钟,再放下田中,同时注意与田水温差不超过3℃。

四、养殖管理

1.巡田

定期观察鱼类的活动情况,看是否浮头,有无发病,检查长势,观察水质变化。傍晚检查鱼类吃食情况,注意调节水质,适时调节水深,及时清整鱼沟和鱼窝。一般每10天左右清理一次鱼沟和鱼窝,使鱼沟的水保持通畅,使鱼窝能保持应有的蓄水高度,保证禾花鱼正常的生长环境。注意防洪、防涝、防敌害。

2.施肥与投饵饲养技术

要根据水稻生长和水质肥瘦,适时、适量追施有机肥或无机肥。根据融水山区的农户家庭经济条件,主要以堆肥、施肥为主,辅以农家精饲料、青饲料相结合饲养。堆肥是用稻草与畜粪等堆集7-10天后入田。堆肥放在田中,用泥土压或盖好,目的是使其进一步发酵、肥效缓慢肥田和任凭鱼类觅食;堆肥量视水质的肥瘦及养殖过程饲料投喂量的多少确定。主要是施放沼气水或人畜粪肥,通过肥水繁殖浮游生物来饲养鱼类,一般堆肥堆和施放有机肥结合使用。随天气转热,施肥量可逐渐增加,同时要注意水质变化。

3.投喂

鱼种投放的第一周内,一般不要投喂。鲤鱼可食稻田里的动植物、有机碎屑和失落在田里的稻谷。一周后,田间杂草、萍等已被鱼吃完,就要补充投喂农家饲料,主要有有麦麸、米糠、精饲料,以及木薯叶、甘蔗叶、青菜叶、青草或绿萍等青饲料。

4.鱼病防治

稻田禾花鱼养殖较少发生鱼病。水温达到15℃以上,水中病原开始危害鱼类,易发生鱼病。前期主要注意防治水霉病,重点是坑塘和鱼沟遍洒,每半月每亩用生石灰25kg和1ppm浓度漂白粉轮换消毒一次。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免传染而造成经济损失。

5.稻田养鱼农药的使用

5.1选用的农药要对口、高效、低毒、低残留,严禁使用对鱼高毒的农药品种。农药剂型方面,多选用水剂,不用粉剂,不使用除草剂。

5.2正确掌握农药的正常使用量和对鱼类的安全浓度,使用农药时保证鱼类的安全。

5.3施药方法。养鱼稻田在施用农药前要将田水加深至7-10厘米,使用时间为早上9时左右或下午4时后,夏季高温宜在下午5时以后使用水剂、乳剂农药宜在傍晚时喷药,可减轻农药对鱼类的毒害。喷药要把喷头向上射,做到细喷雾、弥雾,增加药液在稻株上的粘着力,减少农药淋到田水中。下雨或雷雨前不要喷洒农药,另外①把鱼集中在鱼坑后再施农药。②施农药时把大田进出水口打开,让水流动,先从出水口一头施起,施到中间停一下,使被污染田水流出去,再施下一半田,从中间施到进水口处结束。

五、结果

本材料以融水县香粉乡香粉村一块稻田面积0.6亩,2012年未经改造,2013年经改造后稻鱼产量结果对照。

六、问题与讨论

1.同一稻田未经改造与改造后产量有显著差异,主要是改造后的稻田改变了稻田养鱼的生态环境,山区稻田微流水,高水位,饵料、鱼沟、鱼坑等因子更适合禾花鱼的生长环境,成活率较高,个体大。

2.养殖过程中,适时调节水位和及时追加农家肥,对禾花鱼快速生长较重要。配合投喂人工饲料,可加大苗种放养数量,增加亩产量。

3.合理设置诱虫灯,能在稻谷生长周期中减少农药治虫,同时增加禾花鱼的饵料来源。

4.针对当前农民增产但增收缓慢的现象,积极通过科技示范引导农民养殖本地禾花鱼。在生产中广泛推广本地禾花鱼健康养殖模式,通过树立示范典型,用典型引路,大力发展无公害养殖,给广大农民带来实惠。

5.本地禾花鱼,较适应山区低水温环境,性善,流水少外逃,个体小,骨软,肉质特别鲜甜,营养丰富,尤其是鳞片柔软可食。深受养殖户及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高市场价值;推广以鱼为主以稻为辅的养殖模式,把稻田养殖禾花鱼与融水山区民族旅游结合起来,发展特色旅游经济模式,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唐春.探索发展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新路――全州县发展稻田养殖禾花鱼的调查与思考[J]. 广西农学报,2004,01:36-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