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灌溉范文

时间:2023-03-22 23:4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节水灌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节水灌溉

篇1

【关键词】农业;灌溉技术;节水

中图分类号: S60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含义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2、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灌溉工程节水技术。灌溉工程节水技术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膜上灌技术和改进沟畦灌溉技术等。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3、农业节水技术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节水技术灌溉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也仅局限用于经济作物,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推广。(2)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3)受经济利益影响,水资源相对充足地方的农民对搞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4)资金投入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

4、加快发展节水技术灌溉的措施

(1)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农业节水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因此,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2)合理规划。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可以发展井灌,以井补渠;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即使在一个灌区内,地面水、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也不同,或者上游井渠结合,以渠为主,下游井渠结合,以井为主。

(3)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投资力度。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一次性投资较大,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大节水工程和节水技术建设。

(4)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可以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研究制定适宜的节水技术措施。

5、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走灌溉节水型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必须以农民利益为先,着力提高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节水灌溉技术如果不能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就不能从根本上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

(4)促进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发展。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伴随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也可望能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一个新的增长点,政府部门应使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9.6.

[2]杨芬,蔚富生,郝志华.山西农业灌溉节水对策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04,3.

篇2

1.1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不均衡,虽然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当地政府和农民并没有建立起节水意识。而在北方以及西部的缺水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人们节约水资源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因此,农业水利节水灌溉还不能引起全国人民的重视。

1.2设备投入不足以及缺少维护和保养当前,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对农业水利节水灌溉技术重视程度不足,在农业水利节水灌溉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够充裕,很难对当前我国农业中的节水灌溉设备进行升级和维护,甚至对节水灌溉设备的型号都不能保证完全统一,这给我国农业水利节水灌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资金缺乏导致的先进设备的缺乏,再加上现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腐蚀和老化,所以我国农业节水系统的节水能力逐年下降,甚至失去节水效益。

1.3统筹设计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我国一些地区在推行农业水利节水新技术时,由于对本地区的现实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缺少相应的统筹规划能力,不能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乎本地区发展现状的农业节水措施,只知道照搬别处的节水模版,导致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最后产生的效果却差强人意。

2我国新形势下节水灌溉的措施

2.1统筹发展的眼光从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来看,节约用水已经成为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不同部门的共同参与和统筹管理,需要国家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全面考虑我国农业水利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农业水利节水灌溉工作不应是农业部门自己的事情,而应该由全社会各个部门共同努力。应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分别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由农业部门带头,其他各部门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新形势下的农业节水灌溉工作做到最好。

2.2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对于农业水利节水灌溉工作的建设,首先,应进行合理的规划,我国有些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在灌溉时就应该优先考虑地下水资源。而在地面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在进行灌溉时就应该优先考虑地面水资源。但是不管在哪些地区,不管采用何种灌溉方法,都应该积极学习和引进农业节水新技术,节约水资源,适度开采,合理用水,绝不能因为当地水资源充足而浪费水资源。

2.3政策支持,加大资金供给目前,我国农业水利节水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主要是由当地政府牵头,农民每家每户根据耕地面积的大小,分别拿出不同份额的资金,用来修建水利灌溉工程。虽然国家会给予农民适当的补助,但由于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缺少足够的资金,无法选择更节能的施工材料。因此,很难取得很好的节水效果。所以,各地政府应当加大对对节水工程的投资力度,国家也应出台更好的补助措施,帮助农民建造出更加先进的农业水利节水灌溉工程。

2.4加强科研和技术改造目前,科研和技术的不足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国家应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科研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技术灌溉新技术的发展。此外,还可以借鉴最新的科研成果,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同时,要改进我国的现有的旧设备,对老旧的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使其发挥出更优秀的节水效果。

3总结

篇3

关键词:水资源;农业节水技术;可持续发展;节水灌溉规划;节水灌溉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87-2

0 前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当匮乏的国度,单位面积耕地占有量为世界平均值的3/4,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干旱形势日趋恶化,全国年均受旱面积达2700万,每年因旱灾造成的粮食减产达到700亿kg。加上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其不均匀,水质恶化情势日趋严峻,我国的水资源可利用性存在很大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农业用水量占社会总用水量的62.4%,而工业用水仅占总用水量的23.3%。农业节水空间巨大,而灌溉又是农业用水的大户,因此,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1 节水灌溉技术简介

从技术层面分析,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科分为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其中,工程节水技术包括水源输配水技术和田间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包括改土保墒、耕作节水等措施。

1.1工程节水技术

1.1.1 水源与输配水节水技术 地面水地下水联合控制运用与调控;优化配水;渠道防渗。

1.1.2 田间节水技术 激光平地及水平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覆膜灌技术。

1.2 农艺节水技术

1.2.1 农作物生理用水 非充分灌溉制度;节水灌溉制度。

1.2.2 耕作节水 免耕;保水剂、抗旱剂、抗蒸腾剂;套种。

1.2.3 改土保墒 秋浇。

1.3 管理节水技术

渠道量水技术;农民参与用水管理;水、盐农业;生态监测网。

2 农业节水灌溉规划

2.1 灌区水资源总量分析

一个灌区是相当于一个小系统,系统内水资源以降水、天然河川径流、蒸发、下渗的形式循环往复,建立水量平衡关系,时段为T的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为:

P-E-R=ΔS

其中,P为T时段内的灌区降水量,E为T时段内的灌区蒸发量,R为径流量,ΔS为T时段内的灌区蓄水变化量。各个变量目前在水文上已有许多成熟的方法进行估算或进行有关水文分析。确定各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为设计规划灌区规模提供水文资料。

2.2 灌区蓄水情况分析

灌区内农业发展规划必须与区域(或流域)水资源的最佳配置方案相匹配,在农业方面应以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按照规划年不同的土地利用和农业种植结构方案,规划者需要进行用水量需求分析,通过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及经济、社会、政治等综合分析后确定节水改造方案。方法为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实际灌溉用水量,其计算式为:

2.3 灌区工程状况分析

灌区工程现状的调查分析和诊断,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的基本依据。应从灌区工程配套完善状况、灌溉工程设施运行情况及老化、灌区系统监测网完善情况、灌区管理现状等方面调查分析。

3 农业节水灌溉措施

农业节水灌溉规划是具体工程技术的准备阶段,农业节水灌溉落实到具体的建设,需要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地理水文状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将技术措施的功效发挥到最大程度,以达到最大程度节水的目的。下面依据农业节水灌溉综合技术体系,分别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节水灌溉措施。

3.1 渠道衬砌防渗

我国北方大型、中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最高的为0.55左右,低的仅为0.25—0.32,在损失的水量中,80%以上是沿工程渗漏损失,渗漏损失时渠系水利用系数不高的决定性因素。采用衬砌防渗技术,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渠道渗漏损失,同时还可以提高渠道扛冲能力,加大输水能力。因此,对渠道的防渗改造是灌溉节水的重点。

渠道防渗的方法有很多,按修建防渗层采用的材料可分为粘土类、灰土类、砌石砌砖类、混凝土类、沥青类、塑料类等。各方法防渗效果如下表所示:

3.2 喷灌

喷灌俗称人工降雨,是利用整套专门设备或自然落差加部分专门设备将水喷射到空中再分散成细小的水滴,然后形成类似下雨效果的一种灌溉方法。与传统地面灌溉相比,喷灌具有均匀、节地、省水以及调节田间小气候等优点。据各地反复试验研究,喷灌较传统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30%—40%,增产15%—20%。伴随着当代农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加强,喷灌技术被广泛采用。常用的喷灌技术分为全移动式、半固定式、固定式。设计灌水定额、灌水周期、喷灌强度和喷灌实践分别按照下面公式确定:

灌水定额:m=0.1γh(P1-P2)1/η,

其中,γ、h、P1、P2、η分别为土壤干容重、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深度、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喷灌水利用系数。

喷灌周期:T=m/Wη,W为作物日均耗水量

喷灌强度:,CP为换算系数

喷灌时间:t=mF/1000Q,F为有效控制面积,Q为喷头喷水量

3.3 低压管道输水

低压管道输水是通过水泵(或利用天然水头)和管道系统直接将低压水引入田间进行灌溉的方法。以管道取代明渠输水是灌溉输水的新技术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它代表了较小流量灌溉水输送方法的发展方向。管道输水的利用率可达95%—97%,一般可节水20%—30%,省地3%—5%,而且还兼具省工省时、适应性强的优点。同喷灌技术一样,低压管道可分为全移动式、半固定式、固定式三种。灌水定额、管灌系统设计流量、设计管径、管道水力损失、水泵扬程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灌水定额:m=1000γZ(P1-P2),Z为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

设计流量:Q0=amA/(ηTt),a、T、t分别为控制性的作物种植比例、一次灌溉延续时间、日工作时间

设计管径:,V为经济流速

管道水力损失:,

V、C、R、L、ζ分别为断面平均流速、谢才系数、水力半径、管道长度、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水泵扬程:H=(Z2-Z1)+Δh+h损ΔZ,Z1、Z2、Δh、ΔZ分别为机井动水位高程、出水口地面高程、作物灌溉时田面水深、管路末端离出口地面差。

参考文献

[1] 赵昕.水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雒文生,宋星原,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3] 陈维杰.集雨节灌技术.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4] 刘洪禄等.现代化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5] 马建琴,张振伟.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模糊集模型研究.黄河水利出社,2010.

篇4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

1当前我国农业用水现状研究

1.1农业水资源较为匮乏

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降雨量较少,导致开发区农业水资源比较匮乏[1]。由于该地区光热资源充足,这便加快了地表的水资源蒸发速度,致使农业用水还没有到达作物根系便已经蒸发消散,导致农作物很难有效的涵养水资源。

1.2灌溉方式不科学、欠缺合理性

当前,我国灌溉方式不够科学,欠缺合理性,大多时候依据采用传统浇灌方式,造成对水资源的浪费,且无法达到灌溉要求。由于农业灌溉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低、灌溉设备欠缺等,导致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度下降。

1.3用水管理不合理,致使水资源浪费

农田灌溉管理基本采用的是粗放型管理方式,水费与水价制度不合理、不完善,同时缺少节水灌溉意识[2],在灌溉期间依旧采用“大水漫灌式”,这便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导致农业开发区灌溉水利用率不断下降,无法达到节约用水的目标。

2节水灌溉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立足于我国水资源分配不均匀以及水资源短缺等方面,我国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已经成为关键所在。节水灌溉通过运用最低限度的水量来获得最大的产量以及经济收益。比如在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期间,水损失中的大部分水都能通过节约措施来充分的利用水资源,灌溉水利用率便会随之提升,同时灌溉面积也会增长。节水灌溉不仅能够提升我国粮食产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在带动我国农业发展方面有着积极作用。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仅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同时还需确保土地处于良好的状态下。近年来由于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正在逐渐减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保持土壤中水、肥及气、热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可有效防止土地出现盐碱化以及沙漠化问题,有效减少我国盐碱化和沙漠化面积的不断扩大,保持土地的现有状态。节水灌溉还拥有省水、省工以及节能、省肥等优点,并且能够确保水土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下,可提升粮食作物的增产与增收。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节水灌溉策略探究

3.1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技术来实施节水灌溉操作

提升农业地区天然降水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作物灌溉次数以及定额等,是最经济、最合理的节水灌溉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天然降水技术,相关部门可以在农业开发区进行植树造林,以此来增加农业植物吸收的水分,并提升植物涵养水资源的能力,最终确保土壤以及空气中拥有大量的水分,达到节水灌溉目标。在干旱季节,可以利用简易的滴灌和微喷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从而确保作物可以在生长期间得到充足的水分供给。另外,可以将天然降水以及地表水一起进行利用,可提升水源的调节能力,并且在不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水资源储蓄能力,增加农作物地下水的入渗补给。

3.2充分利用农业自动化技术对农作物实施节水灌溉操作

在现代农业体系当中,有多种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被提出,其中主要以自动化信息技术[3]。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农业节水灌溉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达到节约水资源目标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3.3将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充分的运用起来

在干旱地区,农业灌溉用水占据了大部分用水量。可作为节水灌溉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田间灌溉期间必须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以此来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需采用先进的喷管以及滴灌技术、微喷灌技术等来节约水资源[4]。另外,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农业耕作方式以及作物栽培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运用,最终实现农业灌溉方式现代化的目标,在节约水资源的基础之上,不断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节水灌溉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在带动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实践表明,现阶段节水灌溉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为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农业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极为重要。相关单位可以利用天然降水技术、农业自动化技术以及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等来实施农作物灌溉,通过实施应用,不仅能够达到节约用水的目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作者:李进喜 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水利灌溉试验站

参考文献

[1]李朝辉.试论节水灌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珠江水运,2015,(24).

[2]胡聪敏,王欣.节水灌溉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3,(2).

篇5

关键词:农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前言: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00亿m3,人均水资源量约2 200 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至16亿人,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至1 760 m3左右,逼近国际公认的1 700 m3的严重缺水警戒线。农业用水量总量占总用水量的比重将持续下降,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实施节水灌溉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节水灌溉不仅节约水源,而且带来的相关效益也比较显著。主要表现为:水分的生产绿率提高、单产产量提高、作物品质提高、病虫害减少、施肥量节省、电力能源节省、生产用工大量节省、耕地节省及环境效益提升。由此可见农业节水灌溉潜力很大,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是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的最有效途径。

一、综述节水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

1、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简单的来讲就是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换言之,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灌溉形式。节水灌溉的内容大致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水工程技术;节水农业技术;节水管理技术。

2、节水灌溉技术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已相对成熟并得到普及,其它技术相对薄弱,急需加强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 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

(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目前,农艺节水技术已基本普及,但生物节水技术尚待进一步开发。

(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其中,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采用高标准的量测设备,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水情。

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详解

1、地面灌溉技术

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一般现在采用节水保墒膜上灌,膜上灌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覆盖,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入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由于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只占田间灌溉面积的1%~5%,其他面积主要依靠旁侧渗水湿润,因而膜上灌实际上也是一种局部灌溉。目前,新疆采用膜上灌的农田已达23.33公顷,甘肃、河南等省也开始推广。膜上灌形势有开沟扶埂膜上灌、培埂膜上灌、膜孔灌、沟内膜上灌、膜缝灌、格田膜上畦灌、膜侧膜上灌等多种。膜上灌作物有棉花、蔬菜、玉米、小麦等。地膜栽培和膜上灌结合后具有节水、保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和促进作物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生产试验表明:膜上灌与常规沟灌相比,棉花节水40.8%,增产皮棉5.12%,霜前花增产15%;玉米节水58%,增产51.8%;瓜菜节水25%以上。由于膜上灌是一种新的灌水技术,还有许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对其技术机制、技术要素及其设计方法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2、污水喷灌技术

利用污水喷灌是将污水处理与农业用水结合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方式,同时又是一种开源节流的灌溉方式。喷灌净化污水,就是将污水喷洒在田里,利用土壤、微生物和作物来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成分,并使部分水蒸散到大气中,部分水经土壤净化后渗透泄出再利用。

在利用污水喷灌时,应先对污水进行沉淀、筛滤,除去固体污物,有的还需加入消毒杀菌剂。污水灌的作物应以除蔬菜以外的经济作物为主,对于谷类作物最好只用于作物生育前期,在作物收获前一段时间应停止污水灌。污水灌的土壤以砂壤土、壤土和壤质砂土为好,水量应结合作物的种类和生育期确定,如在作物苗期、早春和晚秋应少灌。实施污水灌要防止大定额灌溉,以免造成地表及地下径流,灌溉强度以不造成土壤粘闭和不产生地表径流为原则。如污水水质不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时,可采用清水污水混合方法,使混合后的水质符合灌溉要求后再进行喷灌。此技术较复杂,最好在专家指导下运用。

3、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

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就是通过一定的设施来收集空气中的水分,直接供给植物利用或汇集到蓄水池中以供灌溉之用。德国研究人员用一圆筒来收集空气中的水分,其内壁涂有吸聚阳光热的涂料,圆筒与若干个喷嘴管连接,将喷嘴管埋在两行植物根部之间。白天高温烤热的空气经圆筒进入喷嘴管里,到了夜间降温时,空气中的水分就凝结成了露水珠而流到作物的根部。秘鲁的研究人员沿海岸垂直张挂一些大型尼龙网,以吸聚雾气,待雾变为水后流进蓄水池,以供沿海滩涂灌溉之用。智利的科研人员利用沙漠地区的云雾来改造沙漠,他们在巨大的框架上面安装由聚丙烯塑料制成的双层网来“捕捉”云雾,云雾在网上凝结成水,汇集到贮水池中,以供种植的林草或天然沙生植物的灌水之用。

三、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详解

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田间径流拦蓄、土地整理以及耕作与栽培技术三方面。

1、田间径流拦蓄

节水农业的径流拦蓄工程只局限于农田田块的全部天然降水,以及部分边缘坡地的来水。一般说是由山地丘陵地区坡耕地上的坡面治理,坡水疏导拦蓄,以及少量的支沟沟道与塘坝工程,共同组成一个包括有土建、生物措施在内的水保工程体系。

2、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工程是节水农业的田间工程部分,介于工程措施与农业措施之间的一个结合点,是在节水灌溉工程或水土保持工程基础上对农田作业田块引进整治,充分发挥工程的节水效益,提高田间水的利用率。

3、耕作与栽培技术

节水农业中的耕作与栽培环节,即狭义的农业节水,或称农艺节水。主要是通过田间耕作与栽培管理措施,降低作物生长期间的田间耗水量(也包括部分在输水过程中的地面蒸发损失)。是在兼顾农业产量和效益的情况下,减少田间的无效水分损失,即降低田间的净耗水量,提高天然降水与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生产率。这一部分节水才是真正的资源性节水和效益性节水,是整个节水农业的核心部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远华.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M].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1999.

篇6

【关键词】民和县, 节水灌溉 ,水资源

【 abstract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and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and discusses the new period of the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 key words 】 about,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资源作为生态与环境的基本要素,又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配置,节约用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我国农业用水状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总量的 6%,位居世界第 4。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下来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世界 13个人均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并且分布极其不均衡。由于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 ,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不仅降低了水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而由于单位用水量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递减,对粮食单产提高的需求使未来对灌溉用水的需求以更快的速度膨胀。而在目前以及未来发展的情况下,农业不可能再获取更多的水资源,就现有的农业灌溉水平和用水模式而言,我国的农业灌溉问题就更为突出。 2民和县水利发展的现状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最东端,是青海省的东大门。南北两端通过黄河和湟水河,境内以浪塘山为界分为黄河流域和湟水流域。民和县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迭,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八条大沟九道山,两大谷地三大垣”是民和地貌特征的形象概况。自产水资源总量为2.5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679立方米,相当于海东地区人均占有水量1120立方米的60%,占全国人均值的30%;亩均占水量为310立方米,是海东亩均占有水量510立方米的61%,水资源十分短缺。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体污染和水土流失“四大”水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国计民生,严重制约了民和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随着国家对水利的加大投入,被老百姓称为民和县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和城乡供水工程,无论是在繁华的县城还是广袤的乡村,都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伸展。近几年,民和水利人全面把握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认真履行水利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把行动统一到各项工程建设和管理上,积极思考工作计划措施和具体工作落实,全县共建成小水库近80座,机井35眼,水电站3座,干渠14条、支渠44条,全长1109.5公里,提灌站99座,有效灌溉面积17.9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46.33万亩的38.66%,实际灌溉面积14.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1.06%。

3 关于节水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

3.1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简单的来讲就是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换言之,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灌溉形式。节水灌溉的内容大致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水工程技术;节水农业技术;节水管理技术。

3.2 节水灌溉技术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 、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 4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已相对成熟并得到普及,其它技术相对薄弱,急需加强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4 民和县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4.1 民和县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1)缺乏政策支持。虽然我国近期大力推动节能减排,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包括节水在内的节能条例,但地方节水法规制度方面的建设很不完善,尤其灌溉用水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其次,农用水价偏低,未形成水市场,调节手段单一。再就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优惠措施不到位,都不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实施。

(2)多头管 “水”,影响节水灌溉推广。地方水务存在多头管理、多头治水等弊端,在水资源与供水管理 、排水与河道管理、堤岸建设和环境、绿化工程、城市供水与农村供水、涉水工程审批等环节上权责不明,严重影响了节水灌溉的推广。

(3)农民群众的认识程度低,不具备水资源危机意识。很多地方老百姓养成了“一条土渠一把掀,开个豁子随便浇”的大漫灌思想,认为“有河就有水,挖井就有水,水是用不完的”,对水资源缺乏认识不到位,没有水资源危机意识,节水意识淡薄,导致了抵触情绪。又由于节水灌溉将打破以往农作方式,这也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问题,因循守旧的思想促使着他们抵触此类工程。

4.2 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及其推广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宏观上看,一方面水资源十分匮乏,另一方面由于输配水工程的老化和防渗率低,田间灌溉水平低,灌溉不合理,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农业的发展已经受到制约。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应从经营管理人手,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因此,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灌区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目前灌区灌溉设施建设标准较低,投入改造、维修资金不足,设施更新维护不及时,部分建筑物老化失修严重,用水管理粗放,田间灌溉方式和技术落后,再加上灌区的渠道衬砌率较低,大多是土质渠道,在输水、配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很大,大量灌溉水白白浪费损失了。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可促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节水灌溉的普及,还可促进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发展节水灌溉还能带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灌溉设备的科技水平。所以说发展节水灌溉是极其重要的的,应大力提倡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灌溉作为我国的一项国策,要首先在群众中建立起水资源有限和水危机的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节水,积极投入到节水灌溉的开展中去,有利于节水灌溉的快速推广,使农民节水增产增收。

(2)政策配套改革,加强引导。加快我国的节水法规制度的建设和健全,尤其加快水价改革措施,加强节水灌溉中的管理环节,逐步实现以水养水,达到节水 的良性循环,通过管理降低成本,理顺体制,提高节水效益。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参与节水,加强引导力度。

(3)快建立水市场,形成补偿机制。在加快水价改革的基础之上,更需要加快研究建立水市场,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促进节水意识。而在水市场的框架 内,建立合理、有效的补偿机制,形成“谁收益,谁补偿”的用水氛围,带动农民群众节水的主动性,进而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 。

(4)统一管理,有效推进节水灌溉。现在相当多的地方比如广州,已经开始成立统一管理涉水事务的水务局,类似这样的理顺的管理结构,将有利于解决水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与瓶颈 ,更能有效推进节水灌溉。

总而言之,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民和县志[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7.

[2] 民和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

篇7

一、指导思想

节水灌溉工程,是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工程,为把工程建设好,落实好、管理好,我们要立足实际,统筹安排,坚持“水源优先、旱区优先、沿线优先”的原则,选择水源条件好、距离高压电源近、地块方正平整的地块实施,努力使项目如期完成并达到预期喷灌效果,以促进全县粮食生产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二、任务目标

全县计划建设节水灌溉面积2500公顷,分布在合隆、开安、前岗、哈拉海、杨树林、三盛玉、镇、华家、永安、新农共十个乡镇。项目一期工程建设37个喷灌区,喷灌面积518公顷,其中:合隆2.9公顷,1个喷灌区;开安131公顷,10个喷灌区;前岗17.3公顷,1个喷灌区;哈拉海147.5公顷,9个喷灌区;杨树林191.2公顷,14个喷灌区;三盛玉28.1公顷,2个喷灌区。

三、建设内容

在6个乡镇建设37个喷灌区,每个喷灌区打一眼每小时出水量在20吨以上的机电井;修建中心工作台兼机井房,中心工作台占地1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一个容积120立方米的蓄水池;设置一套指针式喷灌设备,喷灌设备的航架离地面高度为4米,航架每节长度为50—61米,航架节数根据喷灌面积确定;机井配动力电源,每个喷灌区设一个50kv变压器及输电线路,圆形喷灌区变压器设置在地块一侧,用地埋电缆向井供电,扇形喷灌区变压器设在井旁。

四、运作模式

节水灌溉工程,采取“政府投资,农民受益”的运作模式实施工程建设。

1、政府投资。项目所需喷灌设备全部由市政府负责,打井、配电、中心工作台建设所需配套资金由县政府解决。

2、农民受益。项目投入运营后,由受益农户集体负责管理、看护、运行费用等。

五、工程进度时间安排

节水灌溉工程从现在开始实施,至4月25日安装调试结束。前期已完成地块确定、水源踏查、地勘设计、设备预定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具体进度时间安排如下:

1、3月5日至3月8日,中农机和各乡镇对实施项目地块标注井位、中心工作台位置;水利部门进行凿井设计、预算及工程队确定;各乡镇村把喷灌打井占地、蓄水池占地、喷灌设备占地、输变电占地、地埋电缆、挖地及设备运行压地协调好、落实好,乡村政府同喷灌区农民就占地、设备运行管理签订协议,建立喷灌区农民档案。

2、3月8日至3月10日,农电部门按各喷灌区设计拿出输变电投资预算、施工队确定;3月8日水利部门开始凿井;农业部门拿出中心工作台预算。完成打井、配电资金筹措和施工单位确定。

3、3月11日至3月18日,农电部门开始配电施工。水利、农电、农业部门到18日必须完成5个灌溉区即5眼井的凿井、配电、中心工作台工程,以后按日进度完成1眼井凿井、配电、中心工作台工程的速度推进,确保4月20日前全面完成打井、配电、中心台工作的任务。

4、3月19日开始,中农机开始安装喷灌设备。平均每天安装1套设备,确保在4月25日前安装调试完毕,达到合闸运转喷灌。

六、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

县政府成立节水灌溉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负责工程的日常指导工作,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技术指导组和宣传督导组,项目建设乡镇要成立节水灌溉领导小组,做到党委书记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县里年末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对完成好的乡镇和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2、落实责任

为确保节水灌溉工程项目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农业部门负责总体协调、技术指导及喷灌区农民科技培训;发改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相关项目资金,用于打井、配电工程;财政部门负责筹措项目配套资金;水利部门负责地下水源勘察、凿井设计、预算及施工,农电部门负责输变电线路设计、预算、施工及配电设施运行、维修;农机部门负责项目所用设备按购置大型农业机械申报补贴;气象部门搞好天气预测预报,指导农民及时浇灌农田;乡村政府要对地块落实、凿井、配电、设备安装调试全方位配合,同时,要与农户就项目占地、设备运行、管理、维护等问题签订协议。

篇8

一、基本情况

**管理区土地总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16万亩,草场12.9万亩,林地3.4万亩。下辖四个管理处,24个自然村,总人口2.4万人。

区内地上水系主要有闪电河和沙井子河两条河流:闪电河南北贯穿全区,沙井子河东南、西北向流经小城子管理处大梁底草滩,汇入闪电河。浅层含水层系指处于地层最上部的孔隙潜水含水层。榆树沟管理处和小城子管理处位于闪电河两岸。以闪电河冲积成因为主,含水层连续性较好。闪电河两岸地下水水位埋深多为1—2m,其余地带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在2—7m之间。含水层底板的埋深一般不超过20m,局部地段达30—40m,黄土湾东北部的含水层底板埋深只有10m左右。深层含水层为孔隙承压含水层,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普遍在100m3/h至200m3/h之间,属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为人畜集中供水及农田供水的理想含水层。当水位降深为10m时,各富水等级区的单井抽水影响半径均为387m。深层含水层的岩性为含泥质砂砾石,且泥质含量较高,透水性能相对较差,富水性属较贫水区。当含水层厚度为29m,水位降深值为10m,单井出水量为76m3/h。其单井抽水影响半径为274m。根据张市地质第三大队钻井记录和我区资料记载,项目区承压水含水层埋藏深度一般为150-175m之间,含水层厚度一般在20-65m左右,最大厚度为75.23m。根据资料计算,总补给量8278万立方米/年,调节储量6923万立方米/年,动储量1355万立方米/年,静储量15558万立方米。

二、节水灌溉发展情况

为改善管理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自XX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其节水灌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8-XX年采用铝合金管道式全移动喷灌机,该灌溉方式较渠灌节水,但费时费力劳动强度较大;XX-XX年采用铺设地下防渗管道,地面建出水栓,利用卷盘喷灌机进行浇灌,该灌溉方式虽然节约人力物力,达到了节水的目的,但该喷灌机要求压力较高,需配套大功率高扬程潜水泵,因此该灌溉方式耗能较高;XX后以后采取铺设地下防渗管道利用指针式喷灌机进行浇灌,该灌溉方式达到了节水、节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前两种灌溉方式无论从节水、节能和工作效率上都与后种灌溉方式相差悬殊,其唯独优点是不受地块限制,而后种灌溉方式受地块限制,一是要求面积要大,二是其浇灌范围内不能有障碍物。但我管理区大部分土地还属管理区支配,因此该灌溉方式目前在我管理区还是比较适宜的,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节水灌溉方式。节水灌溉的建成使我区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喷灌机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带来的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充分体会到它具有节地、节水、高产、高效等突出优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推进了我区种植业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截止目前来我区租赁承包土地的公司和个人11家,租赁承包土地19610亩,每年交纳承包费235万元。另外,租赁承包土地的公司和个人XX年种植马铃薯16000亩,具统计每亩马铃薯需人工费150元,16000亩马铃薯可为我区职工群众创利240万元。不但解决了我区剩余劳动力,同时也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9

关键词:农业节水 节水灌溉技术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75-02

宁波市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城市,据计算,宁波市水资源总量75.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57%,全国平均水平的50%左右。加上城市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宁波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农业历来是用水大户,由于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不够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5,,节水潛力巨大,因此农业发展走节水之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宁波市农业用水和农业节水现状

1.全市农业用水状况。农业用水主要包括农田作物(种植业)灌溉用水、林业(茶、桑、果等)用水、畜牧业(猪牛羊及家禽等)用水。农作物灌溉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除了天然降水还不能够满足正常需要而进行补给的灌溉用水量。其大小不仅受气候的影响,而且还受作物种类、土壤种类及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是用水大户。1980年全市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2.02亿立方米,占全市年用水总量13.96亿立方米的86%,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种植结构的调整,节水技术的推广,农田灌溉用水量在社会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尽管农业用水量逐年减少,占总用水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工业用水量、城乡生活用水量却快速增长,而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限制了农业用水量的进一步增加,这也决定了农业发展必须走节水、高效之路。

2.全市节水灌溉设施现状。目前,全市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已由解放初期的3亿立方米,增加到23.7亿立方米(含河道),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269.4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93%;旱涝保收农田达到177.8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61.1%。各县(市)区在低产田改造、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建设了一大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重点开发并推广应用了管道灌溉、渠道防渗、灌溉用节水阀门、泵站节能改造、排水降渍、喷灌、滴灌等节水增效工程技术。到2010年底,全市节水灌溉总面积已达249万亩,其中渠道防渗面积187.6万亩,低压管灌面积5.7万亩,喷微灌面积23.4万亩。

3.全市农业节水技术主要应用模式。(1)节水灌溉工程性技术。渠道防渗。其糙率小、流速快,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输水管道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管等,虽一次性投入较高,但综合经济性能仍优于明渠。喷灌。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以均匀地喷洒方式对作物进行灌溉,水的利用率可达80%以上。至2010年底宁波全市喷微灌累计受益面积已达到23.4万亩。微灌。微灌是比喷灌更省水的灌水技术,到2006年末,全市喷微灌设施累计受益面积已达10万亩。(2)节水灌溉非工程性技术。水稻薄露灌溉技术。简单说就是“薄灌水,常露田”。这种方法,使水稻田有一半时间湿润而无水层,使水稻根系既有水分,又有氧气,促进水稻生长,并在增产前提下实现节水、节能。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1998年开始,全市进行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试验示范。根据水源和地形条件不同,形成水种湿管、直播湿管和旱种旱管三种方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进入21世纪,各地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宁波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推广高效新型种植模式,把大面积高耗水农作物退出种植结构。而以蔬菜、瓜果、豆类等耗水较少、高效经济作物取代。早、晚稻由1990年的448.1万亩稳定调减到目前的180万亩左右。而耗水量较少的经济作物面积有较大幅度增长,节水增收明显。

二、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高效农业节水技术基础研究滞后。高效农业节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利用各种农业节水措施的技术集成。宁波市过去对单项节水工程技术研究、应用较多,对农业工程节水与非工程技术(农艺生物节水技术、节水管理技术等)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研究欠缺,难以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农业节水技术体系。特别是至今缺少适合宁波市特点的规范标准、衡量和度量节水效益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虽然结合本地特点提出了几种农业节水的模式,并在前几年进行了试验,但面对农业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尚难提出全面规范的技术标准,导致技术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节水灌溉设备的生产和产品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节水灌溉的发展需要,节水灌溉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不高,节水灌溉设备的技术监督和质量检测工作亟待加强。

2.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投资力度不足。目前,节水推广的资金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补助外,农户自己要负担三分之一,负担较重。近几年宁波市虽然非常重视高效农业节水工程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加大,但地方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由于投入不足,一些灌溉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灌溉的推广。

3.小规模种植管理模式制约喷微灌发展,先进灌溉设施建设速度偏慢。宁波市以往建设的农业节水工程主要以渠道防渗为主,与效益农业、设施农业相配套的先进农业节水灌溉设施较为缺乏,现有喷、滴灌等高效、先进节水设施灌溉面积仅占节水灌溉面积的8%。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土地规模经营的比例还不高,全市尚有近40%的农田由大量农户分散经营,面积小而不成片,节水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小,相互制约,喷微灌推广使用面临较大困难。

4.推进高效农业节水政策不完善。各地对农业节水的配套扶持政策研究不够,如节水灌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不配套;农业节水灌溉用水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要求;如何用经济政策鼓励和调动农民的节水积极性,政府对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应采取哪些保护扶持政策,以及对粗放用水应实施怎样的约束机制等方面都缺乏有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节水灌溉的推广发展。

三、加快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支撑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把推广农业节水工作纳入到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日程,要坚持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农业生产节水、增产、增收为总目标,建设持续、高产、高效相结合的现代节水型农业,建立健全节水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包括技术推广应用体系,技术与信息服务体系及高效用水管理体系。各地要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建设一批区域性农田水利示范镇(乡)和一批生态观光农业、高效特色农业,以推进高效农业节水发展上规模、上水平。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推行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1)针对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低等问题,要加大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力度,以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田间配套、更新改造为重点,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提高灌溉水利用率。(2)加快高效节水设施灌溉工程建设,以高新节水技术推广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喷、微灌等工程建设,把高新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作为引领节水农业发展,提升传统农业档次,适应节水农业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来抓,因地制宜发展露地固定喷灌、露地(设施)滴灌、露地(设施)微喷灌、设施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新节水技术工程建设。(3)大力推广农艺、生物节水技术,以高效、高产、节水为目标,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为重点,积极调整节水高效型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种植技术及配套技术,探索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的联合调控技术,加快节水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加快建立低耗水、高效益的节水型农业结构,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新方法、新技术。

3.研究制定扶持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或实行低息、无息、贴息贷款金融政策和经济补贴,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民群众投资兴办节水灌溉工程。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资金,逐步形成国家支持、地方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高效农田节水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完善配套政策,将推广高效农业节水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建设计划,保障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使节水灌溉走上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轨道。

4.开展高效农业节水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提高农业节水科技含量。科技创新是高效农业节水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节水科技创新,要认真总结宁波市和国内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快节水灌溉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要进一步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的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进行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引进、试验与推广,为农业节水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支持,科技部门要加强高新节水技术的研发,研究、生产符合宁波市农业节水实际需要的技术、产品,提升农业节水水平。

5.建立完善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随着高效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对其建设和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做到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使节水灌溉工程充分发挥效益。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程,做好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护工作。新建的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都要明晰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按照职能清晰、权责明确原则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要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运行机制改革,因地制宜建立专管与用水户组织相结合的水管理队伍,建立行之有效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宇.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业产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9

2.李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唯实,2007(1)

篇10

论文摘要:介绍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农业用水状况,通过分析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在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现状和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水资源作为生态与环境的基本要素,又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水被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世界性课题之首,水与发展、水与环境,水的管理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配置,节约用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与农业用水状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 X 10 rn3,占全球总量的 6%,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 ,位居第 4。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下来只有2 20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位居 121位 ,是全世界 13个人均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而实际上,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2 X 10 m3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 m3,并且分布极其不均衡。由于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 ,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不仅降低了水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生活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绝大部分。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这个比重在逐渐下降,但是,过去几年农业用水的减少是以粮食产量的不断下降为代价的。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最根本的选择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而由于单位用水量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递减,对粮食单产提高的需求使未来对灌溉用水的需求以更快的速度膨胀。而在目前以及未来发展的情况下,农业不可能再获取更多的水资源,就现有的农业灌溉水平和用水模式而言,我国的农业灌溉问题就更为突出。

2 关于节水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

2.1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简单的来讲就是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换言之,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灌溉形式。节水灌溉的内容大致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水工程技术;节水农业技术;节水管理技术。

2.2 节水灌溉技术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 、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 4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已相对成熟并得到普及,其它技术相对薄弱,急需加强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 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

(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目前,农艺节水技术已基本普及,但生物节水技术尚待进一步开发。

(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其中,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采用高标准的量测设备,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水情。

2.3 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1)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模式中,喷、微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 自动化方向发展。任何一项节水灌溉技术都有其适用的 自然条件 、经济条件,普及与推广喷 、微灌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此外还有地下滴灌技术。

(2)灌溉渠系管道化。上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新建灌溉渠系的大部分都采用管道化。美国约有 1/2的大型灌区实现了管道化输水。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3)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土地平整是改进地面灌溉的基础和关键,由于我国地面灌溉量大、面广,需要采用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田问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施,逐步实现 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

(4)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理论将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四水”转化理论等高新节水技术和理论相结合,创建新的灌溉理论及技术体系,它将对现有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灌溉管理模式等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5)“3S”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现代农业是以高新技术应用为标志。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球定位系统(GPS)及计算机网络获取、处理、传送各类农业信息的应用技术已到了实用化的阶段,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开始起步,如作物估产、土壤含水率分布的监测等,如果能在农业节水中推广应用“3s”技术 ,产生的节水效能将是革命性的。 此外,国外还 出现 了地面浸润灌溉、坡地灌水管灌溉、土壤网灌溉、绳索控制灌溉等新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对我国的节水灌溉有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

3 我 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

3.1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现状

根据《中国水利年鉴 2005》的统计数据,截至 2004年底,我国灌溉面积为0.615×los 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0.562×los hm2,节水灌溉面积为0.203×los 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6.1%;其中喷滴灌和微灌面积315.447 X lo4 hm2,占节水灌溉面积的 15.5%,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6%;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470.627×lo4 hm2,占节水灌溉面积的 23.1%;其余为渠道防渗和其他节水工程,占节水灌溉面积的 61.4%。2005年的耕地面积为1.221×los hm2,由此看出,全国约有1/2的耕地面积没有灌溉设施;约2/3的有效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在节水灌溉面积中,采用现代先进节水灌溉方式的微乎其微,绝大部分只是按低标准初步进行节水改造,输水渠道的防渗衬砌率不到 30%。

3.2 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出现的问题

(1)节水法规制度建设不健全,未形成水市场,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虽然我国近期大力推动节能减排,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包括节水在内的节能条例,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节水法规制度方面的建设很不完善,尤其灌溉用水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其次,农用水价偏低,未形成水市场,调节手段单一。再就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优惠措施不到位,都不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实施。

(2)多头管理导致“水乱”,影响节水灌溉推广。地方水务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出现“城乡分割、职责交叉、多头治水”等弊端严重,在水资源与供水管理 、排水与河道管理、河涌综合整治涉及的截污、堤岸建设和环境、绿化工程、城市供水与农村供水、涉水工程审批等环节上权责不明,政事和政企不分,严重影响了节水灌溉的推广。其次,重建设、轻管理仍然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3)农民群众的认识程度低,不具备水资源危机意识。很多地方老百姓养成了“一条土渠一把掀,开个豁子随便浇”的大漫灌思想,认为“有河就有水,挖井就有水,水是用不完的”,对水资源缺乏认识不到位,没有水资源危机意识,节水意识淡薄,导致了抵触情绪。又由于节水灌溉将打破以往农作方式,这也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问题,因循守旧的思想促使着他们抵触此类工程。

(4)地方政府支持与否是节水灌溉推广的瓶颈。很多地区借节水灌溉的幌子骗取国家资金,这些工程往往是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往往是“领导来了放一放,领导走了盖起来”,甚至到最后不了了之,给当地的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新疆很缺水,群众普遍对节水工程有较高的认识,再加上兵团化的管理,对推广节水灌溉起到了组织保障。但对于有水灌溉的东部平原区来说,就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去节水灌溉。即使做了节水的工程 ,但也不会有节水的积极性。以灌区工程为例,灌区做了节水工程措施节水了,但直接的问题是灌区管理部 门收缴的水费少了收入就少了,这个损失如何进行弥补?节约的水如果用到工业上会创造更大的价值,那就是全社会收益,应由政府主导来对灌区管理部 门做补偿 ,但现在尚未建立一个有效的补偿机制。

(5)节水灌溉只适合规模化生产需要,投入很大。节水灌溉的工程一次性投资是很大的,以喷滴灌为例,教科书中说的造价约15 000元/hm2,其实这个造价应该是说管网部分,而非全部工程。一个节水灌溉工程需要有动力源、水源、取水设备、水处理设备、输水管、分水的三通、多通、灌水器等多种设备。这里水源部分又有河水、泉水库水、方塘水、井水等 ,而这些拦蓄设施的造价是很高的。 由于集中种植,又涉及到产品销售等问题,不适合散户发展节水灌溉。因此说节水灌溉只适合规模化土地种植采用 。

(6)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培训、技术支持等服务不到位。投资建设了节水灌溉工程,有时候却得不到足够的技术培训,甚至由于各种原因,得不到后续的技术支持因此,对作为使用者的农民群众来说 ,节水灌溉工程就等于毫无用处。

总之,资金、政策、管理、观念 、技术支持等问题制约着节水灌溉的推广。

3.3 逐步推广节水灌溉,循序渐进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灌溉作为我国的一项国策,要首先在群众中建立起水资源有限和水危机的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节水,积极投入到节水灌溉的开展中去,有利于节水灌溉的快速推广,使农民节水增产增收。

(2)政策配套改革,加强引导。加快我国的节水法规制度的建设和健全,尤其加快水价改革措施,加强节水灌溉中的管理环节,逐步实现以水养水,达到节水 的良性循环,通过管理降低成本,理顺体制,提高节水效益。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参与节水,加强引导力度。

(3)快建立水市场,形成补偿机制。在加快水价改革的基础之上,更需要加快研究建立水市场,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促进节水意识。而在水市场的框架 内,建立合理、有效的补偿机制,形成“谁收益,谁补偿”的用水氛围,带动农民群众节水的主动性,进而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 。

(4)变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更有效推进节水灌溉。现在相当多的地方比如广州,已经开始成立统一管理涉水事务的水务局,类似这样的理顺的管理结构,将有利于解决水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与瓶颈 ,更能有效推进节水灌溉。

(5)优先在灌溉条件差地区进行推广。灌溉条件差的地区,粮食产量低,通过广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增产,让农民增产又增收,农 民致富,在区域性的范围内起到一个示范带头作用。

(6)以国家投入为主。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节水灌溉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等社会效益方面,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发展节水灌溉是不现实的。从现阶段的国情来看,除发展温室大棚或经济作物等高产出的节水灌溉,以业主或农民为主投入外,我国节水灌溉的投入应以国家为主。

(7)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切勿盲目。在发展节水灌溉采取的措施上,要打破常规,采取非常措施,改分散为集中、改小打小闹为战略安排、改单纯搞示范点、示范区为全流域综合治理,改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改追求工程建设规模为出台重大管理举措,统筹安排,合理发展。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条件不同,作物类型有别,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地 自然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取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

(8)强节水灌溉相关技术的创新研究:①对于节水灌溉设备而言,要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研制低成本、使用环保材料、物美价廉的节水灌溉设备;②要发展一批以节水灌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具备咨询、规划 、设计为一体的技术服务公 司、营销与培训相结合的经济实体等多种形式组成的节水灌溉产业化技术支持体系。

总而言之,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柏晶伟 .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迫在眉睫[N].中国经济时报,2/)06—07—26(3).

[2]杨丽丰,何宏谋,梁志勇 .西北内陆河灌区节水灌溉模式及节水效果分析[J].人民黄河,2007,29(11):66—67.70.

[3]许 迪 ,李益农.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体系及其研究的进展[J].水利学报,20O7,38(5):529—535.

[4]杨 静,王玉萍,王群,等 .非充分灌溉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 301—3 303.

[5]缴锡云 .依靠新的理论技术推动节水灌溉研究的突破[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4.

[6]中国水利年鉴编委会.中国水利年鉴 2005[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