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师范文
时间:2023-04-06 01:2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艺美术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黄金搭档闯市场
苏绣、湘绣、蜀绣、粤绣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苏绣具有“精、细、雅、洁”的独特风格,以精妙绝伦的绣工、活泼多变的针法、丰富多彩的形象著称。苏州号称拥有10万名绣女,“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上至耄耋老妪下至垂髫,无不飞针走线。
梁雪芳夫妇人称黄金搭档。1965年,梁雪芳生于镇湖街道的一个农民家庭。她个头不高,谦逊好学,曾经担任镇湖街道团委副书记,丈夫邹建龙曾经担任主管营销的镇湖化工厂副厂长,两人均是单位的培养对象。从小就喜爱刺绣、绘画的梁雪芳无法割舍浓浓的艺术情结,坚信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夫妻俩辞去令人羡慕的公职,于1991年从绣制旅游纪念品小打小闹起家,1994年,创办了镇湖首家个人独资企业――――镇湖绣品厂,后又成立了梁雪芳刺绣工作室。
孜孜以求苏绣艺术
言语不多的梁雪芳秀外慧中,孜孜以求苏绣艺术。任闲是苏州首屈一指的工艺美术刺绣大师,梁雪芳就向她的弟子拜师学艺,潜心揣摩中国四大名绣以及发绣、绒绣、顾绣等绣技,将乱针绣、细绣、平绣、虚实乱针绣等针法融会贯通。她坦言,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最初是为了赚钱,现在则是为了创自己的“真艺”品牌。
梁雪芳探索产、研共同发展之路,全身心扑在刺绣技术研究和传帮带上,聘请油画、国画、摄影、平绣、乱针绣的专家当技术顾问,定期前来辅导。每天无论多忙,她都要坐下来,专心绣制高难度的绣品。她还拜多位画家、摄影家为师。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主任詹仁佐教授、摄影家姚和兴对她悉心指导,她系统学习了素描、油画等知识,逐渐领悟了“意在笔先,方能笔尽意存”的艺术真谛,结合针法与丝线的特点表现画意,以针,以线代色,用传统苏绣技艺演绎书画的意境,绣制的作品由形入神,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绣品成为原作的感知和再创造。
“满庭芳”香溢八方
镇湖绣品厂虽是梁雪芳夫妻俩掌柜,但是严格执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等相关条例张贴在墙上,还别出心裁设立了工龄奖、出勤奖、质量奖,凡是每月出勤满26天的绣工可获出勤奖,质量高的绣品发给质量奖。既能学到技术又能赚到不菲的工资,60多名刺绣女工开开心心地在这里工作。
梁雪芳精益求精绣制每幅绣品,绣品交货时,哪怕她已验收合格,仍需聘请的绘画、刺绣艺术顾问把关,瑕疵绝不放过。冠以“满庭芳”商标的各种档次单面绣、双面绣,可欣赏、收藏、馈赠,适应了各种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很多外国人一走进她3层楼的真艺绣庄,琳琅满目的绣品引来连声赞叹,虽然语言不通,然而相通的艺术使他们成为老客户。
篇2
正 方
著名收藏家 郭庆祥:有些“大师”不过是欺世盗名之徒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不再“官办”,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大师本就不应该是评出来的,而是后人公认的。在当前社会审美缺失的情境下,评选大师会误导大众,使某些人为了私利将大师变成一种概念去炒作。
近十几年来,“工艺大师”“艺术大师”“国学大师”等词语已经变成了流行惯用语。本来,真正能称得上大师的艺术家,必定在其领域对人类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思想起到了推动或提高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大师”称号常常被滥用甚至被利用,以谋取一定的好处。
其实,大师是需要经过时间沉淀、历史检验的,是后来人对有杰出文化贡献的前人的尊称。
能被冠以“大师”称谓,还必须获得大多数人的共识。当下,我们可以说正处于一个“山寨版”时代。无论工业制造还是工艺美术,或者美术领域,大多都是复制别人。人心太浮躁,大家都不肯沉潜下来发现创造,作品缺乏思想深度,一味临摹古人,一切都往后看,然后打着“继承传统”的旗号招摇撞骗。这怎么可能成为大师呢?最多只能算是匠人。
所以,直接加封大量“当代大师”,其实是一件挺荒唐的事,再盖上“官办”的印戳,危害更大,取消“官办”无疑是好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祖光:
评选“国大师”有点像“分猪肉”
评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初衷和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让大家更好地发挥创造性。但日益数量化、任务化的评选,让其含金量打了不小折扣。而且,自然形成的、大家公认的大师,可能比评出来的大师更有说服力。回望历史,为今人所认可的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他们的作品确实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
以前,一个省的“国大师”寥寥无几,而到后来,各个省就有点像在“分猪肉”,名额多起来了。事实上,一个地方真的有那么多大师吗?人们不免要打一个问号。在我看来,够得上大师级别的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时代感。除了要继承传统的工艺水平,更要体现当代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理念。我们跟古人做的可以是同一题材,但每个时代的作品一定得有自己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风格。而且,有些人听说评上“国大师”,作品价格就能飞涨,于是耍尽花样去争取,风气日渐不好。当然,如果每一届都评出那么多“国大师”,想通过这个头衔来号召市场,恐怕也会越来越困难。就我自己而言,评上“国大师”,荣誉归荣誉,我不会以此去炒作,作品在这个阶段该是什么价位,就是什么价位。
总之,社会和个人都应该正确对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不要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评选也应该下大功夫去发掘有真才实学、名副其实的“大师”。
金丝楠薄浮雕收藏家 郑华星:
角逐虚名不如展现技艺
今天从事工艺美术或者其他艺术门类的人,通常都以加封当代“大师”为终极目标,而观众、买家多数也都是下意识地追捧“大师”,这种慕名弃实的现状导致整个艺术收藏界太功利化、太浮躁。
纵观中国文化艺术史,很多流传上千年的优秀作品,至今依然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心的震撼。可见,只有艺术成就、艺术造诣才是不会被历史埋汰的。上天给了工艺美术师傅们一对慧眼和一双巧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企业,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沉潜下去创造传世的作品,而不是以评大师或其他方式,催生大家的逐利之意、求名之心。
反 方
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
孔昭明:“国大师”是行业的金字塔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即使下放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也依然是国内最权威的大师评选,与其他的各种行业性的评选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为行业的金字塔尖,其评选可以极大地鼓舞行业士气,带动更多人从事这个行业,对促进工艺传承,对整个国家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发展,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至今已进行了六届,也多次变换主办方。前四届都是由轻工部主持的,第五届由国家发改委评选,第六届才由工信部负责。现在又到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虽然是行业协会,但跟以前的轻工部是有历史渊源的。“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主要领导是由国家任命的;最后评选出来的结果,加盖的仍是国家的公章,可见,整个评选仍然是政府主导。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管是由哪个部门或协会来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在我国始终具有唯一性、权威性。而且4年一评,名额非常少,刚结束不久的第六届评选,全国只有78人榜上有名,其层层选拔过程非常严格。
“大师”这个荣誉称号放在工艺美术的后面,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真正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定是德艺双馨的:一方面,他们在行业内有很强的凝聚力,能够为人师表,起领军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有独门绝活,在工艺传承上具有代表性,作品有无可置疑的影响力。他们的作品深受市场欢迎,价位高于一般水平,也无可厚非,这样才能对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李得浓:
拉关系现象不会影响整体的公正性
“大师”只是名,怎么称呼不太重要,创作者的水平才是实,更有本质意义。至于由谁来评选,也没太大区别,只要不是这个部门弄一个评选,那个部门又弄一个同样的评选,让人真假莫辨就行。
肇始于1979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其产生是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的。从20世纪70年代直至80年代,工艺美术产品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砝码,对整个国家的建设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譬如,在潮州木雕最红火的那些年,每个县都有一家大型的木雕厂,揭阳地区贴了金箔的木雕狮子很受外国人欢迎。为了表彰工艺美术界的努力和贡献,于是出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样一个荣誉称号。
有人说,现在很多收藏家只看头衔不看作品,所以只要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价格就会飙升。我个人觉得这种现象不具备普遍性。物以稀为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每4年才一次,人数又非常有限,某些人不好好钻研技艺,把更多的心思花在拉关系上,不足为奇。但这种情况不是主流,对整个评选的公正性不会有太大影响。
篇3
电话:13879801661
工作室地址:名仕嘉苑
吴晓霞
陶瓷艺术作品选
吴晓霞,生于1965年,江西省高级技师(国家一级),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伊人轩陶瓷艺术中心创始人,伊人轩陶瓷艺术中心艺术总监,陶瓷花插艺术开拓者。其作品现代、典雅,将雕刻、青花、斗彩三种技艺完美融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浓郁的女人味,首创先河地将景德镇古典青花、现代雕刻及高温颜色釉装饰完美结合,形成一种独创的艺术手法。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创新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作品《秋梦》获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1茶具《蝶舞》被选送韩国参加五国联展。
2012年作品《春晓》获江西省第二届“御窑杯”陶瓷艺术创新大赛金奖。
2013年作品现代装饰《青花布艺》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暨古玩艺术博览会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比金奖。
电话:13697986300 QQ:915005389
操 霞
1966年出生于景德镇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
世界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电话:13907985721
网址:
博客:http:///hxzl
熊国华 1978年生于景德镇,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本科。97年创办工作室“华艺堂”。国家一级陶瓷技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高岭陶瓷研究所研究员、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学会常任理事。
熊国华擅长釉上粉彩、新彩、釉下青花、山水、花鸟翎毛,其创作的陶瓷山水画,独具风格,既有现代气息,又有鲜明的传统民族特色。借助陶瓷这个载体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陶瓷文化。
2009年作品《绿树织春》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2009年作品山水界画《月令图》荣获第七届陶瓷艺术百花奖“唐英杯”优秀作品奖。2009年作品《世外桃园》荣获中国景德镇首届“陶瓷杯”艺术金奖。2010作品《峻岭雄风》荣获首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银奖”,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2年作品《》为祝贺香港保钓协会诸勇士登岛成功、赠予香港保钓协会永久收藏。 2012年作品《凯旋》为庆祝中国第一艘帆船“厦门号”环球航海成功、并被厦门泉州商会收藏。
篇4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西省工艺美术家会员
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后一直从事陶瓷绘画艺术创作。主攻花鸟,仕女。凭着对陶瓷绘画的热爱与执着,加上其努力博取众家之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用笔洒脱,意境深远,追求神韵,文人气息浓厚颇具古风。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级评比时获奖。
作品“晴江鼓翼”获国家工艺美术联展金奖。
作品“春江花月”获大连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作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获唐山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凭借其在陶瓷绘画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被众多大师前辈们肯定并赞其为‘瓷坛新秀’随着近年来陶瓷艺术市场的不断升温,其作品无疑是业界人士和收藏家热衷的对象。作品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与升值空间……
雷春柳 艺名无心方丈,江西鄱阳人,毕业于江西师大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历,MBA在读,自幼受家庭熏陶,研习书画。职业陶瓷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机械工程师、设计师,景德镇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行业协会会员、省高级人才重点培育对象,鄱阳县十佳创业青年,2004年创办青花印象@陶瓷文化创意室,擅写意花鸟,偶作山水人物,尤其对青花釉里红(窑变)研究颇深。2007-2012年多次出国进行艺术交流和巡回展出。2013年5月获景德镇市工商局批准正式成立景德镇市昊驰陶瓷有限公司。
作品格调清新高雅,被世界各地陶瓷爱好者和专家青睐和收藏。
张万荣 笔名川叶,出生江西省景德镇,江西工艺美术学院毕业,高级工艺美术师。获第二届“御窑杯”艺术陶瓷创新大赛银奖。《乡韵》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
蔡清 蔡清原名通才,江西波阳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系。系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蔡清先生从事陶瓷艺术数年,擅长粉彩、青花及色釉,尤其以釉上粉彩为主。作品新颖别致,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形成了个人独特艺术风格。在全国各大陶瓷精品大赛中获得金、银、铜奖多项。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并于2010年为亚洲第一高电视塔“广州塔”第79-81层餐饮部制作陶瓷装饰品。同年还为纪念总理诞辰112周年设计礼品瓷。
郑康宜 1985年生于景德镇,200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以后一直从事陶瓷艺术。现为景德镇市陶瓷美术师,景德镇市陶瓷协会会员。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其作品擅长粉彩、山水、花鸟、兼攻人物及青花斗彩。陶瓷造型均有研究,尤善利用器型特征、材质特色、灵活运用于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其构思注重生活情趣、寓情于画、以物抒情,充分挖掘瓷质之美,设秀逸典雅之品。
发表“中国瓷都人物传奇”论青花花鸟吉祥寓意。
篇5
严维明 字泊舜,笔名:维铭,1964年1月8日出生于景德镇,祖籍江西省广丰,现为江西省陶瓷美术家,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尚卿 汉族,原名黄斌,号萍童,祖籍江西庐山。1959年生于江西吉安市。199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从事绘画三十余年,擅长中国画、油画、篆刻、陶瓷绘画等。
其作品被国内外人士收藏。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咕咕艺术网书画艺术鉴赏总监、职业画家。
刘威 江西宜春人。2005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副教授。师从于李林洪教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瓷画研究院特聘画师。
胡敏 1974年生,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从小热爱绘画,擅长山水兼花鸟,从1998年起一直师从于现代陶瓷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学习陶瓷绘画与创作。在此期间还有幸得到程曲流、乐穹、朱正荣等名家指点,受益匪浅,经过自己的勤奋与努力,绘画和创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受到众多陶瓷名家教授的好评,特别是对高温颜色釉的运用,有自己独到之处,山水画用笔豪放而又不失自然,作品自然生动,深厚庄重,色彩班驳陆离,意境深远,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999年,作品《霜叶红于二月花》在庆祝五十周年景德镇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中荣获三等奖,该作品还刊登在第9184期《景德镇日报》上。2001年和老师宁勤征合作创作的亚光颜色釉风景《秋如醉》获得2001年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许飞岩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本科,学士学位。
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教授宁钢先生。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西省陶瓷协会常务理事。
篇6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东渚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致力于建立市场推广、销售渠道、品牌打造、人才培养,并融合苏州文创产业发展理念,加快传统产业发展步伐,提升苏州、东渚的知名度,将吴文化推向世界。未来,其将会让你领略更多苏作之典雅风范。
薄胎玉雕
俞挺已从事玉雕行业二十余载,其间刻苦钻研玉雕工艺技法,勇于拓展,敢于创新。于2000年创办“钰轩玉艺工作室”,其玉雕作品以设计制作风格独特而著称,在多届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评比中屡获大奖。工作室宗旨:“诚信为本、德艺双馨”。致力于中国传统玉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俞挺现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玉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苏州市民间工艺家,苏州高新区政协委员,苏州高新区东渚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
缂丝创新
吴文康自幼受缂丝工艺熏陶,三十多年来致力于缂丝研究,在保持缂丝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其兼备了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让传统的缂丝艺术与现代生活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吴文康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高新区东渚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缂丝分会会长。
红木世家
江明华出生于苏州高新区东渚镇红木世家,从小深受红木文化的熏陶。现为中国家具工艺大师,中国传统工艺大师,苏州工艺美术大师,苏州高新区东渚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木雕分会会长。
现代叶绣
作为中国江南文化代表之一的苏绣,与中国传统服饰的关系渊远流长,而郑叶青更关注如何把传统刺绣和现代工艺结合,在心研究和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将苏绣精湛的工艺手法重新运用于流行服饰,再精细地表现苏绣独有的柔美、高贵气质。将民族与流行元素相融介入中高端女士衣着的设计,在设计和制造的每一个细节上,都追求如苏绣般的精致和质感。郑叶青现为中国服装设计协会会员,苏州市民间工艺家,苏州高新区东渚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刺绣分会副会长。
核记工坊
对于苏州市高新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建东来说,“学习”是他一生的课题,他1996年跟随光福镇羊红方大师学习紫檀木雕刻;2004年拜核雕大师、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宋水官为师学习橄榄核雕刻。2005年成立核雕工作室,2010年成立核记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成国内最大的橄榄核雕基地。并且注重社会公益,通过与盲聋学校的合作,通过开展核雕课程丰富残疾人的生活与文化知识,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的道路。
篇7
师从陶瓷美术家焦健初老先生,并得师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先生指导主攻花鸟、鱼虫,受益匪浅。作品深得广大藏家喜爱。并于1998年创立了《绿雪斋》工作室。2000年创新的釉上粉彩堆雕,获科技进步奖,并被陶瓷界广泛推广应用。个人传略被陶瓷杂志收编。
陈 春 200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取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攻读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比较研究方向,2008年获取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景德镇市女陶艺家协会会员。
擅长釉下与釉上装饰,作品清新、典雅,具有女性的柔美,作品曾多次参加相关专业展览并获奖。其中,作品《罗裙荷叶一色裁》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银奖;作品《秋来花独艳》获“江西省第六届青年美术家作品展览”一等奖;作品《悠悠荷水清》入选上海世博会并入编《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陶瓷成就展作品集》等。在相关专业杂志中多篇、作品多幅,部分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王清丽 出生于河南信阳。200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师从岭南国画大家方楚雄先生。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会员。
篇8
这次行业普查,从工艺美术经济和工艺美术文化两个方面进行。经济方面的普查,主要反映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整体的经济运行状况;而文化方面的普查,一是反映工艺美术品种的历史起源、传承人物、工艺技法、艺术特点、优秀作品等方面的发展与现状;二是反映工艺美术行业的从业人数、企业数量、产业规模、结构状态、经营效益、存在的问题等综合情况;三是反映行业管理和文化建设方面的社会组织、专业教育、科研机构、馆藏设施、刊物网站等方面的社会资源情况。通过开展行业普查,旨在摸清行业家底、促进行业保护、推进行业发展,为研究制定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规划、为实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依据,为全行业、为社会公众、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
上海工艺美术行业的普查工作在名誉理事长龚学平的关心下,在上海市经委的指导和协会理事会的领导下,以及市政府多个部门、19个区县经济委员会和统计局、相关社会团体、以及新老工艺美术行业内人士的热心支持帮助、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协会普查人员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除按计划完成了全国的普查指标,还对所收集的普查材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并提出了本市工艺美术发展的战略构想和目标。
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在1995年编撰《上海二轻工业志》时曾进行过类似行业普查,据《工业志》记载,当时全市工艺美术行业共有企业190家,职工3.74万人,工业总产值10.42亿元。而普查结果显示,2006年年底,全市工艺美术行业共有企业2072家,从业人员4.38万人,工业总产值312.54亿元,分别增加了9.9倍、0.17倍和29倍。
从两组数字比较,企业数增加了将近10倍,从业人员数没有明显增加,企业平均员工人数从197人大幅度下降到21人。主要原因,众多民营企业取国有企业而代之,以更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而成为行业的主力军,从工业总产值大幅跃升足可证明这一点。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也存在共同的弱点,企业个体规模小,收入低、稳定性差,仍然习惯原来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观念保守、自我封闭的状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的总体实力比较单薄,产品附加值不高,精品数量少,有些企业的生存状况还不容乐观,因此很难吸引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而调查表明,“生存困难”的产品与“发展良好”产品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后者拥有优秀的、勤奋的经营者,聚集了技艺出众的从业人员队伍,从而组建成一批集聚人气、经营有方的领军企业,带动行业共同发展。
上海是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的人才培养高地,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发展专业教育事业功不可没。上海工艺美术和相关专业教育规模高居全国之首,共有45所大专院校开设了84个相关专业院系,37所中专学校开设了47个专业。高等教育方面拥有专任教师i890名,其中正高级190名,副高级371名。在校生21100人。中等教育方面拥有专任教师401名,其中正高级4名,副高级54名。在校生10643人。但是“人才培养高地”的上海工艺美术行业没有成为真正的“人才高地”,从普查统计结果来看,本市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人数、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人数和高级工艺美术师人数均大大落后于传统工艺美术强省(市),分别排列在第7位、第14位和第9位,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平均年龄63.5岁,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55.6岁;高级工艺美术师60.8岁,中级工艺美术师56.2岁,都已超过了从事这个行业的黄金年龄。上海工艺美术产业对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目前上海相关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人才断层问题已经出现,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既懂得工艺美术专业、又懂得市场运营的人才更是缺乏。
上海是一个特大型城市,金融业和商业发达,服务门类齐全,特大型城市高成本、高水准、高消费所带来的是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传统的工艺美术产业将如何适应客观环境,是这次行业普查的最主要的课题之一。我们以“工艺美术制造业”、“珠宝首饰零售业”、“工艺品零售业”、“首饰、工艺品批发业”和“其他”作为行业分类的类别,得出各类别中企业数量比例,其中从事“工艺美术制造业”的企业数量仅占26.7%,高成本的客观因素不利于工艺美术制造业的发展,但上海拥有其他优越条件,如何扬长避短,寻找适合上海的产业模式,上海市政府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产业,就是最好的答案,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上海国际性大都市的优势,产业方向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型;经营模式由设计制作向创意产业、头脑公司转型,促进上海的工艺美术产业不断向前后延伸,通过发展围绕工艺美术产业的生产业,如中介、咨询、广告、设计、培训、会展来保证工艺美术产业本身更快地发展。比如钻石交易和黄金交易,能够担此重任的城市不多,而一旦做成以后,则极大地提升了这个城市和相关产业在国内国际的地位和影响力。2006年上海市的钻石进出易额5.73亿美元和黄金交易1282.42吨、金额2045.5亿元的成果表明,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产业是上海工艺美术产业的正确抉择,从而实现上海工艺美术产业高端组合、引领时尚、创造国际潮流,不同内地争市场,要与列强争高下的远大目标。
上海的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品种生存状况不尽相同,不可能要求每个(种)产品按同样的模式生存和发展,普查中了解到,比较有成效的发展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保护:这类品种有文化传承、有辉煌历史、有社会价值,但很难再形成规模产业,比如“黄杨木雕”、“顾绣”、“绒绣”、“嘉定竹刻”、“象牙二雕刻”等,通过组建博物馆、研究所进行精品收藏、技艺研究和小规模培养接班人。
创新:许多生存状况良好的产品,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升级换代,通过品种创新、科技创新、功能创新,赋予传统产品新的生命力。比如通过品种创新的“琉璃工艺品”、“汉光瓷”,“墨影画”等;通过科技创新的“大汉精瓷”、“黑陶”等;通过功能创新的“珐琅(建筑装饰)工艺品”、“艺术铜门”等。
普及:经济效益不是工艺美术品种求得生存的唯一途径,有些品种以所产生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效应获得良好发展。比如通过街道、社区、学校开展的“剪纸刻纸”、“软陶比赛”、“手工绒线编结”等群众性的工艺美术创作活动得到普及和发展。
篇9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传承发展
1背景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无论在制作工艺、传承保护、方式创新和市场化运作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然而近年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并不容乐观,甚至呈现景气低迷,与包括电影、电视、文化创意产业等整个文化市场的繁荣景象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一方面,行业内在历经几年的迅速增长期之后,也已向一定程度的泡沫累积,与此同时,在整体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一些消费者将视线从较高价值的传统工艺品转向更加经济实用的现代工业品,这也在某种意义上逐步地失去了国内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也非常缺少工艺美术人才;另一方面,基于网络信息社会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和民俗习惯都发生了剧烈转变,过去传统工艺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品的属性进一步减弱,生产和经营方式也不能及时适应需求转变迅速的“快消费”时代的要求。
2产业化困境
理念滞后。对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看法,仍主要停留在审美以及收藏价值上,没有增强设计创新以及开发产业的现代化观念。生产方式不够先进。当前的工艺美术生产不够先进,一些工艺人的生产模式比较滞后,并且他们的工艺生产模式与审美思想较为保守,这就造成设计和生产工艺品的成本较高,较难实现规模化、产业化,产品工艺交流存在壁垒,所生产的作品缺失设计创意,难以获得现代商品市场的认可。产销方式单一。当下传统工艺品的销售仍依靠线下实体销售,受到商品价位、物流、评价标准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与电子商务等新兴营销业态结合不紧密,渠道相对单一落后。标准体系与地域性差异。传统工艺品种类繁多,工艺也较为繁琐,难以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和鉴定评价标准,导致工艺品在商品流动性、消费认同感和比价性上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传统工艺美术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在产业推广中,既要保留原有的地域特性,又要迎合大众消费口味,容易盲目模仿,从而导致矛盾。缺少产业链。立足于更高的层面而言,健全的产业链缺失。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更多还停留在“作坊式”的师徒传承和职业教育阶段,没有像广播电视表演、艺术设计、动画动漫制作等新兴文化类别一样,进入并扎根于各大高等院校。所以尽管在国内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形势之下,传统的工艺美术无论是在储备人才、产业规模,还是在制作技术和创新能力上,都面临着非常大的限制,难以形成现代化产业链。
3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重新审视
3.1关于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文理解传统工艺美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为此,立足于国内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与传承,可以清楚国内传统文化的脉络,且表现出社会的文化烙印。在多元文化社会的影响下,本土文化的一种有意义的代表就是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的表现方式与技艺是本民族文化特点的展示。因为工艺美术的特点,其形式大都对固有的生产工艺予以保留,不但属于传统生活精华的凝练,而且是传统精神的体现。工艺美术所表达的民族性特点,使人们形成的认同意识非常强,这也正是当前人们在生活实际中所要注重的人文情怀。3.2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角色定位诚然,在当前高速发展的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影响之下,传统的工艺美术也得以渗透。可是,传统的工艺美术在产业化发展上的诸多天然限制和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文历史定位,导致其不可以一味地模仿,以及在产业发展中太过盲目,而是应当探究其在当前文化产业和工业化时代的定位,同时坚持其传承与保护性质,才不至于让整个产业淹没于文化发展的浪潮中,失去本质。3.3传统工艺美术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现“工匠精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强调之后,迅速引发社会共鸣。不难发现,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体现与“工匠精神”高度契合,所谓“工匠精神”,不仅有工艺内涵在里面,还囊括了传统手工艺者的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忠诚和职业性格。而对“工匠精神”的呼唤和传承,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回归。
4建议对策
4.1注重地域性和文化性传承传统工艺美术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文化含量愈高,其也具备愈高的产品附加值。在各地工艺美术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地方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富有地方特点的工艺美术产品,木雕之乡、刺绣之乡、石雕之乡等都依托文化,创设为本地乡土特点的文化。在生产性保护中,工艺美术文化能够使经济价值形成。当前人们之所以感怀传统,是因为人们能够在传统的工艺美术中感受到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此的商品特点,由于文化性与民族性受到重视,以及工艺美术的文化特点非常强烈,因此跟当前人们的审美愿望相符合。鉴于此,具备实用价值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在当前社会的生产过程中一定会实现本质作用的转化,变成具备文化涵义的工艺产品。4.2突出“工匠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工匠精神”深烙在传统工艺美术品的价值表现上。首先要为“工匠精神”正名。那些优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传统手工艺者,该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尊严,从而带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队伍的良性发展。其次“工匠精神”应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应建立并设计相应的传播体系,向更广泛的人群宣传、介绍,启发大众觉悟。而工艺美术作为传承“工匠精神”最重要的载体,更要有国家担当,从业人员要跳出自己的专业领域,从更高层面的战略布局角度去思考、去践行“工匠精神”。4.3融合化发展文化的兼容开放性,让其能够与其他相关产业紧密融合,有效提升相关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促动发展的转型升级,这是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自2014年2月国务院“国发10号文件”以来,各地纷纷制定执行“10号文件”的规划与建议,文化的融合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乘势而为、顺势而上,找到与工业制造业、互联网、地产、旅游等强势领域融合路径,加快形成与文化事业、人们生活、城市空间、附近业态融合的四大层面产业形势。4.4需要建设品牌应当对优势产业进行选择,立足于项目,促使产业发展的龙头与亮点形成,以及使品牌效应实现,进而促进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像是通过名品和名师规划实现市场化的品牌;对知识产权予以保护,实现优秀文化品牌的积极培育和市场覆盖范围的拓展,让从业工作者都能够达成提升品牌的共识。建设品牌能够对传统优质工艺美术资源进行整合,注重产业间的协作,以使规模品牌效应以及有效的产业链形成,最终使高聚集度、布局科学、凸显优势、种类完善的品牌产业群形成。像是对于在太湖周边乡镇分散的工艺美术资源,能够向环太湖工艺美术产业集约整合,从而针对全国及迈向世界,让国内和国外人士来旅游观光等。4.5建设一支强大的具备高技术能力的研发团队值得注意的是,人才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具备了人才就具备了一切。我们不但应当在固有的人才队伍当中借助在职培训和进修等方式实现他们专业素质的提升,而且要立足长远,不断吸收高端人才。如此一来,有助于建设较强稳定性与合理结构的科技团队。针对工艺美术师的待遇,需要注意倾斜,从而使人才得以挽留。像是福州的国家工艺美术师无论是在医疗保障,还是在政治地位与经济收入上都具备正高待遇。并且,对工艺美术师通过自身技术入股或者是投资入股予以支持,从而真正地挽留和吸收人才。除此之外,针对做出杰出贡献的创作者予以非常高的激励和评价,从而激发工艺创作者的积极主动性,最终有效地发展与传承传统的工艺美术产业。
参考文献
[1]崔栋.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传统工艺美术开发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6(02).
篇10
2011年荣获北京市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金奖
2011年荣获北京市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银奖
2011年荣获扬州市第六届中国玉石雕精品展暨2011“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奖铜奖
2010年荣获北京“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2010年荣获苏州第三届“子冈杯”金奖
2010年荣获苏州第三届“子冈杯”铜奖
2010年荣获中国白玉研究会・烟台首届白玉艺术品特展两项金奖
2010年荣获江苏省“艺博杯”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10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上获得铜奖
2010年在中国(天津)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中国中式家具精品展上获得银奖
2010年在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奖铜奖
2009年荣获中国玉(石)器百花奖优秀作品奖
2009年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
2009年“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
2009年江苏省“艺博杯”银奖
2009年荣获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铜奖
2009年荣获苏州第二届“子冈杯”银奖
2008年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江苏省“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2008年获得将苏州艺博杯优秀作品创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