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设备范文
时间:2023-04-02 04:0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灌溉设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温室节水灌溉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和领域比较多,单独研制或生产某一个部件,都不能完全发挥系统的综合效益。因此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发成套、适用、可靠、先进的温室灌溉系统是我国今后节水灌溉设备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温室农业生产中,合理灌溉技术的核心是控制灌水的均匀度,以适量的水进行适时灌溉,既能满足作物对水的需要,又不至于造成温室土壤含水量过多和空气湿度过大,引起作物发生各种霉病。为达此目的,必须深入研究作物生长过程的需水信息和环境因素,利用计算机控制灌水时间和灌水量,达到适时、适量、按需灌水,按照作物生长过程对水、肥、药、环境等的需要,开发适合不同温室大棚作物需要的设备,以满足设施农业发展的需求。
在温室成套灌溉设备的开发与技术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还很多,在工业设计方面,设计出适合不同作物需要的滴管带、微喷头,不同形式的过滤器,灌溉专用控制阀、施肥泵、压力调节器、各种管路连接件、自动控制系统及相应软件等。这些技术和设备在我国还处于研究和待开发阶段,不能满足温室灌溉的需要。目前,市场应用的温室灌溉关键设备,基本上都是引进国外的产品,而且增长速度较快。引进设备价格昂贵,有些产品也不适合我们的国情。因此,加速适合我国温室成套设备的开发和研制,替代进口产品,是现阶段紧迫的任务。
通过对大棚灌溉实际使用中现存主要问题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向着多品种,成套性发展―――成套性差、品种少。滴灌管和滴灌带属于输水管和灌水器合二为一的节水灌溉设备,其最大的优点是运输和安装使用都很方便,滴灌带大部分都采用薄壁塑料管,在管壁上打孔作为滴头,由于打孔的技术落后,很难使孔位均匀,所以灌水的均匀度较差。滴灌管由于滴头生产工艺复杂,技术精度要求较高,国内还没有生产滴灌管的专用设备,现在市场上使用的滴灌管主要是引进以色列技术和设备生产的,产品的价格较高,品种较少,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国内设备生产的滴灌管主要是管口式滴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质量不稳定、滴头堵塞、灌水均匀度差和塑料易老化等。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先向着孔位均匀方面改进,用三维造型机试制的滴灌管运行效果良好,但由于成本原因难以批量投入生产。
2)微喷头的设计―――微喷头是温室大棚灌溉、调节室内湿度、满足作物生产所需环境的重要部件。我国自己设计的产品只有折射式微喷头一种,国外已有上百种适合不同作物环境需要的系列微喷头,选择使用非常方便,我国生产的微喷头产品与国外相比相差甚远,主要是材质、工艺问题还没有解决,使用寿命还不足300h,远低于我国行业标准规定的 1500h的要求。耐久性、制造均匀度、喷洒性能等主要指标均达不到行业标准的规定,品种和规格太少,不能满足当前温室大棚灌溉的需要,现在用的大部分为引进产品,造价高,在使用过程中要调整管道球阀的开启度,并做标记,对系统进行调压,以防压力过大,冲爆滴灌带。很难大量推广。
3)过滤器的功能创新设计――过滤器是清除水中可能造成滴头和微喷口堵塞的物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现在大棚灌溉中因过滤器而引起灌溉系统工作不正常的现象很普遍。主要原因是过滤器的生产落后。筛网式过滤器一旦堵塞,很难冲洗彻底,时间长了就会造成系统过水不畅,用户往往因此撤除滤网,从而造成滴头或喷嘴堵塞,使系统不能工作,就某种程度来说,也影响了设备的推广应用,因此在创新设计方面结合现有净水器发展趋势及功能,缓解冲洗不畅,改善过水水流状况。
4)施肥器的设计改进――施肥器的功能是把液体肥和水混合送到作物周围,使作物很快吸收,达到增产和节约肥料的效果。我国温室大棚灌溉大部分都没有使用施肥器,即使使用,也只用一种压差式施肥罐,施肥量很不均匀。虽然,近几年有些厂也生产了文丘里式、射流式施肥器,但均没有形成生产能力,造成市场上没有选择施肥器的余地,因而影响了施肥器的正常应用,进而降低了温室大棚的实际生产效能。
5)自动控制灌溉系统,除个别引进国外成套设备以外,国内还没有成型的产品,生产中使用的基本上还是用手来操作阀门的设备。为了使灌溉均匀,国外一般在温室灌溉系统中都装有压力调节器,国内这方面还属空白。另外,各种电、液控制阀,灌溉系统的连接附件、水源部分的阀、管道泵、压力罐等均属代用产品。整个系统的配套性较差,有些系统也只能是对付着使用。
在发展温室大棚种植中再用传统的畦灌方法,不但是对水资源的浪费,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是无益的,所以今后温室大棚的灌溉方式,主要是大力发展节水型灌溉,逐步向适时、适量、按需灌溉方向发展,这是今后节水灌溉设备开发和研制的重要方面。
为了实现现代化节水灌溉,微喷灌自控系统的设计无疑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作物的生产期只要控制好时间、水量和反馈就能够制定好灌水计划,实现真正的无人作业。将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等环境数据进行现场自动采集,输入计算机,形成原始数据库,建立最优控制方案。根据监控中心发出的命令,通过变频器改变电机转速,调节管道压力,控制水泵及各个电磁阀等灌溉设备的正常运行,满足良好的人机界面要求,协调各部分工作,整个系统的工作主要由控制机和变频器两部分完成,其中变频器主要用于控制水泵电机的旋转,工控机主要用来采集土壤气象等指标,按照设定的程序,控制各地块中电磁阀的开启,并通过变频器控制电机的运行状态,协调整个系统的工作。
篇2
关键词:中水;滴灌;滴头堵塞
Abstract: Water and city water drip irrigation control experiment selected labyrinth, inserted and pressure compensation type three kind of drip irrigation equipment,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water irrigation condition of three kinds of drip irrigation equipment and irrigation uniformity of the flow changes with tim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anti-clogging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city drip drip irrigation equi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use of irrigation water and tap water, three kinds of drip irrigation equipment are blocked in different degree, in the water drip irrigation on the degree of blockage devic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ater. On the block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a2 +, Mg2 + and HCO3, to produc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recipitation is caused by the main reason of drip irrigation emitter clogging.
Key words: water; drip irrigation emitter clogging;
中图分类号:TV5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装置与布置
实验灌溉水源采用中水(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和城市自来水。
实验采用三种流量在1~3L/h的常用滴灌设备,分别是迷宫式滴头、内镶式滴头和压力补偿式滴头,水力参数见表1。
表1 实验用滴头的水力参数
*表中所列滴头流量为进行实验前实测的流量,测量时选用26个滴头
根据滴灌设备(3种)和水源类型(2种),共设置6个处理,其中中水灌溉的3个处理设2个重复,自来水灌溉的处理没有重复,共计9条毛管。每条毛管长8m,设有26个滴头,滴头间距为30cm。所有的滴灌管和滴灌带布置在尺寸为8.0m×1.0m×1.4m的铁支架上。在铁支架下面放置两个PVC储水槽(尺寸分别为1.0m×2.0m×0.4m和1.0m×2.0m×0.5m),用来收集滴头滴下的水,以便循环使用。水泵选用单相自吸泵(额定流量0.8 m3/h,扬程为12m)。
实验中采用120目网式过滤器,对中水灌溉进行过滤。选用的过滤器的过滤面积90cm2,最大流量5m3/h。每隔2~3d对滤网进行清洗,当实验运行90d后,每天在实验结束后清洗滤网。自来水灌溉处理没有设过滤装置。
选用两块压力表(量程0.5MPa,精度0.01MPa)分别控制自来水和中水滴灌条件下毛管的工作压力。系统运行时,调节流量,使毛管进口处的压力为0.1MPa。实验开始前,对三种实验滴头测量流量,检验其制造偏差。实验自12月至次年6月进行,系统每天运行12h。
2.测试内容与方法
实验观测指标主要包括水质检测和滴头流量测量。
水质检测:水质检测分理化性状检测和生物学性状检测,根据循环水槽换水周期进行测试。理化性状检测指标有BOD5、CODcr、Ca2+、Mg2+、HCO3-、pH、TSS、Fe、Mn、总盐分、有机碳和硫化物;生物学性状检测指标是中水菌落总数。
滴头流量每10d测定一次。测量前,在每个滴头下面布置一个盛水桶(体积为5L),系统运行1~1.5h后,关闭系统,用电子天平(精度0.5g)称桶和水的总重量。则水量为总重量减去桶重。单个滴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m/(ρt) (1)其中:q为滴头流量,L/h;m为测量的水量,kg;ρ为水的密度,1kg/L;t为滴头向容器内滴水持续的时间,h;
3.灌水均匀度计算方法
滴灌均匀度采用克理斯琴森(Christiansen)均匀系数Cu表示,均匀度计算公式:
(2)式中:为同一实验处理下滴头平均流量,L/h;为第i个滴头流量,L/h;n为同一实验处理条件下滴头的个数。均匀度每10d计算一次,在流量测量完毕后进行。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1.中水灌溉对滴灌设备流量的影响
图1内镶式滴头平均流量随时间变化 图2迷宫式滴头平均流量随时间的变化
图1显示了内镶式滴头平均流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用中水灌溉的内镶式滴头在运行70 d后流量只有轻微的变化;运行80 d时,滴头出现比较严重的堵塞,平均流量下降为16%;堵塞随滴灌设备运行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加剧,在实验结束(140 d)时,平均流量下降37%。自来水灌溉条件下,内镶式滴头平均流量的变化较小,在运行140d后,流量由最初的2.92 L/h降为2.62 L/h,下降了10.3%。
从图2可以看出,在中水灌溉条件下,迷宫式滴头的平均流量在系统运行20 d时即明显下降,100 d后平均流量下降了83.4%。
而在同样水质条件下,与其它两种类型滴头相比,压力补偿式滴头流量变化最小(图3),在实验结束(140d)时,平均流量由2.28 L/h下降到1.67 L/h,降幅为26.8%,低于其它两种滴灌设备流量下降幅度。
图3压力补偿式滴头平均流量随时间的变化 图4内镶式滴头灌水均匀度随时间的变化
篇3
关键词:钢管;平头倒棱机;凸轮;行星锥盘无级变速机
前言
焊管分厂钢管端面都需要进行加工,现有平头倒棱设备通过气缸推动旋转刀盘对钢管端面进行平头倒棱。由于气体的易压缩性,倒致旋转刀盘进刀过程中,速度不稳定,同时液压阻尼缸由于有冲击引起阻尼缸瞬间压力大,缸体漏油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旋转刀盘工进过快,平头倒棱刀片损耗量大,成本上升,由于换刀调整时间长,影响作业率。
1 现有工艺过程
钢管经步进台架,送至平头倒棱工位,夹紧气缸夹后,进刀气阀得电,气缸进刀侧进气,活塞推动长轴推杆,带动旋转刀盘快速进给,长轴推杆走过A距离后,快进行程结束,并且进入工进行程,阻尼缸介入工作,油液经节流阀返回蓄能器,旋转刀盘按工进速度进给,长轴推杆继续朝工作方向运动,长打推杆走过B距离后,工进行程结束,并保持2-3秒时间,接着退刀气阀得电后,气缸退刀侧进气,旋转刀盘快速退回原位,等待下一工作循环。
气路管长,接头多,常出现漏气,噪音大,并且浪费能源,压力低时就会造成工作不到位,而无法进行平头倒棱或者平头倒棱不到位,产生端面毛刺高,影响产品质量,同时气缸密封件损坏后难以更换比较难,维护困难,阻尼缸由于是在旋转刀盘快进过程中介入工作的,则会产生一个瞬间的高压,这种高压会损坏密封件,造成液压油泄漏,污染环境,并且在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加油的情况下,则会出现阻尼缸的阻尼效果没有,则会出现工进过程速度快,造成打平头刀片,并且钢管端面会出现啃管现象或者端面撕裂。如图(1)A尺寸为快进行程,B尺寸为工进行程。
图(1)
2 改进后工艺
通过对图(1)的工作过程的分析,现采用圆柱凸轮机构来代替图(1)的气动-液压阻尼结构,为了满足快进,工进的功能要求,通过设计凸轮曲槽曲线来完成上述两种功能。凸轮曲线设计成三段:(1)快进段;(2)工进段;(3)快退段。圆柱凸轮曲线初始1/4周为快进段,轴向行程为20mm,1/4-3/4周为工进段,轴向行程为8mm,3/4-4/4周为快退段,轴向行程为-28mm。从动件采用滚球轴承凸轮曲线展开图为图(2)动力改采用带电机的行星锥盘无级变速机。改进后的结构为图(3)。凸轮起始位置在退回底端,工作时电机得电,经过行星锥盘无级变速机减速后带动凸轮旋转,凸轮带动安装在支承板上的从动辊子按设定曲线运动,从而实现旋转刀盘的快进,工进和快退功能。
圆柱凸轮的设计从而实现了,快进,工进的准确定位,不存在漏掉钢管平头的现象,由于是匀速推进,所以刀片的受力均匀,刀片磨损小,钢管端面质量好,动力采用带交流异步电机的行星锥盘无级变速机,交流电机机械特性硬,转速变化小所以圆柱凸轮的转动速度匀称,并且变速机的调整范围大,能非常容易适应不同钢管材质对平头刀片线速度的要求,调整也相对简单,同时少了液压油的污染。
图(2)
图(3)
3 结束语
经现场使用,钢管端面质量明显优于先前加工质量,端面光滑。消除了气源的噪声以及液压油的污染。操作简单,调整方便,只需调整无级变速器调节旋钮。
篇4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50)
摘要:通过分析“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市场需求和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网络设备配置为手段,以解决网络方案规划为目的,带动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层层深化,体现课程设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
关键词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改革;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53-03
作者简介:李锋(1981—),男,硕士,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和图像处理。
基金项目:2012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网络攻防与安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批准文件号:粤教高函[2013]13号);2013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教改项目“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方法研究”(项目编号:xxjs-2013-2001)。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发展迅速、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实践课程。该课程针对网络设备工程师与网络管理员的岗位而设置,主要培养网络方案规划、设备选型、网络配置、优化与故障检测等专业技能。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使得计算机网络遍及智能交通、移动通信、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掌握网络设备工作原理、熟练连接不同类型网络设备的高技能人才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
(一)课程现状
目前,正在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在授课中首先让学生明确企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背景,再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拆解成多个子任务。学生在完成各个子任务的过程中将网络设备的配置命令、配置方法、故障分析、安全优化等具体的教学内容层层深化、逐步展开,切实将课堂理论应用于真实设备配置与管理之中,解决企业问题,完善方案设计。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
该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网络设备配置为手段,以解决网络方案规划为目的,带动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层层深化。首先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网络设备工程师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并综合该课程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领域,引入企业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景,序化教学内容。同时参照国内外网络设备工程师行业标准和从业资格,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环节,开发校本教材,对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条件、课程评价进行细致设计,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过程,使行业高速技术革新及时准确地反映到实践教学之中,体现课程设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的思路如下:
1.确定三大岗位
与专家座谈,结合锐捷网络大学和企业制定的“网络设备工程师职业标准”,进行职业分析,准确把握企业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确定该课程针对的三大岗位。
2.细化技能
对具体岗位进行分析,结合“岗位职业标准”,把网络设备工程师、网络设备营销员和网络规划工程师岗位细分为“设备配置”、“故障分析”、“网络优化”等技能。
3.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具体学习领域
细化技能之后,对具体岗位技能进行分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具体学习领域。
4.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思路
第一,由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环节,将企业真实、典型个工作任务融合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使行业技术革新及时准确地反映到教学环节之中。基于工作过程现场教学由“任务感知——技能目标——技术理论——技术实践——技能拓展——任务评价”六个环节组成。第二,在具体授课中,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网络设备配置为手段,以解决网络方案规划为目的,采用真实设备实训与行业仿真软件相结合,现场教学与企业授课互相补充的授课方式,带动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层层深化。第三,在顶岗实习和岗位轮换中,以实际工程项目导向组织综合实训,结合企业实习、行业培训、顶岗实践等方式组织教学。整体设计思路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
5.制定考核过程
参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行业资格认证,制定课程考核标准,采用以证代考、以考促学、考学相结合的考核思路,学生考核成绩主要由考证成绩、企业评价、过程评价三个方面组成,配合资源共享课程学习平台使用情况,给予真实完整的综合评价,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见图1。
二、项目化组织教学
该课程选取典型的、与职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典型任务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下面以“企业局域网服务与安全”学习情境为例详细讲述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见下页表1。
三、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该课程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岗位能力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训室、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统一,完成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1.“三教合一”教学模式
在“教”方面,该课程采用“三教合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三教合一”是指“教学团队合一”、“教学环境合一”与“教学项目合一”。“教学团队”合一即课程教学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承担,学生考核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评价;“教学环境合一”即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校内实训中心,建立与课程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体现课程教学“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教学项目合一”即课程教学内容来自企业真实项目,基于真实工作过程。
2.理论实践三步教学模式
在“学”方面,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三步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分为“理论学习—项目实训—岗位实习”三步,实现网络设备理论知识与配置过程的整合。三步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将理论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合于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之中。
3.虚实并举、软硬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做”方面,该课程采用虚实并举、软硬结合的实践模式。该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虚实并举、软硬结合。在课堂实训中,通过合理分工、团队协作让学生体会在真实岗位中对设备联网和硬件配置的工作过程;在课后练习中,让学生通过课程配套的虚拟实验室、虚拟课堂、虚拟主机、虚拟设备工具等仿真网络拓扑,模拟设备链接和具体配置过程。硬件是配置的基础,软件是操作的仿真,虚中有实、实中带虚、虚实并举、软硬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2]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6).
[3]孙杨,张玲,张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思考[J].北方经贸,2010(12).
[4]蒋青泉.通信类高职新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2).
[5]赵珍东,张雷红,段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中药专业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
[6]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7]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篇5
开展教学活动的两大硬件是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本文在分析音乐课教学设备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音乐课桌椅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案,并认为采用新型音乐课桌椅设计方案,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也符合时代进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教学设备;音乐课桌椅;设计方案;重要性
教改多年,与教学相关的两大要素――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也紧随时展在不断提升,教师学习培训、相互观摩交流频繁,教学设备配置现代化。那么,我们可否设想生产音乐课专用的音乐课桌椅会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技能与兴趣呢?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与设想。
一、音乐课程教学设备的现状与分析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配置的音乐教学设备主要包括:钢琴、电钢琴、电子琴、部分吹奏、弦乐、打击等乐器;还包括教学挂图、幻灯投影、视听、多媒体、音乐软件、五线谱电教板、电子节拍器等电教设备。虽然这些设备的投入在欣赏音乐方面给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帮助,但学习音乐除了会欣赏,掌握一些音乐方面的技能也是培养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要求。现在许多中小学校在教授演奏乐器方面收效甚微,学生在课上只能听教师弹、讲,没有亲自弹弹听听的机会,突破不了传统教学模式。因此,设计一款新型的带键盘的课桌势在必行。
二、对音乐课桌椅的设计
1、设计的原则
音乐课桌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优质的教学。因此在该项目的设计中应本着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做到“实用、经济、耐用、舒适、美观”。
(1)实用。实用性是创造新事物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我们设计的音乐课桌椅必须能有助于帮助和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且使用该产品比其他方式更具优势,更合理、更科学。
(2)经济。音乐课桌椅是教学设备,它的使用场地是学校或一些音乐培训中心。在设计时要考虑其经济性,因为如果价格较高,一般中小学是不会接受的。例如,现社会上一台教学电子琴或电钢琴的价位在2000―3000元之间,若一间教室放置30台,则需花费6万―9万元,正是因为开销大,目前只有专业院校有电子琴和电钢琴教室。假若音乐课桌椅的价位在400―600元之间,仅为电钢琴的20%,那么许多学校都可以接受。
(3)耐用、舒适、美观。音乐课桌椅除满足它的使用功能外,还应该经久耐用,使用舒适,美观大方。作为艺术学科的教学设备,它应在造型、线条、色彩方面都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2、音乐课桌椅的具体设计
3、充分利用现已有资源
这类手卷钢琴现在市面的价格为200―400元,将其现有的技术引入音乐课桌椅的生产,价格的幅度也能控制在之前提及的范围之内,易普遍接受。
三、采用音乐课桌椅的意义及重要性
1、提高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途径
随着教委《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提出,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多方面素质的培养。有关专家指出器乐学习是提高智慧、挖掘智力潜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各类乐器中键盘乐器(钢琴、电钢琴、电子琴)是儿童学习音乐最好的入门乐器。因为键盘乐器音准固定,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音准辨别力;而弦乐器音准则很难掌握,它要求弦调得准、手指按的位置正确,这两点对儿童来说非常困难;吹奏乐器主要靠口腔及其周边的嘴唇、颚部、牙齿、舌头及脸部的肌肉来配合吹奏,儿童正处于成长期,前排牙尚未换齐,肺活量小,学习吹奏乐比较困难。正因为如此,孩子在兴趣班中选择学习钢琴和电子琴的比重是最大的,但乐器的昂贵和高课酬,使许多孩子与之无缘。假设附有钢琴键盘的音乐课桌椅进入课堂,那么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弹奏的机会,会大大提高钢琴弹奏的普及率,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2、有助于中小学音乐课各项内容的学习
中小学的音乐课内容一般包括:欣赏音乐、学乐理、学唱歌、学乐器。如果这些内容的学习加以音乐课桌椅的辅助,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传统学唱歌,一般是教师弹奏乐谱,学生跟唱,直至唱熟,依赖性强。如能在自己的音乐课桌椅上找出音符的曲调,会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歌曲的能力;在学习乐理方面,一些和弦、和声知识可以让学生在琴键上亲自弹弹,这会比书面的讲解更加直观,更便于理解;欣赏音乐如有键盘的辅助,会对学生理解乐曲调式调性有所帮助,一些经典乐句及主题在键盘上弹出,能加深记忆与感受;对于学习乐器,其提供的帮助更显而易见,本身课桌就是键盘,它能提供音准、节奏、手指协调能力的培养及练习。
篇6
【关键词】 设备管理 模式 改善
1 前言
哈尔滨轴承集团是中国轴承行业三大生产基地之一,是曾经拥有上万人的大型国有企业。在上世纪80、90年代也曾经非常辉煌,我们也曾经为之骄傲过,自豪过!但随着近些年中、小型轴承企业的不断兴起,轴承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咍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设备本身及其管理模式也存在诸多问题,若不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势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为此,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针对现状,从精益的思想出发,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益为目标,从消除设备“六大损失”做起,针对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有效的改善对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现状分析和治理
2.1 设备老化严重
设备是企业有效加工合格产品的重要工具。设备的精度、性能直接影响生产产品的质量。设备的先进程度直接代表该企业的现代化程度。
咍轴现有各类设备6000余台,其中主要生产设备近2000台,但有70%左右设备是上世纪80、90年代购进的,2000年以后购入的设备仅占10%左右。大部分设备均已超期服役,有的设备已经过多次修理,勉强维持生产。公司的老旧设备较多,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也较低,设备新度系数达不到0.3%。由于公司资金紧张,只有非常急需、关键的设备才能予以更新。
2.2 缺乏浓厚的设备保养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操作者重使用,拼设备,抢工时,轻保养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分厂领导思想上也存在生产第一,抢任务,忽视设备保养的观念。随着大批设备保养意识比较高的老职工退休,大量年轻新工人的补充,原来这种优良的设备保养习惯正在不断流失,这给设备管理带来不少新课题。
2.3 缺乏更加实用性的标准
十几年、几十年不变的设备保养和维修标准,早已远远落后于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要求,亟待更新和完善。
2.4 设备维修策略需要改善
设备维修是保证设备状态完好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一直沿用设备定期修理制度,带来很大盲目性。设备有无故障,故障部位,故障程度难以准确把握。另外,由于良好部位的反复拆卸,机械性能往往不理想,甚至低于检修前,而且没有必要的超前维修,带来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2.5 高水平的设备维修人员匮乏
维护保养工作是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保养又受生产负荷的限制,常常做不到位,致使设备的非正常磨损加剧,设备完好率降低,寿命减短。设备维修工作是一项又苦又累,且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维修人员主观上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为减轻自己的工作量,推卸责任,很多情况下将本可以维修的机件更换新件,维修工成了“换件工”,这种以换代修的局面已比较普遍,无益于维修人员修理技术的提高和维修成本的控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近些年企业改制,人员减少,再加上企业工资待遇较低,造成懂技术懂维修的专业人才大量外流,这给企业的设备维修工作设置了障碍。
2.6 设备损失随处可见
由于换模的等待,故障维修的等待,空运转及暂停,加工过程缺陷、减速等设备损失经常发生,设备效率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 改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精益理念,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开拓创新,彻底改变老国企落后的设备管理模式。同时到比较先进的、管理现代化的同类型企业参观学习,尽快转变思想,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摸索出一套适合哈轴现状的设备管理模式。
3.1 收集信息,做好信息处理工作
我们首先对全公司现有主要生产设备进行详细的现状普查。(1)对设备完整性及经常出现故障部位(机械部分,电气部分,液压部分)的普查。(2)对各分厂统计分析设备停机故障时间和故障频次的普查。()对全公司的设备故障时间及故障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制定改善对策。落实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结点,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绩效奖励。对于各分厂经常出现的漏油、缺件等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解决,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
3.2 完善标准,建立以“点检”为基础的设备保养模式
(1)完善了原有的点检、保养内容,逐台建立更加完善、实用的设备点检、保养标准,并将标准列入公司TS16949质量管理程序文件中,全厂,遵照执行。
(2)设备管理部门指导和监督操作者每天对设备按标准进行点检,并做好记录。
(3)加强信息的反馈,定期汇总,整理各种点检记录,不断完善并分类,保存,便于后续管理人员使用和查阅。同时良好的记录管理对今后的设备维护、保养、维修、改造等工作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以对公司更新设备及新设备的选型等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标准的贯彻,达到把标准变成习惯,而不是把习惯变成标准,使点检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3.3 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绿色维修
随着工厂搬迁准备工作的进行,约有400多台的在用设备由于漏油、精度低、电气系统老化等原因需要进行改造。公司筹措近5000多万元资金陆续对这些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取消液压控制,全部采用伺服电机控制。同时相应的上下料方式,水、油处理方式,快速更换工装等因素。设备全部改造完成后,哈轴设备装备水平将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设备综合效率将得到充分发挥。
3.4 建立设备维修快速反应体系
在哈轴内部制定了《设备故障维修快速反应机制》,即设备发生故障后,操作者在几分钟内通知维修人员,进行诊断和维修,维修不了的通知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在最快时间内组织公司维修力量进行维修。如果还不能维修的,我们又建立了外部维修网络体系,这时就可通过网络系统请求机床厂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支持等,效果非常理想。
3.5 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
随着企业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设备从操作、维修、维护到管理都涉及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我们每年对操作者、维修人员到设备管理人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进行多次培训,并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把“让我学”,变成“我要学”,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努力培养学习型的设备管理团队。更新知识,更新观念,跟上设备管理的时代潮流。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是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煤炭机械加工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近年来,煤炭业产量不断增加,对煤炭机械的服务性能与安全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煤矿机械主要包括:液压支架、皮带机、刮板输送机、采煤机等,其加工质量对煤矿生产安全与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此,强化对煤矿机械加工设备的技术改造和设备管理,不断提升煤矿机械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与加工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机械加工设备改造原则
煤矿机械加工设备的改造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就煤矿机械特殊构造,改造普通加工设备为专用设备。为了适应煤矿机械加工的需求,针对煤矿机械的的特殊构造,制造企业应该在现有的设备的基础上,不断的对一些普通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来满足生产要求。举例说明以下几项改造:普通卧式铣床的改造。普通卧式铣床在不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通过增大铣刀盘尺寸与加长加大工作台台面的方法来完成加长加厚工件的铣削加工。从而改造成为专用铣边机,来提高生产效率。龙门铣床的改造。通过增加动力头及增加数控设备,从而满足整体铣边整体镗孔工件的加工。既可保证平行度又可保证同轴度,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确度。数控切割机的改造。通过数控程序来控制切割下料代替人工气割以减少清磨毛刺、刀检、人工划线以及机加工的余量等工作量,达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同时,能使焊接后的结构件圆弧过渡处光滑与流畅,质量与外观可靠。普通车床增加数控程序的改造。数控车床对加工圆弧类工件与普通车床相比有着无法抗衡的优势。另外数控车床能提高千斤顶内部件的加工质量以及销轴类加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使铰接孔处的销轴类磨损减少,延长寿命,同时机械运动也相对灵活可靠,增强安全性。等等一些行之有效的设备改造方法均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给企业创造效益。
以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为目标,改进加工设备性能。进行加工设备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在保障加工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产品对煤矿机械市场的适应程度,通过改进加工设备的机械性能,以促进煤机加工生产效率的提高。在此情况下,进行设备改造不应仅仅关注提升产品的外观质量,更要改善产品内在品质,例如通过改造数控车床来提升液压支架的灵活度和可靠性,通过改进镗床来提高加工件的加工精度,通过改造普通车床来解决现有设备超范围加工问题等等。
煤矿机械加工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煤矿机械加工设备包括车床、铣床、刨床、钻床、落地镗床、插床、磨床等,这些机械是加工煤矿机械所必须的,其运行状态与性能直接关系着煤矿机械的加工质量,因而煤矿机械加工单位必须做好加工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设备维护与保养方面。设备维护与保养是煤矿机械加工设备管理的重要基础,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对于减少设备故障,保障设备性能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煤矿机械加工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可分为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两个部分:
日常保养。煤矿机械加工设备的日常保养要求为“清洁、安全、整齐、”,日常保养工作应安排专人设备操作人员负责,并分班进行。为了确保机械加工设备日常保养工作的合理到位,应将日常保养工作划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是,班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包括检查部件是否正常、螺丝是否拧紧、情况是否符合运行标准并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无故障。二是,班中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情况,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设备,一旦发现设备存在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运行并进行检查。三是,班后对设备进行再次检查并擦拭整理,确保设备整洁再进行交接班。应安排车间设备主管人员对设备日常保养与维护工作进行密切监督,经常性的对设备情况进行检查并如实记录检查结果。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对设备运行情况和保养效果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存在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
定期保养。煤矿机械加工设备的计划保养应分为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两个部分。一级保养指的是:由操作人员为主,维修人员为辅对设备进行的保养工作,包括对设备进行局部解剖、检查,并对规定的部位和部件进行清洗,如油毡、滤油器、油线等等。此外,一级保养中还应对设备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检查,对松动的连接部位进行加固,确保设备完整紧凑;二级保养指的是:以维修人员为主,设备操作人员为辅助的设备保养工作,包括对设备进行解体、检查,并对需要维修的部位或元件进行维修或更换。同时,二级保养中需对设备的电气部分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对油进行及时更换,以保障设备整体运行状态良好,排除可能存在的故障。
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改造
前言:由于自身配置不足,或者是继电保护设备不够完善,使电力系统故障频繁出现。由于电力系统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一旦出现故障,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所以解决电力系统的故障问题是当前电力系统企业的重点工作。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完善和改造,对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有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对继电保护设备的设计也变得信息化和智能化,加强了保护的力度,从而保证了电力系统整体的安全。
1.当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缺陷
微机线路继电设备和高压电磁式继电保护设备是最为主要的两种继电保护设备。微机继电保护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最广,其主要功能是定时限电流保护、欠电压闭锁以及电流保护。小电流接地系统的电压等级一般低于66KV,最为适合微机继电保护设备的应用。而另一种继电保护设备是高压电磁式继电保护设备,其原理是在对设备检修时,需要先断电,然后对母联开关的母线和变压器进行故障修复,使设备恢复为正常状态;采用跳开母联开关的办法,切除设备在充电的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但两种设备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缺陷,影响其对于电力系统的保护作用。
1.1微机线路继电设备的缺陷
当前的微机线路继电保护设备通过微机遥控来对共用分合闸回路进行保护的后台操作,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进行人工操作。这种工作方式在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使用新线路时,这就是错误的工作方式,应用"重合闸"压板进行遥控合闸,如果存在永久性的故障线路,开关会由于重合闸的重合,不断跳开进行保护,屡次对设备造成冲击而造成损坏。虽然可以手动进行合闸回路,而不使用"重合闸"压板,但这违反了安全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造成了电力系统安全性能的下降。
1.2高压电磁式继电保护设备的缺陷
电磁式母线充电保护是应用最多的高压电磁式继电保护。由于励磁涌流的影响,母线差动保护与母线充电保护不能进行良好的配合。改接线、加装时间元件成为了主变充电时的主要工作。这是存在于高压电磁式继电保护设备的最大缺陷[1]。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改造
2.1微机线路继电设备的改造
经过改进的微机线路继电设备,采取了遥控与保护分别独立的分合闸回路的方式,遥控合闸与保护合闸分别进行工作,控制合闸改线,不经过"重合闸"压板,形成单独的合闸回路。在遥控合闸过程中,不再需要"重合闸"压板的投入,弥补了现场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严格遵守了安全规则,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过去的电力系统许多的微机线路保护,需要将保护装置的所有原件全部更换,并要重新对装置进行设计,重新投放电缆和接线,工作庞大而琐碎,耗时费力,成本巨大,并且还要长时间的停电,这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当前,只需要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回路改造,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屏后配线,施工简单,耗资少,不会因为长时间停电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2.2高压电磁式继电保护设备的改造
电力系统存在着许多有缺陷的电磁式母线充电保护,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造。通过回路来实现充电保护,以防止母线充电保护程序的退出,由工作人员合上母联开关的同时,自动投入、自动退出,同时闭锁母线进行差动保护。但这种方法只适应于对母线和线路的充电,加装时间继电器,对应长投方式、充主变和充线路这三种模式设置三个压板,对母线加以保护,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对高压电磁式继电保护设备缺陷加以改进,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2]。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配置
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配置,也是对继电保护设备的一种改造。在确定继电保护配置办法之前,应该多方面考虑,结合电力设备的特点,考虑到故障发生概率,还有电力系统对科技的应用,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保证合理的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配置。在配置过程中要满足所考虑的方方面面,针对原有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改造进行合理配置。保证继电保护装置最大程度的发挥保护作用,使电力系统安全有序的进行。在改造完善其内部存在的缺陷之外,还要增强其配置。以科学合理的配置,对电力系统高效的进行保护[3]。
3.1纵联保护
纵联保护是将安装在输电线路两端的继电保护装置,沿纵向联结,借助通信通道,将电气量相互传送到对面的端口,然后进行比较,如果超过线路范围,需要切断被保护线路,这是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配置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一般的电力系统需要配置两套相互独立的保护装置,每套保护装置分别配置完整的主系统和后备系统保护。并具有独立的传输装置、电源和路由。另外,闭锁保护可以根据通道的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闭锁保护,并在异常情况时发出警示信号。
3.2后备保护
在同路内故障发生的瞬间,同路的保护会立即发出信号,并断开电气元件的运行,该过程叫做主保护,是指及时采取应对故障的保护。而根据实际情况,往往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主保护不能有效地发挥在继电保护的作用。后备保护是在主保护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时,在最快的时间里发挥其效力。作为主保护的补充,及时地启动后备保护,将故障同路断开,达到的保护效果并不低于主保护。在接地短路中,对于后备保护还有一些具体要求,在接地电阻小于100 的接地系统中,选择性地切除故障是后备保护的主要工作,并以以阶段式保护作为接地距离保护配置的辅助措施,以保证接线短路的正常运行。另外,后备保护还具备进行相间距离保护配置的能力。
3.3断路器辅助保护
除了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之外,断路器辅助保护作为两种保护的补充,对电路进行辅助保护。发挥着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之外的保护作用。母线保护和失灵保护作为继电保护装置中的重要装置,与辅助保护一起,在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程序后,仍然对电力系统起着保护作用。作为最后一道保护屏障,为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发挥其最大的保护能力。
为了保证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发挥作用,保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在改进继电保护装置的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配置,使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下去[4]。
结论: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关键的一部分,从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使电力系统更加稳定有序的发展。由于电力系统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发展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继电保护的设计与配置的完善,将先进科技技术引用到电力继电保护装置当中,继电保护装置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使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性能更强,最大程度的提高了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库永恒. 现场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缺陷及改造方案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
[2]孙光辉. 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改造方法[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7:164.
篇9
关键词: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技术改造;自动化生产;自动控制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0-002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0.012
电子装配生产线是实现电子产品自动化生产的基础,而电子装配的机电设备技术决定着电子装配的经济效率和工作质量。尤其是现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相应的机电自动控制设备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机电设备采用了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的控制手段,不仅能够提高设备控制精度,而且能够为企业大大节省人力资源,获得更加高效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自动化控制技术
自动化控制是在无工作人员参与的条件下,通过控制装置使机电设备或者生产过程中自动依照事先设定的方式运行,通过整套系统把控制器、控制对象等部件组合起来,完成所需任务。随着电子产业的不断前进,自动化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输出,较大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机电设备缺乏有效的日常管理
目前许多企业在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日常管理不到位,并没有认真进行机电设备的日常检查及维护保养,不能仔细严格按照相关维护保养规则对机电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检查与保养。当机电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后才进行一些补救措施,使机械设备能够运行即可,不久又将出现新问题,这样往往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完成对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措施。日常管理不到位,会造成企业固定资产无形流失,降低企业经济效益,并影响企业声誉,给企业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
2.2 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管理意识
由于机电设备自动化运行系统的复杂性,其专业性强,造成管理难度较大,管理者难以把握。而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直接影响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能。若管理者不能认真贯彻实施相关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运行管理机制,不清楚理解设备的工作性能,那么将无法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及运行质量。加上个别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过关,不能及时发现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或隐藏的问题,若让机电设备继续“带病作业”,则会扩大机电设备的故障,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企业要加强培训相关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知识与相关业务水平,保证机电设备作业的安全可靠性,对于提高企业机电设备综合效能(OEE)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
管理工作应当依据机电设备检测标准来进行,这也是管理者提高管理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在企业中存在个别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的检测标准理解模糊、模棱两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机电设备标准来进行指导实际检查工作,这便造成机电设备的检查工作失去了其实质性意义,给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
2.4 设备的陈旧、落后
许多企业由于企业建设时期早,机电设备使用年限较长,与当前的机电设备相比存在功能性差、安全隐患多、稳定性差等缺点,不能满足现有的工作需求,然而企业出于人力、物力、财力等种种因素的考虑,不重视机电设备改造方面,并没有对陈旧的机电设备设施更新换代。除此之外,相应的机电设备检修技术也是较为落后的,不能及时发现与处理机电设备运行时产生的问题,为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3 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相关解决办法
3.1 加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众所周知,安全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还能够对生产起促进和保证作用,所以,安全与生产应当高度统一。首先,依据相关安全生产规则,在安全管理小组和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下,企业应进行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和安全组织措施的制定规划,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生产的安全指标进行生产操作,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应对不同的工种有相应的举措;其次,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及维护有室内、室外现场,这些施工场地和作业相互影响、牵制着,必须严抓安全施工措施,确保机电设备及员工人身的安全。
3.2 建立健全的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组织体系
在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机制上应做到分工明确,责任下发到每一个实际操作人员,人人均有责任和义务维护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努力实现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体系,即全员生产维护(TPM)。技术管理人员应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班组长应对机电设备进行必要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操作人员应对机电设备运行负责进行日常检查工作,并及时报修。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程指导实际管理工作,环环相扣,互相促进,这样能够杜绝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提高生产效益,增加企业利润。
3.3 机电设备管理应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生产安全质量标准化中明确指出了机电设备的完好率,因此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严格执行机电设备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同时还应做好相关的检查记录,为日后的检查提供检查依据。如果设备在运行中突然不转了,将影响整个工作计划,延长工作时间,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设备的正常运转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率,为企业增加较高的经济利益。
4 机电设备技术改造相关解决办法
4.1 机电设备技术改造计划
企业应将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时刻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点检和维护工作,及时掌握企业现有的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安全隐患以及机电设备自身所有的问题。全面科学地掌握机电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并定期制定出正确的、科学合理的机电设备运行技术改造计划。
经过多方面严谨的评估,确立了机电设备技术改造计划后,企业应积极组织制定较为科学并行之有效的机电设备技术改造方案,并严格依照所制定的机电设备技术改造方案进行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如编制技术改造项目进度计划和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预算等,绘制较为详细的机电设备技术改造图纸。
为了保证机电设备技术改造策略做出科学、合理性的改造计划,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机电设备技术改造方案和具体措施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充分了解掌握机电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对于一些现存有问题的机电设备技术改造方案不断进行调整与修改,保证技术改造方案的科学、合理适用性,能够产生显著的实施效益,为企业创收增添力量。
4.2 机电设备技术改造的具体措施
在确立了技术改造方案后,下一步需要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在技术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每一个参与人员的技能,包括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以及操作机电设备的人员。他们应当坚持实用性、规范性等原则,投入到机电设备技术改造的方案中去,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才华、专业知识、技能,为机电设备技术改造增添力量。企业应实施激励机制,调动企业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机电设备技术改造的效率与质量。对于机电设备技术的改造工作,企业应合理安排相关的各项工作,令所有相关技术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改造方案的内容要求认真落实工作,用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处理应对机电设备改造工作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积极响应技术改造方案,并依照此做出有效的处理措施。
4.3 提高机电设备技术改造的技能
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是一个不断改善的过程,其不是一朝一夕便终止的,因此需要企业相关员工具备一定的技能,并不断进取、不断学习。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员工并不能够全面拥有这项技能,面对这种状况,企业应当对相关员工进行机电设备技术改造的技能培训。在培训时,应要求员工加强对于业务知识的学习,并能够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不但能够验证所学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对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形成理性与感性的高度一致,最终实现员工不断提升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和技术改造的培训目的。
4.4 做好相关资料整理工作
目前,机电设备技术改造的图纸已经成为了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的语言。有一点应引起重视,那就是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现状与施工图纸有时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是不能够完全避免的事实。因此必须加强对于机电设备技术改造竣工图纸的管理,该制度的实施不仅能够为以后的机电设备改造提供准确的技术信息,还对其加强自身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有着巨大作用及非常重大的意义。当前,许多企业开展关于机电设备技术改造的工作已经有许多年了,经过长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机电设备技术改造方面取得了较为优越的成果。希望企业能够一如既往抓住核心技术改造力量,并做好技术创新的积累和传承工作,使企业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应注重管理方案的实际效果,制定出科学的检修、运行规程,不断完善机电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促进可持续发展;机电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是一项重要且非常必要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且还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行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因此,企业要加强对机电设备技术改造的重视,不断学习吸收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并总结经验,提高机电设备技术改造效率,为企业增长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综合业务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胡向阳.论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及维护[J].职教研究,2013,(4).
[2] 潘海防.论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与技术改造[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1).
[3] 唐燕林.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技术改造[J].现代商贸工业,2014,(7).
[4] 马国栋.浅析如何做好机电设备技术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3,(6).
篇10
关键词:实验设备;管理策略
教学与科研离不开实验设备,实验设备是高等院校进行科研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与科研能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研究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验设备的高效管理对于实验教学与科研来讲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实验设备的数量和种类历年增加。随着科技的进步,高科技含量的实验设备被广泛用于高校的教学与研究,极大的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但是与实际高校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如何高效地管理实验设备,避免“重购轻管”等问题,急需我们深入分析与解决。
1. 实验设备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实验设备的购置弊端
首先,仪器设备存在重复购置,由于各学院的实验设备的管理是相对独立的,各学院有各自的实验室管理团队,各学院在购置设备的时缺乏交流,并且对自己学院各专业的实验设备没有做全面的调查,导致重复购置了性能相似的设备。其次,购置仪器设备缺乏科学的论证,由于高校的设备管理部门没有展开详细的调查分析以及论证设备购置的类型,使得一些设备为某一项课题研究而购买,并且设备昂贵,等课题结束以后,一般该仪器设备就会闲置不用,容易造成实验资源的浪费。
(2)实验设备缺乏科学的存档管理
由于高校的实验设备种类多、数量大,管理起来比较不容易,高校的设备管理部门缺乏正确认识。当学院购买了实验设备以后,没有及时存档这些设备的详细资料,如:使用说明书、光盘资料、保修卡等,如果没有妥善整理存档这些资料,对设备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对设备的维修也没有很好的处理,容易使得由于无法维修而导致设备的浪费。各学院没有及时的把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管理状况等信息反应到学校的设备管理部门,使得学校设备管理部门没有统计和分析好各类设备的使用情况,在购买的时候容易重复购买类似的设备,容易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
(3)实验设备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高校的实验设备采购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或者地方政府支持,这种情况造成了设备管理人员或者单位对设备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设备购买完以后,有的人认为是用学校的经费购买的科研设备,随意放置,未加保护;有些人认为设备价格较低,不愿意浪费时间与精力管理,这就是实验设备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有些价格昂贵的大型精密设备使用率较低,加上管理意识淡薄,无法做到专人专管,闲置时间较长,缺乏经常有必要的保养维护,导致设备维修起来极为麻烦甚至报废;有些使用率较高的设备,某些零件容易坏损,如果不经常保养维修很容易导致设备产生故障。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还缺乏专门的管理技能,管理能力较低,无法管理高技术含量的设备,造成许多新购买的高技术含量设备无法在教学和研究中发挥其新功能,无法最大限度的为教学研究服务。
(4)实验设备闲置率较高
随着国家政府对高校的投入的增加,高等院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而购买的实验设备种类和数量也日益增加。但是部分专业的实验课时较少,教学任务不重等因素,使得实验设备使用率较低;同一学院的专业类似的设备很多,重复购买功能类似的设备,使得很多设备没有得到合理的共享,造成实验设备的高闲置率;有些设备是专门为了科研而购买的,科研结束以后设备弃之不用,闲置率很高,设备的效益很低,导致了设备资源的巨大浪费。
2. 实验设备管理的改进策略
(1)制定科学的设备采购规划
首先,各学院全面分析各专业的实验设备使用情况,包括设备功能和使用时间,学院之间加强交流,如果符合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可以错开时间来跨专业、跨学院进行实验教学,已达到共享实验设备,避免重复购买功能类似的实验设备;其次,对于确实需要购买的实验设备,实验管理人员应该与专业实验老师、学院负责人、学校设备管理部门详细讨论制定出科学的实验设备采购计划,避免由于重复购置,或者不满足于当前实验教学而导致实验设备资源的浪费;由于科研需求而购买的实验设备,需要考虑科研结束以后出现闲置不用的情况,购买的时候长远考虑设备的使用,选出性价比最优的采购方案。
(2)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体系
在信息时代,网络化管理无疑显得尤为方便和重要,为了科学的对设备管理,建立一个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购买了实验设备以后,为每个设备建立一个设备信息库,把设备的相关信息,如购买的原因、用途、使用手册、保修卡、相关负责人、使用情况等等添加进去。同时,将各实验室的开设的实验课,具体的上课时间,具有哪些功能,可以做什么项目编入该网络系统。这些数据应该尽量准确和详细。该管理体系使得全校可以跨学院跨专业实践教学,达到设备资源的共享,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实验设备为教学研究服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的查看到全校的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加强师生的交流,做到进行实验之前可以大概的知道该实验的设备的相关功能,对实践教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各学院的实验设备管理人员,校设备管理中心可以方便的知道设备的相关信息、使用运行状况、维修状况。这种网络化管理动态、及时的提供了各设备信息,从而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了设备管理水平。另外,可以建立开放校外实验设备服务,使得校外人员可以方便的了解到学校的资源,这样可以实现学校与外部的资源共享。通过搭建网络设备管理系统,可以最有效,最充分的使用学校的实验设备,真正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
(3)提高实验设备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意识
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学习就会落后。当然,实验设备管理人员也需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意识。目前,由于够买的设备很多都是高技术含量的,之前具备的管理素质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要求。相应的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简单的操作,会用即可的能力,而且还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综合能力,能对实验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不断的 开发设备的功能,可以根据设备手册可以简单的进行维修。其中,有些使用手册是英文的,这样一来,对英文的要求也很高。高校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必须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爱岗敬业的精神,较强管理意识;应该采用引进人才竞争机制选择岗位,让更优秀的人才参与到实验设备的管理。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包括一些专业技术,设备维修和保养技术。这样以来,不仅有利于实验教学的高效,而且有利于实验设备的管理,做到最大限度的让设备为教学和研究服务。对于经常使用的设备,要加强部分零件的检查和清理;对于使用率较低的大型设备,要避免防潮、生锈,或者内部线路接触不良导致运转不正常。
3. 结束语
高校的实验设备管理是一件复杂繁琐、动态、系统的工作。为了使设备能够更高效地为师生服务,提高教学研究质量,我们需要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不断研究探索,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科学思想来指导,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利用现有条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优化设备配置,切实保证高校教学与研究的有序展开。
参考文献:
[1] 赵晓京.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系统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02)
[2] 徐希萍,吴洪强.浅析如何提高高校实验设备的利用率[J].科技信息,201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