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行业范文
时间:2023-04-10 16:5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行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节能减排成了政府历年的工作重点,节能目标是否达成也成为衡量地方发展的重要指标。1994年,当亚太电效珠海有限公司进入中国时,带来了国外成熟技术和高品质产品性能,同时通过确立经销制来快速开拓市场。从没发生过因产品故障和技术问题导致的退货现象,亚太很快成了行业的标杆企业。
随着节能行业的热度逐年增加,加上行业低门槛导致进入者越来越多,而进入市场的杀手锏就是价格和吹得神乎其神的各类广告。其中不乏亚太电效经销商出身的厂家,生产的产品价格低得惊人却又缺乏严格的检测和验证,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对亚太形成了巨大冲击,亚太的销售额也首次出现了下滑。但亚太电效此刻保持了清醒,企业成长必须依靠过硬的产品、技术和管理,单打价格肯定是走不长远的。事实很快给热火朝天的市场泼来了冷水,经销商很快发现,由于利润驱使导致商家对市场的定位就是卖产品,并不重视质量,用户购买了所谓的产品不但没带来应有的效果,还为此付出成倍的损失,经销商叫苦不迭。一时间“朝阳产业”成了“烈火产业”。
坚持全方位服务亚太赢得市场青睐
企业的竞争是全方位的,而对于节能行业,产品品质和服务不是一时而是长期的,因此,“专业的产品质量技术管理团队、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系统、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系统、严格的产品检测控制流程成了亚太制胜的四大法宝, 2001年,亚太电效陆续在全国30多个城市建立了全天候24小时响应的技术服务中心,通过建立有效的服务模式,结合企业的资源打造“急救服务+主动服务+增值服务”的3+服务模式。而这一步,为亚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大部分企业还在卖产品时,2008年,亚太悄然实现了节能行业的“软着陆”:一个改变行业发展方向和跨时代的产品“能联网”悄然而生,基于“能联网”技术开发的相关能效软硬件平台满足了政府和各耗能企业用户的实际需求,可使政府节能部门的检测成本、企业的节能效率带来巨大改变和提升,而对于经销商而言,全新的增值商业模式将为其带来更为长期的经济利益。坚持经销制、坚持走技术产业化道路,坚持不断创新用户侧能效平台推动节能产业发展成了亚太的方向。如今,亚太产品年销量突破万台,合作伙伴数千家,已经成为节能行业的领军者。
亚太电效系统(珠海)有限公司
篇2
有色金属行业工艺流程比较长,采矿、选矿、冶金以及加工过程中都需要消耗能源,是节能减排所要加强的重点目标之一。200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消耗标准达到约8341万吨,约占国内能源消费量的3.8%,战国内企业内能源消费量的6%左右。
一、能耗现状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矿山、冶炼和加工三大领域,其中尤以电解铝能耗为最。在我国有色金属个品种中,由于电解铝和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加上产量高,毫无疑问是第一能耗大户。2006年,我国原铝产量935万吨,耗电1371.72亿千瓦时,占发电量的4.8%和全社会用电量的4.9%。国家进行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中,铝企业就有49个。氧化铝生产耗能也不小。2006年我国生产氧化铝1370万吨,按照当年氧化铝综合能耗为893.91千克/吨计算,共耗能1224.66万吨标煤。同时,2006年我国铝加工材产量为815万吨,按照当年能耗占全年有色金属能耗总量的69%。2006年氧化铝和电解铝产量增长幅度高于全国有色金属产量增长幅度,再加上铝加工方面的能耗,估计整个铝行业能耗占到整个有色金属行业能耗的75%左右。除了电解铝和氧化铝之外,锌工业成为第二能耗大户。2006年我国锌产量为315.3万吨,按照当年电锌直流电耗3154.6千瓦时/吨计算,全年共耗电99.46亿千瓦时.尽管最近我国主要有色金属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但目前平均每吨有色金属综合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存在.如,2006年,我国电解铝直流电耗为13506千瓦时/吨,而国际先进水平为13350千瓦时/吨,我国铜闪速炉冶炼平均单耗为0.606吨标煤,国际先进水平为0.50吨标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近20%。
我国有色冶金工业目前呈现出这样的格局:一方面在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产量却又在急剧增长。这种“跷跷板”式的不平衡发展使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能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出现膨胀。2007年1-7月份,迅猛发展的势头表明,全行业节能减排形势并不乐观。分析认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目前面临五方面的困难:1冶炼项目投资继续增加;2缺乏行业能耗标准;3冶炼生产能力增长过快,带来能耗总量增加,尤其是电解铝产量快速增长给整个行业带来冲击;4调整结构推出机制尚未建立,难以有效淘汰落后产能。5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节能降耗的技术支撑薄弱。
二、节能技术进步
“十五”时期以来,全国有色金属工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用于生产,极大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对节能减排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据介绍,其中电解铝技术发展最快,在自主研发300kA特大型铝电解工业实验槽,为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另外,中孚铝业“大型铝电解系列不停电技术及成套装置”和万基铝业的全石墨化阴极材料的推广应用,都对节电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云南冶金集团在世界上首次将“艾萨”炉炼铅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富氧渣鼓风炉还原工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清洁的粗铅冶炼新工艺。江铜、铜陵的闪速炉、云铜的奥斯麦特炉、金川的合成炉和西部矿业的卡尔多炉,分别加大了节能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力度,采用高效富氧强化熔炼技术和余热。余能综合利用技术减少了排放,实现了清洁生产。
三、节能减排战略规划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制定了有色金属工业“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规划,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进全行业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工作的步伐。
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包括节能和减排两个方面。其主要节能目标是到2010年末,主要有色金属产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到达世界先进水平。
国家发改委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2010年和2020年能耗目标为:10种有色金属综合能耗每吨分别为4.595和4.45标准煤,铝综合能耗每吨分别为9.471和9.22标准煤,铜综合能耗每吨分别为4.256和4标准煤。为了更好地完成“十一五”规划,即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98吨标准煤、降低20%的目标,有色节能工作任务艰巨。
四、节能具体措施
第一,对有色金属产品能耗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而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有色金属能耗标准体系,并适时制订出一批能耗标准,确定各能耗标准的框架内容和各项技术指标,建立和完善有色金属能耗标准体系。
第二,要大力发展有色行业循环经济。一方面,要从原生资源的开采中千方百计节能,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改变能耗结构,已经成为解决能耗过高问题的必由之路。
第三,要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实践证明,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是保证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耗的根本。
第四,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信贷经济受到。尽快修订颁布《节能法》,确立节能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并及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和政策。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现有企业经整改仍不达标的必须依法停产关闭。
第五,发挥财税的作用。对那些低附加值、高耗能的产品,取消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征税,抑制出口。在价格方面,要让资源税和资源价格能从长期来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
第六,国家有必要更多地利用行政手段,制定与降低能耗指标相对应的干部考核制度。将节能目标分解到地方政府具体落实,和国有大企业签订能耗合同,将节能目标细化量化成各项指标,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第七,可以学习发达国家,把高能耗的产品转移到国外生产,把矿产品加工成产品后再运回国内销售,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大公司的能耗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单位节能降耗下降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转变思路,把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电解铝技术已经输出国外。因此,对于电解铝和氧化铝生产这两个高能耗大户来说,如果能直接在海外投资建厂,然后把生产出来的氧化铝或者铝锭用来在国内消费,可以大大的节省能源。对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发海外资源或在海外建设工厂。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缓解我国有色资源不足的压力,而且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节能降耗指标的完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优化生产流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没有两年三年难见成效。一旦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良性节能投入机制后,节能措施的见效将有慢到快,持续发挥作用。
虽然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节能减排取得来很大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但我自己相信,凭借中国人民的智慧,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站在世界的最前沿。同时自己又深深的明白仅仅一个行业做好节能减排是远远不够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让我们大家为了千年以后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请大家携起手来,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能源问题一直都是近些年来大家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能源一般是指现实生活中人类取得能量的来源,包括已开采出来可供使用的自然能源与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源。怎么节约能源并能持续发展就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作为一名冶金的学生,在这里主要谈谈中国的有色金属行业的节能减排与战略规划。
有色金属行业工艺流程比较长,采矿、选矿、冶金以及加工过程中都需要消耗能源,是节能减排所要加强的重点目标之一。200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消耗标准达到约8341万吨,约占国内能源消费量的3.8%,战国内企业内能源消费量的6%左右。
一、能耗现状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矿山、冶炼和加工三大领域,其中尤以电解铝能耗为最。在我国有色金属个品种中,由于电解铝和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加上产量高,毫无疑问是第一能耗大户。2006年,我国原铝产量935万吨,耗电1371.72亿千瓦时,占发电量的4.8%和全社会用电量的4.9%。国家进行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中,铝企业就有49个。氧化铝生产耗能也不小。2006年我国生产氧化铝1370万吨,按照当年氧化铝综合能耗为893.91千克/吨计算,共耗能1224.66万吨标煤。同时,2006年我国铝加工材产量为815万吨,按照当年能耗占全年有色金属能耗总量的69%。2006年氧化铝和电解铝产量增长幅度高于全国有色金属产量增长幅度,再加上铝加工方面的能耗,估计整个铝行业能耗占到整个有色金属行业能耗的75%左右。除了电解铝和氧化铝之外,锌工业成为第二能耗大户。2006年我国锌产量为315.3万吨,按照当年电锌直流电耗3154.6千瓦时/吨计算,全年共耗电99.46亿千瓦时.尽管最近我国主要有色金属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但目前平均每吨有色金属综合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存在.如,2006年,我国电解铝直流电耗为13506千瓦时/吨,而国际先进水平为13350千瓦时/吨,我国铜闪速炉冶炼平均单耗为0.606吨标煤,国际先进水平为0.50吨标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近20%。
我国有色冶金工业目前呈现出这样的格局:一方面在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产量却又在急剧增长。这种“跷跷板”式的不平衡发展使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能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出现膨胀。2007年1-7月份,迅猛发展的势头表明,全行业节能减排形势并不乐观。分析认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目前面临五方面的困难:1冶炼项目投资继续增加;2缺乏行业能耗标准;3冶炼生产能力增长过快,带来能耗总量增加,尤其是电解铝产量快速增长给整个行业带来冲击;4调整结构推出机制尚未建立,难以有效淘汰落后产能。5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节能降耗的技术支撑薄弱。
二、节能技术进步
“十五”时期以来,全国有色金属工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用于生产,极大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对节能减排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据介绍,其中电解铝技术发展最快,在自主研发300kA特大型铝电解工业实验槽,为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另外,中孚铝业“大型铝电解系列不停电技术及成套装置”和万基铝业的全石墨化阴极材料的推广应用,都对节电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云南冶金集团在世界上首次将“艾萨”炉炼铅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富氧渣鼓风炉还原工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清洁的粗铅冶炼新工艺。江铜、铜陵的闪速炉、云铜的奥斯麦特炉、金川的合成炉和西部矿业的卡尔多炉,分别加大了节能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力度,采用高效富氧强化熔炼技术和余热。余能综合利用技术减少了排放,实现了清洁生产。
三、节能减排战略规划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制定了有色金属工业“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规划,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进全行业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工作的步伐。
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包括节能和减排两个方面。其主要节能目标是到2010年末,主要有色金属产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到达世界先进水平。
国家发改委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2010年和2020年能耗目标为:10种有色金属综合能耗每吨分别为4.595和4.45标准煤,铝综合能耗每吨分别为9.471和9.22标准煤,铜综合能耗每吨分别为4.256和4标准煤。为了更好地完成“十一五”规划,即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98吨标准煤、降低20%的目标,有色节能工作任务艰巨。
四、节能具体措施
第一,对有色金属产品能耗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而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有色金属能耗标准体系,并适时制订出一批能耗标准,确定各能耗标准的框架内容和各项技术指标,建立和完善有色金属能耗标准体系。
第二,要大力发展有色行业循环经济。一方面,要从原生资源的开采中千方百计节能,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改变能耗结构,已经成为解决能耗过高问题的必由之路。
第三,要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实践证明,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是保证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耗的根本。
第四,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信贷经济受到。尽快修订颁布《节能法》,确立节能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并及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和政策。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现有企业经整改仍不达标的必须依法停产关闭。
第五,发挥财税的作用。对那些低附加值、高耗能的产品,取消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征税,抑制出口。在价格方面,要让资源税和资源价格能从长期来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
第六,国家有必要更多地利用行政手段,制定与降低能耗指标相对应的干部考核制度。将节能目标分解到地方政府具体落实,和国有大企业签订能耗合同,将节能目标细化量化成各项指标,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第七,可以学习发达国家,把高能耗的产品转移到国外生产,把矿产品加工成产品后再运回国内销售,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
篇3
在2010年10月18日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节能环保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居第一。根据规划,到2020年节能环保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改委随后在对有关决定解读时指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适应产业绿色发展的国际趋势,结合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巨大压力,节能环保产业将以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和再制造产业等环保产业新业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则初步确定,“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元,较“十一五”期间1.54万亿元的投资额大增121%。由此看来,节能环保紧连着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涉及范围之广,牵动的产业领域之多是其他产业难以比拟的,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十二五”能耗目标
单位gdp能耗再降17.3%
我国于2006年3月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2006年至2008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分别为-2.74%,-5.04%,-5.20%。到200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1.077吨标准煤/万元,比2008年降低3.61%。2010年第一季度,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化工等6大高耗能行业加快增长,导致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3.2%,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离20%目标的实现有一定差距。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将下降17.3%,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从70%下降到62%左右。“十三五”期间将下降16.6%,2020年要实现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1%,达到该目标除了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外,节能方面也具有很大潜力。
2010年5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通知》提出我国将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中央安排833亿元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等建设,
合同能源管理
直接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广泛应用于工商业节能领域,据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统计,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2008年的116.7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95.32亿元,同比增速为67.37%。合同能源管理及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有望解决节能产业发展的瓶颈。
根据《2009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417.3亿元增至2009年的587.68亿元,同比增长40.83%;综合节能投资从2008年的253.2亿元增至2009年的360.37亿元,同比增长42.23%。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2008年的116.7亿元增至2009年的195.32亿元,同比增长67.37%。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估算,中国2010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增速保持在30%~40%,未来行业市场容量高达4000亿元。
目前我国不断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支持力度,除了在《节约能源法》中已明确鼓励发展外,2010年还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预计未来合同能源管理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节能
节能技术市场前景大
目前我国工业能源消费约占全部能源消费的70%,工业节能减排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淘汰落后产能是工业节能的重要方式,但是可以预计未来将越来越依靠节能技术的推广。2006年3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其中包括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点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等。
(1)高效电机:将受益于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停用低能效电机的政策
2010年6月我国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规定了推广高效电机的财政补贴具体标准。2010年8月我国又公布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目录(第一批)。此外,我国规定2011年7月1日以后能效等级为3或更低的电机将禁止销售。
我们认为由于高效电机成本高于传统电机,因此财政补贴后将减少两者之间的差距,因此会大大提高高效电机的市场份额。此外,根据research in china的数据,2008年我国能效等级为3或更低电机的比重约为79 8%,因此我国低效能电机停用政策将为高效电机带来巨大市场前景。
(2)余热锅炉:受益于钢铁企业技术推广政策
近些年我国余热锅炉产业发展迅速。2000年到2008年按产量计算行业的平均增速为26.1%,而2008和09年增速则接近60%。根据research in china预测,未来5年钢铁行业是最主要的余热锅炉使用者,其比重为22.9%,但目前我国大型钢铁企业使用余热技术比例较低,仅为30%~50%,其他行业则更低。
2009年12月我国了《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提出用3年时间在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有针对性地推广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预期在钢铁行业推广比例达到20%,形成157.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并计划实施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的烧结机82台,预计总投资51.9亿元。2010年6月,我国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干法除尘、煤气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烧结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余热利用技术的推广政策将进一步推动余热锅炉行业的景气,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建筑节能
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带来巨大市场
2010年5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通知》提出:到2010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达到95%以上。国外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包括节能,还包括节水、节材、节地等),我国将同时推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和绿色节能标准,节能建筑是事先按标准强制推行,绿色建筑是事后监测评价发证。
据估算,目前我国既有建筑面积约460亿平方米。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1.7%。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提高了建筑节能标准,2005~2010年全面启动建筑节能和推广绿色建筑,平均节能率达到50%:2010~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平均节能率要达到65%。建筑节能市场潜力巨大,节能玻璃、保温墙体材料、石膏
板、节能幕墙等节能材料将因此受益。
二、环保
“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年产值预计将达8800亿元。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逐年提高,从2000年的1.02%提高到2008年的1.49%。在水污染方面,“十五”期间投资规模为27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为6400亿元,增长137%。大气污染方面,“十五”期间投资规模为28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为6000亿元,增长114%。固废处理方面。“十五”期间投资规模仅为900亿元,“十一五”期间达到2100亿元,增长133%,年均增速为18.5%。
“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将在总量控制、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范上着力。“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将以污染防治为主。燃煤电厂和工业炉窑脱硫脱硝、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中小城镇污水处理,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水污泥处置、土壤修复,农村环境保护,颗粒物等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等作为重点。
污水处理
提标、资源化成趋势,催生mbr等细分行业
污水处理包括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农业废水等。据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处理厂、农业等领域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投资空间。
城市污水处理产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据统计,2009年底投运的城镇污水产能达1.06亿立方米/日,在建0.52亿立方米/日,二者之和接近2008年底污水排放总量1.57亿立方米/日(包括工业),其中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3%。“十二五”期间预计年均投产污水产能1000~1500万吨/日。城市产能建设增速将放缓并外扩,未来5年城市新建规模与县城相当,单厂规模减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中,预计地级市,县级市、县城污水厂,配套管网及城市,县城改建污水厂分别为260亿元、960亿元、280亿元,773亿元、168亿元和32亿元。
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资源化成趋势。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a标准。“十二五”规划氨氮排放将纳入约束指标,同时规划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至10%。这将推动mbr等新技术工艺发展,催生细分行业。
大气污染治理
除尘迎来结构调整,脱硫稳定增长,脱硝市场将启动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cod、二氧化硫列入总量控制目标(分别下降10%),目前均超额完成。除尘年均市场规模约200亿元,“十二五”除尘市场增长趋于平稳,但是烟尘排放标准有可能从150mg/m3提高至30mg/m3,超过一半需要改造或者更换、袋式除尘由于具有较好的除尘效果,将迎来较快增长。脱硫市场预计年均投资规模可达100亿元。我国目前火电装机6.6亿千瓦,2009年脱硫装机达4.7亿千瓦。占71%。“十二五”期间仍有2亿千瓦机组需要改造,同时每年还需新建3000万~5000万机组,而已建部分每年10%需要更新。此外,钢铁烧结机脱硫将成为新增长点。
随着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氮氧化物也逐步列入控制目标。2008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20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国,若无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20年将达到3000万吨,给我国大气环境带来巨大威胁。2010年1月,国家颁布《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规定低氮燃烧技术应作为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选技术 当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达标或不满足总量控制要求时,应建设烟气脱硝设施。“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总量控制范畴,目前脱硝加价政策正在研究当中。一旦出台将催化产生脱硝子行业,但预计规模相对脱硫要小一些。
固体废弃物处理
“十二五”期间增速最快的环保一级子行业
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其中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起步稍晚于污水处理,但目前发展差距较大,产能建设高峰期仍未到来,其中垃圾处理费征收不全是重要制约因素。2002年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以来,到2007年底约有380多个城市开征垃圾处理费,开征比例约60%,而收缴率不到50%,导致地方政府缺乏垃圾处理项目资金。
篇4
关键词:节能形势;推进;工业节能;政策与措施;研究;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问题,对整个环境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展开了研究,首先阐述了节能意义,并具体分析了系统性节能减排亟待加强、节能减排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和实现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难度大等节能形势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系统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研究制定出台带有地区特色的节能减排政策以及化解重点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等可行性措施,希望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一、节能的意义
近年来,全球极端气侯频频发作,危害越来越严重。强台风、沙尘暴、高温干旱、极端降水……这主要与人类活动中碳基燃料消耗过多而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具有紧密联系。所以,节能减排不单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要求。节能减排的意义我们可以分开来理解。首先节能的意义从国家的层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简单地说目的就是减少企业对能源的依赖性,走出高投入、高能耗,低价值的增长方式。向低能耗的技术型、效益型的增长方式转变。节能的意义在于通过减少环境有害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清新明亮、绿色环保的空间。其中企业节能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企业实施节能改进,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成本,而且有助于缓解政府能源供应和建设压力,对减少废气污染保护环境也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的节能形势及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生态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密切相关,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所以必须要注重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力度,将整个“十三五”规划中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结合起来。
(一)系统性节能减排亟待加强
众所周知,整个节能减排是一项十分庞大且复杂的工程,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十分重大,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效果。在工业领域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往往需要对其工业领域内部之中的一些工业程序和工业使用设备以及相应的工业企业等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这种技能减排工作需要各个行业和企业形成合力,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在其整个节能减排工作中,往往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主要是上下游企业联系沟通不畅,工业领域与社会发展的生态沟通衔接不准,对于整个节能减排工作重视不足等都对其领域内的节能减排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可以将其整个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是仅仅注重对整个节能技术的推广,但是在具体的节能规划上不够细致;第二是注重对一些重点环节的节能减排工作,整体方向上衔接不足;第三是注重对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整个行业之间联系不足;第四就是整个行业领域内部与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沟通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节能减排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
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往往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和内陆地区,往往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工业经济都十分先进,整个工业的发展程度比较深,上海北京等地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高新技术逐渐深入到工业发展的产业中,其中的能源消耗水平逐渐降低,所以整个节能减排战略对其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反观一些中西部地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刚刚起步,多数都是起步较晚的地区,其中的自然能源十分丰富,借助能源来进行经济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多数地区都不能正确处理好整个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整个经济发展结构也有待调整,所以必须要正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问题,不断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西部地区部分省份投产或开工了大批高耗能项目,导致这些地区节能减排压力远高于其他地区,所以其地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三)实现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难度大
经济大发展对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不仅要实现整个经济发展稳定中高速增长,同时要实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整个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减少整个社会上的碳排放总量,严格控制社会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整个“十三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工作实现难度逐渐加大,对工业领域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推进产业节能政策与采取的可行性措施
为了更好地进行工业经济发展,必须要严格落实整个“十三五”规划,首先要进行整个经济发展,其次要对整个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更加深入的落实。但是整个“十三五”规划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能源消耗进行严格细致的落实,同样对工业领域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业领域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势必须要按照具体细致的发展规划来进行.
(一)科学系统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
针对整个工业节能工作,必须要系统性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要制定和工业发展的绿色理念,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构建高效、低耗、清洁的绿色制造产业体系,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强化绿色监管。继续按年度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确保工业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实现。
(二)研究制定出台带有地区特色的节能减排政策
针对整个工业领域行业的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工作进行,必须要研究制定分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在节能减排技术设备推广改造、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研究制定差异化政策。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加快发展绿色工业。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化解重点行业产能过剩矛盾
在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必须要借助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主要对象,严格项目管理,依法依规全面清理违规在建和建成项目。二是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资本输出代替产品输出,通过“走出去”化解过剩产能,带动国内产能过剩行业输出。同时要研究制定高标准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机制,不断提高整个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率,减少整个生态环境污染。
(四)加大节能监察的执法力度
通过节能监察,强化强制性标准约束,倒逼企业主动节能减排。创新监察方式,监察单位可以对整个工业企业进行执法监督,详细记录工业企业中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对整个工业领域进行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拒不落实的工业企业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管理,保证整个监察力度的落实。
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整个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更好的进行工业发展,需明确节能意义,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系统性节能减排亟待加强、节能减排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和实现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难度大等与整个经济发展中节能减排工作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性采取科学系统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出台具有特色的节能减排政策以及化解重点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等可行性措施,不断提高我国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岭.新疆节能形势及推进工业节能政策与措施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6):1-8.
[2]李铁男.中国工业节能政策措施与设备监理机遇[J].设备监理,2014(02):6-7+12.
[3]陈向国,李仰哲.多管齐下啃下“十二五”节能这块“硬骨头”[J].节能与环保,2012(06):18-23.
[4]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工业节能减排走势判断课题组.2013年中国工业节能减排一季度形势分析与二季度走势判断[J].电器工业,2013(05):11+14-16.
篇5
关键词:通信行业;节能;策略
1 通信行业能源消耗状况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行业开拓了广阔提升空间,其逐步由传统2G网络向着3G技术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卓越腾飞。通信网络系统的规模扩充,令各类网络运营服务设施、应用机房、电源供应系统以及服务基站的建设总量迅速扩充。加之人们持续、个性化的通信要求,令网络能源消耗显著提升。通信网络系统结构体现出显著的节点众多、建设线路较长、涉及面广泛的特征。虽然其服务工作同制造行业没有显现较大的差别,然而其外部形式却差别较大。即体现了规模经济特点,网络系统的承载容量丰富庞大,其服务客户量越大,创设的效益也就越高。同时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具备一定的潜在客户群,且服务业务类别多样。其种类越丰富,形成的编辑成本越小,因而可借助降价模式吸引广大用户应用。伴随通信用户总量的迅猛激增,其网络节点形成的能耗会日益显著,而服务基站的电能消耗则成为运营服务管理成本扩充的首要因素。伴随3G网络系统的大范围建设与应用,基站总量还会迅猛增长,做好该环节的节能管控则尤为重要。应全面考量基站机房应用通信设备的电能消耗,优化环境建设,降低环境用电,方能真正的实现环保、节能、持续发展综合目标。
2 通信行业节能发展科学策略
⑴促进网络系统核心设施的能源节约。通信网络系统中,核心设施的能源节约需要科学应用分布基站方式,同时引入双密度载频手段,优化节能效果。当前,应用相对普遍的分布基站手段为,将基站划分成基带以及射频组成单元,并取代馈线,换做光纤,降低馈线能源损耗与基站服务功率。配设无线网络载频阶段中,通常需要参照话务量相对繁忙的标准,并利用闲时载频应用量不高的特征,采用智能管段手段。即在载频没有话务量阶段中,可将其功放断开,进而实现良好的节能目标。
⑵优化机房空调设备的能源节约。通信服务中,基站机房空调系统能耗尤为显著,做好该环节节约管理尤为重要。应在符合通信基站机房工作洁净环保以及湿度等适宜需求的基础上,节约降温系统装设空间,发挥智能化空气调节功能。还可通过变频手段优化压缩机系统的供电综合频率,进而借助压缩机转速,良好的调节室温。自适应手段通过位于空调系统的回风口装设探测环境温度装置,借助模糊控制原理实现优化调节,创建模拟动态平衡空调系统,达到节能环保目标。双冷源空调机组,可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启动节能经济型水冷或者风冷运行系统。可令整体空调系统运行持续优质,显著的节约电能消耗以及运营投资成本。
⑶完善机房热交换处理以及通风节能。为实现通信服务节能目标,可利用自然冷源源源不断的优势以及技术可行性特点,令其成为通信网络基站有效的节能策略。可令基站机房的新风采用节能、热交换手段、精准的送风措施等。在室外环境气候温度不高时,可将新风快速的引至基站机房之中,达到降温目标。而在无法全面带走热量之时,才启动空调系统。应用隔离换热技术,可通过新风将室内之中的热量降低,通过热交换冷却处理后重新进入室内。精准的送风手段利用空调系统冷风,通过可控风道输送至通信服务设施的下方或者一侧,进而可全面应用空调系统风量,实现同通信网络应用设施发热量的良好交换,预防通信应用设施产生局部温度过高以及发热故障问题,并可节约空调系统无效制冷率,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⑷注重通信电源环保节能。通信电源能耗显著,为此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尤为重要。可利用整流模块以及谐波技术降低能耗。整流模块采用的休眠处理手段需要明确通信负载的总体电流水平以及通信系统配设的模块量、承载容量。采用谐波治理技术可对部分的电网系统进行优化组合,将形成一定电力污染的系统设施有效的隔离,并通过净化谐波装置实现良好的治理目标。还可位于电网系统中装设无功补偿系统设施,对负载耗费无功功率实现有效的补充,节约系统线路以及调节变压器装置的传输功率损失,达到环保节能目标。另外,可利用相变材料具备的吸热以及放热属性,降低通信服务设施温度波动的范畴,进而节约空调系统电能消耗。特别是应用蓄电池组,可令其在合理的温度标准中持续、可靠的运行服务,进而令其应用寿命更长效,节约通信基站维护管理投入的成本经费。
⑸挖掘新能源技术,提升通信建筑以及照明系统环保节能水平。通信建筑以及照明服务系统倘若不实施节能管控,将耗费较多能源。因此可优选节能技术,制定标准化建设制度,选用环保节能隔热材料,引进智能化照明应用调节系统,并可提升照明应用灯具的总体工作效率。同时,主管机构可依据通信行业规范要求规范建设行为。通信机楼的整体照明系统在应用楼道声控电源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应引入节能环保电子系统、卤素节能照明、T5高效灯具等,实现电能的有效节约。另外,应秉承开源拓流的科学原则,扩充新能源技术,促进风能、沼气、太阳能等洁净环保能源的开发应用。应快速的实现通信网络的全面升级,摒弃耗能显著的设备仪器,推进3G节能技术应用,并做好4G网络的发展规划制定,真正提升通信节能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信行业节能发展尤为重要。针对当前通信行业发展能耗现状,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核心设备、机房空调系统、通信电源的环保节能,开发研究新型能源技术,优化通信建筑与照明系统环保节能水平,方能创设显著效益,创建良好的通信行业发展环境,实现全面升华。
[参考文献]
篇6
年到年先后在乙烯厂10万吨/年乙烯挖潜技术改造项目、乙烯厂15万吨/年聚乙烯挖潜技术改造项目、炼油厂140万吨/年催化裂化技术改造工程、大连石化分公司一蒸馏扩能改造工程中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在这些施工中,我强化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
在质量管理上我把加强质量终身责任制的管理,明确责任,强化管理责任卡做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这样保证了施工各道工序质量合格,同时加大对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本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保证每到工序受控。同时加强了施工开工前的技术交底、方案的编制和执行监督工作。施工中严格执行各类标准,加强了过程质量控制,实行质量工资制,优质优价,对创建精品工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成本管理上,在施工前认真做好成本预测,在施工中对成本管理实施动态监控管理,使工程成本始终在有序可控的管理体系下运行。实际施工中禁止现场出现大面积返工现象,合理用料,利旧利废,做到了工程投入量最小,同时加强机具管理,定期进行检查,搞好维护保养,提高综合利用率,保证了长周期运行。
在工程进度管理上针对近几年的工程由于工程期紧,任务量大,材料设备不到货的情况下,为确保控制点施工任务按时完成,我精心组织,搞好施工准备,实行周计划管理,以日保周,以周保月。合理划分施工阶段,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法施工。在吉化炼油厂140万吨/年催化裂化技术改造工程、大连石化分公司一蒸馏扩能改造工程中由于工期紧,施工作业量大为按期完工,在工程初期我建议施工作业人员熟悉现场情况,加大预制深度,这两个工程规模大小相似,全装置仪表阀门安装1500个,各类焊接管件1200个,为了施工高峰期降低工作量,不使仪表正常施工受到限制,我在施工准备阶段提前预制压力表阀门和导压管路的各个接头,将导压管路、伴热管路敷设到仪表一次点附件,提前做好施工技术准备,为后序施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强化安全管理上针对全年施工作业时间长、现场施工环境负责,立体交叉作业频繁等特点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全员的安全、防火教育,树立人人管安全,人人执行贯彻安全防火规定,做到天天讲安全,天天贯彻安全,天天检查安全。
多年的现场施工过程中我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工作。年在大连石化分公司一蒸馏扩能工程中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该工程节约资金20万元,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在工紧、任务量大、作业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合理划分各施工阶段,确保了施工质量为提前竣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赢得了甲方、监理等多家领导的高度评价。
上述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但我从事或介入的其他工作还有很多:如曾多次参与工程的投标工作,工程的预结算管理等工作。在我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中,都能尽职尽责,积极思考,不断学习新知识,全面、终合的考虑工程施工,圆满的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任务。多年来我被公司评为十佳青年、优秀员工、撰写的论文、合理化建议、施工技术方案多次被评为优秀作品。
年我从事了技术质量处的管理工作,这个岗位对我又是一个新的工作起点。技术管理岗位是对各施工项目的全面的技术质量管理并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它包括了以下工作内容: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地区、部门关于技术质量方面的法规、标准、文件;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借鉴同行业先进的施工方法或自创独特的施工方法在本企业中推广实施,不断改进施工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
根据企业现状和长远发展规划搞好技术培训工作。因此就此部门的工作,我做了以下工作:
技术管理方面实施了看板管理工作。实施看板管理是我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实施看板管理拉开了分配档次,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按劳分配原则,提高功效。实施过程中依据看板管理相关实施方案和规定,按照通用的工序向班组及作业组下达任务书,任务书中明确了施工要求,领料、用料施工程序和计件工日,项目部按作业组任务书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核实计件工资。期间,供应部门、技术管理部门等相关处室人员要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保证了各工程按期、高质、安全完成。
篇7
1案例分析
1.1企业现状某水泥有限公司现有Φ3.8×7.5磨机配合辊压机系统一套,产品为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和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产品广泛用于高速公路、桥梁、高层建筑等项目。为更好了解企业现状,选取3天典型工作日对企业现状进行实测,分析企业物料平衡、能源平衡。
1.1.1企业物料平衡分析3天实测结果,得出物料平衡图,如图1所示。输入物料7747.08t,输出物料7722.91t,物料平衡偏差0.31%,小于允许偏差(5%),表明结果可信。
1.1.2企业能源平衡该企业主要消耗能源为电、柴油和煤。柴油主要为旋窑车间点火升温和车辆使用。煤主要用于旋窑熟料生产和制成车间混合材烘干。电主要用于水泥粉磨、原料粉磨,产品运输与包装等。对水泥用电系统进行3天实测,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知,主要能耗在水泥磨机,水泥磨机的耗电量约占总电量的69%。该企业2011年-2013年能源消耗情况见图3。2012年在熟料生产中增加使用了催化剂,降低了煤消耗。
1.1.3企业产排污现状水泥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废气,也有废水、噪声等污染物,具体见表1。
1.2企业清洁生产方案发动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权重法分析、筛选方案,经可行性分析,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可行性方案共21项,其中可行无/低费方案19项,可行中/高费方案3项。无/低费方案共投入0.46万元,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为6.556万元/年。中/高费方案带来经济效益如表2所示。
1.3清洁生产指标分析
1.3.1节约电能本次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节约用电效果明显。所有无/低费方案按节约年度用电量的0.3%计,节电量6.5万kw.h/a;年产70万吨旋窑水泥粉磨技改项目节电量240万kw•h/a。按0.6元/kw.h计,则节约电费为:246.5×10000×0.6=147.9万元/a。
1.3.2节约原煤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节煤方案:“窑尾电收尘-电场改造”、“熟料生产中增加使用催化剂”。改造后,每吨熟料综合煤耗降低4.2%,年耗煤量约4.1万吨,节约煤量:4.1×4.2%=1722吨,节约费用:1722×800=137.76万元/a。
1.3.3节约用水通过“循环水系统改造”、“高温风机散热器改造”、“跑冒滴漏管理”等无/低费方案可以减少3.5%的水耗,节约地下水约0.1万t/a,则节约水费:1000×2.5=2500元。
1.3.4节约原材料本轮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节约原材料效果显著,具体方案见表3。
1.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本轮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该企业各项指标均有提高,根据《清洁生产标准水泥行业》(HJ467-2009)对照,一级指标21项,占50%;二级指标14项,占33%;三级指标7项,17%,结果表明,广西某水泥有限公司所有清洁生产指标均达三级及三级以上标准。经该企业统计,无/低费方案的共投入为0.46万元,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为6.556万元/年;已实施的中/高费总投入为3753万元,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121.08万元/年;共投入资金3753.46万元,带来的经济效益2121.54万元/年。这些方案的实施带来资源、能源、环境效益表现为节电345万kWh/年,节约燃煤684.5吨/年,节约地下水0.1万吨/年,在提高生产效率、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尤其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2企业节能分析
本次清洁生产审核该企业着眼于减污、节能改造,提升管理水平,从完善工艺/设备保养制度,优化开/停机操作方案,提高员工操作水平等无低费方案入手,使方案得到有效实施,减少生产过程物料流失及废料产生。由此可见,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既有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是中国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而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
3结语
篇8
隔热保温两大必杀技
近年来,在新型建筑材料当中,发展最快的当属泡沫玻璃。对于泡沫玻璃也许很多人不熟悉,但是它在建筑各个方面的应用却相当广泛,如不同密度等级的绝热泡沫玻璃、彩色吸声泡沫玻璃、高效吸声泡沫玻璃、吸声泡沫玻璃文化装饰石,以及彩色泡沫玻璃墙面砖等。此外,还有已经取得研究成果,有待进行批量生产的粉煤灰、火山灰泡沫玻璃等产品。泡沫玻璃是现今发展最火热的外保温板的原材料之一,节能泡沫玻璃保温板优势众多,已迎来突破式的发展机遇。
纵观各类无机保温材料,膨胀珍珠岩产品保温性能较弱,难以满足北方地区的三步节能要求;岩棉、玻璃棉等材料,虽实现了无机保温,但生产过程中耗能较高,同时由于纤维状材料的特性,对整个保温系统的防水要求较高,如不能与防水系统相匹配,岩棉与玻璃棉就难以起到保温效果。
泡沫玻璃是由碎玻璃、发泡剂、改性添加剂和发泡促进剂等,经过细粉碎和均匀混合,再通过高温熔化、发泡、退火而制成的无机非金属玻璃材料,具有容量小、强度高、耐腐蚀、耐火性好、吸水率和导热率低等诸多特点,可自动调节温度,是一种既保温又保冷的材料,广泛适用于各类建筑场所。在众多A级保温材料中,泡沫玻璃保温板在建筑应用中的效果非常好。建筑保温工程选用泡沫玻璃板作墙体保温材料,能够有效地保温、防火,同时还具有施工简便、环保低碳等优点,完全满足我国不同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泡沫玻璃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家之一,有多种泡沫玻璃产品供应海内外市场。利用废品碎玻璃做主要原料,生产各种泡沫玻璃产品是我国的特色,采用此工艺生产的泡沫玻璃产品,与采用专门熔制的原料玻璃工艺生产的泡沫玻璃产品相比,可节约能源50%,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大幅度降低了泡沫玻璃产品的生产成本。我国泡沫玻璃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因此不仅牢固地占据90%以上的国内市场,而且正在不断扩大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的国际市场份额。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建筑节能对泡沫玻璃的需求增加, 我国泡沫玻璃产业正沿着一条边提高技术和质量,边扩大生产规模的道路迅猛前进。
由于国家对建材的安全、环保、节能等要求日益严格,新型建材将厚积薄发从中获利。当下我国房屋住宅的能量损失大致为墙体约占50%、屋面约占10%、门窗约占25%、地下室和地面约占15%。因此,墙面和屋顶隔热保温是提升建筑节能率的重要一环,如何选择一种既安全又环保的墙体保温建材,是当今业内关注的焦点。在民居环境安全环保的要求下,我国建筑节能率逐年提高,但是建筑所用的保温材料,特别是外墙所用的保温材料,多以有机材料为主体,其中聚苯乙烯市场占有率为90%,聚氨酯为10%,其本身特性及各种防火措施和管理措施未落实到位,使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后患无穷。为了保证安全,住建部、公安部消防局,联合在2009年9月颁布了“民用建筑外保温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其中,对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住宅建筑、高度大于等于50米的公用建筑、高度大于等于24米的幕墙式建筑,作出了所使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的规定。所谓A级,即指不燃材料。但当今我国市面流行的建筑外保温材料主要为有机材料,即便加入阻燃剂,最高也只能达到B1级。如果要严格地执行这一消防规定,则意味着我国保温材料行业将面临全线洗牌甚至淘汰的局面。所以,保温材料尤其外墙外保温材料将有相当大的市场容量,能给从事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生产企业带来较大商机。如果以现在我国建筑保温市场的需求量分析,至少将达到每年数百万吨,为产量的10倍。在我国建筑节能率基本实现50%的目标,除了少数大中城市建筑节能率能达到标准外,大多中小城市和农村都有较大差距,泡沫玻璃的市场成长空间仍较为广阔。
安全环保型外墙外保温材料,是建筑物实现防灾减灾、节能降耗的关键材料。随着各界对建筑安全和消防认识的普遍提升,建筑业对该材料的需求快速增长。近几年来,安全环保型外墙外保温材料供不应求,各地纷纷扩大产能。东南亚绝热材料市场年均增长高达7.6%,预计2010~2017年东南亚绝热材料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达7.6%,销售量从2010年的23.5万吨将增长至2017的41.8万吨。以销售收入计,东南亚绝热材料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达8.5%,从2010年的4.477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8.452亿美元。东南亚地区绝热材料市场的持续快增长,源于以下5个因素。一是绝热材料形态灵活,可以被制成不同厚度的任何形状,其制品很容易安装,无形中增加了应用机会,行业收入也会相应增加;二是东南亚地区各国实施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有利于建筑行业用材的增长,从而支持绝缘材料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三是当地政府热切追求绿色环保目标,不仅有利于环境,且转化成了对节能方面的经济补助,这保证了绝热材料的美好发展前景;四是迅速增长的能源价格,使人们的节能意识逐渐提高,人们会更倾向于购买绝热材料;五是东南亚国家的消费能力日渐强大,从而带动高档绝热材料的需求增长,对于服务于该市场的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同在。想要保温材料市场求得发展,企业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控制产品质量,这项首当其冲;二是加强服务,因为绝热材料的现场技术和对客户全方位的附加服务,可以产生大量额外营业收入,附加服务包括物流、绝热系统工程的维护、整修等,附加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0%~50%;三是塑造产品差异化,即企业要提供多种个性化的产品供客户选择;四是价格战略,以物美价廉取胜;五是走国际化品牌战略,企业可通过增加研发经费,从而得到关键技术和专利,并通过品牌战略使产品进入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六是扩张战略,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快速增加生产规模与生产领域。
综上所述,泡沫玻璃的诞生与存在,符合保温材料行业的发展诉求。这种新型优质的无机刚性绝热材料,又是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它利用废旧玻璃生产,可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仅可用于冷库、地下输油管道,还可用于建筑物的墙体与屋顶,其绝热保温的双重效果绝佳,可谓魔幻与人性化建材。同时,我们可知生产泡沫玻璃的原材料价格低廉,且资源又丰富,所以当前建筑工程中对这类新材料的需求迫切,今后供不应求的局面也是可以预见的。
节能型泡沫玻璃
保温体系的基本结构
泡沫玻璃外墙外保温体系的基本构造层次,由内到外为粘结层、泡沫玻璃保温层、护面层、饰面层。其中,抹灰层主要用于墙体基层的找平,能够保证泡沫玻璃牢固地粘贴在墙体上;护面层主要是为了保护强化保温系统的牢固性,防止渗水等。泡沫玻璃保温层厚度,应根据外墙基层的材料与厚度,以及外墙的节能要求精准计算。泡沫玻璃是由大量的直径在0.1~3mm的均匀气泡结构组成,气泡占总体积的80%~95%。它的表观密度为120~500kg/m ,同时根据使用要求,可通过变更生产技术参数来调整其密度。
由于泡沫玻璃只是改变了原料玻璃的物态形状,完全保留了原料玻璃的化学结构和优良的物化性质,因此把它用来作为墙体保温材料使用,有诸多突出优点,如能耐多种化学腐蚀,能提高保温系统的耐酸雨、酸雾、大气碳化、抗水软化侵蚀、抗紫外线老化等自然风化侵蚀性能。泡沫玻璃不吸水,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适宜在零下196~零上400℃的广阔温度范围内安全使用,其抗冻与抗高温性能神奇。同时,准闭孔型的彩色泡沫玻璃不吸湿、不吸附水份,令雨水不会长时间滞留在保温砖体内而造成伤害,有利于提高外保温系统的抗水、抗冻性能。绝热泡沫玻璃的热胀缩系数,与建筑砖、混凝土、砂浆等墙体基建材料基本相似,因此只要粘结材料选用得当,泡沫玻璃外墙保温层与墙体基层保持同步胀缩,就可提高层面间结合的牢固性与可靠性,更有利于提高外保温系统的耐久性。此外,绝热泡沫玻璃不吸水,不吸湿、不滞留雨水,所以导热系数不会因吸水而明显增大,能使外墙保温系统保持稳定的保温节能效果,同时泡沫玻璃不燃烧、无毒、安全可靠,非常符合国内与国际上的环保要求。
除此之外,泡沫玻璃可防辐射、绝缘,防磁波、防静电,机械强度高,与各类泥浆的粘结性极好,是一种性稳定性强的建材,因而广泛应用于石化、建筑、电力、制药、造船、贮槽、国防军工等领域,被誉为“不需更换的永久隔热材料”。据介绍,泡沫玻璃还可以运用于烟道、窑炉和冷库的保温工程,各种气、液、油输送管道的隔热、防水、防火工程,以及地铁、图书馆、写字楼、歌剧院、影院等各种需要隔音、隔热的场所。另外,它还可用于基础隔离、隔音工程的建设,河渠、护栏、堤坝的防漏、防蛀工程,甚至具有家庭清洁和保健功能。
节能型泡沫玻璃建筑保温材料,已被编入建筑屋顶面和外墙外保温建筑标准图集,为泡沫玻璃在建筑保温节能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据统计,我国建筑耗能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3.1%,而各类建筑物每年的采暖、制冷能耗,又占全国总能耗的10%左右,所以开发、生产泡沫玻璃这类高效节能建筑保温材料,毋庸置疑显得十分必要。
关于节能型泡沫玻璃的绝热过程,可谓一个绝热体系的变化过程,绝热体系是与外界没有热量关系的粒子交换。一个常见的绝热过程例子是绝热火焰温度,该温度是指在假定火焰燃烧时,没有传递热量给外界的情况下所可能达到的温度。然而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符合定义的绝热过程,绝热过程只是一种近似,所以有时也称为绝热近似。绝热过程具体分为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两种,保温材料所具备的特性,是可逆的绝热过程即等熵过程。等熵过程的对立面是等温过程,在等温过程中,最大限度的热量被转移到了外界,使得系统温度恒定如常。由于在热力学中,温度与熵是一组共轭变量,等温过程和等熵过程也可以视为“共轭”的一对过程,所以如果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变化,快到足以忽略与外界的热交换,那这一变化过程就可以视为绝热过程,又称准静态过程。准静态过程的熵增可以忽略,所以视作可逆过程,严格说来在热力学中,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没有严格区分,这在节能型泡沫玻璃的保温应用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赶超国际工艺
泡沫玻璃是一种性能优越的绝热、保冷、吸声、防潮、防火的高质量建筑材料,导热系数为0.058,透湿系数几乎为0。虽然其他新型隔热材料层出不穷,但是泡沫玻璃以其永久性、安全性、可靠性,在低热绝缘、防潮工程、吸声等领域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根据用途不同,采用相应的工艺生产出的泡沫玻璃产品,可分为4大类,即绝热泡沫玻璃、吸音装饰泡沫玻璃、饰面泡沫玻璃和粒状泡沫玻璃。
我国现今生产泡沫玻璃的所有厂家,都遵守国际公开的技术标准,即“粉沫二步烧成法”工艺。所谓“粉沫二步烧成法”,就是先把原料废品、碎玻璃和辅料发泡剂等,一起磨细并混合成均匀的配合料粉,再把配合料粉装入耐热钢模盒内,一起放进窖炉(发泡窖)加热,使配合料熔融,发泡膨胀充满模盒。然后,再迅速冷却,令熔融的泡沫体外壳固化后,从模盒中取出(脱模),集中到另一台退火炉中进行缓慢冷却(退火),消除应力的同时,制成泡沫玻璃毛坯(坯材)。最后,采用机械切割等方法,把坯材加工成各种规格形状的泡沫玻璃成品。
目前,国内生产泡沫玻璃产品所采用的主要原料,与美国PCC公司的Foamglas产品不同。PCC公司是采用池窑熔制专用的玻璃料做原料,优点为料性长,无杂质,有利于生产密度更小的绝热泡沫玻璃,但每熔制1kg的专用原料玻璃,约需消耗1500大卡的热能,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而我国采用从废品市场回收的浮法平板玻璃碎片做原料,占全部原料的99%,每利用1kg废玻璃就可节省1500大卡的热能。中国每生产1立方米泡沫玻璃成品板材的总能耗约为500~550kW·h,可降低能源消耗50%,有利于环保,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采用废品玻璃作原料时,它的原料特性和杂质不利于生产密度在140kg/m 以下的泡沫玻璃,容易产生少量豆子状不均匀孔,只有中国标准160号、180号、 200号绝热泡沫玻璃产品和彩色吸声泡沫玻璃,符合绝大多数工程的实用要求。而且,国内其它厂家生产的泡沫玻璃,由于受废玻璃原有特性的局限,以及加工工艺和设备等多种因素限制,导致品质较差,在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能上,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明显差距。所以,国内下一步生产泡沫玻璃,要将传统节能理念与国外先进工艺与以及美学技术融会贯通,打造更新颖、更实用、更国际化的产品。
生产弊端及改进措施
泡沫玻璃是以废弃玻璃及各种富含玻璃的物质为主要原料,添加发泡剂、改性剂、促进剂等物质,经细粉碎和均匀混合形成配合料,放置在特定模具中经过熔化、发泡、退火,形成的一种内部充满无数均匀气泡的多孔玻璃材料。由于泡沫玻璃的内部含有很多气泡,因而表面密度比较小,导热系数小,具有阻燃性。当泡沫玻璃内部的气泡为封闭态时,其吸水率也比较小,比起同比重的其它隔热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易于加工。利用以上特性,它可作为液化石油气储罐及冷库的隔热材料,也可用于高层建筑、居民住房的室内、室外隔热材料。另外,如果泡沫玻璃中有部分连通气孔,还可用作吸音材料。常用的泡沫玻璃生产方法存在着一些缺点,主要是烧制的毛坯制品尺寸,一定要大于最终产品尺寸,这种做法将致使成材率比较低。
尽管工业生产可以采用热风循环窑,或者辊道窑等先进加热炉,能有效解决发泡均匀问题。但是,在退火冷却过程中,随着泡沫玻璃毛坯块外部,与中心之间的温差扩大导致热应力增大,极易发生破裂或炸裂。若降低冷却速度,虽然温差变小,但又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所以,为了提高烧制大尺寸泡沫玻璃的合格率,以及烧成后按规定尺寸切割的成材率,生产泡沫玻璃制品时,一般采用耐热金属模具,通过在模具中加入配合料,进行加热,使之发泡,从而希望制造符合规定尺寸的泡沫玻璃。如果配合料以无间隙方式,完全平铺在模具内进行烧制,泡沫玻璃的四边膨胀会受到模具围板阻碍,使之顶在围板上而发生膨胀变形,与模具底部相接触的泡沫玻璃随之也会产生凹陷。由于泡沫玻璃的形状扭曲,在应用时要切除掉外侧膨胀的多余部分,即使切割掉外侧,也无法消除底部中央的凹陷部分,这令泡沫玻璃制品的利用率和合格率大打折扣。
篇9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带来了诸如石油大量消耗、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和问题。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汽车节能技术,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必须抓住机遇、抓紧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
张梅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方向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出席亚洲制造业协会主办的2012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峰会时表示,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过去汽车是稀缺商品,进入不了家庭,油耗问题、排放问题也引不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可是,今天的情况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0亿辆,我国已经达到1亿多辆,汽车已经成为大众的代步工具。汽车在给大家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拥堵、空气环境污染、能源价格高攀等诸多不利影响。
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岁月里,经历了无数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但是始终没有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污染物的排放。尽管,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已经从美国转移到中国,但是中国也已经感受到了汽车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所以,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汽车工业不应该再追求数量的快速增加,而是抓住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良机,实现汽车产业新一轮重大的技术革命。
张梅颖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应在重大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新能源”,其实质是直接通过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取代原有的化石能源。但是,新能源汽车并不仅仅是将传统的内燃机搬下来,安装两块电池上去那么简单。纯电驱动是对燃油动力的革命性变革,具有零排放、零污染的特点,彻底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并能快速拉动相关领域如高性能电池、新型电机、电控系统、基础设施及汽车智能化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是将来的带动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不仅拥有生产电动汽车关键原料锂和稀土的资源优势,电动汽车全球刚刚起步,我国已有的技术基础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起跑线,而且知识产权、技术壁垒尚未形成,国际标准制订,竞争格局尚不明确。“先入为主”、“快者通吃”是产业竞争的特征。
任何一项新兴技术在发展初期难免都要经历一个粗放式的发展阶段,但并不是每一家汽车厂商都需要去做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将造成许多内耗,也不利于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张梅颖强调说,我国的汽车产业“小而散”的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家年产不到20万辆产能的汽车厂家,既在生产乘用车,又在生产商用车,产品覆盖轿车、客车、货车各个领域,每一样产品做都非常粗糙,每一样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不高,这样的企业又怎么能够投入很多的精力去做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呢?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应将有限的资源优势整合起来。集中攻关。国家必须以较大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加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制定技术标准,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尽管电动车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很难近期盈利,满足各级领导的当下政绩要求,但是以中国目前的优势来分析,争夺产业未来领导地位,将决定中国汽车发展前途。
李毅中: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的现代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是带动上下游产业、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稳定出口、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十年是汽车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攻坚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坚定不移推动传统燃油汽车节能减排,大力扶持自主品牌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打造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建成世界汽车强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一是加强统筹兼顾谋划发展。要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发展,一方面,实施以纯电驱动为取向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另一方面,以快速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为目标,大力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我国从2005年开始,分别实施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一、第二阶段标准,我国乘用车平均油耗从2005年的每百公里9.5升,用了六年时间下降至2011年的7.5升。新的第三阶段标准要求,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百公里油耗要下降到6.9升,比第二阶段标准又加严了20%。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要再进一步下降至每百公里5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对乘用车生产企业进行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分阶段目标值的核算管理,将新能源汽车也统一纳入核算。研究建立基于汽车燃料消耗量水平的奖惩制度,促进企业研发生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是组织行业技术攻关创新发展。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近年来,在电池、电机、电控三个关键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总的来看,由于存在各自为战,重复投入的状况,而没有取得关键性进展。如锂电池的现有水平,能量密度只有0.1千瓦时/公斤。一次充电行驶150公里,电池重量超过200公斤,离产业化、市场化尚有较大差距。事实说明。必须组织行业开展技术攻关,产学研用密切结合,集中各方力量尽快突破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内燃机汽车的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应进一步组织对发动机、变速箱、电控技术的攻关、交流,加快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推广。
三是坚持标准先行规范发展。要高度重视发挥标准法规的先导和规范作用。截至目前。中国已实施了涉及电动汽车整车安全、动力电池、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充电接口,通信协议等61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初步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体系。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和制修订电动汽车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充换电站等多项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特别是动力电池安全标准、检测等方面,早日建立与产业发展和能源规划相适应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
四是加强市场培育带动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已在25个城市进行了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并在6个城市开展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据初步统计,示范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累计达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8千辆,建设和安装各类充电站、充电桩1万多个。在市场培育和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尚需改进的问题。由于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没有跟上,组织措施不够落实,实际推广数量未实现计划目标。
五是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发展。为支持和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我国政府在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实施节能汽车推广政策,对购买1.6L以下以使用内燃机动力为主提前达到下一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的乘用车给予每辆车3000元的补贴,鼓励节能汽车消费。截至去年年底,已补贴推广近460万辆。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示范试点的新能源汽车按节油率和电池能量比进行补贴,鼓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了《车船税法》和《车船税法实施条例》,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汽车减免车船税。下一步,建议继续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税收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杠杆调节和引导作用,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鼓励和约束政策体系。
张相木:理性发展新能源汽车
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起步比较早,经过十来年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和重要的进展。正因为这样,一段时间,业界出现了一种倾向,在一些人当中产生了心浮气躁,甚至急于求成的心理。比如有人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跟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也有人认为我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了,还有人说可以抓住新能源汽车这个机遇,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虽然最近一段时间,行业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应该更理性,也更冷静了。但是,也出现另外一种倾向,最近推广应用示范也好,还是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也好,效果不是太理想。原因就是说核心技术不掌握、配套体系不健全,另外,在实际试运行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情况,比如说杭州的自燃,深圳的碰撞起火等事故。本来作为新的事物的发展,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其实美国也出现过电池起火的事故,其他国家也有,我们关键还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现在出现有的人在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热情上有所减弱,有的企业甚至知难而退了,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可取的。
实际上在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上,中国比发达国家更重要,更紧迫。因为,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现在基本保持稳定,而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刚刚超过1亿辆,占全球的10%,但人均保有量只有世界平均的一半。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还有一个稳定增长的过程,预计到2020年,保有量会再翻两番,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排放和油耗还会翻两番。所以,对中国来说,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不是跟潮流,也不完全是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所以,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但是,要做好这件事,必须正视差距、正视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脚踏实地,推进发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一个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更何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全世界也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国外一些新的探索成果,包括电池隔膜的工艺,生产隔膜的装备等,对我国是保密的。所以,只要坚持自主创新,有了属于自己的成为,才能够在合作竞争中争取到更多的发言权。
赵玉海:发展电动汽车的四大挑战
从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看,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面对气候变化和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汽车工业的主产国都认识到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2011年中国政府把电动汽车列入未来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培育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技术转型和自主发展,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篇10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厦门地区;就业能力;对策与建议
所谓结构性失业,是指随着经济产业变动,劳动力供应的适应和变动却不能与当前的社会需求所吻合,从而导致一部分劳动力走向失业的现象。通常来说,结构性失业是由劳动力的需求方发起的,因而在性质上是属于长期持续下去的。厦门地区虽然经济相对发达,但其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尤其是在近年来,结构性失业问题愈演愈烈。因此,解决厦门地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刻不容缓。
一、厦门地区结构性失业问题表现
(一)劳动层次出现失衡
首先,2008年的失业人口在二次就业后仍有几十万人没有就业,再加上厦门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数持续增加,就业压力愈发沉重。其次,公有制企业劳动力需求在持续萎缩,而非公有制劳动力需求则会在未来的几年内“唱主角”。据数据统计,在2011年就业的80.82万人当中,机关单位就业人数占5.5%,国企占19.6%,集体企业占15.5%,非公有制企业占87.5%。再次,结构性失业问题仍将继续加重。随着一些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逐渐提升,厦门地区当前劳动力资源在种类、层次上都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失衡。根据厦门市前几个季度人才需求情况来分析,用人单位对高中文化水平或者以下的新生劳动力的需求量仅占31.8%。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大量低素质劳动力会面临就业难题。
(二)产业结构调整加重就业压力
目前,影响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产业结构矛盾。2011年6月4日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1年底,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所有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4.8%;第二产业占29.5%;第三产业占35.7%,第三产业就业人员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第二、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例显著提升,就会造成劳动力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这给今后就业工作增加了压力:一方面将长期面对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以及面临更加复杂的结构性矛盾。当前,厦门地区企业在招工中存在的结构性短缺现象,正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一种具体表现。比如很多跨国企业要具备能够突破传统行业知识束缚的、具有先进管理和科学知识,并且能够独立开展国际信息交流的高端型人才,但目前,在厦门地区,这种高端型人才十分急缺。另一方面,部分失业人群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就业定位或定位不准确,根本不清楚自己能做哪种工作,反而把自己愿意做哪种工作放在首位来找工作。这一类人在找到工作后常常觉得自己不能适应,从而又很快回到失业者队伍当中。而这部分人群,也是厦门地区主要的长期失业群体。
(三)就业需求人数多,本市人员就业机会少
随着厦门地区城镇新增劳动力人数进入高峰期,2012年将有大量下岗待业者、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够继续升学的人以及高校的毕业生组成一个庞大劳动力群体。但是,根据厦门地区2012年GDP增长的情况来看,只能够提供38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这就说明着将有大量劳动力面临着无法就业,这其中还不包含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
通常情况下,厦门地区外来劳动力年龄主要在16~26岁之间,主要来自中西部农村,与本地劳动力相比,他们有良好的体力,也更具备吃苦耐劳的优点。与此同时,在厦门,企业雇佣外来劳动者所需要缴纳的社会保险等费用要比企业为本地劳动者所缴纳的费用低,因此企业更喜欢聘用那些外来劳动者,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厦门本地的就业压力。
二、厦门地区结构性失业形成原因
(一)教育体制导致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厦门市2011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中所有的求职人员按照文化程度分组,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求职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求职人员占总求职人数的比重为70.15%,无法满足当前技术进步的要求,高技能人才处于严重短缺状态。
据统计数字表明,2011年第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有技能要求的熟练工供求总量为11.8万人次,其中求职者登记人数为3.9万人次,企业岗位需求人数为7.9万人次,市场求人倍率为2.03;同时无技能要求的一般劳动力供求总量117.9万人次,其中求职者登记为55.3万人次,企业岗位需求为62.6万人次,市场求人倍率为1.13。由此显示,技能劳动者和熟练工的需求缺口较大,劳动者的技能提升将成为其就业的有力保障。这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教育体制上的弊端影响。以前,技工学校为企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工人,确保了企业的用工,也保证了多数青年的就业。但是现在技工类学校越来越少,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改为职业学院,进而培养本科、专科生,这就使得能够胜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减少,而希望从事管理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从客观上造成了目前的“用工荒”和“就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