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服务范文
时间:2023-03-23 10:5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但与此同时,以光伏、LED、风电为代表的曾经的明星行业却都在“血海”中洗牌,以智能电网等领域作为代表的建筑节能,是最有希望产业化的热点。
建筑节能将开创能效管理新市场
口述 | 弥亚微电子董事长熊泉 整理 | 严晓霖
“弥亚微”创办初期,我们发现虽然还存在致使通信不稳定的技术缺陷,电力线载波通信(PLC)芯片已经在意大利被广泛应用。智能电网在中国也势在必行,作为基础配备的智能电表的核心通信部件,PLC芯片必然会释放巨大需求。而且,由于中国的电器等用电设备没有严格的电特性标准,导致噪音特别大,抗干扰能力弱的进口芯片无法正常工作,意味着中国公司坐拥巨大市场空间。目前,我们已经自主研发出了中国惟一符合国际标准、能在复杂电力环境下稳定通信且拥有成本优势的PLC芯片Mi200E,成为国家电网6家PLC芯片提供商之一,在智能电表行业批量产业化应用。
这是一个庞大而稳定的市场。至2020年,全国智能电表大约还有7.9亿只的招标量。以每只电表175元计算,就是上千亿。预计未来3年~5年,我们的业务量将以每年6000万只表的速度增长。但是,其中存在不确定性:合作省份的年度预算会有起伏。现阶段电网强调读表成功率,对其它技术指标有时无暇顾及,意味着有些技术可以通过加大功率、提高频率来保证达标,埋下电磁污染、频率冲突等隐患。相比之下,坚持国际标准的我们就显得比较“迂”。除了大力发展出口,我们也在寻找其他应用的增长点。目前看来,有两个方向会在2013年重点开拓:建筑节能、分布式光伏发电控制。
“十二五”规划及细则明确了对建筑节能的要求:财政部、住建部将划定10个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信建部提出要将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降低10%,重点城市15%,中央财政补贴每平方米20元。不仅是用电总量,电力、照明、空调等都有分项计量指标。相对于无线、宽带,基于电力线的PLC技术是实现各供电管线分别监控的高性价比、易于推广的选择。配合软件、云计算技术,即可用手机、pad等智能终端实现远程控制。基于以上原理,我们开发出了根据人的行为调节供电的“智能楼宇节能管理系统平台”,可节约能耗30%。
另一个重点方向则与光伏产业休戚与共。太阳能屋顶产生的电力接入电网,对电流质量、电能都必须进行监控和计量,PLC芯片便是控制工具之一。截至目前,弥亚微在该领域已有10万片PLC芯片应用,全部为出口,但很快国内市场也将打开。有机构测算,2013年中国光伏内需市场将达7GW,年增长率有望达150%。我们非常看好其潜力,已经在与相关部门开展关于此领域技术标准、系统方案设计的讨论。
清洁技术企业提升“服务”的一年
口述 | 青云创投合伙人李立伟 整理 | 严晓霖
我认为2013年清洁技术领域的创业和投资会出现两个明显的变化:首先,心态上降低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即使补贴还没有直接减少也会把突然骤减的可能性及后果纳入考虑,更注重项目自身的经济性;再者,“制造”要素热度下降,“服务”升高,机会从上游向下游走。
以光伏产业为例。服务方面,屋顶资源整合,微网、离网发电需要的关联服务,比如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的发电、用电数据采集,值得细细发掘。去年一年,大家都在积极寻找屋顶资源。因为涉及与工矿企业、商业机构乃至个人业主谈判签立长期合同,过程注定是漫长的。又因为资源高度不对称,有人有屋顶没钱,有人有钱没屋顶,呼唤专门提供资源整合服务的开发商角色出现。
在这方面,美国公司Solar City发展得相对成熟,中国同类公司还在雏形阶段,可借鉴其思路但不能照搬,因为中美政府补贴方式、银行贷款和保险制度大不相同。相对于制造领域,大型国企对服务业务的参与不会特别多。换言之,这会是民营第三方公司的一片天。
用PLC芯片采集光伏电力数据,则是半导体通讯技术在监控并提高能效方面的跨界应用。这种芯片最基本的应用是将人工读数的老式电表升级成自动计数的智能电表,是国网、南网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部分,有非常庞大的市场。不过,在我们看来,未来这项技术应用于光伏微网、离网发电控制、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能效控制以及电力光纤会更能拓宽行业的外延 。
太阳能光伏是2012整个清洁技术领域的重灾区,无论国内、国际,都是一个长期依靠政府补贴发展起来的行业。在最近一两年窗口里观察,挑战艰巨。然而放眼10年、20年,目前全球安装量60GW,平价上网后市场容量500GW~1000GW,还有十几倍的增长空间。等过剩产能被消化掉,供应链重新理顺,这依然是一个朝阳产业。
换个角度看,这一波危机虽然残酷,但也有好处。晶硅价格大幅下跌迫使整体成本下降,催促业内期盼已久的平价上网加快了进程。原计划是在2015年、2016年,现在看来今年、明年就能实现。与之相关联,截至去年年尾,一系列“十二五”详规从不同角度明确了中国政府将力推分布式发电的光伏发展思路。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主角不再是大规模电站,而是太阳能屋顶。
篇2
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投资的企业(“用户”)与专业的能源管理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技术和资金风向,推动更多节能项目的开展。在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和所有盈利都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可以由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进行项目投资。由于我国三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多数企业和城市发展方式都是处于高耗能阶段,所以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市场化的节能服务的代表机制在当下转型期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青睐。
从公约到自主减排
2012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8次缔约方大会(COP18)和《京都议定书》第八次缔约方会议(CMP8)在俄罗斯、日本和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美国仍未加入但第二承诺期得到了延续的结果下于多哈结束。CDM,也就是清洁发展机制要坚决维系的重点就在于决议要求成员国家(尤其是已完成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承担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导致产生由于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的减排责任,同时,多耗能国家可以通过购买多减排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协议里达成的需要完成的配额。而减排压力过大,节能成本过高,则是一些发达国家拒绝参与《京都议定书》的最根本理由。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并未达到如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人均每年20吨的碳排放量(我国估计人均碳排放量为每年5吨),但是在认识到人类的生存坏境在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在不断恶化的现实情况下,我国一如既往地继续主动承担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
而自“十二五”规划到十会议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建设“美丽中国”的脚步也在大踏步地前进。从要求各行各业进行节能减排到进行碳交易的试点,我国对于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也在陆续落实到位。(“碳交易”简单而言就是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但是要让碳交易市场活跃起来,需要首先满足够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体量以及足够活跃的参与者积极性,继而就必须要让减排行动得到大力推广,才能使得碳交易的基础得到夯实。然而,在国际上的碳交易基本框架《京都议定书》都举步维艰的实际情况也提醒着我们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建立速度或将进行得较为缓慢。于2008年就逐步建立起来的北京环境交易所的董事长杜少中就告诉记者说,“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并没有真正开始运作。但是这个市场的期望值很高。”杜少中就认为,“环交所搭建的交易平台就是希望以市场化的手段来达到全社会进行减排的目的。”如果仅从政府和国际组织方面的倡议框架来推行完成节能减排优化生活环境这一巨大工程确实远远不够,只有激励企业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中,在各行业自主承担其相应应当承担的节能义务的意识形成下,同时对于我国粗放式的发展结构进行调整,才能使得优化生产、生活配置走上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节能服务是实现减排任务的重要抓手
在十报告里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重大而紧要任务的框架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张平主任就在2012年12月18日的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对于2013年“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中提到“要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PC)就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而基于这种节能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称ESCO,在国内简称EMCo)的发展就十分迅速。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的全部成本 。这样一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投资的企业(“用户”)与专业的能源管理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技术和资金风向,推动更多节能项目的开展。在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和所有盈利都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可以由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进行项目投资。由于我国三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多数企业和城市发展方式都是处于高耗能阶段,所以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市场化的节能服务的代表机制在当下转型期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青睐。《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就把“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列入十大节能减排工程;《“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则提出要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新业态;国务院《“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铁道部《铁路“十二五”节能规划》均提出: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可以将各个行业领域的节能工作进行服务性升级的市场化手段能受到我国领导层的强烈重视,要求对其进行更大力度的推广,从侧面反映了该机制的可靠性以及可推广性。不可否认,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灵活性实际上已成为协助我国进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攻坚时期的重要市场化手段。
“合同能源管理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主任赵明告诉记者。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一大特点是一个该类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使介入项目的各方包括:节能服务公司、客户、节能设备制造商和银行等都能从节能效益中分享到相应的收益,从而形成多赢的局面。对于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节能服务公司可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大部分节能效益,以此来收回其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利润;客户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部分节能效益,在合同期结束后获得该项目的全部节能效益及节能服务公司投资的节能设备的所有权,此外,还获得节能技术和设备建设和运行的宝贵经验;节能设备制造商销售了其产品,收回了货款;银行可连本带息地收回对该项目的贷款,等等。正是由于多赢性,使得合同能源管理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事实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在1998年登陆的中国。当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同时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了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赵明介绍道。运行几年来,三家示范公司无论在节能项目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探索方面都获得了宝贵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赵明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说是目前节能服务产业所处的阶段。她认为,节能事业大发展不仅在全球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在我国也受到了非比寻常的重视,要尽可能地推行市场化机制,对市场进行培养,节能服务公司将尽其用为节能做好服务。区别于传统服务产品,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销产品、设备或技术,而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节能服务和完整的节能解决方案,为客户实施“交钥匙工程”;节能服务公司不是金融机构,但可以为客户的节能项目提供资金;节能服务公司不一定是节能技术所有者或节能设备制造商,但可以为客户选择提供先进、成熟的、适用的节能技术和设备;节能服务公司也不一定自身拥有实施节能项目的工程能力,但可以向客户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对于客户来说,节能服务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提供经过优选的各种资源集成的工程设施及其良好的运行服务,以实现与客户约定的节能量或节能效益。赵明也提到说,“对于节能服务产业的法律体系规范包括对其财税、会计事务问题方面的建设仍然有待完善。于此同时,在节能体系的不断丰满之时,我国的绿色发展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这样也使得节能服务公司的宣传成本在降低,融资能力也随之提高。虽然较于已经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发展近20-30年的欧洲国家而言,我们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较弱,但是从几年前的‘夹缝求生’到现在的蓬勃发展态势,节能服务产业进行飞跃式发展正合时宜。”
做合同能源管理要“耐得住寂寞”
作为我国第一批三家节能服务示范公司之一的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就见证并参与了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最初的成长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备受质疑,多数人认为这种‘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是不可能的。同时,节能服务在发展初期也经常面临账款回收问题,这个问题在行业里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但是逐步地,市场开始接受我们。”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总经理刘方就表示说。合同能源管理通常对客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并向客户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因此,合同能源管理承担了节能项目的大多数风险。可以说,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业务。这也是为什么起初节能服务公司的客户不理解合同能源管理这种“天上掉馅儿饼”服务模式的原因。据刘方介绍,源深不仅为其隶属的京能集团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当下也正在为北京地铁进行LED灯的全面改造,为客户方进行发电厂综合节电改造、燃煤发电机组凝结水节流优化控制等方面进行节能服务。
从本质上来说,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就是从能源审计、能源效率评估、节能方案设计,到投资、施工、监测、维护等内容,所以“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成败关键就在于对节能项目里各种风险的分析和管理。”刘方告诉记者。“不少的同行都有‘耐不住寂寞的时候’,也就是在出现资金链问题的时候转移其业务重点。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是合同制的契约服务性行业,如果节能后的共享收益出现拖欠,节能服务公司很容易步入资金链断裂的窘境,如此一来,导致不少的节能服务公司就做起了节能产品,久而久之,反而抛弃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根本业务。” 刘方接着说,“当市场逐步扩大以后,如果各个节能服务企业能对自身优劣势进行总结,就会发现合作大于竞争。大型的ESCo可以通过平台的合作实现总体节能量的提高。就节能服务公司的组成来看,现在大部分的节能服务公司体量都比较小,不得不承认,仍然有些企业是冲着政策补贴投入到这个领域的。同时企业也在面临不少央企介入节能服务市场的竞争,由于很多央企本身就存在对自身工程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等问题,索性不如成立自己的节能服务公司,自给自足。但是要长期的发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确实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项目操作以及风险管控能力,做节能服务的企业需要对发展方向有清楚的布局才能使其得到长足发展。”既然是一种高风险业务模式,那同时也意味着高回报的可能性,节能服务产业在今天正面临着大批的新入群体,对节能服务本质的清晰认识和对客户节能项目提供完整服务的操作以及掌控力是刘方认为目前在热切投入行业时许多企业需要提升的能力。
节能服务的联动效应受瞩目
篇3
【关键词】节能服务产业 人才培养 问题 对策
一、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地节能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公布的2011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量近3900家,节能服务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在3900家节能服务公司中,有1719家为备案节能服务企业,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1472家,比2010年增加了88,23%;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到1250.26亿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从2010年的287亿元增加到412.43亿元。同比增长43.45%;实现节能量达到1648.39万吨标准煤,行业从业人数大幅增加,从原来的17.5万人增加到37.8万人,同比增长116%。
2011年9月7日国务院的《“十五”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为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的《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节能服务产业前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节能服务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供给与需求数量差距悬殊
节能服务产业在面临“十二五“发展机遇的同时,节能服务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究其原因,缺乏一支精通节能技术、熟悉节能管理、事业心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是我国节能工作的最大“软肋”,节能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据估算,到“十二五”末,节能服务行业的市场容量预计超过2万亿元,“十二五”末我国至少将出现五万家节能服务公司,而这些节能服务公司仅以需要节能服务管理型和节能服务技术型人才各一名来计算,这一行业需要50万从业人员以满足市场需求。那么“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就将出现10万人的人才缺口。
2.综合性技术人才缺乏,人才质量亟待提高
21世纪初,我国便开始加大了节能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但目前,节能人才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主要归结于节能服务人才的特殊性。节能是跨行业、跨学科的一种综合技能很强的专业,对节能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知识层次、技术水平、综合素质要求高;同时,不少节能项目投资小,投资回收期长,节能业绩计算复杂,业绩显示度低,要求节能管理和技术人才具备很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从目前情况来看,两大类人才是目前节能行业最迫切需要的:一为节能技术人才,尤其是有过大型工程项目经验,可独立设计大型系统综合节能项目的专业技术人才。二为节能管理人才,那些对节能产业中某个专项领域有深刻认识,又具有市场运作经验和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一直是企业追捧的对象。
3.高校专业设置缺失,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节能服务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高等教育培养和企业自主培养两种模式。我国高校在节能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步较晚。至今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节能人才培育机制,面向节能服务产业的类人才培育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环节都几乎处于空白。近几年,国内清华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地质大学、石油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设置了与能源有关的学院,但是目前还没有一所高校专门设置节能专业。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成立于2005年,是我国第一家以能源与资源工程命名的院系,也是唯一的能源与资源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单位。主要培养水资源利用、油气田开发、能源动力、新型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等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所学的内容不能说是与节能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与节能所需的条件还有很大的差距,对解决节能服务公司人才紧缺的问题仍是远水不解近渴。
在企业自主培养方面。由于大部分节能服务业企业还未形成一定规模,资金和技术较为缺乏,因此还不具备实现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在人才引进方面,企业主要采取高薪聘请等手段吸引人才,而不注重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的建设,造成骨干人才归属感不足,严重影响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节能服务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节能服务业属于多学科领域汇聚交叉的新兴行业,它的新主要体现在运作模式和节能技术上,这就要求节能服务人才具有新行业知识和新技能。因此,节能服务人才的培养便成了推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大量的人才缺口,高素质的人才需求,这是关系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未来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在根本上满足产业的人才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借鉴发达国家节能产业人才培养经验,加大政府财力支持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节能服务产业从起步到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尤其是目前我国节能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段,更需要政府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进行扶持。在这方面美国的人才培养做法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为推进节能产业人才培养的步伐,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资金投入。在《美国经济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中,美国政府向劳动部拨款5亿美元,用于资助新的培训项目,支持和“绿色”劳动力相关的研究。节能产业劳动力培训也被纳入到该项法案的支持范围之内,通过各州能源项目的运作,直接获得6400万美元的节能培训项目资金。近期,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宣布投入3000万美元用于行业评估中心项目,培养未来从事制造节能行业的工程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帮助他们成长为美国的下一代行业节能专家。通过行业评估中心项目,全美范围内的大学都能获得实践训练和能效技巧培养的机会,有助于学校对各类制造设备实施能源评估,提高学校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力。受益于能源部资金培养的这批工程系学生会帮助当地的公司和工厂降低能耗,减少能源成本,增强它们的商业竞争力。
2.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建立节能人才快速成长的通道
从短期需求考虑,应该进一步整合节能服务的培训工作,做到使台同能源管理的短期培训规范化、规模化。推广能源管理师培训项目,为我国基层专职能源管理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不同层次的能源管理知识和技术培训t使企业管理者了解,如何高效地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以及如何进行能源管理等,为企业带来直接而显著的经济效益。根据不同企业对节能服务人才需求,确定培养方向及目标,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被培训者的技能,尽量满足节能服务人才市场的需求。
同时,应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成人教育培训,建立节能人才快速成长的通道。增设成人教育中与节能产业相关的学科。开设相关紧缺专业,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人才。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网络;服务器
服务器与工作站的区别表现在PcU数、内存容量及带宽、I/0带宽与插糟的数量上。服务器内存容量可到16GB,可提供数10个32位/64位1/0插槽,有较大的内置磁盘或盘阵空间。
一、网络服务器群集的特点
集群服务器系统都具有很高的可扩展性,可扩展到规模很大的系统。在超级集群服务器中,通信卡是插在外部总线上,通信效率一般不高,但节点机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中档或低档服务器,通用性强.超级服务器的节点机一般是特制的,体积较小,组装在大机箱中,节点机间连线较短。群集的节点机本身是一个现成的CP机、CP服务器、工作站或中档服务器,互联线长、组装不紧凑,通信效率较低,但同时它的成本也较低,且能够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故较容易普及。
集群服务器系统是指将一组或多组结点计算机通过高性能互连网络连接起来,并作为一个单一系统向用户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服务的系统。它从结构上可以归结出以下几个特征:
1.构成集群系统的所有结点是由多个具有各自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2.连接各结点的互连网络提供结点间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可扩展的通讯服务。
3.整个系统呈现给用户的是单一系统的映象(SnigelSystmeImage,简称551)。
4.整个系统具有高可扩展性(Sea-
lability)。
5.整个系统具有高可用性(Avai
-lability)。
信息化、网络、电子商务、内容服务、服务器聚集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应用领域不断增加。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包含有从信息查询、数据传送等技术,而且包含网络环境中的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和决策信息支持,以及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等技术。而这些都需要集群服务器系统来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节能技术与度量指标
1.节能技术
为了有效解决节能问题,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重点考虑其解决方案:
1)全面检查系统组件。为了有效节能,我们必须先弄清楚电量到底花费在哪以及如何优化使用。在计算机系统中,通常有五个主要的电力消耗组件,即处理器、磁盘、内容、I/O设备和芯片组,要实现整个系统的节能就必须要求改善每一个系统组成部分的能源使用。
2)使用可管理电源的硬件。使用可管理电源的硬件可以帮助提高能效,例如硬件元件的电压可以通过动态电压调整(DVS)来调整,动态电压调整是一种电源管理技术,原理是处理器电压(速度)降低之后,能量消耗平方级的减少。在降压状态(undervolting)下能够有效节省能源。
3)建立系统能耗模型。为了创建节能系统,我们需要知道系统的结构,创建系统能耗模型,确保系统运行时知道电力的消耗情况,能够实时调整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能耗。
4)获取和衡量系统性能。系统必须能够在不同负载情况执行任务时及时了解和衡量系统的性能信息,保证系统最小的能量消耗。
5)构建能耗优化器。节能系统应该包括能量优化组成部分,它负责系统运行时硬件的节能配置。
6)降低峰值功率。当前的桌面和服务器处理器在低速运行时的消耗低于峰值功率的1/3,峰值功率的70%可以被节省出来。Tsirogiannis等[1]实验证明几乎峰值功率的50%消耗在空闲状态。
2.度量指标
对于大型集群系统和数据中心来讲,维护费用占总拥有成本的比例越来越大。总拥有成本是一种经济上的技术评价标准,其目的是帮助消费者和企业管理者判断产品或系统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为此需要采用衡量节能技术效果的度量指标,有两种比较著名的绿色系统标准:1)能效比(performance per watt);2)电源使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PUE)。这些标准的使用可以促使IT设备生产商制造出更节能的产品。1)能效比。能效比是评价计算机结构或计算机硬件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它的计算方法是基准性能值除以平均电力消耗。性能和电力消耗的计量依赖应用领域,在计算机领域,性能的计量通常可采用每秒浮点运算数(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FLOPS)和每秒百万指令数(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MIPS)。每瓦特的每秒浮点运算数适用于浮点运算量较大的科学计算和模拟系统,作为超级计算机TOP500排行榜补充的Green500排行榜就是采用这个计算方法进行排名的。
三、网络服务器节能技术应用
1.系统层的能耗优化
在单核或多核的计算机系统中,可以通过调整电压来控制硬件的电能消耗。Merkel等[2]认为通过合理的调度技巧可以降低内存的能耗,在多核系统下由于受到内存竞争和芯片宽频率与电压设置技术的约束,频率调整的效果将影响到任务执行的效率。为了最小化运行在多处理器平台下的实时任务能源消耗,
2.应用层的能耗感知
应用层的能耗感知计算最近已经成为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底层的能源优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准确估计应用的能耗概况,而大多数所需的信息和参考数据只能由应用程序估计提供;二是很多应用程序有不同的执行路径来完成相同的计算任务。
多级服务管理上,建立分布式电源管理服务,而不是在单个服务器和负载平衡服务器上,在满足点对点延时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它最小化整体的能源消耗。在Web服务器中,利用DVS和批量请求两种机制,提出三种节能策略:一是单独使用DVS,二是在低负载期间批量请求,三是在负载变化较大时采用DVS和批量请求相结合。这些策略都是在考虑系统响应和能耗节省的平衡情况下实现系统应用层节能。Xian等[3]提出能够便于实现能耗感知系统的程序设计框架,通过不同条件下系统运行时能耗特征的记录值估计能耗,允许应用程序根据自身的能耗采用不同执行计划,提供了获取特定情况下能耗估计值的编程接口以及应用指南,可以方便快捷地构建能耗感知应用程序。
参考文献
[1]TSIROGIANNIS D,HARIZOPOULOS S,and SHAH M.Analyz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a database server[C].SIGMOD.ACM,2010,231-242.
篇5
问: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请问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具体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通过分享节能效益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用能单位不仅不需要投入和承担风险,而且在合同期内与节能服务公司分享节能收益,合同实施结束后,则独享全部节能收益。
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问: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和障碍?
答:1998年,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分别在北京、山东、辽宁成立了三个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我国。十年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推动节能的政策措施,节能服务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市场化节能新机制,其投资、技术和节能效果等优势正逐步显现,被越来越多用户所接受。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约502家,共实施节能项目4000多个,总投资280亿元,完成总产值580多亿,形成年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由2008年底的6.5万人增加到11.3万人,增幅达74%。
虽然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较低,难以适应当前推进节能工作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融资困难。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需要先垫付资金,随着实施项目的增多,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如果没有融资支持,公司发展就会难以为继。同时,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初期通常规模较小,自有资产不足,往往因为缺乏抵押物、担保物而得不到银行贷款。
二是税收政策有待完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其中,应税劳务既有设计、咨询等适用服务产业5%税率的劳务,又有建筑安装、交通运输等适用3%税率的劳务。在实际执行中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对不易划分的劳务一般采用从高适用税率的办法征收营业税,客观上造成企业营业税负担过重的问题;同时,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期满后,将节能设备等资产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仍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这样不利于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三是缺乏政策支持。现行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节能项目的引导资金,主要针对的是用能单位,对节能服务公司还没有明确的国家优惠政策。
四是预算支出科目不明确,会计实务处理不统一。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在现行预算及财务管理制度下,公共机构支付的节能服务费用在现有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中还没有明确的支出科目;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转移给用能单位时会计处理不统一。
问: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过程?
答: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我们就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会计处理办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初稿,于2008年12月召开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座谈会,就《意见》初稿听取了有关部门、专家和企业意见。
2009年6月17日,副总理在河南洛阳主持召开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并指示发展改革委会同财税、金融等部门,尽快制定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根据副总理的指示精神,我委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部门对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进行了反复研究协商,达成了一致意见,形成了《意见》送审稿。2009年12月8日上报国务院审核。2010年3月17日《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讨论后,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我们又进行了修改,最终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办转发各地贯彻执行。
问: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了哪些对节能服务企业的扶持政策?
答:一是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
二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税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条件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与节能服务公司签订符合条件的能源管理合同的用能企业,按照能源管理合同实际交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均可以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区分服务费用和资产价款进行税务处理;合同期满,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
三是完善会计处理制度,政府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进行列支;事业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计入相关支出;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如购建资产和接受服务能合理区分单独计量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处理;如不能合理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单独计量的,企业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作为费用列支,能源管理合同期满,用能单位取得相关资产作为接受捐赠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作为赠与处理。
四是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品范围,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可按有关规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等。积极利用国外的优惠贷款和赠款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
问:《意见》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如何加强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
答:一是鼓励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做大做强。节能服务公司要加强服务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技术研发,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节能 电气
在建筑工程节能服务购买决策过程中,建筑的能源管理部门的建议起着关键性作用。这类人员大部分从属于物业管理公司,因此物业管理人员节能意识的高低、物业本身能从节能改造中获得多大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节能改造最终实施的可能性,而不是改造带来的节能效益!但除了能源管理相关培训之外,节能咨询或改造最后买单的往往是业主。其市场模型如图1所示:
1、政府
建筑节能存在着部分的“市场失灵”,因而政府的作用就更加突出。在建筑节能的市场模型中也可得出,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要抓住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继续抓好电力、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的同时,要特别重视交通和建筑节能。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每年竣工的新建房屋上百亿平方米。如果忽视建筑节能,就会长期浪费大量的能源,改造起来也十分困难。因此,应当制定科学的建筑节能标准,并强制推行。此外,要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努力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并注意发挥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2、开发商
一栋建筑的节能效果应该取决于两部分,一是建筑主体节能效果,二是设备系统的节能效果,两者应该是通过权衡做到有机统一。如果未能采取有效的建筑主体节能措施,即使能源系统和空调系统再高效、再节能,其综合建筑节能效果仍然是很差的,这种建筑在节能上是先天不足。调查中的数据显示:81%的被调查楼盘都因地制宜地采取建筑节能措施,调查委员会专家认为这个数据设有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因为我国有95%的建筑是不节能的。并且这个数据没有能够说明有多少被调查楼盘采取了有效的建筑主体节能措施,主要问题在于被调查者对建筑节能的概念缺乏理解,根据我国调查之后的回访显示,很多楼盘对于采用了节能灯具和BAS系统也认为属于建筑主体节能。专家认为,电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清洁能源。目前房地产行业对绿色能源理解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太阳能,而太阳能的利用又局限于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因此,无论是短期收益还是长期回报,开发商建设节能住宅都是明智之举,而且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3、业主
建筑市场的最终投资者是购房者,如果购房者成为节能建筑的动力的话就一定能够使节能建筑真正推广起来。但是目前未能形成一套由业主引导的利益驱动机制。理想的建筑节能产业模式应该由业主来引导,业主的选择决定开发商的建筑产品开发,而业主对节能建筑的需求促使开发商加大节能建筑的研究力度,从而带动节能建筑研究领域的发展。但是现在这个流程却倒了过来,业主的节能意识普遍较低,使得研究机构不得不出面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因此,如果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建筑能耗评估体系,确定执行这套评估体系的机构与机制,要求所有的商品房在售房时必须出具评估机构给出的能耗及热性能指标,同时不断地广泛地向消费者讲解这些指标地含义,消费者在用其半生积蓄购买房屋时,不可能无视这些指标,开发商也会利用这些指标作为推销和竞争的手段,建筑节能这场大的比赛就会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
4、物业
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发展、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对人的健康的关心,使物业设施管理行业和物业设施管理专业人员更显得重要。物业设施管理不单为了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年限,确保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扩大收益、降低运营费用,也是为了提高企业形象、提供适合于用户的各种高效率的服务、改善用户的业务、使工作流程合理化和简洁化。简而言之,物业设施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人;物业设施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和使建筑物保值增值。
当前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其一是专业物管不专业,行业生存受质疑。从全国层面上讲,中国的物业管理,是按大包大揽的“政府化”运作模式演变而来的。物业管理涉及治安、绿化、保洁、家政、房屋及机电维修保养等,但这些项目实际上是货真价实、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的独立行业。而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现状是,绝大多数物管企业由于规模偏小,不可能花很高的成本配置高级专业人才,这就出现了尴尬的局面:号称专业的中国物业管理其实不专业。因此,物管企业有必要也必须按市场化的模式与要求,加快提升企业专业化程度的步伐,从而能提高对建筑工程电气节能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庆一,美国建筑节能经验,节能与环保,2008年第12期
[2]黄燕、吴福海、林加全,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广东科技,2010年第8期
[3]陈国义,中国建筑节能标准编制与实施,墙材革新,2010年第11期
作者简介:
篇7
不知是迫于无奈,还是产品观念真有所转变,总之,戴尔接受威盛绿色低功耗概念的行为,让业界感觉颇不习惯。
5月19日,《IT时代周刊》获悉,戴尔新款服务器XS11-VX8将采用威盛Nano处理器,进而更深一步切入低价市场。一向敢于突破常规的戴尔,其研发的最新服务器既没有采用英特尔处理器,也没有引入AMD产品,而是首次植入边缘品牌威盛Nano,戴尔的这一举措不禁让业界吃了一惊。
对于威盛来讲,这是该公司在继获得惠普、三星等主流Pc商订单后,首次打入全球第二大Pc商戴尔的供应链,同时也是威盛低功耗处理器第一次在企业计算领域获得应用。
著名服务器品牌牵手低端处理器,是威盛回归主流市场的象征,还是戴尔另有所谋?
夹缝生存
在通用处理器市场,英特尔和AMD一直水火不容。在袖手旁观巨人间的明争暗斗时,大多数人都忽视了一直在默默耕耘的企业,其中包括威盛。
游走在巨头拼杀夹缝中的威盛,凭借其低功耗、低价的优势在处理器领域中寻找自身的容身之处,并且从没有放弃过在这个市场上的努力。
之前,威盛一直活跃在名不见经传的下游品牌电脑和DIY市场中。近年来,他们积极与一线品牌洽谈,并接连拿下多家订单。去年,惠普推出的便携电脑2133 Mini-Note PC采用的就是威盛的C7处理器。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威盛又推出号称堪与英特尔Atom媲美的Nano处理器,并把该产品应用到三星12寸笔记本产品线上。此次拿下又一大主流品牌戴尔的订单,更可算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业界认为,威盛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没有被淘汰,就是沾了低价节能的光,并因此奠定了一条走低端市场的路线。戴尔选择与威盛合作,显然也是看上了这一优点。
而威盛在价格上也确实有强大的竞争优势,首先是通过收购Cyrix进入处理器市场,直接节省了产品原初研发上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其次,与竞争对手相比,威盛的人力成本负担更低,再加上威盛的处理器生产主要通过代工厂商完成,这也免却了其在生产设备构建上的巨额资金。一位市场分析师认为,即使英特尔和AMD降低产品的利润,进入同样的低端市场,也难以赶上威盛的低价优势。
即便如此,威盛依然很小心翼翼地避免与英特尔和AMD两大巨头针锋相对――不管是论技术还是论资本和市场,威盛根本不是它们的对手,但至少威盛已经进入了主战场。如果能凭借该款低端服务器打开销量的话,将对威盛今后在服务器市场上的布局大有裨益。
沮丧的市场份额
对英特尔和AMD而言,或许会对威盛的举动嗤之以鼻。
IDC调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英特尔、AMD芯片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7.3%和22.3%,而威盛仅为0.4%,巨大的差距令其与两家同行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英特尔不仅有频率上的优势,全方位的产品更是覆盖了整个行业的需求。”英特尔的一位市场销售告诉本刊记者。他认为,除了价格以外,威盛没有任何值得宣传的东西了。
Nano与英特尔的上网本“专属”处理器Atom属于同一级别。虽然前者在性能上与Atom不相上下,甚至有更出色的地方,但Nano的市场反应远没有Atom来得响亮。美国调查公司Jon Peddie Research集团总裁Jon Peddie曾表示,“从单纯的科技角度来看,威盛Nano独具一格的特性使得自身很有竞争力,但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威盛还需加强和OEM厂商的合作。”
戴尔与威盛合作的新产品,目前尚处于技术和市场的摸索阶段,试验味道较浓,未来能否就此打开市场,双方都不敢保证。并且,Nano处理器极低的市场占有率使威盛的营收格外有限。对此,威盛cPu平台产品营销总监吴亿盼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并没表现出对收入的担忧,“服务器对于威盛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成功打入这一市场对威盛来讲本身就是一项营收成果。”
然而,今后在与更多主流品牌合作方面,威盛仍有深深的担忧,毕竟大企业们在选择处理器时优先考虑的依然不会是威盛的产品。
据本刊记者了解,之前三星之所以采用威盛处理器用在其12寸笔记本产品线上,是因为英特尔当时为了防止Atom侵蚀利润颇丰的高性能处理器的盈利空间,严格限制客户仅能将Atom处理器应用在7至10寸的产品上,故三星才不得不转而采用威盛产品。此外,惠普售价499美元的采用威盛C7-M产品的微型笔记本,市场反应并不如预期,是否与威盛继续合作,惠普的态度显得扑朔迷离。
威盛方面在针对下一步如何扩大与国际厂商合作阵营的采访时表示“尚不方便透露”,表现得颇为小心谨慎。
另一番风景
金融危机的氤氲依然萦绕,越来越多的用户期望能“少花钱多办事”。近几年,IBM、惠普、Sun和戴尔等服务器巨头都进入到之前不屑一顾的低端市场。始终坚守在这一领域并喊着“绿色计算”口号的威盛,反而顺应了当前的局势。
计算机硬件的价格遵循着摩尔定律在不断下降,功耗的支出却随之不断攀升,这也是当下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对于节能话题业界已经争论很久,IBM、微软、Google等产业大哥们也在各自行动,寻找出路。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当下,人们逐渐厌倦了英特尔频繁的更新换代,也明显察觉到太高频率和太强配置对于自身应用的浪费。寻找一种节能低耗且实用的新产品,是人们越来越向往的追求。很明显,戴尔也察觉到了市场的这一需求。
戴尔此次推出的全新服务器,利用的就是节能出了名的威盛处理器。戴尔公司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单元的产品销售经理DrewSchulke指出,借助Nano的低功耗技术,戴尔成功地将自己的功耗控制在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从而将客户的整体成本降低近34%。
“以前那种追求速度的旧思维,在今天应该被彻底抛弃了”,威盛表达了这一观点,芯片产品持续不断的性能提高并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反而带来了巨大的功耗并消耗掉了大量的电力。
篇8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电网;增值业务;节能环保
0.引言
在当今全球汽车工业面临金融危机冲击以及能源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情况下,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这在全世界已经达成了广泛共识。目前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电本身属于绿色清洁能源,加之可再生资源都可以转化为电能,所以汽车最终可能要靠纯电力驱动。
目前,我国已出台诸多优惠补贴政策,扶持和引导电动汽车行业的推广和发展。加之中国已有北京、贵阳、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六个城市对常规动力汽车采取限牌政策,将来可能会波及更多城市,但电动汽车却不在限牌之列,对于那些摇号久摇不中以及不愿高价竞拍车牌的准车主,也是一大吸引优势。近期被媒体称做汽车业“苹果”的特斯拉公司电动汽车迅速崛起,国产的比亚迪等公司也紧随其后,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因此,电动汽车的发展步入关键时期,这对于电网企业来说,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
1.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因素
1.1电动汽车的保有量
截止到2013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3741万辆,比2012年末增长13.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0892万辆,增长17.0%。民用轿车保有量7126万辆,增长19.0%,其中私人轿车6410万辆,增长20.8%。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富昌指出,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
电动汽车数量占比不多时,对电网的影响就小,而当数量猛增时,其对电网的影响效果将是巨大的。当技术成熟并且规模化生产降低价格,配套的充电设施完善后,消费车在权衡对比汽油机驱动的汽车后,购买电动汽车的意愿会大幅增加。
1.2电动汽车的类型划分
不同类型电动汽车由于体积和功能用途不一样,厂家和型号的不一样,因此充电特性中的电流电压和充电时间是不一样的,容量大、充电时间长的对电网影响最大。
1.3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
作为电动汽车的使用群体,其更倾向于对方便性方面的考虑,例如上下班时间和用车习惯。如果从电网企业的角度来强制性规定充电时间,肯定会遭到用户的抵触情绪,影响对电动汽车的客户体验效果。电网企业可以对电动汽车充电采取“峰谷电价”等优惠激励政策,对于广大求取实惠的车主来说,促使其在夜间利用廉价的谷电充电,形成白天行驶、夜间充电的运行模式。
电动汽车本身装有蓄电池,可以在配电网中作为移动储能装置。虽然V2G能量双向流动技术使车主能利用峰谷价差在负荷高峰时通过向配电网售电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这种技术忽略了对电池的影响,频繁的充放电次数会减少电池的循环寿命,从而缩短了用户电动汽车电池的可使用间隔,增加其一笔不小的电池更换费用,将使用户得不偿失,让这种应用失去推广的价值。
1.4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方式
电动汽车通过充电站和充电桩与电网发生着互动联系。由于充电桩容量较小且相对分散(零星分布在小区和办公场所的停车位上),所以其对电网影响很小;而由于充电站一般包含有多台充电机和充电桩,并且分为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容量大且相对集中,其对电网的影响较大。
1.5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大致分为充电模式和更换电池模式,其共同显著的特点是利用专用插座从电网获取电能。
充电模式按时间可划分为慢速充电和快速充电。慢速充电每次充电所需的时间较长;而快速充电是利用大电流给电动汽车充电,这种充电方式的缺点在于不仅会给电网带来较大的冲击,还会大幅减少电池使用寿命。
更换电池模式是安装已充满电的电池,将空电池留在充电场所利用小电流进行长时间充电。如果使用公共共享电池,会给运营商带来新的检测麻烦,诸如车主是否将已损坏或者仿冒的电池来以次充好,电池的折旧值怎么补偿等问题。但如果每辆电动汽车有一块标记好的专属备用电池存放于充电场所,虽然可以解决此问题,但又将限制该车只能在定点充电场所充电和更换电池。
1.6电动汽车充电的谐波污染
充电机对电动汽车充电时,直流电流在交流三相之间不停地换相而产生谐波。解决办法是:增加换流装置的相数,当脉动数由6 增加到12时,可以大幅降低谐波电流有效值;加装无功补偿装置,借以提高系统承受谐波的能力;充电机侧就地加装滤波装置滤除谐波。
2.电动汽车充电带给电网的增值服务
2.1移动APP的应用
手机移动终端APP 已经越来越深入民心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APP应用开发市场的突飞猛进,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流。电网企业可以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一款具备多种服务的手机软件。
(1)提供车辆预约充电服务(选择充电站地点和时间)。
(2)预约充电代驾服务(由服务人员在指定地点接车,充电完成后,再送还到客户指定地点交车)。
(3)与4S店合作,提供汽车维修、美容、保养、电池购买更换服务。
(4)与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用手机即可完成充电机的电费充值或者扣除服务。
2.2客户消费分析
在不考虑客户隐私的前提条件下与商家合作,依据客户在充电机的记录,由软件分析每个客户的用车习惯,例如行驶里程、行驶路线、行驶时间、充电频繁度等,得出其生活和工作的规律,区分出几个消费档次的车主,向其提供活动范围周边的商圈,例如衣食住行等消费娱乐服务或者其他产品购买。
3.电动汽车对节能的突出作用
电动汽车的研究表明,其能源转换为机械传动的效率已超过常规汽车。特别是城市极度拥堵的路况下,汽车行驶速度缓慢。而电动汽车停止时不需要消耗电能,在刹车制动过程中,电动机可自动转化为发电机,实现制动减速时能量的回收再利用。
同时电动汽车的推广可有效地减少一个国家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将有限的石油用于更重要的国防军事等战略层面,其电力可以由煤炭、天然气、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等能源替代转化。
4.电动汽车在环保方面的思考
电动汽车没有常规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废气,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是十分有益的,几乎是“零污染”。相对于内燃机产生的噪声,电动机的噪声污染较小。
但目前发展电动汽车要面临更多难题,虽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污染排放的电动汽车,但为其服务的上下游产业链却都是污染大户。中国电动车使用的电池主要是铅酸电池和锂电池,为了保持300公里的续航能力,电动汽车必须使用重达600公斤的磷酸铁锂电池。在国内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大背景下,铅酸电池将会被大量应用,其在生产与回收环节都会产生严重污染,生产环节的金属材料加工中有铅、砷、镉、汞、铬等会释放到灰尘和水中,含量超标的重金属严重威胁着居民健康。因此政府要设定好中小企业进入铅锌行业准入条件,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管控,引导健全回收体系,避免电动汽车环保伪命题的发生。
5.结语
随着产油区地缘政治博弈、战争阴影和恐怖袭击因素导致的能源危机加深,电动汽车必将取代传统的内燃机型汽车。电动汽车的发展在给电网企业带来巨大电力和附加消费市场的同时,也对电网的运行和供电质量造成影响,同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引起深思。这一切都需要国家层面的设计和正确引导,让电动汽车上下游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赐威,张亮.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的综述[J].电网技术,2011,32(2):127-131.
篇9
据介绍,LNG(液化天然气)属清洁能源,燃烧后只排放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的影响小,使用以LNG为燃料的公交车辆代替传统能源公交车将有效降低PM2.5排放,提高空气质量。“十二五”期间,北京将把转型发展作为未来一段时期能源发展的主线,以天然气高效利用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为重点,推进北京市能源工作再上新台阶。2012年,北京市将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LNG清洁能源公交车辆。这样的一辆公交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50辆小汽车排放量,如果将北京市1.5万辆公交车改为LNG车辆,相当于改造了75万辆小轿车,对改善首都大气环境,建设绿色北京、世界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清洁能源车率先应用
此次为北京市提供的福田欧辉LNG清洁能源客车是福田欧辉的重点产品,具有气耗低、可靠性高、整体性能优越等特点,已达到国五的排放标准。福田欧辉LNG清洁能源客车,采用欧款风格造型,方基调小圆角,凸显国际化大容量及快速公交特征。秉承欧洲技术,全新欧款造型,自主创新整体承载式结构,轻量化设计,实现高强度低重量,较同类半承载车型强度提高30%,车身重量降低8%-10%。率先实现并满足ECER66法规要求;结构安全性显著提高,有效保护乘员安全。独特封闭式驾驶座舱设计以及采用轿车化智能控制电子风扇冷却系统,发动机工作在极佳工作区域内,整车气耗可降低3%-5%。
尽管采用LNG为能源的车辆更加节能减排,但以其作为发动机燃料需要攻克很多技术难关。福田汽车(600166,股吧)工程研究院研发的以液化天然气作为发动机燃料,不仅性能与汽、柴油发动机不相上下,而且可靠性及运输效率也大大提高。2010年12月,福田汽车成功开发了装配LNG发动机的福田欧曼牵引车,这是继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之后,福田在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领域实现的又一技术突破。
全系列新能源车全面领先
篇10
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依法所承担的职责和发挥的功能,是一个历史范畴,政府的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市场主体,又是行政主体。政府作为行政主体,主要表现在:第一,政府征税、提供公共产品,形成政府与公民之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交易。第二,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政府部门、法庭和监管机构在内的基本制度框架,以法律的形式界定政府、企业、社会和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保证法律、合同、契约等的执行,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国家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同和契约。第三,政府是微观规制者和宏观调控者。政府通过微观规制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事前约束,以保证市场规则得到遵守,市场秩序得到维持,市场交易得以进行,交易费用和社会福利得以减少。政府通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政府管理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市场机制作用范围扩大,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更加复杂;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诉求差异扩大,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压力增大;社会流动性增强,流动人口规模扩大;互联网迅速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公共环境意识增强,环境问题引发的增多,等等。
多年来,我区一直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但收效甚微。特别是从经济发展看,我区政府职能转变仍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一是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范围仍然过大,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干预仍然较多,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仍然相对薄弱,这是我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深层次原因。二是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刺激了对资源和要素的过度消耗;三是政府职能没有根本转变,多数地方依然是政府主导经济增长方式;四是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仍以片面追求GDP量的扩张为主,导致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当前利益,忽视资源环境成本和长远利益,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新形势下,推动我区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为主,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和提高效率为主,政府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为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腾出空间,以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只有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应该由市场承担的职能交给市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切实用好“看得见的手”,充分用足“看不见的手”,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只有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正确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作用。
二、转变政府职能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政府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过程中有效行使职能,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有更大作为,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解决改革过程中产生疑难问题的核心。党的十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思路,就是要使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以及生态体制五个方面改革的协同推进。而“一体”不仅仅指的是这五方面的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还包括了这五方面的改革都要求解决好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问题,也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了,经济体制就理顺了,其他社会、文化、生态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目前,我区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理顺,政府“越位”、“缺位”现象依然存在。政府及有关部门仍然管了不少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较多。政府以不当方式直接干预资源配置,如以低地价供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式招商引资等,也扭曲要素价格、干扰市场机制作用,误导资源配置。由于我区的一些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没有完全分离,有的行政审批部门将本该由市场或中介组织承担的建筑方案审查、施工图设计审查以及专业性、技术性审图工作当作审批事项,既做了一些政府部门不该管的事,也限制了市场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了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又如,国家明确煤炭资源税改革方向主要是改变征收方式,由过去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由于自治区煤炭资源税改革迟迟没有推进,从2005年至今,无论煤价涨跌,资源税税率固定不动,资源税征收仅占吨煤销售价格的0.65%―1%,没有有效发挥调节资源级差收入的功能。在市场监管方面,政府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市场监管的重点在基层,但是目前我区基层监管力量严重不足,而且多处于无编制、无身份、无待遇的尴尬境地。尤其是在人口规模急剧增长、管辖区域庞大的城乡接合部地区,小作坊、小餐馆、小卖店众多,有限的执法力量难以实现有效监管。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重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要把两者结合好,还需要结合具体发展阶段和发展领域有所侧重。凡是市场能做的,应该放手让市场去做。真正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还存在许多缺陷,需要政府进行宏观干预。但必须明确,政府的宏观干预不是取代企业的职能――生产与经营,也不是取代市场的功能――配置资源,而是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弥补市场的缺陷。政府不能过多地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要和企业在外部结合,而不能同企业一起竞争、分享利益,企业再也不能依靠政府的保护和各种优惠政策过日子。政府扮演的是立法者、调控者、生产者、消费者、保障者和再分配者的角色。
(二)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
在当前我国稳增长、调结构的宏观调控中,政府投资虽然仍有发挥作用的空间,但受制于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控制政府负债规模,民间投资受经济下行趋势影响,投资扩张意愿降低,加之要素成本优势下降、政府引导作用不足,民间投资发展仍存障碍。然而,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并非此消彼长、截然对立,把握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发挥政府投资优势促进民间投资,对保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的经济下滑趋势,政府增加投资以扩大国内需求,这是完全必要的。在经济企稳向好之后,政府投资力度可以做适当调整,要更多地考虑促进民间投资,以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2000-2012年,我区民间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由36.1%提高到61.4%,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主体。尽管我区民间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但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依然突出,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在事实上阻碍了民间资本进入的积极性,一些领域民间资本进入甚至越来越难,民间投资仍存在有钱无处投、想进进不去的现象。以工业经济领域为例,为了控制产能过剩,强化节能减排,近些年这些产业政策门槛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即规模、技术、资金“三高门槛”。如投资进入光伏电站项目,产能100兆瓦的一般规模企业,仅启动资金就约需1亿元以上;1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投资规模约在50-60亿元以上。此外,除投资规模较大,由于大部工业设备资产专用性很强,相应的转置成本很高,企业一旦进入,想要退出或转产就会面临很大的投资损失风险。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较高的规模、技术、环保、投入门槛虽然不是专门针对非公经济设立的,但由于非公经济本身资金实力弱、人才技术缺乏、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差的特点,其跨越工业领域的进入门槛确实存在着能力不强、进入后竞争能力较低等问题。
2010年,国务院制定了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自治区也相应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解决了民间投资准入难问题。只要是不涉及禁止类、限制类的社会投资,由投资主体根据政府出台的各类规划、标准进行自我调节,政府不再进行审批其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再开展具体的招投标活动,但应依据法律法规加大后期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罚。尽管在传统能源、金融等领域,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上与国有企业暂时无法相比,但在节能减排、智能电网、低碳环保等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间资本将和国有资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更容易公平竞争。在保障性住房等国家鼓励投资的领域,民间资本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3年,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信息消费、健康医疗、养老产业等,为我区民间资本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服务业领域,特别是着力推动二、三产业融合,鼓励投向生产业领域,不断增强我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的关系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既是拉动消费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