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范文

时间:2023-04-07 19:1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环保产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能环保产业

篇1

[关键词]Malmquist指数;节能环保;全要素生产率

[DOI]10.13939/ki.zgsc.2015.46.076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抢占经济与科技制高点的必然选择,为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摆脱传统低端价值链分工模式以步入创新驱动轨道,国务院于2010年《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立了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产业之一,对节能环保的扶持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宏观层面上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实质是由微观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组合而成,节能环保产业的上市公司因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产品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生产效率的高低能有效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因此,为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效率,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其快速发展,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全要素生产率,以期对节能环保产业如何提高效率提出建议和对策。

1 模型、指标与数据

1.1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

本文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研究方法,它最初是由瑞典经济学家Sten Malmquist用于分析跨期消费函数变化而提出的,Caves将该指数引入生产率变化的测算,Fare等在距离函数上对指数进一步分解。

1.2 指标选取

我国现有节能环保上市公司59家,在选取2009年12月31日之前于沪深A股市场上市的节能环保公司,以及剔除净利润为负的公司,最终得到24家上市公司样本。在投入指标中,选取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净值、员工人数。在产出指标中,选取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

2 实证结果及分析

利用DEAP2.1软件对投入产出的数据进行测算,得到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生产率指数以及分解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动、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对其TFP及组成部分做如下分析。

由表1可知,整体上,2009―2014年24家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1.9%,技术效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2%,技术进步的平均增长率为-2.1%,由此可见,技术进步的缓慢增速是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较小,无力承担较大的科研资金投入,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进一步分析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与规模效率变动,2009―2014年规模效率变动均值为1.005,年均贡献0.5%的增长率,规模效率的上升说明我国节能环保企业规模是有效的,正在接近最佳规模,时下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得节能环保产业的需求得到较快发展,企业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纯技术效率变动呈负增长趋势,进而使技术效率增长较小,2009―2014年纯技术效率变动均值为0.997,平均增长率为-0.3%,体现出节能环保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较低。总体来说,节能环保各企业需加强管理能力和管理决策,加大研发投入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而不能长期以产业整体规模扩张来提高产业质量。

纵向考察来看,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TFP整体呈现不稳定的波动态(见下图)。在2009―2010年、2010―2011年两个时间跨度TFP 都处于增幅阶段。而在2011―2012年降幅度达到最大,负增长6.7%。这可能是2010年节能环保刚被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为加速形成经济社会的支柱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进行重新布局和整顿,使得该年度企业的生产效率达到最低值。在2012―2013年TFP开始保持稳定的小幅度增长之后,2013―2014年又有小幅度下降,这说明要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效率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在今后继续加大政策支持以及企业整顿力度。

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

再从各上市公司具体分析(见表2),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为正的公司有7家,分别是创元科技(0.4%)、烟台冰轮(3%)、汉钟精机(0.5%)、洪城水业(2.8%)、华光股份(2%)、科达洁能(1.6%)、泰豪科技(0.5%)。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不变的有1家,为红宝丽。全要素生产率负向增长的公司有16家,分别是南玻A(-2%)、大冷股份(-1%)、中原环保(-2.6%)、北新建材(-0.3%)、桑德环境(-3.6)、凯迪电力(-9.2%)、盾安环境(-1.9%)、鲁阳股份(-1.8%)、海陆重工(-2.6%)、首创股份(-1.8%)、中电远达(-13.5%)、瀚蓝环境(-2.3%)、龙净环保(-3%)、双良节能(-2.9%)、菲达环保(-0.1%)、创业环保(-4.8%),除了大冷股份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是由技术效率下降引起的,其他公司都是由技术进步负增长所贡献。

3 结论与建议

以上利用DEA的Malmquist指数对2009―2014年我国节能环保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TFP)呈负增长趋势,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TC)下降引起的。将技术进步(TC)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PTEC)与规模效率变动(SEC),只有规模效率变动(SEC)略有上升。此外,全要素生产率较不稳定,呈现出波动性增长特征。企业从微观角度代表着产业的发展现状,基于以上结论可知作为未来对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具有重大引领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性节能环保产业,当前还处于较低生产率水平,普遍存在技术进步缓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作用。

为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竞争力,本文针对性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一,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基础薄弱,无法直接面对市场的挑战,政府以相应政策扶持产业成长,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产业环境,增强社会投资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资相结合的格局。同时,企业结合自身实力和特点,多层次运用资本市场,以产融结合助推产业做大做强。第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应高度重视创新,进行创新驱动,加强产学研合作广度与深度。节能环保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以重要技术突破为先导,培育的模式不同于传统产业,通过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联合创新,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无缝对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第三,面对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节能环保产业需不断探索成长的新模式,从单一产业链向全产业链发展。节能环保企业优化管理水平和能力,在保留传统有效管理经验的同时,进行管理创新,提高组织整体运营效率,以组织管理的进步弥补技术不足的短板。

参考文献:

[1]蔡跃洲,郭梅军.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9): 52-65.

[2] 陈凯,史红亮.中国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1(1): 94-100.

篇2

关键词:节能环保;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19805

1引言

2005年以来,在政府强力行政推进和政策引导下,经过两个“五年规划”,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获得了很大地发展。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2009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71万亿元, 2010年达到2万亿元。进入“十二五”,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逐步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仍保持强劲增长,年均增速超过20%,到2014年达到3.7万亿元,2015年达到4.5万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85%和125%。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产业组织分析常用指标

2.1市场结构指标

反映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增长率和短期成本结构等。

2.1.1市场集中度

表示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和买者具有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是考察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研究选择了产业集中度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进行市场集中度的计算与分析。

(1)产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简记为CRn)。指一个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有关数值X(X可以是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它是衡量产业市场结构类型最常用、最简单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CRn=∑ni=1xi∑Ni=1xi

其中,CRn为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集中度,xi为产业内规模第i位企业某指标(如产值、主营业收入,净利润、销量等)的数值,N为产业内的全部企业数;n为规模位于前n位的企业数(n≤N)。

CRn是使用广泛的反映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指标。具体分析时,通常取n=4或n=8,即计算前4家或前8家企业的集中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CRn越大,说明前n个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越多,该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贝恩依据CRn数值大小对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如表1所示。

其中,Xi为产业内规模第i位企业某指标(如产值、主营业收入,净利润、销量等)的数值,T为产业某指标的总值,N为产业中的企业数量。

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根据HHI指数了一个市场结构分类标准,如表2所示。

2.1.2产品差异化

企业在其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消费者个人偏好的特殊性,使消费者能够把它与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以达到占据有利市场竞争地位的目的。

丁新旗,等: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经济与管理

3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它是决定产业组织竞争性质的基本因素。根据市场竞争程度可将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4种基本类型。

3.1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分析

3.1.1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由于节能环保产业统计体系尚处于建立健全过程之中,不失一般性,笔者的研究样本取自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的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系列数据。样本中各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的遴选,参照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所做的《中国节能环保行业分析报告》(2012)和中信证券交易系统中节能环保产业相应板块的公司分布,按照以下准则确定:①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非ST、历史未出现过ST或PT的A股公司;②上市时间6个月以上;③公司经营正常,无重大亏损,无重大违规现象、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

根据上述准则选择的2010~2015年历年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研究样本)系列数据,各年上市公司数量如表3所示。

3.1.2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计算

以季度为样本计算期,以营业收入为市场份额计算指标,分别计算了2010~2015年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产业集中度CR4、CR8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以下简称HHI指数)如表4、图1、图2所示。

从图1和图2可看出,产业集中度CR4、CR8和HHI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数量逐年明显增加,企业数量增加导致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度下降。尽管研究期内出现部分上市公司重组、兼并,导致集中度出现起伏,但并没有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4家和前8家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不高。

3.1.3我国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特征

研究期内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的产业集中度指标描述性统计如表5所示。

这个结论与我国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事实上,若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例,据有关统计,“十二五”末,我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有5426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近6倍。至2015年底,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3127.34亿元,而产值超过10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仅有25家,产业集中度低于10%。从企业规模看,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有3210家,但注册资本金过亿元的不超过30家。国内节能服务公司大多只能提供单一技术的节能改造服务,缺少业务范围广泛、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过硬的综合性公司,与国际大公司能够提供总体解决方案的服务模式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3.2产品差别化分析

按照产品的服务对象,节能环保产品可分为服务于公共部门的产品、服务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产品、服务于企业生产的产品3类。

3.2.1服务于公共部门消费的产品

典型的服务于公共部门的产品包括公共设施的节能、大气治理、“三废”治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置等。这一市场的终极需求来源于公众对环境质量提高的期盼,公众通过支付税金的方式委托政府购买并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所以对实际提品和服务的企业而言,其直接面对的客户是政府,并不是最终的消费者。

公共服务领域对节能环保的需求差别不大,产品和服务趋于同质化。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政府的管理目标亦随之提高。客观上要求那些为公共部门服务的节能环保企业应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

3.2.2服务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产品

典型的为个人和家庭消费提供节能环保服务的企业包括:节能空调、节能冰箱等节能家用电器生产和销售企业,以及提供饮用水净化、室内空气污染治理、防止辐射和噪声的服务性企业等,这是直接满足消费者最终需求的一类市场。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个人和家庭对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满足这种差异化需求是这类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因此,有关企业应通过产品功能设计、质量水平、能耗等级、产品价格的不同定位和文化概念方面的差别,形成同类节能环保产品的功能差异、质量差异、能耗差异、价格差异、文化差异等,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3.2.3服务于企业生产消费的产品

典型的为企业生产服务的节能环保产品包括: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节能改造、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气脱硫脱硝、固体废弃物处置等。对节能环保企业而言,其主要任务是为其他企业的清洁生产、绿色生产、达标生产、合规生产提供服务。由于节能环保几乎涉及所有产业领域,不同生产部门所处的产业领域、产品对象、工艺流程、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其需求难以通过提供统一标准的产品得到满足,这就促使节能环保企业通过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实践中,那些专注于某项节能环保技术或污染治理环节进行研发、生产,能够根据目标企业特殊要求制定并实施个性化解决方案的节能环保企业,往往深受社会欢迎,从而取得竞争优势获得成功。

例如,关于废气中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有两种技术:一是回收技术。其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对排放的VOCs进行吸收、过滤、分离,然后进行提纯等处理,再资源化循环利用。比如吸附回收技术、吸收技术和膜技术等。二是销毁技术。其治理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燃烧等化学反应,把排放的VOCs分解化合转化为其他无毒无害的物质。比如燃烧技术、生物技术和等离子体技术等。

吸附回收技术根据行业不同有不同的应用,溶剂吸附回收技术主要用于油气回收、集装箱喷涂、石油化工、化学化工、原料药制造等行业;活性炭吸附技术适用于VOCs的排放量小、排放浓度低、分散小型企业,像喷涂(如4S店喷涂)、印刷(包装印刷和书刊印刷)等行业。

当不需要对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回收利用时,通常采用燃烧法进行治理。如果废气中有机物的浓度较高,可以采用催化燃烧技术和高温焚烧技术;当废气中有机物浓度较低时,为了提高热利用效率,降低设备的运行费用,可以采用蓄热式热力焚烧技术(RTO)和蓄热式催化燃烧技术(RCO)。

3.3市场进出壁垒分析

3.3.1市场进入壁垒

市场进入壁垒是指进入节能环保产业的障碍。它既有保护节能环保行业内现有企业的作用,也是潜在企业进入时必须克服的困难。主要的市场进入壁垒包括:必要的资本量、节能环保产品差别、节能技术、国家政策法规形成的制度等。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进入壁垒具有以下特征。

(1)服务于公共部门的节能环保领域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一是由于涉及公共服务,特别是出于环境安全的考虑,我国法律法规、政策对进入者提出较高的资质要求,例如,我国不定期公布节能环保服务公司、不定期公布政府采购的节能环保产品清单;二是服务于公共部门的节能环保项目通常投资较大,设备专用性强,一般企业难以进入。但是,资产专用性具有两重性,资产专用性高的企业,其退出成本也高,退出自然也比较困难。

(2)服务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节能环保领域进入障碍较小。为个人和家庭消费服务的节能环保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领域通常是竞争性领域,其进入障碍较小。特别是服务性领域,几乎没有进入壁垒。但有些节能环保产品生产企业,如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能灶具等家电生产领域,其规模经济优势比较明显,进入这样的制造业领域,其有一定的资本规模门槛。

(3)服务于企业生产的节能环保领域进入障碍较大。为生产部门服务的专业性强,要求规模大,技术、知识、人才和资本是这一领域的主要进入壁垒。为构筑并维持难以逾越的进入壁垒,对于现有企业的要求也很高。例如,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具有很强的资本、技术集成和整合优势,其在市场开拓、组织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拥有474家子公司,二级子公司28家,上市公司7家,业务分布在国内30多个省市及境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领头羊之一。。

3.3.2市场退出壁垒

市场退出壁垒是与市场进入壁垒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节能环保行业内现有企业退出该产业的障碍。现有企业退出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企业选择的目标市场容量不足、前景欠佳,也可能是企业绩效不好。但由于各种因素阻碍,企业退出很难。构成市场退出壁垒的主要因素是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解雇成本、法律政策限制等。

从经济层面讲,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处于低端市场竞争阶段,暂时不存在规模经济造成的进入壁垒,资产专用性导致的退出壁垒不是很明显,但随着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资产专用性导致的退出壁垒必然会提高。

从政策层面讲,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在鼓励节能环保,各地鼓励开设自己的节能环保企业,并提供相应的财税、土地等激励性政策,因此,节能环保几乎不存在政策性进入壁垒,相反地,却存在一定的政策性退出壁垒。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产业转移困难。且由于企业一旦退出节能环保行业,地方政府节能环保绩效将因此受贬损,所以,政府节能环保动机也是节能环保企业退出市场的障碍之一,除非企业长期亏损,不退出难以扭转。

4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评价

通过对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市场壁垒等3个表征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主要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4.1节能环保产业企业多且呈倒金字塔分布

节能环保产业链包含上中下3个层次。其中,产业链上游是以装备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形成的以产品供应为主的单位,其面对的市场是一些经销商、工程实施单位和服务提供商。产业链中游是一个以项目或工程分包为主要形式的市场,一些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其中。产业链下游是以业主和公共机构向总集成、总承包商发包项目为主的市场,这是整个产业链形成的最终目标,也是价值增值最为关键的环节。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上企业数量较多,但大多低水平运营,产业链短,综合收益低,企业之间各自为战,属于充分竞争市场结构。从企业分布看,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结构呈一个倒金字塔的形状(图3)。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不过数千家,中游企业两三万家,为数众多的是上游的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另外与“节能环保”概念相关的企业超过30万家,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些企业多数采取混业经营方式,呈现小而散的市场布局。

4.2节能环保产业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虽然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的发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缺少旗舰式企业、产业离散程度高、缺乏集聚效应等问题仍严重存在。由于缺少龙头企业,没有形成国际知名品牌或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少,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尚未形成系统分工体系,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程度有待提高,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4.3节能环保产业进入门槛低、低水平重复项目多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进入门槛很低或基本没有进入壁垒。“十二五”期间,为完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全国各地纷纷出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扶持力度。2011年,地方政府投入节能环保产业的财政支出为2566.79亿元,2014年为3470.9亿元,增长了35.2%,年均增长率远超GDP增长率。此外,各地纷纷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孵化园、示范基地等,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鼓励节能环保型企业进驻,大大降低或根本没有政策性准入门槛,导致节能环保项目在各地自行其是,分散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行业内企业间竞争十分激烈。

5加快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策略市场集中度低是导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整体市场效益或市场绩效低的主要原因。为改善节能环保企业的市场行为,必须迅速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市场集中度。

5.1组建一批综合实力强的节能环保企业集团

应积极实施大企业或龙头企业发展战略,引导和支持一些节能环保骨干企业通过上市、兼并、参股、控股和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对有条件的企业,政府应积极牵线,促成组建企业集团。通过扩大经济规模,提高市场份额,成为在技术创新、产品生产、技术服务、市场竞争等方面综合能力均处于领头羊地位的龙头企业。

5.2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节能环保骨干企业结合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筛选、培育一批技术领先、装备先进、产品对路、管理有序、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并引导这些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结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成为节能环保产业内举足轻重的第二梯队,以带动配套中小企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5.3制定并实施节能环保产业最低进入标准

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市场进入机制,实施市场进入管制,是控制节能环保产业内部企业数量,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避免低效竞争,提高市场集中度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充分调研,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制定节能环保产业最低规模、最少注册资本金等标准,适当提高节能环保市场进入门槛。对达不到最低生产规模的项目和企业不审批、不建设。同时,加强各种各类节能环保企业资质,如节能技术服务资质、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等认定工作,建立健全节能审计、环境评价等有关节能环保行为的监管制度,形成一定的节能环保市场进入壁垒。

参考文献:

[1]蒋昭侠.产业组织问题研究-理论政策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水.产业经济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李博洋,李金惠.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技投资,2011(2):23~26.

[4]曾贤刚.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与产业组织政策[J].当代财经,2004(4):89~91.

[5]李碧浩.基于SCP模型的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2(4):34~38.

[6]聂庆璞.基于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的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7]吴国华.推进烟台市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R\].烟台:烟台南山学院科研课题研究组,2013.

[8]刘艳婷.我国低集中度市场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对策[J].商业研究,2010(9):18~22.

篇3

人们经常用某某行业为支柱产业来说明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方向性,在这之中多少带有某种主观性或一厢情愿的想象性。因为节能环保产业是实际的实实在在的产业,不像某些被吹虚的产业很大程度上带有虚拟的成份。节能环保的效果可以在电脑上表示,但节能环保的效率却是有实际的客观存在的数量和数据,而这些都是可以被科学的仪器精确测量出来的。

《意见》提出,要围绕重点领域,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该重点领域包括加快节能技术装备升级换代,提升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壮大节能环保服务业等四个方面。这之中的热点包括: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加快大气治理重点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应用,推动海水淡化技术创新等均纳入其中。

该《意见》的,刚好与国家统计局相关7月经济数据日期相近。由于数据有所好转,故《意见》和经济数据共同推动了近两周的主板反弹行情。由此看来,1849点以来的反弹,可初步判断为第四只脚反弹。7月份曾说过,反弹很难超过2140点左右,那是该月5月均线处。本月5月均线已是2110点左右,而本周最高已到2122点,略有超过。但5月均线已形成明显反压。因本周前三天收市未有超过2110点,周四已收在2100点之下。是否第四只脚反弹已结束?这还要看后几周的走势,最后确定要等9月~10月了。若最后确定1849点以来的反弹为第四只脚反弹。那么,以前所说的第五只脚反弹可能也要提到2014年底或2015年元月了。当然,最后的确认要靠走势而定。但有一个大概的评估总是有备无患的。

篇4

[关键词]自主创新 节能环保产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 X3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54-1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是我国面临着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巨大压力。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国应加强各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对各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进行大力的支持和监督,发挥自主创新在节能环保产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1我国各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1.1节能环保企业规模小,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我国技能环保产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是整体的产业规模不大,而且比较零散,大型产业很少,并且发展无序,专业化程度和协作团结能力整体较弱。节能环保产业的收入不高,尤其在环保产品生产和环保服务这两个领域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1.2节能环保产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一些节能环保企业存在科研、设计方面硬性指标相对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有力的资金支持、核心技术科研的投入过少等自身问题。

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较为缓慢,在进行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时,缺乏有效地管理机制和措施,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1.3节能环保产业结构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在企业数量和经济规模上来看,一些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数量较少,有的主要是对节能设备和洁净产品的生产,民用节能产品的集中度较小,技术含量也偏低。

另外一些地区的高技术高度价值的技能环保产业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经济水平交底,充分表明了其地区的节能环保工程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企业实力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整体发展。

1.4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滞后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在节能和环境工程的设计施工、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欠缺,社会化程度较低,很难达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其制定的需求标准。

另外环境咨询和检测服务机构改制进展过于缓慢,而且业务单一,很多业务领域几乎属于空白状态。

2通过自主创新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2.1制定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

基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不断的进行自主创新,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市场管理机制,充分贯彻政府的扶持政策,促进市场需求下、以企业为核心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快环境技术监管体制的建设和技能环保产业标准化进程,加强节能环保产业与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逐步形成机构布局合理、具有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以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转变,有效地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加强各地区重点产业的培养

根据国家和地方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重点,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基础优势,通过自主创新,对一些技能环保产业进行重点培养。例如安徽省,应重点培养节能环保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相关节能设备和检测仪表的制造业、环保材料与环境技术服务等领域。

2.3制定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目标

提高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整体水平,应从各地区的总体产业入手。首先应实现各地区节能环保产业的迅速增长,提高各地区节能环保产业的总体规模。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级、省级的节能环保技术研究中心和节能环保企业技术中心。

另外要根据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建立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并加强节能环保企业的组织能力和行业服务能力,提高节能环保企业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能力。

2.4优化节能环保产业的结构布局

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色,形成本地区特有的节能环保产业结构。加强对本地区大型企业和品牌运营企业的扶持,建立本地区的节能环保工程技术的科研中心和服务中心,以城市为核心,逐渐发展周边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本地区节能环保产业的全面发展。

2.5培育专业化大型节能环保企业

推动我国技能环保产业的重点,就是通过自主创新,培育专业化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先进的环保科研技术和管理机制,是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国各地区政府应积极鼓励大型节能环保企业的自主创新,加强产业整合,形成国际性的节能环保专业化企业,主导国内市场,提高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全面发展。

3结束语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我国应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充分落实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扶持政策。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发展有效措施和方案,并加强对本地区产业的统筹规划,各部门相互配合,团结合作,共同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在环保产业中加强技术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提升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推动作用,完善各地区政府的采购制度和市场管理机制,并打破国内企业发展的局限性,加强与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高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出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符合现实环境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沈宏婷.江苏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0(09).

篇5

一、 节能环保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传统经济的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这与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式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我们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环保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第一,环保产业是建立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基础之上的生态产业,其非常注重产业发展的生态过程,以创造和谐的生态环境为生存宗旨。较之于传统产业而言,环保产业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以及环境保护等环节相融合,将生产过程与环境一起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的统一管理,这就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二,环保产业并不是单一的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渗透和辐射功能。环保既可以作为一种理念,也可以作为一项技术,将其融入到经济生产部门的具体生产过程中去,不但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能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从这一方面来看,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在各产业部门中的渗透,将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起步较晚,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限制我国环保产业的长远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我国环保产业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国际同行业中的市场地位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显得捉襟见肘。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投资合作日益频繁,虽然在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中我们的资产份额占优,但是我们实际上是没有话语权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我国环保技术的落后,在生产工艺上不得不依赖外国先进技术,无法从根本上发挥主动性。

其次,我们一直在鼓励企业投资环保产业,但实际上我国至今仍没有一套健全的环保产业管理机制。实践表明,很多企业刚开始也比较热衷环保产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经营,就会感到乏味或望而却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环保产业还缺乏有力的宏观调控和相应的市场激励机制,最终造成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力不从心。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环保产业发展的措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环保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需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包括资金、技术、管理等),只有综合权衡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环保产业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一,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引导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环保产业建设生态文明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我国,环保产业对国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可以说是一种政策性产业。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对环保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制定配套的财政和税收政策,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良性的政策环境。

第二,加强环保产业自身的发展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环保产业结构和产品类型,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稳定的发展势头;要以科技为先导,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努力发展自主产业。要注重加强国际合作,大量引进环保技术人才,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不断创新,以此提高我国环保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当然,除上述措施外还有其他策略,比如重视国际贸易、拓宽环保产业领域、提升环保产品质量和层次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环保产业的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我们只有努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相结合是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施景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江海纵横.2008(02).

[2]胡仙芝,沈继伦,张平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经济.2011(08).

篇6

国务院:节能环保要成为新支柱产业

国务院日前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意见指出,解决节能环保问题,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节能环保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目前,市场对节能、环保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需求比较大,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起到稳增长的作用。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巡视员冯良:环保产业成长性强,就业机会多,市场机会大,是世界主要经济体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

国内·时政

新举债方式成地方债审计“暴风眼”

目前政府性债务审计已进入实地对账对物阶段。据参加此次审计的工作人员透露,此次审计新增了“通过新的举债主体和举债方式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新的举债方式包括融资租赁、集资、回购(BT )、垫资施工、延期付款或拖欠等。专家表示,这些融资方式隐蔽性强、不易监管、且筹资成本高,或将成为地方债新风险点,因此这几大举债方式成为此次审计的“暴风眼”也在情理之中。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国家对平台债务的管理趋于严格,这是此次审计纳入包括融资租赁、集资、回购(BT)等新举债方式产生的背景。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全:此次政府性债务审计是全口径的审计,无论是审计客体还是审计方法都更全面彻底。今后政府统计也将遵循“大收大支”原则,即纳入全部收支体系来进行考核和统计。

国际·科技

科学家发现胃肠道保护生物机制

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保护动物胃肠道的生物机制,他们给小鼠注射了一些分子后再让它们接受致死剂量的化学疗法,发现小鼠的生存率达到了50%~75%。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有可能彻底变革目前的癌症疗法。

密歇根大学副教授耿建国: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所有肿瘤都能被高剂量的化疗、放疗杀死,目前治疗后期转移癌症面临的挑战是,在杀死肿瘤之前病人死亡。而现在有了一种方法能让病人忍受致死剂量的化疗和放疗。如此一来,通过增加化疗和放疗的剂量,就可能根除后期转移了的癌症。

实验室研究表明:

当某种蛋白质与肠干细胞上的一种特殊分子结合时,会使肠干细胞进入过度亢奋状态,从而积极地再生和修复肠道。如果有更多的干细胞部队来保护胃肠道,就意味着病人能获取更多的营养,让身体能完成其他关键功能,并排除肠道内的细菌毒素,避免其进入血液循环等。

中外媒体向黔看

人民网:贵州百位民企老总东部“取经”

贵州省服务企业效能大提升专项行动办公室透露,百位民营企业家“东行取经”活动吸引宏立城、老干妈、神奇集团等150余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总裁报名参加,大大超出原定100家企业名额。

百位民营企业家“东行取经”活动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服务企业效能大提升专项行动”之一,活动时间为8~9月,目的是要引导民营企业家到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发达地区“取真经”、“修正果”,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活跃经济、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的主力军作用。

中国教育新闻网:贵州暑期打响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保卫战

篇7

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促使银行业不断创新信贷模式促进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而节能环保产业是绿色低碳经济中备受关注而又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目前来看,包括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城市环保产业,土壤修复、地下水治理等生态修复行业及工业节能行业未来资金需求量较大,急需财政金融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节能环保资金需求大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凯军教授认为,随着垃圾处理、节能减排等一系列“十二五”规划的出台,这些行业的融资需求非常大,但是这些行业的直接信贷化较低。

建设银行研究部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节能行业方面,我国节能服务业发展时间短,近年来虽然也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节能服务企业,但大多数公司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注册资本较小、财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在银行贷款审核过程中信用评级较低。另外,节能服务公司虽拥有技术,但普遍缺少土地、厂房等接受程度高的抵押品,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

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说,部分环保行业的商业可持续性较差,投资周期长、回报少,具有较大的风险。他认为,《意见》体现了政府产业政策的一贯用意,鼓励商业银行对授信模式进行创新,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满足产业政策的要求。

他认为,在环保行业,授信模式的创新需要处理好政府、金融机构和环保企业的关系,而不单单是信贷融资的问题。金融机构应给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而不是由政府直接经营。基于此种逻辑,我国现在已经探索出BOT、合同环境服务、合同能源服务等模式。

推动银行业务创新

《意见》提出,需加强授信机制、业务流程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创新,积极改善金融服务,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信贷业务,不断增强银行业以绿色信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等已积极介入节能服务业,为其他银行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案例。

篇8

【关键词】:雨水回收;环保节能;技术运用;价值;

Abstract: Rainwater ut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olve city water shortage and flood control problems, will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solve the water shortage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contents will b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work experience on rainwater recycling technology in the use of energy (Suzhou) proje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xpansion technique with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 water recycl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value

中图分类号:S210.4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中节能(苏州)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雨水综合利用工程,项目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项目总占地面积为97598㎡,其中索乐图厂房屋面面积为6609㎡,绿地面积为27127㎡(绿化率约为30%),景观水体约为2152㎡。收集项目区域内下垫面雨水处理后可用于该区内车辆冲洗和绿化、道路浇洒用水、景观水体补给及中水回用等,本设计雨水收集后主要用于微碳科技冲厕用水、绿地浇洒、景观水体补给。

二、雨水收集利用的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基础数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的:

GB50400-2006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

GB500336-2002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T50085-2007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实施指南》

3、《北京泰宁科创科技有限公司雨水利用资料汇编》

三、雨水收集利用的总体规划及计算数据

统计江苏省52年降雨数据得苏州市年均降雨量1031.4 mm,年均降雨次数为114.3次。设计重现期1年一遇日降雨量为45.6 mm,水池容积计算取33.1 mm,相当于重现期0.15年的降雨强度,此时雨水控制率为84.5 %。

按设计规范要求,屋面雨水初期弃流可采用2-3mm径流厚度,地面雨水初期弃流可采用3-5 mm径流厚度,本设计取4 mm,水池设计容积已除去初期雨水弃流量,即实际可收集雨水量为29.1 mm,收集索乐图厂房屋面汇水面积为6609.0㎡,综合径流系数为0.9。

(1)当需水量大于汇水区域的可收集水量时,用设计日降雨量计算储水池容积;

W=10ΨH F (1.1)

式中 W —— 雨水储水池容积,m3 ;

Ψ—— 雨量径流系数;

H—— 设计日降雨量,mm/d ;

F —— 汇水面积,h㎡。

即W=6609.0×0.9×0.0291=173.0 m³

(2)当汇水区域的可收集水量较大,设计需水量较小时,用需水量计算储水池容积;

W1 = Q T(1.2)

式中W1——雨水储水池的容积,m3 ;

Q——日用水量m3/d;

T——雨水利用天数,d。

a.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科研楼最大排水量计算公式为

Q = qNK

式中N —— 科研楼设计人口数,暂按30人计;

q —— 单位用水定额,30~50(L/人·d),取30L/人·d;

K —— 时变化系数,取1.5

即Q1 = 30×30×1.5 = 1350L =1.35 m3,雨水利用天数取:T=2.5d

b.根据水景的循环水量确定景观补充水量。本项目水景面积为2152.3 m2,取平均水深为 0.5 m,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室外水景的补水量按照水体3%-5%计算;大于500 m3的水体循环周期为2.5-5天,本项目采用3 %的循环水量进行补充,3天循环一次,则

循环水量=水景面积×平均水深/循环天数= 2152.3×0.5/3=358.7 m3/d

本项目景观补充水日用水量:

Q2=循环水量×补水百分比×1= 358.7×3%=10.8t/d

c.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绿化浇洒用水定额可按浇洒面积1.0~3.0L/㎡·d计算,本设计取2.0L/㎡·d;

浇洒绿地日用水量:Q=F绿地×0.002

按照设计规范要求雨水回用保质周期易为3-5天,结合苏州地区多雨季节两场降雨间隔时间,本次设计雨水利用天数取:T=2.5d

综上所述,本方案在项目收集区域范围内雨水管网末端(见图纸标注)绿地下设置1座80.0m³雨水综合利用一体化构筑物,收集下垫面雨水。水池实际占地面积为40.0㎡,一次降雨可供回用水量为76.0 m³,其中3.4m³用于冲厕用水,10.8m³用于景观水体补水,余量雨水61.8m³用于绿地浇洒。61.8m³雨水可用于12360.0㎡绿地2.5天用水量。

(3)年均雨水资源量分析

结合项目图纸,年均雨水资源总量为:6609.0×0.9×1.0314=6134.87 m³

四、设备选用

1、初期雨水弃流系统

初期雨水水质检测表

通过以上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雨水的收集利用过程中,初期降雨水质较差,应该将初期降雨的雨水予以排除,收集较为洁净的中、后期降雨的雨水。能够实现这一功能的设备称之为雨水初期弃流装置。

雨水的弃流采用弃流井,内置LQL-200A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弃流雨水进入路面雨水排放管线,中、后的洁净雨水进入屋面雨水收集管线,流向雨水储水池。

2、PP模块储存净化一体化雨水利用构筑物

用于收集雨水的储存装置,采用成品装配式PP方块,可以采用不同数量的组合,而成不同的容积。该材质储水池便于安装施工,且容易保证储水池内水质。此类 PP储水方块可回收使用。

主要材质及功能:以聚丙烯塑料模块相组合,形成一个地下水池,在水池周围根据工程的需要可以包裹防渗不透水和可以入渗透水的两种土工布,作成贮水型和渗透型的两种不同类型。塑料模块组合的水池安装方便,承载力大。同时内壁粗糙度为0.009,比混凝土内壁光滑,内部结构不易附着杂质,更有利与保证水质稳定。水池上方可做为绿地,种植花草和树木等,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五、雨水收集后使用

根据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本项目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景观补水、道路浇洒,考虑屋面雨水的水质,以及对用水水质的要求,本项目所收集的雨水经雨水过滤体统后,可满足以下用水水质要求。

雨水在经过初期弃流后的水质为:CODcr70~100mg/L;SS20~40mg/L。所以雨水在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即可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雨水收集利用工艺流程图

六、综合评价

1、雨水收集利用的价值和实用性

城市雨洪利用技术是针对城市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屋顶、道路、庭院、广场、绿地等不同下垫面所产生的径流,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收集利用,或渗入地下,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外排径流量、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目的,系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的系统工程。与缺水地区农村雨水收集利用不同,城市雨洪利用不是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它还包括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因此,城市雨洪利用是一项多目标综合性控制技术。

目前,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雨水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利用,是从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雨水利用将会为解决未来水资源短缺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2、雨水回用节约的经济价值

1)通过控制地表雨水径流,缓解地表雨水对景观水体的污染

初期雨水中夹杂着大量的泥沙和地表污染物,通过系统对地面径流的控制可以有效的缓解景观水体的面源污染。

篇9

“十一五”以来,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年产值约1100亿元,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34家,其中:50亿元以上企业5家,5亿元~50亿元企业39家。

主、兼营节能环保上市公司12家,投资安徽的外省籍节能环保上市公司14家。

据悉,《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努力构建安徽省涵盖技术、制造、产品和服务的全产业链,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大幅度增长,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位置靠前。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安徽新兴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规模加速扩大。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率25%以上,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

其中,节能环保服务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占全省节能环保产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突破6500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安徽支柱产业之一。

骨干企业快速增加。到2015年,培育5~10家年产值超过50亿元节能环保龙头企业,20~30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或企业集团。

到2020年,力争形成10家100亿元、50家超过50亿元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建成20个以上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优势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重点打造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质量、性能显著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

到2020年,建立多层次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涉及节能产业、环保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三大领域。节能产业重点领域包括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高效节能锅炉、高效变压器、智能电网、节能电机、清洁煤技术和设备制造,大力推进节能汽车、家电、电机、半导体照明以及节能建材的使用和生产,着力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篇10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有望迎来系统性政策利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透露,近期国务院审议批准了多项绿色低碳相关产业政策,包括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具体方案、通过惠民工程推行领跑者计划等,面对前景广阔的绿色低碳市场,企业须把握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应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自觉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据记者了解,上述所指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具体方案即是由发改委等部门研究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该意见有望近期公布。解振华透露,该具体方案主要是通过一些市场化机制和一些激励性政策来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

该目标在此前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

解振华表示,当前全球及中国正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这为我国企业供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据测算,“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方面,我国投资将达到2.3万亿,可再生能源方面投资将达到1.8万亿,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的占有率由目前的5%将提高到30%,企业面对着前景广阔的绿色低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