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助学贷款范文
时间:2023-04-01 18:1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助学贷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覆盖面狭窄。县辖内办理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有工农中建行、信用联社五家机构共79个网点,现仅农村信用联社一家金融机构5个网点开办助学贷款业务,开办助学贷款机构的覆盖面非常狭窄。
2、贷款额度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学杂费也是船高水涨。*年资助的225名贫困生中,有61名学生的学杂费超过10000元,占27.1%。无偿助学发放的1000元、2000元、(最高5000元)对贫困生来说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学杂费的要求,这类贫困生就非常需要助学贷款来帮助解决就学问题。而实际近三年累计发放助学贷款的笔数、金额分别占需求人数的5.99%和需求金额的8.46%。可见,我县助学贷款业务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3、还款时限短。我县现有的大学生助学贷款,只是信用社凭学生家长的申请,由家长提供资产抵押或采取保证人保证等方式而发放的期限在一年内的一般性消费担保贷款,一年之后就要偿还贷款,根本就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贫困生解决困难。
大学生助学贷款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推广,但在金融机构却勉为其难,实践中进展缓慢。造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行政体制、金融体制、教育体制深层次矛盾和利益分配格局以及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等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
1、政府对助学贷款协调督促难以到位。我国金融管理体制在98年实施了重大改革,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除外)实行垂直领导和管理,造成政府协调督促难以落实。
2、金融机构对助学贷款缺乏兴趣。助学贷款是一现政策性业务,与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和网点现状存在着矛盾。助学贷款业务具有单笔金额少、涉及环节多,回收期长,利率低,管理成本高的特点,经办每一笔业务所花费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成本,加上各项费用,使该项贷款收益少甚至亏本。并且助学贷款利息50%部分需要财政补贴解决,而财政补贴部分须经教育、财政部门层层审核审批,往往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落实到位,影响了金融机构当期利息收益。
3、助学贷款制度设计和职业道德建设滞后。各金融机构没有制定相应的助学贷款操作办法,对助学贷款的开办机构、申请条件、发放程序、会计核算办法等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部分学生家长错误地认为助学贷款也属于“国家福利”性质,可无偿使用。更有人认为助学贷款只怕贷不到,不怕还不掉,到期自有国家会想办法核销。部分信用社在把助学贷款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加以感情化、权力化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助学贷款的门槛,使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家庭可望而不可及。助学贷款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人情贷款、权力贷款。
助学贷款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根据*县助学贷款工作实际,为此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助学贷款的认识。各职能部门要充分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已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助学贷款的方式方法。金融、教育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向学生和全社会作好政策宣传工作,让每位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都能了解助学贷款的相关内容和相关政策。教育部门应督促学生、家长配合金融部门做好助学贷款的管理、情况反馈和毕业后的跟踪工作。
2、政府应指定金融机构办理大学生助学贷款业务。农村信用社办理助学贷款业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理由。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机构网点遍布全县各乡镇,符合贫困学生分布状况,能更近更快地解决城镇农村贫困学生助学贷款的需求。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对信用社开办此项业务增加的成本支出,应给予一定方式的弥补,对有关税费,给予适当的减免。
篇2
首先要知道助学贷款要准备哪些材料:贫困证明、父母和自己的身份证(新版身份证要同时复印正反两面),户口簿复印件。这些到是要在家里准备好,开心学时就要带到学校去的,所以决定申请助学贷款的同学,越早准备越好,别等到要上学了没时间,如果到了学校,没准备好或者材料不符合要求又得回家弄,就很麻烦了。所以下面说一说贫困证明的要求:
贫困证明的一般格式为:
大学名称:
贵校学生 xxx 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 x 人,家庭成员组成: 家庭年收入约 000 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 xxxxxxxxxxx (填写)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 (比如家庭成员是否有重病医疗开支是否较大,是否有残疾,收入来源是否单一,劳动力是否较少)
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 乡、镇(含)或 县区政府民政部门
或家庭联系人所在 街道以上民政部门
单位盖章 盖章 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最需要注意的是也是经常材料不合格的地方在于最后的这几个盖章,首先章肯定是要一级一级的盖上去的,你别想着不到乡镇盖章直接就跑到县区政府去盖章,那样县区政府是不会给你盖的,另一方面,最重要的章是最后的那个章,如果没有县区民政部门的章就是不合格的贫困证明,是没用的。这就是一般都要求三级人民政府民政局的章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县的,最后的章要到县政府民政部盖章;如果是市,属于那个区就到那个区政府民政部盖章。
把重要的说到前头了,还没说贫困证明谁给你写的问题,其实能自己家里人写,就自己家里人写就可以了,或者让村里有文化一点的人也可以,不过很简单没那个必要麻烦别人,就自己写好了,纸要用信签纸大小的,不要用太小纸了就行。
以上是在家就要准备好的,再说一下:要准备好盖好章的贫困证明、父母和自己的身份证(新版要复印正反两面),户口簿复印件。就这些。
到学校以后的注意事项:首先是把从家带来的贫困证明,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都拿到学校附近的复印店每份复印4份,自己保管好,反正便宜,省去以后很多的麻烦;其次,开学报到,交不齐学费,也没关系,先把床上用品和军训费给交了,先住到宿舍再想其他的事。其实任何学校不会也不敢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不让人读书的,放心好了,剩下的就是安心搞好军训,平时留心一下助学贷款的通知。万事大吉。
(补充一点,在大学里每个贫困生一般可以申请到1——2次助学贷款,而每一年的申请材料中,贫困证明需要重新准备)
助学贷款贫困证明
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并广东111111学院:
是 省 ( 县) 镇 (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人, XX 年考入 xxxx大学,其家庭因(以下填写申请人家庭经济困难原因) 该家庭生活困难,父母在家务农,以种田养蚕为业,每月收入约300元左右,其哥哥在广州某电脑学校工作,每月收入600元左右。XX年秋季与其弟弟同时考上大学,家庭经济收入少,无力支持其完成学业,拟申请助学贷款。
特此证明。
经办人:
村民(或居民)委员会(公章)
上述情况属实。
经办人:
街道办事处、镇或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公章)
20xx 年 8月 25日
家长承诺书
广东xxxx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我是贵校 系 ) 专业 06 级 学生的家长。我同意我的子女在校期间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承诺成为我的子女国家助学贷款的永久联系人,及时向学校和银行提供我的子女的联系方式。我将积极配合学校和银行教育我的子女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毕业后按期履行还款义务。
家庭固定联系电话:(含区号)。
家庭详细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家长亲笔签名:
贫困证明怎么写
贫困证明
兹证明xxx,身份证号:xxxxxxxx,住xx省xx县xx 镇xx组,xxx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扶养,下有小孩需要抚养,完全依靠xxxx在外面打工来维持家庭生活,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加之因发生xxx事故,更是雪上加霜,xxx家庭属于我村贫困户家庭。
特此证明
篇3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违约率高 提高还款率 四个主体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银行发放的,用于学生支付学费或生活费,以学生的未来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源,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政策性贷款。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实际的助学贷款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贷款学生违约率高。本文就国家助学贷款中涉及的四个主体――政府、银行、高校和学生展开分析。
一、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目标定位不清,制度供给不足。
1.国家助学贷款与银行经营目标相悖。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的一种无担保、无抵押、无质押,纯粹意义上的信用贷款,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使国家助学贷款本身就带有潜在的风险,银行不可能为了支持政府倡导的这种行动而不顾及自身的经营压力去开展这项业务,这就使国家助学贷款从一开始就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相矛盾。
2.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在助学贷款体系中,财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财政贴息。二是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财政补偿部分。据悉,从1999年至2006年6月末,全国财政实际支付贴息6.82亿元,累计支付风险补偿金2.07亿元,而2006年一年贷款的发放就可以使政府累计增收34.09亿元。显然,政府的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1]。
(二)银行:还款方式单一,贷款机制不完善。
1.助学贷款还款期限短、还款方式单一。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规定在毕业后6年内还清,且利率只有一种,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2.贷款方式失衡与信息不对称。
我国助学贷款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就学地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方式。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就学地贷款方式必然导致借贷双方信息掌握不对称,尤其是经办银行不能全面了解借款人的状况,从而容易产生相应的贷款风险。
3.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助学贷款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还款人的还款能力。根据现行的助学贷款制度设计,政府不提供贷款资金,完全由银行出资放贷。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银行只能自行承担后果,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商业贷款模式,缺乏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
(三)高校:助学贷款宣传力度不够,管理缺位。
1.高校对助学贷款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高校的普遍做法是招生咨询时向学生及其家长宣传,在发放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寄送宣传材料,等等,但存在范围狭窄和深度不够的问题,造成部分学生由于信息不对称,对相关政策缺乏了解,而且宣传内容多限于助学贷款条件和贷款额度,对贷款承担的责任宣传不够。
2.银校之间合作效率偏低,未能协调好银行与学生之间关系。
高校由于自身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扩建压力,未能与银行形成成熟的合作关系,没有达到银行与学校共同管理的默契,加剧了银行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对助学贷款的风险心存担忧,客观上削弱了银行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
3.对助学贷款的管理缺乏全程性。
高校对助学贷款的管理缺乏全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以刚入学的新生为主,学校难以准确了解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平时的生活情况,加大了贷款前期的资格审查难度。(2)由于无专人负责贷款后的管理,且缺乏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导致贷款的后期管理工作缺乏有力的制度支持,学校在学生毕业后1―2年就很难掌握已毕业贷款学生的情况。
(四)学生:个人诚信意识淡薄,还款能力弱。
1.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
国家助学贷款不需要贷款学生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只需要提供贷款的介绍人和见证人,事实上许多大学生由于受不良信用环境影响,缺乏信用理念,主动还款意愿不强,甚至有恶意逃债的心理,严重违反了信贷合同,使助学贷款陷入两难的窘境。
2.就业困难,生活所迫。
部分毕业生毕业即失业,或者是找不到理想的职业,生活没有着落。毕业生在生活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诚信就显得十分脆弱,这个时候还贷者自然就选择了违约[2]。
二、提高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率对策分析
(一)政府:改革和完善助学贷款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重视监管和服务,提高管理水平。
1.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贷款业务,属于银行的“微利”项目,政府可通过财政手段来补偿银行,改善其经济效益。(1)加大风险补贴的财政投入,由政府承担更多的信贷风险,给银行更多的风险补贴,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2)加大转移支付的财政投入。政府应针对各省市经济差异,实行政策倾斜,发挥激励主体的作用,加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公平地分配给需要补助的落后地区,确保所有贫困生在获得助学贷款上都能够得到平等对待。
2.扶植保险担保机构,降低银行风险解决贷款风险问题。
政府可扶持保险担保机构,介入国家助学贷款。其优点有:(1)保险机构介入助学贷款业务,参与贷款管理,特别是贷后管理,发挥保险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可及时有效地提醒和追收贷款,降低违约率。(2)将经办银行的贷款风险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保险机构,银行只要向保险机构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费,就能获得相应的保险保障。这种方式可以解决经办银行的贷款顾虑,调动银行开办助学贷款的积极性。
3.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库,缓解信息不对称。
政府可以运用行政手段,设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通过对贷款学生的基本信息、贷款和还款情况等进行记录,加强对贷款学生的贷后跟踪管理。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的规范性文件,使养老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贷款等社会保障体系与个人信用挂钩,从真实性、权威性等方面保证助学贷款信用制度的真正实施。
(二)银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设计模式,加强助学贷款风险控制。
1.制定人性化的贷款管理制度。
银行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不畅,提供的服务不便捷,是造成部分学生还贷违约的因素之一。商业银行应在贷款学生毕业前,以函件或培训的方式,详细告知还款方式,让每一个借款人熟悉还款流程。或者对助学贷款能提供类似信用卡一样的服务,让学生随时可以查询还款时间和还款数额,从多个方面完善贷款管理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一方面可以为想还贷的学生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欠贷学生进行跟踪,这样不但能做到人性化服务,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助学贷款违约率。
2.设计灵活合理的还款方式和期限。
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以及大学生就业后的低工资的情况下,银行应设计尽可能多的还款方式,让借款人能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还款方式,减轻学生还贷压力,提高学生还贷积极性。
3.建立助学贷款风险防范体系,主要是贷后管理体系。
学生毕业后,银行要实施严格的贷后风险监测,一旦发现贷款学生不及时还款,或与银行不按时联系,或不与银行联系,就立即进入追债阶段。对与银行不按时联系或不与银行联系的学生,督促其还款;对所在单位不详或不知去向者,应立即与学生所在家庭联系,由其父母提供学生的去向并督促学生还款;以上情况不能奏效者,应立即冻结或停止其基本账户收回贷款,必要时可诉诸法律[3]。
(三)高校:加大管理教育力度,增强学生诚信意识,提高国家助学贷款还贷率。
1.加强助学贷款的宣传工作,尤其应加大对惩罚力度的宣传。
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系统的金融借贷知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借贷观念,使贷款学生真正重视自己的信用问题。在违约惩处方面,高校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失信惩罚机制,逐步完善个人借用征询系统,将学生借款情况纳入其个人档案,加大恶意违约者的失信成本,使贷款回收措施更有效。
2.银校双方密切合作,共建助学贷款的双赢机制。
学校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学校领导应亲自走访有关银行,主动寻求合作,及时签订银校合作协议;签订银校合作协议后,应加强银校合作,积极配合经办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共建助学贷款的双赢机制。
3.加强对学生助学贷款的全程管理,完善诚信风险缓冲机制。
针对目前学校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滞后的情况,通过建立贷款学生毕业前的信息收集机制,加大对毕业学生的信息掌握量,强化父母等直系亲属在助学贷款中的作用;在贷款前应严格约定贷款学生的直系亲属应在毕业后定期与银行或学校联系,建立起一套学校、银行与贷款学生直系亲属的联系制度;学校应认真研究学生逾期未还贷的原因,主动协助银行催还欠款,努力提高贷款履约率,有效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促进助学贷款的良性运转。
4.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构建助学贷款诚信情况的公开管理机制。
高校应把学生的信用、法制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给在校学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同时高校应积极构建助学贷款诚信情况的公开管理机制,建立贷款学生数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用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联系学生,建立与贷款学生定期联系机制。
5.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
高校应对原有的学生资助体系进行整合,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以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使助学贷款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还贷压力。因此,高校在确保政府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基金和银行风险补偿基金到位外,还要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奖、贷、困、补、减的相互作用,从多方面解决好贫困生交不起学费的问题,缓解助学贷款压力[4]。
(四)学生:珍惜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强诚信意识,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助学贷款还款率。
1.合理定位。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给自己准确定位,从而降低过高且不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树立适合当前社会需求的新型择业观。
2.多方位择业,关注劳动力市场。
过去毕业生往往只关注人才市场,对劳动力市场则不屑一顾。现实是当前我国技能型人才奇缺,所以辩证地看,大多数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可能不占优势。
总之,贫困学生选择了助学贷款,也就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政府、银行、高校为实现这个目标虽均承担一定的现实成本,但也分享其中的潜在收益。而这种潜在收益要转化成为现实,要具备可持续性,关键还在于学生的行为,当然也需要政府、银行、高校通力合作,才能产生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慧琪.“学校、银行、保险公司”三位一体――高校助学贷款还贷监督模式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5).
[2]吴梅.对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相关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
篇4
抵押人(甲方)
有效证件号码:
地址:
电话:
开户金融机构及账号:
抵押权人(乙方)
法定地址: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
电话:
为确保年字第号借款合同(以下简称借款合同)的履行,甲方愿意以其有权处分的财产作抵押。乙方经审查,同意接受甲方的财产抵押。甲、乙双方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共同遵守执行。
第一条担保范围
一、本合同所担保的主债权为债权人_____依据年字号借款合同向债务人_____所发放的贷款,本金金额为人民币___元(大写)_____(小写)如借款合同双方依据合同规定的条件减少贷款额,本合同所担保的主债权本金金额则以借款合同项下实际发放的贷款本金金额为准。
二、本合同担保的范围包括因借款合同而产生的借款本金、利息(包括法定利息、约定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包括诉讼费用、律师费用、公证费用、执行费用等)因债务人违约而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和其他所有应付费用。
三、借款人无论何种原因未按借款合同约定履行到期应付债务(包括因借款人或担保人违约而由贷款人宣布提前到期的债务或债权人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宣布解除合同而产生的损害赔偿),抵押权人有权按照本合同的约定,以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第二条抵押期间
[选择1.如果登记机关认可合同的规定]
本合同项下的抵押期间,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本合同第三条所约定的被担保债务偿清为止。
[选择2.如果登记机关坚持登记确切的抵押期间]
本合同项下的抵押期间,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___年___月___日为止(主合同到期之日起经过一定期间)
第三条抵押财产
一、抵押财产净值为人民币_____万元,有关情况详见抵押财产清单。
二、如果抵押财产中包括法律限制流通的财产,抵押人有义务在抵押财产清单中注明。
三、在抵押有效期内,无论任何原因导致上述抵押物账面净值总额减少至不足以担保全部抵押债权时,贷款人有权要求抵押人恢复抵押物的价值或者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当的担保。
四、以限制流通物提供抵押担保的,抵押人应协助抵押权人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办理审批登记手续,以确保抵押权有效合法成立;
五、如果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件、侵权行为及其他原因导致抵押财产灭失或价值明显减少,抵押人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并立即书面通知抵押权人。
第四条抵押财产的占有和保管
一、本合同项下的抵押财产由抵押人占有和保管,但抵押财产的权利凭证应交由抵押权人保管。抵押人同意随时接受抵押权人对抵押财产的检查。
二、抵押人应妥善保管、保养和维护好抵押财产,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抵押财产的安全、完整,如抵押财产需要维修,抵押人应及时进行,并承担相应费用。
三、抵押人转让、以实物形式出资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处分抵押物,应事先征得抵押权人书面同意;未事先征得抵押权人书面同意,抵押人的上述行为无效。 第五条抵押登记
一、在本合同签订后15日内,抵押人应按照《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持本合同、借款合同、抵押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等相关资料到有关机关办理抵押财产登记手续。
二、抵押人办理抵押财产登记手续后,应于3日内将有关登记文件的副本送交抵押权人。
三、抵押权人在抵押登记期满而债权未得到完全清偿时,抵押人必须继续办理登记手续。
四、如果抵押财产中含有在建工程,或尚未安装完毕的机器设备,或尚在途中的其他物品,抵押人将在前述工程、设备或物品建成或到达后15日内到有关机关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第六条抵押权的实现和消灭
一、抵押人在此确认:如借款人未根据借款合同的约定履行到期债务(包括因借款人、抵押人违约而由贷款人解除合同或宣布提前到期的债务),抵押权人有权直接变卖、拍卖抵押物或将抵押物折价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如果采取变卖或折价方法处分抵押物,变卖价格或折价金额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抵押权人应采取拍卖的方法处分抵押物。
二、处分抵押财产所得款项在优先支付抵押物处分费用和本合同项下抵押人应支付或偿付给抵押权人的费用后,用于冲抵借款合同项下的债务。
三、抵押权因以下原因消灭:
(一)主债权消灭;
(二)抵押权实现。
抵押权因主债权消灭而消灭的,抵押权人应将其保存的抵押物所有权证明和保险单正本交还抵押人。
第七条声明与承诺
抵押人声明与承诺如下:
一、抵押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对抵押财产享有合法的处分权。
二、抵押人完全了解主合同的内容,抵押人签署和履行本合同是自愿的,全部意思表示真实。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签字人的签字经过合法的授权。
三、抵押人向抵押权人提供的所有文件、资料、报表和凭证等是准确、真实、完整和有效的。
四、抵押人并不因为在本合同项下抵押权的设置而丧失向其他债权人清偿债务的能力,或损害抵押人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利。
五、抵押人应向债权人预先通知在抵押有效期内发生的任何形式的产权变动或经营方式改变;抵押人不因上述产权变动或经营方式改变而免除担保责任。
六、抵押人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任何设立、变更或注销登记,应立即通知并将有关登记副本送交抵押权人。
第八条缔约过失和违约责任
一、本合同签订后,抵押人拒绝或者拖延办理抵押登记,致使抵押权不能生效的,构成缔约过失,抵押人应对抵押权人承担抵押担保范围的赔偿责任。
二、下列事件之一即构成抵押人在本合同项下的违约:
1.抵
押人在本合同第一条中所做的声明与事实不符或所做承诺未得到履行;
2.因抵押人的原因导致本合同项下抵押无效;
3.抵押人违反本合同第六条第三款的规定,擅自转让、以实物形式出资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处分抵押物;
4.抵押人以任何方式(作为或不作为)妨碍抵押权人根据本合同有关规定处分抵押财产;
5.抵押人拒绝或者拖延协助抵押权人续办抵押登记,致使抵押在主债务全部清偿完毕之前失效; 6.由抵押人占管的抵押物毁损、灭失,而该抵押物的保险未落实或因任何原因保险公司拒绝赔付。
三、在发生上述违约事件或缔约过失的情况下,抵押人负有抵押过失或违约责任,抵押权人有权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
1.解除与抵押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或宣布借款合同提前到期;
2.要求抵押人赔偿抵押权人因抵押人违约而蒙受的一切直接或间接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抵押权人遭受的借款合同项下贷款本金、利息和费用的损失);
3.仅需通知,将抵押人在抵押权人以及中国银行其他机构处任何账户内的资金或对抵押权人以及中国银行其他机构享有的任何债权与抵押担保债权相抵消。
第九条费用
与本合同及本合同项下抵押财产有关的一切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本合同项下的登记费、公证费及抵押财产的保险、运输、仓储、保管、估价、维修、保养、处分等费用),均由抵押人支付或承担。
第十条权利放弃
一、本合同项下,抵押人对于向抵押权人支付的任何款项,不得提出抵消的主张。
二、抵押权人给予抵押人的任何宽容、宽限、优惠或延缓行使本合同项下的任何权利,均不影响、损害或限制抵押权人依本合同和法律、法规而享有的一切权益,不应视为抵押权人对本合同项下权利、权益的放弃,也不免除抵押人在本合同项下应承担的任何义务。
第十一条合同的修改、补充和解释
一、本合同经双方书面同意,可以修改或补充;本合同的任何修改和补充均构成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本合同的未尽事宜,应按照本合同所担保的借款合同的有关条款解释或办理。
三、本合同任何条款的无效均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效力。
第十二条争议解决、法律适用与管辖
本合同的一切纠纷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凡因履行本合同而产生的纠纷,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在协商无效时,双方同意采用下述第___种方式解决:
1.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2.由___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与诉讼或仲裁有关的所有费用均由抵押人承担,但法院判决或仲裁委员会裁决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合同附件
下列文件为本合同附件:
一、抵押财产清单;
二、抵押财产保险单正本;
三、抵押登记证明文件;
四、抵押物评估报告;
五、双方认为必要的其他资料。
本合同的附件构成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十四条合同生效
[选择1.适用于不动产抵押,包括房屋、土地使用权及《担保法》规定的需要登记抵押才生效的其他财产]
本合同在下列条件满足后生效:
1.合同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
2.抵押人办妥抵押登记手续;
[选择2.适用于动产抵押]
本合同自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本合同正本一式份,抵押人、抵押权人、___公证处、___登记机关、以及___、___各执一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抵押权人:___(公章)抵押人:___(公章)
法定代表人法代表人
或授权签字人: 或授权签字人:
篇5
关键词:生源地助学贷款;信贷风险;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5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6)11-0060-02
一、大学生学习费用情况
随着近年来各大院校不断扩招,大学贫困学生呈逐年增加趋势。据调查,大同市2003年-2005年三年间,共考入大学学生13879名,其中贫困生为7780名,占大学生总数的56.1%。其中农村学生7706名,贫困生6724名,占比为87.2%;城镇学生6173名,贫困生1656名,占比为26.8%。总体看,农村学生占比较大,约为55.5%,贫困学生人数也相对较多。
据调查,考入市外大学的学生平均每年费用约15000元,市内大学本科的费用比市外少约2000元;市内大学专科费用大约在10000元左右。学生上学的费用主要由家庭负担,家庭收入水平直接成为学生能否入学的关键。学生家庭收入有以下几种:其一,有工资收入的家庭。全年的收人大约1.8-2.1万元。这部分家庭多集中在城镇地区,占全部家庭户数的40%左右;其二,庄稼收成和其它农副畜产品市场等方面因素决定了农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农户全年收入为0.8-1.6万元不等。剔除生产生活资料外,家庭负担学习费用的50%-70%,其余靠向亲友借贷来解决。这类家庭大约占42%;其三,个体小商小贩家庭因生产条件差,家庭劳动力少,只能解决30%-50%的上学费用,通过申请一些其他用途的贷款及向亲友借贷来解决子女的上学费用,大约占13%;其四,无固定收入的家庭。由于家庭成员生病或劳动力致残、父母离异、死亡等种种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学生往往被迫失学。而得到助学贷款的学生极少,大约只占5%。
二、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展情况
三年间,大同市共有4960人需要助学贷款完成学业,但助学贷款逐年下降,2003年至2005年贷款余额分别为41万元、29万元、21万元。同时,这些贷款都是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实际上至今尚未发放过一笔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
三、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难点
一是助学贷款的需求人群大多集中在城镇下岗职工家庭和农村居民,这类人群即期收入低,预期收入增长缓慢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缺乏可抵押的房产、车辆等固定资产,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房产一般都没有产权证明,办理相关证明的费用也使借款人难以承受,较强的贷款需求量与薄弱的承贷能力之间反差强烈。
二是助学贷款的需求者绝大部分来自乡村,而国有商业银行在乡村基本没有分支机构,助学贷款的重任只有靠农村信用社来承担。但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明显较弱。2005年,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只占全市金融机构全部存款的的9.29%,以弱扶弱,贷款的风险必然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果。
三是助学贷款的期限较长,不确定因素多,如学生毕业后能否就业和收入、担保人经济条件是否发生恶化、搬迁、死亡等不可预知情况都可能形成贷款违约。随着农村信用社各项内控制度的不断加强和完善,特别是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信贷人员为了规避责任风险,对发放长期贷款的积极性普遍偏低。而且助学贷款从贷前调查、发放贷款到利息本金的收回都比正常贷款复杂,且单笔金额小、贷款对象零散,增加了贷款成本。根据规定,生源地助学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基准利率的30%,远低于现行的对农户贷款和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贷款利率,不足以抵补成本,农村信用社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积极性不高。
四是担心财政贴息不到位,贷款人还款能力缺乏保障。历史上由地方政府贴息的各类扶贫贷款大部分已形成了呆帐。信用社担心助学贷款重走这些贷款的复辙。在国家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政策后,每年都有一大批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而没有稳定的收人,学生还贷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助学贷款势必面临着风险。
五是风险防范体系不完善。由于缺乏借款人的资格和信用认定,资金的风险管理难度较大。加之跟踪收贷系统不完善,学生面向全国各地自由择业,金融机构无法追踪,信贷资金的安全收同缺乏保障。由于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办法中既没有提取风险补偿基金的规定,又没有相关的贷款呆账核批和亏损弥补机制,出现坏帐后,需要承担风险,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办助学贷款的积假性。
六是银校之间缺乏相互制约的联动机制。人民银行通常只注重窗口指导,搞好政策指引,缺乏与当地教育部门、银行的协调配合,不能共同构筑相互制约的联动机制,以规范信贷行为和操作流程。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导致银行贷前获得的信息失真,给信贷风险度判断增加难度,无形中加大了潜在风险。
四、几点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首先,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由人民银行、财政部门、银行业监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信用社组成的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协调小组,制定《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办法》,指导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贷款贴息工作,为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细化助学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制度,使其更具实际操作性,更易于被各层次的客户接受。再次,构建统一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的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提供当年录取考生情况、助学贷款需求情况及各院校学杂费情况。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诚信意识,协助做好有关监管工作,为学校、教委、财政、银行更好地沟通合作提供保障。
二是在全国高校建立全国联网的个人征信登记咨询体系。通过与高校密切合作,在注重培养学生信用意识的同时,建立借款学生的信用档案,为助学贷款的跟踪管理和防范逃废银行债务提供咨询服务。高校作为助学贷款的受益方,要注意培养学生信用为本的意识,协助金融机构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及时反馈贷款人信用情况、就业情况等信息。
三是农村信用联社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管理办法。在合理规避贷款风险的同时,贷款手续要简便、快捷,贷款形式要多样,高效运作,防止人为抬高“门槛”,设置障碍,切实把资金发放到最需要帮助、扶持的优秀学生手中。针对农村的贫困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担保能力不足问题,可采取互保、联保的方式,增强对学生的约束力。信用社要根据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划分档次,区别对待。适当减少对那些教学质量差,就业率低的学校的贷款。推进各高校改变办学思路,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毕业学生的就业率,降低助学贷款风险。
四是政府部门要主动及时安排拨付财政贴息资金,为金融机构开办国家助学贷款创造条件。
篇6
欠发达地区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步履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宣传不到位。公民对助学贷款有关政策和业务操作知之甚少,金融机构各级人员往往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问题,认为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是亏本买卖,利润小,风险大,对个人业绩考核不利,因而缺乏积极性。二是抵押担保难。欠发达地区每年考上大学的新生中,来自农村的经济十分困难的学生多,缺乏抵押物和找不到有经济实力担保人的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的多。三是贷款利率未予优惠。金融机构把生源地助学贷款视为一般商业性信贷业务管理,贷款利息不但没有优惠,反而上浮50%。
新学年即将开始,建议国家和各地金融机构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推进生源地贷款业务健康发展。
国家应出台地方财政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贴息政策。有关文件规定,对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财政不给予贴息。但生源地助学贷款与高校助学贷款具有相同的社会效益,甚至更重要,因此对生源地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业务给予财政贴息刻不容缓。
规范资金管理,实行封闭运行。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风险性大、政策性强,应指定一家金融机构办理,资金应实行封闭运行。一方面使金融机构和经办人员从“恐贷症”中真正解脱出来;另一方面规避管理风险,促进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健康发展。
规范业务管理,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制度。一是建立贷款学生家长为户名的个人信用档案,进而建立全国范围内联网的个人信用资信登记系统,进行跟踪服务与监控,改善助学贷款业务的信用环境。二是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制度。金融机构应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单设台账、单设科目、单独统计、单独核算和考核。
加强政银协作,进一步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一是地方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助学贷款的贴息,并对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利息收入营业税实行减征或免征。二是金融机构要提高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认识,正确处理长远与当前、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防范风险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系,把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办权下放给基层机构,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帮助贫困学生解决求学难的资金不足问题,支持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摘自2005年7月6日《心桥》)
相关链接
助学贷款
篇7
一、银行叫停国家助学贷款的根本原因
国家助学贷款本是一种信用贷款,根本无须担保,它的目的是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和缴费制度的推行,高校的贫困大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25%,特困生占8%。虽然高校建立了奖学金、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和学费减免等一系列资助体系,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问题,对广大高校贫困学生来说,最重要、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国家助学贷款。由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毕业后不归还逾期国家助学贷款,银行叫停国家助学贷款,高校贫困学生陷入贷款无门的困境。银行在催交无果的情况下,将欠款者告上法庭。2006年8月,中国银行杭州杭海路支行浙江大学4名毕业生,要求归还助学贷款。2006年12月北京又助学贷款诚信“黑名单”,并在媒体上公布了中国石油大学4名毕业生的真实身份。紧接着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营业部在媒体上对国家助学贷款逾期债务进行催收,涉及4所高校的263名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处于冰点。
二、学校要提供培养诚信的环境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学生诚信与否必然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同时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有相当影响力的群体,它能对未来中国的信用环境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之一,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他把诚信当作等同生死的大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支撑、维持、协调社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运转,高校则承担培育诚信的重任。高校要在校园内积极寻找培育诚信的支点,启动“诚信工程”,从教师到学生开展“做诚信人,办诚信事”活动。
教师要践行诚信行动,以身体力行的教化方式给学生一个诚信的模板,做诚信的表率,为建立诚信社会做准备。对学生要开展诚信教育,为学生打造一个实践诚信的平台。特别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不懈地追求诚信,促进诚信的养成,把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美德。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日渐突出,受利益驱动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与诚信不协调的行为,高校校园内也存在不诚信的现象,考试舞弊、论文抄袭、借钱不还,欺骗老师、同学、家长等现象触目惊人。有的毕业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故意违约,一毕业就无法进行联系,好像在人间消失了,给其他大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诚信环境形成的过程中起了负面作用,给社会留下了不良印象。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成为当务之急。
高校要建立诚信网络、诚信传播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自我修养,积极与不诚信行为作斗争,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积极引导下,双管齐下,努力营造诚信环境,自觉接受舆论的监督。
三、要建立诚信约束制度
在商业社会,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比金钱更可靠、更可贵。社会学家认为,诚信的构建必须依靠制度的支撑,当社会出现不诚信行为时,除了要用道德去滋润之外,更需要制度的刚性介入,才能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国家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诚信体系。
1.高校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从新生入学起开始建立,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全部纳入诚信档案(包括助学贷款信息),它可以供用人单位监督、参考大学生诚信行为,也可以为用人单位选聘人才提供可靠依据。它是无形的“紧箍咒”,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制约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加大失信者的失信成本。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银行可以与高校联手,共享诚信档案。
2.国家要建立个人信用系统。个人信用系统就是个人的社会信用档案密码,与人的生命直接相连,不讲诚信,意味着个人放弃在社会上的所有利益。在中国,每个人的信用记录几乎是空白。在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助学贷款作为国内唯一的无担保贷款,要规避风险,能做到的就是完善信用体系。在英国,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非常容易,很多学生甚至一毕业就在国外工作,但英国的银行不必担心他们欠债不还,因为每个英国人生下来都有一个社会保险号码,收入、纳税、申请贷款、领取退休金等全靠它。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建立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并逐渐完备。学生毕业后银行均可通过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掌握其行踪和收入,尽管美国大学生的贷款率高达70%,不良还贷率却极低,信息网络系统有效控制了风险。我国也要加快建立个人信用系统的步伐,化解信用风险,让信用落到实处,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信用服务。
篇8
【关键词】 助学贷款;商业银行;评价体系;德育教育
一、国家信用助学贷款现状与意义
1、国家重视学生资助工作
国家信用助学贷款是国际上十分通行的一种商业助学贷款方式,是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资助在读大学生。这种贷款既帮助了经济贫困大学生接受教育,也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获利途径,是利国利民的一个金融工具。对于这种利于社会的金融工具,各个国家都是大力推广,并给予各类优惠。
虽然经历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也刚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久,但高等学校经济贫困大学生数量并不少,尤其中西部地方院校贫困学生比例更高。为了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普及高等教育,我国政府已经建立起完备的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到目前为止,各类资助体系相互配合,各有轻重,已经基本解决了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做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
2、已经开展多项资助工作,信用助学贷款是主力
目前高校的学生经济资助工作主要分为五大类:一、国家信用助学贷款;二、国家助学金与国家励志奖学金;三、临时困难补助;四、高校及社会力量提供的资助:如唐忠英德育奖学金、各类学习和社会奖学金等;五、国家政策补助:如单亲家庭减免学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资助制度。
各项资助政策对大学生影响作用巨大。一个经济贫困大学生通过申请国家信用助学贷款6000元能基本解决一个学年的学费,通过申请国家助学金解决了日常生活费问题,如果学习成绩优异更可获得各类奖学金甚至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再加上各类日常临时补贴,可以肯定的是,以目前国家资助体系足以保证经济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在经济资助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是提供数量最多,金额最大的学生资助方式。高校对于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也是十分欢迎,因为贷款能有效保证教育经费的支持。在每年高校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和日常缴费选课中,办理了国家贷款学生与全额缴费学生被认为是同等资格对待。目前高校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从过去的不到百分之十上升到目前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3、重要意义
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中流砥柱,在高校和学生个人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但国家助学贷款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学生资助。目前我国学术界正在研究高校学生助学贷款与大学生思想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措施,而国家助学贷款也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金融资助具有财政补贴和信用担保支持,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提供助学贷款服务,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家政策资助提高自身经营效益,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则提高了银行品牌社会信誉,并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资助,为商业银行吸引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牌效应支持。
二、目前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众多的优点让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成为各商业银行的抢手业务,自从开展以来,已经有多家商业银行提供了助学贷款业务。但现在市场上的国家助学贷款方式具有浓重的行政味道,商业化开展的深度还不够,因此贷款的还款风险还是很大,本身业务开展目的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1、申请程序审查简单
目前各地国家助学贷款以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采用的是高等学校和地方政府学生资助部门多步骤分别审查,最终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资助中心根据申请材料的方式确定申请者是否获得资助。
该类方法的方式不但申请手续繁琐,而且完全依赖高校和地方政府审查,没有商业银行参与,使得整个申请过程采用了非商业银行手段和行政决定的模式。而高校、地方政府、学生家庭实际经济情况和学生个人生活情况之间信息的不一致容易产生评价偏差。所以全国助学贷款资助体系虽然覆盖了绝大多数的贫困学生,但存在少量不合格学生接受资助,直接影响了受资助学生的感恩回报之心。
资助学生过多会带来两个主要负面效应:银行负担过大和学生资助感恩回报心不足。信用助学贷款通常贷款时间为四年,而四年里国家仅仅负担利息。与每年大量信用助学贷款相比,国家补贴利息和还款的不足让银行正常开展信用助学贷款并获得收益举步维艰。而资助大学生过多,不仅仅存在评价偏差等评价方式,而且存在个别地方政府评价不公等问题。这些容易造成受资助贫困学生的偏差,认为自己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在毕业后需要还款的时候,看到有其他人不还款的时候也会思想动摇。以上两点最终增加银行贷款风险,影响正常业务开展。
2、资助质量不足,有效监督差
目前助学贷款资助以考察申请者家庭经济情况为主,而其他思想道德、学习成绩、社会回报等方面考察比较欠缺,这样直接导致助学资助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性。
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后,通过工作后的收入每季度正常还款。而一个大学生工作收入的高低取决于该名大学生的工作状况。如果一个大学生学习认真、思想道德优秀、具有认真刻苦的优良品质,将大大有利于找工作,甚至可能找到高收入工作。如此大学生不用担心还款问题。而通常就业困难学生则面临还款推迟问题,甚至可能造成坏账死账。而目前大学生就业工作虽然面临很大压力,但通过调查发现学习认真、品德良好学生获得工作机会远远高于学习差的学生。因此,考察方式的单一性无形中提高了坏账率。
3、还款风险大
目前就业情况差,大学生毕业数量越来越多,而助学贷款办理数量和金额也是越来越多。如果大范围较差的就业状况存在,势必影响到助学贷款的还款。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针对此类情况提前做好应急方案,计提坏账准备金、剥离坏账资产、对延期还款者采取法律措施等各类手段提高贷款回收率。
4、德育教育不足
银行贷款的还款率高低不仅仅取决于贷款者的经济实力,还取决于贷款者的思想道德状况。具有还款经济实力但不还款的贷款者并不少见。而国家一直期望通过学生资助工作和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如果高校和商业银行能结合助学贷款进行日常德育教育,则不但降低了贷款违约率,而且为建设我国新世纪大学生人才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装。
目前,将国家资助与高校德育教育结合度并不高:如申请贷款审核的时候,工作主要集中在评选班会和形势政策课与各级党课上。专业教师日常教育、院校资助中心工作人员的集体教育和辅导员日常宣传工作成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力军。但这种教育模式是一种零散的方式,其效果质量并不佳。如想发挥德育教育作用,必须采用统一模式,保证授课方式和学时,通过贯穿整个学习生涯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感恩之心。
三、提高国家信用助学贷款质量的建议措施
1、科学规划贷款申请手续
加强地方教育部门与高校学生资助部门之间的沟通关系,适当时候建立全国信息联网。地方政府提供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高校则提供学生在校期间个人经济状况、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方面情况,最终由商业银行根据双方提供信息,以商业贷款方式决定助学贷款发放对象。政府对于贷款的发放,可以采用提高补贴、提供担保等方式以市场化方式提供支持。
2、加强贷款申请人审查指标设置
针对申请者状况,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指标来检测申请者个人情况。具体指标可以有: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家庭重大事件发生状况、当地社区村委会意见、申请者个人情况、申请者个人学习状况、申请者个人思想品德状况、当地经济状况、地方政府意见、申请者所在高校意见等多种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建立让整个资助评价体系更科学,对于商业银行决定贷款发放对象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3、对毕业生还款方式进行多样设计并提供扶助
针对申请者还款方式,目前助学贷款普遍采用毕业前两年只还利息,两年后开始本息还款,最长不超过六年。而高等学校毕业生在刚毕业的时间,是整个人生压力最为巨大、经济收入刚刚开始累积的阶段。在此阶段,毕业生主要精力在维持生活和提高技能,加上就业氛围差,很可能让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收入偏低。
面临如此情况,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提前准备,以计提坏账准备金方式从正常盈利贷款预防坏账的出现。另一方面可以对贷款对象提供继续金融服务,帮助其个人发展。如以新贷款还旧贷款,提供金融服务,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个人财务状况,改变贷款方式,延长还款时间。
虽然银行采取上述措施并不能短期内带来利润,但大大降低了贷款的坏账可能性。随着毕业生进入社会逐渐成长,经济收入与思想道德也逐渐提高,那时候银行可收回贷款与利息。以此方式短期内可能不见效益,但会形成长期良性循环,提高贷款者的还款能力。
4、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等学校德育教育是目前各级政府重视的一个教育工作,目前的德育教育集中开展于高等院校公共课的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辅导员与学生资助工作者的专场教育。而这种教育集中在低年级,并没有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教育才能提高整个校园氛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仅仅寄希望于低年级的一两年教育一下提高学生思想并不现实。因此需要教育部门系统地制定德育教育工作,早日实施,为银行贷款降低风险,也为国家人才培养提供思想武器。
四、结语
高等学校助学贷款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金融市场发展方向,只要科学规划,认真考察,加上持续教育和合理的还款方式,会成为商业银行贷款市场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对国家来说也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捷径,获得了更优秀的人才,保证了人才的成长。本文提出的理论探讨也是来源于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与高校调研,但市场的发展则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本文并未再深入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仅仅初步提出设想,还需继续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但只要依靠市场化成熟发展,助学贷款必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主营业务之一。
篇9
[关键词]助学贷款政策比较借鉴
[作者简介]全国林(1965-),男,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发展。(湖南株洲412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风险与诚信教育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C0140)
[中图分类号]G64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09-03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这就要求政府在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促进教育公平、保证贫困学生的入学机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各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规模在相对缩小,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高等教育的财政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改革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成为指导当今大多数国家资助体系的主流思想。因此,加强对助学贷款政策进行国际比较,借鉴各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成功经验,对建立我国可持续的助学贷款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发展中国家助学贷款体系
文章选取拉脱维亚、泰国、印度三个国家作为助学贷款政策的比较对象。这三个国家和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拉脱维亚更是和我国同属经济体制、教育体制转型国家。
(一)拉脱维亚的助学贷款体系
1991年拉脱维亚从前苏联独立出来后,由计划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随即启动了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资助体系也开始转型,从直接资助为主转变为间接资助为主。对学生的直接资助在一定范围内得以保留,间接的学生资助主要是以国家补助的助学贷款实施的,另外还包括学费的税收减免和政府补贴的住宿安排等。拉脱维亚从1993年实施助学贷款计划以来,按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
1993~1997年为“零实际利率”时期。即助学贷款在学生读书期间没有利息,在开始偿还贷款后只收取一个能够补偿通货膨胀的利息;贷款资金由政府提供;贷款的对象是攻读学士、硕士学位的全日制学生;还款宽限期是毕业后两年,按一个固定还款时间表5年内还清;免除贷款的条件是借款学生残疾;无须担保。由于贷款条件严格,很多有需求的学生无法获得助学贷款,这促使政府不得不修改助学贷款政策。
1997~2001年为推出“生活贷款”和“学费贷款”阶段。这是为满足学生生活费用支出和学费支出所采用的新的贷款模式。贷款资金由政府提供;贷款的对象是国家认定的所有高校的全日制学生;在读书期间没有利息,从毕业一年后开始计息,年利率5%;还款宽限期是正常毕业后一年,按一个固定还款时间表还款;免除贷款的条件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目标的学生;无须担保。
2001年至今为“助学贷款担保”阶段。即要求借款学生提供两个不低于最低工资收入的担保人,孤儿由中央政府提供担保;资金由商业银行提供;其他基本保持了“生活贷款”和“学费贷款”阶段的内容不变。从实际执行情况看,虽然要求借贷学生提供担保,大大降低了助学贷款风险,但由于绝大部分借贷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所以能够申请到助学贷款的学生比例一直较低。“生活贷款”的发放比例只有13%,“学费贷款”的发放比例只有19%。
(二)泰国的助学贷款体系
泰国的助学贷款计划始于1996年,自该计划执行到2006年十年间,共向270万学生发放了216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502.3亿元)的助学贷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及大学学业。我国从1999年至2009年实施助学贷款的十年间,共向451.8万学生发放了424.1亿元人民币的助学贷款。考虑到两国间学生人数的巨大差异,显示出我国助学贷款实施情况与泰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了解和分析泰国的助学贷款计划,对改进我国的相关政策是很有必要的。泰国实施助学贷款计划前后分为两个阶段:
1996~2006年传统助学贷款计划的提出与实施阶段。该计划的适用对象是在泰国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申请条件是本国公民,家庭年收入不超过15万泰铢;管理机构是教育部和大学事务部,教育部管理高中、职业学院的助学贷款,大学事务部管理四年制学院和大学的助学贷款;由父母或监护人提供贷款担保;发放额度为:高中生55440泰铢,职业学院学生70240泰铢,大学生100000泰铢;还款期限和利率:学生可以在毕业或未继续学习2年后、15年内以1%的利 率还款;立法支持:泰国颁布了《1998年泰国教育贷款基金法》,以支持助学贷款稳定的、长久的运行下去。
2006年9月至今“按收入比例还款”改革计划阶段。由于第一阶段的助学贷款计划存在贷款设计过于优惠(1%的还款利率,15年的还款期)、过高的管理成本、过度依赖财政补贴等问题,2006年9月泰国开始实施“按收入比例还款”助学贷款改革计划。对第一阶段的贷款计划作了如下调整:贷款只能用于支付学费,同时对困难学生支付生活补贴;贷款额度因学科不同有较大差别;贷款采用名义利率,最高不超过5%;学生开始还款的最低月收入为16000泰铢;学生毕业后由税务部门回收贷款。
(三)印度的助学贷款体系
印度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国家贷学金计划从1963年开始实施到1991年废止,经历了28年。在此期间,因其较低的回收率(6%~15%)、助学贷款体制不合理、信贷市场不完备、资助面较小、资助力度不大等原因而未能形成独立运作的循环基金。而且在放贷和回收环节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致使国家贷学金计划以失败告终。第二阶段的新教育贷款计划从2001年开始实施,较好地解决了贷款回收的难题。但由于政府职能的缺位,使得商业银行在办理助学贷款时必须承担贷款数额小、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等所带来的较高成本。即便在回收率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能够保证银行赢利,银行惜贷也就在所难免。最终因银行放贷不足、贷款获贷率很低(仅为2%~3%)、性别资助失衡等问题导致新教育贷款计划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发达国家的助学贷款体系
(一)美国的助学贷款体系
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和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已经发展到非常完备的程度。具体表现就是助学贷款体系分类详细、形式多样、资助主体多,适合不同的贷款对象。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每一个有资金需求的学生得到相应的资助。主要几种资助计划如下:
1.帕金斯贷款。是根据1958年《国防教育法》确定的、由政府出资、学校充当贷款机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种贷款形式,原名为“国防贷学金”。学生年最高借贷金额为3000美元,毕业后九个月开始还贷,还款期为10年,固定利率5%;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政府负担;学生毕业后参军或从事国家急需的公益事业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贷学金。
2.斯坦福贷学金。是根据《1965年高等教育法》设立的、由州教育机构担保、商业银行实施的、资助有经济需求学生的一种贷款形式,原名为“国家担保助学贷款”。斯坦福贷学金是目前全美最大的助学贷款项目,按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分为政府贴息和不贴息两种;本科生一年可申请2625美元;贷款利率随CPI浮动,一般不超过8.25%。
3.学生家长贷学金。是根据《高等教育法1980年修正案》设立的、由政府担保、商业银行提供贷款、面向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学生家长的一种贷款形式。申请贷款时,学生家长必须接受信用测试;利率在9%以内浮动,利息从贷款发放之日起计算。
4.学生补充贷款。是根据《高等教育法1986年修正案》而设立的。贷款对象是经济独立于父母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贷款总额本科生为23000美元;贷款利率在11%以内浮动。
5.联邦直接贷学金。是1994年根据《助学贷款改革法》由联邦教育部出资设立的贷款项目。每年各高校可从教育部获得贷款资金,再由各高校向符合借款条件的学生发放贷款;学生毕业后按约定直接向教育部还款。
(二)日本的助学贷款体系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对在校大学生提供资助的国家之一。2004年之前的学生资助体系是由日本育英会根据《日本育英会法》来向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以资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但由于长期入不敷出,无法形成良性的借贷循环。于是日本在2003年10月17日正式结束“日本育英会”的运营,成立行政法人形式的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负责资助资金的发放、管理、回收及相关工作。其现行的助学贷款政策的基本内容如下:
1.助学贷款分类。日本的助学贷款分为无息贷款和有息贷款两种。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学生支付学费,但申请标准比较严格,利息全部由政府承担;有息贷款更多用于学生的生活费,申请条件较低,覆盖面相对广泛,由借款者承担利息。
2.申请对象及条件。申请对象为所有在校的本科生、专科生(含高职)、硕士和博士生;申请条件包括学生品行、健康程度、学业成绩和家庭经济状况,其中学业成绩和家庭经济状况要求严格,并有具体的参考标准。
3.担保制度。日本的助学贷款担保制度在日本育英会时期由政府担保,现行的担保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学生父母或亲戚担保;另一种是由专门组织收取一定费用为学生提供担保。
4.还款方式及利率。学生从毕业后开始偿还贷款,由贷款机构按合约直接从借贷学生的银行账户上扣除;考虑到学生刚毕业偿还能力不强,有息贷款的最高还款利率为3%。
5.贷款额度及还款期限。日本对助学贷款的发放额度、还款额度、还款期限都作了十分详细的规定,本、专科学生月最高贷款额度为54000日元,还款期限规定为12~20年,考虑到了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还款能力。对接受贷款的学生来说还款相对比较轻松,体现了制度设计的以人为本原则。
三、启示与借鉴
上述三个发展中国家和两个发达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各有千秋,都对本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其中有一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我们可以在参照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调整助学贷款政策,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增加助学贷款品种,提高助学贷款发放额度
目前我国的助学贷款品种只有一个,不分地区、不论经济条件每年最高贷款额度为6000元。这种单一品种、固定金额的贷款模式存在一定弊端。首先,6000元的贷款额度在贫困学生交完学费和住宿费后所剩无几,这实际上只是相当于拉脱维亚的一个“学费贷款”,然而他们的日常开支和生活费还是没有着落;其次,不同地区高校的学费、生活费水平不一,而且专业不同收费标准也差别很大,因而在全国统一执行6000元的标准不尽合理。因此,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和拉脱维亚的做法,区别对待不同情况的借贷需求,推出多种不同的助学贷款项目,提高助学贷款发放额度,以满足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经济状况学生的实 际需要。
(二)延长还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
现阶段我国的助学贷款还款期限为6年,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存在现实的经济困难。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能够找到一个理想工作的大学生不多,即使能够就业,也由于刚参加工作,工资收入不会太高;另一方面还贷的这几年正是他们要结婚成家、花钱最多的时期。综观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还款期限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助学贷款的还款期普遍较长。如美国的还款期为10年以上,日本的还款期为12~20年,泰国的还款期为15年等。这些人性化还款期限的设计,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还款压力,也有助于贷款的回收。因此,延长还贷期限应是我国今后助学贷款政策调整的首选目标。
我国现行的助学贷款利率政策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政府补贴,毕业后的利率按照商业贷款利率执行。这种做法在世界上比较少见,如拉脱维亚的“学费贷款”、美国的“帕金斯贷款”等,在学生就读期间由政府补贴全部利息,学生毕业后没有执行市场利率,而是执行低于市场利率的有政府补贴的利率。这种做法对于我国的助学贷款利率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将学生贷款分为“学费贷款”和“生活贷款”,两种贷款在学生就读期间由政府支付利息,毕业后“生活贷款”执行市场利率,“学费贷款”执行补贴利率,以减轻学生的还款负担。
(三)国家助学贷款应采取担保形式
我国的助学贷款属于信用贷款,完全依靠大学生的信用作为还款保证,如果违约没有其他有效的制约手段,这是我国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以来违约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前我国个人征信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完全采用信用贷款就无法对部分信用不好的学生形成威慑。上述的拉脱维亚、泰国、日本乃至印度等国的助学贷款都采取担保的形式,由父母或亲属做第一担保人,保证了较低的贷款违约率。借鉴泰国、日本等国的经验,我国应该在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条件上追加一项担保要求的条款,由学生自己去寻找担保人。有了这样一个措施,那些和贷款有利益牵制的担保人就会主动督促借贷学生按时还款,或者提供学生的有关信息由贷款机构去追缴欠款。由以上分析可知实行助学贷款担保有以下益处:一是有效分散了贷款风险,提高了商业银行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二是实行担保可以通过担保人制约借款学生,从而提高助学贷款的归还率。因此,我国的助学贷款政策应向担保形式的方向发展。
(四)将助学贷款分为“学费贷款”和“生活贷款”
目前我国的助学贷款只有一种,每年的最高贷款额度为6000元。这一贷款额度一般只能满足贫困学生交纳学费和住宿费的需要,而他们的生活费还没有来源。尽管在2007年6月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贫困生的奖学金、助学金项目,但仍不能很好地解决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也未能完全解除经济困难学生求学的后顾之忧。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拉脱维亚、英国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将现在的国家助学贷款分为“学费贷款”和“生活贷款”,分别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支出和生活费支出。“生活贷款”的额度可以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生活支出水平来确定,“学费贷款”的额度可以根据高校的学费和住宿费水平来确定,并随学费和住宿费的变化而加以调整,现阶段“学费贷款”可以维持在当前的6000元水平不变。
(五)借鉴减免优惠,配置人才资源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但经济发展存在东部与西部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的不平衡。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所造成的。在没有外力介入的前提下,大学毕业生会大量涌向工资高、发展机会多、工作环境好的经济发达地区,从而造成局部人才堆积和浪费,而真正需要人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却短缺大学毕业生。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他国的助学贷款减免优惠政策,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如拉脱维亚的贷款政策规定“满足公共人力资源需要和社会政策目标的学生可以豁免贷款”;美国的政策规定“学生毕业后参军或参与国家急需的若干项社会公益事业,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贷款”;日本的政策规定“学生毕业后到中小学、公立大学、科研机构工作的可以部分或全部免还”。这样的助学贷款减免政策鼓励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和边远地区,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虽然我国在2006年9月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但由于政策实施的范围较窄(每年10%左右的获贷率)、代偿金额较少,从而使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在株洲几所高校的调研中,只有不到1%的获贷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因此,我们应该改革助学贷款政策,使更多的贫困学生获得更多的助学贷款,充分发挥减免优惠的政策功能,使一部分毕业生通过政策调节服务于国家急需的行业和地区。
(六)制定国家助学贷款法律法规
相比政策而言,法律法规更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强制性。由于我国在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不起大学的现象仍将存在。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泰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尽快制定正式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国家助学贷款各方面的工作。制定国家助学贷款的法律法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明确高校审查贷款、负责联络贷款学生的责任;明确贷款担保人的连带责任;规定贷款大学生所在就业单位协助银行收回贷款、督促学生还贷的责任;明确银行催收、追讨欠款的权利;明确贷款大学生违约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明确中央财政、省级财政、高校出资建立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的责任以及风险补偿金的使用和管理方式等。
[参考文献]
[1]冯涛.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2]中山大学学生处.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手册[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3]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4]马晓强.教育投资收益――风险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篇10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诚信;对策
中图分类号: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2-0075-03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面向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第二学科学士学位学生发放的。用于帮助这些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并由国家财政给予贴息的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它是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
然而,自2003年国家助学贷款进入首批还贷高峰至今。贷款学生的违约率一直居高不下。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末,助学贷款的违约率高达28.4%,致使商业银行参与国家助学贷款面临困境。2007年7月,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以“债务催收公告”的形式将1200余名拖欠助学贷款的违约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公布于众,致使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原本定位在高信用的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尴尬的十字路口。一方面,高违约率严重挫伤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势必导致银行通过提高贷款门槛、减少贷款发放等措施来降低风险,然而这些措施将严重影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上述情况将导致相当数量的优秀学生由于贫困而无法接受高等教育,陷入“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失去机会――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社会公平,有违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降低违约率已经成为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瓶颈、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途径之
一、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的原因分析
1、认知上的偏差和助学贷款的模糊定位,促使违约现象出现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国家统包统分政策,即由国家负担大学生的教育费用,毕业后再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这种统包统分的旧政策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实行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这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既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对于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加快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
但是,时至今日,在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于这项改革措施理解不足,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仍然抱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入了大学的门就是人了公家的门”的观念,这种情况在贫困学生相对集中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尤为明显,这就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国家的钱,不贷白不贷”,甚至是“贷国家的不算贷”的思想。
此外,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虽然由国家贴息,但是由商业银行发放。应该说其商业性质大于政策性质。但目前,我国助学贷款在其性质上的定位并不明确,导致一些学生并不明确理解助学贷款的商业性质,而是抱着“能拖就拖,能不还就不还”的思想,认为只要银行和学校不催缴就意味着不用还款等等。
2、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的缺失,导致大学生诚信危机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贷款,不需要任何贷款担保或抵押,只以贷款学生的信用作为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信用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能够惩戒失信行为,强化个人信用意识,保证经济秩序的运行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而我国的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过去没有、现在也还很不完善,致使个人信用情况难以评估,增加了银行的放贷风险。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这种个人信用体系,无法对失信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从而为违约提供了可乘之机。
另外,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体制原因和个人主体认识上的偏差,一些人抛弃了恪守的道德规范,致使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而这些现象则对一些信用意识淡漠的大学生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为他们的失信行为提供了借口。
3、助学贷款制度上的缺陷和严苛的就业现状,使得贷款的偿还更加困难
《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之前,助学贷款的偿还期限规定为4年;《意见》出台之后,还款期限被延长至6年。即便如此,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款期限还是显得比较短。助学贷款本来就是建立在学生未来收入预期基础上的信用,而未来收入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首先,由于刚刚参加工作,工资收入一般不会太高;其次,近几年,在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大幅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现象开始出现,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面临着失业,或者工作不稳定,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工资水平相当低,毕业生的生活必需开支都难以维持,更加没有能力偿还助学贷款:第三,受近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和平均月收入还有可能再次受到冲击。
二、降低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的对策建议
1、搞好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工作
针对认识上的偏差,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电台、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使每一位刚入学的经济困难的学生都知道国家助学贷款这项政策,最重要的是,清楚这一政策的真正内涵,并了解政策的具体实施程序。同时,要让学生们明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2、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重要时期。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者和教育者,应把诚信品质的培养放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首位,将诚信教育贯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并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体系之中。让大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也是涉足社会的“通行证”。通过宣传和教育,使贷款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健康意识。
我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就把履行还贷约定作为诚信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座谈会的形式。鼓励经济困难的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弦0苦学习。积极回报社会,同时,对贷款学生说明违约对于学校、个人、他人声誉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其严重后果,从而加强了学风建设和诚信教育。
3、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项规章制度都将逐步完善,因此,一个人的信用记录将变得十分重要。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大学生,其步入社会后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将受益良多。因此,高校可以根
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对本校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诚信教育和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对于申请并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来讲,助学贷款就有可能成为其档案中的第一份信用记录。重视和珍惜这份信用记录,不仅可以获得完成学业的机会,也是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增强正确金融意识、树立优秀道德风尚、培育自立精神品质的良好契机。
4、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估和诚信监督体系
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础上,可以将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的等级划分,并定期根据信用记录的信息对学生的诚信度进行评估,对有诚信缺失行为记录和濒临信用降级的学生进行警告和教育。从而达到避免其个人信用状况进一步恶化的效果。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和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相结合,便于用人单位在查询学历真伪的同时了解该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贷款学生形成压力,督促其毕业后及时还款。
与此同时,国家助学贷款可以分别实行贷前、贷中、贷后的监督管理。以便充分掌握贷款学生的动态信息。一旦发生违约,商业银行便不再向该学生提供任何形式的贷款,用人单位对该情况也能够一目了然。
通过建立健全上述体系约束,能够提高贷款学生失信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的追贷成本,从而有效减少违约现象的发生,确保助学贷款如期回收。
5、适当延长还款期限
在发达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普遍呈现长期化的特点,如:美国的助学贷款还款期限平均为10年以上,日本则一般规定在20年内还清。我国可以在考虑毕业生就业初期的实际困难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将还款期限延长至10年或15年,以降低经济压力大、就业情况不佳的贷款学生的违约率。
6、采取灵活的还款方式
国家助学贷款可以借鉴国外实行的分期付款或按收入比例偿还的模式,采取灵活的浮动还款方式,如:将目前僵化的按月还款改为按月、季、年还款。或者允许在一定期限内一次还清。还可以采取开始数额较少、之后逐渐增加等方式。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还贷热情,也可以减轻学生的还贷压力,从而达到降低违约率的目的。
7、加强银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商业银行和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助学贷款涉及的重要主体,其二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于降低违约风险尤为重要。一方面,银行和高校可以就助学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共同总结经验,拓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双方可以定期交流贷款学生的动态信息,发现违约倾向立即采取相关对策,切实解决助学贷款运行中的具体问题。
8、变信用贷款为担保贷款
针对目前我国助学贷款大学生毕业后流动性大,导致信用担保等于没有担保的问题,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在个人信用担保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第三方保证或抵押、质押担保的方式。例如:可以采取亲属联保的方式进行担保。另外,还可以让学校为其贷款学生进行担保。这种方式既可以加强学校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和信息交流,还可以促使学校制定有力措施,加强其对于国家助学贷款各个方面。尤其是贷后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