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息范文
时间:2023-04-06 06:3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贷款利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6个月以内(含6个月):5.85%;
2、6个月到1年(含1年):6.31%;
3、1年到3年(含3年):6.4%;
4、3年到5年(含5年):6.65%;
5、5年以上:6.8%。
篇2
平安保单贷款利息不高,一般年利率在5%到18%之间,实际利率需以签订的贷款协议约定为准,不同的保险保单、投保人资质会影响保单贷款利率。
另外,保单贷款的期限比较短,一般只能贷6个月,到期一次性还清本息,如果仍有贷款需求可以重新申请,额度最高为保单现金价值的80%。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1、农村信用社贷款利息是没有一个固定值的,它的贷款利息主要是以中央银行的基准利息为基准利息而浮动。
2、具体浮动比例与地方政策、个人资质有关,会根据贷款申请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下限是基准利率的0.9倍,上限是基准利率的2.3倍。
3、信用社贷款利息计算公式为:利息=贷款本金*贷款期限*贷款利率。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商业银行;贷款利息;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66-01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1.新基本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的会计要素仍保留原先的六要素分类,规定的主要内容为定义和相关的定性规定。各会计要素的定义表述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类似,但在内涵上有所扩大。
计量是本次准则修改中重点把握的问题。结合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本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2.各具体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存货准则:取消后进后去法;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构建的固定资产。
(2)投资准则:调整后的投资分类分别有交易性证券投资;持有到期投资;权益性投资。
(3)固定资产准则:主要变化是在确定净残值时,引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概念。
(4)资产减值准则:明确了若干项资产减值迹象,以及所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5)债务重组准则:恢复最初债务重组准则的原状,将债务重组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6)企业合并准则:企业合并在法律形式上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
(7)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侧重实体理论。
(8)金融工具准则:例如将金融资产分为四大类。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
(9)所得税准则:强调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调整若干项目后求得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基础。
二、新会计准则对贷款利息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规定贷款属于金融资产,贷款利息的收入为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计量两者的乘积,遵循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它反映了未来预期市场的价值与旧会计准则的贷款名义确认利息收入有很大的差异。新的会计准则对利息收入的确认使得新旧会计准则的根本理念产生显著的变化。首先,在时间上,新的会计准则对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要求在资产负债日确认,更加注重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的概念。旧的会计准则则是规定在贷款结息日确认。其次,在方法上,新准则对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方法是通过实际利率计算的,旧准则是通过贷款合同本金和合同利息确认的。由于实际利率和合同利率不同,因此,这两种计算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新会计准则的利息确认方法下,贷款是否逾期对利息的收入没有影响。
2.随着新的会计准则的采用,银行收取的手续费率会提高,贷款利息也将发生变化。此外,对于非应计贷款来说,旧的会计准则要求需要利息收入收到后才能计算和确认。因此,每期要多计算一部分利息收入,尽管实际利率法是按期计算利息收入的。商业银行的原来方式下的减值准备余额比实际利率法下的要大。因此,商业银行的原核算方式需要将减值准备期末余额调整到正确的水平,这将增加贷款利息的收入。根据公式本期应计提减值准备=期末应保有减值准备余额-期末实际减值准备余额,假设期初贷款余额为110万,期末偿还现金为90万,折现到期初为70万,期初减值准备余额为110-70=40万。倘若按现在的核算方式,90万全部作为本金收回,期末实际减值准备余额为110-90=20万。根据实际利率法,90万中的70万作为本金收回,20万为70万本金产生的利息。贷款核销使用准备金为110-70=40万,期末减值准备余额为0。因此,应将现行的核算方式计算出的减值准备金调整到利息收入中去,因此,对损益产生了影响,即增加了贷款利息。
3.新准则中,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更加精细化和客观化,要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指的是金融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差额。其中,可回收金额通过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按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相关担保物的价值,原实际利率为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这就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减值准备计提额的影响。
4.新准则对银行业利率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市场利率水平变化时,金融工具的重估价值也跟着产生变化,从而导致银行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波动。因此,公允价值的引入具体反映为银行业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与市场的环境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建议
由于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银行可从以下几方面建议加强与新会计准则的适应力。
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金融工具估值技术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探索运用量化模型有效识别、判断、计量和控制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2.加强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和判断能力,从而保证所有的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新的会计准则和合理地运用。
3.建立健全保证新准则体系贯彻实施的配套制度明确部门分工,按照新准则的要求,规范会计核算,从制度上保证银行部门的持续健康发展,迎接新准则带来的挑战。另外,加强部门协调,整合现有的业务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对历史信息进行采集整理,重新梳理现有的业务管理模式、操作流程,将新准则的要求融入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中。
4.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了解同业先行者全面实施国际会计准则方面的工作安排和步骤,以及在执行新会计准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从而提高对于新准则的执行能力。
四、结语
新的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影响是显著的,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新准则对贷款利息收入带来的变化,以及针对新准则和商业银行提出了几点建议。商业银行对于新的会计准则的适应还需要一段时间,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健全有效的制度,能提高银行对新的会计准则的适应力,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的银行业应对之道[J].金融会计,2006.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人民出版社,2007.
[3]杨伟华.浅析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入的影响.
篇5
第一条为推进乡镇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提高出口创汇能力,经国务院批准,“九五”期间国家继续安排乡镇企业“贸工农”出口商品基地建设专项贴息贷款。
此项贷款“九五”期间每年安排2亿元人民币。由国家计委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中国人民银行纳入信贷计划,财政部门安排贴息资金。
第二条为贯彻国务院指示精神,落实六部委行《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加强对乡镇企业“贸工农”出口商品基地专项贴息贷款项目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项目选择方向
第三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要求,择优扶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加工深度及开发新的出口产品,增加花色品种,改进包装,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加出口创汇能力的技术改造项目。
第四条重点选择下列项目
1.出口潜力大、创汇多、经济效益好、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骨干项目。
2.推动农业产业化,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带动创汇农业发展的项目。
3.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提高出口创汇效益的项目。
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选择中西部地区的项目。
第三章投标企业及项目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五条投标企业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乡镇企业。
2.有两年以上的出口业绩,年出口创汇在200万美元或出货额在16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
3.在农业银行开户的企业。
第六条“贸工农”联合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企业、具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列入全国大中型企业及全国乡镇企业集团序列的出口企业优先考虑。
第七条投标项目的总投资(含固定资产、建设期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中,地方自筹资金不得低于50%,其中企业自有资金不得低于25%。自筹资金不落实的企业不得参与投标。
用于土建的资金不得超过总投资的25%。
第八条投标项目由当地农业银行严格按照贷款有关规定进行评估。
第九条投标项目在银行贷款之日起一年内建成。项目建成后,新增产品原则上应保证80%以上供出口。
第十条中标项目须在三年内还清贷款。
第四章项目的申报与审批
第十一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根据本办法的要求组织项目,正式行文上报。上报时,将排出先后顺序的项目汇总表及投标书一式五份,分别报送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外经贸部、农业银行。
与外贸总公司联营企业的项目由各地另行填写汇总表及投标书,随当地项目同时上报。外贸总公司将本公司排出先后顺序的项目汇总表,分别报送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外经贸部、农业银行。
第十二条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外经贸部与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共同对上报项目进行综合平衡和审定并联合下达项目计划。中标项目的贷款计划和资金由农业银行下达。中央财政贴息金由财政部下达。
第五章项目的贴息
第十三条在贷款的第一年,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按4.32%的年利率贴补利息,其余部分由企业自行负担。
第十四条中标企业在得到银行的贷款通知后,凭银行贷款通知书尽快到当地财政部门申请办理贴息息金。
第六条项目的后期管理
第十五条“九五”期间,各省、区、市乡镇企业局对中标项目要进行跟踪管理。项目中标后,在项目单位得到贴息贷款后的第一年、第二年两次填写实施情况表,由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汇总上报。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强化后期的管理工作,将有关情况及时向“贸工农”办公室成员单位汇报。
篇6
以利率市场化对经济中微观活动主体的影响为研究重点,在综合梳理了利率市场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设定经验假设,建立包含商业银行、储户和企业三部门的存贷款货币市场理论模型,首先分析了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同时实行市场化的局部均衡,然后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存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放开下,对存贷款资金市场中对三方主体的不同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贷款利率市场化;理论模型;均衡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120-02
2013年7月20日,中央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取消了金融机构对外贷款利率为贷款基准利率七成的下限规定,从此金融机构可以依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的放贷利率水平,总体上会使实体经济贷款成本下降。这也标志着我国自1996年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在初步完成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之后,逐步加快了对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1 理论综述
利率的决定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存在较多分歧的问题之一。古典学派承袭了古典经济学重视实物因素的传统,认为贷方的资金来自储蓄,而储蓄获得的利息收入是对储户因储蓄而延期消费的一种补偿,而贷款利息则是优先享有使用当期资金所要支付的成本。古典利率决定理论通过储蓄和投资两个实物因素的均衡决定利率水平,认为利率具有自动调节功能,能够使储蓄和投资趋于均衡,完全没有货币的影响。
1936年以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标志,发起了对传统利率决定理论的革命,形成了以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为决定的货币利率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也是一种价格,反映了货币市场的供求状况。当市场利率低于均衡水平是,居民持有现金的量将超过现有货币供给量;当市场利率高于均衡水平时,会导致部分现金过剩,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促使利率趋向均衡水平。
罗伯逊和俄林在吸收和借鉴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与凯恩斯货币利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贷资金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率的决定因素在于可贷资金的供求,实物市场和货币市场双重因素共同决定了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从而控制利率的途径不再单单是货币供应量,而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比如制定官方利率,通过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活动,影响可贷资金的供求,间接地调控市场利率。
希克斯和汉森在吸收凯恩斯货币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将利率和国民收入放到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发展成为了IS-LM模型,将局部均衡扩展到一般均衡,用于分析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利率和收入的决定。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为起点,主张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而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因为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利润率决定利率,从而利率具有以下特点:平均利润率由于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因而平均利息率有同方向变化趋势;但是这个变化过程非常缓慢,在特定的某一阶段,平均利润率是一个相当稳定的量,因此,平均利息率也相对稳定。由于利息率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所以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同“一个股份公司的共同利润在不同股东之间按百分比分配一样,纯粹是经验的、属于偶然性王国的事情”。
以上经典理论都为进一步分析利率的决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上述对利率的决定是一个广义概念,不仅仅是存贷款利率,还包括其他的利率指标,如存款准备将率、资本市场的拆借利率等,而且更多的着眼于长期的、一般的均衡分析。本文试图对某一时点的、短期的存贷款货币市场的局部均衡利率的决定及经济影响做出分析。
2 模型设定
2.1 前提假设
(1)法定准备金率为零,即经济体中所有的储蓄用于企业投资;
(2)所有时点以存量资金作为分析对象,且每一时点商业银行贷出资金规模等于存款规模;
(3)所有时点由企业、商业银行和储户三方共同存在,且储户去除消费的资金全部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企业股票,存款利率为r-deposit,简写为rd,同时为商业银行吸取单位储蓄的成本;企业从商业银行贷款用于投资,贷款利率为r-loan,简写为rl,同时为商业银行贷出的单位资金的收益;商业银行的利润来自借贷利差,rl-rd,商业银行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数量大小取决于利差和存贷资金规模乘积;
(4)商业银行、企业和储户其他交易成本和费用(如股票交易费用、股票发行费用、银行管理费用等)忽略不计;
(5)在分析期内,央行的货币供给、社会平均利润率等经济变量不发生变化;
(6)所有参与者都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信息变化完全知晓。
2.2 模型构建
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市场的中介,一方面利用存款利率吸引储户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并支付存款利息,另一面通过贷款利率将储蓄资金放贷给企业,而获得放款收益;储户的闲置资金既以存款形式存入商业银行,也可以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获得利息收入和股息收入;企业的融资形式包括从商业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和向储户直接发行股票的直接融资两种形式,并为此支付贷款利息和股息。
令Q为资金的存款和放贷数量,r为存款和贷款利率水平,且设存款函数为Qd=f(rd),即储户存款规模Qd取决于存款利率水平rd,且是关于存款利率rd的增函数,存款利率水平越高,储户用于存款的资金越多,而用于购买股票的资金越少,反之,用于存款的资金越少,购买股票的资金越多;贷款函数为Ql=f(rl),即企业贷款规模Ql取决于贷款利率水平rl,且关于贷款利率rl为减函数,贷款利率越高,企业贷款的规模越少,发行股票融资的规模越大,反之,贷款规模越大,直接融资规模越小。
3 模型分析
3.1 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同时市场化下的均衡分析
由于商业银行贷出资金的数量来自一定存款利率水平下储蓄量。因此以一定存款利率水平下存款量为分析起点。如图2,假设初始点为A点,此时存款利率为rd1,商业银行吸引存储资金量也即可贷资金量为Q1。在当前的可贷资金规模上,商业银行全部贷出资金对应的贷款利率水平为rl1,对商业银行而言亏损为
(rd1-rl1)*Q1
。因此商业银行将降低存款利率,而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改变存贷带来的损失。存款利率将延Qd=f(r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贷款利率将沿贷款曲线Ql=f(rl)向左上方移动。假设分别移动到D、C点,在存贷资金规模相等的前提假设下,此时的存款利率为rd2,贷款利率为rl2。商业银行利润为
(rl2-rd2)*Q2
。由于此时贷款利率远高于存款利率,对企业而言,贷款成本高于直接从储户获得资金的成本,因为储户愿意向企业提供的单位资金成本为rd2,对储户而言只要存入银行的收益低于企业向其直接融资的收益,即股息,就会放弃部分银行存款,而用于股票投资。于是储户存储资金和企业贷款资金都会减少,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将会上升,贷款利率将会下降。
总之,上述相互作用的过程,会在存款利率等于贷款利率时,达到均衡,此时商业银行利润为零,企业两种融资方式和储户的两种投资方式都保持相对稳定。
3.2 存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放开下的分析
当中央银行对存款利率实行管制,贷款利率实行市场化定价时,对市场活动主体及资金流动情况的影响如下分析。
(1)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低于均衡存款利率水平。
如图3,假定存款利率由于管制,央行将存款利率设定在rd的水平,此时,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数量,也即可贷资金数量为Q1,相应的贷款利率水平为rl。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为(rl-rd),获得利润为(rl-rd)*Q1。而企业获取融资的成本相对远高于存款利率,储户的存款收益相对较低。企业有动机以低于商业银行放贷利率而接近存款利率的支付成本向储户直接融资;储户也会由于存款收益低于股息收益,而愿意将更多资金转向企业的直接投资。直到贷款利率接近甚至等于存款利率时,这种行为才会结束,此时,对应管制存款利率水平rd,贷款的潜在需求量为Q2。
从上面的过程看出,当存款利率管制水平低于市场化的均衡利率水平时,贷款利率放开后,贷款利率会逐步接近或达到存款利率,对企业而言,贷款需求量在不断扩大,而由于不断扩大的贷款规模,对商业银行是有利的,迫于利益驱使,商业银行会千方百计增加自身在管制存款利率的水平吸收的存款资金的规模,然后用于借贷;而对储户而言,由于存款利率水平低,存款动机不足,所以会造成商业银行可贷资金缺口不断扩大,而导致整个银行系统中出现“钱
荒”。如果经济体中直接融资渠道不健全,企业不能便捷地获得股票融资,更会加剧企业融资困境。
(2)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高于均衡存款利率水平。
如图4,假定存款利率由于管制,设定在rd1水平,对应的存款规模,也即商业银行可贷资金规模为Q1,把全部存款贷出的贷款利率为rl1。此时,对商业银行而言,贷款利率严重低于存款利率,面临(rd1-rl1)*Q1的亏损。商业银行会不断提高贷款利率,减少放贷规模,以减少由此造成的亏损。假定商业银行将贷款利率提高到rl2,贷款规模为Q2,面临的亏损为rd1*Q1-rl2*Q2,此时,高的贷款利率,会促使企业向储户直接融资,因此贷款利率最终会“倒逼”商业银行下降到rd1水平,放贷的资金量为Q3。对整个商业银行系统而言,储蓄的资金量Q1远大于放贷的资金量Q3,即有Q1-Q3规模的存款过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存款利率固定,贷款利率放开的情形下,银行系统中出现“钱荒”或者存款过剩,取决于存款利率的管制水平是低于还是高于利率市场化时的均衡存款利率。如果央行规定的存款基准利率低于市场化均衡存款利率,由于商业银行系统吸收的资金量不能充分满足潜在的贷款需求,而导致银行系统内部的“钱荒”,并给企业间接融资带来硬约束。如果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高于利率市场化均衡存款利率,会导致储户过度储蓄,一方面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的成本,另一面也使商业银行面临亏损,缩减放贷资金规模,整个银行系统面临存款过剩,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融资困难。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商业银行、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本和资金借贷活动的其他交易费用的前提下,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管制或市场化的不同,会对包括储户在内的三方微观主体的资金活动产生影响。当存款利率处于管制,贷款利率放开时,如果央行管制的存款利率高于市场化均衡存款利率,会导致储户过度储蓄,商业银行出于亏损,同时抑制商业银行对外放款规模,造成银行系统总体存款资金过剩,企业间接融资状况有所改善;如果央行管制的存款利率低于市场化均衡存款利率,储户储蓄规模降低,商业银行有稳定的利润收入,由于受到储蓄规模的限制,商业银行流动资金短缺,放贷资金有限,因此会千方百计“揽储”,同时放贷利率处于高位,增加了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
4.2 政策建议
在我国当前循序渐进地实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自2013年7月20日放开贷款利率后,我国的存贷款资金市场面临着存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放开的形势下,市场中出现流动资金短缺或者过剩的局面将是常态,这主要取决于央行规定的存款基准利率是低于还是高于潜在的市场化均衡利率水平。为稳定存贷款资金市场的供需平衡,笔者提供以下拙见。
(1)完善央行的基准利率决定机制。
在存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放开的情形下,央行有必要更加存贷款资金的供求变动,适时适度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以期更接近潜在的均衡利率水平。一方面通过监控商业银行系统的存款余额和贷款申请规模,预测未来资金的供求状况和存贷款利率走势,另一方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走势,定期公布存款基准利率。
(2)完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报告制度。
细化商业银行存贷款的规模、存贷期限、到期期限等存贷结构,定期向监管机构汇报,同时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制度和利率风险防范制度的分析和评估。
参考文献
[1]范新英,冯江茹.中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瓶颈及对策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2,(01).
[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01,(6).
[4]王兴友.贷款利率变动对微观经济影响的个案分析[J].金融研究(实务版),2007,(6).
篇7
一、辖区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的现状
1.贷款定价机制建设情况及特点。2004年10月,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实施后,为确保利率政策的贯彻落实到位,潍坊市联社制定了《潍坊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贷款利率浮动管理办法》,指导各联社进行贷款定价。2006年3月,根据人民银行下发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模板,潍坊市联社又对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各县级联社也依照市联社的指导意见逐步完善自身贷款定价机制。但由于各县级联社的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系在市联社的统一指导下组织实施,具有高度的趋同性,各联社之间的定价机制区别不大。
(1)贷款定价管理体系由联社理事会、联社审贷委员会、分社审贷小组、信贷员四级机构组成。
联社理事会为联社贷款定价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批本联社审贷委员会制定的定价战略、相关政策、转授权方案和利率执行水平等,负责审定批准审贷委员会提出的贷款定价管理办法。
联社审贷委员会(以下简称审贷委)为贷款定价的日常决策机构,主任委员由分管副主任担任,信贷管理部、资产管理部、财务会计部、稽核部等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及修改贷款定价管理办法、转授权方案、审批超基层信用社授权贷款定价、组织执行贷款定价管理办法等。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信贷管理部,具体负责贷款定价资料的审查审核等工作。
分社审贷小组、信贷员具体贯彻执行定价管理政策,在权限范围内合理确定和执行贷款利率。
(2)定价方式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由于目前信用社缺乏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利率风险管理、金融产品与服务定价等相关系统尚未完善,与利率相关的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工作缺乏有效的支持,目前辖内县级联社贷款定价仍实行法定贷款利率加点浮动的方法,公式为:贷款利率=法定贷款利率×(1+浮动幅度),利率浮动幅度=∑(浮动系数*权重)*100%。。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联社的贷款定价方法比较直接,贷款定价的差异化较小。
(3)授信评级机制逐步健全。潍坊市联社2003年开始建立客户评级授信机制,经过几年的充实和完善,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在实际贷款定价时结合信用评级结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定价,如对综合回报率高,信用等级为AAA级的优质客户,可以实行相对优惠的利率。贷款定价侧重考虑信用等级、担保方式等因素,据调查,绝大多数联社企业贷款采取逐笔定价方法,利率浮动考虑因素主要是信用等级、担保方式、入股情况、存贷款比例等,另外,贷款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存款归社率、企业规模、市场竞争情况等也作为贷款定价的综合考虑因素。而自然人贷款则以批量定价为主,利率浮动因素主要考虑是否为信用户及信用等级,其它参考因素还有担保能力、存款归社率、是否为入股社员以及生产方式和市场竞争等。
(4)基础数据库建设逐步完善。潍坊市联社统一要求各县级联社对客户的基础数据进行完善,对借款人的贷款使用、按期归还以及存款归社率等相关历史数据进行积累,作为贷款利率定价的参考。部分联社又对市联社数据库进行了推广应用,主要包括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企业征信以及信贷与不良信息管理系统等,要求在办理每笔信贷业务前均要进行查询,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不予办理。
(5)利率定价坚持风险与效益相对称的原则。各行社在贷款利率定价中本着“依法合规、让利三农、风险覆盖、等级差别、有力竞争”的原则,坚持“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稳收益”,通过风险溢价覆盖高风险贷款的损失和成本,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2.贷款定价水平变化情况。通过分析辖区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监测情况发现,06-09年上半年,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波动明显,其中06年1季度到08年上半年贷款利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季度加权平均利率由8.9%上升至10.82%,提高了1.92个百分点,但在同期,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也由5.58%上升到7.29%,提高了1.7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剔除基准利率上升因素,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仅上升0.21个百分点。在贯彻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贷规模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并未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08年下半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随基准利率的下调而迅速下探,特别是09年以来,贷款规模的不断放大刺激贷款利率的进一步走低,09年2季度加权平均利率降至8.34%,较08年2季度下降2.48个百分点,若剔除基准利率下降因素则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二、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农村信用社贷款行为可能出现的变化
从调查情况来看,辖内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主要集中在基准利率1.3-2.0倍的区间内,对许多大型和优质企业甚至将贷款利率下浮10%,2006年以来没有发放一笔利率超过基准利率2倍的贷款,最高上浮130%的贷款利率已完全能够满足辖内农村信用社的需要,可以说,放开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的政治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
1.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对放开贷款利率上限持赞成态度。从调查情况看,农信社人员均赞成放开贷款利率上限,他们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产品价格已成为金融机构竞争的关键因素。放开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为农信社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是农信社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即使目前2.3倍的贷款利率上限足以满足发放贷款的需要,但起码可以为农信社今后的贷款定价创造一个更加灵活的操作空间。大多数贷款户也认为上限放开对其贷款利率的影响不大,农信社的信贷资金仍然能够较好的满足其生产经营需要,仅有约20%左右的贷款户担心实际贷款利率会出现上升,在农信社信贷资金偏紧时贷款的难度会加大。
2.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对支农资金供应影响不大。长期以来,利率杠杆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支农资金的供应,但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邮政部门逐步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资金出现较大富余,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垄断的价格体系将逐步被打破。支农资金的供应增加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是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放开的结局。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小额农户贷款的低风险和高分散,有效引导了信用社资金向农村流动,增加了农户资金的可获得性,但过高的资金价格又抑制了部分需求。
3.市场竞争的压力会抑制农贷利率进一步走高。调查发现,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现行的贷款利率水平偏高。在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上,农村信用社仍处于垄断地位,其各期限贷款利率平均比国有商业银行高2个百分点左右,借款人普遍反映信用社利率较高,负担较重,对种植业、养殖业等周期长、见效慢、利润低的经营者来说,支付贷款利息后利润已所剩无几。即使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受农村地区社会平均利润率和农民承受能力的影响也不可能将贷款利率大幅提高;而在城市金融市场,由于竞争比较激烈,农村信用社本身的上浮幅度不大,只有30%左右,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如果贷款利率随之上浮,将拉大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利差,导致优质客户流失,因此也不可能随利率上限的放开而水涨船高。调查中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放开上限后不会出现“一浮到顶”的情况,从各国有商业银行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后并未导致贷款利率的大幅度上升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4.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不会对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大的影响。农村金融市场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现状,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机构和民间借贷主体的市场竞争都会对农信社信贷资金价格形成产生影响,农信社的贷款利率放开不会产生连锁反应。近年来,潍坊辖区农信社为防范信贷风险,强化以支农营销网络建设为基础的农村信用评定工作,建立了以农户、个体工商户联保形式的信贷营销模式,平均利率水平上浮60%左右。随着国家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农信社在夯实信用评定体系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脉络,采取了更加灵活务实的利率政策,贷款利率水平的确定以信用记录为依据,结合县域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实际,适应中小企业和农户发展现状,提出了贷款利率水平逐步降低的营销策略。
三、当前农村信用社完善贷款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对于防范利率风险、稳步拓展信贷业务、增加盈利空间,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定价机制的改进与完善方面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来,随着基层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信贷功能的弱化,客观上形成了农信社在县域信贷资金供应上的主导和垄断,加之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需求的相对旺盛,使信用社在完善贷款定价方面缺少市场压力和动力,导致对贷款定价认识存有偏差,重视不够,组织开展不力。
2.客观上缺乏相应的人才。从调查情况看,县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己越来越受到人才资源的制约。人才的匮乏导致其在部分业务领域无“良将”可用,造成部分业务发展迟缓。如在利率管理方面,其所配备的利率管理人员,也仅仅能做一些统计数字、填制报表方面的工作,其对利率风险的认识、对利率风险量化分析的运用都难以适应当前的业务发展。
3.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不透明对信用社完善贷款定价机制形成一定的制约。完善的贷款定价机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农户)的信用等级、资产负债比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以中小企业为例,信用社考察贷款,需要对其评级授信,评级授信的主要依据是其产品的市场前景、经营收入、成本、负债、资产、权益等资料,但大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使信用社在对其信用等级评定中很难准确把握,造成评级结果的参考价值不大。如安丘市农村信用联社在贷款利率管理办法中尽管也制定了一定的定价模型,也设置了多项参数,但由于受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等因素的影响,最终流于形式,在贷款定价方面主要参照企业(农户)入股金额的多少、对信用社贡献度的大小等指标。
四、政策建议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产品价格已成为金融机构竞争的关键因素。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为农村信用社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是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利率市场化的最根本条件是:农村信用社是否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善、是否具备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机制,是否具有完善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和健全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是否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主体,监管体系是否健全和完善等等。具体到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建议首先要达到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较为完善的贷款利率定价系统。该系统要有科学的定价模型,具有综合贷款风险、成本收益、目标利润、当地经济承受能力等核算所需的必要数据和信息。
加快定价基础支持系统建设。一是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历史数据的有效积累,针对客户的资信状况、产业性质、预期经营效益、内在实质性担保等因素做出客观的风险评估,在综合贷款风险、成本收益、目标利润、当地经济承受能力的技术上,逐步实现对客户定价的因素所占权重由简单向全面过渡;二是进一步完善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对法人客户,要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验贷款卡有无不良信用记录,验看资信等级及评信可靠度,特别要对法定代表人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全面评价,调查有无违法乱纪等劣迹行为;对自然人客户,要积极开办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信用评定工作,为农村信用社客观评价贷户资信状况,并最终合理确定利率水平找到客观合理的依据。对信用状况良好,主观偿贷意愿强的客户,实行优惠利率政策;对主观偿贷意愿较差的客户,加大利率上浮幅度。
二是建立科学的分级授权和风险预案管理制度,用强大的制度保障和机制约束防控可能出现的各类利率风险。
三是组建利率管理部门,建立相应内控制度。一要根据自身实际,组建利率管理专、兼职部门,引进及配备专业人员,健全机构体系,为科学管理奠定坚实的内在基础,以加强市场预测分析,增强抗风险能力。二要加快利率管理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利率管理机制,达到用科学、严密的内部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管理风险的目的,还要建立科学的分级授权和风险预案管理制度,用强大的制度保障和机制约束防控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四是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均达到监管部门要求。
篇8
贷款利率6.3%,想知道利息多少,还得明确贷款金额和贷款期限,参考计算公式:利息=贷款金额*利率*贷款时间。
举例说明:小希从某银行申请了一笔消费贷款,额度2万,年利率6.3%,贷款分3年还清,那么,小希总共要承担的利息为:20000*6.3%*3=3780元。
需要提醒的是,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个人还款压力,尤其贷款金额大、期限长,贷款前一定要试算下利息,看自己能否承受。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一、贷款基准利率。
1、贷款一年以内(含一年),利率是4.35%。
2、贷款一至五年(含五年),利率是4.75%。
3、贷款五年以上,利率是4.90%。
二、公积金贷款基准利率。
1、五年以下(含五年),利率是2.75%。
2、五年以上,利率是3.25%。
篇10
[关键词]公益性;网络借贷;成本因素;激励理论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3-0093-04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网络金融带来了新的生机,人们把 “诺贝尔和平奖”尤努斯所创的小额借贷由 “线下”模式变为“线下”与“线上”并行,自2005年英国的Zopa到2006年美国Prospe,P2P贷款在美国和英国成为除了传统储蓄和投资外的另一种选择(Slavin 2007),目前这种借贷的方式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
中国由于存在着个人、微小型企业资金旺盛的需求与供给的错配和利率非市场化等因素,未来我国P2P网络借贷更有发展的潜力。根据贷款利率高低分为盈利型还是公益型P2P网贷平台,目前国内大部分网贷平台都属于盈利型的P2P网贷平台,判断盈利型还是公益型的网贷平台标准是利率的高低,投资者投者于盈利型的P2P网贷平台为的是获取利润,通常国内盈利型网络平台的贷款利率8%~24%之间,一般而言,安全性越高的网贷平台利率越低,风险越大的网贷平台利率越高,但逾期和坏账数值也越大。
公益型平台国内以宜农贷为代表,类似平台有贷邦。国际代表为美国的Kiva。2005年成立的Kiva是一个非营利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主要面对的借款人是发展中国家收入非常低的企业和个人。Kiva的使命是通过全球互联网和小额贷款金融机构,让人们只要借款25美元,就有机会帮助减轻贫困。贷款人无利息,借款人收很低的利率约2%维持借贷平台的正常经营。
宜农贷是中国的Kiva,通过与中国农村地区的MFI合作,为有资金需求的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贷款,为农村金融输血。贷款者象征性的收取2%的年利率,网贷平台仅收取1%的服务费。贷帮网瞄准只做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农民创业发展的项目,从2007年开始筹备,2008年正式上线的,国内最早以O2O模式来运行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之一,在线下做贷款的管理,在线上对接投资人。
公益型平台的优势是:平台和贷款者的风险都较低,能为MFI提供大量资金,从而更好的支持农村金融发展,扶持农业。其缺点是,贷款者和平台的收益都很小。
国际上,受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次贷危机的影响,传统的贷款人已大大减少助学贷款的资助,或暂停其参与联邦担保学生贷款计划,其中包括流行的斯塔福德和PLUS贷款。在美国,许多本科学生因经济问题离开了学校,2013年,美国毕业班的债务平均水平超过19 000美元,根据国家高中后学生资助研究,研究生的资金需求更大:他们的平均债务为27 000美元到114 000美元,为了寻求资金,一些学生已经转向贷款的网站,如GreenNote.、Fynanz、 Virgin Money,用户可以通过多种金融家,包括朋友,家人和陌生人获得高校贷款的支持。
本文基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梳理国际上公益型P2P网络借贷贷款人的理性贷款动机,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期望能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此类现象。
一、 关于公益型网络借贷贷款人行为动机的理性研究
公益型网络借贷贷款人的行为动机,作者提出应该把贷款人经济利益和慈善心理置于一个共同的分析框架,把经济理论与人类行为心理特征结合起来研究,比单纯片面强调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更有说服力,准确地说,我们应该看到公益型网络借贷的贷款人从中获“利”的不仅包含经济利益还包括精神上的快乐和个人名誉上的赞赏。对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贝克尔[1]认为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同样可以运用经济的相关理论,运过经济学方法揭示经济动因,把经济学的理论运用到社会学及生物学等。下面,作者就通过以下几种理论去研究公益型P2P网络贷款人的贷款动机,以及行为的分析。
1. 人性利已论
美国Kopko推出的GradeFund网站,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得到任何人包括朋友、亲戚、教练,甚至陌生人的“赞助”,较好的学生就会收到更多的学费支持。不像GreenNote和Fynanz,在GradeFund中20%是捐助者,是资金匮乏的学生特别有吸引力的网站。
人的本性本质上是追求真善美与厌恶假恶丑的结合。人的本质决不仅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是他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的总和[2]。确切地说,一方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指人与社会的关系。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值得关注的是,在人类社会中,通常会存在多次的博弈行为,人类会思考与计算经济的总收益,因此就常出现有趣的现象,放弃某次博弈的较高收益行为,取而代之的是次低收益行为的选择,个人会理性地选取多次博弈的总收益最大值。
在P2P网络借贷中,发达国家的贷款人将钱低息甚至免息贷给农户和学生,表象上似乎与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形成了逻辑悖论,深入分析其实理性十足。低息贷款表象上带有一定捐赠和帮助的性质源于人类是一种带有心理特征的动物,帮助别人有时是为了获得回报(利己论者),当人们遵守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时候,其实个人的内心达到了最大快乐与最小痛苦的平衡(Jeremy Bentham),捐赠其实是一种交易,给出资金为了得到某种东西的回报(Philip Kotler)[3]。
2. 人性互惠论
人性互惠论认为人类的交往行为包含着显性或隐性的“互惠原则”,社会中,简单地假设存在着:甲方与乙方。甲方与乙方的交往与合作其实也是一种互助的社会保险,假设甲方过去曾经获得乙方的帮助,则当将来乙方陷入类似的处境时,也将获得甲方的帮助回报。整个社会存在着无穷链甲、乙、丙、丁……,第N 个人与第N +1 个人有联系,所有的人都维护着互惠的游戏规则,他们都为保持这种良好合作关系的好处直到遥远的未来。他们都乐于提供对他人的帮助。
从人类的出现,野蛮人的进化与发展,互助互惠的本性始终未变。互助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本能(克鲁泡特金)[4],它导致了地球上体力不占优势的人类把远胜于人的猛兽们关在了动物园里。人类还擅长于联想,并具有同情心和互助的心理道德动机,由他人的喜悦与痛苦联想到自己类似的情景与知觉,会产生同情和怜悯。
提供公益型的P2P网络贷款人必然存在着类似的经历和感触,也希望通过给予别人帮助和援助有助于改善对方的状况,使受助者脱离困境,并且更加希望当自己处于类似的困境时,能得到热心人的关爱与支持。
3. 人性利他论
利他行为的提供者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并且自己本身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慈善也是出于一种原始的爱,广义地爱,希望所爱的人能快乐、幸福,远离苦难[5]。当人们解决自身的基本需求之后,就有了帮助他人意愿的可能,并且从中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国际上公益型的P2P网络借贷大多产生于解决自身的一些基本需求后,通过低息贷款达到帮助穷人的目的,同时支助者获得了良好的声誉以及精神上的快乐。
利他行为理论中分“无条件的利他行为”和“有条件的利他行为”。无条件利他论是一种只顾及他人利益的纯利他主义,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传统公共物品模型(Bergstrom、Blume、Varian)认为:max{Ui(Xi,G); Xi+Gi=Wi, Gi≥0}。其中,G= Gi+G-i,提供帮助者的收入Wi约束下消费私人物品Xi,消费公共物品G[6]。
有条件利他主义包含着帮助者的私人利益,在现实生活中更符合实际。因此得出模型为max{ Ui(Xi,Gi,G); Xi+Gi=Wi,Gi≥0}。此时的Ui包含着带给帮助者的个人的利益,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快乐。
4. 声誉论
美国经济学家Harbaugh利用美国校友日捐款数,提出个人捐赠的效用函数,他认为个人总效用(U)取决于私人消费(X)、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P)、捐款数额(D)[7]:
U=x(p + 5. 44)0.000276(D -12.7)0.000256
而且他还发现,假设500~999 美元是一个声誉等级,大部分人捐赠款正好是500 美元,很明显,在一个声誉等级内,多余的捐款不会提高声誉[8]。因此,证明了捐赠的动机是为了获得良好社会声誉。此类的研究国外远比国内研究要丰富。因为我国捐赠或慈善实践的数额非常有限,但是理论上足以让我们可以利用国外的宝贵研究成果,吸引国外贷款人利用P2P网络借贷把资金投入到我国西部地区的农村建设或者学生的希望工程等,一方面可以促进落后地区农村的经济建设; 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我国教育资金投资的严重匮乏。
5. REMM模型和多元动机论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森和麦克凌构建的REMM模型[9]。此模型通过特征集来刻画人的本性,提示个体的有约束的最大化效用追求者,其约束包含着物质与精神方面。它超越了老式的经济人范式,似乎成为解释社会中几乎一切人行为的理性人范式的趋向。许多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利用它达到增进更科学的管理决策。REMM模型缺陷在于缺乏完整的逻辑论证过程,并且缺乏对利他行为的动机进行深入探索。
多元动机论与REMM模型类似,王小波认为帮助动机是很复杂的,可分为:无私奉献型、同情弱者型、互助友爱型、塑造形象型、经济谋划型、政治需要型、沽名钓誉型和最终利己型八种。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的部分人愿意为正在发展的农民提供资金的帮助和支持,其动机也许是出于同情、互助、也许是出于经济收益或者政治需要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二、P2P网络借贷中贷款人理的模型
我们把公益性网络贷款人贷款行为分两种,一种是普通贷款,另一种是P2P网络借贷。假设贷款人在普通贷款与P2P网络借贷之间进行选择,理性消费者在普通贷款与P2P网络借贷之间选择效用最大化的组合。
假设贷款人的效用函数包括:普通贷款的投资数量Ux与投资于P2P网络借贷的数量Uy,贷款人的总效用为U,U=U(x,y),贷款人贷款资金的金额受收入水平(I)的限制,投资人投资服从:max{ U(x,y,I); Xi+Yi=Ii,Ii≥0}
设:Qx 为投资于普通贷款的数量,Qy 为投资于P2P网络借贷的数量,Px为普通贷款的价格,Py为P2P网络贷款的价格,Px·Qx+Py·Qy≦I。
根据拉格朗日乘数法当: MUx/ Px= MUy/ Py时,投资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三、公益性P2P网络借贷贷款人成本要素分析
网络贷款人提供一笔贷款,其成本取决于:搜寻公益性P2P网络贷款的信息、执行网络借贷的成本与事后监督网络贷款所需要的成本。由于目前世界各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深入千家万户,网络所固有的虚拟特性及出现很多的网络欺诈,无形中大大地增加了公益性P2P网络借贷贷款人的总成本。P2P网络贷款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与网络贷款数量是负相关的,正如下图所示,贷款人把部分收入用于P2P网络贷款,成本降低以前,贷款人可以通过P2P网络贷款B数量,即预算约束线为AB;当成本降低后,贷款人可以通过P2P网络贷款C数量,此时预算约束线为AC。因此,成本降低以前,贷款人的预算约束线AB与效用曲线I1相切于D 点,此时贷款人网络贷款的数量为M。当成本降低后,贷款人的预算约束线AC 与效用曲线I2 相切于E 点,贷款人网络贷款数量为N。因此,成本降低增加网络贷款的机会;反之则会减少贷款人的网络贷款机会(见图1)。
四、P2P网络借贷贷款人激励理论分析
公益型P2P网络借贷可以改善借款人的贫穷困境,改善农户与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受助国家人们的社会安定团结,因此,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需要寻找能够激励有能力的投资者去低息甚至无息贷给发展中国家贫困借款人的行为。在网络的时代中,我们可以利用外部环境,借助于网络来满足大家帮助的愿望动机,同时也达到他们获得良好社会声誉的希望。我们通过行为激励原则、行为激励方式来说明如何激励公益型P2P网络借贷的发展。
行为激励的原则取决于以下两个:①精神奖励。从需要层次理论来说,其本质是个人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对提供帮助的人在内心达到一种平衡,因为施助而感到快乐。同时在外界可以获得好的名声。企业和名人的捐赠很多是以此为出发点的。②目标认同原则。人的本性中存在一种情感,即:怜悯与仁爱,会对与自己曾经历过的相似处境的人产生怜悯与仁爱,希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它是P2P网络贷款人提供帮助的思想根源。因此,在中国常看到有名的华侨会返乡捐钱,支持老家的经洗建设等。
行为激励方式有:内容型激励、过程型激励和综合型激励三类。内容型激励主要有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激励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前三种需求是低级需求,后两者是高级需求。只有当人们满足低级需求后,才去追求高级需求,高级需求是永远不会完全满足的。通过发展经济或者提高收入以及精神上的鼓励能够诱发更多的人愿意去帮助别人。发达国家的贷款人在满足物质基础的低级需求后,借助现代的发达网络技术,无息贷款给正需求资金的发展中国家的穷人,正是精神上追求较高层次需求满足的表现。
根据麦克利兰成就激励原则,P2P网络借贷贷款人从网络借贷中建立友谊,在帮助别人中体会到帮助的快乐,当证明帮助有效时,他们更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了他们获得成就的需要。
过程型激励目前主要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来的期望理论。要达到激发贷款人提供公益性网络借贷的行为取决于贷款人自身的需要与他对目标实现概率的估计。如果他发现,他的行为能满足自己施助的目的,可以有效地改善受助者的生活,他会很乐于去施行,相反,如果发现他的帮助资金对受助于没有意义甚至被他人挪用,取得目标实现的期望值很低时,自然会大大地减少公益性网络借贷的数量。因此,我们可以提高公益性网络借贷的透明度,增加公益性网络借贷的事后反馈,强调公益性网络借贷的积极性,广泛宣传正面的案例,让实施公益性网络借贷简单、易于落实等等措施,促进公益性网络借贷的发展。
五、结 论
本文对发达国家通过P2P网络平台为贫困人民提供低息甚至无息的公益型网络借贷的贷款人理进行深入分析,分别运用相关理论,通过深入分析P2P网络贷款人贷款动机的理性研究、构造一个P2P网络借贷中贷款人理的模型、通过P2P网络借贷贷款人成本理论分析及激励理论四个方面分析贷款人的行为理性,以此证明贷款人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是符合一定经济学理论的,并且论文把贷款人经济利益和慈善心理置于一个共同的分析框架,把经济理论与人类行为心理特征结合起来研究,实践中为了增加类似可以提高整体社会福利的行为我们可以从贷款动机、贷款人的收入及成本要素去激发大家,利用激励相关理论促使更多的人,包括国内和国际的贷款人,为我国的农民提供贷款、为学生提供信贷支持,这将又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贝克尔.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 王业宇,陈琪,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5-132.
[2] 马克思. 马克思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 [美]菲利普·科特勒,艾伦·安德利亚森. 非营利部门战略营销[M]. 孟延春,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427.
[4] 克鲁泡特金. 互助论[M]. 李平沤,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1-79.
[5] 休漠.人性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21-422.
[6] Bergstrom,T.C.,Blume,L.,Varian,H.On the Privat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7] Harbaugh,William T. What do donations buy? A model of philanthropy based on prestige and warm glow[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8] [美]曼瑟尔·奥尔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M]. 陈郁,等,译. 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65-74 .
[9] Jensen and Mecking. The Nature of Man[J]. Joru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4(6).
Lender's Behavioral Psychology Analysis
on Non-profitable Online P2P Lending
Mo Yixian,Mi Yunshe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