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范文
时间:2023-03-17 16:2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贷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银行贷款 监督作用 融资作用
一、引言
社会的分工、生产的规模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这也给现代企业的资本来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情形下,债务成为了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财务角度来讲,只要在资本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那么企业就有利益动机去举债经营以追求更大的收益,这也是负债在现代企业当中普遍存在的另一个原因。
在我国经济现实中,我国企业的负债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而现有研究显示银行带着“有色眼镜”发放贷款。本文将基于银行的视角,研究银行这一选择的原因。从而也有助于企业进行更好的融资管理。
二、基于银行监督作用分析
银行对企业的监督作用一方面表现在对企业财务状况等相关指标的考察,另一方面表现在通过债务契约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银行通过上述的监督作用,有助于选择具有一定偿债能力的企业,控制企业的风险行为,最终降低企业违反债务契约的可能性,减少银行的不良贷款。
(一)银行贷款倾向大型企业原因分析
大型企业相对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银行贷款的优势。一方面,大型企业在经营方面更具有稳定性,在面向未来预测企业经营业绩时,这种经营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企业能够承担还债的义务,对债权人而言,大型企业违约风险较低;另一方面,在面向过去考察企业经营业绩时,大型企业有更好的财务表现,虽然这些财务数据是基于企业过去的,但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在基于企业稳定经营的假设下,财务表现也具有延续性,从而保证企业在未来有较好的偿债能力;另外,大型企业持有更多的可抵押资产,在抵押银行贷款融资活动中,更多的可抵押资产能够为大型企业赢得更多的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
从贷款的期限及规模来看,由于大型企业具有上述获取银行贷款的优势,而大型企业的投资活动多为数额大、年限长的项目,因此在银行贷款期限及规模方面,大型企业银行贷款表现出期限长,规模大的特征。大型企业较低的违约风险也帮助企业更容易获得期限长规模大的银行贷款。
(二)银行贷款倾向国有企业原因分析
从产权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具有获得银行贷款的优势。一方面,国企多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因此,国企表现出银行贷款的优势;另一方面,国企拥有更多的政府背景,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国企形成了一种担保,在银行看来,这种隐性担保能够降低企业违约的可能,从而减少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另外,在我国现行经济环境和制度条件下,国企的很多经营决策和经营行为受到行政干预,带有政治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会通过政治权利干预银行贷款业务,从而帮助国企获得银行贷款。
无论国企出于市场考虑还是受到行政干预,其所作出的投资决策多为长期大规模的投资项目,这也使得国有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多表现为期限长、规模大。而且国企的产权性质也使得银行更倾向于向国企发放期限长规模大的贷款。
三、基于银行融资作用分析
存贷款业务是银行最为本质最为核心的业务,也是银行利润来源之一。因此,从企业角度,企业有债务融资的需求,从银行角度,银行有对外提供贷款从而获取利息的动机。要在企业和银行之间形成债务关系,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银行的放贷动机是不可缺少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
(一)银行贷款倾向大型企业原因分析
大型企业相对中小企业更具有融资需求。从投资机会角度来看,大型企业有更强的信息收集能力,有更多的信息来源,这就使得大型企业能够通过信息优势获取更多的投资机会;从承担风险角度来看,在投资活动过程中,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是并行的,而大型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管理效率,更强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更强的风险承担力,这样在面对同样的投资项目时,大型企业会比中小企业更有意愿也更有可能进行投资,也就会使得大型企业有更多的融资需求。因此,更多的融资需求也为大型企业拥有更多的银行贷款提供了前提。
信息差异、风险意识以及风险承担能力的差异会让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投资活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区分,大型企业会更有可能承担大型项目的投资,这又进一步决定了大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会更倾向于期限长规模大的银行贷款。
(二)银行贷款倾向国有企业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有更多的融资需求。第一,国企多为规模较大企业,且在国民经济如能源等的重要领域扮演着支撑性的角色。在这些领域中的企业的投资活动多集中在对国民经济及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期限长规模大的投资项目,这也使得国企有更大的融资需求;第二,由于国企所有人角色的缺失以及行政干预等特殊原因共同导致了国企较低的公司治理水平和资源经营管理效率,国企会更可能出现资金周转不灵,债务管理低效的现象,从而会更加依赖债务,特别是银行债务,也就是有更多的银行债务融资需求。
四、小结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银行的放贷需求是促成银企之间形成债务关系的重要基础,而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因为具有更大的融资需求以及更加符合银行的监督标准,所以会具有获得银行贷款的优势,且表现出期限长规模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方军雄.民营上市公司,真的面临银行贷款歧视吗[J].管理世界,2010,(11).
[2]胡奕明等.大贷款人角色:我国银行具有监督作用吗[J].经济研究,2008,(10).
篇2
《商业银行法》颁布以后,我国银行的贷款营销意识不断增强,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方针,积极研究、分析市场,寻找合适的市场定位和贷款营销重点,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逐步调整贷款方式,创新贷款品种,改进贷款流程,并相应成立贷款营销机构,着手建立营销激励机制,注重营销队伍的建设。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营销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1.没有普遍树立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贷款营销理念。从总体上看,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营销意识明显强于国有商业银行,南方、沿海的商业银行又强于北方、内地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内地的不少国有商业银行对贷款营销的认识不足,少数银行还是以“金融老大”自居,固守“积极出击抓存款,千方百计收贷款,坐等上门求贷款”的旧式经营理念,缺乏对贷款市场的深入调研分析,贷款营销的观念极其淡薄。许多银行虽然注重贷款营销,但是其营销观念有失偏颇,错把营销当推销,仅仅局限于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宣传,以及为客户提供微笑服务、优美环境和友好气氛等浅层次的营销,而没把细分市场、产品创新、市场定位、营销控制等高层次的现代银行营销理念真正树立起来并付诸实施。
2.贷款营销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管理,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贷款营销作为一种经营战略,需要从长远角度对市场进行分析、定位和控制,需要整体规划和系统管理,需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但是现在大多数商业银行只是简单地根据市场竞争的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宣传、公关等营销手段,缺乏对贷款营销的整体设计和长远规划,有关的规章制度、操作办法、运营机制不够系统、完善。目前,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主要集中在负债业务领域,在如何吸收存款上都有一整套的办法措施,然而在贷款营销方面,拓展的空间相对狭小,使用的手段单一落后,产品创新的力度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3.贷款营销偏重大城市、大企业,忽视自身合理的市场定位。市场是一种资源,银行如何找准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是营销的重要内容。目前,没有一家银行能够同时成为客户心中的最佳银行,没有一家银行能够提供客户需要的全部服务。每个银行必须根据其实际业务范围把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通过展示自己的业务特色,有选择地吸引一部分特定客户,从而成为某一细分市场的较佳银行,这就是市场定位。近年来,商业银行的贷款营销偏重大城市、大企业和上市公司,为赢得“大客户”,各家银行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竞争手段花样繁多。诚然,“大客户”是一个魅力无限、潜力巨大的市场,但是不同银行有不同的业务特色,如果不从自身业务的特殊性出发,一味青睐于大企业,其营销的范围和视野必然受到限制,自身的发展也由此会受到影响,同时可能增加信贷风险,弱化对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服务,造成贷款供需脱节的矛盾。
4.信贷资金运用不充分,存在银行“难贷款”和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目前银行资金并不紧张,许多银行存差很多,资金宽裕,但是愁于没有好的贷款项目。同时,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旺盛,却难以得到银行的贷款。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银行商业化后,风险意识明显增强,贷款发放谨慎;另一方面说明贷款营销能力较弱,不善于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存在资金闲置浪费的问题。信贷资金运用不充分,与银行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如何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贷资金,是商业银行开展贷款营销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5.贷款营销人才和技术支持不够,营销的水平和质量不高。贷款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搞好贷款营销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支持。营销人员不仅要懂银行业务,还需要掌握企业财务与经营管理、计算机、法律、外语、统计、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合格的营销人员应该是复合型的人才;但是,我国银行贷款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符合要求,许多银行虽然建立了客户经理队伍,但是大多是以前信贷人员的翻版,离真正的营销人才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银行的电子化建设相对缓慢,网络银行也是刚刚起步,对贷款营销的技术支持力度不够,不利于银行更快地抢占市场先机和市场份额。
6.商业银行上收贷款权限,影响信贷营销的拓展。商业银行为防范信贷风险,上收厂贷款权限,不少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特别是县级商业银行缺乏信贷自,贷款营销的权利和能力受到制约。许多县级银行,几乎变为“大储蓄所”,信贷萎缩问题十分严重,由此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破坏了基层银行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中的形象。县级银行也是银行,银行不贷款就等于工厂不生产,作为县域经济重点支持者的县级银行,面对的大多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贷款权限,自身发展受到制约,同时影响了地方经济的振兴。
7.社会信用环境制约银行贷款营销拓展。从整体上讲,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观念不强,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其表现是,一是许多贷款客户无理拖欠银行贷款,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甚至把银行贷款视为扶贫资金;二是社会信用评估体系没有真正建立,银行贷款营销缺乏信用指向和依据;三是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影响贷款营销拓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因为没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担保制度,取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许多中小企业效益不错,但是因为缺乏担保,银行处于安全性考虑,难于为其提供大额的信贷支持。由于信用体系建设缓慢,不但影响银行贷款营销的开展,也导致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强化贷款营销的对策建议
1.强化贷款营销意识,树立现代银行营销理念。一是要充分认识加强银行贷款营销的重要意义。加强贷款营销是银行商业化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要生存发展,必须把自己的贷款销售出去,获得赢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加强贷款营销,不想方设法占有市场份额,必然会被市场淘汰。二是要树立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贷款营销理念。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其次,要拓宽思路,更新观念,现代银行贷款营销应该包括广告宣传、微笑服务、细分市场、产品创新、市场定位、营销控制等一系列内容,不能简单地把贷款营销仅仅理解为改善服务态度、做点广告宣传、托关系拉客户等浅层次的促销活动。
2.建立贷款营销体系,加强整体策划和系统管理,一是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制定统一规划,进行市场调研,开发设计产品,设计操作规程,以及制定营销策略,对贷款营销进行全面的监督指导等。二是要有专门的营销队伍,负责推介银行业务,密切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三是建立健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办法,促进贷款营销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要建立完善贷款营销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及风险预警机制,并强化考核管理,以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有效地提高贷款效益的同时保证信贷资产的质量。
3.对市场进行细分,选择确定目标市场。任何一个商业银行,无论其规模多大,它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无法满足整个市场的全部需求,只能满足其中的一部分。一个银行不可能获得整个市场,只能在巨大的市场中,通过市场细分,寻找能给自身带来价值的市场份额。因此,商业银行要做深入的市场调研,要通过分析顾客需求的差异性,以及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心理因素、竞争对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对市场进行细分,摸清市场现状及潜力,分析比较自身进入因素,测算效益期望值,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选定目标市场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目标客户实施营销策略,提供满意服务,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4.正确处理好惜贷与放贷的关系,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当前,不少银行因为考虑贷款的安全性、效益性,出现了“惜贷”、“恐贷”思想,即使放贷也是左顾右盼,缩手缩脚,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贷款营销。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才可以更好地应付这些问题和风险。应该正确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努力规避和防范金融风险。只有确立这样的思想认识,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和银行自身发展的“双赢”。目前,银行资金运用并不充分,信贷投入的潜力很大,贷款营销大有可为。一方面应该积极对潜在的市场进行分析,寻找培育新的优势客户(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先机;另一方面要不断改善服务,简化贷款手续,开发、创新适合新客户群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方式,不断拓宽营销的领域和层次,进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5.提高贷款营销队伍素质,强化贷款营销技术支持。贷款营销运行程序的快慢、质量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有一只高素质的营销队伍。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的信贷客户经理制,体现了银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是重视贷款营销工作的一种表现。客户经理应该是具有较强的银行业务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公关协调能力、设计策划能力、运用法律手段能力等,能够开发与营销金融产品、管理和发展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建立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和营销人员队伍,商业银行必须有一套健全良好的激励、福利和教育培训机制,这样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人才,从而为贷款营销提供强大的内动源。另外,银行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电子化建设,运用高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借科技之力,推动贷款营销工作的开展。
篇3
退房银行贷款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借款人需提前归还贷款,需要您与银行协商,提前将剩余贷款本息还给银行后等待开发商退购房款;
2、由开发商将应退购房款分成两块,购房者首付款部分退给购房者,向银行借款部分直接还给银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贷款方式
由于农村的金融需求主体主要是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经营规模小、对贷款额度需求不大且缺乏担保和抵押品的农户,与追求资金安全性、收益性、流通性的村镇银行存在着矛盾,因此村镇银行只有积极创新贷款模式、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经营模式以分散风险、降低成本,才能把握住机遇,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具体可以开展小额无抵押贷款、抵押、质押和担保贷款、联保贷款、与政府合作发放贷款以及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几种方式。
一、小额无抵押贷款
小额无抵押贷款主要针对缺乏有效担保方和可变现抵押物的农户,以农户的信用发放,主要用于满足农户的生产性需要如购买农机器械等生产资料。村镇银行发放此类贷款可依据贷款户上年收入、上两年节余、家庭财产、品德、社会反映等指标综合评定,凡够信用评级要求的,可领取一定金额以内的贷款。为了提高农户的信用意识、保证发放的贷款资金及时收回,这类业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银行可对符合信用村条件的乡村授予“信用村”称号,定期对信用村进行复审。农户小额贷款模式对“信用户”的授信额度可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
二、抵押、质押和担保贷款
我国农村地区的贷款业务基本上缺乏有效的担保方和可变现的抵押物,农户的户房产多是自建自居,缺乏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可抵押的有效财产很少,限制着农户抵押贷款的 发展 。而在市场 经济 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农户和银行都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在这一情况下,村镇银行要创新并挖掘可行的方式开展抵押和质押贷款方式。
农村中小 企业 可以存款、收益、权益等作为质押物,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企业可探索以动产质押贷款,开展农业机械抵押、农用机动车辆抵押与商家联保贷款等。
农户可探索农舍抵押、农机具抵押、门店抵押、以有价单证、城镇区划内的商品房、商铺作抵押发放贷款,开展贷款户所持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索赔等具有预期收益的有价证券质押贷款等新型业务,积极推行“一次抵押、集中授信、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管理方法。
三、联保贷款
(一)农户之间联保贷款
村镇银行通过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实际对有贷款需求的村镇进行实地走访,采取放松抵押担保要求的联保贷款手段,将5~10户农民自愿组成一个贷款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对贷款进行内部评估,互相监督、互相保险、互相帮助,小组在村镇银行享受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政策,贷款小组成员要承担对贷款安全保护的义务,每个小组又为其他小组所监督。采用这种内生性的激励机制替代抵押担保制度,既能使难以提供抵押物的弱势群体有机会获得信用贷款,又能够通过联保机制防范银行风险;简化贷款手续,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实行现场办公,当天放款,并将贷款送到农民家中,最大程度地减少贷款的手续和环节。
(二)企业与农户联保贷款
创新联保贷款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延伸联保贷款领域。将农户之间的联保贷款延伸到农户与农村小企业、农村小企业之间的联保贷款,具体方式有两种:
1.由通过村镇银行授信的小企业牵头,信用社工作人员参与,自行成立农村小企业之间、农村小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监督与约束的“联保互助协作组织”,牵头企业为组织负责人,代表联保互助组在村镇银行办理信贷手续,承担还款责任。业务关联企业或向牵头企业供应原材料的农户在村镇银行借款后不能按期还款时,龙头企业应先代为偿还,然后由龙头企业向关联企业催收,通常以降低原材料购买价格,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间接回收;另外,还可以把票据、货单作为还债的担保,这种贷款模式实现了银行、龙头企业、关联企业的共赢。
2.联保互助组中的每个成员向信用社交纳一定数额的贷款风险质押金,组织成员与信用社签订“互助联保协议”,并取得各自需要的贷款,组织成员中如出现一例未按时归还信用社贷款本息的违约情况,组织负责人将承担被取消授信资格责任,其他成员将承担将交纳的贷款风险质押金用于归还贷款违约成员贷款清偿的连带责任,并将影响到未违约组织成员的再次贷款。
四、开展“银政”合作
村镇银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参与到 金融 资金与信贷资金的结合:一是政府对农户的一般贴息贷款项目,由村镇银行为农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二是参与到政府重点扶持的项目中,对受损失的农户与政府合作发放贷款。如在退耕还林、退棉还绿等工程中失地受损的农民,缺少从事新项目的资金,可建议政府部门每年从支农项目中分配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作为农户贷款保证准备金,并以此作为担保向农户发放贷款。当出现农户不能还款,造成呆帐、滞帐时,村镇银行从保证准备金中按一定比例划拨补偿。建立专项准备金账户,可以防范贷款的道德风险。由于资金的所有权从根本上讲是属于农户,但该账目只能作为坏帐准备,不能随便支取,必须保证规定数额的资金。这种贷款方式降低了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又减少了农户贷款中的逆向选择。
五、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
由于 农村 地区的金融机构已有一定的 发展 ,如农村信用社、资金互助社、邮政储蓄等,村镇银行进入农村地区较晚,因此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以更快地开展业务。
以资金互助社为例,它是以村为单位由农民入股,政府配股的方式组成的小额信贷组织。资金互助社主要解决本村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小额信贷需求。村镇银行参与资金互助社合作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参股资金互助社,二是批发资金给互助社。参股资金互助社后,可以扩大互助社规模,增加农户贷款受益面,由村镇银行提供技术支持,使资金互助社运行更规范,实现双赢。通过参股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将零售业务进行批量经营,降低管理成本。
参考 文献 :
[1]寇军中.村镇银行贷款模式探究[j].消费导刊,2008,(19).
篇5
银行贷款居间服务合同范文1甲方:
乙方:
双方代表经磋商后,一致同意订立本合同书。
一、 甲方委托乙方向银行联系和安排约借款(具体借贷金额由银行评估审批后确定),用于个人消费或装修,乙方接受委托。
二、 甲方职责:
1、 提供借贷所需的真实性资料。
2、 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3、 维护乙方权益。
三、 乙方职责:
1、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认真负责加速办理所有借款手续,在金融机构审批后,借款全额汇入甲乙双方共管账号即视为成功。
2、 全面协调甲方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3、 维护甲方权益。
四、 甲方需承担的费用:
1、 利息(详见甲方与贷款银行间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约定);
2、 公证费、共管账户开户费用(详见甲方与公证处、银行间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约定);
3、居间服务费:税后元,甲方须在银行贷款审批成功,在房管局办理他项权利证后一次性将贷款总额的居间服务费从共管账户中提取。
五、 违约责任:
1、 本合同生效后如任何一方擅自撤销委托则视作违约。违约方即须支付人民币
2、 银行贷款审批完毕在房管局办理他项权利证后,甲方保证配合乙方从共管账户中提取全部居间服务费,每延误一天甲方按申请贷款总额千分之五向乙方支付滞纳金。
3、如因国家政策调整及甲方未能达到担保或银行贷款条件造成银行无法放贷的,乙方对此不承担违约责任。
六、 其它:
1、 本合同甲乙双方签字盖章,贷款项目银行受理审批后即生效,在履约完毕后自行终止;
2、 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 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协商解决;
4、本合同内容双方均有义务保守机密,不得擅自对外泄露;
5、每笔贷款因不可抗力因素未能办成收取元劳务费,其余费用全部退还。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银行贷款居间服务合同范文2委托人: (以下简称甲方)
居间人: (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之相关规定,经友好协商,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现就甲方委托乙方协助甲方在重庆市 银行,申请总金额为 1 亿元( 壹亿 元整)的抵押贷款,达成如下协议:
1、委托事项:乙方经本合同授权委托或确认后,与银行及时沟通协调,协助甲方完善贷款所需资料及手续,并协助甲方申请到贷款。
2、万人民币(万元整);
3、支付方式:甲方申请贷款的总额亿元(元整)中,其中,由甲方要求银行直接支付至乙方指定账户,剩余贷款支付至乙方账户,该笔款项不产生任何税费,乙方不承担该笔费用的任何还款责任,若该笔款项有税费及与银行产生债务关系,均由甲方负责解决,乙方不承担任何费用。若该笔款项导致乙方产生任何费用,甲方均应向乙方进行赔偿,赔偿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壹佰万元整)。
4、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方式解决:
(一)提交重庆市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依法向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起诉。
5、本合同一式贰分,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银行贷款居间服务合同范文3甲方:
乙方:
根据我国《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规定双方代表经友好磋商后,一致同意订立本合同书。
一、 甲方委托乙方向银行联系和安排约 万元人民币的借款(具体借贷金额由银行评估审批后确定),用于经营开发及 ,乙方接受委托。
二、 甲方职责:
1、 提供借贷所需的真实性资料。
2、 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3、 维护乙方权益。
三、 乙方职责:
1、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认真负责加速办理所有借款手续,在金融机构审批后,借款全额汇入甲方指定的账号即视为贷款成功。
2、 全面协调甲方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3、 维护甲方权益。 四、 甲方需承担的费用: 1、 银行贷款利息(详见甲方与贷款银行间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约定); 2、 保证金及担保费(详见甲方与银行、担保公司间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约定);
3、 项目前期启动及专家费用:
4、 居间服务费:甲方须在银行贷款成功到达甲方帐户的次日前一次性将贷款总额 的居间服务费支付到乙方。
五、 违约责任:
1、 甲方在本合同生效后如任何一方擅自撤销委托则视作违约。违约方即须支付人民币 万元给守约方作为违约金。
2、 银行贷款到达甲方银行账号次日前,甲方保证支付居间服务费到乙方指定的账号,每延误一天甲方按申请贷款总额千分之五向乙方支付滞纳金。
3、如因国家政策调整及甲方未能达到担保或银行贷款条件造成银行无法放贷的,乙方对此不承担违约责任。
六、 其它:
1、 本合同甲乙双方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在履约完毕后自行终止;
2、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 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协商解决;
4、本合同内容双方均有义务保守机密,不得擅自对外泄露;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篇6
1、年龄:年龄必须在18~60周岁。
2、银行流水:连续六个月的银行流水,要求流水金额是月供的2倍。
3、职业:是否有稳定的职业,一般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等具有稳定收入群体比较容易放贷。
篇7
1、银行利息是根据利率来计算的,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
2、根据当前央行的存款利率为看,规定各大银行的基准利率为:活期0.35%、三个月1.35%、半年1.55%、一年1.75%、二年2.25%、三年2.75%、五年2.75%。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风险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因难以预测的因素的影响,导致期望目标与实际状况之间的差异及所造成后果的危害程度。银行贷款风险是高校近年来面临的新问题,随着高校法人地位的取得、自的扩大、教育结构和规模的变化,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的圆满完成预算收支计划,改为广泛筹资、追求办学效益。在筹集扩大办学资金时,由于需求数量较大,筹资渠道较少,向银行借款就成为高校资金运作的主要手
段。
一、我国高校贷款的现状
由于我国人口扩张的历史后果和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使高校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且增长速度迅猛。高校的教室、实验室有很大缺口,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投入远不能满足高校的需要,高校可以通过适当地贷款来改善学校的情况。但据2005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名为《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社会蓝皮书称,为了扩建或吸引人才,部分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举债,并热衷于圈地和参与大学城建设,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元至20亿元,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亿元至2000亿元之间。由于贷款额度太高,随着还贷高峰期的到来,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能力。2004年,国家审计署对杭州、南京、珠海、廊坊4座城市中“大学城”开发建设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表明,银行贷款占到建设计划投资的近1/3,而实际取得的银行贷款占已筹集到的建设资金的59.42%;河北省26所省属高校的银行借、贷款已达50多亿元,其中10所骨干大学的银行贷款有40多亿元,占80%;山东省高校在2005年9月底的银行贷款累计为103亿元。
二、高校贷款带来的影响
(一)高校适度规模的银行贷款,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以后,这一矛盾尤为突出。为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高校亟待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教学仪器设备陈旧等诸多现实问题。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高校通过向银行贷款增强了高校自身发展的能力,缓解了高校年年扩招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为高教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后劲,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过度规模的银行贷款对高校、银行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1.加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高校使用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是不存在财务风险的。而使用银行贷款,除要偿还本金外,还要定期支付利息。高校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一是靠财政拨入的教育经费,二是靠高校自己所收取的学生学费。实际上,这些资金基本上都用于维持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正常支出,对银行贷款的偿还只能依赖于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和学费标准的提高。但学费标准受国家政策的限制,而招生人数既受国家政策的限制,又受学校办学条件(教室、实验室、宿舍、教师等)的制约。如果高估了收费金额,将给高校带来财务风险。如教育部某直属大学贷款10个亿建造学生公寓,但因学生公寓收费标准有限制,每人每年不能超过1500元,致使公寓的收费还不够还贷款的利息。
2.增大了银行的金融风险
作为商业行为,银行发放贷款的目的是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以后,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将逐年下降。这就意味着高校的在校生在2008年以后不会按现在的增长速度增长,银行对高校基本建设的投入可能很难按时收回,甚至不能收回,这将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
3.过度的银行贷款很容易引起高校的盲目投资、过度建设和重复建设
银行贷款资金的宽松,解决了高校对巨额资金的需求,同时也产生了快速发展的欲望。当前,各高校正处在大规模的建设之中,某些高校一年的建设成果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总和。各高校之间存在盲目攀比现象,致使高校资产的利用率不高,形成了新的资源浪费。
4.给高校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我国加入WTO后,外国人将进入我国进行跨国办学,我国高校将背负着巨额的贷款负担和沉重的利息压力与国外高校进行竞争。这势必使我国高校本来就不高的竞争能力雪上加霜。
三、高校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
(一)高校领导和商业银行都要有正确地认识
现在,部分高校领导认为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是国家要出资来办的事情,目前高校贷款形成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当高校归还贷款困难时,应由国家出资归还。而商业银行也认为,教育是政府重点扶持的行业,高校还贷不存在任何问题。但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贷款高校作为贷款的主体,必须承担还贷责任。高等学校的校(院)长是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偿还贷款负有法律责任。高等学校的领导要本着对国家和事业负责的态度,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风险意识,完善决策程序。
(二)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
国家、社会、学术界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出发点,建立客观的高校评价体系;鼓励高校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事业发展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提倡厉行节约,坚持量力而行,防止搞短期行为,坚决防止脱离实际大搞建设,形成债务风险,坚决反对追求奢华、超标准的浪费行为。
(三)合理确定贷款规模
高校贷款既要考虑学校建设规模、发展规划对资金的需求,也要考虑学校的偿债能力。从理论上说,高校贷款的最大值=年平均还贷能力/年贷款利率,当达到此最大值时,学校的多余资金将全额用于支付贷款利息,而无偿还本金的能力,这是不可行的。高校合理的贷款规模不能超过学校的偿债能力,学校年度内支付利息、偿还贷款本金时不能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
笔者认为,可以根据高校历年的结余资金与高校一定时间内将产生的结余资金之和来确定高校贷款的最大值。
高校一定时间内将产生的结余资金,因其产生的时间不同,应考虑其时间价值。假设高校事业稳定发展,其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年度结余资金同比例递增。以年均结余资金A0为基数,以n年期同期银行平均贷款利率i为折现率,计算未来n年期累计结余资金现值。具体方法如下:
1.年均偿债能力A0=近两年偿债能力之和/2
2.设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年度结余资金的增长比例为g
n年期累计偿债能力现值:
一定时间内的贷款最大值=事业基金中一般基金的余额+n年期累计结余资金现值。
(四)科学进行贷款管理
高校领导要重视贷款资金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对借款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各项借款进行明细管理,研究国家的信贷政策,保证银行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具体做法有:
1.确定适当的资金到账时间。资金到账过早,将增加利息支出,增加学校的资金负担;资金到账过晚,会影响款项的支付,影响学校的信誉。高校的贷款一般用于基本建设、大型修缮等项目,资金的使用时间是在项目开工以后。签订银行借款合同时,一定要确定适当的资金到账时间。如河北省某市属高校为扩建校园,借款6000万元,但因其他手续没有办妥,使6000万元银行贷款爬账半年没有使用,学校发生无益的利息支出180余万元。
2.大项资金分次到账。基建项目所需的资金是渐进的,随着工程的进展所需资金逐渐增加,若在工程开工时将所需资金全部借到账,必将增加利息支出。高校在签订银行借款合同时,应根据需要,使借款资金分次到账,既要满足资金支付的需要,又要减少利息支出,节约资金。如河北省某高校为建设教学楼借款1500万元,因贷款银行认为数额不大,起初并不同意贷款分次发放,但该校多次找银行协商,坚持贷款资金分次到账,使得该校少支付利息40余万元,节约了资金。
3.争取低利率贷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有一个上下浮动的范围。高校应尽量争取最优惠的利率,减少利息支出。
4.专户管理贷款资金。高校应设立备查账簿详细登记每一笔银行贷款的债权人、种类、金额、期限、利率、约定还款时间等情况,同时设立专户,核算每一个债权人的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这样做既便于了解贷款资金的利息支付情况及贷款资金余额,又能避免将贷款资金用于高校的日常运营,或用于对外投资、科技开发、支付罚没款项及提高或变相提高人员待遇。
(五)拓宽高校的筹资渠道
篇9
自2012年以来,随着经济逐渐步入下行周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开始逐年攀升,并慢慢演变成为资本市场对银行股的最大隐忧。直至2016年四季度,银行不良率才出现企稳的迹象。数据显示,2016年,银行业的不良率已有回落趋势,全年四个季度的不良率分别是1.75%、1.75%、1.76%和1.74%。但是仅通过观察银行业不良率这一单一指标难以断定上市银行的贷款质量是否已经开始回升,需要结合其他指标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对当前上市银行的贷款质量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
目前,与银行贷款质量相关的公开信息主要有三类,分别是不良贷款、贷款损失准备和逾期贷款。其中,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作为贷款分类的两种不同方式,独立于三大会计报表,单独在年报中向公众披露,也就是说,这两种分类方式及其结果并不直接出现在财务报表中。贷款损失准备则作为会计科目分别出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
不良贷款源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分别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其中,后三类统称为不良贷款。在监管部门的分类标准中,各类贷款之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区分标准,更多是需要靠银行自己对分类标准的把握,这表明不同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并无直接比较的标准。
逾期贷款源于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业务制度(即“1104表”)。银监会为了及时掌握各银行的资产风险等,编制了一套针对银行的报表,要求所有银行按月填写并上报。逾期贷款的分类就是其中的一项上报内容。根据1104表,逾期贷款被分为六类,分别为“逾期30日以内”、“逾期31日到90日”、“逾期91日到180日”、“逾期181日到270日”、“逾期271日到360日”、“逾期361日以上”。
贷款五级分类和逾期贷款六级分类的标准不同。贷款的五级分类更关注贷款本息是否能够完全收回。如果某笔贷款已逾期,但抵押物非常充足以至于不存在贷款本息损失的可能性,则该笔贷款不用归入不良贷款。而逾期贷款的分类标准相对简单、客观(但也有部分银行将一笔逾期贷款拆分填报,导致填报信息与事实不符)。不过,上述两种贷款的分类也有一定的联系。
逾期90日以上(即包含逾期贷款后四类)常被业内看作是划定为不良贷款的一个合适的标准。由于各银行对五级分类标准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主观性很强,因此,更多时候,“逾期90日以上贷款/不良贷款” 这一指标常可用来判断一家银行不良贷款暴露是否充分。
贷款损失准备来源于会计要求,并由监管部门制定规定加以强制。根据央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的规定,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一般准备按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不得低于1%。O钭急父据贷款的分类结果按不同比例计提。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按季计提。 衡量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是否充分的核心指标是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其中,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余额,拨贷比=贷款损失准备/贷款余额(非净额)。根据银监会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拨备覆盖率的基本标准为150%,拨贷比的基本标准为2.5%,两者中较高者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由于贷款损失准备是会计科目,因此,我们能够从财报及附注中获取更具体的信息,进而帮助我们分析贷款的资产质量。由于会计操作习惯的不尽相同,各上市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的子科目设置不太一致,但大体分类类似。
以建行为例,大致可以看出银行各子科目的具体设置情况。“本年计提”为本年新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本年转回”是指由于贷款人恢复偿还能力从而冲回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两科目之和作为“贷款及垫款”的减值准备,也体现在利润表的“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中,影响当期损益。“折现回拨”指已减值贷款的利息收入所冲减的贷款损失准备;“本年转出”指通过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转让不良贷款而一并转出的贷款损失准备;“本年核销”指同时核销已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和对应的不良贷款;“收回已核销贷款”指将收回的已核销贷款计入贷款损失准备而不影响当期损益。“本年核销”和“本年转出”的和在计算不良贷款生成率时需要用到。
不良贷款生成速度企稳
根据东北证券的分析,其试图通过贷款五级分类和逾期贷款两个维度去分析银行的贷款质量。
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是市场评判银行贷款质量的主要指标,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额/期末贷款余额。但通过观察不良贷款的流转会发现不良贷款率仅代表了某一个时点的贷款质量,且并没有将未来不良贷款的生成速度考虑进去,是一个静态的时点指标。主要原因就是不良贷款的流转速度比较快,特别是在不良贷款生成速度较快的年份。
以平安银行为例,平安银行在2016年当年核销和转出(即处置)了357.97亿元的贷款损失准备,而平安银行2016年年末的不良贷款金额为257.02亿元,仅为转出损失准备的71.8%。而且不良贷款是将整笔贷款纳入,而贷款损失准备主要针对整笔贷款中的预计损失部分计提,后者的口径要小一些。考虑到口径差异,核销和转出的贷款损失准备所对应处置的不良贷款额要更大。因此,在不良生成速度快速变动的年份中,不良贷款率更多的代表了银行辛苦处置了一年不良贷款后的剩余未处置部分,但并不是代表贷款质量的主要指标。
整体来看,上市银行2016年的不良率高于2015年。截至2016年年末,上市银行的整体不良率为1.7%,高于2015年年末的1.63%,也高于2016年三季度的1.65%。城商行、国有银行、农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依次上升,分别为1.24%、1.72%、1.77%和2.09%。股份制银行2016年的不良率提高幅度较大,较2015年提高55 BP;国有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2016年的不良贷款率比2015年略有上升,分别提高2BP、6BP和10BP。
从不同种类银行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率较为一致,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差异化程度较高,个别银行的不良率显著低于其他银行。如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它们的不良率在2009年后就再没有超过1%。上市银行2016年共有17家银行的不良率高于2105年,8家低于2015年,整体呈上升趋势。 总体而言,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16年呈上升趋势,其中,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幅度最高,其他银行与2015年相比持平或略升。
实际上,我们可以用不良贷款生成率作为观察银行贷款质量的核心指标,不良贷款生成率代表不良贷款的生成速度。
不良贷款生成率能反映出贷款总额生成不良贷款的速度(每年新生成多少比例的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生成率=((不良贷款期末额-期初额)+期间处置不良贷款额)/期初贷款余额。这是理想的不良贷款生成率的计算方法,但是绝大多数上市银行并不披露当年处置的不良资产额,我们只能寻找替代方法进行测算。
不良贷款在流转的过程中会与贷款损失准备有交集,通过分析贷款损失准备我们能够粗估出不良贷款生成率。我们简化分析一下不良贷款的流转过程。分析的起点是不良贷款和贷款损失准备的期初余额A、B。在该期间内,银行新生成了不良贷款额C。同时,银行也会针对期间内贷款质量变化计提贷款损失准备D。银行在期间处置了不良贷款E,同时核销或转出贷款损失准备F。期末不良贷款为A+C-E,贷款损失准备为B+D-F。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E和F的关系。假设一笔100万元的贷款成为坏账,银行预计能收回70万元。银行一方面将100万元的贷款全部转入不良贷款,另一方面计提30万元的贷款损失准备(不是100万元)。当期银行处置了该贷款,收回资金60万元,并核销了该贷款和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那么,当期银行处置的不良贷款金额为100万元,核销的贷款损失准备为30万元,分别对应E和F。所以,贷款损失准备的当期核销额30万元更接近于贷款的实际损失额40万元,而不是处置的不良贷款额。
鉴于绝大多数银行不披露不良贷款的处置额,我们只能用贷款损失准备替代以计算不良贷款生成率,不良贷款生成率可以近似的理解为银行贷款资产每年生成不良贷款的速度,或者银行为了贷款的信用风险所付出的成本。我们在分母使用期初贷款余额主要是考虑到当年生成不良贷款的主要仍是年初已存在的贷款,而非本年新增的贷款(毕竟本年贷出资金在年内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较小)。
2016年,上市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生成率为1.15%,较2015年的1.37%下降22BP,其中,国有银行的不良生成率下降幅度最大,为0.89%,较2015年的1.26%下降37BP。考虑到部分国有银行的净利润增速连续两年徘徊在零附近,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国有银行的贷款质量已经大幅好转。
股份制银行2016年的不良生成率为1.73%,较2015年的1.65%略有上升,提高了8BP;城商行和r商行2016年的不良生成率分别为1.09%和1.41%,较2015年的1.28%和1.57%分别下降19BP和16BP。数据比较显示,我们发现国有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股份制银行2016年的不良生成率依次提高。从纵向来看,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率变动趋势要好于股份制银行,说明局部区域的贷款质量先于全国企稳。
从银行个体来看,2016年的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其中,16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生成率出现了下降,降幅较为明显的银行有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张家港行和吴江银行。另有9家的不良贷款生成率是上升的,升幅较大的是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和贵阳银行。
具体来看,国有银行中建行和农行的不良生成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工行和中行。股份制银行中浦发、平安和中信的不良生成率均有提高。其中,浦发和平安的不良生成率提升幅度较大,使股份制银行整体不良生成率在2016年呈上升趋势。城商行中不良生成率的分化明显。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的不良生成率下降幅度较高;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的不良生成率变动幅度较小,基本与2015年持平;贵阳银行和杭州银行的不良生成率上升幅度较大,贵阳银行上升了143BP。农商行的分化程度也较为明显。
总体而言,上市银行2016年的不良贷款生成速度较2015年有所回落。股份制银行的不良生成率较2015年略有提升,其余银行均有一定程度的回落,说明不良贷款的生成速度已经阶段性企稳。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良贷款生成率有时需要配合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一起进行分析,因为银行暴露并处置不良贷款会影响净利润,部分银行可能会因此暂缓不良贷款的暴露。
贷款平均净收益率下降
换个角度来看,银行贷款可看做是一块可以产生收益的资产,当然,贷款每年也会产生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从而产生信用成本。因此,用贷款的收益率减去信用成本率,从而得出贷款资产的净收益率。我们用不良贷款生成率作为贷款的信用成本率,则贷款净收益率=贷款平均收益率-不良贷款生成率。
数据显示,上市银行2016年的贷款净收益率比2015年明显下降。除张家港行外,所有上市银行2016年的贷款净收益率均下滑。也就是说,上市银行2016年的贷款业务不如2015年赚钱了。根据上述分析,银行2016年的不良贷款生成率已经阶段性企稳,贷款净收益率的下降主要归因于贷款平均收益率的下降。
比较不同种类上市银行2016年贷款净收益率的结果是:农商行高于城商行,城商行高于国有银行,国有银行高于股份制银行。而2015年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净收益率高于国有银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国有银行2016年的不良生成率明显下降。总体来看,受市场利率水平下行的影响,上市银行2016年的贷款净收益率明显下行。
不良贷款生成压力指标主要考虑不良贷款生成的潜在压力。贷款有两种分类方式,分别是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和逾期贷款六级分类。两种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良贷款的生成压力,因此,投资者可以分别从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是贷款的预计损失程度,逾期贷款的分类标准则是贷款人是否履约。不良贷款有两种产生方式。一种是贷款人的偿付能力出现问题时贷款尚未到期,这类贷款可能会直接计入不良贷款;另一种是贷款先计入逾期贷款,在风险进一步暴露后计入不良贷款,即不良贷款产生于逾期贷款的信用风险恶化。因此,逾期贷款是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之一,有可能就是未来的不良贷款。
我们用逾期贷款占比这一指标来分析银行贷款人的整体履约意愿,逾期贷款占比=逾期贷款总额/期末贷款余额。
整体来看,上市银行2016年的逾期贷款占比为2.48%,较2015年下降16BP,其中,农商行2016年的逾期贷款占比下降幅度最大,为2.06%,比2015年下降68BP;其次是股份制银行,2016年的占比为2.97%,比2015年下降30BP;再次是国有银行,2016年的占比是2.28%,较2015年下降10BP;城商行2016年的占比为2.04%,较2015年下降4BP。无论从整体还是结构看,上市银行的逾期贷款占比在2016年均呈企稳的态势。
另一方面,2016年,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占比下降的银行有18家,上升的有7家。其中降幅较大的有贵阳银行、吴江银行、张家港行和招商银行,升幅较大的有华夏银行和北京银行。在各组中的分化也较为明显。虽然不同种类银行的表现差异较大,但在每一类银行当中,逾期贷款占比下降的银行家数均要多于上升的银行家数,且逾期贷款占比均下降,因此,逾期贷款占比总体已企稳。与2015年相比,不良贷款生成压力有所下降。
贷款迁徙率是不良贷款五级分类标准中的一个概念,简单理解就是某一类贷款质量降级的比率。比如,某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25%,那该行年初的关注类贷款中有25%在年末降级为次级、可疑或损失类贷款。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期末转为次级、可疑或损失类贷款的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末仍为贷款的部分(提及“期末仍为贷款”是为了消除期间内正常还款的影响)。各银行对贷款分类的松紧程度不同,有些银行会放宽关注类贷款的纳入标准。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关注类贷款的迁徙率。
2016年,上市银行的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有16家下降,有9家上升。在各组内,下降家数也均高于上升家数。单从家数来看,上市银行2016年的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已企稳并有下降的趋势。2016年,上市银行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在不同种类银行间出现了较大的分化。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所有城商行的关注类迁徙率在2016年均有所上升。国有银行有2家下降,2家上升;股份制银行有5家下降,4家上升,农商行有2家下降,3家上升。总的来来看,2016年下降家数为9家,上升家数为16家,整体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仍然在进一步提升,关注类贷款的恶化程度仍在加剧。
上市银行2016年的次级类迁徙率下降家数为17家,上升家数为8家,不同种类银行下降家数均高于上升家数,由此可见,上市银行2016年的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均在下降。上市银行2016年的可疑类迁徙率下降家数为11家,上升家数为14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下降家数均少于上升家数,说明上市银行可疑类贷款的恶化程度较2015年并未得到减轻。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未稳
综上分析,从逾期贷款占比来看,2016年的占比较2015年有所下降,因此,因逾期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生成压力在2016年有所下降。从贷款迁徙率来看,2016年,正常类迁徙率已企稳并有下降趋势,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较2015年仍有所上升,对不良贷款产生的压力仍较大。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在2016年企稳,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仍未表现出好转的迹象。
此外,2016年,上市银行的贷款质量在结构上出现分化,逾期贷款占比和正常类迁徙率开始下降,而关注类迁徙率仍然上行,考虑到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可能尚未充分暴露,虽然眼下上市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生成压力出现了阶段性企稳,但仍需要对未来的不良贷款生成情况,特别是关注类贷款的恶化情况保持谨慎和持续的关注。
虽然逾期超过90日的贷款不一定会成为不良贷款(可能抵押物非常充足且易变现),但逾期90日以上仍是判断不良贷款的一个常用的标省R虼耍我们尝试用逾期90日以上贷款/不良贷款来反映银行的不良贷款暴露程度。一般而言,这个指标越低,说明银行的不良贷款暴露得越充分。
2016年,上市银行整体的逾期90日以上贷款/不良贷款的比率为95.94%,较2015年的97.56%下降了1.62%。其中除国有银行外,其他各类银行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股份制银行2016年为124.61%,仍然高于100%,但比2015年下降了11.45%;城商行2016年为108.51%,较2015年下降了9.68%;农商行2016年为87%,较2015年下降了20.85%;国有银行2016年的比率提高了1.11%,达到了81.37%。2016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的整体暴露程度与2015年基本持平,在结构上有些变化。
2016年,该比率下降的银行家数为18家,上升家数为7家。除国有银行外,其余各类银行的下降家数均高于上升家数。2016年,该比率低于100%的有13家,其中,国有银行有4家,股份制银行有2家,城商行有3家,农商行有4家。总体而言,虽然2016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的暴露情况在改善,但仍有相当数量上市银行的90日以上贷款/不良贷款比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后续值得重点关注。
银行针对贷款可能存在的损失提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并在计提当期冲减利润,用于损失实际发生时进行对冲。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贷款出现损失时的缓冲垫,在不良贷款完全暴露的前提下,该比率越高,银行能够承受的贷款损失越大(在不影响当期利润的情况下)。
数据显示,上市银行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均有所下滑。上市银行的行业拨备覆盖率在2016年为162.40%,较2015年下滑7.99%。其中,国有银行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为155.89%,较2015年下降8.81%;股份制银行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为165.50%,较2015年下降8.05%;城商行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为258.70%,较2015年下降了3.24%;农商行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为191.22%,较2015年下降3.48%。由于上市银行2016年的不良贷款率较2015年略有上升,加上2016年银行的净利差处于较低水平,盈利表现并不理想,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利润空间并不大,拨备覆盖率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2016年,上市银行中有10家的拨备覆盖率上升,15家下降。其中有8家的拨备覆盖率超过200%,南京银行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甚至超过了400%。值得关注的是工行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低于监管部门规定的150%,而其净利润增速在2016年、2015年分别是0.50%和0.52%,能够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利润空间较小,未来的拨备覆盖率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2016年,几乎所有上市银行均加大了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配置,个人住房贷款在贷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结合目前的住房价格,东北证券认为,有必要将个人住房贷款的比重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在分析贷款质量时一同给出。
2016年,上市银行整体的个人房贷占比达到24.56%,较2015年上升5.28%,上升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增长势头明显。其中,国有银行2016年达到27.10%,上升4.15%;股份制银行为20.65%,上升7.77%;城商行为12.24%,上升1.93%;农商行为5.92%,上升1.12%。很显然,资产规模较大和业务范围分布较广的银行在开展个人房贷业务上占明显优势。同时,股份制银行2016年的个人房贷占比明显提升,较2015年的12.88%提高了一半以上,贷款结构置换明显。
除个别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江阴银行和常熟银行)外,其他上市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均有所上升。其中,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占比提升最大,分别为8.12%、6.44%和4.98%。此外,我们还发现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和江阴银行和吴江银行2016年的个人房贷占比较小。特别是宁波银行,截至2016年年末,个人房贷占比仅为0.43%,房贷余额12.95亿元,个人贷款主要集中在消费贷款,个人房贷的风险敞口较小。
在假设上市银行公布的数据是真实的前提下,对2016年上市银行的贷款质量进行判断的核心指标是不良贷款生成率。2016年,上市银行的不良生成率较2015年有所下降,16家下降,9家上升。其中,国有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均下降,股份制银行上升8BP,升幅有限。即使考虑到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暴露可能不够充分,影响了行业数据,我们也可以认为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生成速度已阶段性企稳。
再来看未来银行不良贷款生成压力的情况。从逾期贷款的角度来看,2016年,上市银行的逾期贷款占比较2015年下降16BP,各类银行的逾期贷款占比均有所下降,上市银行贷款客户的履约意愿提高。从贷款迁徙率来看,2016年,上市银行中有16家的正常类迁徙率下降,有9家上升。无论行业整体还是不同种类的银行,迁徙率下降的贷款家数均高于上升的贷款家数,说明上市银行的正常类迁徙率企稳。而关注类迁徙率则相反。2016年,有9家上市y行的关注类迁徙率下降,其中,国有银行2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商行0家,农商行2家。而16家银行的关注类迁徙率上升,这表明上市银行2016年的关注类贷款的恶化速度并未完全企稳,最多也只能说是处在由坏向好的过渡阶段。
通过对逾期贷款和贷款迁徙率的分析, 2016年年末,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生成压力较2015年年末有所缓解,逾期贷款占比和正常类迁徙率均出现明显企稳甚至下降,后续的主要压力在于处理已经存在的非正常类贷款,投资者应继续关注已被分类为关注类贷款的未来的恶化速度。
篇10
欠银行贷款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贷款属于借款合同纠纷,适用三年的诉讼时效,即从贷款到期之日起三年内银行没有催收的,就超过诉讼时效。如果银行在贷款到期后一直催收,则不存在超过诉讼时效的问题。
【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