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地贷款范文
时间:2023-04-05 00:1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源地贷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正常还款
目前,生源地助学贷款固定还款日为每年12月20日。一般来说,保证12月20日当天还款账户中有足够的余额即可,到时系统会自动扣款。
提前还款
如果想要提前还款或者部分提前还款,那么每月的20日(除11月以外)就是还款日。不过,需要在每月的1-10日(除11月以外)提出还款申请。
逾期还款
篇2
一是没有利息贴补。国家助学贷款利息由国家全额贴补,而生源地助学贷款却纳入一般商业性贷款,不予利息补贴。近年,有些地方出台了生源地助学受益人在校期间贷款利息100%由各级地方财政补贴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生源地助学贷款利息仍是由学生家长全部承担。
二是风险补偿差异大。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是按隶属关系,由财政和普通高校各按贷款的50%分担。但生源地助学贷款却享受不到此项优惠,贷款的风险补偿由农村信用社自负自担。
三是对贷款单位的鼓励政策不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承办行实行竞标制,与校方签订全面合作协议,贷款利息收入免税。而生源地助学贷款却无如此优厚政策。
四是贷款期限不够长。按照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其贷款期限由农村信用社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计划确定,但在实际操作中,生源地助学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与学生在校时间不匹配。而国家助学贷款一般为四年,甚至还可再延长两年。
五是贷款利息“市场化”。由于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执行中事实上已转化为个人营销贷款,加上贫困学生家长对政策不够了解,使得生源地助学贷款利率存在随意性,往往是一浮到顶,根本享受不到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不得上浮之优惠。
篇3
变化一:资助逐年扩大
笔者所在的凤县不足11万人口,面积却达3187平万公里的,山大沟,人口散居,曾是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是负责办理高校生助学贷款的一个职能机构。调研中,中心的同志向我们介绍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过程。事实上国家助学贷款业务2000年前便开始探路助学贷款,从2002年开始,引导普通高校和对口银行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2004年,初步构建了国家助学贷款运营机制,但至2005年底,凤县金融机构中,县农业银行5年累计发放助学贷款余额10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90万元,工行和建行未办理过一笔助学贷款业务。从贷款用途上看,都用于贫困大学生支付学费、生活费而被归并在助学贷款科目中,实质上并不属于政策性财政贴息助学贷款。由此可见,当时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坎坷和艰难。2007年5月,国家再次调整了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了以“应贷尽贷”为原则的教育资助体系。可以说从这年起,这项业务才在凤县真正推开并得到逐年发展。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笔者提供的一组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数字,即可证明这一结论:2007年,凤县共发放11人6.4万元;2008年共发放177人95.97万元;2009年,共发放326人190.09万元;2010年,共发放380人222万元;2011年,共发放497人293万元;2012年,共发放453人268.55万元。
变化二:更多利县惠民
主动和提前还贷,是近年来凤县生源地助学贷款出现的一个喜人现象。一位子弟正在上大三的学生家长老李告诉笔者,他计划在孩子大四时就提前还清贷款。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笔者生源地助学贷款还贷主动性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各方不断加强宣传,如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不仅将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面对面的宣传贯穿该项业务始终,还与县人行等金融机构联手,同时利用政府网等多种形式进行信用宣传:二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结果。近年来,凤县扬长避短,依托当地地处我国南北相交、嘉陵江源头等优势,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椒畜富民”战略,“大红袍”花椒等特色及各业长足发展,凤县不仅甩掉省定贫困县的帽子,并连续四年跻身陕西年度十强县等行列,农民人均收入和城镇人均收入连年递增,促进还贷能力增强:三是政策不断优化。调研发现,鉴于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体现社会责任和政策目标的一种小额贷款品种,存在迥异于传统商业信贷的特殊性,国家在贷款、还款期限等诸多方面均不断进行调整,如最初该项贷款贴息由各级财政分担,由于当地财政困难,政府对助学贷款贴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50%的县级财政利息补贴在不少欠发达县落空:加之助学贷款笔数多、金额小、操作流程繁琐,收贷成本大,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影响到银行的积极性。2010年,陕西省实行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贷款利息实行全额贴息。规定,考入中央高校和外省地方高校的学生,其贷款利息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陕西省属普通高校(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就读的,其贷款利息由省财政负担;考入省内市属普通高校就读的,其贷款利息由所隶属市财政负担。在还款期限上也做了较大调整,由最初的学生毕业后四年内还清,到2004年延长至6年,现在又延长至10年:由于学生上学期间实行政府贴息,学生毕业后则由贷款者负担利息,所以一些经济贫困状况好转的家庭便尽可能地选择尽早还款。截至今年5月末,凤县共计有321人还贷275万元。
变化三:日趋方便科学
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笔者介绍,中心刚成立时,这项贷款业务由县农信社,学生和家长办理该项贷款需反复往来于中心和农信社,省开发行又根据申请贷款学生的信息,将款拨到所属县区农信社,再由县区农信社汇往学生所在的高校,既繁琐又很难使贷款及时到位。现在,随着信息共享和电子支付平台的建立,尤其是2010年,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网申请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更为方便和科学。从2012年开始,陕西省申请贷款的学生通过资格认定后,学生只需在自己的电脑上登录国家开发银行在线服务系统在线申请,选择“使用登录名登录”或“使用身份证登录”方式登录,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和申请信息,导出并打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到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相关手续。借款学生成功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之后,国家开发银行基层金融业务管理系统便自动生成贷款受理证明和验证码,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打印借款合同的同时,通过基层系统打印贷款受理证明和验证码,并加盖县资助管理中心公章,借款学生持受理证明和验证码赴高校报到;高校资助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受理证明,在基层系统中录入欠缴金额并确认验证码;县(区)资助中心通过基层系统确认,电子合同回执单即可生效。归还贷款同样不出家门即可用支付宝办理。考虑到一些学生家长未掌握电子操作,县资助管理中心特意通知让学生本人前来咨询网上申请或还款的操作方法。
变化四:风险防预有效
篇4
关键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自我管理;模式建立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101―03
高等教育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以后,高额的教育费用成为众多寒门学子的沉重负担,为实现教育公平,建立和谐社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资助保障措施。自2007年起,国家大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许多地区实现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由校园地向生源地的重心转移。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高校学生资助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更好地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维护信用机制,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引入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成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自我管理的内涵
所谓自我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自我意识、自主意识和自由能力的个人,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等环节,以获得个人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并能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为最终目标的能动活动”¨J。这是一种强调发挥自我的能动性和主动性的管理方式。个体既是被管理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是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管理行为并非通过外在力量或因素产生作用,主要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
自我管理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点,自我管理的内涵可以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加以界定。就个人层面而言,它是学生个体通过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设立自我的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规划和自我约束、激励自己全面发展的过程;在组织层面,它是由学生骨干带动、学生对自己进行的内部管理,其运作和管理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和激励来实现。组织的自我管理不仅是完善自身建设、取得共同发展的基础,也能够为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又构成了组织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它体现着学生组织的团体精神要求。为更好地实现学生自我管理,高校要承担沟通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提供各方支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意识,拓宽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途径,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及其特点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下简称“生源地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向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国家财政全部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共同负担。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自2007年国家开展生源地贷款以来,生源地贷款覆盖面逐步增大,资助学生数量和资助学生总额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途径。
与以往的国家助学贷款相比,生源地贷款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双层信用模式,风险防范更强。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贷款的还款率。第二,参与机构多元化。生源地贷款的贷款周期包括贷款申请、贷款发放、贷款还款等环节。需要经过居委会困难证明办理、县级资助中心合同签订、回执校验码反馈学校、网上毕业信息的确认、还款计划的制订以及支付宝按期还款等一系列环节。在整个贷款的周期中,学生及其监护人、生源地资助中心、高校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均有参与,涉及机构及对象非常多元化。第三,高校参与度较低。在生源地贷款办理的过程中,学生需向学校资助管理中心递交生源地贷款受理证明,并由校方录入回执校验码。生源地经办银行审核通过后,再逐一将贷款发放到学生所在学校。在整个过程中,高校仅处于收发信息和接受贷款的被动状态,直接参与的贷款环节较少,与贷款学生接触的频率不高。
三、建立生源地贷款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结合生源地贷款的特点,高校需重新审视贷款工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生源地贷款中的主体作用,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高校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和提高资助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自我管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群体从总体上说具有自我管理的意识,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自我教育观念不强、自我管理能力不高、自我服务意识薄弱等不足。而生源地贷款环节较多,涉及多个机构,运作起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对监护人形成严重依赖,委托监护人帮助办理贷款的相关手续,造成学生自身对贷款的整个流程缺乏足够了解,甚至在潜意识中认为生源地贷款是父母的贷款。长此以往,削弱了学生对自己作为贷款主体之一的认识,也不利于其诚信意识和还款意识的培养。
在生源地贷款中,引入学生自我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了解贷款流程,实地操作,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办理生源地贷款各个环节中,获得更多更全面的锻炼。无论是学生作为个体,还是通过学生社团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都有利于其更清晰地定位自己。作为主体参与到生源地贷款的各个环节中,既发挥了学生主人翁的作用,也能从各个方面全面地锻炼自己。
篇5
关键词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发展 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Pligh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udents' Credit Loans
ZHANG Bo, CAO Lidi, KONG Nannan
(Office of Students' Work, Xidi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6)
Abstract Since students credit loans implemented, rapi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main form of national student loans, to address the economic difficulties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school students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In this paper, Shaanxi Province,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edit student loans, finds difficult to exist in its current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before the loan, the loan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to be improved, and the loan-to-call, such as restricting its difficult development of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proposed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further standardize and optimize the flow of students to apply for loans, and provided reference and ide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oans.
Key words students credit loans; development; plight
1 陕西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现状
(1)生源地贷款发展迅速,贷款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陕西省地处西部,经济相对不发达,同时又是教育大省,高校数和在校大学生数量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也相对较高。长期以来,为落实“不能让一个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国家政策,陕西省高校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就读。但是,拖欠学费这一问题给各高校带来沉重的负担。
(2)生源地贷款组织机构健全,在全国率先实现县级全覆盖。2007年当年,陕西省下辖的107个县区均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县级学生资助中心,负责生源地贷款的日常管理,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县级资助中心全覆盖的目标。2010年开始,陕西省制定了县级资助中心标准化建设方案,对县级资助中心的人员、经费、办公设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在全省推广高校与县级资助中心结对帮扶计划,由高校与县级资助中心一对一结对子,从人、财、物多方面对县级资助中心进行帮扶,有力推动了县级学生资助中心标准化建设,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3)学费拖欠问题基本解决,高校财政状况好转。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实力所限,西部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长期以来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学费和住宿费收入在高校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大量学费拖欠使部分高校陷入两难境地,既无法采取强制手段收缴学费,也无法通过自身力量改善财务状况,在原有国家助学贷款形式进展不顺利的情况下,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生源地贷款政策实施后,陕西省内高校基本解决这一问题,财务状况明显好转,学校良性发展有了基本保障。
2 陕西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1)在实践中,由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量大,人力不足,要求认定的时间段过于集中等具体原因,各县级学生资助中心普遍采用的认定办法是“贫困证明”:即以村委会和乡镇政府民政部门的书面证明为准,持有证明的学生被认定为贫困学生。村委会和乡镇政府民政部门没有总量上的要求,也没有明确的认定标准,不需要承担放贷的任务,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中国传统的乡土情谊的影响,也使得基层的村委会和乡镇民政部门更倾向于维护本区域学生利益,部分地方甚至把贷款当作一种福利来分配,造成的结果是几乎所有申请学生都可以得到证明。所谓的“县乡村三级审查”在实际操作中成为形式审查,贷款申请材料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贫困证明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了。
(2)贷款组织机构虽已健全,各相关主体管理机制未捋顺。学生和公众媒体反映较为强烈的执行标准不统一、信息沟通不及时、工作衔接不紧密、手续繁琐效率底下等诸多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相关各方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各相关主体的目标不一致造成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涉及到政府、高校、县级资助中心、银行、困难学生等各类主体,由于各方的利益和诉求差别很大。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各高校、各县级资助中心为了本单位的工作便利或风险防控,在省级所定标准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大量形式各异的审查、管理方式。
(3)随着还款高峰期到来,县级资助中心催缴困难。由于生源地贷款毕业后分六年偿还的特点,在运行初期还款压力较小;但近年来,进入还款期学生数逐年增加累积,违约率和不良率逐年上升,催缴工作存在的实际困难日益凸显。按照陕西省标准化资助中心的要求,县级资助中心人员配置3~5名,应对业务办理高峰尚显不足,此外一些县区管辖面积与人口数较大,贫困地区交通不便,催缴工作面临严重困难。更为本质的问题是,生源地贷款本身属于信用贷款,没有附带任何抵押物,生源地助学贷款以学生家长为共同借款人,虽然做到了相对固定,但是仍然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催缴手段单一,存在着贷款流失的潜在风险。
3 解决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展困境的建议
(1)依托贷款银行,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困难来自其固有特点造成的相关主体之间的复杂关联。高校与各生源地之间存在着全国范围内的一对多的关系,即每所高校面临的是来自全国不同县级行政区域的学生,每个县级资助中心面对的是全国不同高校的学生。因此,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相对规范的信息系统,为高校、县级资助管理中心、银行和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不同接入端口和权限,实现贷款信息的查询核对、审查审批、事务通知、贷后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
(2)依托基层政府,严格困难学生资格审核,共同进行贷款回收催缴。生源地助学贷款与一般的商业贷款本质的不同在于其是由政府主导的、用来解决困难学生读大学难问题的带有帮扶性质的贷款;从根本上来说,承担着一部分政府职能。政府应充分发挥行政资源的优势,把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和贷款催缴纳入基层政府工作考核体系中,形成由县级学生资助中心牵头负责,各乡镇基层政府共同配合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审核阶段,明确村委会和乡镇民政部门的审核责任,对认定的困难学生抽样进行实地走访等方式调查,对把关不严或弄虚作假的基层单位要建立奖惩机制,做到谁审批、谁负责。在贷款回收催缴阶段,同样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组织优势,按行政区域负责,通过各种行政手段落实催缴责任,提高贷款回收率。
(3)依托高校,配合县级资助中心进行困难学生资格审核认定、贷款追缴。高校是生源地贷款的直接受益方之一,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高校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学费收缴难题;同时,生源地贷款和过去的校园地助学贷款相比,高校避免了资格认定、银行审贷等诸多难题。因此,高校有义务在生源地贷款办理过程中,主动配合银行、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做好相关工作。
本文系201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新时期高校诚信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A133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的通知(财教[2007]135号).
[2] 张光明.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 陕西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启动.陕西日报,2013-05-18.
篇6
关键词: 保险机制 logit模型 风险管理
一、引言
2007年8月15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意见》,截止到2011年,教育部门与国开行江苏分行联合开展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发放突破20亿元,已覆盖全省99个县、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9.7万人次,为贫困生开通绿色渠道,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2012-2013年度江苏省一年内应还而未还的贷款本息和高达1235万元,数目并不小,国家有15%的风险补贴,但是除去风险补贴,单看违约率,也很堪忧。
生源地助学贷款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个机制存在很多的缺陷,寻找几方面的原因,大致有:①大学生由于各种主观原因,还款难,违约率高;②信息不对称,导致助学贷款还款机制效率低下;③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诚信教育不足;④各方机制职责不明确,缺乏激励机制,工作效率低下。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需要不断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机制,本文尝试探讨在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机制中引入保险机制,政府完全作为一个后台管理者的角色,减少其对风险管理的直接干预,将风险管理完全交由金融机构来处理,把生源地助学贷款金融体制化,由市场来完善、发展它,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二、数据分析
1.调查问卷综合分析
笔者针对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计发出113份,有效回收96份,针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建立logit模型,从大学生的反映情况,来分析是否采纳引入保险机制的做法。
以下7个变量全部以虚拟变量的形式进行处理,均为多分类虚拟变量,模型的基础指标体系和最终指标体系和变量说明分别为:
表1:模型基础指标体系
表2:模型最终指标体系
很好利用Logit Model,来进行是否采纳生源地助学贷款引入保险机制的回归分析,因变量Y有两个值:0,1。1为采纳,0为不采纳,当主观违约因素和客观违约因素都倾向于较高的违约结果,且大学生普遍对引入保险机制有较高的认知和认同感时,即采纳生源地助学贷款引入保险机制的这一做法。回归结果见表3所示:
表3:Logit模型回归结果
R-Squard 0.541789
对数似然值 -22.51055
LR统计量 53.23299
Prob(LR) 0.000000
设诚信度为a,就业情况为b,工资水平为c,对制度的了解程度为d,学校宣传力度为e,信息对称程度为f,对保险的认同程度为g,误差项为m。则由Logit模型回归得到的方程式为:
■
由Logit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诚信度、就业情况、对制度了解情况、学校宣传力度、信息对称性、对引入保险机制的认同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说明各个指标的程度越低,则结果越偏向于采纳生源地助学贷款引入保险机制的做法。
从显著性角度看,设P=0.05为显著性水平临界值,除了工资水平项结果大于P值,其余变量的结果小于P值,均都具有显著性。说明模型所得出的结果均显著地能够得出可以在生源地助学贷款领域引入保险机制。
其中,工资水平一项理论与结果存在矛盾,并且不具有显著性,其原因可能是:(1)变量本身的显著性就不高;(2)工资水平可能对违约率有双重影响,收入较高的人一般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不易发生违约;另一方面,他使用信贷的频率也可能较高,数额较大,发生恶意违约的概率也就增加了。
同时,从模型分析的结果看,诚信度、就业状况、信息对称性的显著性较强,说明这三个变量对还款违约的情况起到了较大的影响,这三方面的缺失赋予了保险业打入生源地助学贷款领域的契机,引入保险机制可以更多的从这三个变量角度考虑问题,来解决大学生层面上现存的问题。
2、基于江苏省2012-2013年违约情况统计与分析
笔者对截至2013年1月底的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进行了汇总,按江苏省共计111个县市分,分别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
图1:江苏省各县市2013年1月底逾期比例
从上图不难看出,江苏省各县市均存在着逾期情况,但又有着地域性差异,各地的逾期比例不尽相同,比如,江苏省北部的县市普遍要比南部的县市的逾期情况更为严重,所以各县市对国家开发银行造成的违约损失也是不同的,相应的各县市学生资助中心对国家开发银行的风险补偿程度也大不相同。尽管学生资助中心坦言有足够的风险补偿金来补偿银行的损失,但针对迥异的违约率,用同一个风险补偿比例,并不科学;同时,有的地方充分利用了国家的风险补偿金,而有的地方可能并不需要国家进行任何风险补偿,那么,这一部分财政开支就被闲置在学生资助中心了,它们理应有更好的用途。
目前,国家的补偿金比例是占当年发放贷款额的15%,相对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补偿比例,需要国家预拨很大一比财政支出。引入保险机制,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国家对生源地助学贷款违约情况的补偿,假如这一机制足够成熟,国家完全可以减少风险补偿的比例,减轻国家在助学贷款这方面财政支出的负担,同时,缓解财政资金部分闲置的现状。
三、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评估
1.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
图2:引入保险机制各职能单位分工示意图
引入保险机制以后,将整个生源地助学贷款金融体制化,那么,各单位的职能也要较原来原先有相应的变化。在这里,本文对各职能单位的分工制作了一个大致的框架,按照这个框架来对生源地助学贷款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1)原本由学生资助中心进行的风险补偿工作,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实施完全的零补贴,将风险交给保险公司进行处理,而学生资助中心只负责贷款审核、数据的统计与公示,学生资助中心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由学生资助中心向保险公司提供季度统计数据,为保险公司厘定保费提供数据基础。
(2)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助学贷款的主要承办方,可以将生源地助学贷款项目向别的金融机构扩展,每一个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都在银行有一个贷款账户,以学生为单位向保险公司定期缴纳保费,银行依靠利息回收盈利,同时,目前助学贷款已经与个人征信挂钩,根据各个学生的还款情况,进行个人信用评级。
(3)学校起到了管理中介的作用,有学校在每年固定的时段发放助学贷款,同时,向申请贷款的学生发放及回收合同,合同会列明学生申请的助学贷款中有一部分会作为保费上缴,学生实际收到的助学贷款是费后贷款额,并且将一些注意事项告知学生,提醒学生在参与助学贷款保险以后,违约的注意事项。同时,学校要做好宣传工作,帮助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开展。
(4)保险公司在整个机制中发挥核心作用:首先,保险公司要对学生资助中心的审贷工作进行二次审核,这样可以确保应贷尽贷;第二,保险公司要根据学生资助中心收集的数据来进行保费的厘定,每一季度重新厘定一次保费,当然,对各县市进行风险评级,虽然在费率上要制定差异,但是为考虑总体公平性,费率之间的差异应该尽量小;第三,保险公司可以将生源地助学贷款项目加入小额贷款保险的项目中,唯一的区别是,生源地助学贷款保险的周期要长得多,大约为14年,但是鉴于每年承保的学生数量很大,所以盈利空间还是充裕的。
2.风险评估
(1)保费费率厘定存在困难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县市采用相同的保费费率是不合理的,需要进行风险评级和分地域厘定不同的保费费率,这样可以有效建立一个激励机制,在一段时期内改善违约高发地区的违约率居高不下的情况。
但是,在厘定保费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①要根据学生资助中心定期对各县市进行的违约情况统计来相应更正保费费率,其中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除此以外,还会增加从业人员的工作量,使得操作过程比较复杂;②对各地实行差异化的保费费率这一做法是全新的,在实行过程中缺乏借鉴经验,实施起来的困难是未可知的;③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保费究竟以什么标准来制定比较好,这也需要专业人员在进行充分调研以后,运用专业的知识进行测算。
(2)金融生态不良,对引入保险机制存在负面影响
金融生态和金融环境并不相同,它所涉及到的要更为深层,如金融主体、政府决策、法制环境、经济形势、个人风险意识、社会诚信度、市场环境、文化背景等等。金融生态不良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引入保险制度的负面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政府对金融的非正常干预。政府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干预,会造成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社会主体信用的失衡等情况,以农信社为例,多年来受到政府干预,自身经营不善,存在巨大的管理漏洞,自身不良贷款率长期居高不下,无法承担供给生源地助学贷款资金的责任,最终卸下包袱,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工作平台上走出。假如收到政府的干预与限制,引入保险机制后,保险公司的业务扩展空间有限,最终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②助学贷款法律制度尚未建立。保险业务有着严格的法律规范,但是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没有成熟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可能会对整套保险体制产生一定的影响,缺乏约束机制短期可能并不会对引入保险业务造成影响,但长期可能会产生负效应;③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综合影响。经济困难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其诚信意识不强,对保险的相关知识较为缺乏,在引入保险机制的操作过程中会影响其顺利开展。
四、结论
通过logit模型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将保险机制引入生源地助学贷款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而实际中也确实已有保险公司涉及相关领域。结合我国当下整个保险业的高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以及国家对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高度重视,生源地助学贷款引入保险机制将大大有益于整个贷款机制的完善,对于贫困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走进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引入保险机制具有实践的意义,并期待它会成为助学贷款机制中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 李小热,保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公平:以学贷险为例[J],南方金融,2011
[2] 薛天山,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中的信用约束机制问题――制度变迁与模式比较[J],教育学术月刊,2011
[3] 赵东芳,陈明荣,袁群,吴正,曾小强,甘肃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J],时代金融,2012
[4] 董斌彬,高校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分析及改进思路[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
[5] 常爱武,常广国,王棋,关于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开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纵横,2008
篇7
一、信用社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条件
从贷款收益人看,生源地助学贷款需求对象是适学的贫困家庭的大中专学生,其居住地大多在农村,而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遍布各乡镇,便于调查和了解、掌握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贷款需求的真实情况。适时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是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工作的新定位。
从贷款对象看,是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长或法定监护人。信用社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主要依据是学生的上学情况、农户的实际情况。而近年来开展的评定的信用户等级(对没有评定信用等级的学生父母,实行联保)工作,使农村信用社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农户信用情况,具备了开办助学贷款的先决条件。
从贷款期限和金额上看,期限核定为一年以内、一年至三年、三年至五年三个时间档次,金额最高限额2万元,按季结息,分期还本,基本能满足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期限也相对合理,加之信用社实行一次核定限额,随时根据需要发放贷款办法,比较较灵活、方便。
二、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深化思想认识,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生源地助学贷款与学校所在地助学贷款一样,都是为解决家庭困难大学生入学难的金融扶持措施,农村信用社要有大局的意识,大力支持贫困学生入学和完成学业。同时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扶持,提高农村信用社开办此项业务的积极性,真正体现生源地助学贷款利率的优惠。
(二)扩大生源地助学贷款范围,将支持“三农”落到实处
按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规定,只要条件符合,不管是大中专生,还是中小学生,只要在完成学业时,经济上遇到很大困难和问题,申请手续合规,信用社都应提供信贷支持,不要将支持对象仅仅局限在大中专学生范围内。
(三)加强管理,防范风险
农村信用社要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借助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工作,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强化借款人“诚信、守信”观念,增强其还本付息意识,提高到期贷款收回率,防范和化解助学贷款风险。
(四)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调整信贷结构
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具体办理中,要根据贷款申请人完成学业的实际情况和偿还能力,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调整信贷结构,确保贷款按时偿还,防止人为产生不良贷款。
篇8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助学贷款;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制度的实行和招生规模的日渐扩大,没有能力支付学费和基本生活费的贫困生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面对日益凸显的贫困生问题,由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共同设立,用于帮助高等院校中家庭贫困的学生交纳学费、生活费的国家助学贷款应运而生。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则是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实施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对于目前占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比例80%的农村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既圆了学生的梦,解了家长的忧,又减轻了高校和社会的负担,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然而,这项政策的实施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下面谈谈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办缓慢的成因及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办缓慢的成因
(一)从农村信用社的角度分析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掌握着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最终贷款权,其心理动机对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进展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一种“惜贷”心理,对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积极性不高,从而直接影响着整个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1.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重大意义缺乏认识,有些农村信用社工作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出现工作不落实、提高贷款门槛、增加附加条件等问题,致使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进展缓慢。
2.利小成本大、风险大。虽然国家在有关政策中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申请人是贷款对象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其应当具备稳定的收入来源等条件,而且多数农村信用社采取担保贷款的方式,但由于贷款申请者毕竟是一个特困的个人消费群体,其还贷能力难以预测,加之贷款的额度小、贷款面广、手续复杂、成本高等原因,农村信用社的投入与收益严重失衡,必然极大影响放贷的积极性。
3.农村信用社自身的问题。虽然国家明文规定,国家助学贷款形成的呆帐坏帐可以全额核销,有的省还设立“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但盈利性的农村信用社还是觉得“不划算”,因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风险还是集中于农村信用社。而农村信用社系统内部由于考核办法、操作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权、责、利不明确,银行基层机构和经办人员的责任较大,对办理这项贷款心有余悸,甚至无所适从,致使积极性不高。
(二)从贷款学生的角度分析
作为贷款对象的大学生,其个人的贷款意识、消费观念相对落后,贷款心态不正及信用观念较差等也成为助学贷款工作进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1.部分学生认识不足,消费观念落后。有部分贫困生由于没有建立起贷款消费的新观念,加之对贷款政策了解不深,对将来的还贷能力没有信心,从而心存种种顾虑而不去申请贷款。
2.部分学生责任心不强,依赖心理严重。有的学生对政府和学校有较强的依赖心理,认为政府既然已经做出“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只要我的学习成绩可以,经济上的困难就应该由政府和学校帮助解决,所以宁愿拖欠学费也不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而在接受资助的形式上,有调查显示,更多的贫困生愿得到不需承担还贷责任条件又不是很高的助学金、学费减免等,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愿意选择贷学金。
3.部分学生独立性太强,不愿意父母再为自己负担大学所需费用。有的贫困生因为成长环境的因素,生活能力较强,认为父母供养自己考上大学已经很不容易了,不愿意再让父母为自己分担经济困难,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大学学业,所以这部分同学不愿选择“以父母为申请人”的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而更希望获得在学校办理的工作后由自己来还款的助学贷款。
(三)从高校的角度分析
按规定在申请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时,“贷款申请人必须提供贷款对象所在高校出具的《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证明》”,高校事实上成为连接农村信用社和学生的中介,作用非同小可。但许多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宣传不到位,使学生对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认识不够,不能主动申请;另一方面简单的视其为学生(或学生家长)和农村信用社之间的事,对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不组织、不引导,配合不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从政府和社会的角度分析
由于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新生事物,是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国家虽有政策,但并没有妥善的相配套的具体操作办法及管理措施,而且有关助学贷款问题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健全,加之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宣传不够,措施力度不强,经济困难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了解和认识不足。据调查,有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和教师不了解大学有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和措施,致使经济困难的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心情喜忧参半,有的甚至打算放弃学业。
二、推动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加快发展的对策
如何才能真正落实好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体现党和国家的温暖,又能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措施:
(一)农村信用社方面
1.农村信用社要提高认识,加强服务,大力推动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在实际的操作中增加服务网点,不限制办理时间,为贷款学生提供简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2.建立和完善助学贷款的保障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使放贷风险降到最低点;建立合理的可控制性助学贷款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建立与其他金融机构共享的信用信息系统,建立贷款对象个人档案,登录有关情况作为历史资料保存,同时做好信用记录信息共享,为有效地防范助学贷款中的金融风险创造一定的条件。
3.改进助学贷款工作中一系列环节,保证助学贷款的良性运作。农村信用社应认真研究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一新生事物的特殊性,合理调整贷款政策,简化贷款手续、增加工作人员,并为助学贷款的信贷员制定更为合理的工作考核标准;同时加强同高校之间的联系,及时将贷款情况反馈给学校。
(二)学生方面
1.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转变学生及家长观念,使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明白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意义、政策措施、办理程序等,为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经济困难的学生及家长申请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
2.加强自我学习和教育,增强自己的贷款消费意识、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改变“将国家教育贷款当作国家对贫困生的补助”的错误观点,自觉增强自身的还贷意识,为自己和他人的助学贷款创造条件,促进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
(三)高校方面
1.要提高对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认识,改变此项贷款学校没有介入,与学校无关的错误观点。应该认识到,学校也是此项贷款的受益人之一,学校只有和各地农村信用社配合,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使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
2.学校助学贷款管理部门和学校财务部门应加强联系与合作,学校财务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情况向助学贷款管理部门反映,以便学校助学贷款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情况。
3.学校应建立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个人档案,跟踪管理学生在校情况对贷款学生在校期间被转学、休学、退学、开除、失踪、死亡等,随时通知相关信用社,减少贷款损失。
4.通过对学生在校的品行考查,对有违纪或不道德信用行为的学生不予出具相关证明,为农村信用社助学贷款工作把好第一关。
(四)政府方面
1.着力研究出台可操作性强的相应政策、方法和管理机制,完善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提高农村信用社开展助学贷款的积极性。
2.尽快建立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和信用评估制度,对个人信用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及时跟踪贷款人的信用信息,同时采用媒体报道监督、政府干预等手段,促使个人树立金融意识、信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以减少贷款风险。
3.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适合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的法律环境。用法律的手段明确农村信用社、高校和贷款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协助开展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社会责任,明确贷款人违约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确保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伟.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状况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4,(2).
[2]宋家荣.助学贷款运行不畅的原因及对策建议[J].中国金融,2003,(18).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51号),2004.
[4]金贞淑.促进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开展[N].中国教育报,2003.
篇9
江西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主承办,同时,鼓励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展此项业务。
二、 贷款性质与申请条件
(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先例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包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新生和在读学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等费用,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二)申请生源地贷款的学生须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3.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在读学生;
4.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县(市、区);
三、贷款政策
(一)贷款用途和额度。每个学生每年申请的贷款额度不低于1000元,不超过6000元,具体金额根据学生学费和住宿费需求确定。当贷款金额高于学费和住宿费需求时,剩余部分可用于学生生活费。高校在读学生当年在高校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不得同时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二)贷款期限。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学制超过4年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的,相应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还贷期限。
四、财政政策
(一)财政贴息。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其中,考入中央高校的学生,贷款贴息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地方高校的学生,跨省就读的,贷款贴息由中央财政承担;本省就读的,按照高校隶属关系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其中,省属高校的学生贷款贴息由省教育厅从省财政安排的经费预算中承担,市属高校的学生贷款贴息由市财政承担。
(二)风险补偿金。建立生源地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风险补偿金比例按当年贷款发放额的15%确定。考入中央高校的学生,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地方高校的学生,外省就读的,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承担;本省就读的,风险补偿金由中央和地方各负担50%,其中地方负担部分,按照高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和高校各负担50%。
风险补偿金若超出对应生源地贷款损失,超出部分由经办银行奖励给县资助中心;若低于对应生源地贷款损失,不足部分由经办银行和县级财政部门各分担50%(具体管理办法按中央有关管理办法执行)。
篇10
1、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学生缴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财教[XX]196号),山东、江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新疆(部分区县试点)、内蒙古(部分区县试点)、宁夏、青海、海南、贵州、云南、四川、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广西、山西、河北、辽宁、上海等24个省(市、区)已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由于各省市要求不一样,各地开办情况不同,因此凡需要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可到当地的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属于教育局)咨询有关生源地贷款的具体事宜。
2、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新生入学贷款还款合同范文
______大学______学院______专业______级学生_________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向_________大学借贷新生入学贷款(大写):______仟______佰______拾______元,为及时收回贷款,保证下一级新生的顺利入学,特商签该合同如下:
1、合同还款期限为一年,自______年_____月至______年_____月止。贷款学生在此期间内可随时来人或通过邮局、银行汇款办理还款结算手续。
2、根据“有贷有还”的原则,对未履行该合同,拖延还款期限者,学校将收取所欠贷款每年______%的滞纳金。
3、对获得此项贷款后又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者,学校将用所获国家助学贷款抵还该项贷款。
4、贷款学生在未还清所欠贷款之前,暂不发给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