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范文
时间:2023-03-30 00:1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贷款利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房贷贷款利率是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调整得出的,央行的基准利率为:一年内4.35%;一年至五年的是4.75%;五年内为4.90%。在特定情况下,用户可以提前咨询当地的贷款银行。
当银行放贷时,最重要的是借款人的信贷和还款能力。因此,在借款人处理贷款时,应尝试提供自己的财务证明,以便银行在批准贷款时可以提高用户的资格,同时银行将在一定程度上给借款人提高贷款数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不同银行购房按揭贷款利率会根据个人资质按照央行基准利率浮动以后制定,浮动的范围在10%—20%上下,因此大家在购房前可以查看央行所公布的基准利率作为参考。
央行最新规定的商业贷款利率为一年以内按照4.35%计算,贷款时间五年以内按照4.75%计算,贷款时间为五年以上的话,基准利率为4.9%。
如果购房者办理的是公积金贷款,则需参考央行的公积金贷款利率,贷款时间为五年以下,基准利率为2.75%,贷款时间为五年以上,基准利率为3.25%,不同银行的浮动比例也各不相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1、上网查询:这是最简单的方式,需要进入银行官网,找到具体的贷款产品,一般而言,每个产品下面都会标注贷款利率的区间,比如日利率:万分之五左右,这样你就可以算出大概的年利率。
2、电话咨询:基本上所有的银行金融机构,都有专门的客服系统,不管是官网客服、微信客服、软件APP客服、电话客服,都可以询问到具体的详情。比较快捷的方式,就是找到银行官网电话,直接打电话过去咨询,有些会直接回答你,有些可能会转接到当地支行,后续工作人员会联系。
3、柜台咨询:这种方法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了,因为每个银行贷款政策不同,基准利率上浮标准不同,所以利率差别很明显,建议直接去银行询问,不仅可以知道具体的利率、额度,还能够了解到整个产品和业务流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1、申请商业按揭贷款:一年以内贷款利率为4.35%,一到五年贷款利率为4.75%,五年以上贷款利率为4.9%。
2、申请公积金按揭贷款:五年以下公积金贷款年利率为2.75%,五年以上公积金贷款年利率为3.25%。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对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何此时放开利率管制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目前,央行仅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进行管理,商业银行在此前提下可以自主决定利率浮动的水平。去年6月和7月,央行进一步扩大了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其中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总体看,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宏微观条件已基本具备,”在谈及此次改革的背景时,央行有关负责人分析,“从宏观层面看,当前我国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价格形势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有利时机。从微观主体看,随着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金融机构财务硬约束进一步强化,自主定价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和居民对市场化定价的金融环境也更为适应。”
实体经济能否受益
贷款利率下限取消后,大企业和资质较好的中型企业在与银行议价时将更占主动,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由于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后,大中型企业议价能力增强,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通常能上浮10%―30%,这样一来,银行将会把更多的信贷资源转向小微企业,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而千千万万小微企业发展好了,就会为增长和转型装上更多“助推器”。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自主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留出更大的空间,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令人关注的是,此次改革,没有对现行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作出调整,其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7倍不变。
此次改革,不再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设立上限。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2004年10月,在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时,考虑到当时城乡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尚不完善,暂时保留了对其贷款利率的上限管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农村信用社实际贷款利率已极少触及上限,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后,涉农贷款利率不会大幅提高。”
银行利润是否受到影响
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后,各家银行会不会争相降低贷款利率,打响价格战,从而收窄存贷款利差、减少利润呢?
事实上,时下社会融资需求比较旺盛,信贷资金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银行执行基准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贷款总量的比重高达70%―80%。在这种情况下,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后,贷款利率不可能出现大幅下滑,再加上这次改革没有动存款利率上限,因此对银行利润的影响较为有限。不仅如此,如果有的银行能化压力为动力,大举进军小微企业信贷领域,积极调整客户结构,甚至有可能取得比现在更好的业绩。
而对百姓来说,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消费信贷利率也可能会有所下调。
为何没放开存款利率
此次改革没有进一步放开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对此,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主要考虑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更为深远,所要求的条件也相对更高。“从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看,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阶段,需要根据各项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篇6
一、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
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主要表现为:
1.重新定价风险。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实行浮动利率制,即住房抵押贷款在执行期间如遇利率调整则自下一年的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利率,而存款实行固定利率制,即按存入日的利率计算利息。如果商业银行把短期存款作为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存贷款期限会匹配得比较好,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也就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明显的重新定价风险,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资产负债管理的实践中,商业银行必须考虑把中长期存款作为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虽然两者都是长期,但是利率匹配情况差异很大,当基准利率下调时,实行浮动利率的中长期贷款带给银行的利息收入减少,实行固定利率的中长期存款需要支付的利息不变,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规模越大,基准利率下调时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也就越大。
2.内含期权风险。主要表现为提前还贷风险。在商业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交易里,商业银行是期权的卖方,贷款人是期权的买方,贷款人拥有绝对的权利去支配期权。对于存款业务而言,存款人是期权的买方,商业银行是存款的卖方,存款人拥有绝对的权利去支配期权。当利率上升时,存款人尤其是长期存款的持有者往往会按照对自己最有利的原则在是否提前支取原有存款再以较高的新利率建立新的存款上迅速做出合理取舍,而贷款则要等到下一年度的1月1日才重新定价;利率下降时,已存入的定期存款执行原利率,存款人收益不受影响,而住房抵押贷款一方面从下一年度起执行调低后的新利率,另一方面因受个人金融资产多元化的影响及不能立即享受新的较低利率的刺激,部分贷款人会选择提前偿还贷款,这两方面的情形都会减少银行收益。利率波动频繁,长期存款的提前支取和贷款的提前偿还便经常发生,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因此加大。
3.收益曲线风险。一般情况下收益曲线的斜率是正的,但在降息周期或者人们对金融形势持怀疑甚至恐慌态度时,在各种主观情绪的压力下,很容易出现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情况,给短期负债的持有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国内的金融恐慌使得我国收益曲线风险加大,再加上最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为了提高收益、降低损失等多种目的,在金融工具方面的涉及比以前增多,这也使得银行收益曲线的波动程度比以前加大,银行持有住房抵押贷款的机会成本也因此发生变化,进而间接影响该业务的真实收益。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内部收益曲线,根据收益曲线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更是无从谈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这一风险。
二、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的诱因
当前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的诱因主要包括:
1.房贷机构和其提供的房贷产品模式均相对单一。相比于国外的多种贷款机构,我国只有商业银行经营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导致房地产企业和购房居民绝大部分住房融资都是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机构的单一性使得商业银行承担着包括商品房开发和销售中的个人按揭贷款服务在内的资金供应的重任。而且我国现行的房贷产品模式较为单一,商业银行没有对客户和贷款产品进行分级,个人贷款客户的市场准入基本实行最低标准,还款主要采取等额本金或等额本息的方式,利率主要实行浮动利率制,而浮动利率制正是造成我国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最重要的因素。
2.银行贷款自主定价能力不足。银行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是市场行为,银行作为发行主体应具有充分的自,本该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等因素来决定贷款是否发放以及贷款的发放时间、发放数量、贷款利率等多方面行为。但是,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自主定价能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我国长期实行利率管制,央行直接规定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虽然央行会根据经济变化情况对利率进行调整,但是每次调整的时间、幅度都由央行决定,商业银行无法作出较好的预判,只能被动接受。其二,在管制利率制度下,央行虽然允许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下一定范围内活动,允许商业银行根据每笔贷款的实际情况决定其适用的利率水平,但在实际生活中,住房抵押贷款一直被各商业银行视为“优质贷款”,是“商家必争之地”,银行迫于竞争压力只能采用最低的下限利率,这种做法在使借款人得到了实惠的同时也使银行多承担了风险。
3.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住房抵押贷款的交易要依靠金融市场才能进行。完整的金融市场应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构成。显然,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尚不完整和完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只是贷款人和银行进行资金借入借出的单向市场,缺乏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再加上我国各金融市场间缺乏连接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难以和其它市场分担风险,难以实现风险的转移和分散。更重要的是,由于国际流行的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利率期权、利率期货等远期金融衍生品在我国还未出现或者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缺乏创新,使得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风险很难得到有效规避。
4.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较弱。首先是从事利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要求很高,我国目前能充分胜任这项工作的人不多,利率风险管理人员在利率风险识别、预测、控制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对突如其来的利率波动的防范和应对能力较差。其次,基础数据匮乏。绝大部分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针对利率风险管理统一的数据库,导致利率风险的基础数据难以采取。再次,利率风险管理工作手段落后。我国现在使用的利率风险管理软件都是从国外直接“拷贝”过来的,不一定能完全适应我国国情,信息加工处理工作很难顺利完成。
三、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管理的途径
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管理:
1.强化利率风险管理意识。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偏重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控制,而忽略了利率风险管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利率风险加快渗透到商业银行业务中,成为主要风险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商业银行应树立和强化利率风险防范意识,在加快业务发展,做大业务规模和做优资产质量的同时,切实重视利率风险管理。尤为重要的是,利率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规模及定价的难度、风险的复杂度低于公司贷款业务,商业银行从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管理做起,积极开展研究和探索,为全面的利率风险管理积累经验,无疑是良好的起步和理性的选择。
2.加快建立利率风险的信息管理系统。现代经济中,风险趋于复杂和频繁,完全靠人工识别和防范已难如人意,所以要建立高效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数据、进行模型分析和检验、开展压力测试等,为风险分析报告和贷款人提前还贷、违约等相关行为研究提供帮助。以净利息收入变动为目标,选择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利率风险测量模型,测量和观察利率的一定范围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以更好地为利率风险管理决策服务。
3.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利率风险控制机制。一是利率风险规避机制。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情景分析,掌握利率风险程度,为业务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利率风险分散机制。注意将信贷资金投向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客户,优化客户结构。加强联动营销,提高产品覆盖度,提升客户的综合贡献,使从住房抵押贷款客户身上得到的收益充分覆盖利率风险。围绕利率、还款方式开展创新,尝试开发新产品,以期既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又有助于银行管理利率风险。三是利率风险转移机制。主动运用防范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将利率风险转移或置换。四是利率风险补偿机制。适当附加保护性条款,以期在利率出现急剧变化并发生损失时得到补偿。当前信贷资源稀缺,严控投资性购房,正是尝试利率风险补偿的良好时机。
篇7
招商银行生意贷款利率是浮动执行的央行的基准贷款利率。银行通常会根据借款人的综合资信情况、贷款期限、贷款金额等因素,来决定具体的贷款利率。目前,央行的基准利率为:
1、贷款期限一年以内(含一年),利率为4.35%;
2、贷款期限一至五年(含五年),利率为4.75%;
3、贷款期限五年以上,利率为4.90%。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loan interest rate pricing, and poses accor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loan,interest rate pricing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3-0065-04
逐步建立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及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农村信用社“粗放式”的贷款利率定价已难以适应经营发展的需要。为建立农村信用社灵活、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提高信贷资金综合效益,增强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笔者对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情况进行了研究,在考察其贷款定价情况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贷款利率定价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发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模板的通知》(银发[2006]8号)、《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工作指导意见》(鲁农信联办[2006]45号)等有关贷款利率政策规定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适应自身实际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贷款定价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一)基本建立了贷款定价管理体系
山东省各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县级联社)基本都形成了由联社理事会(董事会)、贷审委、信用社贷审组、信贷员四级组成的贷款定价管理体系,实行“分级授权、逐级审批”的定价流程。各办事处、市联社建立了利率执行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辖内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工作进行检查、督导,防范利率风险。各县级联社根据人民银行、省联社等贷款定价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各自的贷款定价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部分办事处、市联社制订了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
(二)普遍实行贷款基准利率加点的贷款定价方法
目前山东省各地农村信用社基本都采用了简便易行的法定贷款利率加点浮动的贷款定价方法,其公式为:贷款利率=法定贷款利率×(1+浮动幅度)。各县级联社在测算贷款浮动幅度时,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不尽相同的指标及其权重,主要考虑了客户信用等级、担保方式、信贷投向、贷款比例、贷款期限等风险因素,以及客户关系价值等因素。
(三)贷款定价取得初步效果
各地农村信用社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将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作为贷款利率定价的重要依据,对信用等级高的,给予适当的利率优惠,反之对失信者课以罚息,有力地推动了信用环境的改善。
通过实施贷款利率定价管理新办法,农村信用社增强了成本、效益、风险、市场竞争观念,内控制度逐渐完善,信贷管理不断加强,经营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贷款利率定价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制、机制、人才、技术、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还处在浅层次、粗放式阶段,贷款定价的主观性、随意性仍然很大,还未建立起科学、灵活的贷款定价机制。
(一)推行科学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内在动力不足
致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尽管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已经显现,然而,部分农村信用社尚未树立真正的竞争意识,仍以农村金融市场垄断者的地位自居,习惯于卖方市场条件下的贷款利率定价行为,贷款利率垄断定价的惯性依然强大。二是对贷款定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农村信用社对贷款定价还停留在提高贷款利率――扩大存贷利差――赚取更多利润的片面认识上,没有认识到贷款利率定价是信贷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提高效益、防范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利率市场化的必然要求。三是工作依赖性大。贷款利率定价是一项精细、复杂、系统工程,部分县级联社畏难不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习惯于机械地执行上级部门的利率政策,缺乏探索适应当地农村金融市场的贷款定价机制的主动性。
(二)缺乏科学完善的贷款利率定价体系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实践刚刚起步,贷款定价体系亟待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组织架构不健全。各县级联社尽管建立起了理事会、贷审委、信用社贷审组、信贷员四级组成的贷款定价管理体系,但是没有专门的贷款定价管理部门、岗位和人员,且职责不清,流于形式,不能形成利率定价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科学有效的利率管理体系。二是管理体制不顺。名义上理事会是利率定价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贷款的利率定价完全由县级联社领导根据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决定。调研了解到,某些市联社、办事处无视县级联社贷款利率自主定价地位,以贷款利率定价指导为名行利率控制之实。三是贷款定价授权制度不完善。贷款定价权集中于县级联社,基层信用社和信贷员的贷款利率定价授权不足,被动执行县级联社的贷款利率政策,无法及时有效地根据经济运行、市场信贷供求、贷款主体经营和信用状况等变化来调整贷款利率。此外,没有建立严格的贷款利率定价监督检查制度,利率风险机制缺失和未建立起贷款定价适当公开制度,同样制约了贷款利率定价体系的完善。
(三)贷款利率定价方式简单粗放
贷款定价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的复杂工作。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的实践时间短,缺乏经验和人才、技术支撑,因此还处在探索或不成熟阶段,贷款定价方式简单粗放,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尚未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定价模型。在贷款利率的确定中,无论是浮动指标的设置,还是浮动系数和浮动权重的确定,没有统一、科学的标准和依据,主要靠经验判断、静态评估,缺少定量分析和动态测量。二是利率固化。目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均采用固定利率定价方式,对利率风险的敏感性不强。三是贷款定价管理简单划一。目前山东省大多数农村信用社还没有真正做到贷款利率差别化定价,只是做了简单的贷款分类,还不能根据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市场发展前景、风险状况、客户关系等因素,制订以产业(行业)、信用状况、期限和担保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贷款利率差别定价体系。四是贷款定价管理办法流于形式。调研发现,贷款定价管理办法并未得到认真执行,最常见的做法仍然是由联社主任或领导班子参照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在利率方面的要求,结合联社以往利率水平和经验判断来确定最终贷款利率,然后下发给各基层社执行,仍然是“一言堂定价”、“指令性定价”,而非“市场化定价”。
(四)缺乏贷款定价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基础
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缺乏技术型、研究型、管理型的高素质的知识复合型利率管理人才。多数农村信用社没有专职的利率管理人员,信贷人员缺乏利率管理知识和经验,对利率的管理局限于利差管理,谈不上贷款的风险评估、成本核算、宏观经济货币走势和微观企业动态的预测等利率风险管理。
更为被动的是,农村信用社历经几次变革,内部客户资料和信息流失严重、积累有限;外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的有用信息也很有限,很难形成全面系统的客户历史资料、数据。农村信用社对信息统计工作重视不够,信息科技开发应用滞后,至今省联社还没有推出贷款定价管理系统,利率管理人员、信贷人员还无法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
(五)部分农村信用社利率执行水平偏高
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定价管理新办法的初衷之一,就是加快贷款利率市场化,遏制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一浮到顶”的现象。在山东省各地农村信用社制定的贷款定价办法和实施细则中,对于入股农户、信用户、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均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利率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符合优惠利率条件的客户较少,优惠程度有限,贷款利率的实际执行水平仍然偏高。高贷款利率水平的背后,隐藏着部分联社经营方式粗放带来的资金组织成本高、资产质量差、风险防控能力低、优质客户流失以及市场竞争力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三、做好贷款利率定价工作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贷款定价的重要性,增强贷款定价工作主动性
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化竞争意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价格战”一直是企业竞争的重要利器,贷款定价是农村信用社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做好贷款定价工作,能够进一步巩固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市场竞争主动权。做好贷款定价工作,对于农村信用社经营优化信贷结构,强化信贷管理和风险、成本控制,提高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稳健经营、稳步发展都至关重要。各地农村信用社要积极行动起来,结合自身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贷款定价工作。
(二)完善贷款定价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贷款定价机制
建立健全贷款定价组织架构。有条件的县级联社要成立专门的贷款定价管理机构,设立专业岗位,配备专业利率管理人员,构建由联社理事会、贷款定价委员会、信用社贷审组、信贷员四级组成的贷款定价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责,强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后台支持。理顺贷款定价管理体制,赋予贷款定价委员会真正的管理权力,减少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对县级联社的行政干预。完善贷款定价授权制度。按照“集中管理、逐级授权、分类授权”的原则,授予基层信用社和信贷人员对不同信贷产品一定的利率定价管理权力。强化贷款定价监督制度。建立层层监督的全方位的贷款定价控制体系,加强对贷款定价决策、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检查,分析评估贷款定价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偏纠错和问责。建立利率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对利率风险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建立定期的缺口分析与利率敏感性分析制度,逐步采用缺口管理、持续期管理等办法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定期对国家宏观经济变化、微观企业态势和利率变动趋势分析,预测利率风险,适时揭示风险。推行贷款定价适度公开制度。可以通过贷款定价听证会、宣传窗、明白纸、电子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让广大客户了解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程序、标准等有关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动阳光办贷。
(三)创新贷款定价模式,增强贷款定价的科学性
坚持切合实际、成本效益风险匹配、市场竞争、差别化和动态浮动原则。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理论模型和成功的实践经验,结合农村信用社内外环境、条件,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贷款定价模式,是农村信用社做好贷款定价工作的关键。
根据主要目标客户群,通过有效计算贷款违约损失率、资金成本率和非资金成本率,综合考虑目标利润率以及同业市场竞争等其他重要影响因素,来确定贷款利率,最终形成一套“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贷款风险溢价为核心,以成本收益为约束,兼顾市场价格水平以及银行与客户的整体业务关系”的贷款定价模式。贷款定价计算公式:贷款利率=贷款基准利率×(1+风险浮动幅度-存款优惠幅度+调增幅度-利率优惠幅度 贷款决策调整幅度);风险浮动幅度=Σ(浮动系数×浮动权重)×100%;最低浮动幅度=(贷款资金成本率+贷款的管理费用率+税负成本率+贷款最低风险率-法定贷款利率)/法定贷款利率。
(四)重视贷款定价人才建设和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夯实贷款定价工作基础
按照“培养引进并举”的原则,以优惠待遇对外招聘具有利率管理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利率管理人才;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率管理人才培训机制,对现有的利率管理人员(信贷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利率管理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使他们熟悉掌握风险识别评估、信用等级评定、经济金融分析、利率风险规避、贷款定价模板运用等知识、技术。应发挥后发优势,借鉴他人已有成果,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适应农村信用社实际的科学、高效的贷款定价信息管理系统。一个理想的贷款定价信息系统,是与银行内部各个信息系统高度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统(见图1)。
从成本管理系统中可获取贷款资金成本率、非贷款资金成本率、营业税负率等成本信息;从风险管理系统中获取有关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参数信息;从信用分析管理系统中获取客户信用情况;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获取已有客户综合贡献度的信息,等等。从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看,目前只有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和信贷管理系统可提取某些有关贷款定价参数信息。由于我们的研发能力还有限,历史数据不完整、不系统,难以一步到位,开发出上述理想的贷款定价信息系统。但可本着“立足实际、面向未来、循序渐进”的研发思路,构建一个B/S结构、主要业务参数能够完全差数化设置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在其他信息系统尚未建立前,可手工录入信息参数。
(五)坚持让利于民,实行水平适中的贷款利率政策
要处理好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坚持利率覆盖风险、成本并有合理回报的原则,实现商业可持续;又要让利于民,有效支持“三农”发展。要大力推行成本管理,开源节流,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要加强贷款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压缩新增贷款不良占比,为降低贷款利率打下坚实基础。加强分类指导。省联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实行农户和涉农企业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农户和涉农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原则上控制在80%以内;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县级联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上浮原则上控制在50%以内;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效益比较差的县级联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上浮原则上控制在80%以内。
参考文献:
[1]宋磊,王家传.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金融发展研究,2008,(1).
篇9
【关键词】利率改革 市场化 转型
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四项举措: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一直在有序推进。近30年来,我国的贷款利率从完全管制到完全放开,走过了一条曲折但坚定的改革之路。
一、改革之路一波三折
其实早在1983年国务院就曾授权人民银行在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上下各20%的利率浮动权限。但在当时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下,这一举措始终没能实施,甚至在1995年为了减轻企业的利息支出负担,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由20%下降到10%,浮动范围仅限于流动资金贷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由政府替代银行进行风险评价的管制利率弊端日益凸显。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自1998年10月31日起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由10%扩大到20%。虽然这只是一小步,却是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破冰之举。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1999年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再度扩大,县以下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度扩大到30%。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巨变: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初步成功,其自主定价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从2004年1月1日起,在央行制定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2004年10月29日,央行首度开始实践“贷款利率管制下限、存款利率管制上限”的管理政策。贷款利率上浮取消封顶,下浮为基准利率的0.9倍,存款利率下不设限。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2012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央行两次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6月8日,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基准利率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7月6日又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有基准利率的0.9倍调整为0.7倍。当时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显示了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决心。于是今年贷款利率市场化的一步到位也是很多人的预料之中。
回溯整个过程,自1983年国务院授予人民银行在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上下20%的浮动权限算起,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整个进程至今历时整整30年。
二、贷款利率放开,各方反应不一
随着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的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各界普遍认为,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有助于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的活力,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本配置,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经济学家认为:从近年的经验来看,贷款利率基本呈下行趋势,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且在这几项政策中,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是一大亮点:以往由于农村贷款户、小微企业风险较大,在以前的贷款利率框架下,对他们贷款的风险较高,收益较小,因此银行的积极性不高。在贷款利率上限开放之后,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裁量贷款利率和额度,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尽管业内人士普遍看好贷款利率放开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事实上,取消贷款利率管制也并不意味着企业能更容易地获得贷款。央行取消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方面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可以自主决定贷款的去向和利率水平。因此这意味着企业获得贷款不一定变得更容易,因为银行和企业之间是双向选择,业绩好、能力强的企业可以得到贷款,反之则不一定。
因此,要将这种低融资成本的可能性变成现实,仍需要将拓展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门槛以及调整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投向的限制以及存贷比等限制的改革结合起来才可以实现。
三、适时之举,意义深远
篇10
[关键词] 公允价值计量 贷款利率 契约有用性
一、引言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共有21项具体准则涉及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应用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讨论的重点和热点。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阐述。国外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依据的是计量观,从契约有用性出发对公允价值的直接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内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都集中于理论研究,关于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还很缺乏,只有邓传洲(2005)研究了B股市场的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
本文以契约有用性为切入点,运用实证方法,通过考察银行贷款利率与借款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的关系,对公允价值的债务契约有用性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
通过对我国目前银行信贷制度的调查,获知银行常用的财务比率主要有四类:偿债能力、财务效益状况、资金营运状况、发展能力。本文研究模型中变量的选择参照了胡奕明和谢诗蕾(2005)的工作。
我们在模型中用到了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负债比、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这6个财务指标。本文将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销售利润率等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的财务指标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财务指标(DEBTRTBFV、ROEBFV、ROSBFV),另一部分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销售利润率的影响数额(CFVRT 、EFVRT、SFVRT)。通过分析研究CFVRT 、EFVRT以及SFVRT对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来揭示公允价值的债务契约有用性。如果CFVRT 、EFVRT以及SFVRT的系数显著小于0,则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银行贷款利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公允价值具有债务契约有用性。各变量的定义及预测符号见表1。
为检验新增银行贷款利率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的关系,我们设计了如下回归模型:
(1)
在上述模型中,我们计算的利率(INTER)是公司当年所有新增银行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水平。计算公式如下为:
其中inti为上市公司该年度第i笔新增银行贷款的利率,loani为该笔银行贷款的金额,newtoalloan为上市公司的该年新增的银行贷款总额。
三、实证结果
我们采用SPSS13.0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回归结果见表2。
注: *、**、*** 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5%、1%。
从回归结果看,该模型的调整的R2为0.592,F值为7.280,且在1%水平显著,说明模型总体是有效的。
从CFVRT、EFVRT以及SFVRT的系数来看,银行贷款利率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这与预期符号相一致,并且CFVRT与银行贷款利率在0.0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负相关,EFVRT与银行贷款利率在0.0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银行贷款利率的决定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体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务契约有用性。另外,与银行贷款利率存在合理相关关系的其他指标还包括: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销售利润率(ROSBFV)、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债比(CASHCD)、总资产周转率(TURNTA)。
四、结论
实证分析发现,银行贷款利率与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越大,银行的贷款利率会越低,这表明公允价值在银行贷款利率的决定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们还发现:银行贷款利率与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即与销售利润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债比以及总资产周转率有显著的合理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