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范文

时间:2023-03-21 21:4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地理

篇1

地图是学生在学习地理学中的必备工具,能够直观形象地表达地理事物,把抽象的地理学事物清楚地呈现,使学生从抽象到具体描绘在大脑里面,地图的信息量较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地图也叫做“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传递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由难到简单,轻松的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利用好地图,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

地图;复习;成绩

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学的重要手段,地理学的最大特征是运用地图、图表、图片的方式来表达地理空间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变化的过程。考察考生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分析地理特征总结得出结论,地图在考试过程中作为地理考题的敲门砖,对图的信息读不懂,往往得出错误的答案,以至于影响到整个学科的考试成绩。根据教学实践得出:

一、地图三要素

1.方向

方向就是明确告诉学生一幅地图的方位,一般的判读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考题中的地图会改变方位标出另一个指向标,初中学生在缺乏方向感的情况下错读方位,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根据指向标建立方向坐标体系,转动到遵循一般的判读方法去。

2.图例和注记

是用符号来表示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表达地理事物所在的位置、数量的多少、发生的现象、地理事物的变化等;注记是用文字或者数字直接标注在地图上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3.比例尺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以图形结合文字、数字表示,一般绘注在图廊的下方中央。其中以数字表示的为数字比例尺,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以图形表示的为直线比例尺。在地图中,学生对地理空间的抽象思维缺乏,只有从基础的要素进行认识,才能掌握看地图的方法。

二、应用区域地图轮廓巧记地图

在近几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常常把地图和图表作为地理学科综合题的突破口,通过图形的形式呈现地理事物信息。教师在教学及复习中应加强对地图剖析和图表信息的解读,锻炼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利用好课本中的地图和配套教材的填充图册训练,使学生从课本读出信息,并运用到地图,把地图的信息回归课本,提升学生对地理事物所在空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智能,对地理科学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巧用地图,方便记忆,如在《中国的行政区划》这节中,记忆各省级行政区图是本节重点、难点。先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像威武的雄鸡,云南像展翅的孔雀,山西如一片树叶,陕西则是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台湾似香蕉等通过这些联想记忆,加深学生对地图轮廓的记忆。再给学生进行拼图游戏就知道了位置,为地理学的学习和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重点知识为复习体系,构建知识框架图普,提高知识整合创新能力

地理试题中的考点、重点集中在认识地图,了解地理空间。地球自传和公转、天气现象、工农业发展变化、资源、社会生活、气候变暖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测试学生是否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做到学以致用。根据题目的变化,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以课本原理为基础让学生读懂记牢地图,做到图文结合,把原理运用到地图分析,把图形的信息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构建出知识体系,才能达到提升学习地理的技能。

四、认真研究《云南省初中学业会考地理考试规范》图文结合讲授法

考试规范是教师上课复习的指向标,是评估教学实践的测量,是作为升学的参考根据。用图形图表结合文字讲解对中国地理和世界区域地理进行复习,在区域中找出差异和共性,如英国和日本相同点,都是亚欧大陆岛国、中纬度沿海发达国家;不同点:英国是大陆西部,海洋性气候、资源丰富、以畜牧业为主;日本是大陆东部,季风气候、资源匮乏、以水稻种植业为主。以类似的方式比较区域地图可以让学生对图中所承载的信息进行深入而清楚的认知,为学好地理学打下基础,在考试过程中得心应手,获得优异成绩。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领会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同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知识的价值,培养创造能力。把握每次上课的效率,规划对知识的复习结构,优化教学手法。系统性复习,夯实学生知识基础,以到达良好的复习效果。

作者:韦启良 单位:广南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伍惠萍.浅析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1(12).

[2]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张洋.石万凤.地理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N].学知报,2010-07-05B08.

篇2

所谓一种错误认识,是指有的同学认为,地理不但是副科而且也好学,只要记住地名加一些数字就行。其实,正确的认识应该是:学习地理,要对所学内容多动脑筋,多想想“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地理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二是“理”。“地”就是地理事物和现象,例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理”就是地理规律和原理,例如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等。实事求是地讲,地理学习必须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因为,地理学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同学们随便把地理课看轻或者仅仅靠背过一些地名和数字是不可取的。

地理学习还必须搞好两个沟通。一是地理学习与社会生活沟通;二是课内学习与课外地理活动沟通。不管哪个学科,单凭在课堂上孤立听讲是不够的,因为任何知识的获得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理知识的这种联系更为突出。同学们要想了解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有差别,而另一些地区又很相似,这就要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环境的作用观察地理现象,去研究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例如,临沂市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点是什么?最有代表性的人文地理知识又有哪些?都需要与社会生活相沟通才能完成。此外,还要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沟通。

同学们应该利用一些时间走出课堂。记得有一位地理学教授说:学好地理必须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巩固、求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同学们可利用活动课的机会,多到图书室阅读地理书刊,到音像室观看有关地理知识的电视片,以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进一步培养自己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搞好了上述两个沟通,你就会在地理学习中,事半功倍,乐在其中。

篇3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乡土地理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乡土地理教学指的是学生所在地的位置、气候、地形、等地理范畴内的知识教学活动。乡土地理知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重点掌握的知识之一,通过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结合地理教材加深对当地地理知识的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地理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这部分知识没有被纳入中考的范畴,所以在教学中没有被重视,无法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一、乡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地理乡土知识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对这一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中没有给予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这一学科的课程安排时间不足,再加上这一学科没有被纳入中考的范畴,所以在升学压力下,不仅学校领导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任课老师在教学中也忽视了这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没有及时加强自己在这一方面专业的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形式呆板,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地理情况,不能掌握好所学的乡土地理知识。同样在地理知识的应用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导致学生的综合地理水平不高。

二、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与一般教材上的地理知识不同,乡土地理知识教学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这一知识的教学。

因为乡土地理教学主要是对学生所在地区的地理知识的教学,所以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当地地理知识的了解,虽然学生平时生活在这,但是往往容易出现忽视了解这一地区地理情况的现象,而通过对学生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将实践转化为理论,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当地的地理知识。通过对当地地理知识的研究还能帮助当地部门及时了解经济建设的环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供地理环境上的依据,及时避开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通过乡土地理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根据当地的实际地理情况,结合地理理论知识,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系统研究,采取可行的办法促进当地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帮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树立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观。

通过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图水平。众所周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借助地图也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想象来理解地图上的知识,而通过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地理情况读图,在不断地实践中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接触当地的地理环境。通过细致的观察,使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实践探究能力。

三、加强乡土地理教学的具体措施

1、转变对乡土地理教学的认识

要想让乡土地理这门课程在教学中能够被充分重视,国家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老师要转变对乡土地理教学的认识,了解这门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首先,各级教育部门应重视乡土地理教材的编排工作,负责编写高质量的乡土地理教材,让老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依据。其次,应该重视对地理老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乡土地理知识,让老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对学生这一地理知识的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能够安排足够的时间让老师进行教学,并安排专业素质较高的地理老师对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识教学,使老师在教学中能结合当地的地理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乡土地理知识水平。

2、提高乡土地理教学老师的专业素质

在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中,任课老师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所以应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专业水平,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让老师认识到地理乡土教学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当地的地理现状,通过不断地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乡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乡土地理教材,并结合当地的地理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对当地实际地理情况的观察和实际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可供课堂讨论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供学生讨论。例如,学生每天都要骑自行车上学,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上学路的地理风貌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具体的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四、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认识到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地理老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进行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水平,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柯志坤.浅淡初中地理课中的乡土地理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

[2]汤江南.乡土地邢教学在高职地理教改中的实践[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11)

篇4

地图被称为学习地理知识的“百科全书”,是探究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探究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科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在教授知识时,借助地图能增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还能强化知识的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掌握知识、巩固记忆。本文围绕“教会学生读图、搭建理想地图,提升地图意识、巧用地理简图”展开,在地图教学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对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意识培养策略

“地图是学习、研究地理知识的有效工具。”在地理教学时,我们会面临着很多诸如图例、地名等琐碎的知识,一旦记忆不牢固,则会出现混淆情况,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地理知识产生厌烦情绪。但是,在地图的有效协助下,能够将地理知识空间化,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拓宽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对此,合理使用地图,发挥地图的实用价值,对地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结合下面几点进行浅析:

一、教会学生读图

1.要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一般都会注明地图的属性,这是掌握地图知识的前提。教师要先指导学生找准地图,让学生及时知晓不同地图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当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地图,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

2.要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利与注记)。这是学生看懂地图的最基本条件。

3.要学会看地图内容。教师可以紧扣地图主题,提出相关问题,指导学生主动结合地图的标题、图例有效思考,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教师再适当归纳、总结,需要时,再适时板书,阐述地理知识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例如,在探究“东南亚”这一章节,先组织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张地形图,这节教学目标需要学生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为此,要先让学生看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图例,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颜色则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分组讨论,探究“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与范围,然后结合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当明确学习目标时,学生们也会主动参与进来,很快总结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这一特点。这样的教学比起一味讲解效果要理想的多。

二、搭建理想地图,提升地图意识

理想地图:地图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的保持与再现,这也是学习地图的高境界。例如,“世界政区图”在学生的头脑中构成的表象,就算地图不在眼前,一说到某一地区时,则可以迅速根据理想地图进行思维定位。但是,理想地图的形成与积累是需要一段时间,为此,在教学时,就需要教师经常将相关联的各种图示展示出来,组织学生在地图上分析问题、寻找规律,结合地图对相关的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另外,也要适当加强地图训练,比如《地理填充图册》,以此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得一些地理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反复出现,留下深刻印象。

三、巧用地理简图

地理简图,顾名思义,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的简图图形。根据教学需要,要能用最简单的笔画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且准确地绘制出教学所需要的示意图或者是简图,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边讲边画,这样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沉闷单调的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便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探究的问题上来。例如,在探究“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采用简图:“全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一边讲一边在黑板的左上角用圆圈绘制出铁路干线的交汇点,再用直线条连接成为铁路干线;把全国铁路枢纽中心“北京”用粉色笔标注出来,在相应的位置标注出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再用直线相连,讲明该线路的名称;讲述一条干线知识时,就画一条,画完南北铁路干线,再将东西铁路干线找出来;最后,师生再一起回忆、熟悉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结合铁路干线,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结合农民工的流向思考从本地区出发到北京、上海等最便利的线路。学生们的探讨积极性很高,简图的实用价值也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是独一无二的。

四、运用地图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地图教学时,一定要把具体的地理知识融入到地图当中,再借助地图进行深入、详尽的分析,同时,还要注意不同的地图类型区别,有助于师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有所侧重,不至于主次颠倒。另外,在结合地图教学时,教师也不要一味枯燥地讲解知识点,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切实做到在地图上概括问题,适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有效思考、总结,然后再精心设计分层分明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逐渐提高他们使用地图的能力,充分发挥出地图作为重要工具的价值。提出来的问题也要和教材有机融合,这样的教学既有广度,也有深度,便于学生在有效理解知识的同时,还能知晓知识之间固有的联系与规律性。地图对探究地理知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常借助地图教学,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发展、锻炼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另外,在地理教学中,也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李素娟.初中地理教学学生主体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庞泓.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设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篇5

一、重视地图

“学习地理必须运用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地图的教学,重视利用地理图像。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地理图像,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学地理的能力。怎样阅读地图?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了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图片分散在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片,不然有可能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二看图表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三看图表内容,看时要细、要详。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二、精选教学挂图

教学挂图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具。我们知道地图具有一览性、地理方位性、抽象概括性和几何精确性等特点以及信息传输、信息负载、图形模拟、图形认识等基本功能,它不仅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可以获得有关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质量特征和数量差异、地理原理和地理成因、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动态变化等信息。在多次的观摩课上,在和同行的交流中,我发现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挂图的使用上还存在着几大误区:1、乱用。教学挂图在悬挂时没有遵循“左图右书,兼顾全体”的原则,挂图不醒目不显眼,导致部分学生看不清,课堂纪律混乱。教师指图不准确,“东南西北”的地理图上方位用词不用,被随口称作“上下左右”。

滥用。为配合全国各地的地理教学,教学挂图往往会兼顾南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地域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去选用挂图。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相关挂图就给挂上,一方面是黑板太小挂不了,另一方面是教学中难点也突破不了。太多太滥,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巧用地理简图

地理简图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去勾画地图图形。教学实践中用最简单的笔画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绘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示意图、简图,或是结合教材边讲边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以前沉闷单调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所要引导的问题上。例如:我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就是采用地理简图来进行“全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边讲边在黑板左上角用圆圈绘出铁路干线交汇点,然后用直线条连接成为铁路干线;先标注全国铁路枢纽中心北京,再在相应位置标注全国最大城市上海,然后用直线相连,说明该线路名称;讲一条干线,画一条,画完南北铁路干线,再到东西铁路干线;最后,再熟悉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要求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而且根据铁路干线结合农民工的流向思考从本地区出发到北京、上海等都会的近便线路。整节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见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用处很大,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作用独特。

四、妙用裁剪地图

篇6

关键词:激励教学;地理教学;初中地理;策略方法

初中地理激励教学就是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实用地理技能,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标。

激励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调整教师的角色,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

激励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激励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语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初中地理激励教学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初中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激励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问卷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7份,有效率为97%。

1.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

调查问卷第1题:你是否愿意上地理课?A、愿意;B、还行,会经常走神;C、不愿意。调查结果显示,其中选A的同学占59%,选B的同学占20%,选C的同学占21%。

调查问卷第2题:你是否希望老师或自己动手多做一些实验?A、非常希望;B、希望;C、无所谓。调查结果显示,其中选A的同学占22%。选B的同学占60%,选C的同学占18%。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看来,虽然有的学生不太愿意上地理课,不太希望做实验,但是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还是相对很高的,渴望地理知识的学习,希望自己动手,相关交流。

1.2课堂状况

调查问卷第3题:你班上课时学习小组的活动情况是?A、组长合理分配,大家热烈讨论;B、老师喜欢一个人讲;C、个别学生不认真,老师不管不问。调查结果显示,其中选A的同学占49%,选B的同学占38%,选C的同学占13%。

调查问卷第4题:你感觉到现在的地理课课堂主体是谁?A、老师为主;B、学生为主;C、说不上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选A的同学占53%,选B的同学占32%,选C的同学占15%。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看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认为老师是主体,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不足。

1.3教师授课方式

调查问卷第5题:教师上课使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的情况是?A、多种教学工具交替使用;B、工具单一;C、几乎不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其中选A的同学占68%,选B的同学占22%,选C的同学占10%。

调查问卷第6题:你怎样看待你班的地理老师?A、严肃、陌生;B、幽默、与学生达成一片;C、畏惧。调查结果显示,其中选A的同学占45%,选B的同学占37%,选C的同学占8%。

调查问卷第7题:当你答错题时,你的老师会怎么做?A、狠狠的批评;B、稍加提示,然后让你继续作答;C、不加点评,让其余同学作答。调查结果显示,其中选A的同学占24%,选B的同学占67%,选C的同学占9%。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看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会多种教学工具交替使用,部分老师与学生达成一片,大部分老师在学生回答错误问题时会稍加提示,然后让学生继续作答。

2.初中地理教学激励教学策略

2.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首先,地理教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地理活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引导。

其次,地理教师应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因为学生提的问题千奇百怪,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了解地理科学的新趋势、新发展,只有教师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具备回答学生的能力才能进行激励教学。

再次,地理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驾驭能力,不断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任务,选择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展示成果,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激励教学。

2.2适当的激励策略

2.2.1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的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述“中东地区”一课里,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搜集有关中东的时事新闻以及图片,讲述几个热点词汇,从而引出中东地区的讲述。让学生参与其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学习。

2.2.2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团队学习

在日常地理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要发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激励每位组员参与学习。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完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也达到育人的目的。

2.2.3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超越自己

在地理教学评价中可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等激励性评价机制。在评价学生问题的答案时,教师作为一个辅助者,帮助学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正确与否,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超越自己原先的思考水平,让他们自信成长,超越自我。

2.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3.1游戏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通过游戏激发同学探究问题的欲望。在地理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较大的地球仪,让学生逐一转动地球仪,突然停止后手指碰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碰到海洋的同学会占大多数,提出为什么我们这个星球叫做地球而不叫水球的疑问,激励学生思考问题。

2.3.2多媒体教学法激励学生发散思维

在学习聚落一节时,可以在多媒体里播放一组各种乡村景观的图片,一组各种城市景观的图片,并配上音乐。让学生回答你喜欢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为什么。通过多媒体对比让学生感受了乡村和城市的差异,让学生兴趣倍增,有效的开展本课的教学。

3.结论

激励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准确的、合理的、富有鼓励性激励。激励教学如果能在初中地理课堂广泛合理的应用,学生们必将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余婷.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年文学家,2010(15).

[2] 周敦宝.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之初探[J].新课学习,2010(1).

[3] 朱勇成.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2010(12):134.

[4] 张香.新课标下初中生地理兴趣培养策略探究[D].陕西:陕西师范人学学位论文.2011.

篇7

关键词:初中地理;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21

一、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反思

1. 正确认识初中地理

“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这是对地理知识最好的诠释。即便你没去过九寨沟、没去看过大本钟、没爬过喜马拉雅山,但是你学习地理就可以知道它的大概,这会构成你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能和别人有谈话资本的人。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地理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地被用到,最起码的就是辨清事物方位。有的人连中国省份大体在哪里都不知道,试问他外出会不会有麻烦?

学习地理可以获得求生之道。随着户外活动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各个城市普及,一些基础的地理常识成为野外求生必备。地理中有很多关于自然界事物的介绍,比如北斗星指向,沙漠中如何寻找水源,遇上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台风等发生如何躲避危险……

学习地理知识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极其丰富:学了地理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会有温室效应,为什么会有低碳经济的出现?地震、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如何形成和发作?煤矿挖煤为什么会发生瓦斯爆炸?为什么要实施登月计划?有没有外星人……

2.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现在的各个初级中学尤其是地方乡镇中学在开设地理这一科目的时候,存在很大程度的公式化、考试化现象,教学模式也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那就是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要求很不适应。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的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不能也没有联系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考查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便无法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二、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亟需改革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深刻体会到传授这门学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构建有初色的地理教学法。

1. 充分利用图片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记忆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其实真正的地理不用死记硬背,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讲,学生只需要记得那些重点的内容和一些在课本中出现的比较重要的图就可以了。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学地理就是在学地图,在学习如何看懂地图,看懂地图之后,通过地图把所学知识点结合起来记忆。例如,给你一张世界地图,你就要顺着这张地图把几个世界之最、气候分布的知识点清晰地描述出来。因此,地理学科重点的教学内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识图等基本能力上,该模式充分强调了地图的作用,要求地理课堂真正把地图作为教学工具而使用它引导地理教学。

2. 充分发挥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是先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基本教学程序是:教师提出自学任务: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启发答疑――总结练习。

我们以地图为例。学生上课前一定要预习。如何预习,利用手中的地图册认真考察本课堂要学习的地区,结合教材中的文字信息深入理解地图。上课的过程中,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这就要求学生要勤动手,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画出来。除了利用地图册,学生还要动手自己绘制示意图,如把西气东输的路线画出来, 这种绘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 只需要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就完全可以了。

3. 注重实践活动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等多种渠道获得地理信息,认识理解地理信息、解释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并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多旅游观察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重视地理观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比如植被、房屋设计,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生产活动的。善于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学过的地理常识加以解释,将实践活动同地图地理知识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

王晨光先生在《中美初中地理课程学习评价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初中地理课程学习的评价针对性很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被动,而教师的主观因素对课程学习评价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而美国的评价则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课堂内容表现出的兴趣都会被考虑纳入评价的范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呈现得更为客观。

篇8

1巧用图形教学,深剖教材

尤其是在初中地理的新教材中,图形的“地位”明显提高,已经由原来的“附图”荣升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图形与文字的排版结合也更加多种多样。比如在新教材中,除了多种地图之外,还有各种统计图、示意图、曲线图、柱状图、景观图、表格类图等等,直观形象且生动活泼,既符合了地理的学科特点,又符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爱看图的这一心理特点,依据教材中的图形内容,采取图形教学,深入剖析地理知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首先,教师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们通过观察直观生动的图片图像,深入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地理事物中各个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师要教学生们学会认图、读图。以地图为例,教师可以分步骤进行讲解,第一是看地图的标题,一目了然地了解地图的属性,知道地图要表达和展现的主题是什么;二是看地图的图例和注释,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地图的具体内容;三是结合地图标题、图例、注释进行思考,看地图的内容,并从地图上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比如我们在学习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地图》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步骤进行看图、学图、理解图“,观其图、知其地、求其理”,从而了解到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特征,不同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差异等,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总结中国的地理特征与规律。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画画图,比如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比较柱状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等,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其的动手能力。总之,图形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通过读图、用图、绘图,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养成会用地图、善用地图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

2开展活动教学,活用教材

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另一亮点就是“活动内容”的板块得以增加,为学生们的课堂讨论提供了条件。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抓这一特点,灵活运用教材,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教学。第一,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们组成合作小组,相互讨论、交流,进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提问“(1)看海洋和陆地气温分布图中,陆地和海洋等温线有何分布规律?(2)陆地等温线为何曲折?而海洋等温线比较平直?(3)海水的运动形式?(4)洋流是如何形成?其分布规律如何?(5)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布是什么?等”。学生们依据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分组讨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他们既分工又合作,充分利用书本知识、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广泛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记录,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进行共享。第二,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情景活动,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地理知识与规律。比如在学习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气温与气温的分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引用一句有名的新疆谚语,即“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进行情景导入,引导学生们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经过学习和思考之后,学生们自然会发现:新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带,夏季高温干旱少雨,冬季十分寒冷,广泛的沙漠分布,植被偏少等,这些地理特征导致了新疆早晚气温温差较大,也就出现了谚语中的现象。总之,活动教学的方式还有很多,如音乐诗歌导入、游戏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知识小组竞赛活动教学等等。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很好滴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互动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收集整理信息、表达动手等综合能力。

作者:罗德君 单位:四川省峨眉山市峨胜实验学校

篇9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情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98-01

一 概述

“新课标”基本理念提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求地理课程教学要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等。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地理的动力;更有不少学生认为地理是无关紧要的“副科”,觉得地理是不需要理解和思考的,是只要背背记记就可以的死知识;更有甚者,认为地理考得好坏根本无所谓的学生都是被动学习,教师一般把结论性的东西直接传送给学生,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对知识体系建构的思考和探究过程。随着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如何改变地理教学的现状,如何使地理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如何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引发了无数地理教师的思考。将情境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一定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去自主地发现探究知识,并最终梳理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中。

二 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地理知识实用化,提高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的兴趣

地理情境创设通过把抽象的地理原理、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情境创设情境中认识相关原理、概念的现实作用。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身边地理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使学生学会用地理思维的方法去关注生活和社会,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造性

各种地理现象来自于生活,而情景化教学需要学生开展观察活动,这恰恰培养了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周围世界细微变化的观察习惯,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情境教学十分注重想象,为学生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

三 初中地理教学情景化的策略

1.借助诗词谚语创设情境

古诗词及民间谚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产物,其中能表现地理知识的诗词佳句数不胜数。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善于把那些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诗词谚语融到教学活动中创设趣味情境。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图的阅读部分,可以以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一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地在眼前。”谜底是――地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又加深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增加故事情节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历史故事、童话故事、奇闻怪事等作为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回味、深思,从而使地理学习更具趣味性。例如,在讲海陆变迁一节时,可以在开始新课之前播放沧海桑田的故事,理解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力。

3.运用地理活动创设情节

学生的体验往往不是自发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营造愉悦的情境,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召唤他们乐意主动地接受知识的熏陶,而地理游戏就是一种合适的创设情境途径。例如在讲授世界气候一节时,可以模拟情景教师将要前往伦敦、罗马、阿斯旺和新加坡旅行,请你为老师提供出行的建议或者旅行小贴士。衣食住行都跟气候有关,学习世界的气候,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在为教师提供生活出行意见中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去伦敦带雨伞、去阿斯旺抹防晒霜的原因是两地的气候差异,从这样的生活体验中学习地理,让地理学习更加有趣。

四 结论

总之,地理教学情境化是当代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大胆创新并持之以恒地践行,并提出更多地理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君.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3)

[2]沙国梁.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J].时代教育,2012(20)

篇10

一、课上高效记忆

学生们只有懂得如何去记住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最终站在学习效率的“金字塔”的顶端。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看似短短的课堂时间,其实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将着重阐述一些引导学生们寻找记忆窍门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紧紧抓住课上得宝贵时机。

1.理解记忆法。

这是一种把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抽象成对自己来说容易记住的内容的一种方式。曾有一位老师这样做:在七大洲辨别的学习中,这位老师把学生们分成七个小组进行讨论,先让他们自行观看七大洲轮廓图,然后想出记住他们的办法。最后他们竟编成这样的口诀:“亚洲南面三半岛,非洲东南一大岛,北美东北最大岛,南美三角几无岛,南极像朵鸡冠花,欧洲海岸最曲折,大洋洲上有驼峰。”且不论韵律,但这样的口诀由大家一起讨论得出,记忆深刻,同时他们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可见一斑。

2.电影图像记忆法。

就像拍照时胶片曝光一样,用人眼对图像的长时间观察对大脑相关区域进行“曝光”,达到记忆效果。有一位老师曾运用过这种图像记忆法: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学习中,让同学们先看分布图两分钟,紧接着闭上眼睛,尽量让图像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些图像在很多同学的脑海中会像放幻灯片一样出现,没有反映出来也没关系,可以再睁开眼睛“拍”一遍。另外,这个方法在中国地形区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中国气候分布等学习中效果同样非常明显。

3.区域联系总结记忆法。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地理事物也是一样的,想要存在,就必须具备其存在的各种条件。举一位教师的例子,在八年级地理的东北区域学习中,他首先让学生只看地图册,然后让他们根据地图和学过的知识,列出有关东北的所有知识点。在这些知识点中相联系的是哪些呢,学生们就会自己摸索。按照这种方式,学生在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就会感觉有章可循。

4.区域对比差异记忆法。

事物之间有互相联系,就注定有差异,所以我们可以依靠地理中知识点的差异进行对比记忆,这也正是地理学独具的特点。在不同区域,如果它的地形、地势、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气候等条件相似度很大,它们会具备相似的区域性特征。但是其他原因也会造成区域之间的明显差别:比如同处黄河流域且纬度也差不多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就有着显著差异。这些特征,就需要在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们自行探索,发现这些差异并形成记忆。

二、课后合理温习

当然,课后的及时回顾,对知识印象的加深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作业的布置、评价。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记住课上内容,更好的消化吸收的知识。然而经过长期发展,作业布置本意被扭曲,大量地理作业席卷而来,这些作业不但没能让学生们真正记住什么,反而造成了学生们的兴趣缺失问题。所以让学生减少这样的心理负担,并从这种大量效果不佳的作业中解脱出来是十分必要的,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而不是要每次都布置。但凡布置就一定要有重点,让学生们不仅将知识很好的消化,更要达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的效果。对于每次安排的作业,教师也要认真的做作业评价,客观地将学生做作业的优缺点指明,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同时也能增进师生感情交流,让学生真的感受到自己在学习地理。作为教师,不要总是抱着让学生在考试中多拿几分而教学,而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学习能力而教学,这样进行下去,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定不会差。

三、地图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