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19 18:2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价值观决定品牌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服装行业发展至今,成功与否定论皆有不同,在著名服装设计师武学凯看来,很多时侯不是品牌的产品有问题,而是没有一个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体系。而这个价值观的建立,首先从设计开始。
国外的品牌往往有一套很完善的设计理念与设计价值相结合的系统,从品牌的设计构成开始,品牌的产品结构设计、号型的搭配设计、号型数量的比例设计,品牌色系、款式、面辅料的选择,产品质量、包装设计、标牌LOGO设计等,到品牌的定位、品牌的宣传、顾客的服务、店面的设计等,这是一个以品牌设计价值为导向的可操作可复制系统,也是国外品牌服装企业生存的法宝。
而纵观国内外服装品牌企业的成功案例,以品牌文化为基础,品牌价值观为导向,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消费体验的做法是很成功的。像国外的奢侈品牌企业在此方面做得就很好,将时尚与企业文化结合成有理念的商品呈现给消费者,并最终为消费者服务。他们精准、快速地把有内涵的理念转化成有价值的商品,用这种价值观的理念与服务,感染并感动消费者,让消费者在购买时感觉物超所值。
武学凯说,国外企业在做品牌之初,首先会明确品牌的这种价值观,之后,上至企业决策者,下至每一位员工都会认真贯彻这个品牌的价值观,所有的人为拥护和实现这一价值观而服务。相较而言,国内企业这方面表现比较薄弱,很多企业虽然产品很优秀,创意的创新力度很高,品类规划也很好,但是销售却总不尽如人意,没有把握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消费需求,更没有达到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站在商业的角度来说,本土品牌中也有商业模式做得好的,然而当涉及到如何把新的理念与创意筑成的价值观呈现于商品之上,并精准无误地传达给消费者时,总是不尽如人意。“一件产品如果不能获取消费者的价值认同,那将不能激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也就谈不上消费者会情不自禁地花钱购买。”
设计对接源自品牌精准定位
设计师出身的戴平,从事服装行业已十余年,目前是一家外资服装企业产品规划总监,在他看来,产品设计能否精准对接消费者,这与品牌是密不可分的,但事实上,国内很多企业并不会做品牌。“在做品牌之初,模仿是所有品牌的必经之路,然而一味的模仿只会让企业走向死亡,有自我品牌个性的模仿才是品牌经营的正确之路。”
戴平主张,在创立品牌之初,企业必须有明确精准的市场定位。“根据市场的定位挖掘潜在的消费需求与欲望,这也是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明确的工作范畴。”在戴平看来,消费需求通常分为两种:其一是有形的,消费者能够清晰直观地表达出来的需求,如色彩、款式、面料、时尚的流行趋势等;其二是无形的,需要企业设计团队去创造的企业文化与时尚的内涵。相较而言,后一种是前一种的时尚升级体,是站在时尚生活与生活时尚的角度来思考的时尚理念。“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服装行业对设计师的要求不仅仅是具备精准的设计能力,还需要表现其对品牌系统的定位。”
面对日益理性的消费者,消费欲望的激发点更多源自于品牌不懈的创新。戴平说,从品牌概念开始,所有的创新都应该以一个完整的故事形式来讲述,如产品的历史、典故等,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内涵可以一目了然。而产品从设计到包装,以及相关的宣传都必须围绕品牌概念,以一个完整的品牌故事来贯穿创意到商品的呈现。
在品牌风格把握方面,通过商标、款式、外型、面料、色彩等方面来形成产品特征,建立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是高档正装还是个性时装?是日常休闲便装亦或是时尚休闲运动装?同时,每个不同类别的风格又做粗旷、传统、前卫时尚等细分定位。
市场方面,不同消费人群的定位确定了消费市场的定位,未来服装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应该单纯的停留在25~50岁这种年龄范围过大的市场细分基础上,也不应该停留在“白领”或“蓝领”这种简单的职业划分标准上,更不应该停留在“时尚、自然、舒适”这种任何服装企业均可以使用的、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的抽象词汇上,而应该是对消费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市场细分。
“当准确把握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时,企业就具备了优势。要知道服装的市场永远不会面临饱和,只有无止境的创新。服装企业要有效地满足消费群日益翻新的需求,必须对这种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与透彻的理解,这对服装企业来说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
戴平认为,企业服装设计师最关键的是要深谙消费心理与消费者需求。“因为这也是一个定位的设计系统,从设计的角度而言,针对消费群体的需求,找到品牌的核心主打产品,并由这一设计点为要素出发,作商品的延伸设计,完成整个完整的产品线才是设计工作之要点。”
优秀设计师亦是优秀的商业规划师
篇2
第一章总则.3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3
第三章城市定位和商业定位.4
第四章商业网点规划目标.5
第五章规划布局.7
第六章商业网点管理措施.29
第七章附则.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东府办〔2004〕39号);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下称《总规》)。
第二条规划对象
本规划对象是东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商业主、副中心,城镇商业组团、社区商业、商业街、会展场馆、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其它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和酒店。
第三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期限为2005年-2015年;近期规划:2005年-2010年,远期规划:2011年-2015年。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四条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富裕型小康社会发展为动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提升东莞市的商业服务业竞争力。
以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目标,优化市场布局;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东莞城市商业与产业的关联互动,构建现代化的商贸和产业支援服务业网络体系。
创新消费服务方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东莞工业化发展模式向现代化宜居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第五条规划原则
将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以人为本,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
以发展新型业态、调整网点结构为主,大型商业网点与中小型网点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规划引导与市场调节机制相结合,盘活存量,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体现科技进步,注重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第三章城市定位和商业定位
第六条城市发展定位
东莞市的城市发展定位是: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集生态绿城和文化新城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国际性制造业中心和区域性产业支援服务业中心。
第七条商业定位
东莞市是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商贸中心,是内外贸易、物流、旅游、会展等第三产业功能突出的现代流通业枢纽型城市。
第四章商业网点规划目标
到2015年,东莞市将建成以“一主八副”商业中心为主导,以城镇商业为支撑,以社区商业为基础,以各类商业街为特色,市场结构合理、业态优化,电子商务功能完善的商业网点体系,形成商贸服务业、会展经济、物流基地与现代制造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繁荣局面。
第八条近期目标(2005-2010年)
东莞市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9.04亿元,以近期增长率为15%预测,2010年为899.87亿元。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折合消费人口人均大型零售网点营业面积约为0.61平方米,总量达212万平方米。规划近期,折合消费人口人均大型零售网点面积达到0.87平方米,增加96万平方米,总量达308万平方米,以满足消费需求。同时,调控大型零售网点的业态和结构,提高零售商业网点结构中新型业态比例,大力扶持连锁企业的发展。
商业网点规划的近期目标是:
(1)建设一个以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主要商圈为核心的东莞市商业主中心,发展松山湖、虎门、常平、厚街、塘厦、长安、樟木头、石龙八个商业副中心;
(2)确定九类城镇商业组团的定位与整合优势资源;
(3)构建四类社区商业组合的建设管理模式;
(4)调整现有商业街定位;
(5)规范批发市场管理;
(6)提升集贸市场经营档次,规范经营行为;
(7)调控会展场馆建设,完善配套功能;
(8)规划建设三个功能明确、定位互补发展的物流基地;
(9)调控四、五星级酒店建设,提升酒店业服务水平;
(10)鼓励和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
第九条远期目标(2011-2015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增长率13%计算,到2015年约为1657.96亿元。规划远期,折合消费人口人均大型零售网点面积达到1.04平方米,大型零售网点新增74万平方米,总量达到382万平方米。同时,大型商业网点适度发展和调整相结合,进一步提升零售商业网点结构中新型业态的比例。
至2015年商业网点规划的具体目标:
(1)强化商业主中心的集聚和辐射力度,完善商业副中心的服务功能;
(2)培育九类特色城镇商业组团,均衡互补发展;
(3)完善四类社区商业组合的服务与管理模式;
(4)优化商业街的形态、结构,创新管理模式;
(5)加强批发市场的集约化经营管理和电子商务功能;
(6)创新集贸市场经营方式,整合配送资源;
(7)健全会展场馆的功能;
(8)完善物流基地的各项设施和服务功能;
(9)构建完善的区域酒店业服务体系,发展三星级以下经济型品牌酒店;
(10)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升服务业管理水平。
第五章规划布局
第十条总体布局
东莞市商业网点总体布局主要由城市商业主中心、城市商业副中心、城镇商业组团、社区商业组合四级商业功能区构成,并合理分布商业街、商品交易市场、专业会展场馆、物流基地和星级酒店等大型商业设施,构建多中心、多层次、均衡分布、相互补充的组团式商业网点布局。
第十一条规划重点
本规划的重点是对城市商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商业主中心、副中心,在明确其商业发展定位和商业中心区范围的基础上,提出鼓励发展和限制发展的方向。适度调控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零售网点、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专业会展场馆和四、五星级酒店等大型商业设施的新建和发展。
第十二条城市商业主中心
东莞城市商业主中心具有相对广泛的商业定位,在我市商业发展中具有引领时尚消费、领衔娱乐新潮、发展多元化的商业地位,辐射整个市域和周边地区,是城市商业活动的核心与窗口。商业主中心由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的主要商圈集聚而成,在不同的商业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商业网点。考虑设置专门展销、营销东莞自产名牌产品的区域,使商业网点与制造产业形成优势互动。
莞城商圈:莞城的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分布在西正路、金牛路、北正路、向阳路、振华路等传统商业街区和东纵大道两旁。规划期内,应结合旧城改造,综合开发利用旧城资源,整合现有网点,合理配置市政交通设施,提升旧城商业价值。注重商业网点建设与岭南文化内涵的有机融合,保护和修缮大西路、振华路、中山路骑楼街,在传统商业街的运营中展示东莞特有的商业文化与历史内涵,使购物和旅游融会贯通,创新消费方式,振兴传统特色商业街。东纵大道商业网点与东城商圈东城大道的商业网点相连接,逐步形成以新型中高档业态为主的现代商业区。调控大型零售网点的建设,引导综合百货商场、超市等拉开消费档次,确立消费主题,错位经营。鼓励品牌特别是东莞自有品牌专卖店和专业店的发展。调整“迈豪街”、“市桥河商业街”等商业街道店铺布局,引导小型商业网点创新经营模式,完善街道配套设施,营造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提升经营档次。调控集贸市场建设,引导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
东城商圈:东城大道和东城中路十字交叉的临近地带以及花园路、红荔路、育兴路等主要街区组成南北两个商业集聚地。规划期内,东城的网点应以新型业态的时尚、个性化、娱乐、餐饮消费为特色,带动旧城商业街区经营模式更新,创新消费热点,集聚新型商业板块。规划近期,限制重复开设业态雷同的大型商业网点,鼓励知名品牌店、专卖店、特色店的经营。扶持东城南路形成以露天茶吧、西式酒吧、咖啡屋、宾馆为主的娱乐休闲区;东纵大道、东城中路及东城大道一带以中高档主题消费为主,形成时尚购物区。规划远期,东城的商业集聚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对周边镇区的发展与消费需求形成有力的补充和扩展,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应逐步向市区外部转移,减少城市交通压力。
南城商圈:南城的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莞太大道两侧以及银丰路、宏远路、富民商业街等地。规划期内,以鸿福路和东莞大道为景观主轴,展示我市新型政企形象和现代商业、产业风貌,重点体现商务功能特色。商业网点的建设应以新型业态为主,以综合百货和综合超市为主力店,构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配套品牌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以及各类品牌连锁餐饮网点等;购物中心及其配套网点设施必须与行政、商务的整体规划发展环境协调一致;设立配套的品牌商务酒店,引入知名金融机构、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和职业培训机构等商务服务机构,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博览会、洽谈会、学术交流和研讨会等活动,吸引各地商家,扩大东莞制造、研发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万江商圈:万江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分布在万福路、教育路和万江汽车总站、华南MALL等地附近。规划近期,以商业网点集聚度较高的万福路和教育路为核心向外辐射。规划远期,将向西城路附近的万江商贸中心扩展。重点以华南MALL和麦德龙等大型商业项目为主形成购物中心,与旅游、休闲、娱乐等相结合,体现多元化服务特色。规划期内,应适度控制大型零售网点和大型购物中心等的建设;鼓励调整中型综合超市作为商业集聚地的主力店;扶持连锁经营;限制不规范的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鼓励大型网点与中堂镇的大型网点形成连锁与错位经营,以增强向西部各个镇区的辐射力度。
第十三条城市商业副中心
城市商业副中心要与城市行政区域相协调,辐射周边主要社区,是城镇商业组团的主要集聚地,带动区域需求升级。规划期内设立的八个城市商业副中心是松山湖、虎门、常平、厚街、塘厦、长安、樟木头、石龙。
松山湖副中心: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在《总规》制定的城镇体系中呈“弓箭”形空间构架,在我市由外向型加工制造基地向区域性商贸中心的转变过程中,具有支撑技术平台的核心地位,承担区域商务中心职能,是我市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的展示、交易及交流中心,区域研发服务中心、学术及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松山湖大道两侧沿线逐步发展形成现代商业商务区域连接市区商业主中心。大朗、寮步、大岭山镇区的商圈发展逐步融入松山湖副中心,强化我市中部以现代商业元素为特色的商贸集聚与辐射作用。规划近期,做好商业网点设施的配套建设,规划调控其规模、结构、布局、标准及用地等方面,高起点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同时为远期规划建设预留发展空间。规划远期,完善商业网点功能、结构和布局;提高商业网点标准,增强商务辐射功能,为东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提业支援服务和物流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
虎门副中心:虎门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性商业服务业中心城镇。虎门应整合设计、培训、信息服务和物流资源,强化服装服饰、布料和皮具皮料批发零售业从珠三角辐射整个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商贸优势。规划期内,扶持和鼓励资金雄厚的商业批发企业向集团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发展。建立仓储式超大型网点,以加快交易周期,降低交易成本,培育、提升和强化自有品牌,引进和世界名牌。重点建设分别以银龙路为主轴线、以白沙拟建铁路枢纽为中心、以在建国际商贸城为主力网点的三个“1平方公里”的商业集聚区。将部分现有批发市场外迁至规划中的商贸物流中心,原地改造为面向城市居民服务的商业、休闲娱乐区;增加城市绿地,优化人居环境,从长远考虑提升商业中心的土地增值空间。
常平副中心:常平应凭借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发展成为东莞东部商贸流通业中心城镇。商业核心区由“田”字形的中元商贸区和常平大道为主轴线的镇中央商贸区构成。规划期内,应重点建设大京九物流基地;增强酒店业的商务、度假功能。在常平大道、常朗路、大京九物流基地及环城路一带逐步形成商品交易集散地;适度调控大型零售网点、星级酒店和批发市场的建设,着力调整业态,引导错位经营。
厚街副中心:厚街是我市家具业、酒店业和会展业的商贸重镇。商业网点的发展以珊瑚路、康乐路、东风路、学校路为主要集聚中心。规划近期,应以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为龙头,发展会展业,打造会展品牌。充分利用家具产业集群的优势,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家具营销中心。规划远期,以专业化的会展设计、咨询和酒店服务、培训为重点,服务于全市会展和酒店市场。
塘厦副中心:塘厦是我市东南部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和商贸重镇。由环城北路、环城西路、塘龙东路以及迎宾大道等街区的商业网点构成镇中央商业区、综合性的商业区和专业街。规划近期,强化商业街区的综合商贸功能,加快商业网点“穿衣带帽”的翻新改造工程,控制大型零售网点、专业批发市场和酒店的建设。规划远期,突出商贸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的支援服务功能,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服务企业。塘厦商业网点格局的成熟与发展,应对清溪、凤岗、黄江的综合性加工工业基地和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产生互动型集聚效应。
长安副中心:构建功能明确、服务均衡合理的镇区商业体系。规划期内,镇北部中心区包括长青街、锦绣路两侧街区,配套金融贸易、办公管理、信息服务、大型商业及文娱等服务设施,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商务区;围绕沙头社区猫山涌形成以商业、休闲、教育、产业服务等为特色的城镇商业区。以产业和市场为基础,完善机械五金模具批发、展销功能,提高产销集聚度和辐射力,逐步形成机械五金模具集散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长安的商业网点建设还应与虎门、大岭山的资源进行整合配置,以其外资经济的优势与周边镇区形成商业消费的互补、互动。
樟木头副中心:大型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镇中心区和莞惠公路一带,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形成辐射珠三角的商品流通集散地。规划期内,以服务于人居环境建设和配套房地产发展为目标,完善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副中心的功能。规范和提升现有商业网点管理水平,提高樟木头粮油饲料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的档次和集聚效应,以规模经营带动周边镇区经济发展。
石龙副中心:石龙是东莞市东北部的商贸古镇,应融合岭南文化,以IT产业发展为引导,贯穿“高效、精品、优质”的品牌理念,形成一个集约统一、独具魅力的镇区商业整体营销模式。规划期内,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旧城中山路、绿化路和兴龙路为主的商贸区,新城以龙城路为主轴、东至京瓷路、西至裕兴路的商务区以及西湖五金、服装市场集聚的批发流通区。应以绿化路欧美风情商业街引领区域消费时尚,以IT产品专业街区形成展示和营销我市IT产品的窗口和集聚区。石龙商业网点对我市北部镇区的商贸发展起到区域拉动和辐射作用。
第十四条城镇商业组团
为推动城镇商业发展,完善城镇商业体系,在规划期内形成商业强势联合,扩大产业影响力,有效地带动东莞市各个镇区的商业网点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根据不同规模、等级城镇间现有商业功能基础、产业分工、效益差异和竞争力差距,按现行商业集聚、运行能力与产业亲和力,将东莞市的城镇商业体系规划下述商业组团:
高新技术与信息产品商业组团:西北部以石龙镇和石碣镇为主力镇区。石龙的“三网融合”、E-town综合门户网站、数字社区和96993社区服务系统成为对外展示东莞市IT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规划期内,应重点建设石龙的高新技术产品专业化展示展销厅和电子产品营销专业街区,以推动石龙、石碣、石排、企石、高埗等周边地区的高技术产品交流与贸易。东部以塘厦、清溪与黄江为主体,向南延伸拉动凤岗高科技产品交易市场发展,构成电子信息产业的强势组合。寮步应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新技术应用与研发能力有效整合,形成促进东西两个商业组团交流、联合与差异发展的高新科技产品发展带。规划期内,应充分发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在高新技术方面的积聚效应,培育和构建我市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信息产品交易市场。
会展商业组团:西部组团主要由南城、厚街、长安和虎门组成。南城的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将与厚街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协调联动,组织电脑资讯、家具、服装、机械五金模具和汽车供销资源,统一运作我市的文化品牌专业展销会,实现会展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运作,扩大东莞会展品牌影响力。东部组团以常平、大朗为主。规划期内,配套常平会展中心建设,组织好大京九农交会及大朗国际织交会等专业会展。
汽车商业组团:由寮步、南城和厚街组成,在汽车销售的基础上,延长汽车产业链,加快汽车零配件、汽车用品的加工生产和销售,配套各项汽车服务业的发展。组团的发展应注重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汽车经销商的集聚度,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充足的选择余地。汽车专卖店在空间布局上应采取“条块结合”,既有沿街条形分布的小型品牌专卖店,又有块状空间格局的大型汽车交易中心和展销厅,且必须具备足够的展示场地和安检、保险等配套服务,并以专业化的技术向顾客提供系列化延伸服务,以高品质、专业化的优势淘汰品质差的专卖店和经销商,以全方位服务赢得客户信赖,最终树立名牌美誉度,实现商家的经济效益。汽车营销应率先与国际服务商接轨,从网点的布局到市场定位,从配套设施到整体形象,进行组织化的系统营销,提升市场竞争力。
服装商业组团:主要以虎门服装服饰、大朗针织服装的生产和批发为支撑。规划期内,二者在服装品类上实现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形成较完整的服装产品分销体系,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东莞服装品牌、品种的影响力,创新服装款式,引领服装服饰消费时尚潮流。
家具商业组团:主要由厚街和大岭山组成。厚街以名优家具设计、加工、展销为优势,大岭山以家具和原材料生产为主,二者可充分整合资源与优势互补,形成完整的生产营销链条,创新产品和售后服务机制,建立客户信心,扩大生产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拉动周边配套商业与产业发展。
旅游服务商业组团:南部组团主要由虎门的博物馆、威远岛旅游区和松山湖生态景区组成,是东莞厚重的历史与现代科技、生态相结合的主题旅游组合,将给人鲜明的感观与形态体验。适时考虑将道滘美食与厚街酒店服务融入主题旅游,创新消费热点。北部组团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莞城的可园;石碣的袁崇焕纪念公园;石龙古镇的地王庙、祠堂文化、特色商业街和国际龙舟赛活动;茶山的南社古民居群落;高埗和万江的水乡特色旅游;石排的燕岭摩崖石刻、土特产品;东城的榴花公园。东部组团以回归大自然、享受生态环境、休闲娱乐运动为主题,彰显樟木头观音山、谢岗银瓶嘴森林公园、常平隐贤山庄等旅游资源,突出环保、自助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的营销内容。规划期内,应考虑配合各组团旅游时段与当地文化、商业活动,统筹规划旅游线路、食宿和购物网点,达到旅游、观光、购物、休闲相互融合的目的。
日用小商品商业组团:东部以樟木头为主力,依托铁路货运和新建成的汽车客运中心,建设小商品批发市场;东北部以企石的小商品城和桥头的儿童文化商品市场为主;两者与西部虎门拟建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及寮步的灯饰市场形成东西呼应态势,成为辐射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的小商品集散地。
花卉盆景商业组团:市区东侧组团以茶山镇为中心,西侧组团以万江小享社区的“花卉博览中心”为核心向西部拓展。茶山、高埗、望牛墩、道滘、洪梅、中堂具有“三高”农业基础和土地资源,适合与万江的花卉展销进行优势互补,为万江及周边城镇的房地产绿色环境开发提供生态产品服务。借助“三高”农业产品和生态环境,开展“农家乐”、“时令果菜采摘节”等旅游项目。
农副产品批发商业组团:规划期内,为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交通,应协调发展东莞市西部的中堂、中部的东城—大岭山一带、北部的石碣、南部的虎门和东部的常平—樟木头一带的五个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组团,每个组团应以不同特色的批发市场为主力,构成生鲜、蛋禽、果蔬、副食、粮食营销功能配套齐全的规模化整体,以满足全市需求,辐射珠三角地区。
第十五条社区商业组合
时尚社区商业组合:社区居民以中、高收入者为主体,消费能力强,消费半径大。社区商业网点主要定位于满足其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网点设置应与其生活氛围和环境协调,网点应采取在社区会所集中设置的原则,保证人居环境的整洁、交通顺畅。会所的商业网点主要以小型24小时便利店、小型生鲜超市、家政服务、小型连锁品牌餐饮店等组合而成;店面应以租赁方式经营,以便于物业的统一管理。
经济社区商业组合:经济社区以工薪阶层和本地化的外来人口居住为主,年龄和文化层次相差较大,是需求多样化的群体。这类小区居住空间和人口相对密度较大,安全和人居活动环境的卫生条件与私秘空间至关重要。因此限制在居住区内新设底商形式的商业网点,应在其临近的和步行10分钟路程内的街区设置以大、中型综合超市为主力店,以生鲜超市、连锁经营的小型专业店和专卖店、大型餐饮店(或食街)等服务性网点为配套。
村改居社区商业组合:针对村改居社区和建设尚不规范的旧宅基地和新宅基地的集聚区,在规范居住区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本地居民和租住该地的外来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网点组合应沿其主要街道或街区的交叉路口集中设置,以保证居住区的安宁、舒适和方便。网点组合应按实际人口设置中小型超市、生鲜超市、24小时便利店、快餐店以及服务维修网点,配套报亭、小书店、邮局、储蓄所等设施以满足居民生活必需品就近购物的需求。目前,全市各村集贸市场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因此,规划期内,村改居社区现有的集贸市场应规范经营行为,提升经营档次。
工业园社区商业组合:厂区集中的工业园社区内,网点组合的建设应注意利用绿化带的空间阻隔,营造宽松、舒适的休闲和消费环境,以利于消费群体的聚集。网点以中型综合超市为主体,配套小型餐饮、洗衣、美容、公话超市、耐用消费品租赁、二手货商店、邮局、储蓄所等网点。在厂区分布集中且数量较多的地区可设置大型量贩店或均价店,店内设置休闲座椅和快餐区,给企业员工营造一个集休闲、购物、交往、消费于一体的便捷和舒适环境。
第十六条商业街
综合型商业街(包括传统商业街和现代风情商业街)
传统岭南文化特色商业街:以莞城的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石龙的中山路,道滘的兴隆路等为代表。这类商业街应以深厚的岭南文化精粹作为底蕴,其商业布局应在保持和恢复传统街市格局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改善交通系统,提高卫生环境质量,完善安全、消防条件,突出经营特色,以现代化的运营方式经营传统商业项目,树立品牌形象和城市整体形象。规划近期,应对街道建筑进行进一步修复和环境改造,尽可能还原街道古貌,增加街道的公共卫生设施及自动取款机等现代服务设备;增设绿化、观赏设施和可供游客休憩的凉椅、凉亭;限制街内机动车辆的通行,设置配套的停车场地。调整街道两侧店铺的业态、业种,引入适当比例的传统风味小吃店,引导其突出地域商业特色;提升商品经营档次,限制与商业街整体营销风格不相符,甚至污染、影响周边环境的商业网点的设立。规划远期,强调街道文化内涵的体现和品牌形象的树立,贯彻“文化兴商”的理念,系统地展示商业街的发展历史与经营特色,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类历史文化等旅游与培训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现代风情商业街:以莞城的西正路—市桥路、新芬路、新风路,东城的花园路、万江的万福路以及一批新开发、规划的商业街为主,如东城风情步行街、愉景步行街,南城富民商业街、常平国际风情步行街、石龙汇联步行街、虎门步行街等。这类商业街应突出引领时尚消费潮流和国际文化趋向,与传统商业街形成鲜明对比与错位,确立季节和文化消费主题。
专业型商业街
餐饮专业街:完善南城银丰路饮食一条街、厚街珊瑚路美食街、望牛墩中华美食街、桥头风味食街、大岭山朗尾埔饮食商业街、石排食街等餐饮专业街。规划期内,应引进不同风味、不同档次、不同文化的餐饮网点,配套一定比例的娱乐休闲设施,注重商业街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建立。突出“绿色、安全、环保”意识,改善餐饮店的卫生环境和排污设施,规范食品卫生经营。政府可作适当引导,以商家入股、参与等形式在饮食街的周围建设大型停车场,改善街道内车流混杂、停车困难的状况,提高消费吸引力。
其它专业街:包括五金机电、装饰建材、电子通讯等专业街。如向阳路电讯专业街、八达路五金机电专业街、育兴路—红荔路装饰建材街等。规划近期,要规范经营管理,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鼓励品牌商、加盟连锁经销商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规划远期,促进商品的集约化经营,引进大型专业店、仓储式卖场等新型业态,让更具规模、更有实力和品牌效应的大型连锁企业进行更加专业的服务,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费用,节约社会资源,促进专业街向综合型商业街或大型专业市场转化,在经营上更具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功能。
规划期内,我市商业街应由政府或行业协会引导成立各自的商业街管理机构,从经营城市的理念上统一管理商业街,调整商业街的网点布局,改善商业街的发展环境。逐步提升商业街的文化蕴涵、商业经营和管理档次,充分发挥岭南商业文化中开拓进取、多元融合的特性,真正使商业街成为我市商业增长的新亮点和现代生活时尚的一部分。
第十七条商品交易市场
商品交易市场是各类商品集中、公开交易的固定场所,在我市多具有批零兼营或以批发为主的交易方式。按照所交易商品的不同,商品交易市场通常又分为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其他商品交易市场。规划期内,应立足现有市场资源的整合和改造,在提升现有市场规模和档次的基础上催生一批交易主体组织化、交易方式现代化、交易商品标准化,具有多种服务功能、规范化的中高级批发市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原则上设置在城市主、副中心,镇区商业繁华区内不再设立污染环境、堵塞交通、有碍市容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市场经营档次,规范经营行为。鼓励大型专业市场的建设与物流基地相结合,以现代物流支持市场发展。完善市场配套设施,加快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交易方式的引入。我市交易市场的建设、改造要严格按照《总规》的用地规模和网点规划审批,避免重复建设。
农产品市场
农产品市场是专门进行农产品及其相关副产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又分为集贸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集贸市场:我市集贸市场按居民的集聚分布在各个社区,通常以肉菜、果品等农产品的交易为主,也有兼营少量日杂百货。交易方式以批零兼营、零售为主。规划期内,应对现有集贸市场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经营档次,创新经营模式,优化消费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我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包括粮油批发市场、副食专业市场、干鲜果品市场、茶叶市场和禽肉蛋批发市场等。按照“区域均衡”的原则,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商品数量和种类及其分布应能够提供满足全市居民基本日常生活饮食需要。
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我市居民“菜篮子”工程中的重要流通节点,发挥着全市乃至珠三角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及价格形成功能。在规划期内,我市农副产品批发流通体系将以均衡分布、各具优势特色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呈组团方式辐射全市乃至珠三角地区。虎门市场以北菜、海产、干鲜类产品为经营强项;石碣市场以出口蔬菜批发交易为主;常平和樟木头市场依托铁路公路交通条件,突出粮油饲料批发经营优势;中堂、东城以农副产品为特色;大岭山以果菜、副食为特色;东城及常平依托三鸟批发市场,形成本市三鸟批发的龙头。我市原则上控制新设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我市的生产资料市场主要包括机械五金模具市场、电子材料市场、塑胶原材料市场、布料辅料市场、皮料市场、夹板木材市场、钢材建材市场等。生产资料市场交易商品大多规格统一、大批量交易,便于实施标准化管理、交易和流通。在传统交易方式下,这类商品需要占用大量仓储用地,库存量大、运输成本高。规划期内,生产资料市场应率先与物流中心联合,新建或改建市场选址应当向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靠拢,利用其仓储、运输等配套设施和专业物流服务公司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在市场标准化、规范化运作基础上,加快市场信息化步伐。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无形”市场,开展网上交易,减少交易中间环节,节省土地资源空间,优化城市资源配置。生产资料市场原则上设置在有相应产业基础和市场资源,能配套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的镇区。我市的城市商业主中心应适度控制新建生产资料市场。
对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和污染性的化工产品,其设置和交易场所应远离市区和居民居住地,符合市产业布局规划、环保与安全法律法规。经营者必须具备专业资质和安全资质,且实行专业市场规范经营。
其他商品交易市场
其他商品交易市场包括服装市场、鞋业皮具市场、家具市场、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图书市场、灯饰市场及以旧货交易市场和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为主的特种商品交易市场。
这些市场涵盖商品类别多、差异大。从形成原因来看,可分为与本地产业互动的产地型市场、与本地消费市场相连的销地型市场和依托本地铁路、水运、公路等交通优势规划形成的集散型市场。规划期内,我市应注重培育大型市场集群和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应对加入WTO后与国际大型批发集团的激烈竞争。一是产地型市场,其建设应与本地优势产业相结合,通过展销、大型会展的形式提高市场知名度、宣传本地产业形象,大力推广和鼓励经销商制,使本地产业的生产、销售、消费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延伸市场功能。对于具有原创性的产品市场,如大朗的毛织市场,应注重市场建设的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完善市场交易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序和机制。二是销地型市场,是直接面向消费群体,以零售和批发为主。规划近期,提升现有市场的硬件设施和经营环境,培育商家的品牌意识。规划远期,积极引导市场向现代大型仓储式、量贩式超市转型。三是集散型市场,承担了物流中心原始的商品集散功能,依托交通便利、廉价地租或原有的基础设施等资源优势,易于向物流中心转化。规划近期,完善市场的电子信息系统和相关产品标准,迁移地处闹市的市场,配套物流设施。规划远期,引导市场转型,鼓励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介入市场运营。
旧货交易市场:是整合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使用的商品进入社会资源再循环的重要交易场所。规划期内,应在政府引导下制定详尽、规范的旧货交易市场的准入标准、资质和规范,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卫生性和环保性。对旧货交易市场的经营者在运营资金、诚信度、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对从事交易价值较高的旧货交易的企业和市场,应明确规定其在经营前必须先建立电子信息管理平台,对入场交易商品的来源、交易客户资料等信息作详尽登记,并在售后跟踪保留服务信息,以便查询备案。规划近期,可在远离繁华市区的区域开设1-2个大型的旧货交易市场,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规划远期,我市大型旧货市场不应超过4个。
旧机动车交易市场:规划期内,在市区外可设置不超过2个(含2个)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交易企业实行入场集中交易、管理。旧机动车的交易应符合我国交通管理和汽车使用标准、交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适时引入拍卖制,实行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价拍卖制度。
第十八条物流基地
规划期内,我市将建立以虎门港、常平、松山湖三大物流基地为龙头,面向全市以及珠三角提供全方位的综合物流服务;以其它物流中心为补充,提供专业物流与物流配套服务的城市物流体系。
我市物流业的功能定位是:服务于我市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发展战略,利用由港口、铁路和公路网络构筑的基础设施优势和市场优势,把东莞建设成为大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物料供应中心和产成品仓储转运中心;发挥城市功能互补优势,将东莞建设为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和大珠三角区域的生活资料后勤供应和储备基地、成为衔接大京九沿线和珠三角地区的双向物资集散要道。
虎门港物流基地:位于虎门出海航道要冲,拥有珠江干流黄金水道最好、最长的深水岸线,而且深槽靠岸,港区泊稳条件好。虎门港包括麻涌、沙田、沙角、长安和内河五大港区。规划期内,做强做大虎门港保税物流中心,港口以货物中转、拼装、配送和预配送为主,主要服务于中低值、大重件、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石化、家具、五金机械、服装、玩具、纸品、木材和粮油等行业,运作方式主要为海陆联运、海铁联运。规划近期,立足我市和邻近城市港口物流需求;规划远期,面向整个珠三角地区,发展成为华南沿海港口群中继深圳、广州之后的又一物流、集散、储运功能强大的综合性港口。
常平大京九物流基地:常平的东莞站和东莞东站是大京九、广梅汕、广深铁路的交汇处,铁路运输功能配套齐全,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之一。规划期内,常平大京九物流基地立足本市、面向珠三角,背靠大京九,辐射省港澳,连接虎门港口,开拓海铁联运。以现有的常平粮油饲料批发市场和铁路货场大宗货物流通为基础,重点发展农副产品、食品、工业品及原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的批发、流通加工中心、配送中心和中转联运中心,使之成为衔接大京九沿线和珠三角地区的双向物资集散基地。
松山湖物流基地:位于我市松山湖北部,紧邻松山湖北部科技产业园和莞深高速公路,以精细和专业物流需求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为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利用优越的交通和高科技优势,集聚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建设成为我市以精细物流为主导的专业性物流中心,满足产业高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需求。规划期内,松山湖物流基地将依托人才和高新技术优势,建设全市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全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平台。
第十九条会展中心
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与商品流通交易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具有强势产业带动作用和直接的品牌经济效应。我市目前已逐步形成电子信息、服装、家具、玩具、五金模具等优势产业和商贸交易的会展体系,现有的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和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两大专业展馆发挥会展产业主力作用。规划期内,除考虑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内可设立更具特色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外,原则上不再新增展馆项目。将注重现有展馆设施和资源的深度整合,建立健全会展市场的准入机制,提升会展档次、专业化程度、文化内涵,促进外向型发展;重点拓展服务我市制造业、打造产业品牌的生产服务性展会,推动和提升产业集群的集聚力和影响力,建立健全会展推广机制、营销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品牌展会,增强国际竞争力;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和企业办展;发展与会展中心相配套的第三产业;实现会展产业化,树立和打造东莞会展的国际品牌形象。
第二十条酒店
规划期内,调控四、五星级酒店的建设,适度发展三星级中档酒店;鼓励发展品牌经济型酒店,扶持本地酒店企业向连锁化、会员制发展,建立、健全梯级合理的酒店体系;对现有高档酒店,鼓励其注重市场细分基础上的错位经营和资源整合;引导酒店业向度假酒店、商务酒店、会议酒店等主题型酒店发展,满足各种消费层次的需求和对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以更加规范、优良的服务和更加实惠的性价比吸引商务、旅游消费群体;发展具有大型会务、培训等专业商务接待能力的商务型酒店,在配合我市现代会展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为周边地区提供更专业、更全面、更完善的商务服务;在具备旅游资源优势的地区建立一定数量的家庭旅馆、度假公寓,以满足自助游等市场的特殊需求。
第六章商业网点管理措施
第二十一条各类商业网点的设置除按本规划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和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本规划主要用于新建商业网点的指导。已形成的各级商业网点的改造、改建应参照执行。
第二十三条新设立或扩大至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零售网点和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统一简称为“开设大型商业网点”),应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资料上报至市流通主管部门,由市流通主管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本规划文本第二十四条,组成听证委员会和举行听证会,对其设立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使大型商业网点开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第二十四条我市大型商业网点听证委员会由市经贸、发改、城市规划、交通、国土、工商、环保、市政、旅游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有关的商业、规划和法律专家等人员组成,由市流通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工作。听证会参加人员包括听证委员会成员、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和听证会代表等。听证会代表包括镇区流通、城市规划、工商等部门和街道代表,相关行业协会代表,大型商业网点拟设立地的居民代表及相关同行代表等相关人员。
第二十五条听证会出具意见后,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持听证会的综合意见,到市经贸、发改、国土、城市规划、工商、外经贸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有关部门应将听证会意见作为项目审批的依据。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设立大型商业网点,听证结束后按照外商投资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大型零售网点的建设与改造,以整合、提升、培源、固本为指导原则,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规范发展、提高水平为内涵。严格控制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零售网点的设置,纳入我市“一主八副”的商业主、副中心,可根据商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当放宽;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及以上大型零售网点的建设与改造亦应根据镇区实际商业存量和总量规模适度控制发展;鼓励大型零售网点错位经营与结构调整;对大型购物中心应视其经营状态进行数量和结构调控;鼓励零售网点集约化、集团化、连锁经营;鼓励小型零售商业网点加盟和加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规范管理,建立服务和质量管理诚信机制。
第二十七条我市商业街应遵循适度控制、优化结构、统一规范化管理的原则发展。商业街的建设与改造应以综合性经营为主,纳入大型商业设施范畴,实行单独上报、审批,遵循与开设大型商业网点的同类听证、管理办法;对现有商业专业特色街区加强引导,实行非终身命名制;引导商业街的规范化管理,成立有商家代表参加的各商业街的统一管理机构。
第二十八条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设置应充分考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运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商品来源和商品走向的监督机制,引入物流配送、商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十九条酒店建设与发展遵循一个镇区可设置一家四星级以上酒店的原则。已有四星级以上酒店的镇区,新建四星级以上酒店必须按规定严格审批,并逐步实行听证制度。
第三十条大型商业网点的建设与改造必须按我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设置相应停车场地。
第三十一条禁止在居住区底商新开设具有安全隐患、污染环境的化工、餐饮、娱乐、洗车场、集贸市场等商业设施。底商网点的设立与管理应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已造成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的网点应限期逐步退出市场。
第三十二条住宅禁商,属居住性质的房产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禁止房地产项目与大型商业项目捆绑立项,新建房地产项目与大型商业用地项目要分别单独立项;新建居民区必须按总建筑面积的相应比例和社区网点设置原则预留配套的商业网点建设面积;新增和调整的商业用地,属经营性用地必须纳入土地有形市场进行招标拍卖。
第三十三条各职能部门应根据本规划制定相关的实施意见或管理办法,以保证规划的执行。
第三十四条做好本规划的宣传工作。根据东莞市建设重点和市区商业网点规划要求,滚动提出商业网点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向社会公布阶段性的鼓励、允许发展和限制、禁止的设施项目类别,引导社会投资。
第三十五条积极推广高新技术的应用,走科技兴商之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商业网点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的技术含量。在条件成熟时,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商业网点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测。
第三十六条鼓励和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全面推进商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积极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展虚实网络相结合的电子商务,推广网上采购、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带动流通交易方式和服务方式的革新,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第三十七条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逐步建立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规章,加强对商业网点设置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实现行业自律管理。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对商业网点投资的有效引导与服务作用,制定相关的行规行约、经营规则等自律性规章,使该行业能在守法自律中发展壮大。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研究和规划图则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效力;规划说明书是规划文本的补充说明;基础资料研究汇集了本次规划编制中搜集的相关数据与参考信息。
篇3
论文摘要:将情景规划的内容引入旅游区规划设计,运用商业分析和商业过程创造的方法,使其作为旅游规划设计的商业战略的一种手段,实际上就是对未来会产生什么结果进行思考,是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情景的预测。规划设计者根据情景规划的预测为旅游者创造出适宜的旅游环境和旅游产品,最终达到提升项目和景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情景规划是理清扑朔迷离的未来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求先设计出几种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形,接着再去想象会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开展充分客观的讨论,使战略更具弹性。情景规划与其它传统的战略规划方法不同,它考虑到战略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使得规划从“毕其功于一役”的短期活动,转化为持续性的研究方案。将情景规划的理念引入到旅游规划设计中,能够突出市场的作用,使其发挥旅游规划商业战略分析的作用更为明显。
一、情景规划在旅游规划设计中的商业战略作用
情景规划的第一个作用是管理工具。壳牌石油公司运用它成功地预测到发生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令情景规划第一次为世人所关注。当时传奇式的情景规划大师,法国人皮埃尔·瓦克领导着壳牌情景规划小组。该小组于1972年构建了一个名为"能源危机"的情景,他们想象,一旦西方的石油公司失去对世界石油供给的控制,将会发生什么,以及怎样应对。在1973年至1974年冬季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石油禁运政策时,壳牌公司已有良好的准备,成为惟一一家能够抵挡这次危机的大石油公司。现在,从一定意义上说,情景规划已经成为大公司通用的分析工具之一。
情景规划的核心作用,就是改变一个组织的理念、思维方式、分析方式及研究方式。因为它是一套可以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帮助决策者高瞻远瞩地进行分析的方法,所以不仅能帮助决策者进行一些特定的决策,同时也能使决策者对需要变革的信号更为敏感。情景规划如果不能影响决策者的心智模式,不能引导组织的变革,那么对组织来说,它也很难创造真正的价值。诚如皮埃尔·瓦克所言:“除非我们能够影响重要决策者对于实际状况所持的心智印象,否则我们对未来的各种看法就像是洒在石头上的水一般,四散而无法凝聚。”
情景规划的第三个作用是提供了一个预防机制,让管理者处变不惊。因为情景规划是在问题发生前假想可能发生的情景,并做出反应,所以当想象过的情景真正出现的时候,就能够从容和周密地加以应对。在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中,我们经常会感到缺乏特色和个性,设计上追赶所谓的潮流,求大、求洋、求多、求全。而如果运用情景规划的方法,便能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资源浪费和不良的市场反应。因此,这对设计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更多地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研究旅游者所接触的情景,研究旅游者的需求,设计旅游者的体验。如果只从经营者自己的概念出发,就会天马行空地出现许多并不关注游客,但自我感觉很好,市场反应不尽理想的旅游产品。
情景规划可以推测出将来的市场价值取向、技术 发展 方向以及政府的政策等情景。所以这个工具有系统、 科学 的一面,但同时又必须发挥想象力,把复杂的决策过程感性化,使其能够被更好地把握。
二、情景规划如何使旅游规划设计创新
1. 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
运用市场情景规划的工具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导向方案,首先要了解旅游者究竟需要什么,为什么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创造什么样的产品才能使他们感兴趣,这是对市场调查的基本要求。目前,我们在旅游市场调查方面,即使有了具体实际地进行市场调查的观念,现实中很多调查的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仍然有限,所以,一般的方法是数据分析和专家分析相结合。但这又带来一个问题 :专家的感受和眼光实际上并不能代表旅游者的眼光。所以,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应更多地考虑旅游者的感受,并研究市场的前瞻性。近二十年是
市场需要培育,特别是培育终身顾客和挖掘潜在需求。当前技术迅猛 发展 ,消费取向千变万化, 企业 需要通过市场的前瞻来培育一个现实的市场。在我国, 旅游 是新兴的市场需求,如果能考虑到各年龄层的市场培育,尤其是孩子的市场,这样,从小培养起来的旅游消费者,往往以后就是终身旅游消费者。
2. 差异与特色
旅游规划应该强化每个地方的特色。针对不同的特色资源,突出差异性、惟一性,提升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形成相对的垄断优势,才能占领市场、吸引游客。只有创造性地使 自然 及人工美汇于一处,发挥其特色,旅游产品才能真正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才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区域。
总之,要坚信有特色,不存在绝对没有特色的项目,其次是如何把特色挖掘出来,最后要落实到如何强化特色上来。情景规划正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准确地抓住每个地方的特色,并进行判断,从而推动规划设计中的创新。
三、最终目标
设计行业本身都有共同的特征,即设计的产品创新。创新需要创意,创意需要追求差异,差异产生特色,特色产生吸引力,吸引力提升竞争力。情景规划正是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个预期的平台,使我们的想法和设计的创新得到更多的支持,这也是情景规划在旅游规划设计中的商业战略作用。情景规划的预测为旅游者创造出全身心的感受,追求差异、形成特色,最终达到提升项目和景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篇4
文章摘要:公司的主营产品;产品的独特性;产品是否经过政府或行业有关部门鉴定(提供相关证明资料);产品获得过何种奖励或荣誉;产品是否申请知识产权维护(专利、商标、版权);现有生产设备的生产情况;需要增加设备情况及实施计划;公司是否还在准备其他产品的开发;生产利息详细说明及控制。
摘要
1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名称、成立时间、注册地区、注册资本。主营业务,过去三年的销售收入、毛利润、纯利润,公司地址、电话、传真、联系人。
2主要管理者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学历。
3产品/服务描述(产品/服务介绍、产品技术水平。产品的竞争优势。
4研究与开发(已有的技术效果及技术水平。竞争力及对外合作情况,已经投入的研发经费及今后投入计划,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
5行业及市场(行业历史与前景。行业竞争对手及本公司竞争优势,未来3年市场销售预测。
6营销战略(价格、促销、建立销售网络等各方面拟采取的战略及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7产品制造(生产方式、生产设备、质量保证、利息控制。
8管理(机构设置、员工持股、劳动合同、知识产权管理、人事计划。
9融资说明(资金需求量、用途、使用计划。投资者权利,退出方式。
10财务预测(未来3年或5年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回报率等。
11风险控制(项目实施可能呈现的风险及拟采取的控制措施。
商业计划书的格式及内容要求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成立时间。
有形资本,注册资本及变更情况(法人代码。无形资本)
去年销售收入和纯利润);公司下属公司,公司性质、经营范围;股东及股份比例;目前资产情况(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合资公司及关联公司等情况;公司所属行业;公司的发展战略及公司发展的宗旨、近期和远期目标。
二、产品和服务
公司的主营产品;产品的独特性;产品是否经过政府或行业有关部门鉴定(提供相关证明资料);产品获得过何种奖励或荣誉;产品是否申请知识产权维护(专利、商标、版权);现有生产设备的生产情况;需要增加设备情况及实施计划;公司是否还在准备其他产品的开发;生产利息详细说明及控制。
三、公司的管理
目前行业工作年限、获得的成果等;公司对主要管理和技术人员采取的激励机制;公司是否聘请外部管理人员(会计师,公司的组织结构;公司主要管理者的性别、年龄、籍贯、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工作年限。律师、顾问、专家);说明公司对知识产权、专有权、特许经营权等情况;说明公司的商业机密、技术机密等保护措施;公司是否存在关联经营和家族管理问题说明。
四、行业及市场分析
目前全世界(全国)市场容量有多大,公司所属行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公司产品是行业里的上游、中游或下游产品;公司产品所在行业段。这一容量以每年%速度增加或减少,每年实际的市场销售达到市场容量的%这一需求以每年%速度增加或减少;公司目前每年的销售收入占市场实际销售份额的%
五、市场竞争及营销策略
占市场份额是多少,公司产品所在市场范围里有那些竞争对手。公司的市场份额是多少;与竞争对手产品相比,公司产品有那些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对客户是否有用;公司产品的独特之处能否被竞争对手效仿,公司是否采取实际措施维护自己的产品特点;如果公司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相比没有技术上、设计上或其他方面的独特之处,公司采取那些有效手段与对手竞争,竞争的结果能否提高你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预计经过竞争你公司的份额能提高到多少;公司产品的客户是那些人,分布情况,怎样知道你公司的产品;公司采取那些市场营销手段(广告、展览会,电话销售,上门直销,分销网,零售网,邮购等);简述销售过程和步骤;营销本钱;准备拓展那些新市场;推出新产品的市场准备;现有的几家大客户。
六、研究与开发
公司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技术人员每年流失的比例是%;公司采取那些措施维护关键技术;公司每年的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公司现有技术开发人员数量;公司有那些研究开发设备、未有研究开发所需设备如何解决;公司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国际、国内领先、先进);技术负责人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
七、生产过程
选择了几家供应商;生产设备性能质量如何;生产设备的最大生产能力能否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交通运输条件是否方便;周边生产配套情况;采取了那些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地点;委托生产或自己生产;否能够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否完善,执行情况如何;检测设备;废品率,返修率,废品率等情况;
八、资金需求情况及融资方案
资金需求的时间性;资金用途:详细说明资金用途,资金需求计划:为实现公司发展计划所需要的资金额。并列表说明);融资方案:公司所希望的投资人及所占股份的说明;资金其他来源:如银行贷款等
九、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实施的计划进度及相应的资金配置;进度表。
十、财务计划
实际回款预测;上述月份和年份销售费用预测;上述月份和年份财务费用预测;上述月份和年份管理费用预测;上述月份和年份其他费用预测;第一年12个月每月现金流量表;3年现金流量表;3-5年的资产负债平衡表;投资回收期计算;盈亏平衡计算;结论。当前资产负债平衡表;第一年12个月每月销售收入预测;3-5年销售收入预测;上述数据中。
十一、风险因素
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手段。请详细说明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风险。
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其他不可预见的风险。
十二、投资者退出方式
股权回购
公司对实施股权回购计划应向投资者说明。依照事业商业计划的分析。
利润分红
公司对实施股权利润分红计划应向投资者说明。投资商可以通过公司利润分红达到收回投资的目的依照本商业计划的分析。
股票上市
公司上市的可能性作出分析,依照商业计划的分析。对上市的前提条件作出说明。
股权转让
投资商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收回投资。公司对投资商进行股权转让的说明。
十三、其他
指出三名公司之外的投资推荐人
最主要元器件、原材料供应商的电话和联系人
最主要分销商电话和联系人
公司应收款的滞后期
公司应付款期限
公司产品库存一般坚持在怎样的数量
公司元器件、原材料的贮藏情况
增值税、所得税申报情况
前几年利润分配情况
公司总经理详细的个人简历及相关证明资料
十四、附录
篇5
关键词:小城镇 商业业态 规划策略
1. 前言
小城镇即规模最小的城市聚落。它是指农村地区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政治、经济、科技术性活服务中心。在新的历史时期,小城镇已经成为县城及周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一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为此,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不容忽视。
因为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目前我国小城镇的商业业态相对滞后,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满足快速提升的小城镇居民和周边农民的消费要求和习惯。所以,要对小城镇商业业态进行重新规划与整合,迎接更大的零售业发展的挑战,以提高村镇消费水平,更好的启动小城镇及周边农村市场,因此,研究小城镇商业业态,对带动村镇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城乡与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小城镇的商业业态的分类与发展
2.1商业业态的概念
业态是零售店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业态是零售活动的具体形式。通俗理解,业态就是指零售店卖给谁、卖什么及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这一概念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确定的目标市场;其二,具体的经营策略,包括选址、规模、商品策略、价格策略、商店设施、服务方式等。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社会需求,零售业的多种业态就应运而生,且至今各种商业业态都受到其目标市场顾客群的认可和支持,出现了多种业态并存、大中小型企业同时发展、综合与专业经营兼顾的零售局面。
2.2小城镇商业业态的分类
2.2.1商业业态的分类
对于商业业态的分类,美国把零售店分为:百货店、超级市场、折扣店、一般商品店、服装专卖店、仓库俱乐部、药店、方便店、杂货店等九类;日本对商业业态的分类与美国基本相同,但增加了自动售货机、邮购以及无店铺销售形式。根据我国的《商业业态分类规范意见》,国内一般将商业业态分为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和仓储式商场。[1]
2.2.2小城镇商业业态的分类及发展
与城市业态相比,小城镇商业业态内容相对单一,简单,除部分小城镇存在中小型超市、农贸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绝大部分小城镇的商业业态以集贸市场和住宅底层的小商铺为主,经营饮食、服装、五金、日用品等生活消费品。也有少量农村生产资料经营点,如建材、化肥、种子等,承担原供销社的集散功能。
目前来看,小城镇集市贸易正在迅速发展,品种增多,销售量增大,需按物员类别分市,设置专项用地;对于人流增加,占地面相加大,则需扩建市场,以便于客货集散;农民进入城镇营业开店,国有企业在集市设点,交易趋向经常化,要求集贸市场场地固定,增设各项市场设施;与科技信息、文化娱乐联系密切,要求服务设施更完善。[2]
小型超市的经营方式从一开始不为小城镇居民接受到慢慢接纳经过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过程,目前小型超市在小城镇的经营范围广泛,销售量稳定,由于其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比起集贸市场更方便,价格也合理,正在逐渐为更多的小城镇所接受。
专卖店的经营方式在小城镇也普遍存在,一般由一些与大城市相比知名度相对小一点的品牌构成,这些商品质量优价位相对较低,比较符合小城镇的居民收入和消费习惯。
随着市场经济繁荣发展,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小城镇根据本地的工农业生产产品的销售、原材料的供应、批发零售业务发展的需求,开始建设专业性的大型市场,兼营批发与零售,不仅面向本地区、全国甚至国外市场,如粮油市场、蔬菜批发市场、食品市场、水产品市场、纺织品市场、纺织原料市场、服装市场、小商品市场、皮货币场、珍珠市场、建材市场、家具市场、药材市场等。
3. 当前小城镇的商业业态存在的不足
3.1零售业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小城镇的商业业态组织化程度不高,独立经营的夫妻店和个体店占主导地位,在经营上分工和协作度差,所以规模偏小,组织资金和商品配送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在越来越发达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小城镇居民的需求,竞争力不高。
3.2业态单一,新型商业业态比例低
目前来看,我国小城镇的商业业态的销售形式还是以最传统的业态经营方式为主,经营的商业档次都普遍偏低,无论是日用百货、日用化妆品、服装、鞋帽、烟酒副食品,还是简单的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等,都是简单满足小城镇日常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对小城镇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却不能满足。
一些大件商品的品类和档次选择都相对较低,如果小城镇居民有需要就要去更大的城市去购买。对于一些新型商业业态,比如专业化购物中心,或者步行街等业态形式,很多小城镇并没有或者极少,这样就减低了小城镇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和吸引力,影响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5]
3.3规划布局散乱,市场管理失范
目前来说,集贸市场还是小城镇商业业态占比较大的方式之一,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却呈现规划布局不合理,市场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以棚为市,以路为市,随便摆摊设点的问题相对严重和突出。
从政府整体规划布局来看,存在不合理性,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指导,一些开发商在街道两旁随意建门店,导致许多闲置待租。另外,市场管理也存在着不到位之处,管理不严导致假冒伪劣商业存在,使小城镇居民和周边农民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
4. 小城镇商业业态合理规划策略
针对以上小城镇商业业态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合理规划策略,以供借鉴和参考。
4.1多种业态并存符合商业业态结构的变化规律和农村市场多样化需求
4.1.1小城镇商业业态规划原则
在小城镇商业业态规划的策略上,首先要结合小城镇市场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对商业业态进行选择,要充分发挥各种符合其特点的业态的长处,也要互为补充合理利用城市与农村市场的格局,形成均衡发展的健康局面。
其次要避免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考虑当地消费的趋势和习惯,合理发展正确的商业业态。第三在对小城镇商业业态的选择上,可考虑确定以便利店为主、多种业态并存,积极稳妥地建立小城镇综合购物中心等新型商业业态的发展思路。
4.1.2多种业态并存
从城市商业业态发展的规律看,商业业态发展的结构一定是趋于多种业态并存在的方式,这种方式也符合商业业态结构的变化和小城镇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城镇辐射的经济圈相对较广,居民收入差异与城市居民相较更大,多种商业业态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兼顾小城镇消费的特点,规范发展,还要结合业态发展规律采取动态管理方法,因地制宜地加以创新、改造、优化单个业态,提高多种业态并存的整体经济效益,更好地发展有小城镇特色的商业业态。
4.1.3建立以便利店为主的小城镇连锁超市模式
目前小城镇及农村广泛存在的是全民店和方便店,如果想要更好的进行商业业态的发展,就应以这种小型全民店发展成便利店以及连锁超市等高级模式,更好的发挥的竞争优势。
其好处有以下几点:第一,便民功能较强。因为规模小,投入小,风险也小的特点,适合小城镇居民进行投资和管理,而提供的商品都是日常生活所需,也能快速的使资金流动,经营风险很小。第二,可以体现更强的服务性。便利店一般都在居民区旁,除了消费品,还可以提供订报刊,牛奶等生活类的服务,相信它的成熟和发展,会在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方面做出很大贡献。[7]第三,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由于便利店的灵活性,其具有杂货店的性质,又可借鉴超市的销售和管理技术,也可以进行连锁经营,所以,在小城镇中可以成为一种主要的商业业态。
与城市经营不同,建立小城镇连锁超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都应该有所差别,在经营理念方面,要紧密结合农村和小城镇的实际需要和特点,要更全面考虑小城镇和农村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小城镇的连锁超市更具有生命力和延续性。
在投资方式方面,一些大开进连锁超市企业除了可以直接投资开店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收购、兼并、联合、的投资方式进行连锁超市的经营,也可以通过加盟等形式对一些小城镇中存在的不景气的商场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源重组,用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为小城镇商业业态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可能。
江苏某县城沿街商业规划
4.1.4开拓建立农资等专业市场,搞活小城镇经济
目前来看,小城镇是农资市场的集散地,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农资消费额将达800亿元;[9]在这样的潜力面前,一些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可以在建立消费品市场的连锁机构同时,合理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和优势,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和管理,采取统一采购、核算、统一价格和服务和策略,参与到小城镇农资零售的销售中来,改造传统的农资商业业态模式,不仅为小城镇和周边农民提供便利,也为自己在农村市场的销售打开新局面,实现双赢。
同时根据小城镇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地域特色,有选择的建立一些专业市场,并形成规模化的市场集群,形成自身品牌,搞活城镇经济。根据区域产品和交通优势建立药材市场、珍珠市场;根据产业发展和政府推动建立特色市场,如白沟箱包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结合城镇居民生活、生产消费建立一些摩托车、货运车以及电子用品、日用品批发等专业市场。
江苏某县城商贸城规划
4.1.5适当发展大型综合购物中心,提升辐射能力和服务质量
大型综合购物中心是商业业态发展的最终模式,在大城市中其运用的非常广泛,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随着我国小城镇经济的稳步提升,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大型综合财物中心的需求会随着可支配货币的增加而变的强烈。在具体的实施上,大型综合购物中心附近也可以开办咖啡厅、宾馆、购物商业街之类的可以拉动经济发展的经济体。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多样化的服务,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发挥自身才能的就业机会。所以,适当发展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不仅可以带动小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同时也能提升其辐射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于周边地区的经济都起到促进和凝聚的作用。
江苏某县城购物中心规划
4.2集约发展,完善构建商业“点、线、面”的空间布局
笔者注意到,体验式购物中心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概念。在满足人们一站式购物商业业态的发展模式,要有全面布局的概念和思路,要以集约式的方式进行层层推进,合理布局。以点成线,最后带动面。要有新的商业业态的规划理念:即多级商业中心形成体系化、层级化的协调发展模式,更加强化功能定位引领发展的作用。
小城镇经济对于县域经济和周边的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合理的布局商业结构,是管理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以发展相对较好的某一个或几个小城镇作为点,形成线,最后可以带动整个这一个地区的商业经济,或者立足某一优势产业,进行辐射和影响力周边的空间布局。有计划的进行集约式发展,合理有效的规划建设商业体系为提升小城镇经济潜能、增强经济活力、增大小城镇影响力提供了广阔空间,是小城镇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结语
从目前我国的发展趋势来看,小城镇的经济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快,目前的商业业态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快速发展的小城镇经济的需要,如何满足小城镇居民和周边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建立更完善和更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小城镇商业业态模式和商业体系,是城市发展规划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有序、有效、有力的建设小城镇商业体系发展,才能促进小城镇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小城镇商业业态合理规划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可以为小城镇商业发展提供思路和帮助,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谭怡恬,赵学彬,谭立力.商业业态分化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变迁——来自长沙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吴南,刘征.小城镇工业用地布局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1,(10).
[3]耿健.产业发展与村镇空间结构组织的关系分析[J].小城镇建设,2011,(11).
[4]倪嵩卉,李国庆,倪嵩.城乡统筹下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1,(12).
[5]孙宇萱.南县地区小城镇商业住宅区规划布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6]李宁.基于旅游资源学视角的旅游小城镇休闲商业空间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
[7]宁启蒙,曾志伟,汤放华,易纯.湘西小城镇特色商业街区规划研究——以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大道为例[J].中外建筑,2011,08.
[8]刘强.浅论小城镇商业企业竞争力的提升[J].当代经济,2011,24.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统一开放的商业发展体系为目标,以城市商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优化市场布局和调整市场结构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促进城市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按照国家商务部和建设部的要求,全面科学编制一个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适应商贸流通现状和流通业发展及对外开放需求的具有定性、定点、定量的城区商业网点专业规划。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商业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功能,引导生产、促进消费、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二是发挥优势的原则。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交通发达、商贸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规划与之相适应的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的商业网点布局。三是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把近期规划同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既要规划好现状,又要勾画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四是与其他规划相衔接的原则。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适应,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行业发展规划密切联系,紧密结合,互相衔接。五是优化结构的原则。优化布局结构,形成整体适宜、局部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商业网点网络结构;优化规模结构,形成大中小结合,以中小网点为主的规划结构;优化业态结构,发展新型业态,改造传统业态,实现流通经营业态的创新。
三、范围与时限
规划的范围为县县城规划区内。
规划的期限分近期和远期,以近期规划为主。近期规划到2015年,分解到年度,落实到项目。远期规划到2020年。
四、规划内容
规划的内容:包括中心商业区、零售商业网点、餐饮休闲服务场所、商业街、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基地及配送中心、早餐网点及社区便利店等商业服务设施七个部分。
规划重点:摸清现有各类商业网点状况,制作现有网点分布图表,并根据以上原则,在科学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规划期内商业网点发展的总规模、空间布局、业态结构。在空间上,着重对县城商业中心、居住区商业和专业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物流基地进行规划。在结构上,结合空间布局对各类商业流通设施和零售业态进行合理定位。构筑布局和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市场格局。
五、规划的编制程序
(一)审批编制计划。由县商业局向县政府写出编制规划的实施方案,经县政府审批并落实编制工作经费。
(二)成立组织机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办、县商业局、县规划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建设局、县环保局、县城管局、县经贸委、县交通局、县工商局、县统计局、县旅游局、县粮食局、县供销社、县市场物业管理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公安局、消防大队以及冰溪镇镇政府等部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组成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商业局,商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委托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由县商业局、县规划局采取竞标或议标的方式,确定规划设计单位,并与其签订规划编制协议,订立编制目标任务书。县商业局、县规划局与规划设计单位分工合作,其他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共同搞好《规划》的编制工作。
(四)进行前期调研,整理编制数据。根据网点规划编制工作需要,进行调研和收集相关基础数据,摸清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城区总体规划资料,交通、旅游规划资料,历史地图集,第三产业及人口普查资料,有关图纸(城区地形图或行政区划图、商业设施现状分布图、居委会的用地界限图及用地面积、土地使用及道路交通现状图等),城区商业发展历程,宏观经济环境调查,旅游资源环境调查,商业网点现状调查,专业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调查,餐饮服务设施现状调查等。
(五)形成《规划》初稿。依据县城总体规划及有关材料,对规划提出的七部分内容进行现场勘察、分析和研究,形成《规划》初稿。
(六)征求意见。初稿形成后,向冰溪镇政府、县直有关职能部门、大型骨干流通企业以及相关专家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初稿加以修改、补充,然后再征求意见,再修改,最后形成提交论证的文本。
(七)组织评审。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通过专家评审。
(八)县政府批准并实施。经过上述论证、修改、评审后,正式报县政府批准并实施。
六、时间安排
(一)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做好初步准备工作,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二)年10月21日至11月30日进行前期调研和相关数据整理,完成编制规划的前期基础工作。
(三)年12月1日至年元月31日形成《规划》初稿。
(四)年3月20日前讨论征求意见,举行市民听政会,修改完善《规划》。
篇7
【关键词】文化、商业街、规划设计、探讨
商业街道及商业街区是城乡商业经济往来最为繁华的场所,因此商业街能够直接反映出当时、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特征,从特定角度来说,一个成熟的商业街,从其布局、空间特点、环境特征等方面可以直观的了解城市文化品位及特色风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商业街对城市发展越来越重要,全国各地不断建设并改造商业街,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在商业街设计中融入文化因素显得更为重要。
1.文化商业街运营应考虑的因素
由于城市广场的承建方为政府,城市广场建设是政府行为,因此,城市广场在建成后很少会遗留后遗症,而城市文化商业街则不同,文化商业街的建设涉及内容较为宽泛,具体运营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假设商业街的建设是政府推动下的市场行为,那么开发商的利益模式在哪里,随着城市人口激增、消费水平不断提升,那么哪种规模的商业街才能适合消费群体需求呢,开发商应该以哪种管理方式经营等都是文化商业街在设计阶段需要加以考虑的因素。
2.文化商业街发展的方向
商业街是什么?所谓商业街就是提供多种服务、零售等行业的有机组合,即能满足人们对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多方面需求。截至目前,我国商业街大多是由政府规划建设的,或者是由于历史等因素、自然聚集而形成的,比如首都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等都是著名的商业街,不同商业街不仅可以展现特定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色彩。
3.文化在商业街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长期的历史沉淀,是一种自然景观、人文文化的有机组合,它不仅存在于当地的自然景观中,而且存在于代表性建筑里,存在于当地民俗历史文化中。在城市文化商业街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当地文化、民俗,这是建设优秀文化商业街的前提。只有当设计师充分了解当时、当地的文化历史、区域设计定位、居民生活习性等多种因素,寻找内在精神文化与外在表现形式的联系,才能将文化真正融入到商业街的设计当中,设计出的商业街才具有文化神韵。
4.文化在商业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在城市文化商业街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从当地自然景观、代表性地域建筑、文化等内容中提取相应设计元素,并结合当地自然气候、居民生活习惯、本地建材等客观因素综合设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居民对商业街的功能及审美需求,综合商业效益、商业服务人群等多方面因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综合融入城市文化元素,将文化有机的融合到城市商业街建设设计当中。对于商业街设计而言,应当考了的文化因素有:传统低于建筑文化、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等三方面,具体运用如下:
4.1传统建筑文化的运用
随着时间的发展,历史的沉降,不同区域的建筑形成自由风格,独具地域性建筑文化特色。城市商业街的建筑形式以及建筑空间形式相对简单,商业街中间大多以步行街道为主要道路,道路两旁分布不同形式的商业店铺,而店铺的建筑形式是最能体现商业街道整体建筑风格的建筑。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临街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当地传统建筑形式的继承与运用。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商业街不同定位加以考虑。传统商业街是随着城市发展而自然聚集形成的商业街区,这些街区的建筑风貌是这个城市形象的标志与代表之一,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与商业资源,老商业街的上街价值具有独特定与不可复制性, 这也商业界存在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改造传统商业街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建筑进行大拆大建,要尽量保留传统建筑的原始风貌特征,注重当地商业建筑形象,尊重当地居民对原有商业街道的认知感与亲切感,使传统商业街同城市发展相辅相成,互相协调,共同发展。
4.2自然景观文化因素在商业街设计中的运用
在城市文化商业街的设计过程中,融入自然景观文化元素是设计中的一大两两点。在设计当中应适当复制、提取、抽象、重构具有地域特色的山体、水景等自然文化元素。在商业街的整体设计中,浓郁的地域气息能够提升商业街的整体形象特征。设计商业街公共环境设施过程中,应采用自然元素符号化等设计手法,体现商业街中公共设施中地域自然文化性。以桂林城市商业街为例,街道指示牌是辖区内著名风景点的抽象化、符号化,既体现了区域自然文化特征,又起到提供指示信息的标示,这样的设计体系既能满足人们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又能然使用者展开联想与想象,深刻反应街道自然文化底蕴。
4.3康巴什新区吉劳庆文化公园案例分析
吉劳庆文化公园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规划面积约22万平方米,位于吉劳庆河东侧,有优越的天然水岸资源。总体布局为“五区、三轴、两街、公园”,其中两条文化商业街区为以水乡情愫为主题的文化里坊区和以古玩字画为主题的文化街巷区。示例图
文化商业街的整体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以仿古建筑和院落形成文化商业街的环境基调,并将吉劳庆河的水资源充分利用,形成中央水景。通过将中国传统民俗中戏剧表演、茶艺表演,水神庙祈福和具有蒙古当地特色的内蒙大餐、摔跤表演和各地小吃等将民俗、旅游、古玩、商务、购物、文化各元素融入其中,成
为整个文化公园的灵魂区域和精髓所在。
康巴什新区吉劳庆文化公园不仅将传统文化建筑、自然景观和文化完美融合,更为鄂尔多斯平添光彩,成为文化商业街的典范。
5.结束语
文化商业街更具有生命体,同时也更能体现商业街的商业价值,并满足当地居民的地域情感等双重需要,从而进一步的展示文化商业街的文化特征。在文化商业街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充分运用地域建筑文化、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在城市文化商业街设计中充分融入区域文对此加以提炼及运用,突出商业街的文化特征,增强人们对文化商业街的认同感,使商业街的成长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张世标.国内商业街业态现状研究与建议[J].现代商业.2009(27)
篇8
关键词:商业区 停车场 规划
1.前言
我国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城市机动车年均增长率超过50%,平均增长率也在20%以上,而多数中等城市的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缺乏城市交通基础数据,导致停车需求预测参考性不强,建筑物配建停车位远远达不到指标要求,道路路幅狭窄,两侧建筑物密布,新建的大型公共停车场往往受到用地条件限制。地下及立体停车库(楼)由于工程和资金等原因在短时期内也不能解“燃眉之急”。停车问题成为了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症结。
2.停车场规划适应性分析
2.1路边停车适应性分析
路边停车可以充分利用道路空间资源。路边停车能够满足短时停车需要,路边停车作为一种临时停车措施,能够方便短时停车的出行者需要,使出行者不至于花费很长的驶入和驶出停车场时间。路边停车便利快捷,深受驾车者喜欢。路边停车是路外停车的一种有效补充,起到调节城市停车场布局的作用,弥补现有停车设施的不足。
路边停车的缺点是路边停车对道路通行能力有直接不利影响。首先由于所停车辆降低有效道路宽度,使得双向单行道上相向而行的车辆容易发生碰撞。对多车道的道路,长时间路边停车可使多车道的道路实际减少一条车道。
2.2路外停车适应性分析
路外停车设施又可分为地面停车场、停车库和多层复合式停车设施。其中地面停车场的建设费用相对较低,具有布局灵活,停车方便等优点,比其它停车设施更受欢迎,但从土地使用来讲,地面停车场的土地使用效率不高,特别是在地价昂贵的商业区,不鼓励建设地面停车场;多层复合式停车库更有效地使用了空间,因此对于土地供应短缺和土地价格昂贵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建立多层复合式停车库意义更重要,但这种停车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及维护费用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停车设施;地下停车库解决了城市商业区用地空间上的缺点,使地上进行其他商业活动,在地下进行停车,充分考虑到此处出行的停车者车辆停放的需要;能够解决停车者的停车需求,有利于吸引顾客。
2.3停车需求分析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应以“扩大供给为主、抑制需求为辅的停车供需作为阶段性政策,与此同时相应的交通管理策略的制定必不可少,这里提出以下建议:
⑴ 在停车需求较大同时动态交通压力又很大的区域,采取限制停车泊位供应规模的策略,降低大量机动车停放的可能性,鼓励停车者在其他位置停放,采用别的交通方式进入该区域。
⑵ 对动态交通压力较大区域的停车设施限制停放时间,提高每个停车位的周转率,使在有限的停车设施条件下服务更多的停车需求。
⑶ 在中心区边缘和公共交通不便利的区域提供较多的停车空间,用以平衡城市整体的停车需求。
3.济南市商业区停车场规划实例
以济南市西市场商业区为例进行研究。
3.1现状调查分析
西市场的停车场地布局不太理想,停车资源稀缺,停车泊位不足,目前西市场商业区仅有一个立体停车楼,位于嘉华购物广场左侧;一个地下停车场,位于商厦地下;其他都是些小型的配建停车场,有三处路边停车场,分别设在纬十一路上、经三路两侧。
由于设计、布局等的不尽合理和司机不习惯使用公共立体停车场,嘉华楼顶停车场的利用率相对较低。由于路外停车泊位的不足和立体停车场没有充分利用,管理部门在纬十一路、经三路等一些支路上,施划出路边停车泊位来缓解车辆停放难题,由此导致次干道和支路的通行能力下降,加剧了西市场商业区动态交通的矛盾。
3.2 西市场商业区停车规划的建议
结合济南市商业区的特点,对西市场路边、路外停车设旗规划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从根本上解决商业区停车问题,明确停车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保证路边停车规划执行的力度必不可少。
(2) 保证城市停车场的容量,充分发挥路边停车场的自身特点。为了使路边停车场能为最需要停在路边的车辆提供服务,必须有相应的路外停车场容量存在,所以在路边停车规划必须结合路外停车设施一同规划。
(3)在机动车辆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路外停车场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配建停车场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配套,并且与主体工程统一设计与施工。大中型公共建筑还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对外开放,对与之有业务关联的来访者应提供停车位供其停放车辆。对于旧区,要根据现状积极开辟一些停车场,缓解停车难的问题,逐步满足机动车的出行需要和停车需求。另外,一个相对的停车费率的制定是十分必要的,利用停车收费的标准不同这一经济杠杆的调节,使部分车辆自觉的停到路外停车场。
(4)重视城市道路设计功能,合理规划路边停车。停车(场)库200米半径范围内划线停车的需要经过特别的论证,充分发挥停车(场)库使用效果。
4.结论
通过对路边及路外停车场的优缺点分析入手,指出路外停车场布局规划的基本要求。以西市场中心商业区停车场的规划为实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在提出西市场商业区路外、路内停车场规划原则,同时还提出了其他一些合理的规划建议。
参考文献:
[1]过秀成.《城市停车场规划与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1),21~39。
[2]陈俊.周志勇,梅振宇,何保红.《城市停车设施规划方法与信息诱导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5~60。
篇9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
1.城市建筑综合体面临的问题
城市建筑综合体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问题。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开发建设要求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行业要与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匹配。然而我们国内与城市建筑综合体相关联的服务行业才刚刚起步,这造成了国内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在运作、经营、管理和品牌的打造上存在不足之处,并且对于地块缺少专业的定位与规划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良性发展。今后应加强城市建筑综合体在规划、开发、运作、管理、经营和品牌打造等诸多方面的水平提高。本文以某城市商业综合体为例,对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做出了探讨。
2.规划设计
2.1选址
对该项目的选址总结得到一般城市综合体选址的要求:(1)选址在人气旺盛、商业气氛浓厚的城市中心,可以保证足够的人流;(2)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可达性,充分考虑到与公共交通的良好对接;(3)选址应有助于城市地标的打造,营造出一个强有力的汇聚人气的城市节点,吸引更多的人流为商业持续盈利提供保障。
2.2总体布局
(1)为避免同业竞争,错位经营,本案做成露天峡谷商业模式。将客流自两个主入口方向引入致平面的核心,在核心区打造一表演舞台,使得客流能够均衡地达到商场的每个位置。由露天将平面切割成“L”型和“”型。“L”型以带外廊的商铺为主;“”型内设中庭,可作为独立的商场使用;(2)总体布局充分考虑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对接,如出租车、公交车。在总体布局中落实公交系统中站点的位置,并在设计中考虑泊接站点的设置,实现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衔接;(3)总体布局需遵循土地价值利用最大化的原则。总体布局的设计原则是满足出入口及广场的合理设置下,尽量满足龙游城商业部分的土地价值需求。
2.3概念引入
(1)一个优秀的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名片之一,作为城市的代表,它的建筑立面应与城市的文化、历史相结合。建筑应被赋予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得该城市综合体造型、空间、立面等具有独创性、不可复制性,同时又能够融入当地文化底蕴增加城市的地方特色;(2)在设计的时候结合地域特色,形成自身独特的建筑文化。
2.4动线设计
在动线设计中,淮安龙游城坚持几大原则:主动线设计简单明了,避免游客“迷路”;主动线设计中将“峡谷、阳光、空气、水、植物”等生态与生动精彩的建筑空间相结合,让体验式购物充满变化和趣味性;室内动线与主动线衔接形成环通杜绝尽端式,使得整个商业不存在“死角”。
2.5人流引导
传统的建筑设计着重强调“金角、银边”所以导致商业内部往往缺少人气,淮安龙游城在总体布局上坚持把人流引入内部的设计理念。
(1)创造“金角”,聚集人气。在城市中心区由于用地紧张,所以面向公共开发的广场是稀缺资源,但它是实现聚集人气最佳的手段之一。总体布局设计在主要城市干道、节点设置面向公共开放的广场,而且利用水景、绿地景观等创造出“金角”广场,实现迅速聚集人气。
(2)开放“金角”,引导人流。在设计中把“金角”打开,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城市、面对公众,并通过空间设计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收放有序的空间,仿佛一个自然的峡谷,诱惑着人向里面探寻。通过这一手法有效地将聚拢的人气引导进入内部,保证每个商业店铺的人流量,增加商业购物机会。
(3)立体引导。通过在主动线及主入口合理设计下沉广场与自动扶梯将人流引入地下一层及较高的楼层,不仅实现地下商业地面化还能够带动较高楼层的商业价值,能够提升整个项目的商业价值。
2.6景观及节点
在总体布局规划设计上,以流动的水为主体引入阳光、空气、植物营造一个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文化为一体的休闲购物主题公园。
(1)水。最独具特色的是在商业内部利用人的亲水特征设计了人工景观运河,打造一种游憩体验的购物空间。这一特质不仅迅速建立起他专属的名片,还是聚集人气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2)光、空气、植物。该项目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将自然阳光、空气、植物引入到龙游城内部,将造成一个开放式购物公园,打造一种别样的舒适的与自然相融的购物环境,突破传统大型商业单调的沉闷的室内购物模式。
(3)屋顶花园。该项目设计中始终贯彻绿化还原的理念,为城市增加绿地、将绿色还给自然。不仅为其他功能的建筑提供较好的景观,还是商业休憩娱乐的场所,也是将人吸引至高层的又一手段。
(4)中心舞台龙游城的中心节点应该设置一个中心舞台,通过各种表演形成一个全天候的剧场。通过中心舞台免费的演出,吸引各年龄段的人群,将以家庭为单位的目标消费群体汇聚至此,带动商业的销售。
2.7动态交通
(1)出租车。在出租车动线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临时停车及港湾式泊接站点,将上客与下客的不同流线和商业主动线设计共同考虑,令其成为一个整体。
(2)社会车辆。社会车辆主要是通过地下车库的垂直交通进行梳理,所以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和垂直交通应合理布置。根据不同方向的车辆流线设置多处地块出入口,地库垂直交通系统依据商业动线设计,让所有的流线最终与商业动线相适应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8静态交通
(1)临时停车。临时停车主要是地面公交车站点、出租车港湾、货车临时卸货区及部分的临时停车位。出租车及公交车临时停车设置在距离城市道路交叉口较远处,尽量与广场、绿地景观等结合。货车临时卸货区考虑设置在背商业面或次商业界面,避免布置在主要商业界面及商业主入口附近。临时停车位依据需要而灵活设置,并结合景观设计。
(2)停车场。停车除去少量的临时地面停车基本都是通过地下停车库解决停车问题。
2.9货运物流
货运设置地面及地下出入口,但不与商业出入口共用,且应设置在背商业一侧。设置在地下的货运出入口,其货运车道与普通地下车库车道共用,严格依照货车要求设计车道。卸货区设置了卸货平台,并且保证其与货梯之间的流线简短便捷。货梯依据不同业态而分开设置,尽量减少每层货运通道的长度,保证货运便捷性。
2.10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存放
(1)短时存放。摩托车、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作为市民出行最便捷的工具,存放理应是“便捷”式存放。总体布局中在道路两旁结合绿化设计部分摩托车、自行车最便捷的临时停车处。
(2)长时间存放。设计中十分注意合理的层高,并单独设置非机动车车道并恰当地设置坡道位置,同时要考虑从地库进入商业区的便利性。
3.结语
该项目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各种流线的衔接,细致设计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通过灵活的建筑设计手法创造一个趣味性的体验式购物环境,利用景观节点与自然的融合打造一个特色商业综合体。
参考文献
篇10
得名于东晋,距今已2000多年,可谓历史悠久。街(东段)东起灵应桥,西至象山北路,全长约400米,地处象山北路、环湖路、民德路、叠山路之间,周边有两湖、画苑、佑民寺、八一公园。这里交通十分便利,沿街居住人口稠密,人气旺盛,临街店面110家,主要业态有火锅、餐饮、小吃、集贸市场、超市、干鲜果、美容美发等。
1、改造前街的整体布局。街东侧100余米,是以经营火锅为主,火锅在市的消费者当中有相当的知名度,川味麻辣、清淡鸳鸯风味火锅,适应各类口味的消费者。沿街房屋大部分是在1990年前后建成的,由于年久失修,沿街房屋都比较陈旧、墙面污浊比较严重,有碍市容观瞻的乱搭、乱吊、乱挂、凸出墙体防盗窗等现象随处可见,沿街招牌规格大小不一,五花八门,生意清淡,每当夜幕降临时,整条街显得很萧条,人行道坑洼不平,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花园城市建设的需要已不相适应。
2、党政领导的决策过程。2003年,区委、区政府将打造风味小吃街列入工作重点。这是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产富区”、“商贸富区”的经济发展思路,以发展区域性经济为主线的具体体现。根据商业发展规划,结合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响应、商家参与,有效地凝聚了各方面力量。在以精品火锅为龙头,创新火锅特色,引入地方各种知名小吃、烧烤,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一条以火锅为主,小吃为辅,以娱乐、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多行业并存,联动发展的商业街。有利于做大、做特、做精、做强,并与其它商业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利于商业街功能的完善和品位提升;有利于引导相关经营的企业(业主)的集中,提高聚集效应。
3、街改造后的整体情况。商业特色街的改造坚持政府、业主共同建设的原则,按照完善功能、整治拓新、加大宣传、凝聚商气的要求,对整条街进行全面改造。建成后的风味小吃一条街全长400米,形成了一条以火锅特色为主,风味小吃为辅,融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一条商业特色街。总投入约270万元,其中社会投资约120万元,主要用于部分产权单位的立面改造、店堂、店面、招牌的装修,下水道的改造和制作过街牌楼。政府投资约150万元,主要是用于区属单位住房立面改造,人行道、车行道、沿街下水道的改造,景观灯的安装。整个资金筹措采取政府为主,产权单位、商家、个人为辅的办法,本着投资少、见效快的原则,由政府牵头协调,确保资金全部用于该街的建设上,以达到商业街美化、亮化的目的。
改造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沿街房屋立面的美化、亮化,人行道铺设彩色地砖和花岗岩地板、改造下水道、新栽行道树,车行道将不同程度拓宽。沿街招牌统一规划、制作,安装了新颖别致的景观灯,制作造型新颖的过街牌楼。据统计,拆防盗窗(网)200余户,粉刷沿街房屋立面约10000平方米,彩色地砖铺设1800平方米,花岗岩石板800平方米,新的路沿石850米,新栽行道树160余棵,铺沥青3000余平方米,安装景观灯55盏。
商业特色街的改造改善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改善了整条街的经营状况,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我们协调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调整了经营结构,如今,火锅等风味小吃餐饮店已由原来的8家增加到37家,日均营业额提高了200%以上,有效地聚集了人气、商气,促进了风味小吃一条街的繁荣与发展。
商业街商业布局
建设改造后的街,对乃至市的商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模式,已成为领导思路的新特点、花园城市的新亮点、商业发展的新热点,为下一步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管理机构已应运而生
区委、区政府对全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并列入支柱产业之一。并提出要把建成“首善之区”,建成市的商贸中心,并对“三产兴区,商贸富区”提出了优惠的招商政策,制定了商业发展规划,使进入的商业企业有稳定的经营环境、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丰厚的经济回报,这是商业发展十分重要的条件,而且,相应成立了街业主管理委员会,以求商家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和自主决策,真正做到诚信守信经营,随着目标和总体规划的实施和逐步实现,将为发展提供政策、组织和规划保障。
2、商家看重风水宝地,广大消费者纷至沓来
通过整条街的综合改造,火锅等特色行业将不断发展壮大,部分业态将随着市场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现代餐饮业,风味小吃休闲娱乐行业,将集聚,进行新的组合,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时期,经济的持续增长,文明城市的创建,都为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而广阔的空间,街的建设,顺应了地区发展的趋势,也为其自身经济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现在市民逐步喜欢吃火锅,特别是年轻一族,对火锅的风味、特色和整条街的良好氛围是情有独钟。区委、区政府打造火锅街目的,就是提升火锅街的品位,成为市第一条火锅特色街,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赏心悦目的餐饮、休闲环境,提供一个人们互相交往,感受都市繁荣和社会文明的人文氛围,依靠各具特色的商业服务吸引更多的本地及外地来昌的游客。
3、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已逐步形成聚集效应
火锅街的建成,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融入全市经济发展这一大环境跨入了一大步。以周边良好的自然资源为依托,构筑现代服务餐饮业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风景点完美结合。在精心培育和打造中,已明显地提高了聚集效应。以火锅街为龙头,形成适度规模,并向西发展,形成小吃专业街。东湖地处市的黄金地段,人气旺、商气浓,再加上交通条件的优势,而且是市的商贸中心,因此,有利于推动商业街的发展。
商业街发展思路
经过有序引导,合理布局,归行划市,以现有的传统行业布局为基础,使已形成集餐饮、火锅、小吃特色为一体的风味小吃一条街,为了进一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整条街的品位,还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工作。
1、提高层次。目前,市专业火锅街还没有,现在的火锅店是档次不高、层次不齐、特色单一,没有形成规模经营。随着火锅小吃专业街的建成,消费水平在提高,消费层次在扩大,而且,针对不同消费层次,形成相应的特色火锅店。从发展趋势看,以后将形成大众化消费和较高品位消费的火锅街,要不断引入省内外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店入驻,要在经营规模、提高档次和改善口味上下功夫,以适应各类消费者和省内外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