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范文

时间:2023-04-02 05:0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新技术企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新技术企业

篇1

规范的说,高新技术应称为高技术,是从英文HighTechnology直译而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新名词,但究竟什么是高新技术,即如何给“高新技术”下定义却是件困难的事,因为中外并无关于高新技术的确切定义。我们可以笼统地说,高新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之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文明有重大影响的技术。但这一定义的宽泛性无助于我们准确地认识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

在国际上,日本和美国采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来定义高新技术。日本采用的是列举法,日本人认为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工程、光电子、空间技术、电子机械、生物技术均是高新技术。美国则采用一些指标来定义高新技术,经常采用的指标是研究和开发强度以及科研人员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研究和开发强度以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或增加值衡量。凡是这两项指标超过一定标准时,生产某一产品的企业就可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该产品即是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以深圳为例,深圳市1998年1月1日实行了《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认定标准》,采用的是类似美国的方法。深圳市将高新技术企业分为开发型、生产型和投资型。以开发型企业为例,规定了7项条件,其中五项是硬指标,比如,年总产值和年销售额应在1000万元以上,自产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和销售额应各占总产值和总销售额的5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并有专门的研发机构。

二、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概念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Structure)就是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它是执行管理和经营任务的体制。

(二)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1、直线职能型(U性结构)。直线职能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在于将企业按照职能的不同划分为若干部门,而每一部门都由最高领导层直接管理。由于这种模式的企业实行高度集权,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及不是政策的制定者,又不是政策的执行者,难以发挥积极性,也影响企业决策的灵活性和灵敏性。

2、事业部制(M型结构)。事业部结构与直线职能结构的关键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分权式的结构,即在总公司之下的各事业部或分公司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利润中心。当企业实行综合型大生产并实行多种经营时,企业只能实行M型结构。M型结构是更具有明确、清晰的管理机制。但是,由于各事业部利益的独立性,使得各事业部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忽视长远的整体利益,影响各部门间的协调,而在公司上层与事业部内都设立职能机构,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增多,管理费用增加。

3、矩阵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它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目,或服务等)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使同一名员工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联系,又参加产品或项目小组的工作。为了保证完成一定的管理目标,每个项目小组都设负责人,在组织的最高主管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矩阵型组织结构加强了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可以集中调动资源,以较高的效率完成某些项目。

4、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在多维制结构中,除了事业部、职能机构外,还加上按地区划分的组织系统,可以看成是矩阵结构的扩展。这种类型的组织结构最适用于跨国公司和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但也可能带来多重领导的缺陷。

(三)新经济形势下组织结构调整的理论总结

组织结构规定着组织的任务如何被分配,组织中谁向谁汇报工作,以及正式沟通和交往模式如何安排,它包括三个核心内容:结构的集中性、规范性和复杂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结构这三个核心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决策的集中化将让位于分权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是迅速变化的环境,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的层层传递严重延迟决策的时间,使企业难以做出迅速的反应。另外,由于专业知识传播的代价高昂,因此无论对于宏观经济还是单个公司而言,要在决策中使用专门知识就应该将许多的决策权分散化,而且由于基层员工与市场最接近,他们对顾客信息的掌握有时比高层还多,所以,就信息掌握而言,企业组织的基层员工已经可以与高层“分庭抗礼”了,因此决策权从高层向低层转移。

2、规范化将让位于创造力。组织结构的规范化是指组织中书面文件的数量,包括工作程序、工作描述、规章和政策手册等。智能技术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的创造力。对于创造力,我们无法给它以明确的规则。知识工作包含更多的自我引导和团队工作,宽松、不干预的管理对知识工作者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保持一种有利于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环境,以便对竞争和市场发展做出迅速反应。

3、纵向层次结构向横向层次结构转变。“未来的企业组织将不再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而会逐步向扁平式结构演进”。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观点超前而准确,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冲击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日趋扁平。信息和通讯技术对管理的冲击在组织结构方面的集中表现是减少层次和压缩规模。扁平结构的益处之一就是减少了决策和行动之间的时间延迟,加快了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反应。

三、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工业经济背景下,传统企业内部基本上是一个以等级为基础以命令控制为特征的“金字塔”结构,横向分工始终处在以“直线组织”为支柱从而以纵向分工为基调的框架内,90年代以来,长期居于主流地位的企业“金字塔”式组织结构正在逐步转向更加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网络组织"。网络组织应当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由具有决策能力的活性特点所构成的有机的组织系统,通过信息在不同结点间实时和无障沟通,网络组织得以实现其资源共享和创新的组织目标。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组织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信息技术;构成网络组织的结点具有决策能力,它具有获取网络利益的"强烈需求";与传统的组织形式不同,网络组织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和学习性等一系列重要特征。按照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总结出三种不同的网络组织形式:

(一)“蜂巢式”结构

蜂巢式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在企业各部门、分支机构形成的网络间,存在一个核心结点,这个核心结点类似自然界蜂巢的作用,所有工蜂的活动全部围绕着蜂王,虽然工蜂可以独立工作,但一旦蜂王消失,这种结构将不复存在。蜂王对整个蜂王国起着制定规则并保证其得以执行的作用。企业的蜂巢式网络结构也是如此,核心结点通过制定规则或技术领先,达到使网络顺利运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生物链”式结构

所谓“生物链”式结构是一种更倾向于从行业角度考虑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思路。产业界的生物链不仅仅指产业中的供应链,它还包括价值链形成过程中不同企业间或同一企业集团涉及不同行业间的相互依赖现象。许多企业采取结盟的方式产生企业联盟或形成从事相互关联行业的企业集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种“联盟”的成员或企业集团的行业间形成了类似自然界生物链的结构。世界计算机软件界“大户”微软与芯片大王英特尔公司组成的Wintel联盟就是此种结构中“联盟”企业的典型。我国著名民营企业“新奥集团”也属此种类型。

(三)“虚拟”结构

具有这种结构的企业就是我们常说的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捕获市场需求变化、新技术成果等第一手信息,并根据其做出生产(服务)方向、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快速调整。它运行的基本方式就是在有一个新产品(服务)的概念后,利用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传输手段,将各种不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企业本身主要关注创新行为和策略调整,同时对外包的各项业务进行有效监督。虚拟企业的实质在于它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对企业内部、外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达到获得企业利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虚拟结构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它必须以高速、高质的信息传递为依托,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四、结论

篇2

关键词:高新技术 企业发展 核心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25-01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主要优惠政策是针对所得税的减免,由25%减按15%征收,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申请主要是对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经费以及高新收入上的评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仅仅要求企业要有自己的研发,而且研发通过转化之后还要形成自己的高新产品或服务,只有这些问题都符合了,才能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下面就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认定做一简单介绍。

1 高新技术企业的好处

国家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在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后,给予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1 促进企业科技转型

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要做到坚持创新,而对高新技术产业来说,制定的政策能够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企业向着自主创新的方向发展,是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调动企业创新热情的基础保障。

1.2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表示企业负责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能够积极的开拓市场,保证经营管理的高效性,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对象,能够深度挖掘潜在经济效益。

1.3 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执行15%(认定前25%)的优惠税率,税率降低10个点,税额减少40%。

1.4 提高企业市场价值

在该领域中,高新技术产业拥有的高端技术开发及技术创新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促进企业向海外市场的开拓,企业市场价值也作为投标的关键参考标准之一。

1.5 提高企业资本价值

同其他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获取资金扶持、优惠政策的机会更大,是行业组织和地方政府的重点关注对象,其雄厚的实力为吸引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奠定基础,加快企业向产业经营融合的速度。

2 申请程序

既然高新技术企业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如何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呢?根据([2008]172号)《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的通知》的规定,相关申请认定程序为。

2.1 企业自我评价及申请

企业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对照办法第十条规定条件,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可向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请。

2.2 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企业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附件);(2)企业内部员工分布状况,其中技术研发人员所占的比例;(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4)企业研发技术或产品的证明材料、知识产权证书、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5)研发活动介绍资料及通过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证实的企业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记录表;(6)资质较深的中介审核通过的企业三个会计年度财务报表以及技术性收入的情况表。

3 申请步骤

3.1 首先要认真研究条件,看企业是否符合规定条件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企业一个经营年限中所获取的总收益中,大于60%的利润均由高新技术服务或产品获得;(2)企业所经营的高新技术服务及产品包含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3)企业属于除港、澳、台地区外的中国境内企业,在近三年的经营活动中,采取并购、受赠或者自主研发、独占许可(大于五年)的途径对企业的服务及生产的产品享有资助知识产权;(4)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收益额中投资于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或产品的额度满足规定标注,且企业运用科学技术,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开发,对技术进行改革,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来实现服务或产品的创新性改变,从而不断获取新的技术知识。

以条件点,缺一不可,采用一票否决的方式。

3.2 准备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按时提交材料

(1)资质较深的中介审核通过的企业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财务报表;(2)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附件);(3)通过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证实,且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的具体规定的企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新技术服务或产品的收入收纳盒证明,并上交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投资于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或产品的额度审计报告;(4)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的网上申请资料;(5)含有高薪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中的大于五年的独占许可的专利独占许可合同(协议)及备案批复,技术性收入的情况表以及知识产权证书在内的相关技术创新活动证明材料;(6)各级政府科技立项文件等研究开发项目立项证明,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科技成果转化证明,研发组织管理水平证明。

3.3 准备备查材料

各省市检查形式各不相同,很多地方收到材料专家审查后会要求现场考察或抽企业答辩,各项材料应准备好电子版备查,并做好索引。

最后有一点要特别留意,申请书中最重要的是PS表和RD表,专家会根据RD表判定你企业是否从事高新技术活动,研发投入是否合理,该项研发是否属于领域;根据PS表判定你公司的产品是否是高新技术产品(不符合被删除了几个会影响你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不达60%),根据知识产权表、成果转化表、PS表、RD表又综合判断你的研发成果、知识产权和主营产品是否是对应关系。

4 结语

由于材料比较繁杂,应尽量提早准备;应按照《工作指引》的要求,仔细对照检查是否符合认定条件;出具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时,注意选择经认定主管部门备案的会计师事务所,且研发项目和销售合同必须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领域。所有提供的材料的证据必须提供足够的、有说服力的佐证材料,例如:知识产权证明的所有人必须是申请企业,必须在有效期内等。

参考文献

[1] 邹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篇3

1.1国内文献回顾

1.1.1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正相关性的研究。

张济建(2009)搜集我国71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各个产出指标进行了相关检验和回归分析,实证分析发现,当年的研发支出与高新技术企业业绩有密切联系,成正向相关性,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业绩没有滞后影响。赵晖(2010)以139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搜集2008年这些企业的数据从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两个因素出发对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业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企业的财务绩效密切相关,研发资金投入强度越大,企业的绩效越明显。

1.1.2研发投入与绩效非正相关性的研究。

朱卫平,伦蕊(2004)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与企业绩效进行相关检验,搜集2004年上半年F市全部197家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度的研发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郏宝云,陆玉梅(2010)搜集我国电子信息类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业绩数据,实证分析后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经营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研发投入强度高的企业其综合经营绩效并不高;相反,部分研发投入强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的企业其综合绩效却相对较高。

1.2国内外文献评述

1.2.1已有文献研究对象选择的是高新技术企业

大部分国内外学者都是从R&D经费投入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绩效进行研究的,国外已有文献多是从投资者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入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以及对这些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向进行实证性研究;而国内学者则重点考察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现,在R&D经费投入与业绩之间的相关性方面,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与国内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及民营企业都具有一致性。

1.2.2研究结论不统一。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R&D经费投入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清偿债务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有一部分学者研究后发现存在弱相关关系或没有相关性,还有的学者认为是负相关关系。在对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考察方面,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多以Tobin'sQ值从市场角度对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而国内研究对变量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从不同角度进行量化考察,这也是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2R&D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滞后性影响的研究文献

2.1国外研究情况

Levandsougiannis(1996)以企业大量的来年研发支出与下一年经营收入的关系为着眼点,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R&D费用对企业绩效会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具有明显滞后性,而且滞后期因行业差别而存在差异。

2.2国内文献回顾

国内关于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滞后性影响的文献不多,已有研究大多考察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而研究结果都显示这种关系多为单方向上的,少数学者研究中指出了企业R&D投入对企业的绩效具有滞后性影响。梁莱歆,张焕凤(2005)对72家高科技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着重考察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发展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的R&D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滞后期之后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呈现显著相关。王君彩,王淑芳(2008)对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进行研究,从特定行业考察了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定量研究结果反映出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影响关系,但结果表明这是一种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其研究结果也指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有滞后性影响。

2.3国内外文献评述

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外研究大都表明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直接存在正相关,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仅有很少的文献得出相反的结论。但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也存在不一致之处,造成国内外学者实证结论差异是因为:行业样本选择未能考虑规模效应的影响。同一行业的各个公司在规模上有差异,这就造成企业在管理方面以及市场环境方面具有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的转化率存在很大差别。

3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建议

3.1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自我国企业制度改革以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得到增强,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深层优化企业研发投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除此之外,我国政府还应采取重点扶持政策,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开发机构,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3.2保证研发投入的持续性

由于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滞后性的影响且企业的研发能力是一个逐步积累的长期过程,企业只有保证持续的研发经费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研发能力。只有研发投入积累到一定程度,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推动作用才能显现出来。因此,高新技术企业要想真正地提升绩效,保证自己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保持健康稳步增长,增强对研发活动的投资力度。如果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保证其销售净利润的持续增长,就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对研发活动进行经费投入,进而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

3.3改善上市公司R&D费用披露的措施查阅企业年度报表时,我们发现各企业对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方式并不统一,披露内容不完整,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划分不明确,金额

篇4

【关键词】 生命周期;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融资策略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增长的核心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就业结构、收入水平等,在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2.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4%。虽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比较迅速,但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融资困难,初创期融资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本文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对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的融资策略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综述

在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性融资方式研究方面,很多国家为了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和发展,建立了许多的政策支持体系,如美国专门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并于1977年开始实施SBRA计划,对小企业的创新研究计划进行各项资助;1982年美国通过了《小企业创新发展法》,明确规定联邦机构必须拨出其A&D经费的1.25%,用于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活动。

在高新技术企业债权性融资方式研究方面,Raghuram G.Rajan,Mitchell A.Petersen (2000)认为关系型融资制度通过市场手段能够很好地解决西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Berger and Udall(2002)认为,组织结构简单的中小银行有利于形成关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对提供建立在软信息基础上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上有优势。

在关于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方式研究方面,Diamond(1984)认为,风险资本投资机构作为一种重要而新兴的金融中介机构,在降低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减轻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学者Ronald.Gilson(1998)、Wells(2000)认为,美国高技术企业融资过程主要依赖于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它是高技术企业直接融资的最好渠道。

在我国,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目前还不够深入,但也有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许丽娟(2007)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总结,就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过程中种子期、创业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的企业主体、融资战略和政府行为进行了规律性总结;幸琼(2007)认为,政府应根据高科技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包括政府投资、金融资本、民间投资等;王风荣(2006)、严长德(2007)、姜宝山(2007)对比分析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在高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现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的政策建议。

由此可见,关于在某个阶段实行某种融资方式能更有效地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但是根据对企业融资方式演变的研究,可以看出一些规律: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融资方式由单一向多种并存的格局发展;2.企业融资方式受其发展的阶段和规模的影响;3.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股权融资之间关系更为密切。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初创期融资策略分析

对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解存在很多种看法,如:美国学者Ichak Adizes(1979)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成长和老化三个阶段,并进一步划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期、官僚期和死亡期。我国学者陈仁贵等(1998)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这里将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同时将初创期进一步分为萌芽阶段和创业阶段,本文仅对初创期(包括萌芽阶段和创业阶段)融资策略进行分析。

(一)萌芽阶段特点及融资策略

萌芽阶段是指技术的酝酿与发明阶段,严格来说,这一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尚未建立。这一时期由于企业尚未投入生产,基本处于技术研究开发阶段中后期,只有实验室成果,还没有真正的产品,但创业者认为他的产品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有市场的。因此,在萌芽阶段除了基于创业家个人储蓄的自有资金之外,其余资金大都只能依靠家庭或亲友资助等。但这些内源性投资的数量毕竟有限,创业家有时不得不去寻找外部投资。然而,由于处于萌芽阶段的企业几乎还无法确定其市场前景、回报率,也没有什么可以抵押给银行以获得商业贷款,所以,企业既很难获得专业管理的风险投资,也很难找到愿意贷款的银行。这个时期的投资称作种子资本(Seed Capital),其来源主要有:个人积蓄、家庭财产、亲友借贷、政府创新基金。

如果还不够,则需要寻找专门的风险投资家和风险投资机构。经过考察,风险投资家(机构)同意出资,就会合建一个小型股份公司,风险投资家(机构)和发明家各占一定股份、合作生产,直至形成正式的产品。这时企业面临三大风险:新技术的技术风险、、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风险、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风险。这些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素多、不易测评、离收获季节时间长等特点,因此,这个阶段的风险是企业生命周期中最大的,风险投资家(机构)在这个阶段的投资在全部投资额中的比重较低,一般不超过15%。

(二)创业阶段特点及融资策略

创业阶段是指技术创新和产品试销阶段。这一阶段,完成规划与市场分析,产品原型在测试中,以进一步解决技术问题、排除技术风险;组建管理机构;产品进入市场试销,听取市场意见,但产品试销尚未有收益;构思产品原型。该阶段的投资称作创业资本,所需资金投入显著增加。在这一阶段虽已完成了产品原型和经营计划,但产品仍未批量上市,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而初创期的长短则根据其产业、规模等情况而有所差异,一般短期为6~8个月,长可达4~6年。

这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明显增加,主要用于购入生产设备、产品的开发及销售,以形成生产能力,开拓市场。由于在产品市场化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企业没有以往的历史经营记录,而且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这一阶段风险企业失败的比例相当高,有统计资料显示在80%以上。由于此时企业经营风险比较大,从银行获得大额贷款的可能性较小,更不可能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这时可以利用生产设备、厂房等取得银行小额抵押贷款,同时可以联系风险投资家(机构),积极引入风险资本。而风险投资家(机构)一般也会在这一阶段主动对企业进行投资参与。由于这个阶段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也是风险投资家(机构)进行投资的一个主要阶段。由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开始凸现,一个风险投资家(机构)往往难以满足企业资金需要,这时企业可能需要寻求多个风险投资家(机构)的投资,而风险投资家(机构)也会出于分散风险的目的,同时投资于多个企业,这给企业获取风险投资带来了机会。由于一部分风险投资家(机构)已经在萌芽阶段获利,因而由此带来的示范效应会吸引新的风险投资家(机构)进入。这一阶段的风险资本要求的回报率很高,而且一旦风险投资家(机构)发现有无法克服的技术风险或市场风险超过自己所能接受的程度,就有可能退出投资。

四、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融资方式:基于郑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调查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的形式完成了前期样本的选取和数据的收集工作。问卷的设计在基于一般企业的融资特点的前提下结合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的划分标准采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4月联合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标准。

本次调研从2010年8月开始,在郑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选择了30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出调查问卷,至2010年10月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2份,有效回收率为73.33%。具体如表1:

企业经营者们认为初创期(萌芽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个人储蓄、家庭财产”、“亲友借贷”、“政府创新基金”。具体来说,有14家即63.64%的企业认为“个人储蓄、家庭财产”是这一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形式;有31.82%的企业在设立之初主要依靠亲友借贷;同时,还有27.27%的企业获得了政府创新基金和小额抵押贷款。样本企业中有6家企业(占27.27%)利用了小额抵押贷款形式进行融资,5家企业(占22.73%)引入了风险投资家(机构)投资。经进一步调查,发现实际上这5家企业均是在创业阶段利用了风险资本,这表明小额抵押贷款和风险投资家(机构)投资是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创业阶段)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以上调查结果与文中对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包括萌芽阶段和创业阶段)融资策略的分析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 孙林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

[2] 许丽娟.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财经界,2007(8).

[3] 张鸣.高级财务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5).

篇5

莱宾斯坦X效率理论认为:

(1)人的行为有两重性。一方面有努力追求极大化的倾向及追求确定性、坚持标准、注重计算、注重细节等特征;另一方面也有不努力追求极大化的倾向,不关心标准、不注重计算、不注重细节等特征,即非理性倾向。例如,常表现为明知故犯,不按“我应该……”,而由“我愿意……”支配的非理。

(2)个人的努力程度是一个可变的变量。因为企业与雇员签订的合同中,仅规定了向雇员购买的是劳动时间,而不是劳动努力。因此,努力程度的可变性既可以产生理,使成本极小化,利润极大化,产生完全的X效率;也可以不产生成本极小化,利润极大化,从而产生完全的X低效率。

(3)个人行为具有惰性特征。若以努力程度与满意程度的关系来刻画,则意味着二者关系有阶段性特征。在某一努力水平之前,随着努力水平地提高,人的满足程度以递增速率增加。这意味着在此水平之前,人们会自愿提高努力水平;而在此水平之后,与另一更高的努力水平之间,存在一个努力程度提高,但满足程度变化不大的平顶区,这即为“惰性区域”。

(4)企业与雇员之间在理性上都有追求极大化的倾向,但二者的极大化方向并不一致。企业的极大化表现为:工作条件和工资极小化,而从雇员处得到的东西为极大化。雇员的极大化则表现为:尽可能小地付出努力,但依然照拿工资。这两种矛盾的极大化会使企业与雇员都陷入两难困境。

我们针对上述理论,从四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效率进行分析。

一、人并非都是完全理性的,这一点是符合现实情况的

古典经济学理想的人是完全理性的这一点是不存在的,个人可以是效用极大化者,也可以不是效用极大化者,不是所有的环境都导致个人表现最大化行为。在可获的知识被使用的时候,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重要作用。人的双重人格特性使人的主体地位得以重新突出,表明了人们的研究向真实世界的重新逼近。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人的心理、行为、动机等各种要素分析。

二、雇员的努力程度难以衡量,并且没有一个很好的激励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里,由于员工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而且监督成本高,从而单个的人力资本投入很难从最终结果中计量出来,就容易导致团队成员间的“免费乘车”现象。同时,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产权边界不明晰。这些企业最早开始成立于20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当时的政策背景、创业环境等一系列条件不太成熟,主要采用“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然而,这种“四自”的经营方式是一种粗放型的经营体制,一旦企业进行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的跨越式发展时,现有产权制度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就明显表现出来了。企业产权关系的不合理从根本上压抑了企业家、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发挥创新能力。现在虽然我国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高水平技术但却仍处于低水平运营。这种低效运营的根本结症在于企业制度安排远未能跟上时展的要求,没能形成使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对称分布的企业治理结构。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创新者和经营者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是一种“主动资产”,企业要提高其积极性,只能依赖于一种自我激励约束机制。人作为技术和知识的天然载体,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高新技术企业以人力资本为第一资本,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产权的特征,需要有发挥创新潜能的激励机制和运营知识产权的产权机制。还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都有独立自主,不愿意受到上司程序化的指示和控制的要求,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努力将会偏离企业的目标,从而导致劳动成果难以衡量。

三、移出惰性领域需要成本,根深蒂固的某些中国文化传统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员工不愿放弃原来的思维习惯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差不多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囊括了进去,因而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某种文化的存在,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特别是传统文化,其长存不息的广泛影响早已通过其价值的合理性、情感的倾向性,以意识的和“集体无意识”的形式渗入其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灵,所以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它对企业经济活动效率的影响也同样具有这种特点。几乎所有导致企业X(低)效率的因素在发挥其影响作用时都要牵涉到文化因素或以之为中介,所以文化是影响X(低)效率的最为广泛、持久的因素层面,从而根深蒂固的某些中国文化传统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里的文化虽然倡导创新、竞争、开放、学习、诚信、“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等等这些;然而,它除了有创新文化的重要特征之外,还是以中国文化为本原的,形成了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的矛盾与冲突,具体表现为:高新技术要求“以人为本”和网络化、扁平式知识管理,与以行政权力为核心、“官本位”、“等级制”的价值观念形成矛盾;高新技术企业里要求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一山不容二虎”的文化观念冲突;高新技术要求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与家族式管理、裙带关系形成文化冲突;还有不畏风险、勇于创新与中庸守旧、惧怕冒险等等的冲突。

四、经营者-雇员的利益不一致,导致企业经理与员工的目标不协调

这一点必须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特殊的人力资本这个关键的资源特征来解释。简单地说,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员工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力资本的异质性。这里就是指他们的知识承载性高,企业里的知识型员工,一般都拥有某项高技术,而这种对技术知识掌控的能力是他人无法替代和模仿的,其本身具备专有承载性。这将容易导致管理者和所有者的策略博弈中,谈判能力增强,形成低效率。人力资本的垄断势力,方便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内部的实施,由于个人与企业的利益与目标不一样,利用机会主义,牺牲企业效率而满足个人效用。

2、人力资本产权对其载体具有依附性。众所周知,物质资本与其所有者是可以分离的,而人力资本做不到这一点。高新技术企业中最稀缺的资源不是资金、设备,而是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当员工觉得在企业工作不能实现自身价值时往往选择离开即人力资本的意愿流动性高。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员工很容易在不同服务单位之间移位的趋势,例如,随着我国加入WTO,具有更好工作环境的外资企业,其中许多世界500强企业相继来到中国,这就使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员工在国家、地区、部门、单位之间进行流动。1998年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中人员流动率是39.8%,北京中关村IT行业人员流动率也达到了20%。

篇6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061-02

1 引 言

在我国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当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首先是成立的时间不长,其次是发展非常迅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焕发了强大的活力,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生机勃勃,在质与量上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已经暴露了出来,管理者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

2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进程中存在的财务问题

21 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

因为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仍处在初始阶段,仍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安排混乱,职责与分工不够清晰,缺少行之有效的制度进行约束,企业财务控制的功能根本没有发挥出来。此外,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仍旧停留在会计层面,没有起到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与预测的作用。

22 财务人员整体实力不高

高新技术企业因为自身结构、企业规模等多方面的情况的约束,其在聘用财务工作人员的时候,通常考虑到忠诚度、诚信度等基本条件,尤其体现在小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基本很少重视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整体能力的培养,导致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当中许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职业素养缺失,无法参与到参谋与决策工作中。

23 资金匮乏,融资困难

因为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基本上都是自主创业的形式,并且其仍处在发展的初期,融资方面的问题则成为许多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工作的关键内容。导致高新技术企业资金匮乏、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因为各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信用危机,比如,信用意识淡薄、财务信息不真实、透明度不高等,正是因为财务方面的因素导致投资者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信任度不足,致使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匮乏、融资困难问题不断加剧。

3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的若干问题

31 对高新技术的企业进行认定的整个过程中专项审计的制度未充分发挥作用

在较多利益的驱动下部分企业把同高新技术的条件不相符合的部分予以人为的包装之后使其同高新技术的企业中各条件相符合,进而将审计风险加大。在认定的整个过程中各大高新技术的企业专项审计具有较为激烈的业务竞争,而部分中介的机构为了将此项业务有效争取,不惜将职业质量牺牲,用低价来提高竞争力。还有一些中介的机构对于客户的要求一味迎合,于专项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同高新技术的企业不相符合的一些企业放水。而部分地方政府中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科技部门主管部门为了将当地的考核目标与任务有效完成,默许部分同高新技术的条件不符合的企业人为地将数据调整,使其同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相符合。因为上述客观以及主观原因导致专项审计的制度在高新技术的企业认定的整个过程中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对专项审计的工作进行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中介机构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当前我国重点扶持的一些高新技术的领域同高新技术的产品之间的产权关系未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而各地亦没有将高新产品或服务的一套认证管理的办法有效建立。且对注册的会计师而言如何断定申报企业中各类产品与服务属于我国重点扶持的那些高新技术的领域较为困难。因此来自申报企业的某些领域专家是注册的会计师所依赖的对象,这又使公平公正的判断较为困难。此外一些申报企业的收入核算具有较不明细的特点,其未将高新技术的服务以及产品等收入的明细账专门设置,部分非高新技术的产品与服务同高新技术的产品以及服务之间具有交叉的关系,例如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时,虽然改变了生产工艺或者技术,但是没有明显改变产品或服务,而高新技术产品的服务收入中是否包含此类产品的收入还不清楚。进行专项审计的整个过程当中相关申报企业把不是高新产品的服务以及高新产品的服务都看做是高新产品的收入,具有较大的人为因素。

(2)对高新技术的企业中研发费用进行申报时未规范归集以及分配。因为对高新技术的企业进行申报的大部分企业均是执行企业会计的制度或者准则,亦有一些企业对小企业的会计制度进行执行,而会计企业的制度以及准则在研发费用的分配方法以及归集内容方面各异,尤其为研发费用的内容以及资本化的条件具有较大的区别。且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未规定研发费用的分配以及归集,所以对高新技术的企业进行申报时亦采用不同的会计制度。如果从财务核算的角度而言未将统一的一些标准予以研发费用的分配方法以及归集内容。对研发费用进行专项审计的整个过程中注册的会计师发现同企业所申报的那些研发费用的支出相较而言,绝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上经过研发费用归集的那些研发费用的支出远远小于上述申报支出。对研发费用进行剥离以及分摊的整个过程中申报企业较难避免的是人为因素。而对研发费用的分摊以及剥离进行核算、对辅助账目进行审核时注册的会计师较难同财务上的研发费用的分配结果以及归集相互核对与反证,导致分摊与归集具有不准确、不合理的性质。

4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41 人力资源理念的滞后

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没有从战略角度思考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没有系统地考虑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缺乏战略筹划人员,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没有配合企业战略进行长远的科学规划,这样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整体发展难以起到促进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滞后,被动性地进行事后管理。

42 缺乏有效率的招聘体系

没有在战略的高度超前进行有效的人才招聘工作,人才引进渠道窄,而且缺乏科学性。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时,因为没有进行超前的长远计划,所以招聘人才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都比较差,没有对人才招聘进行战略、前瞻、务实、低成本的综合规划。

43 缺乏规范的人员培训体系

现代技术发展很快,如果缺乏培训工作,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知识储备存在过时的危险,所以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系统、科学的人力培训计划,但这恰被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所忽视。人才培训的作用,显现的时间较晚,与培训投入存在一定的时滞,所以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片面认为培训会增加成本,而看不到眼前收益,所以对人员培训工作不积极。

44 激励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没有关注高技术员工价值追求的多元化,没有针对企业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重视金钱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所以激励效果有限。

45 缺乏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

对高新技术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实现高技术人员个人追求与企业目标的匹配,是很困难的,需要有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协调和引导。但目前我国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缺乏务实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或者有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没能在高新技术企业居于合适的位置或拥有足够的权力。

5 结 论

本文重点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几大类问题,包括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财务管理问题、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的问题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高新技术企业若想继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上述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不能被目前的快速发展现象所蒙蔽,及时发现问题,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倪冠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37(5):64-65

[2]刘涛,胡妞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

[3]韩平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4)

篇7

纵观国内外有关财务预警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大多都是基于模型进行财务预警研究。不管是简单的单一变量模型、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还是复杂的以非统计类方法为基础的股价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神经网络模型,它们都是以公司的财务指标为基础,构建财务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预警研究。总的看来,大多数研究者是以一定时段内的全体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少数进行了分行业、分区域研究,而对与传统企业有较大差别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预警研究相对较少。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一支新兴的队伍发展不可小视,在有些地方它们甚至成为带动当地发展的主力军,所以有必要选择与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相关的财务预警指标进行财务预警分析。

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相比传统企业有更加明显的生命周期,而且各时期的财务风险有所不同,所以下面从高新技术企业的四个生命周期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1.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在这一时期,主要的风险体现在技术、资金、管理方面,产品可能仅有大体的构想和最初的模型,能否完成及成功推向市场还不确定;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储蓄、家庭财产、朋友借款;高新技术企业基本上由创办者和技术人员构成,没有职业管理人员的加入。因此,在控制风险时,一方面要保证企业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和培养管理者。

2.成长期。这一阶段企业已完成组织规划和市场分析,并且形成相应的管理机构。这时期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风险主要有,由于资金需求量显著增加,资金供给不足和不及导致的风险;消费者对产品接受程度使市场占有率无法达到预期的风险;生产技术不稳定及成本控制不当,致使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引进优秀管理人才,致使企业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的风险。市场占有率没有达到预期的风险和资金供给满足不了需求的风险。因此,不仅要确保本阶段企业增加的营运资金,而且要密切关注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前沿,及时调整技术与产品开发。

3.壮大期。这一时期,一方面由于产品额高附加值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加速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由于新产品在某一市场或者某一细分市场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一阶段,技术风险已经不是企业的主要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凸显。企业盲目增加生产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而成本无法控制,导致收益下降的风险;模仿者低价占领市场,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该一方面解决好生产增长与市场占有率停滞不前的矛盾,同时保障资金的回笼速度;另一方面调整、整合管理机构、招贤纳士,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4.成熟期。进入成熟期,企业各方面都发展得相当稳定,有了强大的研发团队,良好的营销网络,强劲竞争力的产品,良好的市场形象等。而且企业在资金供给方面,融资渠道较之前有了更多的选者,公司可以通过资本二级市场和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资金。此时,企业面临技术过时,无法进行有效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潜在威胁,导致市场恶化、盈利下滑的风险。

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选择的原则

1.系统性和重要性原则。在分析企业风险时,应该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各部门、各利益体相融合的实体。在进行财务预警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分析对象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指标选择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应该对企业的关键、重点方面予以分析。

2.指标选择全面性原则。全面性要求企业结合运用财务指标、现金流量类指标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因为单一类指标无法准确监控到企业存在的风险,通过多类指标能有效弥补单一类指标的不足。指标选择全面,能有效的锁定企业的风险源。

3.灵敏性和预测性原则。灵敏性要求选择的指标对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机具有较强的敏感度,能迅速反映以警示管理层。而预测性则要求指标能对企业经营活动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预见能力。

4.特殊性与动态性原则。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有着鲜明的特征差异,所以在指标选择上应尽量选择体现高新技术企业特征性的指标。同时,本来财务预警分析就是一个动态的分析过程,加之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波动的明显性,所以应采用一些能进行动态分析的指标。

5.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原则。在指标选择上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避免应用需花大量人力、物力才能获得的指标,或者获得存在较大技术难度的指标。适用性是指该指标适合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预警分析。

四、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

通过上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分析以及财务预警指标选择的原则,选择以下指标作为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预警研究的指标。

1.财务指标。

(1)偿债能力指标

①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这个指标主要是监控高新技术企业前期流动资产的充足情况,因为在前期的可融通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的贷款,而公司的资金多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如遇突发事件,则会给公司带来短期偿债风险。现实中,高新技术企业由于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而引起纠纷,甚至破产的非常多,所以流动比率应该在1之上,当低于1时,企业需警惕。

②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高新技术企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前期为了购置产品开发相关的设备,加之自有资金有限,企业会背负过多的负债,这种现金状况到了成熟期时会有所改变,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负债比率会降低。在成熟期,过多的负债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再有,前期的资产中与科研等相关的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后期固定资产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是无形资产所占比例上升,但是如果出现危机,拥有的无形资产则会迅速贬值,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下降。

(2)营运能力指标

①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快,反映企业资金利用效率高。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多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不大,所以对存货进行分析显然是没多大意义的。相比较,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能更具体的考察企业的营运能力。

②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平均余额,到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中后期,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不会像传统企业一样比较大,因为拥有先进的技术,所以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高、经济附加值也高,这时企业可以以较少的固定资产创造出比较多的财富,这样,把固定资产周转率作为营运能力的衡量指标作用非凡。

(3)盈利能力指标

①息税前利润/总资产。该指标是评价高新技术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息税前利润占总资产的比重可以明晰地看出总资产的利用程度。用该指标与同类型、同规模的其它企业或平均水平比较,就可以判定自己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了。该指标低于平均水平,则说明企业在竞争上处于不利地位。

②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EVA/年末股东权益,该指标最大优点就是可尽量消除人为操纵净利润的可能。高新技术企业在前期的利润波动较大,这样就很可能给操纵利润很大空间,选用EVA的指标可以很好的消除这种风险。根据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这一指标不应低于15%。

③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总收入。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都只是在某一方面的技术、产品出色,如果像传统企业一样走多元化经营道路,势必会分散企业的精力,阻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从而会影响到主要业务的发展,进而影响企业以后的盈利能力。

(4)成长能力指标

①成长流量比。成长流量比=股价/(每股收益+每股研发费用),因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是企业技术更新、产品更新的重要保障,而研发费用的投入与企业将来业绩的增长有一定正向关系,所以该指标可以从动态角度判断企业的成长性。

②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一个新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比较短的。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利润不断增加,惟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所以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也能很好的反映企业的成长性。

③研发费用/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强弱。技术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高新技术企业时是要求创新意识比较强的一类企业。该指标越高,证明企业创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重视程度越高,成功的机会越大。反之则越小。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这一比率达5%以上。

2.现金流量指标

(1)现金盈利质量指数

现金盈利质量指数=现金盈利值/净利润。其中,现金盈利值=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的股利和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处置长期资产收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付现,该指标主要从企业现金流量能力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大小直接关系企业能否进行在生产和偿还到期债务。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支出较多,所以现金状况便成为衡量其是否存在危机的一方面。

篇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筹划开始悄悄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目前,税收支出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项目。因此,从税收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研究设计出一套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不断增强和税收环境的日益改善,税收筹划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纳税人的关注。对于一些企业来说,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其主体地位也逐渐突显出来,企业税收筹划的欲望和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提高。从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税收筹划方式缺乏多样性

就目前而言,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筹划方式主要集中在选择会计方法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两大领域。许多企业的税收筹划人员都已经意识到,通过会计方法的选择和拖延纳税的时间,可以在不减少总体纳税额的情况下,取得相对的节税收益;如果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避免高税率、使企业的税基缩小,或者直接得到税额的减免。

与此同时,为了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防止企业陷入税法陷阱以及实现涉税零风险等,也应该成为税收筹划的重要方式。

2.税收筹划目标缺少战略性

当前高新技术企业所进行的税收筹划,常常是单纯的把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唯一标准,并没有着眼于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战略性的税收筹划必须从企业全局出发,考虑企业整体税负的下降,单纯地削减税收成本可能会导致财务管理的混乱、公司经营机制的失衡。

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策略

1.高新技术企业初创阶段的税收筹划

由于产品还没有被市场完全接受,产品销量相对而言就比较小,再加上企业生产设备的购置、创办费用的开支以及市场开拓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支出,导致企业资金需求大量增加,而相应的单位利润也往往偏向负数。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初创阶段所得税筹划方面,如果预算公司将处于盈亏边缘,企业就可以应用各种合法的手段提前确认利润,然后通过申请政策性贷款来实现债务融资和政府科技型扶持基金,获取税收利益。当然,这种免税好处还要和推迟纳税的时间价值相比较。如果政策性贷款和政府科技型扶持基金还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还可以通过风险投资等其他股权融资渠道获取所需资金。此外,处于这一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还应该考虑到企业组织形式、纳税人身份、投资地点等筹划,这些都将成为长期影响企业税负水平的重要因素。

2.高新技术企业经营阶段的税收筹划

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初创阶段,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开始加速发展进入成长期。在这一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的重点任务,就是使其产品达到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市场。因此,针对流转税的筹划相当重要,企业应该对转让定价以及混合经营或者兼并经营等做出合理的安排。另外,由于高新技术产品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研发,相应的生产能力必然会得到不断追加。在这一时期,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规模逐渐扩大,销售及生产能力之间的缺口逐渐消失,所以企业应当做好这两项长期资产的税收筹划安排,尽量做到延期纳税。

3.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阶段的税收筹划

在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阶段,由于企业已经进入到了成熟期,销售的增长速度开始放慢,行业生产能力开始过剩,价格与利润也逐渐趋于滑坡,而企业的总体生产能力也在此时达到了高峰。这个时期的企业,生存已经不是主要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和获利水平将成为企业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在研发、生产、广告和营销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协作,并在销售确认、费用分摊等各个方面考虑税收的因素,从而综合降低企业成本。此外,在这一时期,高新技术企业还应该考虑到企业将来的发展命运,要么脱胎换骨、获得重生,要么逐渐衰亡、走向破产。当然,任何企业都希望长盛不衰,这就要求企业长期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能够及时的淘汰更新产品。因此,企业应该在应纳税所得额还处于较高水平的成熟期时,及时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从而享受到国家给予的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

4.高新技术企业筹资阶段的税收筹划

在高新技术企业筹资阶段,企业已经处于衰退时期,公司生产工艺已呈落后状态,其核心技术逐渐被淘汰,销售额与利润开始急剧下降,企业开始出现严重的亏损现象。这个时期的企业一般处于企业合并、分立或者即将清算等资本运作阶段,税收筹划的重点也应该转为企业合并、分立或者争取有利的清算政策等方面上来。这时,企业应做好新产品研发及旧资产处置的税收筹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

篇9

首先,与普通消费品相比,像电脑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品牌创建工作,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是人们对高新技术的畏惧心理。原因可能有两种。首先,在购买高新技术产品时,顾客对其知之甚少,担心它是否能正常运行。其次,顾客因对新品牌缺乏真正了解也会导致畏惧心理。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创建的关键就是要建立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感。

其次,从传统品牌创建理论来讲,品牌形象一旦确定就要始终如一,长期贯彻,惟有如此品牌创建才能成功。相反,高新技术要成功,就要靠变革,而不能一成不变。由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复杂性和连续更新或者旧产品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于企业专业技术的理解和信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实现品牌化的过程中,应该花大力气创建一个具有强大可靠性的企业品牌或产品家族品牌。

第三,顾客购买普通消费品时的行为与购买高新技术产品时有所不同。顾客购买普通消费品往往凭一时冲动,而购买高新技术产品则往往是三思而后行,甚至在某些购买环节上可能还需要详细的技术资料。当高新技术产品不是为个人使用,而是做商业用途时,购买会更专业、谨慎。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品牌建设需要营销、生产、设计、支持服务等各个环节协同运作。

二、高新技术企业的品牌创建策略

(一)实施品牌战略管理

对于意欲打造强势品牌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当前急需将品牌创建上升到战略层面,对品牌进行战略规划,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对之进行科学管理。它的实质内容就是要制定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然后用品牌识别系统统帅和整合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同时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塑造一个清晰、恒定的品牌形象,不断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且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品牌资产。

(二)建设公司文化,突出品牌的核心价值

产品最终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的背后就是文化。所以,在品牌价值与品牌内涵的深处,就是品牌与文化的互动与沟通。高新技术企业在品牌经营中,要大力推行 CIS 战略,通过品牌名称、颜色、产品的功能、包装设计、广告宣传等来增强品牌的文化内涵,凸显品牌的核心价值。

(三)注重技术平台、企业理念的品牌化

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对新产品使用新名称不仅所需费用高得惊人,而且在消费群体中发展产品品牌忠诚也很困难。所以,新产品应当依赖于公司或者基于技术平台的产品家族名称,这是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实施品牌战略的一条捷径。

(四)利用整合营销传播提升品牌形象

首先,品牌传播人性化,利用情感吸引建立品牌忠诚度。创建高新技术品牌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引入“情感因素”和“生活常识”,以形成亲和力使消费者易于接受,从而进一步使顾客对品牌产生忠诚。

其次,强调培训与消费者学习。由于高新技术产品的专业性很强,普通消费者对其缺乏足够的了解,因而对其心存疑虑。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要注重消费者体验,强调培训与消费者学习,消除其畏惧心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为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创建营造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

第三,利用借势与联盟,产生协同效应。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借助合作伙伴的市场优势或者与下游企业联盟,共同塑造品牌形象,这被称作“协同品牌化”。

(五)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管理与客户接触的所有细节

在建立品牌与客户间牢固关系的过程中,客户服务对于品牌来说十分重要,要为每位顾客信息建立数据库,以了解他的基本情况、购买习惯等,以此为基础进行个性化营销。

(六)实施知识产权管理,为创建品牌提供法律保障

篇10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团队特点;管理原则;管理方法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主体之一,其内部团队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企业发展之路能走多远。了解团队特点,转变管理理念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高新技术企业团队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大多属于知识型人才,这样的人才组成的团队具有如下特点:

(一)团队成员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创新学习能力

团队成员一般比较年轻,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自主性比较强,追求自由与个性化,在实际工作中,当个人的发展和需求与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发生偏离时,会将个人发展放在首位。创新与挑战是团队成员的“兴趣”和“爱好”,更喜欢尝试新途径、新方法。

(二)团队组织架构以信息有效沟通为准则

与企业职能部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信息沟通不同,团队的信息沟通是平行的。所以,在团队组织中,公司高层需要直接处理的事情很少,能够把精力集中在公司重要问题的决策上,这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

(三)团队管理以协调为主,突出服务意识

在高新技术企业团队中,一般不会设管理者岗位,而是由协调人负责团队日常工作。只有当团队内部出现矛盾或团队需要对外交流时,协调人的作用才会发挥,并且其工作主要体现在服务上。

(四)团队内部分工明确,但更讲求合作

在高新技术企业,团队根据任务分析流程,配置人员,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

二、高新技术企业团队管理原则

高新技术企业团队与传统企业团队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对其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要有原则的差异:

(一)团队管理要重结果轻过程

高新技术企业团队成员的自我意识与传统的官本位意识之间存在很大的冲突。因此,在评价一个团队的好坏时,不应当以成员是否每天都按时上班、时刻忙碌为准则。既然团队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建的,那么就应当以最后的成果来评价团队。同时,为了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形成阶段目标,并按时进行检查反馈。

(二)团队管理要重激励轻惩罚

高新技术企业团队成员大多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自主性较强,这些员工的压力、动力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自身。企业要充分用好激励手段,激发团队成员的人文尊严,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员工潜能,另一方面也会引导团队成员在发展方向上与企业保持一致。

(三)团队管理要感性与理性并蓄

团队组建可以通过命令来实现,通过制度、机制来维持,但团队的凝聚和发展远远要比团队的组建和维持更加重要。在企业中,一般率直、义气的员工会人气较旺,成为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者,他们通过感性去凝聚身边的人。但是,团队的发展却需要理性的思考,长远的规划。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团队应当是一个有人情味的组织,同时也是一个志存高远的团体。通过感性去凝聚人,通过理性去发展人。

三、高新技术企业团队管理方法

团队管理方法和技巧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的,笔者根据实际经验和前人研究,总结了以下四条团队管理常用方法:

(一)注重团队培训,以自我培训为主,辅以组织培训

对高新技术企业团队来说,知识是其根本,只有不断地学习、提升,才能实现自我发展。交互式培训是自我培训的一种类型,培训的主体是团队成员,培训的对象是团队其他成员。交互式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团队成员自我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形成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的氛围,利于团结。为了掌握最新知识,企业还应当定期组织团队到国内外先进机构培训学习,了解前沿动态。

(二)分析考核利弊,以团队考核为主,辅以个人总结

团队的考核是必要的,团队完成任务的时效性比较明显,易于考核。同时对于团队的考核也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团结合作。但是,对团队成员的考核是比较困难的,很多企业都在探索先进的考核工具和方法。但是,笔者认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团队的成员如何考核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要分析是否需要考核,考核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团队成员的考核要以团队及其成员的发展为导向,因此,个人总结是一种自我提升有效的方法。

(三)完善团队激励,以发展空间为主,辅以物质激励

对于知识密集型团队,团队个人的需求决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更需要有自我价值实现的空间。在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这牵涉的不仅仅是团队建设与管理,更涉及到公司的管理与发展体制。建立科学的、优秀的、人性的发展机制,给予灵活的发展空间,是对团队成员的最大激励。同时企业、团队的利益要与员工分享,这样团队成员才会将自己的利益与企业、团队的利益保持一致。

(四)建立团队文化,竞争与和谐并重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团队受制度约束较少,文化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优秀的团队文化不仅能够凝聚人,更能够发展人。适当的竞争一方面可以提高团队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员工发展。和谐团队成员关系,和谐成员与团队、公司的关系应当成为企业和团队文化的主体和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