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范文
时间:2023-03-27 02:1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地质勘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勘察院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_________”工程地质勘察合同由上列各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在_________市订立。
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_________”工程地质勘察合同,合同如下:
第一条 总述
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_________”工程具体情况,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现将其“_________”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委托给乙方完成。
1.2 “______________”工程位于_________市_________与_________的交叉口处,占地面积_________平方米,拟建_________栋各_________层住宅和_________楼裙房商场,总建筑面积_________平方米,其中住宅约_________平方米,商场约_________平方米,半地下室停车场建筑面积_________平方米。
第二条 甲方义务
2.1 在地质勘察工作开展前,甲方应向乙方提供 由本工程设计单位出具的“_________”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和布孔附图各一份
2.2 甲方应按本合同的有关规定付给乙方勘察费。
2.3 甲方应维护乙方勘察成果,不得擅自修改,不得转让给与本工程无关的第三方重复使用。
第三条 乙方义务
3.1 乙方应按现行的国家、_________省和_________市的有关地质勘察规范、标准、规程、技术条例及甲方提供的“_________”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进行任务书内要求的地质勘察内容和质量的勘察,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_________日内(含周日及法定节假日)向甲方提供地质勘察中期资料_______份,于签订之日起_______日内提供符合上述质量和内容要求的地质勘察最终成果报告_______份。
3.2 在乙方提交勘察成果报告后,本合同任务书要求范围内必要的修改,补勘,应由乙方负责,甲方不再付给勘察费。
3.3 乙方应配合甲方,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完成本工程的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验收工作。
3.4 如遇地震、狂风或暴雨(其等级以气象部门的定义为准)等不可抗力时,工期按其发生时间长短相应顺延。
第四条 勘察费及支付办法
4.1 经甲、乙双方协商,本工程勘察费暂定为_________元人民币。最终以国家物价局_______年《工程勘察收费标准》(修改本)的收费标准下浮_______%结算勘察费。
4.2 本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_____日内,甲方应向乙方支付暂定勘察费的____%作为定金,乙方将最终勘察成果报告提交给甲方并经设计单位认可后,甲方在_____日内向乙方支付____%暂定勘察费,其余勘察费用约_____个月内由甲方支付给乙方。定金抵作勘察费
第五条 违约责任
5.1 甲方的责任
(1)如果甲方未按本合同履行义务,则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2)如果甲方违反其在本合同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或其他义务,而使乙方遭受损失,则乙方有权要求甲方予以赔偿。
5.2 乙方的责任
(1)如果因勘察质量低劣引起返工或未按期提交勘察文件而使设计、施工工作拖延工期,乙方除继续完善勘察外,并视甲方损失大小减收直至免收全部勘察费。因勘察错误造成重大质量事故时,乙方除免收部分勘察费外,还应向甲方支付与 受损部分勘察费相等的赔偿金。
(2)如果乙方违反其在本合同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或其他义务,而使甲方遭受损失,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予以赔偿。
第六条 合同附件
6.1 _________提供的“________________”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_________份。
6.2 同上单位提供的“________________”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图_________份。
6.3 本合同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1)各方签署的与履行本合同有关的修改、补充、变更协议
(2)各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相关的各种法律文件
6.4 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附件的有关规定,应按照本合同的违约责任条款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条 生效条件
本合同自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在本合同上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本工程基础施工结束后失效。
本合同一式_________份,具有相同法律效力。各方当事人各执_________份,其他用于履行相关法律手续。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
篇2
[关键字]工程 地质勘察 地质问题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61-2
工程地质勘察中运用到的勘查手段和方法主要有:坑探、物探、钻探、槽探、井探、动探和触探等多种方式。调查研究并分析拟建工程场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资料和技术信息。地质勘察是建筑工程建设的进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经过科学仔细的地质勘察才能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1 工程地质勘察中地质问题
1.1 地形地貌方面的特征
地形地貌方面的特征在建设工程中影响非常大。如在地势较为广阔、平坦的地区,对于建筑物建筑条件要求不高,可以减少甚至完全不需要进行场地整平工作,这就对于节省土方工程开支起到极大作用。此外,在这些地势较为广阔、平坦的地区交通方便,这也会材料的进场运输费用的节省了很多预算。且在这些地区,不会受到来自地形方面的约束和限制,有利于后期的城市和工业发展。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可将建筑场地分为以下几种:即开阔平原场地、河谷地上的场地、地形起伏湿著的场地、较宽阔的溶蚀洼地中的场地、山麓或河谷斜坡上的场地等多种。建筑条件因场地不同而异,根据场地特征选择针对性的地质勘察方法。如在河谷地上的场地,应垂直于阶地的延伸方向进行勘探线的布置;对于较宽阔的溶蚀洼地中的场地,先需要进行地震法或是电法查明基岩的埋藏地形特征,之后再按照这种特种布孔;对于地形起伏湿著的场地和山麓或河谷斜坡上的场地应该根据自然地质现象和微地形特征来进行坑孔的布置。
1.2 水文和地质结构方面的条件
通过对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分析,可以有效的减少建筑过程中由地下水引发的危害隐患。水文地质勘察中应对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绝对标高和季节变化幅度以及水样的化学分析等进行科学的勘察,判断对建筑工程的腐蚀性,采取必要措施来保证工程稳定性。地质结构主要是指土石的成土特性、厚度变化、产状、各层士石的性质等。地质结构对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基础结构、基础埋置深度,施工方法以及保证建筑物稳定的措施等方面,地质结构的勘测是保证建筑经济、稳定的关键性因素。一旦在建筑物影响所涉及的深度内出现不良的土层,就会因此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选择安全经济的基础建筑方案必须要通过地质勘察来对地质结构进行了解分析,确保万无一失。
1.3 动力地质方面的作用
动力地质方面的作用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如河流侵蚀、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水库坍岸、地震、岩溶、多年冻结等多种地质作用,甚至带来毁灭性的灾害。为了能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影响,通常地震区进行建筑时要考虑地震的场地效应等因素;在岩溶地区淤泥层埋藏较多,一旦打算地质的动力作用就会造成基岩顶面不平、土层厚度变化强烈等情况发生。因此,在建筑建筑工程设计之初,就应对复杂的动力地质方面的作用进行地质勘察,依此工程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2 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在基槽或基坑开挖以后,发现真实的岩土条件与设计之初的勘察资料并不相符;在建筑工程开工以后或使用期间,出现未预计到的地基土、边坡体、地下水变化等,这些都需要对工程进行重新施工勘察监测,并对已发生的变化做出对工程的影响评估。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工程地质勘察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工程地质勘察其工作内容主要就是勘察地质的构成,根据地质构成选择基础处理方案,其次就是提供土体的力学指标,根据力学指标来对工程总体造价进行预估。地址结构在地下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法用肉眼进行对比评估,只能靠专业的钻探勘察来对地址结构进行评价。同时,建设场地的唯一性和勘察成果的无可比性,就要求建筑单位必须在工程地质勘察行业中选择资质高、专业强、操作细、结果真的地质勘察单位来对建筑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这也是保证建筑施工安全、工程顺利施工和节约成本的重要基础。
2.2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质量不高
目前仍有一些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质量不高,其中甚至还会出现错误。这也由多方面造成,有的工程地质勘察单位为了多接地勘工程,采取低价竞标,在中标以后为获取更多利润,在外部勘察过程中就开始弄虚作假,再到后期的土工试验和水文监测等,多是以参照附近工程的报告出具结果,胡编乱造,存在很多不真实性。在提供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时,该省不省,不该省的都省略了,出具的表格全是无效数据,需要附图说明的地方没有附图说明,报告中文字不多却是废话连篇。
2.3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不当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工程地质勘察部门采取所谓的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土层为准来确定承载力,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由于压裂较浅和较深的两侧土层所需的压力大小不同,其地基承载力压力定值根本就无法确定,其次压裂两侧土层亦然无法确定和说明该压力值就是竖直方向土层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这不仅造成了建筑单位资金成本的浪费,同时提供的参数和质量评估报告就无可参考性,造成建设单位的信息失真。因此检测单位和工程地质勘察单位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规范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监测工作负责,选择合理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并帮助施工单位选择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2.4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缺乏有效监管
首先在在工程的前期阶段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一般多是由建设单位来对工程地质勘察单位自行选择,由于建设单位对于工程地质勘察专业知识点的缺乏,对于工程地质勘察的认识不到我,对工程地质勘察单位的选择要求不高,出于节约成本考虑,对于技术方面的要求不高,只要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出具钻探成果即可,所以,往往会选择资质不高但是报价相对较低的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其次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均有勘察单位独立完成,在野外作业、土工试验和资料整理等过程均无有效监管,对于勘探单位的工作量并无规定,工程地质勘察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保证。目前对于施工图的审查工作也仅仅是对后期的地质勘察成果进行的审查,建筑单位只需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数据说得过得去就行。这就造成了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数据有的严重失真,地质构成与实际施工严重不符,无法判别力学指标的精确性。
3 工程勘察方法的确定
3.1 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主要有载荷试验法、理论公式法、规范查表法等,其中载荷试验发是确定承载力各种方法之中最为直接且最为准确,但由于工期、造价和场地要求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只能适用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甲级建筑物;理论公式法中的土质抗剪强度指标C、φ值会受到现场取样和人为因素等影响较大,只能提供参考意义;规范查表法在许多地区并无成熟的地区经验值,用土工试验数据和标贯击数查表得出的承载力值不同,在实际操作中只取低值,上部荷载较轻情况下承载力特征值取值偏小,其实这样的承载力特征值已经失去了科学意义。
3.2 压缩模量确定方法
一般通过室内压缩试验就可确定粘性土的压缩模量,但是砂土的压缩模量在目前仍无具体的规范和规定来对其检测方法确定,通常在实践中采取通过标贯击数计算得出压缩模量、直接给出经验值缩模量、通过变形模量换算得出压缩模量等方法,其中经验值法只能是通过查找工具书,给出大概范围,并不能得出具体数值。通过标贯击数计算得出压缩模量、直接给出经验值缩模量、通过变形模量换算得出压缩模量等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得出的数值大相径庭。
4 小结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无可替代,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都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进行施工、设计、监测,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确保建筑过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健,刘军,贾兴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及重点[J].四川地质学报.2009(04).
篇3
关键词: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进行调查研究的认识过程。因此工程地质勘察必须明确勘察工作的因素,有必要划分工作阶段,按阶段进行工作,并且必须与各个设计阶段的要求相适应。为了正确的设计建筑物及其地基基础,必须以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为依据。只有对当地自然条件的原始资料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才能做出好的设计方案。
1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是贯彻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实行勘察、设计和施工三者相结合,工程勘察工作在设计和施工前进行,其目的就在于以钻探、触探、坑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2决定勘察工作的因素
2.1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
自然界的地质情况是很复杂,多变的,因区域,地区,场地而各异。为了便于勘察工作的进行,将场地按复杂程度分为几类,作为工程地质勘察的指导原则。场地按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中等复杂与复杂场地三类。这些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又分属场地地质和地基两个方面。在不同勘察阶段,对这两个方面的侧重应有所不同,但不能偏废。
2.2对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及当地建筑经验
例如新地区,对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缺乏研究,没有经验,则勘察工作量大;反之,则工作量小。
2.3建设规模及建筑物类别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简称《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简称《地基规范》)对建筑物的类别都有所划分。《地基规范》中的分类实质上是按地基计算的分类,其目的是区别情况,节省不必要的工作量,而又同时保证对某些建筑物有必要的变形验算。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按容许承载力计算的要求,除满足3.0.2第3条规定的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外,其它建筑物均应进行变形验算。《勘察规范》则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以便确定勘察工作量及需要采用的方法等。
3勘察工作的要求
1)在开始勘察工作以前,由设计和建设单位按工程要求把“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提交勘察单位,以便结合场地的地质条件制定勘察工作计划;2)对地质条件复杂和范围较大的建筑场地,在选址或初勘阶段,应先以地质学方法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到现场踏勘并观察有关的地质现象;3)布置勘探点以及由相邻勘探点组成的勘探线,采取钻探、触探、坑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探明地下的地质情况,取得岩土样和地下水等试样;4)通过室内试验或现场原位试验进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和水质分析试验;5)整理分析所取得勘察成果,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并以文字和图标的形式编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
4地质勘察各阶段的内容
4.1 选择场址勘察
选择一个适宜的场址,是一个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重大问题。选择工作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选择项目的建设地区;第二是在这基础上选择具体的建设地点和位置。前者由国家有关部门及主管机关确定。选择场址勘察一般采取搜集和分析研究有关资料与现场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这基础上,对拟选场地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提出评价意见。
选择场址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可归纳为:
1)搜集场址所在地区的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工程资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2)在搜集,分析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场地的地层,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地下水及不良地质现象等工程地质条件。3)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已有资料不能符合要求,而影响场址的确定时,应作进一步工作,即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或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工作。
4.1.3确定场址时宜避开的区域或地段
1)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且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如大滑坡、强烈发育岩溶、泥石流等场地;2)地震基本烈度较高,可能存在发震断裂带及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山崩、地陷的场地,或有分布广泛、厚度较大、埋藏浅的饱和粉细砂、粉土、淤泥、淤泥质土、松软的人工填土等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段;3)洪水或地下水对建筑场地有严重不良影响的地段;4)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矿藏或未稳定的地下采空区的地段。
4.2初步勘察
初步勘察是在场址经批准后进行的。工作前要掌握选址报告书,要了解到建设项目,类型,规模,建筑面积及建筑物和工艺设施的有关特殊要求,包括主要建筑物名称,最大高度,最大荷重,基础的一般与最大埋深及主要设备等情况;要取得1/1000-1/5000带有坐标的地形图。图上标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预计分布范围与初步勘察边界线。
初步勘察的目的是对场地内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并为确定建筑物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方案及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提供资料和建议。初步勘察的主要任务为:初步查明地层,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初步勘察的工作内容和步骤一般是:搜集分析已有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根据需要和场地条件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在上列工作基础上进行勘探,测试工作。初步勘察分四部分:
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可以指导工程地质勘察方案的制定并作为工程地质评价的基本资料。主要内容如下:划分地貌单元,研究其形态特征,研究地形,地貌的演变过程;划分地层调查鉴定岩石和土的性质、成因、类型、时代、分布范围;进行地质构造的调查,调查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研究不良地质现象的形成,分布,以育程度及对场地的影响。调查研究当地建筑经验。
2)勘探点的布置与孔深的确定:初步勘察阶段勘探点的布置应按规范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确定。因此,勘探工作的布置,在主要考虑地质因素的同时,只能一般顾及各建筑区段建筑物的配置因素和有关工艺要求。
3)取样与测试:这里的取样,系指采取供试验的试样,包括原状土样,水样及岩石样。岩石、土、水的试样的采取均要掌握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当地层稳定,土质较均匀,可放宽取样间距。岩土试样的采取,不一定照搬前述原则,而可按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采取并决定采取数量。水样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规定进行。测试可以选择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方式。
4)水文地质工作:在初步勘察阶段要初步查明对工程建设有影响的水文地质条件。为此要调查研究地下水类型、含水层性质、补给和排泄条件、实测水位深度,初步确定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当地下水有可能浸没或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分析地下水对基础的侵蚀性。
4.3详细勘探
详细勘察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它是为了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的。勘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作为布置工作的依据:附有坐标及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各建筑物的地面整平标高、上部结构特点及地下设施情况等;可能采取的基础的形式、尺寸、埋置深度、单位荷载或总荷载,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方案。
4.4施工勘察
施工勘察不是一个固定的勘察阶段,而是一定的需要下进行的勘察工作,其目的是配合设计、施工单位,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勘察资料。不仅包括施工阶段的勘察工作,还包括可能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的勘察工作。
5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1文字部分
1)任务要求及勘察工作概况;2)有无影响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3)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4)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划分场地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6)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7)当工程需要时,尚应提供: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地基评价宜采用钻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触探,并结合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进行。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7层及7层以下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物、次要的轻型建筑物应提供触探及必要的钻探和土工试验资料。
5.2图表部分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3)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表。
重大工程根据需要,需绘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地质分区图、地质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和有关试验曲线。
篇4
【摘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
1 岩土的分类及其工程性质
1.1 岩石的分类及其工程性质岩石的分类,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矿物天然集合体,少数岩石也可由玻璃或生物遗骸组成。岩石构成地壳及上地幔的固态部分,也是地质作用的产物。目前岩石的主要按其形成原因来分,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岩石的工程性质,岩石的工程性质是指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工程性质的因素主要有矿物成分、岩石的机构和构造及分化程度。岩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的指标有比重,重度,孔隙性,吸水性,软化性,抗冻性。岩石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岩石的变形特性,岩石的强度特性(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
1.2 土的分类及其工程性质
土的分类土是一种三相体系,其主要物质成分包括作为土骨架的固体矿物颗粒(固相)、孔隙中水及其溶解物质(液相)和气体(气相)。根据地质成因土的工程分类主要包括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击土、湖积土、海积土、冰水沉积土和风积土。土的工程性质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有土的颗粒比重、重度、含水量、饱和度、孔隙比和孔隙率等。土的工程特性主要有渗透性、压缩性、抗剪强度、触变性和蠕变性、塑限性等。
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及其要求
不同的建筑物的重要性也不同,其破坏后产生的后果严重性也不同。因此针对工程重要性的不同以及场地和地基复杂程度的差异,岩土工程的勘察也要划分不同的等级,针对不同的等级,各个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方法及详细程度也会具有显著地差别。
2.1下面介绍几种岩土工程重要性等级的划分
2.1.1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所产生的后果,将工程分为三个重要性的等级,如下所示:一级工程:工程性质是重要工程,破坏后引起的后果属很严重二级工程:工程性质是一般工程,破坏后引起的后果属严重三级工程:工程性质是次要要工程,破坏后引起的后果属不严重
2.1.2 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可按规定分为三个等级,具体划分如下:一级地基(复杂地基):特征是岩石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多年冻土,严重湿陷、膨胀,盐渍,需要专门处理,;满足前面一个特征及以上者。二级地基(中等复杂):特征是岩石种类多,不均匀,有特殊岩石;满足前面一个特征及以上者。三级地基(简单地基):特征是岩石种类单一,均匀,无特殊岩石;全部满足前面全部特征。
2.2 岩石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
确定了上面的工程的重要性等级、地基等级复杂程度等级以后,就可以进行岩土工程的勘察等级的划分了,具体划分如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分甲、乙、丙三级。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的。
3 岩土工程地质勘测的测绘和调查及其它相关工作内容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一般在岩土工程勘察的早期阶段进行,也可以用于详细勘察阶段的对某些专门地质问题进行补充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明较大范围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不需要复杂设备和大量资金、材料,而且效果显著。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在地形地质图上填绘出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其内容应包括测区的所有工程地质要素,即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结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动力地质现象、已经有的建筑物的变形和破坏情况及以往的建筑经验、可利用的天然建筑材料的质量及其分布等方面,因此它属于多项内容的地表地质测绘和调查。
4 工程地质测绘前的准备工作
4.1 资料收集和研究。应收集的资料主要有区域地质资料、遥感资料、气象资料、水文资料、地震资料、水文及工程地质资料、建筑经验等。
4.2 踏勘。现场踏勘是在收集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了解侧区的地形地貌及其地质情况和问题,以便于合理的布置观测点和观测路线,正确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
4.3 编制测绘纲要。测绘纲要是进行测绘的依据,其内容应尽量符合实际情况。测绘纲要一般包含在勘察纲要内,在特殊的情况下可单独编制。测绘纲要应包括工作任务情况(目的、要求、测绘面积、比例尺等)、地理情况(位置、交通、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测绘区的地质概况(地层、岩性、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工作量、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人员组织和经费预算、材料物资器材、工作计划及工作步骤。
5 测绘的方法
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相片成图法,二是实地测绘法。主要介绍一下实地测绘法。实地测绘是工程地质测绘的野外工作方法,它由细分为三种方法。路线法:沿着一定的路线,穿越测绘场地,把走过的路线正确地填绘在地图上,并延途详细观察和记录各中地质现象和标志,如地层地层界线、构造线、岩层产状、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等。布点法:不点法是过程测绘的的基本方法,也是根据不同的比例预先在地形图上布置一定数量的观测路线和观测点。追索法:它是沿着地层走向、地质构造线的延伸方向或不良地质现象的边界线进行布点追索,其主要目的是查明某一局部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完成了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接下来完成的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了,主要包括工程地质的勘探和取样,岩土工程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房屋建筑与构造物的勘察评价,地下洞室的勘察与评价,边坡工程的勘察评价,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的编写。
篇5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地质勘察尤为关键,这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是其重中之重,这关系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重视水文地质分析可以有效避免地下水腐蚀工程。本文详细分析了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应对策略。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1地下水升降影响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非常严重,如若不引起重视,将会造成不堪设想的结果。针对建筑工程而言,其主要水文地质危害来源于地下水,无论是地下水位上升,还是地下水位下降,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建筑物。自然或人为原因都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变化如果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将不会对建筑物造成任何威胁,而一旦突破临界值,将会对建筑物造成极大的影响。如地下水上升,将可能产生如基础土壤软化、盐渍化以及沼泽化等等后果。除此之外,还可能导致如建筑物倾斜或者墙体破裂或是引起塌方,甚至造成建筑物地基不稳,基础上浮,淹没地下室等极为严重的后果。地下水下降对建筑也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如诱发地裂、地面沉降等后果,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建筑物土体结构是非常不利的,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减少建筑物使用年限。人为因素成为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假设地下水沉降经常发生,这对岩土影响极大,使其出现不均膨胀变现,致使其膨胀收缩度受到影响,逐渐变大,进而造成地裂,导致建筑物基础受损,影响其基础承载力。
1.2地下水压力影响
通常来说,地下水作用力很小,如果地下水维持正常状态,其不会对建筑物有任何影响,但是很多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并没有对地下水引起足够的重视,促使其平衡失调,导致地下水压力危害。在地下水压力下,将会导致以下后果,如流沙、基坑突涌,进而破坏基础稳定度。如果建筑物基础受到威胁,那将对整个建筑物产生极大的影响,无法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同时会缩短建筑物使用年限。总的来说,工程地质勘察中,施工人员必须对地下水压力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施工过程中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1.3潜水位上升影响
潜水位上升对建筑物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附近河流、水库、湖泊等,其水位升高对潜水位上升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工业废水、排水管道以及灌溉工程渗透等因素,直接威胁到建筑物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潜水位上升,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建筑物地基,使其变软,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强度,加大其压缩性,这对建筑物而言是极其不利的因素,极易发生沉降变形;第二,影响地基,使其发生侧移,或是导致地基隆起,致使地基上浮,最终导致建筑物失稳。
2解决水文地质危害的相关策略
2.1规范地质勘察环节
针对建筑工程而言,施工之前的地质勘察尤为关键,这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以及使用年限。工程地质勘察不仅是极为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目前,我国对工程地质勘察逐渐引起重视,相关工作也在逐步完善,具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规范体系。规章制度的建立可确保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同时也可保障施工的合理性。工程地质勘察的规章制度涵盖了勘察的每个细节,并在每个环节进行了逐一规定,如地质勘察目的、勘察任务、勘察评价等等,这使得工程地质勘察效果显著,规范了工程地质勘察流程,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顺利推行提供保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对相应的规章制度了解并不深,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会依据自身的经验进行实际操作,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工程地质勘察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必须对自身的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对水文地质勘察了解透彻,掌握最基本要求,依据标准进行水文勘察,进一步提工程地质勘察效率,保障勘察工作能够取得预想的效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建筑物的质量不会受到水文地质的影响。
2.2深入调查地下水状态
对地下水埋藏状况进行有效调查,以确保建筑施工中不受到地质水文的影响。地下水埋藏状况调查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明确调查目的,设置调查标准;其次,了解地下水类型,进而确定地下水位,并深入了解其水位变化情况、水位变化规律、地下水腐蚀性等。这些因素都需要深入调查,才能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获得相对有效的资料。在建筑选材阶段,施工人员可以依据调查结果选择相对合适的材料,确定基坑施工方案。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工程中要进行综合考虑,并且要预估在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如地下水的危害性、管涌的威胁值,针对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如控制基坑深度;保障基底隔水层维持在固定范围之内;降低水压力、降低承压水位符合相应标准,从根本上避免突涌情况的发生。
2.3保障潜水位以及地下水维持在正常范畴
潜水位不稳定也会影响建筑物质量,因此针对潜水位上升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从地下给水管道、引水渠水管道两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一旦发现渗漏问题,必须给予及时修复。而地下水下降问题,有关部门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要加强抽取地下水和采矿方面的管理,一旦出现违规情况,必须进行严格处罚,加强相关教育。
3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察是建筑施工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其中的水文地质分析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做好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分析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丁剑.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分析[J].科技展望,2015(4):88.
[2]马志超,周峰,杨一峰.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危害分析[J].科技资讯,2015(15):68.
[3]黄武斌.浅析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分析与预防[J].江西建材,2013(5):288-289.
[4]唐科行.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115.
篇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取得很大程度上的进步,水利工程建设要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我国也逐渐走向发达国家行列。但是,很多建设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前没有制订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工程地质勘查方案,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况,以至于超出预算成本,不能按期竣工,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工程地质勘察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分析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对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条件或者场地水平所做的地质考察与勘察。通过对当地的实地调查与勘测,详细了解当地的地质条件,土壤情况以及水位高低等,以便为水利工程建设方案的制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程地质勘察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勘察方法。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给工程地质勘察增加难度,这时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我国在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较多的方法有工程地质检测、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试验、工程地质勘探等。不同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勘察方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工程地质勘测的成果,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用的地质资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水利工程勘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选择合理的勘察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繁琐的工作,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详细的资料,为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指勘察和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条件,编制成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为工程地质勘探,工程地质试验提供依据。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走在其他勘察工作前面的勘察工作。工程地质测绘可以对地面地质条件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对地下地质情况准确判断,掌握地质条件的详细资料,从而为其他的勘察工作奠定基础,减少勘察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可见,工程地质测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二) 工程地质勘探
工程地质勘探是指借助一定的机械工具深入地下对地下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探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地面露头较少、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质条件的勘察,通常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是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钻探和坑探工程等。不同的勘探方法有自己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合理选择合适的地质勘探方法。
(三) 工程地质试验
工程地质试验是指各种地质条件、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提供参数而进行的试验的总称,对岩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强度结构进行有效的试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准确地了解认识地质条件以及岩石的性质,有利于我们进行工程布置、降低建筑成本、确定工程工期和工程方案的研究与规划。
二、 水利工程中工程地质勘察的作用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工程地质勘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只有对水利工程周边的地质条件进行细致的勘察,才能制订详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减低建筑成本,顺利、高效地开展水利工程的施工工作。下面详细的介绍了水利工程中工程地质勘察的作用。
(一) 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水利工程在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安全风险大部分是源于对周围地质环境的不熟悉,缺乏前期的地质勘察所造成的,由此可见,工程地质勘察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可以准确的获得建设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分析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在后期的建设中避开恶劣的地质环境,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 提高建设方案的科学性
水利工程方案的制订是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建筑方案的规划需要详细掌握水利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情况以及结构的稳定性,而这些资料的获取正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所获得的。只有科学、有效的进行地质勘察,才能合理的研究与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所以,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水利工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三) 降低建设成本
水利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从工程的提出到最终的建设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持,同时也需要各种繁琐,复杂的工作才能完成。然而,通过地质勘察工作,可以对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水文情况、地质结构有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从而组织建设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保证工程按期完成,降低了水利工程的工程造价。由此可见,做好准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建设成本。
三、 水利工程中工程地质勘察的意义
工程地质勘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工程质量的决定因素,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做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有序、高效的完成,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中国古代有句谚语是“靠天吃饭”是指我国广大的农民大多依靠雨水来灌溉,农业的发展受到气候环境的制约。时至今日,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靠天吃饭”的现状已逐渐被打破,利用水利工程对农田进行灌溉,有利于农作物更好的生长。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勘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可以准确掌握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情况和地质结构的资料,有利于科学、合理的规划工程建设方案,保证工程建设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察对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7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地质勘察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是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的前提条件,其可靠性直接关系着工程的安全、质量与效益。但目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着此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本文介绍了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概况,重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不断提高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进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问题
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环境下,建筑工程涉及的范围日渐扩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面对着不同的地质条件,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对地质勘察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先进技术、方法的支持下,地质勘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地质勘察工作仍存在不足,不仅制约着建筑工程的有序实施,还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相关问题,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水平。
1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概况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是对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与评价,具体的工作包括地质测绘、勘探、实验与测试等。通常情况下,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是指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在全面掌握各项条件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预测二者的作用方式、特点及规模,通过准确的、科学的评价,以此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为建筑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分析评价和提出处理建议。此项工作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保证了工程安全,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相关问题
2.1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建筑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逐渐增多,新的建设地区不断出现,各类工程面对不同的场地条件,越来越多的工程地质问题需要查明和解决。如:复杂岩体的稳定问题;黄土场地的湿陷性;软土地区土层的强度及变形特性;多年冻土地区岩土的物理力学和热学性质以及地震多发区的饱和砂土的液化问题等。(2)地质条件。目前,我国地质条件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为了满足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展开一系列的地质条件研究与分析,进而增加了地质勘察工作负担。(3)建筑物。不同的工程其建筑类别、规模、结构型式、荷载的分布及大小千差万别,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也各不相同,如深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地下水对地下室抗浮稳定性的影响;高层建筑物地基的处理;上部荷载大小相差悬殊建筑结构存在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等。
2.2具体问题
本文以某简单场地、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的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不足,具体内容如下:(1)质量较低。在工程设计与施工前,勘察单位实施了地质勘察工作,并提交了工作报告,但其报告的质量较低,缺少完整性与准确性。在地质勘察报告中未涉及土工试验指标,未能准确评价工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未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对其他勘察单位的报告分析可知,大部分报告内容过于繁琐,缺少表格、图片与数据的支持,语言表述过于生硬与抽象。地质勘察报告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勘察单位过于注重设计单位的要求,虽然为其提供了承载力指标,但其他内容不够完善,因此,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质量需要不断提高。(2)方法欠缺。此例中勘察单位确定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的主要方法为建筑经验及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作为原位测试方法之一,是属于间接半定量的测试方法,用来确定土层的某些性质指标需要借助与一些直接测试试验方法(如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的相关关系才能得出所需成果,在缺乏相关对比试验的地区,直接采用此方法所得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较低。对工程安全和经济效益发挥存在不利的影响。(3)认识不足。通常情况下,地质勘察工作主要是为了明确地质构成、土体力学指标等,二者是基础选择、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及工程造价确定的可靠依据,但面对复杂的地下环境,需要借助必要的勘察手段,如:钻探勘察。对于建筑场地而言,其具有唯一特性,缺少可比性,在此情况下,为了保证勘察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对勘察的操作规范、专业技能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在实际钻探勘察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未能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操作缺少规范性、技术缺少专业性,进而直接影响了勘察的结果,延长了工期,增加了投入,制约着建筑工程综合效益的提高。(4)技术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实际勘察过程中缺少关键性的技术。地质勘察缺少先进的设备与丰富的手段,在工程中仍运用着传统的技术与方法,制约着勘察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地质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其专业技能未能满足勘察工作的需求,其职业道德素养偏低,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偏低,在此基础上,地质勘察难以满足建筑工程发展的需求,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长足发展[1]。
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改进措施
在建筑工程规模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简单场地日渐减少,对一级与二级级建筑物的要求不断增多,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地质勘察工作急需完善,具体措施如下。
3.1明确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对工程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着其安全性与经济性,是建筑工程长足、稳定与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明确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对不同的地质勘察单位实力进行衡量,选择最有实力的单位,以此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同时,地质勘察单位应认真对待每一个工程项目,通过大力的宣传与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均认识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各个工作人员经过培训与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先进的技术、方法与手段等进行及时的掌握与有效的运用,以此为地质勘察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在此情况下,地质勘察效果将更加显著[2]。
3.2提高地质勘察的技术水平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对各项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其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适应了建筑工程的需求,还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地质勘察单位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并鼓励勘察人员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勘察的效果才能够大幅度提高。根据本工程案例可知,在地质勘察过程中,虽然采用了一定的勘察手段,但先进的测试技术、监测技术等未能应用,因此,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应对相关的技术均给予关注与运用,以此保证建筑工程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3健全地质勘察的规章制度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现场勘察、野外勘察等展开全面的监督,避免勘察的随意性;对勘察报告实行严格的监管,提高报告的具体性、清晰性与规范性;同时,在监督与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发挥监督机构的作用,以此保证勘察的质量与效率[3]。
4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高效与有序开展,不仅关系工程的质量,还影响工程的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勘察工作困难重重,其中存在的各个问题均制约着勘察的高效性、准确性与规范性,本文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对策,旨在有效解决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地质勘察工作质量的提高。
作者:徐刚 单位:新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阿克苏新岩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尹奇林.工程地质勘察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98.
篇8
关键词:工程地质 勘察 信息化
地质勘察数据具有多源、多类、多量、多维、多时态和多主题特征,给地质勘察数据信息化带来巨大困难。在充分考虑了工程地质勘察及勘察信息应用所涉及到的后续设计全过程的基础上,从勘察数据的有效采集、管理、信息化、信息表达、信息资源应用出发,进行研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1 工程地质勘察数据信息采集研究
工程地质勘察的数据包括地质信息、岩土空间位置信息、原位测试信息、室内试验数据和水文信息,数据量十分庞大。若采用人工录入勘察数据到数据库中,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准确性难以保证。能够从工程地质勘察处理软件中直接读取基础数据是上好的选择。
1.1工程地质勘探数据信息采集
静探数据包括单桥静探和双桥静探2种。其中单桥静探需要给出钻孔编号、静探类型、试验点深度、比贯入阻力的值;双桥静探钻孔编号、静探类型、试验点深度、锥头阻力和侧壁摩阻力的值。各数据之间用制表符(Tab键)隔开,各数据行之间用回车键隔开。
1.2 工程试验数据采集
由于试验种类繁多,试验方法多样,所以试验数据也是既多又复杂。为了完成试验数据的采集,我们以土工试验全过程(包括试验仪器的运用、试验数据的获取、试验成果的分析和操作过程及各阶段的数据管理等环节)为研究对象,做了以下工作:
1.2.1以结构相对复杂的直剪仪、三轴仪和固结仪为重点,研究有关仪器与采集系统的最佳匹配方案和技术参数。
1.2.2通过吸收引进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器件(如传感器与电测技术、仪器制造和控制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气动液压技术及其相关部件)开发出一套适合于本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土工试验数据采集处理微机化。
1.2.3 不仅研究数据采集处理、仪器运行自动控制和数据管理与网络传输等,还开发了与硬件设备配套使用的采集处理软件。
1.3 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数据采集
首先,我们进行了设备的选用,经广泛调查我们选用 平板电脑)作为实现横断面地质填绘信息数字化采集的设备,确定了采集的数字设备后,第二步在该设备的硬件和支持的软件环境下开发了相应的软件,解决了大量数字化横断面的管理和横断面地质填绘信息数字化采集功能,实现了横断面地质填绘信息的数字化采集。
2 工程地质勘察信息管理研究
目前来说,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信息资源的信息化工作,主要是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组织和表述,因为对于各勘察单位来说,勘察成果已基本实现了数字化,但是由于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地组织和加工,勘察成果还不能直接为后序设计服务,还需要人工解析,也就是后序专业需要从作为勘察成果的文字、图表中提取相关数据,、人工编辑为设计软件可以识别的数据,这样的二次编辑过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加大了人为出错的几率。若要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则必须对获取的数字化资讯进行系统地组织和加工,也就是对数字化资讯的管理。工程地质勘察数据信息包括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等,在充分分析了工程地质勘察数据信息的内容和特点后,我们采用了关系模型,建立了数据库,对工程地质勘察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原始资料管理与存储、数据分析与处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和坐标高程管理,如图所示。
3 工程地质勘察数据信息化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时代悄然而至。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想实现跨越性的进步提高,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很多勘察单位已基本能够实现勘察数据的现场实时录入,像测绘领域的电子测图一样,地质勘察信息也可以实现现场数字化,同步存储于计算机中。勘察工作完成后的数据集中录入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其数据录入质量也会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因此,现在应该大力开发、推广工程地质勘察处理软件,争取实现基础数据的现场实时录入存储。
4 工程地质信息资源应用研究
我们研究勘察资源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完整的信息表达可以代表一个工程的勘察资源,但是不一定与后续设计的需求一一对应,所以设计专业对工程地质勘察信息资源进行研究,根据自身的特点,研究出适合自身设计需求的应用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针对我院现行的工作特点,本课题着重对工程地质信息资源在桥梁设计、路基设计、岩土计算以及横断面信息在线路、路基、站场设计中的应用做了研究。
5 工程地质勘察信息资源的意义
5.1 工程地质勘察资源的信息化应用研究是有必要的、可行的
长期以来,传统的勘察设计信息传递都是通过纸介质来完成的。就设计院来说,专业和专业之间存在着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且增加了人为的出错几率。近些年来,勘测设计一体化、专业间协同设计始终是勘察设计行业的工作重点,但专业之间的真正数据传输利用、整体范围内的勘察数据管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可追溯性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5.2 复杂图形的数据化表达解决了勘测设计一体化的瓶颈
复杂图形的数据化一直以来是勘察设计一体化中的重要瓶颈之一。从专业技术本身来说,由于地质专业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模糊性的特点,以精确的数据形式来直观表述地质问题被公认为不太可能;从计算机应用现状看,把一张参杂了大量人为智能分析结果,由线条、填充物、数值、文本描述等组成的相当复杂的地质图纸信息化、数据化,也是一件技术难度相当大的事。
5.3 工程地质勘察资源的信息化对勘测设计一体化协同作业具有促进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迅速而全面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就是财富”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信息化、数据化。尽管地质勘察行业所面对的专业问题非常复杂,但是将工程地质勘察信息快速采集、有序管理、综合分析、高度处理,最终产生出能够完全反映工程地质问题的信息化数据将成为发展趋势,为了顺应科技发展,我们先迈出了这一步。
5.4 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信息化是国际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信息化也是一项既依赖于信息技术也与信息应用直接关联的复杂系统工程。怎样协调技术和应用之间的关系,保证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很关键的条件是信息化的相关技术标准。
6 结语
总之,随着工程勘察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建立支持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其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7 参考文献
【1】.杨耀栋;谭海樵;钱津铭 GIS下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期刊论文]-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
篇9
关键词: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Abstract:The complexity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in karsts area, often because of uncertainty of karsts development and hidden trouble such as objectivity, in the actual process in geological survey carefully earnestly do specific exploration work, in order to get better results prospecting. The analysis based on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mainly in karsts area survey method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Keywords: Karsts region; engineering geology; survey method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前言
岩溶别名喀斯特,指的是以石灰岩、白云岩等为典型代表的可溶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溶解溶蚀的现象,通常在地下流动水的作用下还会形成一系列的洞穴、裂隙等地质构造。在岩溶发育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长期侵蚀可溶性岩石,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岩溶地貌与形态,流水的作用使得岩层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相应岩石的强度也会下降,此时岩层是不稳定的,无法为上部建筑物提供可靠的承载力。岩溶地区的工程项目建设首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工程地质勘察,具体了解地下岩层的岩溶发育情况,掌握岩溶分布区域以及发育规律,以便于认知地下岩层的实际情况,收集有用的地质数据,为工程建筑的后续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是保障建筑物整体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必须认真对待。
二、岩溶地基类型
由于岩溶发育,往往使可溶岩表面石芽、溶沟丛生,参差不齐;地下溶洞又破坏了岩体完整性。岩溶水动力条件变化,又会使其上部覆盖土层产生开裂、沉陷。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建筑物地基的稳定。
根据碳酸盐岩出露条件及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可将岩溶地基划分为型、覆盖型、埋藏型三种。
1.型
地表一般缺少植被和土层覆盖,碳酸盐岩大部分于地表或其上仅有很薄(小于10米)的覆盖土。它又可分为石芽地基和溶洞地基两种。
(1)石芽地基: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的碳酸盐岩节理、裂隙溶蚀扩展而形成。溶沟间残存的石芽高度一般不超过3m。如被土覆盖,称为埋藏石芽。石芽多数分布在山岭斜坡上、河流谷坡以及岩溶洼地的边坡上。芽面极陡,芽间的溶沟、溶槽有的可深达10余米,而且往往与下部溶洞和溶蚀裂隙相连。基岩面起伏极大。因此,会造成地基滑动及不均匀沉陷和施工上的困难。
(2)溶洞地基:浅层溶洞顶板的稳定性问题是该类地基安全的关键。溶洞顶板的稳定性与岩石性质、结构面的分布及其组合关系、顶板厚度、溶洞形态和大小、洞内充填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关。
2.覆盖型
碳酸盐岩之上覆盖层厚十几米至几十米,又可分为浅覆盖型(上覆土层小于30米)和深覆盖型(上覆土层大于30米)。这类土体可以是各种成因类型的松软土,如风成黄土、冲洪积砂卵石类土以及我国南方岩溶地区普遍发育的残坡积红粘土。覆盖型岩溶地基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是地面塌陷、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对这类地基稳定性的评价需要同时考虑上部建筑荷载与土洞的共同作用。
3.埋藏型
碳酸盐岩之上覆盖有其它非可溶性的岩石,其厚度大小不一,当上部非可溶性岩石的厚度和强度能满足建筑物的需要时,可不考虑下部岩溶的发育情况。
三、勘察的目的和地基稳定性
岩溶场地勘察的目的在于查明对场地安全和地基稳定有影响的岩溶发育规律,各种岩溶形态的规模、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洞内的充填情况,可溶岩顶部上覆岩土体的厚度、空间分布及其工程性质,地表、地下水的循环交替规律等,并对建筑场地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作出确切的评价。根据已有勘察经验,在岩溶场地勘察过程中,应查明与场地类型和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1.各类岩溶的位置、高程、大小、形状、延伸方向、顶板与底部状况、围岩(土)及洞内充填物性状、塌落的形成时间与因素等。
2.岩溶发育与地层的岩性、结构、厚度及不同岩性组合的关系,结合各层位上岩溶形态与分布数量的调查统计,划分出不同的岩溶岩组。
3.岩溶形态分布、发育强度与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褶皱形式、地层产状、断裂等结构面及其属性的关系。
4.岩溶发育与当地地貌发展史、所处的地貌部位、水文网及相对高程的关系。划分出岩溶微地貌类型及水平与垂向的分布带。阐明不同地貌单位上岩溶发育特征及强度差异性等多种问题。
四、各阶段岩溶地区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要求和方法
岩溶地区勘察不同于一般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其显著特点是始终将查明和分析岩溶的岩土体结构、稳定状态及其潜在危害置于突出地位。在不同的勘察阶段采用相应的勘察手段和技术方法,布置相应适当的勘察工作量。岩土工程勘察各阶段的要求和方法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等。
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应查明岩溶洞隙、土洞的发育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宜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及综合物探的勘察方法。
初步勘察阶段应查明岩溶洞隙、土洞的发育程度和规律,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岩溶洞隙及其伴生土洞、地表塌陷的分布、发育程度和发育规律,并按场地的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进行分区。
宜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及综合物探方法,对物探发现有异常的地段,应选择有代表性部位布置钻探孔进行验证核实,并在初划的岩溶分区及规模较大的地下洞隙地段适当增加勘探孔,钻探孔深应穿过表层岩溶发育带。
详细勘察阶段应查明建筑物范围或对建筑有影响地段的各种岩溶洞隙及土洞的状态、位置、规模、埋深、围岩和溶洞内的充填物性状,地下水埋藏特征;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在岩溶发育区的下列部位应查明土洞和土洞群的位置:(1)土层较薄、土中裂隙及其下岩体岩溶发育部位。(2)岩面张开裂隙发育,石芽或外露的岩体交接部位。(3)两组构造裂隙交汇或宽大裂隙带。(4)隐伏溶沟、溶槽、漏斗等,其上有软弱土分布覆盖地段。(5)降水漏斗中心部位。当岩溶导水性相当均匀时,宜选择漏斗中地下水流向的上游部位;当岩溶水呈集中渗流时,宜选择地下水流向的下游部位。(6)地势低洼和地面水体近旁。
采用物探勘察时宜按建筑物轴线布置物探测线,并宜采用多种方法判定异常地段及其性质。对基础下和邻近地段的物探异常点或基础点顶面荷载大于2000kN的独立基础,均匀布置验证性钻探孔。当发现有危及工程安全的洞体时,应采取加密钻孔或物探等措施。必要时可采取顶板及洞内堆填物的岩土试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其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基底下土层厚度不足时,应将勘探孔全部或部分钻入基岩。当在预定深度内遇见溶洞时,应将勘探孔钻入洞底以下一定深度(具体深度应根据建筑物所采用的基础来确定),一般不应小于洞底以下2m。b.当需查明浅埋岩溶的岩组分界、断裂及岩溶土洞的形态或验证其他勘探手段的成果时,应采取岩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并应布置适量的探槽或探井。c.在土洞发育地段,应沿基础轴线或在每个单独基础位置上以较大密度布置静力触探或小口径钎探,查明土洞、地表塌陷的分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特定的范围内,由于岩溶发育的复杂性,要求我们采用多种勘察手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勘察,避免单方法、单参数的多解性和局限性所造成的缺陷;首先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以及物探的勘察方法,对下一步进行工程地质钻探、原位测试等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提高地质勘察技术水平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宋洪柱,李守春等.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古墓探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
篇10
【关键词】路基;工程地质;勘察
1概述
路基包括路堤、路堑等。在平原地区修建路基比较简单,工程地质问题较少。但在丘陵区,尤其是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修建道路时,路基工程量较大,往往需要通过高填或深挖才能满足线路最大纵向坡度的要求。因此,路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路基边坡稳定性问题、道路冻害问题以及天然建筑材料问题等。
2路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1路基边坡稳定性问题
路基边坡包括天然边坡,半填半挖的路基边坡以及深路堑的人工边坡等。边坡都具有一定坡度和高度,边坡岩土体均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在重力作用、河流的冲刷或工程的影响下,边坡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与破坏。其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滑坡和崩塌。
路堑边坡不仅可能产生滑坡,且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引起古滑坡复活。由于古滑坡发生时间较长,在各种外营力的长期作用下,其外表形迹早已被改造成平缓的山坡地形,若不注意观察,很难发现。当施工开挖使其滑动面临空时,易引起处于休止阶段的古滑坡重新活动,造成滑坡灾害。
2.2道路冻害问题
道路冻害包括冬季路基土体因冻结作用而引起路面冻胀和春季因融化作用使路基翻浆。结果都会使路基产生变形破坏,甚至形成显著的不均匀冻胀和路基土强度发生极大改变,危害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道路冻害具有季节性。冬季,在低气温长期作用下,路基土中水的冻结和水的迁移作用,使土体中水分重新分布,并平行于冻结界面而形成数层冻层,局部地段尚有冰透镜体或冰块,因而使土体体积增大(约9%)而产生路基隆起现象。春季,地表冰层融化较早,而下层尚未解冻,融化层的水分难以下渗,致使上层土的含水量增大而软化,强度显著降低。在外荷载作用下,路基出现翻浆现象。翻浆是道路严重冻害的一种特殊现象,它不仅与冻胀有密切关系,而且与运输量的发展有关。在冻胀量相同的条件下,交通频繁的地区,其翻浆现象更为严重。翻浆对铁路影响较小,但对公路的危害比较明显。
防止道路冻害的措施有:(1)铺设毛细割断层,以断绝补给水源;(2)把粉粘粒含量较高的冻胀性土换为粒粗、分散的砂砾石抗冻胀性土;(3)采用纵横盲沟和竖井,排除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路基土的含水量;(4)提高路基标高;(5)修筑隔热层,防止冻结向路基深处发展等。
2.3建筑材料问题
路基工程需要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较多,包括道渣、土料、片石、砂和碎石等。它不仅在数量上需求量较大,而且要求各种建筑材料产地沿线两侧零散分布。在山区修筑高路堤时却常缺乏土料;在平原和软岩山区,常常找不到强度符合要求的护坡片石和道渣等。因此,寻找符合要求的天然建筑材料有时成为道路选线的关键性问题,常常被迫采用高桥代替高路堤的设计方案,提高了道路的造价。
3道路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道路工程地质勘察阶段与其工程设计阶段是相配合的,相应地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初步设计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
3.1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
本阶段勘察要点主要是研究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地形、地貌、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等自然特征。应在充分收集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以调查为主,并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勘察的深度应根据公路等级、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按不同的要求进行。配合规划设计,解决大的线路方案的选择问题,重点研究跨越大分水岭处,长隧道,跨越大河和大规模不良地质现象等关键性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提供有关地震、天然建筑材料和供水水源等地质资料。最终以工程地质观点选出几个较好的线路比较方案,为选线提供地质资料。
3.2初步设计勘察阶段
可分为路线初勘与路基初勘。
(1)路线初勘应重点查明与选择路线方案和确定路线走向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沿线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特殊性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分布,路基填筑材料的来源,并预测可能产生工程地质灾害的地段及对工程方案的影响。当区域稳定条件差,有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性岩土存在,山体或基底有可能失稳时,应评价地质条件对工程稳定、施工条件和安全及营运养护的长期影响,合理选定路线方案。
(2)路基初勘对于一般路基,应查明与地基稳定和边坡稳定及设计有关的地质条件,包括岩石性质、产状、风化破碎程度与厚度,土的类别、密实程度、含水状态,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活动状况等;对于高路堤,重点调查地层层位、层厚、土质类别,查明地下水埋深、分布,确定土的承载能力、抗剪指标和压缩指标。判定在路堤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和滑移的稳定性;对于填筑在等于或陡于1:2的斜坡上及存在可能沿斜坡滑动的陡坡路堤,应查明其沿斜坡或下卧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调查斜坡上覆盖土层的层位、层厚、土类,斜坡下卧基岩岩石的倾斜度、岩性、产状、风化程度,斜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情况,确定土层和岩土界而的抗滑、抗剪指标。
3.3详细勘察阶段
查明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危害程度,提出处理意见;搜集因施工困难或其它特殊原因而改变设计方案或增加建筑物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并根据施工实际开挖情况,修改补充原有设计图件的工程地质内容;对存在疑难问题的工点做好工程地质预测,或布置长期观测等。
查明沿线的地质构造、岩土类别、土的物理性质、基岩风化情况、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和地表水活动情况,确定路基基底的稳定性,边坡结构形式及坡度;对已确定存在沉降和滑移问题的高填路堤的初拟处理方案.应查明其有关地层层位、层厚、岩土类别、分布范围和水文地质条件,对有关地层进行测试,掌握设计所需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数据,特别是固结和抗剪指标;对已确定存在不稳定问题的斜坡路堤的各种初拟处理方案,应查明有关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对有关地层可能滑动的岩土界面进行测试并掌握其各种物理力学指标,重点是抗剪、抗滑指标,以满足设计的需要。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