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矿产范文

时间:2023-03-17 09:2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西部矿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西部矿产

篇1

在我国,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均取自矿业,矿业支撑了GDP 70%的国民经济的运转。对DRI-WEFA(华顿计量经济预测协会)和RioTinto(力拓矿业公司)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世界GDP增长与矿产资源需求量之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的结论。

从全球范围看,矿产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间对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操纵本国资源价格和经济命运的能力不断削弱,对资源的依存度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资源消费量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加(2008统计年鉴)。对一个发展中的资源生产和消耗大国而言,资源问题尤为突出。2008年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使我们深刻意识到能源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2008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为17888万吨,同比增长9.6%。随着石油使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单位GDP所消耗的原油量不断增加,所以,即使国内产量不断增加,但我国需求量的攀升速度却远大于产量增加速度。1993年后,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就超过了生产量,且消费量的增速远远大于生产量的增速。由此看出,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性逐年提高。根据国际能源署(IEA)“能源一经济发展模型”的测算,对OECD国家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保持1年,GDP增长受影响0.4%-0.5%;而对非OECD国家的影响取决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对于我国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将使我国的GDP下降0.7%,而且,如果油价持续上涨,GDP增长率下降的速度将加快。在最近几年中,中国经济大体为GDP每增长1%将带动100万人的就业。据初步测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维持1年的话,全国由于企业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而影响就业的人数在500万以上。因此,如何完善能源战略储备体制,提高开采技术和利用效率以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以及能源安全协调发展,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和发展战略。

二、西部资源现状

(一)西部资源储量

到目前为止,我国东部地区那些品级高又相对易于开采的矿藏资源储量已大为减少,而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国土资源部主持的替代资源区的寻找重点也主要聚焦于中西部地区。以煤炭为例,中国是煤的第一大消费国(占世界煤总消费量的32%左右),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六省区储量最多,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81.6%。虽然大庆及胜利油田为目前中国的第一、二大油田,但西部的克拉玛依油田、青海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和吐哈油田都同时具有大量的天然气储备。其中,长庆油田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四川油田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区。统计表明西部地区主要能源和黑色金属矿产基础储量占全国百分比如表1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天然气、煤炭、锰矿、铬矿、钒矿储量都占全国储量相当大的比例,原生钛铁矿则占绝对优势。同时,资料表明,西部地区大部分的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都占全国储量的相当比例。

(二)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

实际状况表明,目前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开采存在无序与低效的问题。

案例一:陕北榆林

陕北榆林,一个煤炭资源大市,一个造就了陕北财富神话的地方,但50.2万贫困人口的数字却居全省之冠。这不能不令人诧异。原因很简单: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环境的恶化,造成了新的贫困。

截至2007年底,榆林市因煤炭开采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达339.57平方公里,且以每年10平方公里以上的速度增加;已塌陷面积64.25平方公里,造成大量的地表设施损毁。因煤矿采空区塌陷造成受灾户已达2805户9585人。地表塌陷直接损毁和影响房屋4500多间,损毁水浇地、旱地、林草地各数万亩。此外,还有道路、工厂、水坝、输电线路等设施也被损坏。由于独特的地质构造,榆林地下水的蕴藏较浅,而煤炭的开采必然穿过隔水岩层,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造成区域性地表水泄漏、地下水位下降。榆林市湖泊由煤田开发前的869个减少到现在的79个。全省最大的内陆湖红碱淖近6年水位下降3米,水面由6年前的10.5万亩缩减到不足7万亩。近年来,神木县已有10条河断流,20多眼泉井干涸。境内主要河流窟野河全年2/3时间断流。中鸡镇束鸡河村受活鸡兔煤矿影响,3座水库、18眼水井全部干枯,当地群众被迫到10里外取水。当地一位官员一语中的:榆林人民为资源开发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但却未能充分享受到资源开发的巨大成果。

案例二:新疆和田

美玉出和田,更准确地说是出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玉龙喀什河。

但是这条温润平坦美丽的白玉河,近年来正逐步变为一个喧嚣的大型工地。当和田美玉把很多人的口袋变得殷实的同时,玉龙喀什河却付出了极大代价:水土流失严重、两岸植被破坏、安全度汛危险。在玉龙喀什河上游的一段河床上人们看到,这里沙尘飞扬,机器轰鸣,上百辆大型挖掘机、装载机不停地忙碌,巨大的钢铲在河床上任意翻动,有的已经挖掘到地下15米深的地方。为找到玉石,数十公里长的玉龙喀什河河床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国土资源部下发限采令。然而禁止在河道采挖后,数万挖玉大军又移师到河道外的河床及戈壁滩上,进一步加大了该地区的土地沙化。同时也导致了和田玉的价格大幅上涨,更加刺激了和田玉的盗采。

如果当地政府再不实施有效的管理办法,不仅亿万年沉积的籽玉会被淘尽,玉龙喀什河的生态环境也将永远难复。

三、问题

为什么资源丰富的西部至今还是脱不掉贫困的帽子?西部“富饶的贫穷”这一现象是否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比较优势陷阱”?事实上,以劳动力成本或天然资源为优势的产业,通常都是进入门槛不高的产业,因而会吸引更多的进入者。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地区、国家被这类产业所吸引时,人们很快就会发现,除了优势不断消失之外,还因为过多资产的投入而被套牢,其竞争优势也会日渐削弱乃至消失。面对这样的现象与问题,我们会问,难道Sachs andWarner提出的“资源诅咒”真的发生在我们身上了吗?所谓资源诅咒,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机理是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租并由此引致大量的寻租行为,后者必然引起腐败、官僚化和公共利益的损害,正是这种制度弱化导致了“资源诅咒”效应。

四、建议

西部地区如何走出比较优势陷阱,预防资源诅咒的发生。我们认为,提高资源开采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通过包括规模控制、税费改革以及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等手

段来实现。

(一)规模控制的必要性

经济学有关资源开采量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研究表明,当企业规模比较小而数量比较多时,我们可以近似认为形成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形势,此时行业中只有正常利润而不会存在超额利润;而当进行规模生产,即适当垄断的情况下,企业会选择一定的产量,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规模生产下的产量更接近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产量。所以,规模经营的必要性要求我们要关闭一些小规模的能源开采或加工企业,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化。

(二)征税的必要性

不征税的情况下存在外部性,此时治理污染的成本由社会承担;如果政府在一定产量后对企业的单位产品进行税收,或者对每单位都进行税收,产量就会变小,而价格会相应的提高,于是就避免了低价滥采的现象,也会促进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在产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仍能获得利润。

(三)监管的必要性

企业和政府之间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博弈,在这个博弈当中不存在纳什均衡。所以我们要找出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使得企业与政府在以一定的概率监管和一定的概率不监管的状态下选择清洁和不清洁生产的收益相等,使得企业对清洁或不清洁没有特别偏好,也即无差异。现实中如果政府的监管概率稍大,那么,企业便有动力进行清洁生产,所以政府只需要积极监管,而不需要时时监管。具体监管和不监管的概率为多少,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成本和收益的均值再来计算。

(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篇2

[关键字]优势矿产 成矿条件 分布区域 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 P57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97-2

红河州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发现新的大型、超大型资源富集区的优越条件,是云南省最具找矿前景的地区之一。金平龙脖河铜矿、长安金矿、老集寨多金属矿等为近几年新发现的矿集区;现有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山,其深部、周边仍有发现新矿体和增加资源储量的巨大潜力。

1 优势矿产

根据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产业基础及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等综合因素,锡铜铅锌镍金银锰煤为红河州的重要和优势矿产。

2 成矿条件、主要分布及找矿方向

2.1 能源(煤)矿产

红河州煤炭资源丰富,煤类齐全,资源总量占全省各地州的第三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区域上主要分布于牛首山古陆以南,川滇古陆东侧,越北古陆北端北、西边缘之间区域内的弥勒、泸西、开远、蒙自一带。蕴藏着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晚第三纪、第四纪四个成煤时代的煤炭资源,以成因类型特殊适合露天开采的晚第三纪褐煤为主,矿区规模大、煤层较稳定的晚二叠世煤次之,晚三叠世煤零星分布且不稳定,第四纪泥炭分布于坝区河、湖低洼地带,以淤积残留湖沼泽成矿条件最好。

目前州内各类成煤盆地仍是今后的主要找煤方向,根据开发条件及煤炭需求,近期内的勘点区为:圭山煤田、小龙潭煤矿区、弥勒跨竹煤矿区、弥勒竹园-朋普煤矿区、屏边西土依-蒙自水田煤矿区的深部及。

2.2 有色金属矿产

2.2.1 锡矿

主要集中分布于个旧矿区。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矿区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强烈的构造-岩浆成矿地质作用密切相关,北东向的五指山复背斜和贾沙复向斜是矿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亦控制了个旧东、西两大矿区和七大矿田的展布格局。东部矿区是锡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分布区,集中了矿区锡多金属矿床探明储量的95%以上,分布有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卡房五大矿田;西部矿区分布有牛屎坡、陡岩两个矿田。

找矿方向分析:个旧矿区是地质工作和研究工作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并形成了我省重要的锡工业基地。下步找矿力争在老矿山深部及有较大的突破。

2.2.2 铜、镍矿

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平地区。铜镍矿床处于哀牢山基性岩,超基性岩带,基性岩-超基性岩体既是铜镍硫化物的母岩,又是矿体的直接围岩。矿床类型主要为:(1)产于环形构造与北西向线性构造相交部位,赋存于分异较好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2)火山岩型含铜细碧-角斑岩铜矿床。(3)超基性岩体经风化-淋滤作用富集形成的硅酸镍矿。

找矿方向分析:红河州的铜矿床类型主要有: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金平白马寨)、斑(玢)岩型铜矿床(金平龙脖河)等。从成矿条件和矿床规模分析,在一定时期内的铜镍硫化物矿找矿方向主要集中在金平白马寨-营盘街-新安里地区、硅酸镍矿主要在红河西部苏尼都红一带、铜矿为元阳哈播-金平老集寨、金平龙脖河地区。

2.2.3 铅锌银矿

主要分布于红河州中南部的建水、蒙自、红河、绿春、金平。著名的有蒙自白牛厂、建水荒田、红河阿扒、绿春马宗、金平老集寨等矿床。白牛厂铅锌银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西部,赋存于白牛厂背斜与薄竹山花岗岩隆起带的交汇部位,控矿因素主要为层控、隐伏花岗岩及花岗斑岩、断裂构造等。荒田铅锌银矿床处于滇东南台褶带与扬子准地台交接区的西端,成矿作用以火山气液为主,矿体与火山岩有成生联系,层位稳定,受层间剥离空间所制。如图一。

找矿方向分析:红河州的铅锌银矿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矿床(蒙自白牛厂),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建水荒田)。主要的找矿远景区有:蒙自白牛厂深部及地区,建水荒田-石屏大冷山,红河阿扒-绿春马宗、阿东-金平老集寨成矿带等。

2.3 贵金属(金)矿产

红河州金矿主要集中于哀牢山成矿带,主要分布于南部的金平、元阳。典型的矿床有金平长安冲金矿,元阳大坪金矿等。

金矿成因类型主要有:基性-超基性岩蚀变热液型、变质热液型、次火山热液型、中酸入岩热液型、河流冲积型、风化型等类型。

区内的主要断裂和褶皱均呈北西向,部分断裂两侧可见宽数十至上百米的糜棱岩化动力变质带,断裂构造斜贯全区。

区内矿床多为由基性火山岩提供成矿物质,在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下,变质热液使金活化、转移,在有利的理化环境和适宜的构造部位成矿;成因类型属变质热液型矿床。如图二。

找矿方向分析:红河州的金矿类型多,分布广泛,但重要的独立原生金矿有哀牢山成矿带产出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同时与斑岩铜矿中的伴生金也能形成较大的规模。因此,重点找金方向是:哀牢山地区。具体的找矿远景区有:元阳大坪金矿-金平铜厂地区,元阳哈播-绿春牛孔地区。

2.4 黑色金属(锰、铁)

(1)锰:主要分布于红河州中南部的建水、蒙自。著名的有产于中三叠统法郎组碳酸盐岩中的碳酸锰矿床-锰帽型"白显式"锰矿床。如图三。

"白显式"锰矿的成矿全过程是:原始沉积(锰贫矿)区域变质和接触变质叠加改造(只发生某些矿物相的转变)矿床的强烈氧化(锰帽型富锰矿床形成)的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分析:①个旧-建水成矿带:建水白显锰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进一步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的研究,在老矿山深部及寻找与"白显式"锰矿相类似的隐伏锰矿床。②砚山-蒙自成矿带:在其深部及寻找与"斗南式"锰矿相类似的隐伏锰矿床。

(2)铁:红河州铁矿主要集中于哀牢山变质带内,分布于州境南部的金平、元阳。典型的矿床有棉花地钒钛磁铁矿,成因类型为岩浆分异型。如图四。

找矿方向分析:红河州的铁矿类型主要为哀牢山变质带内岩浆分异型的钒钛磁铁矿,具一定的规模。重点找铁方向是:州南部哀牢山变质带地区。具体的找矿远景区有:金平棉花地一带,包括弯河、大坡、马鞍山3个矿区的深部及。

3 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

3.1 成矿远景区

(1)元阳大坪金矿;(2)金平铜厂-勐拉-元阳哈播金铜成矿带;(3)个旧锡多金属矿区;(4)弥勒大水塘煤矿成矿区;(5)石屏大冷山-建水虾洞铅锌银铁矿成矿区;(6)蒙自白牛厂锡(钨)铅锌银锰矿成矿区;(7)屏边西土依-蒙自水田煤矿成矿区;(8)弥勒竹园-朋普盆地煤矿成矿区;(9)弥勒跨竹煤矿成矿区。

篇3

[关键词] 矿业权;市场化;权力;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09-0019-06

一、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制度的变迁

制度经济学认为,一项制度的建立是相关各方利益博弈均衡的结果。社会和经济制度给人以活动空间的限制使参与人按照某种方式进行选择,同时也有助于参与人形成对未来可以合理收益的预期。制度有天然的稳定性,但仍然会随着形势的改变而改变。当出现新的获利机会或者是争夺利益的各方相对实力强弱发生了变化,人类追求利益的本性就推动着制度逐渐变迁(杨瑞龙,1997)。矿产资源本身是稀缺资源,市场供应与需求存在约束性,而对于具有约束性的商品市场运行体制的解释,不能仅仅考虑金融及价格等问题,而必须分析制度关系和制度关系所形成的决策者的行为规律。矿业权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也是我国矿业市场参与者多元化的结果,矿业市场的开放和国家、集体、个人及外资对矿产资源利益的博弈,需要一种新的矿业管理制度保证市场利益分配的均衡。

我国矿业法律规定,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属性是不会改变的,但资源的管理制度却随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变迁。在1994年以前,我国一直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勘探都是由国家出资,探明的矿产资源都交给国有矿山企业无偿开采,这种制度安排满足了当时国家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但随着市场制度的建立及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提高,原有的体制已经制约了对资源勘探的后续投入,而矿山企业对资源使用的零支付也导致企业没有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开采效率的主观动机,特别是地方政府以国有的名义对资源的无序开采,导致资源的浪费及国有权益的丧失。1994年,国务院决定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用于补偿地质勘探费用,但这只是将矿山企业的利润所得以补偿的形式转移给勘探部门,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1996年,中国人大八届二十一次会议上通过了《矿产资源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结束了矿产资源无偿取得的历史。

矿业权制度建立的目的是通过矿产资源开发的市场化确立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的权益,明确国家与矿业权人的经济关系,促进矿山企业改进技术,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山企业资源探采的效率。矿业权的提出,进一步确定了资源的权力属性,减少了政府对资源开采过程中的过度权力干预,增加了矿业企业的经营自主性,保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并通过矿业权的市场流转,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增加了矿产资源开发的融资渠道,进而促进矿业市场的繁荣,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从完全国有到无偿授予再到有偿转让的制度转变,是制度向资源合理配置方向的改进,使利益在市场博弈各方重新分配。但新制度的建立也考虑到原有矿山企业的国有属性,为实施留有较大的调整余地,如《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对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费用,可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予以减缴、免缴”。因此完全实施资源的有偿使用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我国矿业市场在市场机制及国家宏观调控双重力量引导下正有序发展并逐步完善。

二、矿业权市场化的经济分析

矿产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有独特的资源属性:一是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都是经过长期的、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形成的时间都以百万年计,资源再生超出了人类可以接受的时间限度,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它不具有再生能力,资源存量随开发而逐渐减少,虽然市场具有短期供需均衡的调整能力,但从长期看,供应的数量并不会随价格的升高而增加。二是不易替代性。大多数矿产资源都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虽然少量矿产品之间可以替代,如用天然气代替石油,但绝大多数矿产品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是难以用其他产品来替代的,因此一旦资源耗尽,将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三是生产的外部性,资源的赋存需要一定的物理空间,对资源的开采实际是以人为的方式改变由长期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环境均衡,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矿山开采可能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而尾矿的堆放、精矿的提取及资源的利用会导致空气及河流的污染。因此资源经济学在研究资源对经济贡献的同时,还关注资源的可持续性及生产的外部性问题。

(一)矿业权市场化与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对资源配置的要求

作为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消耗和资源安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政府关注的核心。我国资源的形势并不乐观,在已探明储量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在200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有29种,到2020年将下降到只有6种,资源总量的不足及较低的利用率,使我国在不远的将来面临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将矿业权市场化是以市场机制代替原有管理体制的政府职能,以竞争的方式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资源产出更多的社会价值,这是按照市场价值规律对我国矿产资源政策所做的重大调整。其理论依据是科斯定理所阐明的,在竞争充分的市场中,交易成本为零时价值规律将引导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均衡,因此矿业权市场化被管理者赋予较高的期望。但现实的市场竞争并不是完全的,资源的市场存在条件决定了竞争者之间的市场权力是不对称的,同时竞争形成的均衡并不考虑公平性,竞争环境下所形成的市场均衡的基础是经济个体理性决策下的自身利益最大化,竞争的结果是对资源有更大控制权的经济主体将获得更多的收益。矿业权市场化更多考虑的是资源的现期利用效率,而忽略了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自然资源并不属于某一代人或某几代人,当代人没有因自己可以完全支配资源而剥夺后代人对资源利用的权力。科学的经济发展观要求资源的开发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保证后代人的需要,不但要考虑当前市场的最优配置均衡,还要考虑代际或基于时间的纵向最优配置问题,因此,矿业权市场化并不能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

由权力的属性可知,资源由当代人支配的现实性使代际间存在权力的不对等现象,由于后代人在做出决策时并没有出现在市场上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无法通过讨价还价界定产权,当代人对资源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因而在资源的利用上拥有比后代人更大的权力,这使得后代人获得资源保证的能力存在先天不足。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长期需求情况下,对有限资源进行最佳配置,保证不同代人具有相同的获取资源的能力,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做了不少研究工作,Hotelling早在1931年就提出了资源的最优耗竭理论,用市场均衡理论对可耗竭资源的可用时间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需求假设推导出可耗竭资源的可用年限,证明垄断比自由竞争更能延长可耗竭资源的使用年限。Dasguta和Heal等人在Hotelling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保证资源利用最优的两个条件:一是资源的稀缺性租金必须以社会贴现率相同的速率增长,二是资源品价格等于资源的边际成本与影子价格的和。但模型阐述的最优结果也表明:在正贴现率市场中,如果开发资源替代品方面的技术没有突破,资源的消耗是随时间而增加的,并达到技术所能开发的最大值,贴现率越高,当期消费的愿望越高,资源的分配将无法保证后代人对资源的需求,如果没有强制力的约束,后代人的权力在当前市场上是难以体现的,资源的代际分配将出现严重失衡。代际间市场权力的不均衡及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完全以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是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可耗竭资源最佳配置模型虽然考虑了经济发展的长期性,但以贴现率作为模型计算的依据并不合理,贴现率是现期经济主体的利益参数,无法代替资源对于后代人的效用,模型的分析割裂了资源对于不同代际间的共有属性,并且在贴现的计算模型中,只考虑了产品效益的贴现,并没有考虑环境破坏未来影响的贴现问题,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对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环境破坏的损失量在未来的影响可能会远远大于基于贴现计算的产品效益。虽然Solow(1974)和Stiglitz(1974)等学者论证了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可以补偿可耗竭资源下降的影响,认为可替代品的出现将避免因过度消费导致的资源稀缺。但一个功利主义的社会并不考虑在早期积累足够的资本以补偿后来不断减少的资源的不可逆转的耗竭(成金华,2005),技术开发与矿产资源开发之间没有有效的价值链接,资源开发者并不关心如何利用资源效益提高技术的进步,因此在没有找到一种可替代品之前,以一种虚拟的假设来掩盖现实的过度行为,是经济学者的“掩耳盗铃”,是对后代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完全依赖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而是需要调整代际间的权力使之达到均衡,但不同代际人权力的博弈存在时间错位,依靠代际人间的自我调整显然无法完成,必须借助于具有时间延续能力的政府来实现。矿业权市场化并不是要求政府放弃所有资源调配的管理职能,完全以市场规律来对自然资源进行配置,而是在市场规律下,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保证矿产资源在当期被合理配置的情况下,约束当代人过度使用资源的权力,保证后代人对资源的利用,满足社会经济长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

(二)经济发展模式对矿业权市场的影响

基于中国的制度模式及管理水平现状,连年的高速发展曾令许多经济学家不解,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分析观点,其中地方政府间竞争导致中国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观点比较符合中国的实际。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央政府处于权力中心,支配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地方政府没有经济主导权,资源的权力分配模式使地方的发展失去了动力,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无效率状态。而近些年来以经济为主要目标的中央政策导致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完全以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标为主,因此,在整个大范围内出现了以地方区划为竞争主体的政府间竞争,在市场动力的刺激下,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积极投身到市场中追逐利益(高韫芳,2006)。地方政府成了集权力与利益于一体的竞争主体,但这种竞争实际上是失去了权力制约的竞争,政府权力来源于制度的赋予,是政治权力,缺乏市场有效约束,政治权力对市场的参与无法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日渐强大的地方政府为本地区利益不但和中央政府讨价还价,争取政策的参与谋取公开利益,而且还会利用政府权力以各种非市场手段进行利益争夺。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发展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但对局部利益的重视损害了整体经济发展的战略,结果是短期经济行为泛滥,竞争陷入了囚徒困境,矿产资源由地方主导的无序开采就是最好的例证。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属地与非属地之间在矿产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权力不对等。国家虽然对矿产资源拥有所有权,但由于矿产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及管理监测的复杂性,导致对矿产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公地悲剧”。地方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便捷性和低成本性,因而实际的属地管理者对资源拥有较大的支配权,资源属地与非属地之间在对资源的开发上存在权力不对等,而资源的国有属性并不能保证在市场条件下资源的开发利益在不同地区间的公平分配。矿产资源开发是地方经济发展最佳途径,不需要大规模资本及高新技术的投入,不但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如提高就业率及人均收入水平等。在矿产资源无偿开采时期,地方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开发还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约束,矿业权市场化则给资源开发的地方化提供了制度依据。地方政府是具有自主利益的小团体,根据D・诺思的理论,小团体的出现会导致纯粹的公有产权演变为“排他性公有产权”,即对于团体内部利益为公有的,而对团体外部则利益为排他的。地方政府间竞争使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存在排他性安排,即权力的“内公外私”现象(何晓星,2003),地方政府更多地从局部利益角度考虑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性问题,为非属地开发者设置人为障碍,垄断本地资源的开发权,导致资源开发的属地化。而强调以经济指标为官员政绩考核标准的政治运行体制又导致经济决策的短视,对短期利益的追求是对资源过度开发的经济动机,因此,不会考虑资源耗竭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影响,矿业权市场化给这种过度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市场保证。从制度角度分析,不考虑负面性的私利行为对制度有更大的破坏性,即政府间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理者被淘汰,最终导致对矿产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如果将地方政府看作博弈个体,博弈论也从理论上论证了个体自私的行为并不一定能够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显然不能够在“看得见的手”的指引下产生最佳的社会共同结果,或者说,个体理性并不能保证集体理性(赵汀阳,2005)。虽然杨海生等利用随机动态规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生产者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生产者为了降低资源储量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开采成本上升和未来需求波动所造成的损失必然会加速开采;另一方面,资源储量的减少会导致价格上升,而且储量的波动还会加速价格的上升。那么,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必然会进一步削减当前的开采量(杨海生等,2006)。但分析忽略了一点,即生产者的可变性,如果生产者有前后期的交替,如管理者的升迁及调动,在当期及后期不同生产者利益的博弈中,当期者不会从后期的高价格中获得任何利益,而当期者占有资源控制的绝对优势,为后期高价格而保留资源并不是当期者的最佳选择,因此在没有政策约束的情况下,当期生产者只有一种合理选择,即加速开采。从我国储量较丰富的矿产品开发现状来看,大多数都存在过度开采情形,特别是稀土资源,各自为政的开采格局导致国内恶性竞争的国际化转移,矿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增产不增收,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对矿业完全实行市场化,单纯以经济收益为目标的管理模式并不是最佳的资源管理制度,特别对于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长效矿产资源更是如此。

(三)矿业权市场化与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分析

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外部性,但影响程度因受多种因素控制而难以计量,因此不论成本法、收益法还是市场法,在矿业权价值计算中都没有估计环境变量的价值,而仅仅计算了矿产资源本身的价值。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本身存在巨大的价值,矿产资源的开采及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破坏了可再生资源,使之失去了价值创造能力。矿产资源的开采会破坏土地、森林、草场等自然资源,而这种可再生资源有着巨大的价值创造能力,以森林为例,森林本身的生长就在创造可利用的价值,同时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还能保持地表水分,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减少其他自然灾害。因此在整个自然体系中,森林起着巨大的环境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人类目前还无法以技术予以取代。(2)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破坏而产生的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不论是地表开采还是地下开采,都是对自然形成的地质构造均衡的一种破坏,为重新形成新的均衡而产生的地质作用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损害,如对地表破坏产生的泥石流,地下采空之后形成的地表凹陷等。(3)自然环境恢复需要大量的成本。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矿产资源的开采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多都超过了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无论是空气、水源,还是土地或森林等资源,一旦破坏之后,重新恢复需要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投入,需要巨大的社会成本。

环境是一种没有排他性的资源,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完全竞争下的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并不考虑社会成本,矿产开采企业是在清楚存在成本外部性的情况下从事资源开发的,即资源开采所导致的是主观故意的负向外部性。科斯(Coase)认为,如果产权明晰,无需政府的行政干预,市场的有效性完全可以消除经济外部性。米德(J.E.Meade)也认为经济外部性的存在间接等同于竞争市场的缺乏,即市场本身的竞争并不是完全的,事实上对环境的产权界定则完全脱离现实,中国的市场化经济改革也远没有完成,市场竞争不可能达到科斯理论中所阐述的理想状态,这也是研究资源开发环境问题的根本前提,所以依靠市场化来消除资源开采的外部性是不现实的。当环境无法界定产权时,对资源开发的控制权成为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这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资源的控制权在公众与开采企业之间是不对等的,生产企业的权力远远大于公众的权力,这种经济权力是一种非市场的经济力量,经济效果已传递到市场机制之外,因此,虽然环境被破坏的受害者是公众,但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弱势一方无法阻止强势一方的开发行为,环境问题无法解决。

为消除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外部成本,首先应增加公众在资源开发方面的参与权,其次应在矿业权价值计算过程中加入环境影响变量,计算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损失量,征收等量的环境补偿费用,并在政府权力的保证下,在矿山开采之后将之用于环境的恢复。如果考虑到资源开发过程中各相关部门投入、所得收益及产生的社会成本,可用模型表示为:

模型给出了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破坏的补偿量,它将对矿业权的评估价值及矿产品的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各种相应费用的收取和使用则需要以国家的强制力加强保证,以确保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

三、结语

矿业权制度的建立是对过去不合理资源管理制度的现实改进,虽然能够有效保护博弈各方的权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制度的变化是博弈各方权力改变后重新均衡的结果,这种改进不会是帕累托最优改进,而是相关的利益在不同主体间的重新分配,因此矿业权制度并不是解决我国目前资源问题的灵丹妙药,仍难以解决如何从战略角度对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市场机制在解决枯竭资源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果任由市场化对优势资源的浪费,我国的资源优势将会被迅速耗尽,将无法保证我国经济能够持久发展。如果没有理性的政府干预,自由市场机制不能完全反映像枯竭、污染等给社会带来的外部性成本,也不能完全反映子孙后代的利益,难以确保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资源作为短缺物质,以目前的消费水平无法满足人类长期发展的需要,资源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实施矿业权制度的同时,政府必须承担起战略资源的管理者角色,调整市场各主体的权力,制定合理的资源战略,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进行合理安排。不能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完全依赖市场化管理体系,而应建立国家专营机制,严格控制开采及出口量。对我国的优势资源,建立政府管理的统一销售渠道,实行国家出口管制,制定国家标准控价,避免多方无序竞争,争取国际市场价格制定权。制定资源的储备战略,在国内划分出战略储备区域及储备量,完善监管机制,加大违法的惩罚力度,确保未来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95.

[2]张屹山,王一楠,庞晓波.投入产出技术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

[3]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J].经济研究,1997,(1).

[4]成金华.中国矿产经济学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J].理论月刊,2005,(5).

[5]高韫芳.重新认识地方政府:从权力、利益和权利的视角[J].理论探索,2006,(6).

[6]何晓星.论“内公外私”产权[J].社会科学,2003,(11).

[7]赵汀阳.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3).

[8]杨海生等.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的不确定性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2006,(2).

[9]金碚.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4).

[10]孙永波,汪云甲.中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专项储备量的确定[J].资源科学,2005,(3).

[11]花明,马智胜.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集团经济研究,2005,(12).

[12]吴尚昆,李守义,孙英男,王洪德.矿产资源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发展与展望[J].吉林大学学报,2004,(4).

[13]王礼茂.中国垄断性矿产资源的出口战略[J].资源科学,2001,(9).

[14]向芳,王成善,蒋镇东.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11).

篇4

[关键词]地面生产系统 工艺系统 工艺布置 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a 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325-01

目前矿井地面工艺系统约占工业场地总面积的30~40%,有选煤厂的约占总面积的50%。随着矿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矿井辅助设施集中布置的趋势愈加明显,工艺系统占地逐步上升为主要部分。因此,矿井的工艺系统布置进行合理布置,构造相对最佳方案,对帮助业主实现工程的预期目标,项目投资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保证项目建成后在功能和质量上达到设计标准有着重大意义。

根据对十几对矿井的地面生产系统进行调研,它们的共同特点:井口布置远离铁路站线,上仓输送机走廊垂直于铁路装车仓;各个生产工艺均为独立建筑,采用带式输送机走廊连接,布置分散,占地面积大。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响应国家加强对建设用地科学管理的方针,适应煤炭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要求,需要优化现有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布置。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完成的主要工作有:地面受煤和处理,贮煤,煤炭装运,还要完成矸石排放、动力供给、材料设备供应等工作。为满足矿井生产能力、装储容量、煤炭加工深度的要求,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布置要简化工艺流程,减少设备数量,有条件的矿井可将准备筛分和最终筛分合一,装储合一;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时,走廊的布置应配合工业场地的整体布置通盘考虑,尽量减少或消除转载用的带式输送机和转载点,使建筑合并靠拢,必要时可采用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缩短输送机总长度;选矸、筛分、仓储等相同或相似的环节应合理的合并;物料运输应尽量消除倒流环节并充分利用空间(如铁路站线上部的空间等〉,节约能耗和节约用地。对大型矿井,应用大型设备,简化工艺流程。

工艺设施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要求功能完善,安全可靠,便于维护。并与矿井井型、服务年限、煤质特征、用户对煤炭数量质量的要求等相适应。保证矿井正常生产和煤炭外运的不间断进行,保证矿井的最大经济效益。

对改扩建的矿井要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并尽量少影响矿井生产。对群矿集中的筛选厂或选煤厂,应按矿井开发顺序分期建设,并将初期建设的项目尽量靠拢布置,预留后期建设的场地。

目前新建大中型矿井大都在井口设有选煤厂,如不考虑选煤厂内部工艺,则系统大部分工序相似,只是入洗前的原煤混配与储存方式不同。常见的工序有如下两种:

(1)受煤预选破碎原煤混配仓洗选储煤仓(场)装车

(2)受煤预选破碎混煤储煤仓(场)混配仓洗选装车

其中预选破碎与洗选工序的厂房技术要求相似,原煤混配仓与产品装车仓均为圆筒仓(直径、高度、下部形式可能不同),带式输送机走廊均为向上运输。根据这些构筑物的特点,按不同条件加以组合,以在同样的工序下减少构筑物的个数,也可在一条走廊内布置多条带式输送机。例如:经过预选的原煤和洗后的精、中煤有相同的运输方向,可将三条输送机合并在一个宽走廊内。其余的输送机使用单独走廊,使各个走廊靠拢布置,节约占地。

分级煤一般采用胶带输送机一点装车,煤仓可以落地布置,也可以跨线布置。煤仓落地布置,有利于降低煤仓投资,特别是大容量的筒仓落地布置,节约投资显著。采用跨线煤仓,用闸门装车,有利于加快装车速度。当煤仓落地布置,采用跨线一点装车时,装车点上应设缓冲仓,缓冲仓应按商品煤的品种分格,缓冲仓的容量应能储存运输机上的全部煤炭。并应设带电动翻板的双向装车闸门,保证装车时不停输送机。

储煤场一般储存选矸后的原煤或末煤,不储存块煤和精煤。储煤场型式应根据井型、煤的类别、煤质、储煤场需要的容量,场地条件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储煤场存煤宜直接装车或地销,降低营运费,当需要将存煤返回到生产系统内加工或装仓时,其返煤时间放在第三班。当煤仓容量较大,能满足装车要求时,一般返煤输送机能力与生产系统能力相等。当储煤场存煤单独装车外运时,返煤装车能力应保证二小时装完一列车。当车组净载重趄过2000t时,装车时间可适当延长。

矸石处理应首先考虑综合利用,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利用”的指导思想,做建筑材料、填充塌陷区、充填沟谷。现阶段我国新开发的煤矸石复垦及煤矸石陶瓷陶粒制品技术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积极提高矸石综合利用的效率和科技含量,减轻矿区大气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综合利用后,剩余的矸石建临时矸石山堆放,矸石山宜设在工业场地下风向并与工业场地保持一定的距离。

副井及其相关的建筑物,应分别按合理的人流和物流,采用与修理车间、设备库、材料库等多层联合建筑的布置方式。设备、材料、矸石运输要尽量减少倒装环节。大型矿井可以考虑运矸矿车不出井口房,矸石在井口倒装。

副井应根据操车设备布置,最大班下井人数,便于更换罐笼及下长材等条件确定井口房面枳,并根据通风方式及气象资料决定井口房是否设密封门、防寒门。副井布置应减少矿车运行距离,尽量不用需要劳动力多的环形滑行道,可采用电动转盘、角位道岔、横行小车等设备,以便减少占地面积。副井井底和井口操车设备应实现机械化,联动和闭镇。

矿井地面各建筑物、煤堆、坑木场等相互的间距及与进风井口之间的距离,应遵守国家颁布的笮关防火的各项规定;满足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符合《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

地面生产系统的各环节在处理废渣、废水、废气、煤尘、噪声等方面应满足环保的有关规定。对可能污染工业场地的环节,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

合理确定矿井地面生产系统的布置方式,可降低矿井占地面积,节约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提高项目对社会福利的净贡献及资源配置有效性。

篇5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而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某些特殊情况除外。

一、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

(一)除企业合并以外的交易,若其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不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承租方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以及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税法规定以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的金额计价,对二者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若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则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例如,某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会计准则其入账价值为100万元,但按照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120万元,若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会使该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少20万元,此时既不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也不是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不符合会计准则中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标准,改变了该资产的初始计量,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二)按税法规定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若数额较大,且缺乏证据表明企业未来期间将会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但弥补期限最长5年,这就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是否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要视未来期间是否有足够的应税所得可用于抵销以前年度亏损。只有未来期间税前利润抵销了以前年度亏损后,未来期间的所得税费用才会减少,才会有经济利益的流入,而这正好符合资产的定义,即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若企业未来期间无利润,继续亏损,无所得税可交;或者没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销以前年度亏损,则不能保证这项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资产。

其实,不仅是可结转以后年度亏损问题,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时,都要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因为只有当未来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大于待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才会使未来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减少,才会在未来期间产生经济利益的流入,才符合资产的确认原则。

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

(一)商誉的初始确认中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因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确认为商誉,但按照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0,两者之间的差额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准则中规定对其不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否则会增加商誉的价值。

例如,a企业以1000万元购入b企业100%的净资产,该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改组条件,购买日b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均为800万元,计税基础为700万元,则有100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假设b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0%,则可确认3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账务处理为借记净资产8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1000万元,同时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30万元,借贷方的差额230万元确认商誉。但实际上a企业是以1000万元购入b企业公允价值为800万元的净资产的,也就是说,这一并购行为实际上产生了200万元的商誉,但因确认了该商誉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使商誉的价值增加了30万元。若继续确认230万元商誉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69(230×30%)万元,则会进一步增加商誉的价值,此时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净资产8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1000万元,同时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69万元,借贷方的差额269万元确认商誉。如此往复,商誉的价值会不断增加。因此,准则规定商誉的初始确认中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中,如果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由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予确认。

如,某项资产按会计准则确认的入账价值为100万元,按税法规定确认的计税基础为80万元,若确认该项递延所得税负债20万元,则其入账价值应为120万元,违背了会计准则中的历史成本原则。

篇6

内容摘要:未来的信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未来信息的风险是确定的,称为风险情况,另一种是未来信息的风险是不确定的,称为不确定性情况,不确定性情况下的风险质量要更加的差。本文通过加入信息变量,来描述投资者对未来信息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态度,将这种信息变量加入到风险因素中,在股利折现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不确定性情况下的信息与资产价格的关系,得到新的资产定价公式,最后通过研究“5.12”汶川地震这一信息对四川长虹股票价格的影响来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信息不确定性 信息质量 资产定价

为了使得资产价格能更加体现投资者的对未来信息的一种判断,要将信息质量的好坏加入到定价模型当中,因此未来信息的不确定性是值得关心的话题。Pietro Veronesi(2000)通过动态资产定价模型,假设股利是一个扩散过程,但是扩散系数是不确定的,得到了包含不确定性的定价理论,在文献中指出,精确程度较差的信息质量并不需要一个风险溢价,而且处于这个均衡时的风险溢价是一个上限,期望收益与收益波动性之间的关系是未知的。对待未来不确定性信号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需要更多的补偿,而且投资者对待好信息与坏信息的态度是不对称的(Epstein and Schneider 2008)。

投资者在对未来的信号进行自己的判断时候,会给予与资产相关的所有不确定的事件一个概率,这样就会有一个概率分布来衡量相关事件(Larry G. Epstein and Martin Schneider 2007),当信号不确定性出现时,他不同于一般的风险,因为不确定性是信号的波动具体数值不知道具体是多少,而风险是知道信号的波动的具体数值(HengJie Ai 2010)。而且HengJie Ai(2010)中指出,随着信息质量越来越差,人们就越要求有一个更高的风险溢价,而且消费增长的波动也会随之降低。

本文,针对未来信号的不确定性,根据Epstein and Schneider对信号的衡量标准,在原始的股利折现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调险溢价最终确定资产的价格,然后通过对2008年5月汶川地震对四川长虹公司股价的影响来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信号变量的引入

本文关注一个特殊的资产A,对资产A的股利分配做如下假定:设d为资产A的一定期限支付的股利,则有如下式子:

(1)

其中m代表股利的均值,εα表示系统性风险,εi代表非系统性风险,即资产A的异质性风险(idiosyncratic shock)。其中,,,且二者相互之间也是独立的。

而将信号s描述为与股利相关的一个随机变量,因为股利政策的好坏直接与信息质量的好坏相联系。故有如下方程:

(2)

这里规定α≥0,α衡量的是信号针对于特殊资产A的一种程度。例如,当资产A的份额占市场总份额很小的时候,这样资产A的价格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很小的,所以,如果α=1,说明信号s就是对股利d的一个线性回归。相反的,如果α=0,则说明信号就完全取决于资产A所对应的公司自身的波动情况。也就是说这个信号只可以对本公司进行预测,而对其他公司的股利情况就无法进行预测。

所以在data=1时,data=0时的信号,由此得出对固定的信号s的方差 ,设γ为回归系数,则有:

(3)

(4)

信息不确定性情况下的资产定价公式

当未来信息所包含的风险是确定的信号s的方差是定值时,称为风险情况,当未来信息所包含的风险是不确定的即信号s的方差不是定值时,称为不确定性情况。在这里,研究的就是不确定性情况下的资产价格如何确定的,此时有,因此信号s所包含的信息内容的精确程度与系数的波动幅度相关,即回归系数的跨度,令,,且。

由折现理论可知,股票现值为下期的股利的现值和股票售价的现值之和,设di是第i年年底支付的股利,R为折现率,则有:

(5)

然后,将股利增长模型与信号模型相结合,假设针对资产A来说,其市场占有率(market share)为,其他资产的市场占有率为,现在设q0为在data=0时资产A的价格,q1为在data=1时资产A的价格。则根据资产价格=期望现值-风险溢价来定价的原则,其中风险溢价由风险厌恶程度与资产A与其他资产的相关性来确定,则有:

(6)

而下一期中股利折现要加上,而且风险溢价会由于信号的临近影响而减少。

在本文研究的不确定性中,,一般的,做出如下假设,当的值越大,投资者对信号所包含的信息内容的精确程度越没有信心;当的值越小,投资者对信号所包含的信息内容的精确程度越有信心。而本文假设投资者对资产A的信号所包含的信息内容总是持有最坏打算的。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假设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但是仍然是不确定性的厌恶者,所以在信号不确定的情况下都是按照最坏打算的来进行投资以及定价的,所以投资者最小化其股利均值来确定价格,所以:

(7)

在0时,投资者知道不确定信号将会在data=1时到达,所以在0时的关于信号s的方差是不确定的,且投资者会持有最悲观的态度,所以不确定性情况下的资产价格为:

(8)

所以(7)(8)两式就是不确定性情况下(Ambiguity Model)的定价公式,接下来就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在确定价格之前,先固定几个变量,确定折现率为该时段的无风险利率R,由于股票是一个长期投资,所以选择50年长期国债利率用来作为模型中的折现率,所以有R=4.4%,然后将效用函数中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ρ=0.5,以此作为平均的风险厌恶程度。最后将股利年增长率取为g=3.5%,其中g的值是根据留存收益比率×ROE作为其估计值得到的。由于之前已经分析了α的经济学意义,所以从实际角度出发,取α=0.5。

实证检验

首先,得到了四川长虹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日度股票价格,并且得到了相同时间区间内上证综指的指数,然后算出相应的收益率,接下来在国泰君安数据库中找到四川长虹的股利发放情况,在这里,由于数据上的缺失与不足,只能以每股收益作为股利的替代值。根据前面的假设与(7)(8)两式,可以计算出=0.266,=0.171,在Ambiguity Model中,由(7)(8)根据定价公式可得到q0=7.795,即2008.5.9日股价的估计值。由上面的计算=0.266,在在8.0级地震的影响情况下,投资者对四川长虹的态度波动要大于,所以在Bayesian Model中,确定为,而在中,,根据(3)可以得到。下面对data=1时候的信号s来进行分析,选取标准Bayesian Model情况,有:

由此得到从2000.1.1到2008.5.9的εs以及信号s。所以,为了拟合汶川地震对其造成的影响,选取了南方雪灾时期的数据作为参照,即2008.1.10至2008.1.30日之间15个交易日的信号作为信号变量,分别代入到定价公式中,在q0用5.9日的实际价格计算,并且第二天的价格均是根据前一天的预测值得到的,最终拟合的图形如图1所示。其中,横坐标代表天数,1表示的是5月12日,一直到15代表的是5月30日,纵坐标为实际/预测的股票价格,其中带圆点的线是由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定价公式计算出来的,不带圆点的线是实际的股票价格,由该图可以看出,在第一天出现地震这一信号时,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有一个价格有一个剧烈的下降,而这种波动又是与信号密切相关的,有最小二乘回归可知,不确定性情况下回归出的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由p-value的结果知道系数是显著的,且调整后的R-squared为0.458,解释力较强,拟合程度较好。

结论

在不确定性情况下的股票价格会低于在风险情况下的价格,而且在地震这样剧烈波动情况下的趋势是可以通过不确定性的模型进行拟合的。通过模型的建立与实例的佐证,可以看出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投资者对某种资产所获得的信息集是不断的变化的,而且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是未知的,每当接收到新的一天的价格时,就会有对信息集进行重新的变化和处理,当信号的精度越差,即 的值越小,则说明投资者对所投资资产的信心越不足,所以投资者面对越不确定的信息(如实证中汶川地震带来的诸方面影响),就要更多的补偿。在宏观形势波动的情况下,信息质量越低也需要更多的补偿;虽然模型在拟合程度上没有那么高的精确度,但是也会反映投资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时候的反应,而从实际的资产价格中,也可以看出风险厌恶的投资者在了解未来的信息过程中的态度,以便对以后发生的冲击做出提前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估计出价格近期内的变化。

对不确定性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对投资者的心理进行衡量和判断,作为理性的投资者,任何时候的一种波动与冲击来临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做最坏的打算,这种情况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比单纯的风险情况要大得多,而且也更符合实际,所以通过不确定性的研究会对资产价格的变化有更好的解释力。

参考文献:

1.Pietro Veronesi.How does information quality affect stock returns.The Journal of Finance 55,2000

2.Larry G. Epstein,Learning under ambiguity.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4,2007

3.Larry G. Epstein and Martin Schneider.省略rmation quality and asset pricing.The Journal of Finance 63,2008

4.HengJie Ai.Information quality and long-run risk:Asset pricing implications.The Journal of Finance 65,2010

5.Robert C. Merton.A simple model of capital market equilibrium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 42,1986

6.Robert E. Lucas, Jr.Asset prices in an exchange economy.Econometrica 46,1978

7.Larry G. Epstein and Martin Schneider.Recursive multiple-priors.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13,2003

8.郭文旌.跳跃扩散股价的最优投资组合选择[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5(2)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 框架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I标识码:B

Risk- 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fixed assets

Suhong(AVIC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pecial Structures of Aeronautical Composites,Shandong Jinan 250023 )

Abstract :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rporate assets, fixed asset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sk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we can identify the key area of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build the whole process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framework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enterprise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and fixed asse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nd achieve full coverage of fixed asset management.

Key words: fixed assets risk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CLC number:F273.4 Document code:B

一、构建固定资产内控体系的必要性

(一)加强实物资产控制是财政部、国资委的要求

2012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维护和更新改造,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四十条“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第四十四条“单位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国资委于2012年5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三条“立足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固定资产作为实物资产,是科研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物资产控制是科研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构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要求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业务面广、企业内部部门多、管理环节多,经常会因管理不善、相互协调对接等原因,使得固定资产整体管理效能低下,以至于造成固定资产所产生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固定资产非正常贬值或损耗,从而蒙受各种损失。因此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内控体系,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绩效是十分必要的。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诠释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要全面实现固定资产规范、高效管理,合理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的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有效防范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的舞弊风险和廉洁风险,就应当系统地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涵盖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包括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投资决策、招标、购置、验收、使用、维修、核算等环节,将固定资产各管理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规范、工作流程、考核标准等固化到相应管理制度中去,形成固定资产全链条的从头至尾的闭环管理。

三、固定资产风险管理

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进行风险辩识与分析,识别出基础管控风险、核算风险、投资论证风险、投资决策风险、采购风险、周期检定和维护保养风险、设备故障风险共七大风险类别、12种风险描述和41个风险点,并制订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基础管控风险

(1)风险描述。第一,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一是比较关心固定资产能否保证生产所需,即固定资产的前期购进,在固定资产管理能否给企业带来绩效等方面比较忽视;二是重视资金管理、轻视实物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第二,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管理职责不明确或职责划分不清,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缺位或推诿扯皮现象。第三,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相关环节中,存在管理缺陷,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操作性,未全面做到固定资产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四,建筑物、设备等固定资产档案收集、保管不到位,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管理所需。

(2)风险点。一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不到位;三是未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四是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不清、不全;五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六是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不到位,特别是防范各类风险措施不健全;七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八是建筑物、设备档案不全,不能为今后固定资产维修及管理提供相关资料。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宣贯,提高固定资产重视程度及管理意识;二是加强员工岗位培训,提高员工固定资产管理知识水平;三是根据单位实际,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四是在单位文件或制度中明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核算管理的部门职责及相应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管理全覆盖;五是针对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制订固定资产各环节内控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控体系;六是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管理措施,特别是防范各类风险措施,并纳入内控制度;七是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固化到内控制度,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八是明确建筑物、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

(二)核算风险

(1)风险描述。因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设备闲置、报废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等财务核算管理问题,导致资产状态不清,资产信息不实等现象。

(2)风险点。一是固定资产盘点不到位;二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良好的对接,固定资产对账不到位;三是固定资产计价、折旧不到位,账务处理有误;四是未及时对报废、毁损的不良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清查,明确盘点工作内容、时限和责任部门及人员;二是加强固定资产对账管理,明确对账内容、时限和责任部门及人员;三是按国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固定资产计价、折旧标准等要求,做好固定资产业务账务处理;四是明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申报、处理流程,及时做好不良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三)投资论证风险

(1)风险描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因未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评估,风险分析不全面、不到位,或论证报告(包括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告等)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合规性,论证的依据和结论与相关法律法规不符,论证的结论缺乏相关材料和数据的支撑等原因,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可靠的依据等投资论证风险。

(2)风险点。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工作制度不健全;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工作流程不完善;三是设备购置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制度不健全;四是设备购置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工作流程不完善。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对重大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制定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立项论证、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并通过必要的审批程序,保证论证报告的科学、合理、合规。二是对于添置设备等固定资产购置项目,制定并严格执行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并通过必要的审批程序。

(四)投资决策风险

(1)风险描述。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不合规、决策执行过程不规范、决策后发现问题不及时等,存在导致资产损失或形成不良资产以及资产利用率低或资产闲置的投资决策风险。

(2)风险点。一是投资决策制度不健全,投资决策流程不完善;二是决策执行不到位。

(3)风险应对措施。 一是将超过××万元(含)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工作,纳入“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范畴;二是规范决策流程,明确决策主体,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决策,防范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风险;三是明确并追究决策执行不到位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采购风险

(1)风险描述。一是固定资产在购置环节中,违反计划采购、招标比价、合同评审及签订、验收、入库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二是固定资产在采购环节中,违反计划采购、招标比价、法人授权、合同评审及签订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三是固定资产在采购环节中,违反合同专用章管理、验收、入库、付款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

(2)风险点,主要有16项内容。设备等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采购计划编制与审批流程不完善;违反计划采购;固定资产招标比价制度不健全,招标比价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缺乏相互环节之间的制约机制;违反招标比价相关规定及工作流程,存在规避招恕⒎纸獠晒旱刃形;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合同条款不齐全、不规范;合同未经专业或相关人员审核等;合同审核人员履职不到位;法人授权委托制度不健全;违反法人授权委托制度,比如未经授权签订合同;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不健全,盖章流程不明确;未按规定加盖合同专用章;固定资产验收不合规;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财务未按合同付款约定支付合同款;未按规定保管合同。

(3)风险应对措施,共有16种办法。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完善采购计划编制与审批流程;明确并追究违反计划采购的责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建立相互环节之间的制约机制;明确并追究违反招标比价规定及工作流程的相关责任;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根据合同类别,制定相应的合同模版,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未履行合同审核的相关人员责任;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合同审核人员履职不到位的责任;建立健全法人授权委托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明确并追究违反法人授权委托规定的责任,追究未经授权签订合同人员的责任;建立健全合同专用章制度;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专用章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未按规定加盖合同专用章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固定资产验收不合规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强合同管理考核。

(六)周期检定、维修、保养风险

(1)风险描述。设备(仪器等)、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因未按期进行必要的检定、保养、维修,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功能下降、不能正常使用或降低使用寿命的风险。

(2)风险点。一是未制定或未严格执行设备周期检定计划;二是未制定或未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明确规定设备(含仪器)定期检定要求和工作程序,按要求制定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并严格执行;二是明确规定设备维修、保养要求,按要求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严格执行。

(七)设备故障风险

(1)风险描述。设备发生故障或因未定期进行设备大中修,可能导致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设备功能下降或降低使用寿命的风险。

(2)风险点共有5项。未进行设备周期定检;未进行设备保养、维修;设备质量问题;设备违规使用;设备使用寿命到期。

(3)风险应对措施共有5项。对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加强采购风险的防范措施;明确设备使用规则,并严格考核;明确设备报废程序,并严格执行。

四、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构建

结合企业实际,将上述固定资产辩识的风险点和风险应对措施,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结合,构建一套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框架,至少包括如下18个管理制度,见表1。

在制度编制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内部控制方法,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控制方法,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固定资产业务内容存在交叉、业务量大小等情况,结合工作流程对制度进行统筹设计,例如可将防范设备投资论证风险和设备采购风险融合在一个“设备购置管理办法”中,可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核算管理融合在一个“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

五、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全过程的,只有每个环节都管理到位,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全覆盖,才能提高固定资产整体管理绩效,防范固定资产各类风险。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结合,促进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构建,使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系统性得到提高,实现固定资产管控全覆盖。

⒖嘉南祝

[1] 吴建华,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航空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交通财会,2013(12):16- 18

[2] 蒋芳,杨翠萍,关于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建设的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1(23):116- 118

[3] 朱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4):38- 39

篇8

[关键词] 婚前医学检查; 孕产妇; HIV; 性传播; 母婴传播

[中图分类号] R512.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231-01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自2003年启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2009年开展包括HIV检测在内的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婚检人群及孕产妇HIV感染以性传播为主更为突现,婚检人群是性活跃和生育高峰人群,婚前HIV检测和对HIV感染者及其配偶进行有效的干预是预防夫妻间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重要手段,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对贺州市八步区2010-2011年婚检人群及孕产妇HI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八步区2010-2011年婚检者和孕产妇HIV检测及阳性者和伴侣随访资料。

1.2 方法 贺州市妇幼保健院承担所有婚检人群HIV抗体检测,市(区)、乡级医疗保健机构负责首次产前检查孕妇的HIV抗体检测,初筛阳性均由贺州市妇幼保健院咨询复查并送贺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男方和非孕妇阳性者转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随访管理外,对有生育计划的双阳或单阳夫妇市妇幼保健院仍进行跟踪随访,阳性孕妇均由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

2 结果

2.1 婚检和孕期建卡HIV检测情况 八步区2010-2011年婚检率90.14%(35955/39886),婚检HIV抗体检测率100%,孕期建卡率98.45%(43485/43991),孕期HIV抗体检测率99.71%(43360/43485)。

2.2 HIV感染情况 婚检人群及孕产妇HIV总感染率0.19%(154 /79315), 婚检男性HIV感染率0.23%(42/17969),女性HIV感染率0.12%(22/17986),孕产妇HIV感染率0.21%(90/43360),婚检男性HIV感染率显著高于婚检女性HIV感染率X2=5.67,P≤0.05,孕产妇HIV感染率显著高于婚检女性HIV感染率X2=4.48,P≤0.05。

2.3 HIV阳性者和伴侣咨询、跟踪随访情况 婚检女性、孕产妇HIV阳性者经性传播感染占92.86%(104/112)。婚前和婚外相当普遍。婚检双方阳12对,女单阳10对,男单阳30对,有生育计划的夫妇占73.08%(38对/52对)。单阳方咨询随访前愿意告知对方占17.50%(7/40),咨询随访后愿意告知对方占72.50%(29/40),咨询随访前后愿告知对方有显著差异X2=22.27,P≤0.01。女单阳用抗病毒药4人,男单阳用抗病毒药11人,随访检测发现男单阳女方3人HIV阴转阳,3名单阳男方均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女单阳男方无转阳。

3 讨论

3.1 八步区2010-2011年的婚检和孕期HIV检测率为历年最高水平 其HIV感染率0.19%基本代表了八步区一般人群感染率,低于全国哨点监测疫情较重地区孕产妇 0.3%的感染率[1],低于德宏州婚检人群0.99%的感染率[2],提示八步区多年的艾滋病预防取得一定成效。

3.2 婚前HIV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艾滋病婚内性传播 应高度重视单阳夫妇咨询和跟踪随访,给予更多的关怀,在将患有艾滋病信息告诉患者的同时,应当告知该疾病传播的途径、危害,并将法律规定必须将该信息告知配偶或的义务告诉患者,让其从保护配偶和生育健康后代考虑,尽快自愿告知对方。欲控制家庭内传播,必先进行感染者配偶告知[3],性伴告知是一项预防艾滋病的有效干预策略,对坚决不愿告知配偶的,有待于政府出台明确的告知政策强行告知。安全套的应用,抗病毒治疗也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抗病毒治疗能将患者体内的HIV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下,便患者将HIV传播给他人的概率大大降低[4]。因此适时给予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必要的。

3.3 婚前HIV检测发现的单阳或双阳夫妇的跟踪随访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有重要意义 有生育计划的夫妇能及时得到医务人员的指导,感染者和配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能做到在病毒载量低,身体状况好时进行计划怀孕,怀孕后能及时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医患间良好的沟通信任让之后的跟踪随访工作更顺利。

3.4 加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减少婚前和婚外,建议同居前做体检,或进行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岚,王璐,丁正伟等.中国1995-2009年艾滋病哨点监测主要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20-24.

[2] 龚渝蓉,杨跃诚,段松等.德宏州2006-2009年婚检人群HI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4):295-299.

篇9

地质矿产矿产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生活资源,地质矿产资源是国家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也是确保国家得以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经由对地质矿产资源展开科学开发利用,并强化对地质矿产工作的管理,方可使国家、人民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社会发展对地质矿产资源开采工程不断增多,现阶段地质矿产资源开采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由此要求相关人员要逐步加大对地质矿产工作的管理力度,唯有协调好地质矿产工作,方可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引发,方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1]。

二、地质矿产及其现状

伴随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要量逐年攀升,即便我国有着品种繁多、总量庞大的矿产资源,然而人均少、禀赋不足,缺乏大宗、支柱性矿产。地质矿产作为一项关键的战略资源,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安康。煤、石油、天然气在全球、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系统中,逐一占比约93.0%、95.0%,此类地质矿产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料[2]。国民经济发展中绝大部分一次能源源自于地质矿产,所以,真正意义上强化能源资源保障水平是地质矿产工作的首要任务,务必要将能源矿产勘查放置于地质矿产工作规划的第一位。现阶段,我国是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发展中大国,能源资源需求形势严峻,已然转变成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大瓶颈,解决一个15亿人口发展中大国的能源资源问题,要求强化对市场、资源的利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强化我国能源资源保障水平。

三、地质矿产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国民经济基础产业能够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并形成十分明显的产业波、效应矿业,一方面具备自身特有的产业经济效益,一方面有着覆盖面广的产业关联、波及效应。矿产资源开发可有效作用于对货物流量、空间布局予以改变,其能够尽可能地发挥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用武之地”[3]。就好比以加大西部地质矿产开发力度为例,其不单单能够有效推动西部经济发展,还可为其他产业发展注入正向积极力量。好比地质矿产工作可推动建筑产业、交通运输产业、电力产业及一系列服务产业的发展。

(二)推进城市化进程

矿业城市既要为全国供给超过90个百分点的矿物原材料,既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经济集聚、辐射的功效。现代化城镇逐步发展,必然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并且城镇对经济发展具备协调功能,进一步推动着全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地质矿产工作此项作用在我国西部地区现阶段及将来发展中势必进一步明显。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应当着重把握自身区域地质矿产丰富、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机遇,打造资源型城市。

现阶段,我国矿业城市大部分处在中西部地区,且西部地区矿业城市以中年时期居多。在推进西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基于不同城市地质矿产优势,加大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拓宽产业链条,使资源优势发展成经济优势,推进西部城市化进程,拉拢我国东西部贫富差距,积极促进全国不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4]。

四、充分发挥地质矿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注重提升科技水平

自矿产资源勘查突破、地质资料服务应用等相关领域出发,对地质矿产科技工作实际情况、面临的问题及地质矿产科技工作的发展趋势等予以明确,提升地质矿产科技工作创新力度,归纳出生产实践期间面临的核心技术疑难点,组织学习人员相互间的合作研究、应用,为矿产资源勘查突破提供有利科技保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科技支撑。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将强化一系列业务技术管理水平作为目的,着重剖析系统理顺矿产资源勘查期间行政管理步骤、技术工作步骤及一系列业务管理规章,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及引发的原因;对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开展评定研究,经由世界范围内的比较,得出我国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适用范围及对现阶段地质矿产工作存在何种影响的结果;加强对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学习,就全面流程每一环节技术规范、规程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制定修改完善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构建起与时俱进地质矿产工作的框架设想及对策建议[5]。

(二)做好协调组织工作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是为了促进对其的科学开发利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针对存在一定规模,市场需求相对高的矿种应当摆放在开发利用的第一位,以构筑起相应的产业群。现阶段,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失衡,部分金属矿、化工矿被过度开发利用,而建材矿、非金属矿,不管是其开发规模,还是利用水平,均与其庞大的储量不相吻合;矿产品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不足,一些矿区依旧停留于买卖原矿或者粗加工阶段;一些生产企业缺乏法制意识,生产技术水平低,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现象时有发生,对地质矿产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构成极大不利影响等。鉴于此,各地区政府应当强化宣传教育,作用以提升各级领导、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应当深化地质矿产工作改革,促进地质矿产工作逐步朝统一规划、科学采矿方向买进;做好协调组织工作,依法整治地质矿产行业秩序,促进地质矿产行业秩序本质改善,各级政府、矿管单位均应当明确自身的重要职责,进一步依法健全矿产资源勘查登记、采矿许可证规章,依法约束矿山生产企业生产行为,杜绝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现象,对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各式各样违法案件,应当迅速开展科学处理,防止矛盾激化及不安定因素的引发,积极促进地质矿产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资源型企业 财务柔性 竞争力

自2012年以来,世界有色金属市场低迷,特别是2015年,铜、铝、锌、镍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市场价格的持续下跌,导致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恶化,利润大幅度减少,亏损不断增加,资产严重缩水,严重影响到资源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离不开财务支持,因此,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该积极调用可用的财务资源,提高企业财务柔性,把握有限的投资机会,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文献回顾

曾爱民(2013)、张涛、刘冲(2015)从资金需求和融资的角度对财务柔性做了概述,指出财务柔性是企业针对不确定的内、外环境,储备一定的财务资源,当遭遇意外重大不利冲击时,及时地调用和筹集财务资源,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来应对危机和利用不确定性事件带来的投资机会,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能力。同时曾爱民(2013)指出危机时期的投资支出能更好地提升其随后年度财务业绩。

现代企业一般都采用两权分离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过高的财务柔性储备可能会助长过度投资现象,也更容易导致管理者自利行为的发生,如在职消费、额外津贴等。因此,只有当企业的财务柔性处于某一范围时,才会对公司绩效有积极的影响,而过量的财务柔性储备并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即财务柔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

综上所述,财务柔性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采取有效手段动态地实施企业财务管理,有效地使用财务资源,确保企业在变化的环境中抓住有限的投资机会获取最大收益的反应能力。但财务柔性的储备并不是越高越好,还要依据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来确定自身财务柔性的储备量,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二、资源型企业引入财务柔性的优势――以西部矿业为例

财务柔性是由现金柔性、负债柔性、权益柔性三部分组成。现金柔性一般指企业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因较强流动性而成为企业财务柔性储备最常采用的一种策略。负债柔性指企业通过降低财务杠杆比率,储备借款能力,以备未来通过提高财务杠杆比率筹集资金。权益柔性则是指企业通过股票股利、股票回购等权益性支付减少现金的过度使用,进而约束公司管理层对企业相关资源的浪费,节约成本。

(一)财务柔性的计量

1.现金柔性=企业现金持有率-行业平均现金持有率。

2.负债柔性=Max{0,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企业资产负债率}。

3.权益柔性=企业股利支付率-行业股利支付率。

4.财务柔性=现金柔性+负债柔性+权益柔性,其中:现金持有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总资产。

5.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6.股利支付率=股利总额/净利润。

(二)企业竞争力判定

企业竞争力的判定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识别:(1)内部资源基础层面(人力资源,装备技术,管理机制); (2)业务与技术层面(有价值,难模仿,可扩张);(3)市场与盈利层面(市场背景,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其中内部资源基础层面、业务与技术层面都是定性研究均不易被量化,且本文主要探讨财务柔性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故选用市场与盈利层面来衡量企业竞争力。

本文采用权益净利率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其原因为:第一,在杜邦分析体系中,权益净利率是综合程度最高的盈利能力指标,同时也是公司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二,根据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细则(修订)》(财统字[2002]5号),权益净利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由此可见,权益净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耍故选择权益净利率来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三)案例分析

2012―2015年期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整体呈现供需失衡、投资下降、价格暴跌、效益下滑局面。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西部矿业规模却在不断扩大,2012―2015年期间西部矿业先后收购青海西海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青海西部碳素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设立了贸易有限公司。因此,本文以西部矿业为例,探讨在矿产资源行业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下跌、产量供过于求的市场行情下,运用财务柔性能否有效提高资源型企业竞争力。

1.西部矿业公司简介。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青海省一家以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为主业的大型矿产资源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从事铜、铅、锌、铁等基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的采选、冶炼、贸易等业务。分矿山、冶炼、贸易和金融四大板块经营,其中矿山板块主要产品有铅精矿、锌精矿、铜精矿等;冶炼板块主要产品有锌锭、粗铅、电铅、电解铜等;贸易板块主要进行铜、铅、锌等金属的国内贸易及国际贸易;金融板块(由西部矿业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运作)主要为使用自有资金开展委托理财投资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现金资产收益。

2.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本文所有用于分析的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西部矿业财务数据来源于西部矿业2012―2015年度报告,矿产资源行业财务数据来源于我国50家矿产资源上市公司的2012―2015年度报告数据整理。借助Excel工具,从2012―2015矿产资源上市公司的年报找到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相应年度的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股利支付率。

3.数据分析。主要比较西部矿业与矿产资源行业的财务柔性指标,以此来分析判断,市场行情低迷时期,资源型企业能否运用财务柔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现金柔性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①西部矿业在矿产资源价格大幅下降的这四年间任何一年的现金比率均高于矿产资源行业现金比率,西部矿业具有现金柔性且现金储备量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②现金柔性在2013年达到最高,该公司2013年通过信用证贴现贷款和项目建设贷款增加资金13.62亿元。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矿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资源型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的四年,西部矿业的现金储备水平较高,现金柔性较大。

(2)负债柔性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矿产资源行业财务杠杆均超过了60%且不断增加,说明行业偿债风险较大,部分资源型企业很可能已经到了资不抵债境地。①西部矿业四年间任何一年的资产负债率均低于矿产资源行业资产负债率,但均超过了50%,表明西部矿业具有负债柔性的同时其偿债风险也不能忽视,但其偿债风险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②负债柔性在2014年达到最高。原因为该公司2014年偿还贷款12.91亿元。以上数据表明,2012―2015年期间,西部矿业的资产负债率虽低于行业,但其比率较高,在矿产品价格没有显著回暖市场行情下,西部矿业应控制在60%以下,待市场行情好转,应及时偿还债务,降低偿债压力。

(3)权益柔性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①西部矿业的股利支付率在2012―2013年均低于行业股利支付率,但在2014―2015年高于行业股利支付率,西部矿业权益柔性逐年提高。②权益柔性在2015年达到最高,而2015年有色金属市场已经出现供过于求,价格大幅降低现象,为了减少亏损,西部矿业首先减少了电铅的产量,停产了电解铜,锁住利润;其次,加大贸易量,使得当年的营业收入增加了10%。由此可见,西部矿业的权益柔性逐渐增强。

(4)盈利能力分析。由上页表4可以看出:①西部矿业权益净利率四年平均值1.98%高于矿产资源行业权益净利率-4.58%,该公司的平均盈利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②权益净利率在2013年达到最高,原因为2013年该公司抓住出现的贸易机遇,加大了贸易量,使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7%。此外,该公司倡导勤俭节约,严控费用支出,可控费用降低明显,本期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0.93亿元。由以上分析得出,2012―2015年期间,西部矿业盈利水平较高,竞争力较强。

综上所述,西部矿业的财务柔性为16.94%(7.57%+9.26%+0.11%),且其权益净利率1.98%远高于行业平均值-4.58%,西部矿业在有色金属市场低迷、价格大幅下跌时期,仍保持其稳定增长,除2012年出现亏损外(主要原因为当期计提了6.14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以及矿产品市场价格大幅降低所致),其余3年净利润都为正,并先后收购、增资多家公司,这些均充分表明了西部矿业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资源型企业获取财务柔性的途径

由对西部矿业财务柔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在2012―2015年有色金属市场价格持续下跌,资源型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日益严重期间,西部矿业的公司规模却在不断扩大,且其股利支付率、权益净利率均呈上升趋势,这些都表现了西部矿业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财务柔性如何获取?这是任何企业都关注的问题。根据DeAngelo和DeAngelo(2007)提出的 DD理论(又称财务柔性理论)可知,企业可以通过事前的安排,保持合理的现金持有量、持续可观的权益支付、较低财务杠杆这三个途径来获取财务柔性。

(一)提高现金持有量

企业储备较多的现金能够避免较高的外部融资成本,满足企业的投资需求。众所周知,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资本成本,现金柔性较高,能够节省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收益。其次,在市场环境不景气时,充足的现金持有量能够及时应对突况,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最后,即使不利的经济环境也会出现商机,较高的现金柔性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抓住有限的投资机会,实现价值增值。因此,提高现金持有量有助于增加财务柔性。

相较于其他企业,本文认为资源型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获得现金柔性。

1.与供应商、客户建立友好关系。资源型企业为稳定供应,降低成本,一般会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互惠互利、共担风险的合作P系。以西部矿业为例,2012―2015年期间,其公司前五名客户的营业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9%、44%、35%、43%,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总额占全部采购额的比例分别为46%、40%、31%、46%。资源型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可以执行先款后货原则,在采购时也可以通过商业票据支付减少现金流出,保证现金持有量。

2.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在市场行情低迷时期,资源型企业应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工艺改造、降低生产成本等开发出纯度高的优质产品,而对于价格跌幅较大,供过于求的铅、铜及其相关产品应减少产量控制亏损。在提供质优价廉、具有竞争力产品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信用等级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额,保证企业资金的快速回笼。

3.优化资金管理。由于矿产资源价格大幅降低,资源型企业可以借助相关金融公司或自有的财务公司灵活运用多种保值工具和手段来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压力,通过套期保值交易,如自产矿产品产品保值、冶炼产品套期保值、贸易保值等,一方面锁定自产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期货市场获得收益,减少损失。

(二)选择合适的支付政策

企业可以通过股利支付减少现金流量,增加企业财务柔性。股利支付分为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等权益性支付方式。现金股利支付一般适用于企业内部持有大量现金流量,企业希望借助现金股利支付减少现金持有量,节约现金持有成本的同时,增加投资者继续持有的信心。股票股利无需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这样就可以留存更多的现金用于企业的投资项目,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兴趣。

目前,资源型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企业持有的现金流量有限,如果选择现金股利支付,在未来的经营中,很可能会因为缺乏资金错失有限的投资机会,不利于公司目标的实现。

(三)降低财务杠杆

当未来出现投资机会时,低财务杠杆企业可以增大负债比率,快速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应该及时利用盈余偿还负债以降低资产负债率,保持较低的财务杠杆比率,储备企业借款能力,使企业更具有财务柔性,以便未来快速筹集资金。

此外,在矿产资源市场低迷时期,公司的经营业绩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财务杠杆对不同经营业绩的公司,对公司的成长性有不同的影响。对于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财务杠杆促进企业成长,并且随着业绩的增强,财务杠杆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更为显著。而对于经营业绩较差的企业,财务杠杆抑制企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从储备未来借款能力角度还是企业成长角度,在市场低迷时期,资源型企业都应该降低财务杠杆。

综上所述,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现金持有量、股票股利支付和降低财务杠杆方式获得财务柔性,为不确定性环境中的投资机遇提供资金保障,或者为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并未显著改善,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景气时期,资源型企业应该重视财务柔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财务柔性管理能够帮助资源型企业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在获得竞争优势的同时保障财务柔性管理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爱民,张纯,魏志华.金融危机冲击、财务柔性储备与企业投资行为[J].管理世界,2013,(4):107-120.

[2]张涛,刘冲.企业财务柔性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15,(22):102-105.

[3]肖建波,吕沙.财务柔性、R&D投资与公司绩效[J].财会月刊,2015,(36):20-24.

[4]张进财,左小德.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管理世界,2013,(10):172-173.

[5]吕长江,金超,陈英.财务杠杆对公司成长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02):80-85.

[6]潘柳芸,覃少波.a品市场竞争、金融发展与财务柔性储备[J].商业会计,2015,(8):55-5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