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推荐范文
时间:2023-04-09 14:1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名著推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师生均没有付诸实施,课时紧张,课外时间有限是客观原因,老师在每学期开学前有计划的提倡和指导不够,学生阅读的兴趣不高这是主观原因。怎么能把阅读这个平台搭好,让它充分发挥能量,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因此从这学期一开始,我就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将一年来我在这一版块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小结如下,与各位同行商榷。
首先,注重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因为名著的篇幅教长,容量教大,这就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要如何利用好,以便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老师在教授新课之前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让他们自己在阅读中去认识、感知、收获。但在学生阅读之前,老师首先应该教会他们一些好的读书方法,让他们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去学习,因为好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阅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书本无定法,条件也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略读”和“精读”两种。宋代学者朱熹主张“熟读精思”,可谓精读;晋陶渊明常常“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谓略读。学生在读整本书时,则可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去了解全书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等,不须面面俱到,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妨跳过去,继续往下读。而在欣赏精彩片段时则可采用精读的方法,去理解、评价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品味作品的语言等等。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在于“通”,要融会贯穿,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精读必须做到“三勤”:勤查、勤问、勤记。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得的词,不知道的成语、掌故、典章制度等,要随时利用各种工具书和有关的书籍来查检,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别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一字为师。懒怠因循不求甚解,是不行的。另外在看书有得时,就应该随手做记录,或写入小册子,或载入卡片,这些都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否则放下书本,再找即难。
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有效的读书方法之后去阅读作品,效果将非常的明显,这很好地表明了好的正确的读书方法能够让学生受益非浅,也充分证明了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读书方法去阅读文学名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注意阅读时的三个阶段。
在名著的阅读过程中,我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深度和难度逐级递增:
(1)首先是浅层次的学习和反思:定期做故事内容概括和语段摘录
在阅读的过程中,第一步,让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每一章每一节时学着缩写故事梗概,要求语言简洁流畅,内容完备、准确,结构完整、清晰。第二步,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摘录,加批注,写心得。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的把你的体会和认识等智慧的火花用笔写下来,使之形成很好的读书笔记。
(2)其次是中层次的学习和反思:故事演讲和课本剧的创作
学生在读完名著之后,对名著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这时教师可利用课堂上的一些时间让他们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所喜爱的精彩的片段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如在教学《西游记》时,很多学生对其中的一些故事十分的感兴趣,比如“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等,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这些故事进行了加工和再创造,然后以课本剧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表演了出来,效果极佳,课堂气氛也极其的活跃,给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实,用这样的方式去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特别是在讲故事和表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这一教学步骤的设计达到了多个教学目标。自然在学生个人能力展现的同时,老师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自然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了。
(3)再者是高层次的学习和反思:读后感创作和人物形象分析
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去理解并评价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风格等等,从中读出感悟和认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自然也应达到这一高度。
比如在《水浒传》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辨证客观去看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行为。很多同学对这一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认为他做得对,勇敢,见义勇为;有的认为他聪明,粗中有细;也有的认为他暴力,没有法制观念……可以说得上是众说纷纭,各辩一词,都有理有据,课堂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从他们的激烈讨论中可看出学生对原著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己的独立的思考,作为老师要珍视学生的这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他们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将学习、思考和交流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真可谓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这个阶段,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自由的思想交流。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自己在此过程中适时做出评点,用中肯的评价、鼓励的话语去激发他们发表见解的热情。例如在《西游记》的阅读之后学生自由地谈论了自己对唐僧师徒四人的看法,在谈对书中人物喜好的过程中,学生其实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审美评价和价值取向。“课堂发表”之后,我让学生筛选自己的感受,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书面文字。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选择好的作品办一期专题墙报。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忙乎起来。
篇2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东山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扎实践行精神文明“三力”,助推脱贫攻坚出成效,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东山力量。
一是以文化育人,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力。“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愚”,东山镇倡导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育引导作用,探索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完善文化活动站、农家书屋等载体,邀请县文化艺术中心长期到贫困村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意愿和动力,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
二是以乡村自治,增强村民脱贫凝聚力。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和村民议事会等平台作用,将严禁滥办酒席、打牌赌博、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纳入村规民约,大大减轻群众负担,使贫困家庭卸下“人情包袱”。积极引导农村群众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家庭环境和生态环境。
三是以先进引路,提升脱贫攻坚影响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贫困户代评优评选活动,不断加大先进脱贫迹事迹宣传力度;通过“脱贫榜样”“致富带头人”“乐至好人”等系列评选活动,在全镇树立了模范道德榜样50余人。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群、公告栏等载体广泛宣传,让脱贫者得荣誉、受尊重,引导农村群众根除“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勤劳、文明的社会新风。讲好东山脱贫故事,以鲜明典型为导向激励贫困户自立自强,在全镇营造向上向善、自力更生的浓厚氛围。
篇3
关键词:民用建筑;照明;节能
1、照明节能的意义
能源和环境是全人类需要面临的两大问题,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合理、有序地使用能源是每个国家都在积极推进的工作。建筑能耗是我国消耗能源最多的三大领域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国民用建筑运行电耗已占我国总发电量的20%~3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5倍,照明能耗占到整个建筑能耗的25%~35%,照明节能空间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筑照明能耗会越来越高,因此降低建筑照明能耗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名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如何在设计中合理、有效地节能显得尤为重要。
2、照明节能设计措施
照明节能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选择合适的照明光源,在满足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选择高光效光源及低能耗、性能优的附件,以满足不同场所的照度、照明功率密度、视觉要求等规定,合理设置局部照明,设置具有光控、时控、人体感应等功能的智能照明控制装置,做到需要照明时,将灯打开,不需要照明时,将灯关闭,同时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光、太阳能源等。
2.1照明节能指标的确定
建筑物的房间或场所应按照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采用照明功率密度值(LPD)作为照明节能的评价指标。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标准规定的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2.2节能光源、附件及其选择
积极应用高效节能光源及低能耗、性能优的附件是照明节能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
2.2.1积极应用高效节能光源
按照国家节能设计及审查要求,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合适的照明光源,其应具有尽可能高的光效;一般情况下不应采用普通白炽灯;应根据建筑使用场所,优先选用直管型稀土三基色T8、T5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以及LED灯具。
2.2.2合理选择镇流器是照明节能的重要环节
灯具附件的节能也相当重要。根据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直管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应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在电压偏差较大的场所,宜配用恒功率镇流器;功率较小者可配用电子镇流器。
表1 直管荧光灯(T8、36W为例)几类镇流器性能比较
2.2.3照明控制
根据建筑物的建筑特点、功能、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照明系统进行分散、集中、手动、自动,经济实用、合理有效的控制。根据照明部位的灯光布置形式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照明控制方式,天然采光良好的房间,按房间照度自动开关灯光或调光,条件好的可以采用人体感应或动静感应等方式自动开关灯,高级公寓、别墅等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3、当前照明节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建议
3.1正确处理适用、经济、节能和美观的原则
当前,在某些建筑照明设计中,存在忽视照明功能,不注重节能,片面追求美观的倾向。应强调照明视觉功能(照度、照明质量),符合节能原则(执行规定的LPD限值),并考虑经济性能(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适当注意美观。
3.2装饰设计的照明部分应遵循节能原则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实施以来,各设计院都在认真执行LPD限值的规定,但却存在一个漏洞:还要进行所谓的“二次设计”,即内部建筑装饰,包括建筑内部照明,由装饰设计公司(或室内设计公司)负责设计。他们是装饰设计的行家,但对照明设计标准不熟悉,对照明节能更是知之甚少。照明能效的强制性条文在一部分单位得不到实施。恰恰是装饰设计公司的照明设计反而没有审图程序,和各设计院的设计图必须经过审图的制度形成很不和谐的反差。
建议:特提请建设部有关单位考虑完善审图制度,装饰设计单位的照明设计图纸,应送交审图单位或设计该建筑主体的设计院进行审图,以保证《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及其LPD限值的全面实施。
3.3照明设计实施LPD限值存在问题
广大设计院照明设计中重视照明节能的强制性条文,取得显著成绩,但少数设计单位有一些设计者未能正确理解LPD限值的全部意义,或者是图省事,找“捷径”:竟然不计算照度来确定需要的光源、灯具数量,而是将标准规定的LPD限值除以房间面积,就得出光源数。这种做法是颠倒了设计程度,其结果是符合LPD值规定,但却不知道计算照度为多少?偏离照度标准多远!同样经不起审查。这样的设计可能出现以下两种后果:
第一种是选用的光源等器材效率不高,方案未经优化,能效指标(LPD限值)用到了极限,而照度达不到规定标准。
第二种是选用的光源、镇流器、灯具的效率高,设计合理,能效指标用到了极限,而照度超过标准值太多,这样也是不利节能的。因为规定的LPD限值留有一定余地,考虑诸多不利因素的需要;在条件有利时,不应把LPD值用到极限,而应使照度符合标准值(允许偏离±10%以内),从而使实际的LPD值更小。
建议:加强对标准的宣贯、培训,让广大设计者了解标准的精神和内涵,熟悉设计程序和照度计算,力求降低LPD值。生产企业完善灯具等产品技术资料,推广应用有关照明设计计算软件,为设计者提供良好的条件。审图者不仅要审查LPD值强制条文,而且也应审查相应的设计照度是否符合标准,以保证照明水平和节能要求。
3.4灯具等器材生产企业不能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
绝大多数灯具生产企业提不出利用系数表,大多数企业没有提供光强分布曲线(配光曲线)灯具效率、允许距高比、遮光角等资料,虽然有灯具配光分类标准,多数不知道自己的灯具属何类别配光。这样使照明设计的计算增加困难,严重影响了新标准的实施,对更正确把握照度水平和合理节能都不利。
建议:提请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组织,并请各有关企业,特别是灯具生产企业的产品样本,不在乎印制的精美,色彩的鲜艳,关键是应按上述要求提供经正式检测的那些技术参数,提高产品水平和能效,有利于设计中推广应用。
结语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照明节能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工程,涉及照明器件的优质高效,也涉及科学、合理的照明设计。必须多方面共同努力,以贯彻国家能源政策为中心,积极推进绿色照明工程,认真实施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为提高照明系统能效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GB 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4
第二条本办法的适用范围
(一)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干部的提任人选;
(二)乡镇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提任人选。
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的领导职务名称见附件。
第三条民主推荐提名的基本程序
(一)职位空缺公告。当民主推荐提名范围内的领导职务需要配备时,由县委组织部在一定范围内公告职位空缺情况及职位任职条件。
(二)县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全委会成员推荐时,县委组织部根据单位民主推荐、年度考核、班子结构和后备干部及公告后群众推荐等情况,提出每一拟任职务2—5名的参考人选名单,连同参考人选(按姓氏笔画排列)基本情况提供给全委会成员作推荐参考。一年内没有经过所在单位民主推荐的对象,由县委组织部先到所在单位进行民主推荐。推荐人选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作为参考人选提出。
全委会成员可以根据县委组织部提出的参考人选名单进行推荐,也可以另外推荐他人,每一拟任职务可推荐1—2名。推荐表由推荐人署名,不署名的无效。推荐表应在规定时限内送达县委组织部。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与,否则结果无效。如遇特殊情况,全委会成员本人可以电话或者口头方式推荐,县委组织部指定两名工作人员做好记录,该记录与书面推荐意见具有同等效力。
(三)确定考察对象。县委组织部根据全委会民主推荐提名结果,部务会议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票数靠前、且票数基本接近的人选,要同时确定为考察对象,实行差额考察。得票数少于三分之一的,不得作为考察对象人选。
遇领导班子换届等大规模调整干部时,县委组织部根据推出的领导岗位职数,按照不少于1∶2的比例提出参考人选名单。全委会成员按照不少于应推荐的职数进行推荐。被推荐人选得票数明显靠后的,不得作为考察对象人选。
(四)讨论决定。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县委组织部应汇报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的情况。由常委会讨论决定的,在作出决定后,向其他全委会成员通报推荐提名和决定任用情况。
第四条全委会成员应增强责任意识,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坚决防止和杜绝拉关系、打招呼等不正之风。本着对事业、对组织、对干部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好手中的民利,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推荐干部,并按照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推荐责任。
篇5
论文关键词 犯罪 主观明知 推定
一、叶某、焦某贩卖运输案基本案情
2010年3月中旬,叶某前往A市向其上家求购欲转手贩卖牟利,并与其上家约定由其上家以客车托运的方式将运回B市。随后,叶某安排其舅舅焦某在B市购买两张新的手机电话卡带到A市。2010年3月18日,焦某从B市乘飞机到达A市,并将购买的两个电话卡号码告诉了叶某,叶某将其中一个电话号码告诉了其上家,作为在B市托运接货人的联系方式,由其上家安排办理了托运手续,准备在2010年3月20日将托运回B市。2010年3月19日,焦某在A市将购买的两个电话卡交给叶某。叶某安排焦某在3月20日乘坐回B市的客车,照看随车托运的装有的白色泡沫箱子。叶某自己乘飞机返回B市。2010年3月20日,焦某从A市乘车照看随车托运的藏匿有的泡沫箱回B市。途中,焦某与叶某多次进行手机通话、短信联系,告诉叶某车辆运行位置及白色泡沫箱的情况。3月21日中午12时许,该车到达B市后,焦某下车准备离开车站时被公安机关捉获。叶某随后请搬运工帮忙将白色泡沫箱转移到一辆出租车上准备离开时,被公安机关捉获,并从该泡沫箱中查获麻古1789.4克。经检测,从上述中检出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其中,甲基苯丙胺含量为16.8%。
本案中,叶某以贩卖为目的前往A市购买、并安排焦某照看装有的泡沫箱子,构成贩卖运输的事实清楚,关键问题在于对焦某行为的认定。本案证据中焦某从未供述过其对叶某委托其看管的箱子里装有存在明知,而叶某其后的供述称其主观上认为焦某应该知道装有,但没有明确告诉焦某箱子里面有,那么,认定焦某对其看管的存在主观明知就涉及到对客观事实进行推定的问题。
二、认定焦某运输主观罪过中推定的运用
焦某否认其对受委托看管的箱子装有具有认知,因此,有关焦某对运输主观罪过的供述缺失,而要想证明特定的犯罪,必须将有限的证据的内涵全面挖掘出来,同时,必须将这些证据有机地联系起来。要完成这一工作,只有依靠司法人员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依据现有的已经证明的内容,按照推定的规则,对那些难于证明的事实与当事人的主观犯意进行推定。焦某的供述叶某曾打电话给他叫其到A市,并买两张电话卡带过去,但没有告诉焦某去A市的目的。后焦某在A市与叶某见面后,叶某安排焦某坐3月20日从A市到B市的客车,帮其看管客车上托运的一个泡沫箱子。焦某受托照看叶某托运的泡沫箱子返回B市,但其并不知道箱子里装有,换言之,焦某一直否认其知道叶某安排其“照看”的箱子中装有,焦某没有供述其对受托照看的箱子中的存在主观明知。事实上,认定犯罪嫌疑人主观上是否明知是“”,不能以其是否承认为标准,而应当综合全案的事实、证据来认定。
本案的证据从叶某的供述来看,叶某对其到A市联系上家购买、与上家商议以货物托运的方式将运B市用于贩卖,并安排其舅舅焦某购买两张新电话卡带到A市,由其舅舅焦某押送物品回B市的事实供认不讳,但对焦某是否明知其押运的是供述前后存在差异。叶某曾供述明确告诉过焦某其押运的是,后供述称没有明确告诉焦某其押运的是,但叶某认为焦某应当知道运输的是。其理由是叶某让焦某跟车押运货物,如果途中被查到及时电话通知叶某,而焦某存在有犯罪前科,应当能够意识到运输的是。证人证言证实叶某在客车到站后,去接泡沫箱子后携带箱子乘坐出租车。机场出具的相关说明材料,证实焦某3月18日乘飞机从B市至A市;书证汽车票,证实焦某3月20日从A市乘坐客车到B市;通话清单及手机短信提取笔录,证实叶某与焦某在3月20日、21日存在多次手机通话联系,焦某还曾发短信给叶某告诉其不要拿错箱子。
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是焦某在叶某的安排下在B市购买了两张电话卡于3月18日乘机到达A市,与叶某见面后将两张电话卡交给了叶某,叶某告诉焦某他将于3月19日返回B市,委托焦某帮其照看其托运的一个白色泡沫箱子。焦某根据叶某的安排在3月20日乘坐从A市到B市的客车,上车后见到两个白色泡沫箱子并与叶某进行了电话联系,3月21日中午客车到达B市,其间叶某和焦某两人存在多次通话及短信联系。
从焦某的客观行为来看,3月18日带两张新的电话卡去A市交给叶某,3月20日就返回B市,往返时间短,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受叶某的委托照看一个泡沫箱子,而该箱子是已经办理了托运手续的,本不需要照看,焦某的行为本身存在违背常理之处,此外,既然是照看箱子,但到达B市后,焦某却没有管箱子,与叶某联系后,由叶某直接来拿箱子,叶某、焦某二人交接箱子的手段隐蔽而反常;此外,焦某有贩卖的前科,对运毒的一些方式很了解,因此,可以推定焦某对其看管的箱子中装有存在明知。
三、推定在案件诉讼证明中的运用
与其它多数刑事犯罪相比,犯罪具有行为方式隐蔽的特点,当行为人不承认相关犯罪的情况下,需要审查证据综合结合有关事实,对其主观明知予以证明。
(一)对持有、运输中主观明知的推定
1.藏匿的位置
如果是在行为人的体内发现,无论行为人是否承认其对藏匿于体内的存在明知,基于其藏匿的高度隐蔽性,可以推定行为人对存在明知。如果是在行为人所携带的贴身物品中发现,如穿的内衣、鞋子的夹层等不易发现的地方,由于其放置手段的反常性,可以推定其明知其藏匿的系。但对于行为人携带的行李箱、物品中查获,而行为人称是他人委托交给的行李箱、物品,而并不知道里面装有,则需要查明及其包装物上是否有行为人的指纹、行为人所称的他人是否存在,并结合案件的其他事实综合予以判断。
2.行为人的主体情况
如果行为人具有犯罪违法的前科、系吸毒人员或者其生活中与违法犯罪分子、吸毒人员接触较多、有相关知识,根据有关案情,结合行为人主体的特殊情况,对的认知能力比一般人员要强,可以推定其主观明知。
3.极不等值的报酬及运输费用
如果行为人帮人将某物品带到他人指定的地点,可以获得高额的、极不等值的报酬,违反社会生活常理,即使行为人称不知道所带的是,由于其不符合当前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客观实际,行为人认识到其运输的是违禁品,有证据证实行为人客观上运输的物品是,就可以推定其主观上对运输的物品为存在明知。
(二)对贩卖罪中“用于贩卖”的主观目的的推定
1.查获的数量
如果在行为人的身上、住处及可控制的其他场所内发现了大量的,即使行为人否认其用于贩卖,在其不吸食或者吸食、但查获的明显大于吸食正常量的情况下,可以推定其持有的是用于贩卖。
2.现场发现与贩卖有关的物品
如果在行为人的身上、住处及可控制的其他场所内发现了用于分装的大量塑料封口袋、搅拌机、电子秤等物品或烟酰胺等添加剂,行为人对侦查机关查获的辩称是用于自己吸食,基于行为人通常情况下不可能对于自己吸食的添加影响纯度的辅料进行搅拌、称重、分装,结合的数量,可以推定行为人持有的是用于贩卖。
篇6
中国十大最长的铁路桥推荐
1.丹昆特大桥
这条全长164.85公里的中国最长的桥梁,是共计耗资300亿打造而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段特大铁路桥,总长度是美国庞恰特雷恩湖桥的四倍以上,于2011年这条铁路桥正式开通运营。
2.天津特大桥
这条全长达113.7公里的高架桥,是先后途经天津市武清和西青等市区,位于京沪高速铁路连接着河北廊坊和青县段的中国十大最长的大桥之一,因这条铁路桥较高的施工难度,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材料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了国家优质工程奖。
3.彰化高雄高架桥
这条全长约157.39公里,起止点分别为彰化县八卦山和高雄左营的台湾高铁的重要路段,是仅次于但昆特大桥,于2007年竣工,加入了抗震的设计思路的中国最长的铁路桥及中国最长大桥之一。
4.沧德特大桥
这条长度达105.88公里,连接着河北省沧州市、山东省德州市的高架桥,是位于京沪高速铁路,以沧州西站和德州东站为桥梁起止点的京沪高速铁路五座特大桥之一,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
5.淮河特大桥
淮河特大桥这个位于京沪高速铁路,连接着安徽宿州和蚌埠的高架桥,是以宿州东站和蚌埠南站为桥梁的起止点的京沪高铁第四长桥,并于2010年竣工次年6月通车运营的铁路桥。
6.渭南渭河特大桥
这处桥梁全长达79732米,两次穿越渭河的铁路桥,是于2008年动工建设,于2010年正式通车运营,建有高架火车站渭南北站的郑西高铁的组成部分,当初刚刚建成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桥梁。
7.渭洛河特大桥
这条桥梁全长71339.3米,连接着陕西渭南与陕西西安的高架桥,位于大西客运专线,是大西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于郑西线的渭南渭河特大桥相平行,以大荔车站的出站端和郑西客专北侧为桥梁的起止点。
8.濉河特大桥
这条桥长556.51米,桥宽26米的泗洪城区西部重要的交通节点,是将城区与121省道、245省道、宁宿徐高速、西南岗8个乡镇相互连接,跨越了新老濉河,于2013年正式通车运营的中国最长的十大铁路桥之一。
9.广珠城际铁路中山高架桥
这条于2005年动工建设,于2012年全线贯通的城际铁路,是呈南北走向,连接着广州市和珠海市的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主干线路,也是共计设有22座车站,运营速度达200公里每小时的八纵八横的京哈-京港澳通道的南段部分。
10.漯驻特大桥
篇7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是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刚才听了前面两个“青年文明号”集体的发言,感到受益匪浅。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题目是“公正司法树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望大家批评指正。
法律援助中心是区司法局的对外“窗口”部门,共有干部11人,全部为35周岁以下青年,平均年龄26岁。中心成立以来,始终立足于树立“窗口”形象,坚持情、理、法并重的工作思路,以为民服务为目标,以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为主线,大力开展“岗位文明、岗位奉献、岗位成才、岗位建功”活动,在工作中严格贯彻“文明、优质、规范、高效”的服务宗旨,积极探索、求实进取,在机制创新、利民便民、服务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具体的做法是:
一、发挥窗口作用,倡导职业文明,树立良好外部形象
2004年以来,在局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制定了“青年文明号”创建总体目标和计划,将“青年文明号”的各项行为标准贯穿于日常工作管理中,使创建目标明确,创建气氛浓厚,创建工作有形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质量,提升了工作水平,群众对接待工作的满意率达到100。
同时,我们在继续坚持“五个一”服务标准和“三好”接待的基础上,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对接待工作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使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一是要求接待人员以端庄的仪表赢取人。要做到衣着整洁、举止得体、用语规范,遵守公务员礼仪,力求给来访群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要求接待人员以热情的态度温暖人。要做到对每一位来访者都要搬一把关心的椅子,沏一杯温暖的茶水,道一声温馨的问候,给一个满意的答复,创一个优美的环境,并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服务标准;三是要求接待人员以透彻的说理说服人。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来访者讲法律、讲政策、讲事实、讲情理、讲风俗,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四是要求接待人员以有效的建议来疏导人。对于中心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建言献策,设身处地的为来访者着想,进行正确的疏导,引导来访者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防止矛盾激化;五是要求接待人员以满意的结果打动人。实行首问责任制,对来访问题不推、不拖,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说明理由,给所有来访人一个明确的答复;六是要求接待人员以良好的品行影响人。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注意生活小节,严格规范行为,以良好的品行,赢得来访人的信任和尊重。
二、拓展服务空间,完善服务机制,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让最贫困的弱势群体,享受最优质的法律服务”是中心始终坚持的服务理念。为此,我们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完善服务机制,积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一是健全法律援助网络。我们在全区建立了65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组建了一支263名成员的信息联络员队伍,最大程度地方便了群众申请法律援助;二是建立法律援助流动岗制度。组织法律专业人士采取定期和预约相结合的方式,为老百姓送法到家,提供上门法律服务;三是降低法律援助门槛。针对目前农民工维权困难的现状,进一步降低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实行“先受理后审查、先调解后、先办好案件再协助执行”的措施。近两年,我们受理的所有农民工讨薪案件,90以上都通过诉前调解解决,并全部执行完毕;四是专门设立农民工接待室。在办公条件困难的情况下,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农民工接待室,由公职律师负责优先接待农民工来访和咨询;五是建立农民工“心理诊室”。加强对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调适,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正视遇到的就业风险和社会问题。一年来,共对近140名农民工进行了心理调适,有效的化解了可能激化的矛盾,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法制日报、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农民工心理诊室”予以了全面报道,社会反响强烈;六是开通农民工法律服务专线。通过媒体将热线电话对外公布,设置专人负责为农民工解答法律问题;七是建立农民工维权协调机制。主动加强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多管齐下,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对群体性农民工维权案件,实行优先受理、审查。
三、加强自身建设,注重服务创新,努力提高服务能力
在创建“青年文明号”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创建“学习型”和“服务型”组织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来抓,自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通过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定期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派出学习与参加学历教育相结合等形式,深入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
技能学习。
同时,中心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主动将学到的新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借鉴国际上ADR(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的成功经验,在全市首创了法律援助诉前调解机制,通过简便快捷、本人参与、人性化和人情化的设计,摆脱了诉讼和仲裁等严格程序限制,弱化了对抗性,最大限度的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央电视台
、中央广播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劳动午报等近二十家新闻媒体,先后予以全面报道。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新闻会,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推广。
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心被打造成一支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团队。先后被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残联命名为“残疾人维权示范岗”,被全国老龄办、公安部、司法部命名为“全国老年人维权示范岗”,并荣获北京市“法律援助工作创新奖”和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集体三等功。今年,被北京团市委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
篇8
【关 键 词】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民主/协商机制
进入21世纪,中国政治的背景与改革开放之初有了很大的改变。平均主义的阴影已经 消融,而两极分化的现象正在扩展,这使得各种利益矛盾日益加剧。一系列社会矛盾对 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十六届四中全会适时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方 针和具体举措,强调必须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 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 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由此可见,民主是提高党的执政 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阐释民主对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
一、政治文明是一种有序的人类合作机制
“政治文明”这一概念,有着丰富的内容。一般而言,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程度 和进步状态。从外延上看,文明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思想、风俗、习惯等诸 多因素。从内涵上看,它有着多方面的含义。就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言,它意味着人类 对自然的认识程度的加深以及控制自然力的加强;而如果就人类本身之间的交往而言, 文明意味着一种社会秩序(social order)的存在,它与社会现象中的失范和无序相对。
社会秩序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稳定的、规则的、可预测的行为模式,另一个是 人们之间的合作行为。两者相互关联,而不完全等同。(注:Jon Elster,The Cement of Society:A study of Social Orde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pp.1.)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政治秩序,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传 统政治学家,像霍布斯、洛克、卢梭等等政治哲学家,用自然状态来描述人类社会不存 在合作的情形。在他们看来,政治哲学的一个根本任务是如何从缺乏合作的人类的自然 状态中走出来,建立政治领域里利益联系的冲突解决的有秩序的制度,亦即建立政治文 明。
人类如何才能合作呢?在政治领域内,普遍存在着种种利益矛盾,这些矛盾使得人类的 合作发生困难。因此,有必要设计种种机制来促成人类之间的合作。目前存在许多种合 作机制,但每种合作机制都各有其优势与缺点。比如就命令来说,其很大的特点就在于 决策成本的低廉,但就事件涉及各方的利益而言,其外部成本又过于高昂。如果是在公 共危急事件中,就必须存在一种命令的安排。私人安排(private ordering)也是一种合 作方式,它指双方进行合作时所进行的权利的自愿转让。市场上双方交换就是一个简单 的事例。工人与资本家订立契约,将其劳动力的部分权利转让给设备所有者。在公共领 域内,也存在类似的权利转让的机制,比如招聘公务员。民主也是其中的一种,它主要 指合作双方以平等独立的身份进行共同选择。从抽象的意义上看,任何一种机制都有可 能成为政治文明的主导性机制。民主并不必然是政治文明的核心,而且在有记载以来的 历史中,绝大部分时间是以一种非民主式的合作机制作为政治文明的核心的。到了现代 ,民主才真正成为政治文明的核心的合作机制与利益矛盾的解决机制。
二、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在政治领域内的各种合作机制中,民主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种。在古代,除了在古希腊 以及古罗马等存在一段短暂时间外,它并不是一种占优势的合作机制。直至现代社会以 及现代国家的诞生以后,民主才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合作机制。为什么在进入现代以来 ,民主能够占有优势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回溯到人类社会的利益矛盾的形态上去 。
在传统的政治文明中,各种利益是相当分散的,它们之间的利益联系以及相应的利益 冲突都是零散的、不经常的。在以农业社会为代表的传统政治文明中,农民基本上没有 商品活动,“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 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 ,不允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应用任何科学,因而也就没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 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 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 是靠与社会交往”(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77页,第78页,第277页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 要同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 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所以,归根结底,小农的政 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支配社会”。(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77页,第 78页,第277页。)
与传统农业社会不同,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职业众多,分工发达,由商品经济与分工 导致职业分化,造成了人的异质性。人的异质性与社会地位和角色相结合,促进了社会 的分层与分化,人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利益联系增多,随之也增加了利益冲突。现代大 工业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 人的手里。由此必须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 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 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77页,第78页,第277页。)在这种统一的要 求下,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或者说人类的合作机制也开始发生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变 化。人民都要求表达自己的利益与偏好,民主政治本身即渊源于人们的利益需要,是不 同人们利益矛盾和冲突的产物。只有在现代性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冲突的情况下, 民主才有必要。列宁在论述宪法的本质时曾经指出:“宪法的实质在于:国家的一切基 本法律和关系选举代议机关的选举权以及代议机关的权限等等的法律,都表现了阶级斗 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注:《列宁全集》第2版第15卷第309页。)就此而言 ,真正的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所独有的内容,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三、以民主来实现人类合作
民主在解决利益冲突、实现人类合作方面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首先,民主意味着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稳定性是民主的一个重要特点。 民主是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它首先是一种制度。所谓制度,是指 那些规范人类偏好及选择行为的各种规则的总和,是人们所应遵循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有 机总体。它包括法律、规章以及政治政策等等。一种制度作为一整套固定的行为模式, 可以视为特定利益关系的凝固化。也就是说,制度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 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规定。制度具有全局性。相对于其他手段来说,制度的 影响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的作用。作为一种相互冲 突的利益解决制度,民主的根本作用在于让人们自愿地表达其利益,综合各种不同的利 益,并以人们的偏好来自愿地作出裁决。
作为一种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民主的稳定性是其重要的内容。参与人知道自己的利 益将会为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偏好所决定,这种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偏好与专制者的利益与 偏好相比,后者更具有任意性,对于参与人来说,更难预测。在君主专制的情况下,伴 君如伴虎,人们难料君主的喜怒哀乐,因此也难以选择对自己来说具有最大化的理性行 为。而且很有可能君主的政策选择与大多数人的利益相背,从而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局面 。而在民主制度中,个人的利益虽然未必与大多数人的利益相一致,但毕竟大多数人的 利益是可以预测的,对于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来说,民主的合作机制有利于形成一种稳定 的预期。
其次,民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它以平等的方式来对待每个人的利益。平等是民主的 另一个重要特点。民主并不承认某种利益天然就比另一种利益更重要。民主在权衡各种 利益来取得平衡时,所依据的不是某种利益的本性,而是对人的尊重。民主要求每个人 一票,就此而言,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以及每一个人的利益,它要求参与方在表达 自身利益的同时,还必须尊重他人的利益。在利益的权衡过程中每个人的利益是以参与 人的平等身份来表现的。需要指出的是,就利益的内容而言,民主的平等意义并不在于 实质内容上的平等,而基本上指一种形式的平等;而就利益的综合过程而言,民主的平 等意义并不在于结果的平等,而是过程的平等。
第三,民主还意味着宽容与理性的妥协。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 必然是一个冲突频率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 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而民主要求利益对立各方 尽可能理性地思考合作的后果,而不是不顾后果地坚持一己利益。如果对立双方都坚持 认为自己的目标、原则、要求是绝对正确的、绝对合理的和公正的,并认为对方的一切 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应该全部抛弃的,这样他们往往会不惜任何代价来实现自己的 目标、要求,可以想像其结果只能使矛盾更加尖锐,合作无法达成。因此,在民主这样 一种利益协调机制里,参与各方必须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承认对方利益的基础上作 出让步,使双方各自的要求得到部分满足,从而解决冲突,形成一种文明的秩序。宽容 而理性的妥协是民主的合作机制的基本精神。
四、利益冲突的加剧呼唤民主
经过20年的改革,中国已经从一个利益平均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利益分化的社会。这 种分化不仅表现在利益的多样化发展趋向上,而且还表现在利益分配上。从利益均等到 利益分化,进而发展到近年来随着社会资源和财富分配方式的“突变”而出现了利益失 衡。其利益格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利益群体的形态由隐变显,利益需求和获得途径逐渐多样化和复杂性。改革开 放以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单一所有结构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全国人民的利益凝结成 铁板一块,当时过分强调的是集体利益、全局利益和国家利益。改革开放打破了这种利 益格局,放权让利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使不同群体的人们的利益需求得以表达,并在 利益调查的过程中进行分化和重构,形成一个个群体特征和形态较为明显的不同利益群 体。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社会利益群体的形成和发展,也带来了人们利益需求的多样化 。这种多样化的利益需求在不同的利益群体是不一样的,如农业群体的利益需求更多地 表现在提高农产品价格,切实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上;工人群体的最主要需求表现 为提高工资、增加收入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党政干部群体的需求除了保证收入增加等 物质利益以外,还需要职务的晋升和政治上的成就。这种利益的多样化需求在我国经济 发展水平尚不够高、供给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会造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甚至会产生危 及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第二,利益冲突的状态由暗变明,利益差距和矛盾明朗化。改革开放以前,在封闭僵 化的体制下,平均主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除工农差别较大以外, 其他各个领域的人们的收入差距不大。改革开放以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 目标和多元化的分配体制的实行使人们由于职业分工、能力、机会等因素的差别所带来 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由收入差距所带来的利益矛盾也逐渐由暗变明,由小变大。农村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使农民群体得到了较大实惠,有的甚至富裕起来,但与其他 利益群体相比,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仍然偏低;工人群体的收入有所增加,但与企业家 和私营企业主等群体相比,收入差距也很悬殊。在改革中得益最大的是个体工商户和私 营企业主群体,他们的收入往往是其他利益群体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不同阶层 之间的利益矛盾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人口增加、社会治安困难、经济犯罪、社 会价值观念倾斜等等。世纪之交,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拉大,相当一部分家庭呈 现减收趋向。这种社会利益格局使得改革要取得坚实的社会基础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第三,社会利益群体的社会影响和作用由小变大,群体意识和利益观念强化。随着改 革的推进和进一步深化,社会利益群体的影响和作用正在由小到大地不断加强。一项改 革的成功与否,往往是各个利益群体甚至单个利益群体作用的结果。如以往多次政府机 构改革的失败主要就是因为未能恰当协调、处理好干部群体的利益及其在改革中的作用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群体利益的作用和影响之大已今非昔比。在改革中,阶级、阶 级斗争的观念正在不断淡化,但群体利益、群体意识的观念却在不断加强。每个群体都 逐渐习惯于从各自特殊的立场和观点来看待社会生活和改革中的一切事物,人们评判一 项政策的得失成败往往与群体或个人的利益相联系,并且有更多地考虑群体利益的倾向 。这是因为,由共同的职业分工、劳动方式和分配方式联结起来的利益群体,必然产生 共同的利益感受、共同的利益要求甚至共同的荣辱观和共同的社会地位,这种共性使每 个群体的成员既受这种意义的支配,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维护群体利益的倾向。群体 意识和利益观念的强化反过来进一步提高了利益群体在改革中的影响和作用。
在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成为一个重要课 题,而民主的合作机制的重要性随之凸显。只有切切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真 正实现我党执政能力的提高。
五、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从政治文明的内涵来看,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至少包括 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逐步扩大民主范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党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之一, 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之一。发展民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扩大民主的范围,包括人们 政治参与的扩大以及利益表达与聚合的代表性的增加。从纯粹的理论上来看,扩大民主 范围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就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扩大民主范围也是不可阻挡的。但 是扩大民主的范围决不可等同于急剧地民主化。从博弈的角度来看,扩大民主范围意味 着参与人的人数增加,利益的平衡点将会改变,而在急剧扩大民主的情况下,参与人有 可能无法达成合作。因此,民主范围的扩大必须是有步骤的,以免利益冲突失去控制。
其次,推进政府体制改革,促成权力运用的规范化。从利益以及权力的关系来看,政 府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权力运用的规范化。对于利益博弈的参与人来说,其最重要的 作用是给各方提供了一种讨价还价的边界,给参与人一种比较稳定的预期,从而保证“ 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170页。 )。这一点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尤其迫切。许多学者对此有论述,此处不赘述。需要指 出的是,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一种公共权力的规范化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事实上一种权 力运用的规范化并不能真正解决一种利益冲突,勿宁说,它只是解决利益冲突的前提。 当然,一种不规范的权力也可能会达成某种合作解,但就中国这种人口众多、冲突的复 杂性远超过一般社会的情况来讲,权力运用的规范化尤其重要。
第三,健全有效的协商机制。如果说一种规范的权力对于利益冲突的解决来说规定了 解决的边界,那么有效的协商(或者说讨价还价)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序范围内, 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解。(注:这一问题事实上涉及到讨价还价的外部选择与内部 选择的问题。理论上的说明参见Jon Elster,The Cement of Society:A Study of Social Orde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pp.50—96.)而协商机制 ,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式的制度,在更多的意义上它还包括各种非正式的规范 ,而这涉及到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为什么样的协商机制才有效并不是纯 粹抽象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参与博弈的行动者对于策略的选择。此处无法详尽论述适 应中国的协商机制,只能简要提及其中一个因素,即在当前中国迅速变化的利益冲突情 况下,在协商过程中要比较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的团体并不 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反过来还可能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
篇9
关键词:名著推荐与阅读;领悟评价;个性解读;独到批注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寻求“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的突破呢?为此,本人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我的体会和做法小结如下,仅供参考。
一、理论上找寻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其中,概括起来的关键词是“欣赏”“领悟”“评价”“体验”“品味”等,笔者认为核心就是一个词――“领悟”。学生阅读这本作品关键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能真正将自己的人生与作者(或者作品中人物)的生平系起来进行深思,以获得间接的人生体验。至于后面几句,“评价”“体验”“品味”在教学中应该不难落实。
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教材的编排体例。“名著推荐与阅读”的设计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安排各种读书的活动,注意养成学生读书的策略和习惯,这样不仅把“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落到实处,而且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为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创设了学习情境和条件。“名著推荐与阅读”版块的教学更侧重于语文的“人文性”。
二、实践中探索策略
通过理论上的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个版块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在于把读整本书引入课堂,打破了历来课堂上只能读单篇文章的惯例,让学生课内外结合独立阅读整本书。其次,教学设计应该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展开,教师应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最后,只要能达到上述两个目的,就可以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尝试。
1.链接名著背景,拓宽学生视野
因为课本上的精彩片段基本都是大部头作品的节选,那么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作家的全部生平就是在学习内容之前必须解决的理由。我通过多媒体搜集名著的背景知识,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筛选,在课堂中投影给学生,要求学生务必认真阅读,并做好笔记,而且,看完之后,要求学生进行现场简单复述。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记笔记的习惯,又锻炼了口语表达,也掌握了作家的基本生平,可谓“一石四鸟”,效果非常好。
2.赏析精彩片段,拟写独到批注
要让涉世不深的初中学生根据一个“名著推荐与阅读”,对教材中所选的精选片段进行赏析,并拟写独到的批注。比如在《西游记》“美猴王”中有一段:“那猴在此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润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貂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蜂洞之中。”我写的批注是“勇敢机智、身手敏捷、交友广阔、活泼机灵,他不为王,谁人为王”?以下是学生写的部分旁批,很不错,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在《西游记》“美猴王”中有一段:“石猴端坐上面道……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何不拜我为王?”学生写道:“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此乃真英雄也!”
3.引入影视资料,丰富感性认识
影视资料比起文字来说一般是占有优势的,因为它齐聚了光、电、声、影,丰富多彩,而文字显得有些苍白。我为了增加“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借助电子白板教室的优势,引入了精选的影视资料,丰富学生对文学名著的感性认识。比如在学习《西游记》的时候,我精选了影视剧《三打白骨精》片段,让那经典的一组组镜头,配合名著中的文字,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后来的读后感中表示,名著阅读的课堂让我又一次地重温了幼时的欢乐,同时对孙悟空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
4.复述故事情节,再现经典瞬间
篇10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利用好阅读资源
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教室内悬挂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特别是在阅读课上,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如朗读后感受,读名著的进度等,能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欣赏名著,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另外,师生要利用好阅读的资源,比如,有的课文就是名著的节选,可以把它作为阅读的引子,引导学生进入名著的神圣的殿堂。对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赏析、编演课本剧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名著的内在魅力,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感受。还可以利用媒体资源查阅有关名著的时代背景,内容梗概,作品价值,阅读的方法等,这样就可以对名著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可以播放有关名著的影视剧,让学生与名著对比,在比较中理解作品的内涵。
二、通过写读书笔记和心理交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平时老师就应该要求学生把独特的感受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优秀词语,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也可以作为读书笔记的重要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写成读书笔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读阅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阅读的良好方式。读书交流会可半月举行一次,可以采用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交流前,根据需要定好话题,学生提前作好书面或口头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