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试卷范文

时间:2023-03-28 22:3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地理试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地理试卷

篇1

关键词: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提高效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101

一、测试讲评课应遵循的原则

一要及时。测试之后,教师要在认真批改、分析统计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及时讲评。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的。刚考完试的学生大脑神经仍然很兴奋,对考试成绩和解答未知的渴望都非常强烈,此时评讲效果最好。如考完后试卷久拖不评,学生对题目的记忆就会淡化,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学生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主动性和学习动力,讲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要目的明确。一份试卷测试后,每题的得分率不尽相同,评讲时所花精力和时间也应有所侧重。面面俱到会使评讲流于形式而忽视知识的深度和递进性,泛泛而谈则易言之无物,给学生以“炒冷饭”的感觉。因而必须针对学生实际,讲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试卷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找出错误的集中点,并分析出错误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要避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三要优化设计。为提高讲评效果,教师应该做到“学生缺什么、教师讲什么”。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精心准备,要备好课,要认真仔细地做一遍试题,对每个试题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写好讲评教案,要对阅卷过程中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分析,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并从中抽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评,哪些该粗讲,哪些该细讲,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讲评课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四要多鼓励,少责备。对成绩好的学生,尤其是那些答题思路清晰、灵活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使之树立信心,提高参与意识。对成绩差的学生应该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还应包含殷切的期望。切忌对学生试卷中的失误埋怨、指责、讽刺、挖苦,那样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同时,试卷讲评时,应该给予各类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时间,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答问、质疑、讨论,来充分调动学生,从而使整个讲评过程学生情绪亢奋、思维活跃,在此过程中还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和体验,提高解题能力。

二、测试讲评课的教学思路

1. 考情分析

本环节包括对试卷的评价和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对试卷的评价主要从试题的难度、区分度、知识覆盖面、考查的重点等方面进行,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主要从考试成绩、答题情况、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成绩优秀和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进行辩证分析,既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更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发展的趋势和提高的空间。通过对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归类,寻找本次答题暴露的共性问题,确定讲评、补偿的目标、思路和重点。

2. 自我纠错

教师公布答案,学生根据答案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自我纠错,同学之间交流答题情况和考试心得,力争最大限度地把错误解决在个体纠错过程中,明确听课的重点。同时教师巡回指导,了解纠错进度,引导学生清点错误或错题所包含的知识点,思考产生错误的各种原因,帮助纠错有困难的学生,提高学生自我纠错、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能力。但教师的提示、点拨、引导,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适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纠错情况进行课堂上的二次备课,对讲评的重点进行增减。

3. 知识归类

当学生自我纠错完成了之后,引导学生对试题所考核的知识进行归类,然后按所归类出的知识板块来重组、讲解和分析相关的试题。对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分析。这样,不但使学生巩固了相关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典题剖析

对于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同类问题,要从错误原因、审题技巧、相关知识的应用思路和原则、解题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方法、规范要求等方面进行。教师要善于“借题发挥”,注意同类事物的比较和归纳,同时还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再现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尽量让学生暴露思维误区,对拥有新颖解法的同学还可让其介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对于“经典”错题,应让学生主动再现答题的思路,师生共同点评其思维误区,必要时可以发动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争辩,使纠错在互动中进行。

5. 补偿提高

在每一类错题剖析之后,至少要有一道针对性强,难度、数量适宜的补偿题。补偿题也要让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并当堂讲评。学生通过完成补偿题,再度发现问题诊断自己对所出错误的认识和理解,主动展示自己的做题思路和结果,自觉接受老师的补教,使讲评课的补弱纠错功能得以真正落实。通过个体纠错和在老师点拨下的集体纠错,达到完善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一般来说,平时测试中易错的题目,虽然教师进行了讲评,但由于学生不一定引起高度重视等原因,在以后的考试中仍会出错。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必要在讲评后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将历次考试出错的题目记在一个随身可携带的小本子上。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课内课余都可随时翻阅,强化学生的无意注意,以达到解决问题之目的。

三、测试讲评课的实施策略

1. 学会“审题”――引导学生入门

高中地理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做答的方向,把题做好。讲评时,要根据题型,告诉学生如何审题。一般来说,选择题的审题主要是“三审”:一审材料,二审题枝,三审题干和题枝的关系。读图综合题的审题主要是“二审”:一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明确其中心思路;二审提问,明确答题方向和要求。只有审好题,找出答题的“切入点”,才能打开解题的思路。

2. 掌握“思路”和“方法”――交给学生解题的钥匙

高中地理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答技巧与方法。讲评时,要结合题型及学生的答题情况有机地讲解答题思路与方法。

(1)选择题:选择题往往构思巧妙,有迷惑性,但也有提示性。其解题的思路、方法一般为:在全面正确把握题干的基础上,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找准题眼,全面正确把握题干的要求。运用排除筛选法,将表述不准确、不科学的错误题枝排除掉,另外还可根据具体题目要求运用直接判定法、分析推理法、借助图解法、读图分析法、逆向思维法等。不论运用哪一种方法,关键是给学生讲清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2)综合题:综合题解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读题:先看设问,后看材料;(快速浏览设问,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

第二步审题:抓住关键,找准方向;(严密审视问题的设置,明确设问的中心。圈出关键词、提示语和限定语,明确回答的方向)

第三步析题:认真读图(读图步骤:一看图名,二阅图例,三读极值,四找规律,五析原因),提取信息;(细读文字和图表材料,提取有效的信息,将题目的要求与材料和所学知识整合起来)

第四步解题:科学规范,具体完整,有序分层;(注意答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要求多角度、条理性表述,注意分点,设序号,不能泛泛而谈,而要具体化。同时注意采取大包围的办法:把与此题有关的内容,尽量都写上去,但要注意每句话都应有关键词的表述,因为这才是得分点)。

3. “拓展”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高中地理测试讲评不仅要帮助学生组织答案,而且重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要引导学生扩展思路。而要做到这一点,讲评时应注意两点:一要注意讲评的过程。在讲评时不能就事论事,就题论题,而要把题目的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迁移到其他知识点上,使学生将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能用到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中。这样的讲解才能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二要注意变换形式、多角度地设问,讲评时可对原题进行加一点、减一点或换一点的处理,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这样的讲解才能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克服目前存在的“题海战术”弊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保证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

4. 规范答题要求――提高学习成效

即高中地理答题行文的规范,其标准是:清楚、明晰、明确、适度。总的要求是条理清楚,逻辑紧密,恰当使用地理术语。从综合测试的参考答案可以看出其高度的概括性,这对审题和答题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题目,看起来简单,但它对答案的准确性、唯一性有很高的要求。试题对地理术语、地理数据、地理特征的描述,包括绘图的准确性要求都很高,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便会失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测验、考试中,就要对学生在审题的准确性、层次性,答题的逻辑性、严密性,书写的清晰性、规范性,卷面的整洁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在测试讲评时要特别注重这方面的问题,要给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在以后的答题过程中始终想着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类高中地理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

篇2

五中高2017级高二上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

单项择选题(50分,每小题2分,共25题。)

下图中左图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右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完成1-2题。

1.

甲处的洋流与图10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2.

读右图某局部经纬网图,有关图中各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到③的最短航线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B.①到③的最短距离是1110千米

C.②到④的最短航线方向是正南

D.②到④的最短距离是555千米

日本北海道、法国普罗旺斯和我国的伊犁河谷是世界三大薰衣草的产地,法国普罗旺斯和日本北海道的薰衣草一年花只开一季,还没等到第二季花开,天气就冷了;而伊犁河谷薰衣草一年开两季花,夏季开花一般在6~7月,秋季开花一般在8~10月。读图完成4-5题。

4.日本北海道与伊犁河谷纬度大致相同,但薫衣草在伊犁河谷一年能开两次花,主要是

A.两地地形特征不同

B.两地土壤肥力差异

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

D.两地种植技术差异

5.北海道东部海域为航行高风险区

(图中深色区域)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海面冰川多

B.板块边界,火山活动频繁

C.地震多,海啸的破坏

D.暖寒流交汇,能见度差

位于菲律宾中部的薄荷岛,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

地人称为“巧克力山”。下图为该岛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6-7题。

6.

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B.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C.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D.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7.

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A.6-7月

B.1-2月

C.4-5月

D.9-10月

“合掌造”是日本(岛屿中部是山地)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读图完成8-9题。

8.合掌造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9.该建筑物的最大特点与下列哪项地理现象

相适应

A.冬季暴雪

B.台风频发

C.多洪涝灾害

D.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下图是美国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美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描述最准确的是

A.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B.自东向西减少

C.自南向北减少

D.除了西北部狭窄地区外,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11.对美国降水量分布、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说明美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B.说明美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C.说明东部有高大的南北走向山脉

D.密西西比河中下游水量应当很小

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下图)曾经经历了

地质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此时期结束后转

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即1千克

海水中含盐类物质的克数很低(不足1%,比世

界大洋的平均盐度3.5%还低)。

据此,读图完成12题。

12.对该海区盐度低的原因,解释欠合理的是

A.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B.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

C.众多河流注入,年均径流量较大

D.与其它海区海水交换频繁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世界著名岛屿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图,读图回答13小题。

13.图中四地气候特点适宜发展畜牧业,且乳畜产品商品率极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

右图中甲国的首都原位于沿海平原,后来迁到内陆高原,

原因是

①促进内地的开发和发展

②加强对内地的管理

③分散原首都的城市职能

④战乱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

关于右图中乙处农业区位优势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气候温暖,是优良的天然草场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C.人口稠密,接近消费市场

D.靠近海港,便于牧场的商品经营

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读图回答16—17题。

16.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

A.温差逐渐变小

B.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17.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

B.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读右图,回答18—19题。

18、该岛东部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9、形成该气候的因素有

①纬度较低  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

③受东南季风影响  ④受东南信风影响

⑤受沿海暖流影响  ⑥受沿海寒流影响

⑦位于海洋气流的迎风坡

①②

B、①③⑤⑦   C、①④⑤⑦   D、①④⑥

读右图,完成20-21题。

20.与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山脉迎风坡

C.

暖流

D.

寒流

21.下列四地自然带名称正确的是

A.

①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

④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③地为热带草原带

D.

②地为热带荒漠带

下图为世界某种自然带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读图回答22-23题。

22.

该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分布最高纬度较低

(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23.该气候影响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D.喜阴喜湿的特点

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读右下图回答24题。

24.图中有关四地所在国家或区域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所在国家以黑色人种为主

B.乙地所在区域是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区域

C.丙地所在国家的经济高度发达

D.丁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

25.

南极洲和北冰洋的绝大部分都位于寒带,但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

①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比南极洲低,太阳高度大于南极洲,年平均气温高于南极洲

②南极洲是世界地势最高的大洲,北冰洋几乎全部是海洋,海拔低

③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对阳光的反射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

④北冰洋对阳光的反射低于南极洲,海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6、读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示农业带分布反映了美国农业生产的___________特征;(1分)

(2)试分析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的原因(4分)

(3)

试分析美国东北部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6分)

(4)

与澳大利亚的大牧场放牧业不同,美国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主要放牧的牲畜是_____,分析该农业带所在区降水量少的原因(3分)。

27.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全球变暖与大批森林被砍伐密切相关,生态安全成为各国发展的主要目标,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各国合作应对。读某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示河流虽为世界大河,但其航运价值不高,请说明原因。(4分)

(2)世界各国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图示地区也成为全球关注的地区,请分析说明该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6分)

(3)说明保护森林在维护生态安全,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4分)

28.读下面“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划分示意图”、“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经济指标”,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经济

地带

面积

人口

工业

产值

农业

产值

科技

力量

能源

资源

矿产

资源

森林

资源

淡水

资源

水力

资源

农业

用地

东部

75

21

20

20

5

90

70

80

94

95

10

西部

25

79

80

80

95

10

30

20

6

5

90

(1)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与西部经济地带之间分界线的名称为

。(2分)

(2)俄罗斯的货流以煤、石油、天然气、木材、建材和粮食为主。根据俄罗斯的国情,其运输量最大的两种运输方式应为

。(2分)

(3)

形成西伯利亚地区大面积沼泽的原因有哪些?(6分)

29、读图13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西班牙是世界橄榄油第一大生产国。

右图阴影部分为安达卢西亚,是该国油橄榄的

最大种植区,其产量高,品质好。油橄榄喜光,

喜温暖,适合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坡地。

材料二   下表为马德里、巴塞罗那的气候资料。

(1)

简述西班牙的地理位置。(4分)

(2)

读材料二,说出马德里的气候特点与巴塞罗那相比有何不同?(4分)

(3)

分析安达卢西亚种植油橄榄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德阳五中高2017级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5DCBCD

6-10BCCAD

11-15BDBAC

16-20DBBCD

21-25BABBB

26.(1).区域专业化(1分)

(2).

①东北部气候阴冷潮湿,南部和西部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适合老年人居住;②东北部为传统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西部和南部环境较好。(4分)

(3).①

资源能源丰富:阿巴拉契亚山的煤(1分),五大湖西岸的铁(1分);②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的廉价水运;③区域内机械和汽车工业发达,区内外市场需求量大;④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⑤水源充足等(第一点必答,其他任答2点,共6分)。

(4).牛(1分);该区位于美国西部山间高原盆地,东部和西部为南北向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了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汽进入,所以气候干旱,降水少(2分)。

27.(1)

①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环境恶劣(2分);②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2分)因此航运价值不高。

(2)问题;热带雨林的破坏。(2分)

原因:①跨国公司大量砍伐森林(2分)②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破坏(2分)③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等对热带雨林的破坏(2分)(任意两点得4分)

(3)①森林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1分)②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生态平衡;(1分)③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1分)④森林能吸收CO2,释放氧气,调节气候。(1分)

28.(1)乌拉尔山—乌拉尔河(2分)

(2)管道(1分) 铁路(1分)。

(3)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地下有永久性冻土,水分不容易下渗;③凌汛现象引起河水泛滥;④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排水不畅(任意三点6分)

29.(1)位于北半球、东半球(1分);位于中纬度地区或北温带(1分);北临比斯开湾,东、南临地中海,西接葡萄牙,南临直布罗陀海峡(2分)。(共4分)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 知识体系 题型分析 注意事项 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作为文科的一门重要学科,往往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加上其难度较大,往往被许多文科生认定为自己高考路上最大的“绊脚石”。高中地理的考试范围往往较广,因此需要学生的基础知识必须十分扎实,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学生能够发散思维,从更广的知识层面上进行地理知识的分析。相比于高中政治和高中历史,高中地理的逻辑性更强,难度更高,在高考文综试卷中所占的比重也最大。

高中地理在试卷中的考查点往往不仅是地理知识,还需要学生联想到其他方面,例如人类的生产生活、全球的环境问题,甚至有些题的解答还需要学生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分析。高中地理的难度较大,复习起来较为困难,但是越是困难的科目越需要学生花心思复习,尤其是容易拉开差距的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

一、建立知识体系,扎实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庞杂,复习起来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学生将地理知识归类,分模块建立知识大纲,这样的知识大纲条理更加清楚,复习和阅读起来更加直观。学生可以按照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顺序依次进行知识点的归类整理,也可以按照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例如,学生可以总结出日照这部分的知识,将日照这一大模块的知识独立出来,然后“切碎”成影响日照长短的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程度的因素等等。

常考的知识点学生需要重点归纳作为复习的重点,例如河流的洪涝灾害这一部分,通常会被出成综合大题,因此学生在整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需要格外用心,要将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知识体系的建立对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是十分有必要的,至于知识体系的排布方式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来制定,怎么整理有助于自己理解和复习就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整理。

二、分析题型,总结出题目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于我们高中地理的考试来说也是十分贴切的,我们要想攻克高中地理这门学科,获得高分,就需要对高中地理考试的题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高中地理试卷中的第一大题往往是选择题,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较细,而且综合性较强,因此学生在做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和耐心。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法。这类方法适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生,可以从答案中选择正确选项。2.排除法。如果在考试的时候,选择题的答案中地理现象罗列的较多,学生可以采用排除法可以将确认错误的选项排除,重点分析剩余选项。这一类方法应用范围较广,不仅可以用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还可以运用到别的学科。3.对比法。如果单选题有多个选项都正确,那么学生需要重新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重点词,将答案进行对比和分析,选择出最合理的答案选项。

高中地理的试卷中还有一种题型就是综合题,其考查形式往往是给出一段材料,然后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作答,这一部分题目也是学生丢分最严重的题目。综合题通常可以分为描述题、措施题、评价题等等,描述题通常是让学生描述某一位置的自然地理特征,或者是某一位置的地理成因,这类问题的解答往往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需要答题者能够尽可能全面地将问题描述出来;措施题是指问题设置为针对某一地理现象,应提出什么样的治理措施。

例如,措施类题目最常询问的就是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生态不平衡的治理措施等。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分析题目,找出造成这一地理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次从技术角度加以分析,提出治理这一类地理现象的具体措施,最后,如果是资源短缺类题目,学生可以从开源节流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评价类题目通常是要学生写出这一类地理现象的作用、意义、影响等,这一类题目的解答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环境方面、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和意义,其次,如果题目具有两面性,学生需要从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两个方面进行叙述,最后,学生还可以从人类活动方面进行分析。

三、总结答题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我们在熟悉了题型和一般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之后,更需要注意答题的一般步骤,将答案能够更加有条理、更加系统地表达在题目中。一般我们认为,在解题的时候需要注重答案的条理性,最好能够将要回答的几个方面分类、分点描述,一句一段,这样的答题方式往往会让答案更加直观,阅卷老师在批改题目的时候也会更容易找到答案的重点。同时,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也需要具有分明的层次,最好将答案排版成层层递进的形式,将最浅层次的答案放到最开始的位置,之后层层递进,将最精彩、最有内涵的答案放到压轴的位置。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层次分明更容易找到自己遗漏的知识点,还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思维清晰的好印象。

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一般的答题过程,熟悉解答大题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考试的时候能保持更加清晰和条理的思路。首先,学生在接触到一道大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审题,将材料中的文字细看一遍,找出关键词,如果材料给的是图片或表格,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图片或者表格,从这些图片或者表格中挖掘出图表中隐含的条件,弄清楚出题者的意图。分析这些关键词或者隐含条件的相关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在脑中进行简单的归纳。

篇4

一、 “图”――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1.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在地理学中要形象、直观、多元表达地球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规律及发展变化等信息多通过绘制图来实现。可见,“图”是地理空间信息的载体,空间信息的传递通道,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学科特征的重要体现。

现在各个必修模块的编写,无一不是围绕着各种图展开的,教师只有把握住了图的关键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因为识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应强化读图、析图、图文转换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诸多能力。

“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高中生而言,其能帮助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概念,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地理思维、空间想象、推理预测等能力。例如,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等高线的数值、弯曲、走向等判定某处的地形、地势、高差,还可以推测出何处可能会有河流、何处适合修建大坝、何处易发生何种自然灾害,甚至对该地的交通布局、农业发展等都有一定的见解。

地理中的“图”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公路上的指向标、景区、公园等的导向牌、地图、汽车导航、行政区域图、地形图、气象图、交通图等。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电子地图已日渐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百度地图、谷歌地球、高德地图等。生活中无处不有“图”。显然,通过对“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也正是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目的。

3.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绝大多数高中生均要参加高考,在历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卷中,与“图”相关的试题所占比重较大。可见,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其高考地理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 “图”――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

1.高中地理教学中“图”的特点。

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图”种类繁多,较常见的包括:经纬网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景观图、二维坐标图、三维坐标图、柱状图、曲线图等,学生学习的“图”量较大。一部分“图”学习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不仅如此,许多“图”还富于变化。例如,几张图叠加成一张、图所反映的内容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或非教学中学习过的内容、非常见的图等。

2.高中学生“学情”。

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逻辑推理等能力有限,且认知水平一般。加之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较大,所学科目较多,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学生对“图”的学习不是很努力。诸多因素造成“图”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大难点。

篇5

【关键词】地理高考 能力训练 区域地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51-02

区域地理,是探讨一个区域中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学生可以探讨地理的各项因素,从区域的特征中找到地理因素和地理因素之间的联系。区域地理是一门能够呈现出地理学科特点的科学知识。在地理高考中,区域地理的内容占较大的比例。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区域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区域地理理论知识,学生会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教学效率很难提高。但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则会有效促进学生学好区域地理知识,从而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

一、增强学生的基础能力

区域地理的一般命题思路是,给予学生一些综合的资料,要求学生结合资料分析区域地理的问题。如果学生要回答出这些问题,就必须具备基本的地理分析技能。现用高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地图为例。

习题 1:分析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地区的区域地图、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现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说明该处地貌形成的原因。(2)为什么说贺兰山守护着银川平原?(3)你认为适合该地域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是什么?

习题 1 是区域地理考试中每年必考的典型的试题。学生如果要做对这道习题,必须具备四种能力。第一,学生必须具备阅读抽象文字资料的能力。学生必须能读懂习题 1 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即:学生要回答出该地的地貌特征是什么,如果学生要回答出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地貌特征分哪几个类型,这就考核了学生的地理基础能力,学生必须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出它符合哪种类型的地貌特征。如果学生能够仔细地分析出文本资料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就能从文本资料中得到答案,该地属于冲积扇地区,因为该地山区河流流出了山口,突然流速偏小,大量的泥沙、碎石等堆积成一个平原地区,所以它是冲积扇地区。第二,学生必须具备阅读抽象的图像、图表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阅读了图像图表的能力,才能理解区域地图中描述的意思,并分析出抽象区域地图里描述的地形特征。第三,学生必须具备阅读地理数据的能力。比如学生只有能够读懂区域地图的比例尺、经纬度、山的高度,才能结合地理知识理解这一幅地图里给出的地理信息。第四,学生必须具备读懂标准的图例符号的能力。地理图例符号是既标准又抽象的,学生只有读懂了图例符号,才能理解地图描述了哪些地理特征。

高中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文本资料的技能、分析图像图表的技能、归纳地理数据的技能、理解图例符号的技能。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的技能,才能深入地分析区域地理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学生具备了基础的地理技能后,部分学生表示依然不能回答出区域地理试卷提出的问题。这些学生表示,区域地理试卷给出的问题太多,不能理解区域地理试卷要考什么,很担心不能运用学习过的基本知识回答区域地理试卷提出的问题。学生之所以没有回答出区域地理试卷问题的自信,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抓不住区域地理试卷考点的缘故。地理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找到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方向。以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习题 2 为例。

习题 2:观察我国 30?N 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的数据。绘制出示意图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 30?N 剖面线上,区域东、西部地区年降水量的差异是多少?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是什么?(2)从剖面线上,可以看到长江中下游平面与四川盆地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哪片区域?为什么该地年辐射量较低?(3)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区适合不适合种水稻?并且说明原因。

很多学生看到习题 2,就表示习题 2 中的问题太难,并且涉及的问题太多,这些问题似乎难以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区域地理试卷的基本概况、特点及方法、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这三个分类的角度分析区域地理试卷谈到过的所有题目,然后这些问题归纳为一份区域地理问题的学习表,学生归纳的表格如表 1,当学生看到表 1 的内容时,发现区域地理考核的知识点全部都在表 1 中。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理清楚了区域地理需要讨论的问题以后,学生能否用学过的地理基础知识来分析区域地理的问题呢?学生经过思考,表示当他们把区域地理问题分类以后,发现分析区域地理问题并不困难,学生只要运用学过的地理基础知识来讨论影响区域地理的每一个因素,探讨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便能找到区域问题的答案。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探讨的思路来探讨影响区域地理的因素,当学生能够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出区域地理的每一项因素时,学生便能找出区域地理特点形成的因素,并能诠释出与区域地理相关的各种自然问题、人文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会找出学生学习的问题,并给学生仔细地讲解这些问题。结果发现,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地思考教师找出的地理问题,他们用敷衍的态度对待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不具备反思知识的能力,就不会了解知识系统中出现的漏洞,就不能定向地弥补相关的知识。如果地理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学好区域地理知识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反思能力。以高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习题 3 为例。

习题 3:分析美国的地形特征,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美国地图中的某地适合发展哪种经济?(2)某地为美国的重要电子工业区,该地能成为电子工业区的原因是什么?(3)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的棉花产区相比,与之相似的自然条件是什么?与之不相似的自然条件是什么?适合我国新疆地区棉花生产的自然因素是什么?(4)请描述美国年降水量的特点,结合区域地图信息给出的数据分析美国年降水量发生的原因。

学生完成习题 3 的回答以后,可以从地理课本中找到问题1 及问题 2 的答案,也可以在网络上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地理资料,通过阅读美国地理材料及新疆地理材料找到问题 3 与问题 4 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当学生学习完区域地理知识以后,要主动去网络上找区域地理试卷来做,运用完成习题的方法了解知识结构出现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还不能了解知识结构出现的问题,便要用搜索资料、印证答案的方法找到区域地理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意识到,如果要学好区域地理知识,就要学会反思知识结构的不足,定向地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定向地、高效地吸收区域地理知识,在考试中才能考出好的成绩。

篇6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高中地理;地理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理信息技术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地理信息技术因其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受条件限制少、精度高,并且可以给人们提供全天候、全覆盖、省时便捷、可移动的服务,在生产生活领域得到广泛性应用。将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融入到高中教学中不仅是新出台的高中课程标准要求,是学生提升自我素质的需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需要。

1地理信息技术概述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地球等[1]。地理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形式获取、处理地理信息数据,并以图像或地图的形式直观展示的有效方法。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理信息技术出现,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其已经从研究研究机构,走向了军事、航行、测绘、统计、环境监控、天气预报等等几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所有部门和行业。

2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1提高教学成绩,提升教学水平: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信息技术提出了重要要求,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高考地理试卷上频频出现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考点。因此,增强高中地理教师队伍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理解,将其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当中,是提高教师教学成绩和提升教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2.2增加学习乐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直面化的表达方式、人机互动的学习方式、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内容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主导,让学生动手参与,引领学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绘制相关地理模型,不仅可以将课堂的目标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视觉、听觉,锻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2.3紧跟时代步伐,培养高素质人才: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理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地图制作、数据收集等单一的技术,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日益融入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手机导航、物联网、环境监控等地理信息技术无时无刻不给人们带来便捷。高中阶段有效开展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为高素质、高能力专业人才提供知识储备,也为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了知识支撑。

3当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师资力量短缺:

我国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开设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不过20年的时间,加之不少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教学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2],使得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师较为缺乏,大部分教师都是地理科学和相关专业的师范毕业生担任。在后期由于重视不够,对高中地理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的继续培训不足,这从根本上影响了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水平。

3.2相关研究薄弱:

通过常用的文献查阅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共检索到12116条记录。在“标题”检索中输入“高中地理”,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7条,且相关文献多为现状、问题、对策等流于表面的研究,缺乏多角度、多方法、多方面的深度研究。相关研究的缺乏对高中阶段有效开展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设置了障碍。

3.3精品教材不足:

近来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视催生了大量的优秀著作,在相关著作中大多是针对高校和专业人才的深层次参考用书,针对高中阶段的教材、教学参考用书、学生课外阅读资料较少,鲜有发现普及较为广泛、反应效果良好、通俗易懂的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科用书。这种现状制约了高中阶段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只是围绕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造成了教师无参考、学生无扩展。

3.4技术、软件更新速度快:

地理信息技术跟信息技术高度依赖,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前,各种技术、软件乃至理念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往往一些软件高中教师刚刚接触就已经过时。专业性强、信息技术高度依赖的特征使高中教师队伍有效开展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就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掌握软件使用,并紧跟时代步伐,探索知识发展前沿。这对高中教师开展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4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建议

4.1加强师资培训,促进地理教师观念和知识的更新:

一方面应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尽快使现有高中教师队伍能够快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应重视人才引进,重点引进地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本科师范院校毕业生,为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4.2编制精品教材,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组织国内外地理信息技术专家、学者精心编著针对高中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结构的精品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使教师有所教、有参考,学生有所学、有拓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够掌握相应的考评标准。

4.3加强相关研究,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鼓励广大学者,特别是高中地理教师参与到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当中,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深刻把握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并形成文献,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4.4提供资金支持,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有效保障:

学校应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建设完备的教学实验室、配备相应的软件和数据,并为教师提供科研经费,为高中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和研究活动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伟强.地理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6-10.

[2]赵军,武江民,赵生龙.我国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J].地理信息世界,2005,3(1):39-41,50.

篇7

关键词:Google Earth;高中地理;教学对比

1 引言

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索一种动态化、三维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课堂参与兴趣,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Google Earth具有操作简单,三维化、动态化程度高等特征,将其引入高中地理课堂,不但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更为直观的地理教学情境,还能够锻炼学生操作地理信息化软件的能力,起到地理教学的“双元效应”。基于上述教学设计理念,构建一种以Google Earth为主导的地理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理论和实践应用学习,有着极强的可行性。

2 教学实验分析

2.1 教学对象

选取本人任教的本校高一年级A班和B班作为对象,其中A班42人,B班42人,采用对比教学实验法展开研究,将A班定为实验班,B班定为对照班,两班学生在年龄、性别、学习能力等方面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对比教学的可信性。

2.2 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为教学内容,展开为期1个学期的教学。教学完成后,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式,对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判定对比教学的效果。

2.3 教学实施方式

2.3.1 对照班教学方式

在对照班学生的教学中,教师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开展教学。该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课堂讲解。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等形式,为学生讲授书本知识,每节课留有一定时间,为学生答疑。其次,作业设计。主要以试卷、书本作业等纸质形式,布置作业,并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点评。再次,通过周练,月考等形式,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

2.3.2 实验班教学方式

在对实验班学生的教学中,教师引入Google Earth,设计了三维化、动态化、情景化为一体的地理教学流程。整个学期的教学中,教师以Google Earth工具为核心,从理论和实践应用两个角度出发,对学生展开教学,以下,将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为案例,阐述基于Google Earth软件的地理课堂教学步骤。

【步骤1】构建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讲全班同学带入机房,课程开始前,我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为全班同学展示了Google Earth的演示动态画面---“勇敢穿越海洋的孤舟”,画面中,一只孤舟漂浮在海平面上,它没有任何动力来源,但历经数月后,它却横跨太平洋,出现在了大洋彼岸......极富动态感的“孤舟漂流”画面,一下子便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球,而我也顺势引出“洋流”这个概念。

【步骤2】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实践

Google Earth的动态化、三维画场景,让大家对地理学习有了新的认知,而我则趁热打铁,继续利用Google Earth,引出多个教学问题:问题1:结合孤舟漂流的Google Earth图,说出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区域?问题2:调取三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的Google Earth图,观察并手绘?问题3:调取洋流与风带的Google Earth图,分析为何洋流与风向不完全相同?问题4:在Google Earth中观察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海水扩散图,分析我国会不会受到此次核辐射泄露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制定一个探究问题,要求他们利用电脑上的Google Earth,完成实践操作,而我则时不时深入学生中间,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应用Google Earth的技术性问题。

【步骤3】总结实践心得,一课一练

当全班同学完成实践操作后,我对大家的实践成果进行了点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理论结合实践操作的课后作业,理论作业即为普通的试卷、课后习题作业,而实践作业则是利用Google Earth,完成一些关于《大规模海水运动》其他学习内容的操作,当学期结束后,将学生们的理论和实践作业,一并计入考核总成绩。

3教学效果与分析

3.1 教学效果

在经过1个学期的对比教学后,教师通过问卷法、统计法,收集了学生的学习指标,结果显示:在“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如何?”问题上,实验班89%的学生选择了肯定答案,而对照班的数据为65%;在“你是否能够轻松地建立起对地理的空间想象认知?”问题上,实验班75%的学生选择了肯定答案,而对照班的数据仅为45%。此外,从期末考核的成绩上看,实验班学生的成绩优良率高达72%,而对照班仅为35%。整体而言,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化明显。

3.2 反思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仅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并不注重,也不知道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入实践性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地理理论和实践技能都得到锻炼。而将Google Earth引入高中地理课堂,则是一种很好的地理“理论+实践”教学尝试,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实践技能,能够起到很好的双向促进作用,亦是一种全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索。

由对比实验的结果亦可知,引Google Earth入高中地理课堂,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三维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都能够起到极好的效应,同时,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也能够起到帮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建议高中一线地理教师以Google Earth为教学工具,探索更多、更好的“三维式地理课堂”构建策略。

参考文献:

篇8

英文名称:Geography Teaching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078X

国内刊号:31-1022/G4

邮发代号:4-38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考试 应考能力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02

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是新时期教师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考试虽然不能代表学生学习过程中付出的所有努力,但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对学生有重要意义。地理作为高考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引起高度重视。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应考能力的方法,在文中与大家分享。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理念

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否取得优异成绩,不仅仅是由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决定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效果,其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考试理念,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学生对地理考试所持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学生对地理考试过分重视。学生认为不能有效的把握地理学科,会严重影响到总体得分,高考也难以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的这种心理导致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情绪严重紧张等情况,结果反而影响了学生正常发挥。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地理考试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生认为地理只是高考中的学科之一,所占分值不如语、数、外大,因此,即使没有有效对地理试卷作答也无所谓。学生对地理考试重视程度不够的心理,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得分。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应考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应考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理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地理考试有正确的认识,在考试过程中既不可过分紧张,又不可懈怠,这样才能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考试,使学生的水平得到充分发挥。

二、夯实基础知识

就培养学生的地理应考能力而言,本人认为最关键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虽然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开始进行地理学科学习,进入高中阶段学生会发现一些知识点出现了雷同的情况,但是高中阶段还需要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点,因此,学生只有狠抓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跟上高中地理学习的步骤,才能为有效应考奠定基础。

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单纯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题目越来越少,对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应对现代考试的要求,学生只有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才能收到好的考试效果。有些学生将取得优异成绩寄托于掌握多种应考方法与技巧,而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结果在考试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应考能力时,一定要鼓励学生首先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有效应对变化多样的题目。当然,由于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地理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为学生有效应考奠定基础。

三、把握考试题型、有的放矢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考试也变得更加激烈,学生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笑傲考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应对考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考试的题型,就目前的高中地理考试而言,虽然题目变得更加灵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但是考查的题型却有很强的规律性,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把握考试的题型,那么,对学生有效备考有很大帮助。

为了使学生很好的掌握试卷题型,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高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备考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够意识到分析试卷题型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分析题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也要积极主动的对题型进行分析,毕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是被动的对题型进行分析,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题型分析,那么学生就会对题型有更深刻的感悟,对学生有效备考产生更大影响。学生一旦有效把握了考试的题型,潜移默化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将备考蕴含于日常的学习之中,进而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四、整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

上文已经提到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大量的理知识点的学习,因此学生如果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对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有很大帮助。本人在研究有效的备考策略时发现,学生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对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也有很大帮助。我们以高考为例,高考不仅考查学生对高中阶段学习的地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情况,本人发现如果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那么,就能够更好的作答,尤其在对一些综合性题目作答时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本人在学生备考过程中,鼓励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例如:可以让学生按照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特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这样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将不同的知识点纳入不同的地理板块,避免出现混淆不清的情况。当然,就目前高中学生的应考现状来看,很多学生都没有梳理出清晰知识线条的意识,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五、实战演练

篇10

一、地理选修模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同模块的开设率差异明显

高中地理7个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的领域,突显了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每个模块都具有特定的意义。但从当前的教学实践看,不同模块的开设率差异明显,其中,开设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选修3(旅游地理)的地区和学校最多,开设选修1(宇宙与地球)的学校很少,而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基本上没有学校开设。

影响学生选择不同模块的理想化因素是学生的兴趣和志向,但当前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缘于高考的现实冲击。多数高考试卷将必修、选修模块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出题,而考查的选修内容多是指定的模块;少数省、区的高考试卷专门设置“选做”部分,用于考查学生对选修模块的学习情况,如海南卷和山东卷要求在“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3选1”,福建卷要求在“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3选1”,江苏卷要求在“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中“4选2”。总体上看,多数高考试卷青睐“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旅游地理”3个模块,“海洋地理、城乡规划”相对较少,“宇宙与地球”出现更少,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从未单独考查过。

另外,课程难度、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各省、区的高考试卷会选择所有学校都有条件开设的模块,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内容专业性强,很多教师因知识缺陷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多数学校不具备开设的条件;“宇宙与地球”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也较高,导致这2个模块几乎无人问津。并且,多数市、县又会“选易、避难”,从高考考查的内容中选出相对容易的模块,作为本地教学的课程,如“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的难度较小,成为选修的“热点”。

2.多数学生的选择权未能落实

按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除了“部分学校因条件不具备,可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外,其他6个模块都应该开设供学生选择”。只有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选修模块设置的初衷才能得以体现,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为了与高考考查内容相配套,有的地区直接限定2个选修模块供学生学习;有的地区虽然开设了3个或4个模块,高考要求“4选2”或“3选1”,看似赋予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但落实到具体的市、县,又会进一步限定其中的个别模块要求学生学习。

可见,受高考试题结构和现实利益的影响,在当下的选修模块教学中,多数学校和学生只能教、学少数规定的模块,而不是从所有模块中任选2个学习。因此导致学校灵活安排的权力被剥夺,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被剥夺,当初人们又爱又怕的“走班”选课现象在绝大多数学校从未出现过。这种教学状况根本无“选”可言,难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弱化了选修模块应有的教学价值。

3.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少有体现

“没有课堂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落实,就没有新课程的真正实现”。地理选修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创新教与学的方式,但在当前的地理选修课堂上,多数教师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教学方式陈旧、单一,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程改革的本意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考“指挥棒”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还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当选修模块纳入高考出题范围,很多教师便“理直气壮”地以“应试”为最高教学目标了。一方面,他们通过订阅教辅资料、编写学习方案、选编训练习题等形式,布置给学生大量书面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由于新课改对必修模块的内容减少得不多,但课时大大压缩,各地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又相对欠缺,使学生用于学习选修模块、高考复习的时间比较紧张,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省时间,便将选修模块的内容一讲了之,根本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第二,教师素质的影响。教师的观念和素质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教师课程改革意识薄弱,学科专业功底肤浅,课程整合能力欠缺,不能独立、合理地使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当面对高考的压力时,他们便堂而皇之地运用传统的方式实施选修模块的教学。

4.多数师生的重视度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