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件范文
时间:2023-04-06 18:5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 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 国家有11个(2003年)。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 印度尼西亚 巴西 巴基斯坦、俄罗斯 孟加拉国、尼日利亚 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 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最大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 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图7.2 p18,活动p19)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 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 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第二节 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 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 p26-27)
2、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泰 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 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图7.22 p29 活动p30)
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城市 附近大河 所在国家
河内 红河(上游为元江) 越南
金边 湄公河(上游为澜沧江) 柬埔寨
万象 同上 老挝
曼谷 湄南河 泰国
仰光 伊洛瓦底江(上游为怒江) 缅甸
第三节 印度
2、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最大河流是恒河,主要城市: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
3、印度大部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雨季(6-9月)盛行西 南季风,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活动p37)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和甘蔗。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第四节 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 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以山脉河流为界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煤、铁资源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煤矿是库兹巴斯煤矿, 著名的油田有第二巴库油田和秋明油田,最大的铁矿是库尔斯克铁矿。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圣彼得堡附近,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莫斯科附近。
4、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
(1)以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主,欧洲部分铁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有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起始点为中国连云港,终点为荷兰鹿特丹)
(2)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伏尔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罗的海、白海、里海、亚速海、黑海)。
5、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1、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是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地,对照中东地形图8.3,了解中东的地理位 置,地形特点,
2、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大、生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产油国包括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伊拉克等
5、中东主要是白色人种。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伊斯兰教还把麦加看作圣城。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集中分布于以色列,信仰犹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兰教。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本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盟,目前有27个成员 国,统一货币叫欧元。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发达的畜牧业:本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大西洋东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牧草,草场广布,本区的人们把牧草称为“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著名的乳畜大国。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以南。有6亿多人,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本区被称为“黑非洲”。
2、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穿过本区,非洲是世界上跨热带面积最大的洲。读图6.12 p9,本区气候分布的特点: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南北热带草原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热带雨林气候特 点: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明显分为干湿两季。热带草原地区常常受到旱灾影响。
3、读图8.26 p67,区域经纬度位置,主要国家、河流、地形分布等。本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有被称为地球伤痕的东非大裂谷,有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
4、由于殖民主义长期占领和掠夺,使本区有许多国家成为单一商品经济,即出口矿产、木材、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初级产品,进口机械、汽 车等工业制成品。这种过分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模式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要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水 产业等其他产业。
5、非洲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这里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加之人口增长快,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是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主要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形成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读图8.37 p74。澳大利亚又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密度小,农场规模很大,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除羊 毛外,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和小麦的出口国。
澳大利亚服务业已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独占大陆的国家,三个美名传天下。特有动物大袋鼠,鸭嘴鸸鹋和考拉。
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它是夏。地广人稀好牧羊。煤铁资源储量大。
人口集中东南部,暖湿气侯好安家。港口悉尼墨尔本,首都却在堪培拉。
第一节 美国
1、美国位于西半球,美国本土有48个洲,位于北温带;两个海外洲,一个是位于寒带的阿拉斯加洲,一个是位于热带的夏威夷洲。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北部与加拿大接壤,南部与墨西哥接壤。
2、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一个移民国家,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华人华侨集中在旧金山、纽约、洛衫矶等城市。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3、美国地形呈纵列分布,西部为多条平行山脉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绵延于南北美洲西部,为世界上最大的山系。中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东部为阿拉巴契亚山脉。全国最大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 是世界第四长河。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各湖有水道相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5、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阅读材料p83,读图9.9 p85,了解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6、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东南端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读图9.12 p86,了解美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分布。
7、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是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第二节 巴西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读图9.18 p90,了解巴西的经纬度位置、地形、河流。世界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
3、巴西的铁矿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石巴西最大的铁矿山;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是仅次于长江三峡的规模第二大的水电站。
5、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全世界都希望巴西保护的是亚马孙热带雨林。6、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首都是巴西利亚,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的巴西利亚,既有加强对内地的开发和管理的考虑,也有缩小城市规模,避免出现城市环境问题的考虑。
图10.1、10.2 p100、101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南极圈(南纬66.5°)以南 北极圈(北纬66.5°)以北
海陆位置 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是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洲、欧洲、北美洲
特征 是地球最冷的地区,降水很少,风力很大,素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之称,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比南极温暖湿润,但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降水量普遍高于南极,风力远不及南极。
篇2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初中地理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地理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以多媒体为载体呈现地理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重复放映等手段予以解决。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地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利用课件中插入的影视片段或歌曲,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趣味化
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如在介绍《西北地区》等课的前2分钟,可以播放该课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清晰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用影视片段来导入新课,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影视片段的形式较新颖,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来,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自然,从而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2利用软件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使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直观
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制成地理课件,使问题化繁为简,来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地理问题。如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一节时,学生对于我们生活的星球为什么还转、不但绕着地轴转而且还绕着太阳转等问题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利用Flash制作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动画来演示这一现象。学生通过观看演示的情况,就能很容易的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原因等知识。再如讲亚洲河流的特征时,让学生观看“在亚洲地形图上模拟亚洲大河如鄂毕河、叶尼塞河、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等河流的流向”的动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很快就能说出亚洲河流的特征及原因,而且各大河的名称、位置在学生的脑海中会流下很深的印象。如果没有计算机的演示,单凭教师的讲解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3利用课件放映实地情景,使教学内容可视化
地理教学中跨时空的内容很多,学生也难理解,如果运用软件制成课件把远方的、过去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从而加强学生直观认识,提高观察、想象、分析综合的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如当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利用课件播放一些如水资源、水能资源和航运价值等方面的视频,启发学生思索、讨论,学生便能够得出河湖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结论。然后播放在1998年长江干流上发生特大洪水,抗洪抢险的片段,理解河流也会给人类造成灾害,如吞没农田,毁灭家园,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通过课件中插入的具有可视性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利用软件的动态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进而开展小组活动是现代教学的模式,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利用课件中文字的移动、大小变化和闪烁等方式展示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利于开展小组活动。而不是学生对问题含糊不清,没记住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必把问题写在黑板上或读上两三遍,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板书的缺陷,为课堂赢得了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空间。利用软件在静态的政区图上,把某地区或国家的轮廓及表示该地区或国家名称的文字等设置成动画方式,使地图“活”起来,再把图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就可以准确记住其名称,进而描述其地理位置,学会描述某地区或国家位置的方法。
5利用课件的交互性,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地理课件的设计和使用要体现这一观点。如在讲解中国行政区划这一节课时,教师播放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轮廓特征及轮廓像什么等课件,然后学生开始小组活动,进行省级行政区划的拼图游戏,学生在行政区划的拼图课件上利用鼠标左键拖动省区到该省区的所在位置,如果放对了位置,计算机给予鼓励“恭喜你,拼对了”,如果放错了位置,计算机也给提示“对不起,你放错了位置,请继续努力!”该省轮廓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就这样通过人机交互,多次练习拼图,学生能够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熟练找到各省的位置,说出其轮廓特征及简称,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6利用网络进行阶段复习,使教学内容系统化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具有可存储性,使教学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使教学更具开放性。上复习课时,可把这一阶段的课件在计算机上共享,学生通过网络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有关课件进行复习,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劳动,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7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巧妙地、恰当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理教学,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使地理教学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在分析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类型的基础上,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两个方面,阐述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的路径。
关键词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教学模式
1前言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因其时间短、规模小、针对性强、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等优势,已经得到高中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使用。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要基于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微课资源整合,以发挥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最大效应。
2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类型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不同于传统课程资源,但是它是在继承传统地理课程资源基础上的再发展与再创造,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微课资源主要在地理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馈、学习指导等多种资源的基础上,又根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与运用领域,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2.1知识型资源
知识型微课资源是以传授地理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微课教学资源。教师围绕地理教学的某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微课资源的利用,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启发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基本知识与知识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总之,知识性微课资源以传输知识、培养学生地理知识构建能力为主要任务。
2.2活动型资源
活动型微课资源主要是围绕高中地理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而开发的教学资源。为了推动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教师借助微课资源,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学生在微课资源的引导下,开展自主与合作学习活动;为了提升学生地理应用能力,地理教师往往借助微课,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以实践活动为主线,采用体验法、参与法、置换法、演示法等实践活动方式,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吸收与内化,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辅助型资源
辅助型微课资源主要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的微课教学资源,它着眼于拓展学生地理知识面,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学习。辅微课资源尽管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但是对学生地理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与辅助作用。如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链接型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开阔地理认知视野,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与拓展作用。因此,辅助型微课资源也是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3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只有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与效益。
3.1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是针对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进行的资源整合,是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具有强烈的资源整合意识,推动地理微课资源体系与学科资源的有效整合。
1)新旧教学资源整合。鉴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是整个地理教学资源中的一种新的资源,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加强地理新资源与旧教学资源之间的整合,使微课资源更好地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库,形成相对完善的、持续的地理资源体系。微课资源与旧资源的整合,首先,要继承与发扬传统资源的优势;其次,微课资源要创造性地开发新的地理教学资源。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就要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提高新旧教学资源整合的整体效益。如教学“区域发展差异”这一课,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区域发展差异,对教学资源进行再整合。把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有机融合在微课中,使之成为微课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这样既发挥了传统地理课件教学资源的作用,又通过微课模式,凸显微课的教学优势,实现传统课件资源升值[2]。
2)不同类型资源整合。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具有类型多等特点,不同类型的微课资源在不同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较好地体现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如何才能实现不同类型地理微课资源的最大价值呢?整合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地理教学的需要,加强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微课资源的整合设计,使不同类型地理微课资源有机结合。这样就能避免微课因时间短小带来的容量劣势,更好地突出微课针对性强的优势,做到互为补充、互相支撑。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活动型资源”可以结合“知识型资源”,使“活动型资源”紧紧围绕“知识型资源”展开设计与开发,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吸收与运用;“辅助型资源”又紧密围绕“知识型资源”“活动型资源”展开设计,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微课资源链,实现课内向课外、知识传输向知识运用的有效延伸。
3)不同学科资源整合。现代教育理论注重构建开放的教育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也要坚持开放性原则,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将微课资源与其他学科资源有机整合,实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同时,这种整合既要立足于地理课程教学实际,又要充分考虑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抓住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点,这样才能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地理微课资源与其他学科微课资源的整合将进一步丰富高中学校教学资源库,推动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迁移,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高中地理学科与高中历史、高中政治等学科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知识互相交叉、互相渗透。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可以尝试与高中历史、政治学科微课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互为补充,通过不同学科微课资源的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思维的发展,用联系的教学思维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含金量。
3.2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在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思路和总体方案引导下,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和学生实际、微课教学特点,有序、有效推进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
1)合理规划。为了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的效率,避免微课资源建设中的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必须要进行合理规划[3]。地理微课资源建设首先要根据高中学校的统一要求,具体由高中地理备课组为实施主体。各位地理教师在备课组长的领导下,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及高中地理考试大纲进行深入解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考纲要求,制定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方案与建设流程,尤其要把微课资源合理定位,使微课资源能够贴近教材,紧扣地理知识点;贴近学情,充分考虑微课背景下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习惯等,将微课与地理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2)搭建平台。平台是微课资源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离不开资源平台建设。高中地理要根据“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强化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高中地理教师之间的微课资源开发与建设互动,互相借鉴、互相促进。此外,还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地理教师基于微课的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微课大赛、微课题研究等,激发高中地理教师微课资源开发热情,提升教师微资源开发与研究水平,使平台真正发挥出辐射作用,建构起地理教师之间微资源建设的桥梁,营造出融合“微课建设、管理、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立体化服务环境。
3)微课制作。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的关键是微课制作,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具有精湛的教学技术,还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高中地理微课制作要重点突出“三性”,即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首先,微课制作要具有科学性。按照高中地理知识与能力发展的需要,科学地制作微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特点。其次,微课制作要体现技术性。高中地理微课制作必须要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微课资源,以确保微课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有助于凸显微课优势。最后,微课制作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为了更好地展示微课的魅力,需要高中地理教师优化微课设计,融入艺术元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审美享受。
4)应用改进。微课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为了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应用,高中地理教师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价值,更有助于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改进。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将根据自身对地理教学的理解与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水平[4]。此外,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改进还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同行点评、专家点评等形式,推动微课资源建设更大范围内的互动,促进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水平的再提升。
4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微课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必将推动地理教学的新发展、新突破。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强化实践探索,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更好地发挥微课在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中的积极作用,为高中地理教学增添更精彩的一笔。
作者:张正勇 单位: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教科室
参考文献
[1]何晓萍,蒋鑫.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3-46.
[2]苑雪.微课资源开发的实现路径分析[J].电子世界,2014(9):178-179.
篇4
地理课堂 教学素质 学习效率
教书育人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一个新的时期,作为一名地理老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深深感到地理教学的任重道远,它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学生的提点,发现教材的拜年话,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在教学中破旧立新
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深入学习专业书籍,密切关注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把教学当做一门艺术来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钻研业务,增加知识面;同时还要不断了解学生心理,多接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真心的喜欢你。
新课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的建立。这也根本上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而传统的教师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狭隘地将教材等同于教科书或教学媒体,这样,教科书就成了唯一重要的教材,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被僵化的使用;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也就成了一种线性模式,即:目标――教材――教学――考试。这种模式早已不合新时期的要求原本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性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地理,同样在这模式下失去了光彩,变得枯燥乏味,苍白无力。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实施素质教育,搞好地理教学,发挥地理学科应有的作用,地理教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更新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学习和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不破旧立新,不树立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那么就不能根本重塑地理教师角色,就不可能成为地理教学殿堂中能很好的组织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只有通过对教师角色的反思和对新课程目标的剖析,才能够树立多元的教师新角色。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以形象带动学生的抽象思维
地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故不能将高中地理多媒体课件设计编制成课本教材的翻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不是每堂课都适宜用多媒体手段。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是目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之笔。
在地理教学当中,地理多媒体课件是课堂上不可替代的教学好工具。地理课程的特点就是图标较多,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而多媒体课件就能够使这些现象原理在课堂中生动形象的再现,帮助学生理解。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学生能够真正的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举,同时也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省时又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师生们都不能亲临体验的,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记录片,让学生回顾这些现象的发生过程。总结这些现象产生的原理及后果,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
地理教材有许多插图,包括分布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地理插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阅读、运用各种图表,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记忆在地图上。以形象带动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的发展不同。对参与学习方式的适应性不同,参与学习的进度也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正视这种差异,在教学中改变过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提问、检测、练习等方式,即使的反馈学生的情况。整节课可以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如一些地理概念、原理、填图、指图等问题.可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做一做、比一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程度的参与。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四、地理课堂多样化,尽量地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地理课堂理应是精彩纷呈的,是教学人性化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拘泥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而不应是枯燥乏味,苍白无力的课程,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促使地理课堂多样化,多使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就该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与生活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是课改的关键。理解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让地理服务于生活。现在旅游休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旅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要用到一些地理知识,而我们旅行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
总之,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注重知识的内部联系,使所学知识前后连贯,建构统一的知识体系,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去,这才是我们地理教育的意义所在。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针对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从四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相信对提高我国地理学科教学水平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罗秀杰.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J].2009.
[2]肖若祥.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01).
[3]吴志军.浅谈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思路[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
篇5
一、培养兴趣,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对于知识的获取都源于好奇心和兴趣的逐渐增加。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以生活中的事例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唤起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除了要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外,也可以在课内利用导语,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视线和思维,让他们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我们更要坚信“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导入不但会为精彩的课程奠定基础,也会在第一时间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可以用作导语的素材很多,我们一方面要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取材,一方面也要联系教材内容,选用与教材相关的趣闻、谜语、诗歌、轶闻等等。学生兴趣大门一旦打开,灵感和热情也会随之涌现。在课堂中,教师还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这样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课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自觉增加对地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我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生日当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方位以及运动方向。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让学生及时巩固了学习内容,并对这一概念有了充分的了解。只要学生产生兴趣,教学就变得轻松很多,学习也不再是一种负担,而转变为一种享受和愉悦的体验。
二、课件教学,加深对重点、难点的提示和辅导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概念和话题,需要在这一阶段进行梳理和掌握。然而,只凭借教师的讲解和板书、挂图的辅助,很难让学生短时间内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概念和形象化的意识。这时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展示。教师经过精心备课,将需要重点讲述的内容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能够化繁为简,一目了然,让学生清晰明确地知道所要掌握的知识,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课时,对于相关的知识点,如果仅凭教师在讲台上的宣讲,难以让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并且课本上的一些概念,没有形象地展示出来,缺乏生动鲜明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归纳。基于这一现状,我在备课时就设计了课件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节课的知识。在课件的开始部分,将核心知识进行归类,提示重点、难点,并以表格、图片等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示,配以教师的解说,力求将知识点明确地传递给学生。因为要梳理的知识点比较多,核心知识也分为“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陆地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况”三大部分。有图有例,比较归类,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避免了学生无法将知识统一起来的现象。最后列举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提问,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和思维。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展教材内容,增加一些相关资料的举例和说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浏览无限的关联知识。
三、课堂内外,丰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
地理学习中有很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了解这些内容都会让学生丰富自己的见识,充盈自己的头脑。平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有关地理方面的新闻和杂志,以及报纸中的小文章,搜集地理学科中能引起人们关注的材料,在课堂上做一些悬疑式的小问答。这种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高中生虽然很少有时间能在电视前流连,但是很多科普类的电视节目还是值得学生看一看的。例如,一些融汇了自然科学、人文历史、地质风貌的纪录片,还有介绍旅游风光的节目,以及开心辞典等节目,都能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水平,我也在课堂上模仿开心辞典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趣味问答。如提问学生:“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别称,你知道以下国家都有哪些别称吗?这些别称又是代表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呢?”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下清真之国、椰子之国、花园之国、千岛之国等别称,提示学生这些都是亚洲国家,但是具体是哪些国家,需要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想。学生兴趣高涨,在沉思中做出判断和解答,并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形式既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也让地理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了。
四、合作学习,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
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心得和体会。教师间多学习,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加知识储备和经验的累积。例如与其他教师交流时,有的教师讲述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就是坚持写教学笔记,每一节课下来,都会有不同的内容。经过对比后发现,不同班级的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状况的不同,性格与兴趣的差异,对知识有着不一样的接受方法。在教学笔记中记载了一些学生的典型状况,有助于教师在备课时照顾学生的个性,寻找既符合教材逻辑又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还有就是有些教学中的灵感,需要我们及时捕捉,并且用于课堂上,好的形式可以多做推广,不足的地方可以多加反思,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时间一长,这些看似零散的教学笔记就积攒成为厚厚的一本,记录了珍贵的教学实录情况。经过分析和总结,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
篇6
关键词:地理;兴趣;多媒体;分组探究;导学案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
想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首先要让学生对地理课堂充满兴趣,那么高效地理课堂的情景设计怎么做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呢?
1.联系生活实际
地地理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同时生活中的事情也是每一个学生所熟知的,所以越接近生活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史实故事的运用
从历史事实中引出的故事,更能增加地理知识的有用性,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理是有用的,故事的趣味性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主动去探究和学习。
3.幽默语言的运用
幽默的语言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运用幽默语言引入,不仅能活跃气氛,而且还能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幽默语言引入通常有:(1)谚语引用,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如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2)谜语引用,在教学中能适当运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3)歌曲引用,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引起学生的思考。如:讲长江与黄河时候就可以适当引入《长江之歌》《黄河大合唱》等。
二、运用多媒体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实现手段
初中地理课信息量大、课时少,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多媒体课件使用到课堂,不但能把地理的文字内容、图形内容等素材有机地组合、生动地表现出来,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呈现更大的知识量、内容不断更新,实用价值更大,让学生得到听觉、视觉的享受。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的使用,使地理课堂教学更有趣,更丰富,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使本来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变得更“活”。
多媒体的运用,能通过图、文、声、像等创设的情境渲染气氛、激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其身心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刺激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更容易接受知识。
三、分组探究式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良方
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记忆的状态,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规律性知识。规律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主要涉及对地理规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自身的认知活动。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亲身实践才能被体验或内化。这类地理知识需要通过探究式学习从实践中获得。在多数同学对地理学科已经略有兴趣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自选组长,在课堂上合作探究,难点问题老师适当点拨,给每名同学展示的机会,把各组探讨结果汇总,教师负责总结,最后进入以小组为单位的“当堂知道”竞赛,把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以题目形式再现,成绩累计。由于十三四岁的孩子都很争强好胜,都不服输,这样组长就会在赛前督促每名组员掌握当堂知识点,避免丢分。不论哪个小组分低了,组员都会给答错题的同学压力。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跟上老师的步伐,提高了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加自信。
四、导学案的充分应用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捷径
导学案是指教师为了便于在课堂上设计活动、游戏、竞赛等形式而精心设计的引导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
篇7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探究式;生活化;课外实践活动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深化,初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课程越来越多,地理课程虽被列入中考科目,但受课时的限制,学生花在这门课程上的学习时间也逐渐减少,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无限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应该受到广大初中地理教师的高度重视和重点研究。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经历出发,对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提出几点个人意见。
一、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学习个性和学习思维的发挥,导致地理教学显得生硬呆板、缺乏活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得不到发展和提高。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鉴于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我们,就应改变以往从自身“教”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获得新知和培养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这一节时,课前,我给学生制订了一份预习导学案,导学案内容如下:1.找出教材中的各种定义,并用笔勾画出来;2.制作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表格,表格中的内容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的分布、特征、植被;3.思考:(1)从自身体验出发,说一说不同季节人们的衣食住和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2)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知道气候异常会造成哪些灾害。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份导学案,对教材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思考。课堂上,大家一起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分享交流,探讨学习感悟和心得。这样,我通过给学生制订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实现地理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拉近学生和地理知识的距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地理教学内容,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实现地理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的价值,如此,便能拉近学生和地理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充足的保障。
比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这一章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基本上每天都会收听天气预报吧,但是你们有没有注意过预报里都包括了哪些方面的信息?”接着,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让学生仔细地倾听和认真地观察,而后,我让学生回忆了东营市一周内的天气情况,并说一说东营市这一周当中都有哪些天气现象出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我通过在课堂上引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了天气和我们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其对即将学习的地理内容产生了亲切感,从而能够大大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各种地理概念、定义等的讲解,学生脑子里也储存了大量的地理理论知识。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教授给学生地理文化知识的基本任务外,还应开展一些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运用这些知识的机会,如此既能提高学生积极探究地理事物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从而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有利的条件。
比如,在学习“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这节内容时,在学生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水资源是有限的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实践活动:6人为一组,对小组成员所生活的社区进行水资源方面的调查,如是否存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是否有水污染的情况存在,如果有,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为保护水资源做哪些努力,等等。然后,将调查到的资料进行及时的记录,然后写成小论文,上交给教师。这样,我通过给学生布置这项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具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们一定要积极研究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策略,优化地理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求,以此促进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实现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篇8
初中 地理课堂 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地理教学二十多年的地理教师,我一直身体力行地致力于民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在课堂上强化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努力营造一种开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成功地构建了和谐的初中地理课堂,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要想构建一个和谐的地理课堂,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课堂自然也就和谐了。那么在地理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利用课件巧妙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新课导入的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心理、生活入手,用一个或少数几个内容来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讲“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时,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林海雪原》和《江南水乡》的景观录像,冰天雪地的《林海雪原》为我们描绘了哪个地区的壮丽画面?而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中所呈现的又是哪个地区的迷人景色?不用说,大家都能立即判断出它们分别代表的是北方和南方地区。由此可见新课导入的关键是要激起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造的灵感,从而寓教于乐。
2.在课堂上强调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用途比较大 。⑴举例:诸葛亮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战争中取得了像“火烧赤壁”等辉煌战绩;
⑵走南闯北做买卖经常与地图打交道――必须学好地理;⑶能显示出博学,在一些电视娱乐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非常6+1》)中提的一些竞猜问题,有很多关于地理方面的知识等,这些都能够激起学生学好地理的欲望和决心。
3.地理课上做游戏。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真活泼的青少年,在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世界;让一名学生担任“水利部部长”答记者问,等等。
二、落实新课程理念,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新教材的知识结构看似不如老教材那么完整、严密,但却更灵活、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方位、多层次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备课、教材重组、对知识有所迁移。例如,在“中国的河流-黄河”一课的备课中,我没有按照教材的步骤,而是将教学内容有浅入深地分成了四大板块:黄河知识知多少;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黄河灾难几多许;走进黄河、关注黄河。并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黄河古诗文背诵、眼明手快查地图、假如我是水利部长等活动。
2.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随机应变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时,对于学生的观点,绝不轻易做出评判,多表扬、鼓励,少否定。我在讲授地理七年级下册(湘教版)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时,为了使学生掌握日本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时,我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说出自己身边有哪些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一位同学不假思索回答说:“衣服!”这位同学的答案与老师的答案截然不同,教师是想让学生举出本田汽车、摩托车,松下、索尼电器,等等。若教师当时不加思考,就将该生答案一棍子打“死”,她以后再也不会主动站出来回答问题了!退一步考虑,谁能说该生身边没有从日本进口的衣服?日本虽然不盛产棉花,但棉纺织工业较发达,当时我认可了她的答案。讨论问题时,允许学生出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当理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讨论。只要教师尊敬学生,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能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相信什么东西都能学好,学生讨论问题的参与率也提高了。
3.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包罗万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就要求教师选择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即学生能见到、能感受到的地理现象,这样在交流中可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感悟到不同区域内自然与文化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如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时,设计一条旅游线路:从潍坊太原哈尔滨苏杭地区桂林海南旅游,深化气候问题:提问:①如果二月末你顺着这条路线旅游,你的着装应有什么变化?②如果以上六地进行房屋设计招标,你能帮助设计吗?为什么?③沿这一条线路旅游,景观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④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变化?引导学生得出:南北方在自然和人文地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造成如此大的差异的原因,就是南北方的气候不同造成的。
4.重视教学反思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能寻找到不足,课后反思对于教师今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寻找教学中的不足,努力去提高与完善;发现教学中的亮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这样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够得到不断地提高,也才更有利于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可以这样说,教学反思是教师的“成长档案”。教师只有在不断地思考中,才能不断地进步。
三、强化师生互动,营造开放、和谐的地理教学氛围
1.就地理新教材而言,在内容的编排上大大增加了一些开放性、探究性较强的内容,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如讲 “聚落”部分内容时,课前我安排同学们通过借阅、查找有关图书、资料或通过网络查询有关不同国家、地区有关城乡景观差异的图片及数据资料。课堂上,我首先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进行相互交流、补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聚落景观图片,辨别分析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这样,既切实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赋予了学生充裕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篇9
新课程标准 高效课堂 地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广大地理教师要努力更新观念,构建和谐高效的地理课堂,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引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思考、探索、交流。
一、什么才是高效的地理课堂
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高效的地理课堂
地理是传统的小科,在我们这里属于非中考科目,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提高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与国外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最缺什么?缺乏兴趣、诚实和独立性。单调的学校生活,天天都超量上课、频繁的考试,还怎么能谈兴趣和独立性?而一旦学生失去了兴趣、独立性,也就很难有创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的高效能调动起每一位同学的兴趣,使每一位同学都学有所获。
2.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是高效的地理课堂
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快乐的课堂。新的教育思想要求师生交往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叠加,现在的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师生之间的融洽交往才能使学生心灵开放,才能使学生张扬个性,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得以解放。课堂上学生之间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互不联系,而是提倡学生合作以求得共同进步,总之,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积极互动才算是高效的课堂。
3.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是高效的地理课堂
高效课堂应该是一种十分活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活跃并不仅仅表现在行动上,更多的是表现在思维上。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思维紧跟着老师授课积极思考时,这就已经完全达到了高效的目的。
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做法
1.新课堂呼唤新教师,教师要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
新教师是一个具有三观的人: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教学观――一切的教都服从于学生的学;学生观――学生是课堂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传统教育造成了师生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新课程下的教学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平等相待的朋友。现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与交往的关系。
2.高效的地理课堂要求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
过去教师一言堂的组织形式已经同时代的教育价值取向背道而驰,我们应该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即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性格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多种组织形式。
(1)小组合作式
这是目前一种很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上我们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竞赛或抢答。这种形式将原来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并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但有一点要注意不要动不动就合作,有时合作过多会妨碍独立思考能力并养成依赖习惯。动不动就问就讨论,会使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下降,遇到难题时再去问,这样才会记住这个题。小组合作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如小组讨论、辩论、游戏、搜集资料等。小组的分工要细化,因为小组活动的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吸引小组的全部成员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中来。所以要明确分工、发扬民主。老师则要充当好“总导演”的角色,做好学生的“加油站”多鼓励,让所有学生都加入到活动中来。
(2)角色体验式。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他们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来帮助他们体会和理解各种地理问题。例如在学习聚落一节时,了解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创设一情景:假如你是一位部落的首领,带着族人想定居下来,你会怎样选择合适的地方?这样学生就可在角色体验中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站在角色的立场上解决相应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可以在体验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说教育的目的是唤醒、激励、鼓舞、树立信心。在我们的课堂中很少听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有也大多是“不错”“很好”“很棒”让人感觉词穷。教师要把对学生的评价时时放在心里,让自己努力去赏识每一个学生,而不能总是挑剔,那样学生就会内心自卑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多元的评价,而不能只是教师个人的专利。
4.高效的地理课堂要有正确的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在这种模式下,要求教师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有正确的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地理课程图文并重,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的方法和思维技巧;会分析图像,即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分析因果关系;会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这样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促进学生形成“我会学”的好局面。
(2)提出有效问题。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善于调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互动的统一体。这是教学活动的崇高境界。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行为爱好,研究教材,研究课程资源,找准时机,通过提出有效问题,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乐动”“乐于探究”,从而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和教学共振。
5.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从事教学
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即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又能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不愧为教学的首选方法。例如,世界和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景观亮点可以通过投影、电视录像、课件制作等生动有趣地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坐在教室能看到世界,了解中国。另外,一些常规教学中的难点,可以通过“Flash”简化他的难度。如世界地理中的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学生立体感差,很难建立多维的空间概念,教学难点难以突破。如果采用“Flash”教学,通过立体的旋转画面,学生看后很快就明白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地理教师应该认清自己肩上的重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教学艺术,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才能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使学生学到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篇10
一、多媒体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较完美、较理解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教学工具。现代教育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地理课件的设计和使用要体现这一观点。如在讲解中国行政区划这一节课时,教师播放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轮廓特征及轮廓像什么等课件,然后学生开始小组活动,进行省级行政区划的拼图游戏,学生在行政区划的拼图课件上利用鼠标左键拖动省区到该省区的所在位置,如果放对了位置,计算机给予鼓励“恭喜你,拼对了”,如果放错了位置,计算机也给提示“对不起,你放错了位置,请继续努力!”该省轮廓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就这样通过人机交互,多次练习拼图,学生能够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熟练找到各省的位置,说出其轮廓特征及简称,这样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二、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内容系统化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具有可存储性,使教学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使教学更具开放性。“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可代替教师现场的讲解、板书和演示。在练习、复习过程中更显出它代替板书的优势。复习的时候,可把平时讲课的课件复制修改成含重点内容而简练的课件,非常方便。例如,每一节课都设计制作了课件,提高了课堂的时间利用率,不但顺利地完成了课本教学任务,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渗透了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控教学进度、组织讨论和即时解答反馈的问题,还扩大了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
三、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利用课件中插入的影视片段或歌曲,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趣味化。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用影视片段来导入新课,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影视片段的形式较新颖,可以一下子把学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自然,从而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能给学生展示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问题,提供便于探究的环境,创设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创造。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一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创造给予及时的激励和肯定,引导学生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在碰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解决问题后要进行反思,不断地在创造性活动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
五、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制作课件时,尽可能采用易于操作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课件。教学课件要从符号、图形、色彩、声音、节奏等多方位的视觉和听觉心理功能进行设计和开发,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环节选择最合适的媒体。
六、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多媒体课件能够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采集和编辑录像、VCD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播放,能够配以文字、旁白,使学生在获得感官刺激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通过课件中插入的具有可视性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增强了他们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巧妙地、恰当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理教学,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使地理教学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同地理中的地图一样,将渗透到地理教学当中,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们更应当利用好这个“活”地图,让它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它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