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03:5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地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地理学

篇1

关键词:长安气质;文化地理学;地方感;秩序感

作者简介:程建虎,男,文学博士,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西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从事汉唐文学与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唐长安应制诗的文化地理学观照”,项目编号:10YJCZH019;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唐长安应制诗的文化地理学观照”,项目编号:10H14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十批面上资助项目“唐宋应制诗的文化地理学观照”,项目编号:2011M501448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6-0128-06

城市气质是从城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中抽绎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取向、格调气韵和“抽象氛围”的融合[1](P140),是在天人合一语境下人与城市(自然)的“生命共感”1,是人的淋漓元气与城市(自然)之气激荡冲决后橐龠而出的“新质”。透过这种“新质”观照城市,城市已超迈“物理境”而进入到“心理场”,是人与城市审美关系的固化和凝结。而这种“新质”又给城市中的人以气质的陶钧、审美的沾丐、思维的引导和光荣的召唤。

对城市气质的淬炼可以在很多领域展开,从文化地理学视域考察城市是一个重要的角度。自1925年卡尔·索尔发表《景观形态学》(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并将阐释文化景观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开始,文化景观受到文化地理学者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他们看来,景观是穿梭在自然和文化二元概念间的经典“准—物体”(quasi-boject),其背后的“含义”承载着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文化认同、生活方式、信仰诉求、权力构成等,既包括个体情感的体验与记忆,也包括群体价值观的隶属性和理想。[2](P2-6)有人甚至将城市景观的作用推至“认识自己”[2](P9)的高度。1由此我们可知文化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方)气质的重要维度。

在文化地理学家看来,文学文本是研究景观的绝佳材料。文学作品都是在空间中展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而作品中的情感体验与心灵想象正与景观研究的“含义”、“体验”相通。迈克·克朗说:“文学作品的‘主观性’不是一种缺陷,事实上正是它的‘主观性’言及了地点与空间的社会意义。”[3](P56)这种主观性甚至被论家称为一种“真实”,波科克说:“小说的真实是一种超越简单事实的真实。这种真实可能超越或是包含了比日常生活所能体现的更多的真实。”[3](P57)这使得文学文本成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空间被赋予意义的时刻”[3](P58)。城市气质抽象凌虚,其地方意义“超出了那些可见的东西,超出那些明显的东西,深入心灵和情感的领域”,但并非不可方物,因为“文学、艺术就成了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它们是人们表达这种情感意义的方式”。[3](P138)笔者认为,并非所有文学文本都是探究城市气质的材料,而必须是一座城市“轴心时期”[4](P134)的文本2,通过对这一时期文学文本的考察,才有可能得出一座城市(或地方)最具代表性、包容性和融通性的气质。

那么,凝定长安城的文学文本当是什么呢?毋庸置疑,长安城的“轴心时期”应该是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此时的中国“巍峨雄踞在当时世界其他一切政体的顶峰”,“它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饶,在许多方面堪称最先进的国家”。[5](P107)而此时也是诗歌最为繁荣的时期,在初盛唐诗歌诸体中,应制诗是包含地理信息最多的一个部类,既有对城市及周边宏大景观的描写,如长安城、渭滨、未央宫、乐游园、终南山、华山、骊山等,又包含慈恩寺、三会寺、仙萼池亭、临渭亭、上官昭容院、麟德殿等小景观的地理信息。同时,应制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景观文化丛,如寒食、上巳、七夕、重阳等节日宴游,降诞日和满月的朝贺,人日的剪彩缕人,立春日的剪彩花等。而应制诗又是君臣间的言说,其创作主体为朝中贵要,是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审美取向和生活格调的代表。另外,应制诗创作自汉末建安间滥觞,于初盛唐达到极盛[6](P165-173),写于唐长安城的应制诗代表着古代应制诗创作的最高成就,从这些作品入手考察长安城市气质,无疑具有较大的信度和效度。职是之故,唐长安应制诗是淬琢城市气质的最佳文化地理文本。

地方感(Sense of Pace)是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维度,指自然对人的心理和审美产生的影响,人们借此“烙印”来安排文化的空间布局和景观构图。也就是说,地方感“考察各种文化是如何同时利用几度空间来安排它们的活动的”,是“环境、文化和心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起作用”[1](P145),从而形成某地丰富的混合的文化结构,这种文化结构直接塑造着此地人特殊的气质。地方感包括“垂直空间向度”、“水平空间向度和中心概念”两个维度。在关中自然环境和长安地位的影响下,长安在垂直空间向度上以高峻为美,而在水平空间向度上则永远处于中心:

睿德在青阳,高居视中县。秦城连凤阙,汉寝疏龙殿。文物照光辉,郊畿郁葱蒨。千门望成锦,八水明如练。复道晓光披,宸游出禁移。瑞气朝浮五云阁,祥光夜吐万年枝。兰叶负龟初荐祉,桐花集凤更来仪。秦汉生人凋力役,阿房甘泉构云碧。汾祠雍畤望通天,玉堂宣室坐长年。鼓钟西接咸阳观,苑囿南通鄠杜田。明主卑宫戒前失,辅德钦贤政惟一。昆虫不夭在春蒐,稼穑常艰重农术。邦家已荷圣谟新,犹闻俭陋惜中人。豫奉北辰垂七曜,长歌东武抃千春。(许景先《奉和御制春台望》,《全唐诗》卷一一一)1

诗一开始就以“高居视中县”确立了观察者的中心位置。极目望去,近处宫阙巍峨,城郊佳木成荫,澄江如练。更远的地方似乎是在想象之中:向西,帝王出行的鼓乐一直传到咸阳故城;向南,皇家苑囿直通南山下的鄠杜樊川。诗虽未言高,但能远眺到如此遥远的景致,非居高而不能为之。在其他应制诗中,我们随处可见这种以“高”和“中心”为特征的地方感,如贺知章的同题作品云:“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缭绕八川浮,岧峣双阙映。晓色遍昭阳,晴云卷建章。华滋的 丹青树,颢气氤氲金玉堂。尚有灵蛇下鄜畤,还征瑞宝入陈仓。”(卷一一二)同样高居“神皋”,以“帝里”为中心,看到了长安城的飞檐雕甍,南边的八水如丝,西边汉故昭阳、建章二宫也迤逦入画,甚至还“想象”到了关中北缘的鄜畤和西极的陈仓。又如王维《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云:“凤扆朝碧落,龙图耀金镜。维岳降二臣,戴天临万姓。山川八校满,井邑三农竟。比屋皆可封,谁家不相庆。林疏远村出,野旷寒山静。帝城云里深,渭水天边映。”(卷一二五》)“凤扆”句就确立了“高”的维度,四望有山川井邑,平林旷野,漠漠,渭水泱泱。从这些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出唐人以“高”和“中心”为美的文化心理结构。

在对具体城市景观的描写上,应制诗人亦表现出崇“高”的审美取向。如“南山近压仙楼上,北斗平临御扆前”(岑羲《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卷九三);“玉辇下离宫,琼楼上半空”(孙逖《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即目应制》,卷一一八);“平楼半入南山雾,飞阁旁临东墅春”(赵彦昭《人日侍宴大明宫应制》,卷一三);“北阙层城峻,西宫复道悬”(宋之问《麟趾殿侍宴应制》,卷五二);“登高凌宝塔,极目遍王城。神卫空中绕,仙歌云外清”(萧至忠《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卷一四);等等。

在水平空间向度上,应制诗人都愿意精骛八极,将自己所能看到的景物全部纳入笔端,如宋璟《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北向祗双阙,南临赏一丘。曲江新溜暖,上苑杂花稠”(卷);王维《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小苑接侯家,飞甍映宫树。 商山原上碧,浐水林端素。”(卷一二五)有的诗人甚至不吝展开想象,将虚无的景色拈入画轴。这种心理可借西方园林的演变试做阐释,18世纪以来,西方人突破狭小庭院花园的束缚,开始开辟越来越多的开阔园林作为“自然区”,文化地理学家认为“它们表现了人与土地的新的一种关系以及希望通过遥视远景(如远处的一个物体)来获得对财产的视觉上的占领”[3](P42-43)。应制诗中对目光所及的景物不分巨细的描摹,正是一种基于皇权基础上的“视觉占领”。作为的文化地理文本,应制诗对景观的描写彰显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极权思想,正如论家所言:“地理景观本身就向我们阐释了为什么一个国家要建立在一个特定的模式上,而这个模式又通过地理景观使其合法化……地理景观的形成反映并强化了某一社会群体的构成——谁被包括在内?谁被排除在外?”[3](P50)

应制诗中表现出来的景观特点,可抽绎出唐人崇“高”尚“广”重“中心”的地方感,这正是长安崇高闳阔气象的表现。美学家里普斯说:“崇高的感情毫无例外地是对于我们自己的力量的一种感觉,是我们自己的意志力量的扩张。”[7](P215)这种崇高的感情又融入了政治和权力的因素,形成了“建其有极为天下法式”的“皇极意思”[8](45-47),从而凝定了长安城与众不同的气质。直到今天,西安人的言谈举止中仍不由自主流露出“情结”和自豪感,正是长安气质对这座城市居民气质的熏陶。

在人地关系的视域内,“景观”是一个被松散使用的术语,不仅仅是自然和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还有其他诉诸人类感官或者精神层面的东西,如声音景观、味觉景观、嗅觉景观等。1在唐长安应制诗中,“仪式”是一个不能被忽略的重要景观,臣子扈从帝王、王侯出游、宴饮、寓目,仪式是最必不可少的因素: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卷一二七)

仲春蔼芳景,内庭宴群臣。森森列干戚,济济趋钩陈。大乐本天地,中和序人伦。正声迈咸濩,易象含羲文。玉俎映朝服,金钿明舞茵。韶光雪初霁,圣藻风自薰。时泰恩泽溥,功成行缀新。赓歌仰昭回,窃比华封人。(权德舆《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寮观新乐》,卷三二)

王维诗写禊饮曲江,帝王斋祭后出行,千官鱼贯扈驾,侍卫的盛大仪仗与春日繁花相映,帝王的御辇冕旒在晴日下生辉,渚上朝服衮衮,水畔画旗轻飏;权德舆诗写宫廷宴会,群贤毕集,玉俎纷纭,朝服黼黻,钿钗耀目,皇家春宴的隆盛如在目前。笔者对汉末至唐五代的应制诗进行了统计,祭祀、庆典、寓目、侍宴、饯送等仪式化较强的诗歌,占了应制诗总数的62.51%。应制诗人如此热衷于仪式描写,是想彰显其“精英团体”的尊贵身份和排他性质[6](P86-98),本身就包含着君、臣、民之间的统治秩序。因此,在仪式描写中,秩序是非常重要的,如王维诗中的“千官奉迎”、权德舆诗的“森森干列戚,济济趋钩陈”,都是在强调君臣间的“中和人伦”。

如果说应制诗中“灞浐亦朝宗”(王维《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卷一二七)是一种统治秩序,那么这种秩序感又内化为诗人的心理结构,凝定为其对空间的理解和把握。如王维著名的《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华。(卷一二八)

整首作品美丽秀溢,兴象高华,先用横贯城北的渭水和西边遥遥可见的黄山给画轴经营好大的位置,接着以诗人站立的凌空阁道为中心,近观宫城里翠柳轻拂着万户千门,禁苑繁花在雨水洗濯下明丽照眼,进而推开镜头,远处大明宫的翔鸾、栖凤二阙高耸入云,二阙俯瞰的南城,一城春雨,满目碧树,万户人家。这种层层推进、精细缜密的秩序感,表现出诗人和谐、有序、稳健的审美追求。

在秩序感的统驭之下,应制诗人对空间格外敏感,而他们的空间感受,永远都是对称有序的。笔者对唐长安应制诗中明确表示方位的诗句进行了梳理(见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应制诗人有着非常强烈的空间意识,仰“高”必有“低”相抑,言“前”必以“后”作结,这种秩序感来自于大一统王朝的向心力,是皇极意识的空间表现。

从表中我们还能看出,应制诗人喜欢以“北”为中心,向东、西、南三方发散。这种空间意识来自于长安城的整体布局。从渭水至秦岭间的地形可分为渭水—龙首原—少陵原—秦岭三个地理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由于近水或海拔提升过陡被都城设计者放弃,而龙首原和少陵原间约170平方公里的平地成为建设都城的绝佳选择。这片平地有起伏的六道高坡,宇文恺认为象乾卦六爻,“故于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省,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使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兴善寺以镇之”[9](P254)。帝王之居的宫城正位于“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龙首原九二高坡上,与“天心”的北辰相对。皇城拱卫于宫城之南,是中央衙署的办公之所。皇城向南是外郭城,如伸开的手臂将宫城和皇城拥抱。东西向十四条大街和南北向十一条大街交错纵横,分割出如棋盘般的坊里,整饬划一,具有鲜明的秩序感。应制诗人的“北向”方位感和空间意识,正来自于长安城以北为上、由北向南微斜的总体设计。弗雷特(Foret)在分析避暑山设计时曾指出其中的地理政治因素,认为“那种建立在

花园中的秩序实际上就是强加在被他们征服

的土地上的统治秩序”[3](P46)。毫无疑问,长安城平面布局体也是“统治秩序”的反映。这种统治秩序内化为诗人的心理结构,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决定着他们观察空间的方式。

龙首原与少陵原间的六条高坡平行逶迤,都城设计者巧妙运用地势,将坊里、寺观、园林、池沼置于其间,利用高坡间的洼地渫渠引水,赋予严整的城市格局以动感。长安城并非板滞的平面,而是在精严中有灵动,平坦中有起伏。诗人

的视线一般是由宫城展开,掠过皇城,落在广阔外郭城的万家烟树。或者由南山下的园林别业,回望龙首高地上巍峨的宫城。层层递进的秩序,如抽丝剥茧,又似画轴,翩然展开。英国艺术心理学家贡布里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认为,“审美来自于对某种介于乏味和杂乱之间的图案的观赏。单调的图案难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过于复杂的图案则会使我们的知觉系统负荷过重而停止对它进行观赏”,秩序美产生于“有层次的图案”,而且这种图案具有“多样统一性”(unity in complexity)。[10](P10)唐长安城的精巧设计做到了统一和灵动的结合,丰富有生趣的城市图景投射在诗人的心里,使他们产生了“秩序、匀称与明确”[11](P265-266)的审美追求。

应制诗中的仪式景观和诗人观察都市时的视角,都体现出地理政治因素对诗人空间意识的影响,诗人对空间的理解和把握是人、文化(政治)和自然间的融汇和交感,经过岁月的发酵,酿造出一个都市秩序、稳健、灵动的审美趣味。当今西安人安于现状、沉稳保守,也是长安气质的一个缩影。

参 考 文 献

[1] 陈慧琳. 人文地理学[C].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凯·安德森等. 文化地理学手册,李蕾蕾,张景秋译[C].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 迈克·克朗. 文化地理学,杨淑华,宋慧敏译[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卡尔·雅斯贝斯. 卡尔·雅斯贝斯文集,朱更生译[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

[5] 费正清,赖肖尔,克雷格. 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黎鸣等译[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6] 程建虎. 中古应制诗的双重观照[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 李斯托威尔. 近代美学史评述[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8] 周毅之等. 帝王思维[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9] 骆天骧. 类编长安志,黄永年点校[M]. 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文化生活;地方文化资源;探究法;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03-2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对于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教材内容庞杂,涵盖了历史、文学、美学、伦理、艺术等众多知识。如何上好这门课着实要多动动脑筋。笔者认为要上好这门课,必须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挖掘地方历史人文资源,让学生去体验地方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文化生活,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笔者生活工作的地方是处于京杭大运河之畔的宝应。宝应始建于秦,古称安宜,隶属名扬海内外的扬州市,与故乡淮安毗邻。关于宝应县县名的得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唐朝有个尼姑,在这里获得“八宝”献给皇室,唐肃宗视为定国之宝,遂改年号为宝应,得宝之地安宜县也就定名为宝应县,后人修八宝亭以纪念这一传说。宝应是中国著名的运河水乡、荷藕之乡,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比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经学大师刘宝楠、革命家华克之等。宝应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人文资源,为笔者的文化生活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那么如何把宝应地方历史和人文资源融入到文化生活教学中去呢?我总结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运用探究式教学手段,实现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上升

如何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实现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上升?笔者建议运用形象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两种方式。

(一)形象探究法

学生学习时是以形象思维为“第一活动要素”,以逻辑思维为“第二活动要素”的。在学生学习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形象情境,用以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表象,通过形象思维的加工处理,形成典型表象,然后再通过逻辑推理,形成概念。这就是所谓的形象探究法。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并精心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怀着愉悦心情探究地方文化现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思维方式自然地上升到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设置一些诸如图片、视频、问题等情境。

例如在《体味文化》框题中第一目“文化‘万花筒’”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请学生讲讲宝应的文化现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展示一些体现宝应著名荷藕之乡、生态之乡、文化之乡的风景照,比如宝应荷园、白鹿岛生态旅游区、纵棹园、八宝亭、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少年读书处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我在播放宝应的淮剧《秦香莲》和扬州的扬剧《秦香莲》两段演出音频片段后,设置探究问题:“同为《秦香莲》剧目,宝应的淮剧和扬州的扬剧都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从中自然理解了“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各自特有的色彩”的道理,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文化生活》必修模块的兴趣。

再比如在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框时,针对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两段歌曲剪辑,一首是《九九艳阳天》,一首是《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接着提问:“同学们知道上述哪首歌曲和宝应有关?”学生很快指出是《九九艳阳天》(注:该歌曲是电影《柳堡的故事》主题曲,柳堡镇隶属宝应)紧接着考验学生:“那你们从中能分辨出两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吗?”学生低声议论开来,很快有人回答道“前者歌曲里的‘风车、蚕豆花’是典型的水乡特征,后者歌曲里的‘黄土高坡、大风、窑洞’是典型的黄土高原特征”从音乐赏析中,学生能顺利地得出结论:由于受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二)合作探究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尽可能小的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而且是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小组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集思广益、共同负责地学习某些学科性材料,从而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间分工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框时,我选取了当地的剧种淮剧作为授课资源。为此,我在课前调查学生对淮剧的了解程度。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平时几乎不看或不听淮剧,仅仅了解淮剧的一些表现形式。为此我向学生简要介绍了淮剧音乐的一些历史和发展现状,并提出一个探究问题:“淮剧音乐作为中华戏曲音乐宝库中的一朵璀璨之花,如今面临着观众大量流失,接班人断层困境,我们该如何保护好这一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呢?”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同时要求在讨论探究的基础上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言,看哪一组同学的建议最合理。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及理解,纷纷发表意见,并进行分工,每组专人负责记录发言意见。现列举三种代表性建议。有同学说,淮剧音乐要创新必须立足社会社会实践,创作出符合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的音乐。为此,淮剧音乐的专业创作必须经常深入社会,了解百姓的真正需求。也有同学说,地方政府应支持淮剧进入课堂,使学生从小就了解淮剧音乐,热爱地方戏曲。有个喜爱听美国爵士乐(Jazz)的同学发言说,作为起源于非洲民歌的爵士乐,融合了很多音乐类型,如今是美国本土产生的最有份量的艺术种类。淮剧真要发展兴盛还要多借鉴其他戏曲甚至是其他音乐门类。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但增强了对本地戏曲的认识,更是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育在文化传承上的特殊作用有了感悟,以及对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进行了全面思考,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完成情感境界的进一步提升

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现。它在人的知识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消融在思想里。”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注入情感,改变学生情感情绪的活动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上述运用探究式手段组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就是在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生活的兴趣和积极性。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文化生活教学所要达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积极参加有益健康的文化活动,坚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因此,要使学生实现情感境界的进一步升华,就要精心组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实践活动。

如在《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课的学习中,我利用学生参观宝应烈士纪念馆的经历,用“丁壮士抗倭逸事”、“抗日英雄梁传胪事迹”、“革命先辈华克之传奇人生”等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当代中国人,该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先辈的民族精神。通过学生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成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在此,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作为当代有志青年,我们怎样将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到个人人生规划中呢?不强求学生课堂说出,但至少给学生这样的思索机会。这也是教学情感升华的点睛之问。

又如在学习《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后,我以“宝应的传统文化资源的现状和传承”为主题,布置了一项调研任务:“我为宝应的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献计献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准备后,学生们提出自己的一系列建议。比如“向扬州古城区维护经验学习,对有重大历史和人文价值的古建筑和街道要以旧修旧,恢复历史原貌”、“借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时机,打造宝应的运河之乡的品牌,为宝应的发展做出新贡献”等等。这样的探究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本地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探究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明白了传统文化资源的珍贵和增强保护、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历史责任感。

文化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社会所特有。高中政治必修课程《文化生活》教学活动离不开周边的文化大环境。从地方文化资源中甄选教学素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同时也使当地优秀文化得以流传。通过学生乐意接受和参与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认同,也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青年一代中得以继承和发扬,为其将来投身社会、服务社会植入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因此,将当地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课程资源不仅是一项艰巨的创造性工作,也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仇学程.江苏县邑风物丛书(宝应篇).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05).

[2]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12).

篇3

这里是极地的雪域,除了高耸蔓延着的雪山之外,没有更加鲜艳的景色。

她的名字叫做棉花。这个名字是她的父母给她取来,据说这代表着一种美妙的植物。它们生长在雪山之外的平原上,是一种温柔又温暖的作物。它们开放的时候,便状如这里纯洁敦厚的积雪。雪山外的人们把它们采摘下来,缝进一张纺织的巨大口袋当中。当冬天到来的时候,他们把这张厚而温柔的口袋覆盖在身体上,便可以抵御无穷尽的寒冷,然后舒服而踏实地进入梦乡。

雪山之外的地方,也有寒冷的冬天吗?她以为,那里是永远的春意盎然才对。

那里的人们,在棉花的覆盖下,会梦见些什么呢?

她自襁褓以来就居住在这个雪山里。后来又在一次意外的雪崩中失去了进山采药的父母。幸好她继承了父亲优秀的医术,远近所有的猎户如若生病,便过来这里寻她。这样一些偶尔的寻访,可以帮助她打发一些寂寞的时光。不过她并不清楚寂寞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因为她仍旧有另外一个伙伴。一次在雪地里漫游的时候,她捡回了一只病重的小白老虎。它当时仍然是个婴儿,显得格外娇嫩而无助。她百般珍惜地待它,它竟然重新生龙活虎起来。如今还显然增加了不少分量。她于是有了一个交谈的对象,同时也有了一个出门的玩伴。她也想给它起一个世间最美丽的名字,踟蹰了良久之后,她决定也叫它棉花。除了这个名字之外,她实在并不知道,还有什么名字是更加动听的。

于是,在这个明亮的下午时分,她跟着它一路跑进了森林深处。它腾跃打滚,快活无比,却是很快就变得疲惫了下去,撒娇地赖在地上不肯再走。她于是只得抱起它来,一边用手拍打掉它全身上下的雪屑,一边温柔地抚摸它异常清洁而柔软的,厚厚的绒毛。

就在这个时候,阳光淡淡地撒在回家的路上。雪地温柔地翻折着夕阳。

她眯起眼睛来观察了半晌,终于确定雪地里俯卧着一个蓝衣青年。

他那样安静,那样清洁,仿佛跟雪地融化在了一起。

她俯下身体详细地打量他,发现他十分清瘦,微微地仍然还有一点呼吸。

他长长的睫毛低垂着覆盖了眼睛,睫毛梢处凝结了一点点透明的冰晶。像霜一样,寒冷而美丽。

她于是放下小白老虎,对它抱歉道:“棉花,你只好自己跑啦......我要把他弄回咱们家去呢。”

他睡着的样子很安静。

他床头的地上铺着一张纯白色的兽皮毯子,厚实而柔软。她坐在毯子上,长久地注视着他。

这个地方是极地,除了生活在山里的猎户之外鲜有人迹。除了那些结实而宽厚的猎人之外,她仅仅见过她的父母。所以即便她打量他良久,也并不能判断他是否好看。他只是与那些人十分不同。他有十分敏捷的筋肉,却显得瘦削而单薄。他的头发非常乌黑,非常整洁。他面孔白皙,手指修长。

她同样捡回了他简单的行囊,打开看时有折叠得十分整齐的布袍,蓝色,玄色,藏青,一律清洁,淡淡地萦绕着木樨的味道。她于是肯定,他是个十分干净的人。于是她帮他洗面净手,又烧热了雪水,帮他擦抹身体,再换上一件干净的布袍。

他伤得很重。

她检查他的时候有些心惊。究竟是怎样残酷的人,才会忍心重伤这样一个温润柔和的青年?她研究了他的脉象,微弱得几乎无法察觉。他沉睡着,努力地呼吸,胸口困难地起伏,几乎感觉不到温热的气息进出。她知道即便是这样轻微的呼吸也会令他的胸腔里尖锐地疼痛,想到这里,她几乎同样地疼痛起来。这样奇妙的感觉,是她在医治其他病人的时候不曾察觉到的。

于是她守护在他旁边,点起一个她从不需要的暖炉。她挑了她橱里最崭新的,用纯白色的丝线绣了雪花的纯白色帕子,轻轻地拭去他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他在夜半时分突然睁开眼睛看她。他的眼睛乌黑晶莹,温柔如水的目光几乎就要流淌出来,恍惚着像流星一般。他这样呆呆地望着她时,她几乎以为,他是清醒了的。

然而他望着她良久,用一种干涩而感人的声音轻轻唤她道:“师妹......师妹。”

她立刻明白他并非在唤她。然而没有关系。她仍然伸出手去,握住他递过来的,修长而苍白的手。他隐约着有些许的战栗,手上干燥而寒冷。他仿佛做梦一般摩挲着她柔软的手指,苍白的脸颊上,突然浮现了一丝病态的潮红。

她猜想他或许有话想说,于是试探着劝慰他道:“喂......你说话会痛。等好了再说,不好么?”

然而他并未在意她的言语,只是突然轻柔地有了表情。那是一种不易察觉的,隐藏着落寞的温柔微笑。他怔忡地望着她的眼睛,用一种安慰的语气对她道:“师妹,你无事......我心里便安乐了。”

她端详他良久,在心里叹息了千百回合。之后柔声道:“我很是平安......你放心就是。”

他听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竟然困难地向她微笑了。他微笑的表情,便如春风,树梢上千年的积雪,便瞬时化作漫山遍野的白色梅花。

篇4

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合格的高素质的建设者为中心,以新大纲、新教材为内容,抓住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教学创新,力争将理化生教研组各学科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学期教研工作,进一步提高本組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水平,构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主要工作

1、加强校本教研,深化课堂教学改进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2、积极配合学校的月考阅卷工作,组织好考试,做好测试后的成绩统计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和教学改进方案。

3、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关注未来教育发展。

4、认真搞好公开课教学活动,先说课,后讲课、评课,说课、评课要落实并有记录;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要积极组织集体备课。

5、毕业班教学始终是学校工作重点,也当然是教研组工作重中之重。我们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新课改的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理化生成绩。同时仔细研究近年来的命题思路,精选习题,争取再创新高。

6、自觉学习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关心后进生的学习,及时做好教学总结和反思,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教研组成为贯彻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阵地。

附:活动安排表

周次

活动内容

负责人

1

开学报名

2

制定授课计划

全体组员

3

1.制定工作计划 2.开展听课活动

俞贞武

4

1、筹备大型活动

2、“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座谈会

俞贞武

5

张东兵老师物理公开课

张东兵

6

张本卫老师的物理公开课

张本卫

7

如何搞好理化生的新课程教学工作

张冬兵、张本卫、孙冬、侯桂芝、陈新

8

大型活动准备;陈新老师物理公开课

陈新、俞贞武

9

大型活动

全体组员

10

期中考试

11

俞贞武老师化学复习课

俞贞武

12

陈明军老师物理复习课

陈明军

13

刘家祥老师生物复习课

刘家祥

14

1、侯桂芝老师生物公开课

2、新教材理化生复习课的教法

侯桂芝、俞贞武、刘家祥、陈明军

15

孙冬老师的生物公开课

孙冬

16

学生迎考心理辅导

俞贞武

17

期末复习动员

全休组员

18

上交教研论文

俞贞武

19

篇5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

(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篇6

1前言

地理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地理教学不仅关系到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也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教育发展目标息息相关。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通过课堂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还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要让学生学会处理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在掌握地理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地理课堂上真正的主体,引导学生发现地理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

2中学地理教学问题分析

目前,各校地理教师虽然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的兴趣。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学生普遍面临中考升学压力,但是地理科目并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科目备受重视,地理学科在中学课程中很多时候被视为一门副科备受冷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会对地理学科学习缺乏兴趣,出现厌学偏科现象。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授课状态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若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授课激情活力,学生会受到不良情绪的感染,课堂参与积极性下降。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繁多,时间有限,教师有时为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进行地理新课导入时往往采用较单一图片、问答法导入新课,缺乏教学新意,在讲授新课时较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不能较好地将书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问题结合起来,致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未得到有效激发。

第二,课堂教学手段传统、陈旧有待创新。在我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教学设备较落后,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尚未实现全国范围的普及,很多地区地理课堂上教师仍然在使用较简略的道具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章节时,涉及的概念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若使用简单的道具进行演示,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一般都是在中学时期开始系统地接触地理学科,并且中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好奇心较强,在向学生讲授地理知识时若能采用形象的、动态的教学媒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第三,中学地理教师师资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据调查表明中学里非地理专业毕业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比重大,其中主要是语文、英语和数学等学科教师兼代地理课;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兼代或改教其他课的也大有人在,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的现象严重。[1]很多中学地理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职称层次偏低问题。学历结构以专科为主,本科次之,研究生学历的地理教师人数较少。职称方面,初级职称及以下人数居多,中、高级职称教师人数较少。这种师资水平现状会对地理教学产生不利影响。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很多中学地理教师教育理念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甚深导致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教育理念导致的结果是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现象。这将不利于中学地理学科的长远发展。

3中学地理教学问题优化路径

31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的推行提倡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体精神,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其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应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应由课堂主导者变成课堂的引导者。以往的中学地理课堂较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欠佳。若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及认知规律着手,变革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只能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自主探索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理解、掌握与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导入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特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并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地理知识的贴切性。[2]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借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诗句、趣味性小故事等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采用讨论式、启发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2运用多媒体教学,创新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导入一些重要且关键的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堂刚开始的较短时间,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在图、音、影像等多方面的配合下来进行地理音频播放,用最短的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好奇心,从而激活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这也充分符合新课改的课程标准,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将知识以立体化的形式传送给学生,从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给学生一定的联想空间,这也符合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课程改革标准,更加让学生不仅课堂注意地理知识的学习,在课下也注重了地理知识的积累。多媒体教学媒介的广泛使用,将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篇7

有句话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有了这么大一个课堂,学生还学不好语文那真是天大的遗憾。然而,这并不稀奇。教育家方玄初概括当前语文教学弊端为四个字:少、慢、差、费,这句话在语文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足见语文教学效能亟待提高。

如何才能实现多、快、好、省?语文教学效能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语文教师没能培养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都不认真学,更谈不上在课外积极主动地学。怎么改变呢?中学语文教育专家张鹏举给出了他的答案,那就是语文教师要凭借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培养学生对语文以及对国学的兴趣。此外,语文教师要以超乎常人的气质和风范,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实写照,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对语文的喜爱。语文出版社的编辑唐飞老师也支了一招――语文教师不要过多地借助PPT,而是要用自己丰富、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自己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成为语文教育的素材。

旧话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在朗读、写字、国学等方面的基本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朗读、书法、国学是每位任课教师都应该具备的素养,也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强调、渗透的内容,但语文教师显然要当仁不让地率先承担起这个职责。而且无论是学生对朗读、写字的兴趣还是对国学的兴趣,都能自然而然的扩大为对语文整个学科的兴趣。如果一位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对语文感兴趣,语文素养至少不会差。

篇8

山东卷的结构与全国卷不同,地理部分必做部分选择题八小题,综合题二题,选做部分一题,全卷共78分,试题的命制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坚持新课改的方向,结合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稳中求变,变中有新;以能力立意为主导,重视新情境的创设,贴近时代与生活,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注重考查考生多层次和多角度应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试题在保持较高信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

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思想、思路和高考命题、阅卷的指导思想是相符合的,而教学成绩的最终提高仍然是重在落实。透过山东高考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

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领会教学真谛

教师需要依据课标对教材进行重组,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地理考试的基本要求。研究《考试说明》,针对《考试说明》的变化之处,把握复习方向。解读文综《考试大纲》提出的地理考核目标与要求,及时确定以及调整复习策略,研究其中的能力要求,在平时复习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对照能力要求强化训练。

狠抓主干知识、注重双基训练

地理学科的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山东卷地理命题更注重基础性,试题难度中等偏易,并仍有降低的趋势。近年自然地理部分的知识考察比例有所下降,人文地理部分的内容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材料仍会以主干知识为依托。有基础才能有能力,在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和加强一轮复习,不能盲目求快,要把基础夯实。基础扎实在答题过程中的体现之一是熟练运用地理术语。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语言,而学科语言更多更好的体现为课本语言。课本语言是历经多年锤炼的,所以较为精炼和准确。熟练灵活运用课本语言来答题较于自己的语言能最大程度的提高答题的准确性,避免因语言漏洞而造成的失分。

重视地理答题规范、答题技巧和能力的培养

规范要诀:要点全面,不遗漏;简洁精炼,不要针对一点反复嗦;顺序合理,先主后次、先自然后人文;富有逻辑,前因后果、有理有据;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关键词。规范还要求考生卷面要保持整洁,字迹要工整。高考阅卷时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很大,速度很快,如果考生书写不整洁,将会直接影响老师的阅卷,有些要点老师在阅卷过程中可能看不到,考生可能就要失分。总之,答案的思维要严密而流畅,答案的表述要有条理而科学,答案的书写要整洁而清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考时考生能否规范答题完全来源于平时学习与训练。

有的同学答题不讲技巧方法,答得满满当当,但抓不住关键,得分很少,有的写得很少,错开角度分条回答,语言简练,排列顺序恰当,得分很高。因此,在指导学生答题方法时,既要重视答题的框架,又要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分析,即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强调答题的科学性、严谨性,培养良好的答题思路,做到层次分明,点、线、面齐全。

有数据显示,得分率最低的往往不是对思维能力要求最高的题目,而是出在发散性的、对表达能力要求高的主观题上。思维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平时加强自主学习,更多的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正确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做题来获得,更应该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来感悟。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最终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有效提取信息能力,据阅卷情况,重点强调信息能力系统。注重训练学生阅读材料找信息,用材料中的、地理图表的信息答题的能力,而不是只用记忆中的结论答题。学会快速、最大限度地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发现主题性的信息,整合各种信息,明确试题的信息指向,把握命题意图(瞄准靶心)。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适当关注生活,关注热点

篇9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热门范文   初中地理作为次科存在教学时间缺少,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地理科要求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于掌握,遗忘率非常高,如资源中矿产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硬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做到教学上使学生通过“悟”来学习,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放下包袱,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即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地理科的好感,为将来高中地理的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决。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

  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

  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开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

  7、动手制作效果更佳。

  自己设计并动手制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标本、地理小资料,会使学生从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识。如讲到南方的水稻土、红壤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到郊外收集标本并进行观察记录,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讲到经纬线的分布时,在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再进行观察后完成表格练习,效果比教师费力讲解效果好。

  8、让学生设计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学生的悟性。

  在地理教学中,有一些本来很有趣的知识内容却被课本讲述得非常枯燥,此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声像资料或文字资料,进行自己设计的演示,效果也不错。如讲到旅游时,课本的风光图片非常有限,文字内容太过严肃,会做成学生感到难记的现象,这时可由学生担任导游的角色,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来讲述祖国河山壮丽的风光和旅游名胜分布的位置(可联系交通中铁路的分布),又或者让他们制作相关内容的手抄报,以及风光照片进行演示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感悟知识。又如讲述广州地区“三年一中变”的成果,就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编辑,进行演示性讲解,教学效果比老师讲授好得多。

  9、增强学生的阅读机会,让他们学会发问、懂得看书、学会查找资料,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理的科普读物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动、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如《少年科学》、《世界奇观》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课外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悟性。

  要“悟”关键在于教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地理知识之间带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和规律性,学习上要悟,则要求教者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懂得知识间一般的联系,引导他们去发掘课本上的知识,不要包办一切。如在区域地理中,气候一般都受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的影响,气候和地形等又决定了区域的自然特征,而经济特征、人口分布和生活特色又受环境(包括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交通和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师可以在讲课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规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综合法),为他们将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好像讲述青藏地区的特点时,由于前面已讲述了多个区域特点,学生已大概掌握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此时,就不应再由教师讲授太多,教者可列出几个提纲式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分小组研究解决,再由教师整理出思路。另外,也可以设立一个地理主题,让学生按小组收集资料进行讲解,效果也好。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热门范文

  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初一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教材为湘教版新教材,其内容同以前相比教淡化了具体知识,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就好上了。如果我们不认真去挖掘,将失去课改的意义,所以要用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中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按照大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学校、年级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提高,同时传授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我要学”向“我会学”和“我乐学”深入,构建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采取措施:

  1、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形成文字。

  2、倾听学生意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6、利用网络获取多方面教学素材,充实课堂内容。

  7、做好考试分析工作,全面分析各班级、各学生的学习质量分析。

  8、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以整合学科内容,并逐渐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热门范文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二年级时一个历经1个学年有序建设的、并颇有成效的年级,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全年级225名学生,有六个班级,除初二(1)外,均形成了有序课堂。初二(1)班有学生37名,班级分为活跃,最能深度学习,需要完善的是课堂秩序;初二(2)班有学生37名、初二(3)班有学生32名、初二(4)有学生33名、初二(5)班有学生41名、初二(6)班有学生35名,这5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为中国地理的区域部分,主题是中国大区域内不同尺度的区域状况。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区域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让复杂的内容变简单

  2、让简单的框架丰富起来

  3、经营有效课堂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

  (1)充分发挥“几何地图教学法”和“地理学案”的作用。

  (2)强化地理学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基础化”为思路,深化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3)充分准备,高质量完成地理会考任务。

  2、措施

  (1)每一节课强调学习思路,明确整体线索和正在进行的环节。

篇10

关于优秀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在发挥自己专业所学的同时,应不断完善个人业务水平。高中地理教育是基础教育,但面对高考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对地理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继续学习和提高将会被社会所淘汰。针对这一要求,我对自己本学年工作、学习制订以下计划:

  1、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在言行举止方面作好学生的表率。

  2、我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加强课外阅读,关心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努力提高对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

  3、作好教学后记反思

  在一节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一堂课或一天教学后,通过对教学设计执行情况的回顾,对教学原则、目的、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语言、教态和板书等诸要素、诸环节进行检查反思,特别是要抓住教学片断、实例分析得失,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教改、教研中的主要问题,抓住教学活动中的“精彩一刻”,捕捉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分析、解剖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总结概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行为的重塑。

  4、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每学期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5、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工作,总结、归纳和提升教学经验。深入学习贯彻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经验出发寻求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方法,并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科学安排学生一日活动,合理制订计划,活动中注重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结合学校教育特色,对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加强教育。

  6、认真参加参与教研活动,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调整。及时进行教后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7、在本学期5月份《畅游重庆滨江路》课题展示,6月份完成资料归档。

  新学期开始了,本班决定在新学年里,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方针,继续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向上、互助”的优良班风,从严治班,深化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实现本班:一个改观、三个突破(即班容班貌有所改观、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教学质量等方面有所突破的新目标),把本班办成一个人见人慕的优秀班级。

  具体安排如下:

  一、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小学,不少学生染上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开学第一周,开一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规范两操,有专门班干部进行检查,同学间互相监督。班长作好每天的行为规范检查,教室、公共场地由各负责人分配指导一日三扫。体育委员负责好眼保健操的检查工作。语文科代表或英语科代表负管理好晨读。及时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

  二、壮大班干部队伍

  努力进行班干部的培养,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培养好班干部,让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前提。班干部不但能帮助老师管理班级,还能在同学们中间形成了一定的威信。本学期,我决定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当上班干部来管理班级。一方面可以减轻每个班干部的工作,同时有更多的同学可以自觉地形成自我约束能力,使更多的同学们在受到锻炼、增长才干的同时,体会到了当小干部的难处,更自觉地遵守各项制度。

  三、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勤奋学习,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积极锻炼的好作风,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

  1、期初每个学生给自己确立本学期的目标。

  2、做好期初家访工作,特别是对调皮学生进行全面了解。

  3、渗透《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中的思想精神,要求学生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加强礼仪教育和训练,引导学生对己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加强小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

  4、狠抓学习风气,进行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态度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提高。学生要以学为主,抓学习的过程,也同时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在班集体中,要养成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5、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建立一帮一小组,平时加强辅导。

  四、加强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把安全工作放在班级工作的第一位。

  1、利用班会、周集会、黑板报、图片展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2、用班会课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关于优秀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本期高二地理教学将认真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遵照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在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的统一部署下,地理教学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技能与终身学习能力,力争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人口、城市、文化、旅游、世界政治经济、中国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力争使学生掌握用基础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去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成为有强烈爱国情操又具有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中学生。

  三、工作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选编好每一套复习试题。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在本期内向全校推出一至二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2、针对不同的的教学内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形象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布置适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并及时批改和辅导,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老师有针对性教学与命题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加强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力争能在具有影响的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6、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四、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学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然后复习初中中国地理。

  2、工作安排:李进廷任教241、242、243三个班并肩负尖子培优辅导,任备课组长;任爱民任教238、239、240、242四个班并负责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还肩负普通培优工作。

  3、课时安排:每周安排四课时,本期预计23周,实上课时18周,共计课时72课时。

  关于优秀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一、教材分析:

  在教学计划中对整个七年级的地理内容做整体分析,了解每个章节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及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便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内容,地理的学习方法,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同时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读图、析图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不久,学习任务的加重、自身自觉性的不够,学习方法的改变,自学能力的欠缺,这些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阻碍,倘若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效果将会大受影响。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在学习章节内容前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这样可以为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策划章节教学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2、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