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范文
时间:2023-04-06 13:0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业礼仪;中职生;培养
职业礼仪,是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员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守的自尊与敬人的行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必须具备本专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外,具备一定的职业礼仪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职业素养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但通过对本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却发现,不少学生对职业礼仪一无所知,即使有的学生知道一点,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职业礼仪就是讲文明有礼貌。讲文明有礼貌仅仅是职业礼仪要求的一个方面,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还包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诚实守信、仪容端正等等。存在这样的误区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了解职业礼仪的内容和要求,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礼仪。
误区二:中职学生只要有技能就行了,懂不懂职业礼仪都没关系。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人才,有时会更看重应聘者的职业礼仪修养。而学生之所以存在这方面的误区是因为没有理解职业礼仪对自身职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误区三:走上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会进行职业礼仪的培训,现在学习为时过早。职业礼仪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有这种误区的学生把职业礼仪的培养看得太简单,也是思想上不重视职业礼仪的表现。
学生之所以对职业礼仪存在很多误区,其实还是教育的结果。
(1)家庭教育。有的家长从主观愿望出发,希望自己的孩子知书达理,讲文明、懂礼貌,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也会不时渗透这一点。但由于有的家长对职业礼仪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也是一无所知,因此很难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或者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
(2)学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往往着重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对职业礼仪方面的教育非常缺乏,导致学生也不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后,进行职业礼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除了要看应聘者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看其在别人面前的言谈举止,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礼仪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
有的中职学生,由于从小养成的习惯,平时根本就不注意一些礼仪规范,举手投足都比较随便、散漫。比如走姿、站姿、坐姿不规范,说话不知道用文明用语,不知道轻拿轻放、随手关门,穿着打扮不注意场合身份等等。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到了特定情况下就会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大事。因此,需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向学生进行日常礼仪知识的传输;可以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说明遵守礼仪的重要性;还可以专门开设礼仪课,让学生直接从礼仪课中了解并理解礼仪知识,让学生意识到遵守礼仪应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二、培养学生的日常礼仪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也说:“礼仪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养成个人礼仪的良好习惯不仅是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就业能力的所需,也是时展的要求。有的中职学生之所以不懂礼仪,习惯差,都是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礼仪习惯的培养。对于这些已经散漫惯了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礼仪习惯,就要从最基本、最日常的要求做起。比如:要求他们做到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不随便丢垃圾,见到老师要问好,和同学老师谈话要面带微笑,随时记得用“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穿着打扮要自然大方等等。同时,同学之间要不时地进行互相监督,随时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经常反问自己“我的语言美不美?我的行为美不美?我的心灵美不美?”经过每一天、每一件事的历练,天长日久,学生的礼仪习惯自然也就养成了。
三、实地观察和专业训练职业礼仪规范
日常礼仪习惯的养成,为学生职业礼仪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不同的行业对职业礼仪的要求是有区别的。要使学生认识到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礼仪,必须让学生进行实地的观察和专业的训练。可以把旅游专业的学生安排到旅游公司,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导游的礼仪规范,亲身体会专职导游的专业用语和文明用语以及接待游客的方式方法等;把汽修专业的学生安排到正规的4S店,去看看4S店的员工是如何接待顾客、如何文明服务的;可以把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到星级宾馆,学学人家前台服务的正规做法等等。总之,不同专业的学生为了能让他们切身认识到职业礼仪的要求,实地观察和学习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礼仪,在校时让学生进行专业训练是最根本的途径。所以,我们的专业课除了要给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外,进行本专业的职业礼仪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让学生尽早地进入职业角色,也为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礼仪模拟训练
到各行业了解了职业礼仪规范和训练了专业礼仪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礼仪规范,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礼仪模拟训练。可以学生自创,也可以设置各行业的各种场合进行模拟训练,如银行柜台、宾馆前台、景点解说、商场柜台等。要从表情、服饰、姿态、礼貌用语、热情接待服务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和训练,并分组互相点评、教师点评,纠正其不足之处并演示正确做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行业气氛,熟悉并学会各种礼仪规范。
中职学生相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在职业选择上有很多的劣势与不足。而要弥补这些劣势与不足,除了要求学生在短短的两三年中学会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培养职业礼仪,提升职业素养也是保证求职成功的重要砝码。为了学生一生职业的发展,让我们大家都来重视学生职业礼仪的培养,使学生遵守职业礼仪规范成为自觉,成为习惯。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准职业人;医药行业
职业素养现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笔者提出了医药行业技能型“准职业人”的培养模式。并从现代企业与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出发,总结了现代医药企业对“准职业人”专业技能水平的要求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本文就医药行业“准职业人”对职业素养的养成,分析讨论,提出培养方案和见解。
一、医药行业职业素养与现代职业教育德育范畴和现代医药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相通的
(一)医药行业职业素养是现代医药职业学校德育的延伸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学校德育和职业素养都属于行为意识范畴,只是对应的落脚点有所区别。所以,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职业素养中,不仅能拓展学校德育的发展平台,而且能更好的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二者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并不牵强。
(二)医药行业职业素养是现代医药企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
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医药职业素养,自觉地用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通过本职工作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的思想,护佑健康,保护生命。现代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更多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法律意识、心里健康等社会意识范畴。很少有德育工作涉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思想、职业德育修养等职业意识范畴。大多数职业院校仍旧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的也只有“思想道德修养”内容。而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也是侧重法律法规教育,求职技巧等很少涉及职业素养。很多的校长和老师都认为,职业素养的养成是学生入职之后,在工作岗位、生产实践中靠企业培养出来的,跟学校关系不大。学生是职业素养养成的主体,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同样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的考试,而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养成。即使是在德育课程中,由于德育课程的涉及范畴,学生也很少能接触到与医药行业关系密切的职业素养。
二、职业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要素
(一)观念上的改变
医药行业技能型“准职业人”概念的提出,从培养目标的核心价值中,突出了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职业性”不只是涵盖了学生对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更包含了塑造和养成学生的医药行业职业素养。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实训课堂为载体,在讲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特别是有关制剂工艺流程、岗位操作SOP、制剂生产GMP意识、药品经营GSP意识等,引导学生时刻思考、体会、感悟医药行业管理生产、仓储、检验、物流等一系列药品生命中期中药品质量监管和质量控制中体现的医药行业职业素养。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实践中,德育课程会更多的以专业技能课程为载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把课程整合,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课程发展建设的最终目标。因此,学校、教师、学生都要形成这种观念,一名教师既讲授专业知识、演示实践技能,又潜移默化让学生感受、体会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专业课和德育教学融合,不再完全割裂划分。
(二)现行的实践技能课程更适合学生医药行业职业素养的养成
南京医药中专校实训以模拟药品的生产、质检、物流、零售等药品使用周期设置任务课程。在生产中除了设计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岗位操作SOP、GMP要求规范之外还有这些行业规范中蕴含的安全意识、卫生意识、质量意识、承载健康与生命意识等职业道德的感悟和体验。在质检中养成数据真实、尊重客观事实、为患者的健康肩负起药品入市最重要关卡的意识。在物流、零售中体会感悟当职业素养与经济利益、个人利益有所冲突时,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否赢的各种利益的博弈。在所以接触药品的环节,始终意识到产品的特殊性,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养成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结语
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医药专业院校,学生医药行业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行业规范、行为意识的养成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走出医药院校的失败者可以是知识、技能水平不高,但绝不能是医德、药德不高。在此次课题的调研实践和实训教学课程实践中,笔者深入了解了企业管理层、企业一线岗位、学校专业教师、学校德育课程教师等几个重要部门和相关教师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方法讨论研究。整合各种意见,笔者认为学生对身边生活和真实经历过的医药事件中对医药行业职业素养的情感体验和感悟是职业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谷朝众.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9).
[2]邱秋云.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2(6).
[3]王瑞,南海.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文化探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2014(12).
[4]王瑞,武秀珍.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
篇3
一、对面部表情和身势语的漠视
医生和患者的接触均是面对面的近距离接触,这种情况下医生的面部表情和身势语对坐在对面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在问诊或检查的过程中,皱眉、撇嘴等细小的面部表情都会给病人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很严重。在与病人交谈时左顾右盼、目光散漫,使患者对医生的诚意产生疑问,进而导致不信任,失去沟通的信心和兴趣。除此之外,医生的身势语也是传递信息的一个方面。医生在问诊时,身体是否前倾等都会给患者带来影响。现在很多医生对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身势语并不重视,有时甚至达到了漠视的地步。给病人问诊时,皱眉、撇嘴、捂鼻,给病人做检查时,身体不愿意靠近病人等等都让病人胡思乱想或者让患者觉得自己不被尊重。
二、对正面语言的使用度不够
负面语言主要是指“我不能”、“不可以”、“我不管”、“不行”等直接否定的语言,除此之外,还包括易给病人带来负面情绪的语言或语气语调。当患者带着病痛来医院就诊时,心理处于一种陌生、恐怖、抑郁、痛苦、焦虑的状态,此时,医生的语言表达会对病人心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不耐烦的语气或是语调会让患者觉得医生的态度漫不经心。如果未曾亲身经历,医生很难知道病人的感觉,体会不到病人承受疾病的痛苦、面临生命危险的恐惧和对于正能量的渴望。由于医生的职业性质,医生很容易把病人当成是一个抽象的疾病代码,如果医生在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时使用负面语言,患者会因为医生不能帮助自己而感到痛苦或是绝望,可能会导致或激化医患矛盾。因负面语言而导致的医患纠纷数量很多,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医生的努力或注意,这些纠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改进医生职业语言素养的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医生语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供从业人员参考。
(一)要求医生使用普通话
为使病人准确地理解医生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患者交谈时,医生应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语气要温和亲切,要善于引导,不能词不达意,让患者误解,同时也要学会善于聆听,这也是一种语言。
(二)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医生在医院工作,每天要跟不同的病人接触,针对不同的病人要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下面从以下几种不同的礼貌用语种类进行具体说明。1.称谓语如果患者是上了年纪的老者,可以尊称“您”、“您老人家”(如果医生较为年轻的话,还可以称呼年纪较大的患者为“老爷爷”或“老奶奶”),或是使用类亲属关系的称谓,例如“大爷”、“大妈”、“大叔”、“阿姨”等;如果是年纪较小的患者,可以使用“小朋友”、“小弟弟”、“小妹妹”等较为亲昵的称谓;若是年纪相仿的患者,可以尊称为“先生”或是“女士”,也可以使用类亲属关系的称谓,例如“大哥”、“大姐”、“妹妹”等。无论是尊称的使用还是类亲属称谓的使用,都会让患者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尊重或者被爱护的个体,无形之中拉近了医生和患者的距离,对患者的心理有缓解压力的作用。2.问候语医生跟患者见面,尤其是第一次见面,要进行适当的问候。例如“您好”、“早上好”,之后再进行问诊等工作。如果是老患者,可以有一些关心式的问候,例如“最近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等等。3.指示语医生对病人进行检查的时候,会用到一些指令性的语言,这些语言尽量用祈使语气的句式,而不是命令语气的句式。例如“请大口喘气”、“请您再把嘴张大一点”等,而不是“大口喘气!”或“嘴张大点!”。祈使性的指示语会让病人放松,更加配合医生检查的进行,加快检查的进度,而命令性的指示语会让病人紧张且会引起病人的反感,导致病人不配合进而影响检查的进度和效果。
(三)注意无声的面部表情和身势语
国外的心理专家指出,信息沟通的效果是由7%的文字、38%的音调和55%的表情手势决定的。由此可见,无声的面部表情和身势语在传递信息时占据的比例非常之大。面部表情和身势语在医患交流时被频繁使用,其中“点头”、“微笑”和“目光接触”使用得最为丰富和广泛。患者在求医过程时,生理已然承受着病痛,心理也有较大的压力,这个时候的他们极为脆弱,最需要关心和爱护。此时,医生微笑时的真诚和自然,无疑会给患者带来安慰和鼓励。这不仅能够让医患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还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当病人讲述自己病情和面临的困惑时,医生应耐心倾听,让病人尽情释放内心的恐惧和压力,与此同时,医生应该频频地点头,并配合使用“嗯”等语气词,表示理解并说明自己一直都在认真聆听,这些都会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医生在和病人进行交流的时候,要时刻保证目光接触,并且神情要专注,目光与病人接触时温和亲切,向患者传递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态度和平等的心态。医生在与患者沟通中,可以巧妙地使用身势语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例如,冬天医生给患者查体或测血压时,先将冰冷的双手搓一搓,或是在听诊之前将听诊器在手中暖一下,这些看似简单、自然的动作,不经意间就会让患者感受到医生为患者考虑和对患者的关怀。这些无声的面部表情和身势语能够让患者放松心情,减小就诊时候的压力。总之,医生不仅要善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信息并消除患者的顾虑,鼓励其用语言表达出来,以便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真实想法,还要注意自己的仪态、手势、手姿、眼神、情绪等对患者的影响,通过无声的语言传递对患者的关怀和照顾,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不要因此引起误会而使患者多疑,甚至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
(四)使用正面语言,传递正能量
医生要多使用安慰性、鼓励性等正面语言,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加快患者痊愈的进度。1.安慰的语言患者在患病时往往心情低落,情绪也较容易激动,安慰的语言能够让使患者放松和宽心。例如“请不要紧张”、“这只是个小问题”、“很快就会好的”等安慰的语言,在短时间内拉近医患双方的心理距离,让患者紧张的心理得到松弛。2.鼓励的语言当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时,使用“您看上去气色好多了!”、“由于您的良好配合,您的治疗效果特别好”等鼓励性语言,可以使病人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和希望。患者生病后较为敏感,依赖性强,此时鼓励性的语言会给患者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患者对诊疗措施的顺从性,主动配合治疗。除了安慰和鼓励的语言外,正确地运用语调中的语速、音量、音调也能够给患者带来正能量。医生与患者交谈时,语速应适当放慢,针对不同患者调整语速的快慢,或是跟患者的保持一致。此外,医生和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音量要适中,太低或是太高都不合适,同时还要善于应用音调的起伏来表达对患者关注的程度。
四、结语
篇4
1.职业指导人员业务知识与能力相对薄弱
职业指导涉及社会、经济、管理、教育、心理等多种学科,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咨询和指导经验,受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学科背景、掌握不同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而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普遍较年轻,缺少系统、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和必要的工作经验。当学生遇到各种问题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2.专职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数量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中,专职的职业指导人员较少,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的老师、或是由德育老师兼职负责指导,他们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还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难以成为学生职业教育的主要指导者。
3.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指导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第一,职业指导人员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重在对学生进行事务性指导,参与的科研课题很少。第二,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对学生的就业形势预测与分析能力不足,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咨询和指导时,难以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二、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的对策及建议
1.努力培养职业指导人员专职队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于1999年制定了《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2005年又对该标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些都为增进职业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标准与一般职业指导人员的国家职业标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助职业分析方法,尽快出台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专业标准。
2.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培训
高职院校要创造条件,通过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培训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从实际出发,针对新时期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特点,着重在专业意识、实践技能以及理论素养三方面加强专题培训,将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信息学、教育学及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就业政策法规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灌输给职业指导人员,增强实际工作的能力,拓宽指导人员的知识面。
3.加强职业指导人才的引进力度
目前,高职院校专职职业指导人员紧缺,高职院校应尝试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可以考虑聘请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社会人事部门、政府组织部门、成功校友、企业人以及法律专家等专业人士作为学校职业指导师资的补充,让学生了解求职过程中的技巧、行业发展特点、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
三、小结
篇5
关键词:职业素养课;内容;方法;成效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当地产业经济服务是职业教育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然而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行为习惯差、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行为过激等情况,而用人单位在用人时又往往把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守时守纪、文明卫生等综合素质看做是用人的第一标准。可以看出,学生现状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调整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出发,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将学生培养成自信、进取、诚实、自律、勤奋等人格健全的人,培养成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准职业人,让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学会做事,即所谓做事先做人。为此笔者学校开设了职业素养课,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职业素养课的课程设计
职业素养课设计为四个模块,见下表。模块设计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遵循学生的教育成长规律。在学生入学之初,强调行为规范、文明礼貌、基本礼仪的训练,之后随着学生的成长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逐步增加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责任意识的训练,在学生毕业前夕增加敬业意识、忠诚意识、工作中礼仪的训练,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二是模块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虽然在不同学期规定了不同的训练内容,但统而不死,教师在上课时完全可以根据班级当时的学习状况、管理情况,灵活选择教育、训练内容、训练时间,以便教师能够抓住有效的教育时机,增强教育效果。而且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添加教育内容,以实现个性化的教育。三是对教师上课只提供教学素材,不提供教学课本。如果给教师现成的教材,教师往往会陷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成教师为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而教学,这样会缺乏对班级学生教育、训练的针对性,会抑制教师的创造性。如果只给教师提供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从中选取教学、训练所需要的资料,就像提供了一个菜单一样,需要给学生“吃蔬菜”时就选“蔬菜”,需要给他“吃米饭”时选“米饭”,这样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育效果会大大增强。
二、职业素养课的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是只靠说教就能做到的。现在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严重的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如教育学生要守时、守纪,学生也知道上课迟到违反纪律是不对的,知道说话要文明要有礼貌,但就是经常做不到,这就是教育的偏差。习惯是靠养成的,而不是讲授的,不能单靠说教,而要让学生去体悟、去经历,使其内心真正去认同。教学中所采用的形式要让学生乐于接受,要生活化,语言要用鲜活通俗,事例要生动典型,形式要喜闻乐见,要用学生参与其中的训练方法去教育,要让学生在团体中去相互学习,互相督促提高。例一:笔者学校有一位老师要求学生擦黑板,擦黑板给学生记分。有一名学生自告奋勇,第一个把黑板擦了,而且他擦得很仔细、很干净,但这位老师只给了他3分。这时老师启发学生,看看谁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些。又有一名学生走到黑板前面,他不但擦了黑板,还把黑板槽里的粉笔末也擦了,老师给了这位学生4分。老师仍不满足,仍然启发学生看看能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些。学生认真思考、观察,终于又有一名学生走到黑板前,不但把黑板槽里的粉笔末擦掉了,还把黑板上面的灰尘擦了,然后又用湿布整个擦了一遍,老师给了这位学生满分。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学生做事要完美,要尽心尽力,要永远做得比别人好一点。例二:有一次老师上课的时候,突然要求学生下楼,学生莫名其妙:“我们正在上课为什么要下楼呢?”学生们下了楼,但老师又要求学生回教室,学生觉得更加莫名其妙:“为什么让我们下去,什么事情都没做,又上来了呢?”回到教室后,老师让学生讲一下刚才下楼是什么样的情景,启发学生想一想其他班级上课时应该怎么做。随后老师要求学生重新走一遍,这次上下楼时再没有了喧闹声,学生一律靠右行走,秩序井然,非常安静。
三、对职业素养课的任课教师(班主任)的要求
曾说过:“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唯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典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他们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行为习惯。教师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低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品德的发展。在教师中,由于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而且管理事无巨细,因此对学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教师们曾戏称,谁带出来的班,学生就像谁,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也因此,学校要抓师德建设,抓教师素质。要使教育更见成效,首先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师范专业教育,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行为偏差不能准确理解,经常是教育不得法。笔者经常听到班主任抱怨:“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XX简直就是人渣!”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付出了巨大努力而教育收效不明显的矛盾中挣扎。有人在2014年对10所中职学校三百余名教师使用Scl-90问卷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47.5%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强迫症占42.5%、躯体化占40%、焦虑占28%、抑郁占27.5%、敌对占22.5%、人际关系占20%。教师都有心理问题,怎么能教出心智健全的学生来呢?另一方面,现在任教教师基本上是在高考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文化知识教育,而德育教育、做人的教育很缺乏,教师自身往往就缺乏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教师只要从事教育工作,自身素质的缺失就必须要补上,教师讲授职业素养课的过程恰恰是自身补课的过程,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这也是开设职业素养课最有意义的地方。教师在开始授课的时候,就像小孩学走路一样,或许会步履蹒跚,或许会跌跟头,但一旦教师成熟起来,那将是学校和教育界的宝贵财富。另外班主任担任职业素养课的任课教师,还可以使教育从课上延伸到课下,让课堂内的训练活动延伸到生活常态中,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管理相结合,与班级建设、学生个人成长的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行为与意识不断强化,从而固化成学生内在的素质,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四、开设职业素养课的成效
1.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氛围
以前,教师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是个人行为,是一个人对应一个教学班。职业素养课的开发使学生管理形成合力,由学校组织、实施的职业素养课逐渐形成一个氛围,制定出塑造一名合格中专生的基本标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有了新的工作平台。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成为学校学生管理的一大亮点,在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职业素养课的开发方面,学校统一制定教学规划,教师设计自己的训练内容,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应该说,无论是在笔者学校还是在其他职业学校,没有任何一门课能像职业素养课这样,呈现出跨学科、跨年级的特点,紧贴学生实际,为学生将来职业发展铺路搭桥,把学生塑造成为准职业人。
2.有助于学生知行统一
职业素养课不仅给出标准,而且更重视学生训练,把学生知和行统一起来。在职业素养课中,学生不仅学习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行姿等动作要领,而且要在自己的行为方式上准确呈现出来,并在升旗、两操、学校例会等场合正确运用。这是其他课程不曾有过的情况。职业素养课仅是开始。在学校组织和教师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树立通过职业素养课使学生发生变化的典型事例,以点带面,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管理工作中被动、滞后的局面,使学生管理从消极应付学生转变到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
作者:白彦婷 单位:北京市经贸高级技校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
一、引言
技师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目前开设的课程为德育课,是非学历教育,学院为社会输送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德育课是以就业为导向,素质教育为特色,以职业素养为主线,重在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如何实现德育课与职业素养两者的融合呢?这就需要德育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及职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也是德育工作者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南京技师学院这两方面融合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我校的做法及经验,对如何促进两者融合进行探析。
二、职业院校德育课与职业素养的内涵和特点
第一,德育课的内涵和特点。职业院校的德育课是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德育课程的目标可以分为每门课程的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分目标,并随学段不同而有区别。我院德育课是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信仰、政治观念的爱社会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教育。总之学校德育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职业院校德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首先生活化。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我院的学生一般16-21岁之间,成绩中下等,他们在中学阶段就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挫折使他们失去信心和进取心,求职的需要来职校学习。其次以生为本性。课程内容从思想实际、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问题和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具体开设的课程有心理健康、军训必读、安全教育读本、学籍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校本教材。最后开放性。面向学生逐步扩展的整个生活世界从封闭的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第二,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职业素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合适的场合做合适的事。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职业素养行为和职业素养技能三个部分内容。这其中专业素养是第一位的,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职业素养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职业素养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具体分析职业素养包含的要素,职业道德属于自律范围,它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提高职业道德有助于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容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提高本行业的信誉,促进本行业发展。职业素养行为和技能教育是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帮助适应学生胜任未来工作,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两者融合的迫切性
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是他们言行一致。这说迫切需要将德育课和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从而实现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续性。学校德育要贴进实际、贴进职业、贴进社会。学生岗位实践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除进行生产实践操作外,更是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养成。德育课教学要贴进社会,也是培养学生成为企业人,有目的的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企业文化,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为今后成为好员工奠定基础。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是德才兼备,学生因自身的工作实践欠缺,在德与才中属有德无才,选用标准往往是培养使用。德育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用人的首要标准。技能不足企业可以培养,但品德欠缺则是企业用人的大忌,即使再有才华也只能限制使用,待企业找到合适人选则会有被清出的可能性。德育课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将职业素养融入德育教学,需要人们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德育创新,创新评价机制、竞争机制,切实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以德为先的人才模式。
四、两者融合的途径
篇7
职业素养之症结所在
1.职业土壤缺失
企业如走马灯似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为何却遭遇旋风辞职?大批新员工加入企业,未过“蜜月期”,为何就纷纷选择离职?工作本身并不复杂,却要将九牛二虎之力倾注于工作之外,“功夫总在诗外”又是为何?——此所谓职业土壤的缺失!
2.职业意识缺位
员工无职业规划,依赖上层路线,或领导青睐、伯乐慧眼,或机会偶得、矮子选将,对于自身未来的思考少之又少。自一线拼搏奋斗,伴随企业成长而略有小成者,则以单纯的“经验主义”开展工作,不求改进与创新,并以此为荣。以个人兴趣、个人感觉,代替工作流程、工作原则,同一件事不同之人办理,结果却完全不同。常视制度流程为旗号,无所作为,无所承担。——此所谓职业意识的缺位!
3.职业技能缺乏
企业内部忽视学习,或学习与行动两层皮,形式主义的培训漫天飞,组织者只凭兴之所至,参与者硬着头皮捧场。工作流程只有历史惯性,不考虑创新与改善,甚至对改善者抱有偏见。管理者理论知识薄弱,却又不愿意总结提炼,更不愿接受新的理念,以指导工作实践。——此所谓职业技能的缺乏。
面对以上种种弊病,管理者却似乎习以为常。归根结底,源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员工职业素养的提升。
职业素养提升之六脉神剑
金庸先生小说中的六脉神剑,共有六路剑法:反观职业素养的养成,则必须具备六种品质。前三剑为少商剑、少泽剑、中冲剑,分别对应三种心态:乐观心态、持续学习、大局观念。后三剑为少冲剑、关冲剑、商阳剑,分别对应三种精神:专业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
1.少商剑:乐观心态
正如少商剑剑路雄劲,得以成势,如激水击石。
剑式一:包容赏识。在职场中,对同事下属、合作伙伴,以匠人的眼光视之,则人人皆有长,人人皆可用;以医生之视角,放眼过去处处有毛病,人人有不足。故应做匠人,而不为医生。职场中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美的“慧眼”。李世民知人善用、从谏如流,故群贤毕至,开创贞观之治。正如他所说“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桷。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犹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故良匠无弃材,明君无弃士”。
剑式二:宠辱不惊。人之发展成长,必然会遭遇波折。而顺境或逆境,并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乐观者,顺境不惰,逆境不馁,正因心境的平稳、积极,故能在环境中磨砺、收获。顺境中积累的是成长的阳光,逆境中积累的是爆发的力量。如此,才是操之在我。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故顺境与逆境,都是前途中的风景,是上天赠予成功者的勋章。
剑式三:。两棵树长在不同的地方,采光、纳风都有厚薄,更何况人?不刻意追求起点的“平等”,因为生不由己,非我所能改变,这是自我的“放”;要追求价值实现的“平等”,我做了什么努力,要达成何种目标,这是自我的“张”。职场交往的对象始终不同,此为“异”,但对人的“尺度”一致,此为“同”,不媚上,不骄下。人与人的观念有所差别,认可双方的异,才能求得彼此的同。
佛家有云:万念由心生,何必外张驰。外界诸多得失,于我均为“外”,而心之喜悦为“内”,外不可控,内在可修。修身养性方能宠辱不惊。
2.少泽剑:持续学习
正如少泽剑变化精妙,以此可妙招迭出,变化无穷。
剑式一:态度积极。大学同班同学,毕业离校时,差别无几,十年聚首,则有高下,二十年后,天壤之别。何也?命运、机会等因素固有作用,但追本溯源,实是双方学习态度的差异。记得一次招聘面试时,笔者对一位大学毕业三年的应聘者印象深刻,因为其他面试者虽学历不高,而对岗位的理解、具备的能力,远高于此人。问其平时闲暇安排,答日:上网玩游戏,没时间学习!对学习无积极态度,故无学习动力;无学习动力,遂无学习行动,又何谈进步?落选当然在情理之中。神童仲永,天资聪慧,然不使学,尚泯然于众人。何况庸庸如我辈乎?
剑式二:省己不足。学习不只是看书、听课,工作、交流等均是学习。要想在职场求得发展,则应知自身发展方向,省自身存在之不足,一一列出,分步提升,如吃补品,缺钙补钙,缺锌补锌,营养均衡,方能健康。
剑式三:方法得当。不同的人,学习的方法亦当不同。有适合独自读书吸取的,有喜欢与人谈天汲取的,有喜欢亲身体验总结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学到知识才是根本。
3.中冲剑:大局观念
正如中冲剑大开大阖,以此开阔视野,收放自如。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职场之中,关注点当在于自己之“一域”,着眼点则必在于“全局”。通俗而言,考虑问题的角度,耍站在更高层面的立场上。如此,既能避免“小山头主义”,又利于大局目标之实现、领导同事之认可。
三国时吕蒙得荆州,传令军中:妄取民间一物者,定按军法。一日大雨,蒙上马引数骑点看四门。忽见一人取民间箬笠以盖铠甲,蒙喝左右执下。蒙日:“吾号令已出,汝故犯之,当按军法。”其人泣告曰:“其恐雨湿官铠,故取遮盖,非为私用,乞将军念同乡之情。”蒙曰:“吾故知汝为覆官铠,然终是不应取民间之物。”叱左右推下斩之。自是三军震肃。
在±兵眼中,铠甲是大事,不能淋雨,于是取物以遮之;在吕蒙眼中,号令是大事,号令既出,则军令如山倒。只关心一域—铠甲,未关注全局——号令,则舍大取小,取舍不当,最终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篇8
【关键词】旅游政策法规;旅游专业;职业素养
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曾强调:“职业教育的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这句话告诉我们职业教育的学生应成为思想品质优秀、专业操作技能过硬,具备良好行业职业纪律和行业职业道德的人才。
1.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旅游职业礼仪、形象、导游服务技能等内容,内在的载体则是其旅游行业职业心理、旅游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个人内在的发展需要,也是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目标之一,当然也是旅游企业对于合格员工的要求。
1.1培养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人格
只有对中职学生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个“人”不但掌握专业技能,而且热爱祖国和社会,对从事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的积极性,遵守社会法律法规,遵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1.2培养职业素养是中职学校教书育人目标之一
学校,乃教书育人之地,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实施方案》里也强调“培养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掌握旅游行业方面的基本技能,并能树立良好的旅游行业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和教育。
1.3培养职业素养是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要求
旅游行业的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具有敬业、精业和创业精神,有工作热情、诚信和责任心,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旅游企业的员工必须具备旅游职业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这是显性素养。旅游企业更看重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隐性素养。只有具备一大批高素养的员工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中的职业素养培养实践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之一,是旅游专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主要内容为国家基本政策、旅游行业基本法律法规和旅游行业职业道德。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学内容讲解除了知识点介绍外,还应该注重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旅游职业素养的培养。
2.1在专业教学中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职业素养的一部分是思想素养,包含政治素养、品德素养和职业理想。在《旅游政策法规》课程讲授过程中应贯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国家的基本政策。在讲授“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方针政策”等章节时,应穿插介绍祖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增强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国家荣誉感。
例如,在教学“重大战略方针政策”一章时,可列举外国游客对于我国“一国两制”看法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假如你是一家旅行社的地陪,接待了一批来自美国的游客。这批游客对中国不了解。他们认为“一国两制”政策是对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不负责任。请你对这批外国游客解释“一国两制”。通过讨论和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我国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爱国之情。
2.2在专业教学中进行职业规范教育
旅游行业有其行业规范和行业条例,教师在讲授相关旅游法律法规知识时,应引导学生成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公民和合格导游。《旅游政策法规》中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章节都是对于旅行社和导游人员提出的经营规范和服务约束,通过讲解告诉学生旅游行业的职业纪律和服务标准,再通过案例和实训让学生具体了解旅游行业的工作要求,为其将来成为遵守旅游职业规范的导游员打下基础。
例如,运用情境模拟法来教学“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一章,结合当今导游活动中出现的无证导游、导游欺骗游客等事件,给定一个导游活动的具体情景,请同学上台表演怎样为游客服务。情境如:你是一个20人国内团队的地陪导游,你将如何向这个团队致欢迎辞?表演要求:展示佩戴的导游证,介绍自己和旅行社,叙述这几天的标准游程,表达为客人提供诚信服务的愿望。通过学生自己的情境表演,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又通过老师的点评来复习巩固《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对导游员的职业规范和纪律要求。
2.3在专业教学中进行职业意识教育
“敬业爱岗,真心诚意为游客服务”是每个导游员都应当具备的职业意识。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需要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需要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本课程中的“上海市旅游条例”、“旅游服务情感与意识”等内容都涉及到这些旅游服务的职业意识。教学中通过举例、案例讨论,宣扬在我们的导游服务中,真情奉献,营造和谐互助旅游氛围的各种事例,自然而然地进行优质服务意识的教育。
例如,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实训来强化“敬业爱岗,真心诚意为游客服务”的职业意识。以2人为一个小组,分别担任这个旅游团队的地陪导游和全陪导游,共同设计和表演某景点的3分钟讲解。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讲故事、猜谜语、唱歌曲等形式,践行“提供让客人满意的旅游讲解服务”的职业意识。
2.4在专业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旅游行业职业道德的内容是丰富的,结合《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旅游资源保护法律规定”章节提倡保护文物保护旅游资源,这是“讲求公德,注重环保”的导游人员职业道德。教学这一章节介绍旅游资源保护条例时,也可向学生宣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和导游员的职业道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章,则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游客是消费者,导游员应当尊重游客的消费,提供符合旅游合同的消费项目和活动,这是“诚信尽责,保障游客利益”的职业道德等等。
3.《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中的职业素养教育实效
通过在《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中对旅游行业职业素养的教育,学生不再认为《旅游政策法规》是一门枯燥的法律法规条例介绍的专业课,他们觉得学习这门课有兴趣,很实用,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活动中,并对今后从事的旅游行业工作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学生从内心接受了应当在职业规范和职业情感中怎样严格要求自己,也开始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笔者所教授的旅服班思想端正,学风浓,班风正,学生心态良好,积极活泼,获得了上海市优秀班级称号。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旅游院校导游技能大赛,自信自如,表演规范,综合表达能力强,获得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旅服专业的毕业生得到多家旅行社的好评。 [科]
【参考文献】
[1]应月芳.导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程实施途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2(12).
[2]刘黎.构建“全程全面”的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模式[J].管理学家,2011(12).
[3]付强.论提高《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效果[J].现代商贸工业,2013(10).
篇9
【关键词】酒店业 职业 学生 概论 素质 培养
一、职业素质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时表现出的基本品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酒店员工的职业素质是指酒店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它不仅要包括酒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服务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学习、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
酒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所提供的产品就是服务。酒店业的服务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顾客在酒店中得到员工真诚的欢迎,快捷有效的服务,无微不至的关怀,自然成为酒店的“忠实顾客”。高素质的酒店员工通过提供优质服务,为酒店吸引回头顾客提供了可能,提高了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酒店竞争力的提高。
酒店员工良好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为渊博的酒店知识、优良的操作技能、敬业精神、对行业的热爱等,因此,加强对职业素质的培养,对于提高酒店员工的就业竞争能力、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洲际、希尔顿、凯宾斯基等国际着名酒店管理集团的也纷纷入驻中国。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员工的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酒店业进一步发展的极大障碍,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利于提高酒店的竞争力。
二、作为从事酒店服务的员工,因为工作环境的特殊,除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勤奋工作;无私奉献、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等;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等。作为一名酒店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之一,是对员工的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发展必备的条件之一。良好的职业道德,会帮助从业人员热爱自己所从事的酒店行业,端正学习、工作态度,提高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刻苦钻研业务,增强自己的服务技能,为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服务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其为酒店员工表现出的热情、周到、主动为客人提供良好服务的意识和行为,是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关键。万豪酒店创始人马里奥特认为“生活就是服务,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为别人服务和被别人服务的环境当中”。树立服务意识是酒店从业人员的从业前提,也是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之一。服务意识发自于服务人员的内心,员工要微笑待客;时刻注意、满足客人的需求;热情周到;亲切真诚、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客人。只有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给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培养忠诚的顾客。
沟通交流能力,酒店英语应用能力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酒店业接待外国客人的数量快速增长,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酒店对员工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英语作为酒店员工的基本素质,越来越重要。作为一种交流服务工具,如果酒店英语表达能力不强, 不能很好地与客人交流, 满意的服务就无从谈起。调查表明,酒店员工最欠缺的是流利的英语口语和酒店专业英语知识。酒店员工应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掌握酒店的各个主要部门岗位常用服务和交流英语,有较强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自如的应对国外客人。团队合作能力 ,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主要基石。酒店产品是团队协作的结果,酒店工作需要各部门以及员工的密切合作才能实现,100-1≤0告诉我们,只有团结合作、顾全大局,才能获得良好的整体利益。酒店员工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与上下级、同事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彼此信任,企业才会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对于旅游高职院校应加强旅游专业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随着酒店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酒店企业意识到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广东银城酒店人事部经理招收实习生时曾经说过,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不熟悉技能操作,但是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服务意识、良好的礼仪礼貌修养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否则他们将难以胜任越来越受客人“挑剔”的服务工作。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是酒店未来的人才,酒店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他们同样必须具备。旅游专业院校应根据饭店企业的需要和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根据酒店管理的特点,人才要求,培养出具有鲜明专业个性特点的人才。高职院校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职业素质养成的环境和氛围,学校应成为他们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摇篮,用引导或强制的手段改变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职业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日积月累的培养。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服务工作的高尚情操。强调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注意对学生服务意识、实践意识、劳动意识的培养,把旅游企业规范与旅游高等教育融为一体,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营造最好的氛围,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思想素质教育应针对青年学生和专业特点,应将思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自尊、自爱、爱祖国、爱企业、爱本职工作的思想品德。广州白天鹅宾馆是我国第一家加入“世界一流饭店组织”的成员,是我国自己管理酒店的楷模,他们管理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重视对员工的思想素质教育,抓好对员工的基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职业素养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扎扎实实,日积月累的工作。因此,旅游院校应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为酒店培养更多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总之,酒店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保证,同时也是酒店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餐饮服务管理(中职)第七章。
2、许启贤:职业素质及其构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4) 。
篇10
关键词:电视编导;职业素养;情怀;讲故事;精打细算做项目
一、电视编导必须是有情怀的人
情怀,是一个很抽象的词。情怀的释义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情怀的定义是拥有一种高尚的心境。王羲之《兰亭序》中有“人品若山崇峻极,情怀如水共清幽”之说。不同的人对情怀的理解不尽相同,笔者理解的情怀是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回答“为何而生”时总结的三种情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电视编导其实与作家、导演一样,是用自己的作品与世界对话,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追求。如果没有心怀天下、如果没有细腻情感、如果没有强大心灵、如果没有温暖情怀,他就无法感知周遭的一切,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题材,把它们变成作品去鼓舞人、温暖人、感动人、启发人。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编辑王阳在业内有“电视界的张艺谋”的雅号,他是CCTV《新闻联播》实现直播的主力编导,他参与了中国近17年来所有重大历史性事件的直播报道。王阳曾说:“新闻是需要侠骨柔肠的,只有真正具有侠骨柔肠的人,才会在生活的琐事中有所触动,先打动自己,之后做出打动别人的好东西。”“编导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录者,而是中间的策划者创造者参与者”。王阳曾为一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盲狗做过一个片子,除了做编导,他甚至担任了配音,在拍摄过程中,他用深沉的爱慰藉那只羸弱的狗狗。作为观众,当看到狗狗在大家的下流泪的镜头时,忽然有种被击中心脏的震撼,令人飙泪,流泪之后心里会漾起爱的涟漪,会感悟到爱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每个人都不要吝啬付出爱,小小的付出也会让世界变得温暖。情怀是电视编导必备的气质,它应该是高情商和高智商的综合体。优秀的电视编导懂得为抒怀找到出口,擅长用作品为自己的思想代言。情怀与道德相似,既与生俱来,也需后天培养。
二、电视编导必须是会讲故事的人
柏拉图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将拥有世界。英国纪录片四频道(BBC4)制片人总是说:“我们迫切需要好故事!”,“用一分钟告诉我你的故事。主角是谁?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是什么?”美国电影人希拉•科伦•伯纳德写了一本书《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书的英文原名是“DocumentaryStorytelling:makingstrongerandmoredramaticnonfictionfilms”,直译是,“纪录片讲故事:做更有力量、更戏剧化的非虚构电影”。《舌尖上的中国》7集讲了70个故事,《人类星球》8集讲了80个故事。如果想拍一部吸引人的纪录片,讲故事无疑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这在业界已经毋庸置疑。有人说故事就是白日梦。为什么好莱坞叫“梦工场”?因为它是生产故事的地方,它是造梦的地方。《阿凡达》、《盗梦空间》、《魔戒》都是极富想象力的故事。王阳说,做纪录片的人想要成为讲故事的高手,最好的教材就是看电影,看美国大片。也许他的说法不能成为观点,但从许多成功的纪录片中,我们不难发现编导们最常用的讲故事的手法就是好莱坞的“三幕剧”。三幕剧是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模式,简单理解就六个字:开始,冲突,结局。第一幕:故事开始,主角登场,出现一个或几个情节点,情节点事件打破了惯常的平衡。第二幕:戏剧开始发展,主角为恢复平衡而努力着,但似乎越努力,困难越积越多,冲突越演越烈。第三幕:剧情出现拐点,主角进入解决矛盾冲突的最后关键时刻,最终反败为胜,美满大结局。《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自然的馈赠》讲的第一个故事是单珍卓玛采松茸,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三幕剧,故事开始,为主角带来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为了生活,为了增加收入,卓玛必须采松茸;第二幕:卓玛采松茸的过程并不顺利,她遇到许多困难,包括外来的障碍和内心的担忧,这是卓玛必须对抗的;第三幕:雨水和运气让卓玛解决了问题,故事圆满,观众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当然,三幕剧只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我们可以用它,但也不能拘泥于此。《舌尖上的中国》执行总导演任长箴说:“编导的作用是用智慧排布故事元素,这样故事才能引人入胜。”应该说,讲故事是一种创作,没有一劳永逸,没有以逸待劳,需要一直在路上。
三、电视编导必须是会精打细算的人
有人说:纪录片是烧钱耗时间的玩意。这话一语中的。因此,学会精打细算,擅长掌控整个项目实施进度,是电视编导必须具备的能力。《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一共拍了8集,7集正片,1集花絮(花絮央视没播),总投资450万,这个投资只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十分之一。《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在哪些地方省钱呢?首先是在资料收集和调研阶段。资料搜集主要靠互联网搜索,同时花了5万元左右在网上买了历年来中国各类人文地理美食方面的杂志,安排资料收集组把这些杂志翻遍,有用的就一页一页拆下来,用文件夹归类。第二个省钱的地方是摄像设备。《舌尖上的中国》大部分场景都是用一台大机器和一台小机器拍的,小景别的镜头用小机器,小机器的成本不高。大景别和需要景深感的镜头用大机器,摄制组没有使用电影机,但却拍出了电影的画质,他们的做法是:使用索尼F3的摄像机搭配尼康相机镜头,中间需要的转接环是从网上代购的,这大大节约了摄制成本,并克服了电影机无法上山下海的限制。第三个省钱的地方是它的音乐。音乐是原创的,但并没有请交响乐团演奏,而是用电脑合成的,有的地方音轨叠了20多层,产生出多种乐器的音效。《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音乐成为辨识度很高的元素,但它确实没花多少钱。除了省钱外,《舌尖上的中国》的编导在时间控制方面也颇有方法,《舌尖上的中国》拍摄时间9个月左右,加上后期剪辑制作和前期筹备,大约1年半时间,这对纪录片来说,是较短的周期。可以说有效的节目策划管理是保证其能够高效运作的决定因素。《舌尖上的中国》7集片子,每集都由不同的人担任导演,作为执行总导演的任长箴在对片子进行总体构架和进行明确的导演阐述之后,对分集导演提出了每集的规定和原则,其内容诸如:每集要有4至5个人物带情景和关系的故事;每集要有与本集美食有关的不少于20个话题的表述;每集要兼顾中国时令等等。从这些规定原则中不难看出,执行总导演与导演之间进行的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沟通,这对整个项目推进非常关键。
总之,电视编导是电视创作的领军人物,其能力和素质要求应该是业界最高的,既要是电视界全才,有眼光、会策划、懂拍摄、会剪辑、懂调色……又要像商界精英,会经营、会谋算、会营销……也要像政界领导,会掌控、会统筹、会用人、会协调……只有在工作中历练、在实践中思考,小编导才能成为大编导,菜鸟编导才能成为资深编导。
参考文献:
[1]高慧.电视编导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科技传播,2012,4(20):12+19.
[2]王洋.媒体融合时代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J].科技传播,2012,4(23):8+13.
[3]马婉琦.论新媒体视野下的电视编导职业素养[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1):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