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支教范文
时间:2023-04-03 22:1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山区支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自己的申请和学校的批示下,我们到**山区**村进行为期**的教育实习支教,这次实习支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所谓我们非常的重视。出发当天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区,走进**村,也走进了一个贫困有陌生的地方。
来到我们支教的点首先是一个小小的迎接仪式,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跟他们进行交流,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村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这里的教育水平很落后。教师授课以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班里的尖子生的掌握状况为准,其他大部分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升学率的滞下。
村民对我们可以说是热情备至。他们总是出于人性中最善良的本质为你默默的做着一切,他们质朴而憨厚的笑容时时触动着我心灵的深处。程田雨是我资助的一个孩子,为了迎接我,他拿出了家里最好的,也是平时很少吃的——白面,做了南瓜白面条(他们这里四季都吃不上蔬菜,一切以面食为主,很多家庭吃的还是玉米面、高粮面)。饭是为我一个人做的,当我吃面的时候,他们专注的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仿佛嚼着白面条的是他们而不是我。在这里我是不敢剩饭的,田雨的妈妈看着被我吃干净的碗,眼神中流露出无比的欣慰,生怕我这城里娃,感到不习惯而吃不下。可是此刻,我的心里却早已是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有了。
见到孩子们,你最先受吸引绝对是他们那双双闪亮的眸子,我找不到任何词来形容它们给我带来的感觉。原以为会很尴尬会很难和他们沟通,但我们很快进入角色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他们的质朴和童真让我们非常享受,同时当我们注意到他们身上破烂的衣服和身体明显发育不良时,心酸的感觉又让我们很难受。我想,我一定要在短短两周时间好好爱他们,让他们知道人世间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情,让他们知道爱,学会爱,我就非常有成就感了。
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还是被打个措手不及。首先是吃饭问题,离集市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只能过一段时间派人去采购,土豆是最美味的食物了,不过我们的大厨还是尽所能的给我们换花样做出可口的饭菜。然后是缺水,当地实在是太缺水,井水非常脏而且远,幸好我们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把山上的自来水水闸打开供我们用,要知道,平时停水对于山里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还有住宿,女生睡的是老师的两间办公室,男生有两位睡厨房,其余都是睡帐篷,更苦的是第一天晚上就下起了大雨,第二天醒来时已经全浸泡在水里了,潮湿的天气加上蚊虫叮咬,全身上下陷入一种无止境的瘙痒中,此种感觉身不如死。教书的感觉还是很美妙的,第一次开班会,第一次上课,第一次给他们讲做人,我怀着无限的激情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我认真备课,把知识尽可能浅显地讲解,但是他们与城市里的同龄人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会讲上十几遍,我依然在坚持着,甚至发掘出诲人不倦的快乐。经过家访和平时的观察我也发现了很多同学存在的问题,我尝试和他们沟通,也努力想去改变他们,但却没想到会是如此之困难!我后来才明白这也许就是一种和谐,就像这些孩子从来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生活观念强加于他们身上,也许只是循循善诱使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
十几天的时间漫长而短暂,我们要走了,他们追着我们的车把泪水洒在了山路上。在走的时候才后悔莫及,由于环境等的原因我在后面开始懈怠,真后悔没有交给他们更多的东西,有个队友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得到的远远比付出的多”我们真是不折不扣的坏人。
关键词:爱支教孩子山
篇2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逐渐加大,主要也体现在了城镇教育的差别上。教育要从小开始培育,因此中小学的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将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所以我们利用寒假时间,到贵州毕节赫章县妈姑镇龙井小学支教。
二活动主题
大手牵小手,用爱温暖小孩。
三、 活动目的
筹集各种旧衣物,书籍课本,学习用具等,给孩子们带去新的知识,帮助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希望。让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对他们的未来生活有一定的引导和启发。
让大学生们的所学知识能够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一个理想。通过支教生活的体验,学会面对各种困境,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充分利用支援者在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力,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生活现状反映给社会,争取得到更多的社会上的关心和帮助。
四、活动地点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妈姑镇龙井小学
活动时间
xx年1月,为期一周
五、活动要求
支教志愿者要求。
志愿者必须吃苦耐劳,有团队精神,服从组织安排,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对孩子们能有耐心,能活跃课堂气氛,且最好有一些特长如演唱、美术等。
费用要求。
此次行动均为个人行为,因此费用需自理,包括往来车费,食宿费,保险费等(住宿在校长和老师家)。
物资筹集。
这次所去的龙井小学条件十分简陋,缺乏必要的各种学习设备,且孩子基本都是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学习用具、书籍和衣物。我们此行的另一重要事情就是为这里的孩子筹集一些旧衣物书籍文具,如能筹集到乒乓球桌、电脑等物更好。
六、教学活动内容
a、主要从地理文化方面为孩子们讲解,使他们能认识家乡,也意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与美好。
历史故事:给孩子们讲解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故事等。
城市风采:给孩子们讲一些大城市的现状和大学的生活,将城市的美好一面展现给孩子。
励志故事:给孩子们讲一些出生贫苦最后成功的人的故事,鼓励孩子们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
b、英语体育音乐等方面,教给孩子们简单的英语发音知识,队员可以带领孩子们唱一些脍炙的励志歌曲。有体育特长的队员可以带孩子们踢足球打篮球等。
c、可以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趣味性的科学知识。
七、活动流程
撰写详细活动策划书,招募支教队员,并从中选拔。
筹集支教所带物资。
确定放假时间后,再最终确定支教队员汇合时间。
去贵州赫章妈姑镇龙井小学。
另附龙井小学简介。
龙井小学位于贵州省赫章县妈姑镇最偏远的龙井村,学校坐落在半山腰上,四周没有围墙,从学校步行到镇上需要两小时左右,平时除了周四和周日外,没有车去镇上。这是一名来来自香港名为陈楚思的商人捐助建设的希望小学。目前有一至六年级和一个学前班,共有320名学生,教职工11人(其中正式教师5人,代课教师6人),且没有正式的英语老师。有的老师一个星期上22节课,个别老师带两个班的主课。学校设备只有一台电视,连一台电脑都没有,平时写材料只能由教师逐字逐句抄。由于经济落后和交通不便,因此多年来没有教师分配到学校去。5名正式教师中有2名已达到快要退休的年龄,另外6名代课教师是初中毕业,学校每月只能支付500元,而在物价很高的现在,这500都不够他们的基本生活,很多老师都萌发出去打工的念头而不愿留在学校。
篇3
关键词 贫困山区 初中学校 职前职教 渗透职教因素
贫困山区初中在经过“普九”攻坚之后,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为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不少农村中学仍然遵循着“应试教育”模式,以中考指挥棒为指导,以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只重视少数所谓的重点班、重点生而忽视了绝大部分的学生,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升学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使更多的学生因学无所获、学无所用,对学习没有兴趣。而产生厌学心理,并由厌学走向辍学。即使勉强留下来的学生也无心上学,只是等着拿初中毕业证,成为隐性辍学学生。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两基”成果的巩固,最终使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依然得不到提高,农民没能通过学习知识来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从而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要摆脱贫困山区初中目前的局面,必须创新教育模式。
我校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一所边远的山区中学,1992年被确定为县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开始探索农村办学的新模式。特别是1995年12月,我校在承担广西壮族自治区“世行贷款‘贫困二’《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因素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任务之后,便进行了在初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的课题实验探索。我校开展了初三分流、学科渗透、“绿证”班级、成普教结合等职教渗透改革实验。经过多年的课题攻关和实践,我校办学的指导思想逐步从升学教育转移到主要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和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农村中学特色的办学新模式,学校开始展露勃勃生机。1996年至2007年我校的中考成绩一直保持在融水县各初中学校的前列。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学生毕业回乡后,很多都成为农村的劳动技术骨干,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从我校实践经验来看,农村初中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可以采用初三分流式、学科渗透式、课外选修式、职校联办式等多种形式。
(一)初三分流式
初三分流式就是到了初三年级,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个人意愿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将学生分流成为升学预备班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班。升学预备班以升学为目标,强化文化课的教学,为学生能考上高级中学打下坚实基础。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班则从增强农村初中课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以及学生就业需要出发,合理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加大实用性的技术课程和职业性选修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两门适用技术和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适应就业的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班适当降低文化课难度及要求,改变文化课授课和考试的方法。如对于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难学的英语课程,对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班的学生只要求学会简单的日常英语对话和能说出一些常用生活物品的英语名称。考试也可采用笔试、面试、会话等多种形式进行。对参加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实行“双证制”,即初中毕业证书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合格的“绿色证书”。
(二)学科渗透式
学科渗透式就是各学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在文化课教学中找准渗透点,适时渗透职业教育因素,把一些基本的职业技术和职业意识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农村,要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教育内容联系起来,与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科渗透式的重点放在初一、初二年级,渗透的学科主要是语文、数学、物理、地理、生物等科目。基础教育阶段仍是以文化课“双基”教学为主,渗透职教因素是在搞好基础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渗透的职教内容要坚持适用性原则,即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实际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课外选修式
课外选修式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特长培训班学习,比如体育班、书法班、音乐舞蹈班、工艺雕刻班、摄影绘画班、电脑影像处理班、武术班,等等。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有利于对特长生的保护,有利于不同潜质的学生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校办学的吸引力。
学校可以安排每周一个下午的时间作为特长生专门的活动课时间,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学习的职业技能。
学校鼓励有技术专长的教师积极参与课外职教渗透活动,发挥教师优势,开设技能培训班。学校对开班教师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并对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四)职校联办式
职校联办式就是与高一级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让高一级职校提前介入初中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活动。通过与上一级职校联合办学,农村初中学校可以依托职业技术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解决初中学校缺乏技术教师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升入上一级职校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广泛的就业信息资源,有针对性地开设培训课程,特别有利于准备外出打工的学生;也有利于职业技术学校生源的稳定。这是一个双赢的办学方式。
篇4
社区矫正制度随着新的刑诉法的颁布进一步引起了注意,这一制度是连接刑事司法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恢复性刑事执法措施,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在我们的实际调查中,发现了一些关于这一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如资金短缺、人员不足、公众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足等。本文结合在实际调查中的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希望对社区矫正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社区矫正;制度;机制
一、社区矫正概述
关于社区矫正的含义,各国都有不同的理解认识。根据我国《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对社区矫正概念的界定,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主要是指司法行政机关,也即司法局等)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是开发型、有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的改造方式。社区矫正作为连接刑事司法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恢复性刑事执法措施,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在社区矫正过程中,被矫正人员在人际关系上,信息交换上,都能与社会保持较好的联系,避免他们产生对社会的报复心理,也极大地帮助其适应社会生活。此外,社区矫正制度还可以大大提高刑罚效益。刑罚的运作其实是一种高消费性的活动,监禁刑的执行更是费用高昂。在相当有限的刑事司法资源条件下,社区矫正无疑可以有效地缓解监狱的超负荷,且以较小成本的刑罚执行方式来预防和控制犯罪,提高刑罚的经济性,也是十分符合我国的财政能力现实情况的。
二、社区矫正的现状——以对武汉市洪山区社区矫正的调查为依据
武汉市的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是司法局,目前正在洪山区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是34名,其中未成年人两名。洪山区的社区矫正的程序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社区矫正的启动程序如下:首先,法院在准备判缓刑之前发审前立项调查函到武汉市司法局,武汉市司法局要求被告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司法所对他的家庭情况、在社会上的表现、单位或者学校的表现进行调查,完成调查之后做出书面报告交法院;然后,法院根据司法所呈交的调查函和具体的案情来做出判决,如果做出符合社区矫正条件(如监外执行、缓刑、剥夺政治权利等)的判决,这些罪犯在判决后的7个工作日之内到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报到,也可以直接到司法所报到,但必须通知司法局,报到之后由司法局将回执单发到做出判决的法院,以示证明;最后,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对被矫正人进行社会危害性的风险评估、心理测试,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由社区矫正科要求其到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司法所报到,报到之后需要司法所进行宣告,必须有所长、工作人员、接受社区矫正人员等参与,经过宣告社区矫正工作正式开始。
被矫正人每个月要求交一份思想报告,每月必须至少见一次面,特别是第一次见面,我们会对他们进行重点谈话,介绍社区矫正的好处,谈具体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如说交通肇事者,被矫正人给受害人身体造成了伤害,虽然主观上是过失,但是法律是必须对他的犯罪行为作出适当的判决,使其得到法律的追究,而考虑到这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等方面的因素,判决他们在社区服刑。大部分服刑人员是乐意接受这种形式的,但是个别的还是有抵触情绪,如判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在主刑执行完毕之后还有附加刑需要在社区服,这类人员相对不好管理,考虑到现实的情况,也为了将社区矫正工作做到更好,现在这类人员分配给公安局来负责了。另外关于公益劳动的问题,按要求是每个月必须有八小时的公益劳动,但是成年人要上班,青少年要上课,周内到哪里干公益劳动是不好办的,实事求是的说,他们不可能说辞职或请假来做这个事情,辞职了生活没保证,经常请假老板不高兴也可能辞退他,工作也做不好,所以我们是灵活处理公益劳动这件事的,要求他们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这样的事例还是很多,而且对他们本人也是很乐意的,在单位工作勤快了,老板认可,我们认可,自己做这样的事情既服役了也不丢面子,如果是真要在哪里集中做公益劳动,可能他们自己觉得丢面子,效果也不好。
洪山区社区矫正工作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工作人员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期间违反相关纪律的人员,首先是批评教育,如果情况很严重才会重新进入司法程序,进入监狱服刑,到目前为止洪山区还没有重新进入司法程序的先例。对一般的社区居民而言,他们对这种人员了解很少,工作人员也尽量在公众场合回避这件事,如果不服从管理,会请单位或社区的人员协助管理,当然一般都不会,这是考虑到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具体做法。
三、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一)基层司法行政机关难以堪当社区矫正的重任
我国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县(区、市)司法局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四万多个司法所,工作人员达到九万多人,平均每个司法所有二至三人,在一些司法所只有一人。司法所作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面向基层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教育等项重要任务,工作繁重,而我国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目前正式人员编制少,显然不能满足当前各项工作的需要。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承担,司法所原有人员的配备较少,更加缺少接受过专业训练予以社区矫正的人员。因此,设立专门的社区矫正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在基层可以用社区矫正工作站来取代司法所承担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由社区矫正工作站来直接承担全县的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承担少量的行政管理的职能。这样不仅减轻了司法所的工作压力,而且更好的保障了社区矫正制度的执行。
(二)理念上的滞后
一是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的实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治乱世用重典”的重刑主义的价值取向,在这种重刑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对象存在着偏见,在社会公众重刑观念的背后,是对犯罪人的排斥憎恶,这种社会氛围会促使罪犯习惯周遭的冷落、排挤与歧视,逐渐认同自己的罪犯身份,逐渐自暴自弃、自我放弃。社会公众的这种憎恶情绪也会促使矫正对象极度排斥社区矫正,促使他们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二是司法机关的重刑理念。人们往往把监禁刑作为对付犯罪问题的首选对策,认为只有隔离罪犯与社会公众才可以起到真正威慑犯罪人、降低犯罪的目的,才能真正保护社会公众的安全,才可以避免交叉犯罪。在重刑观念的影响下,司法工作人员在狱外行刑的问题上往往是慎之又慎。因此,对假释比例控制很紧,不希望多办假释,宁可多减刑,因为办理减刑无须承担风险责任,以致我国罪犯假释率多年来很少超多3%。这样既浪费了刑罚资源,也不利于这些人改造。
因此,转变观念,加强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解尤为重要。首先,要合理扩大假释的比例。我国司法机关应该在了解社区矫正制度的重要性的前提下,严格审核,对于满足条件的假释人员大胆办理假释,有利于社区矫正的目的真正发挥作用,使他们尽早的回归社会,走上正常生活。其次,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被矫正人员重回社会,所以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中要避免使自己带有歧视眼光看待被矫正人员,由监督管理者的心态转变为帮助辅导者的心态。最后,在尊重社区矫正人员隐私的前提下,社区矫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媒体、法制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社区矫正制度,消除公众对于社区矫正制度的不理解,改变周围对被矫正人员的排挤和歧视,愿意重新接受被矫正人员,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
(三)社区矫正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和财政保障
在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司法所人员编制少,工作力量不足,因此社区矫正需要另一重要主体——志愿者。志愿者起到了补充社区矫正人员不足的作用,根据调研表明,目前社区矫正工作的志愿者多为一些年老的退休老人,虽然有爱心却不能很好的完成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项较专业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还有高校的相关专业的学生来充实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队伍。
社区矫正经费短缺是制约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社区矫正是一项刑罚执行和对特殊群体的监督帮扶,因此社区矫正应有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而且所需经费应有国家财政足额承担。但通过调研显示,很多地方财政仅仅下拨了启动经费,没有将社区矫正的日常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对政府机关而言,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额外的增加预算用于社区矫正工作还不能引起很多政府部门的重视。社区矫正工作如果没有足额的经费支持,不仅会影响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且会使这一新型的刑罚制度改革处于停滞不前,因此各地要加强工作力度,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强.社区矫正人员法律指导手册,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2]吴宗宪.社区矫正比较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葛炳瑶.社区矫正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丁寰翔,余建明,陈立峰等.社区矫正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
[5]张建明主编.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6]郝小云.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研究.燕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1.
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素质教育
现在山区初中体育教学开展素养教育有着很大的困难,因为经济的落后,还有就是经济有限,师生基础较差,所以对于体育教学的开展可以说是没有什么优势。但是山区学生有着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很是认真,这些都是我们改变体育教学现状的契机。
一、山区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因为信息闭塞,所以在进行教学开展的时候只是认为体育就是进行体能的训练,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进行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不是很多,很多老师只是机械地开展体育锻炼,没有训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就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观进行阻碍,没有把体育训练当成生活中的一个部分,把体育训练当成一个课程。在升学压力下,我们要看到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的必然联系,学校很重视体育但是没有一个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样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上都出现了一些问题。素质教育的发展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要结合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个人能力。
二、发展体育的娱乐活动,让学生终身体育
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所以说山区孩子还是需要老师来带领他们玩,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体育课的乐趣。我们开展的体育娱乐项目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山区有很多便利条件可以利用,我们在进行障碍跑练习的时候,可以利用山区地况,用现成的树木来作为障碍物,可以在训练的时候让学生记住都有几棵树,什么品种的树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爬山越野类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体育之美,这样学生才会对体育学习感兴趣,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学素质。比如,培养健美的正确方法和正确理念,还有就是开展体育竞赛,增加体育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
我们在进行体育课程实践的时候,老师要为学生的终身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运动不是人生某一个阶段的生活内容,是要贯穿终身的学习内容。所以中学体育教学就要认真思考和改进,在进行终身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
篇6
关键词: 山区教学 因地制宜 词汇教学 认知特点
一、山区英语的教学现状
山区孩子对外界失事物了解得较少。虽然现在科技发达,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信息,但是在山区,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电脑,可以用来搜索资料。新课程标准中,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山区的办学条件、认知水平特点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用统一的标准编写,势必造成新课标很难在山区学校实施,比较适合城市学生,因为山区学生对教材中许多知识载体无法用现有的认知能力理解,视野与知识面狭窄。笔者认为应有一套乡村版的英语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山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环境,使教材更具人性化,使其在山区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具实践性。词汇教学应结合山区的客观实际和日常生活。
二、词汇教学与山区学生认知特点结合
1.英语词汇与汉语的差异
英语是一种表音文字,比如“family”这个词,除了表示这个发音外,从字形上看不出任何意思,而汉语则是从象形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表意文字。汉字“家”是一个名词,可以从字形上清楚地看出“屋檐”下养着“牲畜”,从而推断出家的意思。英语与汉语造字方式的差异,给中国人学习英语单词造成了巨大障碍。如果我们能像认汉字一样记单词,就能把死记硬背的过程转化为类似于汉字的表意文字的记忆方式,那么记单词的过程就符合中国人的认知习惯。
2.山区学生的认知特点
山区学生比较亲近自然,想象力丰富,单纯活泼,在家经常帮助家里干农活,他们对山区周围的事物比较熟悉。笔者对所在村校初一段一个班级31名学生进行调查,在最熟悉的事物一栏中,有90%的学生写乡村周边环境;其次是电视;有60%的学生一年中到乡村以外的地方不超过两次。在最常用记单词方式一栏中:死记硬背使用方言记和使用汉语拼音记的学生占大多数。其次利用熟知感兴趣的事物记,使用音标记的学生较少。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山区英语词汇教学应结合学生所熟知的自然社会环境,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左右半脑有不同的功能:左脑主要处理“逻辑、语言、数字、顺序……”等问题。右脑则负责处理“曲调、旋律、图形、联想……”等问题。以往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背单词,仅仅使用了左脑。词汇教学要结合这些特点,比如在初一英语上教where这生词时,笔者先从学生日常所熟知的方面入手导入词汇学习。Where是哪里的意思,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很多学生把w想象成水波,ee想象成家里养的小鸭子,r想象成水田里的水稻苗,h是农夫唤鸭子的声音,把这些汇成一起就成了农夫呼唤稻田里的小鸭子,想知道它们在哪里这么一幅田间小画面。其实把单词形象化符合汉语的思维习惯,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习惯。农村学生对现代化的许多东西比较陌生,假如一味照搬教材的内容来教学,那么很多学生将无法接受。山区孩子普遍爱看电影,我在教family这个单词时,播放了一则公益广告,学生得出f是father,a是and,m是motther,i是I,l是love,y是you,连成句子就是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单词,还把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教学得到了升华。总之,在山区词汇教学中应因地制宜,明确教材与农村的地域独特性。在农村开展词汇教学应结合当时当地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
三、方言母语在山区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母语是人们交流思维的依托,许多人一直反对使用拼音与方言谐音学习英语,生怕影响学生的正确发音,其实不然,在学生掌握国际音标后,用方言协助第二外语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在缺乏第二外语的语言环境下,只有让学生利用现有熟知的母语为依托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农村,学生先学会的是方言,其次是普通话,再次才是英语;在方言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把第二语言与方言联系学习。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处于温州山区,学生经常用方言交流,在教e-mail这个词时,很多学生在读这单词时都在笑,一问才知这个发音有点像他们叫贤孟这个同学的名字,后来考查时发现学生对这个单词记得特别牢。笔者认为发掘方言中对外语学习的有利因素很重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著名影片《黄飞鸿》中,有一段十三姨教黄飞鸿讲英语的片段,飞鸿把“Iloveyou”说成“爱老虎油”,虽然不是很准,但在很短的时间内教会了很多人。这从侧面反映方言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积极的一面。
由此可见,在山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教学资源,在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三者中找连接点,并结合山区实际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波,关文信,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7
关键词:低年级 识字 教学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 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感受汉字魅力,产生兴趣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化石,是中华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如:“一”“二”用笔画表示相应的数目;“休”用一个“人”和一个“木”组成,人靠在树上,表示人休息;“妈”用“女”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同女性有关,用“马”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又如“森”字,用三个“木”字构成,表示树木之多;“众”字,用三个“人”构成,表示人之多,故尔称“众”。一个个汉字集形声义于一体,让他们逐渐爱上汉字,乐于去认识汉字,学习汉字。。
二、让字“动”起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学生眼中的“记忆符号”灵动起来,如:教学“喝、唱、叫、喊、听、吵”这些特点的字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字形联想儿歌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当学生学过的形近字多起来,最容易发生混淆。在教学这类生字时,不要让学生单独识记,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现,把这些字穿成串,利用儿歌识字。如学过“桃、逃、跳、姚”这几个字后,组织学生结合儿歌:“淘气包马小跳,爬到树上去摘桃。姚老师发现后,急的马小跳马上逃。”又如,学习了“工、红、虹、江、扛”时编写儿歌:“长江上彩虹桥,红红过江采蘑菇。采了一筐又一筐,工人叔叔帮着扛。”通过儿歌辨析字形、字义,使学生学过这一组生字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识字框架,形成识字能力,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
四、利用插图进行识字教学。
象形字是摹拟事物形状所造出的字。它流传至今虽历经几番改变,但仍可窥其原貌。在低年级语文课本中,象形字上多配有插图一幅。在教学时,可结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以五彩斑斓的图画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有机地诱导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建构图字间的桥梁,寓识字于观图中。如教学“日、月、水、火、土”等字。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似,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木、目,晴、睛,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易记住了。可先引导学生看图,在观看插图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分析、理解字与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巩固、深化学生对字的记忆。这样,学生便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五、拓宽视野,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
篇8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管制人员的工作负荷越来越大,如何正确的评估管制人员的工作负荷进行评估,如何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对于我国空域资源的发展十分重要,有利于提高管制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
管制人员;工作负荷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航空事业发展的十分迅速,跟随着航空规模的扩大和流量的大幅增加出现的,是频频发生的空中交通安全事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空中交通管制应运而生,这一制度维持了空中交通的秩序。管制员大致可以分为区域管制员、飞行服务管制员以及进近管制员等八类,他们的共同工作目标就是维护空中交通安全,保持空中交通有序进行。随着航空事业的不断扩大以至高度发达,管制员的工作负荷也在不断扩大,单凭简单的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以及需求,所以必须采取准确的方法对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进行准确的评估,由此来合理分配管制员繁荣工作分量,保证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工作效率,以此保证航空飞行的安全进行。
1 工作负荷的分类
管制员在空中交通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为重要,同时由于在特定区域——空中航空器中消耗的能量也就越来越大,管制员在工作中要消耗的不仅仅是身体的能量,更在心理上也要付出很大的消耗,这就是工作负荷。影响管制员工作效果的因素主要就是工作负荷和工作能力。在这其中,工作负荷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第一就是客观上造成的工作负荷,就是管制员在工作中能够观察和记录、量化的消耗。其中量化的意思即指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花费的时间或特定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客观负荷的工作包括陆空对话,进程单的填写以及监控的工作。除此之外,主观上造成的负荷,即指认知负荷,是由于管制员在某一段时间内对于管制工作中所接收的各种信息的接受能力和水平,主要是管制员主观上的带来的认知。由于空中管制工作涉及面十分广泛,所以影响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因素也有很多种,比如扇区的结构和特性,当地区的交通密度为一个定值时,扇区结构对管制员工作的影响十分大。交通管制复杂度越小,工作负荷越轻松,与此相反,交通密度越复杂,管制员的工作难度越大,他的工作负荷越大。同时,设备的质量也能够影响管制员的工作效率,质量越高,工作效率越高,负荷越小;设备越陈旧,质量越低,运作速度越慢,工作效率也就越低,工作负荷也就越大。
2 工作负荷的评估方法归类
英国曾经针对雷达管制员提出了DORATASK的方法,即通过对于时间的分类来规划评估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而德国的布鲁姆和梅塞施密特等人提出的MBB法,经过间接调查确定的时间,加上直接测量的时间,相加即为全部所需的时间。这两种方法能够将工作负荷进行量化评估,能够得出有效直观的相应评估,但是这两种方法在对不同管制区进行评估时,需要将每个区域的录音盒通话量进行收集和统计,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由reid等人提出来,以联合测量技术为主要依据的SWAT方法,其评估过程可以根据难度分为等级提出和符合评估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具体的负荷特征。这些组合的等级通常都可以用坐标来表示,所以一旦确定好了等级尺度,这些等级都可以用坐标点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评估方法还有ATWIT和WAK,这两个方法能够对于工作负荷能够进行实时测量评估。
3 合理安排空中交通秩序 优化整合空中资源
空中交通流量与管制员的工作负荷有着直接的影响。管制员在自己特定的扇区内,由于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身体素质所受的限制,工作人员能够管制的飞机数量十分有限,如果这个时候空中飞行流量再次增加,那么管制工作人员在本来就临界的工作状态下,其工作负荷会急速攀高,在高峰时期内甚至极有可能超负荷工作。这对管制人员的工作十分不利,在关键时刻甚至可能出现失误,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对于空中交通的流量,调配人员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时间安排上尽量错开高峰时间,妥善安排飞机的起降时间,致使各时段内的空中流量维持在相当的水平。不仅要在时间上错开高峰期,在空间上也应该要尽量避免出现高峰航路段致使堵塞,错开时间,加强陆空沟通以及各单位之间的协调,使得航路资源得到高效充分的利用。
我国现有的空管体制是“统一管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这种空管体制并没有充分利用空域资源,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空中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民航的大力发展导致了其对空域资源的迫切需求,这样导致空域资源更为紧张,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加快空域国家统一管理的进程,将空域资源交由国家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这样以此来实施基于丰富的空域资源下的空域资源优化,通过优化结构来满足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的日益增长和大量的空域资源需求。除此之外,建立大管制区,减少管制移交的手续,我国目前的民航具体管制工作由七个地区的空管局所辖管制单位负责实施管理,当飞机飞经不同地区的管辖区时,管制员需要夺取实施管制移交手续。频繁的手续移交不仅能够使管制员的注意力分散,只注意片面地区的管制,不仅降低了飞行的速度,更影响了飞行的安全与速度。建立大管制区不仅能够使手续得到简化,更能够使飞行员注意力集中,提高工作效率。鉴于以上原因,应该根据我国空域结构的特点,实事求是,建立大管制区,将所有手续综合处理,简化流程,减少管制移交频率,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区域导航有较高的导航精确度和较高的导航效率,基于这个优点,可以使飞机摆脱传统向背台飞行的束缚,提高飞行准确率和效率,提高安全保护吃呢高度。实施区域导航可以促使管制指令大幅消减,减轻管制人员的工作负荷。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减轻管制员的工作负荷,提高管制员的工作效率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不仅通过上述的方法,更可以通过强化空管自动化技术、优化飞行程序、优化进场排序方法等等。空中交通流量的大幅增加趋势不可避免,随着流量的迅速增加,管制人员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高效快速的处理工作任务,减轻管制员的工作负荷,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空中飞行的安全,提高系统运作的速率,确保空中交通安全有效、有序高效。
【参考文献】
[1]万莉莉,胡明华.管制员工作负荷及扇区容量评估问题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6,02:70-75.
[2]裴成功,韩松臣,刘星.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的回归分析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01:107-112.
[3]张明,韩松臣,裴成功.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研究综述[J].人类工效学,2008,04:61-64.
[4]张蕾.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系统及扇区容量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篇9
【关键词】山区 农村教师 职业幸福感
但我们的教师为什么感觉不到快乐呢?本文主要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外因方面,首先,幸福需要一定程度的物质支持,但由于现实中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落后,致使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很艰苦,且经济收入达不到自己的心理期待;其次,在广大农村,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尤其是优秀师资力量的缺乏,很难达到让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家长期望孩子能够通过读书而跳出农门改变命运,所以农村的升学压力很大;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育观,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尤其是一些年龄稍大的老教师,由于常年生活在信息闭塞的农村,对新技术和新观念的接受和理解,确实比较困难;最后,当代农村,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多年,将孩子完全交给学校管理,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的欠缺,使学校教育的难度增加,无形中加大了农村教师的工作量。此外,咽炎、颈椎病、腰椎疾病、神经衰弱等职业病困扰着教师,这也是他们职业幸福感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教育部门应从宏观上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并制定相应的规则将每项支出落到实处,以此改善农村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设身处地地为农村教师和学生的人生幸福着想,为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好实事,同时为教师们提供到其他示范性学校考察、学习的机会,以增长他们的见识,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其次,学校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这主要通过如下三点去落实:第一,管理者要尊重、爱护、体谅教师,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工作状态、业务能力和遇到的困难,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第二,在为教师减轻工作负荷的同时,要通过与他们民主、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引导他们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教师联谊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放松身心,减轻应试教育机制带来的压抑感;第三,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唯分数论成败。
内因方面,首先在职业观上,一些教师对教育的认知有所偏差,他们意识不到教育的神圣,没有将它作为一项事业在追求,而是仅仅靠它谋生、混饭吃,这样的工作态度,必然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更有甚者,其行为和思想竟达到了误人子弟的地步,其次,在知识结构和自身素养上,山区农村教师很多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本科师范教育,一些人除了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外,在精神层面上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了解程度,就直接性地决定了他们对职业幸福的感知度。
本人认为,提升幸福感首要条件是爱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教师凭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就能把自己的全部潜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并使自己也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感。幸福来源于爱,一个本身懂得爱的人,才能在并不事事如意的外在环境中捕捉到幸福的光芒。同样是山区农村的工作环境,同样是高中或专科的教育程度,有些人抱怨条件的艰苦,因文凭太低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而有些人则拥有积极的心态,认真对待本职工作,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职称不断上升,最终因为一步步实现职业理想而幸福地生活着。因此,内因决定外因,心态决定成败,不管什么样的职业,都会存在如意和不如意的部分,对此,我们的教师个体,应该用理性和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外因,掌控好自己能够掌控的部分,至少,本职之内的事情,是不能含糊的。
篇10
闫军 Yan Jun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咸阳 712000)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对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无疑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了更好地服务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充分优化整合陕西高职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Abstract: Skilled talent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region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o doub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regional economy brings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anxi, we should fully optimize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rain qualified applied talents.
关键词: 陕西 区域经济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Key words: Shaanxi; regional econom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 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68-02
0引言
近几年,陕西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为陕西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目前,陕西省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38所,在校学生20余万人。但是,随着陕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高职教育目前仍然是陕西教育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偏离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使高职院校缺乏了自己的地方特色,而且也丧失了强有力的竞争力。因此,立足区域经济的特点,全面发展现代高职教育,是积极有效地为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应有之义。
1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与其高职教育之间的关系
1.1 陕西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的形式,它的兴起与发展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与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为陕西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撑,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办学经费和资源。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区域经济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会对高职教育提出服务区域经济的要求,高职教育必然会紧密依托区域经济调整教育结构,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1]
区域经济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首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与沿海相比,陕西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调查表明,沿海发达地区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很大,反之,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对人才吸纳的能力有限,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更加困难。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对劳动力层次的需求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层次。所以,陕西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都“孔雀东南飞”,这也是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达不到高职毕业生的需要层次。
1.2 高职教育为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持高职院校不仅具备来好的“软件”(科学技术人才),同时还有相对先进的硬件设备,可以说是一个进行技术交流、贸易以及参与创新的基地。所以,高职院校可以与本地的经济形势相结合,使其教学计划、内容,专业的设置,以及科研活动同当地的企业发展要求相一致。一方面,能够将自己的优秀成果借助技术市场转变为生产力,例如:先进工艺和发明创造等,从而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同时,还能够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需求来对自身的科研计划和方向进行调整,进而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的。[2]
2区域经济视野下发展陕西高职教育的对策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人才优势,搭起学校和企业相互交流的平台,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因此,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更好更快地发展陕西区域经济。
2.1 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对高职教育的宏观调控高职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热门专业学生趋之若鹜,按照市场规律可以通过提高收费水平解决供求矛盾,只有那些经济承受能力强且有一定实力的学生才能取得入场券。由于收费昂贵,办学经费充足,这类专业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然而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讲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而家境贫寒的学生,在专业选择机会和享受教育条件方面表现出不公平。政府调控的作用就表现在这些学生身上,以特别的政策手段来保持相对的公平。对于冷门专业,其有相对低的投资回报率,然而,冷门专业又是社会所需求的,学校可以对学生不收或者少收学费,同时为了保证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能够上学,还可以设置高额的助学金制度或者为其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业余工作等;政府可以出资进行冷门专业的购买。
2.2 发展高职教育需要面向社会,主动为社会优化资源配置
应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合理配置社会不同种类的资源,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进而提增加公共教育的资源量,消除人们对教育的急迫需求同公共教育资源的短缺之间的矛盾,使得教育机会更多并且更具合理性。
2.3 发展高职教育需要面向企业,主动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分析近些年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情况,可以看出,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仍占绝对性的比重。企业单位在提供就业机会之中是最多的,百分之八十的毕业生被分配进厂矿企业,所以,高职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应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尤其是在制定专业的时候,高职院校一定要注重市场的需求以及自身的专业特点的结合,开设一方面可以体现院校主页得点的专业,同时也是市场急需的专业。近年来,陕西省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作为该省重点发展产业,而高等职业教育在如上产业布局的大背景中,应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获得快速发展的机遇。
2.4 建立灵活多样的开放型的办学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地区的高职教育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且,高职院校势必会做出地方应提供支持给区域高职教育的发展的规定。所以,高职教育的区域化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地方经济会要求本地区教育提供全面服务,地方给发展区域高职教育提供全面支持。近年来,陕西各高职院校按照“贴近行业、围绕专业、面向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新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的“季节分段、工学结合”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的“工学四合”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禁锢。
2.5 发展高职教育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校硬软件建设
硬件是基础,质量是生命。依据优化地方经济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的需求,我们要主动改变专业布局,推进新兴产业与当代服务业的有关专业的发展,积极研发新教材以及课程教学模式,将以学科为本的高职教育转变成以职业岗位为主,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开展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而确保院校的办学质量。专业的师资和实训条件必须保证“双证书”教育,即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共同实施。调整后的专业能够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中,体现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3]
另外,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于自身的优势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岗位人才,进而企业提供培训专业技术的平台。为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可以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同时,还可以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师走进企业,对在职工人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走进企业的教师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水平。同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使他们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增强业务素质。此外,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丰富教育资源,选一些素质高的员工到院校进行学习,学校按照协议规定组成订单式的教学学培训班,从而是企业具有更高技能的主页人才。
总之,高职教育对当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因此,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也带动了自身高职教育的发展,并呈现出相辅相成、协同共进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王芹.产业集群对陕西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1).